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09:20:0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会计和会计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国相当多高校将会计学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反映了这样一种共识: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二是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会计工具。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从已有文献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比较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学生专业与职业目标的多样性,又来自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负面印象――学生通常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摆弄数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因此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会计教育界意识到改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会计教师呼吁认真审视会计教育,抛弃偏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决策能力的方向转变。
这个挑战促使会计教师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方法与建议包括: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观念,改变会计学教材的主题顺序,采用主动学习法,重视批判性思考,模拟企业的运作方式,使用大众媒体的资源,摒弃或减少有关借贷方的机械记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会计学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将上述创新方法围绕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整合会计原理,也就是重新开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对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其具体应用;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总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生成者。而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编程。
概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会计(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用会计(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体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成会计信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会计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的用户不必懂得编程知识,重点是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目标定位的错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第二个错误随之而来。
(二)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与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当,其直接表现是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实质区别。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的弊端是侧重讲述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缺乏对相关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经济业务运作信息、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经济内涵与实质的阐述,体现更多的是会计技术层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这类教材体系偏离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学习要求,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选用的另一种教材是标明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这类教材尝试调整教材结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本质差别。
(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要求
首先,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会计学、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的内容只限于财务会计,不包括管理会计。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沿用了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体系,基本不包括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包含的内容如计划、预算、预测、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相关,更能体现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教学目标。但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上述与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没有突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流程。即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了财务会计的簿记方面,即借、贷、日记账、分类账等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往往感到会计比较机械、枯燥,与专业不相关。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会计师,因此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具体核算程序。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没有根本区别。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没有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管理会计,一是因为有些高校对经管类非会计类专业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二是由于第一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即使有机会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选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就是不完整的,因为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并不存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这就造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性,不能从整体角度掌握会计的精髓。
总之,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是可想而知,预料之中的。
三、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构想
(一)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理念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着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研究较多。早在2003年,孙晓明从会计目标变迁的视角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他认为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向内部扩展,包括了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则向外部扩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服务对象的这一融合使原来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黄曼远(2014)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出发,根据二者的历史、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同一性,从理论上证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她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从来就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生成的信息交叉构成企业完整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
(二)将管理会计纳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延伸与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来源一致,终极目标一致。
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年的公告,管理会计是通过规划、计量、管理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系统引导、激励管理者的行为,支持与创造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持续改进过程;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
上述专业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通过计量、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创造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密不可分。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具体构想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就是改变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第一单元是设立企业(以商业、服务业为背景),主要业务活动涉及制定商业计划书,本量利分析,编制预算,讨论公司的组织形式,解释财务报表。此外,采用预算作为公司战略的工具,学生在整个预算期内评估企业决策。这些主题持续整个学期。
第二单元包括建立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强调掌握借贷方记录经济业务不同,这一单元利用电子数据表(Excel)建立会计账户系统,每一列代表一个账户。账户的增减变动在每一列记录,到会计期末结出每个账户的余额,利用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将会计循环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程序,这个循环始于记录经济业务,终于结账。但是,这种视角意味着编制财务报表独立于公司预算中设定的管理目标。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将编制财务报表视为预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将实际结果与呈现在预算中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进一步说,会计循环的终点不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是计算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估前期决策。
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主要涉及与服务业、商业企业相关的会计概念,第三、四单元以制造业为背景。学生将在前两个单元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应用到制造业的企业环境。此外,学生前两个单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单元包括编制总预算,计算多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用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计算销售成本,采用各种成本流转假设计算期末存货。
第四单元包括利用相关成本进行决策,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成本差异,记录与分析涉及财产、厂房、设备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最后一个单元是有关借贷方的学习。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规范方法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重要的必备要求,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业语言。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摆脱或删除有关借贷方的知识,而是将其放在适当的环节讲述。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讲述借贷知识,其优势是: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电子数据表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实践过利用Excel计算账户余额编制财务报表,已经明白如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在这个背景下,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只是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会计系统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关于借贷方的内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实践,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将日记账过到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调整分录并登记到总分类账,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
整合后的会计学并没有减少传统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教学体系,丰富了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这种调整保持了会计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相对完整,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知识及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更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管理特色。这种体系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改变框架结构后的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会计,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会计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而赋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以意义。
参考文献: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3]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1,(7下):108-110.
1.1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定位为建设全国或区域一流大学,实施精英教育,不愿把自己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学校认为如果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职业技能型的学生,与高职高专区别不大,害怕招不到学生。于是在定位错位的情况下,全国大部分高校按照相同模式、相同目标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满足不了社会多样化的需求。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受到影响,应用型大学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手段,选用教材均要符合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最终掌握何种技能应由市场需求来决定。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手段没有多大区别,仅仅把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1.2实验课程内容单一,没有体现课程综合性
综合实验课程,应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但是此课程的实验内容还是单独模块,实验课绝大部分是演示性、验证性的实验。
1.2.1教材内容体系单一,目前我国财会教育的课程体系绝大部分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线,安排会计系列的教材,来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而现有财会类课程体系缺乏小企业会计准则为内容的相关中小微企业的财会类课程。这与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
1.2.2教学手段单一,偏向理论教学,上课过程中,学生把经济业务的分录做出来,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学生进行会计手工账务处理。教师过分关注业务分录,只不过加深学生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理解。
1.2.3实验内容单一,与电算化脱节,学生实验课上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手工账务处理,而没有结合会计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而学生在《基础会计》阶段基本掌握会计手工账务流程,这门课与《基础会计》手工实训课区别在于经济业务量大且全。学生也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影响教学的效果。
1.2.4教学团队缺乏实践经验,要想做好《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教学工作和课程教学的改革工作,就需要有业界工作经验的教学团队。只有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加入,才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对《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及对实验的内容和方法的设置科学合理,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有高校为《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授课的教师多为学校财会类专业的学生,这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做支撑,但其绝大部分时间在理论的象牙塔中长大,缺乏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让他们去指导学生上实践课,有点纸上谈兵。有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如财会类教师参加中级会计师考试,这也是提升教师会计水平的方式,但是这代替不了实际经验。许多高校也从企业招聘了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职,但是这一部分比例太少,解决不了实验课程师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实验课程师资还是直接到学校工作的教师。
1.2.5课程安排不够科学,《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其目的是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仿真结合,整门实验课包含了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这门课的优势是可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学习,同时也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
2《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与应用型本科大学定位相吻合。应用型大学应定位为培养本土化的技能型人才,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素质。应用型大学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应用型人才,相应地课程改革和设计均要围绕此教学目标展开。
2.2创新实验课程内容
2.2.1针对学生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掌握会计手工账务流程、会计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方法,一定要有效将会计知识、手工会计账务处理与会计电算化有机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没有用人单位会耐心地等待一个刚从校门毕业的学生在基础工作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慢慢成长。会计岗位也是如此,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聘一些一到岗位就能上手的人才。为达到要求,应科学安排此门课程的开课时间,作为解决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的核心课程。
2.2.2手工账与电算会计做对照试验。如学生对记账凭证、总账、各种明细账手工操作一遍,然后再用电算化生成,两者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2.2.3教师实验的经济业务还原成实际工作的情景。由于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教材上的经济业务与实际真实情景有很大的区别,实验课程教师尽量要在实验课上把教材上的经济业务还原成实际工作的情景,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听、细心地感受、认真地对待实验课,否则如果都是机械地告诉学生教材上的经济业务分录答案,然后学生机械地登帐、出报表,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培养。
2.2.4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的延伸。学生在校内的实验课程代替不了实际工作场所的实习。由于校内实验课程的经济业务是仿真性的,与实际工作情景区别很大,比如实验课的经济业务是用文字描述加仿真原始凭证,这已经经过人工处理并有一定假设条件,但是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首先拿到的是原始凭证,而原始凭证与工作的环境密切相关,会计人员可以根据工作环境作出一些判断。但实验课上没有这种真实环境,实验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财会类的学生与一般工科的学生有区别,接受财会类学生实习的场所大多是企业的财务部门,受工作场所的限制以及财务数据的保密等要求,造成接收财会类学生实习的人数相当有限。财会类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最好是财务咨询公司或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一次可以接纳较多的学生,且学生接受校外实训的时间也较长,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有很大的帮助,但要防止部分实训基地把学生当做苦力,从事一些辅助的会计工作,实训结果会适得其反。
2.3提高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经验
2.3.1要想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就要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经验。学校在教师选用与培训中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选用综合型、高素质的实验课教师。应选用既懂会计、电算化、税务等知识的教师,能够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适应综合实验教学的模式,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验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理论,并发现自身知识的匮乏,不断进行积极学习。(2)做好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培训的主要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计算机基础理论、会计电算化实践以及多媒体的运用等多方面的课程,全方位地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为给学生上好财务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奠定基础。(3)应与相关的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只有到企业实际锻炼,教师才能把理论知识与现实中发生的问题相结合起来,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交给学生一碗水,只有实际操作过才能知道会计账务处理其中的精髓和奥妙。(4)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选聘既有理论又有实际工作经验全职或兼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不仅担任实验课教师,而且担任年轻教师的导师,另外开设《财务会计综合实验》示范课,让担任此门实验课的教师有一定的学习提升。
2.3.2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方式:(1)科学考核体系要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的课程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关的评价进行科学的分析,针对结果对教师进行奖励和惩罚,并将教师的绩效奖金与教师课程反馈相结合,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素质。(2)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考核,不能够单纯的以一次考试来判断考生学习的情况。财务会计实验课程是个过程性的实验,考核学生也应该以过程考核为主,教师应关注学生课堂的表现,而不是学生最终提交的账套。应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几个部分:实验账套的成绩占40%;实验过程占40%;出勤率成绩占10%;课堂表现(如与教师互动等)占10%。《财务会计综合实验》学生最终上交的实验成果是一套账套和一份实验报告,但是占综合成绩比例不能太高,以防止学生抄袭。能够体现实验效果的关键是实验过程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这需要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并积极与学生互动而不能仅仅让学生机械地完成一套账套。这样能够科学全面的分析学生学习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资源发挥的空间,这种科学的评价标准既能够对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考核,又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构建、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在分组的实验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将来适应企业的环境。
2.4科学地安排课程时间
此门课程是综合性的课程,应严格与财务会计手工实验进行区分。应该在学生学完财会类大部分课程后开设,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会计综合能力。另外,只有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上课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学体系改革的成功。因此,学校在进行本课程安排时应尽量避开学生就业和考研的高峰期,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课程的学习中来。尽量将此课程安排在三年级进行,大学三年级时学生既对整个会计知识体系有相关的理解与认识,又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跨越的好时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5-148 -03
许多学生总是觉得财务会计这门课程不容易学好,尤其是进入到《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阶段,简直是“听起课来半懂不懂,看起书来头皮发麻,做起题来几欲崩溃”,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多数学生的确反映《高级财务会计》的学习不太轻松,普遍感觉比较困难。这里,我以《高级财务会计》为例就如何学好财务会计谈谈几点思考。
一、“走进”《高级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从课程体系上讲包括财务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实务两部分内容。在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财务会计理论是以专题的形式,即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财务会计理论专题》供学生选修;而财务会计实务则分解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三门课程,且均属于必修课程。许多学生认为《高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纯理论课程,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应该说,《高级财务会计》仍然是一门关于财务会计实务的课程。
《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不仅各自存在着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框架体系,并且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个比较清晰的层次关系;而《高级财务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之间的层次关系却并不明显。与《中级财务会计》不同的是,《高级财务会计》在框架体系上并不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或系统性,各个专题之间也不存在类似《中级财务会计》各章节间的紧密联系和层次关系。实际上,《高级财务会计》究竟包括哪些内容至今还没有公认的或权威性的结论。但一般认为,《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是那些没有包括在《中级财务会计》中的企业会计准则内容,通常包括: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外币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清算会计等。
诚然,与《中级财务会计》相比,《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在难度上的确增加了不少。因为,《高级财务会计》,即非传统财务会计实务,其特点体现在技术的复杂性、内容的特殊性和理论依据的偏离性等方面上。这门课程涉及的主要是一些专题性质或者是一些特殊的交易或事项的确认、计量和列报问题。但是,只要同学们做到态度端正,并辅以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够学好《高级财务会计》。
二、自觉地进行回顾性思考
不少同学在刚开始学习会计时总觉得会计这门课都是些零散的基本概念,然后就是些机械的会计分录。对于前者只是比较死板地记忆,而对于后者则是比较盲目地模仿,甚至有个别学生竟然打听书店里是否有“会计分录词典”等类似的书籍?等等。应该讲,对于那些刚刚接触财务会计的大多数学生们来讲,要求他们从一个比较高的角度去思考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相关理论问题,这实在是有些勉为其难。但是,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对所学的内容或知识进行回顾性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对自己的所学,又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认识。
比如,在了解了会计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会计处理程序之后,我们不妨继续追问:“什么是会计?”或“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这些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的分析对我们会计思维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逐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会计本身是一种管理,会计的目的是向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有用的信息,信息是一种技术含量要求比较严格的产品,为此就需要满足相应的质量要求,如: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等。会计从直观的角度看不外乎就是“制证”—“登账”—“编表”三个步骤;三者之间可以比喻为:“点”—“线”—“面”的关系。必须要指出的是,如果把财务会计仅仅理解为上述“证、账、表”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必须要看到,“制证”-“登账”-“编表”的背后所代表的内容是对企业所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而如何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则离不开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和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至于又如何进行选择会计政策或作出会计估计,那这就离不开会计人员的正确判断。我们不妨去想象一下: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财务会计只是一种“制证”—“登账”—“编表”的简单“流程式”的程序化系统工作,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会计这种职业必将被计算机所“消灭”。
三、学会思维和归纳问题
这里,我选择对收益的两种理论——“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进行分析来说明如何进行思维和归纳问题。
“资产负债观”认为:收益是企业两个不同时点的净资产的增加额(注:剔除与企业股东之间的权益交易);而“收入—费用观”则认为:收益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的差额。在“资产负债观”下,会计要素的确认立足于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确认,在此基础上再确认利润表要素;在对会计要素的计量上,先计量其期末余额(或调整后余额),再将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或调整前余额)比较从而计量其发生额。而“收入-费用观”则与之基本相反。应该讲,上述两种理论对于许多学生来讲在理解上的确存在不少困难。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思维和归纳呢?这可以从以下两笔简单的会计分录来进行: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中职财会专业课的教学实践,更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运用。因此,结合现代教育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是必要的。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现象比较普遍,长久以来,教学过程中重教法、轻学法的现象必须改变。改革教学方法就是要改革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学模式、发现模式、合作模式等,独立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掌握学习方法,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我们要适应这个新形势,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方法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新的中职专业课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识水平和就业指导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职业技能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呼唤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应用策略――做中学
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是一系列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认知发展、情感和伙伴关系产生积极影响。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而进行的,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把班里不同性别,性格,能力的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将传统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转变为师生、生生之间多项交流,促进人际交往,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可以说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
在《财务会计》课改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基本的程序是:确定学习目标(单项实验内容)各自准备材料(编写会计分录,整理原始凭证)分组进行讨论(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帐、日记帐、明细帐)各组集体交流(相互检查审核)作出综合评价(判断帐目的对与错)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以下策略:
1.合理分组,规范要求,激发兴趣。
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内容不同,各实验核算的要求不同,差异互补,人尽其才。小组的人数应根据实验的内容来确定,可以4~6人,可分5―6个小组,使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合作任务,从而有一定的责任感。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每组设一个复核(组长),检查凭证的正确性。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技能水平等因素,坚持多种并存,灵活使用。,教师让学生在组合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有出纳、复核等。实现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2.有效合作,参与竞争,发挥主动性。
在实验课的起始阶段,教师用精练的语言,运用主动直观的手段,扼要介绍所要学习的实验内容,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并对其关键点加以点拨和提示,各小组在其组长带领下进行互学习,通过组内合作,理解,消化教师讲解的内容。例如讲授实验二单元时,主要向学生介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通过三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的展示,各小组着手写会计分录编记帐凭证登帐互评。
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积极合作不仅能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智慧发展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同时学生间的合力往往胜过个人的努力,更有利于解决新的复杂问题,在决定目标评价时,合作讨论意见,往往更易于接受。例如在写分录,编凭证,登帐过程中都存在难点,学生有时不知怎样判别、编写和登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这个难点就变容易了,能力较差的学生也得到了帮助。
3.多元评价,互评互助,体现成效。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的评价自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指标,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由激励个人达标向激励小组合作达标转移;由关注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向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的生成相结合,由教师是评价主体向学生充当评价主体转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在平时的多元评价中,学生学会了公正,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评价中,凭证和帐簿占总分40%,有效参与、协作态度占总分10%,这50%是学生最后总评的一半分数,其余50%只是考试的卷面成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尝试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为学生获取知识创设情境。
二、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合作是人的心理需要
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常给予必要的提示,适当帮助指导发挥学生间相互启发的作用,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众所周知,财会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光有理论知识层面是片面的,在体验职业背景的前提下,让学生亲手操作财务专业技能,理顺实际工作中财务处理程序,是财会专业的一个核心技能。
1.通过合作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他们对教师的依赖,促进智能的发展,而且还能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使其学会尊重,理解,容忍不同的观点。在讨论这样的双向交流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活力。不难看出,小组共同探究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研究、创造能力和素质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
2.合作学习形式还有易于培养学生的交往与合作意识。现代和未来的国际一体化的社会中,从个人的生存,发展和成功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进步,金融安全,经济稳定与发展都显示出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将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视为教育基础的四大支柱。人与人的交往合作是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共同生活的前提。有研究资料说明一个人的成就还与他的合作能力有关,因此有些专家认为合作能力比竞争能力更为重要。
3.合作学习法有较强的兼容性和互补性。虽然我们称某一种合作学习形式为合作学习法,但这种学习形式可能融合了某种或多种教或学的方法。如含有欧洲古代教育家昆体良“探索学习”的教育思想,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法”及“体验学习”等,融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合作学习形式,具有复合效应,可以达到多种教育目的,有利于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之,开展小组合作进行财会教学和技能的的训练,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合作的“伙伴学习气氛”,能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彼此间相互启迪,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达到一种“在小组合作中,人人都有发展,人人都取得成功”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冯忠汉.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 李楝材、李淑华.教育理论教程.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3] 王义高.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合作教育法”.外国教育动态,1998
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不能忽视的部分,是教育事业重要的一环,财务人员在其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校财务管理水平,是中小学校财务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中小学校会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会计人员基础薄弱
在一些学校,学校的领导并不重视财务的管理,总的资金是固定的,所以干脆不设置会计岗位,或者让老师兼职。一个学校是一个大的团体,如何运营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如何让学校的收入支出平衡,并且用最合理的支出达到最大的收益是一门科学的学问。并不是简单的报账而已,所以学校应该引起重视。
2.制度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
中小学校都有属于自己学校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但是许多制度并不健全。不执行规章制度,或者执行不到位,糊弄问题的现象很多,出现问题也不会积极应对,会计规范化管理意识较薄弱,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现金管理上就出现许多问题,比如收取了现金但不直接存入银行,而是留在自己手里,没有财务规范的意识;在银行随意取钱,而且不及时上报,并且没有票据,这在后期会有极大的隐患;有票据的会出现收入支出与票据不符的问题;报销时手续不全、缺乏真实性。在收入上虚报、谎报、随意收费问题严重;从支出项目上,支出明细不清晰,支出手续不全面, 存在虚假套取现金等现象。一些经济项目设立失真 财务人员对学校的经济活动的性质不熟悉,经济活动明细混乱,没有合理的判断,会计账务处理与实际经济活动不符。性质分清导致同一内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设立多个科目,账务管理混乱,业务往来不清,预算与实际业务分离,收入支出失控;领导法制观念薄弱,对财务人员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财务人员成为“事后会计”。
3.监督不到位
资金的既定对中小学来说有利有弊,一方面让学校运行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会使管理忽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所以要完善财务监督体系,目前,中小学的财务监管力量很小,有些学校虽有监督部门,但是监督并没有落到实处形同虚设。在各方面都会出现问题,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监督制度不完善,内部制度不严谨,这都是一系列的连锁问题,应该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如基建工程财务监管不严,国家给资金希望在学校硬件上作出改善,也表明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是如果管理不严就违背了国家的初衷。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财务人员对本校工程项目合同的具体内容不详,就随意支付程工款,容易造成支付总额过多。如学校的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支出很大,不严格管理,导致国家资产流失。还有在工程结算时,出现票、据分离现象,导致结算依据不充分。所以账目混乱会导致严重的资金浪费。
二、中小学会计财务管理的方法
1.提高财务人员的管理素质
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很重要,所以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有严格的要求了。针对学校会计基础薄弱的问题,学校领导一定要重视起来。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首先从企业的经营者开始,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其次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组织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他们的知识能力的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学校工作人员要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财务人员也要树立规范的财务管理意识,这样学校的经济活动才能顺利发展。
2.建立健全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并坚决落实
制度的建立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求领导者从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在收入、支出信息都相符,并且有合理的计划安排和明细。在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设立相应的制度,防止不良的财务行为的产生,造成国家损失。这样人人遵守,各司其职,学校便会欣欣向荣。
3.加强对收入与支出的监督。
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接下来领导就要重视它的执行度了,因此要加强监督。在收入上要有清晰地明细,防止财务人员或学校工作人员私吞公款,产生腐败现象。加强对学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票据的检查。在支出上加强对支出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监督。对付款项目做到心中有数,购买大型设备一定要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渠道,不要私自取钱,随意支出。领导务必监督查看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存在,防止个人借出无法偿还,造成学校和国家损失。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抓住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每节课前,笔者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通俗易懂的实例,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
认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的内容,选择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进行讲解。例如,讲解“存货”时,笔者指着教室的日光管提问学生:“企业买一个日光管,记入什么账户?需要设哪两个账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纷纷议论。学生经过思考讨论,教师再加以引导,引出“低值易耗品”和“库存现金”账户的概念。这样的例子,通俗易懂,使学生会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
2.用多媒体展示学科优势,激发学习热情
每次备课,笔者都会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笔者通过课件不仅明确了学习企业财务会计的目标、意义,还以图文形式展示了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历届学生学习《企业财务会计》的成果及部分毕业生从事会计工作受单位重用的情况,最后鼓励学生也成为专业能手,大大激发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信心和热情。
二、课中教学活动的策略
1.大力改进教学方法
在企业财务会计的课堂教学中,将填鸭式的教学改为案例互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广泛开展直观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动手能力,把会计核算的原理、过程、图形账表及账户间的结构关系等内容,制成幻灯片,从而延伸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2.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企业财务会计每一章节,都配套有实训内容,这就让学生有了更多动手练习的机会。教师通过这个训练平台,抽出一定课时让学生进行练习。授课中,每讲到一个知识点,就安排学生动手练习,既巩固所学知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企业财务会计每周安排6节课,其中两节课进行会计实训,让学生对一套账进行完整练习,学会会计技能。
3.创设情景,让学生合作探索
现代心理学认为,课堂上有合作、竞争和个人三种学习情景。其中,最佳情景就是合作的学习情景。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促使他们主动而又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的问题情景。笔者将创设个人提问、小组合读、模拟出纳、会计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情景贯穿于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交流合作成果与心得
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交流,把心得、成果汇聚形成了一股合力。教师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新知识的信息资源应从哪里获取、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这是对专业课进行主动探索的重点内容。在讲《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时,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交流合作成果活动,笔者把班内学生分为两组,即商业总汇组、银行总汇组,然后在两个组之间进行合作成果与心得的交流。
三、课后教学活动的策略
1.布置巩固练习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究,最终成为一个能独立工作的合格人才。课外作业,是以学生个体完成作业的独立活动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完成各种作业的过程中,需要独立思考、独立钻研,有时要独立动手操作或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的知识。针对会计专业特点,巩固练习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作业(书面练习、书面答题、演习题,思考题、实训题)等。
2.联系生活进行调查
一、引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的会计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眼神,同时这也是高级财务会计学酝酿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经过多年发展,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已日趋成熟,但我国的会计学界目前还没有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研究内容给出官方定义,所以学术界对于高级财务会计学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性的观点,其称谓既有“高级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也有“特种业务会计”等。为此,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国内现阶段有关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概念进行整理与分析,以便形成总结性意见。
二、理论基础部分的主要观点
国内的学术界在高级财务会计学理论基础方面,主要存有如下观点:
常勋(1995)认为,在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股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权益会计、解散清算会计及财务重组会计都属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包括那些通过合营或合并形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租赁会计等。
张文贤(2003)指出,以资本保全、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报表构成要素、财务会计目标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虽然没有对四大假设进行完全否定,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原本无可动摇的地位,这也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杜兴强(2004)认为,高级财务会计主要对合并会计报表及分部报告、外币交易会计及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这四个专门的领域进行探讨。
石本仁(2007)认为,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涉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合并会计这三大难点以及其它专题。
通过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四大会计假设的动摇是高级财务会计学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对于其研究领域,则主要通过所涉及业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以界定。因此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以一般性的复杂财会业务,以及那些特殊行业的财会业务作为主要研究领域。
三、内涵部分的主要观点
国内的学术界在高级财务会计学内涵方面,主要存有如下观点:
向泽生(1991)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研究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财务会计中的最核心问题。
汤云为(1995)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是相对中级财务会计学而言的,研究内容与其一致,只不过是更为深入而已。
张文贤(2003)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着重解决那些非常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需要高级会计师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做出专业判断。因此,高级财务会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高级社会学的范畴。
王治安(2004)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学所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发生,但操作难度大、争议也相对较多,因此具有特殊业务会计的特征。
石本仁(2007)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可以用难、特、新三个字来概括,其中,“难”主要表现在对会计高难度业务的处理上。“特”主要表现在特殊业务的财会处理上。“新”主要表现在一些前沿的财会领域。
梁莱歆(2007)提出,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对原有的财务会计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和扩展的一门会计学,是一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对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监督与反映的会计门类。
通过上面的陈述可以看出,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高级财务会计学的重点在于解决财务会计学领域那些复杂、高难的课题,其中包括特殊行业的财会业务和一般行业的复杂财会业务。而从学科定位的方面来讲,高级财务会计学仍然没有超出社会学的范畴。
四、研究内容部分的主要观点
采用举例法,有关高级财会计学的研究内容的观点如下:
汤云为(1995)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分期收款销售、房地产、外币业务、政府会计、企业合并、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退休金以及其它非盈利组织会计都属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范畴。
常勋(1996)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期汇合同的运用与会计处理以及租赁会计中的特殊问题。
张文贤(2003)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合并会计报表中的特殊问题、政府会计、租赁会计以及公司清算、改组与重组、非营利组织会计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王治安(2004)在《高级会计学》一书中指出,母子公司问相互持有公司债券、母子公司问存货内部交易、公司间的复杂控股关系、分支机构会计、中期财务报告与分部报告、企业清算与重组等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梁莱歆(2007)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外币业务会计、债务重组会计、所得税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租赁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以及金融工具会计等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级财务会计学有两个核心研究内容,一是一般行业中复杂的财务会计,另外一个是特殊行业的财务会计,包括金融企业会计、房地产企业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
一、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作为财经类相关专业必开的两门课程,学生首先接触的为基础会计,紧接着
在下一个学期学习财务会计。在教学中,基础会计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所必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熟练进行基本业务处理,为学习后续的各种专业会计奠定基础,教学的内容为会计总论,要素、科目与账户、复试记账、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凭证、账簿、财产清查、报表、账务处理程序,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掌控的引导。而财务会计则是在进一步对专业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学的内容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报表,提升了知识点的难度和学习的精细程度,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及综合技能掌控的引导。由于两门课程分属不同的学期,因此通常一个班级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
二、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思路为在引导学生掌握现代会计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从工业企业筹资-采购-生产-销售-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整个业务流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经济业务的处理,并从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引导学生掌握会计的工具和记账的流程。而财务会计的教学则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一个要素、每一个重要账户的业务处理进行讲解。因此,教学思路是不同的,相比基础会计按业务流程设计教学,财务会计按要素设计教学更加抽象,学生不容易把各要素下各账户的知识点应用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而知识点的数量和难度又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因此学生很难适应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衔接,财务会计的学习不知如何入手。
(二)市场上两门课的教材是分别独立的,教材设计思路为:基础会计除基本知识点外,按工业企业流程进行业务的编写;财务会计则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对每个要素下的账户应用进行编写。市场上没有将两门课知识点有效融合的教材,客观上导致了高校选择教材的局限性,进而导致教师教学思路的局限性。
(三)很多学校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过渡是生硬的,上完基础会计,下一个学期紧接财务会计,两条教学思路没有很好的衔接和融合,学生不知如何是从。
(四)基础会计教师作为学生的第一位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方法的形成影响最为重大,并非人人都能胜任,高校对基础会计教师的选择应该更为慎重。另外,同一班级,这两门课分别由两个教师教学的情况很常见。由于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不同,财务会计教师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思维和方法不甚了解,对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程度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教学方法的不适应,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双重困扰。
三、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方面实践并收获一定的效果
(一)学校应选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有较强责任心、授课有吸引力的教师教授基础会计。作为第一位专业课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对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职业道德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形成、学习方法的形成都起到重大的影响,接触专业初期形成的方法与素养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工作影响深远。
(二)在当前的教学形势下,建议两门课采用一人一贯制教学。虽然教学时间不同,但教师的选择可以实现一贯制,即教某班基础会计的教师下一个学期继续教授该班财务会计,这样既保证了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一致性,教师也较为清晰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点的掌控程度,方便切入财务会计知识点,利于教师将两门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避免知识点的重复,注重知识点连续性、专题性规划。
(三)注重课程的平稳过渡。在财务会计教学前,设计几节实训课程,通过不同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让学生将基础会计掌握的业务能力落实到实际灵活运用,将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引入深入的问题,并通过学习财务会计得以解决,相比生硬连接两门课程,学生在思想、情感、方法、能力上更能接受这种平稳的过渡。
(四)笔者认为,长期以来,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教学已形成固有的模式,分别采用两条教学思路,导致两者的融合度不高。在国家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号召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将两门课知识以工作环节的形式进行整合和教学,避免内容的重复,注意难度的递进,注重工作过程知识的培养,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法,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衔接两门课程。将成果以教材的形式出版,也能弥补现在市场上两门课程融合教材的缺乏。
必须承认,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基A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的有效衔接仍需要不断研究、总结、实践,笔者愿为此努力。
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思想的产生久远,该理论和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源远流长。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我国古代也一直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出互帮互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观。
现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由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塞(William Glasser)倡导,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但真正出现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21世纪得到兴起,但真正引起重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我国合作学习领域著名的研究者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坦。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他在著作《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指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
二、合作学习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动力;少部分同学甚至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另外,由于会计理论枯燥,有的学生会操作不会思考,难以举一反三,当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某些业务的处理要求发生变化时,更谈不上融贯通,教学效果不理想,直接阻碍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进步。
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该教学模式在引导每一位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尝试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的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使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过程和快乐。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更能弥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
三、合作学习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科学分工是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科学分工包括科学分组、角色分配和角色轮换。
权衡学生个体差异,一般安排四人一组,组内成员有强有弱,各组实力相当,并调整学生座次。这样,同座位的两个学生再形成一个小组,形成固定分组。遵照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原则,各组推出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任务安排、协调、监督任务的实施过程,并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组内成员的成绩评定。
结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岗位分工,在项目模拟实务操作时,一人制单、一人审核、一人登记明细账(或日记账)、一人登记总账,并在完成一个操作环节后,进行角色轮换,直至四个角色轮换一遍。各小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体验中,学会用会计理论分析解决会计实务。另外,两人一小组,可协作完成一系列的合作学习环节。例如,用专业的语言“说”出来,用规范的书写“写”下来,按标准的要求“评”学习成效。在这些环节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科学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并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且把个人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集体智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持续多边合作
要持续合作,就要有合作的内容。合理地、经常性地布置合作任务,尤为重要。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以企业会计核算所必需具备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知识和技能来选取项目。在具体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各知识点案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将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去。所有的教学内容分为项目,各项目中又包含若干个的任务。因此,教、学、做融为一体,绝大多数的课堂都可以设计出具体的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小组内的合作,还包括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个体存在着差异,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各组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不唱独角戏,小组长也不能唱独角戏,把大量课堂时间给所有的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让多边合作创造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持续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参与者品尝到快乐,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3.有效引导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到适时、适度引导。万事开头难,合作学习的应用也是如此。在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深入各组,及时参与各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细致了解各组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对相关问题适度点拨,进行合作学习示范,把学习引导深入。
有效引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语言交流专业知识。财务会计中,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理论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在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因为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不会使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述个人观点,喜欢使用“这个”、“那个”及一些方言土语替代,有的学生干脆三缄其口,还有的学生会趁“热闹”玩一会。教师应学会仔细观察,与组内成员一起从教材及已学的知识中寻找会计理论依据,引导学生在熟悉准确的理论表述的基础上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4.多样化交流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学生交流的内容不仅局限在财务会计学习的内容上,还扩展到学习反思,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交流方面。多数学生的财务会计学习方法,是与同学相互交流或通过老师点拨,个人总结占少部分比例。要知道,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学习内容更重要。交流的方式不仅包括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还包括师生交流、任务完成突出学生的指导及证、账、表实训作业的选优展示,以及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对账务处理结果的交流。当学生个体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适当减少交流,甚至省略交流环节。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懂得相关知识并掌握一定技能的操作人员,其主要目标指向核算操作员工岗位。为此,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会计专业教学来说,能够了解电算化的基本常识、重点掌握财务软件的运用即已达到预定要求。因此教学主要定位于财务软件运用,形式上宜采取以多媒体演示或上机实训为主、以理论讲授为辅的教学指导思想。
现代化的技术,将为财务会计专业教育的创新提供更多的机会,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应用,既有助于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又有利于设计个性化的学习道路。例如过去在讲解“如何记账”时,方法是“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即将记账凭证抄到账簿上,但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无法将记账的结果列示出来,常常是老师讲完了学生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记账。现在利用会计软件及多媒体边演示边讲解,同时演示会计凭证和账簿,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如何将会计凭证记录到账簿上,再将结果演示出来,使之形象化,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操作,这样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各中专学校都配有计算机房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微机,这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室进行直观教学提供了可能,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及会计模拟实习电算化提供了坚实的环境条件。
二、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育急需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我国自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迎来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春天。市场如同一把玄幻的宝剑,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指挥着人们从事各种活动,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种生产要素及资源通过市场实现最优配置。而中职教师更应关注的是劳动力的市场配置与劳动市场供求关系的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产业技术结构呈现出提高的态势,但从总体上说,实现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企业为数不多。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初、中级技术人才仍然存在巨大的需求。作为我们所培养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所必须,受会计市场所青睐的那一种,哪里有会计市场我们就奔向哪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要求我们在实施会计教育之前不妨先做下市场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深入的社会中去,到各个工厂、企业乃至车间中去,了解到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最欠缺的又是哪些方面。当前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小型企业、民企、私企,而且主要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而中职会计课程却偏重于大型企业的要求,按照《会计准则》并结合企业会计制度为大纲编写,很少有面向中小型、民企、私企的会计课程。所以专业课程设置要要求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当地、学校的具体情况,并聘请理论与实践能力都较强的业界人士参与,科学地设置行之有效的专业课程:
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双证制”及竞赛要求,确立主干课程,在校期间,让学生学有所成。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中财务会计的特色教学是基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及教育制度变革不断推进的迫切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中职财务会计教育长远计,有必要加快特色教学的实施,为我国不断增长的财务会计需要储备人才。
1中职财会特色教学建议
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与一般学校教育不同,因受教育对象是中职生,且异于高中和大学的教学目标,故要兼顾职业和技术两方面,要求教师要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要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施教对象运用不同方法。让学生的职业思想、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素质都有巨大提升。现存的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存在考核模式单一,特色教学认识不足,师资力量缺乏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经验,就上述问题提供一些见解。
1.1注重教学氛围
教师教学时要注重教学氛围,尽量使课堂处在一个相对欢快的环境中即快乐教学模式。快乐教学是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幽默诙谐的语句,同时结合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场景将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氛围,进而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获得知识。此法是基于学生天性考虑的,因为任何学生都渴望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如果教师和学校一改令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将大幅提升。因此教师在基于以上考虑后,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使学生快乐学习上而非机械灌输理论知识。例如,可以将学生每堂课笑的次数和频率作为衡量该堂教学成败的一项指标。研究表明,用故事形式穿插讲解专业知识将明显增加学生每堂课欢笑的次数。以学习《会计基础》为例,教师可用M和N等字母形式来表示借和贷这类术语,让借贷记账变为符号记账,使学生的兴趣大为提高。此外,强化记忆的方法也经常使用。例如,教师在教室一侧墙悬挂会计科目表(标注常用的会计科目),在另一侧墙悬挂处理问题的基本流程图,学生在课间便可浏览这些内容,久而久之,便会对此产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1.2注重案例引用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真实且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改进,模拟出一个真实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解决案例中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一个好的案例对于理论教学意义重大,是推进财务会计特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案例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取案例时应结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环境,紧贴国家相关经济政策法规,不违背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范围和知识水平。此外,由于一般的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往往是脱轨的,学生对于如何从认知层面过渡到从实际着手解决问题是缺乏经验的,故教师在教学案例的选取时应更加关注该案例是否有益于增长学生亲身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当教师在选取一个案例后,如何使案例融入课堂也非常重要。可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根据案例设置一个情景,情景中设置若干相关角色如仓库保管员、会计人员、稽核人员等。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角色,每组成员按照本角色所承担的实际工作互相协作,完成任务。完成相应任务后,各组可互换角色,确保每组都尽可能多地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工作。待所有任务完成后,由教师对整个案例进行总结评估,对每组的情况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1.3注重实践应用
众所周知,财务会计向来注重实际操作,空洞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例如,可以用多媒体的方式(如播放企业理财的相关报表)开展模拟课,学生通过浏览企业的真实资料,然后在老师课堂讲解的提示下回忆相关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流程,以此判断业务的性质,然后根据最初凭证来编制报账凭证及制作账簿。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课堂教学不得与实际操作流程相悖,真正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此外,教师应该与学校共同致力于提高课堂教学以外的社会实践。可由校方出面与企业进行对接,积极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及日后社会竞争力。
2小结
特色教学要求始终贯彻和强调理论同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未来就业,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因材施教,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训练学生动手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任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