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20: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摊经济发展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生态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以往的时间里,农业活动给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造成了重大伤害,特别是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造成了高碳量的排放,致使温室效应逐步加剧,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变暖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发展低碳农业是当前低碳经济发展下应该坚持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寻求到创新的农业发展战略,为实现低碳农业和低碳经济而努力。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农业的相关内容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源自于十几年前的英国,英国是最早发现能源的安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低碳经济指的是人们要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利用创新的技术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并要为开发出新能源而努力,尽最大程度来减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和污染,减少高碳气体的排放,从而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低碳农业的概念虽然并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但是它的理念源自于低碳经济,同样是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实现的绿色种植、绿色生产、绿色排放等农业活动,尽可能的使用无毒无害的产品,减少农药、化肥、机械等产品的过分依赖,杜绝大面积焚烧秸秆而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减少农业活动中高碳的排放量,实现绿色的低碳的农业发展。
二、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甚至出现了非法垦荒等现象,使得生态绿地越来越少,大面积的农业开发加剧了水资源的使用和浪费,水土的流失使当前的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农田开发的机械化也造成了众多废弃物的产生,再加上大量高污染的农药、化肥等产品使得土壤化学含量超标,水质和土壤及农作物、植物的质量不断下降,人们过于重视工业的开发,忽略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使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得不到提升,种种原因,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威胁,实现低碳农业发展可以将以上提出的种种障碍性因素进行针对式的处理,尽最大限度的减少在农业生产或开发过程中二氧化碳及高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促使低碳农业的发展,并维护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缓和人与自然关系最为重要的必要路径。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
(一)坚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低碳农业的发展理念
想要实现低碳农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理念上的转变和普及,提升农民低碳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或讲解,借助农业生产中新型的技术或设备提高农民在农业活动和发展中的认识,做好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宣传工作,尽力完善农村生态农业的设备及创新的技术,可以在当地举办技术解说交谈以及高碳农业对生态破坏的负面效应的相关会议,让当地农民都参与其中,尽量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低碳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完善低碳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关的地方政府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当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并制定符合该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决断,完善激励和监督制度,对违反低碳农业发展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或警告,杜绝一切生态污染问题的出现,提倡绿色环保的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非法垦荒的行为要进行严抓严打,加强监督部门的执行力度,不定期的走入到地方中去,寻找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潜在因素。提升该地区农业经济在绿色发展的前提下得到稳步的提升。
(三)坚持创新科技创新应用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在已有的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下,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工作的研发,鼓励技术人员投入到新型技术的研究中,适当的给予资金的支持和投入,让研究工作者积极主动的将精力投放在创新技术开发的事业中,为研制低碳环保的农业设备或技术创造良好的基础,为了让农民更好的使用新型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当地的政府要完善该项目的补贴政策,实现创新技术及设备的广泛应用,促使低碳农业和人们生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农业低碳发展结构及模式的创新
改变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寻找更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丰富农作物的种类,发展出属于当地的农作特色,如生态化绿色的采摘园,通过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促使城市居民主动的来到城郊或农村游玩和观光,不但能让该地区经济得到快速提升,还能加强当地绿色务农的宣传,实现了现代低碳农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低碳经济下的农业发展战略应该以实际出发,遵循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理念,转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实现农业技术、设备上的创新开发,坚持低碳农业发展战略的创新原则,坚持农业科技和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坚持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民整体的低碳化农业发展的认识,在人们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又维护了低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远红.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263-267.
1林业建设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当中,林业建设具有无法代替的重要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林业的建设。在我国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中,因为片面注重工业发展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对于生态环境导致了十分严重的损坏,我国当下的环境问题相对严峻,所以,应该落实低碳经济的有效发展,其重点就是建设具体的林业生态系统,促使森林生态系中吸取二氧化碳功能与生态平衡的功能获得优化与发展。林业是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碳吸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森林生态系统也是我国的关键生态资源,当中包含大量的经济作物和生物能源。发展低碳,林业经济能够在不影响环境的因素下转变过去的化石燃料能源构成,推动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当中的经济作物也科学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建设。总之,林业经济的建设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经营过程也落实了生态系统修整的目的,属于我国将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工程项目。想要落实低碳林业经济的建设,国家需要选取合理的方式来增添森林在生长经过中的碳汇集量,降低林业生产当中的碳源,通过林业多元化地区中的林种来强化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降低温室气体的排出量,提高林业经济的产能。落实良好的林业经济发展主要就是要落实低碳生产过程,其内涵是在不影响林业经济生产总值与国家经济市场的基础之下通过先进与技术运用以及创新林业管理机制来减少林业生产过程对生态系统碳排放与碳均衡过程的干扰,环节温室效应的负面变化,维护自然环境。林业良好的发展经济主要特征是在确保林业顺利生产的过程当中落实经营生产,发展林业低碳经济能够降低化石燃料对于环境的干扰,落实社会的良好健康发展[1]。
2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2.1森林培育的可延续
在将来的发展过程当中,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对林业建设与生产经过展开优化:在林业建设过程当中有效运用科学技术,提高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起到的功能,在发展当中不断融入前卫技术与专业化人才,就当地环境与市场需要建设优化且多样性的商品林基地,提高林木成长的质量,不断完善林业构成,加强市场的竞争力。当下我国为了落实良好的发展与低碳经济构成,逐步推行生物能源的发展。林业生产区域可以凭借这一发展政策,创建生物能源林与木本油料林,按照个人的发展基础来创建经济林产业。另外,林业管理者可以在林业产区展开木本饲料林的探究,把畜牧业与林业产业有效融合在一起,推动双方共同进步与发展;在适宜的区域发展立体化的林业经济,在产区开展规模化的绿色食品建设,当下人们逐渐重视食品的环保性,野菜作为一种具有环保与健康两大特征的资源,该区域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给予关注。低碳森林培育领域就是运用当代科技与生态学知识来规划森林生态系统当中的树种比例,种植过程中应用的树木一方面应该具有生态学上的防护功能。碳吸取功能和涵养水源的功能,还应该具备经济生产的实际意义,可持续的森林培育领域就是把多元经济作物与森林有效融合在一起,在展开经济生产的同时提高森林的结构烦琐性,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抵御能力与个人修复能力,落实森林资源的良好健康发展。
2.2展开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检测
在目前的造林要求方面,还应该按照现实的状况,推动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其实就是在设立了基线的土地上面,对造林与森林经营包括林木的生长整体过程都展开碳汇计量与检测的营造林活动,我国应该在综合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国家的前卫的造林经验,塑造具备我国特点的造林形式,建设前卫,健全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机制,继而真正处理碳排放过量的问题。
2.3完善管理体系,强化经营管理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大环境下,为了不受到负面环境因素对林业建设的干扰建设人员需要强化林业的管理强度,同时落实好森林资源的维护任务,降低乱砍伐现象的发生频率,以免水土流失的状况发生,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落实好林业建设的方案规划。应该强化对乱砍伐现象的有效管理,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只是凭借林业管理人员是不够的,国家需要通过健全的法律要求与管理制度来降低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在低碳经济的发展环境下,国家政府需要健全林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指引林业建设朝着低碳良好的方向发展。另外,我国管理部门需要改革管理机制,在森林资源管理当中拓展管理范畴,完善林业资源维护体系,综合市场调节与国家整体规划针对森林生产展开良好的调节控制,促使林业经济的发展脚步更快[2]。
建立健全节能减排体系,是实现我国工业化时期低耗能、高产出的一种有效节能措施。这与我们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的发展低碳经济相符相承、相互促进。节能减排对加快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推进产业技术改造和优化产业结构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坚持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并举,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才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而煤炭属于“高碳”能源,就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依然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为逐步解决工业化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能源的条件,应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有力推进:一是走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路子,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力度,开发研究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在原煤开采、原煤加工利用上采用新的工艺技术;三是逐步完成对这些高耗能产业的改造和升级,使其具备廉价利用国际油气能源的条件。从根本上缓解和彻底解决我国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高排放、高污染问题。同时,不断研究探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这些高耗能产业。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充分挖掘企业潜力,以更小的消耗、更少的污染,来获得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
二、推动节能减排构建低碳经济环境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怎样通过降低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呢?一是加大开发利用新型能源,实现资源存量的扩大。二是对钢铁、建材等这些高耗能的产业,通过新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学习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的经验,采用新的工艺、新的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粉尘,有效降低碳排放。三是研究新型汽、柴油发动机,降低油耗。四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转化带来巨大优势,大力发展以煤化工为主的上下游产业。
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体系,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效应的建筑体系和交通体系。限制建筑耗能,减少建筑垃圾和白色污染。加强对塑料制品企业的监管,逐步用绿色环保产品替代流通在市场上的各种塑料用品,认真做好废品回收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铜川市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应用风能、太阳能、水煤浆等新型清洁能源。已引资建设的两条大型水煤浆生产线,达标排放效果良好。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能够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推进节能减排,不仅是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的需要,更是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的需要,这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要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本地系列低碳经济行业,把转变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逐步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带动方面转变。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技术和光伏产业,发展生产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
一要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环保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和碳捕捉等技术,加快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加快建筑节能步伐等,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杨凌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畜禽粪―食用菌―沼―肥”的农业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专用设备,进行工业化、高附加值综合开发利用项目。项目以秸秆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和污染排放量最小的“无害化”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要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这是实现环保目标的关键。要改变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过量资源能源消耗和严重环境代价来获得,就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资源消耗强度高、对污染损害重的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炭、化工、电力等重化工业由传统经济的 “资源-产品-消费-排放”所构成的线性经济向“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要注意做好几个重点环节工作,一是继续加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二是要重点做好资源开发环节的工作,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三是在废物产生环节,强化污染预防和安全监控,降低废物最终处理量;四是在消费环节,大力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五是在再生资源环节,加大回收和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三要通过法律和税收,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手段,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进行倾斜和优惠,而对传统的高污染和低附加值的产业给予限制。
四、提倡文明生活方式,降低生活中的碳排放
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还要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营造有利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消费氛围。通过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的宣传,深入地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广大消费者接受低碳消费的理念并积极实践、大力推广。进一步完善激励低碳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挖掘城乡有效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意愿和购买力,不断提高消费的质量,有效抑制不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大力开发节能灯、节能生活用品,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滴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 “节能月”、“无车日”、“关灯一小时”等活动。从每个单位、每个家庭的垃圾回收利用到共建生态园区,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自觉行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共同打造节能减排和构建低碳经济的良好环境。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工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低碳经济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呢?首先要解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然后就其内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将经济增长做为第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奉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理念的发展适应于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急需恢复元气,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现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模式逐渐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更好地发展了新兴工业。低碳经济渗透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时需与时俱进。传统理论一味地追求商品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旧的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新的理论需要充分尊重自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注重了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低碳经济的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回报率,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完成经济转型后,企业将收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充分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降低CO2排放量对于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效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我国发明的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是全球首个达到3C协同国际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在不同电子产品间互通并有效地节省资源浪费。英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如:向阳转移房屋的设计和应用。它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地热管道实现不同房间的房屋保温。其次,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型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少,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去管理企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清洁生产。在逐渐剔除传统的消耗性生产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生产理念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也有助于缩小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蒙牛”为例,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蒙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战略。近十年来,“蒙牛”在环保方面投入4亿多资金建立了科学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国家的一级达标排放。同时“蒙牛”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成功进入了世界乳业前20强。企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绿色技术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的在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技术、资金方面的难度,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不断付诸于实践。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区就是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园区前身为上海钛合金厂,企业曾经是国内重点治理的对象。企业原厂的电能消耗占整个上海市的0.5%,烟尘排放达到了3000余吨/年,占全市的1/7。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治理,企业引进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治理革新使园区逐渐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生产逐渐转向低耗能、低污染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选之路。
作者:梁雨田 单位:包九中高三
参考文献:
一、低碳会计的提出及意义
(一)低碳会计的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促进
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主体有必要将低碳经济活动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基于此,一个新的会计领域―低碳会计应运而生。
所谓低碳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履行低碳责任、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既满足国家对企业低碳责任的要求,又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碳排放、碳交易及报告披露均离小开低碳会计,毋庸置疑,它的出现是低碳经济的
需要,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低碳会计是将会计学与环保、经济、法律等学科相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计量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成本,对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后产生的环境效益和成本进行报告与披露.全方位评价环境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影响。低碳会计目标具有多元性,一方面是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全球生态效益。
(二) 低碳会计的意义
我国的能源现状及发展需要致使我国的碳排放量较高,加快低碳经济和低碳会计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积极构建低碳会计体系,帮助企业对碳成本和收益进行全面的计量,以利于企业对环境相关决策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走好低碳发展之路。
1.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传统会计体系中,环境资源并不具有真实的价值,无法客观地反映在财务报告中。这就导致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重度污染,与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低碳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对环境影响反映和监督的不足,在核算过程中加入了生态环境要素,以企业经营成果需要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及耗费做出补偿为原则,更为全面地监管企业经济活动。
2.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需要
在环境压力口益严重的今天,WTO也将提高环境保护标准,限制危害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所以,我国经济只能向“绿色经济”方向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存活下去,而“绿色经济”要求我国会计将有关环境的“低碳要素”加入到现存会计体系中,并能够准确地核算及反映我国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里引入绿色GDP的概念,即GDP减去资源和环境成本后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从环境角度对GDP的一种调整,反映出的经济发展成果更具有真实性。
3.低碳会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急速消耗和环境的急剧污染。同时,我国的企业正面临着WTO对企业高环保标准要求的挑战,传统会计己经不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战略。低碳会计使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使企业经营目标得到更合理的规划。建立低碳会计核算体系,将环境目标纳入企业经营成果中,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会计发展的趋势。
低碳会计所涉及的低碳成本等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往往在短期财务成果中难以反映,其收益和支出周期较长。很多企业因为在短期内很难见到低碳成本投入带来的回报,所以一度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的高速增长,忽略了环境问题带来的长期危害。例如,一家河北的造纸厂因为追求产量的飞速增长,在缴纳了政府罚款后过度砍伐但并没有考虑森林资源的成本。几年之后,由于其附近的树木锐减,其公司造纸的原材料供应不足,只好从附近省份采购,这样原材料的价格自然上升,再加上运费的压力,最后造纸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如果当初造纸厂可以把低碳成本考虑列入预算管理体系中,从多方面对企业的低碳成本核算和评估,就可以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保护了家乡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 低碳会计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的碳环境成本。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根基的稳固,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的稳定。由于长期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足够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雾霾等生态问题逐渐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以更加环保、健康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核心在于技术和政策的创新,提倡的是“能耗低”、“污染低”和“排放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要将此作为农业发展的方向,调整农业经济体系,才能确保我国农业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
(一)环境污染
由于我国大部分农民接受教育的水平相对较低,文化素质整体不高,因而在农业生产方面,很多人创新性不强,不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新技术、新科技,仍然沿用传统的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不仅导致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也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在农村建立工厂,给当地土地带来了很大的污染,一些农民由于认识不到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继续在污染的土地上进行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粮食污染的程度。
(二)农业科技滞后
农村地区一般都偏僻落后,农民大多都依靠种地和外出打工生活,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再加上农村教育发展程度不高,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因此,很多农民的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对于新型农业科技认识不足,也不愿意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农业科技推广与实施效果不是很理想,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低,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农业产能偏低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都是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而且,国家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也将支持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比较显著的工业和服务业上,从而导致如今农业经济之后、农村地区落后的局面。尽管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城市开始反哺农村,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但是,因为农村地区广阔,发展也需要一定的时日,因而,如今农村很多基础设施,虽已有了很大的改观,然而问题却仍然存在,尤其一些落后、欠发达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其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土地生产能力不高。例如,农业必须的水利设施,很多农村地区仍然是沿用20世纪中期修建的那些,不仅灌溉能力不强,而且损坏严重,也影响了农业产能的提高。
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理念的重要性
低碳经济相关概念是在21世纪初英国首次提出。不同的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要求也不同。欧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绝对量,而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相对量。低碳经济实现的是世界各国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以有效杜绝环境污染和气候改变,做到节能减排并促进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特征,是一种强调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形式。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渗透低碳经济理念,将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土地、环境和大气的污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还能提高农民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以及生产创新的意识,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采用新技术、新生产方式来进行耕作,这样,不仅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也会提高,最终,将会从整体上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一)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污染大,不利于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前提的,在确保人与土地、与自然、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基础上,实现农业高效、高质地发展。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新技术、新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污染。
(二)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低碳生产管理力度
目前,低碳环保理念在工业产业中,已经得到了大力的普及和宣扬,但是,在农业领域还没有进行大力宣传。农民对低碳经济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多,因此,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中,要加大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和推广。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地区,要加强对低碳生产管理的力度,当地领导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注意培养典范和标兵,让更多农民认识到低碳生产的好处,这样,将有助于低碳生产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提高对低碳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
在推进农业生产低碳化的道路上,促进低碳环保成本内在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我国农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目标指导下,政府应在坚持市场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对低碳农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根据农业生产实践,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以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例如,低碳环保税就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它将环境污染的成本,融入到农产品生产成本中,利用经济手段,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环境破坏及资源浪费等行为,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与保护环境和资源协调统一。
(四)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人是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实行农业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头脑比较灵活、肯钻研的带头人,在此带领下,因地制宜地发展低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而,培养出一批带头人,将有助于加快农业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农民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对于快速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发展进程,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农业低碳发展的问题,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了规范低碳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国家必须要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发展的依据与参考,农业生产才会真正走上低碳发展之路。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农业实际的调查研究,使制度和法律的制定和完善,都切实符合农业发展的实际,符合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理念,这样,才会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生产的转变和农业机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农业走上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六)加强新技术指导和培训,坚持走科学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的目的,就是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实践中,应当加强对农民的新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合理配置低碳农业发展的各项资源,以促进低碳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国家积极倡导走科学化发展之路,实现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科技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将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使农业、农村、农民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进步。
四、结语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要改变传统粗放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和平衡,大力开发和利用自然能源和太阳能等新能源,逐步的改善农村环境,做好产业结构及社会、发展、生态三方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我国绿色、低碳、健康的现展之路。
作者:王阳 刘宇新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2能源供应短缺和对外依存度高能源供需与来源结构分析表明,江西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自2000年以来都在递增,能源供需缺口不断增大。调入量从2000年的1157.2×104t标准煤猛增到2010年的4267.74×104t标煤。能源调入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46.2%增长到2008年的67.1%(图2),能源自给率不断下降,从外省调入能源的数量和比重迅速增大,能源安全保障面临挑战。
3能源科技创新和利用效率低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方法,计算2009年广东、山东、湖北、江西、陕西、青海6省的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指标显示,江西的人均碳排放在6省中最低,为0.750t/人,山东是江西的3.7倍;青海碳排放总量最低,为773.15t,其次是江西,为3254.30t。碳生产率是衡量低碳技术水平高低的指标,江西碳生产率为1.690万元/吨碳。江西的GDP和陕西接近,因为能源消耗量较低使江西具有相对较高的碳生产率。尽管如此,和东部发达省份相比,人均GDP水平的差距也很大。由此可知尽管江西省的人均碳排放量最低,但低碳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碳生产率和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低碳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转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转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增加碳汇潜力等实现低碳排放目标的一种经济形态。低碳经济的核心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从系统视角来看,鄱阳湖区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方面着眼:第一,生产低碳化。其一是源头输入的低碳化,其二是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其三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严格限制高耗能、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从结构上促进低碳发展;第二,消费低碳化。主要是改变以往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有效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能源科技创新贯穿于低碳经济输入和输出、生产和消费的全过程。节能减排潜力挖掘、碳中和、碳捕捉、碳储存等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依赖于能源科技技术水平的高低。实现生产和消费低碳化。笔者认为,改进生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模式等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生产体系改进模式、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和消费观念转变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四大模式。其中,能源科技创新模式是关键,其它3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的成败(图3)。
1能源科技创新模式
科技进步对能源利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能源结构。能源科技创新模式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强度。能源科技创新模式是在碳排放空间的约束下,以能源节约利用和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为目标、以能源技术开发为根本动力、以能源科技创新为关键。目前,鄱阳湖区大部分县市处于工业化初期中段,能源需求大,但能源利用效率仍然低。依托湖区的新能源开发优势,引进先进的能源科学技术,推动能源科技研发创新,努力形成更为低碳化的能源供给结构和更为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是能源科技创新模式的主要内涵。
2生产体系改进模式
最大程度地缓解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发展的核心,改进生产体系是最为重要的着力点。鄱阳湖区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发展模式尚未定型,因此生产体系改进阻力较小,工业发展可以发挥后发优势。生产体系改进模式是指用集约型、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型的新型生产体系取代传统的“高投入,高产出”生产体系,实现清洁生产、集约生产和循环生产。
3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5554.6亿元,占全省的58.9%。江西省三次产业之比为12.8%:55.0%:32.2%,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特征。能源消费总量从2000年的2505×104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6354.9×104t标煤,比上年增长9.3%;其中,第二产业能源消耗量由2000年的1759.5×104t标煤增加到2010年的4757.89×104t标煤,在能源总消耗量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65%以上。江西产业能耗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还处于高能耗、低产出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是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是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的主体。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的主要内涵在于:降低能源消耗大和污染排放多的产业比重,提高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小、污染较少的产业比重,可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质量,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低碳发展目标。
4低碳消费驱动模式
低碳生活方式实质是倡导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方式。通过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最终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和发展经济的目的。鄱阳湖区倡导低碳消费的生活方式是和居民消费观念的逐步改变同步进行的。低碳消费驱动模式既可促进湖区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又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低碳消费驱动模式与人的观念和行为紧密相关,只有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了,低碳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养成了,低碳消费驱动模式才能发挥效用。
结论和讨论
1优化能源供需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鄱阳湖区要逐步调整优化煤炭调入网络结构,增加输油输气管道的投资建设力度,发挥铁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联运作用,形成分工合作、高效畅通、较为完善和现代化的湖区能源综合运输系统。从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视角看,发展低碳或无碳能源,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是鄱阳湖区优化能源结构的必然选择。
2发展新型生产体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改变传统的“高投入,低产出”生产体系,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新型生产体系,可推进鄱阳湖区生产体系的低碳化。要选择性接收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规避资源利用大和环境破坏强的企业;重点优化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育低碳产业群落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动力必须大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湖区要借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加强以高技术、高效率、低耗能、低污染和良好创业氛围的产业群为核心,先选择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滨湖地区作为培育低碳产业群落的重点地区,积极引导低耗能、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企业在这里集聚,形成分工合理、相互联系、空间集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低碳产业群落。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2011年11月,我国政府出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1]如何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壮大新兴产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新兴产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发展问题,旨在促进国家的社会发展进程。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新兴产业的特点
我国传统生产模式下的产业过度依赖石油、煤炭等能源,这些能源不可再生,且在应用消耗的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与传统的产业相比,新兴产业则有效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逐渐摆脱工业生产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新兴产业具有低碳特点,与传统生产模式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不同,新兴产业经济环保、高效节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为我国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活空间。
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
未来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是资源、能源的储备较量,谁拥有丰富、大量的资源,谁就能在市场调控下占据优势。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措施,我国具有前瞻性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以全面贯彻低碳技术与低碳理论,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对国家和人民都有积极的意义。
1.调整产业结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更大的挑战,我国迫切需要调整与改革产业结构。为了应对能源逐渐枯竭的严峻形势,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我国要从根本着手,从产业源头减少碳污染。因此,我国应加大产业调整、改革的力度,更新耗碳量巨大、耗电能极高的陈旧设备,采用具有节能减排效用的技术与设备,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同时,我国应进一步严格控制落后产能,号召各企业单位做好执行项目开工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统一并加快以低碳、高效、少污染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我国各企业单位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形势下力求与时俱进,调整内部结构,引入环保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贡献。
2.制定低碳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局势,缓解能源的消耗压力,我们必须全面、清晰地认识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性。因此,我国必须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长远的低碳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各企业认识低碳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明确发展思路,确定目标任务。只有这样,我国各企业单位才能顺利地调整内部结构,为实施低碳可持续战略奠定基础。
3.大力开发低碳能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能源技术正朝多元、高效、环保、可再生的方向发展。过去我国为发展经济应用的传统能源都存在低效、高污染等问题,有的能源在开采消耗的过程中会严重破坏地质结构和生态环境,且大多数能源都不可再生,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是徒劳,因为破坏了生态自然,就如同走上了一条毁灭之路。因此,我国将大力开发新型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诸如太阳能、生物能、热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以新型低碳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进而维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加强国际间交流来往
要想实现技术创新,利用新型能源力量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进程,加快新兴产业的建设脚步,就绝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始终与国际技术前沿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内,紧追国际趋势。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科研往来,积极吸纳、借鉴、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设备,争取到技术支持,才能进一步实现新兴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将我国的产业发展引领至国际水准。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2]对于我国而言,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逐步实现向新兴产业的调整转型,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应有效采取发展策略与手段,制定切实发展规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力度,进而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经济快速的发展。”[3]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娟.低碳经济视角下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5):34-35.
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扩张造成人类对常规能源的使用逐渐增多,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不断日益恶化,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碳足迹”等概念应运而生。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够通过节能降耗改善环境污染,还有利于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促进新型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必然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重大进步,是通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量、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指的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及改变生产方式,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经济发展中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通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研发低碳技术并建设低碳产业体系,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一、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困难
目前制约我国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小农分布。尽管我国近些年来已经实现农业大规模生产,但基本生态生产单位仍是农户小农生产,制约了农业生产中碳生产的合理标准规划。例如农村地区仅只有一户或几户开展低碳农业生产,而大部分农户依旧仍采用粗放生产,碳生产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集中化,这种情况下依然会污染土壤、空气、水源等,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增加推广和开展低碳农业的成本。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国农村地区许多基础设计健身不完善,例如水利设施出现设备落后、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是由于水利投资偏向于大型水利工程,对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较小,资金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合力,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农业节能、节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从而制约低碳农业的发展。
(三)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展低碳农业离不开先进技术的支持,而技术创新是发展农业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农业技术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农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先进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缺乏农业科研人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完善等,这些现状严重制约了技术在低碳农业中的应用。除此之外,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缺乏先进的技术,例如沼气的开发和使用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但目前只适用于以农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家庭生产生活,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大中型沼气池等技术还不完善,使沼气的开发和利用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二、低碳经济时代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途径
(一)建立循环农业经济体系
西方国家低碳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迅速,例如阿根廷实行完善的免耕加秸秆还田的低碳农业技术,打破传统的额“种地必须先耕”的现状,有效的保护土壤面积;巴西政府在2010年实施低碳排放农业计划,运用生物固氮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实现农林牧一体化生产等。我国人口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且农业生产效率低,耕地污染严重,因此应大力推广和使用农业固碳技术,减少高碳能源、化肥等资源的使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指的是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业废物再利用的循环模式,降低资源消耗率。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的综合利用,加强对情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二)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模式
首先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理念,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屏气原有的“重农业产出,轻生态环境”理念,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坚持集约化的经营理念,加强对农村农民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提高现代农民的综合素质。其次,坚持资源的多层利用,实现资料良性循环,例如发展沼气利用模式、病虫草防治模式、产业链延长增殖模式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大力发展农田平原、水体立体等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低消耗、高产能。
(三)促进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一方面要大力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促进我国低碳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进行支持和引导,引导社会资金的不断投入,积极开发新技术,整合现有的先进技术,降低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的成本,同时要注重技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学会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使技术真正运用到低碳农业生产中,缓解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强农村地区新型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开展免费农业教育课堂培训业务,宣传新型低碳农机的作用,使低碳农机在农村得到真正使用;增强安全意识,更好地发挥低碳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有机物多层利用技术的推广,在生态系统中形成物质良性循环多级利用的状态。
(四)提升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低碳化的转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加强树立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理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农业的发展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其次要走正确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出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道路。最后还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充分利用好农业资源,降低农业能耗,减少农业生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参考文献:
[1]冯蛟.从低碳经济时代消费者行为特征看休闲农业的发展――以宁夏休闲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2010(10):3839
[2]胡新良.低碳导向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在世界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低碳经济发展是未来的必然方向。从地域角度来说,城市发展规划低碳化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和城市发展规划间的研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一、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内在联系
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中,低碳经济缘起于排放温室气体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严重后果。IPCC在1990年阐述气温升高的危险后,以此为强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紧密关联,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 年《京都议定书》分别强调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是国际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全球变暖业已无法逆转,排放温室气体减排是世界各国的生存和发展严重阻碍。
现代城市发展规划开始于城镇化建设,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使得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市成为工人,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加。人口流动加速和工业使得城镇化建设加快了进程。传统城市向着工业现代化城市转变,也给城乡设施如何布局带来难题,这些难题对城市进行现代规划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城市发展规划进行探索,提出许多理论,极大促进了城市发展规划的现代化学科和现代化体系建设。低碳经济条件下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共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互相作用,互为依托。
二、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实际性质
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和城市发展阶段,发展特征是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城市化经济的发展,产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开始朝资本和知识密集型演化。我国城市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和城市发展过程的能源消耗位于世界前列,根据IEA报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的同时,低碳减排任务巨大。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经济越来越产生关联,发达国家外移高能耗企业,对包括我国履行减排温室气体和发展低碳经济带来很大阻碍。我国的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重点水平无法和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部分城市尝试进行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率。我国低碳经济须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低碳建设,减排、节能促进新能源、新经济的发展。我国低碳经济重点应在于升级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新能源。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要积极利用已存在的产业,结合新能源的产出和利用,实现低碳产业的低碳发展、低碳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要减少能源消耗和CO2排放为关键,建立生态、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强调以人为主,建立复合的低碳城市生态系统,侧重于系统、层次和环境。
三、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
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是为了维持城市发展的公共生活秩序而进行的未来空间的设置和安排的具体表达。我国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特征是建立在城市的发展、思路、总体布局等基础上,安排合理空间达到节能、环保和减排的规划目标,主要表现为:
1、低碳城市规模适度
我国的城市规模与碳排放量有正向联系,既城市规模越大,则居民碳排放量越多,更深层的表达就是人口越增加,碳排放水平越高。从这一理论看,只有适合的城市规模才能保证城市碳排放的相对合理。
2、低碳城市紧凑形态
我国城市发展要持续发展,则城市形态必须相对紧凑,要充分成复合土地利用效应,因为在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城市密度、城市交通和碳排放间有紧密关联,紧凑土地予以复合利用,多功能结合,有助于降低居民的日常出行成本,对提高城市密度,推进城市交通利用效率有积极作用,进而减少碳排放量
3、低碳城市高效交通
交通作为我国城市的碳排放来源,主要是指排放汽车尾气,不停增加的城市道路建设都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阻力。所以我国应建立居民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合理、高效的交通体系以降低城市碳排放增长。
4、低碳城市低碳政策
在一些新型城市发展规划之初,就要考虑低碳发展为主,留下足够的用于低碳建设的政策实施空间。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决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城市低碳发展的操作空间,制定低碳政策,并规划、实施低碳措施,促进低碳观念普及和低碳技术应用。
四、低碳经济前提下的我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对策
我国现在的城市发展规划对发展城市和管理城市有着重要的任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方法、内容和管理等措施,要围绕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展开。
1、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
转变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建立低碳城市的发展规划体系。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时期,也要相应地改变低碳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目标,调整、研究我国的城镇化与低碳经济的有机融合渠道,建立起适合国情的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理念和体系。
城市发展规划以低碳为出发点,要遵循城市本身固有的复杂结构,认清碳排放不断增加的影响因素,要找到适应低碳经济下的、可以覆盖城市发展的低碳理念。城市发展结合低碳目标,为发挥城市发展规划对低碳经济的调控作用,低碳城市规划必须关注城市的消费全过程,加强低碳、环保、节能、生态等理念在城市规划的应用。
2、探寻城市低碳发展模式
探寻我国不同城市低碳发展模式,创新规划内容。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要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两种方法,城市发展规划要与这两种方法结合,研究碳源和固碳地,探寻城市发展规划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应模式,创新城市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减少碳排放主要通过合理确定城市的人口和发展规模、促进城市紧凑性突破和多方应用节能减排技术等方式来达成;增加碳汇指经由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增加绿化、限制城市任意扩充规模和建设、健全城市生态环境等实现。
3、调整低碳城市规划的城市规模
改变传统的建设城市以人口数理决定城市规模的方法,改由城市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城市发展规划的空间和规划规模的决定因素。生态承载力可以客观、准确地说明城市和自然间的切合度,能严格控制城市发展影响自然的负面程度。以城市生态承载力决定城市发展规模更利于城市发展规划的低碳化发展。
4、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
我国必须低碳经济和低碳城市的规划实施对城市发展的安排和管理作用,强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策略研究。低碳作为经济发展方向和城市规划的新兴观念,我国低碳理念推广和宏观计划还远远不够,城市规划必须依靠可行的低碳发展策略才能确实实施。要尊重城市发展的低碳特点,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不同的低碳措施。
参考文献:
[1] 毛小苓、田坤、李静萍、李天宏、刘永伟. 城市生态需水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