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0 08:51: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的利与弊辩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的利与弊辩论

篇1

我们从媒体可知,学生玩游戏出现种种不良现象,甚至引发种种社会问题,如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贵州一名21岁男子因网游账号被盗杀人,庭审称不后悔;四川合江一名20岁的青年,在网吧玩网络游戏后,回家将熟睡中的父亲砍成重伤等。

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技术的课程,但是除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外,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三者是平衡发展的,缺一不可。本节课除了传授博客交流、熟练搜索信息外,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现状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表面上看兴趣盎然,但不少学生一到机房就痴迷游戏,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置之不理。低中高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玩网游的现象。

基于以上对社会现象、课程教育现象和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的团队选择了这节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的信息技术课。本节课有三难:一难,没有作品生成;二难,思辨能力要求高;三难,对师生要求高。

教材分析

该教学内容选自广东省中山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五课《博客上的交流》。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搜索网上信息》、《网络与生活》、《QQ空间》等内容,这些已知内容为本课时的知识与技能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并作简单整理;能够使用博客发表日志和评论;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过程与方法:关于网络游戏引发分歧,进行辩论,博客发表观点,制作倡议书,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通过开展辩论活动,明辨网游是非;通过博客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发表观点;通过制作倡议书,形成绿色健康网游的共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索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了解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体会信息技术的作用,感受信息技术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利用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难点:通过网络搜索信息;辩论时的语言组织和表述;博客发表日志和发表评论。

教学媒体

(1)平台开发环境:Apache、PHP、Mysql。

(2)平台开发技术:PHP脚本、HTML代码、Javascript脚本。

(3)系统核心模块:倡议书、评一评。

(4)应用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自主开发的学习平台。

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线索包括:技术线: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方法线:提出观点—搜集资料—辩论思考—提出建议;德育线:道德情感—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意志。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都有玩网游的经历。那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网游存在争议,引入本课主题。)

师:今天咱们一起探究网游是是非非。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看别人怎么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视频导入,提出网游的利弊,明确本课时探究的问题。

环节二:思辨结合,探究问题

提出辩论

师:网络游戏争议不断,有的人爱它,爱到天昏地暗,因为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的人恨它,恨之入骨,因为他毒害青少年;事实,不说不明;道理,不辩不清。今天咱们以辩论的形式来了解网络游戏的利与弊。

师:赞成正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赞成反方观点的同学举举手。咱们现场分组,交换位置,赞同正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右边,赞同反方观点的同学坐在老师左边。

正反双方势均力敌,小声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辩论主题,并根据正反方观点进行分组,为辩论做好准备。

任务一:搜索信息

师:为了使辩论更有效,我们通过网络搜素信息。

教师出示PPT,说明搜索操作步骤。

学生搜集基本观点、相关的事例、数据等能够说服别人的资料,来证明自己和反驳对方的观点。

设计意图:搜索相关事例、数据信息,对网游利、弊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感受,为辩论顺利开展做准备。

任务二:辩论

师:我们一起看看辩论要求。(出示PPT)

(①辩论时间5分钟;②双方可轮流发言,也可连续辩驳对方;③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说服对方的一方胜;④辩论结束后,评出辩论赛“优秀辩手”。)

师:辩论现在开始,首先由正方发言。

生1:我认为网络游戏利大于弊,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话音未落)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网游弊大于利,难道你没有看到多少沉迷网游的学生,荒废学业?

正反双方就网游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辩论。

师:我们的辩论告一段落,在辩论过程中,同学们非常踊跃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胜负难料,咱们听听双方辩论总结。

正反双方各抒己见,总结网游利弊。

设计意图:思辨结合,通过语言碰撞,制造情感冲突,深入探究网游利弊关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游戏利与弊。

环节三:制作倡议书,解决问题

任务三:博客交流

师:时间有限,很多同学们还没有来得及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天老师提供一个网络交流的平台,创建了我们的班级博客。咱们利用博客来交流。同学们先浏览课本21页,第五课,博客上的交流。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学习如何登录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师:打开自学网站。我们通过博客发表日志及评论。

学生登录博客,对网游是非发表观点及评论。

设计意图:提供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并发表日志、评论,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任务四:制作倡议书

师:网络游戏有利,也有弊,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去弊存利。关键在于把握度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制作一份倡议书。

学生进入自学网站,制作倡议书。

设计意图:基于辩论、博客交流,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倡导学生提高辨别网游是非的能力,绿色网游。

环节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网络是非引起的争议,一步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我们形成了共识,制作了一份倡议书。

学生参照评价表,对本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依据教学环节的构思设计,提供本课时教学网站,并分为五个模块。

首页:通过动画的形式,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

网游利弊:提供网络游戏利弊的观点。

博客交流:提供网络平台,学生通过自学网站学习博客,并发表日志、评论,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进程中,进一步探究网游的利与弊。

倡议书:提供平台,学生形成健康网游的共识,在倡议书中发表可行建议。

评一评:通过学习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知识回馈并总结。

教学反思

综观整个教学设计,始终贯穿一条现实性、活动性、思考性与趣味性的主线,力图体现教与学的统一,主体与主导的统一,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统一。本节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几方面的特点。

(1)本节课有别于传统信息技术课,整节课围绕网游是非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辩论、博客交流、制作倡议书,让学生自我思考和自我教育。

(2)笔者前期调查了解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爱玩网游,危害不知;甄别信息,能力薄弱;语言组织,有待加强;思辨能力,逻辑不清。以此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3)本课的板书是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思维的碰撞、共同构建课堂的结晶,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层次分明,架构清晰,重点突出。

(4)本课围绕三条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技术线(知识与技能),方法线(过程与方法),德育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三个环节:提出问题,激发思考;探究问题,辨析利弊;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本课教学内容跨度大,上完这节课后,笔者做了一些思考,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篇2

例一:(2009年浙江湖州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时下,在繁忙的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称――慢活族。在教育部公布的新增171条词语中,“慢活族”一词解释为:“慢活族”是“慢并快乐”的一群人。这个名称缘自小说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慢》,由小说延伸出一种名叫“慢生活”的国际运动,并出现了“找回失去的时间”这样的组织,他们思考“生命的过程除了工作,还应该拥有什么”,呼吁品味缓慢的生活节奏,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提倡“慢生活”观念,用适当的慢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

与“慢活族”的生活方式恰恰相反的是“快活族”。早上,他们在闹钟的“滴滴”声中匆忙起床,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公车站,以最简短的时间解决“快餐式”的午饭,在繁忙而充实中度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回到家或许还要在灯光下继续查阅文件或者起草策划书。这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就是“快活族”的真实写照。

某班就上述材料中的两种生活方式展开辩论。甲方认为“慢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乙方认为“快活族”的生活方式好。你支持哪一方?请说明理由。(不超过80字)

例二:(2009年江苏连云港卷)

最近,一款网络游戏编入了武汉小学教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走进了部分小学课堂。网络游戏该不该进教材,报刊和网络论坛上对此辩论十分激烈。假如你是反对者,请根据正方(教材编写者)提供的辩词信息,有针对性的写出你方的辩词。

正方:网络游戏可以进教材。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游戏进课堂是网络时代的教育进步;网络游戏是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寓学于乐,在老师引导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游戏进课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学会上网的基本方法。 反方:――――――――

典型解析

这是两道典型的辩论题,两道试题都先提供了文字材料,创设了辩论的具体情境。不同的是,第一题答题者可以任选正方或反方的观点进行辩论,第二题已出示正方的观点及辩词,要求考生写出反方的辩词。

解答例一要先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了解“慢活族”和“快活族”这两种生活理念的不同特点。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阐明具体的理由。示例:我支持甲方的观点,因为慢节奏的生活更符合人类的天性,它的实质就是宁静与浮躁的一种对抗,拥有简单而豁达的平常心,享受慢生活的悠闲与乐趣。我支持乙方的观点,他们讲究效率,在忙碌中享受“自我满足感”。在现在这样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中,“快活族”的高速度、高效率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答第二要先阅读情境材料及正方的观点,了解具体事件及正文观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针对正方提供的辩词信息,阐明自己的反对意见。示例:网络游戏不该进教材。社会虽已进入网络社会,但游戏进课堂与教育进步无必然联系;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容易沉溺于网络游戏,结果会与学习目的背道而驰;学习上网基本方法,掌握论坛注册和交流方法,都有许多更好的途径。

知识链接

辫论技巧

寻攻击点。在分析辩题时就要注意考虑对方可能的立论和比较薄弱的地方,一般选择两个地方比较合适。可以选择对方论点的缺陷、论据的缺陷、论证思路上的缺陷。

类比引申。注意从对方的立论或提供的前提中巧妙引申到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起到驳斥的作用。

以用矛盾。借用对方观点中的矛盾、对方队员之间的矛盾进行推理,驳斥对方观点。

诱敌深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出对方辩论中的矛盾,然后加以攻击。

答问结合。一般地,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后,也要向对方抛出一定的问题。回答问题时要简洁,重要的是进攻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问题,如果与辩题无关不必回答。

艺术表达。一般地,在提问、申诉观点、摆出论据时,语速可慢一点,关键字眼要一字一顿加以突出;反击时语速可快一点,以示锋芒。同时要注意用语的坚决、干脆、简洁、幽默,以此来感染在场观众及评委。处下风时要据理力争,占上风时也不要得理不让人,少用挑衅性的语言。

实践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光明中学举行辩论赛,正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自律(自我约束)”;反方的观点是“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他人约束)”。辩论时,双方唇枪舌剑,反方突然这样发问:“孙悟空不就被套了个紧箍咒?可见养成良好风气主要靠他律。”作为正方,你将怎样得体有力地回击反方?

2.很多同学认为当代社会只有数理化才重要,语文、历史等学科学不学无关紧要。针对这种情况,初三某班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赛,正方主辩以“有‘理’(数理化)走遍天下”为论点展开论述。

①假如你是反方主辩,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②请你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3.某班举行以“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的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下面是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

初中生参加社区公益活动有弊无利。一方面,初中生能参与的社区公益活动无非是扫扫地、擦擦窗,做这样的小事,对初中生的成长意义不大。另一方面,学好文化知识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要求:先摆出你方观点,再进行反驳。

观点:――――――

反驳:――――――

4.某班举行以“上网利与弊”为话题的辩论活动,甲方同学的一段辩词是:“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一方面,网络缩小了世界,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也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另一方面,它还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足不出户就能知天下事。”

如果你是乙方主辩,你将怎样针对对方的论点和论据进行反驳,表达你方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

篇3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20-01

长期以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总是以“权威”的地位出现,学生的身份总是“遵从者”。而思想政治课教学更是如此,普遍存在着“满堂灌”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囫囵进去,不知其味,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使得思想政治课越来越乏味。“单一、呆板”一直都是思想政治课的代名词。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学生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改变人们对思想政治课的看法,势在必行。下面本人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对传统政治课的看法,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1 利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青少年处在兴趣高峰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因此,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感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因此,教师正好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生动活泼,幽默诙谐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单一,呆板为生动、活泼;可以用形式多样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辩论中,在教师适时点拨中,受到启发和锻炼;可以创设情境,利用小品,情景短剧或其他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创新思维;可以利用设置悬念问题,一环扣一环,逐步启发学生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自律能使人优秀起来》内容时,我组织了一次辩论会。辩题:网络的利与弊,正方观点:网络的利大于弊;反方观点:网络的弊大于利。把全班同学一分为二,一半为正方;另一半为反方,我当辩论主席。(事先,让同学们提前做了一下准备,查阅了一些资料。)上课就开始了辩论,同学们热情高涨,一个个跃跃欲试,那激烈的场面给了我很大的震撼。通过这个小小的辩论,使学生全员动员,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网络的利与弊,也使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今后如何看待网络问题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更大的一个作用是给现在一些正在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很大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灵活、热情、激烈的学习方式,既煅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也激发起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学习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这个小小的辩论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在辩论地过程中,我惊喜地看到,同一组的同学之间为了能辩倒对方,都在竭尽全力努力着,整个的辩论过程井然有序,也看到同学们之间,有一定的道德意识,这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中看不到的,也是达不到的。

2 利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忽视了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久而久之,使得政治课变成了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学生变成了观众,只有看得份儿,根本没有参与的可能,这样的课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吗?能让人喜欢吗?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之乐吗?

心理学研究证明,积极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潜能,发挥出超常的水平。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关系,这样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表现,适时的引导,倾听学生的意见,真正地把学生的“要我学”的意识转变为真正的“我要学”。这样一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给他们自我展示的空间,调动起他们的积极的情绪,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生活需要友谊》时,我准备了一个“四人踩报纸”的游戏。我事先准备了四张人民日报,上课一开始,我把学生四人一组分好(最好2个男生、2个女生),准备游戏,开始报纸整张展开铺在地上,让四个人一人站一只脚在上面;接着报纸叠一下,还让同学们一人站一脚站在上面,往后依次,当报纸只剩下1/8时,看哪一组还能站上去。第一批站完,第二批接着依次进行。让整个班的同学都体验一下。当时,现场的火爆劲儿无以言表,整个课堂一直洋溢着孩子们的欢乐的笑声,和谐的魅力太大了,我也被融进了这欢乐的海洋,被同学们的激昂的情绪所感染,我更惊喜地看到,连平日里不爱动的同学,这次也积极参加了,看着他们的一张张天真,灿烂的笑脸,有哪件事能比得过这些呢?通过这次小小的活动,可以使同学们,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友谊的可贵,也促进了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事后学生跟我说,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快乐。

3 利用教学评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最后一次考试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用过程,哪有结果。真正影响学生的并非最后一次考试,而是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因此,我们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把过程这一环节掌握好,必须抓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注重与时俱进的“巩固练习题”

在设计巩固练习题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并且联系实际,题型要灵活多样,难易适中,要符合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使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在学生做出回答后,要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及时分析,引导和纠正,对学生要及时鼓励和评价。

3.2 注重“课堂小测验”

课堂小测验的特点是“小”它灵活,短小,便于操作,可以在开始上课时进行,可穿插在授课过程中,也可在总结过程中进行,方式灵活,可用大屏幕,可用口答式,也可用笔试,形式多样,在设计此类测试时,一定记住它的“小”,一定要精练,一般为1~2题为佳;要注意给学生选择和评价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3.3 要注重“单元测试”

教学是一个整体,也是一个过程,它是由相关的各个部分,各个阶段构成的,只有把每一部分,每一阶段的教学都搞好,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收到理想的效果。对于政治学科来说,整体性很强,几课教学结束后,可能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应该总结和盘点一下,检测一下学生对这些内容学得如何,单元小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小测考完之后不等于任务就结束了,这不过只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环节是――批阅和评定,把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且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失误之处进行修改和补充。

篇4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选择、运用、改进和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全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先是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初步知识和观点,然后在小组中展开探究性的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的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取向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这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下面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 提供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人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活动是自主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自主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自主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要用新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学生。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要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通过网络、书籍和报刊搜集学习资源。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用自己的手去采摘,用自己的脑去分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心态。如在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课时,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作业。(1)让学生搜集、交流描写和歌颂父母对子女之爱的诗文和歌曲;(2)收集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3)在家里用心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4)寻找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并通过投影展示照片和实物。从这些亲身感受中,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省在孝敬父母方面的表现,探索改进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结论是他们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得出的,而不是教师或教材强加给他们的,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我校正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由小组长负责进行活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巡回指导点拨。为使这一步顺利进行,教师事先分好组,男女搭配,好坏搭配,不同性格爱好搭配。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发言,畅谈自己的个体学习方案,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也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小组学习方案)。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性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在小组交流中如果出现分歧,教师可以点拨,也可以拿出一组方案进行探讨,让大家对他们小组的意见发表见解。在争论中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同学问的交流能力、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课前,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3 师生互动,挖掘合作探究的深度

在教师有序的指导下,各小组之间的小组长持小组方案进行交流,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教师作适当引导或引申发言,这样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使学生能积极回答愉悦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如我在讲《“追星”利与弊》时分正方和反方辩论利与弊。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花高价观看各种比赛,造成一些学生没心思学习,有的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部分家长为了阻止孩子“追星”伤透脑筋,而孩子却以“追星”为时尚。鉴于这种情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追星的利与弊,转变思想观念,我开展了一次课堂小辩论。

辩论的主题:“追星”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是有利的

篇5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教育的一种价值取向,是选择、运用、改进和优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在小组内合理分工,全组成员围绕某个问题先是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初步知识和观点,然后在小组中展开探究性的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的活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取向的思想品德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地提高。这种方法如果用得好,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下面是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提供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形势。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单一化,会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人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活动是自主性生成和发展的机制,人的自主性在活动中生成,在活动中发展。只有倡导和实施学生自主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上,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最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要用新的思想理念去指导学生。为了给课堂带来鲜活的知识和无限生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学生要由过去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师要把挖掘资料的主动权授予学生,发动他们通过网络、书籍和报刊搜集学习资源。从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用自己的眼去发现,用自己的手去采摘,用自己的脑去分析,从而真正摆脱教材和教师的束缚,自主地拥有一片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心态。如在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课时,教师事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的作业。(1)让学生搜集、交流描写和歌颂父母对子女之爱的诗文和歌曲;(2)收集反映父爱、母爱的感人故事;(3)在家里用心观察一下为生活劳碌奔波的父母,体会父母的辛苦及对自己的关爱;(4)寻找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实物。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搜集的材料,讲述父母关爱自己的感人故事,并通过投影展示照片和实物。从这些亲身感受中,学生认识到对父母的孝敬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省在孝敬父母方面的表现,探索改进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结论是他们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得出的,而不是教师或教材强加给他们的,便于记忆和理解。这样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学会分析、学会自主学习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小组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现代生活中,交流与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我校正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小组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由小组长负责进行活动,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巡回指导点拨。为使这一步顺利进行,教师事先分好组,男女搭配,好坏搭配,不同性格爱好搭配。这样的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发言,畅谈自己的个体学习方案,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也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后形成小组意见(小组学习方案)。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供适时的指导,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技巧,还可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性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最终形成共识。在小组交流中如果出现分歧,教师可以点拨,也可以拿出一组方案进行探讨,让大家对他们小组的意见发表见解。在争论中更容易发现差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同学间的交流能力、责任感和与他人合作的技巧,使学生健康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课前,学生要进行调查,收集、筛选、整理信息,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挖掘合作探究的深度

在教师有序的指导下,各小组之间的小组长持小组方案进行交流,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教师作适当引导或引申发言,这样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等形式使互动交流达到,使学生能积极回答愉悦收获,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满足。如我在讲《“追星”利与弊》时分正方和反方辩论利与弊。在当今社会,“追星”已成为一种时尚,可以花高价看他们的演唱会,花高价观看各种比赛,造成一些学生没心思学习,有的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部分家长为了阻止孩子“追星”伤透脑筋,而孩子却以“追星”为时尚。鉴于这种情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追星的利与弊,转变思想观念,我开展了一次课堂小辩论。

辩论的主题:“追星”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追星”是有利的

篇6

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能忽视。

一、背景知识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背景知识是指学习者业已习得的知识。背景知识包括人们所学的语言知识,对所学语言材料的体裁、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等的理解以及与所学语言材料内容相关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等。

理论依据是图示理论。图示理论认为,任何语言材料本身并无意义,只能由读者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其意义。图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示(linguistic schemat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ta)和修辞图示(rhetorical schemata)。

图示激活有三种模式,即自下而上模式、自上而下模式和交互模式。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建立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图示的能力。

二、激活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使其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加透彻,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积累又为其以后阅读活动中背景知识的激活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

1.提问法。关键是使所提内容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在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例如、SERC Book 1B Unit 13 Reading We Are What We Eat部分Pre-reading中的问题如下:(1)How many meals do you have every day? Which meal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Why?(2)What kind of snacks do you take?

问题(1)中引出的结论是:一日三餐为我们身体提供了充足的营养。针对问题(1)再对问题(2)展开讨论。

2.小组讨论法。例如,在教学SERC Book 1a Unit 1 Reading Chuck’s Friend前,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

If you have to live on a deserred island,and you are allowed to live with one o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whom will you choose, Wang Xifeng,Zhu Bajie,Little Swallow,or Liu Huifang(注:《渴望》中的女主角)?And why?

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设想,各输己见。

3.预测课文内容。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大胆预测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或结构层次。这很容易将文章中的内容与其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使其阅读变得轻松。

4.使用网络视频或图片资料。多媒体能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情境,能够生动直观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教学挂图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建筑设计师能够设计出如此美丽的建筑,而后再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预测。

5.叙述与主题相关的故事。叙述一个与本课主题相关的故事,并作针对性的提问,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使其对课文内容及结构方面的知识理解更加深刻。

6.设置阅读目标。设置阅读目标,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我在SDFC Bool 3 Unit 14 Reading

The Language of Honey-bees的读前活动中设计了几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回忆和思考他们所见过动物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等。

(1)In what ways do honey-bees convey information?

(2)How did Von Fnsch discover the ways in which honey-beescommunicate?

(3)What can you learn from Von Frisch?

在完成阅读目标时,获得了新的知识,激发了阅读兴趣。

7.使用概念图。概念图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性建立起了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因此,它也是图式表征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其作用在于构建对于某个事件、某个客体或某种情形的解释。

8.辩论法。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探讨某一事物利与弊的小品文。可以安排读前展开辩论,充分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例如,在SEFC Book 3 Unit 5 Reading Advertising教学时,组织关于广告的利与弊的小型辩论。学生踊跃发言,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了广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辩论后再作小结。在此环节中,学生对主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并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背景知识。

综上所述,背景知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是阅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其阅读动机,加深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为英语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Carrell, P.L. and Eisterhold, J.C.1983.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J].TESOL Quarterly.

[2]陈立军.阅读是一种美丽的享受――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0(25).

篇7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学生们受到网络、影视等信息传播的影响越来越深,这给班级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面对此种情况,该如何加强班级工作的管理呢?

一、以“情”促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此话不错,但是在当今形势下,如果只是想凭借对学生严厉的管理,来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是不现实的想法。现在的学生在时代影响下,个性非常强,对老师及家长的信赖程度已经大大地降低了,如果只是通过严厉的方式来管束他们,会激起他们的叛逆情绪。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严师”的形象,和学生达成一种合作、平等关系。在课余时经常和他们交流、玩耍,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同他们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内心接受班主任,对班主任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就会看着“顺眼”,自然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乐于接受教育。

二、以书香之气促班级管理,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在班级管理当中,我们也可以发挥学生图书馆的作用,定期组织学生阅读书籍,使学生在书香之气的熏陶下,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更利于班级工作的管理。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为了使学生避免网络、影视、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小图书室,在教室后面摆了一个图书架,方便学生们阅读。在书籍的选择上遵照“广开书源,精选书海”的原则。因为好的书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品位,只有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了,班级工作也就好管理了。

为了使学生对书籍阅读的兴趣不减,举办了很多和读书有关的活动。例如举办辩论赛:读书的利与弊。通过对读书利与弊的辩论,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读好书能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净化,能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从而摒弃那些不良书籍,避免了不良书籍的诱惑。除了组织辩论赛之处,还不定期地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使学生在书海中得到快乐。

三、以疏导方法促学生改错,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都还没有定型,免不了会犯错,当他们犯错之后,我们要以积极的、正确的方法疏导他们,而不能一味地责备他们、惩罚他们、冷淡他们。

现在的学生,有的以谈情说爱为荣,有的以敢于顶风违纪为荣,这些学生明显是非观念已经颠倒,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对班级建设的破坏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未来也是令人担忧的。例如,我今年所带的新班级,在刚开学的时候学生都能遵守校规校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校园环境熟悉起来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多了,他们以前的不安全感已消失了,他们身上的一些坏习惯就开始呈现出来了,课堂上经常讲话,不认真听讲,下课后结成小帮派,欺负弱小的同学等。为不使这些坏习惯继续扩大化,我没有正面地去批评他们,而是通过班会、小组讨论、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从侧面去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一定要改正错误。通过“温柔”的疏导方式不但避免了师生之间的冲突,同时还“和平”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四、以纪律约束学生行为,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篇8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57―0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思想品德课又是实现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利用思想品德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有效做法。

一、结合教材,让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认清自我,知道自身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缺点或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那么怎样让学生认清自我,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七年级上册《认识自我》这课里介绍的认识自我的方法自我评价,设计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对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认识一个人光靠自我评价是不够的。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让学生全面地认识自我,还必须结合教材中“认识自我”的另一种方法即他人评价法。在采用这种评价方法时,老师必须做好一定规范,绝对不允许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的现象,但又要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总之,要让学生明白这么做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我,为日后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完善自我、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做准备。

二、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容易上网成瘾,沉迷网络。针对学生的这一不良行为,我结合八年级上册《一念之差――拒绝网络的不良诱惑》这一章节的内容来引导教育学生绿色上网。首先,让学生上网搜索因沉迷网络而荒废学业,上网交友不慎而上当受骗,长时间上网而导致猝死等事例,然后在全班交流共享。当他们看到这些案例时,很多人或是沉默或是惊讶。自从学习该课的内容并开展了这样的活动后,班上沉迷网络,逃课上网吧的现象逐渐减少了。

早恋的现象在当前的学生当中也不少。如何引б煨匝生正常交往,针对这一问题,我没有一味地去强调早恋如何可怕和不好,学生不能早恋等道理,因为这只能适得其反,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我结合教材八年级上册《男生 女生》这一课在班上进行了一次辩论赛。全班分成正反两方,每方派出四位辩手就早恋的利与弊展开辩论。正反两方的所有同学利用一周的时间为本方搜集资料,最后辩论的结论显而易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高、感触深、效果好。

三、课内外结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9

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就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我把情境教学融入到思想品德的教学之中。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情境教学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适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故事情境

中学生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课本上的例子大多比较简单,我就通过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成语故事、幽默故事、真实故事(包括一些案例)等,由学生讲述,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例如:在讲《逆反心理》这一内容时,有一个学生讲述了“浙江‘好学生’杀母事件”,故事讲完后,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起了学生的深深思考,由此学生对逆反心理的危害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讲《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选用了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曹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动学生,自己设计剧情,自己表演小品、话剧、游戏等,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讲《竞争?合作?》这一内容时,我帮学生组织了一个“绑腿双人跑”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又如在学习《交往讲艺术》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演家长的一方越说越生气,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这堂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

三、创设视听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八年级《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内容时,我选用《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的VCD来导入新课。“静静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啊,每当想起你,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歌声是对老师敬爱之情的真挚流露,它轻轻地拨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被融合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他们情不自禁地轻轻唱起来。这不仅为新知识的讲授创造了良好的情境,而且使学生更渴望了解老师工作特殊的价值。又如:在讲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我让学生一起唱《爱我中华》这首歌,歌曲感情真挚,优美动听,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受到极大的感染,而且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创设辩论情景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学生通过观点的冲突博采众长,开拓思维空间,增长才干。如:在讲《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让学生针对《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这一话题展开辩论,我让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学生各执一词,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辩驳对方观点的错误,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从而也明白了任何事物任何事情有其利必有其弊,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去看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新的挑战,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活用教材,不断创新,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

篇10

“把××题抄在作业本上”,这是课改前教师布置作业经常说的一句话。“抄一抄,背一背,练一练”这种简单的作业形式,虽然说巩固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考试的分数,但是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压抑了学生潜在素质的发挥。学生做作业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做作业已成为压在学生双肩上的沉重负担。目前这种作业形式还是普遍存在的。新课标指出:“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因此,以前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作业的形式应变单一为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诸如调查报告、主题辩论、小组讨论、编排小品、公益活动、小论文等多种作业形式。作业的形式应该丰富多彩,以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

如在讲授《身边的诱惑》之后,我设计了一个辩论作业题:让同学们在班会课上,以“网络对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利与弊”为主题,把全班同学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在辩论中正反两方就网络的利与弊做了充分的阐述,有理有据,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激情和机智让我赞叹不绝。这次作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矛盾冲突中,学生对网络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二、作业的内容由理论走向实践

课改前,作业的布置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视野仅局限于课本,忽视了学生的社会性、实践性。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属性,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归宿,新课标特别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性。因此,思想品德课作业要向社会实践开放,作业的内容应该走出书本,走向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性因素,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亲身体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社会,扩大了视野,在实践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愿意去做。

例如,在讲授“我国的环境问题”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为“环境问题与对策”的调查报告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身边的环境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学生都很高兴地走出校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如有的小组到我们镇的板材厂进行调查,发现工厂里面冒出的浓烟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向老板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有的小组就艾山上游客扔下的垃圾进行调查,然后制作了很多小广告牌,竖在马路两边,告诫游人不要乱扔垃圾,注意保护环境,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做作业的乐趣,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作业的完成过程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时繁重的作业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这不仅导致了学生厌学,而且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要能适应学生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做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讲授“老师伴我成长”之前,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师生之间在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困惑和矛盾冲突的素材,根据这些素材,编写一个小剧本。剧本要能反映冲突是如何发生的,双方是如何沟通,最后是怎样解决的。根据剧本分配角色,进行小品排演。课后学生积极搜集资料,采访自己的老师,进行换位思考,然后将搜集上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并把它编成小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知道了如何与老师相处,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材料,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四、作业的答案要凸显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作业,追求答案的统一,否则就是错误。新课标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新课标下的作业,不必刻意追求答案的统一性,我们允许学生的作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声音。每种答案只要能凸显学生的个性,我们都要给予表扬、尊重和肯定。

篇11

有孩子在活动总结中这样写道:“以前老师上古诗的时候,我常常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好像只看见老师的两片嘴唇在一张一合地动,却不知她讲了些什么。而这次实践活动给我们提供了自己‘读诗、写诗、演诗’的机会,我们在小组内共同学习,查找资料,遇到问题互相询问,靠小组的智慧学会了很多诗。大家互相帮助,特别有意思!”

二、综合实践活动为习作引路:强调体验,表达真情,展示卓越

习作是语文课程的半壁江山,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却不难发现学生写作常无话可写,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习作需要有生活的土壤。

在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有价值的体验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如,开展的“三创,我在行动”的实践活动,学生就写了《第一次社会调查》《我给妈妈讲“三创”》《我在“三创”中成长》等亲身经历的事件。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走上街头和社区深入地调查、宣传,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不仅能清楚地写出调查经过,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还特别真实生动,就连平时习作较差的学生也能做到把事情记叙清楚。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把语文习作放到开放的综合实践天地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实践,自由地表达,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下,就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能展示自己卓越的习作才能。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锻炼口才搭建舞台:引导交流,注重合作,创建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