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一体化采购管理

一体化采购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7 09:29: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一体化采购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体化采购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9C-0164-02

一、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是采购供应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考取中国采购与供应管理职业资格中级证书的五门课程之一。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有关采购过程中合同的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包括合同总论的内容,采购相关的合同和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如果学生能有效地学完这一门课程,他们便能了解和掌握合同的必备知识,懂得合同管理的过程并处理合同的纠纷,在采购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因此,这门课程对学生掌握采购供应管理相关的行业知识、提高就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相结合的课程,而且在实际运用中合同和合同管理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关系,因而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理论内容并用于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这门课程的教学就不能再是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而是要求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实施和评价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分析和思考问题,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的设计理念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的课程设计,遵循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根据采购与供应管理课程的特点及其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以“采购职业经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充分考虑专业采购人员在采购与供应中所需的法律知识和能力来确定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设计中主要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及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

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是以某个实际的任务为对象,由教师对该任务进行讲解,然后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合同纠纷的解决以及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任务,使学生基本具备运用这些所学的合同管理及其他法律知识解决在采购供应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由学生轮流担任任务负责人,让学生能够围绕任务展开实践思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的处理、团队组织、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职业行为等方面得到实际训练,并架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点,在课堂上实现最大限度的师生互动,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采购供应管理过程中合同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其次,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即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对象,由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由企业人员在实际场景中对项目进行讲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学生在教师或企业人员的指导下,以分组的形式按照项目的要求搜集信息资料,通过组员的共同研究、协作来完成该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完成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小组的人数。以就业为导向的企业项目教学法是前面提到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的升华形式,先在学校模拟的场景中去学习每一个任务,再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实践每一个项目。

三、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模块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1 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认知能力、思想表现、性格爱好等划分小组,组员的人数需要根据所完成任务的情况来确定,但要尽可能使每组的人数相同,以使得每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都有相同的角色分配。一般情况下,每组可由6~7人组成,成员必须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学习小组长,组织开展讨论,这样容易协调气氛,相互间作用更为显著。组内课桌相对集中,为学生积极交往、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2 确定内容。一个模块或子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一项或几项具体的实践任务来实现,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习惯。一项好的实践任务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融入任务中,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使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 布置任务。确定教学任务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细致、具体、清楚地了解所需完成的任务内容,使学生能明确需完成哪些任务及如何完成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4 学生实施。进行模块化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立任务的方案、活动的步骤及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活动过程应有实质性的指导方式、指导行为,不仅应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应指导学生想办法、找出路,特别是对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5 评价结果。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应指导和协助学生整理活动资料,由小组成员共同商量将活动得出的结果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再由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运用能力及其活动表现,多鼓励,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全班的交流和展示活动,为展示和推广学生的活动成果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的设计,以“合同的订立”这一模块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学设计思路如下:第一,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充当供应商的角色,另一组充当采购商的角色。第二,指定某类商品(比如空调),要求扮演供应商和采购商的两组学生都通过市场调查或上网搜集这一商品的价格、种类、款式、质量等方面的信息资料。第三,供应商及采购商根据自己掌握的商品信息进行模拟谈判,确实采购的各项内容。第四,根据对商品谈判的内容、买卖合同的格式及合同条款要求拟定一份正式的书面合同。第五,小组负责人进行总结互评,教师给予评价。第六,组织学生到市场或企业中去实地了解合同签订的过程,并收集一些合同的范本以供学习参考。第七,展示活动成果,即小组所签订的(空调)买卖合同。

(二)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目的的综合实训

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案例都来源于企业采购管理过程发生的真实情景,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角色的扮演、实践过程的演练,可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合同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方式

为了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职业能力的情况,选定的评价内容既应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结果,即强调以产业界制定的能力为标准,关注真实职业任务的解决,也应注重学生对任务执行过程的评价。比如在评价时,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评价,重视根据学生过去的基础、现实的表现预测评价学生未来。在评价主体上既应有教师评价,也应考虑学生本人及小组成员的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应有传统的针对知识的笔试,也应有针对学生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的测试。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有案例分析、调查报告、市场调研及方案设计等。

四、采购法务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阶段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启发、讲授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

1 启发、讲授法。在合同概述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一些法律规定,缺乏社会经验去对这些知识进行理解体会,要真正掌握其中的内涵有一定难度,所以讲授式方法占的比重可以大一些。

2 项目教学法。随着学生对自主,『生学习的适应,在买卖合同、国际货物买卖、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内容的教学中,以能反映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项目式教学为主。

3 案例教学法。在每一个基本理论内容教学结束后,可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运用。同时还可通过一些相关的真实案例来让学生加深体会。

4 角色扮演法。在招标投标及政府采购部分的教学中可采用角色扮演法,即让学生扮演在这些工作程序中所要准备的工作和涉及的工作环节、注意事项,并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提出解决办法。

篇2

一、企业采购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企业由于长期以来形成旧采购模式突然被刷新,在采购工作管理中,存在问题有:1.采购管理制度不具体,缺乏各种采购方式实施细则;2.采购过程管理不够强,采购过程离规范化、标准化有一定差距;3.各专业采购职责分配不一致,使专业间采购水平参差不齐;4.采购管理缺乏持续改进的常态机制。以上不利因素影响了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益,使企业采购节资率较低。如何尽快提高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益,把国家有限资金用得尽善尽美,与精益化管理思想理念不谋而合。

二、实施采购精益化管理的内涵和做法

精益化管理是使用于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精益”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满意的效果。这种方式是以整体优化方式,科学、合理地组织过程管理中各要素,消除无效劳动,以人为中心,以简化为手段,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因此在采购创新管理中推行精益化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实施采购精益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实施任何一种管理模式,没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是不可设想的,任何一个程序没有严格按规定去做,都不可能达到最终的目的。因此,企业采购管理部门要依据上级招标采购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订企业《采购管理办法》、《竞争性谈判实施细则》、《询价采购实施细则》等采购管理制度,使所有采购方式都有制度可依,且在制度上形成闭环管理。

(二)加强过程管理,建立一套模版化的采购程序是实施采购精益化管理的关键。根据招标采购法律法规,一套合法高质量的采购程序首先要制订科学、合理的采购方案;然后要编制严密的技术规范书和商务文件;在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后,召开采购会议;在提供符合要求的采购评审报告后,领导小组再召开确定供应商会议,最终依据中标原则确定中标供应商;在规定时间内与供应商完成合同签订,将整个采购过程记录整理归档后整个采购过程才算结束。而这整个过程的每一步又有很具体的要求。因此要真正达到廉洁高效的采购目的,采购过程的每一道程序都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精益化管理,企业采购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规划采购过程,对每道程序制订模版式的要求和记录,对采购会议要制订会议议程;对采购归档资料的封面和目录要统一模版。企业的采购程序标准化要达到任何人按照采购模版,都可以实施一次合法高效的采购的程度。

(三)统一分配职责,明确分工,使采购资源最优化,为采购精益化管理提供保障机制。由于受长期固有采购模式影响,企业各专业采购水平参差不齐,给采购管理带来很大难度。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各专业各自为政的固有采购模式,重新分配职责,充分利用各项目单位技术优势、物资企业采购人力和场地资源优势,形成各项目单位负责、物资企业组织的统一采购模式,实现采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化管理,消除无效劳动,提高采购质量和效率。

(四)把PDCA循环改进的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融入到精益化管理中是采购精益化管理高效运转的催化剂。在企业采购精益化管理中,要认真融入PDCA循环改进方法,首先以强化采购计划管理为切入点,每月及早了解采购需求,按时编制采购计划,统筹安排采购,抓好采购计划落实。在采购计划的执行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建立一套法制化、程序化、标准化的采购模板。为检验采购工作的开展情况,将“加强采购管理”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每季度接受企业绩效考核。实施每月采购例会制度,对当月采购工作总结,找出问题,制订改进措施,使企业采购管理水平在循环改进中不断迈向新台阶。

(五)做好采购配套管理,为采购精益化管理夯实基础

1.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价机制,开展供应商评价活动。切实做好供应商资质业绩的审核和评估,有针对性地供应商进行考察,建立企业供应商库。分产品、分类别开展供应商评价活动,将企业信誉好、履约好、产品质量好、售后服务好、运行成本低的优秀供应商评选出来,为企业采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优化评标专家库,加强评标专家管理。评标(评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采购质量和效果。企业在评标专家管理方面:一要注重提高评标专家业务水平,分批组织评标专家按时参加培训;二要加强评标专家管理,每次评标结束,由监督组对评标专家的表现进行评价,年终进行考核。

篇3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发展

Jeffrey K. Liker(2004)通过对丰田公司20年的研究中,归纳出了精益制造的14项原则,构建出丰田生产方式在全球各地工厂实施的基础。在《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一书中,建构了丰田模式的4P,将14项原则区分成立4大类――理念(philosophy)、流程(process)、员工/事业伙伴(people/partner)、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如图。

精益化管理理念是对精益化生产方式的总结与衍生,因此,精益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也应该建立在精益化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一般来说,精益化管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精益化的战略理念为基础

企业都应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理念和目标,并作为其他原则建立的前提,这是企业的战略也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作为实行精益化管理的企业,更应积极主动的将精益化的理念充分灌输于企业的员工,并以此作为员工努力的方向,和评估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

2.设计高效的管理流程

实施精益化的企业,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管理流程。高效的管理流程也不仅体现在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更要从思想上出发,努力将各项管理工作计划中,闲置或是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

3.“拉动式”的管理

精益生产采用的是一种“拉式”系统,其核心是准时生产制JIT(Just in Time)。在精益化管理中,这种“拉动式”的管理应当表现为:根据组织管理的目的确定各项管理工作的内容,以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恰到好处的管理成果。

4.以人为本的管理

精益化管理崇尚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一专多能,使员工置身于一种企业主人而非雇佣者的环境中,变过去那种上下等级森严,彼此相处紧张的人际关系为上下互通、互相协作的人文气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5.全面质量管理

高效率、无废品、零库存、低成本,以及良好的人际氛围是精益化管理的目标。持续改善是精益生产方式的一大支柱,因此,在精益管理中,对于质量的管理也应该追求全方位的考量,生产、经营、组织等各方面的运行都应纳入质量管理的范畴,不断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已达到对管理的全面控制。

二、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意义

根据前述对财务管理理论和精益化理论的概括和总结,笔者将从财务管理通用理论方面对企业财务管理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意义进行论述。

1.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资金筹集管理。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进行各种方式的融资以保证其资金链的持续。但是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缺失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难以掌控的,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其资金链发生了断裂。而精益化的财务管理,在资金管理中的一大目标,就是以企业生产管理目标为依据,合理的确定其资金需求量,并良好的处理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其资金的良性运作奠定基础。

(2)资金运用管理。成本领先战略,是很多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常使用的战略,但并非任何一个企业都能将成本领先战略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方面,很多企业只是注重在成产过程中抓成本控制,但在成本的控制与核算中又缺乏经验和有效措施,从而使成本信息不详细,给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带来困难。而精益化管理理念的宗旨为减少一切不合理的支出,精益化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成本的控制范围跳脱简单的生产流程,而对企业的一切财产物资资源,都纳入成本控制的范畴,确定合理的使用量,全面减少浪费。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目前,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依据,依然是企业的利润,而要使企业收益的增大,除了控制生产成本的支出之外,另一方面,将是收入的提高。企业收益的来源中,很大一部分是其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精益化的生产管理,能有效的控制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那么在营销模式上的,精益化管理理念的运用,也应该建立在消除改变不必要或是低效的营销手段,使得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能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降低了营销成本,也降低了市场风险。在另一种角度上看来,也是提高产品或服务收益的一大方式。

2.企业财务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无论是从宏观环境的必要性分析,还是从企业实施精益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精益化的财务管理改进,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1)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深化。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对实现整个供应链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准确性和实时性,对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供应链各方面信息的集成和共享,为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益化提供了畅通的信息平台。

(2)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促使企业的企业以财务管理创新为基点进行改革。除了ERP系统等硬件设施的加强,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理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从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的管理、会计核算方式等财务管理领域的深入探索改进,使企业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理念,如构建快速反应机制、预警机制这些都已经逐步的被企业财务人员所认识。

(3)精益化理念的不断深入。从生产到销售到管理,从领导到员工,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慢慢为企业所认知和接受。业务流程再造、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物流管理的流畅性强化,都是精益思想在企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典型,尽管在很多企业,这些改变都是细微而不成系统的,但是思想上的转变,将为进一步的企业精益化改制奠定良好基础。

三、企业财务的精益化管理体系

1.资金筹集管理

资金筹集,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多种渠道筹措与集中资金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资金筹集的精益化改进,主要包括全面预算概念的确定,筹资方式的多元化选择等。

(1)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需求量确定的基础就是构建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管理进行精益化改进。预算管理的精益化,要求全面考虑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客观评价企业,为经营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企业应该制定一整套预算工作流程,包括预算的编制、跟踪监控,分析,以及调整等各个环节。可以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项的指标,由各部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指标,最后根据各部门指标确定总体预算,如此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循环修改,不断完善企业预算体系。

(2)筹资方式的选择。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外来投资急剧减少,加上银行信贷的复杂要求,使很多企业越是遇到严重的危机越无法有效保证其资金链的正常运作。因此,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形,选择正确的预测方法,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以及应收账款占用比例。同时,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就必须努力增强信用意识,同时规范自己的开户行为,实行基本帐户结算制度。使存款、贷款、结算,以及经营活动都置于银行监督之下。精益化的筹资管理,是应该柔性化的运用各种筹资手段,并全方位的处理好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筹资渠道构建良好的环境。

2.资金运用管理

资金运用,是指企业为保证生产与经营目标的实现,对生产经营中及时而有效的运用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活动,精益化资金运用管理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成本的控制和持续降低;资金柔性化运用以及存货的合理控制。

(1)成本控制与持续降低。精益化管理要求减少浪费,这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在成本的控制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而要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首先应做到成本管理制度的精益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机制。在成本的会计核算方式上, “应当尽可能不重复地将企业员工的劳动成本按照价值流进行分配,应当尽可能将提供共同服务的只能部门的成本按照显著属性划分并直接计入各个价值流中;应当对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应当对诸如废次品、返工情况等进行跟踪,应当持续有效的控制存货。”而在具体的核算过程中,应该以整个价值流为核算对象,“核算内容是整个价值流中的所有耗费,而且所有成本都是直接成本,价值流之外的成本则不包含在其中,其目的就是为管理者提供相关的、准确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价值流活动”。

(2)资金运用柔性化。精益化的资金运作强调资金运作的柔性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分析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的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应使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有效配合;再次,应准确预测资金收回与支付时间,降低付款时间差距引起对现金大量占用的风险,使收支平衡,资金充足。

(3)存货的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效率与资金周转率指标相关,而在企业流动资金中存货资金占用量是比较大的,这部分资金占用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企业还必须承担必要的储存费用及承担可能的降价风险,因此压缩存货资金占用能较大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压缩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占用,在生产中积极引入“准时生产制”(JIT),准确计算生产周期,缩短备料周期,各种零件的加工进度要同步进行,防止过多的不配套零件长时间地堆放在车间而占用了资金。企业也应及时清仓查库,减少库存。

3.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

资金回收与分配管理是指企业对有效的回收资金,以及对资金合理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包括销售管理,以及利润和资金回收的分配。

(1)销售管理。James.P.Womack和Daniel .T.Jones在《精益思想》中指出:精益思想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拉动原则。”而拉动的本意是按需定产。在销售上,则可以理解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销售手段”,因此,企业的营销手段必须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及时根据顾客需求的变化改变其营销方式,并根据市场细分原则,设计精确的销售物流设施布局决策,然后再决定具体的运作方式。

(2)财务管理流程精益化。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效率一直都是财务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然而,纵观财务部门的工作情况,大量财务报告被束之高搁,预测分析报告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最近一项对消费品制造企业的调查显示 最富有效率的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是最差财务部门的9 倍,而且财务报告的编制时间也相差甚远。 例如,“欧洲大公司制作年报平均需要100天,最快的公司只需55天 ,而最慢的则需要200天左右”。在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中,由于财务部门的职责不明确,专业化程度不足。复杂的财务运算流程造成低下的财务效率,是我国很多企业财务管理方面遭遇的“瓶颈”,而精益化管理理念在财务管理部门的正确应用,使财务部门的各个层面上减少组织内部的各种浪费得到系统性的解决。

四、小结

本文以财务管理的本质为起点,概括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并结合精益化管理理念的有关原则和特点,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精益化发展将是一种提高企业财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另外,又从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改善的必然性,以及可行性方面,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精益化,将是可行的,更是必然的。最后,依据财务管理理论中对财务管理通用业务的内容划分,以资金的筹集为起点,到资金利润的分配,以及整个财务工作流程的改进,分别提出其精益化改进的策略建议,探寻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精益化改进的大致方向。

参考文献:

[1] Jeffrey. K. Liker.丰田企业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2004

[2] 白胜.论精益管理会计[J].财会通讯,2007(05):21―22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概念

1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概念

1.1 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管理工作的概念。

“财务管理”一词,在我国业界及学术界一般指代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对企业的资产进行配置的过程,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的管理,目的是最优化配置企业财务资源。国外文献习惯表达为“公司理财”(Corporation Finance);二是指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强调的是职能管理,内容有资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管理、税务管理等。很多企业的财务科,其全称本应为财务管理科,也是对“财务管理”后一种理解的表现。严格意义上来讲,两种指代,含义差别很大,本应各自有更准确的定义,不过习惯上大都根据实际工作对象理解其内涵,对此本文不展开进一步讨论,本文所指财务管理工作,是指对财务活动的日常业务管理,为避免理解歧义,定义其为“财务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工作的范围。

财务管理工作,是强调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即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当企业发生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时,正确核算与处理财务工作的相关管理活动,均属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从工作内容来看,主要包括部门管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三个部分;从涉及部门来看,只要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发生,则该业务部门应纳入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范围。

实务中,业务部门(非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在企业里,如果出现报销不畅、货款回笼不及时、采购价格偏高、成本消耗居高不下、费用超支等现象,往往会被认为是财务部门工作没有做好,没有控制好,这是错误的概念。正因为存在这样的错误概念,使得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改善。

1.2 标准化的概念

国内外关于标准化有不同角度的定义,本文主要引用了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标准化”的界定。在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标准化(standardization)被定义为: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鉴于财务管理工作本身的特点,其标准化过程应该包括管理工作标准化和作业标准化两个部分。

1.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基于标准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研究现状及习惯,本文认为,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指以优化财务环境、提高管理效率为管理目标,以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准绳,制定、贯彻、实施和管理维护财务工作标准的有组织的活动。在符合会计规范的前提下,对企业各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部门管理、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形成标准化的财务工作管理系统。使各级领导及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本部门的经营业务活动与财务流程,准确把握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与控制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手续透明,职责明确,权利适当。关于该概念,我们可以明确理解以下要点: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活动是制定、和实施标准的系统过程,是对财务工作的结果规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文件的产生应与相关方协商―致,对标淮涉及的实质问题,各相关方基本同意,没有坚持反对意见,经过征求、考虑所有相关方的意见并协调任何关键异议的过程;另外,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必须经企业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管理者批准签发;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个相对动态的概念。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是随着企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制度等内部环境的变动而向更深层次和广度变化发展。标准本身没有最终成果,动态特征是标准化的自然属性。

2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内容

2.1 部门管理

部门管理主要描述职能范围、应负责任、拥有的职权等,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涉及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就财务部门而言,主要围绕财务内部的工作流程设计,包括岗位职责、内部管理制度、基础业务规范、绩效管理等,专业特点更为明显;而非财务部门,涉及财务活动的制度规范可能只是其工作职责的一个部分,但是如前文所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内容直接影响到财务结果,如定价、收款、税票、退货、采购、报销、返利、付款等。所以,各部门的财务事项产生,同样属于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对象。企业在部门管理制度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1)财务部门。对于财务部门内部业务中涉及的所有岗位应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较强的行为规范;(2)非财务部门,明确资金活动发生时,即纳入财务活动规范范围;(3)制定规范时,财务部门要切实的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制度设计中去,如此,才能实现非财务部门财务活动制度上的规范性及整体的协调性。

2.2 业务管理

业务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业务管理标准的制定强调同一业务发生时不同人员、不同岗位都应采用同一的业务行为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要求高。不同部门业务的发生,都应该规范处理动作,防范风险发生,符合效率要求。比如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本身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环节,但是,目前多数企业主要采取固定预算,即以预算期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这样往往出现偏离实际的情况,更可能导致上下级对抗。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适合各部门业务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又如应收账款管理,在调查信用资料环节,可以规范调查途径须为通过信用等级评估机构获取评估报告,或者通过查阅银行对赊购企业的信用评价资料等,以此加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业务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强调确定业务处理动作及内容,包括业务响应时间,处理动作,单据规范,披露规范等内容,需要财务部门及业务部门,包括内部审计部门共同参与、结合具体岗位及业务内容进行设计。

2.3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关乎到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是财务部门负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习惯上,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风险的管控,即“偿还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实际上,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发生可能产生风险的频率更高,更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比如销售价格的变动,可以直接影响企业边际利润,需要财务部门及时反映变动信息的影响结果以辅助决策;同时,财务部门也可以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业务工作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的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业务处理风险的管控。

(1)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在梳理业务处理风险时,可以此为参照。非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风险,是指业务发生时的处理动作不当导致的企业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如赊销政策的制定,为了维护客户关系,保证市场占有率和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企业的账期主要由营销部门根据市场供求、客户资金状况确定,财务部门没有充分参与。短期看,似乎客户得到稳定,但是在较长的经营期,如果再有其他宏观风险,可能导致企业没有充分的现金流保证物料供应,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计划和产品按时交付,进而丢失客户和市场,还可能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2)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包括财务审批风险、错账风险、税务风险、授权风险等。财务部门的业务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财务手续的合法合理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税务政策执行的准确性。财务内部业务流程也需要仔细梳理评价,如履约保函,很多企业事前控制做得很好,履约保函审核较细,但是收到履约保函后管理制度就没有跟上。一般情况下,履约保函由出纳管理,而出纳对履约保函事项又不了解,一旦出现保函事项过期或者超过保证金额的情况,风险无从控制。

梳理业务风险,评价风险程度,制定切实有效的内控措施,同样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能,财务部门要充分参与到非财务部门的业务梳理和风险评估中去,建立业务风险影响模型,从而及时把握企业财务状况,保证企业的顺利运转。另外,在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建立过程中,以上三个部分并不严格区分,其表现形式可能是相互交叉融合。如业务动作的规范,需要考虑以风险管理为出发点,并且会体现在部门管理的规章制度中。

3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作用

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指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基础。

(1)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提高经济效益,为获得最大利益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因此,企业必须把各种资源要素,尤其是以货币表现的经营要素加以系统、科学的管理,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在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直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其次,企业进行科学管理,必须通过制定、贯彻和实施标准,建立起系统的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和行为科学的最佳秩序。

(2)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联系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的纽带。

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按照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人为的划分为一个个职能部门,这些职能部门按照级别高低组成塔式的结构,即所谓的“层级制”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对原本是一个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人为的、强制的分割,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能导致各部门以自我为中心,部门间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交流受阻。表现在财务部门与非财务部门之间,轻者是彼此业务规范不清,导致会计核算不准确,如固定资产管理;重者会导致重要经营信息被遗漏。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首先强调体系建设的主体是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合作参与,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彼此业务不清带来的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

(3)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篇5

一、ZD公司财务一体化前管理情况

(一)信息系统不统一

公司所属电厂在财务信息化方面有较好的探索,但是因所属单位系由原各省电力公司划转组建,沿袭了原各省公司的远光、用友等财务核算系统。单位内部并且与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等软件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企业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无法协同,难免出现数据反映不及时、不一致的现象,无法真正实现过程控制,容易导致企业决策延迟或失当。

(二)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不一致,财务信息不能共享

各单位管理体制上也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原省公司的习惯,各厂在部门设置和职能划分各有特点,物资编码、资产编码等未完全统一,各单位的物资、资金等业务管理流程也是根据单位和各地方管理特点设置,为形成公司系统统一的、标准化的编码和管理流程,难以实施公司系统管理、控制流程的统一和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

(三)预算、资金管理有较深的实践基础,但执行、监督未能实时控制

公司有完备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业务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在预算管理体系中各自分工合作。经营计划和预算归口不同部门,信息化系统未有效衔接,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需要在ZD公司本部层面进行人工核对和调整,预算管理监督、考核无法与业务系统实时对接,预算执行和分析依赖月度报表数据,很难做到事中实时控制。

(四)资金已实现集中管理,资金计划未能实时监控

公司已通过企业网银进行资金集中和主要账户监控,建立了较好的资金集中管理基础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未建立资金管理系统,无法进行账户金额的多维度查询分析和资金计划的实时监控,还需要进一步细化资金管理手段,发挥资金池管理的优势。

(五)建立较好的统一核算制度和标准化体系,但核算系统不统一及与业务系统不集成,财务对业务的过程控制急需改进

个别电的财务管理各分支系统、财务与业务系统未能有效集成,财务对业务的过程控制急需改进。财务报表合并抵消、境内与香港准则转换都由手工完成,境内外转换和合并报表工作量大。财务稽核及审计监督只能事后执行,给财务管理和监督带来极大的困难和风险。

(六)财务管理水平和人员配备差异较大

财务人员储备不足的矛盾日趋突出,特别是新成立的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因规模较小,地处偏僻,财务人员招聘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存在人员配备无法完全到位,人员配置不合理,一人多岗,培训不足,导致财务人员没有相应的决策判断能力,只会听从上级指挥,财务管理工作流于被动应付,财务信息服务于公司决策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一)公司最高领导层决心和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

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打破了现有的体制和观念,对原管理流程的重整将影响各部门管理界限和职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层单位的权利。因此,首先要解决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转变问题,并需有一个凌驾于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之上的高层管理人员来趋动和领导项目实施,才能使各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围绕企业资源最优化和价值创造的核心也协调、梳理管理流程,转变全员围绕资源优化和管理创新,实现管理理念的优化和再造。

(二)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和扎实的会计基本工作

这是实施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人员基础,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科学手段,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财务工作基础、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一个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以适应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需要。财务人员必在掌握传统会计知识和管理方法的同时,须重新定位,详细了解和参与企业经营过程,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以便适应企业发展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为构建一支既懂财会知识,又懂生产知识;既懂现代财务技术、又懂现代信息技术的财务复合型人才管理团队。

(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和健全的信息网络

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建设需要技术网络平台和财务信息系统支持。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平台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条件,是实现业务协同、远程处理、在线监控、集中管理等管理物质基础。

三、ZD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步骤

(一)领导挂帅,全员参与

为保障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实施,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总经理为副组长、财务与信息化工作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董事长亲自主持项目启动大会,亲自动员部署,明确各基层单位、本部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和项目实施目标。公司信息、财务、物资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严密的计划,将责任逐层分解,与单位、部门、个人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建立领导有责、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保障机制。

(二)调研先行,扎实做好业务流程梳理和再造

围绕ERP系统建设目标,公司开展了大量的调研、管理咨询、现场访谈等前期工作。交流培训近100个小时,梳理了200多条业务流程,整理了一万多条物资编码数据;并在多方调研,认真评审的基础上确定了ERP软件平台和实施合作伙伴,为项目建设建立了扎实前期工作基础。

(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立有序、高效的工作机制

立足项目整体目标和实际,公司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财物先行、决策同步;先主后辅,全面覆盖”的工作原则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整体工作方案;并细化制定了项目实施工作章程,建立了由公司项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项目总监领衔、相关部门负责人、各ERP项目组组长、项目咨询中介团队最高常驻领导组成的项目管理办公室(PMO)例会制度,细化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建立定期和高效的项目实施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和沟通实施问题,落实解决方案,确保项目按节点计划高效落实。

(四)关键用户和信息化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实现知识转化和人才梯队建设

公司建立了关键用户和信息化运维人员全程参与制度。从流程梳理、方案设计、系统构架、模拟测试、上线运行各个阶段,ZD公司组织本部各专业口、各单位关键用户、信息化管理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建设中管理流程分析、涉及和测试,参与项目管理手册编制和系统建设设计、实施,通过实施过程中的边学边干,培养出一批项目应用和运维的专业人才队伍,并组建了自己专业的运维和实施公司,为系统应用和深化提升建立可靠的人才基础。

四、ZD公司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成果与展望

(一)实施成果

通过一期建设试点、二期推广深化,以及后续的BI项目深化分析决策应用、移动应用平台和集中代办的建设,公司建成了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商务、资金结算与预算控制和商务智能分析(BI)于一体信息化管理系统,形成了一体化、集约化、标准化、数字化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了从前端业务发起、到流程审批、资金结算、财务核算、报表合并、商务智能决策分析的一体化无缝集成,保证了总部和电厂、总部和电厂各部门间业务与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达到了避免信息孤岛的预期目的。通过资金结算平台中预算与预警、资金月度与周计划的编制监控,实现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实时监控和长短期资金计划的有效预控。公司财务管理由“会计电算化”到“业务流程支持”到“管理决策支持”和“移动实时应用”,实现了完美的跨越式三级跳,促进了公司管理理念的变革,为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建立了可靠的应用平台。同时,通过试点和实施推广过程的建设管理和关键用户参与,ZD公司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管理机制和公司级管理标准、培养了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并建立了公司自主的实施、运维团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应用和持续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展望

财务业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ZD公司已经完成了ERP“CQ51”项目规划的主要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建设与推广工作,系统深化应用和管理提升的新阶段,在继续大力开展原计划的燃料、基建管理系统实施的同时,要逐步加大对已经投用系统的深化应用和优化完善工作;在保证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同时,要注重数据资源的深度开发,继续优化数据查询、报告的基础上,要主导开发数据的分析判断功能,利用大数据平台为管理决策和生产管理服务。

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是对整体企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的过程。是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有机结合的作业,必将对企业的有效财务管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将越来越为企业所采用。

篇6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7- 03

1 引 言

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制造型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并非劳动力成本的高低,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引入新的企业管理理念才是制造型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制造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和公司获利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状况。制造企业如果能实现内部各部门之间协同及与外部供应商之间的协同采购,才能实现与供应链上采购合作伙伴步调一致,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同时有效降低整个供应链的采购运作成本。由此可见,制造型企业进行采购管理的变革,引入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理念,开展协同采购,对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供应链协同与协同采购

供应链协同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最终需求客户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供应链协同要求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成果共享;要求各节点企业树立“共赢”意识,为实现同一目标而努力;要求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进行合作。[1]供应链协同由2个方面组成:企业内部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供应链协同一般是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2]

采购已成为制造企业降低成本和进行战略调整的供应链管理重要方面,传统采购的重点放在如何和供应商进行商业交易的活动上,特点是比较重视交易过程中供应商的价格比较,通过多个供应商的比较,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合作者。传统采购存在信息私有化、非共享,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对于质量和交货期进行事后把关等问题。

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即协同采购与传统采购是不同的,它更强调企业内部以及企业间的合作共享与协调机制,强调供需信息的高度、及时共享,强调用系统的观点来审视整个价值链,最终客户的需求和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企业间协同采购运作过程如图1所示。

3 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

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是其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文传统的企业采购运作过程可以看出,传统采购管理中的采购重点主要集中在物流运作方面,而协同采购增加了企业内外部信息交流的频率,将采购重点由物流运输扩散了到企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作,通过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共享,缩短了采购周期。以制造型企业协同采购的参与对象为分类依据,可将制造企业协同采购模式分为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与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二者在协同参与对象上可进行区分,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主要发生在制造企业内各部门之间,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对象可以涉及到企业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伙伴以及同产业企业。

3.1 制造企业内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进行高效的采购行为,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合作。企业的采购、生产、仓管与财务部门等的统一规划、实施、管理,从企业整体角度考虑,通过采用erp等先进采购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内部协同采购能力,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采购物流与生产业务流紧密结合,进而形成快速响应的企业内部协同采购业务处理流程。

3.2 制造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模式

企业外部的协同采购即企业间的采购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是指制造企业同产业或不同产业企业间为有效发展采购服务,降低多样化和高采购配送成本,联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批量采购,利用其他企业已有的物流系统或联合建立新的配送中心,建立协调统一的采购管理运营机制,形成一种通过集中采购而降低成本的采购系统。制造企业与其他制造商或第三方物

流的协同采购合作就属横向一体化采购。而纵向一体化采购是供应链上不同阶段企业相互协调,共同合作形成的使产品迅速从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转移的采购系统。纵向协同采购的主要形式有供应商—制造商、制造商—分销商、分销商—零售商之间的采购协作。纵向一体化采购的目标主要是战略层面上建立协同采购的联盟,增强采购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信任,共享采购供需信息,共同制订采购策略,降低“牛鞭效应”带来的庞大库存,降低各自独立的采购成本,使整个供应链上的采购成本同时减少。协同采购一方面通过集中作业来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追求采购的效率,即通过企业间的协作,提高采购业务响应速度,使商品能迅速从上游企业转移到下游企业。

联合库存管理体现了供应链上以核心制造商为中心的纵向一体化采购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克服了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的局限性,规避了传统库存控制中的牛鞭效应。如图2是企业外部协同采购(纵向一体化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的一体化策略。

企业外部协同采购与联合库存管理和传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订库存计划,使供应链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制造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2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采购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采购需求变异放大现象。相邻节点企业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采购与库存管理由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变为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4 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  物联网已成为当今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制定并正式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协同采购模式的变革。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逐步应用,协同采购效率得到了提升,物联网的物品主导性质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人力资本,降低了采购成本。目前,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管理日益成为协同采购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物联网是在全球统一标识系统和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品电子编码技术,给每一个实体对象一个唯一的代码,构造的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3]通俗地讲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我国关于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以及物联网环境下的协同采购的理论研究。物联网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4]

4.1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物联网中重要技术之一,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与核心。射频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标签、阅读器、天线是射频识别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射频识别具有无须人工干扰,可使用于各种恶劣环境的特点,可用来追踪和管理几乎所有物理对象,所以制造商非常关心和支持这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4.2 传感器技术

要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仅有射频识别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传感器技术。由于物联网通常处于自然环境中,物联网对传感器技术要求较高,传感器要能长期经受恶劣环境的考验。传感器是摄取信息的关键器件,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信息采集手段。传感器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与识别功能,能对被测的原始信息进行准确的捕获和转换,从而实现准确的测试与控制。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如果输入的信息失真,将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传感器是进行信息有效采集与转换、形成准确输入的保证。

4.3 网络通信技术

网络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它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网关技术、组网技术等。其中机器对机器技术(m2m)是物联网实现的关

。m2m指所有实现人、机器、系统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同时也可代表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m2m技术可以结合远距离连接技术(如gsm、gprs),近距离连接技术(wifi、bluetooth、rfid 等),以及基于gps、无线终端的位置服务技术等,用于监测采购物品安全、采购物品质量控制、采购物品运输跟踪等领域。

目前,上述物联网关键技术在协同采购管理中的应用是物联网环境下协同采购管理研究的热点。从感知、传递以及采购应用层面进行剖析,其物联网的架构如图3所示。

5 结 论

在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制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进行协同采购管理,加强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协同合作是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制造企业需意识到基于供应链协同理论的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内、外部的协同采购管理,利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才能不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翠华, 任金玉, 于海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 2005(4): 1-6.

篇7

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逐渐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经济给企业有效管理提出挑战,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进行的商务活动将更多的依赖于虚拟网络,需要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财务与业务职能实现了越来越明显的融合,出现了一体化趋势。财务业务一体化借助先进的管理平台和财务软件实时处理并监控财务信息、供应链管理信息以及生产信息,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有机的统一起来。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概述

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企业集合互联网、数据库、软件平台等技术要素,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企业信息数据汇总、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与预算管理等工作内容融合为一体,建立基于任务驱动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模式,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对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必须贯彻全局、系统和集成的观念,克服会计核算只是单纯的以单一的财务软件为核算中心这一缺点,会计核算与管理模式应基于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的集成,财务与各业务子系统之间要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使各个子系统组成一个集成优化的、有机连通的信息管理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将极大的丰富企业财务分析信息资源,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完善会计工作职能。

二、用友ERP-U8管理系统简介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信息化主流系统,而用友ERP—U8系统以ERP系统设计思路的核心,运用模块化管理将企业的经营过程划分为独立子系统,以软件工程技术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系统主要包括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薪资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采购、销售、库存、存货核算等模块,各系统的数据关联以总账系统为核心,发生的相关数据、凭证最终汇总传递到总账系统当中进行统一核算。当前国内大中型企业较多的采用各类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和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它以供应链业务为基础,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有效的运行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将成为今后的必然趋势。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流程解析

下面将以生产制造企业为背景,着重介绍用友ERP-U8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销售和采购业务的一体化财务处理流程。

(一)销售

业务流程是首先对整个业务过程进行集成优化,使销售管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过程,而是与库存、存货、成本、生产及应收、总账形成一体化集成管理。通过订单、发货单、出库单、销售发票、凭证等环节进行精确的过程管理,单据之间形成可追溯性的流转,简化了大量的计算和校对。财务针对销售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业务单据进行核算生成记账凭证。这里,需对其中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说明。首先,销售管理中分为支持先发货后开票和先开票后发货两种业务模式,并提供历次售价、最新成本加成以及按价格政策定价等三种价格依据。按价格政策定价时,依据业务类型、单据、客户分类、客户、存货分类、批量、价格有效期间制定价格政策。价格政策可以依据不同的销售对象、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定价,可以按客户定价也可以按存货定价。当按存货定价时,比如某款时装除尺寸外其他特征均相同的情况下,尺寸作为自定义项,不同型号服装可以采用不同的价格。在保证价格合理精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减少建立价格档案的工作量。其次,销售管理中提供两种针对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的管理角度,可以针对客户,也可以针对部门、业务员进行信用管理。通过设置单据信用控制的触发点策略,完成信用对象的业务处理以及对信息额度的审核。在单据保存、审核时按照选择的信用策略,对信用额度、信用天数按照指定的选项进行信用控制。信用额度、信用天数两项可按业务员、客户进行复合控制,超过信用额度可以逐级向上审批。最后,销售管理中销售发票的处理采取多种灵活的处理方式,发票不但可手工录入,还可根据销售定单或销售发货单生成,并且针对某些行业(如超市等)在某些时候需要开具发票,很多时候不需开销售发票的情况下,增加了销售发票可选的业务模式。同时,多张发票合并现结的功能极大的满足不同行业不同情况的企业用户。

(二)采购

首先采购业务在以销定产的模式下,所有业务都围绕销售展开,销售部门首先根据销售定单到仓库部门提货,如库存货物不足则会由企业向生产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部门根据需要生产的成品数量换算成生产需要的物料清单然后向采购部门提出采购申请(请购单),而商业企业则直接向采购部门发出采购申请。采购管理部门汇总企业各部门的采购申请经审核确认后形成采购计划,采购部门以采购计划为依据向供应商询价,根据供应商的报价进行比价,选择合适的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供应商收到订单进行发货,企业收到采购货物进行质量检验入库,同时采购发票在应付系统形成应付款,而入库单在存货核算记帐后通过凭证的方式传入总帐。财务针对采购业务发生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对业务单据进行核算生成记账凭证(见图2)。从上图中可以发现,采购业务主要涉及到的模块有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应付账款以及总账等。其中采购管理负责采购入库单、采购发票的录入和入库单结算,库存管理负责采购入库单的审核,存货结算负责采购入库单的记帐和生成入库凭证,应付帐款负责发票结算和生成发票、核销凭证。采购业务中最主要的两种单据是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采购入库单(物流)在库存管理中审核,在存货核算中记账和制单,登记存货明细账和存货总账。采购发票(资金流)在采购管理中审核,在应付账款中制单。发票既可手工输入也可由采购订单或采购入库单或采购到货单生成,在单货同到的情况下,由系统自动完成结算。未能结算的业务,根据单到货未到或货到单未到两种不同的业务情况分别进行暂估入账处理。同时采购发票支持现付功能,多余款项系统可自动结转为预付款。用友ERP-U8采购管理系统中还增加了请购、比价、到货、结算等业务环节,协助企业实现全程业务管理。下面,针对采购业务环节中的几个重要节点进行说明。1.采购环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除采购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需要进行采购时,要首先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根据采购申请统一制定采购计划,经过相关岗位的审批后由采购部门统一进行采购,这样的环节设置在大型的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中尤为重要,在提高采购透明度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重复采购所造成的资源浪费。2.到货功能使货物在入库前作了一次短暂的停顿,对于途中耗损厉害,甚至经常引发纠纷的情况进行统计,查找原因,对于产品质量成为瓶颈、零售企业经常为之苦恼的样品、赠品问题、一些商品库存经常性不准确或对于采购计划制作的辅助等情况,到货功能环节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3.发票结算是提供自动结算功能,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入库单和发票的供应商、数量相同,则将完全匹配的入库单记录和发票记录进行结算,生成结算单子表,记录入库单和发票相应的业务信息。如果实际入库与计划不符,可修改入库单的结算数量,发票金额作为入库的实际成本入账,并标记为已结算。这样由系统自动核算完成的采购业务,可减少了用户的手工干预,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需要强调的是,采购部门要为企业生产经营中能及时有效的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物资,满足企业要求,降低库存成本,保证其他部门的物资供应,降低采购成本,且应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的管理(采购周期、采购成本、采购渠道等),合理有效地使用采购资金(规划付款周期、付款量、计划采购资金)。采购业务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采购业务管理不善会导致生产缺料或物资过甚,从而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综合上述业务流程分析发现,物料需求计划是企业整个财务业务一体管理的源头。ERP-U8环境下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完全重新规划的,在物料需求计划业务线中完全遵循MRP预算规律。其业务流程为,首先将物料需求计划建立在销售订单及预测单的基础上,经过MRP运算,形成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其次,该模块不仅仅是计划的编制模块,而是以计划为基础形成生产订单和采购订单,从而对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满足企业的一体化管理需求。

四、结束语

企业在基于用友ERP-U8系统下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构架之下,加强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改善企业管理结构,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将彻底改变企业财务管理单纯的财务核算功能,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系统的有机结合,带动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更快转型,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同步流动,以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媛,刘桢.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7-8.

[2]李红亮.论财务业务一体化导向的财务流程重组[D].厦门大学,2008.

[3]张超.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功能设计优化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045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01

1 引 言

1.1 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背景

为全面落实《中核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基于经营/利润中心的定位,解决中国核电本部和各成员单位信息化水平不一、集成化水平较低的问题,2013年中国核电制定了未来5年信息化规划,决定启动人财物一体化平台(N1-ERP)建设,彻底解决新项目信息化从头开始、重复建设的问题。业务范围包括需求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项目建设的途径在于从基础数据标准和规范化入手,统筹标准化业务流程建设和业务协同运用,构建符合中国核电管控体系要求的,业务规范统一、安全实用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不断提升中国核电及成员单位供应链管理水平。

1.2 信息化系统对于中国核电供应链管理的意义

1.2.1 满足单位供应链管理业务需求

中国核电原有各成员单位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水平不一,日常业务依旧存在纸质单据流转、效率低下,数据无法共享、无法为决策和分析提供依据。通过实施集成供应链系统,可有效提高整体供应链运作效率、减少跨模块业务接口工作量,将业务操作提前,为后端业务执行打好基础。

1.2.2 满足中国核电业务发展需求

随着中国核电业务不断拓展,上市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建电厂的不断成立,使得中国核电对物资分类体系、供应商库统一管理、库存总额控制等管控性需求愈加急迫。在人财物一体化项目实施前,业务数据的收集只能通过体外的方式,耗时耗力且准确性不能达到预期。通过实施ECC、SRM、BPM、BI等系统,中国核电可按照需要直接提取数据,为实现快捷、准确的决策提供强有力支持。

2 供应链管理实施方法

2.1 项目实施方法论

ASAP是SAP公司推出的一套使项目的实施更简单、有效的快速实施方法,包括使项目得以成功地实施所有基本要素的完整实施方法,例如:ASAP路线图、SAP工具包、SAP技术支持和服务、SAP培训和SAP参考模型。路线图共有5步,包括项目准备、业务蓝图、实现过程、最后准备、启动与技术支持。

3 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3.1 固化业务流程,建立供应链管理标准规范

项目构建起全过程的采购管理系统,实现贯穿“需求计划――采购执行――采购结算”各环节的采购管理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了中国核电与成员单位的采购管理能力。通过梳理供应链各环节的业务领域流程,形成具有通用性的管理流程,符合中国核电与成员单位的供应链管理需要。

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业务领域较多,经过项目组的蓝图设计、合理的系统配置和相关开发,将系统以流程的形式加以固化。通过系统实施,将物资和供应商分类等在中国核电层次实现统一,所有成员单位在使用ERP系统时能提供同一口径和度量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利用建立基础。此外,通过ERP的物资管理模块,为中国核电建立起统一透明的物资库存视图,提高库存可视化水平,并利用强大的平衡利库功能,将所有物资需求纳入计划管理,提升物资计划的准确性。

3.2 建立一体化的供应链业务协同平台,实现全过程管控

ERP系统提供了供应链的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了对采购计划、采购寻源、合同签订等环节的集中管控,能及时反馈采购进展异常状况,提升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系统支持对合同执行、到货计划、物资入库、采购结算的跟踪,以便提高采购到货及时率。

系统通过SAP BPM平台作为统一的业务审批平台,除服务验收在ECC端执行审批外,其余采购文件审批均在BPM系统中完成。SAP系统ECC/SRM与BPM审批系统进行集成,根据审批策略在BPM中进行相关审批操作,且审批结果回传至SAP ECC/SRM。通过ERP实现物资管理业务与财务核算一体化以及工程项目、设备维修的统一集成,将物资业务和其他业务做到真正的协同和集成,消除信息孤岛。

篇9

1、进行天津临港湿地公园运行项目的尾款催欠工作,通过多次向天津临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发送催款函及与相关项目经理孙娜沟通等方式,于2020年6月完成了全部尾款的催收工作,并于6月底将下家天津畅霖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欠款支付完毕。

2、进行津沧高速静王收费站MBR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津晋高速收费站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巡视各个站点的设备运转情况,对于津港收费站设备舱进水设备进行了维修工作,汉港收费站设备进行了自动化运行的维修工作。运行至6月底时,津港收费站设备舱再度进水,进水原因是反洗罐漏水,现等待具体解决方案。

4、负责成果转化部安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2020年上半年配合经营管理部完成整个工程技术中心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配合张麟完成替代碳源项目钢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月进行安全月报的申报工作。

5、负责成果转化部的项目采购管理工作,在上半年完成了大众污水转运项目的简易公开招标以及直接谈判工作;SBR小试项目、水解酸化中试项目、津南厌氧氨氧化生物池系统PAM、磁粉等药剂采购项目、津南厌氧氨氧化生物池系统PAC药剂采购项目的直接谈判工作;京津合作示范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项目的竞标前谈判工作;京津合作示范区一体化污水处理站项目的投标工作;西青泵站调试污泥转运项目的直接谈判工作。

6、西青泵站一体化项目的调试工作:已完成对三个站的投泥工作,设备已联系厂家进行自动化调试,浮球高地液位以及PLC模块均进行了调整,目前已自动化运行了5天左右,后期将观察自动运行是否正常,以及水质情况的检测工作。另外还要安排现场的安全改造工作,包含防雷池体二次接地改造、安全护栏安装、走道板连接、操作点位铺设花砖、池体上安装照明等工作。

7、能力提升学习。管道作业文件的编制。

8、临时性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津沧高速静王收费站MBR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日常巡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12月份将运行满一年,进行质保款的结算工作。

2、继续津晋高速收费站一体化污水处理项目的巡视工作,9月份设备质保到期,进行项目的完结及尾款的清算工作。

3、继续成果转化部安全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篇10

企业要实施ERP项目计划,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优化采购业务流程,使企业的采购供应活动在企业的生产计划指导下更好的服务企业活动,尽可能在每一个采购环节活动上实现利益最大化,减少无效的或是不增值的采购活动,从整体采购流程全局上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下文首先分析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进一步阐述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重组流程。

一、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最先在90年代初由美国MIT的哈默教授正式提出,根据哈默和钱辟的定义认为:“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改善”。采购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流程重组主要是对企业采购业务流程环节进行优化,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健全过程型组织机构,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在质量、成本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实现企业业绩的最优化,使得企业采购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二、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的必要性

(一)保证采购管理系统的柔性化

在采购管理系统中,由于采购业务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同组织结构采购变化大等现象,在采购系统中运用业务流程重组,利用工艺流程技术有效地实现了过程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分离,将人、应用工具以及信息合理地进行组织,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部分或是全部的集成管理,保证了采购管理系统的柔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采购业务是企业和公司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购成本在整个企业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因而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有着重要意义。采购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目标是对成本、质量、服务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最低的成本保障供应,同时实现库存量的最低,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寻求最低价格的供应商,关注市场变化,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供应采购的依据。柔性化的采购管理系统,更有利于实现企业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顺应知识时展要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已经步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采购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采购管理系统中运用业务重组,对采购业务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以及重新组织等,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追求产品的个性化,扩大竞争空间,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重组流程

(一)树立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

做好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思想,作为一种革新理论,正确认识其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完善相应的方法体系,制定相应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使采购业务流程重组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由于业务重组必然会带来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企业模式的变革,发生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因而要求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采购业务重组工作,保障采购业务重组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健全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建设,完善方法体系和相应的分析工具,是采购业务重组真正落实到企业实践活动中。明确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事事有人做,出现问题有人承担责任。落实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大胆创新,合理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对执行者的培训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障采购业务重组流程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企业采购业务重组执行者队伍建设

在整个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者对业务重组工作良好开展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加强采购业务重组执行者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组织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其职业道德和素质水平培养,充分了解业务重组相关方面的知识,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定期进行培训,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赋予执行者所需的决策权,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的重要性,保证采购管理系统的柔性化,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顺应知识时代的发展要求,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健全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健全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更好的促进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重组流程工作的优化。

参考文献:

篇11

企业要实施ERP项目计划,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优化采购业务流程,使企业的采购供应活动在企业的生产计划指导下更好的服务企业活动,尽可能在每一个采购环节活动上实现利益最大化,减少无效的或是不增值的采购活动,从整体采购流程全局上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下文首先分析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进一步阐述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的必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重组流程。

一、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的含义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最先在90年代初由美国MIT的哈默教授正式提出,根据哈默和钱辟的定义认为:“BPR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性地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地改善”。采购管理系统中的业务流程重组主要是对企业采购业务流程环节进行优化,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先进的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健全过程型组织机构,从根本上进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在质量、成本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完善,实现企业业绩的最优化,使得企业采购活动更加科学合理。

二、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的必要性

(一)保证采购管理系统的柔性化

在采购管理系统中,由于采购业务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同组织结构采购变化大等现象,在采购系统中运用业务流程重组,利用工艺流程技术有效地实现了过程逻辑和应用逻辑的分离,将人、应用工具以及信息合理地进行组织,对采购的全过程进行部分或是全部的集成管理,保证了采购管理系统的柔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二)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采购业务是企业和公司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购成本在整个企业成本中占很大比例,因而在采购管理系统中重组业务流程对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利润有着重要意义。采购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目标是对成本、质量、服务以及速度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最低的成本保障供应,同时实现库存量的最低,在保障品质的基础上寻求最低价格的供应商,关注市场变化,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供应采购的依据。柔性化的采购管理系统,更有利于实现企业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顺应知识时展要求,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时代背景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人类已经步入到了知识经济时代。采购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采购管理系统中运用业务重组,对采购业务进行重新定位、重新设计以及重新组织等,在知识时代的背景下,追求产品的个性化,扩大竞争空间,不断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有效措施优化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重组流程

(一)树立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思想

做好采购管理系统中业务流程重组工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业务流程重组是一种思想,作为一种革新理论,正确认识其内在机理和本质规律,完善相应的方法体系,制定相应的采购业务流程重组策略,使采购业务流程重组为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促进企业发展。由于业务重组必然会带来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企业模式的变革,发生权利和利益的转移,因而要求高层领导要积极参与和支持采购业务重组工作,保障采购业务重组工作的开展。

(二)建设健全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

加强企业内部采购业务重组体系建设,完善方法体系和相应的分析工具,是采购业务重组真正落实到企业实践活动中。明确相关负责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事事有人做,出现问题有人承担责任。落实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大胆创新,合理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对执行者的培训工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保障采购业务重组流程的顺利进行。 转贴于

(三)加强企业采购业务重组执行者队伍建设

在整个采购管理系统中,执行者对业务重组工作良好开展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加强采购业务重组执行者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组织采购业务流程重组工作人员队伍,加强其职业道德和素质水平培养,充分了解业务重组相关方面的知识,具有大胆创新的精神,定期进行培训,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赋予执行者所需的决策权,保障信息的及时传递,调动执行者的积极性。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