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08:5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07-01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健康、快乐、活泼地成长,对于处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提质减负”,教育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减负”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学生学习时间的缩短和学习任务量的减少,而是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学得轻松、快乐和高效。
一、注重作业布置的“实践性”和“自助式”
作业在教学活动中占着重要地位。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发展智力和开发创造能力。这与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素养相契合。
在布置作业时,应当让作业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所学的知识,在兴趣的激发下轻松学习。如学习《春风吹》之后,布置“寻找春风”的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体验,然后再写成句子或者讲述给教师听。这种作业贴近生活,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和理解能力。在布置作业时可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望天门山》之后,布置以下作业:①背诵、默写。②为诗歌绘画。③将诗歌改编成小话剧,进行表演。然后让学生对作业任意选择,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厌学”变为“乐学”。作业布置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要关注学困生,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题”、“选做题”和“尝试题”这三类,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这样,学生不再把作业当作负担,而是乐趣,从中享受成功的欢乐。
二、明确课程目标。追求简约过程
小学语文必须具备明确的课程目标,追求简约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应不偏离方向,不盲目追求花哨。教师为了展示自己教学精巧,往往要求过高,任务过多,节奏偏快,课件花样太多,教师急切地讲解,匆忙地演示,学生急忙回答,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训练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应对语文课化繁为简,教学设计的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让学生多读写,轻松参与语文教学。
例如《灰雀》一课,教师应明确以下教学目标:①掌握读写。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文的词语。②情感升华。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③注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繁琐且华而不实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品读文字,感悟文本情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简单有效而又轻松、高效的学习。
三、适当利用语文课本剧
“减负”并不是说放弃对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减负的目的也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既注重他们的身心发展,又能够恰当地实施教学任务。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形式,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心理,更容易体会课文,不仅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而且能够怡情悦性,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有益的调节。在编演课本剧时,如果选定的教材内容较多,可以适当删减,确保戏剧情节集中突出。
现在教学中有一个误区:不是向45分钟的课堂教学要质量,而是向课外作业要质量。这叫做本末倒置,或者叫做缘木求鱼。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每天上课五六个小时,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听懂,学会,课外作业只是起到辅助巩固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学会了,作业负担就不会太重了,课外就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从事他所喜爱的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就整体提高了。
过去曾经提倡过“精讲多练”的原则。这是指课堂上的精讲多练,并非指在课外多练。提倡精讲是要求教师不要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地讲,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多练也是指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减少在家庭的作业负担。
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应有的发展。教师就要在课堂上照顾到每个学生。如果一堂课上得很顺畅,但只调动了少数几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堂课也算不上是一堂好课。教师上课时要特别照顾不太活跃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兴趣是在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和对学生的鼓励中培养起来的。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设置得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因此,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些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
比如,在第二章“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函数知识系统,帮助学生运用函数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在总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细化每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比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中,这一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透彻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实现总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同时,也要把握住每个章节和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其他学科,高中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实现必须依赖学生对高中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掘高中数学的无穷奥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材中增加了不少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教师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把教材中深奥、枯燥、复杂、抽象的知识点与生动、活泼、亲切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以此来创造相应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经常遇到的商场的折扣活动;三角函数在“山林绿化”中的应用;一元二次函数在企业经营、扩建方面的应用等。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
总之,问题情境的设置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层层深入、步步引导,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突出教学重点,化解难点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7-023-01
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又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重新认识课堂,也就是在重新认识教师和学生生活的舞台和空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堂教学预设是必要的,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在这种设计中,是教师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过程,它需要教师的再加工,既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学预设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反映教师的教。它集中体现教师的理念、智慧、机智和经验等要素。课堂生成是伴随着课程改革派生出来的崭新理念,它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显现真正的活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掌控也实际上取决于我们对课堂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技巧。
一、从生活实际着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倡导“从做中学”,我很赞赏他的观点,我们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从我们感兴趣的事情上来学,无疑会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也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的一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而我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爱问问题、活泼好动、但注意力平均只能集中10分钟,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要充分地发挥小学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教授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这一节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先拿出一盒棋子,都是黑色的。我让学生摸出其中的棋子,如果摸出白色的,就能得到老师的奖励。学生开始反复的摸后,师开始提问,为什么没有学生摸出白棋子呢?
生答:盒子里可能没有白色的棋子。
师问:(老师打开盒子)你们可能摸到白色的棋子吗?
生答:不可能(师板书) 。
师问:怎样做才能摸到白色的棋子呢?
生答:放入几颗白色的棋子。
师问:(学生继续摸棋子)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下你所看到的吗?
生答:有的同学摸出白色的棋子,有的摸出黑色的棋子。
师总结,拿就是有可能摸出白色的棋子。板书“可能”。
师问:为什么摸出白色棋子的同学少呢?
生答:白色棋子的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师问:怎样做才能让一次就能摸出白色的棋子呢?
生答:把盒子里的棋子全换成白色的。
按照学生的说法试一试。
再问:那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呢?
生答:一定(师板书) 。
就是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再加上学生的活动,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都落实了。 这样导入新课,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本堂课的情感目标。
二、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良好氛围
如果每次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
三、及时调整预设,为生成腾出足够的空间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有时,由于教师没有预见到学生的个别生成,所以一旦学生提出来之后,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是匆匆的予以否定掉,当然,这有教师临时应变上的能力不足,同时也是平时训练中没有重视学生的生成的体现,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这种意识了,在课堂实践中也好好的做了,遇到超出预设的现象也会合理的去处理了给学生腾出空间,为学生生成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生成。
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面积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2倍”时,学生往往会出现对与错两种判断结果。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课下要学生动手操作后,课堂上学生之间共同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感中认识数学知识,获取广泛的经验,可让两位学生到讲台,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终于明白这个观点不够严谨的道理,并悟出等底等高的情况下才有这个道理。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师生之间的 情感交流,真正构筑数学课堂情感交流的平台。
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具有应付种种教学意外的心理准备。名师的课堂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常常能让学生学一点而知许多,这是课前苦心经营、精心打造的必然所致。
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工作主要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课堂教学是传授技能、锻炼身体、开展体育竞赛和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发展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也是教育政策的体现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重点工作。一堂体育课时间并不长,活动范围不大,虽然时间和空间受到一定局限,但学生的求知欲望会增强。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学得更好,达到高质、高效的要求,应该是每一位体育教师的最终目标和教学向往。因此,着眼现状,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体育备课质量
体育课堂不再让教师一人“垄断”,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是学生展现活力的场所。教师不能总是让学生一言一行听命令,以往机械式的教案已经不能适应现实需求,教师“一案在手,事事无愁”的日子已经告一段落。首先要改革传统教案,培育特色教案。传统教案的模式主要侧重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在教师如何教学生上下工夫。教学内容上,增设了许多技术性很强的内容;教学环节上,严格控制学生的练习时间,甚至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计算。它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行为特色,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低,学生很难获得学习乐趣。高质量的体育课堂少不了特色教案的牵引,根据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确定多种形式的教案,在省时高效的前提下,实现体育备课呈现方式多元化,由目标统领教材,备课简洁明了,蕴涵特色。
二、立足新课改,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改倾注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出了“健身第一”的体育思想,人文与科学融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是体育课教些什么,如何教?这里就涉及观念问题,要改变教学观念,首先就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学习者和应用者,二者密不可分,缺少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教学行为的完整实施就无法完成。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刻认识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基本要素之一,教材引领教师、教师引领学生,最终还是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是学生学习教材的活动,新课改要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实践能力,教师应由主宰者的角色身份转变为辅导辅助者。
三、应用低耗时、高收效“人文式教学”课堂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在学生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师生关系不平等,阻碍了学生主动的发展。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育人质量,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教师“一言决定一切”,浪费了时间,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完成任务”式执行命令。学生总想自己的动作形式是否得到教师的满意,不满意会不会受到“惩罚”,很少发挥想象,怎样使动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完全可以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动作难度和学生掌握技能的差异展现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可以学、步步学、多能学。例如,在投篮教学中,有的学生不敢投,尤其是女同学,可以降低要求,投篮击中篮板即可。若投中篮筐或是将球投进,则教师给予必要的赞赏和表扬,学生更有自信,同时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这时只是击中篮板的同学群体也会受到感染,尽量将球投中,这样不但可以增强投篮技能,而且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师生产生情感共鸣。
四、增强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灵活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总保持定型状态,教学需要灵活。在深刻认识教材的基础上,面临学生差异或其他出入点时,前提是确保师生感情融洽,才能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取得预期效果。
1.巧用语言
语言是最能表达教师意图的表达方式之一,也是最能打动学生具体行为的有效方式,一句话或一段不恰当的言语完全可以让一个学生失去行动潜力,相反可以让学生动力增强。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恰当使用赞美语言,赞美语言需要提取精华,当然适当的批评也不可或缺,以批评让学生体会到表扬和激发上进的含义,例如,教师本应说的“你对了”不妨换成“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和我做的一模一样。”“大家再看边上这位同学经过一指导,马上就很不错了嘛!”“大家让我真是大开眼界呀”等语言进行表扬激励。这样不仅可融洽师生关系,更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学习积极性。
2.形象使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的表达含义比口头表述更深刻,能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的距离更近一步。在课堂上恰到好处地使用简单的形态动作,在缩短教学时间的同时,强化教学效果。从微笑过渡到鼓掌、从鼓掌变成竖大拇指,学生肯定了自己的进步,达到了教学目标,对提高学生积极性有一定的鼓励作用。
除此以外,学生的课外活动也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下课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完成”,更要灵活指导与关注利用课外活动。
五、结语
“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基本体现,教师通过增强意识、提高业务技能和快速适应新课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总之,教师准确定位自己、开拓进取、扩展思路、依据实际、放眼长远,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具备特色、灵活收效,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1.概述
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有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板书教学,但课堂教学仍是最主要、最普通的一种。由于计算机是一门对实际操作要求很高的课程,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大学计算机教师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课堂教学是教师思想水平、学术水平和任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传授知识、培养和开发学生智力的基本形式,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对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总结,谈一谈如何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教学之前的准备
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该有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准备充分的教案,这两者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计划的制定主要围绕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材分析、学生学习基础分析、主要教学措施及活动和教学进度安排等这些方面来进行。同时,要根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进行分类,再根据其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教学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准备教案包括备大纲、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和备作业等。而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来说,还要备操作,尤其是对于实践型计算机课程来说更重要。例如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现场编程,然后进行调试,运行程序。这样做的好处是,向学生演示错误操作带来的错误结果,提醒学生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正确操作过程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选择教学内容首先要定位准确。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易要适度。对于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要区别对待。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层次、角度的调整。
(2)要做到“四讲四不讲”。“四讲”是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思路清楚、举例恰当。“四不讲”是指:教材叙述清楚的不讲、重复性的论述不讲、与主题无关紧要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学的不讲。
(3)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扩展,介绍点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发展动态。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更新十分迅速的学科,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紧跟学科发展的脚步,时刻注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4.教学内容的启发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启发,启发就是引起学生思考并有所领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讲授内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那么,具体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呢?
(1)要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使用电脑,因此稍显枯燥乏味,内容难以理解。这时更加需要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出矛盾,深入浅出,尽量做到用简单的语言去描述复杂的问题。
(2)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步骤为:找出问题―分析问题性质―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3)善于总结和讨论。要注意对所讲解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然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要重视教材上所列出的例题和操作的重要性。要通过一个例题、一个操作,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5.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方面合作进行的过程,因此单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就是要积极地听课。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机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但为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会感到乏味枯燥,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没有提起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经常向学生展示所得到的成果,要让学生时刻知道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到底能干什么。
(2)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学科中的概念和操作很多,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该突出重点,讲解其属性、使用方法与技巧、使用效果,这样学生就能举一反三。
(3)教师在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尽量使每节课都有新的亮点。课堂教学的创新求变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起强烈的感知,提高学习的兴趣。
6.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互动式的基础上,这不但是教学方法问题,而且是教学理念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心情舒畅,形成良好的互动式关系。要避免教师高高在上、坐而论道的模式,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讲课内容要做到“间而精”,给学生以思维扩展的空间。课前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7.不同教学手段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同时教学内容也必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准确地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具体细致的教学目标是指教师要为每堂课、每个章节、每个学习阶段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教学目标的明确以及及时的评价、反馈、矫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所有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努力,避免教与学的盲目性。
三、提高备课教案质量
高质量的备课教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案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对所讲授的教材内容进行认真设计和思考,并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针对教材上需要讲授的内容,教师要将重点内容提炼出来,并进行概括、整合、加工,使教学突出重点,更好地满足自己教学的需要。
四、课堂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1.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标志。(1)它不但声像兼备,而且直观又生动,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2)它能够较好地展现事物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和复杂原理的理解和掌握。(3)计算机信息量大,答问自如,能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学的任务是要让学生最终“爱学、会学”,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可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就是抓住了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是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交往构成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基本活动。因此,师生人际关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教和学习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高职高专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建筑工程测量》以后应该牢固掌握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工科土木类各专业对测绘成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土方量的计算、城市规划与建设、园林规划、路线设计、施工放样等需要数字化的测绘成果。所以现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工程测量》课,并作为专业基础课在课时、师资和仪器投入方面加以重视。但由于需要讲述的测量内容较多且不详细,加上工程种类的多样性等原因,使得很多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毕业生没有牢固掌握测量基本技能,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独立完成工程上的测量工作,这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是相违背的。本文结合自己讲授《建筑工程测量》的经验,在充分考虑当前测绘新技术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测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谈几点体会。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
1、教学内容应具有科学性
第一,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定位要准确,要求要合理。应该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为准。在加强测绘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课程特点应注重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第二,概念定义要准确,深浅难度要适度。根据教学对象确定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度。例如本校结合建筑工程类各专业采用了不同的教学计划和选用了不同的教材。
第三,注意基本点、重点、难点和方法。一定要有重点,重点要简明扼要、易于掌握。过时的内容减掉。要做到这些,必须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精心地加以选择。而且,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本上的内容绝对不应该是一样的。不能书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而且一字不拉。我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提炼出来,再讲授给学生。
第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现在高校的教学内容有些确实跟不上工程实践的步伐。有些课程内容陈旧,却还在那儿讲,而有些新的内容,却又没有加以介绍。所以课堂上应让学生抛开对教材的束缚,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科的许多内容都被重新定义,所谓的“测、绘、算”都有了新的解释和实现过程。通过讲测绘学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也实现了课堂和工程实践的结合。
2、内容表述应具有启发性
启发式讲授最重要的是要引进学生思维,并且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
善于提出问题。讲清楚“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着重从工程实际中提出问题,也可以从过去讲过的那些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等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讲授内容的衔接。结合工程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解决工程实际中的问题。例如讲到导线测量的外野工作时,讲的再详细,也不能使缺乏工程实践的学生理解的很明白,我在上课时就抛开书本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假设一个工程场景,现在我们进入到这个场景,具体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边讲解外野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做的工作,边讲解外野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一些具体工况,叫大家思考。一堂课在有“句号”的同时,还要有“问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分解难点,也就是怎样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这是一种本事。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本事,而且是学生将来从事解决工程实际的本事。化解难点的过程,也是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3、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率,教学内容要有吸引力,也就是要让学生听起来有兴趣。这与教师的投入够不够,问题提得好不好,分析过程是不是简明扼要等等都有关系。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当然不会集中。《建筑工程测量》教材中部分内容较陈旧,但是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是不变的,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以课本为基础,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在讲授课本内容的同时,应穿插一些测量的前沿知识、测量的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陀螺经纬仪、三位激光扫描仪等。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会对测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讲解地形图的应用时,主要讲解在AutoCad2006中的实现过程,很多学生自然对此很感兴趣,自然认真听讲。
4、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加强互动
实现教学互动,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好,也是被动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被动的效果变成主动的效果,才是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缺乏互动,学生听着被动,很难想象有很好的讲课氛围。所以,为了实现教学互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当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一堂课,需要在什么地方提问,而且在不同的阶段,提不同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阶段,讲一段以后,就问学生,下面该怎么办?讲例题的时候,也可以讲一点,同时让学生做一点,还可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一讲。
5、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多媒体技术使用
实践教学是《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实践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乃至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理论知识掌握的再好,失去了实践的支持是学不好测量这门课的。《建筑工程测量》很多实践课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仪器演示外,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各类仪器模拟软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演示多种工况中测量的实现过程,为以后的集中实践教学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时需要注意视频和动画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仅体现教学过程,而且体现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三、教师的“投入、积累和创新”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1、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创新
长期从事相关学科和工程课题的科学研究,使学术视野不断开阔。科研的成果不仅可以应用于工程实际,而且还能用以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实验。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相结合,还可以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使之富有新意。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测绘学科是受新技术影响最大的传统学科之一。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测量的最新技术,在备课中认真组织素材,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工程的多样性,决定测量技术的多样性,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增强学术敏锐性,就有必要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程上的一些重要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教学学科团队建设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发挥团队的作用。一个学校好的教学传统,包括学科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往往需要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不断完善。我们提倡继承,也提倡个人的积累与创新,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团结协作、互相启发,才是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以老带新,加强教研室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学术氛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结束语
随着测绘3S技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建筑高程测量》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及时地将先进的测绘理论、仪器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本文提出的几点看法,要做到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水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注:本课题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编号:2011ZCJG168。
参考文献:
[1]胡伍生.土木工程测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周秋生.土木工程测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在,多数英语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他们忽略了英语的实际使用。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在课堂上做笔记;考试之前背诵笔记;考试后忘记。整个过程充满了无聊和沉闷。这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力和创造力,也失去了研究的兴趣。
(二)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没有参与的意识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较差,学历不高。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节课自己占所有40分钟。他们从开始说到结束,语言繁杂枯燥。这导致学生的状态被动,不知道如何学习。
(三)违背语言教学规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现在,英语教学是应试教育,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都是为了测试和检查。学生单方面追求高分,记忆单词和语法规则却忽视听力训练。教师注重知识但忽视能力,所以有太多的学生分数很高但是能力较低。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沉闷,不能创建有效的教学氛围。因此,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教师已经形成了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简单和容易的,教师不需要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有的老师只使用一本书和几只粉笔教,这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负担太重。一些学校仍然缺少合格的英语教师,因此教师在学校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学生每天接受枯燥的知识,他们不能消化太多老师教的知识。因此,他们不愿意学习。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提高英语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感兴趣的人也必须积极和充满活力。所以我提议情感教学。情感是英语教学的灵魂。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给予,组织和控制,这总是让学生感到害怕,他们不敢接近老师。相反,如果一个学生佩服和欣赏某些老师,这将带给他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情感教学在课堂上不能被忽视。(二)利用多媒体扩展教学内容
在课堂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是直接的、多变的和有趣的。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况和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此外,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种氛围,是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和充满和谐的。
(三)创建生动的语言和生活情景
英语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枯燥的过程。创建生活语境的过程能使教师快乐的教学、学生快乐地学习。大量的例子证明,如生动的语言和生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擅长肢体语言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面向全体学生,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主体性”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还是自己主动探究而获得的。要变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室”为“带着问题走向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便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中,学生围绕着“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最好的朋友究竟对不对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遇到这种情况,我想,教师不要简单地给出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要抓住这个契机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不妨把学习效果扩展到课文之外,从而让学生慢慢明白任何事物不能简单地用“对与错”、“好与坏”来作绝对的评判,合理的东西也包含着不合理的因素,不合理的东西也可能会有存在的必然因素。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事实证明,学生是喜欢自己动脑而不喜欢被动的接受的。
不过,学会如何学习,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其效果好不好,除了演员的演技之外,导演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基于此,教师要悉心钻研教材,要让自己站在更高的位置,在充分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同时抓住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要给学生丰富的情感,要用爱心对待学生
前面提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但在具体的语文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多学生被动学习甚至厌恶学习语文。在这些学生眼里,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及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丰富的知识还重要。因此,没有情感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他们在课堂上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就会孜孜以求。课堂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就拿《散步》一文来说,在进入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讲一讲他们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时的快乐生活,让学生自己先感受一下在亲人身边的幸福,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验其中的快乐与美好,然后带着这种喜悦的情感自然的进入文本学习,学生的兴趣自然会高涨起来。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为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课前可有意识地提及学生熟悉的《上甘岭》,让学生重新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壮美;再配以悲壮的音乐,讲述背景;然后深情地介绍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至此,课文未“动”,学生已沉浸其中。这种引情入境,增强了形象的真实感,从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想象,拓宽课堂的意境。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就要用爱心对待学生,以情动人。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怀着一颗爱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师生才会成为朋友,课堂才会成为乐园。
再有,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读为本。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朗读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投入到语文中的情感,同样与朗读有着密切的关系。试想,从古至今,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都是捧着书本朗朗诵读着向我们走来的!即使是课堂教学多元化的今天,成功的诵读,仍是学生“身临其境、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我们要尽力杜绝那些一片混乱的喧嚣式,节奏飞快的“拼命三郎式”,抑或是暮气沉沉的“早课式”。这种朗读只能让学生为完成某种任务而淡化语文兴趣,变得对语文更加的无动于衷。因此,科学的朗读指导,是教师将学生引进语言文字殿堂的捷径之一,也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朗读可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升华!在美文朗读中,学生总能不由自主地将个体生命迅速融入语言文字所创设的境界中去。朗读中往往透出一股真挚的、忘我的情愫。
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体裁多样,篇幅有长有短。因而,朗读的方式自然不能整齐划一,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备课这个环节上多下工夫。在这一点上,我想我们要特别关注诗歌和散文这两类的文章。语文老师要充分扮演好“演员”这一角色。在深入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更讲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讲究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因此,高质量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直接引领学生感受体悟的方法之一。朗读中,仰视灿烂人文思想的生活火花;朗读中,师生共创打破时空的艺术殿堂。
教学对策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适合教学特点,贴近教学生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与教学对策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教学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注意激发学生直接的和间接的学习动机。如:在作文教学中,同学们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没什么可写,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视作文是一件无用的苦差事。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息。”这段话形象地说明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农村生活,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可带学生野外踏青,让学生用眼睛观察春天的美景,用耳朵倾听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这样学生作文就会有话可说,不仅踏青的过程会叙述完整,而且多处也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春天美景进行描写,有情可抒,他们或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中,或感慨此次踏青的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认识到:作文是记录生活、交流生活的重要手段,只要认真去体会,多观察,用心去写,就会化难为易。
二、导语精妙,抓住人心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弦,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是不是一定要像小说一样充满悬念,跌宕起伏,极尽峰回路转、一波三折呢?其实不然,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
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的氛围。
在设计导语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的原则。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即: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