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09:29: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提升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所谓游戏化教学是借鉴游戏的设疑、挑战、自主等理念,把教学目标隐藏于游戏活动中,根据学习者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游戏化教学策略,从而使学习者在放松的状态下,从乐趣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额陶冶情操。游戏化教学策略很多,在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原则:
1.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教材,适当拓展,选择适当的游戏将老师的要求转化成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学生感兴趣,由“怕学”变为“爱学”。
2.围绕教学目标的原则
引用游戏策略是为了有效教学,真正的有效教学应紧扣教学目标而开展,在游戏过程中应处处有教学目标的生成,使课堂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及时评价的原则
完整的课堂教学是需要评价和反思的,游戏也不例外。不同的评价给予学生,能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充分提高参与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二、游戏策略在教学环节中的运用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程中有所收获。游戏化教学至少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课堂教学中组织游戏化教学;二是使用游戏软件进行游戏化教学。
案例:校本课程Free Pascal语言的教学
Pascal程序语言主要在free pascal IDE中使用,而这个界面是全英文的,需要学生有良好的英文功底。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打字基础,能加快写程序代码的速度,也是熟悉电脑的第一步。
(1)选用健康益智的游戏软件
在学生机中安装了金山打字通,不仅有基本练习指法练习,单词练习,文章练习,还有打字游戏。游戏本身又生动有趣,学生一下就被它们吸引住了。每一个游戏都能帮助学生练习指法的相关操作。比如“鼠的故事”,“拯救苹果”,“太空大战”,这些都是字母练习游戏。“激流勇进”是单词练习游戏。“生死时速”是文章练习游戏。这款游戏相当有难度,不仅仅有单词,还有大小写,还有一堆标点符号。还有一个故事情节,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可以进行角色选择,交通工具选择。这挺锻炼学生指法。学生都想赢,都想怎样才能打字才会快。一只手打字的速度能比两只手打快吗?每个手指头都控制这一块区域。只有正确的打字方法才能让打字打的更快。学生聚精会神地“玩”起来的,指法的基本操作也将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被掌握,并且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也将不断积累操作经验,很快提高操作的熟悉程度。
(2)将游戏应用于教学环节
在程序设计的学习过程中,首先学习的是顺序结构解题思路。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是最简单的,只要按照解决问题的顺序写出相应的语句就行,它的执行顺序是自上而下,依次执行。为了引入教学内容,展示“传教士与野人”flash小游戏,只有正确的解题顺序,才能顺利过关。然后再开始程序求解其它题目比如分钱游戏,鸡兔同笼问题。解决不同的问题使用灵活的方法,比如倒序法,假设法等等。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比较有意思的函数是random随机函数。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骰子,让学生自己编程序,做个骰子游戏,比较大小。进而扩大范围,比如设想游戏随机抽班级学生的学号起来表演节目。
三、注意避免游戏教学法的弊端
1.力求明确游戏目的
游戏教学不同于娱乐游戏,游戏教学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必须服从教学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与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要充分体现知识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
2.切忌游戏运用泛滥
游戏教学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节信息技术课都要充满游戏,以游戏为主;也不意味着每一节信息技术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内容的课中,不同游戏所运用的时机本身也就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巧妙安排,灵活运用,在游戏中要注意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的调整和把握,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之间的关系,不要形成就游戏而游戏的局面。如在新授时,我们可以穿插些表演性的游戏,以分散难点、降低难度;在练习强化时,可安排些针对性强的游戏;在复习时,可开展一些综合性的游戏活动等等。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存在着循惯性讲话的现象,几句“口头禅” 总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课文的导入就那么几种模式语;表扬与批评也是翻来覆去几句常用语。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语言也不能刻板,要注意变化。
(一)源头活水汩汩流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教师要提高语言修养,就得广泛学习积累,获得教学语言永不干涸的源头活水。“口头禅”在某一方面来说,正是教师黔驴技穷的一种体现。于漪老师素以教学语言优美、考究著称。“脸谱”、“光感”、“线条”、“中镜头”等术语,在于漪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随处可见。她善于从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各种艺术中学语言,这不仅使教学语言词采丰美,而且形成于漪课堂教学中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抑扬顿挫妙趣生
首先,教师的语音语调要善于变化。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时,或语调升高,音量增大,语速加快,达到,或语调舒缓,适当“降温”。当遇到学生心理上的“松弛点”时,也应变音变调,并适当注重语言的趣味、形象,以调动学生的情绪。特别是在朗读课文时,教师更应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听了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之后,立刻激起了强烈的兴趣,读书的劲头马上就来了,而且,这种积极性比较持久。
(三)随文化出百样语
语文课上,课文是篇篇不同的,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如同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一样,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依文本而定,依教学的要求而定的。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的语调和适当的语速。教师的语言只有与课文风格相一致,才能取得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的绝佳效果。
二、以生为本,不事雕琢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课堂,是不需要我们教师去刻意表演一个自以为高明的自我,需要的是我们还学生一个真切的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自始至终以学生为本。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听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感觉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究其原因,课堂语言的朴实不能不说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我们若细心揣摩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简直觅不到半点雕琢的痕迹。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亲切,甚至相当口语化的语言也频频闪亮登场,这丝毫不损特级教师高大形象,反而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美丽的课堂,如饮甘露。课堂上的语言,应是随感而发的,兴之所至的,信手拈来的……一句话,课堂语言美在自然,美在使教师与学生能零距离的对话。
(二)胸中有丘壑,高屋来建瓴
教师在备课时,将资料备全本无可厚非,切忌比分主次轻重,应筛选出紧扣教学重点的内容加以详化。课前有了高屋建瓴的筛选之后,上课时才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滔滔不绝,才能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恣意随性。
三、理性对待“流行语”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不少“流行语”,诸如“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最喜欢学哪一段?”“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似乎这些话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经典。这样的问题本身就是大而空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面对这个问题,似乎什么样的回答都可以。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以求更深的理解,这用意当然好,但启发不能空泛,不能漫无边际,心灵对话应该有实在的依托,有具体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艺术,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
现在教师视批评如越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取而代之的是一边倒的“你真棒!”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赏识的分寸。
四、拒绝语言单一性
教学语言言之有辅,才能真正达到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效果。那么就让教学语言与动作,与情感,与形象相映生辉,赶跑语言的单一枯燥。
(一)与心理语言相融合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富有情感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语言必须做到情真意切,真挚感人。教师如能准确、生动、细腻地挖掘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作者的喜笑怒骂,将作者的爱憎化为自己的爱憎,调动学生的情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教师、学生、作者之间就能达成共识,感情上达到共鸣,这样的语文课何愁不生动,何愁学生不感兴趣,更何愁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呢?举一最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范读中做到感情饱满、真挚,十分投入,学生也能读到个:“像不像,三分样”。
(二)与肢体语言相结合
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的最具魅力的。”它可以大大补充和丰富有声语言,甚至起到意想不到的直观效果,还有助于课堂的调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常用的肢体语言有眼神、表情、手势、等。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11-02
1 引言
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正式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1]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如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总体属于我国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而山西、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较弱,我国总体而言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阶段,可以说创新水平还不高。
这个报告向人们揭示了我国教育始终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虽然教师和学生都十分努力,但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亟待提高,学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从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面貌一新,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彩景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新颖的电子白板教学,但是许多措施也只是新瓶装旧酒,看起来光鲜亮丽大变身,实际上本质却没有变。课堂还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还是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育还是无法从旧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2 传统课堂的局限性
以教师、教材、知识为中心 历来的课堂都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按照教案在讲台上系统地讲授教学内容,学生则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机械训练去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能够有条有理地灌输知识,却丧失了创新教学方式的激情与活力;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却缺少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和课上的系统化讲述,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传授系统化的知识,但是其固定不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清楚而死板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没有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造成了填鸭式的教学。
教学内容单一,知识缺乏综合性、实用性 书本上的知识是依据科目分配的,而现实中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学科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书本上的知识往往只是纸上谈兵,缺少实用性,学生对于概念、定理张口即来,但是生活中却应用不上。
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缺乏积极性 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常常是向学生施加外在的压力强迫学生学习,而学生的内心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为什么而学习,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并且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需求,不能兼顾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厌学的情绪。
教学评价应试化 目前的教学评价形式单一,过分重视知识的掌握而轻视了能力的高低,过分强调分数高低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教学评价不是为了把学生依据成绩分出三六九等,而是为了衡量学生的各种表现以便于采取一定的调控与激励措施,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
班级人数偏多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上,有些甚至超过100人。班额越小,表明教师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的服务越多,每个学生可能获得的教育机会和指导越多,教师的相对工作量越小[2]。据调查显示,大班额班级中,教师上课拖堂、采用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比例最高,而在小班额班级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比例最低。
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差 要想让教育焕发生机,培养出有创造力、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迫切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开拓思维,寻求一种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
3 翻转课堂的优势
定义 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 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又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或“颠倒教室”,简称为FCM。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
过程 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转移至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则由原先课后做作业的活动转移至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它包括“课下的活动”和“课堂上的活动”两个相互承接的环节。
一是课下的活动:初步完成知识的接受、理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边观看教师所布置的10~15分钟的教学视频,一边做笔记并写下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接着完成一些进阶问题。对于不理解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求助,也可以请家长协助,共同解决问题。如果仍然解决不了,记录下来到课堂上讨论。
二是课堂上的活动:进一步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过程。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用很短的时间讲解多数学生疑惑的内容,然后用大部分时间辅导学生练习,及时给予反馈,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内化知识的其他课堂活动,比如课堂讨论、探究实验以及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优势
1)符合新课改的发展方向,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翻转课堂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它不仅革新了原有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理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创新,符合新课改的发展方向。
2)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翻转课堂主张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为学生提供课下观看的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协作交流平台以及课上丰富生动的情境活动,提升了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也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3)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翻转课堂中课前使用的教学视频可以由全国最优秀的学校、教师录制,供全国各学校使用,也可由科技公司开发。课上的情境活动、探究实验等可由教育专家研发,推广至全国学生使用。这样就使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全国共享,促进了教育公平。
4)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在课前还是课堂上,翻转课堂都鼓励学生开放思维、探索新知,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通过各种课堂学习活动也增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并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 促进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力提升的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为理解而教,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必须改变观念,为理解而教,定位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堂学习活动 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学生主体性发挥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有必要将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资源的自主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与翻转课堂进行有机融合。
要开发出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录制出高质量的微课程 高质量的微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制作录像时要避免死板、单调的讲述,做到情感丰富、生动活泼,简洁凝练、思路清晰。翻转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协作,所以一定要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以及丰富有趣的学习资源。
建立多元化、综合化、动态化的评价机制,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 要转变观念,考试与考察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分数的提高。将档案袋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运用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中,注重对各种活动表现的检测,通过评价来达到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编写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教科书,侧重实用性、综合性的知识 多彩生动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使枯燥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厌学变为乐学。综合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这些用得到的知识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将班级人数控制到30人以下 控制适当的班级人数可以使得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锻炼自己,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5 结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寻求突破,翻转课堂重构了教与学的过程,可以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这种大胆的翻转让教育工作者看到了希望。翻转课堂可以使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真正实现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目前这种模式还不成熟,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都比较少,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如何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如何转变教学评价方式等问题还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模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更是调动了大家的研究热情,对推动我国教育理念的变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作为英语启蒙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师,其有效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语言使用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不仅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样受此影响。笔者以为,通过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的研究,分析其话语特征,掌握其规律,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都有着现实意义。
一、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的话语现状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语言必须具有示范性,力求准确、清晰、流利、地道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着以下问题:(1)指令拖沓、冗长。如,who’syour favorite person?Whom do you like best?For me, I like Jackie Chen. Because he is a superstar, I like his films very much. He has great Kungfu in his films. He also sings very well. Then, who’s your favorite person?(2) 语法规则错误:如Be quickly ; Answer my these questions; Boys are read after me等。(3)中文式英语,如I write , you read。(4)中英文混杂使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5)语音、语调问题。该连读不连读,如,stand up,Nice to meet you.单词的辅音尾音读得很重,如desk(er),bird(er),该失去爆破的音没失去爆破,如foo(t)ball, bla(ck)board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此教学用语不仅容易使学生感到困惑,影响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且时间一长,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问题剖析
1.教师教学观念滞后
教育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的工作,但一些教师除了教材、教参以外,很少阅读专业类书刊,关注专业领域前沿动态,陈旧的教学理念,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课标要求。一些教师还存在明显的教案意识,严格遵循既定的教学设计授课,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预设外的状况缺乏灵活应对能力,这样不仅忽略了丰富的学生个体,而且容易导致“学”围绕着“教”转,限制了学生主动发展。
2.培训针对性不足
当下教师培训名目繁多,但培训中对教学技能的指导较多,对于英语专业知识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训却不多,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依赖原有的语言水平在从事英语教学,而事实是很多教师原有的语言基本功就比较薄弱,即使是一些英语基本功较好的教师,因为缺乏语言的坚持训练和巩固,在教学岗位上从事多年教学后,语言素养非但没有进步,甚至还有倒退的倾向。
3.教师职业倦殆
小学英语教师每周授课时数为16至20节不等,一些教师还有跨年段教学,课后还有大量作业批改,每天疲于应付琐碎、繁重的教学任务。长此以往,教师极易产生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倦态渐现,殆心日生,通常的表现就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不仅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对个人发展甚至日常教学也持无所谓态度,有量无质,教学语言规范性更是大打折扣。
三、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策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因此,规范化的教学语言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语言质量呢?
1.自我提升促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课程的要求”,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面对小学英语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学习外,英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语言提升。(1)教师要设定梯度合理的提升目标。要想发展,清晰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教师在设计成长规划时,必须正确评估自己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自身发展、学校发展和外部环境,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从而设定符合自身发展的“路线图”。(2)要努力调整对工作的期望值,客观评价自己,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既定的工作岗位,按照自我学习―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思维实践模式,不断促进专业素养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质量。
2.更新观念重实践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会英语,他们只是能够引导学生走上学习之路,帮助学生建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然后,他们必须在旁边等待,随时准备鼓励和评价学生,而每个学生都靠自己的行动来奋斗、感知。”根据互动理论,语言是通过不断实践才学会的,而不是由教师教会的,教师只是充当了目的语的向导作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话语权,教师讲,学生听,单向度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向教师主动传递信息的机会变少,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样受阻,学生学习过程最终成为被动接受过程。提升课堂教学语言,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只重视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知道如何获取语言知识,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和主动进行有效信息交流的过程。
3.优化语言提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化学教学;“五三”策略;质效
中图分类号:G424;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96-02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落实教育目的、达成教育理想最直接最重要的地方,是师生放飞理想、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课堂效益最大化,是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当然最直接的影响是通过一堂堂课进行渗透的。教师无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还是运用目前广为使用的教学模式,最终都是体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建立知识结构,提升学科素养。提升课堂教学质效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一一探索和实践。本文研究巧用“五三”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效。
一、激励策略
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说过,在教师的成绩评估中,有一l经济学格言:激励因素是最要紧的。在任何管理中,人都是决定因素。要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求、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重点。作为教师,要关心学困生的学习和生活,激励学困生健康成长。上海市教科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学困生大致分为四类:暂时性困难,占18.4%;能力型困难,占5.7%;动力型困难,占57.8%;整体型困难,占12.2%。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动力型困难的学困生。可见,不论智商多高的学生,只要没有学习动力,他的学习成绩就不会很高。
曾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上课时,他不是没带教材,就是开小差。教师通过对他的几次提问判断出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那么,他为什么不学习呢?一次下班路上,教师碰到了这个学生。教师趁机问他:“你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老师,我妈跟我爸离婚了。后来,嫁给我现在的这个爸爸,又生了一个妹妹。这个爸爸开了一个工厂,他要求我毕业后接手他的工厂,唯一的条件就是让我照顾妹妹。老师,对我来说,学习和不学习,用功和不用功,结果都是一样的,那我为什么还要费劲学习呢?这不是出力不讨好吗?”教师听后,对于他的家长的思想感觉特别无奈,但还是对他说:“那你想不想知道以自己的智商可以学到什么程度啊?难道你不想挑战一下自己吗?”在这之后,教师发现,这个学生虽然不是班级中回答问题最积极的,但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课,甚至还会提出一些很有思考性、很有建树的问题。随之,他的成绩也逐渐提高。分析这个学生的情况,他的父母看似给了他一个减负的希望,实质上却起到打消他学习积极性的副作用。他没有了自己的目标定位,没有了学习动力,成绩自然就不会理想。那么,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呢?应该主要从情感动力、目标定位、趣味导航这三个方面来激励学生。目标定位是动力,情感动力是剂,辅以趣味导航,这样,便能激励学生前行。
二、自学策略
自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就是自己使用学案、自己学习等情形。而本文所指的自学,主要是自我分析、问题导向、方法引领。什么是自我分析?我们都知道,认识别人难,认识自己更难。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过,有的人可能倾其一生也很难做到。教师要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生,而对于学生而言,更要学会了解自己。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很多教师都知道这句话,可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又往往在面对考试成绩、年级排名、升学率等现实因素时忘了这句话,忘了教育的本质,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记忆、习题的操练。这种急功近利的现状,让教师很难做到慢慢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如今已被发现,各学校正努力调整教育方向,注重激励教育,帮助所有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至于问题导向、方法引领这两方面,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有所安排,这里不作陈述。
三、互帮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但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1994年,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首次提出“团队”概念,随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如今教育工作者也越发重视团队的力量和作用。教学过程中的“互帮策略”,应该从能者为师、小组建构、团队考核三方面来解析。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在班级中实行小组制,也就是小组加分制,除了每位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有自己个人的得失分数外,还有学生所在小组的得失分数。曾经有个学习较好的学生,他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在其他同学回答不上问题,或是回答错误的时候,他总是随意地告诉别人答案或帮别人纠正。教师多次提示无效之后,很多同学建议扣除他所在学习小组的分数。这时,这个学生居然主动提出:“老师,别扣我小组的分,只扣我个人的吧。”后来,他渐渐改掉了这个毛病。显然,对这个学生来讲,小组制度对他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这便是互帮策略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
四、辅导策略
辅导策略主要是指教师辅导、家长辅导、志愿辅导这三个方面。根据本文作者所在学校及学生家长的实际情况看,家长辅导这一项基本缺失,主要是因为不少学生是住宿生,学生跟家长接触的时间短。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辅导和小组辅导等来弥补。但是,一些走读生在放学回家后,家长因为事务忙或者不具备能力等原因,承担不起辅导责任。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知家庭认为一切都可以“外包”,唯独孩子的教育问题不能“外包”。这与我国某些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国的一些家庭注重的是为孩子选择一所所谓的好学校,然后把教育职责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家长也逐渐意识到家长辅导的重要性。可是,很多家长并不懂得科学辅导孩子的方法,那么应该如何科学正确地辅导孩子呢?这是一个值得家长、学校及社会都来探讨和重视的教育问题。
五、诊断策略
诊断策略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重点跟踪、个别交流、阶段反思。对于诊断策略的理解,不妨打个形象的比喻:实施诊断策略就如同洗脸需要照镜子一样。脸干净是目的,洗脸是一个过程,可以直接用水冲洗,想要再干净点就辅以香皂,或者针对不同皮肤的肤质选用不同功能的洗面奶。这就如同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洗脸方式,检查洗得干净与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照镜子看,甚至有些人是边照镜子边洗脸。这就如同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检查自己的教学方式是不是在W生身上达到了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某类专题中总有几个方程式记不住;做了许多习题,总是会的就会了,不会的还是不会。针对这样的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纠错本。也就是每名学生准备一个特殊的笔记本,然后把当天考试、练习中的所有错题或者记不住的公式等都记到这个本子上。当学生对这些问题模糊不清的时候,就拿出错题本看一看、做一做,重点关注自己模糊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避免题海战术,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实现知识的积淀和升华。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五三”策略是指:(1)激励策略:情感动力、目标定位、趣味导航;(2)自学策略:自我分析、问题导向、方法引领;(3)互帮策略:能者为师、小组建构、团队考核;(4)辅导策略:教师辅导、家长辅导、志愿辅导;(5)诊断策略:重点跟踪、个别交流、阶段反思。“五三”策略能够将学科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教育、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巧妙地应用于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奋进,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梅(1978-),女,吉林抚松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玉东.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益[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82
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最重要的开发者,德育教师只有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才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效率这一主题,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与手段,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深入钻研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时至今日,教师的职责更多的应体现在解惑上,惑从哪里来,则必须要求我们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来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这是提升德育课堂效率的实质和关键所在。
大多数德育课都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且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原因,特点、过程、影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化和扩展。因此,要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必须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实际,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第一,要适时增加时政新闻知识;第二,要适量增加实践活动内容;第三,要适当增加专题选修课。
许多研讨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出思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确保德育课程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将德育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进行相互配套,并将班会课、升旗仪式、团会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纳入到德育课程的视野之中。
2 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法和方法上,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模式,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思维发散、交流探索的过程学会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研讨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学以致用的功能,既要做到适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要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细化书本知识,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教学研究是职业学校比较薄弱的工作,也没有得到教师们应有的重视。在德育课教学的创新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作用,要用新理念武装教师,用新方法迎接挑战。德育课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第一,要十分重视课堂导入;第二,要多采用研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程;第三,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四,要充分利用好多种媒体实施有效教学。
3 精心研究预设,促进课堂生成
职业学校实施德育课程,不应仅仅是一套外在于师生的强制性的价值规范体系,也不应是一种老师简单向学生灌输这些价值的过程,而应该是职校师生在特定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并在不断衍生的德育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实现道德品行共同成长的过程。并让学生在特定情境的熏陶和德育活动体验中,感受到德育课程的魅力所在。
德育课程的实施模式直接关系到德育课程功能体现和效果呈现,必须积极探索有效的德育课程模式,依照针对行业态势定教学内容、针对岗位需求定特色课程、针对学生特点定教学方法的思路,提倡引入案例教学法、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以及角色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有效的德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的过程中,领悟生活世界、职业世界的人生真谛,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志向。
4 参与社会实践,提升理想信念
在以体验性德育活动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活动教学等模式的运用策略,逐步形成以活动体验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实现从书本转向活动,从课堂研读转向现实生活,从知识传授转向社会活动,努力引导职校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和职业规划之中,促进其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和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的各种真伪、善恶、美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5 创新考核方法,实施多元评价
学生德育课程学业的评价应注重在整体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方面积极探索。在既有尝试的基础上,力求使德育课程学业成绩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整体性评价,注意做到“五个结合”,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仿真与现场结合、结果与过程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测试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学生综合德育素质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德育学分,除德育课的学习结果之外,还要把学生参加其他德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到德育课程考核的视野之中,进行学生德育综合素质评定。
在评价形式上,要将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点评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多元评价,能够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评价的态度是中肯的,评价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
一、农村中职琴法课效率低下的体现与原因分析
1. 单调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活跃度低
课堂活跃度低下是农村中职琴法课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教学本身是一种互动性高于活跃度强的系统过程。农村中职学校在进行琴法课教学时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有严重依赖,这使得琴法课课堂的活跃度整体偏低,教师与学生之间鲜有互动更是使得整个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较差。
2. 陈旧教学方法导致教学质量较差
农村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资源的实际拥有数量上相对较低,其在开展琴法教育上也面临着诸多困难。然而,琴法课上陈旧的教学方法确是导致整体教学质量较差的直接原因,这一原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更是使得整体教学的效率难以获得保障。
3. 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农村中职学生实际拥有具体乐器的人数相对较少,其大多不具备在课余时间进行琴法知识联系的可能,而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难以应用到实践之中也导致了农村中职琴法课教育教学活动不仅问题频发,教学效率也难以获得快速提高。
二、农村中职琴法课效率提升的具体策略
1. 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活跃程度
在教学方式多元化这一课题上,一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应对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结合实际,大部分农村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为薄弱,对于键盘这种以技术性较强的乐器来说,他们的弹奏难度就很大,作为他们的琴法教师,应将以训练专业技能为中心的课堂模式转向基础型、互动型、实践型的课堂模式。课堂教学可以在对每一位学生指导的基础上,更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互动的机会。形式多样化如个人展示、小组展示、音乐情景表演,等等。如琴法课上,在教学生弹唱《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我在教室中摆放了芭比娃娃、小熊等玩偶,贴了漂亮的洋娃娃、可爱的小浣熊等卡通图片等,然后示范弹奏这首儿歌。学生顿时活跃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Party,有的可爱地唱了起来,有的站起来跳舞,有的做起了洋娃娃和小熊的脸纸壳,有的跑上讲台画起了简笔画,可见重视课堂氛围的调动与良好环境的营造才能使得教学效率获得明显提升。
2. 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新课改下,很多的教育教学理念颠覆了传统的常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开始回归学生。教学实践已经证明,要想实现有效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情出发,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之中,由原来的被动者转变化主动者,这样才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革新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做到及时反思,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一、与时俱进,巧用信息技术授课
化学课程中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和陌生。如果我们仍然完全依靠传统的板书教学,对于一些抽象、生僻的理论,学生掌握起来难免会觉得较为困难,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而多媒体的运用则可以有效的攻克这一难题。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大多数学校也已具备了使用多媒体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所需的文字、数据、图像以及声音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制作成直观的教学课件,并根据课堂教学过程适时的调整内容,从多个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掌握度。对于这一点,市场上的许多软件也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如CAI课件,Authorware、Flash、 Powerpoint及“课件大师”等软件我们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约时间,将这些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再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给学生,我们所需要的教学效果也就得以实现了。当然,利用多媒体虽然有诸多益处,但是作为一项辅助工具而言,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也不能完全依赖它,而应该恰当、适时的使用。总的来说在高中化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无论是在提高教学效率还是提高学生的认知宽度,甚至是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方面都是有益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师一定要革新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探究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为学生呈现一个精彩的课堂,让学生萌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向心力,这样自然有益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任何学科的学习,前后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每一单元、每一框题之间都有着前后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可以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从学生固有的知识出发,慢慢的导入到新授课的内容,这样课堂即连贯又顺畅,让学生在具有熟知感的基础上,产生探究意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导入中,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入就是利用学生固有的知识,将其发展、深化,引导出新的教学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有效的复习了往日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流畅的导入新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做到所谓的“温故而知新”。这种方法又称为复习导入法,在课堂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能总结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知识,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衔接性就非常的顺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过渡到了新授课。例如在学习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知识迁移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入新授课的学习。首先教师问学生:在化学中,可逆反应的概念是什么?这样的化学反应具有哪些明显的特征,并且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情况?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以往学习的有关可逆反应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给出对应的答案。教师就可以巧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来导入新课:“在化学可逆反应中不能完全进行,则参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共存的。试想下,可逆反应在进行一定时间的作用后可以停止吗?那么生成物与反应物又会呈现什么样的关联性呢?如果在可逆反应中,改变一定的环境条件,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那么就认真的来跟老师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化学平衡。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层层相扣,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这样的导入不但复习了旧知识,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展化学探究实验关键是要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要循序渐进,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所以在讲授新课的时候,采用问题设疑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化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比如在学习《从铝土矿中提取铝》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19世纪中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三世,珍藏着一套铝制的餐具,平时舍不得用,直到国宴时才拿出来炫耀一翻,而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门捷列夫在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表彰时,得到的却是一只铝杯,为什么拿破仑没有珍藏金制的餐具,而门捷列夫没有给奖励一只金杯呢?其实在当时铝的冶炼相当的困难,从而导致了铝的价格相当的昂贵,甚至都超过了黄金,直到1886年电解法制铝工艺的发明,才使得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普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在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的设置对于普及化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的高中生对化学课并不感兴趣,有的学生总感觉到化学课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变得有些抽象,在学习上非常的吃力,难度系数较高,所以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就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是主体,所以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研究学情和利用学情,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资源的优势,让课堂教学呈现互动教学,教学相长的局面。
效能的意思是达到系统目标的程度,或系统期望达到一组具体任务要求的程度。电视上经常有这样一则广告:“买药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这同样适用于教学——“课好不好,看实效!”提升课堂的效能,就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民族地区提升教学效能面临诸多困难
一、宗教影响宗教作为少数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以及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教育作为传播思想意识、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受宗教的影响则更大。而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就要走出民族特色之路。
二、讲土话 东乡族目前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而聚居于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完全以本民族语言进行交际,不懂汉语。要在这样的地区提升教学效能,首先要使双方语言交流通畅,再想法提高文化知识。
三、经商意识少数民族群众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看不到教育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有的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孩子辍学严重,在校也不认真学习,失学后大都做生意。处在这种状态中的教育,无异于进人了“死胡同”。
“有效教学”论——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effective tcaching)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之争的直接产物,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教学效能核定,否定教学是教师一种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
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有效教学是关键
一、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作为老师,怎样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确实是一种很难做到的而又是不可缺少的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心理能力之一,这种能力是需要经常锻炼的。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声那样。”
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实验证明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
三、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
四、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积极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认真研究民族学生个性特点,准确把握学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在研究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聚焦在有限的目标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点,提高教学实效。联系实际学情,作好教学预设。它是为教学服务的,理想的教学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现状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研究教学过程,预设弹性教案。
五、教师给学生灵活多样练习的能力——有效教学的实践体现。所谓灵活的作业练习是指能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练习,所谓多样的练习是指设计探险、寻宝、解难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选择、补缺题……习题形式的多样。教师既要研究课后习题,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再参考、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在自己的教学预案中充分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学会学习,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情感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
(一)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盲目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往往是无益。我们在练习设计中,目的性和针对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更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
(二)设计有层次和整体性相结合的练习。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体现在练习的层次性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这既是学生能力转化的客观规律所制的,又是学生认知规律的反映。
(三)设计趣味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练习。我们都知道: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
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设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改革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学校的德育教育、励志教育、文化艺术教育、阳光体育活动等,都是营造“幸福校园”的必要因素,也给课堂教学源源不断地补充着“氧气”。学校要成立管乐团、武术队、舞蹈队等学生社团,活跃着校园气氛,丰富着师生们的生活,如果舍弃了校园的道德修养和文化感染,舍弃了阳光体育和艺术熏陶,那么,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枯燥的说教,成为死板的传授,成为功利的敲门砖,也不会有真正的课堂教学。
参考书目
新课改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处理、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立足课堂,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说,享受话语权
在教过的学生中,部分学生因性格内向,害羞,不愿说;还有怕回答问题说错话受到其他同学的嘲笑,不敢说;我总是以鼓励为主,辅之以示范、指导、合作互助等方式,给孩子创造一个说话氛围,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以便树立信心。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组织好语言,以便一次说对。还有较难的问题,让优秀生说,难度低点请中下生说,不想说的则在中间说。这样分层训练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调动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陈述思路,让学生乐说,养成好习惯
乐说,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言之有悦,言之有趣。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思路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小组互相说,在全班说等等。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而教师选材、取材时,既要体现学生的感受又要充满兴趣,让学生亲眼看过,亲耳听过,亲手做过,再亲口说说,配以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让说话训练在有意无意中进行。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调动学生主动说话的积极性,切实让学生感到言之有物。
三、精练语言,让学生善说,提高条理性
高中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新教材中涉及范围包罗万象,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因此地理教学一向以来具有双重任务,不但要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现代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想,摒弃传统的“一言谈”教学模式,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由此一来,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实施触动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认真地去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克服学习当中的困难。没有兴趣,他们在学习中将寸步难行,唉声叹气,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尤为重要的,兴趣的有否注定着学生成绩的好坏,它在学习中发挥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作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境界,必须采取触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
譬如在教学《大气的热力状况》时,一开始就比较了地球和月球的极端气温。当太阳直射月球时,月球的外表温度最高达到127℃,晚上的最低温度为-183℃。可是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被直射的区域最高温度达到50℃,晚上的极地最低气温不会超过-60℃。太阳和月亮、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相差不是很大,为什么白天和黑夜的温差却有着这样大的差别。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对学生解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以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益。此问题给学生造成了很强的悬念感,让他们迫切地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农业区位因素”时,也可采用富有创造性的触动思维教学法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模拟成为某个农业县的县长,来规划该县的农业发展,具体计划在不同的地方发展乳牛、花卉、小麦种植等。这种教学方法把学生摆在一个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充满了强烈的责任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进行主动地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任何科目都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而地理更是与现实生活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地理课堂须实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应教会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收集地理知识。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就能灵活运用书本知识,做到举一反三。而教师在课堂上更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这种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地理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譬如,在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性质、防御方法和关联性时,可选择利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四川汶川大地震――来进行分析。首先,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这次大地震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让他们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拨、引导、总结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在全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安排学生查阅汶川地震的有关资料,自己也要查阅和此次地震相关的资料,做到有备而来。并且事先还要设想好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我国中部地区的崛起”战略也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在高三地理的复习课上,教师一定注意高考经常选择一些热门问题作为切入点,但是热门问题并不一定是考试的要点。热点知识是高考命题选择的一个突破口,最终的目的还是通过热点问题考察地理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地理规律,这些基本知识涵盖面积非常广泛,有能源方面的、环境方面的、人口方面的、农业方面的、工业方面的等。因此在和学生探讨热点问题时,一定要和地理教材紧密联系,不能脱离教材天马行空地随便引申。对于“中部经济发展”的热门问题应从地区的位置、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三个方面来分析,地区的位置又可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方面分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从聚落、人口、交通、工业、农业、文化等方面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要贯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地区中的优势条件要大力开发,限制性的条件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改造。
由此可见,把地理课堂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时联系起来,不但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让其明白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因人而异教学法
现代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种花木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培养教育人也要依据教育对象的性格特征、思想状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多种学习能力,而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又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地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实施因人而异教学法。通常情况下,男生喜欢学习自然地理,女生喜欢学习人文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诸如此类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这种注意学生差异、因人而异的教学法也是新课改的总体教学思路,是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总趋势。
四、结语
高中地理教师如能在教学中实施上述策略,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宾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以鲁教版地理教材为蓝本谈高中地理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9).
[2]陈义兰.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