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19: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xxxx风电场位于xx的东北部约20公里处,风机排布主要集中在河岸边,海拔高度在50m-60m之间。xx于xx省北部,与XX接壤。
本工程为XX风电场项目道路及吊装平台,道路总长16.913km。其中包括水泥路加宽段以及新建道路。其中水泥路加宽段长6.635km,新建道路长10.278km。另有风电场内40台风机吊装平台工程,道路及平台施工后的场地平整、恢复达到农田种植前正常状态等。
技术指标:
公路等级:风电场场内道路(参照平原微丘四级道路)
路基宽:6m;
路面宽:5m;
土路肩:2×0.5m;
最小平曲线半径:50m;
道路最大纵向坡度:2%;
2.进度管理
1、XX风电场
我方于XX年XX月XX日开始进场施工,至今完成的工作为:
(1)新建道路路基清表、挖土方填方、素土碾压、石渣铺筑碾压、新建道路路面全部完成;
(2)涵管施工1#线3处,2#线3处,3#线1处 ,4#线4处,去往升压站3处全部施工完成 ;
3、机构组成
主要人员:
1、XX风电场
项目经理:XX;项目技术负责人:XX;安全管理员:XX;施工管理员:XX;质量管理人员:XX;资料管理员:XX;造价管理人员:XX。
4、工程管理
(1) 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施工合同签订后,我单位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后勤人员陆续进入现场,修建和租赁临时用房、购进办公用品、修整施工场坪,接通临时用水、用电。
2.机械准备:根据不同施工节段的需求,先后投入了大量的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挖机,装载机、压路机、洒水车、平地机、自卸汽车。对主要材料组织人员进行采购、加工和运输。
3.技术准备:组织技术员和施工员熟悉图纸和施工现场,恢复定线、设置临时控制点及水准点、进行交桩和技术交底。
(2)施工安排及实施
根据合同,施工进度计划及本合同段的工程特点,将人员分为三组,分别对本合同段路基挖方、路基填方、桥涵等工程项目按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的方式进行施工。
( 3)质量管理与控制
1.成立以项目总工为负责人的质量自检体系,对施工现场材料及时自检和抽检。
2.项目部测量队,施工队测量班配置GPS满足工程需要。各类测试设备按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3.各项隐蔽工程完工后做好检查记录,必须经监理、业主同意并签证后,才进行下步作业。
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坚持以公司质量保证体系为主线,以施工规范和国家质量标准为准绳,用实际数据来说话,坚持以预防为主,坚持质量标准,贯彻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
5、安全文明施工
安全是施工生产的主题,必须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根据安全保证体系,针对本工程特点,制定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思想深入到各员工的心中,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在文明施工方面,项目部根据文明施工标准的要求严格实施,推行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着重抓好材料堆放和安全防护设臵、环境的清洁卫生。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6、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
为了保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强制性条文能够得到贯彻,我项目部组织编织《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作为强制性条文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每个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强制性条文要求。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强制性条文的内容。
7、质量管理目标:
1、不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事故。
2、分部分项工程验收一次合格率为100%;隐蔽工程验收合格率 100%。
3、工程建设项目按《风力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规程》(NB/T31022)要求建设。
4、各级检查发现的(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质量问题及时整改率 ≥ 96% , 质量问题整改合格率100%。
5、建设项目工程竣工档案规范、齐全、准确,移交及时,并通过公司组织的档案验收。
6、不发生质量事件/事故迟报、漏报、瞒报、谎报情况,事故调查处理及时上报率 100%。
7、质量管理体系内外审不出现严重不符合。
8、争创电力行业优质工程。
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率 100%;
2、特种设备合格率 100%;
3、隐患整改率 100%;
4、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100%;
5、新入职员工三级安全教育率100%;
6、安全检查问题及时整改率≧95%;
7、配合公司完成安全文化建设相关工作、配合公司完成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相关工作、 配合公司完成吊装和运输专项安全治理工作;
8、事故调查处理及时率 100%;
9、项目安全预评价率 100%,安全设施和职业卫生按期验收合格率100%;
1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外部审核不出现严重不符合。
9、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1、施工和生产现场可回收废弃物回收率100%;工程和生产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2、水土保持方案执行率100%,及时验收合格率100%。
3、其他各类废弃物按环保规定有效处理。
4、噪声排放合规率 100%;
5、废水排放合规率 100%;
6、年度环境投诉的处理完结率100%;
7、环境管理体系内外审不出现严重不符合。
10、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处理结果
我项目施工的工程中没有发生质量事故。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提出来的质量问题,我项目部施工员或质量员按照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整改、完善,没有遗留影响安全功能的问题。
11、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经验
1.由于工程开工时间较紧,造成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施工人员缺乏,对前期工作有一些影响,经公司人员调整后,合理安排工期。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家城市建设的发展,重点工程及大面积小区的开发使得工期紧、工程量大,有些施工单位忽视工程质量,片面追求利润,加班加点生产赶进度,拿人民生命财产当儿戏,致使一些工程变成“豆腐渣”工程,轻则出现裂缝、破损,重则倒塌,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生产安全及质量事故。工程项目由于施工环境恶劣、生产流动性大、建筑结构类型不一、露天野外作业多、自然条件差、材料品种、规格复杂、材性各异、立体交叉施工、现场平面交叉作业、工艺要求不同等特点,因此,对质量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施工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引起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因素
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
承重结构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造成结构裂缝,甚至倒塌。例如, 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结构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结构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质量间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2、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88%的质量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由于国家用工制度的改革,工人能进能出,人才流动性大,企业有了用工的自,现在不少建筑企业实行的是合同工、临时工等用工形式,这无疑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由于临时工的增加,新进单的工人基础差、技术低、个人情况了解不清楚,很难规范管理,严重影响工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量农民工逐步流入到各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工人主体,其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
3、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②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③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④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
4、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②条例细则不完善。③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二、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预控措施
1、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工程设计图纸是工程设计单位根据工程在功能、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所做出的设计的最终成果, 其中施工图是对建筑物、设备、管线等工程对象物的尺寸、布置、选用材料、构造、相互关系、施工及安装质量要求的详细图纸和说明, 是指导施工单位施工的直接依据。所有建筑工程的施工活动, 包括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安装工程的施工, 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相应的施工图纸的要求施工。工程设计图纸是经过许多专业技术人员反复论证而形成的, 工程设计图纸中的科技含量较高, 在工程设计图中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因此, 施工单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能够保证工程质量, 防止建筑事故的发生。
2、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在按照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的同时, 还必须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技术标准包括对各项施工的施工准备、施工操作工艺流程和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的规定, 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每一项施工操作的技术依据。施工企业的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施工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技术标准是经过权威技术部门的论证和施工单位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 它能够克服在各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是施工单位施工的蓝本, 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 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防止建筑事故的发生。
3、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不得偷工减料
施工企业在施工中, 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不得偷工减料。在工程建筑实践中, 施工单位为了谋取非法利益, 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使施工质量低劣, 造成建筑工程致命的质量缺陷,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4、施工单位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施工单位应按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这是保证工程质量, 防止建筑事故发生的前提。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不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 或者不经原设计单位同意擅自修改工程设计的, 往往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 给建设工程结构安全留下隐患, 导致建筑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中, 如果施工单位确实发现工程设计图纸有错误,施工单位既不能未经设计单位的允许擅自修改工程设计图纸, 也不能按照错误的设计图进行施工。在这种情况下, 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工程设计图的错误所在, 经过设计单位修改后, 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单位修改后的工程设计图进行施工。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防止建筑事故的发生。
5、施工单位不得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
施工单位转包工程是指施工单位把工程全部转手给他人承包。施工单位分包是指施工单位把工程的一部分转手给他人承包。施工单位为了牟取非法利益, 把工程转包或分包给没有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这些没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 没有具备必要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和施工设备等, 无法解决在施工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转包特别是层层转包, 层层盘剥工程费用, 最后势必因工程费用严重不足导致偷工减料, 也容易使工程最终由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低素质队伍承接工程, 留下事故的隐患, 导致建筑事故的发生。
三、建筑施工质量事故的善后处理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及事故的妥善处理: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的质量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找到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质量事故认识不清时,只要不致产生严重的后果,可以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以同一事故多次处理的后果。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在事故处理中,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给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施工单位需建立一套健全的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的控制,同时对施工工序和隐蔽工程的管理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能够顺利的按期完成。
参考文献:
[1] 齐玉清.某工程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事故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2(07)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特点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
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末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溶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拖、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6.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自然条件影响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8.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间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主要目的是:(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一般可按图4-1所示进行。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此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工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此事故时认识不清时,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以同一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在事故处理中,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每一个质量事故,无论是否需要处理都要经过分析,作出明确的结论。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勿需处理的结论。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勿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筹进行弥补,则勿需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4)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者,可不作处理。例如,结构断面被削弱后,仍能满足设计的承载能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在挖设计的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慎重。(四)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心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1)事故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2)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4)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附有限制条件,如限制使用荷载,限制使用条件等;(5)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6)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3 01 09 02
标准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准,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建筑施工企业与其它企业相比较,在管理上更复杂,施工现场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缺乏标准化的管理手段,企业管理必然是低效的,下面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标准化展开讨论。
1 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标准化
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是企业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创效和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在合约管理中要遵循态度谨慎、水平专业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合约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更加尽职尽责,在管理期间出现问题也能够灵活应对,从而更好的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合约管理工作。在合约管理中还要注意将投标报价、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这三个程序做好,避免出现任何的纰漏,只有这些程序做好,才能够使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市场竞争的筹码,并使企业更好的运转和盈利。合约管理是对工程项目的全程动态管理,其包含以下内容。
1.1 投标报价管理
投标报价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投标报价前期、过程和后续管理。前期管理主要是一些投标前的准备工作,如项目跟踪、投标评审、投标计划等;过程管理包括编制投标文件、保证金办理和经济技术标评审等工作;后续管理工作包括封标、送标、开标、报价交底和资料归档等。
1.2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由三部分组成即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分析管理和过程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中包括成本编制、评审、审批等工作;成本分析管理中包括核定成本、编制策划书、审批和执行等工作;过程成本管理中包括编制制造成本结算计划、洽谈各项变更、确认收入等工作。
1.3 结算管理
结算管理包括总包工程结算、分包工程付款和结算内容。总包工程结算工作中涉及到编制结算计划、提交结算书、提交项目成本分析报告、记录台帐等工作;分包工程付款包括报量、审批、转账、记录台帐等;分包工程结算包括报结算单、项目评审、签字办理、记录台帐顺序编制等工作。
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标准化
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生存的根本,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质量是企业各部门领导工作的职责,建筑施工企业质量依靠的是制度化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2.1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管的范围包括质量策划、质量培训、质量检查、质量交底等工程现场质量监管。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控制标准,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法和检验方法,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质量标识管理,将施工中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彻底消除,使建筑施工质量全程处在受控的状态。
2.2 工程质量验收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要全面遵循国家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对各工程环节进行质量验收,首先对工程项目进行自检,然后由质检专员对工程项目进行评审,最后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全部验收合格后要做好检验记录并备案。
2.3 创优工程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创优工程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年度创优计划的方式,实行创优工程评定、工程申报、工程预检和迎检等工作,实施精品工程生产线,运用阶段考核、目标管理、精品策划等精品工程生产线理论,使每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都得到保证,创建客户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2.4 质量综合管理
在工程项目质量总监例会中对项目质量信息进行讨论研究,及时分析建筑工程的质量动态情况,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定期统计、整理、上报工程质量情况,根据各项工程的质量报告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跟踪质量整改的执行情况,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出现质量事故,要积极组织各部门人员对质量事故情况进行分析,执行解决对策,检查质量整改是否全面落实,将质量事故各项事宜妥善处理。
3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
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内容。高空作业和流动性是建筑工程施工最为显著的特点,加之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劳动力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建筑施工企业不仅是总承包合同的履约者,同时还是工程项目生产作业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正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多个身份,决定了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安全生产作业负有重要责任。按照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的顺序和职能划分,安全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安全综合管理。安全综合管理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获取和识别,识别和评价工程项目施工中存在的危害,加以控制在工程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防治职业病;第二,现场安全管理。现场安全管理包括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安全防护方案审核、现场安全施工内容监督以及施工作业安全防护用品的管理等;第三,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教育培训是指对即将入场的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作业人员的再教育培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培训;第四,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主要指作业人员工伤办保险的认定。
4 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长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应重视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在合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物资管理方面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rrig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experience,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 the summary of the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irrigation area,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unit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units concerned.
Keywords: water, irrig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和《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第7号令),结合我省实际,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设计服务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系。水利工程质量由项目法人负全面责任,监理、施工、设计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要以强化质量意识为中心,以落实质量责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和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以强化质量监督和质量检测为抓手,以加强市场监管为保障,全面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1.强化质量监督工作在开工报告审批前,质量监督部门要督促项目法人办理监督手续。大型灌区渠首工程建设要建立质量监督项目站,渠系配套工程可采取巡回检查的监督方式。质量监督部门要制定监督计划,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指导与严管并重,做到制度到位、人员到位、监管到位。要督促指导各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要加大巡回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对《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执行情况和参建各方质量行为实施监督,实行工程质量“飞检”制度,进行不定点、不定期、不事先通知的突击性检查和抽样检测。要严把工程质量核定关,鼓励工程项目质量创优。
2. 明确项目法人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项目法人在办理开工报告前,应按规定到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项目法人应设立专职质量检查机构及人员,质量管理负责人应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且具有多年水利建设质量管理经验。要按工程规模和施工强度配备与工程所需专业相适应的专职质检员,每一单位工程或标段至少应配备一名质量检查员。在主体工程开工前,项目法人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等参建单位及时向质量监督部门上报项目划分成果。项目法人要建立健全图纸会审、设计变更、质量签证、工程验收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针对工程特点的主要施工工序质量检查控制措施及有关要求。加强对施工单位自检和监理单位平行检测、跟踪监测过程进行督促检查,审核自检计划和平行检测计划。及时组织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和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与验收等工作。
3. 明确监理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监理单位在每一单位工程或标段至少要配备一名旁站监理,在施工现场对工程项目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实施连续性的全过程检查、监督与管理。要建立健全技术文件审核审批制度,原材料、中间产品及工程设备检验制度,工程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缺陷备案及检查处理制度,会议制度,紧急情况报告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及工程验收制度等。要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各专业、各项目监理实施细则,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及时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按照监理规范要求进行巡视检验、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工作,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
4.明确施工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工程施工任务,依据国家、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以及设计文件和施工合同的要求进行施工,并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部设置应符合承建项目的要求,要设置专职质检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数量应满足承建工程需要。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落实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原材料、中间产品设备质量检验,施工质量自检,工序及单元工程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自评,质量缺陷检查及处理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施工单位要强化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严格实行“三检制”,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应进行检验,检验过程和结果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施工人员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要严格工序管理,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当通知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作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记录。要合理确定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通过混凝土配合比实验,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当地材料,并将砂石骨料和水泥按不同级配、不同比例进行组合,选出最优的砂石骨料和水泥用量,并按照抗冻和抗渗要求,通过实验选择外加剂的品种并确定用量,避免单纯追求安全而导致的原材料浪费,降低工程成本。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水化热带来危害的控制,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进一步搞好温控设计,综合采取选用低热水泥、掺加粉煤灰及其他复合型外加剂、浇筑前将骨料和水降温、加强后期养护、预埋冷却管等方式,杜绝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水化热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
5. 明确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职责,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并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勘察设计依据的基本资料应完整、准确、可靠,设计论证充分,计算成果可靠。要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勘察设计文件必须符合国家、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技术规程、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勘察设计深度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勘察设计质量必须满足工程质量、安全需要并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要加强设计过程中与业主的有效沟通、设计实施过程中及时、有效的现场服务,开展设计回访、顾客满意调查等方式,切实提高设计质量和业主满意度。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具有以下特点:
1复杂性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某地有一栋七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10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2cm,造成7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5人。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工程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象“常见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工程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倾斜、倒塌、开裂、渗漏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4施工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管理所造成。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5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6建筑结构使用问题
建筑物使用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间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三、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
1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
(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
(2)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
(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
(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处理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些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事故的处理要建立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些事故当时认识不清时,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以同一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在事故处理中,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每一个质量事故,无论是否需要处理都要经过分析,作出明确的结论。事故处理后,还必须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数据,事故的原因分析、论证;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检查验收记录;事故勿需处理的论证;以及事故处理结论等。
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勿需处理的结论。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勿需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
(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
(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筹进行弥补,则勿需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
(4)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者,可不作处理。例如,结构断面被削弱后,仍能满足设计的承载能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在挖设计的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慎重。
四、结束语
工程项目的复杂多样性造成了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质量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作出处理结论,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投产使用。
[参考文献]
[1]廖慧婷:《对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思考》,《建设科技》2006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在现代建筑市场中,大、中型建筑工程的施工较为普遍。在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项目经理部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节约成本,确保工期,必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面的目标管理。下面就施工现场项目管理谈几点看法。
1、施工总平面管理
施工总平面管理是合理使用场地、保证现场交通道路、水、电、排水系统畅通,是文明施工的主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布置是以施工总平面为依据的;施工总平面一般由主任工程师主持规划、安排,项目经理参与协调;根据整个工程场地情况,单位工程大小,施工单位用地申报量,就近的原则分配临时用工地。由于施工单位多,住地、工地分布又广,主任工程师就要掌握现场动态,统筹兼顾,合理调整。具体作法有以下几条:
1.1运输道路的布置:尽量利用永久路基与现场加工点、仓库、水泥库、砂、石、钢筋统筹堆放,位置布局合理,并与场外道路连接。
1.2临建设施的布置:尽量避免二次搭设,合理利用提前修建完毕的永久建筑,现场办公室要靠近施工地点。
1.3临时水、电、管线的布置,要尽量利用已有的和提前修建的永久线路。
2、施工进度管理
按照编制好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承包合同工期为依据,由项目经理编制出符合业主要求、切实可行的总工期控制计划网络图。在总工期约束下,综合平衡的基础上,保证网络计划落到实处,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好连续施工和均衡施工,保证工程项目能按期交付生产和使用。具体作法有以下几条:
2.1根据总工期的要求,对施工进度计划作调整并落实到分项负责人手上,确保工期得以顺利实现。
2.2作好“晴雨表”记录,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作好签证,为工期的顺延提供原始依据。
2.3其他原因,视情况而定。若是业主或设计单位造成的,及时作好记录、签证;若是施工单位自身造成,责成按期抢回工期。
2.4单位工程的关键部分采用“节点法”控制,按期、保质完成,给予奖励;否则予以罚款。造成工期拖延的,查明原因,作好记录、签证,追究责任。
2.5对工程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进度计划由于上述原因的发生应及时对计划调整,并说明其原因。
3、施工质量管理
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项目经理部成员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健全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有以下几条:
3.1熟悉并掌握总、分包合同。
3.2认真熟悉施工图及有关的图集,掌握规范和评定标准,积极组织和参与图纸会审,并对图纸不明确处提出质疑,作好会审纪要。
3.3根据审定的工程项目总控制计划和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审查施工方案中所确定的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是否科学合理,施工措施是否适当,有无工程质量方面的潜在危害,并根据施工实际变化情况,及时对计划作出调整
3.4做好隐蔽工程的预检,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施工单位处理,并积极通知业主、设计院、质监站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协助各单位作好隐蔽签证。
3.5对主要原材料、半成品、设备的规格、性能、技术参数、质量要求应事先对施工单位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具体的确认验收办法。凡未经检查确认或经检查不合要求的材料、设备一律不能在工程中使用。
3.6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是主要的结构部位、关键设备、关键部位的施工,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到现场,并根据图纸、规范及规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要求。
3.7协助施工单位办理变更设计签证(如钢筋代换等)。注意技术资料的收集保管,防止施工单位弄虚作假编造不实资料。
3.8竣工前,经理部一定要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及施工单位作一次甚至几次预验,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限期处理完毕,为竣工验收一次成功创造条件。
3.9发生了质量事故,要立即组织设计院、质监站、施工单位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查明发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对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危害程度做出鉴定,并提出处理方案,经各方同意后,进行处理,再组织验收。对整个事故的调查处理,要存档备查。
4、施工统计管理
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项目管理过程中各种统计资料,明确地反映工程项目的进度、物耗、质量和经济效益状况,进而起到检查计划、考核指标、促进管理的作用。具体作法有以下几条:
4.1熟悉总、分包合同,并及时掌握施工形象进度。
4.2根据施工进度、概、预算审查月统计报表,按时向业主提供工程项目月统计表,建立两本台账,为拨款提供依据。
4.3编制次月各工程施工计划,责成各专业技术人员监督并按期、按量完成。
4.4系统地搜集各单位工程开、竣工时间、建筑面积等工程统计资料,为开展建筑经济和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服务。
5、施工预、结算管理
预算是保证企业收入及控制支出的依据,是搞好项目核算的基础,是项目管理的命脉。搞好工程项目预、结算,对加强和促进项目经理部的各项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具体作法有以下几条:
5.1熟悉定额及取费方面的政策法令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5.2熟悉总、分包合同,掌握具体结算方式。
5.3及时、准确地根据各种变更资料对预算做出调整,为调整概算和结算打下基础。
5.4根据承包合同规定,按时报送施工图预算,以保证业主能按时拨款。
5.5工程完工后及时向业主提供结算资料并办理结算手续,为工程项目结算的早日完成作好前期准备。
5.6整理收集好索赔资料,积极主动地向业主提出并办理好索赔手续。
6、竣工资料的整集
竣工资料是建设工程的永久性技术文件,是进行竣工质量检验、评定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重要依据。竣工资料要做到资料完整、部位准确、情况真实。具体作法有以下几条:
6.1熟悉工程档案的进馆要求及有关规定。
6.2积极同业主档案人员联系,弄清业主具体有什么要求。
6.3针对施工单位送审的竣工资料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到完整、准确、真实,还必须符合进馆要求及业主要求。
(一)继续加强对中央和省、市关于扩内需促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切实加强对投资安排、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确保新增中央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完成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进一步健全廉政承诺、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加强对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截留、挪用等行为,确保政府资金使用安全。(市监察局负责,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落实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监察机关主推的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市监察机关领导成员继续督查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立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效能监测点。(市监察局负责,市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落实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3、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执行项目投资审批、核准、备案等规定,坚决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势头,提高投资效益。对各地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完成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目标责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监察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银监办、人行市支行配合)
(二)加强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围绕“两市一极”建设,督促各地、各行业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对年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市环保局、监察局配合)
2、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严肃查处企业违法排污、部门执法监管不力等案件;督促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推进环境执法监管;加强对环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审批、违法建设等行为。对因失职渎职造成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依法追究监管部门以及责任人员的责任。(市环保局负责,市监察局配合)
(三)加强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加强土地管理执法监察。督促各地各部门严格土地审批和建设用地供应,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严防以保增长为由放松土地管理、导致非法用地现象反弹。严格执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令第15号),严肃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对辖区内违法用地问题严重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监察局等相关单位配合)
2、对年9月30日前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和核发划拨决定书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清理,纠正和查处土地出让和划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政府供应的土地及时开发利用,加强对闲置土地的调查处理,严厉查处囤地、炒地行为。(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监察局配合)
3、加强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财综〔〕74号)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时纠正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规拖欠土地出让收入、未将土地出让收入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已收缴的土地出让收入未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越权减免缓缴或变相减免等行为。(市财政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监察局、审计局、人行市支行配合)
(四)加强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2012〕4号)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加强市场监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向社会公布住房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等情况,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按时完成。对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保障工作进展迟缓等问题进行重点督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市监察局配合)
2、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顿,深入治理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市监察局配合)
3、严肃查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房地产开发中失职渎职、等行为。(市监察局负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配合)
二、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一)深入排查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1、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和“七查七治”的要求,落实排查责任,认真组织行政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单位等深入抓好工程建设项目排查工作,查找突出问题,实现对重点项目排查的全覆盖。(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2、坚持边查边改,对排查出的问题明确政策界限,分类处理,督促有关单位落实整改措施。(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3、对重点项目、重要部门、重点地区和自查自纠出现“零问题、零案件”的地方和单位,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严肃工作纪律,对领导不重视、排查不彻底,甚至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要坚决纠正、严肃处理。(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二)加大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治理力度。
1、加强项目建设审批程序监管,着重解决违规审批、未批先建以及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等问题。(市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深化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晰监管职责和工作流程,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加大对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推动招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等制度落实,有效治理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围标串标、评标不公等问题。(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办、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水利局、交通运输局、国土资源局配合)
3、深入推进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严肃查处未批先用、违法违规审批出让和领导干部等问题。(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直有关部门配合)
4、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监管,着重解决项目转包和违法分包、擅自变更合同和设计、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等问题。(市监察局牵头,市直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
5、加强对重点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抓好公共设施、民生工程特别是保障性住房等重点领域工程质量监管,及时查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坚决治理工程建设质量低劣等问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安监局负责,市发展和改革局、监察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三)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
1、统筹监察机关内部办案力量,集中查处工程建设领域大案要案。认真受理群众举报,积极拓宽案源渠道。坚持有案必查,重点查处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为本人及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案件,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失职渎职、索贿受贿案件,商业贿赂案件以及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督促行政执法部门严肃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市监察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和案件协查机制,形成办案合力。适时通报典型案例,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四)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领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督促各地各部门继续清理工程建设领域法规制度,重点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市政府法制办、监察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2、针对招投标、土地审批出让、规划调整、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及安全监管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
3、加强对《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实施“代建制”的通知》(政发〔〕56号)执行情况的监督,促进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创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市监察局负责,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4、加快推进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设,整合有关部门和行业的信用信息资源,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平台,严格实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市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三、围绕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开展监督检查
(一)加强对行政机关能力建设、执行力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
1、加强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办发〔〕56号)、《市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宜办发〔2001〕2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发[2012]3号)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解决政风方面制约和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政府执行力建设。(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2、继续开展重点建设项目效能监察。选择1-2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实施效能监察,围绕项目实施、政府及其部门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实施监督,努力实现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项目建设安全和干部成长安全。(市监察局负责,市直项目主管部门配合)
3、加强行政效能投诉受理工作,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组织相关单位开展暗访活动,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用心、不用力、不用情,敷衍塞责、作风飘浮、贻误工作的,公开曝光,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市直相关部门配合)
(二)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督促各地各行政执法部门严格实行执法依据公开、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执法调查权、处罚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坚决纠正和查处不当或违法行政行为。(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负责)
2、重点加强对食品药品、环保、安全生产、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行使行政审批权、执法权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市监察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负责)
(三)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落实。
1、促进政府抓好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完善政府部门行政效能监察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全面、客观、公正、科学评价政府部门年度效能建设情况。(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市直各部门配合)
2、积极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健全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配套制度,进一步明确权责关系,规范问责行为。对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不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实施问责。(市监察局牵头,市直相关部门负责)
(四)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重点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城乡低保金、三峡移民后扶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专项清理,坚决纠正和查处挤占、截留、挪用财政性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市财政局负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民政局、监察局、审计局配合)
(五)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1、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严防事故发生。(市安监局负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2、加大对安全生产责任事故调查处理力度,严肃查处、失职渎职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市监察局负责,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配合)
3、组织对年以来责任追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市监察局牵头,市安监局等部门负责)
(六)坚决查处和纠正征地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督促各地各部门进一步规范征地拆迁行为,依法依规征地拆迁。坚决纠正征收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中不落实中央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群众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以及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严肃查处不履行征地拆迁审批手续、挤占截留克扣挪用征地拆迁补偿费用,甚至用暴力征地拆迁等行为,切实维护被征地群众和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市监察局负责,市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配合)
四、继续不懈地坚持抓好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特点
1.复杂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引发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从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例如建筑物的倒塌,可能是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地基的容许承载力与持力层不符;也可能是未处理好不均匀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是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正确,计算简图与实际受力不符;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结构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或是施工偷工减料、不按图施工、施工质量低劣;或是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擅自代用材料等原因所造成。由此可见,即使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原因有时截然不同。所以,在处理质量问题时,必须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具体分析。
2.严重性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行,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给工程留下隐患,成为危房,影响安全使用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是引起建筑物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1983一1984年平均每四天半就发生一次房屋倒塌事故。某地有一栋六层的住宅楼,在主体施工过程中,现浇圈梁,轴线偏移了9.5cm,圈梁上面的楼板搭接长度不足3cm,造成6层楼板一直砸到底,当场砸死了11人。这血的教训,值得深思,对工程质量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务必及时妥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3.可变性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还将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将随着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或随着荷载的大小和持荷时间而变化;建筑物的倾斜,将随着附加弯矩的增加和地基的沉降而变化;混合结构墙体的裂缝也会随着温度应力和地基的沉降量而变化;甚至有的细微裂缝,也可以发展成构件断裂或结构物倒塌等重大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问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以免事故进一步恶化。
4.多发性
施工项目中有些质量问题,就像 “常见病”、“多发病”一样经常发生,而成为质量通病,如屋面、卫生间漏水;抹灰层开裂、脱落;地面起砂、空鼓;排水管道堵塞;预制构件裂缝等。另有一些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往往一再重复发生,如雨蓬的倾覆,悬挑梁、板的断裂,混凝土强度不足等。因此,吸取多发性事故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是避免事故重演的有效措施。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筑结构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如不经可行性论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搞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设计,无图施工;任意修改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车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现象,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2.工程地质勘察原因
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地基的实际情况,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墓穴、孔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使上部结构及墙体开裂、破坏、倒塌。
3.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对软弱土、冲填土、杂填士、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未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问题的原因。必须根据不同地基的工程特性,按照地基处理应与上部结构相结合,使其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设计措施、结构措施、防水措施、施工措施等方面综合考虑治理。
4.设计计算问题
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诸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 配不合理、有害物含量过多,混凝土配合比不准,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要求时,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抗渗性,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裂缝、渗漏、蜂窝、露筋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承锚固长度不足,未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漏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6.施工和管理问题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
(1)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未经会审,仓促施工;未经监理、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
(2)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
(3)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如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按规定的位置和方法任意留设施工缝;不按规定的强度拆除模板;砌体不按组砌形式砌筑,留直槎不加拉结条,在小于lm宽的窗间墙上留设脚手眼等。
(4)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如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混凝土时,不按插点均布、快插慢拔、上下抽动、层层扣搭的操作方法,致使混凝士振捣不实;整体性差;又如,砖砌体包心砌筑,上下通缝,灰浆不均匀饱满,游丁走缝,不横平竖直等都是导致砖墙、砖柱破坏、倒塌的主要原因。
(5)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蛮干。如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梁倒放安装;将悬臂梁的受拉钢筋放在受压区;结构构件吊点选择不合理,不了解结构使用受力和吊装受力的状态;施工中在楼面超载堆放构件和材料等,均将给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6)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现场管理跟班不严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7.自然条件影响
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8.建筑结构使用问题:建筑物使用不当,亦造成质量问题。如不经校核、验算,就在原有建筑物上任意加层;使用荷载超过原设计的容许荷载;任意开槽、打洞、削弱承重结构的截面等。
三、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及程序
(一)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的目的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处理的主要目的是:
(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2)保证建巯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二)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
施工项目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一般可按图4-1所示进行。
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其内容包括:1.工程概况,重点介绍事故有关部分的工程情况;2.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性质、现状及发展变化的情况;3.是否需要采取临时应急防护措施;4.事故调查中的数据、资料;5.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6.事故涉及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
事故的原因分析,要建立在事故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避免情况不明就主观分析推断事故的原因。尤其是有此事故,其原因错综复杂,往往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材质、使用管理等几方面,只有对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后,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的处理要建工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对有此事故时认识不清时,只要事故不致产生严重的恶化,可以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做进一步调查分析,不要急于求成:以免造以同一 事故多次处理的不良后果。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在事故处理中,还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对每一个质量事故,无论是否需要处理都要经过分析,作出明确的结论。
(三)质量问题不作处理的论证:施工项目的质量问题,并非都要处理,即使有些质量缺陷,虽已超出了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但也可以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经过分析、论证,作出无须处理的结论。总之,对质量问题的处理,也要实事求是,既不能掩饰,也不能扩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延误工期。
无须作处理的质量问题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影响结构安全,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例如,有的建筑物在施工中发生了错位,若要纠正,困难较大,或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经分析论证,只要不影响工艺和使用要求,可以不作处理。(2)检验中的质量问题,经论证后可不作处理。例如,混凝土试块强度偏低,而实际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已达到要求,就可不作处理。(3)某些轻微的质量缺陷,通过后续工序可以弥补的,可不处理。例如,混凝土墙板出现了轻微的蜂窝、麻面,而该缺陷可通过后续工序抹灰、喷涂、刷白筹进行弥补,则无须对墙板的缺陷进行处理。(4)对出现的质量问题,经复核验算,仍能满足设计要求者,可不作处理。例如,结构断面被削弱后,仍能满足设计的承载能力,但这种做法实际上在挖设计的潜力,因此需要特别慎重。
(四)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作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心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对事故作出明确的处理结论。
事故处理结论的内容有以下几种:
(1)事故已排除,可以继续施工;(2)隐患已经消除,结构安全可靠;(3)经修补处理后,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4)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附有限制条件,如限制使用荷载,限制使用条件等;(5)对耐久性影响的结论;(6)对建筑外观影响的结论;(7)对事故责任的结论等。
此外,对一时难以作出结论的事故,还应进一步提出观测检查的要求。
事故处理后,还必须提交完整的事故处理报告,其内容包括:事故调查的原始资料、测试数据,事故 的原因分析、论证;事故处理的依据;事故处理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检查验收记录;事故勿需处理的论证;以及事故处理结论等。
四、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施工方在施工中全盘考虑,局部处理,保证施工的质量因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施工部门,都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施工的质量,保证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决定最终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必须把质量管理作为施工阶段的重中之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既指实体质量,即工程符合业主需要所具备的使用功能,如基础的坚固,主体结构的安全以及通风采光的合理等,也指形成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即指参与工程的建设者参建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应立足于工程的质量管理。随着生产日益复杂化,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要进行适应性创新。本文从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出发作出分析,现场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就是全面质量管理,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特性,把工程实践创新的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是重点。包括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直接进行现场检查或必要的试验等等。施工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的过程,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现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
一、 房屋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分析
为了加强对工程的质量控制,明确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可把工程质量分为预先控制、过程控制和完工控制三个阶段。预先质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的范围:全场性施工准备;单位工程施工准备;分项(部)工程施工准备;开工前的施工准备;开工后的施工准备。施工准备的内容:技术准备: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等。过程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其具体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 工程项目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 配制材料有试验; 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有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完工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内容有: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正式竣工验收。
二、 房屋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方法分析
1、建立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编制有关技术资质证明文件:开工报告,并经现场核实;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有关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报告;反映工序质量动态的统计资料或控制图表;设计变更、修改图纸和技术核定书;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有关应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有关工序交接检查,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并签署现场有关技术签证、文件等。
2、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1)质量体系的建立。进行学习与培训,建立组织机构,根据目标对比分析,体系文件的编制。(2)质量体系的执行。进行人员培训,组织协调,建立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监督,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与评审。(3)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制度要规范、全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括投标前评审制度,工程项目总承包负责制度,技术交底制度,样板引路制度,施工挂牌制度,过程三检制度,质量否决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文件记录制度,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制度,培训上岗制度,工程质量事故报告与调查制度。
3、现场质量检查。A.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2)工序交接检查。对于重要的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3)隐蔽工程检查。凡是隐蔽工程均应检查认证后方能掩盖。(4)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因处理质量问题或某种愿因停工后需复工时,亦应经检查认可后方能复工。(5)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6)成品保护检查。检查成品有无保护措施,或保护措施是否可靠。B. 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 现场迸行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目测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四个字,对工程实体观感检查。实测法,通过实测数据与施工规范及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偏差对照,:来判别质量是否合格。实测检查法的手段,归纳为靠、吊、量、套四个字。试验检查,通过试验手段,才能对质量进行判断的检查方法。
三、 房屋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现场质量影响的因素繁多,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工程质量问题的研究分析,运用质量因果分析法,要求一切以数据为事实依据,通过现状调查,数据分析,找出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解决。
1、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目的。(1)正确分析和妥善处理所发生的质量问题,以创造正常的施工条件。(2)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使用,减少事故的损失。(3)总结经验教训,预防事故重复发生。(4)了解结构实际工作状态,为正确选择结构计算简图、构造设计,修订规范、规程和有关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2、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处理的程序。事故发生后,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的主要目的,是要确定事故的范围、性质、影响和原因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依据,一定要力求全面、准确、客观。调查结果,要整理撰写成事故调查报告。
3、质量问题处理的鉴定。质量问题处理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否留有隐患,需要通过检查验收来做出结论,事故处理质量检查验收,需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必要时,还要通过实测、实量,荷载试验,取样试压,仪表检测等方法来获取可靠的数据。这样,才可能对事故做出明确的处理结论。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工程建设也在我国各地飞速发展。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达到合同要求,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地加强对质量的控制,常言道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因此控制好工程质量是极其重要的。房屋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全面质量管理对国家产品质量的提高发挥巨大作用。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它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三全一多样”。三全指参加质量管理者包括全企业的人员和机构,管理的对象是施工项目的全部要素、全过程。“一多样"指具体方法是个大体系,多种多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电力建设项目参与者众多,有设计、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投资主体也日益复杂化,施工队伍质量良莠不齐,施工工艺和标准也不相同。加上电力建设项目往往投资巨大,需要管理的事物纷繁复杂,这就使得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上缺少标准和规范,尤其在当前电力工程建设人员水平不均衡、监督不得力的情形下,工程项目建设大多依赖施工人员的过往经验,每个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都有一套自己习惯的管理体系,都按照内部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人为因素在项目管理中占得比重过大,导致各自为政、与整个项目管理互相矛盾,影响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水平,带来巨大的财产和安全隐患。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从强化过程入手,最终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
二、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标准化质量管理的作用
电力建设项目其实就是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电力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按照一定的程度、方法完成的,符合电力建设质量要求的一次任务,电力建设项目是一个整体,是由多个互相联系紧密的单项工程所组成的。近年来,我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推动企业创新方面作用显著。因此,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到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降低工程建设风险。电力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工程流程复杂,将标准化管理引入后可以理顺施工流程、明确责任分工。标准化还可以有效的缩短电力工程建设周期,降低材料库存成本,降低设备的运行风险。二是采用标准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电力工程建设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促使相关企业在工艺和设备上进行创新。三是通过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我国电力建设单位与国际接轨,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通过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标准来实现我国资源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三、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标准化具体实施
1、施工准备阶段标准化质量管理
在电力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要按照项目承包合同以及国家、行业标准,建立业主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的质量责任,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标准,对工程项目经理、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等进行考核。了解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情况,针对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到责任落实到人,避免职责不清, 管理职能重复,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为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还要建立施工质量审查制度,这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施工质量审查制度对施工人员、质检员、测量员等的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对施工项目部的质量标准进行审查,检查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设计阶段是电力工程建设的初始阶段,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开工前要组织施工单位、业主方以及监理方对图纸进行会审,让工程参与各方对工程设计原则以及建设要求有个清楚的认识,没有经过会审的图纸不允许直接用于施工建设。设计图纸进过会审通过后分发各方具体执行,图纸交付后各方要进行现场核对,发现图纸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后,及时与设计方取得联系,在征得设计单位和建设方书面认可后,方可进行具体施工;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图纸进入实物的第一步,施工测量对项目综合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监理方应该对工程测量结果进行核对,保证与图纸的一致。
2、施工阶段标准化质量管理
第一,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施工环节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施工技术交底的目的是让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对整个电力工程概况、施工工艺、施工计划和安排等情况比较熟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是走形式、走过场,要注重实效,不仅内容要充实详尽,而且要具有动态性。施工环节不同、施工环境不同以及季节的变化都会对施工技术产生影响,每一分项工程开工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第二,材料合格是工程质量合格的基础,也是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电力工程施工阶段所需材料在入场前要进行检验,监理部门做好设备材料进场检验、见证取样工作,只有合格的材料才能用于工程建设。质量监督部门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建设材料进行质量巡检,尤其是导线、铁塔、光缆、主变压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继电保护等主要设备材料要注意质量检查。第三,要加强工程重点环节、工序的质量控制。发生质量事故后,按照现场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情况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按照质量事故调查处理流程及时上报网省公司基建部,配合做好质量事故调查工作。按照工程建设施工质量验评工作的要求和验评标准,监督、检查单位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情况和施工单位三级自检验收、监理单位初验收,组织工程质量中问验收。第四,做好设计变更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工程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小的工程变更对整个电力工程进度、成本以及质量没有太大影响,比较大的变更则会延误施工工期,增加施工成本,甚至会带来施工索赔。因此必须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施工方提出工程变更后,在建设方和监理方同意后才可进行变更,同时要做好变更记录,为竣工结算做好准备,也防止出现施工索赔问题。最后,加强隐蔽工程管理。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被后续的工程进行隐蔽,如果没有进行有效验收,会给后续的工程质量管理带来难题,也会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施工项目部要将隐蔽工作验收检查作为一项专门工作,建立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签证制,施工方在隐蔽工程完工后先进行自行检查,然后上报监理部门,监理部门要联合相关质量管理人员一起对隐蔽工程进行复查,检查结果符合要求在检查记录上签字确认,没有经过检查确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
3、竣工阶段标准化质量管理
督促施工单位完成竣工阶段验收工作,工程质量验收应按照分项、分布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逐级检查验收。工程资料是工程施工或安装期间实施质量管理活动的记录,是工程实体质量的真实反映。工程档案资料应随工程进展同步形成,内容应真实、齐全、完整,相关各方签字齐备、字迹清楚、结论明确,各参建单位应制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工作。按照竣工资料的要求,编制工程竣工文件,进行工程移交。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以确定工程项目达到的质量标准和质量目标"应规定竣工验收的程序,包括施工单位的质量三级检验、监理单位的竣工初验制度、启动验收的组织方式及验收程序,缺陷按不合格程序处理。
总之,随着国家对电力事业投入的加大,电力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力行业面临大踏步发展的黄金时期。正因为如此,我国在电力建设领域要大力推行项目管理,提高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水平,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土慧,罗福周.国内外常用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概述.建筑经济,2007,12
2、王玮望.工程项目的集成管理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