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1: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分析化学整理笔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一定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效果,因为学习结果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的勤奋,再好的方法,你不花费时间,等于没学。所以,育人就成为学生学好知识关键的一步,良好的习惯是学好知识的重要保证。
现在的中专生,自制力相当差,好的学习方法。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地强调;同时平时多注意学生的言行,因为学生的不同言行常常暗中提示某种信息,掌握得好,就能使学生心理上的障碍立即得以消除,提高学习的兴趣。
“微课”作为一种在传统课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正以其“主题突出、情境真实、交互性好、生动有趣”等特点快速渗透到高职院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1]。《分析化学实验》作为高职院校化工类和环保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于操作实践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的重要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够强,加上传统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始终不甚理想。因此,在“微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好“微课”这一新型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提高《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1《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课程以实操为主,需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但是目前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课程知识点繁多而零碎,缺乏合适的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单元操作,每一个单元操作中包含着很多操作步骤,每一个操作步骤中又隐含着很多操作要点,因此该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前后无逻辑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忆困难。同时,该课程目前可用的教材都是以“实验项目化”为主要思路,而课程重难点——单元操作部分内容往往被忽视,因而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时非常困难。其次,学生课前无法预习,课后很难复习。学生在上课前应对每个实验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课后也应对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等关键内容进行复习。然而,由于该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同时由于实验类课程的特点——实验场所只有在课堂上才对学生开放,实验仪器只有在上课时才准学生使用,因此学生在课前几乎无法预习,课后复习也很困难,从而限制了《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第三,实验课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改革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然而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示范操作、学生模仿[2]。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示范操作和学生模仿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得教师不可能再有多余的时间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探索,也就更没有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微课在《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3]。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时长通常只有5~10分钟,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微课观看方便,可以保存在移动终端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微课”这种教学模式恰好能够解决《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入“微课”十分必要。首先,微课体现了真实的教学情境。微课的核心手段是课堂教学视频,并配有文字、音乐、图片和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以往课前学生无法预习,或只有书上一些简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介绍,学生的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微课的引入恰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课前微课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到一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在课后,学生可以回放课上的实验内容,利用微课视频进行查漏补缺。如此一来,由于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往该课程无法解决的预习与复习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其次,微课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上所述,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而《分析化学实验》是由若干个单元操作构成,如果将每个单元操作都录制成微课的形式,该课程的全部内容便可浓缩为若干个微课视频,这些视频涵盖了课程所有知识点,加在一起组成了一本“微课教科书”。教师将这些微课内容上传到网上以后,学生可以对该课程所有实验有计划地自主选择相关视频进行学习,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因此,微课在解决课程教材缺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微课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前已述及,微课时代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将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移至课前完成,为课堂上学生实践操作环节赢取了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从繁琐的演示、规范操作等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以及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验环节中去。与此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手中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学生可在课后继续进行拓展学习,对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将微课引入《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3.1在课前预习中引入微课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5],因此微课教学应从学生“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起点——预习开始。我们将分析化学实验的每一个单元操作都做成微课,包括称量、配制溶液、移液、滴定等,以视频的形式展现应学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里的微课是只有图像没有声音的,我们称之为“无声微课”。我们将这些无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的QQ群或微信群里,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利用各种移动终端进行下载,事先观看视频进行课前预习。由于这些视频是无声的,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而需要对操作步骤和每一个步骤中的操作要点进行归纳总结,于是试点班级的学生自发进行了很多合作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的步骤和要点进行了先期整理,并将存在的疑问带入了课堂,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预习效果。
3.2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
课堂教学是微课应用的核心环节,如应用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前无声微课的基础上,我们每堂课都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希望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操作步骤和操作要点。当学生归纳的知识和技能与标准有出入时,我们便会在课堂播放我们制作的“有声微课”,学生通过对比来对自己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有声微课的播放也对实验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最终的流程化和规范化,学生按此标准进行实验操作便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此时,由于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示范操作等环节均用微课替代,节省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学生模仿的教学环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有快有慢、有好有坏。这时,教师将有声微课上传至授课班级QQ群或微信群,替换课前上传的无声微课,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自己手中的手机进行下载,边观看教师示范边进行动手操作。与此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验进程,有选择地针对某一操作步骤或操作要点反复观看、反复研究,以解决自己在操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分层次教学与差异化学习的问题便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学生普遍反映每一堂课都有很大的收获。例如,我们将“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做成了微课视频,并在课堂中使用。
3.3在课后复习中引入微课
在每一次实验课后,教师上传专门制作的“课后微课”。课后微课有别于无声微课和有声微课,将重点放在知识、技能的归纳整理和课后延伸上。这些微课既包含了学生课堂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考和课后作业,又包括了在课后学生对实验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还包含了引导学生对知识和技能进行的课外拓展,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创新。课后微课为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实验内容进行随时、随地的复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下载观看课后微课后评价普遍较好,认为课后微课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一个学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课堂被有效地延伸到了课前和课后。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也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转变为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模式。通过引入微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注意力集中了,自主探究意识更强了,年轻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总体而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我们的《分析化学实验》微课教学改革是成功的。今后,我们将提升教师自身的多媒体微课制作水平,让微课内容更丰富、更精彩;同时更加注重微课视频中所体现的教学设计思路,以完善教学设计过程来提升微课视频的质量,并将行业标准嵌入微课,让我们的微课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1]林胜.基于“微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高教论坛,2014,(10).
[2]冯思垚,黎亚红.微课与“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9(3).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结合食品加工中食品成分的化学变化的研究,开发食品保藏方法,减少食物损失浪费,延长贮存期,保持其营养成分如维生素含量及色、香、味等感官品质,防止或延缓食品变质和哈败。
3、为改进食品质量和开发新型食品提供依据,如建立合理营养配方食品,添加某些成分制取强化食品,开发植物蛋白以及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采用无菌包装和挤压膨化等可以保留较多营养成分和保证优良感官质量的新工艺。
4、对食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提供质量信息,为消费者提供食品化学知识,指导消费。
一、传统教学与项目化教学的区别
很多高职高专学生自卑心较强,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成绩不理想。他们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取决于学习内容。对感兴趣的、要求实际操作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内容枯燥、整天坐在教室授课的教学内容则体现出来学习效率较低。普遍高职高专学生体现出自学能力较差,不愿意多花时间在学习知识环节上。总体来讲,高职高专学生体现出来学习积极性较为被动的特点
传统高职高专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授课为主要方式,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接收者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发组织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潜能的发挥,不能很好地调动高职高专学生的积极性。在《食品化学》课程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按水、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有机物等食品组成成分大类来进行分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体,以对应实验为辅开展课程教学。这种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却恰恰是学生学习效率最低的方式,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而项目化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安排课题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此期间,教师提出明确的项目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制定计划,共同完成较为完整的作品。项目在完成时学生可以个人或团队形式进行自我评估,接受教师以及学生的考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因此,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培养目标,以突出能力为本位,夯实知识基础,提高职业素养为宗旨,将食品化学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构,实施项目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食品化学》项目化课程设计
(一)项目化课程设计整体思路
根据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思想和理念,《食品化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为基于工作过程,实施项目驱动,学训结合的理念,秉承“训练角色是职业岗位,学习的内容是实际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的原则,以“源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技能要求”为标准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内容重组、序化、整合,充分体现本课程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技能、创新思维及职业素养。课程开发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的要求。
(二)《食品化学》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的教学特点
(1)在实际教学过程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模式,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食品化学和部分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解构、整合、重组、序化”;
(2)以“做”代“作”,“做”是检验工作中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做”强化“算”,以“做”巩固“记”,在“做”中提升技能,强化计算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学、做合一,真正达到操作稳准、计算精准、记忆快准。
(三)项目化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滴定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分光光度技术、重量分析技术、有机物检验、食品中营养物质综合检测等内容的教学和训练,应使学生掌握常见食品中成分的检测方法和技术,掌握这些成分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理解食品中有害成分的来源,并能应用相关知识正确解释食品加工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及食品安全问题。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学生角色转换
项目化教学要求教师学生的角色应当根据就业实际岗位来进行转换。因此,根据食品专业就业岗位分析,在这门课程中教师角色可转换成某食品质量检测中心的负责人,负责新员工培训,而学生可扮演刚进入中心的新进工作人员,负责完成各项食品检测。通过这样角色转化,可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项目化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结合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部分食品生物化学,将食品化学内容进行解构、整合、重组、序化。以滴定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重量分析技术、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食品中的营养物质6个项目、以对应多个教学任务为载体,打破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
(六)能力训练设计
食品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领域主要是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食品加工等相关领域。从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上看,总体体现从单一到综合的思路。因此,每个项目化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工作任务(能力训练项目)也从易到难,呈现出能力要求递增的趋势。
(七)考核方案设计
课程考核本身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使教师获取课程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依据评价范围全面性,评价指标系统性、评价主体多样性、评价防范综合性的原则设计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课程考核方案,将考核设计方案分为两块进行测评,即情境考核(50%)和终结性考核(50%),满分100分,其中情境考核又分为过程性考核(学生自评3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40%)与结果性考核(情境学习文件50%,工作总结20%,咨询笔记30%),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各占情境考核的50%。
(八)项目化课程教学过程
(1)确定分析流程。小组初拟分析流程,组间交流讨论分析流程,教师点评、修改完善分析流程;
(2)准备工作。玻璃仪器的检查、洗涤,练习搭建仪器装置;样品预处理及制备标准溶液;
(3)按分析流程操作;
(4)结束整理工作。拆卸装置、整理桌面、洗涤玻璃仪器;
(5)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82-03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目前我校基础课的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这种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知识传授为核心,教学内容以文本、动画、图形、声音、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得不明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训练不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少,学生缺少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学进度过快,学生几乎不记笔记。为解决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任课教师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任务教学法,建立了网络课程平台,开设了“仪器分析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专题,介绍了前沿科学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实行了学生讲习题老师点评的新的习题课模式,改变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方式等。本文的目的是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总结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成效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一些建议,为大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并广为应用语言学家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学生中心,从做中学”,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相比于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任务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关系和学生获得知识的路径。目前任务教学法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在理工农医教学中的应用还较少。
二、任务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教学法的实施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和农学类2011级和2012级17个班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具体任务为“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和“分析化学测定方法的比较”两大主题,两大主题又分为分析化学在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林业科学、水污染检测、土壤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蛋白质、地沟油、水硬度、铁、化学耗氧量、Vc测定方法的比较等十二个具体任务。任务教学完成的过程为分配任务、分组讨论、查阅文献资料、阅读文献消化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汇报提纲、制作汇报PPT、全班汇报、撰写论文等具体步骤。每班分为两个小组,每组十五个同学,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具体任务,组长负责本组任务教学的完成。任课教师在介绍任务教学的目的和实施办法后,给学生介绍并上网演示了文献查阅的具体方法,详细介绍了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和要点等。任务教学结束后,学生民主选出表现最好的两个小组,教师对获胜小组成员进行奖励。教师对每个学生在任务教学中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作为本课程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三、在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是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尝试。作为大一新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到任务教学法,对这种教学方法我们感到新奇,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去。通过参与和完成任务教学,我们感到自己查阅文献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人与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制作PPT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我们喜欢任务教学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任务教学法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转变,真正实现了互动教学(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这与现代教学所倡导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任务教学法摆脱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接受老师知识的传授,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寻求新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任务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被”学习与主动学习角色转变的一次飞跃。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该任务的完成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了解所学专业与分析化学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热爱和对学科交叉点更深入的探索。我们希望在更多的课程中能引入推广任务教学法,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到大学教学活动中去。任务教学法应用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任务教学的成效会更加明显。
1.考核制度的改革是任务教学法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保障。在任务教学实施过程中,虽然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但不可否认仍有个别同学参与任务教学的热情还不高,重视程度还不够,把任务教学等同于一般的课外兴趣活动,有应付任务之嫌。有些学生担心在任务教学中的表现不能被老师肯定而心中没底。究其原因是任务教学的考核方法与学业成绩无太多关系。大一新生多年接受应试教育,其应试观念尚未转变,而当今大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因此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开展任务教学不能脱离这一实际。目前的任务教学过程虽有一些考核项目,但还不够具体,考核内容还不够多。在任务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表现的考核,应将学生在任务教学中的积极性、参与度、表现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任务完成情况、能力提高幅度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最终体现在学生课程成绩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通过任务教学使所有学生的能力都得到提高。脱离考核的任务教学,仅凭学生兴趣来开展任务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可能让所有学生百分之百投入,但加强学生的考核、奖惩分明是圆满完成任务教学的重要保障。
2.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相比于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任务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关系,学生变成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师成为学生完成任务获得知识的指导者。任务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应用实践中,任课教师为学生确定了具体任务,制订了详尽的实施方案,介绍演示了文献检索方法,详细介绍了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和要点,对实施过程进行了一定的检查,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了总结。但我们认为,任课教师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指导。学生毕竟是初次接触任务教学法,由多年的被动学习者突然变成了主动学习者,在很多方面还不习惯、不适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教师给予指导。任课教师在安排任务教学后,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应对学生任务完成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应随时关注学生任务完成的进展,应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应对学生面临的困难给予具体的帮助,应督促检查确保任务教学的顺利完成。只有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才能实现。
3.任务成果汇报形式应更为丰富。《无机及分析化学》任务教学法成果的汇报模式为“ppt+学生汇报”,任课教师采用这种模式的初衷是提高学生制作ppt的能力和演讲能力。毫无疑问采用这种模式确实显著提高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但问题是现在实行大班上课,学生分为六个小组,六个小组汇报人都用同一种模式汇报,就显得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持久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也就很难使学生掌握全部汇报内容,任务教学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建议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汇报方式。在“ppt+学生汇报”这种汇报模式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成果与同学分享。只要学生能够很好地展示任务成果,小话剧、小品、相声、动画、打油诗、顺口溜、猜谜等汇报形式都可以采用。应该允许汇报形式上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有利于听汇报的同学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得任务教学法成效更加显著。成果汇报环节中同学们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过多地关注PPT效果和汇报人的表现,而忽视“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和分析化学测定方法的比较”这一主题。二是有些汇报人制作的ppt过于花哨,插入了较多与所研究课题无关的流行元素,不适合于学术活动。三是ppt颜色搭配和文字大小不合理。这方面的问题任课教师要更多的给学生引导和指导。另外由于是大班上课,汇报人较多,教师给定每个小组汇报的时间仅为13分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汇报人很难将汇报内容讲述清楚,很多内容只能寥寥数语带过。建议增加小组汇报的时间。汇报人汇报时应把握住重点,内容的安排应详略得当。汇报人还应增加与听讲同学的互动。只有这样任务成果汇报的效果才会更好,学生的收获才会更大。
4.应精心选择学生完成的目标任务。任务型教学在文科特别是语言学科中应用十分广泛,而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应用较少。这是因为文科教材中语言叙述性内容较多,需要学生掌握的多是一些明白易懂的知识,而理工科教学内容大多抽象、高深、难懂,公式符号较多。在理工科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任务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任务教学法实践中,学生所完成的任务由老师确定。具体任务为“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和“分析化学测定方法的比较”两大主题,两大主题又分为分析化学在植物科学、动物科学、食品科学、林业科学、水污染检测、土壤污染检测中的应用,蛋白质、地沟油、水硬度、铁、化学耗氧量、Vc测定方法的比较等十二个具体任务。由于所完成的任务紧扣教材,学生对分析化学在农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不同测试任务的特点认识更加深刻,增强了同学学好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自觉性。我们认为任课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学生完成的任务,所确定的任务应与课本内容契合度较高,应尽量贴近生活实际且完成难度不应太大。另外,学生所完成的任务不应太类似,各组任务差异性大些更好,这样同学才能获得更大的收获。建议可以把“如何查阅科技文献”、“如何撰写科技论文”作为一项任务来让学生完成。
5.应改进分组方法,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任务教学分组是机械地按学生学号的单双来进行的,这种分组方法没有考虑到同学的性别、能力差异和特长,导致小组成员的构成不尽合理。比如熟悉计算机和擅长做PPT的同学过于集中在一个组,而另一组缺少这种特长的同学;男女同学过于集中不便交流,等。每组15个同学人数太多,同学均承担着不同的任务,任务分配过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建议分组应更小些,每组7~8个同学为宜,每个同学承担2~3项具体任务为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承担不同任务的同学交流还较少。建议任课教师改进分组规则,增加小组讨论的次数,加强同学间的交流,改变小组中分工容易分家的现象。
任务教学过程中小组长是教师与学生间联系的桥梁,承担着领导组织小组成员完成任务教学的重任,小组长的作用能否很好发挥直接影响着任务教学的成效。应选择具有领导能力、责任心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的人选。组长应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具体任务,应督促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组织同学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协调好承担查阅资料、整理资料、制作PPT以及成果汇报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多和任课教师沟通,求得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四、结语
将任务教学法应用于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是大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实践表明,任务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任务教学法不仅改变了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对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的缺陷,实现真正的互动教学。任务教学法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和不断改革,任务教学法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会愈加明显,任务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任务教学法也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期待任务教学法能在更多的课程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1]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6):32-34.
[2]高勇,于来虎.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和与实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3):31-34.
[3]孙娜,李丽霞.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5):151-15.
[4]芮光伟,蒋珍菊,岳松.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24(3):75-76.
[5]魏天娇,王艺儒,黄森.在农科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的成效和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6014-16015,16018
[6]王伶.任务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模式在外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55-57
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教学中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定量分析的概念,熟悉常见的滴定分析方法,了解一般仪器分析方法原理,并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如果学生有机会进行药物的研究开发,那么分析化学的作用将会更显著地体现出来。因此,学好分析化学对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继续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实事求是,分析学情
目前,我校招收的五年制专科药学专业的学生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升入我校,从初中课程学习直接到大学课程学习,知识内容跨度大,学生年龄普遍偏小、基础差,大部分是低于高中录取分数线,还有极少数是远远低于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他们在中学学习中没有好成绩并且学习习惯较差,大部分属于典型的“双差”生。因此,要搞好专科层次课程的教学,有一定难度。在开学之初,对我校2011级药学专业五年制专科班学生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显示:发出44份,收回44份,其中主动认真学习的有18份,会自学的有7份,对化学感兴趣的有13份,基本能适应教学的有22份……我们的预测与调查虽然反映了部分学生的学情,但我深知教学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二、明确目标,找准方向
鉴于以上学情分析,医学化学教学学生感慨难学,分析化学除了联系到无机、有机化学,还有物理、数理统计等方面的知识,那分析化学不是难上加难吗?答案是肯定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紧扣专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而不是“理论型”人才,学生要具备强的动手能力和吃苦能力才是专科教育的优势所在。教学中一定把握“必需,实用,够用”,要针对教育的对象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进行教学。重点是对学生定量思维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而对于仪器分析部分的内容,大部分采用选学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设备欠缺)。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1.引导、鼓励自学
学生普遍自学能力较差,因为他们不会自学,所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就差。教学中可在课堂中抽取部分教学内容,让学生带着老师预留的问题去学习,看能否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学习特定内容,教师不给任何问题,看是否能把握重点、要点;让学生在每次课后自己总结,并且预习下次课内容,必要时抽查提问。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会学、能学。因此,他们也克服了学习的心理障碍。
2.适当施加压力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要实现“会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引导之外还要施加适当的压力,如:定期整理笔记、限时完成作业、当堂回答提问等,使他们有学习的紧迫感,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
3.联系生活,感受乐趣
教学中有些问题能学,主要是复杂而抽象,如果具体、联系生活那问题就会变得简单明了。如教学中学习准确度部分,引入一个经济学领域的问题:如果在当地买一支钢笔要花20.00元、买一件衣服要500.00元,到几十公里以外买同样的钢笔要10.00元、衣服490.00元,许多人情愿跑远路去买钢笔而不愿去买衣服。学生在分析问题后颇有同感,只是不知道怎样解释原因,有学生知道省下10.00元在买钢笔中占的比重高而在衣服中占的比重低,其实问题答案很接近,此时教师稍加点拨,省下的相同的钱是绝对误差,而所占“比重”是相对误差,买钢笔的相对误差大,买衣服的相对误差小。因此,人们非常情愿选择相对误差较小的方式,即用相对误差表达准确度更客观。还有在学习“对照实验”和“空白实验”时,我们不妨引入日常生活中购物检验称量仪器准确度的问题,空称时看看称是否平衡或在零刻度,即进行了一次“空白实验”;把一串已知质量的钥匙放在秤上称出质量对比,即进行了一次“对照实验”,学生从中掌握了知识,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共同进步
打开以往学生考试的成绩单,尤其是有关化学方面的,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在学习中的状态和水平,结合学生平时课堂中的表现,建议学生自愿组合成学习对子或学习合作小组,每组中至少有一人学习习惯和成绩都好的,由他们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学习氛围,对于发展好的给予鼓励、表扬,不好的督促、整改,合作学习有利于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五、实验实训,提高技能
实验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联系起来,许多学生乐此不疲,也有部分学生不愿甚至害怕做实验,学生之所以不愿去做实验,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做,因此也就丧失了学习的乐趣,久而久之,他们动手能力退化,怎样去掌握其他技能呢?因此,对学生实验的要求要引导到位。
1.预习实验,预写报告
要想有好的实验效果,学生必须目的明确、心中有数、首脑并用才能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在每一个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并预写实验报告,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若实验现象异常,要学会找出原因,也要学会根据实验中的数据进行估算,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等好多实验中,要会根据实验步骤中的具体数据估算滴定消耗液体的体积或应称取固体的质量等。通过预习,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这样才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2.规范操作,认真指导
经验告诉我们,仅靠老师的几次标准示范和学生短暂的练习就达到规范操作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试管的使用、滴管使用、滴定管等的使用,即便是简单的实验器材,要真正规范操作都有一个严格的过程,许多学生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不是该怎么做才怎么做”。要规范操作,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感受到规范的美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次,在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方面,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奖励,对屡教不改者给予批评指导。
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领悟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不规范操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他们在多次实验后才会反思、权衡利弊。同时,要让他们清楚规范操作在其他实验中也能受益,生活中的油盐酱醋、锅碗瓢盆都与实验有关。
3.及时反馈,检查报告
目前,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督促、不检查,实验报告能拖就拖,交不上。所以,在学生实验完成后要督促其尽快处理数据,完成上交实验报告,最好是当堂批改、评定成绩。这样,教师可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要反复强调。
2改革方式
2.1阶段性习题解答教研室的全体老师通过长期的一线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质量考核结果,结合药学专业的特色编写一本内部使用的课外习题集,希望通过一定的无机化学习题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课上所学知识的理解,真正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习题集的内容包括每一章的重点、基础知识及相关章节相联系的综合性试题(题目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编写涉及到《化学动力学》章节的习题时,尽量与《药物动力学》专业课程结合,选择药物在人体内反应的动力学作为案例。再如,在编写《配合物》章节习题时,尽量把一些药物配合物(顺铂、卡铂等)作为例题。总之,习题集选择习题遵循“摒弃题海,挑选精良,结合学科”的原则。同时教师会对习题集的题目进行专门的“在线详解、课堂精解”,以便根据学生在中学对化学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考试前安排专门的答疑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答情况给一定成绩作为平时成绩部分。这种方法存在2个方面的优点:①学生要想解答习题就必须先把所学过的知识点都复习一遍,也就是说做习题的过程是认真分析推理和全面复习巩固的过程;②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解答能力,习题集为考试前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考试改革。
2.2自学笔记对教学中不是很难的部分(例如:物质的聚集状态、元素部分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撰写自学笔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同学互相探讨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专门抽出时间让学生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知识点及难点拿出来学习和探究,最后,教师对自学部分进行总结和考核。教师再根据自学笔记内容的深度、形式,同时结合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及准确度给予相应的成绩,最后选取最优的与最有特色的自学笔记贴在班级的宣传板上或班级BBS上面进行鼓励与督促。以上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看书的主观能动性,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好的整理、分析、储存、推理、类比及总结能力,并能初步的概括性的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同时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课前对自学笔记的形式不作统一规定,学生的自学笔记的形式可自由发挥,多种多样。根据以往的结果可以看出,自学笔记形式有的像教师的备课笔记、有的像教师的教学总结报告,有的像手抄报,有的可能全部都是一问一答形式,还有的像随笔、读后感,甚至有的像小论文等等。总之,自学笔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由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笔记的认真态度给予不同的评估。自学笔记的教学考评形式促成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其创新能力。
2.3课外作业结合书本上的基础理论,要求学生将其与自己熟悉的生活、了解的生产过程联系起来,以一个个小命题的形式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形式是将成绩有差异的学生进行搭配,每10人分成一组,在给定的时间内要求独立完成自己小组的命题。最终每人选择一个命题提交一份综述论文,教师按照论文评定分数,两个命题的平均分就是这一组10个学生的成绩(每组学生的成绩相同)。举个例子,在讲解到“配合物”这一章的理论时,结合药学专业给学生留下“抗癌药物阿霉素的前世与今生”为命题。针对这个题目,学生不仅可以查阅大量的资料,也可根据资料总结出很多重要和合理的相关内容。再如日常生活中“饮用钡餐为什么不会中毒”、“油条也不是一无是处——治疗胃病”、“含氟牙膏可以防蛀的原理”、“人体是一个很大的缓冲体系”等。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是督促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感受化学就在身边的一次学习之旅,势必会增强学习药学的兴趣。同时,这种给分形式锻炼同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增强不同组之间的竞争意识。
2.4综述性小论文及开放性实验通过老师们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活动,发现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获取知识的途径与渠道。因此,在新生入学上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初期,教师结合学生以后所学的专业给学生一些反映无机化学与药学前沿相关联的命题(如“生物荧光探针量子点与无机化学合成”、“无机纳米材料载药系统”、“无机元素与生命”、“磁性靶向药物载体Fe3O4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或是开设几个教学以外的开放性实验(如葡萄糖酸锌制备、用于载药的多孔纳米硅制备、荧光CdTe量子点制备等)。学生可以任选一个命题或者一个开放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或进行实验。这种形式可以促使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的论文及实验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之后进行统计查看学生查取资料的情况。通过资料的查取和小论文的撰写及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善于总结工作及动手的能力,最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老师可以根据综述论文书写或者开放实验情况给学生打分。
2.5组织“知识讲座”除正常教学考核外,平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选择一些前瞻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且专业相关的文献,然后将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阅读并查阅与所给内容相关文献,做出PPT,然后每组派出一名代表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向全班甚至全校学生进行“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听讲座的学生和老师可以根据讲座的内容进行自由提问。这种形式可以使参加讲座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PPT形式、口头报告效果、文献分析以及报告思路给出该团队一个相应的成绩。此种方式认可学生的劳动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求知热情。
2.6考前补考考前补考是为了缓冲学生期末考前压力,也就是在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给平时成绩不好或者平时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提供一个所谓的“补考”的机会。补考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几点:首先,补考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递交一份书面申请报告;然后,教研室统一安排时间,几名教师参加的以题签和提问相结合方式面试;最后,取最高成绩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一个部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再给学生一个争取更好的考核成绩的机会,也可以锻炼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的能力和增强实战经验。
2.7考核结果最终在给学生该科目考核成绩时也是一动态过程,通常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节以上6个方面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使学生基本达到满意的成绩。
3改革的预期结果
3.1打破传统的追求“学会”,向追求“会学”的学习方式转换改革考核方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考核的多样性及考题的灵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从被动的接受转变成主动的摄取,达到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和吸收与对知识的加强、扩充和更新并举。同时,这种可喜的变化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创新提出了更高和更广的要求,也是一种“教与学互长”动态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就对化学在药学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个初步了解,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能动性。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理解物质的多角度分类,认识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规律性,能分析简单化学问题,并用化学语言表达。能分析化学问题中量的关系,学会简单的化学计算。认识常用化学问题的方案设计、操作和完成实验报告。
2.过程与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了解现代化学肩负的使命。具有为解决化学问题进行专题信息收集、加工和输出的能力。学会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来提高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效率,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现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了解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生产和社会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具有参与化学科学实践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了解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认识化学与生活改善、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Cl2的实验室制法,Cl2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3.内涵深,联系广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三.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摩尔”、“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教师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知识缺陷;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特点了解不多,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有的把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课堂欠活跃,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老习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
四.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
(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2SS SO2SO3H2SO4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五、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我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2.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消化。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3.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实,使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实验、深化概念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5.抓住关键,精讲多练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搞面面俱到,处处设防,讲得过细过全,也不能盲目让学生泛泛做题,以做代讲,而应抓住关键,应用启发式,讲其当讲,练其当练。讲则是讲清概念、原理、公式的来龙去脉,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抓住本质属性,弄清内在联系。练则是对概念、定律的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摩尔浓度一节,一是讲清定义、导出数学表达式;二是做好演示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三是引导启发学生掌握有关摩尔浓度计算的几种基本类型,精选习题,通过练习加深对摩尔浓度概念及有关的理解和掌握。
1引言
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对于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将来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化学的学习是在初中开始,然而,初中化学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概念,属于入门的科学。正式深入地学习是在高中阶段开始。因此,高中化学内容比较多,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化学的分支等。另外,高中化学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多花一些时间进行学习。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就尤为重要。因此,高中学校和化学科的老师应该认真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环境,然后通过各种办法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化学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2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高中化学的特点
首先,高中化学像初中化学一样,只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概念。高中化学与数学密切相关,需要用到一些复杂的数学理论。例如,在有机化学部分,一些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就需要借助空间几何的知识。另外,高中化学内容多,概念复杂。高中化学的教材有好几本,分别涉及有机化学、物价化学、化学实验等等。例如可逆反应、电镀、高分子化学部分的概念很难理解,在数学计算方面也有一定的难度。这些使得高中化学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
2.2应试教学为主的学习环境
目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主要以应试为目的,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般来说,高中化学的普遍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之后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题目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分数有一定的帮助,但就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方面而言,具有很严重的消极影响。化学中很多知识的理解需要借助实验:学生需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通过自己的总结逐渐地理解和认识知识。另外,由于学校缺乏实验设备,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单纯的课堂讲解不足以让学生明白一些复杂的分子结构。这样的学习环境需要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2.3化学的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严谨性和复杂性。化学的学习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和科学抽象等方法积极的探索,通过体验实验过程,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学好化学,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创造实际价值。另外,化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同样一些很重要的科学方法也需要掌握。例如,分离提纯等。学生需要通过体验分离提纯的过程来掌握这种方法,学会如何在将来的工作中应用这些方法。通过对于方法背景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可以实现方法层面上的创新。如可以通过改进提纯步骤来提高一些化合物的提纯精度。化学这门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学生需要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需要培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起。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和“题海战术”比较死板,学生一直被动的学习,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因此,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渐地引导学生,让学生自觉地学习。如老师注意加强课堂互动、使用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寓学于乐。另外,老师可以进行相关调查,事先了解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向,这样可以通过划分兴趣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上深入探究。此外,老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带领学生参加相应的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了解化学知识是在怎样具体被应用的。
3.2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
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作为教师需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中化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互助等师生关系。严厉的老师固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态度。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老师需要与学生之间培养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学生没有距离感,就会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就会更多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使老师在教学时能够对症下药,提高教学质量。
3.3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化学的内容繁多,很多概念比较复杂。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听课,保证接受效果,如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上课还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另外,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要引导学生多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此外,学生要想条理地学习化学,还需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如学生可以将很多化学方程式归类,这样方便记忆。对于有机化学部分,不同种类的物质的性质、分子结构等,学生可以通过列表格等方式清晰地记忆。总之,老师需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4总结
高中化学的学习非常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应该提高自主管理能力。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而帮助他们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长春.试论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目标的构建[J].学科教育,1998,(4).
[2] 刘一兵.高中化学教科书中科学素养主题的定量分析[J].化学教育,2010,(6).
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学科都是一个整体,知识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
物理需要逻辑思维,而所谓的逻辑思维就体现在知识间的联系上。举物理中的力学为例:力学知识是一个哑铃,它由两方面大的概念组成——力和运动。力本身有不同的种类,如……也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如……它们共同回答了一个大的问题:什么是力。同样,运动也有不同的形式及特点,有各自所需描述量,如圆周运动中的周期和频率,路程和位移,线速度和角速度等等;它们又共同回答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是运动。而连接这两个大问题的杠杆正是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力对运动的影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三个字,叫“加速度”。这一点又体现在三个大的内容上:牛顿运动定律、能量以及动量。许多练习册上会说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方法:牛顿运动定律法、能量法和动量法。为什么?其实正是源于此处。而在此之上,你还会发现,之后要学的物理知识中,有关重力的是从万有引力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具体的解释,电磁学则是从电磁力的角度对以上问题作了具体的解释。这样,你对最重要的物理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很高的认识。由此,你对知识的理解会达到另一个深度!?
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在平时的学习中,不需要想得这么深。但一些简单的联系还是有必要去思考的,就像数学中的函数部分,你可以简单地把各种函数做一下整理。你甚至可以画一张表格,使其更加直观。这样做,会很快地提高你的思维能力。?
另外,学习物理还需要多做习题,一定要安排足够多的时间来做练习,这一点对于成绩的提高非常有必要。?
2.关于化学?
首先,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要准确到位。在初次接触新内容时,例如一种新的物质,要一次性确切地掌握其性质:它的状态是晶体还是粉末,颜色是黄还是绿,实验的现象是形成烟还是形成雾等等。常常一个字眼的差错会使你犯科学性的错误。这方面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在此给各位作一个提醒。?
其次,要注意把握主干的知识。有的学生在一本练习册上看到一些从没有见过的内容,就会四处问个不停,甚至还想向人卖弄。这些都没用。你要掌握的是最基本的知识原理。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它最常用的就是品红溶液,其他方法都不典型;而吸收它需要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这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但有人偏偏问氢氧化钠为什么不行,这毫无意义。实验题中吸收完之后二氧化硫总是要再通过一次品红溶液,目的是检验吸收是否完全。这里同样是常见的考点,都要把握。做好这一点一定要回归课本。课本是所有知识的依据,在高三你们必须重视它。例如在有机化学当中,溴单质参与很多种反应;但每种反应中溴的形式是不同的。和链烃的取代反应需要溴蒸汽,加成反应需要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苯发生取代反应要用液态溴单质,而和苯酚反应要用浓的溴水。这些在课本中是很明确的。化学考试中,任何题目中基本都要遵循课本。所以如果对课本研究到位的话,做题只要一看它是什么形式,要发生什么反应就已经很明白了。这些就是所谓的考点,也是学习的主干。所以,大家在复习时学会去分析哪些知识更加重要,不要被无足轻重的信息遮挡你的双眼,要保持清醒。?
最后,在解题时要做到表述尽量准确。例如实验中检验某种物质反应是否完全,简述该步骤时你就要严格地将取液、加试剂、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这些过程完整地回答出来。再比如写电子式、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还是热化学方程式)、写物质的名称还是符号等等,都要做到准确。在这一点上,审题特别重要。我在做化学题时,总是不断提醒自己要看清题干。学生常常发现本来会做的题目却因为没有审题而犯了错误,结果悔之不及。这就是准确的问题。?
我没有举生物的例子。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但也需要你有深刻的理解。总的方法我觉得和化学相近。我想单独强调的是,要重视生物里的实验。特别是课本上的实验原理和操作。高考中的实验有很多源自课本,像2005年“检验气孔开闭”的实验,其原理就是质壁分离实验的原理。我在高考前一个月里把所有课本上的实验完整地看了一遍。虽然高考中并没有考出来,但是我对实验的理解有很大的提高。我想大家可以借鉴
2007年云南理科状元 邓侃
1.物理
如今知道,“物理学照亮世界”并非狂言。?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地揭示,同时在物理学发展、成长的过程中,人们摸索出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作为现代科学的基础,物理学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不断改变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学习物理首先要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只有理解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及其含义,才能记得更牢固,运用更自由。品味概念的内涵,思考其物理意义与其揭示的客观现象的本质属性,拓展概念的外延,把抽象概念还原到具体情景中。一般来说,解决物理问题先要把具体的生活情景抽象成物理模型,再运用物理知识找出数学关系,进而求出解答。建模能力对物理学习至关重要,就高中阶段而言,记住教材上出现过的常见物理模型,并加以延伸拓展,足以应付考试。?
物理解题要有清晰的思路,把陌生的情景转化成熟识的问题,套用熟悉的解题模式。比如,解有关碰撞的题目,一般就是先看有没有外力,没有的话,列出一个动量守恒方程,一个动能定理,把题搞定,解完全弹性碰撞的方程的特殊技巧,需要反复记忆至熟练掌握。?
2.化学?
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学科,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研制新物质的科学,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和空间技术等研究的重要基础。?
学好高中化学,关键在于结合高中所学的化学理论,深刻理解元素周期表所揭示的规律,以此为纲,梳理元素性质,分析化学反应。?
学习元素化学要抓住知识主线,结合实验现象记忆重要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解元素性质,并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元素化学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化学现象,也是乐趣之一。?
有机化学内容庞杂却有规律可循,牢记官能团性质,熟记典型反应,即可以不变应万变。不同官能团的性质,相似又有别,极易混淆,可以多做笔记,归纳各种有机物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现象与反应类型,联合记忆,事半功倍。?
高考理综里化学题型固定,集中考查主干知识点。平时注意梳理知识网络,熟练掌握主干知识,总结实验题答题模式,就能应对高考化学。?
3.生物?
生物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生物世界五彩缤纷,生物科学飞速发展,生物技术日新月异,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
高中生物的学科特点不同于数学物理,学好高中生物既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又要求精准地记忆,这里所指不是死记硬背,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论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才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生物要加强概念的辨析,注意那些容易忽略的细节,在概念的掌握上达到滴水不漏的要求。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把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具体例子通过“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几条主线贯穿起来,化零为整,系统地学习生物知识。?
“东风吹过的地方,
……
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它驱逐着腐朽的败叶,
让自由、幸福温暖人们的心房。
刚强的东风啊,
你猛烈地吹吧!
我们要扬起鼓满东风的帆船,
跟着我们的舵手—党,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
“乘东风,去破万里浪”,这是当时年仅18岁的程代云的少年壮志。这种志向,虽然从不向外人道来,却涌动在他的血脉之中。
2013年2月,年过古稀的程代云迎来又一个喜讯,他领衔的研究成果,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但是这对程代云来说,并不意味着一个句号的完成。“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与之相应,他仍然耕耘在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一线。或许正是防化人的这种精神,成就了我军防化装备研究的基业常青。
初偿凌云少年志
1963年,程代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
参军后,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他很快就在科研工作中崭露头角,并开始独立负责项目。
“春风得意马蹄疾”。程代云刚刚参加工作就负责诸多项目,并在其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正当他对人生和科研事业踌躇满志之时,“”来临,他的科研生涯随之走向低谷。
1964年,程代云在回乡探亲期间,与川东华蓥山区一所医院的医生明武菊相识相恋,二人于1967年完婚。但是直到1983年,明武菊的随军问题才得以解决。
当时,工作志向长期得不到伸展,生活上对照顾家人无能为力的亏欠感,一直压在程代云的心头。而此时,成都母校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为他提供了一个教职。何去何从,程代云陷入迷茫。
然而,对防化事业的热爱,对国防建设的深情,最终让他选择留下。他要用加倍的努力和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程代云说,他事业的再度崛起,要感谢一个人的欣赏与提携。这个人就是防化研究院原院长、著名防化专家高方。
在人才济济的防化院,内敛低调的程代云起初并没有进入高方的视野。但是在对程代云的“三次考察”中,高方认识并认同了这个来自四川的小伙子的干劲和能力。
1982年,时任防化部副部长的高方,推荐程代云承接某研究所的项目。程代云背起行李来到车间现场,一待就是几个月,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方案论证、设计、设备研制和现场评价工作。他严谨踏实的作风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1983年7月,不满43岁的程代云被任命为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副师职),这是当时防化科研系统最年轻的所领导。从此,他得以在一个更宽广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躬身开拓育新苗
作为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摆在程代云面前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学科专业的建设问题,二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问题。
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是以集体防护、个体防护以及防毒材料为主的装备技术研究单位,涉及物理化学、化学工程、化工机械、纺织服装、橡胶材料、环境化工、分析化学、材料学等学科专业。所里的主体专业如何发展?整体专业如何配置?需要配置什么样的人才?从哪个院校引进?人才梯队如何建设?……程代云上任后,问了自己无数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深入调研,殚精竭虑。
主要矛盾抓住了,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程代云对于《矛盾论》再熟悉不过。他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专业配置。只有专业配置清晰了,人才的配置、人才的引进才能跟上。
198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防化研究院为“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研究所迎来了第一批“兵器化学与化工”专业的研究生,并委托华东化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共同培养。还聘请了北京工业大学的李琬教授、中科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陈家镛学部委员等为兼职研究员共同培养,这一步在当年实为开先河之举。
1985年5月,在全军防化装备规划总体论证会上,程代云作了建立化学防护装备体系的报告。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程代云将研究所的专业做了大规模调整,并成立了相应的研究室;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发展重点,进行了人员调整和配备;并就各个方向的发展进行了中长期规划论证,从而完成了核生化防护专业发展的基本建设。
在程代云的身体力行以及各方面专家的共同努力下,80年代初防化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接收和培养的研究生,目前都已成为该所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挑起了核生化防护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的大梁。
程代云曾说过:“如果没有参军的话,我可能会选择当老师。”当一名人民老师是程代云年轻时的理想,尽管理想没能实现,他的教书才华还是得以显现。在防化这个大舞台上,他多次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登上讲台,将他扎实的基础理论、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大家。
1982年8月,他又走上了讲台,为了弥补工农兵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防化研究院专门对他们进行所谓的“回炉”教育。防化研究院成立专门的补习班,从各个所里抽调科研人员作为教员。程代云也被抽调过去,为化学、化工类专业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讲授“物理化学”课程的“化学平衡”及“化学反应动力学”部分。
一些当年听过他讲课的人对那段往事还记忆犹新:“程代云的课讲得很精彩,很能抓人。晦涩难懂的理论,经过他一讲,就变得很容易让人理解。程所长的板书尤其漂亮,字写得好,行楷小字很有功底,而且从来都是工工整整、认认真真的,看着就养人眼目、心旷神怡。”
1985年,防化研究院具备了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作为硕士研究生指导导师,程代云认为自己亲自授课是责无旁贷的,他采取了集中授课的方式。通常他上午处理各种行政事务,下午4小时授课,连续10天,讲完所有的课程。余下的时间,让学员消化吸收,答疑解惑。要知道,为了能够讲好这40个小时的课,他常常是通宵达旦地翻阅各种资料,准备教案。尤其是在此期间,他翻阅、查看了大量的俄文和英文的经典著作,诸多论文他到现在还是信手拈来,张口就可以说出是谁在哪年的什么刊物上发表了什么样的论文。
晚年的教学已经不用板书了,程代云学会了多媒体教学。2003年,已过花甲之年的程代云,亲自撰写《化学防护的某些进展及前沿领域》的教材,并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讲稿。虽然学习电脑打字和使用电脑软件,对于他来说不亚于学钢琴,但是老先生凭着认真的态度、执着的精神,还是用他生疏的指法敲出了文稿,并学着制作PPT讲稿。之后,他在北京、乌鲁木齐、兰州、广州和成都等地为总部机关、海、空、二炮、各军区作了多次高技术讲座,受到了广泛好评。
1992年,程代云牵头组织了“环境化工”博士点的申报工作。1993年12月,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第五批博士生指导教师。1996年初,为了能够引进更高水平的人才来所工作,程代云又首开“项目博士后”的先河,随后防化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挂牌成立。
终酬乘风破浪志
1985年7月,程代云被任命第一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
身为所长,他始终关注着国内外防化科研的动态,关注着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任所长的12年里,他先后倡议和组织了多次防护研讨会,主持了全所“七五”至“九五”化学防护技术发展科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亲自撰写多篇论证报告,为“七五”至“九五”期间防护装备科研型号项目和重大基础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奠定了基础;并结合各个时期的战略方针调整,提出了核生化防护装备科研的发展方向、重点,努力保持了专业建设与外军同类装备基本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还主持研制了我军多项重点型号的化学防护装备。
担任所领导的十几年间,该研究所先后获得多项科技奖励,这些成绩凝聚着广大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劳动,也倾注着程代云的心血和智慧。
在他负责的项目中,他与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人一起吃食堂、下车间,一点没有领导架子。但是让所有课题组人员最为感动的,还是程代云渊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和不拘一格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程代云说:“做研究工作,一定要有理性思维,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能仅凭直觉、想当然;只有在具体科研项目中不断地锤炼,才能把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从而增强自己的才干。”
程代云对新科学和新技术很敏感,对前沿技术的把握和驾驭能力很强。他能够提出许多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同时,在面对科学难题的时候,他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他常常在课题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勇于承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囿于固有的思维模式。他常常引导他的学生突破原有的实验方式或实验路线,在一种全新理念指引下,攻克难关。
由于程代云同志在化学防护领域学识渊博、理论基础深厚、治学态度严谨,1997年和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聘为第四、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还担任中国兵工学会理事、高级会员、会士及活性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会首批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化学工程系兼职教授等学术职务。他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先后组织召开了三届全国防化学术会议和五届全国活性炭学术讨论会,邀请多名外国专家来所讲学。
1997年6月,程代云从所长的岗位上退下来。
在院领导与他谈话并交接工作的当天下午,他没有向院领导提任何要求,而是匆匆准备行囊,穿上文职军服赶赴湖北宜昌,冲上了科研一线。
他心中永远的追求,是为之奋斗多年的防化科研事业。没有行政事务的羁绊,他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他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先后出版译著《非均匀固体表面的物理吸附》,《纳米金催化剂及其应用》《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等三部学术专著,还参与编写了《核生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和《居室环境与人类健康》两部专著。
特别是《集体防护装备技术基础》及《军用吸附技术》两部专著,都是他退休之后完成的,这两部专著凝结了他毕生的心血,尤其是后一本书,酝酿、积累是从年轻时就开始了。
曾经帮他整理过手稿的同志感叹他的积累太丰富了—一摞摞手写的笔记,一打打推演公式的草稿。有的手稿已经泛黄,有的纸张已经变得很脆,但却完整、清晰地记录着老先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术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