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市场监管举措

市场监管举措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7 09:29: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市场监管举措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市场监管举措

篇1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077

在电厂建设施工过程中管道主要的作用是将其内部介质由一点传输到另一点,管道在这两点之间起到连接作用,由此可见管道的用途是十分广泛的。随着科技进步,电厂机组的容量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也对电厂锅炉管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当前电厂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来讲,其锅炉的安装质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升,所以关于管道问题则引起了进一步的关注,只有保证管道安装的质量与性能,才能使整个锅炉系统具有安全和性能保障。因此本文从电厂锅炉管道安装的具体方法出发,同时也提出了检验的措施,希望对保障锅炉管道系统安全运行有所参考。

1 电厂锅炉管道安装的方法

1.1 安装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做什么事情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都是重要的,所以电厂锅炉管道的安装也不例外,首先在安装之前必须要做好图纸的审核工作,因为图纸对于以后施工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在施工中之前要根据审核通过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进行管道的布局,之后对实际作出评定,保证布局的合理性,此外对于管道与设备衔接的位置要明确具置,为了避免管道之间的交错阻挡,还要对邻近的管道也进行核查,最后在施工的时候要保证按照标准进行,不能够违规施工。再者就是材料的准备,在熟悉图纸之后,要准备所要使用的材料,在备料之前要考察施工地点,之后进行准备工作,以免施工地区对于材料选择有特殊要求,另外在备料的时候要保证每一项验查项目都合格通过,切记不可以为了节省投入资本而使用劣质材料,这对于日后锅炉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很大的威胁。

1.2 排管与支架安装工作

排管对于整个安装工作来说是保障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合理选择管体吊支架,之后再进行安装,选择合理的管体吊支架可以提高管口衔接的质量,另外为了防止温度等因素变化对管道产生破坏,所以在接口处要做好膨胀补偿工作,这样做可以保证管道安装的整齐和一致性,总之排管要科学合理。热力管道的吊支架由根部、连接件、管体型号以及材料组成,所以施工之前要认真核对这些部分的参数与实际要求参数是否符合,如果安装时发现吊支架不符合安装规范,这对整体系统的安全运转具有极大的威胁,所以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在安装之前一定要保证吊支架的实际参数与设计要求一致。另外,热力管道在安装时其根部一定要保证牢固,如果在设计时根部存在偏移,则在安装吊支架时要保证偏装值,此外还要保证弹簧与连接件之间的螺母具有足够的丝扣。对于发挥承重作用的吊支架,一定要保证其没有外力干扰,进而使系统保证安全稳定。

1.3 管道的焊接工作

管道焊接主要涉及到焊接工艺、坡口加工清理以及定位这三个方面,在焊接工艺方面工人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依照施工图纸进行,另外在施工之前应该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施工地点的周围环境制定可行的施工指导书,此外对于焊接工艺来说技术性较强,所以在焊接之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工艺参数以及热处理温度等多个方面。对于坡口加工来说,由于其要使用等离子弧或氧乙炔的加工方式等特殊的加工方式,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保证施工条件允许,加工完成之后还要对坡口进行清理,如果有不平整的地方还要打磨。对于定位来说施工时要极为细致,尤其是管头的定位组,如果坡口的处理不合格,很容易导致内凹或者是焊瘤现象的发生。为了保证定位的准确性,施工时要保证组对之间的间隙均匀、连接管的内壁要平齐,并且错边要尽可能的小,范围要控制在壁厚的10%以内,如果厚度没有达到要求,则要进行打磨,定位焊时必要保证焊接质量,最好由焊接技术精湛的焊工着手。

2 电厂锅炉管道安装的检验措施

2.1 锅炉水压试验前的自检

在管道安装施工完成之后进行自检工作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进行锅炉整体水压试验之前进行自检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锅炉管道的自检项目包括场检验条、汽热交换器、阀门及附件、锅炉钢架以及管件等多个部分,在自检时这些部分都要保证参数以及性能与要求一致,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另外在进行锅炉水压试验时要做好承压部件的缺陷调整、再热器水压压力、试验用水情况、锅炉自身水压压力以及保压时间等多个项目的检测。同时为了保证锅炉系统整体的质量,在正式运行之前也要做好锅炉机组的检验项目,主要包括技术资料、安全附件以及压力承载等诸多内容。总之,为了保证电厂锅炉管道安装的|量,同时也是为了管道正常运行之后的安全性具有保障,所以在锅炉水压试验之前要做好自检工作。

2.2 压力容器的自检

为了实现管道压力和密封效果的良好性,进行压力容器自检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基础工作,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容器自身的压力一定要低于管道压力,一旦出现容器压力高于管道压力的情况,则系统将会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对压力容器进行自检显得格外重要。在自检时要核查的项目有很多,例如:施工资料、安全附件、管道膨胀情况以及安装焊接缝检查等,此外只是对压力容器进行自检是不够的,还要对压力管道也要进行自检,主要自检管道走向、支吊架安装焊缝质量以及水压试验等。总之,为了保证整体系统运行正常,一定要保证容器自身压力比管道压力值低。

2.3 对压力管道安装质量的检查

作为质量控制监督保证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进行管道安装质量的检查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对材料进行检查,只有保证材料质量和参数等方面符合图纸设计施工要求才能够进一步保证管道整体设计符合要求,因此要严格认真的核对管件、阀门以及焊接材料的出场合格证书以及原始证明文件,此外在检查材料合格之后关于材料的保存和安放问题也要合理安排,避免因为材料自身的特殊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被损坏。此外,在施工之前还要对材料进一步确定检验,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复验的材料必须要认真对待,坚决避免因为原材料的问题而导致管道安装质量受到损害。此外,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是项目实行的核心,所以要对管道安装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资格审查,还要严格监督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将每一项责任都落实到个人。总之压力管道的安装质量检查对于整个管道系统来说是一项基础工作,以后所有的运行工作都是建立在管道安装合格的基础之上,因此

要格外重视。

3 结语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因此电厂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为了提供更多的电力资源。作为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锅炉系统是电厂动力供给的核心,锅炉管道在整个系统中发挥了传输和连通作用,因此为了保证电厂整体的安全运转,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锅炉管道的安装工作和检验工作是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86-02

证券市场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经历了生产商品化、商品货币化、货币信用化的历史过程,发展到信用证券化阶段的必然产物。从历史和实证经济的角度看,证券市场功能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关系,和其他市场一样也存在市场失灵的问题。

一、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博弈分析

证券市场是否实施会计监管与上市公司披露情况,可以建立会计监管的博弈模型。在会计监管的博弈模型中,博弈的参与人包括会计监管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如财政部、证监会等和非政府机构如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和上市公司。

博弈假设: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是C,企业合规披露会计信息带来的收益为R,监管机构对企业违规披露信息的惩罚为F;假设C

给定b,会计监管机构选择监管和不监管的期望收益分别是:

E1=(R-C+F)b+(R-C)(1-b)=bF+R-C

E2=0b+R(1-b)=R(1-b)

当会计监管机构选择监管和不监管的期望收益无差别时,得到上市公司违规披露的纳什均衡值:

令E1=E2,解得b*=C/(F+R)

给定a,上市公司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3=-(R+F)a

E4=-Ra+(-R)(1-a)=-R

当上市公司选择违规和不违规的期望收益无差别时,得到会计监管机构监管的纳什均衡值:

令E3=E4,解得a*=R/(R+F)

因此,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是:a*=R/(R+F),b*=C/(F+R),即会计监管机构以R/(R+F)的概率选择监管,上市公司以C/(F+R)的概率选择违规。如果监管机构的监管概率小于R/(R+F),公司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如果监管概率大于R/(R+F),公司的最优选择是合规披露;如果监管概率等于R/(R+F),公司可随机选择违规或合规。同理,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小于C/(F+R),会计监管机构的最优选择是不监管;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大于C/(F+R),会计监管机构的最优选择是监管;如果公司违规的概率等于C/(F+R),会计监管机构可随机选择监管和不监管。

可以看出,会计监管的纳什均衡与收益,对违规披露信息的罚款以及监管成本有关。对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处罚越重,社会收益越大,企业违规披露的概率就越小;监管成本越高,企业违规披露的概率就越大。因为,企业违规所得的社会收益是不可控变量,所以,要抑制公司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现象,必须通过提高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和降低监管成本的途径,也就是说,必须加强会计监管。

二、证券市场实施会计监管的必要性

通过证券市场会计监管博弈模型分析,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出现和证券市场监管实践的开始是同时的。证券市场监管不是单向的监管活动,它既涉及微观领域又涉及宏观领域;既涉及经济规制又涉及社会规制;既涉及企业又涉及个人;既涉及金融部门又涉及非金融部门。证券监管的范畴表现出显著的广泛性和特殊性,既包括法律监管又包括信息监管等概念。但是,无论从证券监管的角度看,还是从具体的法律监管和信息监管的角度看,证券市场中的会计活动及其所产生的会计信息都是相关各方关注的焦点,因为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转的核心,证券市场上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违法问题均与会计信息披露的广度、深度、及时性和可比性有直接关系。因此,无论证券监管还是法律监管,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的会计信息的监管上来,只有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保证证券市场有效运行。

三、加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具体措施

新《会计法》突出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责任,强化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可见,会计监管需要从内部、外部两个不同层面展开,建立一个有机结合的会计监管体系。

1.健全以内部控制优化为主的会计监管体制。由于内部控制的优化是建立在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因此首先要进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的探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缩短国有资产产权链条,以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公司治理结构。当前应加大董事会及监事会监督的个人法律责任,把内部审计部门从公司内部独立出来,扩大其监督的权力。

2.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增强其监督、鉴证作用。

(1)增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注册会计师事业是证券市场的根基,而其独立性是维系这个根基的关键。然而由于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及审计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注册会计师缺乏“审计独立性”,不能充分发挥其监督、鉴证作用,因此,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必须加强其审计独立性。首先要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为防止上市公司内部人为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更换及所给报酬应由公司的非执行懂事和监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要披露充分的更换理由,如变更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意见的情况等。其次要完善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法律法规,优化审计环境,使注册会计师在实质上能保持独立。要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还要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为注册会计师防范会计造假提供技术支持。注册会计师要严格遵循《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准则,规范执业。对于当前会计市场上的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政府官员干预等影响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独立性的现象,应尽快采取一定措施解决,优化审计环境。再次完善职业道德规范,确保注册会计师在形式上的独立性。通过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使注册会计师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执业立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一些规定,其细节应该明确,以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2)改革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针对当前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保证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正常发展。一是重新审视会计市场准入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高,不正当竞争行为严重的原因就在于会计市场准入制度的不合理,针对这种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健康发展的现象,必须调整市场准入制度,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同时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二是变革审计收费制度,加快市场化进程。我国审计收费强调硬性规定,而忽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注册会计师取得很低的审计费用,不可能有动力而不顾成本地去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应该将审计收费制度推向市场,用客观的经济规律来决定费用问题,同时要加强监管,对恶性竞争问题给予经济处罚,加快市场化进程。三是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一直采用有限责任制,其承担的风险和责任不大,因而造成注册会计师违规动机很强,因此,我国应该向发达国家一样实行合伙制,这样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经济责任,一旦违规被发现,其损失巨大,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注册会计师合谋造假的动机。通过对市场准入制度、审计收费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的改革,使注册会计师事业走向市场化,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一步保证审计独立性。

3.完善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会计、审计违规行为的监督。(1)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政府部门具有宏观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具有权威性。从美国对经理人员的监管主要依赖经理人市场来约束,却发生安然事件来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失灵的时候,它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因此,还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监控,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管制。但是,目前我国各政府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清、各自谋求部门私利现象,而且监管手段落后、监管力度不强,使政府监管部门不能真正发挥监管作用。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分清职责,使各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限;其次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再次建立政府监管行为的社会评价和责任约束机制,即建立一个由专家学者、人大代表、社会公众等组成的社会评价机制对政府监管行为进行评议以及政府监管人员对其监管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的制度安排,以杜绝,防止少数监管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2)充分发挥市场参与各方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会计造假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市场参与各方的“协调配合”才可能完成。试想只有公司经理人员舞弊造假,而证监会、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新闻媒体等都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其监管和舆论监督作用,造假的难度和成功的机会可想而知,再高明的造假者也不可能长期欺骗这么多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因此,杜绝会计造假需要市场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健全的监管机制,包括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现代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禁止内部交易的规定等;构筑一个多层监管体系,包括董事会、证券市场参预者、媒体、行政监督和司法诉讼的五层监管。越靠前起的作用越直接,监管成本越低,纠错效果越好;越靠后“震慑力”越强,行政监督和司法诉讼主要是提高造假者的违规成本。这些措施可以防止内部人,形成对会计监管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洪峰,张勇.对我国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几点看法.商场现代化,2008(7)

2.王书平,毛洪伟.论我国会计监管体系创新.中国集体经济,2008(8)

3.许春华.我国会计监管体制分析与路径选择.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郑大喜.加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几点建议.广西会计,2003(5)

5.卓文燕,窦家春.关于中国会计监管改革的设想.经济问题探索,2003(6)

篇3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108-02

一、建立生产调度指挥平台做到预知预控

1.要求车间管理人员、各专业就本专业负责的指标和产量任务,将每个月的具体产汽量、外供汽量、日发电量。由车间分解为小时量下到机、炉、电各工段,要求班长在日常巡视中、了解每班瞬时值是否达到计划要求,及时调整。调度系统实时掌握机炉电生产瞬时值,询问产量、指标情况。如果产量、指标达不计划指标,要求机炉电各班组要有保车间全月生产任务、经济指标、成本的完成。

2.要求调度系统人员必须掌握每月每日的生产目标任务、经济指标。根据技术参数和生产实际对机、炉、电运行方式及时调整进行平衡。开展好大轮班竞赛活动。调度系统本着锅炉生产强调单炉经济负荷、汽机强调用现有的锅炉产汽量综合考虑机组的发电量、抽汽量以及蒸汽母管压力损失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指导生产的原则,努力实现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理念。

3.影响车间成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汽耗原煤、汽耗电、发电耗汽、发电耗电。2009年在车间成本中占大致比例为83%、4.8%、12%、0.2%。调度系统要强调锅炉单炉负荷为最佳,煤粉炉200T/h。,燃气炉220T/h。经济负荷,汽机强调高加的投入,合理安排机组的热负荷及电负荷的比例。

二、建立车间经济核算平台做到干算结合

1.由机、炉、电三大工段12个班组形成基础数据的原始录入,在各班之间形成横向、纵向对比,最终形成各成本指标计划曲线图、实际曲线图、平均曲线图为一体的成本曲线进行对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在线进行成本分析。同时在线展现出各经济指标名词解释,相关计算公式、影响指标的因素有哪些、结合规程和现场实际逐渐完善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建立奖励机制。

2.由工段长、各专业、主任承担监督、指导、成本分析、技术公关等职责。解决:(1)因计量设备不完善,给出合理的参考值。(2)对外计量不准确的表计要第一时间跟踪解决。(3)监督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无误。(4)随时了解车间成本情况结合班组的成本分析,从生产管理上、劳动纪律管理上、技术公关上解决问题。

3.由车间成本中心负责统计、归纳、、总结经济指标旬报、月报工作制。对各项指标有大的突变时,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最终达到每班每人都知道本班本月在整个工段四个班的生产运行状况,成本指标完成的好坏,同时也便于开展各班组之间的竞赛。网络平台这项工作预计12月末完成,明年将试运行。努力实现全员经济成本核算。

三、影响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一)影响锅炉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1.锅炉蒸汽温度、蒸汽压力。运行人员应严格按规定范围内及时调节蒸汽温度在530℃~545℃,蒸汽压力在9.2~9.8mpa之间变化,如果蒸汽温度低,蒸汽压力低,则循环热效率相对下降将减少蒸汽在汽轮机中做功能力降低,因而使汽耗增大,耗煤也增大,所以岗位人员要发扬锅炉老传统六勤一风制度,充分发挥掌握本炉运行特性来降低成本,并且发挥调汽压炉的作用。

2.锅炉产汽量。建议车间应把高压加热器投入率再上一个新台阶85%,如果长期投入高加,不但能保证锅炉的产汽量,满足汽轮机的需要,而且能延长锅炉省煤气使用寿命及减少管理各设备运行成本,尤其制粉耗电及减少锅炉设备维修率,所以应把给水温度投入在215℃最佳为好,对电厂的经济运行降低了成本。

3.排烟温度。要降低排烟温度,主要查找炉子漏风问题,锅炉各部漏风特别炉底部风使火焰中心位子上移(包括各炉门不关散热损失)排烟温度升高,而且漏风将增加排烟容积,使排烟热损失增大,浪费能源成本。今后停炉前要查找风点,报检修及时处理,并要求质量。运行人员要加强锅炉燃烧调整合理配比一、二、三次风量,努力降低排烟温度。在炉膛内空气量允许情况下,适当减少二次风量,降低炉膛火焰,减少排烟温度,根据煤质要及时调整煤粉细度在规定范围内进行燃烧,以缩短燃烧时间,降低排烟温度,并做到勤打焦,勤调整炉膛负压,以炉顶不冒灰为准,来降低排烟温度,达到147℃。

4.飞灰。降低飞灰首先要保证煤粉经济细度的变化,所以运行人员要经常做到常检查,检测大粉细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分离器挡板,建议试验组应经常取煤粉样化验,给运行人员参考数据进行及时调整。从燃烧调整运行人员要保持炉内合适的过剩空气量,各一、二次风应开关好使,保证煤粉与空气充分良好混合燃烧,延长煤粉在炉内停留燃烧时间,保持炉内足够燃烧温度,降低排烟、化学、机械损失,使飞灰在合理值内。建议车间一、二次风门现有不少开关不动别劲,不便调整,需及时修复,最好修复时改进电动门式,便于调整及时。

5.汽耗电。降低汽耗电,主要制粉系统设备经济运行,认真做好监视制粉系统各表计参数变化及时调整,避免煤大煤小,加强对制粉系统堵漏风保证球磨机通风量,干燥出力,球磨机装球量及钢球尺寸大小,定期清出不合格碎球,在锅炉低负荷时,尽量在送吸风量够的情况下停一套风机运行,防治大马拉小车现象,并对积灰的风机及时清灰。

6.汽耗原煤。运行人员对落地的煤及煤粉及时收回利用,对各大小炉门应及时关闭严。其他如果飞灰,排烟温度,汽耗电等各项成本指标都下降,汽耗原煤也就降低下来了,其他要求对锅炉的管道阀门、联箱、水冷壁,要及时恢复保温,因为散热损失太大。对检修完的设备必须保证质量,运行操作好用才行,不能像22#炉液压门杆漏油那样,始终处理不好,一个班漏油需加一桶油来开关液压门进行除焦,延长除灰时间,使炉内漏入大量冷风,增加各项成本指标。

(二)影响机组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1.机组真空指标。认真组织岗位人员进行复水器胶球冲洗及二次滤网排污、倒冲等操作。合理进行各机组负荷分配工作,做到均衡生产。加强对密封沟循环水处的加药工作,做到端差指标超及时联系厂家加药。

2.高加投入率。加强对高压加热器的运行检查,做到有计划、有统筹的检修,避免频繁停止高压加热器运行。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加热器的投入和停止工作,投入时做到充分暖管及升压,避免剧烈加热造成加热器钢管漏泄。合理安排最佳的给水运行方式,保证向各运行炉最大限度的提供热给水。运行中加强对高压加热器水位监测,避免加热器出现无水位运行,而造成疏水管冲刷、漏泄问题。高压加热器系统检修,检修工作结束后在两小时内保证加热器的投入。

3.机组外供汽指标。生产抽汽保供工作,全员重视,听从调度、指挥,做到勤调整。根据机组负荷情况,最大限度的向热用户提供生产抽汽量,从而达到供电、耗气指标完成。加强对机组工业抽汽流量表的准确度的检测工作,发现流量表不准及时联系热工进行处理。当机组工业抽汽不能满足外网热用户要求时,视锅炉的蒸发量情况是否投入9.0/1.3工业减温、减压器(注:此操作由正、副班长操作)。

4.电耗电指标。严格控制主机循环水泵运行台数,根据机组真空高于-0.094MPa,停止运行两台循环水泵中的一台。主机复水流量低于70t/h时,只运行一台复水泵。3台给水泵运行时,电流都低于160A,停止一台给水泵运行。两台中继泵运行,电流都在150A以下时,停止一台中继泵运行。厂房天井照明在每天下三班之前关闭。

5.工业水、生活水指标。严格监视工业水用水量,发现流量表异常增大及时联系校表,保证流量表的准确性。严格监视水塔密封沟水位,做到调整及时杜绝水塔高水位,跑水事件发生。认真检查复水器二次滤网排污系统运行情况,防止排污电动门误开,引发的跑水事故。及时了解热化车间从循环水系统的取水量,避免化学用水量的增加而引发高压车间的总体工业水量的增加值。冬季生产时密切监视余热处向热网系统的补水量,水量变化大时及时报告。认真控制CC50机组射水池的水位,避免射水池大量溢流现象发生。认真监视A列墙外两台回收水泵的运行情况,保证及时回收A列墙水沟内工业水。及时避免厂房内各生活水池处工业水及生活水长流水现象,养成用水后及时关水门的习惯。

6.脱氧合格率指标。高脱压力做到勤调整,保证高脱温度157℃,运行高脱的排氧门,开度合理及时排出废气。根据锅炉总体的蒸发量决定高脱的运行台数。各运行高脱的负荷量分配均衡,避免出现单一高脱过负荷现象,造成除氧效果劣化。尽最大努力保证低脱水温达到102℃。

7.电耗电指标受附属设备用电的影响,汽机4台循环泵可根据真空及季节变化,调整投入台数;其他附属设备投入的台数比较稳定。所以电耗电指标直接受循环泵投入台数的影响。

(三)影响电气成本的因素及措施

篇4

将哈燃气今年辖区内发生的燃气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从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其中的表现及因果关系,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为何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提供了依据。

通过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七种类别:一是用户使用不当;二是用户利用煤气自杀;三是违章施工挖断管线;四是调压箱被损坏或根部钢塑接头漏气;五是进户管漏气;六是室外管或阀井漏气;七是室内管或煤气表漏气;

上述七种事故类别,从事故(事件)发生的部位和规律以及处置事故工作成效等方面我们重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近年来使用不当类事故时有发生,此类事故发生多集中表现在:胶管老化或无卡具脱落、正在使用的燃气无人看护、热水器废气排放不净等原因,通过分析事故原因不难发现,个别燃气用户安全防范意识淡薄,缺乏正确使用燃气常识是诱发此类事故(事件)的主要原因。

二、自杀类事故(事件)在我辖区内也时有发生,此类事故直接威胁到其他用户的生命安全,也是我们安全工作上关注的重点。

三、违章施工挖断管线事故(事件),一股一旦发生危害极大,社会影响极坏,此类事故多为个别施工单位野蛮施工、私挖烂建,未及时与我公司会签造成的。

四、调压箱被人为损坏的事故较为突出,安全防范较为困难,由于调压箱靠近用户墙体,极易受到住房下沉的影响造成根部钢塑接头漏气,此类事故现场处理的要求也较高。

五、进户管漏气事故(事件),一旦发生极易造成大批人员中毒,由于地处北方昼夜温差大,进户管处地下多为浅埋,所以进户管经常发生腐蚀漏气。

六、室外管或阀门井漏气事故发在各类事故中占很大比重,由于我公司还有部分老管线未改造,北方两季交替时地壳变化大,所产生的剪切力极易对室外管线造成伤害,同时,受气温较低的影响阀门井的阀门也极易变形漏气。

七、室内燃气设施燃气泄漏,多因用户室内设施老化,对室内燃气设施保护不当造成,由于处于北方寒冷天气的原因,冬季关门关窗,此类事故一旦发生,就易造成人员中毒。

我们针对上述七种事故(事件)类型查找其表现及因果关系,吸取各类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对安全生产的工作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总结,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具有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具体措施:

一、要把安全宣传教育贯穿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始终,通过利用维修及收费的机会,面对面的向用户宣传普及燃气安全使用常识;把组织各级员工逐户发放安全用气宣传单,重点搞好痴、傻、嗫、呆、鳏、寡、孤、独等重点人群的安全宣传争得理解,最大可能安装燃气报警切断装置,上门为用户胶管加装卡具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客户正确使用燃气常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才能有效控制使用不当类事故(事件)的发生。

二、我们应针对燃气事故直接威胁到其他用户的生命安全,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后果,作为安全宣传工作上关注的重点,减少特殊用户利用燃气自杀事故(事件)的发生。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加强对工程会签的管理和施工现场的监护,对重点防范部位制定专门的管理方案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指定专人进行监控,除日常的巡检以外,还加强重点部位跟踪检查力度,特别是把市政施工涉及的管线作为巡检的重点部位进行巡查,才能有效控制违章施工挖断管线事故(事件)的发生。

四、加强巡调力量,采取主动排查的方式,对调压站、柜、箱以及易被人为破坏的重点部位进行分级巡检,通过修订和完善发生紧急情况现场工作的处置程序,充分细化抢险过程中的职责等措施,使事故现场处置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才能使调压箱被损坏或根部钢塑接头漏气类事故得到控制。

五、目前通过加强对巡检跟踪检查力度,及时完善进户管基础资料,强化室外燃气设施巡检管理规定的落实,实行对重点要害部位的分级巡检,才能够有效的预防进户管漏气类事故(事件)。

篇5

建设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是指通过完善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和加强相关管理,建立能动态反映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实际情况的花名册、考勤册和工资册等实名管理台帐,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底数清、基本情况清、出勤记录清、工资发放记录清、进出项目时间清等“五清”目标的管理制度,对规范建筑劳务市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一、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必要性

1.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近几年来,建筑劳务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劳务市场逐步规范,违法劳务分包现象逐年减少,劳务用工逐步规范。但劳务用工管理整体较为混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不少施工企业通过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招用民工,且以包代管,对人员不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导致对施工现场人员数量、基本情况不掌握,人员培训教育难以落实。不少新招用的民工“今天放下镰刀,明天拿起瓦刀”,未经过安全和技能培训就上岗操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采取建筑劳务实名制能快速掌握作业人员基本情况和人员数量,可以针对性地安排岗前培训,提升工人的合格率,科学调配劳动力,并能提升实际工作效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保证民工和企业权益

不少企业采用内部承包的方式确定班组的承包款,由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直接对民工进行管理,包括确定工资标准、实施考勤和发放工资。企业和项目部对民工的工资标准、实际出勤情况和工资发放情况并不完全掌握,给了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可乘之机。一些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借企业的管理漏洞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一些工程承包人或班组长与项目部发生经济纠纷后,往往会借民工工资被拖欠之名,鼓动民工闹事讨要承包款(工程款)。此类纠纷发生后,不少企业由于劳务用工不规范,无法对民工工资发放进行举证,最终不得不超额支付承包款(工程款)和民工工资,企业权益同样难以得到保障。要保证民工和企业效益,采取建筑实名制是一项有效的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建筑劳务实名制能够解决民工和企业法律要件方面的问题,比如出勤记录、订立劳动合同、工资领取记录等采取程序化管理方式,可操作性加强。

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具体措施

1.落实好相关企业实名制工作责任

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及其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负总责。总承包企业应在施工现场建立劳务用工管理机构,建立健全人员登记、考勤、工资发放等劳务用工管理相关制度,配备专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健全劳务用工管理网络,负责对施工现场全体作业人员进行管理和各类信息的汇总上传,并监督分包企业做好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

按照“谁用工,谁管理”的原则,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各用工主体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责任人。施工现场各分包企业(含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企业,下同)在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劳务用工管理相关制度,委派专(兼)职劳务用工管理人员,负责各自作业人员的实名制管理。分包企业的劳务用工管理应纳入总承包企业劳务用工管理范围,自觉接受总承包企业的监督管理。

施工现场监理企业应督促施工现场各用工主体做好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实施工作。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实行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监理企业应及时予以督促整改。

2.建立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推行实名制卡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数据通过实名制卡进行采集。总承包企业负责实名制卡发放、信息收集与日常管理,建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进场登记管理制度。各分包企业应在各自作业人员进场前向总承包企业上报用工计划和作业人员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应包括姓名、籍贯、民族、出生年月、身份证号码、学历、工种、职业技能证书情况和培训教育、政治面貌、从业经历等情况。在招用作业人员后,持作业人员名册、职业资格证书等相关资料到建筑业主管部门办理作业人员备案手续,并于每月15日前将上月施工现场作业人员考勤汇总情况上传至统一的建筑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信息管理数据库。

施工现场应实行封闭管理,明确分隔施工区域与非施工区域。总承包企业在施工区域入口处安装刷卡设备,用于作业人员的日常考勤,作业人员出入施工区域必须刷卡考勤,刷卡考勤记录作为其工资发放和解决劳资纠纷的重要依据。实名制管理刚开始使用的是指纹考勤,但指纹考勤机也有一些弊病,建筑工地民工每天都和石灰、水泥打交道,时间一长,进工地时录入的指纹到上班时考勤考不出了,因此他们担心到时公司不承认他们的出勤,不发工资。针对指纹考勤确实有困难的人员,可以发放磁卡考勤,但这样就存在了替代考勤的现象,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现使用新的打卡摄像考勤机,做到指纹录入考勤的同时还进行头部摄像存档,这样就解决了指纹考勤机不能有效录入信息的弊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明确了实名制管理基本内容基础上,采取实名制卡,这能大大提升实名制管理水平。将建筑劳务实名制卡和建设网络系统数据库实现紧密衔接,实现民工人手一卡,并且其信息可以自动显示。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大力推行实名制卡,当建筑劳务人员在持卡进入到建筑工地进行施工的时候,网络系统就能全面展示其个人信息。并且,部分实名制卡具备了管理与金融服务的双重功能,能够对建筑劳务务工人员专用账户实现转账,不权具备了考勤记录、工地门禁管理、就餐等多个方面的功能,还能将工资直接付至民工个人帐户,将微观管理与宏观管理实现有机结合,提升了整体数据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

总承包企业和各分包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工资发放管理制度和工资发放台帐,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银行卡发放作业人员工资。工资必须经本人签字后直接发给劳动者本人。作业人员必须凭本人身份证和实名制卡领取工资。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在一个工程项目工作结束、离开项目前应上交实名制卡。作业人员退场后,项目部应及时在人员花名册上注明其离场时间,并在工资册上注明工资结算情况。

3.加大对建筑劳务实名制的奖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主管部门,需要对建筑劳务派遣实行动态监控,并且对工资发放与考勤也实行动态监管,采取企业建筑用工、建筑劳务从业表现信用评价、工资支付,并创建个人从业信用档案与企业档案。对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为推广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对于规范管理的企业要奖励,并且鼓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科学、有效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实名制管理。

对未按规定实行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施工企业,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监督管理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大惩处力度。建筑施工企业在获得中标通知书之后,根据相关规定办理相关的劳务分包备案手续,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并实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对于那些不及时办理建筑实名制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反情节的轻重,对其采取整改、处罚等措施,对欠薪企业及项目负责人采取限期整改并予以信用扣分,对整改不力的应予以通报批评,直接扣取保证金、罚款,甚至限制市场投标行为等措施。

三、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实施总结经验

1、提升了施工质量管理水平。采取建

筑劳务实名制能快速掌握作业人员基本情况和人员数量,施工企业可以针对性地安排岗前培训,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科学调配劳动力,提升实际工作效能,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提升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实名制考勤后,工人的信息采集到位,三级安全教育及时,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筑工地都办理了工伤保险,但由于农民工流动频繁,发生工伤事故时,最无助的就是举证难。实名制考勤后,一旦发生工伤,工伤保险理赔办理也轻而易举。

3、预防了拖欠农民工工资。总承包企业可以依据实时记录的考勤数据,监督劳务分包单位按规定发放工资,并可避免劳务分包单位虚报农民工数量,截留农民工工资,阻止劳资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建筑劳务采取实名制管理,推行实名制卡,对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农民工工资能按时结清等有重要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这次会议在浙江义乌召开,受到了浙江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和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昨天晚上,浙江省委赵洪祝书记、浙江省政府吕祖善省长会见了我们总局来的同志,对我们在浙江义乌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浙江省政府副省长王建满同志,金华市委副书记、金华市市长陈昆忠同志,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同志今天在繁忙的公务中亲临会议指导,刚才作了重要讲话。中央和地方有关新闻单位对我们的工作十分关心和支持,也分别派代表出席了今天的会议。浙江省和义乌市工商局的同志们为开好这次会议。精心筹备。周密安排,为我们提供了周到的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工商系统的同志们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维护市场秩序、服务改革发展、创新监管制度、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省工商系统不少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全国工商系统引起了良好反响,近年来又培养树立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这个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典型,为我们召开这次现场会和在全国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提供了鲜活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此,我代表总局党组和与会各省市代表,对浙江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和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对新闻界的朋友,对浙江省及义乌市工商局的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这次会上,刘凡同志将代表总局作主题报告,全面阐述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意义,认真总结义乌等地创造的宝贵经验,对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作出部署。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如何认识和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新时期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创新

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首先必须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的必然要求。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载体。也随着市场经济前进的脚步迅速发展壮大。市场组织形态从简易的农贸市场发展到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市场,从单一的生活资料市场扩充为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共同发展,从有形的商品市场发展到虚拟市场网络交易、电子合同等无形市场;市场经营主体从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发展成为多元经济主体同场竞争:市场交易方式从对手交易为主发展成为多种交易方式并存。拍卖、经纪、展示、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新型现代交易方式逐渐成为主导交易方式。作为联接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内贸与外贸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各类市场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类市场的兴起和发展。对监管、规范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加强市场监管,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着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定职责,必须适应不同历史时期市场发展的状况,改进和完善市场监管的方式与手段。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形态比较简单,主要采取驻场监管方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先后推出了市场巡查制、市场预警制等新的市场监管方式方法。进入新世纪。面对蓬勃发展、星罗棋布、全面?转型升级的市场,面对逐渐向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迈进的市场,仅靠有限的监管力量和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迅猛发展的需要。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加快机制创新。创新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是市场监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的必然选择。为此,近年来,总局在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之后,在总结各地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部署全系统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各地开展这项工作的实践充分表明。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切实可行、成效明显,有利于增强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的责任和诚信意识,从源头上防范违法违章经营行为的发生:有利于合理配置行政资源,依法实施科学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是新时期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创新。同时,也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四个统一”和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有力举措。

(二)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

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管效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坚持依法监管的原则,落实不断完善的工作要求。从近年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实践和效果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意义。_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抓住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诚实是金。信用是魂,市场交换的本身是信用交换,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诚信守约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以信用建设为核心。通过采集记录市场开办者和经营者信用信息,为区分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优劣,实施精确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公示市场开办者、经营者信用信息,为进行社会监督,促进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自我约束。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依据信用优劣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激励守信行为,惩戒失信行为。使信用与市场开办者、经营者成本效益直接挂钩,能有效提高市场开办者、经营者诚信意识,促进自觉守法经营。因此,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反映了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要求,抓住了建立和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关键,是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的一项治本之策。二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现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保障经济规范有序运行。实施市

场信用分类监管,以区分市场主体信用优劣为基础、以健全市场规则为I保障,依法实施不同的监管,进一步规范了监管行为,有力地提高了监管效能,是在市场监管工作中推进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三是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对近年来监管机制创新成果的丰富和发展。近几年来,为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执法效能,我们先后在全系统推进了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个体工商户信用分类监管,去年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又实现了“两个1000%”和“一个彻底解决”的目标等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监管的对象从单一的市场主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扩展到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的各类市场主体,进一步拓宽了信用分类监管的领域,是监管机制改革举措的丰富发展和创新突破,也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巩固的需要。

(三)浙江义乌的改革实践,为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义乌,这座被誉为“建在市场之上的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走过了从简易的马路市场发展成为驰名中外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不平凡历程。特别是近年来,根据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向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升级转型对市场监管提出的新要求,义乌市工商局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浙江省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创新市场监管机制的部署,紧扣“信用立市”的脉搏,以信用监管为突破口,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创建了集信用征集、评价反馈、分类监管、分类奖惩为一体,以商业文明为引领,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和商品分级监管为基础。信用指数、品牌比对、质量监测三大中心为链接,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合同履约、经营者自律四大机制为保障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体系。

义乌的改革实践表明,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新形势下提高市场监管效能、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举措。一是有利于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通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公开信用记录,实施分类监督,有力地鼓励了守信经营,有力地惩戒了失信行为。同时在信用监管机制的引导下,经营者诚信守约意识、依法经营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诚信经营成为广大经营者自觉的行为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从根本上得到了有效规范。二是有利于整合市场监管资源,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根据经营者不同的信用等级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有利于把有限的行政资源用在“刀刃上”,增强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有利于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实施信用分类监管,有效提高了广大经营者防范和化解交易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四是有利于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公开经营者守信信息,披露经营者失信记录,提供市场信用信息查询。既服务了社会,降低了交易风险,又强化了社会监督,加大了失信经营成本,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是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诚招天下客,通过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有利于营造诚信经营的浓厚氛围,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交易规范的扩大。促进市场的繁荣活跃,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总之,义乌创建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模式,体系比较健全,结构比较合理,信息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效果良好,为我们在全系统深入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有益经验。

二、抓住关键环节。进一步夯实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

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紧紧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打牢工作基础。扎实稳步推进。

(一)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者的积极性。

市场主要由开办者和人市经营者两个部分构成。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必须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和入市经营者两个积极性。一是要充分调动市场开办者的积极性。市场开办者是市场交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当要求其牢固树立诚信管理意识,认真履行市场信用管理制度和职责,诚信提供市场交易场地和设施,诚信组织管理市场交易,诚信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二是要充分调动入市经营者的积极性。入市经营者是商品经营的主体,各个经营者的信用度直接构成和影响市场的总体信用度。要积极引导、督促人市经营者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意识,自觉做到诚信兴商、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同时还要充分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没有消费者无以成市。诚实守信既是商品生产经营者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保障,也是消费者的愿望。广大消费者作为诚信经营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市场信用度的权威评判者。要通过建立消费维权联络员、健全12315投诉举报机制等多种形式,调动广大消费者积极参与到信用市场建设活动中来,努力营造推进市场信用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积极健全科学有效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

建立健全体系完整、构成合理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是实现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基础性工作。市场信用由商品质量、合同履约、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信贷、纳税等众多要素构成,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市场信用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必须对构成市场信用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影响力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按照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的原则,努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市场信用考核评估体系,为准确评定市场信用等级、依法实施分类监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力推进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的现代化。

实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需要,努力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监管转变的重要机制创新。要保障这个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创新监管手段,努力做到以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体现高水平的监管。建设高信用的市场,实现高效益的发展。各地要把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同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和网络监管平台建设列3,32作日程,积极研究开发市场信用分类监管软件,抓紧建立互联共享、传输迅速、查询方便、运转高效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网络信息平台,努力实现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以现代监管技术为支撑,不断提高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水平和效能。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

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加强领导是关键。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把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列入重要

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一)统一思想认识,积极稳步推进。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四个统一”,积极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效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认真学习借鉴义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办法,积极稳步地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扎实深入开展。

(二)加强队伍培训,适应工作需要。

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的监管,科技含量较高,必须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我们市场监管队伍的素质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必须进一步重视教育培训。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市场监管执法队伍。一是要加强队伍政治理论素质建设。不断增强广大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要抓好现代市场监管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努力使广大市场监管干部掌握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监管所需要的新知识。三是要强化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要通过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市场监管人员进行信息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努力培养一批既掌握信息网络技术又熟悉市场监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适应全面推进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工作的需要。

(三)搞好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重点是抓好对市场开办者和人市经营者的宣传。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重要意义和积极成效,使市场开办者充分认识到信用是强市之路,使广大经营者充分认识到信用是经营之本,从而积极支持、热情参与信用市场创建活动,努力营造开展市场信用分类监管的良好氛围。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07-01

近年来,新沂市农委为了保证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监管,严格执法,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为确保该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市农资市场秩序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杜绝,治理整顿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笔者作为专门从事农资市场监管的的农业执法人员,分析了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介绍了采取的工作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资市场监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1 新沂市农资市场监管现状

1.1 农资从业人员复杂,文化水平较低

随着农资经营体制的放开,经营人员迅速增多,形成了多元化、市场化,农资产品的种类和品种也在迅速增加,农资市场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新沂市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从事生产、经营农资的共有548家,但是在实际的工商活动中,仍有大批没有经营资质的经营户在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据统计,新沂市种子生产企业、肥料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分别有4、9、10家,种子、农药、肥料批发户68家,各乡镇、办事处的农资经营户457家。从这些从业人员的年龄来看,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总数的40%左右,年龄在45~55岁之间的占50%,年龄在 55岁以上的占10%;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以下的占总数的80%,高中以上文化只占总数的20%。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无法为农户提供指导。

1.2 农资市场经营不规范

一是无证无照、超范围经营。目前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农资市场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近几年特别是在村一级的检查中,常会发现一些杂货店或者是小商店在销售种子、农药和化肥。这样的经营方式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甚至严重危及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检查中还发现一些没有资质经营农药的经营户也在销售农药,或者是挂靠在上级经销单位销售农药,这些无条件经营农药的经营者扰乱了市场,给市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二是索证索票、档案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近年来,新沂市农委制定了农资质量承诺制度、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等,有效提高了农资质量动态管理水平。但是还是有不少的农资经营者对各项监管制度执行的认识很差。一方面体现在进销货时,尤其是从外省市购进的农资产品很少有正规的发票,有的甚至无任何票据或者只有物流单据,并且填写内容简单,主要数据内容无处可查,加大了农业执法监管的难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基层批发或零售时,不填写进销货台账,对档案中应填写的规格型号、销售去向等事项不予填写,或者没有实行高毒限用农药实名购买制度,台账填写严重不规范。三是违法经营、规避监管。近年来,随着新沂市农资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生产、经营者对农业法律法规的“硬性规定”比较了解,生产经营的农业投入品是否违法,他们心中有数,逃避检查的手段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只有进行质量检测才可以发现,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流动商贩,利用农村集贸市场、批发摊点、个体经销户,采取流动经营等形式贩假、售假,给行政执法监管也带来一定难度。

1.3 农资经营者、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农资经营者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没有守法意识,违法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同时由于农资经营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对伪劣农资辨别能力较差,给推销假劣农资的违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在历年的农资市场检查中,常能发现一些农资经营者在销售未审先推、应当包装而没有包装的种子,标签不规范的种子或者农药及未取得登记证的农药或肥料。通过质量监督抽检,也发现不少假劣农资的存在。在立案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经营的是违法品种,“卖药不懂药,违法不知法”,导致违法行为屡查屡犯。二是农资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差。绝大多数农资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出现农资质量纠纷时对举报投诉有所顾虑,甚至不知道该去哪个部门投诉,也有部分农资消费者在购买农资时贪图便宜,只认价钱不认货,买到假劣农资时只能自认倒霉,不会也不愿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违法分子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条件。

2 新沂市推进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新举措

2.1 善执法内外部协作机制

2.1.1 完善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的协作机制。新沂市农委牵头与公安、安监、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联合监管的通知》,共同建立农资市场联合监管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市场主体准入并联审批、农资质量监测公告、农资经营档案监管、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管理等“八项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紧急事务和重大问题及时沟通、协调。

2.1.2 开展联合执法,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新沂市农委与市公安局、安监局、市场监督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新沂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部署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成农资打假联合小组,在每年3月组织联合打假执法人员对全市548家农资批发经营店进行地毯式拉网大检查,2015年共没收假劣农资4 670 kg,为群众挽回济损失180余万元,确保了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好转。

2.1.3 建立农业执法长效机制。实行综合执法与行业管理相结合、日常执法与集中执法相结合,真正形成了分工协作的执法合力。2015年8月执法大队率先转变作风,开展农业投入品源头监管零距离活动,由定期市场巡查为主到暗访农户倒查门店溯源;深入农户调研座谈,对农户购买的农资产品问来源、看发票、登记备案、严查质量;不定期、不定时、不定地、不通知,随机进行暗访倒查和交叉检查行动[1-2]。

2.2 立农资经营诚信机制

2.2.1 大力推进“农资经营示范店”建立。开展 “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评比活动,从主体资格、服务设施、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社会评价等5个方面,制定24项考核标准,采取百分制考核,2015年全市评选出40家“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

2.2.2 建立“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工作机制。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新模式,推广农资连锁,农资行业协会、农资合作社等组织,支持和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名优农资企业如千村植保、新沂市华社农用物资有限公司等在农村建立经营网点,将厂家直接和村民联系起来,减少农资流通的中间环节,保证农民买到放心农资。

2.2.3 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主要包括质量承诺、进货查验、索票索证、档案建立、产品保管、产品召回、售后服务等制度,建立健全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面掌控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情况。对诚信守法的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同时对信誉不良的农资经营主体,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增加其失信成本。

2.2.4 对农资企业进行分类监管。根据农资市场主体的资格、商业信用、守法程度、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监管对象诚信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目前,对全市548多家农资经营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已实行日常管理制度。

2.3 新农资市场检查监管方式

2.3.1 完善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制度。扩大监督抽查范围,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将抽点检查和广泛督察相结合,将个别产品和企业检查和市场全面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分析应用,健全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反馈、共享机制,提高农资质量预警能力。2015年,全市共抽检种子、农药、化肥样品共80批次,合格率达95%,并依法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进行严肃查处。

2.3.2 健全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依托新沂市各乡镇、办事处的农技推广机构,配备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建立基层举报协查网络,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做到“有报必接,接案必查,查必到底”,加强举报线索的核查处理[3-6]。2015年成功调解举报纠纷59起,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2.3.3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结合农时季节和农资市场特点,以“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为主线,以强化农资质量安全为目标,从源头治理、市场监管、定期检查和制度建设入手,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仅2015年就出动执法人员1 002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 140余家,查处各类违法涉农案件65起,责令整改49起,立案查处16起,对一批较大的案件,通过《新沂日报》《新沂市电视台》等渠道向社会曝光,切实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

3 参考文献

[1] 罗康,潘鸿,陈明红.会泽县农资市场现状及监管对策[J].云南农业,2010(2):10-11.

[2] 刘兆余.泗阳县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3):398-399.

[3] 李春蕴.资市场监管措施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3):81-82.

篇8

(一)统一规范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收权”。党的十五大召开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在经历了“制度破壳”和“价值认同”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各地的经济建设热情得以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顶层设计的滞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价格双轨制的实行导致了计划内外倒买倒卖和权力寻租现象严重;再如,盲目的经济发展冲动引发了部分地区恶性竞争,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影响了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于是,如何尽快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高效的经济运行架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市场监管领域“集权式”改革应运而生。例如,1999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鲁政发〔1999〕19号文件批准,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上划省垂直管理;次年,政府机构改革又将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药品监督管理局上划省垂直管理。另外,这一时期其他省市也先后进行了相应改革。总的来看,上述改革举措的实施,缘于各地均希望通过上收权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对市场秩序进行重塑或规范,进而打破长期以来地方无序、粗放的市场格局,构建起更为科学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二)特色发展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放权”。从20世纪末开始,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日益成熟和完善。据统计,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四通八达、服务周到、种类齐全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建立。与之相对应,我们也看到,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红利的释放,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对市场的驾驭和管理能力也日益提高。然而,发展与问题总是相伴而行,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以投资驱动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式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进入“7时代”。面对新常态,如何培育出更为丰富多样的市场样本,形成多极拉动的经济发展格局,亟需调动地方政府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将原先垂管的相关部门重新下放地方,便具备了条件。例如,2009年9月,经山东省委、省政府鲁发〔2009〕18号文件批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由省以下垂直管理调整为市县政府分级管理;2013年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各地又将工商、质监下放地方,实行属地管理。

二、问题分析

2014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意见提出要加快县级政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探索综合设置市场监管机构。于是,配合着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本着加强基层政府市场监管能力的需要,各地开始探索在县级及以下层面将工商、质监、食药等部门采取二合一或三合一的模式,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机构。但改革之初,由于没有现成经验可循,加之当前体制的运行惯性,使得改革陷入了双重困境。

(一)专业化监管困境

根据马克思的分工理论,社会生产现代化程度越高,分工就越精细,相应对管理的需求就越专业。据统计,按照发达国家行业界定与演变规则,目前我国行业种类大体可以分为机构组织、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1大类、770多小类(数据来源《财富中国》)。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市场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型经济模式,例如,物联网、互联网+等,这些新生事物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使了部分市场领域近乎呈裂变式分化和成长。市场的高度分化,使得不同行业之间的专业壁垒更为明显,具体到市场监管领域也是如此。比如,工商领域的电商监管、质监领域的特种设备监管和食品药品监管之间就有着明显的专业鸿沟。面对这种情况,在基层组建的大市场监管机构,能否统配好原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人员力量以及相关检验检测和执法资源,进而对基层市场的各相关环节进行有效监管,成为当前基层大市场监管体制构建的一大困境。

(二)安全风险困境

安全风险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此将其单独列出,并不是对上述专业化监管困境的重复强调,而是因为基层市场监管的食药领域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这类风险一旦产生,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和舆论、问责压力,会直接对现行政府机构改革产生影响。具体而言,随着社会文明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对个体的“人”必然越发关注。那么,在日益民主的自媒体时代,食品、药品作为可以直接对人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产生影响的产品,由其引发的安全事故,自然可以短时间内凝聚起强大的社会关注。然而,这种关注一旦转为集体问责,就会对改革走向产生影响。例如,2008年由三鹿集团肇始的奶粉污染事件,以及随后引起广泛关注的毒豆芽、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直接推动了后来的食药监管体制改革。进而言之,也正是由于上述安全风险的存在,导致了部分地区在推动基层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时顾虑较大、态度谨慎,进退之间使改革陷入了又一困境。但纵观改革大局,国家鼓励在基层进行大市场监管实践,具有一定前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符合大部制改革方向。就县级政府部门而言,日常工作中专业性政策的研究制定较少,更多情况下是相关改革举措或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这为组建综合性工作部门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在县级层面组建统一的市场监管机构,还能在有效缓解机构限额压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省行政成本。二是有利于强化基层食药监管力量。随着市场经济制度体系的日益完善,工商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职能相较以前弱化趋势明显,但由于体制调整的惰性,基层沉淀了大量工作力量,工商管理人力资源闲置问题非常突出。在此前提下,推动基层组建大市场监管机构,可以在编制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实现人员编制的低成本转移。三是有利于基层综合执法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在基层组建市场监管机构,有利于统合工商、质监、食药等涉市场监管领域的执法力量,进而为下步行政综合执法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三、几点建议

总而言之,从目前的改革实践看,对于那些机构限额、人员编制相对紧张的地区,进行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有一定好处。针对当下基层大市场监管体制构建面临的双重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改革。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有可能影响整体效果。在基层进行大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既有上下对口的调整阵痛,又有基层食药监管的风险约束。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推进改革时,要充分调研,切实摸准查实改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问题,并相应做好预案处理。同时,要坚定改革决心,市委、市政府一旦做出改革部署,就要一抓到底。要加强统筹推进改革的制度设计,将各项改革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督查手段进行细化分解,确保改革工作环环相扣,取得实效。

篇9

一、严格许可管理,把好产品市场准入关

根据《*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从事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生产经营者需办理农村能源产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各级农村能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许可管理,对申办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要将申请书及相关材料报所在市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审核签章后,报省政府政务中心省农委窗口办理产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省农委农村能源主管部门对材料进行认真审查,对企业营业执照、产品注册商标、产品检验报告严格把关,并会同市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生产条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等进行现场查看,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要求申办企业所经营的产品必须有省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售后维修服务队伍,保证产品安装质量,实行持证上岗,达不到要求的坚决不予办理。

二、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篇10

各城区政府要主动与市级相关部门联系,无缝对接。一要建立专门的市场移交工作机构;二要召开区内的移交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三要对菜市场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11月16日前职能移交到位。对移交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分析,不回避不绕道,敢于逗硬解决,确保移交工作平稳推进,如期完成。市级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各城区政府做好移交工作。一是认真梳理各自的职能,形成一套监管手册提供给各城区政府;二是积极开展政策法规指导和咨询;三是有关垂管部门应督促要求各城区分局主动接受城区政府交办的任务,在菜市场监管工作中服从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履行好确定的职责;四是对市属国有资产菜市场的清理和管理权移交,由市国资委、公建办牵头,10月底以前完成资料清理摸底,11月底以前完成资产管理权移交。

二、提高认识,切实做到“三个到位”

菜市场的建设管理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次,市政府下决心进行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将相关部门的职能集中放权到各城区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实行属地管理,就是为了解决以往菜市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多头监管、无人负责”的问题。这是进一步强化菜市场监管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委、市政府为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推进惠民行动和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城市公益性配套设施和“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抓好菜市场监管,改善市民消费环境,是各级政府必须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各城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职能监管移交的重要性,做到“放权到位、履职到位、监管到位”。

三、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菜市场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城区政府要抓住这次监管体制改革的机会,按照着眼长远、把握关键、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原则,*“两个”关系、抓住“三个”关键、突出“四个”重点,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手段,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两个”关系:一要*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与区级相关部门在菜市场监管职责上的关系,明确职责。各城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首先要有专门机构负责菜市场的监管和组织协调;要按照“定人、定职、定责”的原则,详细划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级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将菜市场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二要*菜市场监管与市场管理费收取的关系。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城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既要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又要承担市场管理费的收取任务。这就要求监管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收费的关系,做到监管上严格标准、严把质量,费用收取上不乱收、不多收、不超范围收。

篇11

这次监管职能移交,涉及菜市场近300个,其中还包括一部分涉及国有资产菜市场管理权限的移交。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城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顺利完成移交工作。各城区政府要主动与市级相关部门联系,无缝对接。一要建立专门的市场移交工作机构;二要召开区内的移交工作会进行安排部署;三要对菜市场监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确保11月16日前职能移交到位。对移交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认真分析,不回避不绕道,敢于逗硬解决,确保移交工作平稳推进,如期完成。市级有关部门要主动支持各城区政府做好移交工作。一是认真梳理各自的职能,形成一套监管手册提供给各城区政府;二是积极开展政策法规指导和咨询;三是有关垂管部门应督促要求各城区分局主动接受城区政府交办的任务,在菜市场监管工作中服从当地政府统一安排,履行好确定的职责;四是对市属国有资产菜市场的清理和管理权移交,由市国资委、公建办牵头,10月底以前完成资料清理摸底,11月底以前完成资产管理权移交。

三、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菜市场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城区政府要抓住这次监管体制改革的机会,按照着眼长远、把握关键、认真研究、积极探索的原则,理顺“两个”关系、抓住“三个”关键、突出“四个”重点,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和手段,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理顺“两个”关系:一要理顺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三级与区级相关部门在菜市场监管职责上的关系,明确职责。各城区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首先要有专门机构负责菜市场的监管和组织协调;要按照“定人、定职、定责”的原则,详细划分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以及区级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将菜市场管理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要在经费上给予保障,确保监管工作顺利开展。二要理顺菜市场监管与市场管理费收取的关系。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城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既要履行日常监管职能,又要承担市场管理费的收取任务。这就要求监管人员必须正确处理好监管与收费的关系,做到监管上严格标准、严把质量,费用收取上不乱收、不多收、不超范围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