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技工作建议

科技工作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4: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技工作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工作建议

篇1

人民银行德宏州中心支行全辖4个县(市)支行,共8名科技人员,最大45岁,最小25岁,平均年龄35岁,从事科技工作年限平均为7年,其中8名同志均大学本科学历。1名副行长,计算机专业毕业,目前分管办公室等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1名副主任科员,计算机专业毕业(研究生),履行综合业务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2名股长,均为金融专业毕业,都在主管办公室全面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2名副股长,1名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办公室负责纪检监察等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1名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在基础业务股负责部分工作,同时担任微机管理员;其余2名专管员均为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并兼任驾驶员等工作。所有人员均非专职科技工作人员。

二、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匮乏与业务电子化的矛盾

一是人员不足,在基层央行特别是县支行,存在的普遍现象为人员紧缺。基层央行科技人员在做好部门业务工作的同时又要管理支行所有业务部门的计算机日常应用维护,常常顾此失彼,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科技工作之中,更谈不上有多余的时间更新自身的科技知识水平。二是目前业务岗位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欠缺,大多对计算机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够,对科技人员的依赖思想十分严重,导致科技人员忙于琐碎事务而无法完成科技人员自身知识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步伐,知识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普遍存在。三是科技人员思想不稳。由于基层科技人员处于科技工作的最底层,加上科技工作是一个专业性特别强的特殊岗位,岗位交流的机会极少,工作很难出成果,造成大部分基层科技人员对前途失去信心,不愿从事科技工作,乐于改行做业务的现象在基层行普遍存在,制约了基层科技工作发展。

(二)设备更新与技术发展的矛盾

一是受经费制约基层县支行部分业务微机是在四、五年前购置的,在性能上安全性差、运行速度慢,很难适应当前央行业务工作。若不再及时更换电脑,将严重影响基层央行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基础设备落后,致使科技工作的发展后劲不足。突出表现为一方面是设备采购权上收后基层央行不能更加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设备经费,在应对突发的设备故障时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对于科技设施等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的认识不足,以至于基层行在科技投入上缺乏计划,因而出现了在经费松时盲目投资大量购置电脑,经费紧张时却又没钱投资的怪现象,最终形成科技工作后劲不足。三是基层县支行的业务系统日趋客户端化,对内网的依赖越来越大,对网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层县支行办公楼内的网络布线大多是5 年以前完成的,随着业务系统不断增多,业务系统用机增加的情况,原线路已满足不了需要。恢复和增加线路都无法在楼内布线,只能在楼外布线,既影响美观,又存在风险。四是受经费和办公条件的制约,不能满足电子设备放置的环境需要,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在这次调研中基层县支行机房,均未配备防电磁设备,专用空调设备,部分基层县支行没有监控设施,不能满足计算机设备的特定(温湿度、防尘等)需要和安全需求。

(三)工作责任日益加大与工作绩效的矛盾

目前县支行科技人员都在兼职,承担着大量具体业务工作,科技管理员岗位处于“义务劳动”的状态。随着人民银行的工作不断正规化,科技工作人员分管的业务工作的程序、步骤、手续日趋正规,工作量也逐渐增大,而且随着科技管理工作要求的提高,软硬件维护、系统管理的工作量也随之加大。县支行科技人员经常陷于多项工作之间,分身乏术,顾此失彼。由于县支行科技人员身兼数职,其工作量和责任日益加大,而工作绩效考核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特点,缺乏了对科技人员的关心,也不能反应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

加强对基层央行科技的培训力度,由上级行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班,及时更新基层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央行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安全等工作的需要。此外,上级行还应该对一般员工进行高水平、普及性的科技培训,在提升专业科技管理员业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央行基层员工科技运用水平。从长远来看,可以将县级央行科技人员统一上收中支,统一由中支科技科管理,这样既可以将有限的科技力量集中起来,解决好中支科技人手不足、县支行科技人员兼职过多的问题,还能做到全州科技工作一盘棋,科技人员统一培训、统一调配和统一调度,集中科技资源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保障基层央行工作开展。

(二)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提高使用效果

一是建立、健全正常的科技投入机制,以保证科技设备的正常更替,以满足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需要。二是加强网络、机房的建设投入,保障基层县支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三是授权县支行对现有科技设备的合理配置权,以便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高效整合。

(三)稳定基层央行科技人才队伍

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岗位补贴,提高基层科技人员的生活待遇;解决科技人员行政级别;鼓励基层科技人员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对通过评审的基层科技人员优先聘任,以此稳定基层央行科技人才队伍。

四、工作展望

通过对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发现基层央行还可以在上级行统一部署下,利用两种手段从结构上解决存在的三个问题。

(一)利用新技术降低设备需求

篇2

关键词:科技计划项目;评估;镇江

1 镇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现实意义

通过评估,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出台相应措施提供依据,保证项目的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开展评估,制定出一整套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程序和评估标准,能尽量避免计划项目的决策失误,促进决策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对于现阶段的镇江而言,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还有其突出的现实意义:

1.1 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是践行“科教兴省”战略的有效途径

江苏是科技大省,但还不是科技强省。在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扛苏科教资源丰富的一大优势,积极创造、培育有利于将人才、科教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环境;另一方面要遵循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抓好科技管理的内在建设工作,把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作为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一条有效途径。顺应这种思路,镇江的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应从基础的、常规的科技管理工作抓起,将标准化、规范化引入科技项目的验收评估,实现科技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努力把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这一有效途径有机集聚到“科教兴省”的总体战略中,形成一股合力,释放最大的能量。

1.2 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为“沿江开发”战略实施提供科学支持

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在21世纪头20年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镇江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市域均为沿江开发核心区域的城市,实施沿扛开发的意义更为重大。镇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吸收世界先进技术,进行自主创新,跨越技术发展的某些阶段,并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优势产业,从而在技术和经济上实现迅速赶超。而这其中,对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评估,科学地评价项目进展情况,其作用意义不言而喻,不仅为项目合理实施、圆满完成提供科学保障,更为镇江实施沿江开发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科学支持。

1.3 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是发展“三带一群”产业集群经济,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力保障

从优化全省产业布局人手,着力建设沿沪宁线、沿江和沿东陇海线三大产业带,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即“三带一群”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江苏面向新世纪、谋求新发展、增创新优势的又一战略举措。在镇江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转变:由资本与劳力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演变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投入要素的技术含量和要素组合的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站在世界竞争的高度,将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估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工作互动实施。

1.4 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方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加强地方科技工作,要以“三个提高”为目标,即提高科技进步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提高科技工作和科技管理部门在党委和政府中的地位,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工作的开展顺应了这些目的和要求,将会有力地促进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 镇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总体思路

镇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总体思路贯穿于整个评估工作的全过程与各方面,必须体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前瞻性与现实性的和谐统一。

2.1 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做好科技评估工作是基本前提。镇江地处“长三角”都市圈,是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的前沿阵地,大力推行科技评估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必须树立明确的科技评估目标,即改革原有的成果鉴定、项目评审等评估制度,强化政府宏观管理职能,优化政策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壮大科技评估机构,实现科技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法制化。

2.2 科学部署,合理规划

科技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镇江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相对较少。在此条件下,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做到科学部署、合理规划。要成立专门的科技项目评估建设小组,对镇江的科技评估有一个合理、清晰的规划,包括科技评估机构的空间布局、评估重点、人员培训、时间安排、实施进度、政策法规建设等等。真正做到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措施得当、落实到位。

2.3 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科技评估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良性运行,完善的政策环境、完备的法规条例是其可靠保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必须以镇江科技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为主要依据,参照国内国外中央地方各类各级政府对同行业的政策进行。当前,我省科技厅颁发的《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验收管理办法》、《江苏省高技术计划管理办法》、《江苏省攻关计划管理办法》等虽有提及加强科技评估之处,但真正明确指出开展科技评估工作并予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法规条例仍很少。因此,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政策环境对于镇江的科技评估工作而言,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4 政企合作,培育市场

突出以民为主,培育评估市场是针对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现状而言的。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政府主导”模式,多数工作由政府包办,民间中介组织缺乏,企业被包容于政府城墙之内。改革开放唱响市场经济主旋律,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体,中介服务机构日益兴盛,以科技评估机构为载体的科技评估活动也逐步开展起来。镇江科技评估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要由政府牵头引导,政企合作,以发展民间科技评估机构为主,规范行为,形成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原有政府中的成果鉴定、科技评审等职能应积极进行体制转换,逐步纳人科技评估体系,强调科技评估在科技与企业之间的作用,培育市场。

2.5 加强监管,规范行为

科技评估工作的有序开展与顺利进行,离不开行业监管和评估规范。我国第一个科技评估活动行业、技术规范――《科技评估规范》于2001年4月颁布。该规范是我国科技评估行业的自律性文件,它以国际普遍认同的评估原则为依据,吸收了国际评估领域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它同时也是我国科技评估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浓缩。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评估的行业规范及制度井未完全建立起来。法制建设跟不上科技评估实际工作的前进步伐,专门的监管机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对镇江而言,情况更是如此。为此,有关部门应结合镇江的市情实际,加快制订镇扛科技评估规范实施细则。

3 镇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的对策建议

在开展科技计划项目评估工作过程中除了要很好地贯彻上述总体思路之外,还必须明确开展科技

计划项目评估的具体对策。下文将从科技评估机构的组织管理、机制建设、能力建设、评估人才队伍建设、网站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3.1 加强科技评估机构的组织管理

根据国家科技部颁布的《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镇江实际,该市的科技评估机构建设应从以下方面人手:

――配合国家对科技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建立顺畅高效的业务联系机制。

――市科技局作为市科技评估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科技评估工作的总体组织、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镇江可由科技局牵头,建立科技评估中心,接受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及省科技评估咨询中心的监督与指导,主要职能包括:指导全市科技的评估工作,营造有利于科技评估工作的环境氛围,保障科技评估工作的健康、有序与规范开展,作为认证机构核发科技评估机构资格证书,对各类科技评估机构进行监督考核。

3.2 加快科技评估机构的组建与运作机制建设

参照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模式,结合镇江科技评估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调查研究并综合各方意见,对镇江科技评估机构的组建与运作机制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根据省科技评估咨询中心的具体授权,市科技评估中心初步审查本市评估机构的资格条件,推进本市科技评估工作发展,指导、监督、管理本市评估机构的工作,负责评估机构的年检与结果备案。科技评估的主管部门不能直接从事科技评估业务,不能以任何方式干预评估机构开展评估咨询活动。

――从事科技评估业务的机构必须持有科技部统一印制颁发的科技评估资格证书,该证书由国家科技部统一印制。

――科技评估依法实行有偿服务。科技评估业务具体收费情况,可由委托方与评估机构在委托评估合同中商定。

――与其他省市一道,积极推行科技评估机构资信等级管理制度。

――评估中心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实行按需定岗、按岗聘人、按能上岗的用人机制,探讨建立以组织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系。

3.3 加强科技评估能力建设

――深入学习科技评估理论。借鉴国内外普遍认同的评估基本原则,学习研究评估领域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在总结镇江科技评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评估业务,研究确定评估标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评估信息的获取、分析与整理以及评估报告书的编写等等。

――研究制定科技评估工作的各种规范,提出科技评估机构自身建设的行业规范、行为规范、技术规范和道德规范等。

――积极开展国内外同类评估机构和组织间的交流合作,组织考察国内外发达的科技评估机构与组织,学习先进的科技评估制度与经验。

――举办市际科技评估培训活动,系统学习国内外科技评估理论与实践,联合其他省市的科技评估机构共同召开科技评估研讨会,定期开展学术交流。

3.4 加速科技评估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评估也要以人为本,合格的科技评估人才是科技评估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镇江的科技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

――求贤若渴、惟才是举,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专业人才进入科技评估行业,逐步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专职与兼职评估专家相结合的评估人才队伍。

――建立科技评估行业协会,制订行业章程、从业规范条例,使协会成为自律性组织。

――有分别、有步骤地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岗位培训,吸收国内外评估业的先进经验和手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3.5 创建“镇江科技评估中心网”

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科技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便利。我国的不少评估机构已经或者正在建立科技评估网络市场,逐步开展网上网下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鉴于网络对科技评估工作的巨大促进作用,我国先行的科技评估机构都已建立了各自的专门网站,例如,国家科技评估中心网、长春市科技评估中心网、武汉科技评估中心网等等。镇江的科技评估中心的网站在创建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定位准确。按照“立足镇江,面向江苏,辐射全国”的要求,努力探索、创造与本地科技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评估专业特色,做到硬件做强、软件做优、特色做亮。

二是设计合理。强调网站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信息快捷、操作简便、标准实用、界面友好,能较好地为市场服务。

三是联系紧密。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同类评估网站的链接联系,信息能在省内外、国内外间实现顺畅传递。

四是信息安全。网站要注意非公开资料的保密性,采用先进防护技术,维护网站安全。

参考文献

[1] 徐冠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Z].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4-02-20。

[2] 王永顺.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全

省科技工作新局面[Z].在全省科技局长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2002-12-28.

篇3

2、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3年;

3、取得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2年;

篇4

1、按照三甲医院审核的标准,对检验科的各条检查内容进行分解对照,逐条梳理,认真准备,对没有达标的项目尽快落实解决的措施。力争检验科在三甲医院复审中顺利通过。

2、进行检验科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种规范的制度、流程和措施。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把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实到实处,要进行《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系统学习,对各岗位上的责任人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定期进行考核、检查职责执行情况;

3、通过完善科室内部细节化管理,增强安全忧患意识,逐步达到监督检查制度化,操作流程规范化,使科室的每一项规章制度均能落实到实处,贯穿到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二、严格质量控制提高检验准确性

1、室内质量控制目标:继续做好生化室各个检验项目的每日质控工作,完善临检室各个常规检验项目的室内质控,做到有记录、有失控原因分析、有整改措施。

2、室间质量控制目标:20xx年检验科继续按时参加卫生部和自治区临检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和血库的室间质量控制活动。力争所有参加项目均达标。

3、血库配发血准确率达到100%,登记完好率100%;成份输血使用率达到99%;

4、将各室的室内和室间质控结果纳入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提高检验准确性、将科室的化验差错率降到最低点。

三、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1、作好现有各实验仪器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严格按照要求维护和保养仪器,并能对出现的各类故障,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及时解决。保证本室各类仪器的正常运行,这样既节省了维修成本也保证了日常检验工作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2、引进新设备:20xx年争取购进……………

四、增加工作量提高业务收入:

1、标本量:20xx年计划完成……人次,比20xx年完成……人次,增长…%;

2、业务收入:20xx年计划完成……万元,比20xx年完成……万元,增长……%;

3、血库用血:20xx年计划用血……万毫升,比20xx年完成……万毫升,增长……%;其中成分输血率达到99%,(三级甲等医院规定标准为90%)。

五、开展新项目完成科研教学任务

1、20xx年检验科计划开展的新项目有……

2、争取科研课题立项一项。

3、全科在医学杂志5—8篇,其中在统计源和核心期刊3篇以上。

4、申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项,争取获得院内奖项。

5、教学工作:接受来自xx医科大学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实习生管理规范有序。

六、人才培养与业务学习

1、计划引进本科生2名、硕士研究生1名,做好引进人员的培养工作。

篇5

根据科教兴区的战略方针,依托区域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加快产、学、研联手开发,推动技、工、贸一体并进。通过区、校、所合作共建,形成四大各具功能特征、科研和产业高度集聚的园区。四个科技园区,即以徐家汇地区商务功能与交通大学科研力量优势互补,建设教育、科研、科技商务密集区;以中科院生命科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等科研院所、中山医院等医疗机构为重点,构建国际医学城;依托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凭借华东理工大学及区域综合优势在华泾地区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基地。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改善服务环境,把的科技园区建成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网络发达、企业富有活力、环境清新优美、文化氛围浓郁、具有现代气息的科技园区。

二、开发模式与机制

建立起促进功能开发的模式与机制,营造开放性大、吸引力强的良好环境,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的良性机制。

(一)开放性机制。园区主体建设面向国内外开放、面向多种所有制开放。

(二)双赢合作机制。本着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的原则,与大学、科研院所、漕河泾开发区以及各类医疗机构联手,以资产为纽带,实现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一体化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科技园区与海外著名科技园区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和人才。

(三)土地开发机制。以市场性配置为主,部分地块通过土地储备或回购进行功能性开发。

三、组织机构

(一)建立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即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定规划、政策,协调重要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经委)。

(二)设立与各大学、科研院所、漕河泾开发区和医疗机构合作的联席会议,规划和推进各个园区的开发和建设。

(三)成立四大园区建立项目推进组,负责分头落实领导小组及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四)组建科技产业投资公司,与各合作主体紧密联合,并吸引社会资本,承担园区开发与建设以及引导型项目的资本运作等各项任务。

四、支持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有关政策

全力支持科技园区内的大学建设“大学科技园”;支持科研院所建设专业科研、中试和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各医疗机构建立相关的医学研究、医疗保健、药物中试及培训基地;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对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和功能开发,建设产业基地。各类园区和产业基地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源配置规模化,功能定位专业化,内部管理规范化。

(一)对园区和产业基地的认定

1、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应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机构运行。

2、各园区和产业基地提供的场地面积一般在1万平方米以上。

3、园区向入驻的科技企业提供经营场地,以及通讯、网络等共享设施,有条件的园区应配备商务、融资、咨询、培训等服务功能,专业性产业基地可建立技术开发服务平台。

4、入驻各园区的科技企业和入驻企业属地纳税的比例应达到70%。

5、各类园区和产业基地认定工作,首先由相关企事业单位向区经委提出书面申请,区经委统一受理并由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认定。

(二)支持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发展的政策

创造园区和产业基地综合投资环境,鼓励国内外大企业和机构投资兴建园区和产业基地;吸引市场竞争力强、产业关联带动力强的企业和项目集聚园区。

1、设立园区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对公益性项目、重点支持项目的前期开发费用适度补贴。建设资金对重点项目全额支持,对一般项目给予50%支持。

2、对重点项目贷款和园区基本建设贷款经审定后,给予贷款额度(不超过1亿元)50%的贴息支持,期限为1年。

3、支持园区信息化和专业平台建设,支持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对经审定的园区信息化和专业性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区信息化发展资金、区工业发展资金给予部分匹配资助。

4、支持园区和产业基地招商引资,鼓励园区管理公司降低门槛,提高产业集聚度,对园区管理公司引进在区内纳税的企业给予6年扶持政策的鼓励。

5、改善园区综合环境的公共服务政策

根据透明、高效、职业化公共政府的要求,为园区建设和进区企业提供政府公共服务。

(1)为园区企业提供有关人才政策服务。园区内实行吸引各类人才的户籍政策和居住证政策,及为境外人士、外省市优秀人才的子女就读提供服务的政策。

(2)为园区内建设项目提供计划、规划、土地、动拆迁、建筑管理等综合配套公共服务。

(3)为园区企业提供工商、税务、外资、环保、消防等并联审批公共服务。

(4)简化园区内企业出国、出境审批手续,对重大项目相关的出国出境人员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政策。

(5)其他有关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

五、其它

(一)除四大科技园区外,区域内其它具备相应条件的园区和产业基地,经认定后享受上述政策和综合服务;关于对专业孵化器这类特殊科技园区的具体扶持办法,参见附件。

(二)本《意见》如与国家及本市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一致的,以国家或本市有关规定为准;本《意见》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区科技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三)本《意见》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附件:《区关于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细则》

附件:

区关于推进专业孵化器建设的实施细则

为了实施“科教兴区”战略,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围绕建设“知识生产中心,知识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结合区专业孵化器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条定位专业孵化器是区重点推进本区新材料、生物制品以及信息产业等区域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是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公益性社会经济组织,通过向科技创业人员和处于创业初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企业家,实现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

第二条组织区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孵化器建设办公室(即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全区专业孵化器的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协调解决孵化器发展中的问题;加强对专业孵化器的行业管理,发挥网络优势、集成社会资源、促进各孵化器之间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

第三条认定本区专业孵化器实行认定和年终评审制度,对在本区成立的专业孵化器从服务功能、服务设施、服务对象、孵育能力、流动性、规模和管理人员素质、入孵企业税收属地化比率等方面进行认定(如果市政府出台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认定标准,则区将参照该标准);对通过认定的孵化器,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对年终评审不合格的孵化器,不予以优惠政策的扶持。

认定和年终评审工作由区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孵化器建设办公室组织实施。认定办法另行制订。

第四条功能与服务专业孵化器应当具备转化成果、拓展市场、培育企业、集成要素、更新观念等功能,为孵化企业(项目)提供不高于周边同类物业租金和管理费平均水平的科研、生产、经营场地,比较完善的网络、通讯和办公等公共设施,政策、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中介与咨询服务,集成社会各方力量,配置社会各方资源,促进孵化企业(项目)的发展。

专业孵化器应当树立有效服务的观念,加强服务方式创新,为孵化企业(项目)提供个性化、全过程的服务。

第五条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孵化器要加强创业文化建设,营造崇尚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不断完善文体设施,丰富文体活动,关心科技创业人员的成长;探索孵化器党群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建立健全党、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帮助孵化企业加强党、工会、团等组织建设,使孵化企业的党员、工会会员、团员等都能纳入到相关组织,开展相应的组织生活;加强孵化基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单位”,并协助孵化企业创建“文明单位”。

第六条孵化企业(项目)的筛选孵化企业(项目)须符合区导向性科技产业的发展要求,各孵化器应当按照区发展导向性科技产业的指导精神制订本孵化器孵化企业(项目)入驻管理办法,筛选申请孵化的企业(项目),对拟入孵企业从技术先进性、转化商品的可行性、经营计划可行性、产品市场现状以及企业经营者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经评估合格后与企业签约正式入驻协议并办理入驻手续。

第七条孵化企业(项目)的淘汰机制各专业孵化器每年应对入孵企业(项目)进行动态梳理,及时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对经评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项目)应妥善将其调整出孵化器;同时,各孵化器应建立动态淘汰机制,对每年经评估排名落后的1~5家企业妥善调整出专业孵化器。

第八条企业毕业各孵化器应当按照区发展导向性科技产业的指导精神制订本孵化器孵化企业毕业管理办法,孵化期一般为3年,企业毕业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万元人民币,进入孵化器1年以上;对于孵化期满,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各孵化器应当准予孵化企业毕业,办理毕业手续;孵化期满,没有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各孵化器应及时对这些企业做出评估,将没有潜力的企业坚决调整出孵化器。

入孵企业毕业后根据区的有关规定享受科技型老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对于孵化期满未达到毕业条件的企业,减半实施区有关科技型老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第九条孵化成果分享机制鼓励专业孵化器以品牌或者服务作价或资金入股孵化企业,所占股份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这样有利于在各孵化器与入孵企业之间建立成果分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

第十条支持专业孵化器发展的政策每年经认定合格的专业孵化器,区产业发展资金给予相应扶持,今后这种扶持将体现出对专业孵化器政策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篇6

(一)支持对象:

在我区依法注册并纳税的各类科技型企业以及在我区范围的各类专利申请人。

(二)支持方式:

1.对新获得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2.企业及个人每申请一件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分别奖励400元、500元、1000元;获得授权的分别奖励400

元、500元、2000元。

3.积极推动企业与省属以上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每年对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且技术转让费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按转让费的10%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5万元。

4.资助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每年选出10-20个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科技创新项目纳入计划跟踪管理,分别资助项目资金2万元。

5.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合作建设技术研发机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达到国家、省级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2万元。

6.获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的,每件奖励1万元;获得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的,每件奖励0.5万元。

二、支持项目的评选要求

1.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的认定以国家、省、市科技部门认定出具的相关的文件为准。

2.对专利权人的认定,以专利受理通知书和授权证书为准。

3.对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助,必须要有合作协议和转让费的支出,对单个项目转让费超过20万元的合作项目实行资助,资助金额直接奖励给区内合作企业。

4.科技计划项目资助。成立由区科技局牵头,区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参加的项目评审小组,负责项目的立项和验收。年初由企业将计划项目上报区科技局,经评审小组评选出质量较高的计划项目给予立项资助。立项时拨付资助资金的50%,结题验收合格后全部拨付。

5.企业研发平台的资助。以国家、省主管部门的立项批准的文件为准。

6.同一项目在区内不重复奖励资助,对资助的项目不能按期结题的,按照有关程序追回资助资金,且两年内不再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7.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申请资助项目的企业必须要有一定量的研发投入,达到标准的优先考虑。企业年销售在5000万元以下的研发投入要占销售额的6%,5000万元到5亿元的研发投入要占销售额的4%,2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要占销售额的3%。

三、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的拨付使用和监督管理

1.科技创新资金由区财政局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由区科技局安排使用。2014年度安排100万元,今后每年按区财政收入的增幅逐年递增。

篇7

二、工作目标

1、严格内部管理,确保计算机全年安全运行无事故。

2、加大系统运行维护力度,确保系统平衡高效运行。

3、优化用卡环境,做活中间业务,提高业务竞争力。

4、增强科技人员技术本领,有效提升部门形象。

5、强化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一线人员操作水平。

6、强化网站更新,施行oa系统,提升联社形象。

7、加大设备保障力度,确保基层正常营业。

8、补充管理制度,加强检查辅导,提高科技管理水平。

9、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防范计算机突发风险。

10、积极探索新业务,努力拓展业务品种。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部将采取以下措施,精心组织、逐步开展。

1、完善制度,规范联社科技管理流程。

为确保联社科技信息安全稳定运行,我部将继续完善和补充联社的科技管理制度,对联社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细化、规范。准备建立《电子设设管理办法》、《科技档案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故障处理办法》、《局域网管理办法》、《联社中心机房管理办法》、《科技机构及岗位设置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联社内控管理,建立有效的督促约束机制,规范电子设备、科技档案、局域网、中心机房的管理,进一步明确科技人员的岗位职责,有效防范制度管理风险。

2、注重实效,推动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在制度建设时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仔细研究,字斟句酌,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要充份调研,民主讨论,确保切合实际、方便操作。最后狠抓落实,推动实施,确保得到执行到位。一是组织培训和学习,在制度出台之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二是组织检查和辅导,实行定期辅导和不定期检查,辅导时贯彻“量、质”方针,即辅导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力求足“量”;辅导结果要达到让被辅导对象完全理解、熟练操作,力求足“质”。检查时贯彻“全、细、深、实、纠”五字方针,即:检查内容面面俱到;检查过程深入细致,一丝不苟;发现线索,一查到底,坚决不搞下不为例;对发现的问题,有证有据;查处的问题及时督促改正。通过检查辅导,将制度规定及时传达到基层业务一线,普及科技应用水平,有效防范操作风险。

3、防患未然,强化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在增强抗击计算机突发性事件能力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硬件备份,对县中心与基层和省中心网络实行电信、联通2m光纤双备份,计划对联社中心机房核心的7206路由器进行备份,对报表系统、信贷系统、中间业务系统的服务器进行备份,配备若干台备用主机和安装好程序的硬盘,对联社中心机房和各信用社实行ups热备份;二是实时监控,首先实施内、外网的物理分离,其次在所有系统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最后在联社中心机房明确专人,在业务高峰期随时监控主机cpu、内存、交换空间、页面调度、i/o的负荷情况,发现瓶颈环节及时主动处理;三是外部沟通,与省中心、电信部门做好沟通,在故障自身不能解决时,能够迅速得到帮助;四是做好物防,计划对联社中心机房、各信用社机房深化改造,努力达到安全合格标准,坚决达到防火、防潮、防静电、防雷击的要求;五是长期备战,我部所有人员将继续执行24小时工作制度,对全辖系统故障随叫随到,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完毕。通过多种措施,能够有郊防范突发意外风险。

4、尽心竭力,精心维护保养硬件设备。

在终端、办公电脑,特别是打印机、监控等硬件设备维护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主动维护、定期保养基层业务设备,以损坏频率较高的打印机为重点,按使用单位、型号、购置日期登记台账,详细掌握每台设备动态情况,按新旧程度进行每季不少于一次的主动上门保养,延长使用寿命,有损坏的立即调剂更换,集中修理,对已超过使用寿命没有修理价值的,及时淘汰更新,对因业务发展需要增加设备的单位,做到上门安装到位。二是积极协助监察保卫部做好监控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故障立即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排除,对达不到安全保卫要求的,立即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三是做好联社机关办公设备的维护工作,对机关各部门办公设备的保障做到随叫随修。四是严格考核,开展设备管理竞赛活动,对能合规使用的先进单位进行奖励,对因不按规定使用设备的人员进行经济处罚,造成损坏的,坚决要求当事人进行现金赔偿。通过优质维保,坚决保证不发生因硬件损坏影响正常办理业务的情况。

5、严谨务实,强化二级管理中心管理职能。

在核心业务系统管理和提高一线柜员操作能力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维护速度,对合规的账务修改、业务需求,按照流程到达我部后,保证在5分钟之内处理完毕。二是进一步提高业务指导能力,对基层的业务咨询做到耐心细致,并举一反三的进行解释指导,对每次的程序升级及时下发书面通知,传达升级精神,同时每季下发一份综合业务系统运行简报,对新业务介绍、新问题注意事项进行全县通报。三是进一步提高业务培训力度,计划在每个季度举办一期一线柜面青年员工操作实用技能培训班,推行汉字五笔输入、规范输入指法,实现数字小键盘和英文大键盘的盲打输入,切实提高柜面人员业务办理速度。四是进一步提高系统操作监督力度,从机房管理入手,直至操作号、密码、授权卡使用和加班监督、机构签退管理等相互制约制度的执行,进行全方面的监督,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6、推陈出新,优化开发中间业务外挂程序。

在中间业务程序开发、维护方面我部将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一是对财政集中支付、国税代扣、代收交通罚款程序进一步优化,不断提高稳定性,同时将根据财政、国税、公安等客户的需求,对程序进一步升级改造,不断提高适用性。二是进一步简化工资程序,简便操作过程,方便基层操作。三是适时开发各类程序,将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主开发适应性、针对性强的程序。通过优化开发各类程序,为业务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循序渐进,安装推广自助银行和pos机。

在优化用卡环境,有效推广圆鼎卡,有力抢占市场份额方面,我部将做好以下六项工作,一是迅速安装atm,对已购置的atm计划在月底前安装到位,使得atm基本履盖全部网点。二是主动协助业务拓展部,开展驻城商铺pos消费刷卡机的安装,今年计划在人民路、新建路繁华地段的商铺至少安装20台。三是适时开展卡积分活动,准备在春节期间开展圆鼎卡刷卡消费积分奖励活动,提高圆鼎卡的使用频率。四是大力开办无人自动银行,以为客户提供昼夜存取款、账务查询、转账、自动缴费服务的自助场所,逐步取代效益低的网点。五是加大培训和维护力度,对基层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经常督促维保单位进行日常保养,保证atm良好的使用状态。六是搞好宣传,计划利用现有自助银行的空间,进行全县统一模式的广告宣传。通过有效推广使用圆鼎卡,有效增加卡业务手续费收入。

8、提高效率,实现自动无纸化网络办公。

在提高全县办公水平和现代化办公能力,进一步提升联社对外形象方面我部将做到,一是加大网站更新力度,今年我部将与联社办公室继续共同维护联社网站,及时刷新主页,开办信合论坛,力求办成象信合369一样高点击率的网站,从多方面提升联社形象。二是开发使用oa系统,实行办公自动化,实现公文流转、数据采集、三户经济档案、报表传送、信息通知、业务咨询、制度汇编、财产保管、物资领用、任务进度、考核兑现、检查通报、人事教育、企业文化建设、党务建设、纪检监察、工作请示等全部网络共享。通过实现办公网络化,进一步促进提高整个联社部门的办事效率。

9、不甘人后,积极摸索现代银行科技思路。

篇8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以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统揽,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贯彻“高端引领、整体跨越”的方针,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升科技工作的服务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1、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2.2%,全区科技创新资金投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4%;

2、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

3、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60项,其中省级以上20项,立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

4、创成省高新技术企业5家,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25项;

5、新引进与建设研发机构、检测机构1家,船舶配套科技创业园建成国家级孵化器;

6、专利申请总数11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200件,专利授权785件,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教育6场次以上。

三、重点工作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2012年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围绕我区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重点突破新能源、海洋工程、信息软件及工程机械等产业的核心技术,抢占竞争制高点,加快形成我区新兴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加快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贡献份额和结构层次提升。进一步加强我区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和鼓励传统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加大对企业技术革新、工艺改进等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继续认真组织国家、省、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的扶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区经济转型升级。

(二)加大投入合作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动技术、成果、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需求主体、研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活动主体、创新成果应用主体。促进政产学研金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在产学研金合作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深入推进建设以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联盟,逐步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政产学研金合作的模式。进一步深化与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创新实践基地,合作项目上有新突破。

(三)加大平台载体建设,提高培育承载能力

加快建设企业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创新研发平台。引进、新建一批检测中心、科研院所分支机构,重点推进哈电风力发电研发分中心、怀特研发中心、柳工小型工程机械中心等机构的建设。不断完善提升国家级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省级孵化器船舶配套科技创业园的功能建设,为入孵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孵化、成果转化以及各类项目申报、政策咨询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船舶配套科技创业园建成国家级孵化器。

(四)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建省级示范区

以创建省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为统领,落实创建工作方案,加大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力度,修改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配套政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导向,鼓励发明创造,积极打造蒋乔、七里、工业园区等优势知识产权区域。大力培育中船设备、柳工、船舶电器等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对周边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营造知识产权工作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大项目人才引进,不断培育新增长点

立足我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围绕发展风电新能源、信息软件业、船舶与海工配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扎实组织实施各类人才计划。发挥科技部门的职能优势,做好各类人才项目组织、评审、面试阶段的跟踪服务工作。对已落户领军人才,通过集成各类科技计划与科技资源,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使落户项目早日实现产业化,真正发挥效益。立足于产学研合作、科技型企业、创新人才以及依托产业发展的研发机构的引进,不断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寻找新的项目源。

(六)加大科技惠民工程实施,促进民生科技发展

篇9

一、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市建筑业近几年持续稳定发展,但科技含量低、科技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弊端已越来越明显,也阻碍了我市建筑业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推进我市建筑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建筑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建筑业科技进步和建筑业发展的关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大力度,迎接挑战;要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科技措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业”战略,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做大做强建筑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实现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科技兴业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行业为重点,把科技进步作为优化行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动力和支撑,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建筑业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建筑业整体科技水平。

(二)主要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基本形成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技术市场体系;主要工程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标准工法和信息化水平能满足和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重点扶植具有国内、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总承包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专业承包企业;建筑业科技贡献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

——创建建筑业企业省级及以上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5家。

——一级企业具有省级工法1项以上;特级企业具有国家级工法和推动企业进步的专利各3项以上,累计有效专利8项以上并具有至少1项发明专利,并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全市建筑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企业总收入的0.1%以上,其级企业达到0.5%以上、一级企业达到0.2%以上。

——一级及以上企业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特级企业在此基础上还需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远程在线控制。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筑业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培育建筑业类注册人员2000人以上,其中一级注册建造师达到1500人以上。

(三)总体部署

到“十一五”期末,我市建筑业科技进步的总体部署: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建筑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发展由速度效益型向技术效益型转变。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节能,在建筑节能重点领域结合我市实际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实现建筑节能技术的跨越,保证建筑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以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研究应用经济适用、快捷高效、质量保证、安全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四是以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产业科技进步,建成以网络为支撑,工程信息管理为核心、工程项目管理为主线的设计、施工、管理初步实现一体化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

三、加快建筑业科技进步的重点工作和要求

(一)提升特级培育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以特级企业资质新标准就位为契机,大力提升企业的科技进步水平。特级及特级培育企业在今年全部建立科技研发中心,有2家通过省级研发中心认定。每家企业每年完成企业工法3项以上,确保全市每年获批省级工法20项以上,国家级工法3~5项,一级企业每年上报企业工法1项,此项工作由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分解落实。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开展专利申报和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写。(特级培育企业科技进步指标分解详见附件)。

(二)加强检测设备自动化建设。今年起,检测机构在桩基础静荷载检测时要将现场检测数据同步传输到建筑业管理信息平台;商品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试块检测要采用检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并同步传输。市检测中心要扩大检测资质范围,增添高科技检测设备,须具有资质要求的见证取样和建设工程专项类全部资质。今年起全市各地的检测机构都须具有建筑节能检测能力和设备。

(三)加强重点课题研究和推广。市质量监督总站要发挥优势,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重点课题的研究并形成研究成果,今年初要制订分年度课题计划,重点是商品混凝土技术、建筑节能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和地基加固、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等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

(四)加强“四新”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通过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和推广建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依法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尤其要进一步加强建筑物围护结构模式的研究,今年开始结合我市实际大力推广外墙自保温体系,加强自保温体系中的冷热桥问题、梁柱跟墙体交接部位处理问题以及自保温砌体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该项工作由市图审中心牵头。建筑业企业要广泛开展“四新”技术在建筑节能的应用,并总结出工法、专利及标准。

(五)加快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开通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分办公自动化(施工图审、施工许可证发放、质量受监、竣工备案等)和造价2000万以上的工程实时监控功能,今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招标投标、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综合管理职能,到2010年实现全面建筑业信息化管理并接轨长三角信用体系。一级及以上企业今年全面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2家以上企业通过信息化综合考评。

(六)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人才资源是建筑业科技进步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强建筑企业总工程师队伍建设,使他们成为建筑科技进步的中坚、企业技术管理的组织者。今年起开展市建筑业十佳科技带头人(总工)评选。强化建造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使他们成为懂管理、懂经济、懂技术、懂法律的工程项目组织者和管理者。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考核鉴定制度,开展技能比武和建筑工人技师考评制度,将技术工人的培养纳入施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四、加快建筑科技进步的政策与措施

篇10

一、医疗工作

1. 标本检测:

全年完成临床标本检测33435人次,经济收入169万元。院感监测112份。较2017年增加6400人次,收入增收13%,20万元。其中医保合疗患者17950人次,占总就诊人数的53%.全年零差错。

2. 仪器设备:

全年仪器设备总体运行良好,设备完好率100%。所有设备每日养护,定期保养,按时校准,并做到次次有记录。

3. 院感监测:生物监测24件,空气物表手每季度一次共计136件。

二.教学与业务培训

院外:参加了由省检验中心质量控制培训及西安市检验中心质量控制培训各一次。

院内:*全员参加了由医院组织的医疗,控感培训共2次。

*参加了院级业务培训考核2次。

科内:*按2018年培训计划开展了十次业务学习讲座。

*坚持每月一次答卷式的业务考核共十次。

*科内召开以提高业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劳动纪律为目的的医疗安全会议共七次。

三.质量控制

坚持每月一次对仪器校准工作,坚持每日的室内质控,共计室内质控45项。对于失控项目有分析有处理有记录,严格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坚持对即时检验(POCT)设备每季度一次的比对并有记录,确保医疗质量。

全年参加了省检验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的室间质量控制评价考核,两次分别获总分:94分;99分优秀成绩,今年是第五次(年)连续荣获相关合格证书。

每天坚持开展临床化学、血液学的室内质量控制,做到月月有记录,有评价,有改进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四.新增检测项目:根据皮肤病特色引进超敏C反应蛋反分析仪。更新了尿液分析仪检测设备。

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1.在医疗规范允许范围内,自配生化清洗液,仅此一项每年节约资金2万多元。

2.一年来坚持自行采集皮肤病标本,旨在减少漏诊,提高收益。

3.2017年省物价局较大幅度降低诊疗费收费标准后,我们及时编纂适合我院特色的医(社)保组合项目并上报相关部门执行,旨在降本增效减少损夫。

六.医疗管理

全年, 每月及每周三接受院方对我科医疗管理全面考核,对医疗质量管理简报或口头回馈中存在问题均进行了及时整改,以确保医疗质量逐步提高。

自2017年10月份起增设了:“每周自查记录”我们坚持每周自查并留有记录,旨在对每周工作回顾自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全年坚持每月对本科工作人员个人质量考核,有细化的考核项目,评分标准,自评与考评结合,促进员工自律与积极性。

七、不足之处

回顾2018年检验科工作,经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在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上很下功夫,尽管受魏则西等大环境影响对民营医院冲击,仍取得了高于2017年业绩,但客观的讲,也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除院方在硬件软件诸方面亟待提高外,科室梯队建设服务意识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与临床科室,患者的沟通也有待进一步的加强等等。

七、2019年工作目标

成绩只属于过去,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2019年工作目际如下:

1.2019年完成200万元。

2018年原计划完成300万元,各种因素影响造成实际完成169万元。

2019年计刬完成200万元,如措施得力,大环境好,即便是现有的保有量仍可以实现的,其内部措施如下:

1.1/紧跟医院宣传导向,随时调整服务措施,信息方面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医院社会认知度。

2/从科室角度增加品牌意识,推销自我,建全皮肤病实验检查规范,随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并对临床科室实施现场教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增加认知度,提高服务水平。

3/争取院方支持增加服务项目,开发现有设备潜能。

4/提高服务意识,提高业务技能。赢得患者认知信认度。

2. 立足民营医院,彻底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医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差错事故发生。做好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以实求是,确保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病人信息。

篇11

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农机化的品种也由原来简单的机械化,向电器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传统模式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推广体制、观念、手段、素质等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须采取有效措施对现行农机工作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与发达国家或发展国家相比,我国政府资金投入相对不足,人均比例低下,政策扶持力度不强,政策落实情况不乐观,部分地方政府存在麻木应付,甚至出现不管不问、无人管理的现象,不利于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1.2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力量保障亟需落实

在我国,农机科技人员配置不合理,特别是县镇两级农机科技推广人员能力不足、知识陈旧、专业性差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严重缺少文化高、素质高、专业强的专门推广人员。而且,近年来,县镇两级对农机科技人员力量的保障落实不到位,新鲜的人员力量不能及时充实纳编,导致基层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少,且还被抽调从事其它工作。每个乡镇农机组人员中真正从事农机工作的一般只有一人,就是这一人也身兼多职,其大多数时间被镇其它中心工作所占据,根本无法专心从事农机工作,农机推广工作很难开展。

1.3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硬件服务力度不够

很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缺少科技推广的设备手段,个别甚至无办公场地、无技术推广培训设备、无办公网络设备,制约了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农机户机具存放场地不足问题对农机技术推广影响也很大。农业机械的使用季节性强,为保证机具技术状态,使用后需及时保养入库。但是,调查中发现,由于场地不足,很多农机户只能露天放置,特别是近几年大型机械发展迅速,场地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机管理水平和农机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1.4 人员队伍活力不足,农技推广效率低下

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但一些科技推广工作人员,主动学习的劲头不足,满足现状,害怕压力,害怕竞争,甚至是消极回避,厌倦学习:还有些干部不思进取,工作方法陈旧、知识不及时更新,得过且过,对工作没有激情,工作不深入,刻意回避问题和矛盾,怕承担责任,导致工作不能及时开展落实,影响农机科技推广的进展。

二、推广农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1 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网络,夯实基础。

现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推广机构为主的专业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科技团体相结合的推广服务体系。为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重要补充的民间科技组织必须加快发展。因此要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六有建设标准,建立起省、地、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村级技术服务组织,并按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建立起上下相通、左右相连、设置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从而保证能将农业新技术、新机现及时地引进、示范、推广,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2.2 抓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建设

通过建立健全农机管理制度,落实农机推广责任,下移管理重心,提高技术和致富信息等服务,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宣传教育,营造一个人人热衷于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同时结合开展创建“农视安全示范镇”活动,本着自愿合作、平等的原则,发展由农民群众自愿组织的民间科技服务组织,它最能直接代表群众的切身利益,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3 发展村级是指依托农业大户,建立村级最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业大户应运而生,他们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也是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最具活力的一个突破口,如种田大户,他们承包抛荒地,利用先进农业技术,购买先进适用机具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在农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既富裕了自己,也解决了耕地抛荒现象。

2.4 加强培训学习,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乡村发展现状,积极开展农机科技宣传和实用技术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宣传培训要突出层次、实用型,进行分类指导,全力提高农民农机科技素质。对基层农机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对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农民三个层次进行分类指导,采取“理论讲座+现场操作+专家指导+考核验收”等有效方式进行培训,对考核达标者发给结业证书或“绿色操作证书”。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应结合农时季节,采取把培训班与现场示范操作相结合的办法,手把手的指导农户现场操作,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科技意识。同时应加强对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总之要通过专业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对农机推广人员进行全员培训,进行素质教育。要求人人懂技术、会操作、作风正、态度好,把农机推广过程变成向农民传授农机新技术,培训农民科学种田新本领,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课堂。

2.5 大力推广和发展节约增效农机

开发节水、节肥、节种、节药、节油、节能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装备和应用技术,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坚持节约发展、增效发展,为根本改变粗放的投入型增长方式,发展高效低消耗的效益型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农业装备技术保障。

三、结束语

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会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放慢,从而阻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要给予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问题,使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加快。

参考文献

[1]郭春华.论农机技术推广的创新[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