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案例教学教案

案例教学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0 08:51: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案例教学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案例教学教案

篇1

问题:

较多教师的教学案例就是教案加分析。

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学中的一个个案。是对单一的,典型的对象进行非完全的解剖分析。

特性是什么?

教学案例的第一个特性是具有典型性,是对个别的教学情节或者教学的事件或者教学的行为的剖析,需要剖析教师,剖析学生,剖析环境,剖析方法,剖析问题,剖析行为,剖析理念,剖析影响。是解剖“麻雀”式的,因为案例虽小,但也五脏俱全,案例就是这样。

教学案例的第二个特性是分析性。分析与反思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需要进行理性思考,不同点是反思的角度常常单一化,甚至狭隘化,而分析要求将典型性的特性进行相对全面的分析。

第三点,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所谓真实,就是教学案例不是假想,不是预设,而是教学行为的真实再现,可以是实录,可以是回忆,但不能假设。既然是真实的,所以教学案例是优缺点的共同体,不一定是一堂有效教学的成功案例。尤其是有成功又有失败的案例,分析的可能性才更强。所以,案例的基本特性是以事实说话。

第四点,教学案例具有深入性。教学研究需要能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我在暑期培训讲座中提出的由“想”到“法”的过程,我认为就是案例的深入性过程。对自己的一个案例能深入地去“想”,在“想”之后产生了“法”,这样就能真切的进行分析。

第五点,教学案例具有多样性。所谓的多样性,一是分析的多样性,二是形式的多样性。分析的多样性,是指教学对象和被教育对象的不同,所以,案例的分析是多样的。形式的多样性,是我认为怎样写的关键。

怎么写?

一,叙事追踪法

叙事是这类案例的基本行文格式,追踪是案例叙事的一个过程性,资料性的再现。对一个学生,一种课型,一种文体,一种学法进行系列追踪。假期中在培训中听到的李迪就是这样的成功者。

二,课题研究法

确立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的统一引领下进行案例的筛选,然后进行综合的分析。有效提问中可以对课堂问题的确立数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提出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对主次问题进行研究。 三,夹叙夹议法

案例分析在课堂案例的叙事过程中及时地进行插入性反思分析,一边叙述案例,一边进行理性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在课堂实录性案例中。

四,实录反思法

首先进行教学案例实录,在实录过程的最后进行理性反思。注意,不能变成教案加反思这样的形式。应该是课堂教学案例实录,然后进行教学案例的反思。 五,问题引入法

篇2

一、主题内涵

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科学观念与能力的最关键的途径,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手段。对科学探究的具体设计力求突出科学素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发。因此,怎样在化学课堂中更好的处理好“知识点的落实”与“充分运用探究手段”的关系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化学总体教学目标的基本前提。

二 案例描述

《氯气》是人教版化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个教材中氯气与水的反应,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我做了三次教学尝试,理念不同,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第一种教法:

1、思考:氯气能否溶于水?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氯气的水溶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将少量水滴入装有氯气的试管内,看颜色有无变淡;方法二:将一支充满氯气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看看试管中液面有无上升。

3、对于溶于水的部分有无与水发生反应,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潮湿氯气漂白实验的启发,提出这个实验。

4、教师做了氯水的漂白性实验后,推测出结论一一氯气与水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有漂白性。从而引出了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接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总结出氯水的其它性质。

第二种教法:

1、对氯气的水溶性经过讨论后,学生总结出上述几种方案,马上通过实验验证。

2,实验验证后,指出氯气溶于水后的溶液叫氯水。给学生三种药品:新制氯水,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究氯水中的可能成分。

3、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将氯水分别与硝酸银和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发现硝酸银中产生白色沉淀,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总结出氯水中有C1一和H+,还有漂白性。

4,教师再提问:漂白性是干燥的氯气就有的性质,还是别的物质有的性质呢?怎么证明?

5、学生想到将红纸条分别放入干燥氯气中和氯水中,将这两个实验作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第三种教法:

1、教师提问:氯气与水有无反应?如果有反应,可以得出结论一一氯气可以溶于水。

2、教师指出:我们暂时假设氯气与水的混合物叫氯水。现在利用现有试剂:镁条、NaHC03(aq)、AgNO,(aq)、HN0,(aq)、红纸、pH试纸、蓝色石蕊试纸、氯水。通过实验验证你们自己的推测。

3、学生四人一组相互合作设计实验推测成分,并自己通过实验来验证。然后将实验过程记录在《学生实验报告》上,填写内容包括:实验内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和解释三部分。最后由学生发言,得出结论——氯气与水有反应,并且产生了Cl一和H+,有个别组的学生提出氯水还可能有漂白性,因为紫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4、教师将红纸打湿一小部分后放入氯气中,证明了氯气是与水发生了反应,并且氯水具有漂白性,再结合前面的结论,总结出氯水还具有酸性。

三、案例分析

第一种教法具有探究的目标,也初步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但没有为探究的深入培植肥沃的土壤,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限制,因此使得探究的过程中途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最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照本宣科的味道,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第二种教法已初步形成了探究的理念,给了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亲自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局限性在于:1、把问题探究过于简单化、具体化了,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空间,学生一般都能轻而易举得出结论。2、实验设计上存在不严密性,比如只给出硝酸银,却没有给出对应的稀硝酸,这些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及思维的严谨性都不是很有帮助。第三种教法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思考空间,而且还在实验操作中强调了观察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比较有利于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

把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活动作比较: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心教学流程的程式化、细节化,有时为了赶进度,不惜牺牲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时间,从而以教师对教材、教案的认知过程代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使“双边活动”变成了“单项传递”,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应有的情感性。新课程强调“把思考还给学生”,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的交往、互动,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结论,从而经过丰富、生动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通过感受、领悟而获得积极的情趣和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师生双方达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学生思考、体验这些心理过程,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些衡量人的发展的最深层的指标,使教学过程从一种简单的传输、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变成为一种伴随着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思考和获得的同时,也成为学生人格健全和垒面发展的体验过程。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觉得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要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实验“观看”改为实验“观察”,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封闭的实验室管理改为开放式管理,变实验知识为实践能力等多种教学处理方法。

四 问题的争议

1、传统教学是否真的应该摈弃?但传统教学确实有这么一个优点:课堂知识点容量大,可以缓和化学课课时紧张的特点。

2、新课程改革是否适合于所有学校、所有教师和所有学生,会不会有时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氛围.探究性的课在时间方面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驾驭方面会比较难掌握,从而影响知识点的落实?

篇3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主要依靠单一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中,不利于学生思维扩散,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模式不断改革、创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确保学生能够多途径、多方式接收信息,更为直观、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立足初中数学角度,分析教学案例和概念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传统观念陈旧。在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注重传统教学观念,手动制作教案,教案的内容、素材更新频率极低,一份教案使用时间可长达十几年。旧教案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化教育需求。某些数学教师即使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也只是书本照搬。部分学校由于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导致数学教学的传统教学观念较为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现代化教学理念。

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大部分数学教师进行案例设计时,大多按照主观意识设计,以流水线方式对书本知识进行排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课件内容,单一的灌输式讲述,使得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体现,教师始终处于一种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未结合学生意念,未考虑学生真正所需。

3.案例教学不合理,案例设计内容大多无关教学。许多教师设计案例时,一味强调案例疑难性,为设置数学问题,过度插入和教学无关的素材,使得案例纷乱,教学表现也比较繁琐。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案例只为吸引学生吸引力,而不重视案例内容,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使得案例教学的“辅助”功能与书本知识的“主体”内容发生本末倒置。

二、利用案例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笔者在讲述教学归纳法时,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多米诺骨牌”视频,学生非常感兴趣。这时,笔者抛出问题:“同学们,大家知道‘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的条件是什么?”接着,学生们积极讨论,回答结果均在意料中。接着,将课本问题转入到数学归纳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对比,了解数学归纳法应用原理,由深奥转化为浅显,在数学归纳法运用中,使学生多方面理解。同时,笔者将数学归纳法、正整数等式的相关问题进行讲解,学生们积极参与,共同解答典型问题。笔者就是抓住了问题特性、知识特点,创建有效案例,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学习欲望,深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性、新奇性较为显著,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新鲜事物,使学生逐渐感受到初中数学课堂的新鲜性,进而提升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三、利用案例概括教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实践表明,无论是哪一节初中数学课堂,包含知识点内容较多,和其他知识点联系较为密切。同时,教学案例是教师教学的有效载体,可按照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提出诱导性和启发性问题,确保问题抓住关键点、要害点,使数学知识点、内涵关系在案例问题中能够渗透,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在探究、思考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正确方法,进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在类比推理中,类比相似性越多,则相似性质、推测性质呈正相关,类比得出命题愈加可靠。类比结论并非全部正确,是从特殊到一般认知,有利于发现新事实、新规律。通过本节课研究,学生能够感受推理价值、推理意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困惑,是学习最为有趣的地方,知道如何去证明规律、发现事实,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改变传统呆板、牢固的数学公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断提升学生认知能力。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实际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按照案例素材认知、信息,结合所掌握理论知识,积极分析和认真研究,查找存在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所以,处于该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没有任何依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做出决策、判断,让学生由要我学,逐渐转向我要学,有利于提升教师、学生互动,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案例教学的多媒体功能,提升学生参与度

运用案例教学,离不开多媒体技术。因此,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运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基本上是运用PPT、WORD等软件。在现代教师体系中,教师呈中老年年龄特点,对于现代教学技术的掌握能力较低,大部分教师只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图片、声音等插入无从入手。所以,学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基本操作,能够更好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案例。同时,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在案例教学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紧扣关键要素,积极分析问题,探索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设置疑难问题,不断提升教学效率,促进数学教学活动开展。

作者:薛希玲 石家信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初级中学

篇4

(二)教学实验

教学案例形成与模型建立需要通过上机实验方式进行验证,确保这项涉及能力达到实际效果,如图1.所示:为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针对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课程方面的专业培训,并聘请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实验涉及内容。课程当中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操作案例。针对一些教师可能不具备操作软件系统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3人小组,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数学概念与方法方面的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熟悉MATLAB的应用软件。

(三)教材改革与重组

当前阶段的教材多应用在理工科学生当中,因此,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际深度方面多遵循的是数学概念、理论以及实际案例讲解的流程。这种模式教学造成了学生对专业概念的掌握不够扎实,理论往往与实际之间脱离,造成了学生在综合能力与针对问题的实际应对能力相对较弱。为此,应当通过分析学生基础能力,形成精选案例教学教材,并根据理论亚扭曲情况,有针对性的穿插案例,提升教学实际效果。

(四)测试环节

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测试的方式进行教学实际效果的检测,这是发现教学当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加强测试环节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测试环节管理主要包括期中、期末以及实验教学三个主要部分。教学测试是对实际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测,能够将可让当中案例教学与课程内容有机可和起来,学生能够在测试的过程中提升动手能力,并基于对测试的重视度,会进行综合层面自我训练。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直接参与到创新研究的实践活动当中,一方面需要为测试选材,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特征,形成精选案例。例如在进行案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微积分梯度情况进行分析,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有关溪流流向内容,并假设函数关系式为(fx,y)=xe-x-2-y-2,其中点左边为海平面的实际高度,在大道了春天解冻期之后,山上会出现融雪现象,这时候的溪水会不断上涨,证明了在任一点的溪流流向总是在这一点的等高线上的。通过进行高等数学教学测试,学生能提升综合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更加能够分析问题,找到答案,是高校当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5

襄阳五中实验中学是一所充满着活力的优质学校,着力为每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所以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新一轮的听课月活动。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笔者精心准备了一节公开课,笔者选择的是第二单元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节课线索较多,内容含量较大,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所有的知识向学生讲清楚,在时间方面还是有些紧张的,所以在备课的时候笔者运用历史学科的特点,以时间发展为中心,把五个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罗列清楚,再结合地图,让学生能够对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导入部分,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射雕英雄传》片头的视频资料,原本想用影视资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想到00后的学生们大都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电视剧,还好有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在回忆了电视剧中出现的政权以后,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打开幻灯片,展示第一幅地图,介绍了辽(契丹国)建立的相关情况,同时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标出第一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在讲述北宋建立之前,再次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唐朝结束以后,中原地区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最终随着北宋的建立结束了分裂的状况。由于辽与北宋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特别是关于“澶渊之盟”签订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这里笔者采取了让学生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并在幻灯片上给出了三个思考方向:对辽而言、对北宋而言、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而言。讨论结束后笔者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把讨论结果回答出来,一切都是按照既定的思路来的,课堂进行的也很顺利,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然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课后老师们也给了很多建议,肯定了笔者课堂的精彩之处,也指出是不足之处。

这节课勾起笔者对历史教学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且过程设计过于具体、详尽、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

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目前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侧重,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误区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笔者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而不是考虑你的教案怎么实践,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A。

篇6

1.联系实际

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如教材中讲到的宝钢和鞍钢的区位对比、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美国硅谷的发展、上海交通的改善提高。这种实际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2.归纳总结

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针对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目标总的来说是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有广泛的内涵,它可以通过学生在复杂的案例分析与决策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思考、归纳、领悟而形成一套独特的适合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二、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思想、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的特点是联系实际,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有兴趣阅读。如将北京两客站三个方案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从而理解和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类似的还有国际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生活、某规划区的公路线路方案选择、阜阳市对外交通口岸的转移、李守银家稻谷商品率的估算等。这些案例的选取都体现了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教育渗透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与编写过程。

2.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合;既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更加重视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3.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

4.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可以避免教与学的脱节、实际与理论的脱节,同时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选择好的案例

所选案例必须紧靠教学大纲的要求,紧抓教材的重、难点。反之,则容易偏离教学目标,学生对问题无从下手,而且可能误导学生,使学生把握不住重点知识。如学习“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则选择上海市为例,让学生谈谈如何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2.进行必要的引导

在讨论中,案例涉及的每个问题都必须由学生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教师则应围绕题目中心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免偏离案例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例如: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时,先让学生充当决策者,一步步引导他们自己做出决策:决定工厂的区位、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选择的区位应达到的目的(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原料和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市场前景广阔等)、现实区位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然后以宝钢和鞍钢区位优势条件进行论证。

3.及时做好总结

案例讨论完毕,一般应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对案例讨论结果不应简单做结论,应该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及讨论的优点和不足,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其深入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并结合上述案例,教师可进一步总结出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再思考。

篇7

2影视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影视案例的选择与剪辑教师应在完成整体教案的基础之上,根据所授知识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来选择合适的影视案例,以确保所选用的影视案例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且与其它教学内容能实现自然和谐的过渡与衔接。在此略举几例,在讲解管理者与管理的职能时,我们可以选择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电影《首席执行官》作为案例,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加深学生对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分类及管理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知;在介绍管理理论的演进时,可以选择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的前20分钟内容作为案例,让学生形象了解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实行阶段的利与弊;在讲解决策的信息原则时,可以节选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中刘邦决定入蜀的片段作为案例;在诠释领导的本质时,可以选择央视《对话》节目《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作为案例,让学生在学完相关理论之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评析,加深对领导本质的认知,增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感;在讲授情景领导理论时,可以节选《亮剑》中李云龙指导张大彪训练拼刺刀和李云龙与赵刚视察骑兵连的片段作为对比案例,根据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步评析和角色扮演,促使学生加深对情景领导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其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除了确保所选择的影视案例应与所授知识点高度相关之外,在影视案例的节选与剪辑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与管理学知识点相关的情节。节选剪辑时,应以能充分展示相关管理情景、突出相关知识点为原则,剪去与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以增强案例的针对性。(2)注重影视案例的背景陈述。节选出来的影视案例应具有较完整的情景,能较好地诠释相关理论,或者能很好地展现现实的管理情境。(3)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应适宜。未经剪辑的原始影视资料一般时间较长,短则50分钟左右,长则近2个小时,是不适合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的,否则教学活动就变成影视欣赏了。根据笔者的经验,影视案例的播放时长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比较合适,短的案例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样不管是使用一节课还是两节课来开展案例教学,师生双方的时间分配都比较好安排。(4)兼顾趣味性。与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影视案例可能有很多,在满足上述基本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优先选择更具趣味性的案例,以活跃课堂讨论的氛围。此外,影视案例是否符合现今的时代特性、是否容易被学生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维度。

2.2影视案例的使用与评估(1)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前准备。对于一些点缀型的较小的影视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学生提前做准备。但对于那些较大的比较重要的影视案例,教师应该提前将案例讨论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各案例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提前观看并做好案例分析的准备工作。(2)影视案例的展示与讨论。不论学生是否提前观看过影视案例,在正式的案例分析课上教师都应该完整地播放影视案例,以唤起学生对案例内容的记忆。教师在正式展示影视案例之前,还应该简要介绍所节选的影视案例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案例内容及其所反映的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手机等播放工具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重复观看案例材料,以增强对案例细节的分析与理解。影视案例分析的课堂讨论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基本相同,教师可以视情况采用小组发言、自由讨论、头脑风暴、角色模拟、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3)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影视案例分析的总结与评价环节与书面案例分析也基本类似,只是教师在运用管理学知识点对案例细节进行评析时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案例的具体细节分析上,教师应该结合影视截图或情节回放一对一地进行,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管理学知识点的深入理解,最大程度地增强学生对案例所展示的管理实践的体验感。

2.3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的联合使用目前,相比书面案例而言,可用于管理学教学的影视案例的数量还是相当稀缺的,主要依靠教师自己去收集和加工。而选取与制作影视案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需具备一定的视频处理技术。因此,很大一部分的案例教学还得依靠传统的书面案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影视案例与书面案例联合使用来展开教学。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避免过于频繁地使用影视案例,否则容易让学生产生上课就是去欣赏影视素材的感觉,进而失去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削弱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主导作用,从而降低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影视案例教学与书面案例教学的优缺点、资源的可得性、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平衡的选择。

篇8

1案例教学方法的特点

1.1案例教学法的针对性极其清晰

在教学期间案例教学法所应用的案例,主要是老师们针对授课内容选择而获得的,这和教学目标密切关联,这种安排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们能更准确地吸收老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有带有普遍性特点的、稳定不变的环境中去体验各类人物角色,从而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缜密的思维方式。

1.2案例教学法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特点

该特点主要是指在教学期间学生能深入进去,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扮演各类角色,一起参与其中。在这个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察觉到自己和经典的案例中的处理方法存在哪些缺点,从而去探究自己处理现实问题能力方面存在哪些漏洞和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纠正,持续提高自己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开拓思维方式,进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进行进一步提升。

1.3案例教学具备特殊的师生互动性特点

在此种教学法的进行过程中,老师从传统课堂上的指导员角色,转换成某个案例中的独白或主持人身份,学生也从一个最为简单的学习者变身为该案例当中某一个角色。在这种情况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在能经典案例场景再现中展开实际讨论,从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知识技能,这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2简述案例教学法在工商管理教学领域的发展

最早提出案例教学法的两个主流学派,是经济主义学派以及教学案例学派。案例教学法在1900年年初就开始再商业教育领域展开应用,直到1920年,首部案例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出版后,案例教学法才是真正开始起步;到了1950年,这种方法在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原因还是来自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推进,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伴随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多多地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并且有的地区还专门创办了案例培训教育单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3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的价值与贡献

在工商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管理理论都是经过实践研究和有关案例探究得到的,而不是简单地推导管理思想而得到的。所以在这个领域中,案例研究法的贡献和价值都十分明显。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在工商管理中应用案例研究法的专家大部分都源自学术界。因为比较研究法在组织领域中得以提出,这就使得人们更加明确地了解到案例研究法在工商管理领域的关键作用。与此同时,还需要探究框架体系建构案例,并在表答明确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与探析相比较的内容,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最终为这一领域的企业提供可靠和科学的信息资料和管理经验。

4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4.1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认识

因为传统教学思想的背景,很多高校还没有明确认知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案例教学的定位认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倾向,这不利于案例教学更好地发挥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工商管理类应用型专业的人才。

4.2案例内容简单僵化,缺少特色

由于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在我国应用和推广的时间短暂,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案例,不能全部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因为缺少自己的案例库,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不够典型,很多都是源自教师的归纳和整理,也有一些是对于国外案例进行照搬,这就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4.3教师资质不够

很多教师没有受到过相关教学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很难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从传统以来,我国在工商管理领域的教育侧重于理论教授,工商管理教师很多都是高校毕业生的身份,很少是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控制和组织案例,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研究与探讨,这使学生不能产生新奇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很难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常出现越位或缺位现象。

4.4学生自主参与度弱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录取的分数和标准都有所放宽,有些地方高校的学生基础能力普遍较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懒惰,长时间以来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抱着考取大学后就可以彻底放松的心态,整个大学学习生活就是浑噩度日,不能用积极努力的正能量面对学习。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不能脱离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即机械地抄写笔记,面对案例教学觉得无所适从,经常把自己置于案例的讨论外,个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直线下降,进而造成案例教学现场或课堂气氛极其冷清。同学们不积极参与、不全力配合、不主动要求发言,老师们自己在现场唱独角戏,对于案例的分析还不够透彻,也严重地影响了案例教学最终的质量和产生的效果。

5改进措施

5.1关注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运用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的目标是帮助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应用型的管理人才,这一目标使得工商管理教学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教学办法就是进行案例教学。所以,有关机构和领导应该很好地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关键作用,从设备、投入、激励、师资培训等角度建立配套的机制。

5.2课前精心备课

为使案例教学满足预期的需求,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准备,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积累一定的本课程专业素材知识,及时更新和整理教学案例,以便在应用时更加灵活。由于经济、管理理论的革新速度很快,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求,必须及时对教案进行更新和补充。

5.3精心安排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把握好课堂的进度,及时地对所出现问题进行讲评,并调节好课堂的气氛。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还要给他们一个十分合理和客观的评价,每次上课,都及时点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此同时还要做好记录,将其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让学生对具体的学习过程感受到成就感。此外,在上课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案例教学活跃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而又不会感到无聊。

6案例教学的合理应用

在工商管理的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案例教学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现实中实践问题的能力、探究解析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学习有代表性案例后,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学会把工商管理的现实问题和书本上的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来对具体的工商管理知识进行学习时,要针对实际中的现状灵活的教学模式,并把一系列教学方法充分结合。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老师要让每节课所教的内容存在差异化,针对所参与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每一个人的实际水平,来运用不同的案例,并运用多种形式对案例展开探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完善与工商管理有关案例的选择,多选用满足国内实际情况的、与当代接轨的最新经典案例。在教学的初级阶段,重点多选用那些与理论相关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教学方法,并不断适应该种教学方法。在这后面,再引入与时展密切关联的一些案例,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恰当地引入当地的实际案例,让学生针对当地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从而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7结论综观以上的分析,老师要关注当代案例教学在工商管理教学应用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在思维和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针对现实的状况运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式,并把这些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持续优化工商管理相关案例的选取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案例教学法,最终实现学生处理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9

课是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看着学生们对《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的热情劲,我意识到要想把学生的思绪强制性的拉回到原先准备给他们唱的歌曲中是不行了。《铃儿响叮当》是六年级音乐课本上的一首补充歌曲,尽管是首补充歌曲,但我对这些补充歌曲也作了一定的备课,看着同学们期盼和渴望的眼神,我马上调整了心态,用清亮的嗓音说:“过几天就是圣诞节,虽然是西方人的节日,但我们也有理由来与世人共同庆祝一番,那么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铃儿响叮当》这首歌,预先来庆祝圣诞节。”“好!”同学们鼓起了掌,他们兴奋的心情、迫不急待的情绪溢于言表。

就这样,同学们学唱起了《铃儿响叮当》这首歌,由于学生们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和热情,他们学的非常快。学会后,学生们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有的学生扮演圣诞老人,有的学生跳起了舞蹈,有的学生边唱边跳……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一个个显得是那么的快乐,那么的投入。

篇10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实践操作,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时,所用的案例应当以教学任务以及目标作为根据,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来为学生建立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可以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老师建立情境中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情境,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与运用知识,得到更多更好的动作操作机会,并且还有利于激发出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是运用案列教学的关键,学生的是否积极参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在讲解word的有关知识时,可以依据教材上的小案例,设计出一个毕业论文的案例,把文章用论文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论文中的文字、段落、页眉等问题。学生一般都对毕业论文比较重视,因为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可以使得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式的学习中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探索能力

计算机老师在运用案例法进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关键的参与者,因此这就需要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还应当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老师所组织的教学案例应该突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通过转变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老师在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比如让学生做一份学校宣传海报、那学生熟悉的任务或事物利用软件展开处理,制作出一份精美海报,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利用软件处理过的图片竟然有如此漂亮时,便对软件处理有了浓厚的兴趣,都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操作起来,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老师所组织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相关,充分挖掘出学生优势发展学生的个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与自主思考能力,通过探索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突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开放性与探索性。

三、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

1)教案的设计。

老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时,如何设计案例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老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学生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应该如何设计案例,并且保证案例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等。同时老师还应当建立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案例中,让学生在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老师所设计的案例应当包括所有的知识点,基础的知识点作为主要部分。比如,老师在讲解Office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用Excel制作通讯录、用PowerPoint制作动感宣传片等等。

2)实施步骤。

在上课前,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了解,真正讲课时就不会生疏。在运用案例教学法展开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向学生展示案例,并引导学生展开有关的讨论。在向学生展示案例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建立教学情境来激发出学生对案例的兴趣。其次,老师应当把教材作为主要根据,设计出的案例应当与教材紧密相关,在学生分析案例时,老师从旁指导,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作出思考,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讨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结果展开归纳,并且要求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进行汇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结论的纠正与评价,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系统,引导学生自己学会查缺补漏,保证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计算机知识。老师应当要求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老师应当考虑在已经完成的教学中,所用的案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等,从而使得老师对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做出总结,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计算机老师在选取案例过程中应当选取一些比较真实、生动有趣的案例,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老师选取案例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案例教学法的成功。案例教学法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老师就必须通过自己搜集材料、选取案例,这就要求老师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与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要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知识上运用,这样才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那些计算机成绩较差、不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应当着重对这部分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对案例的选取,但是如今我国大部分高校对计算机这门课程尚未建立有关的案例资源库。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技艺,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当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20-03

[作者简介]常梅(1963―),女,广西桂林人,大专,桂林市第十七中学教师,中学高级。

同课异构指的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教师的不同,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不同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笔者把同课异构的方式运用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数学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不同的教学设计达成“异曲同工”之妙。下面笔者用同课异构的方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两个案例,分析比较传统教法和合作学习的优劣。

一、案例一: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合作探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探究感受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根据面积与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及解题的具体步骤。

(二)学习重难点

如何寻找用面积之间的关系列方程。

(三)教学过程

1.知识链接

(1)请写出你学过的所有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

(2)亲自动手用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做一个无盖的盒子,要做好盒子的关键是什么?

2.合作探究

问题1: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的正方形硬纸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形盒子,如果要求长方形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为多少cm2?

思考下列问题:在图1中画出底面积为81cm2的长方形,如果剪去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分别写出长方形的长是cm和宽是cm。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列方程,并写出解题过程。

问题2:如图,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如何理解“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何理解“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等量关系是什么?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方程。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自学、群学、探究质疑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最后提出“如果换一种设法,是否可以更简单”的问题。

3.效果检测

问题3:如图,要设计一幅宽20m,长30m的图案,两横两竖宽度之比为3∶2 ,若使彩条面积是图案面积的四分之一,应怎样设计彩条的宽带?(讨论用多种方法列方程比较)

效果检测时,同桌同学互相点评与纠正,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不同解法,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4.归纳小结

在几何图形应用题中,我们往往以“面积”找出等量关系,要灵活地将“面积”拼成一个“整体图形”,使问题更易解决。

二、案例二:一元二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讲练结合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

根据面积之间的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

(三)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教师点评的方式复习所学的面积公式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探索新知

教师通过对案例一中的问题一和问题二的分析、讲解、板书,归纳总结得出:通过面积之间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案例一中的问题3作为当堂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点评,最后强调要善于利用图形的平移把问题简单化。

3.应用拓展

如图(a)所示,在ABC中∠B=90°,AB=6cm,BC=8cm,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点B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2cm/s的速度运动。

(1)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使SPBQ=8cm2。

(2)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并且P到B后又继续在BC边上前进,Q到C后又继续在CA边上前进,经过几秒钟,使PCQ的面积等于12.6cm2。

教师通过富有激情的、准确的数学语言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得出了解题思路,用漂亮的板书展示了完整的解题过程,把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了一次大综合。

4.归纳小结

利用已学的特殊图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综合评析

可以看出这是教学内容相同,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两个案例,第一案例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案,第二案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的教案。从课的目标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巨大区别:案例一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目标显性化,具有可操作性;案例二强调教师怎么教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案例一中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质疑逐步完善结论,然后全班展示,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再次完善和肯定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很自然地实现了把生活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学建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学习的模式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面向集体授课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把教转化为学。而从案例二可以看出教师满堂灌地讲解完第一、二题,让学生练习第三题,然后不遗余力地讲解最后一道综合题。从传统的课堂评价来说,案例二会是一堂优质课,体现了教师良好的个人素养和教学水平,并且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四十分钟解决了四个问题,正符合传统教法所追求的高效率。然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中心,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地跟教师的思维走。在备课时,教师以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来设计思路并展现给学生,至于学生是否跟得上,是否认同知识就无所谓了。

案例一的检测是为了诊断学生合作学习后的效果,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教师挑选有不同解法、答案正确或存在共同问题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案例二的教师仍不放心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苦口婆心地给学生再来演示一次。两种模式比较,合作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符合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

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学习的方法不同,学习的效果大相径庭。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展览、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作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这一理论表明:采用听讲等被动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在30%以下,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更容易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和权威,数学因其严密的逻辑思维性和抽象性让教师觉得这些知识是学生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会采用灌输策略。可教师一旦表达出权威的看法,学生往往就不再思考,而是尽力揣测教师的心思,并投其所好。合作学习中教师由权威变成了引导者,教师似乎变得无足轻重了,但实际上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如何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如何通过在导学案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研究解决知识点的重点、难点,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质疑发现闪光点和问题,甚至是错误,及时表扬和纠正?如何在恰当的时机来个画龙点睛,在看似乱糟糟的课堂上做到有张有弛?

四、小结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自我教育,经过一段的时间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很快实现自我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以数学知识作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质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反过来,当学生形成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时又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们不能把知识的掌握和自主学习能力对立,因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行动研究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娄华英.我们的课堂: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