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口腔护理的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口腔护理岗位人才的发展,校内外联合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口腔护理岗位设置调研、人才需求分析、院校合作方案、执业资格考核标准、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就业指导。同时我们依托三级口腔专科教学医院,第二学年后半学期整体搬至医院,口腔护理岗位全部课程均在医院内完成,实现“教室进医院,课堂进病房”,在医院教室内上理论课,到医院各科室进行实践学习,第三学年按计划完成医院实习任务。口腔护理教师与临床口腔护士一体,任课教师全部来自医院,他们对岗位能力需求和变化能及时获取,并随时用于课堂教学,提高实用性;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一体,实施真实岗位教学,实现学习环境与护理岗位工作环境一致性;学习方式与护理岗位工作方式一体,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临床护理岗位真实的工作情景或真实案例为载体,通过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等环节,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和学习。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场景中,面临具体工作任务,针对特定的护理对象,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所学知识与技术怎样应用于临床,认识到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真实环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增加职业定向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口腔护理职业情感。
在整体护理模式及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发展形势下,一名优秀的口腔护理人员除了具有专业技术之外,还要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对患者的爱心,能够很好地协调与医生、患者甚至牙科公司代表、技术工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具有自身的良好修养和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做好本职工作。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中设置护理人文课程,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等,以适应口腔护理工作的需要。大专护生受年龄、知识层面、阅历上的限制,尚未获取有关职业及专业方向的充足信息,因而无法有效形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在校的专业理论、技能的学习等,无法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9]。职业定向教育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确定适合自己并将来争取从事的职业类型,选择职业目标,并为此采取各种行动,不断提高职业素质[10]。冯静[11]认为,基于目标培养导向的学生职业定向教育方法成为培养学生的关键,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的关键。因此,在课程体系中将专业方向课程教育与职业定向教育很好地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口腔护理工作职业情感,鼓励学生为今后的工作提前进行自我设计,促进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如在入学教育中聘请口腔医院优秀护士介绍医院口腔护理工作的概况及前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对护士的素质要求;在学校教学中,召开护理优秀事迹宣传报告会,请优秀护士进行经验交流,探讨护理事业的发展和护士的职业价值观;在口腔护理岗位课程及实习中,兼职教师注意激发学生对口腔护理工作的热情和愿望,巩固其专业思想,增强工作荣誉感和责任心;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改变学生重学历、轻岗位技能的观念,教育学生学好本领、学会做事、学会协作,为走向口腔护理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3实行双证书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
口腔护理学生同样需要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为提高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增加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认真解读近年来的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大纲对护士知识、能力的要求,分析护士执业考试试题,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依据,对课程进行重组,降低基础医学课的比重,对普通医学和护理知识的掌握强调“必需,够用”。设置国家护士资格必考课程,根据执业资格考试新规定,增加设置相关课程如中医护理、精神科护理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执业所需合格护士。
1教材分析
1.1使用的教材
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护理技术》,该教材以打造高素质实用型人才为原则,强调培养学生过硬的护理实践技能,专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使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1.2教学内容
口腔护理出自本教材的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中第一节部分。《基础护理技术》包括的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护理技术》是所有护生学习其他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必备。《口腔护理》不仅是第六章(病人的清洁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22项基本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
1.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在知识方面熟悉义齿的清洁与护理,掌握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能力方面让学生学会义齿的护理,能够为特殊病人做口腔护理。情感方面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1.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护理专业相关的操作,并且高职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因此,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既是本次课的重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2013级高职护理班的学生,课前经过调研,对她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医学基础课,对口腔的解剖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了解。并且他们是初中毕业,那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她们是护理系的同学对于护理学的基础课尤其是护理操作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好奇心也较强,善于模仿。这些特点是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她们还未涉及临床护理各学科,对许多疾病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例如,学习血液病人的口腔护理时,要求动作轻柔,他们就不能够理解,其次,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思维模式还未建立,针对这些不足在教学设计中,我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补充介绍相关疾病的医学知识,进而引导他们按照正确的护理学知识体系思考问题;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日后走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法
3.1教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基础护理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提高本次课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以及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重要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来学。讲授法使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协作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演示法,利用图片直观的演示、激发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启发法,让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3.2学法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节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让学生从思考中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观察法,让学生学会观察,掌握操作的要领和细节;互动学习法,示教以后注意师生互动,让学生上来回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
4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利用90分钟完成教学目标。首先,第一部分,启发教学,激发讨论,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通过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先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最后想寻找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进入今天新课的内容。接着,第二部分,提炼精髓,理实结合,讲授新课,大概要45分钟。展示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提炼学生需要掌握的五大知识点:口腔常用漱口溶液、义齿的清洁与护理、特殊口腔护理的评估、注意事项及操作方法。操作方法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将采用如下的教学的流程:讲授过程结合多媒体图片及实物,让同学们对一些没有接触的物品有直观的认识,例如,口腔常用漱口溶液、口腔护理评估的用物在讲解的时候配合图片和实物,便于同学们认识、理解、记忆。第一次示教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再将操作过程提炼,用一下简洁的关键词将整个流程串连起来,这样学生记忆起来就方便许多,为了加深关键流程的记忆和理解在第二次示教之前会针对关键流程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数棉球的个数?为什么不是血管钳去夹取治疗碗内的棉球呢?操作中动作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问再进行第二次的示教,示教过程中注意讲解、答疑,使同学们能够尽快的掌握新的知识。然后,第三部分利用35分钟进行个人回示,分组体验,自我评价。在这个练习阶段选择一些学生上来回示一些关键动作,比如,用血管钳、镊子挤棉球,开口器的使用方法,及时纠错,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会让学生分组练习,先仿真再全真,即先在模型上做,然后同桌之间互相练习,最后选一些代表上来就口腔护理后的感受和为病人做口腔护理时的注意事项上做一个自我评价,当然老师的总结和纠错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最后的5分钟,复习小结,课后习题,布置作业。进行内容小结,可以让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内容有一宏观上的认识,通过几道选择题如护士资格考试复习题,既可起巩固新课作用,同时还可测试本次课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布置作业:习题集同时明确下节实训课练习内容,督促学生重视练习,为下次实训课做准备。
5资源整合
在准备教学阶段,充分利用资源收集、整合。校内资源主要是来源于各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校内比赛的不断总结的经验;行业资源主要是社会实践,临床行业前沿及其他的合作院校提供的信息;信息化资源,是通过网络学习,得知最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成果。
6教学反思
本次课通过前面理论课所打下来的基础,上起来比较容易,学生容易理解并记住,演示效果较好。纵观本节课,觉得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岗位技能,结合临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忽略了由于学生多,导致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时间短,学生练习不熟练等问题。综上,为了提高下次课的质量,做了如下的改进措施:将学生课堂表现记入平时成绩,并且增加课外开放时间。
Applic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nursing training in Teaching
Huang Yongxian1;Chen Deying2
1.Sichuan health rehabilitation Career Academy 643000;2.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Zigong Sichuan Ziliujing District 643000
[Abstract]Objective: Oral care practice teaching effect after application of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Methods: 90 students of grade 2012 nursing class one or two of the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92 students of grade 2012 nursing three or four class 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after class of oral nursing operation assessment using the last lesson, evaluation of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eval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 Results: The 2012 level one or two nursing 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operation score 86.51 ±7.20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grade 2012 nursing class three or four (84.29±6.20), students on the team cooperation ability, random ability,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self-learning ability, high degree of approval. Conclusion: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to improve the skill level and quality, improve students apply knowledge analysis, problem solving, team spirit,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and enthusiasm, effectiv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high quality for clinical practical talents.
[Key words]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Oral care;Practical teaching
口腔护理是护理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护理技术。在口腔护理教学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知识目标,但离高职院校的护理人才培养目标还相差甚远。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等知识目标,还要达到提高其自主学习、人际沟通、健康教育、独立分析、处理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法目标和社会目标,全面提升护理学生综合素质。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故在口腔护理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进行尝试,教学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法,随机选取了2012级护理一、二班的学生作为实验组,共计90名学生,2012级护理三、四班为对照组,共计92名,两组学生年龄、基础文化、已学过的课程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性(P>0.05),同样安排4节课的实训时间。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分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为5~6人为一组,从中推选出组长,负责整组的监督管理、领导作用,同学轮流承担主持、演示、解说、记录员等角色。
2.2 教学过程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为主。
2.2.1 课前布置任务 根据发放学习的材料(如操作步骤、评分标准等)和自己搜索口腔护理视频观看操作进行自学预习后,制定出口腔护理的操作流程。
2.2.2 课堂教学 组长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独学情况后,两两对学互相纠错,再群学找出共同存在的疑点、难点,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制定出本组相对最好的操作流程用于操作练习。老师巡回检查,点拨重难点。
2.2.3 操作练习 每组学生根据推选出的操作流程,分别轮流进行操作练习、记录同学存在的问题并纠错等,互相取长补短。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负责组织共同探讨和学习,提出研究解决方案或咨询指导教师,完成目标。任课老师和协带老师巡回指导、答疑。
2.2.4 小组展示 从每组中随机抽取一位同学演示操作,一位同学解说,一位同学记录存在的问题和点评结果。其他组的组员认真观看和记录优缺点,并点评。老师评价各组存在的优缺点及操作的重难点及注意事项。
2.2.5 强化练习 各组再进行强化练习后,利用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操作考核。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示教、学生练习及个别指导,最后归纳总结,也是利用最后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操作考核。
2.3 考核方法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随机请一位同学操作考核,并配备一名解说员,所得成绩代表本小组所有成员的成绩。均采用案例进行临床情景模拟考核。
2.4 评价方法
2.4.1 发放调查问卷 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自学能力、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效果等方面。共发放90份问卷,回收90份,回收率10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
2.4.2 操作技能考核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情景模拟法在规定时间内以小组代表进行操作考核,均由任课老师按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的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
2.5 统计学方法
选用wpsExcel统计学软件处理各项数据,采用t检验。
3 结果
3.1 实验组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
见表1。
3.2 操作考核
两组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在各项测评知识点上基本具有差异性(P
4 讨论
4.1 有效提高技能水平和质量
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口腔护理操作考核来看,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评估、用物准备、操作流程、综合评价、爱伤观念、与病人沟通交流、理论提问都高于对照组。
4.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找到各自的价值和作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另外考核时小组捆绑式考试,一个同学考核的成绩就是全组的成绩,因此,为了达到共同目标,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为了不拖组内成员的后腿,组内成员之间必须自觉学习、互相监督、纠错指导,从而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表1也可以看出88.89%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3 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口腔护理操作和考核中,从学生拿到护理病例开始,需要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共同进行病例分析讨论,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需要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在教学中,成员要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预演、思维及胆量的训练,这样能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胆量、随机应变能力等。
4.4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87.78%的同学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先自学后对学,互相纠错,再群学对大家存在的问题集中合作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创造性学习,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达到了想学、会学、乐学的境界,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2012级护理专业口腔护理实训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模式进行教学,提高了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和质量,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激发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沟通、管理能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临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当然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师生必须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强等,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马嘉.小组合作学习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营养保健,2014,24(2):793.
[2]展小燕.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见习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13:14-15.
[3]李胜玲,穆国霞,吴惠萍.小组合作性学习对护理本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3,11(20):1826-1827.
[4]侍东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策略与误区[J].中学生物学,2013,29(1):40-42.
[5]李缇,秦立国.小组合作学习在高职护理专业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3,34:64-65.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未来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专业素质很关键的一步在于临床带教的效果[1],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护理人才的关键阶段,临床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所培养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2]。NCU是对神经科疑难、危重病人进行病情监测和积极治疗、抢救的科室,护理工作具有很强的高危性、突发性等特点。2012――2013年我科在护生中尝试改进的带教方法,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入NCU的护生共84名,男4名,女80名,大专68名,中专16名;年龄16-26岁,平均20.86±1.68岁,实习时间为1个月。随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2名,两组护生性别、学历、年龄、专业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由总带教老师介绍环境后随机分配至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带教。实验组①入科后前两天有科室总带教老师实施集中教育,主要介绍科室环境,NCU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示范专科操作和学习相关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等;第三天随机分配带教老师,有带教老师实施一对一带教,期间,科室总带教通过观察,护生、带教老师的反映,总结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在实习第24天时,组织护生进行阶段反馈、总结再强化培训,再实施一对一带教。②带教过程中,科室要求带教老师,多给护生肯定和鼓励,以期待代替批评,注意抓取机会去多多称赞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③带教老师,每天提供护生一个知识点、一个问题,或者在操作中给他们制造点小意外,让他们带着问题,回去查看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并在以后的示范带教中,加深其理论知识的掌握。④总带教老师,注意关注护生各方面的动态,对于情况特殊的护生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实施因人施教!
1.2.2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三者相结合。分别在护生出科前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是护生对医院、科室、带教老师三方面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对医院和科室的满意值各占30%,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值占40%;理论考试均为NCU的相关专科知识;操作考试为科内统一的护生考核项目:口腔护理、吸痰操作、鼻饲操作、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三项考试均实施百分制。
1.3统计方法所有调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0.0进行t检验,P
2.1两组护生调查问卷(满意值)评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3.1入科前的环境介绍及科室基本知识的讲解,是实习的良好开端护生面对监护室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有高技术高要求的环境,面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多变的状态及各种管路、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他们往往感到不知所措。入科的讲解大大减少了护生无头绪的情况,减少对陌生环境、仪器的恐惧心理,使护生开始下临床学习有的放矢。阶段性总结、反馈是给护生一个自我评估的机会,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在临床工作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已解决、哪些问题尚未解决等,而后,由总带教针对护生的反馈,再进行强化培训,使护生在最后几天临床工作中把所有问题都解决,圆满完成实习。
3.2带教老师的态度对护生影响很大因此,总带教老师在实验组集中培训两天的同时,把护生的基本情况告知带教老师;科室要求,初次见面时,带教老师要对护生优点进行表扬,例如性格外向的护生称陈赞其沟通交流能力强,性格内向的护生称赞其踏实稳重等,实际操作中,带教老师抓住每一个机会挖掘护生的闪光点称赞他们,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给他们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大大提高了护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动手操作学习兴趣。
3.3带教老师给实验组提的问题,制造的“意外”,很好地激发了护生的斗志,使护生由传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锻炼了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了护生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想到尽可能多的可能性,再进行分析归纳,使护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即使遇到了真正的突发意外情况,也不会惊慌失措。
3.4现今护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由家里的“小皇帝”待遇到临床去“伺候”病人,个别护生心理上产生抵触心理,带教老师的心理疏导和正性的引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进入护士的角色。4结论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243-01
人体生理学则是研究正常整体、器官和细胞的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生殖、行为变化、等)的发生机制、条件极其活动规律的科学。称为正常生理学(简称生理学)。它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其中很多知识点枯燥乏味,学生难于理解和记忆,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效果,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学科的学习。那么,我们怎样在教学上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生理学呢?不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往往都只片面地强调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教师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改善,以及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我们应该知道情感教育在对生理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不能只重智力而轻情感。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然而在目前的大中专护理教育过程中,对于护生情感素质教育方面往往重视不够,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富有爱心、具有良好沟通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新一代护理人才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的共识。并逐渐成为护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是构成态度的重要因素,是态度的核心,积极的情感对于护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决定和导向作用,进而影响护生的实践行为。护生只有在情感上接受并喜爱护理职业,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护理知识的学习中去,才能减少护理人员的流失,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学科发展[1]。因此,加强情感教育,探索护理情感教育的方法,培养护生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如何在生理教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应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2]。
2.1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关爱学生、营造气氛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教师真诚感人。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作为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做到以诚相待,正确评价,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接受不同护生间的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用细微的身教体现情感教育:教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修养、道德情操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自身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情感,在教学中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饱满的情绪状态以及优渊博知识、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以自身对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点燃他们兴趣的火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2.2组织好教学内容
在教学情景中,学生的需要主要是求知,并以求知为核心形成一个需要的结构。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上要重视护生需要结构状况的分析,注重护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补充,满足护生对知识结构的需要,提高护生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当客观,符合教材和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既向护生讲授发达国家先进护理进展,又要实事求是的描述中国的护理现状,尤其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讨我国护理的发展方向,拓宽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理解。
2.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护生获取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方法如下:
2.3.1运用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在教学中注重人文关怀。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布置内容,设置一些医院的情景,如给卧位病人更换床单、口腔护理、血压的测量等,让学生进行角色分工,分别扮演病人、护士、家属。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护生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启发他们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
2.3.2以问题为基础的病案式教学法(PBL):PBL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是一种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切入点,然后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引申出相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收集、设计病例,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查找资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组进行讨论,最后选出代表发言,大家一起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讨论中启发诱导,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从而使护生的专业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2.3.3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在经过一个或几个章节实践教学后,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技巧时,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操作竞赛,可采取自由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操作由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其余同学和教师一起观看,操作结束后,按照熟练程度、沟通能力、用物准备、对患者的关爱等方面来评分,首先由学生来自评和讲评,最后教师小结。通过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规范了技能操作,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竞争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3.4充分发挥社会课堂的作用:组织护生到医院、社区、老人院,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患者渴求关爱与帮助的心情,使护生感受到护理职业的光荣。对于职业的认同感,有助于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适应能力,激发护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3.小结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正确的职业态度。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加强护理情感教育,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护理道德体系,以培养热爱护理专业,具有良好情感品质的新一代护理人才。
【关键词】骨科;实习生;临床带教
一、制定实习生临床带教总目标
通过骨科病房实习,掌握骨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熟悉骨科系统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评估诊断、处理原则及相应的术前术后护理,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掌握护理病历的书写、掌握骨科常见病种的健康宣教知识。能与病人良好沟通、做好心理护理。能用护理程序方法对骨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具有不怕苦、不怕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能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不同的病人和病情进行心理护理。严谨求实,奋发进取,虚心向指导老师学习,师生之间互相关心、尊重。
2、知识目标
(1)掌握骨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及留置针护理等,有机会时掌握VSD护理技术。
(2)了解骨科常见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处理以及熟悉相应的护理,例如: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椎体成形术病人的护理等。
(3)了解各种常见医疗仪器的使用(CPM机、心电监护仪、输液泵、脉氧仪)。
(4)掌握病历书写,每月完成一份完整的护理病历。
(5)参与护士长或带教老师组织的小讲课,病历讨论及教学查房。
二、制定带教计划
(一)实施初期,熟悉环境,专人带教。
由带教老师带领护生熟悉科室环境,了解科室的专业特点、抢救药品、物品位置及设备的应用及相关要求等,并介绍各自的指导老师,使她们尽快消除陌生感。采取一对一的指导方式,指导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向护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要求每位指导老师明确带教计划、增强带教意识、耐心细致、放手不放眼。使学生目的明确,教师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在实习过程中达到师生紧密配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施中期,步步落实,层层把关。
带教计划的实施必须严格到位,做到步步落实、层层把关。“步步落实”是指带教计划应该有步骤地施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直到完成所有的计划。“层层把关”是指对护生的管理和考核必须层层施行。每个护生都必须通过指导老师、教学干事、科护士长、护理部的四级考核。
(三)实施后期,双向反馈,总结提高。
带教计划实施完毕,便实行双向反馈,由带教老师评定护生的成绩,由护生评议带教老师的带教效果,这种双向反馈的目的是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三、严格言传身教,规范护理操作
(一)熟悉环境、规范礼仪
对新来的护生首先介绍本科室的环境及工作特性、物品摆放与存放处、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的时间顺序安排等。严格护生着装仪表规范,遵守院规科规,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操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开关门轻、说话轻、走路轻。说话温和、尊重患者、微笑服务。同时要反复告诫护生要有慎独精神,说明不安全医疗对患者、自身及医院的危害,树立法制观念,加强责任心。
(二)要理论结合实际,巩固专业知识
人们的记忆是有时间限制的,理论如果与实践脱节,长此下去便会丧失理论记忆。要使护生力争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带教老师可采用老师问、护生答的方式或师生互问互学的方法,使双方对患者的病情护理问题有全程了解和掌握,提出护理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也达到师生对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不断提高的目的。
(三)要掌握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基本技能演示与操作训练
为了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有机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训方案,并和学生一起共同复习护理操作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消毒隔离原则、各种注射原则、常规标本收集原则等,进行实施整体护理模式训练,内容包括护理程序的应用、人际沟通的技巧、健康评估的方法及病历书写要求等,帮助她们进一步掌握护理各环节的知识点。
四、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是复杂而多变的,有时患者病情或心理细微的变化恰恰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先兆,护士只有具有敏 锐的观察能力和实践经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及时 发现这些变化,采取果断措施,挽救患者生命。带教教师可布置观察内容,如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治疗效果、药物反应、思想动态、营养状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实施后的效果等,并指导实习护士如何观察。实习护士必须收集以上资料,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并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并及时给予评价。通过临床实习,可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患者的临床实际问题,为实习护士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与实习护士的沟通
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师不但要会与患者进行沟通,同时也需 实习护士进行有 效的沟通。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说话的语气及方式,不但维护了实习护士在患者面前的尊严,也减少与护患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男实习护士亦越来越多,
彻底铲除了过去认为护士必是女性的传统观念,对待男实习护士更应耐心细致,因为他们不能被患者及家属所接纳,容易造成心压力及自尊心受到伤害,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及时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埋,排除不必要的工作干扰,发挥男实习护士的优点和特长。
结束语
要培养一名优秀的骨科护士,带教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护理技术,更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师德、热爱护理工作和无私奉献精神。学生也要有热爱专业的思想和行动,不怕脏、不怕累,有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教与学的互补。骨科专科性强、基础护理量大,别因为这影响实习护士的心理状态,造成心理阴影。合理的时间安排、多变的教育力方法、注重专科培训,使实习护士轻松地度过实习期,信心百倍的迎接崭新的未来工作生涯。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模拟情景,使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情况下扮演某种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
1.1建立ICU病床单位,配备相应仪器设备 模拟病房内建立基础病床单位,装备中心氧气管道、中心气源、监护仪、心电图仪、呼吸机,呼吸气囊、气管插管模型、负压吸引装置、心肺复苏模型人等。
1.2理论授课打下情景模拟教学理论基础 由护理带教老师、呼吸机工程师、临床医生等授课,主要内容包括:呼吸机工作原理、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呼吸管路安装、呼吸机基本参数调节、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理、操作监测技术、语言交流等。
1.3单项操作模拟示教和演练 包括呼吸机管路安装、参数调节、气管内吸痰、翻身扣背、更换气管插管固定带、各种报警的监测及处理等。在实际模拟演练过程中,带教老师还可以人为设置障碍,比如:输出输入管路连接错误、积水盒倒置。
1.4设计模拟教学教案 ①重组教学内容,设计临床模拟工作任务。将基础、专科护理操作与理论知识整合,我们将呼吸机应用管理分为:呼吸管路安装、基本参数调试、常规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报警监测排除、应急事件处理等6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再结合科室患者情况,设置4~6个不同操作项目。比如:常规护理操作部分可再设置气管内吸痰、更换插管固定带、翻身扣背、口腔护理、拔出气管插管等操作项目;应急事件处理可包含停电、停气、意外脱管、气囊漏气等意外事件处理。这样,就可以根据每部分涉及一项操作,6项操作连贯起来,再结合临床模拟出不同的病历及场景,编写护理工作任务若干个。设计时针对临床护理常见操作环节,完成呼吸机应用系统、完整的工作流程等。②编写护士临床模拟工作手册。列有模拟工作任务、相关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分组要求、完成质量等;运用启发式教学。③鼓励护士自行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将临床常见问题融合到演练中,提高护士临床技能运用和综合思维能力。
1.5情景教学实施 课前准备教师安排模拟演练时间、实验室和用物,组织好师资队伍。将临床模拟工作任务与背景资料提前1周告诉给护士,下发护士临床模拟工作手册,让护士充分预习,进行查找资料、分组、小组讨论和角色分工。一般护士4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医生、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和病人,相互进行角色轮换。
模拟演练实施:①小组模拟演练。每个小组按角色分工进行临床模拟工作任务进行演练,实施呼吸机安装调试、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或配合医生抢救等,并做好护理记录。
要求护生以病人为中心,将理论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及护理操作融合在一起,力求操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动作紧凑流畅、熟练准确。小组模拟演练时,教师边观察边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找寻护理问题,组织护士共同分析、相互讨论,充分提供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演练过程中,特别强调任务完成质量和准确性。②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共同探讨、点评,指出优缺点。③再次模拟演练。护士在总结第1次演练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点评再次进行演练,同时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分组换角色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所有护理操作。
1.6综合模拟考核 考核由3名教师共同参与,考前教师统一确定评分标准,明确考核程序,选取模拟工作任务。考核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各项操作。具体过程为:①准备工作:责任护士抽签决定模拟工作任务,准备用物。医生由带教老师任职,模拟病人由事先经过训练的护士担任或护理模型上进行(病人语言由一监考老师代替表达)。②现场考核:责任护士根据模拟的临床情况,完成护理任务,并对监考老师设置的患者病情或描述的模拟情景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决策,完成相关操作,并回答老师的提问;对于需要他人合作的项目,可以指挥老师或其她护士协作完成。③成绩汇总:监考老师汇总评分意见,讨论作出最后评价。
2 教学效果评价
2.1呼吸机模拟教学是护士掌握呼吸机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 呼吸机应用实践性很强,很多的应急操作处理事件,在临床工作短时间内可重复操作的可能性很小,因而综合模拟教学成为培养呼吸机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2提高护士应急处理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模拟教学缩短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4]。新护士由于临床经验缺乏,所学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当真正到临床参与治疗特别是急救时就显得忙乱无措。通过大量、反复的模拟工作任务训练,护士将知识点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对呼吸机应用的整个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感性的认识。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士根据病情变化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报警原因,安全有效地为病人提供各项护理措施,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能够做出正确、快速的应急处理。
2.3提高技能训练主动性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抑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设与学习主题有关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情景、能够调动护士的好奇心,引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文关怀部分,护士通过“角色置换”,体会到患者心情、需求,以及与护士进行有效非语言交流的渴望,更激发护士对多学科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的渴求。
2.4提高护士团队协作能力 危重患者的救护讲究的就是快、准、合作精神。呼吸机应用护理过程中,很多操作不可能单靠某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成,必须依靠团队合作。尤其应对在突发事件时,医护、护护之间默契的配合,能为患者赢得更多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安全。
总之,情景模拟教学作为在ICU护士呼吸机应用培训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护士护理实际操作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护士在仿真的情景中,接触到临床实践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模拟解决、处理各种问题,并反复练习,有效提高护士的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抢救能力,减少了呼吸机应用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监护和临床应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59~713.
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植根于认知科学。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儿童心理学家Flavell在《认知发展》一书中率先提出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 ,就是个人在对自身思维过程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1]。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监控三部分。其实质就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控制。它在整个智力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能控制调节活动,能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2]。护理技术包括基本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护理技术的高低,反映了护士的智能和技能水平,也是护理质量好坏的重要体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护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护生技能学习效果,是中职护理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然而,护理技能练习单调、辛苦,学生易出现心不在焉、敷衍了事,甚至不参加练习的现象,缺乏对自己学习负责和管理的能力,学习质量难以保障。为此,在技能操作教学中,护理教育应加强元认知的训练,培养护生元认知能力,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处于一种较为满意的状态,提高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兴趣。
1 对象和内容
1.1 对象 以方便抽样法,抽取本校06级中专护生52人(一个自然班)为对照组,07级护生56人(一个自然班)为实验组,年龄在17岁~18岁,女生,两组护生接受教育的内容相同,课程进度相同,同一老师授课,使用同一教材和同一评分标准。
1.2 内容 根据教学计划进行,项目有铺床法、无菌技术操作、穿脱隔离衣、口腔护理、更换床单法、生命体征测量、各种注射法、药物过敏试验法、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导尿术、静脉输液法、吸氧法等。
2 教学方法
2.1 对照组 老师示范操作后分组练习。
2.2 实验组
2.2.1 提出要求,明确目标 引导护生制订学习计划,包括明确学习操作项目的目的,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措施,每项操作的具体步骤,学习重点和难点。让护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是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认知过程,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2.2.2正确示范,突破难点 每次示范前,请护生代表陈述自己所制订的学习计划,依照技能的难点、重点,分解、放慢示范动作以加强教学及学习的薄弱环节。在示范中强化操作的关键知识点,让护生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是对所学的操作进一步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知过程。
2.2.3 创设情境,引导参与 让护生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拟情境中完成操作任务,并要求护生将每次练习的时间、次数、存在问题做好笔记,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和注意点,有利于护生补充、检验、修正自己的学习计划主动地继续以后的学习。
2.2.4 强化成功,矫正错误 元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自我评价过程就是主体自我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回顾、思考、读评价、调节的过程。因此,自我评价是认知活动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的形式。教师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错误不必立即讲评,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错在哪里?为什么?自己能矫正吗?然后教师再评价,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并让护生将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纠正并加强练习,以达到调控学习的过程。
3 统计方法
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学习过程分阶段按统一评分标准进行技能考核。两组护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结果显示,两组护生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P<0.0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实验组教学效果优于对照组。
5 结论
5.1丰富了护生的元认知知识,培养护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元认知训练,使护生意识到和体验到了自己的认知过程、学习能力和水平、原有知识基础、学习目的和任务、学习风格与个性特点、学习时间与所在的学习环境,分析材料、学习的测验类型及如何解决问题。有效帮助护生分析学习情境,提出有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等问题并估计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的优势、薄弱之处,制定自己的具体学习计划,即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好学习时间,将学习任务分解以及达到任务的进程等。这样有效促进护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5.2 强化了护生元认知体验,激发了护生学习护理技术的热情
元认知体验是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可以发生在学习活动任何阶段。在护理技能学习中,操作项目多,训练时又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会不断下降,护生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通过元认知的训练,实施:提出要求—制订计划—观摩学习—动手实践—评价反馈—强化矫正等教学环节,调节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了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5.3激活了护生对学习的自我监控,促进了护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一项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自觉监控、控制和调节。在进行每项护理技能学习前,让护生熟知操作步骤,在操作练习中通过角色扮演,各自完成每一步骤是以个体一定的自我监控为手段的,实际上也就是个体自我监控能力的表现。在练习过程中,鼓励护生独立完成操作步骤,独立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充分利用自我评价法、相互评价法、反思学习,不断发现和修正问题,调整学习计划,促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元认知的发展,从而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帮助她们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证明,在中职护生护理技能教学过程中应用元认知理论进行技能培训,是提高护生元认知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要培养护生应用元认知能力,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元认知水平,确立以“学生为本”、“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元认知培养的重要性,将元认知理论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全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1 病情重、病种杂
EICU收治的危重患者大多发病快、时间紧迫、病情复杂,需在短时间内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给予及时的抢救与处理,稍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要求护理人员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1.2 急救设备及先进仪器多,工作能力要求高
EICU集中现代化的监护和急救设备,对各种危急重症患者进行加强监护、治疗和护理。要求护士熟练掌握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
1.3 随机性强
患者就诊时间、危重程度、病种等随机性很强。
1.4 环境的特殊性
ICU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病房,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模式,无家属陪护,这就对护士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慎独”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带教老师须具备的条件
带教老师要把培养护理事业接班人,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应挑选临床经验丰富、职业素质好、受人尊敬、整体素质高、有责任心、护理技术过硬、应急能力好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且经过系统的培训后才能胜任。同时,带教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总结和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使带教工作取得满意效果。此外,要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以保证带教质量。
3 对护生的要求
实习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主动、肯干、不怕脏、不怕累,时刻为病人着想,不擅自调节各种监护、治疗器械等。
4 方法
4.1 入监护室前教育
进入EICU前,向实习护士讲解EICU内管理制度和消毒制度,如入室时要更换衣裤、鞋子、戴帽子、口罩。要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各种仪器和物品固定放置,用后归位。不得在室内高声喧哗,严禁在病人床前闲谈等。并介绍EICU环境,包括物品放置位置、清洁区、污染区消毒隔离方法、药品分类放置、剧毒药品的管理等,以及各班工作职责,使她们能尽快适应ICU环境。
4.2 一对一带教、带教组长总负责
每一位护生均由一名5~l5 年护理经验的带教老师带教。带教老师在接受学生的开始,各种操作要亲自示范,边做边讲解边提问,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动作要准确到位并严格无菌操作。教会护生如何密切观察病情,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讲解需重点观察及重点护理的方面。护生自身无法处理的状况要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带教组长负责监督指导,全面了解每位护生的实习情况、心理状态,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3 营造轻松、和谐的实习氛围
EICU工作氛围严肃、紧张,技术性强,准确性要求高,患者均为急危重症,护生常有陌生、恐惧、紧张感,面对各种现代化的仪器更是无从下手,由此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带教老师要言语亲切、和蔼,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成长过程,讲述如何从学生到护生的角色转换,从而使护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4.4 操作带教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EICU涉及很多治疗和护理操作技术,如注射、输液、输血、吸氧、吸痰、鼻饲、灌肠、导尿、气管插管护理、气管切开护理、心电监护、呼吸机、输液泵、微量泵、除颤、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等等。护生掌握了这些技术,就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开始阶段提出问题考查护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然后带教老师要给护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手把手”指导,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取得患者同意后,给护生亲自操作的机会,但要放手不放眼。每一项操作,都应教会学生做好详细的三查七对工作,教会其操作前应如何准备,如何进行正规操作,操作后用物如何处理,如何记录等。最后再一起评价、分析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此外,在EICU里面,每天都有大量的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大小便护理等等。在带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学生不重视基础护理,有些是因为怕脏、怕累,有些是因为害羞,特别是男病人的会阴护理。此时作为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循循善诱,教育护生让她们明白基础护理的重要性,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并发症。
4.5 医护协作带教
护生每天提前15 分钟上班,了解自己当天要负责护理的病人病情。医生查房时跟着查房,认真听取医生的治疗方案,这样可以让护生对疾病有进一步的了解,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医生也会根据病情作出护理方面的指导;此外,医生在非紧急抢救时,做每一项操作护生均可在旁观摩,医生也会适时讲解各项操作的知识点以及护理的要点,让护生不仅知其然,更加知其所以然。
4.6 综合素质教育
4.6.1 业务素质
教育护生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并苦练技术操作,只有娴熟的技术,才能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临危不乱,忙而有序,为抢救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
4.6.2 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因为,只有具有理想的人才会不畏艰险,不辞劳苦,敢于探索,勇于前进,其次,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树立主人翁精神,关心和分享集体的成功和荣誉。
4.6.3 心理素质的培养
我院每位护生均有专人导师带教给予工作、、学习、生活、心理上的指导。在我科,带教老师会根据科室特点着重培养她们的责任心、同情心、细心、耐心以及“慎独”精神,培养她们的应急能力,教她们在遇到抢救病人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还要培养她们强韧的耐受力和良好的自控力,杜绝将生活、学习、心理上的烦恼带到工作中来,以免产生差错,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4.7 业务小讲座
一周一次,带教组长根据当时住院的病人,选择典型的病种结合病例,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也可以做成PPT,每次由不同的学生主讲,大家共同学习,带教组长给予指导并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让她们学到许多新的知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4.8 教学查房结合个案查房
一周一次。第一周教学查房,由带教组长选择一位危重病人,然后按护理程序,对学生进行分解查房,对于如何整理分析资料、评估资料,如何护理体检,制定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进行护理效果评价等各步骤的运用给予具体生动的指导。后三周每周一次个案查房,带教组长提前2天确定一位较典型的病例,并通知各护生熟悉该病人的资料,到时选择一位动手能力较强,又善于言辞表达的学生,为该病人提出现阶段护理问题,制定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体检,并由其它护生自由发言,最后由带教组长总结指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态观察病情的习惯,同时,又在学生头脑中树立了在对病人进行护理前、中、后的过程中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概念。
4.9 出科评估
采用“教”、“学”双评制度,在带教老师对临床实习结束的学生进行考评的同时,让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考评带教老师,内容包括:老师的带教态度、工作服务态度、护理操作、理论讲课、教学查房、带教质量,老师的能力及自身修养。通过双向考评对带教老师产生一定压力,促使带教老师钻研业务和新技术,以确保教学质量。同时护理部会定期对在实习带教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带教老师和实习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4.10 效果
通过EICU实习,几乎所有护生都反映学到了很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她们以后的实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通过实习,使她们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护理过程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医护协作精神,还有抢救时医生护士那种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的状态有了更深的体会,深刻地意识到护理是医院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使护生明白了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解除病人躯体上的痛苦,还要治愈病人的心理创伤,满足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实习,让护生理解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内涵所在。
5 体会
ICU是每位护生必去实习的场所,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教的过程也是临床带教老师成长进步的过程,因为临床带教没有现成的教材,只有平时阅读大量的专业和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来武装自己,才能解惑于学生,逐步成为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业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做到对事不对人,要照顾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绝不当着第三者的面批评,要善于赞美,帮她们树立自信,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所尊敬的老师。总而言之,我们应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争使带教过的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材。
参考文献
[1] 何江,李泉清,张素珍.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带教的几点认识[J].职业生涯与病情,2005,20(3).
[2] 张福芝.浅谈急诊ICU的护理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5,10(10):13-14.
关键词 :现场教学法;学生;护理教学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70
随着人们对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成为新形势下护理教育的主题。现场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依据是“教学模式理论”“交往教学”理论“问题教学”等有关教学理论[1]。我院护理部与某高职院校合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对现场教学法进行探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某高职院校2010级护理大专生共70人为研究对象,男9人,女61人。年龄19~23岁。学历:学生均为全国高考普招生大专,学制3年。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均由学校制订统一的课程标准、授课目标。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学习住宿均在学校,以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法,将原理、结论等在课堂进行讲授,以课本内容为主,所有课程在校内完成,于第2学期初期进入临床见习1周,此教学方法以纯理论教学为主。
1.2.2试验组实施现场教学,将课本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现结合,以典型病例为主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易于掌握专业知识。
1.2.2.1成立现场教学委员会由职业学院负责老师、护理部主管教学的科护士长、护理部护理教育老师和临床带教护士长共29人组成,小组成员共同参与临床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并且明确各自的职责。理论教师要求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长担任,临床教师要求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担任。开始教学前,由护理部主任、我院护理专家对参与临床教学的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1.2.2.2现场教学前培训由护理部主管教学的科护士长负责医院制度、工作标准、法律法规、护理礼仪等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教学,不合格者需重新进行培训。
1.2.2.3教学场所改变将试验组学生学习地点安置在医院的电教室,脱离传统的院校纯理论学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
1.2.2.4教学内容改变专业课程全部由医院安排兼职教师负责讲授。教学内容由传统的课本为主改为以临床实际结合案例、典型病例为主的案例教学,使学生更易于掌握专业知识。
1.2.2.5早期接触临床从第2年第1学期开始接触临床,在正式开课前将学生等分成5组,分别进入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进行2周观摩见习,在带教老师引导下完成对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等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6理论与实践同步将课本、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临床专科设置三者相结合,设计教学方案。把临床见习作为临床教学的一部分,增加学生见习时间,临床见习与理论授课同步进行。将5组学生每日上午分到病区见习,共见习病区22个,每病区见习时间为1周。病区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学习以患者为中心的专科护理知识,培训1项指定的标准化技术操作。每日下午由病区护士长作为兼职教师进行集中授课,边实训边授课,理论与实践融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2.2.7集中强化培训在第2学期末,安排学生2个月的强化学习。由护理部的护理教育老师负责护理技能培训,主要涉及项目有口腔护理、静脉输液、翻身拍背、胃肠减压等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操作20项。同时开放护理示教室供学生随时操作练习,并有专职老师负责指导。
1.3效果评价各项考核满分为100分,60分及格,单项多次考核成绩取平均分,分三项进行考核。(1)理论考核。两组试题考核形式与阅卷标准一致。(2)技术操作考核。现场操作考核形式,通过技术操作标准化培训,采取学生互做患者的方式,由学校和教学医院进行实际操作考核,采用标准化试卷考核,多项操作取平均分。(3)综合能力考核。现场演示形式,由院校老师及教学医院护理部共同组成考核组,由院方工作人员模拟患者,考核学生患者入院护理流程、护理礼仪、护理技术操作等项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3.1改变教学场所,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必备的知识,更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适应环境。这些能力在教室、书本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将学生早期置身于职业工作氛围中,可减少陌生感,提高适应能力,为日后的实习、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
3.2案例教学,提高综合能力表1显示,试验组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书本到临床再到书本的反复过程,起到了巩固课堂所学识的作用。试验组通过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兼职教师采取角色扮演、现场典型病例、案例讲解等教学方式,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直观,促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3早期接触临床,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前提早期接触临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人格独立和角色应变能力的发展,是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的需要[2]。
3.4理论与实践同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表1显示,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知识本身并不能给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结合临床实践,才能体现其内涵和价值。临床教学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知识,锻炼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实现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中间环节[3]。试验组采取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学方法,将学习过程从课堂延伸到了临床,从理论延伸到了实践,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弥补了先教学后实践的不足[4]。
3.5集中强化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试验组在实习前期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不仅是对前期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也为下一步走上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表1显示,通过强化训练,试验组的技术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方法能够更快的适应医院临床工作,对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现场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中做,做中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护理人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学生的实习反馈中发现,指导老师的培养也是关键因素,从提升学术素养、人格魅力及控场技能方面还有待更深入的探索[5],以满足临床、社会对于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曾惠,舒为群,邱志群,等.现场教学法在军队环境卫生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4):745-747.
[2]黄双丽,安秋月,李丽华,等.我校护理本科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5):371-372.
[3]艾素梅,须玉红,贺伟.多元化教学法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41-642.
[4]赵婉莉.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中的现象剖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0):472-474.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深化专科教育教学改革,办出专科教学特色,提高医疗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15年制订了专科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计划,积极探索护理专业课程改革方案,特别是进行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现介绍我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介绍如下。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医院环境,入院和出院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患者的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及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等。内容涉及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目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课程(考试比重占总内容的25%左右)。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护生由基础护理的学习进入专科护理学习、由学校生活进入临床实践的必经之路,其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实习的质量。为此,我校确定基础护理学课程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积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改革
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的指导思想: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1]。我校科学地构建了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未来护理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为此,我系积极参加省级课题的改革,选择部分护理骨干教师参与全国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编写,对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学》进行修订,这为我校进一步推进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3.课程改革的探讨与实践
3.1修订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规范性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我校在2014年修订了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开设该课程的时间由三年制专科学生入学的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改为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教学时数由168学时改成15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8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安排10学时-16学时的强化训练,以确保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新的教学大纲中将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由原来的1:0.9修订到1:1,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两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3.2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自身特点,注重教、学、做相结合,从两方面进行改革。3.2.1改革理论教学。课堂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手段,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转变。教学中应大力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增强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的“满堂灌”式角色。护理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对临床特定复杂的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质疑能力和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从而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2]-[3]。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学生小讲课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将学生从“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例如在学习灌肠法这一节,教师针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法、小量不保留灌肠法和保留灌肠法三种灌肠方法设计五六个案例,课前交案例发放给学生,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学、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各种灌肠法的目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在课堂上先让分组学生派代表讲解知识点,然后老师总结归纳,操作示教。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体验教师角色,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沟通能力。基础护理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主。为此,本课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传统的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方法,使有的学生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有的学生只对实践部分感兴趣,上实验课时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只能机械地模仿老师的操作,教师需要花一定时间帮助回顾理论知识,这就大大缩短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利于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卧位的安置、协助患者更换、保护具的使用、无菌操作、导尿术、各种注射法等操作项目时,在多功能示教室授课。在示教操作的同时讲授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使操作内容更生动、具体、直观,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操作细节,将所学理论知识尽早转化为专业实践能力。3.2.2改革实践教学。3.2.2.1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弃除了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简单易学的实训项目,如床上擦浴、床上洗头、冷热疗法、口服给药等,缩短了有些项目的教学课时如铺床法由之前的6学时减到2学时,增加了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训项目如高热病人的护理、模拟危重患者的抢救、患者入病区的初步护理等。3.2.2.2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每个班级的学生分成6个—9个小组,每组12人—15人,固定一名实验带教老师,同时在每个小组中指定5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管理两三名学生。课前小组长主动找带教老师先学一遍操作,并拍好操作视频,要求各学生预先写出实验报告。正式上课时带教老师在小组学生面前再示教一遍,学生再练习操作,同时配合老师和小组长指导,保证操作规范、准确。针对有些实践项目,如口腔护理、各种注射法和静脉输液法,采用角色扮演法,2名学生一组,分别担任护士和病人角色,进行真人操作。教师每组进行指导确保学生安全和操作规范。课后,要求每一位学生再修改、完善之前写的实验报告,小组长上交所管理学生的操作录像。每一项实践操作都需要进行过关考核,统一考核标准,期末再进行抽查考核。3.2.2.3全天开放实训中心,实行学生管理制度。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自习课、晚自习的时间操作练习,增加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这有利于培训学生的慎独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3.2.2.4开展实习前综合强化训练。护理专业每个班级在进入临床实习前都开设了8学时—14学时的基础护理学强化训练,设计了临床案例。例如患者,女,55岁,因患急性重症肺炎入院。入院时T39.2°C,P118次/分,R38次/分,BP146/100mmHg,患者咳嗽,痰多,呼吸急促,双肺及喉头有痰鸣音,痰不易咳出。针对该患者,你认为目前存在哪些主要护理问题?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在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操作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进入临床实习,不合格者则延后实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其自信心,从而能更快适应临床护理。3.3改革考试评定方法。考试评定方式由之前单一的终结性的闭卷考试改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占40分,包括平时上课的表现(20分)、到课率(5分)、作业+任务完成情况(15分)三部分。形成性评价成绩以40%计入期末理论成绩中。基础护理学课程的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种,满分100分制。操作考试成绩由平时每项技能考试的平均分与实习前操作抽考成绩两部分构成,每部分各占50%。操作考试中增加了素质考核的比例,素质考核内容包括仪表、态度、着装、用物准备、与患者沟通能力、操作后整理与理论分析等,丰富了技能考核内容。将形成性评价、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供用人单位参考,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程改革的效果
根据我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的初步设想,在2014级护理专业大专班级中随机抽取部分班级进行基础护理学的授课改革,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受到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后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改革授课的班级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未进行改革授课的班级,见下试卷分析表。
总之,课程改革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础护理学的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每一位承担基础护理学教学任务的老师都应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与实践,使基础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满足社会医疗卫生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我校关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方案;改革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改革考试评定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并得到了同行的肯定,在2015级和2016级护理专业所有学生中实施,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作者:谭桂煌 何求 徐桂娜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