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管理方式

档案管理方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7-31 09:21: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管理方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档案管理方式

篇1

(一)档案意识性不足。档案意识有待提高,领导重视方面有待加强。首先是意识上的欠缺。由于对档案管理了解不够,人们对其重要性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档案管理可有可无。其次就是领导对此项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档案意识很淡薄。不少领导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档案工作的重要程度。上行下效,领导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档案管理工作想要做好难上加难。

(二)档案管理队伍建设不完善。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大部分档案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并且基本都是半路出家,相对来讲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第二,部分基层单位在人员配备上不重视学历及业务素质,而且档案管理人员的待遇也比其他部门差得多。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在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待遇也不够公正,与相关联的图书系列相差较大。

(三)基础设备薄弱。设备不到位,硬件设施差。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的专项经费作为保障才能完成。有些政府和单位由于对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了硬件建设的迟滞和落后,具体表现在:没有固定的档案存放场所,档案柜乱摆乱放,管理无序而混乱;硬件设备不够齐全且性能落后;现代化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技术设备陈旧落后。

(四)管理手段不合理。管理手段呆板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然而,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基层的单位,是既没有设备也没有人。有些档案管理部门一直沿用传统的模式进行操作,不具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能力。另外,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没有进行大力度宣传,从而造成档案工作不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和认知。

二、互联网+”时代的档案管理具体方式

(一)推行人才培养战略。人才始终是技术推动、发展与完善的必备要素,而这一点在“互联网+”时代下的档案管理方式的革新层面也不例外。因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进而以较为系统化的方式为人才提供一定的培训环境,首先通过较具权威性的理论体系的普及来全面革新档案管理人才的意识形态,以促进其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以此来完善自身的理论储备。其次还需要通过实践使档案管理人才在知识培训环节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架构切实地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全面促进相应档案管理人才的整体发展。因此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才切实地进行相应的档案管理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并切实地培养自身的工作执行能力,进而使自身的工作水平得到较为系统化的提升。

(二)完善档案信息素质教育。档案信息素质与实际的档案的完整性以及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处理有较为直接的联系,并且这一特性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中也是尤为关键的。而员工的信息素质很容易影响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因此需要对员工在工作层面的信息素质修养进行进一步规范并强化。而其中最需要强化的就是员工对档案的主体性意识,以及员工在实际的档案获取环节的意识性教育,以此来对员工的档案信息保密处理意识进行较为集中的强化处理,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动员工进行档案转化的熟练度以及档案传播过程中的严谨性,而这些作为档案信息素质的建设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得到相应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篇2

(二)档案不完整在工程施工的时候,存在不完整的记录原材料进货、材质试验报告,出厂实验报告字迹模糊或者不是原件,隐秘工程技术记录填写内容不完整,缺少工程照片,不完整记录施工技术的内容,各方签字手续不完整等情况。在工程验收的阶段,工程完工验收和质量检查之后,整治管理过程中的档案资料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洞。例如验收时资料不完整,签字或者字迹不规范,竣工图编制不准确等。

二、对于加强配电网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建议

1)要清楚了解目标责任制,强化档案管理意识。首先,要完备岗位职责,让领导、档案室负责人、专职档案人员各施其职,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其次,强化档案人员的超前控制意识。其要主动参加配电网工程项目文件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弄清楚本单位生产运作情况和文件资料形成的有关信息;再者,要积极宣传档案法制,这样可以使得工作人员与用户增强沟通,互相体谅,从而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2)对配电网工程项目要做好早布置、早落实的措施。要对配备档案人员、建设库房、添置设备等做出具体的要求,从而确保项目档案管理和工程施工一同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对项目文件归档标准、项目档案分类标准等建立规范的准则;档案管理部门在工程立项前就要与工程相关部门交涉,确定管理的要求,并把档案工作作为工程管理的内容之一,收集好前期文件、材料。

3)加强对于项目档案的电子影响资料收集整理,促进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大力实施、推行工程档案管理系统的应用,档案专员在工程施工前就自觉与工程建设单位沟通协调,把工程项目的文件、材料图纸等电子化,减少档案专员的重复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将从前的手工整理图纸资料的管理方式转化成无纸化收集、流转、归档、整编档案,从而达到工程信息与技术成果共享,促进项目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篇3

一、档案管理方式创新背景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发展是有一定的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档案资源

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一般是以立卷、归档、转递、借阅为主要方式,对所有的档案资料进行统计、管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以及就业人数的不断扩大,我国档案资源越来越多。而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不能满足这些日益增多的档案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极为重要。

(二)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科技条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普遍都应用网络档案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管理,这种网络化管理提高了我国档案管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面对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也要做相应的改进、创新。

二、档案管理方式创新途径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利用网络技术来管理档案

“ 把档案内容通过加工整理变成更直接、更适应需要的信息,是档案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面对繁多的档案资料,面对冗杂的档案内容,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而网络技术管理资源是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的创新方式。利用网络技术的系统性和人文性,通过计算机来整合相关的资源,继而得出档案管理的结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简化档案管理程序

传统的档案管理程序比较复杂,通过人工将所有的档案进行归档、分类以及审核、转递甚至借阅,每个程序都有每个不同人在办,需要各个部分的签字。这种档案管理程序比较复杂,在每个程序上都需要主要负责人进行签字。因此,在今后档案管理发展上,我们可以简化档案管理程序,可以采用“谁的责任谁担负”的方式让管理员进行档案管理上更简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同时简化了档案管理程序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三)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素质的提升

档案管理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与素质是关系到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注重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素质也是当前档案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内容。要让档案管理人员进一步认清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传统意义上的慵懒的工作作风摒弃,以一种认真负责的心态对待档案管理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以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素质。

(四)档案管理范围的创新

就目前而言,我国档案管理的使用一般是局限在公务员或者大型的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我国中小私营企业用到档案的地方不是很多。而实际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外资企业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外企和私企的建设发展中去,这些企业的员工的档案管理也显得极为重要。”一个人的档案伴随人走一生,所以档案管理的范围进行创新可以使得档案资源成为一个人经历的有效见证。

三、档案管理方式创新意义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对我国档案管理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通过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以及水平的培训,使得他们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性更高,同时因为受到专业培训的缘故,他们掌握了更多的档案管理方面的技巧,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管理方式的创新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通过网络档案管理工具的应用,能够使得档案管理更加系统化、网络化,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档案资源的分析获得具体详细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提高档案管理在日常工作中的利用率,能够保证档案管理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4

【关键词】

国有企业;重组;档案管理

国企重组是指由于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进行显著改变的计划实施行为。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出售或终止,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大幅调整,以及对企业经营场所的改进或迁移。本文主要分析了档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在企业重组背景下的现行管理方式,并提出了管理方式的优化与创新。

1 档案管理对于国有企业发展的作用

档案管理也称档案工作,是档案管理部门针对企业中的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从其基本性质和作用分析,属于一项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对于企业而言,档案管理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方面,档案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主要是对档案的研究、整理和编制,但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社会的使用需求,关系着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因此,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引起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重视。

2 国企重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许多国有企业陈旧的经营管理方式存在的弊端日益显露,逐渐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实现了分离、重组和改制,而企业的档案管理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动。在国企重组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2.1 内部统一管理

内部统一管理可以说是国有企业重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档案管理方式,可以细分为统一式管理和分级式管理。统一式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对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重组,统一管理企业重组中的所有档案信息。其优势在于可以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企业档案信息利用中心,从而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档案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分级式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重组完成后,集合自身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对档案进行分层分级管理,其优点在于工作量相对较小,各级管理部门共同协作,管理效率高。分级式管理适用于两种情况,其一,国企重组后,企业的性质为多法人单位的集团公司,每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可以对自身的档案进行管理;其二,企业重组后,形成单一的法人,但是由于规模较大,内部组织结构复杂,层级较多,为了便于档案信息的利用,采用分级管理的方式。

2.2 国资集中管理

该管理方式是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形态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相对比较特殊。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下设的企业档案管理中心,对重组后的国企档案进行集中管理,档案管理中心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直接领导。

2.3 国家档案馆接收管理

国家档案馆接收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破产重组的国企而言,可以确保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有效性,避免档案信息的遗失,其意义和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

2.4 行业集约化管理

行业集约化管理,是指国有企业在重组后的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集中管理平台,对档案进行统一管理。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行业集团,可以通过对行业的区分,实现分别管理,以保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该管理方式并不常用,主要是为不具备档案管理条件,或者条件成本过高的重组企业,提供一条有效的档案管理途径。

2.5 市场化寄存管理

市场化寄存管理的主体,是相应的档案寄存中心。国家综合档案馆专门针对重组国企的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了档案寄存管理服务业务,通过收取相应的档案管理费用,为各类国有企业提供档案寄存服务,以确保企业档案的完整性,避免重组过程中档案的遗失和混乱。

3 对档案管理方式的优化和创新

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重组国企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但是也同样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自动化管理水平低下、管理难度大、管理人员素质较差、档案存在残缺现象等,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因此,需要对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

3.1 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国企重组的背景下,要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就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就目前的档案管理而言,要加强对于档案存储库房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例如,可以引入自动化管理系统,并通过相应的处理软件和网络,实现档案资料的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管理,切实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确保档案信息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2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对于重组后的国企而言,必须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档案管理队伍。这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也是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3.3 切实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

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好档案的日常维护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实体档案进行保存和维护,对档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切实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同时,要及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确保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对于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在当前国企重组的背景下,现行的档案管理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用户的档案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项服务管理模式最早是根据企业要求而产生的。档案管理模式对于服务行业尤为重要,特别是像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信息服务行业,此类公司的用户量较大,而且信息保密性要求较高,日常档案管理工作尤为繁重,这就需要有更加合理科学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档案管理的优劣对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1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提出背景

1.1 时展潮流提出的要求

知识经济的兴起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是时展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经济,它是知识、信息技术的结合体,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分配。知识管理充分发挥了知识在经济中的自身作用,通过知识创新、知识应用不断顺应知识经济对“空前关注知识的价值”的要求,进而成为重要的管理范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想要实现知识管理战略,就需要各个部门,尤其是档案管理信息部门通过档案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满足客户档案管理要求,发挥知识信息的价值。

1.2 市场竞争压力带来的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想要获得市场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充分利用战略性、非模仿性、独特性的资源。这种独特性的资源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通常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文化密不可分,既有通过文档管理存在的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因此,需要通过档案管理的不断创新优化来挖掘企业档案资源,利用档案知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合理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竞争战略服务。

1.3 用户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

传统档案管理自身存在许多弊端,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落后,难以满足客户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要不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不断满足客户对档案管理的需求。要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的重视度,要将档案信息、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提高档案信息、知识的管理要求,不断积累企业档案信息、知识,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评价、服务、组织服务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运用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知识的需求。

2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由于知识服务性的档案管理模式以知识管理模块为编码进行的档案管理,能够通过知识编码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进而建立完善高效的用户信息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不同,知识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在管理过程中主要以知识性档案为主,以个人资料、信息文件、内部资料、外部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而传统档案管理则是在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文档、文案;另外,在资源管理方面,知识服务档案管理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而传统档案管理则将档案和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再次,在服务理念方面,两者也有很大的区别,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资源管理,而传统档案管理则主要以档案机构为主,简单的从事档案管理,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目的是在提供知识信息的基础上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供较为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知识,而传统档案管理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信息开展工作;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核心主体是专业团队,而传统档案管理的主体是单个员工。

3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知识编码和人性化服务。

3.1 知识编码

知识编码是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通过知识编码能够将知识更加标准的变现出来,而且能够将档案中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能够有效的提高知识的显性程度,将隐形的知识转化为显性,实现档案知识的有序化。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知识的分类,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库,这样在运用过程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或者人工智能输入将数以万计的知识信息进行筛选,找出需要的信息知识,为决策者提供信息服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加方面知识的查询和整理记载,还建立了专门的“不透明”知识案例库,案例库主要以图表记录为主,通过案例库图表能够清晰的将业务流程中的知识表现出来,这样将图表、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形成图文结合的信息知识库。只有以知识编码为基础,档案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增长,才能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不然只会“一场空”。

3.2 人性化服务

人性化服务是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的重要因素,其主要强调人性化的服务,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档案服务,做到以人为本,体现服务的人性化需求,用心关心用户,将客户的需求当做自己的最终服务目的,在工作中充分体现知识服务型的人文关怀,以高标准的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在满足客户需求、保障客户满意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树立企业形象。

人性化服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人文素质。在此基础上要将这种人性化服务嵌合到知识编码的理论中去,将其融为一体,作为档案管理模式的理论,进而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人性化的服务同知识服务型档案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在技术优势的引导下,展现服务特色,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价值,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4 基于知识服务的档案管理模式的推广意义

4.1 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将档案视为信息资源和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强调充分实现档案的知识价值;应用先进的技术,创新和拓展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环节,进而能够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推动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强调档案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业务活动提供档案信息、知识服务,使档案管理由后台性、辅的工作变为前台性、支撑性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4.3 对于公共机构档案管理也有启示与参考价值

知识服务型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为满足用户需求而不断提高自身服务质量。而且此种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理念也有启发作用,对日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在各个企业内部要切实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通过实施,进而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6

1 创新社保档案管理模式的意义

1. 是社保改革的重要条件

随着社会保险改革的逐步深化,“单位人”势必要变成“社会人”。社会保险部门不但要履行社会保障的责任,同时还要承担起对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如此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若无安全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保险部门的工作就会陷入困境;但如果没有积极创新的档案管理模式,同样会影响到社会保险改革的步伐。

1.2 是各项基本业务的有力保障

一个参保人从办理参保手续到离退休以及中间失业等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要经过诸多环节。在办理参保手续时,首先要填写个人详细情况表等,作为最原始的资料存入个人档案,其后要不断缴纳社会保险费、划拨个人帐户、计算利息,有时还要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及养老金发放标准进行调整。伴随人才的合理流动,还要办理保险关系转移和基金的转入转出手续等,这些详细的个人档案记载,就成了今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好坏、创新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社保经办机构、参保单位、参保部门对个人档案的正常使用。

1.3 是社保基础工作的加速器

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实际上是对业务工作进行有序的梳理和有效的归纳。对已完成的业务工作进行回顾整理、总结,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将对正在进行或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和推动,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各项统计数据。传统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与利用是做好社会保险工作的前提条件,而更新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将会为社会保险工作大大的提高办事效率。

2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2.1 软硬件设施方面投入低、基础工作不便开展

社会保险档案的专项费用较少、人员配备以及档案室面积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既不能满足社保档案的进一步扩大发展需要,也没有为今后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2.2 专兼职工作人员培训少,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社保经办机构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较少,开展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虽然一些社保机构有较多高学历的兼职档案工作者,但档案专业人才很少,未经档案专业培训的兼职档案工作者往往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影响了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

2.3 未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影响查询统计工作

随着社会保险业务量的逐步加大,有的社会保险机构实施了档案的简单的数字化管理,但由于软、硬、人三者没有实现有机结合,有的缺乏相应软件,有的缺乏专业人才,因而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大部分社会保险机构仍然延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效率十分低下,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搞数据统计更为艰难,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展。

3 创新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设想

第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宣传力度

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每一位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领导对社会保险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会保险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设备落后、库房紧张等现实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险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积极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学习档案知识,提高档案意识,树立依法管档的观念,增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二、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理顺社保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依据《档案法》,《保密法》等法规政策,制定社保档案分类大纲和保管期限。对每一类档案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依法建档。对各门类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等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做到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平时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材料、业务报表、台帐、图表、会计帐簿等,要及时立卷归档,遵循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集中管理。

第三、加大专属硬件投入,夯实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工作

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应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建立单独或扩大现有档案室的使用面积,购置先进的档案密集柜以及符合省档案管管理要求的档案柜、档案盒、卷皮等相关工具,配备监控系统、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在档案安全及日常维护中配置必要的设备,如加湿器、去湿机、红外线杀菌剂、温湿度周记仪、换气扇、空调机以及各种防火防虫设施、档案维修工具等。

第四、定期开办档案管理培训班,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

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首先,社保部门应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积极组织社保档案员进行培训,制定出档案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计划,开展经验交流。其次要培养和造就一些具有档案、图书、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信息技术开发与服务等多方面才能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这要求必须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培养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进行日常维护、维修,从而保障各种专业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快各级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现代知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知识及电子文件的管理知识,具备一定的适应数字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基本技能。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稳定队伍,以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

第五、更新档案装订模式,增强社保档案的实用功能

篇7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档案工作者对道德践履的尽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

    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

    人事档案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管理所属人员时形成的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一种特殊的专门档案,是全面地历史地考察和了解一个人的依据,是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依据。人事档案管理又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资源优势,更好地为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材料,就显得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改变?

    1.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科研工作服务。

    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4.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篇8

建筑设计相关单位(建筑企业、设计院等)通过对档案史料的开发利用,才有了今天建筑事业的发展。在正常的建筑设计管理、运营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信息,从事档案管理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信息工作。但多数档案管理是以基本的原始图纸、资料为基础,计算机起到辅助记录作用,无论从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上,还是信息工作内容上,均纯的停留在业务、管理统计、记录、存储上,难于发挥信息工作的职能作用。

目前,建筑设计单位对开展的本单位科研项日和新业务、新技术不甚了解,工作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信息意识淡薄,信息渠道仅局限于本单位,忽略管理单位,导致信息沟通不顺畅,档案利用率低、利用价值不大。尽管档案利用已在建筑设计等相关行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相当部分的档案信息没能得到开发利用。

2.建筑设计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2.1立足档案服务,提升档案利用开发技术创新手段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努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过去封闭式管理模式向开放式管理模式发展,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要创新、档案管理理论要创新、档案服务工作内容要创新、档案服务机制要创新。

2.2拓宽档案编研范围,发挥档案信息作用

档案管理要“上门办公”,拓宽编研范围、内外结合、联合编研。改变原有局促的“室藏格局”。因而,一线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彻底打破自编自传编研思想的束缚,拓宽路子,联合编研。要加强纵向沟通,与建筑设计科研单位、建筑企业的联合。这样既有利于丰富编研资料的内容,又有利于通过信息的传播利用,促进系统内的科研工作发展。还要加强同行单位档案室之间的横向联合,借鉴经验,可使资料互补,以达到编研选题具有广泛、综合和全面性的目的。如与组织人事、史志、党史等部门联合编写有关资料,既可弥补编研力量之不足,又可补充编研所需经费,还可提高编研资料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

2.3进一步改进、开发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方法

目前,大多数档案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开发功能简单,有的仅仅用于档案著录或文件打字贮存,使现代化设备不能物尽其用,造成相当一部分档案信息未被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利用。为此,档案管理应该努力实现档案信息电子化,建立建筑行业的特殊数据库,提高利用率、检索率。

2.4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人才培养

档案管理队伍是建筑学科科技档案管理的主力军。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开发档案的前提。尤其是单位和档案管理部门都应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和培养,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人才。

同时,基础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地编制各种途径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成果,及时快捷地为建筑行业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通过档案的收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操作信息化、信息存取自动化,达到广泛应用建筑行业的目的。

为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勤奋学习,勇于探索,使科技档案更好地为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工程发展服务。

篇9

长期以来,很多高校的人事档案都单独存在于组织人事部门,游离于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门槛之外。2008 年 9 月,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并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即第 27 号令),明确把学生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统一管理。由此引发的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归属问题也一直被讨论,支持和反对意见并存。由此,也逐渐形成了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

1 当前中国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模式

1.1 综合档案馆模式。就是将高校的人事档案统一纳入综合档案馆中进行统一管理,工作人员隶属于档案馆就职人员,所有的工作业务构成了高校档案馆业务的组成部分。高校档案馆的模式有利于现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朝着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人事档案材料的使用效率与服务职能,有利于学校各级领导重视与促进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发展。采用这种模式的这类高校有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院校。

1.2 组织人事模式。其中一种是人事模式,也就是院校人事部门机构下面设置了专门的科室来负责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工作人员隶属于人事部门,而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属于高校人事部门的业务;另一种是组织人事模式,也就是高校组织与人事部门下面专门设立的科室来负责管理高校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分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这种组织人事模式有利于院校组织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材料的运用便捷,但是人事档案管理业务只是自己部门工作的一部分,对档案材料管理投入力度较少,专业化建设程度相对落后,整理工作不科学规范,人事档案材料分散于高校人事与组织两个部门机构,材料难以得到统一管理。采用这种类型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

但是,人事档案纳入高校档案综合管理的院校所占比例相对较少,而且形成目前的管理格局是有其内在成因的。

2 人事档案不纳入高校档案馆(室)管理的原因分析

2.1 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归档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高校档案在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历经多次改革,件与卷结合的归档方式更是简化了档案的整理环节,使得整理更具人性化。但是人事档案因其自身特殊性,要求其管理方式相对保守。根据《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人事档案的载体都是 16 开纸,在 2009 年增加了 A4 型纸的选择。为了档案的整齐,但凡新补充的非 16 开归档纸质材料只能被迫进行裁剪或托裱,再装入案卷。但是高校其他档案的载体是A4 型纸,使用载体上的不一致也就使高校档案馆(室)主观上不愿接收此类的档案,同样限制着两者的统一管理。

2.2 人事部门对于人事档案的使用存在依赖性。人事部门所产生的关于人事、师资、劳资、岗位设置等大量的档案材料均需入个人档案,这些材料在部门内部归档较为方便。特别是在人事档案的利用方面,也是人事部门利用较多,存放在人事部门更便于利用,如办理人员退休、调出调入手续、人员信息核对等,均需查阅人事档案实体。另外,对于人事部门的人员信息维护,也可以随时进行利用。特别是各级各类人事统计报表,所须填报的数据主要源于人事信息系统,但每年数据填报会因其统计类别不同存在差异,特别是系统没有的信息,只能从档案实体中进行查询。如果档案单独存放在档案馆室特别是和人事部门不在同一楼内,查档人员动辄需要到档案馆内查档,不便于档案的提供利用。

2.3 人事档案和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与监管部门各异。高校档案的评级标准一般分达标升级及其复查和日常检查三种,对达标升级及其三年一个周期的复评因评级不同其标准也不一样,人事档案也有自身一套评级的体系及标准。相对而言,评级的监督力度较小,很多高校人事档案是没有参加评级的,也没有形成检查监督机制。人事和高校档案工作的主管机构不同,高校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人事档案评级是相应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两者统一管理会面临着不同的领导和评级机构、不同的评级及复查标准等问题。

3 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虽然人事档案纳入综合档案管理有着种种困难,但是将其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管理仍是高校综合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随着并入条件的不断成熟,特别是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些院校已经走到了统一管理的前列,对其他高校并入也是一种积极的示范作用,两者统一管理的很多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3.1 高校资源有效整合的基本要求。人事档案单独管理不能有效整合高校档案资源,人事档案纳入档案统一管理后,可将高校的所有档案统一进行管理。一是精简合并机构意味着高效,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使部门分工更清晰、问责更容易,更便于服务基层;二是便于统筹安排档案办公及库房用地;三是可以积极保障档案保管条件;四是更利于档案资源整合,更全面地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规划和协调。

3.2 相关政策和理论的有力支持。《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下称 《规范》)中采用了“高等学校档案”这一综合概念,以高等学校全部档案为对象,按照高校档案形成的领域范畴将形成于同一活动领域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归入相同的类别[1]。《规范》规定高等学校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开发利用。再者,《办法》将学生档案纳入归档范围,而且单独设类,彰显了以人为本和重视民生档案的理念,强调了高校档案资源建设的“大档案”理念[2]。按照《办法》中强调的高校档案机构是学校出具档案证明的唯一机构。至此,给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有了充分的理由,档案的大融合是必然趋势。

3.3 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高校各类档案整合到一起,不仅可以将档案工作做强做大,更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各类档案大综合后,档案形式的多样性、档案内容和数量的增加、档案业务范围的扩大、档案人员的增加等,也是提升档案工作的一种机遇,更利于档案工作服务学校发展,也更利于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

4 人事档案纳入高校综合档案统一管理的对策

4.1档案资源及体制的整合是档案统一的基础。档案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得各项资源更加有效利用。人员、库房、办公室用地及相应的室内设备都可以统筹安排,更加合理地利用各项资源。再者,高校档案馆室可以更好地处理近期发展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系、规章制度的构建及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的关系、内部管理机制的发展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关系。

篇10

引言

档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记录,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的方式与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档案管理现代模式已经成为各个单位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档案数字化管理相比传统管理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档案信息化建设促使档案管理模式发生了转变,将原本以保管、利用为主的档案转向为数字化储存与服务为重心,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具有规范化、标准化、社会化。

1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促进了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对管理者知识结构与队伍结构具有优化作用,同时对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了有效保护,改变了档案利用的方式。数字化管理是对计算机的利用来整理档案,一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立卷时可以智能排序,二是避免了人工立卷中的文件遗漏三是可以降低人工立卷归档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档案数字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有更加专业的知识,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能,培养一批既懂档案管理,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从整体上促进了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此外,通过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可以对许多历史悠久的档案进行妥善保管,如采用计算机扫描将历史文献上传,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原本保留,副本利用,以此避免长期翻阅造成档案破损。

2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的利弊

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具有信息管理数字化、资源管理虚拟化、信息资源管理职能化,以及用户使用更为方便等优点。但是,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电子档案如果没有“原稿”会难以确定法律地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容易泄露;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的依赖性较大;电子档案缺少个人字迹特征,一旦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的记录缺乏长期稳定性等。对此,可以看出不能过于依赖档案数字化管理方式,必须根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档案数字化管理,才能真正发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3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式

3.1加强对电子档案的鉴定:为了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在对档案进行归档前,首先要鉴定电子文件,以确定对这些电子文件的保管期限,从而也可以对一些没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删除,予以销毁。电子文件自动鉴定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制定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来实施,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开始对保管期限表进行制定,能否有效的实现自动鉴定最主要就是取决于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制作质量,通过系统自动运用保管期限表可以避免审阅全部文件的低效率工作。因此,提高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的应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生成的文件与保管期限表条款相对照,让文件可以进入正常的处理流程。此外,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应做的详细、具体,以便补充新的电子文件。

3.2完善电子文件著录:为了可以形成完整的电子文件著录工作,可以分为归档前文件级著录、案卷级著录与归档后案卷级以上著录等。对此,就必须在文件形成前考虑到著录的信息与收集。自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初期,设计人员就必须要完成档案部门所设计的著录单,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设计。此外,为了可以使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标准化,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单位需要将著录项目统一编制表格软件,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系统设计工作可以相互合作。

3.3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维护:由于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的新产物,数字化形态使日常维护的难度加大,档案数字化对于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很高,不仅要使电子文件的载体得以保存,还要确保可以保存完整的读取环境。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子文件的维护,控制好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防尘工作,确保载体无恙。其次,还应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的保护与保管,重要的数据与程序应做好备份,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对于加密的电子文件应解密后进行拷贝。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3.4提高电子档案安全管理:除了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维护工作,最主要的是确保档案数据库的安全,加强系统管理,实行身份认证来保护电子档案的安全。在电子档案的使用中进行授权管理,注意防毒查杀,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以提高电子档案的可靠性,为实现单位各部门资源共享奠定数字信息基础。

结束语:

综合上述,档案是否能实现现代化管理,直接关系到各个单位的生产、经营与发展的命脉,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才能发挥档案管理在各个单位管理中的作用。对此,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中,必须要充分加强数字化管理方式,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安全管理,并根据本单位的需要给予档案数字化管理正确的定位,从而真正发挥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华.信息时代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信息.2010(21)

篇11

二是保证数字档案质量,随时进行档案信息库的抽查,查看其是否保持了档案的原貌、字迹是否清楚不失真、亮度是否适当、有无错扫和漏扫、图像质量有问题的要确定是否重新扫描等,及时删除失效数据,增补新的数据,做到定期的数据维护。

三是档案数据制作必须符合标准化要求,即明确规定著录上的必要项目和选择项目、格式上的著录项目及排列次序、检索上语言的主题词和分类表及对著录标引结果审校的统一,做到著录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使之不但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科学价值、载体的物质形态,而且还揭示了档案的保管状态和档案信息检索的线索,指明档案来源、出处和存放位置,既能帮助保管人员了解馆藏情况和保管档案,又能方便用户从不同的角度查找利用档案。

四是保障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管理上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自觉遵守各项档案数字化安全制度;技术上要以先进、有效、安全的技术作保障,如对加密的档案通过对用户分类、数据分类、审计功能和数据加密等方法来进行有效的保护,运用数据加密、数字签名、数字水印等技术来加强数字化档案著作权、隐私权的保护,并做好档案数据的备份工作,做到一式两份,以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五是定期对档案软硬件平台进行升级,使用仿真、复制、再生性保存、迁移等技术方法,持续地保存数字档案。

档案信息网络化

在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与档案的收藏量增加、载体形式多样化、需求面扩大、利用系统性和时效性之间存在着矛盾。例如,我校在档案数字化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与以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和手工操作方法相比已进步不少,能够自动生成案卷目录、卷内目录,但至今使用的是单机版软件,查找不方便,信息资源还不能共享。现在,社会各行各业对档案信息资源高效利用和档案部门提供全面档案信息服务的要求,都要求档案信息的网络化。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档案信息的采集、核对、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都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实现,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档案信息“广、快、精、准”的要求,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我国在2002年提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将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作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出战略规划。2006年《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其指导思想便是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重点,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被列为“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中的重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同样将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将以阐述。

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主要包含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安全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网站等档案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管理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系统建设。建立档案网站,档案信息,提供档案信息利用,是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首先是需要建立档案网站,使人们能够在网上“看”到这个档案部门,进而利用所提供的各种档案信息。要认真考虑哪些档案信息能够上网,哪些不能上网;哪些信息是无偿利用,哪些信息必须进行权限和费用等方面的控制使用,并提前进行相应的数字化处理。将准备好的档案信息分类,系统有机地组织起来,确定以静态页面还是以数据库形式,归入相应的栏目。二是对网络系统运行维护。随着电子文件管理的逐步发展,对系统还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修改、升级、扩充。定期检查已著录标引的数据质量,不断补充新的数据。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档案信息利用服务的管理体系,制定管理法规,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有效监督,从制度上保障网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要完善安全保障的技术措施,提高在网络中的自我防范能力,可将内部网和外部网在物理上加以分隔,内部网还可以隔离成不同网段,以保证网络档案信息范围,减少各部系统之间被正面攻击的机会。利用防火墙过滤通过的数据包,拒绝那些试图违反安全约束的包,保证网络边际安全。可以通过身份证明、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技术阻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入。在档案信息网络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地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共享的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服务便利化。

文档信息一体化

在传统档案学中,以“归档”为界限,将同一事物按两个时期分为“文件阶段”和“档案阶段”,文件与档案同源一体。长期以来,由于文件与档案工作实现分块管理,文件到档案的转化和衔接过程不顺利,相互之间缺乏统筹规划、顺畅衔接和有效利用,数据要辗转多次输入,使得工作人员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效率较低。文件和档案工作之间不能及时地实现交流与反馈,部分割裂了文件与档案之间本应该存在的联系,档案信息与原有的文件信息存在某些失真,典型表现如收集不齐全,标引深度不好掌握,目录编制不科学,难以反映使用者的需求。信息化时代,由于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文件从起草到归档管理的全过程可以在同一工具系统上完成,模糊了传统文档管理将“归档”作为文件与档案的分界线,因此,档案界提出了文件工作与档案管理一体化即“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

文档一体化就是从文件处理和档案管理全局出发,满足连续性和整体性规律,通过信息技术将其有机联系起来,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组成综合的管理系统,对文件和档案信息进行存储、控制、加工、传输,实现从文件生成制发到档案管理的全过程控制。采取文档一体化模式,特别是使用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可方便做到一次输入、多次输出,并在从文件产生到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出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文档实体生成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利用一体化,规范一体化,使档案收集更加完整、系统、便捷、准确、安全,源头上提高档案信息的质量,保证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信息化时代,利用多媒体、数据库、网络等信息技术可有效实行和实现文档一体化,满足档案数字化、档案信息网络化和档案信息服务的需要。

实现文档一体化有两种模式。一为部门内部文档管理一体化,实现文件处理、登记、分类立卷、著录标引同步完成。二为部门间结构和职能一体化,设置统一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的实体性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组织管理各机关文书、档案工作。在实行文档一体化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理顺管理体制,保证文档各管理部门能从横向与纵向之间相互联系,打下扎实的组织基础,保证实现文档工作的整体优化。二是要加强标准化与质量建设,应统一、强化和有效执行标准,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明确各自负责,制定和实施文档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三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要与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管理系统融合,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四是要切实增加办公设备的投入,不断改善、配置和优化基本的办公设施。总之,各个单位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文档一体化模式和步骤,实现文档部门管理工作的平滑结合。

档案人员现代化

在信息化时代,档案资源作为社会的基础性原生信息源需要得到深入广泛地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作为社会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应该在管理模式和方式上进行变革。需要把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应用到档案工作中,用现代化管理理念驾驭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管理,努力实现档案现代化。档案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内涵和手段的深刻变革,其内涵不仅是实物对象,其手段不是简单的手工操作计算机化,其目标也不是单纯的档案知识馆藏化,而是要用科学先进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方法,更加全面、方便、简洁地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