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1: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房屋建筑的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户,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房屋建筑平面形式的确定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是从建筑的功能布局入手,也要兼顾建筑的造型,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通常还会受到地形等一些的限制,之所以矩形平面常常被采用,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定位、计算面积、布置房间、开窗、都要简单的多,同样的建筑,如果使用其他的平面形式,可能成倍的提高工作量,建筑平面的基本形状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联体式、群体及自由式等。
2 合理设计房屋建筑空间
2.1房屋建筑空间的尺度控制。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住户设计中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创造良好的尺度感,尺度在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
2.2 房屋建筑空间的体量控制。住户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
3 房屋建筑的安全设计
房屋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及建造的,保证它的安全需求,特别是人身安全保护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安全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使用者生命及财产等受到伤害。它涵盖了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交付使用等阶段,在每个阶段过程中,均包括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里,电气及结构等设计均会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虽然建筑类型不同,但所遵守的法规及规范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有相应的防人身伤害设计标准,依照标准来规范不同等级建筑,并依据类型、规模及使用目的等来制定不同安全等级标准,让它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对安全设计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安全设计标准机构要依照标准对安全进行协调及评估。在建筑设计中,要提高防人身伤害效果,应先对建筑安全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除了重视建筑结构及安全疏散的设计,还应该重视暖通设计和消防给水设计,以及电气设计中的漏电及触电问题;对防人身伤害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推进它的法制化发展,同时要培养建筑师较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门窗荷载能力及抗风能力设计,墙体结构的设计,阳台、女儿墙及排水沟的设计,从而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防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防人身伤害设计及结构设计进行合理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中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安全性能。
4 房屋建筑设计原则
就房屋建筑领域而言,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娱乐、工作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者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居住建筑必须将其使用功能与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功能的复杂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结合,使这一聚居地的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当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也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互相协调,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确切讲应该体现三方面的特点,即生态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三者缺一不可。
5 重视房屋建筑节能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节能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节约可谓比比皆是,大到居住区的中水系统设计,小到家庭抽水马桶上的设计,都会有效的节省水资源。比如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面、采暖系统等都是关系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a.热功能环境;b.空气质量;c.声环境;d.光环境。这些内容都会引起设计的变化,原来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线型分布,现在应该全部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能量技术工程。建筑节能从总体上说,是通过政策指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和使用三个方面节能目标的。
5.1标准是促进和推广应用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建立在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研成果一旦为标准所采纳,必将促进科研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了依据,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才有了可能,因而大大地加速了推进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5.2标准是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建设部连续颁发的建筑节能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执行。这样,就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了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和重要措施。
5.3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也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发现其不尽完善的问题,为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目标。同时,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也必然对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也会大大地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6 房屋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
7 房屋建筑外墙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外墙材料的选择应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风格与功能,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和维护、修补、清洗等具体问题,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形象体现,它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外墙的色彩是建筑物的面容,颜色和质地都有视觉上的重量感和冲击力。目前易见的问题是色彩的选用上,设计者对建筑元素考虑多,而对周边空间及环境的因素考虑少,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8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在使用方所提供的各种原始资料、具体标准和要求的条件下,在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条件下,对整个建筑设计进行构思、分析和规划,对建筑中各房间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整个用地环境充分理解。
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是依靠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计算,通过施工工艺,同时考虑建筑的物理要求、设备要求、建造的可行性等建筑技术,才能使建筑的功能真正得到实现。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户,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房屋建筑的安全设计
房屋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及建造的,保证它的安全需求,特别是人身安全保护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安全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使用者生命及财产等受到伤害。它涵盖了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交付使用等阶段,在每个阶段过程中,均包括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里,电气及结构等设计均会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虽然建筑类型不同,但所遵守的法规及规范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有相应的防人身伤害设计标准,依照标准来规范不同等级建筑,并依据类型、规模及使用目的等来制定不同安全等级标准,让它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对安全设计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安全设计标准机构要依照标准对安全进行协调及评估。在建筑设计中,要提高防人身伤害效果,应先对建筑安全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除了重视建筑结构及安全疏散的设计,还应该重视暖通设计和消防给水设计,以及电气设计中的漏电及触电问题;对防人身伤害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推进它的法制化发展,同时要培养建筑师较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门窗荷载能力及抗风能力设计,墙体结构的设计,阳台、女儿墙及排水沟的设计,从而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防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防人身伤害设计及结构设计进行合理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中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安全性能。
二、 房屋建筑的平面设计
房屋建筑平面形式的确定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是从建筑的功能布局入手,也要兼顾建筑的造型,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通常还会受到地形等一些的限制,之所以矩形平面常常被采用,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定位、计算面积、布置房间、开窗、都要简单的多,同样的建筑,如果使用其他的平面形式,可能成倍的提高工作量,建筑平面的基本形状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联体式、群体及自由式等。
三、合理设计房屋建筑空间
1、房屋建筑空间的尺度控制。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住户设计中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创造良好的尺度感,尺度在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
2、 房屋建筑空间的体量控制。住户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
四、房屋建筑设计原则
就房屋建筑领域而言,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娱乐、工作环境,包含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者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居住建筑必须将其使用功能与社会、文化、艺术等精神功能的复杂要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互结合,使这一聚居地的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当前的需要与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也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节约能源互相协调,并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确切讲应该体现三方面的特点,即生态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三者缺一不可。
五、房屋建筑节能设计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节能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节约可谓比比皆是,大到居住区的中水系统设计,小到家庭抽水马桶上的设计,都会有效的节省水资源。比如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面、采暖系统等都是关系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a.热功能环境;b.空气质量;c.声环境;d.光环境。这些内容都会引起设计的变化,原来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线型分布,现在应该全部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能量技术工程。建筑节能标准从总体上说,是通过政策指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和使用三个方面节能目标的。
1、节能标准是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建设部连续颁发的建筑节能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执行。这样,就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了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和重要措施。
2、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也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发现其不尽完善的问题,为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目标。同时,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也必然对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也会大大地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六、房屋建筑外墙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外墙材料的选择应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风格与功能,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和维护、修补、清洗等具体问题,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形象体现,它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外墙的色彩是建筑物的面容,颜色和质地都有视觉上的重量感和冲击力。目前易见的问题是色彩的选用上,设计者对建筑元素考虑多,而对周边空间及环境的因素考虑少,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七、房屋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
八、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在使用方所提供的各种原始资料、具体标准和要求的条件下,在现有国家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条件下,对整个建筑设计进行构思、分析和规划,对建筑中各房间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整个用地环境充分了解。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lobal energy shortage situation intensifies, energy sav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f common concern.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not only, and the world,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beyond imagination. A combination of the two present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and sustainable architectur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as the key link nature also cause for concern. This article is from this obtains, from domestic energy saving design status, and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measures and the several aspects prospect, and discusses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国内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节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本体技术、建筑用材和热环境用设备等多个方面。这也成为国内建筑节能不够力度,高耗能性依然居高不下的原因。虽然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高度重视建筑节能、改善居住条件等问题,这些规范和标准并未得到很好贯彻:我国住宅建设速度加快,每年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面积总和,而80%以上的新建住宅几乎都是高耗能建筑。究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是房屋建筑节能设计本身的复杂性,其二是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和住宅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
二、 原则
1. 自然通风
良好的自然通风不仅是建筑使用者对于居住舒适度的要求,更是减少空调使用时间从而节能减排的不二良策。因此在考虑总平面布置时,要注重自然通风。
2. 建筑朝向
良好的建筑朝向,不仅能够满足第一条的通风原则,同时还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要优先采用南北朝向。
3. 体形系数
所谓体形系数,即建筑物外表面积和其所包围的体积之比。体形系数过大,则护结构的传热损失越大,能耗越高;而体形系数过小,又会制约建筑师的创造性,甚至损害建筑功能。因此一般而言,条式建筑不应超过0.35,而点式建筑不应超过0.40。
三、 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1. 绿化节能设计
绿化节能设计的理念并未将重点放在房屋建筑本体上,而是从吸收太阳辐射和反射热的方面考虑。有测试结果表明,对夏季中午到下午三点的升温速率而言,有绿化房间要明显优于无绿化房间。当然不同的建筑绿化布置、不同的树种都能起到不同程度的节能效果。主要有楼间绿化、临街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等。合理的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气候,还能从总体上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减少污染。
2. 建筑体型的节能设计
建筑外露面积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体型变化,体形系数越大耗能越多。然而,随着建筑行业越来越追求新颖、独特,楼房越盖越高、建筑外形越来越奇特,从而忽视建筑节能的要求。建筑体型如果能够尽量减少错落、使建筑之间相互呼应、增加进深而减少面宽,则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墙体表面积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一般而言,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而点式建筑的不应超过0.40。
3. 外墙的保温节能设计
对我国现有的大部分房屋建筑的护结构而言,墙体都占有很大份额,而且其热损耗也很大。因此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节能的强弱,而护墙体节能的主要实现又依赖于墙体材料的好坏。
从结构上而言,对于外墙的保温隔热设计,应注意外墙的保温层必须满足抗风压、水密性以及温湿度变化的时候性要求,使墙体与周围装饰或相邻部位均得到适当处理,并不产生裂缝。
从材料上而言,围护结构的热阻值越大,保温性能就越好通过维护结构向外扩散的热量也就越少。在建筑基本形式不改变的情况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以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和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使用。然而对于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则可将外墙、内墙保温技术结合使用。而对于非透明幕墙,如金属幕墙、石村果墙,没有透明玻璃幕墙所要求的自然采光、视觉通道等功能要求,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该作为石墙对待。
4. 门窗的节能设计
一般房屋建筑装修的时候人们都关注门窗的气密性和保温性。目前我国的节能标准对户门的保温作了明确规定,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改善门窗保温效果(如增加窗玻璃层数、加模等),加强户门和杨柏的保温等。之前使用的单玻实腹钢窗因为保密性和气密性都比较差,而为PVC(内衬钢材)窗框代替,更有住宅还安装断热型铝合金窗,配合中空玻璃或低辐射中空玻璃使用。国内采用的中空玻璃,内部密封空间内装有一定量的干燥剂,使得玻璃表面温度不能低于其中干燥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在寒冷季节也不会结露;由于内部空气的密封性和静止性,整个窗户的保温性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窗的保温性能仍然不能和墙体保温性能相比拟,所以保持科学适度的窗墙比例,或者减少可开窗的面积,都可以提高整个建筑的保温性。当然,这都需要在室内能保证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前提下,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
5. 屋面的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虽然屋面在整个建筑围护结构面积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外墙,但却是护结构所占面积最大的:因为顶层放假的护面积占到3-5个面,而一般标准层放假的护面积只占2-3个面。不论是夏季强烈的太阳辐射还是冬季严酷的风雪侵蚀,屋面对于顶层放假的室内热环境和建筑的采暖空调能耗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为提高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选用导热系数小而蓄热系数大的保温隔热材料。同时也要注意选用材料的密度不能过大,防止屋面荷载过大。
2) 虽然保温隔热材料的种类五花八门,但设计人员在选用的时候并不能随便挑选。应该综合考虑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屋面的结构形式、防水处理方法和施工条件后,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之后才确定。
3) 保温层的厚度也要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合理要求确定。一般情况下要提倡使用倒置式屋面。
4) 保温隔热材料不宜选用吸水率高的材料。因为如果吸水率较高,屋面湿作业时会大量吸水,从而降低热工性能。
目前国内常用的屋面保温节能设计方法是正铺法,即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另外还有许多高层房屋建筑采用了倒铺法,即将防水层设于保温层下,这种情况下保温隔热层可以保护防水层不受外部空气温度变化等的影响而增加使用年限。
四、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前景
建筑节能对建筑业的巨大经济效益,让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于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启动。因此不论是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上,还是节能设计环节,或节能施工方面,我国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方面,也要加大力度,将节能设计是否达标作为重要考核项目。
五、 结束语
节能是国内住宅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建筑节能又关乎整个国家发展的资源、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抓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才能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工程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发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创新节能设计思路、强化节能设计管理,从而让国内房屋建筑走上节能之路。
参考文献
[1] 罗涛. 探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与其前景展望[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1(3)
[2] 叶宇凡.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9)
[3] 伏传芳. 节能设计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 金山. 2010(9)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引言:进入21世纪,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其中伴随而来很多的问题,例如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火灾的多发,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1/3,建筑能耗的总量仍在逐年上升。加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所使用的材料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建筑物内使用的电力、热力设施大大增加,从而使其火灾危险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节能建筑设计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在具体的建筑的设计中融入建筑节能设计的理念,让更多的能源造福人类,并在此基础上注重房屋建筑的防火等级,减少火灾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1、建筑节能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对整个建筑的耗能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筑节能设计是包括房屋建筑本体技术、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和房屋建筑用材料产品等许多方面的设计,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节能设计的范围包括空调、炊事、热水供应和家用电器等具体设备的设计,在各种环节中,采取相应并且行之有效的手段,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率,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的环境。而建筑设计则是整个工程的设计,如何施工如何布局等等,是建筑施工的依据,也是同样不容小视的。自从最广绿色建筑节能建筑以来,建筑节能设计就成了建筑设计中重中之重,这样有利于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
2、在建筑设计中落实建筑节能设计
2.1外部环境设计与节能
建筑的外部环境很重要,因此要注重整体环境的节能设计。当地的气候、图纸、水质等都影响着建筑的选址,在整个的建筑设计环节上,要时刻保持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适宜的外部微气候环境,为建筑节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已达到预期的目的,既不破坏生态系统,又可以节能降耗。其次要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对外部的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为建筑节能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可以在建筑动工前在其周围种植合理的植被,起到遮挡风沙、遮阳降噪的作用,以降低空调能耗;另一种是在建筑周围人工设置水面,利用水来平衡环境温度、降低风沙。为了有效地适应恶劣的微气候环境,就要确定建筑的体型,例如圆锥形屋顶可以减少建筑的散热面积、抵抗风沙;沿海地区通常可以利用引用自然风,起到节能的作用。
2.2单体的建筑设计与节能
建筑的各个部位包括屋顶、楼板、墙体、门、窗、柱、梁等,单体的设计就是对这些部位的构造、给够和材料进行节能设计,减少能耗的消耗。对于屋顶的节能设计可以采用坡屋顶,利用建筑材料自身的性质;还可以在屋面设置保温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置隔热屋面、蓄水屋面或者种植屋面等,以达到节能的效果。对于楼板的节能设计,一般是利用其结构中空空间和房间顶板的造型加以设计。墙体的节能设计是要做好保温、防潮、隔热等,有些环境气候比较恶劣,这时还要进行特殊的构造设计,如寒冷地区的夹心墙体设计、被动式太阳房中各种蓄热墙体(如水墙)设计以及国外较多采用的导风墙体设计。对于门窗的建筑节能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是关键的工序,窗户往哪开,占多少的空间,都对节能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建筑外门窗是建筑物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外门窗对建筑物节能效果影响巨大,根据有关的部门统计,传统的建筑物通过门窗损失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而通过门窗缝隙损失的能耗约占门窗总能耗的30%--50%,建筑外门窗已成为建筑物的第一耗能部位,由此可见,加强建筑外门窗节能设计和管理,是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建筑节能水平的重要环节,建筑门窗的节能技术就是提高门窗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在冬季有效地利用阳光,增加房间的得热和采光,提高保温性能、降低通过门窗传热和空气渗透所造成的建筑能耗;在夏季采用有效地隔热以及遮阳措施,降低透过门窗的太阳辐射得热以及室内空气渗透所引起空调负荷增加而导致的能耗增加。对于建筑的平面设计来说,其包括包括形状,建筑长度、宽度以及平面布局等。以建筑的宽度角度节能设计为例。增加建筑的宽度可以提高建筑的节能效果。对于9层住宅建筑,当宽度由11m增加到14m,能耗可以减少6%--7%,若增大到15—16m,能耗可以减少12%--14%。
2.3 选用建筑节能材料合理选用建筑节能材料也是全面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材料的选择应遵循健康、高效、经济、节能的原则。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型高效材料会不断被研制出来并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起到了节能作用。如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在墙体、屋面构造中的应用,达到了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新型隔热玻璃和框体材料在建筑外门窗中的应用,起到了更好的隔热降耗效果;采用可调节的铝材遮阳板,达到遮阳的目的。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发掘出一些地方节能材料,更好地应用到建筑节能中去。
3、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对防火设计的主要要求即:首先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总平面的设计,进行合理的布局,尽量减少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火灾威胁的可能性,并且为消防车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其确定总平面设计之后,还要确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此举是设计防火规范中最基本的措施,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来说,耐火等级应该根据建筑的高度、面积、对生命和政治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所确定的防火等级要保证在持续高温的作用下,墙、梁、楼板等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不遭到破坏,也不会由此基本构建蔓延到其他部位,从而可以为抢救人员、物资提供充足的时间。另外还要求其他部位的防火设计也应该按照相应的级别来进行,比如楼梯电梯的设计要求与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结构抗震要求等等来进行相应设计。
例如对采暖、通风以及空调系统的防火设计,首先应该按规范要求选好设备的类型,布置好各种设备以及配件等。防排烟系统要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以及使用功能等确定好设置范围,合理的采用防排烟方式以及划分防烟分区,合理选用设备类型等。在建筑防火设计中,由于采暖通风系统中如果发生火灾,极易引起烟雾,因此应该主要考虑防排烟系统,一般情况下建筑中常采用机械排烟或者自然排烟或是两者结合的方式,有效地避免火灾。
结语:综上所述,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房屋建筑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总结了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做法。并简要介绍了影响防火设计的主要因素。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融入一定的节能理念,既可以为国家的能源节约做出一定的贡献,并且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一种极大的保障,同时对于民用建筑来说,防火设计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建筑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创新建筑设计。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是房屋建筑学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整个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教学过程。随着国内各个高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以及国内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涵盖内容和要求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既是房屋建筑学课讲授内容的综合体现,又是建筑与结构两大教学内容相互衔接的交点,教学的核心是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然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即使到了毕业设计阶段也常常为不知如何设计而苦恼。这主要是由于在作为设计启蒙的课程设计阶段,学生未能顺利地进入建筑设计之门;同时,作为教师,未能切实掌握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心态,未能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引导,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我们认为,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存在以下三种心理状态。
1.1 不适应心理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其他工程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建筑设计思想和建筑设计技能的培养,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于已经习惯逻辑思维的工民建学生来说,他们认识不到课程设计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显著不同,他们把课程设计想象成为学习其他工程学科一样进行假设、演算、结论,以这种心理进入课程设计自然极度不适应。他们只看到“设计原理”、“功能分区”等简单的字眼,而未认清其深刻的内涵,这种心理势必妨碍学生尽快进入设计者的角色。
1.2 知识预支心理
一般情况下,设计学科以外的其它工程设计是在学生接受了大密度专业授课、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上进行的,这样学生在设计阶段感到游刃有余。但是,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却不然,学生在接触建筑设计时,往往处于严重的知识预支阶段。从知识结构来看,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工程技术和社会知识结构,正是他们最大的不足,这就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此时学生只能从房屋建筑学的课堂授课以及其他渠道得到不全面的而又非系统的知识,以这种“虚”的状态进入“实”的设计,学生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1.3 先松后紧心理
由于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不适应,而又力不从心,往往在开始阶段浑浑然而不知如何进入设计,等到了教师检查方案才发觉自己在设计前期用时太多,于是在设计后期,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却盲目地急于求成。这种不科学的方法如果不加以引导,势必影响学生课程设计的水平。
2 通过近几年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教学,归纳出了该课程设计的几种教学方法
2.1 学生课后收集各类户型图,上课组织讨论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对于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第一次做建筑设计。在课程设计之前,做住宅设计的同学可到各个新建或在建小区收集小区户型图,课下学生对户型图进行比较分析,上课后组织学生对不同户型设计进行讨论。
2.2 增加题目类型,将实际的环境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学生选题范围可灵活多变,比如老师可以自己先设计一个总平面图,学生可以选取图中的建筑进行设计,当然总平面图最好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比如学校内部各类建筑。将课程设计与学校各种功能建筑结合,便于学生参观,学生做课程设计时也能考虑到平时接触频繁的这些建筑不合理的地方。课程设计还可以与实际的工程结合起来,近两年学院正在准备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老师便将实训基地设计作为题目让每个学生进行设计,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评选,优秀的学生可参与到实际项目中。
2.3 建筑模型制作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综合性较强,大学期间学生对建筑的认识并不深刻,模型的制作可以使图纸上的建筑立体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建筑意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于难以记住的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在我院举行的模型展中学生制作了大量在现实中就能看到的建筑模型,比如上海世博会场馆,这些模型在展出后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在多地展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中学生能够将一些创新的想法表现在图纸上。
2.4 手绘图与CAD相结合
课程设计共两周时间,第阶段主要进行初步方案设计,第二阶段绘制建筑施工图。第一周课程设计可安排在制图室进行,让学生手绘平面图和立面图,有利于学生与老师沟通,便于老师指出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并及时修改。由于现在建筑图纸均为计算机出图,最终成果可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绘制。这样学生既能与老师较好的沟通,又能提高计算机绘图能力。
总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管理,严格把握学生的设计质量,要学生做到多看、多记、多画,不断的关注最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经济的繁荣,城市土地的日益紧张,这个时候高层建筑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城市中。这是社会经济和人类需求的互动构思,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有趣的绿色区域和空间的使用,同时也丰富了城市景观。然而也伴不随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生活当中。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只注重建筑自身及周边环境的设计,然而在很多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的场所。 城市设计在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中被忽视了,完美的过于重于自我孤立的城市环境,没有亲切感,给人一种恐惧感。协调设计环境被忽视在建筑物和建筑物、街道和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上明显的体现出来,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它已成为设计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一.高层建筑规划设计
1、防止高层建筑密集
密集的高层建筑在城市的有利办公条件,同时也附带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例如:城市空间的压力和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等。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力求使高层建筑的布局局实现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环境的有机结合,为市民创造宜人的城市空间环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其底部必须和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设计时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总之,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去考虑,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地做到为群众服务,满足最广大的使用者的需求。
二.高层建筑的建筑设计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决定了一般的理性和科学的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建筑面积,形状特殊,高度集中的特点。正是这一特点,使得高层建筑在现代化大都市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过度的人口和建筑密度,城市用地日趋紧张,真可谓寸土千金,使得人们不得不向空间发展。高层建筑占地面积少,不仅可以大量的节省土地的投资,而且有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效果。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建筑的防火、防灾、热岛效应等已成为人们急待解决的难题。
三.重视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
一是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寒冷地区的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二是优化围护结构墙体设计。就目前,在寒冷地区常用的墙体做法有:页岩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块;粘土空心砖与实心砖复合墙体;粘土实心砖或空心砖岩棉夹心复合墙体等,合适的建筑材料能够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安全问题
1、防火问题
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2、电气问题
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
3、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就是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当电源断电时,应该能清晰地看到。
4、电梯
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为了保证电梯正常而安全的运行,便于在发生事故的时候进行救人和灭火。
5、防雷击的问题
高层建筑谈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6、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高层建筑在建筑物上除了承受垂直载荷外,更主要的是需要抵抗侧向风荷载和地震的影响。高层建筑结构的抗侧力刚度在高度方向每层中有变化,因此,在多层建筑之间,会有相对薄弱的一部分,这也是侧向变形和应力集中点,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以全力避免。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应当努力减少各相邻层面间的刚度偏心矩之变化。比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对与建筑物的抗震提出三大水准之设防要求、两阶段的设计方式,其中,第一阶段之设计应当运用第一水准烈度之地震动参数,从而计算出建筑结构在弹性状态之下的地震效应及构件的截面大小。在第二阶段的设计中,应当采用第三水准烈度之地震参数核算结构薄弱层,或者对薄弱环节弹塑性层间进行侧向位移或转角,从而使设计小于规范所规定之限值。
五.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是城市空间的元素,优秀的高层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间的明星建筑而是能一个创造人性的场所,不去破坏城市空间的和谐。从使用者的行为心理角度去考虑,才能创造出良好的人性化的建筑室外空间环境,真正地做到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决定和影响着所在城市区域的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257-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大力提倡能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在建筑工程设计中同样响应了国家的号召。房屋建筑的建设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建筑节能已经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在房屋建筑的设计中主要是通过合理的把握建筑的施工技术和有效的利用施工材料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因此,需要具体分析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技术和施工材料,做好建筑设计的规划,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
1房屋建筑的规划和设计
1.1房屋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工程技术控制
房屋建筑的规划设计中节能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何用建筑技术控制建筑的风向和采光问题,实现风向和采光控制的最大优化,提高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保证房屋建筑的舒适度。要想合理的利用好自然资源,具体要做到:1.通过对建筑的合理设计,使得建筑的采光方向能够满足居住所需要的光源需要,减少人工光源的使用;2.通过跟区域自然风向相协调来做好自然湿度和空气环境的协调,保证室内具有自然的空气条件和湿度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减少人工设备的使用。
1.2环保建筑材料的合理选用
近几年,我国建筑节能材料发展迅速,其中最主要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有:墙体型的节能材料和窗体型的节能材料。1.窗体型节能材料:通过采用活动式遮阳技术来控制室内的采光,以达到温度和亮度的要求;2.墙体型节能材料:采用双层聚苯保温板的外墙保温技术,在外幕墙和该保温板之间利用充空气夹层和断桥法来减少结构的能源损耗,提高室内的保温水平,达到室内的保温目的。
现在市场上的建筑节能材料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重点考虑材料的寿命、价格和使用性能等参数,提高使用效率。
1.3规划居住区布局的考虑
(1)考虑居民区的选址
居民区的选址主要考虑:①居民区的地形、地貌和周围的环境;②选择噪声源少和有害气体释放少的区域;③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地貌,提高空气质量;④建筑坡度对建筑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就是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来创造景观,实现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统一和协调,避免城市的热岛效应。因建筑坡向的不同使得建筑受太阳辐射和通风的影响不同。例如基地的坡向为南方向,则在冬季建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得热较多,能保证室内的温度。
(2)道路的交通结构
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加,在交通道路上的行驶车辆和停靠车辆对居民区的影响极大。所以在居住区的道路设计中必须要满足居民区的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到道路狭窄区域的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设计,考虑行人和居住区的矛盾问题。将道路的设计重点放在安静、安全和方便上,做到交通和居住区的协调和统一。
(3)居民区的平面布局
在居民区的平面布局上主要考虑到居住区的绿化和水体的区域,适当的设计绿化和水体面积,可以增加湿度、遮阳庇荫、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那个等效果,若设置过大,就减少了土地面积的使用率;其次是要考虑房屋组合的控制长度,实现房屋单体的有小组合,使得建筑物外的围护面积减少。增大光照面积的同时,也会增加居住区的气流通畅。
2房屋建筑规划和设计的节能控制措施的限制因子
(1)材料选用中的限制因子。现在市场上的环保节能建筑材料都属于新型的建筑材料,上市时间较短,价格比传统的建筑材料要高。但某些方面的材料性能也比不上传统的建筑材料,所以,建筑材料的选择需要收到费用和建筑性能的影响和限制,必须要根据特定的建筑工程,针对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该房屋建筑需要的材料,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2)建筑工程设计中技术控制措施的限制因子。①技术控制受舒适度的限制,在建筑的设计中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房屋建筑的舒适性能,提高舒适度,如果只注重规划设计中能源节省,势必会影响其居住的舒适度,降低舒适性能。②技术参数的难度系数,在规划设计中的理论难以在实际的建设中落实,朝向的控制中有时会因为实际情况的原因,而不得不改变最佳的朝向选择。③客观条件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在交通的结构设计和居民区的地址选择上会受到整个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影响,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往往会以顾全大局为原则,摒弃小的房屋建筑性能,重点考虑真个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要求。所以,客观因素的限制也会对房屋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产生不利影响,在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酌情处理。④在房屋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受成本投入的影响,所有对工程问题都要受到成本投入的影响,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到费用的因素,处理好成本投入和获取利益之间的关系。若在规划设计中,房屋的规划设计中预算的费用高于实际的建设费用,则该措施就不可能被应用在实际的规划和设计方案中。
1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的意义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于房屋的要求不再仅仅是能够居住,还增加了对房屋安全稳定及美观的要求。无疑地震的危害极大,能瞬间摧毁抗震能力弱的建筑物。如果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不强,就极易在地震中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著名的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地震都是发生于我国境内的,级别较高的地震,都对我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对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损害。而由于目前我国有关地震活动的监测水平有限,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也就无法对于地震灾害进行预防。面对这种情况,最适宜的做法就是加强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人们在地震中减少因房屋建筑结构破坏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抗震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运用
2.1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尽量减少因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差而在地震中遭受损坏。在结构工程师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首先应注重地基的作用。房屋建筑是以地基为基础的,在地基上进行建设施工的,其抗震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房屋建筑的抗震性;其次,要注意房屋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能有效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以减少地震对于房屋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同时还应注意在房屋建筑结构上的一些抗震构造设计问题,处理好这些抗震构造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增加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2.2降低地震作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完成之后,可以从地震对房屋建筑的破坏规律进行反推,找出有效降低地震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威胁的方法。结构工程师经采用的方法是在房屋建筑的基础与主体中设计一个隔震层,起到缓冲作用。能够使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减少建筑内各部分的碰撞摩擦,减小因地震带来的房屋建筑晃动的幅度,从而减小地震作用影响。
2.3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刚度
建筑物保持其刚度是十分重要。只有保持其体形与构件之间的几何关系,结构的计算与分析理论才能有效。刚度是满足结构正常使用的基本要求,刚度不满足要求的结构在使用上是没有意义的,刚度概念贯穿结构设计工作全过程。结构刚度分为构件的刚度与结构整体刚度两大类:构件刚度主要是梁式构件对于荷载的变形反应;整体刚度则是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的变形反应,是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于风、地震等特殊荷载的作用。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侧向作用逐步成为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结构抗侧移刚度要求越来越高。结构的刚度分布最为重要的是均衡,避免刚度剧烈变化形成应力集中。建筑物局部可以设计成柔性结构以耗散地震的能量,但整体必须是满足刚度要求的;除有特殊要求外,垂直构件的刚度不宜小于水平构件的刚度。
3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3.1房屋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由于地壳运动产生地震,房屋建筑会因受到地震影响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的优良程度是直接影响房屋建筑是否能抵抗地震灾害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的选择时一定要科学合理且慎重。在进行房屋建筑位置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合理建筑位置时,应将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场地作为第一个考虑选项,选择这样地质条件较好的土地进行房屋建筑,可以有效缓解地震活动影响地基稳定,造成地基塌陷,继而发生房屋建筑坍塌的情况;其次,在进行位置选择时,应尽力避免地质松软、地势狭窄等不利于抗震的土地,如河岸地、山坡地等,否则在地震突发时,极易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地质松软或地势狭窄的土地,一旦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势必会在双重不利条件下导致房屋建筑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再次,在进行房屋建筑选址时,应避开自然灾害并发区,诸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或者滑坡危险的地段,避免在遇到地震灾害时并发其他自然灾害,数灾并发,造成房屋建筑损坏严重,人员伤亡极大的严重后果。
3.2房屋结构的基础设计
基础是房屋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房屋结构的安全。因此,在设计房屋结构的基础时,必须从房屋结构的整体性以及房屋结构的抗震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房屋建筑的相同结构单元基础尽量在相同性质的地质上,相同结构单元应采用同一种基础形式,尽量避免在同一结构单元内部分采用天热地基,部分采用桩基础。当地基为软弱黏土,可液化土,新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加强基础整体性和刚性,以防止结构因地震引起的动态和永久的不均匀变形。
3.3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侧向作用成为结构所抵御的主要作用,保证结构在侧向作用下的刚度,成为结构设计的重点。不同的材料使用,结构的高度不同;不同的结构构成,适用高度不同;不同的荷载状态,尤其是抗震状况,高度也不同。在较低楼房中,水平荷载处于次要地位,主要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要特征,同时较低楼房的层数较少,重量较小,对结构材料的强度要求不高,制约的条件较少,因而在结构类型的选择上比较灵活,砖石砌体结构是低矮建筑的基本形式之一。高层建筑结构则不同,层数多,总重大,每个竖向构件所负担的重力荷载很大,且水平荷载在竖构件中引起较大的弯矩、水平剪力,结构的整体变形以弯曲变形为主要特征。为使竖构件的截面不致过大,要求结构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压、抗弯和抗剪强度。对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结构,还要求结构材料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得强度低、延性差的结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数更多的特高层建筑房则以采用钢结构、混凝土——钢组合结构。
4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地震灾害时有发生,为我国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害,为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由于目前的地震监测技术还不成熟,不能有效预测地震的发生。因此,突发性的地震灾害,难以预防,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在进行房屋结构设计时,充分考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提高房屋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贾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问题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8+30.
众所周知,世界上的能源总量是一定的,当人们无限制地使用之后,留给后辈的资源将会非常少,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为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节约资源,而具体到房屋建筑环节中,应当从设计环节着手,从根本上提高节能的效果,从而为节能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房屋建筑设计中的节能作用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资源则非常少,因此,我国应当具有资源节约意识,在工作、生活中都应当注意节省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后辈留下更多的可利用资源。在房屋建筑设计工作中,通过节能措施,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资源优化配置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非常有限,而且,我国正处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还不高,资源的利用率比较有限,因此我国是耗能大国,节能就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到房屋建筑领域,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最佳的资源优化配置,例如,在设计建筑外墙的过程中,可以将其设计成具有保温功能的墙体,这样能够有效地留住建筑的热量,从而减少人们升温操作,降低人们的能源使用量,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在房屋建筑设计环节中,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更好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实现人们长远发展[1]。
(二)绿色房建理念
房屋建设节能化设计不仅会影响到资源节约工作,还会影响到整个房建领域,促进节能理念的形成。目前,我国的房建领域普遍存在节能意识差的问题,资源浪费十分严重,通过节能化设计工作的引入,能够有效地倡导该行业形成良好的节能意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现代人追求的不仅是可见的绿色环保建设,对于不可见的绿色理念也十分重视,因为,良好的理念一旦形成,会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从而提高节能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绿色房建理念构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设计环节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房屋建筑中节能设计的实际运用
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是一项操作难度大、影响深远的工作,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节能意识,具备专业的设计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协调设计与具体施工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将设计落实到具体施工环节中。笔者认为,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墙体节能
房屋建筑具有保温的功能,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达到在冬季只需进行少量供热就能保证屋内的温度;在夏季只需少量制冷,就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舒适温度的目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中,应当标明材料的规格,对材料进行详细说明,避免施工单位滥用材料,从而保证房屋建筑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墙体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它支撑着建筑的结构,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同时,它还具有保温、防渗漏的功能,因此,在该领域实施绿色节能技术也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墙体的材料一般为钢筋混凝土,这种材料的热导率较高,不能将室内的热量进行保存,所以,现在的建筑中,都会使用其他材料进行辅助设计,以增强墙体的保温性。目前,保温的形式分为两种,分别是内保温和外保温,使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决定,如果室内的供热时间较长,可以使用外保温的形式,如果室内供热时间较短,可以使用内保温的形式[2]。
(二)门窗节能
在整个房屋建筑中,门窗是最薄弱的部位,该部分的耗能也比较大,因此,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应当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门窗的面积,从而减少热量传递,同时,还应当使用密封效果更好的门窗材料,改善房屋建筑的保温性能,具体的方法是选择经济性较好、实用性较强的门窗材料,例如现在非常流行使用节能环保玻璃,其中低辐射镀膜玻璃具有反射率低、保温性强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同时,还要保证门窗具有防火防盗的功能,具有合格的安全性能。
(三)周围环境
房屋建筑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其需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融合,为此,周围的环境也会对房屋建筑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人员应当尽量优化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的丰富度,例如在房屋建筑的顶部、墙体进行绿化,提高该区域内的绿化面积,从外遮阳方面讲,建筑外遮阳部分可以有效阻隔部分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建筑物的外部结构,因此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减少辐射带来的热量,为此,要设置一定的遮阳措施,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房屋建筑之外的环境设计也需要引起重视,首先,设计人员要认真考察周围的水文、地理环境要素,尽量利用原本的自然资源,当原来的环境要素较差时,可以通过人工改变的方式进行弥补,例如在房屋建筑周围建设人工湖,这样能够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同时,在向阳的位置可以种植一些大树,起到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的效果,类似的工作都是在设计工作的指导下进行,因此,设计人员应当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提高房屋建筑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我国人民对于居住条件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设计出更加先进的房屋建筑,同时,要使其具有节能功能,降低人们的使用成本,这不仅仅是我国房屋建筑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未来建筑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我国在节能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的差距,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因此,希望该行业的人员能够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设计能力,从而为建筑节能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家炽.建筑节能的推广及施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7):116.
1前言
地震是地壳剧烈运动而产生的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地震带指的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域。在地震带中震中密集分布,在地震带外地震中零散分布。通常地震带与地壳构造相联系。在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各种地震活动性与所在地带地壳介质性质、地壳构造形式和地壳的构造运动强弱有关系。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地震发生频率较高,一旦发生地震,波及的范围也很广。据统计,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多于55万,在全球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中占到高达的53%的比例;1949年以来超过百次的破坏性地震袭击了我国22个省,造成了27万余人无辜丧生,这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因地震致灾的面积达到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数量达700万间之多。
地震不仅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加强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虽不是阻止这种后果的唯一途径,但却是主要途径。我国房屋建筑主要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三种结构形式。每种结构的抗震效果各有千秋,不同的结构用于不同的建筑。
建筑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建筑物的构成、各个组成部分组合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其使用功能提供应有的空间环境的支撑体,它承担着建筑物的风力撞击、重力、振动等作用下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还影响建筑构造、建筑整体造型和建筑经济的基本因素。为防止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与破坏,不得不研究像建筑防火、建筑防震建筑防爆、建筑防腐蚀、建筑防尘、建筑辐射防护、建筑屏蔽、地下室防水、变形缝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房屋建筑抗震技术
2.1隔震技术
隔震技术是目前国际上较为热门的抗震新技术,它是以将像隔震垫等隔震消能装置放置于结构物底部与基础之间,以此来将上部结构和基础隔开,从而达到改变结构的动力作用和结构的动力特性的目的,利于在地震发生时减轻结构物的地震反应。实践证明,很大的垂直承载力、很大的垂直压缩刚度、足够大的初始刚度和较小的水平变形刚度成为隔震技术抵可以抵抗风荷载与轻微地震的优势条件,而且它的耐用性比较好,使用寿命长。因此,这项技术适用于较为重要的像学校、医院、商场、科研机构以及重要的指挥职能单位的地层或多层建筑。
2.2消能减震技术
消能减震技术的原理是在建筑结构的某些部位(像节点、剪力墙、支撑、连接件或者连接缝等)设置消能原件,通过这些消能装置产生的摩擦非线性滞形耗能对地震能量进行耗散或吸收,从而减小了主体结构的水平与竖向地震反应,避免结构产生破坏、倒塌,达到减震抗震的效果。这项技术主要用于一些高层或超高层建筑。
以上两种是房屋建筑中常用的抗震技术,虽然它们可以大幅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可是因为施工比较复杂因而难以合理把握,实际运用中还需要合理的房屋建筑设计和科学的施工,以此保证房屋建筑能具有优质的抗震性能。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得到了应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提高了构件的极限荷载能力,减轻了结构自身重量,有效地减轻了地震带来的灾害。
3增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3.1合理设计房屋建筑
房屋设计单位须按抗震设防要求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房屋建筑进行必要的抗震设计,并对设计的质量和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准确性负责任。房屋建筑设计应当遵循:(1)房屋建设的场地选择应当选择坚硬的场地,避开地震时有可能会发生地基失效的松软场地;(2)对抗震原则加以综合运用,将刚度、承载力和延性作为主导目标,多道防线刚柔结合,以便使得结构具有多道支撑和抗水平力,同时要保证结构体型简单,结构的受力及传力途径直接,使得整体结构与结构构件共同作用;(3)在设计中应力求使由地基传入结构的振动能量最小,保证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外延能力和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能减少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与扭转刚度;(4)为避免突然发生变化,在结构布置中须力求刚度、质量、延性和几何尺寸等对称、规整、均匀;(5)房屋设计中应增加结构抗火设计,与此同时,基础和地基的设计也需充分考虑地基变形可能对房屋安全的影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防范因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以及地质灾害,更好地保护人民及社会的利益。
3.2依照设计文件正确施工
只有高质量的施工才能将合理的抗震设计转换为真正能够抗御地震的建筑。若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需要将抗震设计和施工同样重视,把好双关。有关审查单位在对施工图进行审查时需要将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当做专项审查内容,对其质量负责。建设公司、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施工图,选择符合标准的材料,结构配件及设备。相关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来进行施工,要对施工质量负责。所有相关工程监理单位需要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来实施监理职责,对施工质量承担应有的监理责任。
3.3对已有的房屋加固
对已有的房屋建筑进行加固改造,也是一种增强房屋建筑抗震效果的比较好的手段。木结构房屋的抗震加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用减轻屋顶重力、加固构件之间的连接、加固木构件、砌砖抗震墙、加强柱间支撑等一些措施;土石墙房屋的加固应根据需要来加固墙体、增强墙体间连接、减轻屋盖重力;多层砌体结构加固可根据需要采用拆砌抗震墙、增设抗震墙、修补灌浆、在外加柱加固、板墙或面层加固、增设支撑加固、设置钢拉杆、长锚杆、对柱和墙采取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增设圈梁和构造柱等方法;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单向框架加固为双向,加强楼、屋盖整体性并增设抗震支撑、抗震墙等构件的方法;框架梁柱根据需要使用钢构套、现浇钢筋混凝土套加固、贴钢板加固、翼墙加固、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等措施。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房屋建筑的加固,除了那些已知的传统方法,还开发应用了像高强钢绞线、碳纤维布、高强结构胶、聚合物砂浆这样的材料及预应力技术,这使得我国的建筑加固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小结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在房屋建筑的抗震设计方面面临着两个主要的工作:其一是尽快在建筑设计上提高抗震设防标准,加大抗震技术方面的研究投入,积极推广并应用先进可靠地抗震技术;其二是针对一些已有的建筑物,组织相关的机构展开全面彻底的抗震检查,对全国范围内有抗震隐患的建筑物加以加固或改造。不能再让像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这样的悲剧重演。尽管现有的科技条件下,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地震这样的灾害,但是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还是有助于将灾害带来的灾难降到尽量低,因此,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任重而道远。
0 前言
房屋建筑结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抗震设计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如何对抗震建筑场地进行有效选取、如何对建筑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进行处理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抗震质量。除此之外,在抗震设计中各种结构之间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抗震设计操作难度加大,我国整体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还有待提高,需要进行全面设计和完善。
1 房屋建筑场地的选取
当发生地震时,房屋建筑结构场地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影响的效果。地震可以导致房屋建筑场地周围地表松动,造成地基土开裂或深陷,导致地基下陷、晃动等,造成房屋建筑出现倒塌、坍塌状况。因此在对房屋建筑抗震设计时,设计人员要首先对房屋建筑场地进行有效选取。
在选取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房屋建筑结构地形和地质进行分析,避开地质松软地区,例如易液化土质地区、软弱场土质地区、土层松动的山坡、山嘴、河岸、边坡等。要对地质的平面分布和立体分布效果进行研究,对土层土质成因、岩性等物理状况进行调查,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场地选取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设计人员要对无法避开的劣势房屋建筑结构场地进行强化处理,适当进行抗震加强措施,根据场地具体环境设置抗震操作,强化地基的上部分结构刚度,消除可能存在的地基液化隐患。设计人员要对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可能存在的不均匀沉降、软土粘性土层、重型不均匀土层进行桩基加固,对可能存在的滑移、地裂等进行预防。
2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进行控制,改善建筑物地基抗震效果。房屋建筑地基埋置深度过浅可以造成建筑物的地震幅度大大上升,导致建筑物的嵌固效果降低,非常容易在地震中出现坍塌现象。一般设计中要尽量将房屋建筑结构地基进行深埋,尽量提高基础槽的回填和夯实效果,保证填土和基础紧密接触。
在进行房屋建筑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对建筑地基的外交圈基础圈梁进行控制,尽量减少上述结构的使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结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外交圈基础圈梁中提高圈梁的稳定性,改善地基的抗震质量。在对部分建筑地基圈梁布置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地基稳固性对圈梁进行合理安置,例如当土质较差时可以在地基底部设置外交圈基础圈梁。
3 平面结构及立体结构设计
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设计优化可以改善房屋建筑结构的整体分布效果,保证房屋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的重合效果,降低地震对房屋的影响。与此同时,加强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设计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布置的合理性,降低地震的破坏效果。因此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对房屋的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合理制定结构方案和结构规划。
房屋建筑结构平面结构设计和立体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首先保证设计的简洁性和规整性。其次,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扭转进行分析,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进行预期,对建筑结构主体平面和建筑结构立体效果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对不规则房屋设计进行整改。当发现你建筑结构设计偏离结构钢心时,要及时对远端墙进行抗震检验,防止建筑结构出现顶端过重的现象。最后要对建筑结构可能出现的重心偏移进行检查,对建筑构造刚度和强度均匀性进行验证,采取适当横纵墙对墙体的面积及砂浆强度进行提高。
4 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
相关资料显示:建筑结构墙体的质量越轻,建筑体在地震中受到的影响越小,结构稳定性越强。通过对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减轻建筑物中的破坏程度,对房屋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
设计人员要尽量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减轻,要通过对墙体材料和墙体构造进行改变,减轻墙体的总质量,保证墙体能够抵抗地震横波影响。设计人员要对墙体重量材料的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材料选取时要保证在不影响建筑结构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取轻质材料,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设计人员要尽量保证屋盖的轻质效果,要通过对材料材质的选取和减少屋顶附属物实现对屋盖质量的控制。设计人员要对屋顶的重量进行分析,对屋顶结构进行研究,根据屋顶质量要求和屋顶设计要求,适当选取轻质材料屋盖,实现对材料的综合控制。设计人员要对屋顶的厚度进行有效控制,尽量选取牢固性较强、抗震度较高的屋顶材料。
5 防震缝的位置设计
防震缝在房屋建筑结构中一般为独立分割的结构单元,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形成规则的结构布局。该缝隙在设置的过程中上侧结构一般完全分离,与伸缩缝、沉降缝等有效结合在一起,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屋建筑结构的防震效果。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伸缩缝、沉降缝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设置防震缝,保证防震缝的实际效果符合房屋的全高。在设计时要在缝隙两侧合理布置墙体,保证防震缝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防震缝一般随着墙体的高度变化而变化,当房屋墙体高度高于15m时,防震缝的高度要控制在5m、4m、2m(适当加宽20mm),当房屋墙体的高度不超过15m时,防震缝的高度要适当加宽70mm。
墙体由于自身的干缩和外界温度的改变非常容易造成防震缝改变,造成防震缝的防震质量大幅降低。因此在对防震缝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防震缝设置在房屋中间部分、房屋转折处等,提高防震缝效果。要定期对防震缝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提高防震缝的防震效果。
6 纵横墙的分布设计
纵横墙是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直接影响着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纵横墙在地震中非常容易出现坍塌、裂缝、错误现象,导致整体房屋建筑结构出现严重损害。因此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纵横墙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对纵横墙的比例进行合理配置,尽量在不影响抗震效果的前提下对墙体宽度进行降低。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要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纵横墙的连续性,对房屋建筑宽度和竖向连续性进行强化,降低房屋纵横墙之间的间隔距离。通过对空间距离和空间刚度的控制,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对建筑结构墙体平面抗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7 非结构构件处理
非结构构件主要是不参与承重的相关构件。在对这些构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布局效果进行分析,对构件的效果进行研究,在保证自身房屋建筑结构的需要下合理安置构件,这对房屋建筑结构可靠性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设计人员要对构件的变化和构件的处理路线进行明确,对非结构构件和其他构件的关系进行协调,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一致性,降低地震灾害。
8 总结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严重的威胁。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设计人员要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进行全面分析。要从房屋建筑结构主体出发,对建筑功能、技术、安全进行处理,提高抗震的效果。随着当前我国电子技术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我国的房屋建筑抗震设计必将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