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校在线教学

高校在线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0 08:5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在线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在线教学

篇1

【关键词】

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

在线课程教学是当前高校运用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就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而言,在线课程教学途径的实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学生灵活安排自身学习时间,同时不必拘泥于短短的课程时间,对相关知识随时学习与了解的需求。但是,当前这一教学手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挖掘,继而给予改善。

一、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的师生互动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普通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时观察,进而不断对课程内容、讲课进度等进行随时调整。例如,在讲授财务报表的填写内容时,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存在疑问,就会给予必要的举例说明以及深入分析。但是,在线课程教学中,仅仅依靠视频画面,难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只能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人数,对于学生在知识接收上不能得到客观的反馈。虽然,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邮件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就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但是,这种文字形式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总之,在线课程教学无法使教师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性以及接受程度,故而难以不断对课程加以优化与改进,从而降低在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网上课程教学枯燥、僵化

就当前大多数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而言,普遍存在着教学单一、枯燥的问题。这可以从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上体现。首先,在教学方式,教师主要以口述结合PPT展示为主。这种形式较为枯燥,主要以语言与文字形式呈现,缺乏立体感与灵活性,往往导致学生滋生倦怠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一味将课程说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案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这种方式呈现出大众化特色,毫无个性化,也难以区分教学重点,不能满足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总之,当前单一的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极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丧失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反馈与评价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上,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往往根据学生统考的成绩、平时的作业成绩综合表现状况以及平时的课堂纪律等。当实施在线课程教学后,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同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在评价上,除了学期末的终结性考核,没有相关指标来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的措施

1.借助技术手段,尽量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

针对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难以充分互动这一问题,需要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不断优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在平台设计上加上视频互动、信息交流等相关支持软件,同时可以借鉴当前企业应用的视频会议形式,开启在线的视频教学。通过上述技术创新,能够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实现通过视频的“面对面”教学。

2.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发展,提升教学趣味性

在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理论知识。为了有效避免枯燥感的产生,在相关在线课程教学中,应当从在线学习材料上着手,提升其吸引力。设置在线教学内容时,尽量避免应用篇幅较长的文本叙述形式,适应融入一些较为灵活的教学元素,如案例演示、动画设计等。即借助科学手段来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丰富学生的感官,提高其学习兴趣。此外,在设计课程时,应当突出个性化。通过个性化的在线课程教学方式,能够提高不同的学习环境供学生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再者,可以增设评论板块,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3.着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反馈与评价

不管任何专业,评估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是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机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最终的考试成绩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线课程教学中,为了有效地对学习过程加以反馈与评价,教师应积极开拓多种方式来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核。

三、结语

在线课程教学为当前高校初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手段。本文首先对这一教学方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例如师生互动性差、教学单一以及缺乏学习过程反馈与评价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给与高校初级财务会计专业在线课程教学一定的借鉴与帮助,使得这一教学手段得到不断的优化与提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孙蕾 史玉凤 单位: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篇2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材+黑板+试卷”的课堂模式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工程学科的教学需要,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快速获取最新教学资源,掌握更多新知识、新技能,将学习过程在线记录并进行在线交流与分享,已是当前高校教学的必然需求和发展趋势。[1]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对高校在线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运用前沿的WEB前端开发技术和后台服务器端开发理论,包括HTML5、CSS3、AJAX、Bootstrap等WEB前端技术[2],ASP.NET三层架构[3],C#程序语言,ADO.NET与LINQ数据访问框架[4]等后台服务器端开发技术,构建集教、学、测一体化的WEB在线教学与评测平台,为高校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ASP.NET三层体系架构

三层体系架构是指WEB项目开发的一种项目代码组织方式,一般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图1是ASP.NET 三层体系架构示意图。三层架构层次清晰,功能上分工明确,需求上互不干涉,每层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分别如下所述:

(1)表现层(UI)是把各个需求功能展现给用户,同时接受来自用户输入操作的数据,再将处理完的结果显示给用户。

(2)业务逻辑层(BLL)是连接表现层和数据访问层的桥梁。实现业务逻辑――验证、计算、业务规则等。

(3)数据访问层(DAL)主要是对用户输入进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体现是增删改等操作,同时将业务层处理的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本项目采用ASP.NET三层架构进行开发,在Visual Studio IDE中根据三层不同的功能分别创建了多个工程项目,极大地便利了开发过程及后期的维护。图2是本项目在Visual Studio 2013中的解决方案视图。

三、系统分析

1.平台设计

本平台分为四大模块,分别包括基本数据维护模块、基本业务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信息查询模块。

2.系统功能需求

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角色应该包括学生用户、教师用户、管理员三种角色。图3是本项目的系统用例图。

3.学生功能需求

根据对学生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学生用户用例包括订阅课程、课程学习、查看学习状况、讨论区提问、我的答案、我的笔记、提交作业、在线考试等功能。图4是学生角色的用例图。

学生用户只有加入该门课程学习才可以拥有观看课程视频、查看课程教学PPT的功能,同时学生有浏览学习状况的功能,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了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学生还可以在线参加考试,此功能更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本系统提供讨论区的开放功能,方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教师功能需求

根据对教师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教师用户用例包括新增课程功能、修改课程内容、管理上传资料,查看学生学习状况、讨论回复、查看作业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开课程供给学生学习,新开课程后可以上传跟课程相关的?频或者演示文件,也可以上传作业的内容以便学生在线提交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在相应的作业功能区查看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并对其进行评分。教师可以在线编辑测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供给学生在线测试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对测试题目进行编辑,测试时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线查阅学生的试卷和给出适当的分数。教师有权限查看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图5是教师角色的用例图。

四、系统设计

在该系统中,需要用相关数据库来存储用户相关数据信息,使用到的数据库主要有 SQL Server 2012。用实体-关系图(Entity- Relation Diagram,E-R 图)进行数据库设计,该设计模型提供属性、实体性和实体型,用来描述相关概念模型。[5]图6是本系统的高层E-R图。

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一对一实体关系是指实体间的关系是一对一;一对多是指第一个关系实体中从属于第二个实体,然后第二个实体塔又包括第一个实体;多对多是指实体间的关系为多对多。

根据实体-关系概念,对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及用户所操作的功能,在各个实体和实体间设计实体-关系图,在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

数据库表包括用户登录表、权限表、学生笔记表、课程表、课程章节表、课程评论表、课程分数表、课程子节表、课程视频表、课程文件资源表、用户关注表、学生作业表、学习状况表等等。图7是本系统的数据库部分表结构示意图。

五、WEB程序的具体实现

前台WebUI与后台数据库间的交互:使用JQuery、AJAX和一般处理程序(ashx)的方法,将客户端用户提交的参数值以“Post”的方式回传到服务器,服务器验证逻辑或与数据库交互后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最终以HTML形式呈现给用户。

课程多媒体视频的播放:PC端Web程序使用了HTML5技术来实现Flash视频的播放。使用轻量级的标签,让Flash的播放效率更高,更加容易掌控。

课程多媒体文件的浏览:PC端Web程序采用了来自GitHub的组件――“JS For PDF”配合后台的PPT转PDF技术来播放多媒体文件。此技术需服务器端安装有MicroSoft的Office操作软件。“JS For PDF”插件增强了用户体验感,同时提供了更多操作给客户端的用户。

篇3

[10] G.Siemens. About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 Banff, Alberta,February27-March1[DB/OL]. .

[40] 邱皓政, 林碧芳.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1] L.Anderson, D.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 New York: Longman, 2001.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17-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许多高校已改变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开始采用基于网络运行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实现了网络化与现代化。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的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已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出现了尚待完善和更新之处。为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者试图在了解高校使用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当前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实际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发及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评价的主体单一,缺少全员性评价。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仅供学生评价授课教师,缺少全员性参与。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1}管理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使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高等医学院校所面对的“顾客”除了学生,还应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应体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第三方意见。同时,要使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保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还必须系统思维、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这都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包括学生、教师、专家、教学管理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评价的内容单一,缺少全面性评价。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除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以外,还应让高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对学生培养质量负责。由于缺少对高校管理与教学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缺少对办学条件的反馈,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经常受阻,以至于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沟通与解决,冲淡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影响未来校友感情的培养。因此,高等医学教学质量评价部门应取得全院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

3.评价的环节单一,缺少全程性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过程――毕业生输出的完整流程中,因此,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应贯穿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多关注在校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却很难监控。众多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在实习时纪律涣散,有的因四处找工作而怠于实习,有的因准备考研而不屑于实习,临床带习教师又疲于应付医院日常事务,对学生的擅自离岗或不按规定实习未能找到合适的反馈渠道,就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置之不理。因此,在设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时,有必要根据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量身修改,增加对实习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从而形成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

4.评价的统计简单,缺少纵向性评价。传统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往往既不能观察到教师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也不能反映教师的历史得分情况,无法体现教师在问卷的具体某一个指标上是否进步或者倒退,也不能反映教师在过去几年中,教学效果是否进步。{2}且大部分学生评教之后因为没有看到学校公布的详细结果,没有看到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直接影响,于是从原来的积极评教转变为消极评教、随意评教、请人代评等。{3}因此,笔者认为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设置一个数据库,能够综合历史得分情况,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纵横比较。

二、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优化

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于改善高校教学评估、拓充高校管理理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保障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能够达到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

1.形成全员性评价。突破传统的单一主体模式的教学评价系统,加强并完善目标分层、多级负责、多元化主体参与、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并存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1)设置校、系两级教学质量评价责任权限:教学质量保障不仅是学校层面及保障部门的责任,还是全员性的共同职责,因而应构建目标分层、校系两级负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学院系在质量保障方面的主要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增加教学院系在教学业绩评定和绩效分配的权利,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权限设置,增设教学院系在评价系统的管理权限,提倡教学院系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和专业课程特点的二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2)完善同行评价模块:一方面,要抓好教学质量评估的督导专家队伍建设,在校级层面上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分布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专家队伍。按照基础、临床和人文三个大类进行考评专家的工作分工和协同调度,形成督导组专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校教学质量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要促进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领导听课、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教学技能观摩比赛、教师授课技巧讨论等,建立同行评价体系。

(3)增加外部评价模块:受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对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不能采取单一主体模式,而应听取各利益主体的声音,从多主体立场上展开评价,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反映了人才的职业适应性,校友则可以反馈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社会则反映了所培养的学生的社会公益价值。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模块,搜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校友、社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意见,同时将第三方评价的结果纳入各院系的绩效考评指标。

(4)建立自我评价模块: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因此,应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使教师从单纯的被评者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参评者,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背景、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的反省式自评。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主动获得发展。

通过以上院系两级目标分层、多级负责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同行考评、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四者之间的联动,通过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全员性评价推动可持续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建设和硬件保障。

2.全面性评价。

(1)增加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价: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搜集意见,使其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5}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够通过类似BBS模块或者网上信箱等相关模板,通过正式的渠道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意见。

(2)增加对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评价: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教师授课质量,还应该和教师的教学准备、教材选择、试卷质量、阅卷质量、监考等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增强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也能为课程、教材、教师业绩评定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6}同时,在专家评价模板,应增加教学日常考评内容,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反映各类教学综合信息的定期采集、分送、反馈平台,并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3.全程性评价。

(1)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7}为克服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必须保障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因此,应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延伸至学生的实习管理,来提高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在系统设计时,应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和实习生的评价,尤其要突出带教教师对医学生实习的评价,包括实习的考勤与实际技能的掌握,加强实习监督、强化实习鉴定。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反馈:如果忽略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反馈信息,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说,都是缺位的,不完整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到2014年底前所有的本科院校将在就业网上进行就业质量报告的。因此,在线教育评价系统应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特点、相关的就业分析,以及发展趋势和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反馈状况等进行资料搜集。

4.建立数据库,增加纵向性评价。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不仅在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诸如专业评估、项目评审、课题批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反之,评价结果与反馈处理不当,则会降低评价的公信力,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挫伤评价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对评价结果的公布既应让评价主体清楚自己的评价行为对被评价主体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应让教师清楚本人的评价总分和全校排名情况、实际的打分分布情况,根据指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另外,由于单个学期的评教结果具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根据某一学期的评价结果不足以反映实际教学水平,所以,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将连续几个学期的数据作比较,计算出各个教师动态发展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为校院两级领导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相关研究,依据多个学期的评价结果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做出的认定更具有说服力。{8}有的学校已经采用将教师6个学期的网上评教结果平均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考核标准。{9}

三、结语

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高等医学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应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做,量身修改,应具备安全性、稳定性、界面友好型、数据兼容性和设计前瞻性。其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和其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再次,应提高评价主体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领导重视,同行认真对待,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最后,评价结果的公布和利用上,应设置不同的查询权限,注意保密性原则。

综上所述,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应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实际需求,形成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临时性、运动式的检查转变为科学的、全面的、常态化的“不扰民式”工作,{10}以进一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教改项目:(11-06-023),(2013-12-16)]

注释:

{1}王玲.试析如何实施营销全面质量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1(4)

{2}陈磊.一种多维度的学生网上评教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3}周继良,汤其成.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4}李文芹,赵宗志,张博,武艳艳.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

{5}邹胜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模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1

{6}{8}张爱梅,王胜霞.关于网上评教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9)

{7}刘理,郑维扬.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契机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9}管晓涛,郑晓芳,徐平生.提高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103-02

Blended Learning in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pplication//Yan Ku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 proposes that class teaching and online learning could realize the teaching goal,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in such course learn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class; online learning

Author’s address Tangshan Industrial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Tangshan, Hebei, China 063020

1 混合学习内涵

混合学习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是人们把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既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又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对媒体适度地选择和组合,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现状

2.1 教学内容庞杂但课时不足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该课没有统一标准、材,且本身存在许多问题。面对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有限课时内很难保证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2 实验教学不足

由于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使实验设备更显不足。为克服困难,许多院校或增加实验小组人数,或使课程演变成理论讲授为主、实验演示为辅的教学形式,甚至省去实验。没有了实验教学,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

2.3 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离

该课现有教学或偏重理论讲授,使学生仅停留在对本学科粗浅认识上;或偏重技能层面的培养,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只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上。学生即使掌握了技能,也难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优化促进作用。

2.4 学生能力差别显著

学生在专业、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教学既要考虑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又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得到最大发展。

3 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优势互补

课堂学习以教师为中心,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利于知识系统化,师生面对面交流能发挥情感因素作用。但师生间交流在时间、量和度上受到局限;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此外,课堂教学进度统一、内容一致,教师难以顾及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正好解决课堂学习中内容多课时少、实验多设备少等问题,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但完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基本知识原理以及动作技能类教学效果不好。

总之,只有通过混合学习能实现各种学习方式互补,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为学生创造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机会。

4 面向混合学习的课程教学实施

设计混合学习时,需考虑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因素,合理安排学习的内容和时间。

4.1 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设计

学习者原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等不同,导致对教学形式、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存在不同的适应能力和选择倾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认知工具;提供针对多学科的案例等资源,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4.2 针对不同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不同领域和层次的教学目标宜采用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组织合适的学习活动。

4.3 针对不同类型学习内容的设计

不同特点的内容有其适宜的教学策略,应针对学习内容的类型设计合适的教学媒体、方法和学习活动。

1)认知类知识分言语信息、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宜采用讲授、阅读等方法,使学生在感知基础上获得大量信息。智力技能宜采用讲授、协作、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习得概念与规则。认知策略可通过计划、讨论等方法来改进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2)动作技能类知识需在实践中学习。可开发虚拟实验平台,弥补实验多、学生多而设备少、教师少的不足。平台上提供实验讲义,允许学生交流协作。学生可随时多次重复实验,彻底打破时空等条件限制,尽可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类内容可通过网络平台的交互功能,设置讨论话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实现同异步讨论,再通过课堂进行总结点拨;也可上传优秀视频,让学生在声像并举的案例熏陶下端正态度,培养情感。

5 结束语

总之,通过混合学习,既拓展了学习的应用领域,又正视了学习的传统本源;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资源与学生时间资源紧张的矛盾,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传统高校教学结构改革提供范例。

参考文献

篇6

一、引言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复合性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电类专业是现代高校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电子设计基础课、信号通信基础课等,对培养现代需求的IT人才有着重要的理论基础作用。但是传统的大学电类专业基础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较简单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和创新性的发展。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现代教学模式,并引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系统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又称在线式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管理系统、数字化教学系统等,它是基于Web的高校教学管理与师生沟通的平台。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研发自己的特色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平台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网上备课、课程制作、教学素材建设、网络授课、网上交流、网上作业、网上学习、网上考试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的综合教学支撑平台。教师通过这样的信息平台,建立数字媒体资源库,对教学资源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可以让学生不仅学会专业知识,使自己与信息时代同步,而且培养信息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二、国内外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信息在年轻一代的生活比重越来越大。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多媒体教学就已经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教学中。1995―2004年,全世界网络教学的市场规模以45%的增幅扩大。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网络课件开放工程OCW,是国外网络教学普及的一个典型例子。

进入2000年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网络教育。2003年,教育部了“关于启动高校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课程建设工作”的文件,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网络化、信息化速度大大加快。2005年12月华南理工大学构建了基于高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课程建设模式、课程教学模式、项目管理模式。高校网络教学平台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师生终身学习的领域。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校内基于校园网多媒体教学和校外远程教学同时进行并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办学格局,成为了高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特点

电类专业培养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IT行业研究开发人员的学科,其特点是不仅有理论性的专业基础课程,如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等,而且有比重相当的实践实验性课程,如电子创新设计仿真、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等。因此,建设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信息平台首先需要研究具有高校电类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信息平台的功能特点。

1.网络教学平台要与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结合

电类专业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技类工科专业,实时地掌握现代领域的发展状况,将专业理论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建立数字媒体资源库、资源中心及资源管理中心,提供师生有机的优化和查询信息,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2.PBL交互协作的远程教学模式

考虑到电类学科的学科分支性与交叉性,开发基于PBL模式的基于问题的学习论坛。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下,开放式、分布式的BBS论坛提问与交流的模式,有助于电类专业各个学科方向的教研与学习。如BBS论坛可分为信号处理版、单片机技术应用版、嵌入式开发版、C/C++开发版等,教师和学生可根据不同的问题有目的地进入相应的学科分支进行提问、讨论、学习。

3.LabView虚拟仪器模拟特点

电类学科作为IT行业的主导学科,是一门很强的实验开发型学科。其教学平台可在其上开发和嵌入现有的虚拟仪器仿真软件,如EWB电子仿真平台,matlab、protel等学习软件。同时,建立网上实验注册和跟踪系统,记录和跟踪学生实验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4.功能扩展与延伸

在校园网内部的Internet网络基础上,通过防火墙与外部Internet网络相连,扩充教学资源和师生的网络视野。

四、电类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

课题组以我校校园网环境为依托,建立包括用户的客户端、服务器、SQL数据库组成的电类学科网络教学平台,并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中开始试用,学期末受到的师生网上回馈信息,满意率达到82%。

网络教学平台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学科资源管理系统

学科资源管理系统由课程教学管理、课程资源管理两个模块组成。课程教学管理模块主要是给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提供的计算机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开发、管理、调度课程资源、虚拟教学活动开展;课程相关资料管理包括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更新、管理,如教学PPT、教学视频等。学生通过前台登入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交流、查询等功能。

2.LabView虚拟实验仿真系统

LabView虚拟实验仿真系统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虚拟实验课程和科研开发平台。学生对自己的目录拥有所有权限,但对其他学生的目录没有任何权限,不能修改和抄袭他人的实验数据和科研结果。教师可在公共目录中存放实验要求和实验指导书等相关实验资料。

3.网上模拟考试系统

网上模拟考试系统是对学生开放的在线式测试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学号登入后进行自我学习测试,分析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错误,主要有单元学习测试和学期末模拟考试两个功能模块。同时,平台还可以自动生成批改结果和错误分析。

4.PBL模式论坛交流系统

开发BBS形式和PBL问答模式的师生在线式交流平台。学生可在线提出自己的问题,分不同的学科与感兴趣的组进行讨论和学习,直到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和价值。

五、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

高校电类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平台以教学化校园为核心,实现在线式管理,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的基石。因此,搭建好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后期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此,课题组提出了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的模式,设置了教师站务管理及学生站务管理员,共同进行数据库维护、网络设备管理、网络故障、性能管理、网络认证、计费管理等,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学生的网络管理能力,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六、结语

通过调研和实践,网络信息教学平台对培养电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传统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多弊端,比如IT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导致理论学科与行业需求的脱轨,校园的信息不对称,等等。研究开发和完善适合高校学科建设的开放式网络信息平台是教学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将在高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和各个部门逐步推进。

同时,这种将无线网络引入到现代教学模式中来,利用很低的成本换取很大的教学环境,改变教学模式,将是我们未来探讨的一个主要话题。

参考文献:

[1]王炯.现代教育技术与新时期的远程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2):63-64.

[2]李娟,张宝昌.浅析网络信息技术对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西北医学教育,201004,VOL18,(2).254-255.

[3]黄胜.浅议高校实验教学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03:160-162.

[4]韩冬梅.小型无线网络在高校现代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科教文化,186.

[5]成宁,钟军平.网络环境下PBL模式在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教育战线,137-138.

[6]刘冬,马秀峰.论PBL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软件导刊,2008,(5).

篇7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作为世界最为著名的教学型大学, 牛津大学本科教育质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我国北京大学2002年率先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后来,导师制逐步在普通高校、成人高校的本科、专科教育铺开,湖南开放大学直属学院于2008年开始实施针对部分专业课程的导师制。

一、成人高校导师制教育的特点及效能

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管控最大的困难是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了解甚少,在校的时间不多,与老师同学接触非常少,而且学生主要靠自学,相对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相对也比较差。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基础直接相关,也与入学的思想动机、时间精力、情感取向、心理认知攸关。导师制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激发信心、克服困难,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导师制教育很好地解决了成人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关键的问题,即怎样促使学生去学、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1、导师制的显著特点是师生双方的协作和互动在教学组织的前、中、后三阶段都起至关重要作用。导师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对于学习观念不同理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教学这个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合作,共同思考同一个问题,使他们获得独自无法获得的成果。导师制更好地贯彻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成教学生在校的时间不多,与老师同学接触非常少,课前的预习准备,课中的交流探讨,课后的评价交流,师生不可能全部当面完成,联系是必须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湖南开放大学直属学院导师制实施取得的成效有:进行了“导师制”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创作的教学;基于网络的导师制教学,有效解决了专业责任教师负责专业较多而无法提供专业指导的问题;除了网络课程,导师们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导学课,有效的解决了教学组织中的环节多、到课率低等问题。导师制教学满足了学员个性化需求,融洽了师生关系。

2、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育具有一般性特点,即与普通高校一样,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但是在指导的对象和指导形式方面,成人高校导师制教育“联系环节”有显著的特点。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育要求“在难得面对面的情况下,创造虚拟环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导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衡阳电大于2013年春季开始试行导师制,这段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开始时的迷茫探索,如今已初见成效。导师与学生保持着电话、通信、QQ、微信、移动终端联系,不妨碍学生工作前提下,导师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随时在学生学习行为动摇时打“强心针”,在学生学习困惑时下“救心药”。实行导师制后,学生的课程通过率、毕业率提高明显。

3、成人高校导师制教学采用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的混合制组织形式,导学及监管有鲜明的主动性特点。一是学生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参加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随着个人一定时期内需要的迫切程度的影响,学习的自主性、坚持度都不稳定,成人高校学籍管理办法对教授学生学习的约束力不强,导师约课、约考要突破互联互通障碍,受学生情感、时间变化、工作不定时等偶然性影响,且具有反复性,二是学生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参加了成人高校的学历教育,但是学习动机、专业基础、工作变化无时不刻都在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跟进。导师的专业素养固然重要,专业课程的传授水平,劝学能力,班组活动的组织较普通高校有更高要求。导师工作的主动性是成人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的工作,将学生学习的不确定变成稳定的教学双边活动,将学生学习需求的反反复复调剂成学习继续乃至完成学业,通过虚拟的教学活动达成了现实的学习效果。成人高校的导师制教学具有“不定之稳定”、“反复与继续”“虚拟现实”的特点。

4、从事成人教育,针对学生时间缺、基础差这两个特点和导师如何督促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怎么学习这两个方面,我们重点进行了研究。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参加工作,其中很多也已经有了家庭,他们在工作和家庭琐事之余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实在非常有限,另外,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都不太好,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怎样以各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弥补了以往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认识的一些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篇8

教师备课提纲内容决定了整堂课的主题。传统的教学教师在备教案时,以“教”为主线,整堂课大多数时间都是教师灌输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和吸收,课堂效果不明显,学生课后容易遗忘。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由整堂课“教”转变为学生“自主学”,教师在备课内容上必须要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师首先考虑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对新教案的准备,教师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认真钻研教材,精心构思教学流程。新教案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要着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先学后教”减少了教师讲课授业的时间,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可以轻松一点了,相反,对教师要求更高。如何将新教案准备得短而精,有针对性,更好地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是对教师更大的考验,也是今后教师为之研究、奋斗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轻“学”的做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高效课堂上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会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对未知的知识渴求欲望会增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可以放任自流。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其中,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互动的交流,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从中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脉搏,为确定和调整“学后教”的教学方案提供丰富、可靠的依据。

篇9

1、教育观念转变未实现。一种模式的改变先要从观念开始,形式的变化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需求。高校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是如此,只有从教育观念开始改变,教学形式才会相应的变化。针对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来看,现代教育的硬件技术设施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计算机课程的培养和学习也开始步入正轨。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依旧没有改变。

2、主流教育模式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为主体,“听”为中心。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完成对课本的讲解过程,这就使得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在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减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属于应试教育。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不能满足多元化社会需求。缺乏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是传统教学的产物,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高校教学问题存在的原因

1、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率较低。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对教师的技术培训要求增强,为了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技术,并注重发掘学生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课堂活跃起来,促使学生自己思考,而不是纯粹的以教学而教学,一味灌输。但同时也要注意其使用的方法和要求,并通过不断总结从而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2、授课的准备与投入不足。教师授课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准备课程资料,且整合研究较少,这就导致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在多数教师心中仅仅只是教学工具的简单转换,而关于如何进行教学信息设计几乎没有。教师在对课件制作到底是运用于助学还是助教没有一个鲜明的概念。

3、学校教学评估措施不完善。随着高校的扩充,教师的就职环境相对宽松,而学校相应的奖惩机制并不完善,这就容易使得高校教职员工养成教学惰性。在工作中没有建立合适的评价指标,这就易导致教学人才的流失,从而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到限制。

三、现代教育理论下高校教学的方法

1、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受到了广泛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很好的利用了混合学习的资源,它巧妙的将课堂学习与线下教学、技能掌握和应用有机地结合。通过学生自主预习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室成为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一改以往课堂沉闷的学习氛围,疑问解答,技能运用等也将课堂互动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要使这种教学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到以下方面:第一,灵活运用网络资源,通过交友聊天等软件,师生在共同话题上畅所欲言;第二,教学网络平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授课内容以资源库的形式共享在网络平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自主学习;第三:学术探究平台的建设。教师通过在教学平台上提供不同学科的前沿问题,吸引感兴趣的同学参与探讨,并通过实验或者科研探讨撰写论文,最终通过修改进行发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四,建立学习信息反馈平台。信息反馈平台的建立可以在师生、家长、社会中形成新的链接,通过这一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反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方便教师的解答。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及其它情况。

2、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大高校在教学软件设施提高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硬件设备的完善。在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投资的同时,也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室资源的硬件设施配备进行相应的提升,这也是推动高校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基础。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那么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配备不同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的优势,从而更好、更充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率。

3、加强高校教师的技术培训。在我国年轻的教学人才较少,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过程中缺少新鲜血液的注入。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新型的教育改革接受程度不高。虽然他们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但同时也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操作方法。针对这一现象,各大高校应该有组织、目的地进行教师对多媒体化教学的培训工作。在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也注重现代化教学理念的灌输,使其更加充分的了解现代化教育理论体系。在掌握好技术操作的同时,也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发展。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学人才,也是将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更好的用于高校教学的又一重要方法。

结语: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势必要求高校的教育体系做出相应的改革,现代化教育理论下高校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其本质是更好、更快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并为以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指导方向。信息化技术在教育理论中的运用,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将更好的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篇10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1994年将现代教育定义为:教育(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与传统的以学习过程为研究重点的教育技术相比,提出了学习资源也在教育技术领域范畴,这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开启了信息化教育时代。1998年李克东教授在给华南师大电教系研究生关于《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研究》专题讲座中指出,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包括:⑴模拟音像技术;⑵数字音像技术;⑶卫星广播电视技术;⑷计算机多媒体技术;⑸人工智能技术;⑹互联网通讯技术;⑺虚拟现实仿真技术。这说明我国学者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也不仅仅局限在学习过程,而是新技术应用下的学习资源也得到了相当的重视。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在2004年正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适当的各种技术的过程和资源,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和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这一定义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并不单单侧重于多媒体教学模式而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转变。

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引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被称为“电化教育”。南国农教授将电化教育定义为: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媒体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多媒体技术、视频音频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互联网等等。新的教学媒体的出现使得现代教学技术更加实用,也出现教学的多样化。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不代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现,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将学习过程跟学习资源进行合理的结合,在利用好多种教学媒体的优势下,完成教育目标。只有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融合才是现代教育技术最终目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效用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及动手能力

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今后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这需要现代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职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中我们具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优势,学生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教育资源在相关的学习目标指导下,使其合理利用手中教育资源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学生要依据已有经验和实际问题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间的沟通,能够做到对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新的意识,在教学中不被传统的教育模式所束缚,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多种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成果更加明显。比如在贸易术语讲解中,对于刚刚接触国际贸易的学生来讲,单纯的文字和逐条讲解无法做到让学生印象深刻,但是如果以图示与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则可以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各个贸易术语所表达的内容,使得贸易的每一个环节都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堂也能内容丰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还可以利用学校已有条件建立国际贸易实训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参与进来,例如模拟公司运作,模拟公司建立,接到业务后各个部门之间搭配合作,根据流程填写单据,一直到最后收到货款或者货物,再进行利润评估计公司所得,最终通过公司资产来比较每个公司的运营情况。这种仿真的实践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动手能力。

2.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学生在校接受教育培训期间受到多种客观因素限制,很难获得现实工作机会,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花很长时间来熟悉适应工作,企业也需要对其进行培训等成本投入,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优异的教育资源可以仿真虚拟一定的职业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提前获得职业标准和素质。这些教学资源主要有多媒体素材库、试题案例库及网络课程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优最大化。

国际贸易需要的人才是要能够掌握大量丰富的国内外信息、产品信息及相关物流、保险、海关等专业知识。然而这些专业的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单从书本上获得,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必要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掌握挖掘这些知识。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与虚拟平台等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做好入职前的专业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

3.有利于培养符合职业要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在我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相当的职业素质能力,既要获得毕业证也需要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符合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双证书”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企业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下培养的学生人才可以称之为“订单式人才”,即要求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拥有较强的适应工作能力,要求高校在教育过程中也具备培养学生职业培训的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整合,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需要学生不单单要具备能够胜任职业岗位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这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能力,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这就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我国举行的全国高职院校报关大赛,其赛制设计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论基础,还重点考察了学生在具体问题前灵活运用所掌握知识的能力。在仿真模拟的平台中,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色进入,并根据进入的角色来进行相应操作,这样的仿真模拟能够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对每一个程序的了解,这样的角色体验能使得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

4.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授任务也需要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有研究表明,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更能够将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利用,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佳。建立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平台能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师生互动,可以在线上答疑解难、讨论热点话题、分析经典案例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有极大帮助。

(二)存在的问题

1.投入成本较高,对教师要求较高

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建立各项基础设施。但是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资金投入并不是很充分,与一些国家性示范院校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时现代化教育技术要求教师也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够熟练使用设备,这对于很多习惯传统教育教学的教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参与学生的线上线下互动,这些付出都要大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2.过分依赖现代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点,在特定的课程上需要区分对待。我们在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取长补短。现代教育技术也不单单是将书本转化为PPT等形式,教师更不应该是一个放映者或旁观者,学生也不应该单纯的以为只需要将老师的PPT等复制自学。这样的教学并不是所提倡的现代教育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效用提高的方法

(一)深化理解,全盘把握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投入,相关部门也要适时更新所需教材,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从整体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做指导,并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首先将工作流程等理论熟悉,然后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进行练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做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方向为目标。

(二)提高教师职业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要熟练地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进行再学习,不断的丰富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与研究,做到教、学、想的良性循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将经典案例和最新案例带入课堂,关注时事了解最新国内外动态。

(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因为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限,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据调查发现,很多院校的设备只是应付检查的摆设,有的院校只有很少的实验课程,学生并没有机会动手参与和体验。我们并不应该让这些资源浪费掉,也不要抱怨设备的落后,真正的做到合理充分利用好已有的资源,也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保障,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是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进行最合理的整合,这符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虽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教育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就此我们需要全盘的把握,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并且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这样我国的现代教育技术才会不断的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郭琴. 电化教育的定义与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7(10):5-8.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少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J].江苏高教,2008(3):152.

[4]何克抗.21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5-14.

[5]杨永芳.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电大开放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2):28-32.

篇11

关键词 高效课堂;历史学科;构建方法

一、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首先体现在学生预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积极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做好做足课前工作,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读一遍课本,科学意义上的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问题为引导,以导学案为依托,着眼于课堂教学实践,构建一种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利用有效信息推动新旧知识迁移,最终形成正确认识的科学学习模式。为此,要改变以往历史学科预习有名无实的情况,结合高中历史教材的实际,重视抓教改、促预习。教师要提前布置预习思考题,印发导学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切实提高学生预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课时,再围绕导学案上预先设计的题目,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适时引导、点拨,恰如其分地评价其预习成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导学案的设计水平上

教师导学案的编写水平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编写的导学案要科学做到:“导预习”、“导思考”、“导运用”。

“导预习”,就是“课前准备”模块的功能。导学案要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明确学生的预习目标和任务,预习题的设计要涵盖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难度要适中。

“导思考”,就是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特别是要针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精心设计题目,材料解析题、问答题是常见的题目类型。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引领学生掌握好历史基础知识,突破课本重难点问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导运用”,就是课本考点知识的运用。要学以致用,这是“知识拓展”和“课堂检测”模块的功能。通过练习环节巩固课本知识,使知识具有条理性,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也体现着课堂教学的高效和成果。

三、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引导水平上

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与否,为此,教师必须彻底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营造师生之间平等的舞台,切实让学生“动”起来,这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一个必要理念。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设置一定的情境或条件,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和启发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排情景剧还原历史,或者设计科学的、具有可探究性的的、层层递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第三,教师点拨要及时,要“恰如其分”又“恰到好处”,这种指导要准确、得法,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发挥引领学生思维,帮助学生破解疑难的作用,使学生的能力获得实实在在的提高。

第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历史教师要从记忆环节、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做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强有效指导,以收事半功倍之效。例如在高三二轮复习过程中,复习世界史时,指导学生将世界史内容自主整理为英、法、美、德、日等国国别史内容,在应对历年高考世界史材料解析题方面都发挥了重大的的积极作用。在选择题解题突破方面,更多的教师常常又仅仅局限于选择题技巧的讲解,而忽视了做错选择题的“表现”。实质上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做错选择题的“表现”,更有助于学生避免重蹈覆辙,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答率。

四、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学习小组学习、探究的参与度、深度和广度上

首先,加强学习小组建设,要求小组内的每个人都有角色分工,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其次,制定学习评价细则。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要有教师评价,还应有学生评价。对发言踊跃,课堂知识掌握、领悟较好的小组成员,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评价要逐步引导,使之慢慢形成正确评价的能力,对学生的互评,教师还应该给予明确的回应和指导,不能含糊而过。

第三,重视培养小组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首先从教师方面来说,要有持续培训意识,要把制定的评价细则公布给学生,让学生熟知。从学生的角度讲,要有集体荣誉感,要积极探讨、踊跃发言,为组争光。

第四,小组合作探究要全员参与,助强扶弱,在讨论中提升小组整体水平。

第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好学习小组的评价工作。在课堂评价中要更关注对学习小组的整体评价,包括合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合作效果是否优秀、正答率情况等,通过评价和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热情。

五、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体现在课堂检测的题目质量和检测效果上

历史课堂是否“高效”,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课堂检测部分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堂检测题目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针对重点、难点知识,有助于破解学生的疑难,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学生做题的正答率和准确程度是对高效课堂“高效”与否的评判,教师对学生做题情况要及时反馈、点拨和矫正,以提高学生能力,升华学生认识,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