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28 09:19: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意识形态工作的风险点

篇1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成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领导小组严格履职尽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隐患排查情况。

一是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舆情监控。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卫生计生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审核关。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把控好“出口关”。

(三)总体评价

总体判断,XX能够深入学习贯彻XXX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过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分析认为,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上向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中心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普及、网上舆论阵地管控、对外宣传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个别部门、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离我们距离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勇于担责,补齐责任短板

要“高处”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础,补齐保障短板

篇2

一、认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认识

通过“”,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领导干部、普通党员、职工群众认真学习了《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全文,并与每位职工签订了《干部职工安全使用互联网承诺书》;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都清醒地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要求,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为企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

二、强化监督管理,做好重点工作

篇3

一、目前校团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做了以下四点工作

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对于团委刊物实行三审三校,确保稿件质量的同时强化意识形态管理。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成立全媒体中心,接受校党委宣传部指导,由校团委具体负责日常指导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学生参与、接受监管的管理体制。

加强各类社团管理。出台《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为学校、学院二级管理模式,并以“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指导、管理、协调、督促。修订《社团管理办法》,要求各社团协会要制定和完善社团章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团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

1.网络监管还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团属全媒体中心的监管。

2.各类社团开展活动的报批时效性还需进一步强化。

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团委拟开展以下工作

篇4

王君强调,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立足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才能自强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坚定自觉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篇5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推进思想建设。持续深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召开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党员组织生活会1次,开展谈心谈话20人次,讲党课2次,开展先进典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各1次。二是加强作风建设。认真组织全院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职工对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认知。三是促进形象建设。深入“党建+服务”,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免费体检、义诊等工作,引导党员在为民服务、转变作风中创先争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系统研究不够深入。面对党建工作新要求,分析支部队伍现状、谋划加强组织建设投入的精力不足,导致对党建工作研究不深入、成效不够明显。二是联系群众不够到位。在深入科室调查研究,了解、倾听职工心声等方面做的不够。三是创新亮点不够突出。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研究不深、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研究不够,习惯于按部就班。

(三)下步打算及措施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能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提升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围绕中心工作,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科学性。二是进步一密切联系群众。做好全院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医疗业务能力,营造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三是围绕全院中心工作,不断创新。结合医院加强内涵建设的实际,做到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作同时部署、同时检查,使党建工作在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参与中心工作,动员广大党员与干部职工投身其中,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狠抓学习教育。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通过支部书记上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工作力度。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落实书记“头雁”引领示范。抓好行业作风建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三是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建立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公开“三重一大”信息;建立重大政策及项目的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及时搜集、处置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和单位动荡的言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篇6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迅速普及开来,网络日益成为人们了解信息、学习知识、体闲娱乐的重要渠道和载体,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信息网络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展示了其巨大功能同时也暴露了其不足之处。首先,互联网拓展了信息的传播空间。信息的传播媒介由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扩展到以网络为基础的博客、QQ、微博、微信等新兴客户端并广为人们所使用,扩大了信息的传播空间。其次,互联网增添了人们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新渠道。人们的参政议政由之前的主要通过电话、信函、传真等到当下主要通过网络,民主渠道的扩宽和参与方式的便捷更激发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互联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而互联网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网络上存在大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可供教育者选择和运用,新材料的运用能有效激发起受教育者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我们接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更要注意规避风险。首先,西方国家霸占着互联网界的话语权,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由于互联网发端、兴起于美国,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控制和管理互联网及信息上占有绝对优势。相关资料统计“互联网上97%的信息是出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英文信息,其中美国的网上信息量占75%以上,中文信息还不到5‰”。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成了一些西方国家向全世界宣传思想、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体系。其次,互联网为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提供新渠道。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把思想宣传和舆论影响的阵地由传统媒体转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中国第35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到2014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已经达到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而微博用户数更是高达2.49亿,微博以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社会影响极大著称,这无疑为别国对我国进行更深更广的意识形态影响提供了更多受众和渠道。这意味着我国抵御“网络霸权”工作更难开展。

二、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对策

(一)重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面对信息网络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按照“长善救失,趋利避害”的方针开展工作。要在坚持一元化指导为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活动,把相关要求融入到国民教育中,为广大民众所认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循和践行。重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要增强全社会各个阶层特别是广大学生群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适应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当然受网络影响也更大。因此要提高广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它提高到与专业学习同样的高度,从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高度上贯彻实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具体做法是,提升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加强批判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培养一批既具有政治觉悟,又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的人才,占领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

(二)重视网络文明建设,利用网络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式

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人往往会被歪曲、恶意的消息扳倒,从源头上保证纯洁的网络环境的纯洁。在崇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网络文明应当成为精神文明建设之重。应当在日常教育中重视网络文明教育,提升全民媒介素养,引导网络主体由他律到自律转变,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创建网络文明。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些网络失范行为,但是相关立法工作没有跟上,出现了无法可依现象。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立法、执法工作,维护网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利用网络实时把握人民群众思想动态。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最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亦或是路上,人们无时无刻不徜徉在网络世界里。因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须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把互联网作为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的新渠道,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再次,合理利用新兴媒体。与其他传统网络媒体相比,微博等新兴媒体以其传播更迅速、操作更便捷的特点被广大网友所青睐,但是由于其内容的开放性和低准入门槛使得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士在微博的平台上恶意传播不利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不良信息或不实消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为了遏制不良影响,要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控制,净化传播内容;寻求法律支持,完善网络立法;实施微博用户后台实名制,确保信息来源的可查性;鼓励主流网络媒体开通微博,引导网络舆论,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首先要明确当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处境,既要抓住机遇扩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又要应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立足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进行自身调整,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以求保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篇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一个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息息相关的特殊场域。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3月,中国网民数量约为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了64.5%。庞大在中国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主力军,成为网络空间环境中的最主要群体。数据显示,在9亿多网民中,按照年龄结构来看,20-29岁的人群占了21.5%;按职业结构来看,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达到了26.9%。上述数据突显以下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二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主体,一方面其价值观念的形成深受网络空间信息、观念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举止,又对网络空间环境进行着重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一方面是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必然举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塑造一个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空间环境。本文在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

清晰的概念界定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要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本质。意识形态,从其本质来看,可以概括为是一种观念的集合。每一个社会群体由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特征以及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会形成一套完整的对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群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认识观念和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就可以看作是这种观念的集合。在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意识形态有其特定的功能。具体而言,意识形态主要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秩序提供思想观念层面的合法性阐释和支持。正是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这一重要作用和功能,使其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禀赋、制度体系以及文化观念,是构成现代民族国家的三要素。文化观念从国家构成的角度来看,就是指意识形态。自然禀赋是国家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为国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规则和秩序,而意识形态则是将一个国家不同群体粘合起来,形成关于统一国家认同的“黏合剂”。因此,意识形态安全,从宏观上来讲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群体对于国家、民族能够形成稳定的文化价值认同;从中观角度来讲就是对政党制度、发展道路等等制度、文化、法律等等具体观念、制度能够形成相对统一的认同;从微观角度来看,就是在面对具体境遇和观念冲击时,有相对稳定的立场和清醒的判断。意识形态因其往往涉及思想观念、价值的特性,其安全往往有着自身的脆弱性,极易受到外界舆论场域、观念和具体事件的冲击和威胁。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延伸,人们客观上已经进入了一个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空间叠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现实社会中的事件、观点和价值观念往往能够借助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发酵,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同样的,网络空间当中形成的舆论场,因其所引起的巨大传播效应,又反过来对现实社会形成客观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上所述,特定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发挥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这就揭示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内涵,即网络空间价值观念等构成的网络空间环境,不会对网络空间中和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主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形成和培养构成威胁;反之,则可以说网络意识形态处于不安全状态。

二、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篇8

宣传思想工作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在基层。新形势下,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进一步科学统筹、狠抓落实,在趁势而为中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

必须牢记政治责任。宣传思想工作肩负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任,一刻也不能放松政治这根弦。基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应认真贯彻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旗帜鲜明抓管理、理直气壮抓管理,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应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保持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领悟力,及时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央和各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切从大局出发,积极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凝聚共识、振奋精神的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必须彰显积极作为。基层宣传思想工作点多、面广、量大,各项工作千头万绪,在谋划工作时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开展工作时应体现特色、抓出影响。应切实增强理解力、提高执行力、发挥创造力,不折不扣地落实决策部署。应及时准确把握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意图,切实做到围绕大局转、服从大局干,超前谋划、主动跟进、密切配合,确保跟得紧、贴得牢、抓得准、见实效。应精心策划开展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宣传思想文化活动,抓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发展的大事实事,通过主动作为、创新作为展现良好形象。

必须注重整体联动。当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越来越深地介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应牢固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主动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各个领域的工作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主动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放到全局背景下谋划,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弹好多重奏、唱好大合唱。应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主动研究工作规律,丰富工作内容,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和各级宣传部门应及时沟通联系,努力形成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必须强化科学统筹。近年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越来越宽、组织协调任务越来越重,应跳出宣传抓宣传、立足全局抓宣传、放眼大势抓宣传,不断回顾和总结在实践中创造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善于在整体工作中谋篇布局,着力抓细抓小抓实。应善于虚功实做,制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完成时限;用科学合理的程序控制和规范行为,使各项工作更加依法依规、管理有序;树立精细管理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应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问题意识,做好风险防范,有效规避、消除和及时妥善应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风险。

篇9

一、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

马克思在很早的时候便注意到了科学技术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他在《资本论》中论述了自然科学通过技术与人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内在联系,认为:“技术会揭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根据的观点,虽然科学技术本身不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可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意识形态的变化具有深刻影响。大数据不仅是指体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多样、高速变化、真实质差的数据集合,而且也是一种现代技术,其对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革命f生影响。

1.大数据技术成为把握受众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等IT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无线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呈“井喷”状态,这其中就包含着大量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意识形态工作者运用数据采集技术全方位大纵深地获取源于不同信息载体的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运用数据存储技术,将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数据转换为单一的或是便于处理的结构,运用数据清洗技术对内容残缺、重复冗余、过时失效以及带有随机噪声、孤立噪声等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洗,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清洗后的可信赖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模型,进而达成对受众思想动态的准确认知和把握。很明显,大数据技术成为了意识形态工作者把握受众思想动态的手段。

2.大数据思维改变了意识形态传统决策模式

大数据不仅是指体量巨大、类型多样、高速变化的复杂数据集合,而且也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大数据思维可以被理解是一种在汇聚整合数据、分析处理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思维,是一种基于客观事实而少凭借主观经验进行决策的思维模式。意识形态传统决策模式是指意识形态工作者依靠自己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学识才能、经验教训等,在对以往进行概括总结及对未来开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决策活动的思维模式。科学决策并不绝对排斥经验,但决策的“个人权威性”与“个人经验性”相结合,往往可能导致决策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发生决策失误。意识形态工作者在大数据思维的指引下,深入挖掘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对其进行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制订意识形态工作方案,这有助于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效度,增强意识形态治理能力。显而易见,大数据思维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意识形态传统决策模式的替代。由此,大数据思维改变了意识形态传统决策模式。

3.大数据标准影响意识形态宣传部门的权威

可以说,大数据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教育治理等方面带来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对社会其他领域带来了严峻挑战。比如,大数据使用存在泄露隐私的隐患;“大数据的异构性、规模、及时性、复杂性和隐私问题从各个环节阻碍了数据价值的创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标准(数据搜集标准、数据计算标准、数据分析标准等)的不一致,直接导致了数据结论的不一甚至迥异。当前,由于数据的采集标准不同、分析标准相异、计算标准有别,导致社交媒体、智库、互联网公司等的数据分析报告同意识形态宣传部门所的结论相去甚远,甚至相悖。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意识形态领域噪音不断、余音不绝,消解了“权威”与“元叙事”,影响到了意识形态宣传部门的权威。

4.大数据处理将增加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工作成本

大数据时代,各种信息载体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结构复杂、体量巨大、时效性强的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存储等是把握受众思想动态的重要前提。但是,传统的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技术难以处理大量结构复杂、体量巨大、时效性强的反映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具体而言:在数据存储方面,“传统的数据库追求高度的数据一致性和容错性,缺乏较强的拓展性和较好的系统可用性,不能有效存储视频、音频等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目前,数据存储能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数据的增长,设计最合理的分层存储架构成为信息系统的关键”。在数据挖掘方面,“从数据库的观点看,挖掘算法的有效性和可伸缩性是实现数据挖掘的关键,而现有的算法往往适合常驻内存的小数据集,大型数据库中的数据可能无法同时导入内存,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大,算法的效率逐渐成为数据分析流程的瓶颈。要想彻底改变被动局面,需要对现有架构、组织体系、资源配置和权力结构进行重组。”为此,应当对已有的数据技术进行升级。毋庸置疑,升级数据存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意识形态工作部门投入资金、制定科学合理政策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意识形态工作部门的工作成本。

5.大数据治理将为维护自媒体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创造条件

大数据时代,具有平民化与大众化特征的自媒体,改变了固有的信息生产模式,重塑了信息生产主体,变革了信息生产中的精英主义传统,激发了大众压抑已久的创造欲望。大众化的话语形态因此而大量生成,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权威”与“元叙事”,造成了自媒体空间主流与非主流观点并存,红色、黑色、黄色信息同在,正面报道与负面谣言同台竞技。这在较大程度上挤压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空间,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辐射力,“同时也消解了主流话语的公信力。”毫无疑问,自媒体空间的话语治理首先应当是法律治理,但与现实公共空间不同的是,自媒体空间是话语与技术相融合的空间,所以,有必要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自媒体空间的话语治理。通过大数据采集技术对自媒体空间的话语进行大规模实证采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并揭示自媒体空间话语方式多层面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媒体空间话语监测数据库,开发自媒体空间话语监测预警平台,进而为规范自媒体空间的话语传播,提升自媒体空间的话语传播质量,维护自媒体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创造条件。

二、大数据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工具

鉴于大数据对意识形态领域所产生的一系列革命性影响,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的发展,研发出了许多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一方面运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其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确保上述目标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西方国家从宏观战略层面制定战略规划,指引大数据发展进程,从微观政策层面建立保障体系,确保战略目标得以落地。

1.制定战略规划,指引大数据发展进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大数据的作用,通过制定战略规划,指引大数据发展进程。2011年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出建议,认为大数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联邦政府在大数据相关技术方面的投入不足。作为回应,美国白宫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建立了大数据高级监督组以协调和扩大政府对该领域的投资,并牵头编制了《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以下简称《计划》)。2012年3月29日,《计划》正式对外,标志着美国率先将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再如澳大利亚,2012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2012-2015》,强调应增强政府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服务传递和更科学的决策,并将制定一份大数据战略作为战略执行计划之一。2013年2月,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AGIMO)成立了跨部门工作组――“大数据工作组”,启动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制定工作,并于2013年8月正式对外。

2.建立保障体系,确保战略目标得以落地

为确保大数据战略得以顺利实施,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一系列保障体系。一是技术支撑: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专注于大数据理论研究,对关键性技术进行前沿性研究,在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安全等方面研发出了大量实用技术。二是资金保障:“法国政府宣布将在2013年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旨在通过试点探索,促进法国大数据发展。”2012年3月,美国政府启动了2亿美元的注资计划,意在提升从大量数据中“沙里淘金”能力。三是人才支持:美国《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扩大从事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数量。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研究性大学设立跨学科的学位项目,为培养下一代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准备,并设立培训基金支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召集各个学科的研究。此外,美国的一些大学通过设置大数据相关专业,培养大数据人才。四是政策扶持:(1)数据共享政策:2010年12月,美国联邦政府宣布“云优先”政策,规定所有新建的政府信息系统必须优先考虑云平台。应用云平台为实现政府部门间共享数据提供了便利,因此,“云优先”政策的实质便是数据共享政策。“法国制定了公共数据开放和共享路线图,其核心内容为:更广泛便捷开放公共数据,促进创新性再利用,为数据开放共享创造文化氛围并改进现有法规框架等。”(2)数据开放政策:2009年1月,奥巴马总统签署了《开放透明政府备忘录》,自此,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向公众大量开放公共数据,并把许多数据公布在中央信息交换库――Data.gov网站上,便于民众查阅;加拿大实施了开放地理空间数据政策;2013年5月9日,奥巴马总统签署开放数据政策(Open Data Policy);法国制定了Open Data Proxi.ma Mobile政策。(3)数据安全政策:澳大利亚政府于2012年7月了《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方针:整合性信息的管理》为海量数据整合中所涉及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最佳管理实践指导@。“欧盟也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欧盟的数据保护指令实行于1995年,当时互联网的使用并不普遍。但目前为止,27个成员国对该法令的认知各不相同,因此在推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大分歧。2012年1月,欧盟委员会提出全面改革1995年的数据保护指令,以加强网络隐私权利的保护和促进欧洲的数字经济。”

有了促进大数据发展的顶层设计及保障体系,西方国家得以将大数据技术成功地运用到意识形态领域。一方面,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者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分析出本国信息载体所蕴含的意见倾向,从而达成对本国受众思想动态的认知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工作内容与议程,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通过这种柔性方式,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维护其所谓的国家利益。大数据在西方国家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方面的具体应用如下:首先,运用数据采集技术收集反映我国舆情动态的数据。2013年6月,CI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透过美国《华盛顿邮报》与英国《卫报》向外界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在2007年启动了代号为“棱镜”(PRISM)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在此项计划中,NSA要求美国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Vefizon)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联邦调查局与NSA均可直接进入微软、雅虎、苹果、Palmlk、谷歌、AOL等网络巨头的服务器,通过数据传感体系、智能识别体系等数据采集技术对中国的聊天记录、文件、视频、音频等上网信息中的反映我国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进行识别、定位和接入,进而获取了大量关于我国舆情动态的数据。其次,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对涉舆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在线数据分析、预测性数据分析、数据网络挖掘、特异群组挖掘、图挖掘等数据分析技术,对涉舆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进而精准地把握我国的舆情动态。第三,通过数据载体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把握我国舆情动态的基础上,打造契合我国受众接受心理的话语体系,通过手机、社交平台(skype、YouTube、Facebook)、数据库等数据载体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第四,改进意识形态渗透方式。运用情感语义分析、网络行为分析等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分析出我国受众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情况,以进一步改进意识形态渗透方式,增强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实效性。

西方国家之所以将大数据作为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手段,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大数据的运用减少了意识形态渗透阻力。大数据时代来临前,西方国家以教育文化交流和培训项目为载体,以经济、技术交往为途径,以广播、电台为平台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种裸的渗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我国受众的反感,意识形态渗透的有效性因此而大打折扣,达不到其预设的渗透目标。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搜集反映我国受众心理需求、接受特点、思维习惯的数据,达成对我国受众接收特点的准确认知,通过打造契合我国受众接受心理的话语体系,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阻力,增强了意识形态渗透的实效性。二是西方国家具有先进的大数据预测技术,为把握对华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对象和时机创造了条件。牛津大学教授维克托・迈尔一舍恩伯格指出:“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不是要教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要把数学计算运用到海量数据上,来预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正因为如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斥巨资研发出了许多先进的大数据预测技术。在全方位、大纵深地获取反映我国受众思想动态的数据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预测技术,精准预测出我国舆情的发展趋势,进而准确把握意识形态渗透的对象和时机。

三、实施国家大数据工程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保障

大数据时代,实施国家大数据工程是应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系列挑战的重要举措。

1.从宏观战略层面把握实施国家大数据工程的原则

一是普惠原则。要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让信息时代的缺席者有机会通过网络平台表情达意,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挖掘“沉没的声音”,科学制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创造条件。二是技术优先原则。无论是从类型多样、体量巨大的数据集中抽取出正确、真实的涉舆数据,还是对涉舆数据进行存储和关联分析,对关键、敏感涉舆数据进行保护,都离不开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做支撑。因此,必须秉持技术优先原则,着力开发包括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数据可视化技术在内的大数据技术。三是共享原则。掌握反映受众情感、诉求的数据或涉舆数据是开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前提。当前,涉舆数据广泛分布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部门,由于上述部门缺乏统一的数据存储标准,各部门所拥有的涉舆数据无法实现兼容,这加大了涉舆数据的采集成本。因此,必须坚持共享原则,建立部门间数据资源统筹管理与共享复用制度,进而突破数据共享瓶颈,形成部门间数据共享共用格局。四是法制保障原则。采集反映受众情感、诉求的数据(涉舆数据)是科学制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提。在涉舆数据的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个人隐私遭泄露的问题,更糟糕的是,某些权力机构或掌握实权的人物可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泄露、滥用涉舆数据。一旦一些关键、敏感的涉舆数据或数据分析结论遭泄露或被滥用,很可能会造成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处于守势。为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层面严格规范涉舆数据的采集和利用,为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石。五是人才支撑原则。大数据从概念到实践,从技术到应用,从战略到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大量既谙熟大数据理论又具有数据搜集、存储、分析及应用经验的数据人才。六是内外结合原则。对我国而言,实施好国家大数据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技术难关有待突破。因此,不妨学习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具体做法。当然,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时,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灵活借鉴,防止生搬硬套。

2.从具体技术层面完善国家大数据工程的内涵

国家大数据工程,毋庸置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因此,要实施好国家大数据工程,就必须丰富各子系统的内涵,充实各子系统的内容。

一是实施数据搜集工程,提高意识形态工作方案准确性。还有不少人因为各方面原因无法通过网络平台表情达意。诚如徐继华所言,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农民和城市底层居民,他们因为各种原因而成为信息时代的缺席者,无法在网络世界表达意见和诉求。尽管他们的意愿也会由一些网民代为表达,但毕竟只是“被代表”。为此,有必要通过实施数据搜集工程,搜集反映这部分人群思想动态的数据,以提升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的准确性。(1)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国家每年应从网络基础设施投资中,拨付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现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通过网络平台表达情感、反映诉求提供便利,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搜集反映该群体思想动态的数据提供渠道。(2)大力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教育。依靠国家财政可以建设一大批农村现代网络基础设施,但是,如果做为信息时代缺席者的农民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网络基础设施,意识形态工作者同样无法获取反映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方面的数据。为此,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现代信息教育,提升广大农民的信息素养。

二是实施数据清洗工程,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必要通过实施数据清洗工程,清洗掉虚假的涉舆数据,以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方案的准确性。(1)着力发展数据清洗技术。数据清洗技术(Data Cleaning)可以起到改进数据质量的作用,被广泛运用于数据仓库及决策支持系统中,其主要任务是从原始数据集中剔除内容残缺、重复冗余、过时失效及错误的数据。目前,已有一些用于数据清洗的ETL工具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软件平台,利用它们可以从类型多样的数据源中对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后加载至数据仓库中。因此,应当采取有力举措大力发展数据清洗技术,借助数据清洗技术,从原始的涉舆数据集中清洗掉虚假、错误与重复数据,抽取出正确、有效的涉舆数据,为开展涉舆数据分析,精准研判舆情创造条件。(2)公开数据。在确保关键、机密、敏感的涉舆数据不外泄的前提下,通过移动通信客户端、信息可视化等渠道公开涉舆数据,接受公众监督,让虚假数据无遁隐之处,为从涉舆数据集中清洗掉虚假涉舆数据创造条件。(3)监测数据。积极培育社会化的第三方数据监测机构,使其参与到涉舆数据的管理、控制与评估工作中,以剔除虚假涉舆数据,确保涉舆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是实施数据分析工程,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数据的误解,会动摇意识形态工作者对意识形态工作紧迫性的认识。为此,我们应该通过实施数据分析工程,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者对大数据的解读能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者对意识形态工作紧迫性的认识。(1)培训意识形态工作者。借助高校平台,并积极发挥社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作用,对意识形态工作者进行数据科学和数据工程等学科培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2)开发数据分析技术。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社会组织等的作用,着力研发一大批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比如,情感语义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定性数据分析、离线数据分析、在线数据分析等,以帮助提高广大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3)做好聘用大数据分析师工作。积极聘请既谙熟大数据理论又有大数据分析实践经验的数据分析师服务于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帮助提升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

篇10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时展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全球化发展信息化已然是大势所趋。在信息化时代高速运转的时期,高校内部管理若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势必会造成与时展脱节现象,因此,各所高校纷纷加入改革的行列中,积极转变发展观。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介入了财务信息化技术,以期能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影响下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一、基于财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控制概述

(一)高校内部控制的内涵

就目前的高校内部控制的内涵来说,以从过去单一的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以及账目核查的准确性,而是通过一定合理科学化的规章制度、规划设计财务工作组织、对财务程序进行编排以及在资产管理上加以转变,进而保障高校主体财产的系统完整以及安全、财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1]

(二)高校内部控制财务信息化的特性

首先,财务信息化取代了传统会计核算方式,进而改变了财务核算的环境,同时也实现了财务人员构造的调整,形成了科学系统化的办公环境,为会计核算工作的展开带来诸多便捷,同时用有效提高了运算的时效性。其次,财务信息化改变了财务数凭证的存在方式,促使高校内部控制发生转移。在财务信息化下,财务凭证由原来的纸质凭证变为电子凭证,在保存方式上改善了纸质的易破损以及不变查阅的缺点,将高校内部控制的重点由原来的控制会计工作人员转变为计算机以及存储的财务数据和操作人员。最后,财务信息化下,高校内部严格控制了财务工作中随意篡改数据的现象,规避了营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但由于互联网具有显著的开放性特点,财务数据安全风险较大。

二、高校内部控制在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的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在意识形态上认识不清,更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在高校管理者以及财务工作者中,对于高校的内部控制在意识形态上的认识不清,对于财务信息化所带来的改变缺少观念意识,使得财务信息化难以在高校内部管理得以落实。虽然引用的互联网技术,但在自身观念上并没有转变,难以有效发挥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科学合理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长远发展。[2]

(二)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对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执行力度不够严格

在高校内部控制中,对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与财务管理中对预算编制的不重视,使得预算编制方式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收支的不平衡现象。在预算的执行力度上,高校财务内部没有按照严格的执行环节进行,无法做到专款专用,使得高校内部一度出现资金紧张的现象。

(三)高校内部控制没有建立合理的监督体制,在审查程序上过于简单化

在高校内部控制中,由于管理者的不重视,财务监督力度不足,未能建立合理的财务监督机制,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工作纰漏,导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决策失误。此外,审查程序过于简化,也给财务预测带来极大的风险,更无法规避高校在资产上的投资风险,导致财务陷入困局。

三、基于财务信息化条件下高校内部控制改进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理念,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规章制度

高校需根据当下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转变内部管控理念,将财务信息化的观念深入到高校内部管理者和具体的财务工作中,从意识形态根源上转变对财务信息化的认识,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方式加以改进。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保障高校内部控制的合理合法。在具体财务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据,避免财务行为的不规范。在高校内部控制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管理民主化,促进财务人员自觉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善财务预算编制,严格要求执行力度,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从高校的持续发展来看,需做好内部各个部分提交预算申请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编制和审批。与此同时,要对学校的收支进行相应的评估,进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收支平衡。在执行力控制中,高校的财务部门需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分析,加强监督力度,随时掌控预算执行的力度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与修改措施。

(三)建立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监督体制

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以及体制,提高审计的认识并配备专业的审计人员,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强化他们的评估与预测风险意识。同时,对学校内部的审计加强监督力度。[3]保障校内资产的安全以及完整、财务信息的核查保质保量、预测以及规避一定的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办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基于财务信息化条件下,对高校内部控制加以相应的改进,不仅可以促进高校资产稳定,符合时展的必然所需,同时对实现高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玲雪.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

篇11

【关键词】

纳税筹划;主要风险;规避措施

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但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企业应对自身的发展战略加以重视,关注纳税筹划工作,促进自身应纳税款的降低,强化市场竞争实力,实现自身的最大化利益[1]。当然,高利润伴随着高风险,纳税筹划虽然能够产生节税利益,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等,因此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有效预防风险,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纳税筹划概述

(一)含义

纳税筹划也称之为税务筹划或税收筹划,其主要指的是纳税人以政府税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为指导,事先筹划自身的经营活动,并科学合理选择纳税方案,从而充分行使和享受自身的合法权利,降低税收负担,实现自身最大化价值。一般而言,纳税筹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公民依法纳税意识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法治化与规范化的提升而出现,能够有效促进纳税人税收负担的降低,因此其也称为“节税”,纳税筹划的发展前景将会更为广阔。

(二)特征

对于纳税筹划而言,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先筹划性。就纳税筹划行为来看,纳税人需事先调整与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并对行为和结果加以重视,保证纳税人的筹划行为。如果纳税人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税收负担问题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和合理安排,即便最后能够促进税收负担的减轻,仍然不属于纳税筹划。二是合法性。纳税筹划应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保证其行为的合法性;而违法行为应结合法律加以惩处,即便其没有收到法律的处罚,也不属于纳税筹划行为[2]。三是税负减轻的目的性。纳税筹划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税收负担的减轻,达到最低税收负担,从而保证纳税筹划行为的成功。纳税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纳税时间的推迟以及减少应纳税额等都是税收负担减轻的具体表现。

二、纳税筹划的主要风险

纳税筹划风险主要是指纳税筹划活动受不同因素影响而出现失败的可能性。一般纳税筹划风险主要包括竞争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意识形态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

(一)竞争风险

竞争风险主要是指纳税人没有全面认识到纳税筹划的作用,导致自身利益和竞争实力的降低,从而产生竞争不利风险。纳税筹划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能够利用筹划减轻税负,增加利润和整体效益,强化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实现最大化价值。如果企业认为纳税人进行纳税筹划难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因此出现少缴税款或偷税行为,这样不仅会降低既得利益,也会影响自身的竞争实力,不利于参与竞争活动。如尤丽华公司的两家姐妹公司,分别设在荷兰和美国,并在我国设有多家子公司,涉及到快速食品、化妆品以及香皂等领域。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税制,该公司在进行纳税筹划活动时聘请了多名高级专家,一年即便只节税一项,就能增加数百万美元收益,有效促进了自身综合竞争实力的提高。

(二)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纳税人因纳税筹划成本难以收回,承担法律责任而多支付和多交款项,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一般纳税筹划成本包括公共协调费用支出、企业职工福利支出、工资、方案筹划费以及其他费用支出等。如果纳税人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偷漏税,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必须要交罚金和滞纳金,并接受税务机关频繁和严密的稽查,这样会降低自身的信誉和销售,减少客户,导致经济损失的增加。

(三)经营风险

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市场和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导致其生产与销售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一般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财务风险和经营失败这两个方面,其对方案具有根本性和重大性影响[3]。对于纳税筹划方案而言,其主要是合理预测企业的经济活动,如果其基础出现较大变化,将会影响纳税筹划。例如在对利息费用进行纳税筹划时,如果采用财务杠杆效益,一旦企业资金或利率出现变化,企业将会面临严重的财务负担,影响利润的提高。

(四)意识形态风险

对于意识形态风险而言,其主要是指征纳双方在纳税筹划效果和目标等方面存在的认知,从而产生风险。由于纳税人生产经营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自己确定筹划方案及其实施,税务机关不参与其中,而方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主要取决于税务机关对其认可度。如果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对税法精神的理解难以形成一致,税务机关将可能会认为该方案与税法精神不相符合,影响方案的具体实施。同时纳税筹划是对边缘效益的追求行为,其不合理行为将会被税务机关认为是偷税和逃税等行为,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效益。此外,纳税筹划应具备合法性,但是部分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对其具有较高期望,难以全面理解纳税筹划的概念,将其与欠税、漏税和偷税等行为混为一谈,导致方案的税务机会成本过高。

(五)政策风险

税收政策的变化主要指的是国家税收法规具有不确定时效时,往往会导致纳税筹划行为存在一定的风险性。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受经济结构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的影响,税收政策也不断变化,从而适应经济的发展[4]。纳税筹划作为一种事前筹划行为,其多是以现有的税收政策为依据来设计方案,如果税收政策出现变化,将会导致纳税筹划方案缺乏合理性与合法性,产生纳税筹划风险。如在2006年之前房地产企业可采取一方出资联合建设项目,另一方出资土地,并且出地一方不需土地转让所得营业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等税种加以缴纳,但是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文件的下达,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纳税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由于税收存在无偿性特征,其会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纳税人难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纳税人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对政府立法精神和税收政策进行认真把握,并从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纳税筹划,促进自身税收负担的减轻。同时,我国相关税法不够健全和完善,虽然税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稳定性以及原则性,但是其难以及时修订,导致纳税筹划风险产生,影响纳税人的经济效益。

(二)主观原因

税收主要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社会产品的需求,从而进行相对规定、无偿以及强制的分配,纳税人不需付出代价以及直接偿还,这使得纳税人开始采取措施来促进自身税收负担的减轻[5]。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扩大自身生产经营的规模,选择新工艺和新技术改造固定资产,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自身的收益。一般情况下,如果生产力水平较为稳定,经济资源有限,且生产成本降低和收入增长存在限度时,纳税人只有降低税收成本,有效采用纳税筹划方案,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税收政策原因

我国社会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经济发展受阻,因此调整产品与产业的结构,保证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应将收税的经济作用加以充分发挥,制定行业、产业、产品以及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为纳税筹划提供可操作的空间[6]。此外,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的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国情,因此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税基和税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使纳税人的选择机会变多,便于纳税筹划的操作。

(四)纳税筹划人因素

纳税人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如果难以全面理解和熟悉税收与财会业务,对纳税筹划风险存在片面性和主观性了解,存在判断失误现象,将会影响该工作的顺利实施。一般因纳税人产生的风险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信用丧失的风险;二是无法有效运用与执行相关税收政策的风险;三是难以全面准确理解税收政策的风险。

四、纳税筹划风险的主要规避措施

(一)提高纳税筹划风险的意识

由于市场环境存在复杂性、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导致纳税筹划风险时刻存在,因此纳税人应对这些风险加以正视,并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其保持警惕性。同时纳税人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创建快捷合理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与整理,综合分析影响纳税筹划的风险因素,便于纳税人做好预防风险的工作,保证纳税筹划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在实际纳税筹划过程中,纳税人应对其风险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制定科学的纳税筹划预警系统,使其具备风险控制、危机预知和信息收集等相关功能。这样一旦出现潜在风险,筹划人员则能够利用其对风险产生的根源进行详细分析,做到有的放矢,预防风险的出现,提高纳税筹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强化风险管理

首先应对纳税筹划方案进行综合衡量。成功的方案应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能够有效实现预期的效果。当然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导致纳税人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要重视其对税负产生的影响,综合考虑税收环境变化以及战略规划等对其的影响,从而保证纳税筹划活动的顺利实施,减轻税负,增加收益。其次应对税收政策动态进行及时全面把握。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就是税收政策,在其基本稳定条件下,以经济运行状况为基础适度调整政策,如调整利息税税率等。纳税筹划会受企业经营活动、国家政策以及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一定风险,这要求纳税人应对税收政策情况进行及时了解,系统学习税收制度和法律法规,对税法细节变化进行全面掌握,建立相关信息数据库[7]。同时纳税人应对税法精神进行科学把握,对税收政策的变动情况进行合理预测,重点掌握市场经济的动态,从而保证纳税筹划方案的准确性、预见性、合理性以及合法性。最后应对利益与风险关系进行合理把握。纳税筹划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节税效果,因此必须要全方位监控风险情况,对成本效益进行准确比较。如果方案实施成本高于收益,存在一定的风险成本,应以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放弃或优化纳税筹划方案,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纳税人享有的权利是纳税筹划,则依法纳税是其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企业而言,其会计核算资料是其纳税基础,因此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财会制度的标准,依照法律要求对会计凭证和账册加以设立和规范,并相税务机关及时报送财务报表,保证纳税筹划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应对内部管理加以强化,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从而达到纳税筹划风险的有效预防。

(四)强化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纳税筹划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较强的综合性,纳税人在进行筹划活动时应对会计和税法的相关内容加以全面掌握,并了解物流、贸易、金融以及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8]。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人才,要想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可聘请注册税务师等专业人士进行纳税筹划业务,从而保证纳税筹划的合理性与规范性,促进纳税筹划风险的降低。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开展纳税筹划工作时,由于主客观因素、自身原因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纳税筹划存在竞争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意识形态风险以及政策风险等,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力,无法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对纳税筹划进行正确认识,提高提高纳税筹划风险的意识,强化风险管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纳税筹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纳税筹划活动的顺利开展,减轻税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剑云.纳税筹划风险应对策略探讨[J].才智,2011(01):7-8.

[2]靳占宁.浅谈企业纳税筹划[J].中国集体经济,2011(19):95-96.

[3]郭文.企业税务筹划中的风险与规避问题探讨[J].市场研究,2011(07):57-59.

[4]伍冬凤.大型商业连锁集团企业纳税筹划方法及其风险分析[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24-26.

[5]伍冬凤.商业连锁企业纳税筹划风险检测及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22):64-65.

[6]陈磊.新增值税法下纳税筹划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