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09:23: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c)-0157-03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1]。为确保老年痴呆症患者居家安全,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本研究对98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7月~2012年7月入住总医院的98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及出院随访情况,其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59~79岁,平均(69.89±11.02)岁;临床分期:早期30例,中期40例,晚期28例;居家时曾经发生误食或食物梗阻18例,占18.37%,坠床20例,占20.41%,跌倒18例,占18.37%,烫伤15例,占15.31%,有自伤倾向15例,占15.31%,走失12例,占12.24%。
1.2 研究方法
居家安全隐患包括跌倒、坠床、伤人或自伤、误食或食物梗阻、走失、烫伤。首先,对本组98例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问卷调查,然后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最后对比分析了安全措施实施前后MMSE量表评分、生存质量及危险发生率。
安全防护对策包括:①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衣、裤、鞋,鞋底最好为防滑的软底;外出时不穿拖鞋,并有人陪同,穿脱袜子、鞋、裤应坐着进行。在行动前应先站稳,起身时不能过快,站稳后再迈腿。②对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尽量避免起夜,在睡前准备好夜间所需物品和便器并放于床旁;对服用降压药及降糖药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头晕等症状。③对在家里也找不到自己床或卫生间的重度痴呆患者,应当尽量避免改变其生活环境的布置[2]。居室内的设施要便于老人活动,利于通风和采光,厕所选用坐式马桶,并设有扶手架,地面要平坦干燥,地砖要防滑,防止患者跌倒[3-4]。床的高、宽度应合适,方便上下床,对于活动不便的患者,应尽量使用硬床垫,避免患者在翻身时失去重心发生坠床。床上解小便后应及时倒便壶,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独自下床。④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关心、关爱患者,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当患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时不要与其争辩,可采用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对于患者的暴力、攻击等伤人行为,要采用疏导、解释、转移注意力等方法,不要责怪、指责患者,以免增强患者的逆反心理,暴力行为更为严重。⑤日常用品应选用不易打碎的物品并定点放置,移开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严禁放置危险物品,如热水瓶、刀、剪等,要避免选用玻璃或镜面玻璃家具,从而避免碰撞或划伤患者[5]。发现患者有可疑行为应及时排除并阻止,以确保并患者的安全。⑥评价患者的吞咽功能及饮水时是否有呛咳。痴呆患者思维混乱,因此,进食时环境要安静,使患者注意力集中,吃饭时不要讲话或者做其他事情。食物要软烂而易消化,防止阻塞气道,进食时尽量取坐或半卧位。吃药时家属要检查患者的口中、手上无药,确定患者已将药服下,以免造成藏药、错服、漏服。对吞咽困难患者必要时应给予鼻饲,缓慢进食,进食后不宜立即翻身,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30 min以上,以防反流及呛咳。⑦避免患者单独外出,身边必须有家属陪伴,防止患者独自外出时走失。患者衣袋中放置联系卡片,上面写有患者姓名、联系电话等,或佩戴写有相同内容的识别腕带,以便走失后可以得到帮助。⑧避免患者使用暖水袋,进食、水前先将食物放置适宜温度后,再让患者进食,洗澡时水温适宜后再让患者进入,并有家属陪同,防止患者私自调整水温。
1.3 MMSE量表[6]
MMSE量表共计30分,主要评估内容包括:时间定向、地点定向、短程记忆、注意计算等10个项目,每项目的分值为3分,分数在27~30分范围内为正常,
1.4 生存质量评价
本研究使用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标准总分为144分,主要包括:患者的自觉症状、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心理情绪状态以及躯体生理功能状态项目,分数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评分比较
除物体命名外,患者干预前后MMSE量表其他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1。
2.2 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根据生存质量评价标准,对干预前后患者近期生存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后优于干预前。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比较
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见表3。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原因分析:步态的稳定性下降和平衡功能受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7]。而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认知能力下降及精神行为异常更容易发生跌倒。有报道,我国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4%~34%[8]。痴呆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增加,4%的跌倒老人发生骨折,11%导致软组织损伤。也有调查显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为60%~80%。老年人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关节灵活性能减弱、头晕等均易发生跌倒;多数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相关疾病,服用各种药物易导致低血糖、性低血压等,均可致跌倒。痴呆患者平衡感觉减低、睡眠质量差、纠正失衡能力下降、睡眠期间翻身幅度过大或者身材高大患者,均易发生坠床。部分痴呆患者容易被幻听等精神症状支配或影响而造成自己或者他人危险,存在潜在的冲动,出现伤人、毁物等行为;部分患者有偏执行为,脾气暴躁,一意孤行,容易与家人发生冲突,从而发生伤人行为;患者有时觉得自己会给家人造成负担,成为家人的累赘,心情沮丧、抑郁,会产生自杀倾向,也会有自残、自伤行为[9]。老年痴呆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常有拒食、贪食以及乱吃东西情况,易发生误食及呛咳或食物中毒。部分患者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支配下会有拒服药物、藏药、吐药、吃错药物等行为,经常会误食家人的药物,导致低血糖等症状发生,还会因饮食结构不当、进食急促发生呼吸道梗阻,而导致窒息。走失多发生在肢体活动能力较好而定向力障碍的患者,会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常认为自己不需要家人陪同,由于定向力、记忆障碍,在离开后找不到回去的路;同时,由于痴呆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不懂得求助于他人,语言及社交能力下降,说不出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因此,经常会走错路或者进入危险区域,更容易迷路走失。老年人感觉迟钝,痛觉灵敏度下降,反应慢,皮肤温敏感下降,末梢循环变差,在使用热水时容易烫伤,进食较烫的食物时反应迟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及时与家人沟通,容易发生烫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后患者居家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安全防护对策前(P < 0.05或P < 0.01);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居家中应注意老年痴呆患者安全隐患,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避免患者高危行为,使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性得到提高。同时,家属应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居家安全知识及增强安全意识, 有效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 从而提高患者居家期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华丽,于欣.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6):358-360.
[2] 王海荣,彭锡铃,张永莉,等.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征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45-46.
[3] Elaine S,Joan RC,Roger DW. Dementia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Medsurg Nurs,2003,11(2):61.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report on falls prevention in older age [R].2007:1-47.
[5] 张振馨,陈霞,刘协和,等.北京、西安、上海、成都四地区痴呆患者卫生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4,26(20):116-121.
[6] 潘永惠,段淑荣,赵庆杰.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及相关检查特点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3): 161-163.
[7] 王鲁宁.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9,11(4):251-253.
[8] 梁平,翁雪玲,陈燕.早期老年性痴呆患者心理行为症状的护理[J].全科护理,2009,7(26):2373-2374.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不断增长,骨成分减少,骨质变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来,亚洲国家其骨折发生率在不断增 长[2]。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质疏松而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危害性较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们对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并发症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龄60~93岁,平均(76±8)岁。
1.2方法 将本组发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为:室内滑倒、运动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楼梯和上下公共汽车等)、无诱因(全身酸痛、驼背等,经检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过X线骨密度检测显示所有均符合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且排除继发性骨肿瘤、骨炎症性病变、软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结果
2.1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 跌倒是导致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本组研究中患者室内跌倒45例占40.2%,运动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无诱因7例占6.3%。
2.2性别与骨折 本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与骨折发生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发生骨折的部位为股骨颈骨折的62例,占55.4%,椎体骨折的41例占36.6%,桡骨骨折的9例占8%。
3护理干预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预防重于治疗,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3.1心理护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处于机体下降阶段,而骨质疏松症又伴有多种症状如腰背疼痛或骨关节疼痛,有些患者还可出现低钙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则全身疼痛,这些现象均会使老年人感到烦躁、恐惧等,因此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建立自信是很关键的任务,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饮食护理 老年人应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丰富的钙,不应
3.3适当的运动 运动的缺乏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机会减少,维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钙质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动能力无障碍,可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五禽戏等。朱欢丽[5]研究表明有氧运动不仅能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时能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预防跌倒和骨折有积极作用。
3.4药物干预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临床常用药物有口服钙剂、降钙素、维生素D3等。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基础药物,绝经期的女性合理补充雌激素可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
3.5安全防护指导 针对骨折的诱发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减少骨折的发生。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室内跌倒是发生率较高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老年人安全防护措施应该给予指导,特别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患者等。针对这些人群应该告诫指导患者一些安全防护措施,用物摆放有序,室内灯光应该明亮,卫生间设扶手,选择合脚的鞋子,转身的动作宜慢,对行动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应使用助行器,必要时有家属搀扶。
3.6健康教育 骨质疏松曾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过程,现在认为是可以防治的,通过多种形式、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预防或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6]。对不了解骨质疏松症状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症知识宣传,如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习惯,充分做好医患沟通,以达到早发现和治疗以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4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增高的趋势,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属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导致的骨折,也称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轻度的外力作用下发生,本组病例中股骨颈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与老年人神经肌肉协调性下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元的调控功能降低有关,其次股骨颈是躯干重力作用的一个受力支撑点,容易受外力作用发生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与女性绝经、雌激素下降有关,随着月经停止时间的增加,其骨量、骨钙也随之减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时候都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现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会发生骨折。通过本次研究可发现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都发生在室内活动,因此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适当运动、药物干预和多层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模式由以往的"被动治疗"转换为"主动康复过程",不但治疗效果明显改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复发率.在倡导健康促进、三级预防的今天,本科对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也应从老年的早期,甚至从青壮年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得理想的骨峰值,坚持适当的负重运动,减少骨量的丢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体检,特别是6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当出现骨质疏松时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发生[7]。
参考文献:
[1]沈霖.骨质疏松症[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233-290.
[2]王丽娇,宋萍,肖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2250-2252.
[3]张鑫,刘波,刘辉.等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医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韩继红.中医食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和骨密度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6):490-49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91-01
我科是康复科年轻护士多,高龄住院患者日趋增多 ,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退变,大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易发生坠床 、跌倒 等安全隐患 。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本科加强了老年患者防跌倒、坠床的管理,仍有2例发生意外跌倒,1例坠床。现将3例患者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例,男1例,女2例,67~81岁。冠心病2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其中1例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例合并2型糖尿病。发生时有家属陪伴2例,无家属陪伴1例。地点:1例久蹲大便后在走廊跌倒,1例夜间如厕时跌倒在卫生间,1例在中午陪伴喂饭时放下床栏不小心坠床。
1.2 时间 07:00发生1例;04:00发生1例,13:00发生1例。
1.3 结果 2例皮肤擦伤及淤血,1例头皮血肿损伤。
2 跌倒、坠床危险因素
2.1.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生理机能退行性变化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感觉迟钝、平衡能力下降,使发生意外事故几率增加[1]。女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疏松,易引起跌倒,为男性的2倍。本组3例年龄均大于或等于67岁。
2.2 疾病因素:健康状况不佳,容易使人发生意外和受到伤害,疾病可致身体虚弱、行动受限而发生跌伤。本组3例均为慢性疾病,其中2例有并发症。老年患者患有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恢复期、关节病变、骨质疏松、颈椎病等慢性病等都有可能引起跌倒。
2.3老年人特有心理状态:老年人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固执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如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身体力是发生跌倒的直接原因。本组1例不愿叫醒熟睡家属独自如厕跌倒。
2.4药物因素: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和敏感性与成年人不同,用药后可能产生眩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是跌倒的危险因素,这类药物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药、抗心律失常药以及任何影响人体平衡的药物。
2.5 其他因素:病房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太滑或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楼梯过陡、过滑,没有安全扶手;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栏、无呼叫器;床椅不稳;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起床动作过快、久蹲大便后可导致患者头晕、体力不支而跌倒。本组1例久蹲大便后跌倒。
3 护理对策
3.1全面评估:在病人入院后,护士全面收集病人资料,评估有无跌倒史;有无影响脑血流灌注的心脑血管疾患;有无听觉、视觉、平衡功能障碍;有无髋、膝、踝关节活动障碍;是否使用助行器具等,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对有潜在危险的病人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将有跌倒倾向的病人在病历、床位上方加注防跌倒醒目标志,以引起医务人员、家属、病人的注意,让病人得到防护照顾。
3.2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根据药物使用频率、用途进行分类,标识管理,护士每班交清,对易混淆药品分开放置,便于护士区分,确保药物正确使用。教会病人、家属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知道病人按时、按量、正规用药,落实好“服药到口,咽下离开”制度,防止老年人漏服、多服药物。服用镇静安眠药的病人,嘱其意识要完全清楚才能下床;应用降压药、降糖药、利尿药时,嘱其缓慢改变,预防性低血压。
3.3加强跌倒高危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对记忆力减退、性格比较固执的病人,安全教育要不厌其烦,不断强化。让病人、家属掌握自我护理方法。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增强互动,共同防护跌倒事件的发生。书面告知跌倒高危患者及其家属跌倒的危险、跌倒的后果、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并请其在健康教育评估单上签字确认。病情发生变化、特殊治疗或服用特殊药物后,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强调跌倒高危患者勿单独活动,当需要帮助而无家属陪护时,应立即呼叫护士。指导患者与家属掌握正确预防跌倒措施,对老年患者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使其了解自己的疾病,不要因害羞或怕麻烦而拒绝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以致发生意外。告诉患者及家属一些药物治疗可以增加摔倒的危险性;如使用脱水、安眠药、抗精神病药后出现眩晕、乏力、走路不稳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发生意外的风险及预防方法;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患者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帮助,保证安全防止发生跌倒。
3.4 加强危险时间段巡视 清晨、中午、傍晚及夜间是患者跌倒及坠床最危险时段,护士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主动做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及时回应患者呼叫。
3.5建立安全防护措施: 环境应有足够的采光,夜间室内应有照明,环境的布局要尽量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室内布置无障碍物,穿着的衣、裤不宜过大、过长以免影响行走,鞋要合适尽量不要穿拖鞋,以维持走路时的身体平衡,对使用镇静、抗精神痫、降压,降糖等药物的患者,告知药物不良反应对跌倒的重要性和方法,加强对患者防跌倒的照护,从而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地面应防湿防滑,对有性低血压者上厕所要有人陪伴,告诉老人变换时动作不宜过快,在行走前要先站稳再起步以免发生意外,对老年患者活动进行“3个半分钟”的指导,即患者醒后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再坐起,坐半分钟再转到床边,两脚下垂半分钟。而对于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睡觉时床边应用床栏档护。跌倒高危患者安排在临近护士站的病房,床头要有警示标志,护士站提示栏内写清高危患者床号。引导患者熟悉病区环境,明显标志,便于记忆。常用物品固定放于患者视野易于拿取范围,保持通道无障碍,活动环境光线良好,地面清洁不潮湿,厕所、开水间放置防滑提示牌。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床栏、通道护栏,对助行器具定期检查和维修。重视营养支持 合理膳食,营养平衡,增强患者骨骼肌收缩力,降低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
4 讨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84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博物馆收藏着地方和国家的重要文物,如名人字画、陶瓷及青铜器等,这些文物都是国家历史的见证,有很大的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件,反映出我国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建设存在漏洞。
1 博物馆的安全防护漏洞
馆藏品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防盗要求较高;而像航天博物馆、地理博馆之类的,藏品体型较大,消防工作开展比较困难。
1.1 安全防范技术水平低
近年来,收藏行业被炒的火热,这催生了不法分子盗抢博物馆的心理,安防技术的缺失给这些不法之徒提供可乘之机,甚至有部分参展人员借助监控死角,在人流高峰期偷盗其他游客的财物。许多博物馆在安装监控系统时,存在很多死角,为了让博物馆看起来更加美观,在设计博物馆时,甚至有意减少监控探头。在挑选监控系统时,对系统的保障性能不加考察,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得知系统故障。
1.2 消防应急系统存在漏洞
按照国家的室内装修标准,室内场所应配置灭火器、消防应急用品,安装应急自动喷水系统、消防警报系统、消防栓等。而很多博物馆在装修时,虽然放置了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用品,但灭火器的规格、数量,应急用品的种类根本不符合规定,一旦发生火灾,不能起到灭火和逃生的作用。一些博物馆在建设时为了满足藏品布置需要,将消防栓、报警按钮等设计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方,使用非常不方便,诸如吊顶的喷水器等几乎形同虚设。博物馆的应急系统主要是应对暴力事件、踩踏事件以及地震等突发性事件,以方便组织人员逃生,规范参观秩序以及控制暴徒。博物馆在投入运作之后,很少组织应急演练,相关部门也没有根据博物馆的人员流动量制订应急预案,缺少相关参展制度,应急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1.3 安防队伍有待增强
安保队伍是博物馆安全防护系统的中流砥柱,是安全防护任务的执行者。我国博物馆安保队伍中的大部分人员都是4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身体素质方面不足以承受博物馆安全防护这样强大的工作负荷。另外,一部分安保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意识较弱,缺乏严谨、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的操作技巧少有了解,也缺乏勇敢无畏的胆量。
2 博物馆安全防范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防护系统能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安全以及参展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博物馆的安全防护工作可从消防措施、三防措施、安防制度以及人员培训这几个方面展开。
2.1 三防技术的有效运用
三防指人力防范、设备防范和技术防范3种安全防护措施。人力防范是最根本的防范措施,也是其他一切防范措施的主体。加强人力防范,首先,要扩大人力安保队伍,推进安保队伍的年轻化建设,尽量聘用退伍军人或者武装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才;完善博物馆内的监控系统及其他安全防护设备,全力做到监控无死角;改进藏品展览柜,选用防盗器械、防爆性材质好的展柜,在展柜上装置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展柜遭到损坏或非正常开启,报警系统就能自动发出警报;重视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建立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防护系统,增加防护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2 完善消防系统
博物馆是人流量较大的室内场所,空气流通不畅,比较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博物馆起火,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文化价值损失。博物馆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馆内的消防需求,按照国家的室内环境消防建设标准配置完善消防用具,在逃生通道安装应急照明灯、逃生指示牌;保障消防栓的水源、水压稳定,遵循消防用水优先的原则。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首先供应消防水源;建设烟雾报警系统与喷水灭火系统,这两个系统能在感应到烟雾或者火苗之后迅速发出警报并且喷射水源,及时灭火,控制火势。
2.3 建立健全博物馆应急系统
在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博物馆的参展人数会大幅度提升,很有可能发生踩踏、拥挤事故。安保部门要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工作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制订多套预备应急预案,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安全巡查,发现危险事件要及时解决,减少安全隐患;制订并实施展览制度,规范游客行为,坚决制止虚假传播危险信号,引起骚乱的行为发生,对散谣言的人要视情节轻重进行批评教育、罚款或移交公安机关。
2.4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博物馆建投入运行前就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消防安全制度、观展制度、人员出入制度以及安保岗位制度等,规范展馆游客及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各个安保人员的工作职责,提升和强化安保部门的职能;根据《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以及本博物馆的展览性质、开放性质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盗、防火、防抢制度。安全防护制度的建立能有效减少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事故,提升安保人员应对安全事故的能力。
2.5 人员培训
博物馆管理人员应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心理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工作人员面对突发危险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精神,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于安保人员,要定期开展擒拿格斗技术培训和消防器材使用技巧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5年3月~2007年6月收治老年OP性骨折患者136例,其中男47例,女89例;年龄60~92岁,平均76.5岁。纳入标准:①年龄 >60岁,②骨密度测定:T值 ≤-2.5SD,③根据X线片确诊为骨折。排除标准:排除继发骨肿瘤、软骨病、骨炎症病变及暴力所致骨折。
方法: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骨折的诱因,根据骨折诱因分为:滑倒(地板、冰、雪),行走跌倒(障碍物、绞绊物、碰撞等),登高性跌倒(上下车辆及楼梯、骑自行车等),重力因素,无明确原因。
结 果
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60~69岁32例(24%),70岁以上104例(76%)。性别分布:男47例(35%),女89例(65%)。骨折诱发因素:滑倒53例(39%),行走跌倒46例(34%),登高性跌倒20例(15%),重力因素15例(11%),无明确原因2例(1%)。
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高危人群:对有家族遗传史、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缺乏运动、过量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人群、中老年人、绝经后妇女、患有内分泌疾病的人群、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其他疾病、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及早根据骨量丢失量及速度给予防治。
开展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骨质疏松症重在早期预防教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预防OP[1]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2]。
合理膳食:老年人应进食低盐及含钙高的饮食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米、低盐和适量蛋白质、鱼类、蘑菇、木耳、绿叶蔬菜等饮食。还可以吃鱼肝油、蛋、肝等一些维生素D3强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
注重接受足够的阳光照射:每日10~30分钟,可生产一定量的维生素D3。
适当体力锻炼:老年人只要无严重的慢性病、行动障碍,可适当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指导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过量吸烟、大量饮酒、过量饮咖啡及碳酸饮料均能促使尿钙排泄增加,骨钙溶出,骨量降低,发生OP[2]。指导老年人戒烟限酒,适量饮茶及咖啡,减少碳酸饮料、保持适中体重,积极预防OP。
协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政府部门要设立便于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社区组织要协调老年人与家属的关系,让子女多关怀陪伴老人;老年人外出运动最好结伴而行,如遇有跌倒的危险要互相提醒,互相搀扶。
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避免居住环境因素引起老年人跌倒。对老年人进行安全防护指导,告诉老年人跌倒的不良后果,指导老年人起床、洗澡、上厕所等要站稳后再移步,上下楼梯、乘公交车要扶着扶手。
积极治疗OP:在医生指导下联合应用适量钙和维生素D、抑制骨吸收药物、刺激骨形成药物;绝经后妇女可行雌激素替代治疗。
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 防范措施
肿瘤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承受着病痛折磨的同时,还渴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由于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下降,协调能力不强,动作迟缓,经常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统计显示老年人中有74%患有多种慢性病,安全问题的发生率和伤残率分别是全体人群的3.2倍和3.6倍[1]。护理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它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因此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安全问题进行梳理,制定防范措施及有效预防,确保护理安全十分必要。
1 研究对象
选择我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70~82岁,所有患者均诊断恶性肿瘤和2种慢性病。
2 安全问题梳理
2.1 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少数护士法律意识淡薄,对职业风险认识不足,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严,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医护人员年轻化,工作及护理经验不足,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全面,告知制度及安全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对于有长期陪护的住院患者,有依靠陪护的心理,巡视及指导陪护不到位[3]。
2.2 意外脱管 ①老年肿瘤患者免疫力低、身体衰弱、进食差或呛咳易形成恶病质状态,需留置鼻饲管。②静脉注射化疗药,需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导管。③由于肿瘤的压迫和转移及呼吸困难,需留置导尿管和氧气吸入。由于老年人行动不便和各种不适,容易发生上述管道的滑脱或自行拔出管道而需要再次置管,增加对患者的损伤及感染风险。
2.3 压疮的发生 ①老年肿瘤患者摄入量减少,新陈代谢率持续升高,营养状态差。②意识水平降低,皮肤敏感性下降及弹力差,血液循环不良。③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皮肤长时间被尿渍、大便、汗液浸泡,或由于疾病因素,采取被迫卧位,皮肤长期受压极易发生压疮。
2.4 用药安全、交叉感染
老年人肝合成蛋白质能力及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肝功能减退,药物易蓄积,会产生很多药物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减退,时常会发生漏服药、多服药事件。老年患者抵抗力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很容易染上流感等。
2.5 跌倒、坠床、烫伤
老年患者肢体协调能力减弱,平衡失调、视觉、听觉以及紧急情况的反应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视敏度的降低或立体影像知觉的退化,可使他们跌倒的风险增加[4]。老年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较多,需按时服降糖药、降压药,突然站起会引起一过性的低血压、低血糖症状,也会发生跌倒。老年人夜间起夜次数多,患有晚期肿瘤的老年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躁动等症状,极易发生坠件。老年患者感官功能改变,灵敏度降低,或知觉功能障碍,易发生热水袋烫伤皮肤或饮水温度过高,烫伤口腔黏膜。
3 防范措施
3.1 提高医护人员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科室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树立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对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采取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和安全措施,每班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责任护士对护工进行床边指导,保证护理安全。
3.2 预防导管脱出
交接班时检查导管固定及相关情况,给予各种导管护理时,动作轻柔,避免翻身起床活动过程中拉出导管。对意识模糊、躁动患者戴连指手套,防止自行拔出导管。临床上现采用改良胃管固定方法,即运用双套结胃管固定法进行胃管固定,此法能克服胶布固定的不足,具有使用安全、固定牢固、简单快捷、易学的优点,可有效防止胃管滑脱[5]。
3.3 预防压疮,做好皮肤护理
对于恶病质、意识障碍、水肿、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进行评估,床头挂翻身记录卡,定时翻身、更换、给予关节运动,铺防压疮气垫。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清洗会,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氮平衡,促进疮面愈合。
3.4 注意用药安全及预防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明确用药指征,根据药物性质给予老年患者相应的安全护理预防措施,交待清楚服药时间和用法及注意事项,做好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夜间加强巡视。病室勤开窗通风,发现传染病患者,做好消毒隔离措施。
3.5 从细节出发,减少意外发生
为保证患者的住院安全,应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入院时进行评估,确定跌倒、坠床等高危人群。告知家属及床头挂‘预防跌倒标识,下床活动时应用护士及护工陪伴,行动不便的可选用三脚手杖。改善住院环境,卫生间放置防滑胶垫,室内物品固定放置,照明设施完好。对意识不清、烦躁不安的老年患者加强巡视,使用床档,必要时应用约束带。冬季应用热水袋水温控制60℃,带套使用,30 min巡视,严格交接班,防止患者烫伤。
4 小结
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明确了老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工作有针对性,减少因护理工作引发的医源性问题[6]。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以维持老年患者的最佳功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曾友燕老年家庭护理需求与服务内容的研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7.
[2]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 医院管理学.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245.
[3] 张萍.消化内科老年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海南医学杂志,2010,21(6):144145.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08-01
跌倒是威胁老年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是老年患者伤残、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统计,老年患者因在住院期间跌倒引发的医疗纠纷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预防跌倒护理是当今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1],我科属干部综合病科,收治的患者70%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了保证住院患者安全,防范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我院制定了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并落实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在我科住院患者743人,其中65岁以上的507人,评估结果总分大于或等于4分的有312人,男189人(60.58%),女123人(39.42%);年龄<65岁23人(7.37%),65-75岁79人(25.32%),76-85岁117人(37.50%),≥86岁93人(29.81%),其中在我科住院前6个月内有跌倒史的老年患者97例。
1.2 方法:我科对收治的每一位住院患者在入院或转入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或值班护士立即进行评估,住院期间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住院前6个月内有无跌倒史、患者的意识状态、视觉、运动功能、体能、年龄、服药情况、住院有无陪护等项目,见表1,制定“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及预防措施记录表”,评估结果总分≥4分的,则视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在住院期间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干预措施。
2 干预措施
2.1 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风险:患者评估为有跌倒危险的高危人群,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应遵从医护人员的安全指导,落实防跌倒的各项相关防护措施,并让家属或患者在防跌倒告知书上签字,将有防护措施及注意事项的告知书交给家属或患者一份,并逐条向患者及家属解读,强调患者及家属配合的责任和义务,以取得配合。同时报告医生,由经治医生再对家属进行告知。对患者的评估情况及对家属或患者所作的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宣教情况,患者、家属对此作出的反应均在电子病历中做好记录。
2.2 环境保护措施:引导患者及陪护熟悉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光线充足,夜间走廊开设地灯;地面保持干燥,拖地后放置标识地面湿滑牌,厕所和楼梯设稳固扶手,床旁椅子和其他物品按规定放置,不能阻碍通道。
2.3 物品保护措施:指导患者及陪护如何使用呼叫铃和床栏;轮椅的使用方法和下床方法。尽量调低床高度,有轮子的床踩好轮刹固定,患者休息时,值班人员将床栏拉起,并告知患者请勿翻越床栏,眼镜、杂志和水杯等患者常用物品放置患者易取位置。
2.4 患者保护措施:对高危患者在床头挂“谨防跌倒”红色警示标识牌,日常活动如起床、散步、入厕及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以防跌倒。值班人员定时巡视病房,及时回应患者的呼叫,嘱咐患者有事不怕麻烦他人,随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患者穿长短合适的裤子和鞋子,以免走路时被绊倒;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压的老年患者,定时监测血压,帮助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及发病的前驱症状,掌握发病规律,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嘱咐患者转身动作要慢,入厕最好用坐式,晚间在床旁使用便器小便。对肢体活动不协调的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应适当约束活动部位,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最好使用助行器。
2.5 对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卫生宣教:向高危患者及陪护人员讲授跌倒的不良后果,使他们从防跌倒意识上有明确的认识,增强防跌倒意识,并向他们发放、讲授预防跌倒的各项措施,指导他们熟悉所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懂得判断有可能导致跌倒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防范可能出现的意外,使患者有可能跌倒的隐患降至最低。
2.6 做好心理护理:许多老年患者常因久病不愈,怕麻烦别人,遭人嫌弃,有时又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故常不愿让人帮助。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其交谈,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顾虑,使老年患者能听从护士的宣教,配合护士的工作,以防意外的发生。
2.7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涉及的因素非常复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患者个体的不确定性决定的,当然也不排除有时与医务人员责任心差有关[2]。如未按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未对跌倒高危患者按要求采取干预措施等,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有效预防跌倒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3 结果
312例高危患者经干预护理后,住院期间的跌倒风险大幅度降低,仅有2例患者因疏忽而发生跌倒,但因患者本身有较强的防范意识,没有造成大伤害和医疗纠纷,与住院前没有应用干预措施比较,有明显差异。
4 体会
跌倒不仅给老年患者带来自身损害,还可以直接引发医疗纠纷,给医院和医务工作者带来负面影响,老年人跌倒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跌倒后损伤的危险性取决于个体易感性和环境的危害。跌倒的护理重在预防[3]。本文针对入院评估有跌倒风险的高危患者,科学地制定相关的保护性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本人和家属或陪护的防范意识,配合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而施行患者保护,环境和物品保护措施,可以去除跌倒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创造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生活环境,使患者起码的生活饮食起居得到保护。护理人员在防范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护理人员风险评估知识培训,做到预见性地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的潜在风险,及时施行有效的干预保护措施,大幅度地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给老年住院患者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医院满意,整体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老年 跌倒 坠床 防范措施
1 一般资料
1.1材料 在100例老年跌倒、坠床病例中,男性75例,女性25例,年龄(60—92)岁,其中生理因素占47%,病理因素占33%,环境因素占12.5%,药物因素占7.5%。
1.2性别与年龄 老年跌倒、坠床的病例中(60—79)岁的男性跌倒、坠床率为35%,85岁以上的跌倒、坠床率为50%,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我科女性住院率占床位的15%,因此跌倒、坠床的发生随年龄不同而增加。
1.3跌倒坠床损伤分布 老年人跌倒、坠床造成的损伤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跌倒、坠床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经统计本文软组织损伤占44%,四肢骨折占21%,腰椎骨折占20%,头颅损伤占15%。因此防跌倒、防坠床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措施。
2 跌倒坠床的原因
2.1环境因素 病房地面湿滑,光线不足或刺眼,台阶高低不平,卫生间马桶破损,浴室无扶手及防滑垫。
2.2生理因素 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退化,判断能力差,应对各种异常情况反应慢,肢体协调能力差,关节活动不灵活等,都是增加跌倒、坠床的风险。
2.3病理因素 老年患者大多患有白内障、青光眼、帕金森氏症、高血压和脑卒中后遗症,一过性脑缺血,低血糖反应发生,性低血压易发生跌倒及坠床。
2.4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抗精神药和麻醉镇静药、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都是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
2.5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突发不能自控引起跌倒、坠床。例如: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低血糖反应,阿—斯综合症,性低血压等。
3 防范措施
3.1运用护理程序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对入院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年龄、神志、肢体活动情况、自理能力、血压情况、有无跌倒史及患者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做出评估,对跌倒、坠床的防范极为重要。
首先感谢院领导给予了我们这次公平竞争的机会和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将珍惜这次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一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为我们医院健康、和谐发展增添一份靓丽的色彩。
我叫,今年岁,护理专业大专毕业,主管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年,先后在普外、脑外、骨科、内科等科室和社区门诊工作,刻苦钻研了各专业的护理理论,熟练掌握了各专业的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护理工作管理理念。忠诚正直、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创新、服务至上,这既是我做人一贯尊崇的信念,更是我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指南和真实写照。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足够的勇气和百倍的信心走上今天的演讲台,参加慢性老年病房护士长的岗位竞聘,为把我院慢性老年病房建设成我市乃至整个湘赣交界地区的区域性老年病中心病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然,无论竞聘成功与否,我都将终生酷爱我们的护理事业,永远铭记南丁格尔誓言。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一方面,加强老年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显得相当重要;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及家属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急需通过深化医疗改革,完善法治管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医疗护理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医疗护理环境和氛围,切实加强慢性老年病房的护理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掌握老年病的特点,如老年病人病因不明者甚多,且多种疾病同时存在;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关节位置觉、痛觉及冷热觉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减退,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特点和变数,才能真正做好因人施护、因病施护。
其次,我们有必要对老年病房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才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避免医患纠纷。如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护理质量监控措施是否得力,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否正常发挥,护理用品的质量、护理操作的解释、有无违反护理操作规程等等,此外还有老年病人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而引起医患纠纷。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2(b)-14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逐年增加,已占人口的19%。随着老年人数的不断增长,老年住院患者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所以,做好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防护已成为医院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如何对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原因进行分析及对策研究并通过临床护理教育确保护理安全,进而减少医疗纠纷,成为护理人员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护理安全原因分析
1.1生理学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老年患者动作迟滞、反应缓慢,经常容易出现意外事故,这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1.2药物治疗因素
多种药物同时应用虽然没有被证实是显著因素,但也被列入增加老年患者摔倒危险的常见原因,抗高血压药和阻滞剂等分别在单个研究中被发现有增加老年患者摔倒的危险[2]。
1.3心理因素
老年患者过高估计自己的体能或自尊心太强,不愿麻烦护士;个别患者情绪不稳定,对病情或治疗抱失望的态度,为减轻自己的痛苦和家属的负担而采取自伤行为。
1.4护理人员因素
个别护士工作中未能认真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不认真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缺乏爱心,态度冷漠,护患沟通不够。
1.5环境因素
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如不适当的灯光、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病房地面太滑或积水、病床高度不合适、病房坐椅不稳、床腿刹车未固定等不安全因素,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
2护理对策
2.1评估危险性
对刚入院的老年患者均作完整的评估,属于高危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则在其床前挂“预防跌倒”的警示牌,以引起医护人员的警惕。在判断患者属易跌伤、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应将情况及对策向家属说明。评估老年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有效的重要的对策[3]。跌倒属于突发事件,状况各种各样,无固定样式和地点,但只要有了防范意识,就可预先提示和预防。因而对相关人员的防范意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对护士、护工、患者及家属等进行预防跌倒的教育;拖地时拖把不能太湿,注意通风;做好宣教,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加强巡视,随时提供帮助。
2.2重视病房管理
要求病房内的设施定位放置;固定好床脚刹车;调低床的高度;将所属物品放在患者容易拿到的地方;卫生间地面有水时要及时拖干,防止地面太滑而摔倒,同时告知患者在每次拖地时不要下床活动,待地面干燥后再下床。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减少不良的刺激和环境对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
2.3做好入院宣教
入院时做好安全宣教,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的环境设施,尽快熟悉病房环境,有专家认为老年人熟悉了环境就意味着安全[4]。重视床旁呼叫铃的设置并教会患者使用。记录与家属联系的方式。
2.4严格执行交接班和巡视制度
对高危人群重点交班并加强夜间巡视,了解患者的病情与心理需求,判断患者有无受伤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预防意外。
2.5注意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在药物治疗时了解各药作用,随时注意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作好记录,报告医生。如某些降压药应用时会出现头昏、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除严密观察外,还应对患者进行药物知识的宣教,告之服用这些药物后改变要缓慢,防止因头昏而跌倒。
2.6重视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让患者掌握预见性自我护理方法。对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2.7加强对护士职业道德的教育
教育护士应尊重关心体贴老年患者,对老年患者要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学会与老年人沟通交流,沟通中了解病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及时满足他们的生活基础护理,解决患者的需要,使病房内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性关怀、以患者为中心的就医环境。
2.8定期组织讨论
由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对患者安全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找出病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1,4(1):341.
1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
1.1心理因素 部分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并没有充分认识跌倒,有些老年患者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估计不足,存在一定的不服老心理,另外如果在进行康复行走锻炼时不合理也可能会引起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现象[3]。
1.2生理因素 老年住院患者的个体因素(感觉迟钝、智力和生理功能减退、反应力差、疾病以及行动迟缓等)和环境相互作用是最容易引起跌倒的因素[4]。根据相关的统计报告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病死率也会不断上升,患者年龄越大,出现跌倒的几率也越高。在老年人老化时,肌肉强度和张力会逐渐变弱,关节僵硬、骨质疏松,运动范围变小,这样肢体的协调能力就不强,身体姿势平衡的控制能力也会下降,导致老年人行动不便。另外老年人的神经传导会变慢,中枢反应时间变长,当出现危险时不能及时发现和躲避,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控制能力降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平衡能力下降,从而增加跌倒发生几率[5]。
1.3疾病因素 要想保证人体姿势的稳定性,就需要保证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功能相互协调和一致,在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功能受到扰乱的情况下,机体内的稳定性就会受到破坏,从而引起跌倒[6]。对于冠心病、糖尿病、颈椎病、高血压患者以及存在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和禁食等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力下降和头晕,从而就可能引起跌倒。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异常、足部压力觉异常、视力异常、足部病变等都会直接诱发跌倒;肿瘤和肾病患者在长时间的疾病消耗下,营养物质流失,患者身体比较虚弱,所以很容易出现跌倒;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则会对患者的反应时间、平衡协同运动以及肌张力造成影响,从而引起跌倒[7]。
1.4管理因素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管理经验缺乏,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护理的意义,在执行相关护理操作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要求来进行,对跌倒发生的预见性不高,没有根据相关规范标准对病房进行巡查,这样就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缺乏跌倒风险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这些管理因素都很容易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8]。
1.5药物因素 我国大部分老年患者都存在长时间服药的情况,但是这些长时间服药的老年患者在实际服药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医生对用药的正确指导和评估[9]。多种药物联合服药会让老年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增加,因为部分药物会对人的精神、视觉、平衡以及神志造成影响,从而增加跌倒发生的几率[10]。
1.6环境因素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患者中,有1/2的老年患者会因为环境因素发生跌倒的,主要就是因为医院没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如果病房内的地面防滑效果差,光线不足,开水间和卫生间地面潮湿,相关通道、走廊存在障碍物,楼梯不规则,病床高度不合理,没有护栏等,都会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11]。
2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护理
2.1对跌倒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在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时,首先需要对老年患者的跌倒风险进行评估,临床上在评估跌倒危险性时主要利用各种量表来完成的,比如利用各种量表来对患者的行走和站立进行测试,对患者的步态失衡进行定量测定等,通过相关的测试就能找出容易发生跌倒的高危人群,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实际生理特点,需要对超过65岁的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这样才能根据老年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范跌倒的措施,有效减少传统护理干预措施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12]。
2.2对相关疾病进行有效治疗 对于颈椎病、消化道出血、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和需要禁食的患者,让其平衡功能得到有效改善,这样患者发生跌倒的几率就能降低;对于骨关节肌肉疾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还需要加强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13]。
2.3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 让患者能认识到预防跌倒的重要性,从而强化自身的保护意识。
2.4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医院应该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和实际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和安全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悬挂警示标志,这样才能有效提醒患者;要在走廊设置扶手,保证相关通道内没有障碍物,地面要保证干燥、清洁;在病房的走廊和楼梯口处设置座椅,从而有效满足患者实际需要;对病房设置进行有效的简化,合理摆放各种物品,保证病房的光线充足。
如果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就会让病情加剧,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也会让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增加。通过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让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降低,从而保证老年住院患者的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邱定荣,张广清.17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9,04:14-16.
[2]李智英,郑志惠,黄燕梅.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7:1-3.
[3]吴琳娜,李芸,胡秀英,等.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路径[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2:222-225.
[4]谢志琼,吴分浪,陈明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1:314.
[5]胡艳芳,张红,韦月辉,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3:179-180.
[6]杨春娟,董海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认知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34:67-68.
[7]马金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10,08:46,53.
[8]张凌华,汪映丽.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个体化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0,25:151-152.
[9]倪娜.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31:347-348.
[10]陈月娟,王荣,余小萍.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5,05:56-58.
[11]田义华.老年住院患者安全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3.
[12]崔妙玲,应燕萍,邓家忠.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J].广西医学,2007,09:134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