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施工流程

建筑施工流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5 09:25: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施工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建筑施工流程

篇1

1 基础工程

1.1 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复核(包括轴线,方向)桩机就位打桩测桩基槽开挖锯桩浇筑砼垫层轴线引设承台模板及梁底板安装钢筋制安承台模板及基础梁侧板安装基础模板、钢筋验收浇筑基础砼养护基础砖砌筑回填土。

1.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天然基础基槽(坑)机械开挖应设置标高控制点,预留20cm~40cm土体用人工清槽,以免扰动基底土体,且基槽(坑)底必须平整坚实,开挖后应及时浇筑砼垫层。

②基坑开挖前须对边坡稳定(无支护基坑)、支护型式(有支护基坑)、降水措施、挖土方案、运土路线、土方堆放位置等编制好施工方案,经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③天然基础承台必须满足刚性角的要求,否则必须与设计联系进行处理。

深基坑或基础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较为复杂的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支护和开挖,承台埋置较深可能对附近已有建筑物及市政设施造成影响的要在施工期间落实相应的监控措施及应急救援措施。

④桩与承台的连接: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对于桩直径不小于800mm的不宜小于100mm,对于250

⑤采用焊接接桩时钢板宜使用低碳钢,焊条宜用E43,应先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焊接完成后应冷却8分钟后方可锤击。对桩位偏位大于规范要求或地基土质与勘探资料不符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处理。

⑥打(压)桩后的桩位允许偏差必须符合要求,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位的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

⑦基础垫层浇筑前必须保证土体表面平整,无浮土、泥浆、积水,必须用木枋对垫层位置进行定位方可浇筑,垫层厚度必须达到图纸设计要求。

⑧基础模板安装应该通线验收,截面内部尺寸不许超过±10mm,侧板高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不宜高低不平。

⑨基础钢筋验收要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以及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等内容,重点复核柱预留插筋的位置、品种、直径和数量。

⑩基础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淋水湿润,承台内积水应及时排除,杂物必须清理干净。

基础回填前应将基坑内模板木枋、钢顶、钢管及零碎材料清理干净才能回填。

室内回填以分层进行,并分层碾压密实。回填土面用石粉约100mm厚做找平层,并用振板振平。室外回填土应同步进行,以免影响排栅搭设。

2 模板工程

2.1 施工工艺流程

轴线投设柱(剪力墙)模板制安设置标高控制点二层梁板模板制安线管预埋验收验收依次推进。

2.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

②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单块模板尺寸、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

③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跨度超过18m结构梁、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绘制模板设计图,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程序报审,严格执行审核后的施工方案。

④模板轴线引设、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柱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无误。

⑤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后方可进行模板安装。

⑥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

⑦模板工程完成后需复核梁的截面尺寸、梁板标高、开间尺寸及每一开间的板面平整度必须符合图纸及验收要求,同时模板工程完成后木工班组必须将工作面清扫干净,剩余的材料不准堆放在平桥上,要做到工完场清才能申报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⑧模板支撑系统应对立杆垫板、倾斜立杆、单独立杆、水平联系杆件及探头木方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浇捣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跟班。

⑨底模板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规定。已拆除模板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相应强度等级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荷载,必要时加设临时支撑。模板拆除后必须做到材料分类堆放,以及该材料用完后必须工完场清,打扫干净。

⑩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照施工技术方案观察检查。

3 钢筋工程

3.1 施工工艺流程

熟悉图纸钢筋下料钢筋制作钢筋绑扎(柱、墙、梁板)验收。

3.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②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③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④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梁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于浇筑混凝土。

⑦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以及抗震设防烈度、混凝土强度等级来选择。钢筋的绑扎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头。

⑧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⑨伸出楼面的柱(插)筋应设置定位箍筋,有条件的可采用钢筋焊接固定。

⑩梁柱节点箍筋应按图纸要求形状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时可焊接成封闭环式箍筋然后按设计要求的间距绑扎,当现场绑扎有困难时可在柱每侧设置不少于1根¢12钢筋段与节点箍筋点焊成钢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起下沉到设计位置。

钢筋工程完成后应复核梁的截面尺寸及梁板的标高、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直径、数量、位置间距、钢筋的锚固长度以及钢筋的接头位置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4 混凝土工程

4.1 施工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柱、梁、板、剪力墙、楼梯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养护。

4.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①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对出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进行检查是否符合配合比通知单要求,现场用坍落度筒检查。

②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送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严禁随意加水拌合。

③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

⑤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⑥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正完好。

⑦柱(剪力墙)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剪力墙)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除上面振捣外,下面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

⑧浇筑墙体混凝土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60cm左右,因此必须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器操作人员数量。

⑨柱子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毕,如需留施工缝时应留在主梁下面。无梁楼板应留在柱帽下面。在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

⑩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和板连成整体高度大于1m的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在板底以下2~3cm处。浇捣时,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二层料,用“赶浆法”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捣棒振捣。

施工缝位置,宜沿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施工缝宜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浮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水泥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应细致操作振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斜屋面、楼梯段等部位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低处混凝土后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或塑料抹子)将混凝土表面抹平。

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所有部位混凝土浇筑时必须设专人跟班检查。

5 砌体工程

5.1 施工工艺流程

砌砖作业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收。

5.2 技术要求及验收标准

砌体砌筑前应做好轴线引测和控制线,设置好水平标高、门窗预留洞口、窗台标高的控制点。

①做好作业前施工准备,基底垃圾应清理干净、墙体拉结筋的位置、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②砌块砌筑前应提前淋水湿润或使用专用砂浆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在4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③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

④斜坡面与墙体交接处、楼地面上三皮砖及梁底顶砖均应用水泥砂浆砌筑,预留线管、线槽等部位砌筑时应按相关要求设置拉结钢筋。

⑤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应按图纸要求设置。

⑥凡设有构造柱的工程,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

⑦非承重墙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5m。待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每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2.8m。

⑧墙体顶部应预留200mm左右空隙,间隔3~5天后再将砌块用水泥砂浆斜顶砌筑,水泥砂浆必须饱满。

⑨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⑩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开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所有的砌筑工程施工场地(含工作面)应每天都要做到工完场清,每个验收批申报验收时所有楼地面都要打扫干净,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允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参考文献:

[1]刘勇.对建筑施工监理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价值工程,2010(33).

[2]于子鹏.对建筑施工中常见安全事故的分析[J].价值工程, 2011(03).

篇2

1 流程再造理念的提出

企业流程再造(BPR)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最早诞生于1990年代早期。企业流程再造的定义是对复杂的科技、人文和组织制定新的工作战略、实际流程设计活动和变革管理。BPR与企业拓展中的其他方法,特别是持续改善和全面质量提升不同,其目的是根本性的变革,而不是逐渐的改变为达到较大改变,BPR寻找改变企业可变结构,以及其他管理、绩效工作。为了达到最大效果,利用信息科技(IT)是一个主要方法。IT技术用来支持现有企业功能,如提高企业效率,新的企业形式,以及企业间的合作意义重要。

2 流程化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流程再造理念的提出,对于中国制造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非常大,它采用扁平型的管理模式,打破了国企金字塔形状的管理模式。国内经济重新散发着生机和活力,并逐步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繁华的经济带。但是对于传统的国有企业,推行确是非常困难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如下:(1)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长期以来,国企形成了指令型办公模式,通俗来说,就是工作安排到个人之后,个人才会去做,领导不派发工作时,很多员工没有主动工作模式。以一个局级国企为例进行说明,按照企业的组织机构模式,一般分为局级领导办公室(局级领导和副局级领导,各业务部主管及二级单位(处级领导,副处级领导),在业务部主管及二级单位下划分各科部室(科长及副科长),最末一端是基层的科员。采用金字塔形状的管理模式。指令的传达也是采用逐级下发的模式。按照这样的工作模式,位于金字塔底层的基本员工,虽然是具体业务的直接操作和执行者,具有丰富的施工生产经验,但是受层层管控的制约,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与创新能力,只是按照规定做完成上层传达过来的指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特别是在国企的人力绩效考核的种种不完善弊端下,国企活力很难激活。(2)关键要素-人: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员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商、港商以及欧美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先进的管理理念进入生产运营行业,国内原来处于闭塞落后的生产经营企业趁着这阵春风,国内的经济发展迅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国家在1998年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濒临破产生产力落后的企业纷纷通过改制重组获得了活力,本质上来讲,这次从上而下,全国性的大改革正是企业流程再造,或者说国家流程再造的一次具体实现。那次改革,对于社会整体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好多职工下岗,面临再就业,但也正是这次改革,使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企也没有铁饭碗,工作必须努力。纵观看来,在新的历史和国际环境下,无知无谋者势必处于落后,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对于个人如此,对于国家如是,对于企业更是如此。

3 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流程化管理实例

(1)背景:相对于生产管理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一直属于封闭的管理模式。因为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建筑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的建筑施工企业基本未能进入国内建设领域,这样,建筑施工企业就无法学习国外同行业领域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模式,没有现成的样本去参考,信息化管理模式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但是处于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共享、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不进则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接受流程再造理念,借助信息管理工具和流程管理理念,重新架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才能够生存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特别的具备特级、一级建筑资质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采用流程化管理工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向管理型企业发展,公司旧有的各项办公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以某公司财务的差旅费报销和采购费用报销为例,详细说明了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托的OA协同办公平台,用电子化流程取消原有的纸质版报销过程,优化了审批奔波环节,提高了报销效率,节约了办公成本。(2)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建筑施工企业多属于公司-专业公司-项目部管理模式,人员经常处于出差调遣状态,项目部处于多地域分散。财务部原有的报销方式是原始的纸质版办公,以差旅费报销为例,采用的是公司印发的报销单,虽然要求出差前到财务部填写费用计划,但由于出差时间紧张,或计划人员不在,以及缺乏有效的监督等其他原因,未能认真的执行先计划成本,后发生实际成本的控制。同样,采购费用报销流程也是这样,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主管领导常常需要出差,而出差后就无法手写签字,制约了财务报销的进度,影响了每月发生实际成本的核算。虽然原来的报销方式存在种种弊端,但是在手工纸质版的办公模式下,却没有有效的方法解决,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特别是OA协同办公平台的应用,采用信息化流程却可以有效的将报销方式流程化规范化,实现网上流程,加快报销效率。由此,在大连分公司劳资部、财务部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开发了《BDL-大连分公司出差、调遣报销流程》和《BDL-大连分公司采购(费用)报销流程》。(3)实行的效果:公司从2011年开始在基地试实施差旅费流程和采购报销单流程,通过与报销实际结合,先后修订了三次,最终于形成定稿,并且编制于财务管理制度中,用于规范财务报销管理。通过两年多的运行,实现了时报时销,高效便捷、成本节约等功能,方便了财务部门成本的有效管理。财务报销流程的有效实施,出发点在于解决基层员工的报销困难问题,但同时又满足了企业流程再造管理理念。基于这个思想加以扩展,面对基层项目部,相继开发出《技能操作人员需求流程》、《技术人员需求流程》、《机具设备调遣流程》、《业务外包人员需求流程》《分包商建议书流程》《分包商价格审批表》等流程,实现了网上办公,解决了项目部与分公司、公司之间审批环节的周转之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篇3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6. 030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6- 0064- 04

1 引 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影响很大,被称为日不落的行业。然而建筑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又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施工质量、安全生产、工程项目进度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面临的难题。当前,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于其他行业,信息化技术并没有在解决建筑施工企业难题的过程中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在已经或即将开展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流程重组与流程优化成为了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性步骤。一方面为了提高安全、质量意识,必须明确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权利与责任,提高其责任意识,在业务流程中尽可能明确任务的要素与工期,避免任务划分不清,任务之间出现死锁;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工程进度,也需要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缩减不必要的、冗余的动作和过程。流程优化最早出现在以六西格玛(6σ)概念作为核心的品质管理理论中。1990年,迈克尔・哈默首次提出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的概念,其后,詹姆斯・钱皮联名出版书籍《企业再造:公司管理革命宣言》对BPR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得以在各行业迅速进行推广应用。自业务流程优化的理论及方法引入国内后,国内的研究者在总结前人提出的理论及思想的基础下,将业务流程优化应用于各个行业。刘石兰以顾客的价值范畴来确定流程优化的范围,以顾客的观点和企业的观点共同来确定流程优化的顺序和步骤;张春明介绍企业流程优化方法,侧重从PDCA循环方法进行研究,创建模型并解析实施步骤;史菲通过对建筑行业中的项目管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从而指出施工企业业务流程中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为流程优化提供条件。

论文拟结合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征,采用六西格玛方法中的DMAIC理论,探索与研究建筑施工企业中业务流程的优化方法。

2 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特征分析

2.1 建筑行业的特点分析

建筑行业的固有特点是分散性、单件性和流动性,建筑行业的分散性表现在一是可能需要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不同的工程领域,二是往往在远离指挥中心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三是具有复杂的物流。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同时体现出其综合性,建筑产品形体庞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整个施工工作涉及到施工企业多个部门的相关活动,施工作业需要多个工种交叉工作,这使得施工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筑施工的流动性使得施工班组要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与其他行业不同,建筑业的工作场所与工作内容总是动态的,且露天性工作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其他行业来讲也较大。建筑行业的固有特点使得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它将随着施工班组的流动而受到影响,流程的各环节也将有一定的变化。

2.2 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流程特征分析

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独有的特性,分散性表明涉及项目部的业务流程的复杂性,如公司总部与项目部处于不同地区时,项目部的一些检查、整改流程最后需经领导验证审批,双方时间的约定为领导的工作时间安排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项目部的工作也变得较为复杂;建筑施工工作需要在不同的工地、不同的地区进行工作,这造成了施工班组的流动性,施工班组的流动性决定了相关业务流程的动态性,流程的主体是人,主体的流动将会引起流程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产生影响;建筑产品形体庞大,施工过程由多个环节同时进行,多个工种进行综合施工作业,建筑单位对建筑材料的准备、机械设备的供应也要合理配置,这决定了建筑产品施工的综合性,其综合性又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涉及范围的广泛性,人员、岗位部门、流程环节都会涉及到多个方面,这使得流程范围庞大而又复杂。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特性显示了流程中将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从而需要一种切合实际的方法对其进行改进,而DMAIC理论就是一种对业务流程的质量方面进行改善的有效方法。

3 基于DMAIC理论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优化方法

DMAIC是六西格玛的5个改进阶段,由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组成,是对现有流程的梳理和改善。定义阶段是六西格玛DMAIC改进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它是确定标准、寻找和明确问题的一个过程;测量阶段是界定阶段的后续活动,是DMAIC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以事实和数据驱动管理的具体体现;分析阶段侧重于对过程和问题的理解,进而识别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根源;改进阶段则是在看清问题实质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改善;控制阶段是项目团队维持改进成果的重要步骤,需要将改进阶段的流程的修改或新的流程作用指导书纳入作业标准和受控制的文件体系,并建立过程控制体系。

六西格玛DMAIC理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描绘了其模型以及该理论各个阶段中所适用的方法与工具。从DMAIC的五个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六西格玛是从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测量、分析数据为基础,对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探索分析,通过实验设计来制订和验证改进方案,最终将新的方案实施于生产,以达到改进成果固化的目的。

DMAIC理论模型是针对已有流程进行的改善,其前提是在现有的流程中具有改善的潜能,流程中出现不增值或不必要的环节,从已有的流程中进行分析,从中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方面是新增环节或步骤,另一方面是对已有流程环节进行更改,随后再进行测量改进等工作,DMAIC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方式如图2所示。

4 影响建筑施工企业流程的因素识别

项目团队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应该详细研究资料,增强对过程和问题的理解,进而识别问题的原因,寻找问题根源;针对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通过分类表达出来,再逐步分析影响各个环节的因素,可以通过因果图进行分析,可将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因素分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进度管理4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包括多个因素,如图3所示。

5 DMAIC在L公司中的实际应用

L公司是某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正处于巅峰时期,每年的业务与效益都逐渐增长,取得较好的业绩,但是考虑到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挑战,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结合信息化发展趋势,企业通过DMAIC理论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5.1 L企业项目部安全检查及后续处理流程分析

L企业的工程项目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大且具影响力的,这是该企业一直以来在高端市场保持领先的一个重要优势,公司在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视影响工程项目的各种因素,例如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及进度管理。然而,该企业最近发现其项目部的安全检查及后续处理流程相对其他流程所经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了工程项目的进度情况。该企业项目部安全检查及后续处理流程如图4所示。

从上流程图可以看出,项目部项目经理及安全管理员审核验证环节较多,整个流程显得比较烦琐,且从具体业务上看,该流程时间较长,项目部成员工作效率低下,对整个项目的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5.2 DMAIC理论在L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公司采用DMAIC方法对此流程进行优化改进,具体措施见表1。

5.3 L企业安全检查及后续处理流程改善后的成果分析

L企业针对项目部安全检查记录流程运用DMAIC方法后,该流程得到明显的改善,改善后的流程如图5所示。

将改善前后的流程图相比较可以看出,改善后的流程侧重在领导的验证环节中,经过DMAIC理论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及鱼刺图分析,在项目部中将项目经理与安全管理员等成员组成一个团队,对整改结果进行验证,多人验证胜过一人验证,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同时,缩短了业务流程的时间,维持了项目的进度;同时,在流程发起时,改善后的流程强调对检查的对象进行检查内容的全面概括,以免在接下来的检查中出现漏检情况,这不仅提高了检查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重复检查的概率,使得流程从整体上得到改善。

经过DMAIC方法对流程进行改善后,整个流程从运行到结束只需一天时间,不仅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且工作越来越规范,这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度产生了很大影响,施工班组团队精神也大大提高,项目部成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得到提升,整个施工企业得到了更高更快的发展。

6 总 结

DMAIC理论的实施是一项十分细致而艰巨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尽管目前基于流程重组优化的六西格玛方法研究在国内尚不完善,只有少数学者和专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从总体看来,该方法在国内企业中的普及已经越来越广,对该理论方法的应用空间很大,通过六西格玛中的DMAIC 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扩大了该理论在国内行业中的应用范围,本人通过L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策略的研究,对六西格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六西格玛是一种管理工具、一种改善流程的科学方法,可以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改善无增值及冗余的流程环节,减少流程中的成本,从而使得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Hammer M. Reengineering Work: Don’t Automate-obliterate [J]. Harvard Business Renew,1990(7/8):104-112.

[3] MICHAELH,JAMESC. 企业再造:公司管理革命宣言 [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4] 刘石兰. 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流程优化方法研究[J]. 商业经济,2008(2).

[5] 张春明. 企业流程优化与PDCA循环的应用研究[J]. 大众商务,2009(3).

[6] 史菲. 建筑行业项目管理研究综述[J]. 科学之友,2011(2).

[7] 杨力. 6σ管理DMMC流程改进与设计研究[J]. 技术经济,2002(4).

[8] BASHEIN B, MARKUSL, RILEYP. Precondition for BPR Success[J].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1994, 11(2):7-l3.

[9] 孙文龙,张静. 六西格玛管理的探讨[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3).

篇4

引 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建筑节能已成为节能的重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高低可以直观的反映出一个建筑企业的水准,同时,通过对施工现场的观察与分析,还可以对后期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所以,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是施工企业管理综合水平的良好体现,同时也是建筑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现代建筑节能施工更加复杂,必须对其施工现场实行流程化的监管,才能提高其监管效率,才能保证建筑节能施工现场有秩序的施工。

1 建筑节能施工

1.1 墙体的节能施工

墙体施工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实心砖或者是空心砖,空心砖一般是用于整砖平砌,所以为了节约建筑材料,一般会使用空心砖,在转角或者其他需要半砖搭砌的地方,使用实心砖。除此之外,墙体中的各个预留孔和预埋管道洞口等,也需要使用实心砖。墙体保温施工时墙体节能施工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施工步骤,可以在内墙或者是外墙建造保温层。在内墙建造保温层,其技术含量较低,但是易操作,其保温效果一般。外墙建造保温层,铺设的面积较小,容易导致保温层整体的破裂以及脱落,其施工成本也比较高。墙体的节能施工质量和施工材料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要注重材料质量的检测,一定要符合表1所述的各项准则。

1.2 门窗的节能施工

为了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在安装门窗时,需要注重门窗的导热能力和密封性能。从整体来说,金属的导热能力较强,在选择门窗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金属门窗的使用,可以选择钢化玻璃、塑料和木质材料,其中,木质材料以及塑料的隔热效果比较明显。同时,双层的玻璃材料隔热效果也比较好,其性价比比较高,对于特殊空间的处理,例如卫生间,要想增加其隐蔽性,就可以使用边框是塑料材质的木质门窗,这样既美观又节能。

1.3 保温屋面及屋顶的节能施工

一般情况下,屋面保温层的材料要注重这几项性能:密度、隔热效果、排水性能。保温层的施工工艺通常是采用反铺法或者是正铺法,反铺法是将保温层铺设在防水层的上面,而正铺法是将保温层铺设在防水层的下面。相比较而言,反铺法有一定的优势,因其利用保温材料的排水性,可以有效保护防水材料,维修比较简单,但是施工成本比较高,不利于节能施工。

1.4 楼地面节能施工

楼地面的节能施工需要注意这几个部分:①楼板的保温节能构造;②地层地面的保温节能构造;③整体保温材料的铺设填充层;④地面辐射采暖构造。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基层处理剂的配置,基层处理剂应该和卷材或者是胶熟剂的材料相融合,基层处理剂可以采用喷涂法或者是刷涂法进行施工,在喷涂均匀之后,再铺贴卷材。铺贴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应该采用热熔法施工,铺贴合成高分子卷材应该采用冷新法施工。

2 施工现场监管

2.1 施工现场管理原则

明确工作原则是保证工作开展效率的首要步骤。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在实践的管理当中应当严格地遵循科学化、标准化、经济效益化的原则,从多个角度、不同的理论方面提升建筑水平。①是科学化的原则,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管理,应当力求做到科学化、合理化,符合我国大型生产和大规模建设的客观性要求,同时还要严格地按照作业流程和操作方式来执行各项业务,确保现场的各项资源均得到有效的利用,将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才能与技术全面发挥出来,保障建设水平;②是经济效益的原则,针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不仅仅需要对市场进行控制,同时还要对质量以及成本进行协调,形成正确的进度观和科学的生产观;③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原则,建立起标准的工作体系、建立起规范的检测标准,是现代化建筑的客观需求,所以在实践当中还需要有效地协调各项生产,避免在施工之中出现主观随意性的状况,保证科学正规的施工作业秩序。

2.2 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较多,同时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不仅需要对物资流通的状况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对施工作业程序、施工的质量、施工现场的整体等进行管理,相关责任人员还需要严格的落实责任制度,明确岗位制度,明确施工的诊断和试验技术分析。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①以建筑行业的相关市场为工作导向,力求建筑产品可以做到精品化、科学化、标准化,保证客户满意;②全面地消除施工作业当中存在的浪费现象,真正意义上体现出组织纪律性和管理的高效性;③不断地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提升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能;④还应当针对施工现场的定额管理进行提高,逐步地降低能源损耗和物资的消耗,避免出现资金占用、材料压库以及浪费等现象;⑤还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各项作业流程进行协调,避免生产的风险、保证现场的作业具有组织性,发挥出最佳的效益。

另外,还要注重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管。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是主要构成部分,其种类也比较多,施工周期会比较长,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多都会出现变动,但是材料的按时到位是确保建筑项目的基础。要施工材料监管过程中,要事先确定采购程序、采购要求,选择质量合格的供应单位,切实履行采购合同控制和进货检验。对于节能工程来说,一定要保证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以及材料本身的质量。在施工阶段,节能材料要经过多次质量检测,检测合格之后再正式进场,投入使用。材料的质量是施工质量的前提,在施工材料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技术的科学合理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还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一旦发生质量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

3 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的优化

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的优化是在监管系统中建立的一种保证信息畅通交流的合理化、有意识的组织活动,组织监管机构如图1所示。不仅要考虑监管过程设计的各个参与单位的内部联系因素,也要考虑系统外部的环境因素。在优化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的措施:

3.1 集权与分权统一

绝对的集权和分权模式是不存在,在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监管过程中,集权是指掌握所在领域所有监管权限的负责人,其系数人员是命令的执行者;分权是指在总权利负责人之下,各级下级人员在各自领域掌握的决策权,总负责人主要负责协调工作。由于建筑节能施工现场涉及的专业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所以,在监管优化的过程中,应该采用集权和分权统一的模式。如图1所示,每个部门负责好自己的施工内容,对施工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而总负责人要协调好各个下属层之间的施工顺序以及关系,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确保施工进度以及施工现场的秩序。

3.2 完善监管分工协调性的措施

节能工程施工的监管是对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避免部门之间的施工矛盾,减少由于监管责任权限问题导致的冲突。所以,对于建筑节能工程监管组织机构设置时,应该协调好监管过程中的内部关系,并且合理规范好监管体系中的任务关系,完善监管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切实做好监管体系中的横向以及纵向的信息交叉。

3.3 建立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相统一的措施

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监管跨度的增加有助于监管层次的优化,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有效。节能工程中反应的各个施工细节所涉及的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监管人力的投入,降低人力成本。但是也会造成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量的增加。所以,在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的监管过程中,监管跨度和监管层次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达到权利的均衡。

3.4 采取责任、权利、利益对等的措施

在监管优化过程中,要确保权利、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对等,这是保证监管优化效果的前提。例如,监管人员的责任过大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权利过大,会导致其。因此,处理好责任、权利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保证施工现场健康、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避免不良风气的出现,影响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节能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另外,要不断优化建筑节能施工现场监管流程,以保证建筑节能设计的有效性,且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细化监理工作,做好各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平.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的相关问题和施工中的质量常见问题[J].工业现代化,2011(09);89~90.

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在逐渐增加。将流水施工技术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可以缩短工程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可以有效的节约施工成本。因此,加强对流水施工技术的研究,并且将流水施工技术灵活的运用到建筑施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流水施工技术的相关概述

1.1 流水施工的定义

流水施工技术属于科学管理技术,可以使员工在工作性质相同的施工环境中依次连续的进行施工。流水施工技术主要采用分层施工的方式进行施工,当第一施工层次施工完成后,再由专业的团队完成依次连续的施工。流水施工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可以有效的缩短建筑周期,并且可以提升工作效率。

1.2 工作相关内容

流水施工技术施工前,需要仔细分析建筑工程的资料,利用科学的方式对整个工程进行划分,将工程分为多个施工段,有利于实现分层施工,同时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效率;流水施工技术需要注重员工的团队合作,要保证员工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对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并且要保证施工的方位和速度,进而可以保证流水手工的连续性。

1.3 施工工艺的表现形式

流水施工技术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固定流水节拍、分别流水节拍和成倍流水节拍三种施工形式。分别流水节拍施工是指各个施工队平行作业,以便保证连续施工。分别流水节拍施工工作形式较为灵活,可以使用各种建筑的施工;成倍流水节拍施工是指各个施工过程的节拍不等,呈现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施工形式,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2.1 管理水平较低

在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部分企业管理水平落后,施工过程中等时间和靠时间的现象较为严重,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所有的项目都需要管理人员的协调才能够顺利的实施,这种现象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另外,当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利益纠纷时,大部分施工队难以从全局出发,不利于建筑工序的衔接,继而会导致工程的延迟,不利于建筑施工的连续施工。

2.2 缺乏专业技术水平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施工项目较多,而且相对复杂,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致使在工作的过程中工序混乱,在人员调动上缺乏合理性,导致流水施工技术难以有效的实行,进而会影响建筑施工的效率。

2.3 需要资金量较大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企业需要的材料和设备较多,致使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并且对在材料和设备的选择方面,对采购的需求较高,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对采购的事项进行合理的预算,将会导致材料供应不足,继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的周期和流水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

2.4 各部门缺乏沟通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关系复杂,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建筑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工单位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只想争取自身最大的利益,不利于建筑施工的协调工作,进而不利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

3 流水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 提升管理水平

在建筑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的管理水平较低,不利于流水施工的合理运用。因此,施工队伍应该利用合理的措施,提升施工的管理水平。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期可以缩短建筑周期。其次,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使其能够自主的完成工作,而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管理人员的协调。最后,应该提升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使其面临利益纠纷时,可以从大局出发,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只有提高管理水平,才可以保证流水施工技术的水利实施。

3.2 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导致流水施工技术难以有效的运用,不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素质培训,使其拥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准。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工作流程培训,使其可以熟悉自身的工作流程。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以便可以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才可以保证流水施工技术的合理运用。

3.3 加强对成本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建筑需求的材料和设备较多,如果工作人员不能合理的控制成本,将会影响流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企业采用流水施工技术,加强各个工序的连接,并且运用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完成施工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建筑成本,并且可以保证建筑的流水施工。

3.4 加强各部门的沟通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企业的各个部门各自为政,不利于施工工序的顺利衔接,继而不利于流水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另外,企业应该建立监督部门,监督机构要独立于企业的机制之外,监督机制要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全程的监督,以便保证建筑工作的顺利完成。进而可以保证企业流水施工技术的灵活运用。

4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存在管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较低和部门间缺乏沟通等问题,制约着流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同时不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收益。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我国施工单位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素养,并且可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以期我国流水施工技术可以得到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杨军.房建施工技术漫谈――基于流水施工技术重点解析[J].江西建材,2014,02(01).

篇6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Logistics cost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of logistics management,how to reduce logistics cos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means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tus quo ofthe logistics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logistics cost of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igh,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cost; cost control

建筑施工的生产过程即是材料的消耗过程,也是物资流通的过程。长期以来,施工企业一直是重生产、轻流通,导致物流成本巨大。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工程项目中材料成本约占工程造价的60%~70%,而材料的采购运输等物流费用约占材料成本的17%。也就是说,物流费用占工程造价的11%左右[1]。因此,加强施工企业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含义

建筑施工最主要的材料是钢筋、水泥、砂石和木材,也有许多建筑装饰材料,如玻璃制品、建筑装饰五金、幕墙、墙纸、布艺、涂料,等等。这些建筑材料一般需要经过采购、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等几个环节才能最终用于工程建设,这是施工企业的供应物流。而在施工现场把建筑材料的加工、搬运、作业和回收过程中物资的流动,称之为现场物流。

由此可见,施工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是伴随着施工企业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成本是在物资转移过程中发生的耗费,同时也是一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形式。它贯穿于施工企业的整个物资流通的过程,既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装卸搬运成本、流通加工成本、商品包装成本、库存成本等显性成本,也包括一些材料损失不能通过会计资料得出的隐性成本,如机遇成本。当施工企业发生物流成本费用后,将实际发生的成本与预先的成本进行比照,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当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时,针对不利因素采取措施,来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进度。当实际成本低于预期成本时,找到有利因素,发展这种优势,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物流成本控制和获得收益是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也是最终目的。它具有复杂性、效益的相悖性和核算信息的不对称性等特点。这是由于建筑物流活动在施工企业经营范围内涉及面广、物资品种多、数量大、重量大、运输线长等原因。因此,施工企业对于物流活动要做到工期前、工期中、工期末控制,找出物流成本产生源,对其加强监控,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将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耗费和费用开支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2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理念陈旧、方法落后,现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制度中很少有企业将物流成本单独设立科目,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因此,管理层看不到那些隐藏起来的物流成本,造成了“第三利润源”的浪费。

2.1 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无论是国有、乡镇、股份有限建筑公司还是私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准确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益,都在因地制宜地对施工物资进行多种管理模式的探索,如就近采购、分散管理、集中管理、统一供应等,但总是收效甚微[2]。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企业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对“科教兴业”认识不足,物流成本控制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科学管理阶段,导致过高的物流成本成为横亘在施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一条鸿沟。

2.2 施工企业仓储管理不完善,库存冗余严重

由于施工项目主体材料是钢筋、水泥、砂石,用量大。为保证供应,施工企业一般都大量采购,安全储存保管,冗余库存达10%以上,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同时,冗余库存也占用一定资金,有些项目剩余库存的物资使用后的残留物无法继续使用,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另外,由于一些供应商仓储能力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为确保工程建设的进度,也建立自己的存储机构。这些都造成了施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

2.3 缺乏物流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

目前,由于物流成本没有被列入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会计核算也将物流成本费用分解成不同部分,如生产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这样就与企业发生的其他成本相混淆,造成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混乱,自然也无法取得正确、及时、有效的物流成本,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此同时,企业往往重视显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一些隐性成本,如物流设施设备的折旧、库存商品的保管费用等,从而造成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不健全,给施工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造成企业物流成本计算的随意性,缺乏成本数据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即使施工企业管理层知道物流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难以清晰地掌握物流成本在本企业整体费用中所处位置,以及物流成本中哪些费用偏高等问题,无疑给企业物流实施流程再造、业绩评价等带来极大困难。如同一施工企业不同时期的物流成本没有可比性,同一时期的不同施工企业的物流成本也缺乏可比性,由此极大地限制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见,施工企业物流绩效考核指标仅凭“材料成本差异”一个考核指标,不能完全反映物流责任单位的绩效,并且针对性也不强[3]。

2.4 施工企业物流供应链成本束缚性大

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的供应链成本一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及现场物流成本三大部分。运输是施工企业物流作业的主要活动之一,它的成本占物流总成本的比重也最大。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运输道路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和市场能源价格的上涨,直接造成了施工企业物流运输费用的直线上升,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对于建筑材料,许多施工企业的存货量都比较高,这样,一方面造成库存占用资金多,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另一方面也会使仓储成本增加,从而限制了施工企业物流的健康、快速的发展。而对于造成现场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则来自施工现场的材料种类繁杂、数量众多、管理杂乱、回收慢、材料丢失现象比较严重,二次物流成本过高,机器设备维护不足,运用效率低下。

3 建筑施工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策

3.1 更新观念,树立物流新理念

目前,受经济快速增长限制,必然影响到建筑业,施工企业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即不影响企业发展,又要提升效益,就必须通过降低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所以,企业在认清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到物流成本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改变传统的成本管理与施工过程的作业成本理念,将成本管理重点转移到物流环节的成本上来,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优方案。企业不仅要提高重视物流成本控制地位的意识,把它真正看作是企业第三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同时,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使两者成为密切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达到降低施工企业物流成本的目的。

3.2 加快建立规范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

由于物流成本控制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施工企业在生产劳动中,往往把物流成本计入到会计账目的其他科目中,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生产成本等,给物流成本的核算在技术上带来了很大麻烦。所以,为了更精确地核算相关物流成本,进而能有效控制,企业应建立与规范相关的物流成本会计核算体系。如单独设置“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会计科目,它属于期间费用范畴。相应的,期间费用由原来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3个增加为4个。同时,将原计入“材料采购”的全部物资采购费用,原计入“营业费用”中的运输、包装、搬运装卸、储存费用等,原计入“管理费用”的企业内部发生的物资搬运装卸、保管、存储及合理损耗费用等改为用“物流费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1]。这样,当施工企业发生物流成本的耗费时,就能准确计入成本,在工期末会计核算时,将其顺利地、准确地归集到“本年利润”科目中。同时,为了方便计算企业利润,也应当在利润表中设立有关物流成本项目作为扣减项,当施工企业产生物流成本时一目了然,有利于物流成本的可控性。

3.3 降低物流供应链成本

施工企业降低物流供应链的成本,可从运输成本的控制、仓储成本的控制、现场物流成本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一般来说,施工企业大多是采用公路运输。为减少运输环节,施工方必须合理选择运输路线,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选择适合企业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既要保证建材质量,又要保证物流的时效性上,应尽可能选择廉价的运输工具。其次,在建材运送到施工现场,施工方应根据设备和各种建材保管质量和安全要求及时处置,合理分类,优化仓储的布局和存放的形式,并通过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库存量。这样既可以提高物资保管的效率,而且还能降低企业物流的成本。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物资管理比较粗放,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的物流管理水平不足于对现场物流成本的控制能力。因此,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使施工现场材料放置更加合理,降低二次物流成本。

3.4 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建设

施工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也要权责分明。建立现代物流组织结构,也就是企业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它可以把许多领域很好地组合到一个独立运作的系统中来。一个优秀的企业组织结构,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运作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员在工作中不必要的消耗。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在施工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中,物流成本归属于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其他部门并不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和管理。这种不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导致其他部门和环节的物流成本不能及时得到监督和控制,造成了物流成本核算信息的失真。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单独设置物流成本核算部门,有专门的物流成本核算人员,与会计核算区别开来。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

3.5 培养专业型的物流人才

由于物流成本在施工企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企业利润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降低物流成本是施工企业提升效益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施工企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是关键。除了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制定专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外,在企业内部,普及物流知识同样是一项同等重要的任务。因为,只有广大企业员工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物流知识,并且能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施工实践中,物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才有可能在整个企业显现出来。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生产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物流的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物流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增长点,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施工企业在强化管理,努力形成企业自身的物流供应链的同时,应尽快构建企业自身的物流供应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更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陈兰芳,吴刚.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物流管理困境与对策研究[J]. 交通安全管理,2009(11):54-55.

[2] 余晓龙. 工程建设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温丽萍. 现代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山西建筑,2002,28(2):112-113.

(上接第55页)

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长株潭整体协同发展为战略目标采用多中心、多层次的网络协同配送模式中,依据统一采购,就近供货的原则,供应商通过协同方式可直接向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供货,也可直接向区域配送中心供货。该种模式中主要由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城市运输干线和配送支线连接为一个整体。长株潭经济发展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市地理位置分布成品字较为均衡,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中心形成服务于区域物流的区域配送中心,集散各个区域的物流量,并中转来自上级、次级配送中心的物流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同盟等方式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形成以长株潭为中心点,以沿京珠、京广、武广高速客运,长张和长潭西高速主干线,长永、长株和国道107、106、320等线为物流通道在长株潭金三角的地区规划出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成为整个区域配送网络的信息流、物流分拨中心,并为中西部提供辐射和高水平国内物流服务。在长株潭城市群中采用这种配送模式,具有较强的积聚与辐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三市中交通与通讯、技术与人才、产业链与产业体系特征等优势获取集聚经济效益与规模效益,降低物流网络成本,克服目前规模小、次数多配送为主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徐天亮. 运输与配送[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2] 徐同连,栾琨,贾洪飞. 共同配送合并策略及其配送成本[J]. 长安大学学报,2006,22(3):68-69.

[3] H·哈肯. 协同学导论[M]. 张纪岳,郭治安,译. 西安:西北工业科研处,1981.

[4] 赫尔曼·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 凌复华,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5] Dantzig G, Ramser J. The Truck Dispatching Prkblem[J]. Management Science, 1959(6):5-7.

[6] ROBESONJF. The logistic shandbook[M]. New York: FreePress, 1994.

[7] 吴大进,曹力,陈立华. 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l-17.

篇7

纵观我们的生活环境,各种高层或者超高层的建筑体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不仅大城市有许多的此类建筑,很多的中小城市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很多此类建筑体。它们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非常多的便利。为了积极的响应国家对建筑基坑的规定,并且合理地使用土地,目前这些建筑开始广泛的设置地下室,一些地区甚至设置多层,可以深到十米之下,因此与之相关的深基坑支护工作就成为了当今的一项重点项目。不过因为它并非长久的建筑,不属于整个的主体构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在工作的时候单纯注重它并非长久使用的特征,很大程度上忽略它的重要意义以及操作的繁琐性特征等,很多人片面的认为在进行完基础部位的时候,它能够有效的保存便是合理地。更有甚者以为只需要开挖一个深坑然后对其进行简要的布置就行了,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项目面临许多潜在的危险性因素,轻则耽误时间,重则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

该项工作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在操作时的具体工艺规定。有以下的几点,第一,工艺要先进,保证基坑可以均匀受力,有效的发挥出支护的重要意义。第二,很多规模较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通常被规划到市中地区,它的位置决定了施工的难度,由于附近有众多的物体以及管道等,在工作的时候应该确保对附近的物体不会产生副作用,不可影响到附近的管道的运行。第三,在挖设基坑的时候,要注意做好地下水工作。具体的讲可以通过明排等措施来达到目的。最后一点,参考具体情况制定最有的设计,确保项目发展最为合理。众所周知,地下构造以及附近环境问题都靠支护结构来做基础的保障。因此支护结构的相关工作会对基坑工作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它还关系到整个项目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运作。

1 基坑支护的设计

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参考具体情况,并合理分析相关的信息内容,要认真的做到下述的几项内容。

首先,合理的引入各项先进的工艺以及思想等,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分析,要灵活运用,切忌固守成规。当今时代背景下,并没有非常权威的设计公式等,很多情况下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此项设计活动需要和其他的有效的区分开来,应该抛弃固守的思想,通过开展合理地监测活动来引导设计工作的开展。

其次,重视支护结构理论和材料的试验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古往今来,任何理论知识的获取都是通过进行很多的探索之后才得到的。在与之相关的各项探索活动上,我们国家和很多西方国家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吸取经验勇于探索才可以。但是,因为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出现了大量的此类建筑物,因此我们通过长时间的工作一获取了充足的实践资料,不过没有合理地测试信息,目前仍未产生理论知识,因此相关部门一定要高度的重视。

第三,在具体的开展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拓展思维,积极进行新探索。具体的工作中,结构的不同要素之间通常是有非常紧密的内在关联。因此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有整体意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基坑支护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方式,具有很多的功能。对于各种水文状况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支护体系。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认真地分析探索,真正的选取出适合使用的体系。

2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基坑支护施工要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工程类型、基坑开挖规模、周边环境、支护结构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要注重支护结构的稳定,坑体变形,并根据周边环境条件,控制变形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方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地按照下述的方法进行。

首先,目前由于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生活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的提升,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在处理支护体的时候,应该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对生态有影响的问题。其次,由于现场附近的一些物体以及管道等会对工作有影响,因此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该合理的分析这种要素,降低因为这些因素给工作带来影响的几率。最后一点,在布置施工步骤的时候尽量的要统筹全局,综合考虑。确保工作可以在现有的环境中顺利的进行。要努力的协调好员工以及步骤等。

3 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

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流程一般包括:施工前准备、支护桩的施工、联系梁等的施工、锚杆的施工、土方开挖。支护桩一般采用人工挖孔桩,然后用钢筋混凝土做护壁。联系梁施工时,先开挖基槽,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抗渗墙混凝土的浇筑,最后再对联系梁施工。

4 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施工的质量问题实质上是基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发生变形、是否会产生沉降及水平方向的位移或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若发生这些问题将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

基坑支护结构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根据基坑开挖期间监测到的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全面掌握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超过位移设定的预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以上监测除每天进行目测之外,一般每8-lOm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天监测3次,位移大时应适当加密。

5 突发事件的处理

建筑施工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参与人员多的过程,施工过程中会发生许多不可预见的事件。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更要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准备。常见的突发事件有:基坑内管涌、流沙;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气象异常,出现持续多日的狂风暴雨;相邻工地施工的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等。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会同相关单位研究解决办法。

6 结语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并尽量做到边施工、边监测,还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杜绝盲目施工和野蛮施工的现象,加强对整个深基坑施工过程的控制,保证工程顺利、安全地完成。

参考文献

篇8

一、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

(1)图纸翻样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

(2)编制材料明细表

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是作为该工程建设前期的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凭据,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其分为三级的交底工作,科学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进行运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对质量进行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制度工程,我们必须要避免在技术的交底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从而能够真正的发挥建筑管理团队在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施工指导的职能,解决一些编制工作直接由企业技术部门人员的个别人员的全权包揽,从而完全解决许多建筑工程技术交底的过程中仅仅只是走形式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交底编制工程必须要交由编制部门的项目部以及队级人员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工程技术交底工程的编制,队级的技术交底必须要根据项目部的技术交底所细化的条目进行编制,而工程项目部要对队级技术交底工作进行严格审查,而除此之外的班组级技术交底也必须要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工程基础样板之上进行编制。

二、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②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③;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②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①;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三、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标建立,是指建筑在对建筑施工质量进项管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个建筑企业,自身必须要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程序,但是如何将这些总体的目标进行细致分化,避免工程质量目标的责任分配制度在操作的过程中仅仅是走形式的情况,而要真正的将建筑工程总目标划分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团队、部门、人员身上,然后再将详细的方案付诸到实际的工程中,并且所落实的方案必须要具有实际操作性,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的检测和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以上都是在建筑工程质量强化管理过程中,所必须要针对解决的难题。根据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思考,分析到在建筑安装阶段的质量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在工程前期的预留和预埋的工程阶段所造成的,所以在建筑工程预留和预埋的即便必须要严格的施行质量责任和自身经济利益相关联的模式,用经济效力责任制度来监督工程质量安全建设,使得工程各个细节科学合理化,从而在建筑工作中形成了一种考察制度,而推进该项工程质量深化的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3.加强中间过程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立即解决;出现通病,从技术交底着手,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4.检查结果与经济直接挂钩,主要分为队检、项目部检和监理检等三类,提出项目部检和监理检的通过率为100%,"监理检"不通过一一项目部、队级、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项目部"不通过一一队级、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队检不通过一一班组各责任人均给予罚款;

篇9

中图分类号:TU75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预留预埋阶段主要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可以分为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交底图纸会审和施工技术交底等三个阶段。

1、设计交底图纸会审

设计交底图纸会审主要通过自审专业图纸、各专业之间会审,发现问题及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在设计交底时由设计人员解决。具体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清楚、明确;

(2)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有无矛盾,设备层尺寸及管井、竖井尺寸、楼板厚度是否满足安装要求;

(3)图纸上尺寸、坐标、标高及管线交叉点是否相符;

(4)器具安装、设备安装基础、空间是否合适;

(5)设备层管线进户做法是否合理;

(6)墙、板预留洞、套管是否缺少,尺寸标高位置是否正确;

(7)各专业之间有无错、碰、漏等问题;

(8)采用了哪些新材料,其品种、规格是否满足要求;

(9)是否缺少专业图纸。

2、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

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是在设计交底的基础上,依据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文件,在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为编制作业指导书做技术准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图纸翻样

在设计交底图纸会审的基础上,将已经变更或修改的内容通过适当的方式在图纸上标注;按照作业班组施工的图纸要求,以"样板"标准进行图纸翻样绘制大样图,真正把图纸弄清、吃透,使大样图实实在在地成为现场施工的依据。在图纸翻样阶段,对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未发现的有关问题,应及时和监理工程师联系。

(2)编制材料明细表

在进行图纸翻样的过程中,参照施工图预算,技术、计划人员准确计算各种材料,分层次编制材料明细表。

(3)计算人工工日

根据以下方法进行人工工日计算:

①根据定额计算定额工日,乘以经验系数,得出换算工日a;

②参照队里考核指标,根据工程量,得出经验工日b;

③根据土建进度计划,考虑施工三至四天一层的特点,计算保证工日c;

④根据经验数据,给a、b、c以权重0.2、0.3、0.5,得出:计划工日w=0.2a+0.3b+0.5c;

⑤根据本作业班组的技术力量组合,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并作好人员机动储备。

3、施工技术交底

施工技术交底是控制前期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做到三级交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关键,为避免出现技术交底仅仅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真正发挥生产技术指导和施工技术准备的职能,克服编制工作由公司技术部门少数技术人员全权包揽,以至造成技术交底流于形式的弊端,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工作由项目部、队级分别从各自的角度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依据项目部技术交底细化编制,项目部审核队级(工长)技术交底,班组技术交底在工长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样板方式为主。这里重点介绍队级技术交底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二、预留预埋阶段的施工程序

为保证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本工程按流水作业的方式严格施工程序,强化了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预制构件加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绘制现场预制构件大样图(或提供标准做法);

②项目部审核,经审核人签字同意后方可加工;如不通过,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①;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加工件进行检查,以最后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按贯标要求内部办理手续,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③。

(2)预留预埋安装施工程序

①各施工专业队在项目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按照图纸、规范和公司有关质量管理文件编制队级技术交底文件,绘制施工大样图;

②上报项目部审核,审核通过一一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各施工专业队下发施工任务单和派工单,进行施工;审核不通过一一将签署修改意见返回施工队执行程序①;

③通过自检、互检、班组检、队检、项目部检的五级检查制度对隐蔽工程验收,以项目部检查结果为准;

④项目部检查通过,填写相关报表,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通过一一监理工程师在混凝土浇筑令表格中签署"同意浇筑"意见,不通过一一返回,分析原因、处理,执行程序。

三、质量管理措施

质量目标责任的建立,是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则,作为贯标企业,有严格的程序和流程,但如何把总目标细化,克服质量目标责任流于形式的管理通病,真正把总目标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再落实到具体的施工部位、施工班组,并且具有操作性,做到检查及时、反馈有效。这是我们强化质量管理,实行过程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部的管理思路,考虑到安装阶段的质量通病相当一部分是在预留预埋施工阶段造成的,所以在预留预埋阶段,严格实行了质量目标责任同经济责任紧密结合,用经济责任制度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施,使目标责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质量目标管理与考核的机制,推进了本项目质量管理的深化,具体做法是:

(1)根据质量总目标,依据验收规范或标准,经过目标分解、细化,确定预留预埋阶段质量分目标为优良;

(2)依据优良等级标准编制队级技术交底书,在交底书中,按照高要求的标准编写具体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原则上把验收标准中的误差范围划分为正负各三档共六档,一般情况下取三至五档,实行五级检查制度,检查记录中须签明检查时间一一具体到分钟;

篇10

一、引言

近年来,在钢材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并随着国家对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大力支持,钢材物流仓储业务也随之繁荣起来,而加快仓储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仓储企业由功能单一的仓储中心向功能完善的各类物流配送中心转变,由商品保管型的传统仓储向库存控制型的现代仓储转变,是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体系的重要内容,是降低社会库存、提高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为了及时抓住市场机遇,S市棱光股份有公司提出了建设集销售、加工、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等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钢材物流中心项目。本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9000万平方米。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具有年卷板开平120万吨,仓储8万吨的能力。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集中体现了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增加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当地就业水平,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项目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在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有效控制实际发生的成本不超过项目预算,从而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此,本人将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分析了本项目建筑施工成本的控制要点,从而为加强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S市钢铁物流中心项目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点分析

1.人工费的控制

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人工费主要包括内部人工费和外部人工费两部分。其中,在内部人工费控制上,应合理安排物流中心的施工进度,在施工项目中各个子项目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浪费和防止子项目间人员配置的重复是控制好内部人工费的关键措施。此外,还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计划,特别是相关人员安全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效率。而在外部人工费的控制上,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范围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合适的施工队伍,按定额工日单价方式承包,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施工合同核定施工工程质量并支付劳务分包费用,同时加强预控管理,控制支出,发现超支应及时分析原因,予以纠偏。

2.材料费的控制

材料成本往往在整个施工项目中所占比重最大,一般达到7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的控制是降低项目成本的关键。S市钢铁物流中心项目所需要的相关投入要素主要有柴油、水和电等,其中,柴油的年需要量为200万吨,价格为5900元/吨;水的年需要量为20万吨,价格为2元/吨;电的年需要量为45万度,价格为0.9元/度;项目营运阶段所需相关设备详见表1。

3.工程款的支付

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包括预付款的支付、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和质量保证金的数量与支付等,对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而言,其建设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和公司实力,必须要求施工单位缴纳保证金,只有当施工单位完成的工程量达到垫资金额时,再开始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于其他施工单位,如果施工单位是与经常来往的企业,且信誉较高,公司可以支付预付款,但需要施工单位提供履约保证金或银行保函,对于施工范围、施工量、合同金额比较大的施工单位可以按月支付工程进度款,对于施工范围、施工量、合同金额比较小的施工单位可以按项目进度支付工程进度款,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的确立必须在招投标阶段进行,并在合同中体现,公司应当要求所有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在支付至合同总额的70%时一律停止支付,待工程验收合格或设备调试合格后再支付剩余的15%-20%,并且必须保留有10%-15%的质量保证金,质保期为一年至五年不等,这样的支付方式将大量的工程款推迟在项目后期进行支付,保证了前期项目建设时资金的充足,减轻了融资压力,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和项目成本。

4.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做好相关预案,进行严格且有效的控制。

(1)预防设计变更的产生

对项目施工设计发生变更的预防,应提前在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和图纸会审时尽可能地消除漏洞,尽量在项目施工前发现问题,提前实现变更,减少损失。对那些影响项目成本的重大变更,要设计多个方案并比较各个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性,做到“先算账、后变更、再花钱”,保证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2)实行“分级控制—限额签证—联合确认”的制度

棱光公司和龙泾公司应当确定董事会、专业工程师、总工、财务总监和经营班子等各个管理层,对发生变更时的审批权限、变更范围负责,同时也要对发生的任何变更和签证制定完善的签证制度,尤其是对导致施工费用增减的变更和签证,必须由公司有相应的权限的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监理公司和造价审核单位共同签字盖章。

(3)建立规章制度,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本公司工程师进行监督和约束

棱光公司必须向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派驻工程师,工程师要熟悉合同确定的工程施工范围,不能盲目签证,必须通过严谨的签证审核,特别要注意的是对隐蔽施工工程的签证,同时也要严格做好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施工记录和监理日记的监督,对隐蔽工程和变更签证等要做好相关记录。

5.工程索赔

建设工程索赔是指承包单位在签订工程合同后,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对方不履行或未能正确履行合同或者由于其他非自身因素而受到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程序向对方提出经济或时间补偿要求的行为。为此,在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工程索赔过程中应切实注意防范由于合同签订不缜密导致的索赔纠纷,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签证工作,棱光公司在项目承包方签订合同之前,应该由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就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由于成本或其他因素导致本公司利益受损时,对项目责任单位应该在合同里制定好索赔细则,最大化的保护本公司利益。

三、结语

本文将项目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与S市钢铁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实际密切结合,深入分析了本项目施工建设成本控制的要点,以为加强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本文研究只是本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后续的研究将在本文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全过程、全成本、精细化的项目成本管理思想,设计本项目的成本管理流程,为合理控制项目整体成本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最大化控制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娄强.浅谈工程项目成本管理[J].科学之友,2007(5):91-93.

[2]杨帆.项目管理技术在工程造价方面的综合运用[J].现代工程网,2007:36-38.

[3]孙震,罗嗣怀.刍议如何实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即时化[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2).

[4]赵兴涛.工程成本控制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9).

[5]易金舫,范涛.浅述中小型工程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J].四川建筑,2003(4).

篇11

流水施工技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高效施工技术,是一种经过实践检验的高效施工管理技术。流水施工技术在项目工程中明确划分了施工工段,为多个施工小组同步协作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协调方法,大大的提高了整个是项目工程的施工速度。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以将流水施工技术引入,合理划分施工的工段,按照并按照流水节拍的步距组合施工工作组,从而提高项目施工的整体进程。

一、 流水施工技术概述

流水施工技术是一种通过合理划分项目工程任务,将整体项目分段,在时间和空间同步进行施工的高效系统管理技术。这种系统管理技术还提出了组建施工工作组中最重要要素,即流水节拍。针对不同的项目工程,组建专业的施工工作组,充分利用项目工程中的人力资源,加快施工的进程。

(一)流水施工技术的施工程序

施工流水的基本施工流程是:

1.模拟工程的建造过程,将工程划分成若干横向施工段、纵向施工层和工艺施工过程;

2.建立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工作团队,分工协作完成工程;

3.配置施工工艺需要的机械设备,有序且不间断的投入到各个施工段,完成相同种类的重复性工作。

4.施工队在完成依次进行各个施工层的施工,直到完成施工项目。

(二)施工流水技术的优点

1.专业化施工队伍更能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工作小队,实行专业化的施工建设,使工人的专业技能、机械操作方法和彼此协助的默契程度比较高,而且在完成一个工程段的施工后,能够连续的转战其他施工工段。重复性的工作锻炼会使施工工作组的施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资源配置最优化

施工流水技术中,对整个项目中的每个工作组和个人都明确了职责,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量,使施工中的人力资源的得到最优配置。利用机械器材针对施工段进行高效施工;分层施工充分利用施工项目中的空间资源。

3.减少施工时间,增加工作效率

流水施工法的连续性操作方式缩减了工作队在转移施工段时的时间,加之专业工作队施工的专业性和熟练性,都减少了施工时间,提高整个项目施工的工作效率。

二、流水施工技术应用在建筑安装施工中的基本参数说明

流水施工技术的基本参数包括空间参数、工艺参数和时间参数。

(一)空间参数

空间参数是指在进行流水施工过程中按空间将工程划分出工段的个数。空间参数可以指施工区、施工段或者多层的施工层数,多用字母M表示。 施工段(施工区)的划分直接影响流水施工的效果。各个施工段的施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工作队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的施工,极容易在两个施工段之间形成施工缝。因此施工段的划分一定要合理。

划分施工段的原则:

1.单一施工工作队在不同施工段上的施工强度和工作量要保持大体一致,不同施工段施工强度和工作量的振幅通常应该控制在10%至15%之间。

2. 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段。例如要注意施工现场的地理特性与周边建筑物对施工造成的不同程度影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先的施工方案。系统细致合理的施工工程分段,有利于分段施工的实际操作。

3.简化施工段的划分。要保证单一施工段有相应的有利于施工工作组施工的工作面,从而保证工人和相应规格机械数量与匹配,来达到组织施工工作的要求。施工段的工作面宽度不够时,容易对施工工作造成干扰,从而影响整个施工作业的速度。施工段数目过多施工工程的冗杂度高和机械调度的困难度大,施工段数目过少导致施工工作量变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 工艺参数

工艺参数是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的进展参数。工艺参数又分为施工过程与流水强度参数。

依据施工调度指挥方的规划把计划建造安装的施工任务划分为多个子项目。子项目被称之为施工过程,而施工过程通常用字母n表示。施工过程大小不一,可能是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分项工程,也可能是更加具体微小的施工工序。施工安装调度方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施工能力,来具体规划施工的过程的数目。实际中进行流水施工作业的工作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量成为流水量、流水能力或生产能力。

(三)时间参数

时间参数是指在施工流水过程中时间安排上的状态。

时间参数主要包括:

1.流水节拍。指在施工流水技术中,每个工作队在一个施工段上所用的时间,用小写字母t来表示。

2.流水步距。指两个相邻工作队进入施工的时间间隔。注意:流水步距指的是时间间隔,而不是空间间隔。

3.工期。工期指的是单一流水工作组中,各个流水工作组的施工的最早时间和结束流水工作时的时间段,而这个时间段并非指整个工程项目的完工时间。 三、在建筑安装过程中施工流水技术的实施方法

根据时间参数中的流水节拍(即t)特征,在流水施工中可以将施工流技术分为三类:无节奏流水施工、等节奏流水施工与异节奏流水施工。

(一)无节奏流水施工

无节奏流水施工是目前最为广泛采用的施工方法,该种施工方法在组织流水施工的过程,所有或部分施工过程在不同施工段的流水节拍完全不同的施工方法,。又叫做分别流水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流水施工的施工节拍很难保持一致,单一施工过程的工作量和任务量并不完全相同,工作队的工作效率也各不相同,从而造成流水节拍的不同。

(一)等节奏流水施工

等节奏流水施工方法又被称作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或固定节拍流水施工,它要求在施工流水过程中,单一施工过程的流水节拍保持在大致的水平。

等节奏流水施工的特点是:

整个项目工程施工的流水节拍高度一致;工作队和施工过程在数量上一致;单一工作队将会无间歇的连续作业;流水步距均匀且和流水节拍相等。

在建筑安装过程中实行等节奏施工流水技术的具体措施是要做好合理的规划,确定好施工方向、施工段、顺序、流水节拍的数量和流水步距。

(三)异节奏流水施工

异节奏流水施工是指施工组或施工团队在同一施工过程额单一施工段中保持着流水节拍一致,在不同施工段中的流节拍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组建工作队时按照这个最大公约数的倍数安排工作任务,它的工作效率将会更高。异节奏流水施工要注意的是流水步距等于单个流水节拍的最大公约数,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施工工作队都能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施工安装作业,施工工作队的数量可以多于施工过程数目。

结束语

流水施工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工段划分和施工工作组流水的管理,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了在同一时间和不同空间进行同步施工的管理技术方法,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