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09:21: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司专项审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到公司报道,面临的就是工种的分配,面对公司提供的工作岗位,自己有点失措的感觉。不过,自己坚持了学生时期比较单纯的想法:自己愿意从基层做起,愿意通过最基础的锻炼,让自己的自身实力得以稳固地提升。想法虽好,却在实践中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自己一开始对工作岗位有点失去信心。一方面自己还是挺难接受自己的工作岗位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还是希望自己的工作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环境以及中等偏上的工资待遇!就在自己自信心理开始削弱的同时,自己通过去对工作岗位的不断认识,努力寻找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自己能否在这份工作岗位上拥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空间?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企业的发展能否起到关键作用?就这样不断需找问题,解答问题,才让自己的心态得以调整,最终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几个月下来,实践与一些事实让我看到了希望!首先,企业的实力让我认识到,自己选择的工作岗位,虽然艰苦,但绝非是错误的。这样首先能为自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设备维修人员在其中起到的是举足轻重的角色。自己的工作岗位可以为企业节省大笔的维修经费支出。例如,去年模具CB维修室的一名师傅单从数控设备电主轴的维修项目上,就为企业节省了一百多万的维修费用,而且避免了因设备问题带来的公司停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避免了不必要的亏损,最终得到的稳定的发展。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32-01
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近年来有着巨大的提升与发展,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是越来越关心,我国的医院数量在不断增加。而由于医院的数量变多了,那么各个医院之间的竞争也会相应的变得激烈起来。为了保证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且得到发展,就需要将传统的医院会计类型进行转化。以往的医院会计模式只是核算型会计,只需要简单的将医院的各种收入、支出等进行计算,这种会计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我国医院的发展。因此就需要将医院的会计模式转化为管理型的会计模式类型,保证医院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更好地为我国人民服务。
一、目前我国医院会计工作类型的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将管理会计的概念引入到了我国的各个企业中,目前我国众多企业已经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管理会计。但是对于我国的医院而言,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因此在我国的医院中仍然大部分的是采用传统的会计工作类型,管理会计只是少部分医院采取试验的方式在进行,虽然一些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也在这些医院中被应用,但是总体而言普及不高,无法很好地将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融入到医院日常的会计工作中。而我国传统的会计工作往往只是核算型的会计,这种类型的会计工作人员一般都是身兼多职,每天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而且这些会计人员往往没有受过专业的会计训练,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有一些小问题的发生,因此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的效率也比较低,也就会造成医院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不高。形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这些医院中没有将管理会计重视起来,对会计类型的转变采取漠视的态度。而如果没有重视会计类型的转变,也就会在医院的工作中有问题出现以及效率不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院将管理会计重视起来,注意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并且让会计工作人员转变认识,主动学习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医院的会计工作模式由传统的核算型会计转化为管理型会计,为医院引入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经验,为医院领导当好战略决策参谋,让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为我国人民更好地服务。
二、如何将核算型会计的职能转化为管理型会计
核算型会计与管理型会计的区别主要是表现在职能上。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主要是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将医院的各种收入和开支等进行计算,并且简单地将医院以后的开支进行匡算。这样的会计类型一来不能对医院的发展作出贡献,并且由于工作看起来较为“简单”,医院为了减少成本往往是采用一些专业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来进行工作,也就会造成会计工作的效率低下,并且有时会出现错误的情况。而管理型会计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会计专业知识,也需要在管理专业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管理会计的工作不仅需要对医院的各项开支及收入进行计算,也需要通过计算来对医院的各种状况进行管理、分析、决策和控制。因此管理会计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
管理会计的控制职能简而言之就是对医院中工作人员的经济行为进行控制。控制的标准主要是让医院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合乎医院相关的规定并且有效率,从而保证医院的预定目标能够按照要求实现。在这一点上,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关的目标,对于医院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以及发生了的事件进行分析,对这些信息进行收集,保证医院的各项工作以及经济活动可以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就能很好的控制医院中工作人员的行为,保证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管理会计的决策职能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决策一直是相当重要的工作环节。在医院中,决策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医院在日后的工作中的方向,关系到医院是否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医院的管理会计人员应该注意到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运用自己的会计与管理专业知识来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对医院的各项战略和措施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且选择出最适合医院的方案,促进医院的稳定快速发展。
(三)管理会计的规划职能
管理会计对医院的各项战略以及措施进行了决策,选择出了最适合医院发展的战略措施后,就需要对这些战略措施的实现进行规划,将医院预定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并且根据医院的收入和开支的实际情况来将这些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然后将目标按照医院的每个科室进行分配。力争在医院的管理会计行使了规划职能后医院在日常的工作中可以合理的将各项工作目标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实现。
(四)管理会计的预测职能
对于医院的日常经营工作而言,预测工作是需要得到特别重视的。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的管理会计就需要对医院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方法等进行合理的预测。在具体的预测工作方面,管理会计需要将医院往年的经营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从而得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对于目标的完成情况的检测。不仅要对医院的各种情况要进行汇总和分析,对于市场的各种情况管理会计也要注意,对于市场出现的各种变化管理会计要注意关注以及分析,从而得出市场未来的走向,也就能够依靠这些信息来为医院日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在工作中的战略措施进行合理的预测,让医院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也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医院数量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为了让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就需要将会计工作模式进行转变。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工作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与目前的医院需求,因此就需要将核算型会计转变为管理型会计,管理型会计不仅可以将医院中的各项收入和开支进行准确的核算,并且也可以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决策进行控制,也可以对医院的工作目标进行预测,为医院领导当好参谋。
参考文献:
[1] 张元东.试论医院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J].经济师,2010,(9):183.
[2] 韩萌萌.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对大型公立医院财务分析的影响研究――以S医院为例[D].山东大学,2013.
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所涉及的事项,大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所约束,这些审计本身都有一套系统的或者说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也可以说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认真学习研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把握好政策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
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企业内部的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吃透精神,确保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严谨性。
二、制定周密实用的审计方案
对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来说,制定好专项审计方案尤为重要。
一是要认真细致地搞好审前调查。
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被调查单位(客户服务中心、电力营销部、财务部),请被审计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单位的特点、管理体制和有关政策法规,详细了解被调查单位的情况,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为制定好专项审计方案打好基础。
二是制定周密实用的审计方案。
在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围绕调查目标、范围、内容、时间和人员分工等制定好审计方案,审计步骤和审计方法应详细,使审计方案真正做到切实可行。作为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电费抄核收情况,了解公司在电费管理和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完善抄核收的管理提供依据。
实施方案中要着重关注如下六个方面:
1、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1)抄核收业务管理、线损管理、电费回收、核算管理、电费资金管理、已核销电费管理、电费违约金管理、电力销售基础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
(2)对内控薄弱环节要重点关注。
2、抄表管理
(1)抄表工作流程、抄表工序优化情况、抄表岗位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抄表工作岗位目标管理实行情况。
(2)抄表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抄表新技术的应用。
(3)抄表到位管理,是否存在抄表不到位、有无估抄、漏抄和少抄的现象,抄表到位监督检查组织、措施、分析情况。
3、核算管理
(1)核算工作流程、核算工序优化情况、核算岗位工作责任制的建立和核算岗位目标管理实行情况。
(2)电费核算基础管理资料、台账的建立,账目与相关资料的吻合情况。
(3)电量电费差错处理情况,电费票据管理情况。
(4)电费差错责任追究制度执行情况。
4、电费资金管理
(1)电费资金是否专户存储,了解公司财务开立的银行账户情况;用户除了上缴电费外是否发生其他支出;营销部门的电费帐户是否由公司的财务部门直接掌管?帐户资金是否并入公司财务报表?
(2)营销部门各类电费回收方式。如:托收方式(银行托收、牡丹卡划帐)、网点收费方式(银行代收、本公司网点收费)和非托收方式的业务流程;各种电费回收方式分别适用哪类用户;针对各种电费回收方式,财务和营销部门分别依据什么凭证或单据来确认用户的电费已收回到帐。
(3)电费账户是否存在较多的长期未达帐项及形成未达帐项的主要原因,对于未达帐项如何进行帐务处理和清理。分析未达帐项形成原因时应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如:从银行、客户、营销部门和财务部门等方面分析各类未达帐项形成的责任主体;从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划分、票据传递和会计核算等环节分析原因。
5、应收电费余额
(1)审计中应核对营销部门的应收电费帐面余额与财务帐面余额是否相符,应收电费帐面期末余额存在差额的,应分析形成差额的原因。
(2)是否存在垫付电费的情况,如存在垫付电费行为,应查明垫付资金的来源渠道。
(3)有无将应收账款转入其他往来科目、当年核销电费数额大于年初应收账款余额的情况,以及收回以前年度核销电费的帐务处理情况。
(4)已核销呆坏帐是否按要求建立台帐、清单。
(5)电费回收奖励资金的使用是否合理。
6、电费违约金、违约使用电费等管理
(1)是否按规定收取电费违约金、违约使用电费,有无违规减免行为。向用户收取电费违约金、违约使用电费时是否出具专门的收据凭证。
(2)营销部门对收取的违约金、违约使用电费,是否建立明细清单备查,是否全额及时上交本单位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是否将所收款项全部列入营业外收入项目,建帐汇总后按月汇缴省公司,营销和财务部门有无截留和自行开支所收款项的行为。
三是扎扎实实搞好审前培训。
参审人员要提高对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熟悉所审计单位情况,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制度、办法,吃透专项审计方案的要点,在全面掌握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专项审计方案的理解。
四是积极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和支持。
做好与被审单位的沟通,争取配合和支持,搞好自查自纠,是专项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使被审单位认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而接受审计建议。要做好有效沟通,内审人员除了要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1、组织好谈话内容,做好沟通前准备工作。
2、营造和谐的氛围,是取得信任的基础。
3、沟通结束前要给访谈者时间进行必要的补充,并尽可能详细记录。
三、灵活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在开展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时,应按电费抄核收流程顺藤摸瓜,一环扣一环展开。
具体工作中应抓好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同级审与上审下、交叉审相结合。
审计部门特别是上级审计部门,在安排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时,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在搞好同级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时,进行上审下,亦可安排下级审计机构开展交叉审,这样更便于发现问题。
二是重点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
针对抄核收管理系统内容庞大、核算复杂的特点,应采取重点审计与延伸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在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过程中,对内控制度薄弱环节、经营管理中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展开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对其他审计事项进行延伸审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审计与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相结合。
针对目前审计部门审计人员少、审计工作量大的突出矛盾,在计划安排时应考虑审计与抄核收管理专项审计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又可以通过审计全面掌握被审计单位的相关情况,提高专项审计的质量。
四、搞好综合分析,强化成果运用
其次是XX的稳岗补贴专项审计,这个项目因为是第三方介绍,所以一开始跟被审计单位沟通不到位,导致到现场时收集资料遇到问题,也间接导致我们在进现场第二天才大致收齐资料,回公司检查会计资料才发现部分数据不符合政策要求,影响了项目进度。这个项目是对方指定报告模板,所以问题不在报告撰写,而在于发现问题之后与客户的沟通以及适当时候寻求同事和领导的帮助。
上半年的工作总体还是比较有序,基本符合提前了解被审计单位、做一些初步的风险评估,在现场收集相关资料,回公司编写报告这样的程序,也基本做到了出具报告的项目及时归档。但还有少数项目,因为合同要求时间特别紧或者其他原因,审计程序没有做到位,还是存在一些风险,在之后的项目中要更加注重效率与风险把控的权衡;制度执行方面做得还比较到位,但还是出现了迟到和漏写工作日志的情况,在下半年要更加注意,严格要求自己。
新建钢铁企业工程投资金额大,人员多为临时组建,情况比较复杂多变,如何快速组建内部审计队伍、开展审计工作成为许多钢铁企业面临的新难题。新的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以服务新建钢铁企业建设为中心,全力以赴开展工程项目日常跟踪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纠偏堵漏的同时充分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有效防范风险,降低工程成本,为规范项目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搭建学习平台,掌握审计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融入项目管理关键环节,项目日常跟踪审计与内控专项审计相结合,创新实施项目全过程审计,事后审计监督的同时突出事前、事中监督与服务,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审计效能;通过建立审计建议书制度,参与专业会议和会签,开展管理制度评审,落实防范重大决策风险的管理要求,及时查堵漏洞,促进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新成立审计组全员要紧跟新建钢铁企业建设节奏,克服任务重的困难,积极提出各类审计建议,有效发挥审计服务增值作用。2.明确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审计组成立伊始,为尽快明确审计任务和工作思路,准确把握审计工作重点,有效发挥审计效能、提高审计质量,以集团公司“及早介入,嵌入流程,努力实现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的要求为指导,研究确立公司内控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以项目审计为重点,跟踪审计与重点环节专项审计相结合,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立足于建立“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促使审计人员尽快明确审计目标任务,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适应新的审计工作,同时便于公司充分了解、配合审计,为新成立审计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管理基础。3.以服务为导向,开展项目跟踪审计根据新钢铁企业项目建设和新成立审计组审计人员配置情况,将初期阶段项目跟踪审计的重点确定为招标文件审查、招投标过程监督以及合同评审。通过嵌入重点业务环节,以服务为导向,从规范管理、防控风险、节约投资、减少疏漏角度提出大量意见建议并督导整改,发挥项目审计效能。4.从完善内控管理入手,开展专项审计针对跟踪审计项目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精心组织项目专项审计,挖掘问题根源,以点带面,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梳理制度文件,发现管理缺陷,对其中较大风险问题归类总结后形成管理制度专项审计报告,要求各部门举一反三,做好反思,不断改进,夯实内部管理责任。
一、博弈论简述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成果之一,博弈论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人类社会运行模式和制度建构的思考。由于博弈论的抽象性、统一性和普通性,它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物理学”。博弈论建立在个体理性决策(所谓一人博弈)理论的基础上,众所周知一个人理性地选择最优行动,只要按照他的信念,这个行动最大化其预期效用函数。作为研究“理性人的互动行为”的科学,博弈论至少有四个基本特征:(1)群体性,我们生活在群体这中,并相互发生影响;(2)互动性,事情的最终结局取决于所有人的行动;(3)策略性,每个人都认识到并考虑到这种相互依赖性;(4)理性,每个人选择行动的时候要针对对手的可能行动而选择一个最优对策。至于博弈的定义,事实上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对博弈的界定。我们不妨认为博弈就是各个理性的主体为谋求自己最大化的利益而进行的互动行为或互动过程。转让定价行为的参与双方即跨国公司与税务机关的互动过程就是一个博弈过程。
二、博弈论基础上的转让定价行为分析
对于跨国公司,通过对各种信息的分析并结合历史经验,它既可能采取转让定价来转移利润,也可能不采取。是采取还是不采取,对于跨国公司是一种决策,但是我们来观察之,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事件。我们用数量(即概率)来描绘这种事件的各个可能性。假设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概率为p1,不采用的概率则为p=1-p1。同时,如果跨国公司采用了转让定价的方法,在该东道国会减少税负支出,这一数值我们假定为t。但是我们应考虑到,如果该避税的行为被税务机关发现,则不仅少缴的税款t会被要求补缴,而且还要求缴纳罚款,假设这一数值为f。我们对跨国公司通过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的行为用概率来描述,设其被发现的概率为p2,不被发现的概率则为1-p2,对于税务机关,我们将其税务管理工作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性的税务管理工作,工作费用假设为C1,另一种为专门对转让定价进行审计的工作,其工作费用为C2=C1+C,C>0。对于C>0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对于转让定价行为进行审查,除了平时的税务检查要求外,还需对转让价格的相关信息(如可比交易、转让价格制定依据等)进行审查,这种额外的工作费用支出即为C。面对一家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行为,税务机关有两种选择,即进行审计和不进行审计。设税务机关采取专项审计行动的概率为1-p0。当税务机关决定进行审计时,有两种结果:可能会找到问题,可能发现不了问题。如前面所述,税务机关发现问题的概率即跨国公司的转移利润的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依上面所设为p2,而发现不了的概率为1-p2。这样就有四种组合:(1)企业没有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税务机关也没有进行转让定价的专项审计;(2)企业没有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但税务机关进行了转让定价的专项审计;(3)企业采用了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税务机关进行了转让定价专项审计;(4)企业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税务机关没有进行转让定价专项审计。
第一种组合中,企业没有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其概率为;税务机关没有进行转让定价的专项审计,概率为。在这种组合下,企业获得的利益为0,税务机关获得了正常的税收利益,其值为。
第二种组合中,企业没有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其概率为;税务管理当局进行了专项转让定价审计,其概率为。在这种组合下,企业获得的利益为0,而税务管理当局的收益为。
第三种组合中,企业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其概率为;税务机关进行了转让定价专项审计,其概率为。在这种组合下,企业获得的利益分为两种情形,如果企业的转移利润行为被发现,其概率为,则企业的利益为,如果企业的转移利润的行为没有被发现,其概率为,则企业所获取的利益为。将这两种情形综合一下,借用收益期望的概念,那么企业在这种组合下的预期收益为。从税务机关角度来计算利益,如果它没有发现转让利润行为,那么它的利益为,发生此种结果的概率为;如果它发现转让利润行为,那么它的利益为,发生该情形的概率为,综合起来,税务管理机关在这一组合下的预期税收利益为。
第四种组合中,企业采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其概率为,税务机关没有进行转让定价专项审计,其概率为。在这种组合下,企业所获得的利益为税收利益,而税务管理机关没有进行转让定价的专项审计,仅仅是做了一般性税务管理,其利益为。
然后找出税务机关进行专项的转让定价行为的审计与不进行专项的转让定价行为的审计的均衡点,在这一点税务机关无论做出何种选择,其预期的税收利益相当。即税务机关采取对转让定价行为进时专项审计时的税收利益预期与不采取该措施时一样。则有:得出,再次找出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行为转移得利润与不采用转让定价行为转移利润的不同决策的均衡点,在这一点上,无论跨国公司做出何种选择,其预期的税收利益相当,即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行为转移利润与不采用转让定价行为转移利润的预期税收利益一致,则有: 得出。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税务管理机关进行专项转让定价审计的概率大于等于时,跨国公司倾向于不采用转让定价的方式转移利润,反之,当税务管理机关进行专项转让定价审计的概率小于时,跨国公司倾向于采用转让定价的方式转移利润。而且表征税务机关对转让定价进行专项审计的成功率的越大,越小,越容易落在均衡点右边,即较容易使,从而跨国公司不倾向于使用转让定价转移利润。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出表征节省的税收收益的越大,跨国公司越倾向于采用转让定价法实现避税;表征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的滥用转让定价行为的罚款数额越大,跨国公司越不倾向于采用转让定价法实现减少税负支出。
我们同样可以得出,当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的概率大于或等于时,税务机关倾向于采取对转让定价行为进行专项审计的措施。反之,当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的概率小于时,税务机关倾向于不对该转让定价行为进行专项审计的措施。另外,表征税务机关进行转让定价专项审计的额外成本支出越大,其均衡值越大,很容易小于,这时税务机关不倾向于对转让定价行为进行专项审计。采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我们可以得出,税务机关发现跨国公司有转让定价的行为的概率越大(用表征),则税务机关越倾向于采取对转让定价行为进行专审项计;跨国公司被查出有滥用转让定价行为遭受罚款的数额越大,税务管理机关越倾向于对转让定价行为采取专项审计。
通过以上简单分析,预先定价制度的建立降低了跨国公司采用转让定价降低税的负的可能性,也降低了税务机关采取措施对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行为进行专项审计的可能性。这两者可能性的同时降低必然降低了税务管理机关同跨国公司发生争议的可能性。
三、预先定价制度的利弊分析
预先定价制从根本上改变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方式,它将税务管理部门的事后审计与调整变为了事先约定。这一制度的运行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推论的基础上,如果某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在事前经税务机关认定为符合正常交易原则,不需要进行纠正与调整,从另一个角度讲,即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转让定价的方法与原则在事前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可,那么跨国公司在以后具体进行转让定价行为中就不会违背正常交易原则,税务机关也不用介入进行专项调查、审计,以及事后的调整。这一制度既有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经营,也有利于税务机关的依法征税,对双方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说预先定价制度具有优点,是相对于传统的税务管理部门在事后介入调查与调整的工作方式。
1.这些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于企业而言,预先定价制度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因为明确了税务管理机关对本公司转让定价行为的态度,可以大大降低同税务机关就该问题发生争议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在企业进行战略制定与经营决策时,税务问题是必须加以考虑的环节。企业管理者们进行决策时,对于可能发生的税务纠纷往往都是小心翼翼、谨慎对待的。例如对于转让定价问题,他们清楚地知道,一旦面临税务机关的审计与调整,公司将面临诸多麻烦:一是公司的相关人员要配合税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有时还要接受税务管理人员的询问,这显然对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了影响;二是一旦税务管理人员认定企业的转让定价行为违背了正常交易原则,需要调整,那么企业的相关工作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企业对于税务机关的决定自然要予以配合,进行相关的调整,并根据相关规定要缴纳一定的罚金。如果关联交易的另一方不能依照已方的调整进行相应调整,那么还很可能发生双重征税,导致公司经济上的损失。此外如果企业对于转让定价行为的分寸把握得不适当,频频发生被税务机关调整的事情,会恶化公司同税务机关的关系有时甚至会影响到公众对该公司的诚信评价。而预先定价制度的出现将极大地缓解企业的决策者们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因考虑到税务问题而面对的压力。他们的压力将随着预先定价协定的签订而释放掉相当部分。他们在进行决策时,主要是在转让定价的决策时,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及税务机关对自己这一行为的反应将会有一个稳定的预期。不稳定的预期就是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换句话说,企业进行转让定价的风险大大降低了。
(2)对于税务管理部门而言,预先定价制度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效率,并降低了工作费用支出。
(3)从整个国家与整个社会来讲,使用预先定价制度,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与提高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税务机关的加工费用的开支来源于国家税收,来源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跨国公司的一部分收益也会转移为国家税收。因此预先定价制度帮助跨国公司与税务机关都减少了费用支出,该制度可说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
(4)该制度有助于跨国公司提高在税收征管关系中的地位。在传统转让定价的审查与调整制度中,税务机关同跨国公司是一种征收与被征收、监管与被监管的不平等的关系,税务机关具有明显的强势地位。但预先定价制度改变了这一状况,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大部分都为协议所明确,在履行合同与执行合同方面,双方处于相对平等的地位。通过预先定价协议,跨国公司获得了比平常更高的、表现在征纳关系中的法律地位。之所以对地位加以“法律”的修饰,是因为预先定价协议一经生效,便产生了法律效力,双方在协议中约定的权益受到东道国国内法的保护。
2.预先定价制度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利于保护跨国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商业秘密。这里的商业秘密并不局限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技术秘密,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不愿意为企业外的人所知晓,并确能给企业的利益造成影响的信息,如竞争战略、销售渠道等。根据预先定价制度的要求,跨国公司在申请同税务机关签订预约定价协议时,需要提交大量的信息资料,包括:协议草案涵盖的交易、产品、经营活动或某种安排;与上述交易或安排有关的企业和常设机构,涉及的关联企业的组织结构、历史、财务报表数据、职能和资产等信息,市场状况的一般分析,对采用协议规定的转让定价方法后产生的附加税收问题所作的评价等。这些信息若为竞争对手知晓,将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利益损失。如果该预先定价协议最终没有达成,但根据税收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他们需要为纳税人保守商业上的秘密,这有点类似于合同法上的“缔约过失责任”。在预先定价协议签订时,双方往往还会在协议中约定保守商业机密的义务与责任。但是,无论如何,跨国公司的这些机密信息,一旦透露给包括税务机关在内的另外的人,毕竟多了一条泄露机密信息的可能途径,这些商业上的机密面临更多的被泄露的风险。
(2)预先定价协议约束的刚性使跨国公司转让定价行为的适应性受到影响。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预先定价协议的签署一方面明确了跨国公司与税务机关对于转让定价行为的合理预期,降低了跨国公司履行转让定价行为的不确定性与风险。这些都是依赖协议背后法律的强大力量来实现的。然而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一旦选择了某一种或某几种转让定价的方式,就不能轻易的改变,这同样是协议背后强大的法律的要求。这种协议的法律效力刚性在现实中对跨国公司的危害在于:随着某国内或全球政治、经济、军事、市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瞬间发生的,跨国公司出于全球利益的考虑,需要采取新的转让定价的方式,而这种改变是预先定价协议所不允许的。这就是预先定价协议法律效力的刚性同跨国公司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灵活性需求的矛盾与冲突。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内部审计机构是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于它能为企业加强内部治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其监督职能也随着内部审计的业务的多元化而逐步扩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那内部审计是如何发挥监督职能呢,本文从以下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开展财务审计,分析企业整体经营运行管理情况,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财务审计是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依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财务审计,可以发现影响企业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并针对问题的所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特别是年底开展的财务决算审计,涉及单位多、审计内容广,可以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进行一次全面“诊断”。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所属13家单位进行年度财务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往来账的清理(包括基建垫付款项和往来业务的清理)、固定资产及存货的盘点、工程项目结算、基建项目程序管理、各项制度的建立与完善等方面。共查出8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10项,并要求限期整改。
通过整改一是规范了往来业务核算,加大了历年往来账款的清收力度,回笼资金,避免了坏账损失;二是加强了工程项目的核算与管理,对公司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项目进行清理、结算,确保企业资产反映真实性;三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加强了财务管理,为规避经营风险提供了保障;五是公司财务部完善各项制度,先后出台了《银行承兑汇票管理办法》、《业务单据管理细则-收款收据》、《财务部派驻单位财务人员岗位轮换管理办法》、《**公司发票管理制度》、《**公司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暂行办法》,为今后规范财务工作提供依据。
二、开展内控审计,发现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前预控,促进企业健全自我约束机制
内控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每年定期对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主要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企业各业务部门编写自我评价报告和内控工作底稿和审计部门进行现场测试。自我评价报告主要是包括内容:一是描述年度新增哪些制度,采取哪些新的管控措施,目前管控措施的效果,还存在哪些缺陷,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对上一年度提出的风险管控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新出现的风险管理问题。内控工作底稿是按照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设定风险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要求各业务部门对照控制标准,填写部门目前执行情况,存在的缺陷等。
通过内控评价审计,一是能及时发现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做到提前预警,提前防控;二是能对已采取的管控措施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措施具有时效性、可防控性。三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内控缺陷,并督促限期整改,限期检查,查一个问题解决落实一个问题,避免造成问题查而不改,形成积累。确保企业各业务管理部门能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关注企业“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提建议、揭隐患,比常规审计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在很多情况下针对的是企业带有普遍性、苗头性、潜在性的突出问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直接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服务。
内部审计机构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一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审计信息,利用审计成果,落实审计意见,体现审计作用的有效途径。二是充分发挥审计调查范围广、针对性强、覆盖面大、工作形式灵活等特点。
例如为了进一步加强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内部审计机构对控股子公司的经营现况,进行了审计调查。从该子公司的“股权结构、资产负债、经营现状和运营、存在的问题、建议意见、风险提示”等方面,向管理层提交了《关于**公司经营现况的审计调查报告》。通过此次专项审计调查,一是掌握子公司的经营情况;二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风险管控要求,提出了风险提示。为加强控股公司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开展后续跟踪审计,进一步检查落实审计中提出问题的整改,帮助企业“查漏补缺”,强基固本,确保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通过财务审计、内控审计、专项审计和常规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建设等方方面面做了“诊断”,发现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但如果被审计单位查而不改,对企业的发展也就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因此,内部审计机构还应通过开展后续跟踪审计,来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建议是否已经采取了适当的纠正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1、扩大审计范围,开展生产管理专项审计
为了降低公司的制造费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各生产车间的管理水平,今年4月份,我们利用了20多天时间,对各生产车间的备品备件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这是脱离财务数据而开展的专项生产管理审计。首先,我们对8个生产车间的备品备件的采购计划、领用、维护、索赔和保管情况,深入车间实地查阅有关记录,检查备件使用状况,询问设备维护保养以及损坏索赔等各方面情况,并查看有关记录。通过审计,我们发现在备件的使用和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备件的领用及更换无书面记录,在备件出现故障或损坏时,因不能确定使用时间长短而无法在保质期内提出修复或索赔,如子午胎五车间06年领用72个不锈钢电加热器,单价491元/台,检查时在用24个,其余48个已损坏,保质期内车间未提出保修或更换要求,使公司损失23568元。二是车间对人为使用不当而出现备件故障或损坏的,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如子午胎四车间06年领用100个手控阀,单价132元/个,检查时硫化机上没有在用的风管,经落实车间机械技术员和电气技术员,了解到手控阀质量不好是一方面,但与工人在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保护、随意扔放也有一定关系。三是配件采购不及时,使设备带病工作,对产量和产品质量都有一定的影响。四是大部分车间备件库管理不规范,备件出、入库没有详细记录,维修工可以随意进出领取备件,备件的安全完整无保障。四是维修工具如锣丝刀、扳手等,大部分车间没有对维修工领用的工具登记完备的工具台帐,车间对维修工领用工具也没有实行“以旧换新”,不利于对工具进行监管。
对上述等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要求车间对备件领用实行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每个备件单价、使用在哪台设备上、更换的时间、保质期、维修安装人员等内容,以便出现质量问题后及时进行索赔,节约采购资金、提高企业效益。对其他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该审计报告提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批示按照审计意见整改。按照公司领导的批示,我们向各车间下达审计决定通知书要求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一个月后,我们对车间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发现大部分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收到了预期的审计效果。
2、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高效的规范的企业管理,需要企业对产、供、销及人、财、物建立一套完备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企业各项活动按照规范的制度执行,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加强企业管理,今年上半年,我们对集团下属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在审计过程中,首先检查各子公司是否对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结合业务流程的实际运作情况,对已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检查各项流程和操作过程是否按照制度进行。另外,对已建立的各项制度是否适应新的业务运作的要求进行评估,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已发生变化或出现新的业务流程的,提出修改原有制度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通过对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关情况的审查,我们发现:有的子公司虽然建立了有关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不够完备和规范,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和漏洞,如公司医务室药品出库,虽然有药品出库的程序和签字手续,但对公司活动等因公用药出库程序和签字手续不完备,存在着管理漏洞;有的子公司对已有内部控制制度不能认真执行或违反内控制度,如某子公司上半年坐支现金155万元;有的子公司对新出现的业务没有及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等。对各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各子公司均按照审计意见对内部控制进行规范、修订,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防范和杜绝风险发生。
二、加强离任审计,有效发现和解决问题
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多年来一直进行的传统审计项目,但我们并没有是传统的审计项目而忽视它。在子公司经理和业务部门负责人任期内,有的问题很难完全反映和暴露出来,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和加强离任审计,全面披露任期内存在的各种问题。上半年我们开展了4个子、分公司经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一定的审计效果。在对某子公司经理离任审计中,发现存在帐外资金29.87万元,这既违返了财务制度也违返了公司的规定,发现后我们立即责令所有资金全部入帐。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损失。并且该公司还存在积压存货18.36万元的问题。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处理意见,并从工作流程和制度上进行了规范,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在对某分公司经理离任审计中,对其离任时应收帐款65万元较大金额,我们提出在2个月内若不能收回全部欠款的,从经理的公司奖金中扣回,在此情况下,2个月内原经理全部收回了其离任时的欠款,杜绝了风险资金发生。
三、做好专项审计,节约大量资金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公司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在做好上述审计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各种专项审计如备件库存定额管理专项审计、库存原材料管理专项审计。对销售部门上报三包胎理赔进行核定;对会员制奖励通过物流胎号查询系统和公司相关规定对各经销商上报的会员兑现积分进行审核;对上报全钢轮胎、半钢轮胎返利通过月度、季度和年度计划任务量和完成情况确定对客户应兑现的奖励。对业务部门提供的入帐发票,我们严格依照公司招标或谈判价格进行审核,对高出规定价格的发票坚决予以退回。通过上述各项审计,确保公司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如:07年上半年我们审核销售返利3055万元,审定值3044万元,审减11万元。审核各种采购、费用发票2400多份,退回不符合定价发票30多份,退回金额10多万元。
通过上述专项审计,为公司挽回了不应支付的资金,较好地维护了公司利益。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审计范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创新力度不够,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尽管近年来审计工作作出了许多努力,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审计工作主要是子、分公司季度或年度经营管理审计、离任审计、销售政策执行情况审核、各种发票审核,管理审计虽开展但数量和深度不够,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没有进行专门的审计和分析等。
2、对发现问题的原因深层次分析不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注重学习、勤于思考。
审计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工作,要不断地学习,而对于我来说更要认真、仔细、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学习,把外来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入所的一段时间,我一直做内勤,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审计相关的资料,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向同事们请教。我是跨行业转到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的,虽然自己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考试,但缺少实务经验,所以在春节假期期间,我阅读了一些财务基础理论、财务软件操作、会计查账技巧等书籍,并向经验丰富的老会计、事务所的专家现场请教。
2、 踏实工作、努力拼搏。
入所以来,参加了xx电力公司年报审计、xx粮年报审计、xx农电上划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完成所分配的工作。xx电力公司年报审计是我参加的第一个项目,第一次走到实务工作中,感到压力特大,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在xx七个库点的年报审计中,我做了银行函证、往来函证、现金盘点、实物盘点,资产类、负债类底稿及一些基础性工作,在完成自己工作之余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实习生。在xx农电上划清产核资专项审计工作中,由于我所在项目组没有从事过这样的专项审计,所以,我就和项目经理一起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查找资料,和项目经理一起商议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做了所有科目的审计工作底稿,最后圆满完成总负责人下达的任务。
3、 积极主动与客户交流。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规定: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应提供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以及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鉴证的企业近三个年度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工作指引》引入中介机构“专项审计”制度,其目的显而易见,中介机构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实施专项审计,并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应当成为评判申报企业是否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关键性证据。为了指导、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业务,确保执业质量,降低执业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此专门制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遗憾的是:从审计署抽查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的116户企业,竟有85户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这些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36.31亿元。一方面,这些“假”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直接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也造成企业之间不公平性竞争;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引入“专项审计”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未能有效地防止虚假的高新技术企业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中介机构难辞其咎,发人深思。
一、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过程中“专项审计”制度形同虚设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存在着巨大利益冲动,企业一旦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可以在三年内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从而获得一笔现实的或潜在的税收收益;另一方面,企业冠以“高新技术”的头衔,也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将会给企业带来其他的经济利益,如广告效应、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扶持等。一部分企业在这种多重利益驱动下,将不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经过人为包装,让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从而加大了审计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专项审计”业务竞争异常激烈,中介机构为了争取这项业务,一方面不惜牺牲执业质量,低价竞争;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一味地迎合客户要求,对于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在专项审计过程中睁一眼闭一眼,不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足为奇了。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的主管部门如:科技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等,为了完成当地考核目标任务,以及地区之间相互攀比,这些政府主管部门纵容或默许一些不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企业通过人为调整数据,让其达到符合高新技术条件的各项指标。由于上述主观、客观上的原因造成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的“专项审计”制度形同虚设,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工作只不过是走过场,完成必要的程序,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种必备材料。
二、中介机构在实施专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一)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非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划分缺乏标准和必要依据,注册会计师难以准确做出划分
目前,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没有明确的一一对应产权关系,各地还没有建立一套高新产品(服务)认证管理办法。注册会计师要对企业申报的高新技术以及高新产品(服务)的性能、特征、技术特点、应用的领域等全面了解、掌握,做出专业判断,在某种程度上超出了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如何判断申报企业的产品(服务)能够归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也是个难题。注册会计师只能依赖于某些领域的专家,而这些特殊领域的专家往往来自于申报企业。
另外,部分申报企业收入核算不够明细,企业未专门设置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账,一些高新产品技术(服务)收入与非高新产品技术产品(服务)存在相互交叉,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产技术或工艺改变了,产品(服务)没有明显改变,这类产品(服务)收入是否属于高新产品(服务)收入?在专项审计过程中,申报企业将产品(服务)收入分为高新产品(服务)与非高新产品(服务),人为因素较大。
(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分配不规范,人为调节因素过大
由于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制度》,也有部分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研发费用”归集内容、分配方法不尽相同,特别是“研发费用”资本化条件、内容区别相当大;《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相关“研发费用”归集、分配规定,因此,申报高新技术企业采用会计制度不尽相同,从财务核算上讲,“研发费用”归集内容、分配方法无法有统一的标准。
《工作指引》要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设置“研发费用”辅助账目核算,并提供《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归集明细表》及相关凭证。注册会计师在研发费用专项审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财务上通过“研发费用”科目归集的研发费用支出与企业申报的研发费用支出差异很大,且前者远远小于后者。申报企业“研发费用”辅助账目所反映研发费用支出是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剥离出来,且将其分摊到每个研发项目上(研发项目少的有6个,多的有13个以上),申报企业在研发费用剥离、分摊过程中,人为因素难以避免。注册会计师在审核辅助账目核算“研发费用”剥离、分摊时,无法与财务上“研发费用”归集、分配结果相互核对,且很难反证,其归集、分摊缺乏合理性、准确性。
一、清产核资专项审计
根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所谓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溢,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清产核资的内容包括帐务清理、资产清查、价值重估、损益认定、资金核实和完善制度等。清产核资工作可根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或企业实际情况提出申请实施。例如,企业分立、合并、重组、改制、撤销等经济行为涉及资产或产权结构重大变动情况的;企业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情况的;均可进行清产核资工作。
企业要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溢提出鉴证证明;社会中介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出具经注册会计师签字的清产核资专项财务审计报告并编制清产核资后的企业会计报表。所以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特殊目的审计,作为社会中介机构应当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认真核实企业的各项清产核资材料,并按规定进行实物盘点和账务核对。对企业资产损溢按照国家清产核资政策和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损溢确定标准,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职业推断和合规评判,提出经济鉴证意见,并出具鉴证证明。
二、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的区别
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与年报审计不同,它是在企业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着重对企业清产核资的范围、内容、过程、法律依据、清产核资资料和资产产权真实性以及财产损失依据进行鉴证。清产核资专项审计是伴随着清产核资工作而展开的,主要与年报审计有以下区别:
1、审计目的不同
年报审计的目的是对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的公允性、合法性、一贯性等“三性”发表审计意见:即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而清产核资审计的目的是对企业清产核资基准日的相关资料进行审计核实,并对企业核查出的各项资产损失及申报待核销净损失的处理预案的真实性、合规性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范围不同
年报审计的范围为公司或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帐簿及凭证等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包含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报表;清产核资审计的范围为国有企业的基准日会计报表以及涉及资产管理、财产损失认定、勘查、资产产权、价值鉴定和资金核实、债权验证等多方面的资料。即清产核资所审计的范围要比年度审计范围更加广泛、更加细致和明确。
3、审计依据不同
年报审计的依据是《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应会计制度、审计业务约定书等;清产核资审计的依据除上述依据外,还有《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规程>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工作规定>的通知》、《关于印发<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经济鉴证工作规则>的通知》(、《关于国有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财务政策问题的通知》、《企业财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文件。
4、审计的重点和要求不同
清产核资审计中,我们在计划时不确定重要性水平,而是在基准日会计报表帐面审计的基础上,重点对企业实物资产的清查和企业债权债务的核对、询证以及对企业损失挂帐进行核实,协助和督促企业取得损失挂帐所必须的外部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其他中介机构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以及提供特定事项的内部证明,并对其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计。具体审计重点包括(1)货币资金:帐实是否相符,是否存在帐外现金;银行未达帐是否正常。(2)应收款项:是否真实存在,坏帐损失按新、老制度确认依据等。(3)存货:帐实是否相符,存货所有权认定,是否有积压、残次存货等。(4)固定资产:帐实是否相符,清理出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待报废和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数额及固定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对盘盈、盘亏、租出、借出和未按规定手续批准报废或转让出去的资产的清查等。(5)在建工程:长期挂帐但实际已经报废项目等的清查。(6)对各项待处理资产损失形成的原因,申报审批程序及处理意见是否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清查。(7)资产损失、资金挂帐的认定工作。
5、审计的方法和程序多
年报审计是按照业务循环或会计报表科目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实质性测试,采取抽查方式对会计报表余额进行认定;清产核资审计,主要是在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帐务清理审查,资产核实清查,重估价值鉴证,损益认定审计,结果申报审计,资金核实审计,帐务处理审计,完善制度审计等。特别是对资产损失按原制度和新制度分别就确认证据、条件等要进行认定。
6、重视资金核实、实物资产的盘点、价值鉴证工作
年报审计时,由于时间等因素,我们通常依据公司或企业提供的资产盘点清单认定帐面的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重视实物资产的抽查盘点工作,关注因实物资产的毁损、报废及其他原因形成的潜亏情况,同时,年报审计时对往来款项一般是函证部分大额款项,在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要对往来款项逐一函证,落实款项的真实性和存在性,对有争议的债权要认真清理、查证、核实,重新确认债权关系。
7、审计调整
年报审计中,我们对于超出重要性水平的事项提请公司或企业调整有关帐目,并相应调整年度会计报表。如果公司或企业拒绝调整,我们将视未调整事项对整个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出具不同意见的审计报告;清产核资审计时,我们不考虑重要性水平一律按要求调整,但企业要根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清产核资资金核实批复文件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帐务处理,处理完毕后要上报处理结果。
三、结束语
清产核资工作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清产核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摸清企业经营性资产“家底”;全面清查核实各项资产损失情况,依据清产核资政策规定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创造条件;全面清查核实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已改制企业剥离、托管的国有资产;做好资不抵债或难以持续经营企业的清查工作,为国有企业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打下良好基础。严格地说,清产核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和必经途径,是国有企业改组、改制的基础。随着清产核资的广泛开展,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业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新拓展。在国有企业分立、重组、改制和主辅业分离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过程中,清产核资专项审计也将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