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1 09:21: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连锁经营与管理

篇1

“连锁经营”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分店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 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

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 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单小芬: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财贸研究,2002.6

篇2

连锁经营,便是将经营类似商品或者类似服务的多个企业,采用一定科学的手段将其进行有效的联合,而后在基于整体策略的情况下将其进行分工的划分,实行集中化的管理,将原本的独立经营个体联合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整体。通过该种经营方式能够实现效益的规模化,属于比较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此外,连锁经营能够对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进行恰当的完善,并且能够提高流通企业或者行业的竞争能力,促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谋求更加良好地发展。因此,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当中必须要重视连锁经营。本文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准入门槛较低

近年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使得连锁经营市场的政策屏障逐渐降低,大型企业的数目逐渐减少,而中小企业的数目则逐渐增加。与此同时,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诸多企业,在市场定位上并不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使得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缺少明确的经营目标和独特的产品风格。甚至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的产品亦缺少特色的服务。但是,连锁经营的现代企业在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时却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准入门槛亦比较低,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正常发展。

(二)市场集中度低

正确的市场结构应该具有适度的垄断和适度的竞,由此方能够促使市场具有竞争的活力,经济方能够获得规模化的发展。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呈现着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发展较快的特点,且诸多中小企业过于分散,并不能够进行联合经营,反而偏向与各自经营。该种经营模式下,受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其较易出现竞争过度的情况,难以具有良好的发展秩序。此外,在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大型连锁企业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大型连锁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规模亦在不断缩小,其所能够起到的主导作用发生了明显的降低。由此可见,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市场集中度比较低下,难以促使经济效益规模化。

(三)配送中心不完善

配送中心应该是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的重要内容,甚至是核心内容,只有保证信息通畅,方能够促进连锁经营的发展。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的现代企业均未建立比较完善的配送中心,配送的效率比较低、技术并不先进、规模亦比较小。个别企业在不能够科学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情况下,其物流配送并不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机械化。另外,个别企业的物流配送比较的分散,难以对产品配送进行集中管理。由于配送中心并不完善,使得该部分企业在连锁经营当中的信息系统亦不完善,影响了连锁经营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成长模式

西方现代企业在发展连锁经营时,一般会采用产品全方位的战略,尽量贾昂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以便提高其在市场当中的流动效率。同时,西方现代企业亦会采取多用营销方式进行产品的促销,使其能够尽快地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鉴于此,我国的现代企业连锁经营当中可以逐步推进连锁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发展,构建多元化经营主体的成长模式。例如“零售-批发-工业”、“批发-工业”、“零售-批发”、“工业-批发-零售”等经营模式。与此同时,我国现代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方能够创建具有特色的多元化连锁经营模式。

(二)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

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的零售经营市场当中存在着经营分散、大量亏损的情况,且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但是经营场地、劳动力资源、服务设施等却存在闲置现象,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的创新发展当中,希望能够构建连锁化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以便对零散的资源加以整合利用。在此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信息、技术、设备、贷款等方面的指导和优惠。同时应该提高中小企业在连锁市场当中的集中度,以便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优化市场结构,满足市场需求,稳定社会秩序。

(三)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

在构建社会化物流配送成长模式时,首先应该构建社会化和综合化的批发市场配送中心。通过该种方式,更加便利的、快速地向各个连锁经营店输送货物,有效降低生产加工费用,同时能够促使更多商品逐渐进入到连锁经营市场当中。其次,应该构建社会化的批发企业、物流配送中心模式。该配送中心需要具备功能综合化、经营规模化、配送多样化的特点,且要集处理、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职能于一体,不断扩大配送规模,提升配送效率。

结论

受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的连锁经营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我国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现代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的创新发展,必须要建立正确的成长模式,以此促使连锁经营经济效益规模化,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连锁经营”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和杜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推动下而产生的先进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经营字号的总部统一领导下的若干个分店或分支企业构成的联合体所进行的商业经营活动。其主要特征是通过专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及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相对简单化,从而实现规模效益。

连锁经营实质上是一种企业有形与无形资产的转让与承接,实现低风险资本扩张和规模经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以科学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经营是连锁企业获得较好的规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经营优势。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 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 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

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 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5.加强连锁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促使企业内部行为的规范化,提高店面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服务标准化水平,树立经营特色优势。提高企业资本的运营与管理能力,重视连锁企业的纵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间的综合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严格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逐步培育国际化、现代化、市场化的企业文化。同时应立足本土,积极创新,学习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努力降低经营成本,走中国特色的发展连锁经营道路。

参考文献:

[1]单小芬: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财贸研究,2002.6

[2]郭馨梅邱战槐:提升我国连锁零售业竞争力的途径,商业经济文荟,2006.3

篇4

1.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1.1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2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3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1.4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1.5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 、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1.6连锁经营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要实现“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更离不开该企业专业人才的支撑;另外连锁经营企业在扩张发展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这本身就是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所在:健康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在连锁经营企业继续扩张时,就可以直接调配原有老店的资深员工或资深管理人员进入新店,这样,扩张就避免了人才不专业的矛盾,优势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扩张。

1.7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物流系统和普通经营管理一样,包括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几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互为作用,承前启后,同时也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将这些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体现整体功能,并注意协调各子系统,实现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提高效益。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发展目标是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减少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为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让流动资金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的合理化也是提高连锁经营效率的关键。连锁经营管理体现了物流的系统化、整体化,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中间环节,体现出物流的合理化。不管是特许连锁,还是自由连锁,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商品除了特许门店有采购权的商品外,其余的都直接与总部或采购部联系,总部统一采购,然后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其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环节要少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使得产品快速到达各个门店,也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流通费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实现物品的增值。

2.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2.1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2.2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2.3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

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诺。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这是最能体现标准的工具,连锁经营跨地域和实体的多店铺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2.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总结

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连锁经营管理水平,他们不断摸索、探究,以期全面进入市场。而很多外国企业也在想如何才能进入中国市场,为此,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努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在于物流的合理化、标准化,关键还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他们的购物时间,节约人们的精力,降低自身产业的成本,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J].北方经贸,2003, (2)

[3]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 (2).

篇5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主流结构――第三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模式起步较慢,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各大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店等等在数量和分布的领域上都居世界前列。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样带动连锁经营的发展。由此可知,我国连锁经营正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与连锁业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因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保证连锁经营管理能够发挥实际效能。

一、“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现状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而事实上,我国不论是“互联网+”经营管理人才还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都呈现出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两者都属于新兴的概念,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课程安排都无法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同企业进行有机合作,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具有随机性,要求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方面人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事实上,当前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是出现互联网金融知识不足,就是出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落后等现象。专业人才不足归结于先天不足,后天残疾。

2.相关制度未能和“互联网+”趋势相适应

所有的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都必要拥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战略部署。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拥有的相关制度是传统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即忽视了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的连锁经营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管理制度,导致连锁经营管理过于片面,不利于各个地区的连锁企业的发展。

3.连锁经营中“互联网+”的管理技术传统

连锁经营受到区域上的局限,一些经营管理信息容易出现滞后性,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市场管理,制定连锁企业的战略部署。在连锁企业中“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连锁企业对市场的反馈信息传递较慢,总部无法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及时有效的下达指导命令;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不足,使连锁经营丧失了原先拥有的优势,即资源共享,统筹该行业的市场发展,企业由此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展开投融资活动,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总之,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连锁经营上下两层管理层都受到限制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现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高校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从国外高薪聘期专业的师资,并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课程内容;其次是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对连锁经营市场的分析,制定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性;最后是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导入大量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等。

2.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

建立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的前提在于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前提。“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层面上的协助,在制定相关制度方面要求能够抛弃纸质版、照本宣科的制度的制定,通过网络技术制定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制度;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趋势能够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管理不当等问题,所以要求连锁经营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和体制能够对“互联网+”趋势下所带来的风险具有规避作用。

3.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层面的各项资源投入

在“互联网+”趋势下,要求连锁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管理平台。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加大对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投入,利用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展开计算机相关技术开放,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系统、管理评价系统等等为连锁经营管理提供一系列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技术手段,促进我国连锁经营走向国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将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落后的制度、技术和欠缺的专业人才都将是影响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要求从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的资金支持,提高技术创新、并且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渠道来实现连锁经营管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11.

篇6

随着Internet的广泛普及,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崭新的商务模式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强烈地影响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引起了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连锁经营被称为“现代流通的革命”,是社会化大生产方式在流通行业中的应用。电子商务是商务的未来,连锁经营引领零售业潮流,但连锁企业却面临残酷竞争。

一、 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的现状

我国的连锁经营产生于80 年代中期,与国外成熟的连锁经营形式相比,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经营过程中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因此,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连锁经营行业平均利润呈走低趋势,一些加盟商觉得无利可图,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不守规矩,破坏了连锁经营的“五统一”原则。

随着扩张力度的加大,必将带来人才、资金等层面的压力,而有限的收入和粗放的管理又不能消化这种压力。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对连锁店铺的精细化管理、拓展网上销售渠道,则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

二、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相互影响

从管理角度,连锁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运作模式,其管理体系也完全不一样。连锁经营模式是具有一定时间、区域限制的层级化管理模式,电子商务是突破时间、空间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如何整合二者的管理是一个难题。从市场角度,连锁经营模式和电子商务模式所面对的顾客既有重叠又有区分,那么必然二者会产生竞争。从核心竞争力角度,连锁经营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庞大的终端销售网络和高效的连锁经营管理体系,其操作是规范化的控制和标准化的复制;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竞争力源于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和低价格的网络销售,其操作时提供低价优质产品。虽然二者有相互冲突的地方,但是更重要的是二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

1.电子商务实现连锁经营的快速反应

连锁经营的内部管理必须得到信息化的加入,这样才能使得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得到快速的传递和接收,使得整个连锁经营的链条得到快速的反应。连锁企业可以统一调动资金,制定统一的经营战略,集中采购以争取数量折扣,并通过统一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各个连锁店,这是连锁企业经营方式的优势。只有应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电子商务来进行电子通信和电子交易。

2.连锁经营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瓶颈

电子商务网站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拥有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系统,正好是发展电子商务尤其是B2C电子商务的基础和保障。连锁经营店与消费者距离近、接触广,大大缩短了送货时间,可以实现B2C商品的“三包”服务及处理退货等;连锁经营店地域分布广,能帮助电子商务更好地为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3. 网上网下相互结合

连锁经营店为其网上业务提供了有形的舞台,使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这个虚拟网络有实体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赢得了顾客的信任,打消顾客对电子商务的顾虑,提高了顾客的忠诚度,进而促进了网上业务的发展。连锁企业网站把零售商场搬回消费者的家,节省了连锁企业的宣传费用,给连锁商带来了额外的客户连锁企业网站的运营,又可以通过大量实时的商品信息、个性化消费、快捷方便的购物方式,给连锁企业带来大量固定客户,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

三、 连锁经营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途径

从对连锁经营的概念分析中看出,连锁经营是先进的经营组织方式,促进产品与服务的流通。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往往创造出颇具实力的企业,这将是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联手的前景。而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可以使得连锁经营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有着更好的发展。

1.在发展已有的线下渠道之外,拓展网上销售

在电子商务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国美、苏宁、美特斯邦威、杰克琼斯等实体连锁企业都纷纷涉水电子商务,部分已经取得初步成功。连锁企业可以通过在Internet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网站,通过面向客户进行销售电子商务活动。连锁企业可以在这个商务网站平台提供商品浏览与搜索功能、购物车功能、下单及订单的查询和取消功能、在线支付功能等。

2.完善物流配送体系

在应用电子商务的过程中,是否拥有先进完备的物流配送体系决定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好坏与否。要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配送, 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统一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通过合理地规划以及连锁物流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整合物流配送体系;并用工Internet/Intranet技术实现连锁网络、总部以及供应商的信息网络共享。电子商务环境下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相比传统的配送,具有诸多优越性,主要表现为: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配送自动化、物流配送网络化、

篇7

连锁经营作为现代零售商业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是与传统的独立商店相对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规范、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来经营,使连锁经营能够获得传统零售商业组织形式所不能获得的规模效益。

由于连锁经营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对连锁经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不够,再加上实践不足,在具体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连锁经营类型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经营规模较小,规范化程度低、标准化差,连锁企业的总店和分店之间缺乏内在经济纽带,配送中心建设和发展滞后,统一配送率低,经营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员缺乏,店址和业态选择盲目性强,连锁经营企业资金不足,自有资金比例偏低,连锁企业自身品牌优势不明显,连锁企业缺乏自己的企业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设落后,经营缺乏特色等。

我国连锁经营中之所以存在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扩大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才能促使我国零售企业建立新的经营机制,提高它们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期市场竞争能力;才能发展和壮大我国零售企业的实力。因此,必须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为了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尽快进人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政府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选择和确立连锁商业的发展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发展、分阶段推进的路子,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健全关于连锁经营的法律与制度,促进连锁经营的规范和统一,深化商业流通管理体制和税收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推进连锁经营发展;完善市场管理制度,杜绝有关管理部门的非规范性干预,在工商管理方面,简化登记和办证手续,促进连锁经营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对现行的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与国际上先进的税收制度接轨来推进连锁经营的跨区域发展;同时应加快建设对社会开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保证商品在流通中质量的可靠性。

2.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效益梯度增长。首先,通过兼并重组,减少同业竞争,实现零售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集约整合和跨越发展,以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经营效益的不断增加。其次,大力发展特许连锁,首先迅速抢占国内零售和服务业市场。积极探索、完善发展特许连锁所需的各项支持系统;建立健全特许连锁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促进特许连锁的中介组织。同时积极开拓小城镇和农村市场,大力发展与其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连锁超市。

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是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市场,尤其是那些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镇和农村,传统零售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我国连锁零售业应积极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管理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3.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品牌战略,使连锁零售业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竞争、价值竞争,树立连锁零售业在消费者心中健康、诚信、充满活力的整体形象。积极开发自有品牌,针对不同的阶段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通过塑造强有力的品牌个性,维护巩固现有市场地位,同时结合适当的品牌延伸和开发销售新产品,以实现品牌资产增值。连锁零售企业还应注重经营理念的创新,积极实施知识管理,注重长远战略的制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

4.加快人才培训和软、硬件设施的开发利用,提高我国连锁商业的现代化水平。现代连锁经营亟需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并掌握现代技术装备,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质较高的员工。因此,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同时应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形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篇8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數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9年整体增速趋缓。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2010年中国连锁行业发展预测比去年更好,中国连锁行业预计增长在18%以内。总体来看,我国连锁业在近三年仍处于一个较快增长的阶段。

无论是开新店还是提升老店的业绩,管理人才将是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但中国连锁业管理人才状况不容乐观。《2009年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连锁企业中,有71%的企业认为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

同时,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国际连锁业加快了在我国拓展的步伐。以2009年为例,外资连锁零售业增速明显快于内资。近年来,国际连锁业用髙薪从本土连锁业挖走人才的现象频频发生,使得原本就很紧缺的人才形势变得更为严峻。

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2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髙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为主。

上海是中国连锁经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连锁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地区之一,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比较早、体系比较完善的髙校也在上海,其中以上海商学院为突出代表。1998年,上海商学院在全国髙职髙专院校中率先创办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上海商学院以其得天独厚的商业背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的最前列。2004年,上海商学院率先申报“连锁经营管理”本科专业,获国家教育部批准。

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不少职业技术学院均已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或相关专业方向。本文认为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以及四川教育学院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值得其他院校借鉴。南京信息技术学院,依托自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背景和优势,开设了“IT产品连锁经营方向”与苏宁电器等企业深人合作,进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四川教育学院2006年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成立了好又多商学院,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以及该专业学生的实习均充分地考虑了学校以及企业双方的要求。

总结上述髙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方面的经验,不难看出有两点比较重要。其一,要找到恰当的行业定位,这样才能真正凸显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特色。其二,要与具体的连锁企业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与学校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

3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第三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而连锁经营这种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零售、餐饮、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其活动特点决定了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应用型。

3.1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行业定位

连锁经营模式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每个行业又因自身特点不同而使得连锁经营模式的应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行业。目前比较值得关注的一些行业有:

3.1.1超市连锁

零售业中以销售快速消费品为主的超市业态,包括中小型超市、大卖场、便利店等。目前,这些业态争夺的热点也在营运经理、店长、采购、物流和店面管理等中髙层管理人才上。

3.1.2百货店连锁

零售业专家顾国建认为,中国百货业进人新的黃金起点。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的轨迹向人们昭示,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如今又落到了百货店上。连锁百货业管理人才也将面临黃金发展期。

3.1.3医药连锁

中国现代化医药连锁店发展从2001年开始,如今已走过了近10个年头,但医药连锁店的发展一直存在很多问题,医药连锁人才奇缺是其中一个原因,这给医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留下很多空间。

3.1.4餐饮连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髙,人们对餐饮业的要求越来越髙。而一直以来人们对在餐饮业就业存在的偏见,以至于中餐连锁不能像麦当劳等那样发展壮大,人才瓶颈已经成为中餐连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1.53C连锁

3C连锁企业指的是以苏宁电器为代表的销售家电、电脑、通讯产品的连锁企业。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2008年家电企业销售增幅和店铺增幅分别为7.1%和10.8%,虽增速放缓,但仍处于增长阶段。店铺數量的扩张需要大批管理人才,内涵式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

3.2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层次定位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我国零售人才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专门人才只占3%。數量上的紧缺,加之学历结构上的不适应,使得企业中层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因此,目前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培养掌握一定的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并有发展潜力的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学历以本科为主。

3.3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群及需要具备的条件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对企业髙层管理人士进行深度采访的方法,找出适合本科毕业生在连锁企业适合的岗位,总结出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知识结构。

3.3.1适合的岗位群

应用型连锁经营中层管理人才适合的岗位大致有:大型连锁企业的部门主管、店长;中小型连锁企业的店长、区域经理;以及连锁企业总部中层管理岗位。

3.3.2应具备的条件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素质。包括吃苦耐劳、服务意识、诚信、主动性等。

(2)通用能力。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应变能力等。

(3)专业能力。包括调查分析市场能力、销售能力、數据分析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客诉处理能力、谈判能力等。

(4)知识结构。包括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学知识、营销知识、商品知识(突出行业定位)、门店营运知识等。

学校应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应用型。

3.4专业课程设置

3.4.1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置以“企业业务流程为导向”构建应用学科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同时髙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提髙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2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

根据连锁企业运营流程,应用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课程应包括:零售学,连锁经营管理,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商品学,门店运作实务,商场设计与商品陈列,特许经营原理与实务,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

3.5专业实训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需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目前情况来,该类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训形式有如下几种:

3.5.1让学生独立经营一个连锁加盟商店

加盟一个有成熟品牌的连锁商店,比如便利店,让学生独立经营。连锁便利店或中小型超市的商品结构、规模适合大学校园,学生可从中真正地学到连锁经营管理的知识。

3.5.2开发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

学生通过连锁经营实战软件的演练,可以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零售学、物流运输等多方面的管理知识与技能融会其中,可以体会到较系统的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

3.5.3学生在企业半工半读

连锁经营实战演练软件应用得再好,它与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学生在求学期间在企业半工半读,则可以接触到连锁企业真正的运营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需要兼顾学校与企业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

3.5.4开发实训项目

学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结合相关专业课程和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开发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市场调查、撰写实训报告,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3.6师资建设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教师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教师队伍不仅要有学术水准,更要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营。教师要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要使得教师成为双师型的老师有两条途径:一是从招聘环节人手,聘请有连锁经营行业背景的商界人士作为学校教师;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到连锁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既懂理论,又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7与企业合作

应用型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与企业合作的原则,脱离了这条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便成为一句空话。与企业合作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

3.7.1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

与连锁企业合作,建立学校的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可接纳学生短期或较长期的实习,使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真正得到锻炼。

3.7.2邀请企业管理层为学生进行授课

邀请企业管理层主讲部分课程,让学生接触到来自企业最直接的管理经验。

3.7.3学校接受企业人才培训任务

随着连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人才培训任务将逐渐增加,企业仅有的培训师并不能满足企业培训任务的要求,因此可以让学校老师参与到企业人才的培训中来。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学校老师与企业人才的接触,更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篇9

一、引言

连锁经营经历了产生和初步发展、高速发展、现展三个阶段。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50年代是连锁经营的产生和初步发展阶段,也被称为传统连锁时代。在此时期连锁经营在美国的零售业产生,并逐步扩展到饮食、汽车以及灌装饮料等其他行业。连锁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化出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三种不同的经营形态,连锁经营获得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由于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连锁经营的发展受挫,连锁企业的数量有所下降,发展速度减缓。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是连锁经营高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时期连锁经营获得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交通运输系统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他们为连锁经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表现为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汽车运输的迅速发展使规模巨大而布局分散的连锁经营企业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成为可能,而先进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在销售活动和商业管理上的广泛应用,也为连锁经营企业实施高效、统一的管理提供了保障。20世纪70年代后期,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开始在大型连锁经营企业中使用,连锁经营企业得以实现统一的电子系统管理,保证了经营管理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使连锁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优势充分显现。

20世纪80年代以后,连锁经营进入现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连锁经营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种经营模式已经为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普遍采用,许多采用连锁经营形式的零售业企业在企业经营管理、物流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标准化,这使零售业和服务业等传统的第三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形成一种新型的工商关系。连锁特许加盟体系成为现代商业活动中最流行的经营形态,已经在发达国家的零售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销售额一般都要占到零售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连锁经营强大渗透能力和扩展能力还表现在其与新的营销方式的结合方面,连锁经营开始与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折扣商店等多种形式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连锁经营利用其独特的扩展能力与超级市场相结合,二者相得益彰,业绩非常可观。这一时期连锁经营的发展还表现出国际化的特点。

二、连锁经营的经济学分析

什么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经营同类产品和服务的若干企业在核心企业(总部)的领导下,遵循共同的经营方针,从事一致的营销活动,集中采购和分散销售相结合,从而通过企业形象的标准化、经营活动的专业化、管理方式的规范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效益的一种商业经营制度和商业组织形式。为了更好地理解连锁经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规模经济分析――摆脱束缚

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即实现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同一产品的同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规模效益是指工业生产中产出总量即总收益的增加与投入要素总量即生产成本的增加的比例关系。规模经济是经济效益对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要求,流通领域要追求规模效益,也要受规模经济规律支配。但流通领域尤其是零售企业追求规模效益有其特殊性,需要解决规模经营与消费分散性的矛盾,因为零售经营的本质特征是分散化单个性,并且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这种特征越来越强化,这种分散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消费的个性化,这是高收入支撑下的时尚与个性追求异质的消费,在消费者之间的分散;二是消费在空间上的分散,这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三是消费在时间上的分散,这是储藏工具进步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人们生活习贯改变在消费上的体现。消费的分散性要求零售活动的分散性和个性化,这显然与规模经济产生了矛盾,制约着商业经营走向规模化,而连锁经营采取群体规模扩大的方式,弥补了单体规模传统经营方式的局限,解决了这一矛盾,从而在流通领域解放了规模经营:一方面,区域上相对分散的众多连锁店深入腹地,适应了消费的分散性、区域性和多中心化等特征;另一方面,连锁企业统一管理,将分散性小规模的商业机构组合成一个庞大的营销系统,形成在集中前提下的分散和分散基础上的集中的规模经营格局。

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首先得益于成本的降低,批量进货带来进价的降低,集中配货和库存管理带来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降低,同时,统一的广告宣传和企业形象设计使得大笔的广告费用得以节约。此外,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经营和专业化分工,以及POS系统等现代科学技术在信息控制、物流管理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连锁经营的规模优势还表现在其大规模销售方面,连锁总部以单个店铺不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营战略与策略的研究上,对其销售的产品、店容店貌、广告宣传等进行不断改进,使整个连锁体系的经营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由于连锁分店众多,销售额庞大,流动资金周转迅速,使得每件商品的平均经营成本降低很多,这些都是规模优势形成后的技术共享效益。

2.信息经济学分析――降低不确定性

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实际上是稀缺的不充分的,这种稀缺性导致了行为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工业化大生产体制下,生产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预测性生产,而不是订购性生产。虽然订购性生产是一种不带市场风险的确定性生产,但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于是预测性生产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生产方式,不过这种生产方式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它不得不在产品的生产和顾客的寻找方面依赖流通系统,并且随着消费个性化的突出,这种依赖性越来越强。

而连锁经营则有效地降低了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因为连锁企业一般拥有众多的店铺,覆盖区域广大,这些店铺直接面向顾客,每天都有大量丰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连锁系统总部,总部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或直接向其提出订货,使预测性生产得以进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使预测性生产转化为订购性生产;同时,连锁经营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连锁经营本身成为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收集系统,信息的传输简单、正确、迅捷,为总部经营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3.交易费用理论分析――企业与市场的替代

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阿罗指出了交易费用的普遍性,交易费用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它作为一种成本发生并客观存在,要求在经济活动中采取一系列方式使其尽可能降低。科斯认为企业是一个层级组织,它与市场之间存在着一个替代关系,即当一系列交易行为由企业内部完成时所需的交易费用比市场调节低时,这部分行为将内化到企业中去,反之,则由市场调节。因此交易费用是否节省是企业与市场能否替代的根本原因,而连锁经营的运行原理即是对市场行为的成功替代:连锁经营通过组织创新,由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由分店负责分散销售,将采购、批发、零售等传统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产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这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市场两种调节方式在流通领域的替代,同时,零售企业具备了联购批发功能,减少了交易环节,减少了采购费用,通过连锁经营,各个分店的进货就不再是交易行为,而是企业内部的协作关系,将外部市场交易内化,为大企业的组织结构关系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

通过上述对连锁经营原理的经济学分析,可以得出连锁经营对于零售业的意义:连锁经营是零售商业制度的创新,是商业组织形式划时代的革命,它根据市场需要,通过一定规模的共同体,以实现经营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分散经营所无法实现的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涉及到批发改革,连锁商店的物流中心承担了部分批发职能,使批发环节的部分利润由社会转到了企业内部,必然对批发企业形成冲击,从而带来商业购、销、调、存各个环节的变革和新的工商关系的建立,是一次商业的重组过程;连锁经营提高了零售商业的地位,成为实现零售业工业化的载体,由于连锁经营制度和效益上的优越性,连锁经营有迅速发展的巨大潜力,从而在零售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把持着销售通路的终端,连接着生产和销售两头,对生产和消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三、连锁经营的特征

特征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商业形式,连锁经营有其独特的魅力,连锁企业与传统商业形式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组织形式的联合化和标准化

在连锁企业中,一个总部与众多的分店构成一种联合体。除了这种联合化特征外,其组织形式还具有标准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店名和店貌、商品和服务以及核心理念的标准化方面,即对连锁企业导入CI(企业识别)战略,从而使消费者对连锁店形成稳定的预期。

2.经营方式的一体化和专业化

连锁经营将传统流通体系中相互独立的各种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中,即连锁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各分店负责销售,这种专业化的分工,实现了采购、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

3.管理方式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连锁经营通过建立专业化职能管理部门、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调控体系,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采取电脑化管理、远程通讯网络系统等现代管理手段,使庞大而又分散的连锁经营体系内部的各类机构能步调一致地有效运转。(见上表)

一个规范、完整的连锁公司包括总部和门店两个层次。总部的职能是管理、采购、配送、核算、策划广告宣传和制定经营方针等,门店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总部对门店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统一性来实现,即主要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广告宣传和统一商品价格等方面控制整个企业的成本、风险、利润及其对外形象。因此,连锁经营在总体上,提高了总部的管理效率和门店的动作效率。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制度,它是通过企业形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和管理手段现代化,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通过规模经营,从而实现规模效益。但是,连锁经营要能够达到它的目的,必须采用一系列管理技术,其中统一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以及商业信息自动化技术,可以称之为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因为,正是这三大核心技术使连锁经营规模迅速扩大,竞争力陡增,从而实现其规模效益。

四、连锁经营的条件和原则

1.连锁经营的条件

企业在决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时,还必须考虑可不可以采用连锁经营模式,即建立连锁经营模式还必须符合连锁经营产生和发展的条件。连锁经营模式建立的基础性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工业加工生产水平的提高,为超级市场和便利业态自选销售以及开展连锁经营制的多店形式经营提供了条件。

(2)市场发展到进入大众消费阶段。

(3)发达的交通通讯为连锁经营提供了技术和管理条件。

(4)激烈的竞争是连锁经营产生的内在条件。

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时,企业才有选择连锁经营的基础。

2.连锁经营的原则

企业在获得连锁经营条件的基础上,要顺利实施连锁经营,必须遵循以下一系列原则,否则连锁经营系统是难以实现的。

(1)简单化原则。简单化是指连锁系统作业流程、工作岗位上的商业活动尽可能简单化,减少经验因素对经营的影响。简单化原则是为了维持规定的作业,创造任何人都能轻松并且快速熟悉作业的条件。

(2)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指为持续性生产、销售预期品质的商品而设定的既合理又理想的状态、条件以及能反复运作的经营系统。它体现在作业标准化和企业整体形象标准化两个方面。

(3)专业化原则。专业化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某方面为追求卓越,将工作特定化,并进一步寻求强有力的能力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技巧及系统。连锁经营的专业化首先表现在总部、分店和配送中心的机能上,其次是公司各个经营管理职能的专业化。

(4)集权原则。在连锁经营中,大的决策权属于非程序化的决策,都完全集中在总部,各分店只能严格执行总部的这些决策,实施商品销售的职能。

(5)沟通原则。组织中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分离,各分店也基本不相互联系,但整个企业却由总部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联系起来,取得分离而不脱节的效果。

(6)安全便利原则。连锁店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是吸引更多顾客,提高销售能力的基础。

(7)效益优先原则。实现规模化经营只是手段,获得最大化效益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

五、结束语

连锁经营的本质在于它把工业化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及大规模集中化管理模式应用于流通领域,通过“联合化、统一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等手段,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服务和科学化管理,达到提高整体商业经营体系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

组织联合化使分散的经营主休组合成一个规模庞大的经营整体,通过总部的统一管理和集中采购,使经营费用大大降低,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同时,通过“遍地开花”的连锁分店,也有效解决了企业经营的规模经济性要求与消费分布的分散性及其对购物便利性的矛盾,兼顾了经营者、供应商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经营统一化使分散的经营分店遵循统一的规范,既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运作效率,实现了系统的整体优化,又带给顾客一致的服务和形象,易产生顾客的定向消费信任和倚赖,减少顾客消费的风险成本,提高顾客的消费忠诚度,具有市场整合效应、资源共享效应和无形资产倍增效应等方面的优势,也避免了重复的成本支出和营销费用;作业专门化把各个经营环节有机融合起来,使商流和物流的组织更为科学合理,减少了流通环节和费用,具有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工作效率优势、专家采购优势和讨价还价优势等,既奠定了连锁经营价格优势的基础,同时也便于企业在某一经营环节上形成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管理规范化则使广泛布点、组合经营、分散销售的连锁经营体系得以协调运作,使复杂的商业活动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相对的简单化,获得低成本、大批量的营销效益和管理的集约化效应优势。上述的经济优势正是连锁经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陆强华:连锁经营[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11

[2]吕一林:美国现代商品零售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5

[3]林正修:连锁店:最流行的经营模式[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

[4]周殿昆:连锁公司快速成长奥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

[5]郑灿朝高景远:超市连锁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1

篇10

中图分类号:F7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我国市场连锁经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如今已经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及规范化经营,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主要包括直营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类型,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等基本规范。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管理人才的紧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问题至关重要。

一、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方面,我国经营连锁管理人才的需求大。我国经营连锁在20年的发展中,逐渐由原来的大城市集中转向中小城市发展,我国连锁企业销售总额呈逐年增长趋势,店铺总数逐年增多。一般情况下一个连锁店需要员工十至上百不等,且需要各个层次的专业人才,由此可见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再加上国际连锁企业在我国市场的发展,使得人才的紧缺形势更为严峻。

另一方面,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不相符,高素质专业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由于我国连锁管理发展起步晚,发展时间短,连锁管理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当下高校商学院主要以培养宏观管理人才为导向,连锁经营专业开设较少,与市场专业人才需求不成正比。开设连锁经营专业的院校在人才教育目标上不明确,校企合作等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仅流于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连锁经营管理技术

1.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

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技术都是专业性极强的经营管理技能。商品采购技术主要包括交易制度、业务流程、商品策略、定价方法、促销手段等;物流配送技术主要包括总部配送、社会配送、配送中心等模式;信息技术包括数据分析、连锁经营技术等。

2.连锁经营的管理控制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标准化和模式化,本质特征在于连锁总部与连锁店之间的资源共享。作为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要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形成对员工培训、员工工作安排、职责、服务标准、店面陈列、广告、市场营销、顾客关系、顾客抱怨处理程序、存货控制程序、会计程序、现金和信贷管理程序、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理等一些列标准与模式,这是经营活动的必要保障。

三、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目前连锁经营人才的培养主要以高校培养、培训机构、连锁企业内部、职业资格认证等模式,在不断完善我国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现代商业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新模式。

1.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的学院式培养

高校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学院开设连锁经营专业,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但目前高校培养模式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连锁经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在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能在各类工商企业、社会组织从事市场调查研究、连锁推广、商务谈判、等管理工作,具有英语翻译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公共关系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电子商务技能等。加强高校连锁经营师资力量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连锁经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合作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规范和完善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各类连锁经营培训机构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方式灵活、简单快速的优势,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短时间内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量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但是培训机构培训周期短,在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上较高校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如今社会各种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内容不尽相同,培养出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也良莠不齐。因此要不断规范发展现行的培训机构,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培训协会的规范与监督,使培训机构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完善人才的培养。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企业内部岗位直接进行有目的的人才培养,因此市场连锁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力度与投入,为企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

3.引进国际执业资格认证模式

职业资格认证模式在我国发展起步晚,在现代职业资格考试体系中存在许多问题,但这种模式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来说具有科学性和专业性,完善的人才评估体系为连锁经营培养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加快引进国际通用的执业资格认证模式,职业资格认证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业者进行公证的测试,对合格者给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国要参考国际先进的考试标准,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打破我国资格考试的各项漏洞和弊端,实现市场化的操作,为连锁经营培养出具有职业素质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人才成为连锁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连锁经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各大高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出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政府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完善和监管,完善我国执业资格认证机制;企业要加强内部培训力度,培养实践性人才。除此以外,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霞,肖永胜.校企结合 培养专业化人才――浅析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4,03:19.

篇11

一、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概念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收幕的,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影响的各种数据的总称。它通过数字、图表等形式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状况,为管理者对整个企业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连锁经营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会产生各种信息,而全面、真实的管理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减少连锁经营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的盲目性和风险性。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以管理信息的获取、加工和转换为基本内容的,特别是以管理信息的及时、正确处理为管理活动的核心。

2.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组织控制管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组织和控制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手段,是联系连锁经营企业管理活动的纽带。管理信息不只是连锁经营企业管理中产生的结果,它还要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下一步的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所以说管理信息既是产生的数据,也是输入的数据,它不仅参与连锁经营企业的产生一输入全过程,而且贯穿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因而可以说管理信息组织、指导和控制着连锁经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连锁经营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正是以连锁经营管理信息为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处理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能围绕着企业的最高目标从事各项具体的工作。

3.连锁经营管理信息是连锁经营企业获取效益的保证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作为连锁经营企业的一种特别重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越来越多的被连锁经营企业管理者所重视,为了正确选择连锁经营企业发展方向,协调连锁经营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连锁经营企业内部的各种物质要素,保证连锁经营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效率,就要求对管理信息有着统一的分析和处理,而这些处理都要涉及到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的结果通常用文字、数字、单据、图表等表示,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型对其进行分类:按管理层次划分,有战略决策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作业操作信息;按管理职能划分,有计划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等:按管理对象划分,有技术信息、资金信息、人事信息、设备信息等;按保存时间划分,又有永久信息、长期信息、短期信息等。

二、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输,并能向有关人员提供有用信息的系统。信息系统是任何组织中都存在的一十很重要的子系统,它能将整个组织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的顺利运行。

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可表述为:先对信息源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然后信息经过传输通道到达信息处理器进行加工处理,变成有用的信息,然后再通过传输通道提供给信息接收者,以满足相应的用户对信息的需要。而信息管理者对以上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管理和控制,井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维护工作,从而保证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充分协调,保证整个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使用。信息系统越复杂,信息管理者的作用越重要 一般信息系统都具有愉人、输出、存储、加工和传输等功能,这些功能由计算机来承担,输出的信息供各级管理人员使用。

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可以概括为四大部件,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如图1.4所示。因此,一个成功的信息系统应该具有可靠的硬件、实用的软件、强有力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具体讲,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现代化的管理,将这三大支柱称为信息系统的扩展部件。

图1-2 信息系统基本结构

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有时也称为概念结构。从图1-2可以看出,“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着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应用信息进行管理决策;信息管理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等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的信息系统除了包含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等四大部件外,还必须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其关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基础条件,否则很难构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系统。

对信息系统而言,计算机网络是信息共享的基础,数据库又是信息的战略贮备和供给机构,而组织协调则为信息系统有效运行提供了“一颗奔腾的芯”。

三、连锁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