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4: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同等重要。

2、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如下:

2.1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2.2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3.1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

3.2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分析如下:

3.2.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3.2.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2.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通过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3.2.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规划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3.2.5要求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人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人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4、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规划将建筑组合形成有机的建筑群体空间,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4.1结合环境。处理方法是①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②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来感受塑造空间。

4.2造型。应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4.3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

这方面最重要的是把视线集中在人的视觉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思考,视线所能及范围内着重考虑。高层建筑顶部以及多层不上人屋顶等视线不能及处采用简洁处理,体现一定秩序,满足可能的俯瞰效果,并从墙面倾斜、局部层高处理等来控制人的视线和控制小环境。如曲面玻璃可将天空反射向地面,使局部低层或镂空引进阳光等。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5、锦希台大厦

5.1设计依据

5.1.1工程委托书

5.1.2甲方提供的总体区域的电子文件

5.1.3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5.1.4甲方提供的方案批复通知书

5.1.5甲方认可的设计方案文件

5.1.6设计合同

5.1.7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5.1.7.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5.1.7.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5.1.7.3《天津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29-153-2010

5.1.7.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5.2区域位置及规划范围

锦希台大厦建设用地处天津市滨海新区响螺湾地块,南至集慧道,北至汇津街,东至顺河路,西至迎福路,地块紧邻海河。

场地内地形较为平坦,现状标高在3.300-3.700米之间。

5.3规划用地性质:公共设施用地。

建设项目:锦希台大厦。

5.4规划指导思想

从城市角度和基地条件入手,综合各种因素,使建筑与周边邻里有机组合,充分融入所处街区环境,共同构筑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5.5设计理念

针对该项目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同时结合甲方对项目的市场定位,我们在设计之初,即确定了基本目标:

方案设计力求达成对功能逻辑、生态环境及人文特色的和谐统一,以全方面的思考合理构思。关注建筑本质,摒弃浮躁和夸张的设计手法,用务实的态度完成设计。强调建筑合理使用效率,同时注意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空间的使用灵活。

运用简明清晰的设计手法,在营造方正、有力的建筑形象的同时,追求该项目应有的特性。

东侧为海河景观带,西南侧为响锣湾商务区繁华景观,高层主体公寓、办公区域主要占据好的朝向南向,好的景观东侧,为公寓、办公区域尽可能提供均好性。

5.6建筑设计

高层主体为四边形位于基地的西北侧,最大化利用了地块朝向和景观两方面的资源。

地下两层为停车库及设备用房等。一至三层为商业用房,四层为物业办公,五层至十五层为公寓,十六至三十三层为办公。裙房屋顶设置避难区域,十九层为避难层。

建筑立面处理采用现代美学手法。外墙设计追求的是合理的窗地比以及采光的均好性。

剖面设计:首层高5.6米,二三层商业4.8米,公寓层层高3.5米、3.546米、3.654米,办公层层高为4米

车库层高地下一层为5米,地下二层为4米。

地上总建筑面积:53457.31平方米。

本方案机动车停车为244辆,均为地下停车。其中无障碍停车位5辆。

6、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篇2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0-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话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发展中,有绝大部分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彼此脱节的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有碍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城市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在总结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概念解析

1.1城市规划概念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城市布局的前瞻性、综合性思考,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城市管理的依据。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规划是保证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把控城市发展方向和实现预想中的城市发展目标,从而达到现代化城市发展应有的城市布局和质量要求。从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划效果来看,城市规划的质量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到2030年,南京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 [1]其城市必当呈现出由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城市架构、古城保护、住宅建设、商业发展等城市职能组成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1.2建筑设计概念

通俗的“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学”范围内的本职工作。广义上讲,“建筑设计”是指一切与建筑物或者建筑群体相关的设计工作。其中涉及建筑学、结构学、给排水、园林绿化、自动化控制、内外部城市景观效果等等。[2]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内外部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各个细节构件的构造方式,建筑技术设备的功能需求以及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经济利益。

2.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使得城市建设满足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经济性、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等多元化需求,并且能够对城市建筑工程施以相关要求。例如《2007-2030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草案公众征求意见稿》中就明确提出了对建筑环保功能设计和建筑外立面景观设计的相关要求,[3]同时还指出要将建筑的地下空间作为城市空间资源进行良好的应用。

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建筑设计不仅要满足建筑功能、建筑经济利益等建筑本身所需要具备特有价值要求,充分满足开发商对建筑经济利益或者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之外,还要满足城市规划中对建筑所在区域、街道以及特定的点的相关要求。[4]这就使得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经济产物,也是城市发展、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实践发展来看,城市规划为建筑设计提供施工条件和区域环境,而建筑设计需要根据施工的成本、施工环境和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运作,使得建筑设计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从结构功能上满足人们对个性化生活的必然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主体。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化需求,在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满足城市经济、文化、环境、艺术等各方面的要求,二者相互依赖,互为前提,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3.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融合性和谐发展

3.1在城市规划中采用多选择性的强制性指标组合

借鉴先进发达城市的城市规划经验,形成一套或者多套控制目标组合,使得建筑用地的功能性更加灵活,预防建筑用地过于死板,实现城市的多元化发展需求。[5]同时,还能够通过预防建设用地等方式促进建设工程的良好发展。

3.2建筑设计方案可行性论证

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各种可行方案的论证研究来最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城市规划的相关要求。这一方面能够满足城市规划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建筑工程的施工。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对于城市规划相当完善的城市。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指标体系,对设计要求、施工重点进行进一步细化。

3.3加强城市规划的时效性

从目前中国的城市规划来看,短的三两年长的几十年。这就使得城市规划会出现某一时间出现不适应城市实际发展需求的问题。[6]因此,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特殊性和城市的独特性来实时补充、完善、变更城市规划,使得城市规划能够更加科学地指导城市建设、更具有操作性。同时,使得建筑空间和城市功能都得到最优化的处理。

3.4完善建筑设计方案的评审体系

建筑设计一门艺术,是科学与创新思维的融合。因此,其评判标准不一,需要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来协调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之间的问题。即除了建筑本身的功能之外,还需要考虑建筑艺术的呈现。这就要求在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审时不仅要组织建筑设计专家进行建筑自身功能的评审,还需要组织城市规划专家从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来对其进行评判。只有建立系统的评审标准,才能满足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和谐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不仅要从专业的角度对二者进行协调,而且要注重二者人文性、社会化的发展需求。只有二者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姜治年.关于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关系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业,2011(7):79.

[2]王红.论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142.

[3]刘学华,孟颖,王艳.河北省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6):231.

[4]解建秀.试论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及解决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1(4):42.

篇3

当前国际化大都市、全球城市、世界城市、信息城市、数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的概念不断涌现,沿海大都市带迅速发展,城市间的协调竞争成为重要问题。城市规划体系强调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形象;强调以人为本、公众参与,建立和谐社会;强调城市遗产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是组成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市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1]。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2]。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

1、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城市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提供空间结构,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系,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城市规划是一项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5]。建筑设计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唤醒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2、科学对待城市规划的龙头地位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其总任务是为各种活动(或土地利用)提供空间结构。这种规划也称“实体环境规划”。但在研究对象上,城市规划需要满足城市综合发展的需要与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它涉及城市的外观形式、性质与分工、产业发展与布局、社会发展与设施、规模投资及城市各部分的组成、管理、政策等。而空间应该是更为基础的理论,它与城市规划的结合,是从一个侧面研究城市的形态[6]。城市规划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5]。城市规划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确定,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步骤和行动纲领,并通过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控制来干预城市的发展。

城市规划是一种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7]。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2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城市规划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

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经批准后,要执行10年以上,我国已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城市规划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得以实现。

3、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承互为条件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城市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8]。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规划的平面布局图,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

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

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4、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往往因为建筑的历史地位、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和出色的艺术造型等,使其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8]。1971年《马丘比》中规定:“城市中的每一座建筑及空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世界城市规划大师伊•沙里宁也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9]。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5、场地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构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10]。

篇4

1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城市规划又对建筑设计起着控制和约束的作用。下面就具体的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阐述。

1.1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在学科划分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在被建造之前,设计者需要按照所给的建设任务,并把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设想,然后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图纸和文件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及各工种在设计,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调的依据,使得整个建筑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设计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使建成的建筑能够充分的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城市规划则主要是指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及城市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的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工作。它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这三个阶段管理实现的龙头。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简而言之,城市规划是一门逐渐趋于完善的,不断发展的综合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理论和学科研究的方法;而城市设计则是在城市规划学和建筑学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建筑学的理论、方法,在城市规划的总体指导下,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以及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边缘性学科。从性质上划分,这两者都是相对独立的学科。

1.2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在空间上是点和面的关系,建筑设计要服从与城市规划。

建筑是构成城市规模的基本要素之一,建筑是城市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在空间规模上是点和面的关系,建筑设计的实现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和前提。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对一个城市在某区域内的城市布局、结构布局以及市政发展的综合规划和部署,同时它也是一个宏观的发展规划;而建筑设计则只是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微观方面的策划和设计。因此,每一个具体的建筑项目的设计和规划都必须服从于整体的城市规划,以城市规划为前提,符合整体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要求,可以说,具体的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下的设计项目。所以,这两者是点和面的关系,建筑设计必须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来实现。

1.3 建筑设计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就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来看,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建筑设计的好坏对城市规划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建筑设计做到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才能真正得到很好的实现;相反,如果作为局部的建筑设计,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那么必然对城市的总体规划造成不利的影响。

2 当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2.1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缺乏新意和特色。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发展来看,很多城市规划都趋于大同小异,而且其规划和设计方法传统、单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进行城市规划,都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同时,目前,有部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一些设计师们为了突出新意,强行照搬,生搬硬套,结构造成了建筑设计与整体城市的不协调,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环境,人文习俗等,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突出新意。

2.2 城市规划的指导效果还需提高。

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发展来看,尽管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事实上,有很多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片面的,局部的自行独立设计,而且其设计建造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了局部与整体的不协调。因此,提高城市规划的指导效果,势在必行。

3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

在分析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基础上,针对前面所提到的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3.1 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为建筑设计提供更好的科学指导。

良好的建筑设计需要依赖于良好的城市规划,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城市规划,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建筑设计。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的周边环境,城市区域的地域特性以及城市规划的影响因素等,建立并确定城市规划的发展模式、规划手段及城市规划发展的科学理论依据。通过不断的分析和实践,聘请专家们不断分析研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借鉴别人的优点,防止盲目的抄袭和照搬,做到为我所用。

3.2 树立创新意识,加大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深度。

创新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源泉,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求做到不断的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创新要求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特有的文化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地域特色,人文精神和风情民俗,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全面、协调的规划和设计,把整体的城市规划和局部的建筑设计统筹起来进行研究,做到富有新意而不失本色。

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要不断的提高其深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求不断提高其深度,不断运用高科技,新技术,做到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突出个性,力求新品,严格把握质量关,运用新技术,采纳新工艺,从而提高我国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3.3 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好的城市规划需要一个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城市规划来说起到了一个制度保证的作用。它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工作中建立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赋予他们职能和职责,专门负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管理与监督工作;邀请专家和社会各界的资历人士组成管理委员会,实现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效的指导,监督和管理,防止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次序的混乱;同时,还要加大依法管理城市规划的作用,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正确认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对开展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在城市规划的总体指导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同时也要求建筑设计工作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城市发展,实现其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设计师而言,城市规划和建筑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其本身的特点性质,还要努力做到建筑的设计与城市规划相适应。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研究应也将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的改善和进步,把我国的城市规划努力做到更好,一如既往,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我国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就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龚爱平.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6).

[2]袁渊.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工作关系的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6).

篇5

建筑能够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城市开始了各类建筑的设计建造,既丰富了城市景观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二者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的好坏。

一、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关系的分析

(一)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概念

所谓城市规划是对整个城市的全面部署,主要包括城市的未来发展、资源管理、布局规划、以及各类工程建设规划等内容。

所谓城市设计是把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质量进行提高和改善作为目的,按照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城市的社会生活、城市中居民的行为以及空间艺术而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的形体规划设计。城市设计意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卫生、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

所谓建筑设计是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建筑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目标,通过对施工中以及完工使用中可能会遇到的或者当前存在的一切问题作出预先设想,提前就此类问题进行应对方案的设计等,并以图纸、文件的形式予以体现。

(二)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个具有较强科学性与专业性的综合性学科,它目前正处于逐步完善、发展阶段。城市规划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二者共同性在于:二者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都区别于其它项目,是相对独立的。前者主要是对城市点、面问题的解决。后者是对城市面、线问题的解决。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二者是城市建筑规划实现的途径。城市规划管理简单说就是城市的规划行政部门进行通过政府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监督和管理对象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这两方面。同时所要做的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之间出现矛盾时要进行协调解决。

二、合理调节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间的关系

(一)正确看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由此可见,城市规划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设计涉及的内容更加综合化,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更具包容性。相对于以前的单一形态设计,现在更多注重的是综合性的设计。城市规划设计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交通线路以及设计的建筑物的体量、比例、尺度、造型、色彩、材料与空间等因素。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高则城市的建设好,反之则城市建设差,所以说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二者之间有直接联系,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又是建筑设计的依据。目前国内的城市设计规划经过审批之后需要执行长达十年之久,所以说在进行审批的过程中,需要科学、认真。现在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了法律性,已被纳入法制化范畴中,具有了继承性、连续性。

(二)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依据

建筑是一个城市景观中最为重要的构成因素,建筑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主要在于建筑本身的历史性、地理位置以及建筑的外观等因素。建筑在建造之前需要建筑师的设计规划,而目前的建筑师过于注重方案本身,忽视了人文和环境因素。

国内的大多数城市建筑面临整体形象模糊不清、没有重点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建筑设计师忽视了整体环境因素,对于周边环境不了解,过于凸显个人想法,难以与整体相融合。所以说城市规划设计既是建筑设计的依据,也是建筑设计前提,建筑师需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作为建筑设计师来说,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无论建筑是单体的还是群体的,都应该充分考虑周边大环境与建筑范围内的小环境这两点问题。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以及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对建筑物的评价好坏不能单纯看它是否独一无二,是否新颖奇特,大家应该相信,有了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指导,同时设计时对周边环境的考虑,建筑设计定会达到很好的效果。

(三)建筑设计应以城市设计为指导

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土地与空间两种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对各项建设和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所做的全面部署与安排,因此城市规划更为注重社会整体的平衡,城市规划不以个体的突出为重点,意在总体协调。

目前的城市建设多是由多个并不一定有关联的个体项目构成,这样的设计没有考虑到整体与个体的联系,实质上这样的建筑设计具有极强的个人主义的取向。若是直接用城市规划对一些建筑设计或是微观的项目建设作指导,很容易导致彼此脱节,最终影响到环境品质,这时候就需要有一个连接两者的纽带,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为了缓解这一问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四)设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

建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所以为了保证高质量的建筑,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更应该尽快确立,专家对建筑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评审主要有两点:第一,设计方案能否满足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第二其方案本身的设计与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是否符合。通过评审对建筑设计进行好坏的评定。在最后进行决策时,还应该对建筑物本身的特征、是否与周边环境协调两点进行考虑,因此管理者应该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确保正确的价值取向。

(五)促进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二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首先,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相互融合。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多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为主,重视视觉效果。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忽视建筑设计与大环境的相互融合。新设计的建筑要做到:整体轮廓和周边建筑物之间要有所呼应,色彩与环境的协调,考虑它的线条是否与环境的肌理相符;建筑物本身细微环境的处理;对所设计建筑物的空间合理布局。

其次,建筑设计要把城市的的风格体出来。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其建筑设计的风格也各有不同,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每个城市都要拥有区别于其他城市建筑的独特风格,这也是对城市的文明发展的体现。为了符合居民对于城市的审美要求,建筑结构需要以不变应万变,能够在视觉上先对人们产生冲击。

最后,建筑设计要科学、合理的看待城市的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包含很多内容,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发展,有了更多类型的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的空间分配也加强了要求,因此,建筑设计要依照城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结束语

城市的规划设计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建筑设计应该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建筑设计需要与城市的环境之间相互融合,建筑物是对一个城市风格的充分体现,城市是大家赖以生活的空间,因此对城市有了更高的欣赏要求,所以建筑的设计也要满足人们的要求。正确的看待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合理化、更加美好舒适的城市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全广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

[2]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08).

篇6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城市规划即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大局面的考虑。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依据,它能反映出城市的定位、城市的风格、城市的特色。规划是对一个城市区域的近期与远期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市政设施发展的战略谋划,是对城市发展做的宏观思考。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它只是整个城市规划布局中的一个局部点,属于微观层面。城市规划对建设项目具有指导意义,每一个具体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规,建设项目是在规划指导下的建设,它不能突破规划的范畴。可见,城市规划的起点和规划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建设。而具体的建设项目方案(包括建筑设计)的合理与否,只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点,一个局部的形象,不至于对整个城市发展造成关键性的影响,不会对城市总体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

1.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建筑设计是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发展出来的,学科上仍属城市规划范畴,它是用建筑学的理论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建筑设计,同时也是一门涉及到城市规划学、建筑学、景观设计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的边缘学科。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规划的平面布局图,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对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安排,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叉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2.建筑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凋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划对城市 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市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市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和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凝固的影月,是城市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市环境,必须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 沙里宁曾说: “ 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 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必须服从与整体的城市规划设计。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工作环境。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三、加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对策探讨

1.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实现宏观调控

进行城市规划时进行深入的城市区域发展分析,了解城市的生态特征,认识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城市建筑设计与人们生活、工作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研究与城市区域范围内资源的利用和优化配置;适应生产力布局和城镇间分工合理化的客观需求,建立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的科学依据。确定工业、农业、交通、建筑、能源、文化、环境建设的相互作用,这涉及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领域,需要相关专家进行相互交流,提出相关对策。对于外来的先进理念我们应当吸取,借鉴其有益成分,避免盲目抄袭,要中外相结合,让外来经验技术经过加工改造、创新,为我所用。

2.要加大规划设计深度,树立精品意识

一方面,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底蕴,自然风貌,因地制宜。要全面统筹的考虑,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要求详细,有深度,而不是简单的平面布局。另一方面,今后城市的各项建设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建设,树立精品意识。尤其是建筑设计上要认真把关,要大力推广新设计、新工艺、新标准、新技术,提高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

3.要理顺规划管理体制,依法加强规划管理

对于规划管理权,要求一个城市只准设立一个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实行政府对城市规划实施权的集中统一。建立由专家和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城市规划委员会,作为政府城市规划设计的决策咨询机构。同时,城市规划要严格依法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干预,随意变更。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不得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

四、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工作在很多方面是产生于建筑设计,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只有在设计中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才能成就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生活环境。因此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只有了解了规划设计的特点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区别,才能更好的做好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篇7

前言

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仅能反映出城市文化和历史,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会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概念

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科学性,政策性和区域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骨、肉”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二、明确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相结合

我国许多城市整体城市形象不明确不突出的原因, 主要不在于单个建筑本身造型, 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 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上的不和谐。因此必须有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观念。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 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同时应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全社会的审美水平, 不能把独一无二、标新立异作为取舍的唯一标准, 应该确信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 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 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城市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和空间资源, 协调城市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故而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 是一种强调总体协调、彼此相关而不突出个体的政策过程取向。但具体城市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如建筑设计或是小范围的外部空间设计, 一个委托人、一份设计书、一笔资金就可以达到目的。在属性上, 这种设计主要反映业主及其能对建筑建造过程产生影响的那些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而忽略了整体效应与彼此间的联系, 是一种有突出个性的工程产品取向。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 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 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 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 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 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 如果没有条例的约束, 其间各种作用力必然会发生偏移甚至抵消, 但是这种约束又不是对具体建筑物的描述, 城市设计的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 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 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 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 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城市设计导则正是城市设计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 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重视, 除须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 同时对于建设项目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成果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简言之,要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篇8

建筑设计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差异也日益凸现。城市规划即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大局面的考虑。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工作环境。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有“模”可套、有“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规划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2.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1)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在城市规划中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需要,基于现状,对场地中的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等进行后来规划,使各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工作内容看,场地设计是除建筑单体外的所有建筑,包括单体建筑物、道路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竖向场地工程设施等各要素的详细设计。从建设流程来看,在建设流程中一般是开发商首先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报政府批准,以获得相应的土地,先对设计师提出设计任务与基本条件以进行设计。同时在具体设计前设计者都还要针对细部问题与开发商进行商谈,以确定最后设计内容。

①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其要求之一主要体现在城市规划对城市用地发展趋势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二体现在详细规划中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对场地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场地对控制规划中的土地使用,布局均要做出恰当的,实际的,细致的反应,以便达到合理利用,节约资源的目地。

②对用地性质的规划:控制性详细,总体规划对用地性质的规划限定了规划项目只能在某一区域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中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了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③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由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对建筑的控制。

④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在区域规划中一般规定不能越过红线,但同时又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应从红线位置退后一定的距离,同时在场地设计中也要按照规划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给予控制。设计中必须明确并严格遵守区域法与土地法等法律依据。

(2)城市规划的误区。有于种种政治经济的影响,许多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直难以区分。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结合环境。从城市规划出发,建筑的整体轮廓上应与周围现有的接见住相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想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通过人的心理和身体感受塑造空间。②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体现变化。③理性。承传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用历史的痕迹。

3. 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及存在问题

建筑环境指由城市中的非自然因素而形成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都与建筑环境有关,因为当前城市中的全自然环境少之又少,但这也是时代的特点。城市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在复杂万千的环境中一切感受。在我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的划分,而每个区有存在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从而形成了整体不均质、粗犷的特点。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如雨后春笋处处都在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高层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从而使高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有春秋,使得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更加多样、丰富,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建设加速,开发商与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等种种失控现象的出现给高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目前如何消除弊端使建筑设计融入城市空间是设计者们当前的一大难题。

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所以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相融,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是否和谐,人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因素。所以建筑设计者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而不能跟着开发商的利润转,这同时也是对一个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职业水平高低的检验,同时规划部门对建筑的规范还有很大的强制性的作用。

4. 应对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弊端的措施

(1)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因素。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篇9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ity construction is also expanding, increasingly scarce land resources in the city, high-rise buildings continue to gush in city construction tide. High-rise buildings to bring more working and living space for the people, bring more green space, also brings elegant rich city planning, make the city more beautiful. However, it also brings a series of problems. Have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built ignoring the city design, isolated in the city environment, there is no intimacy, to produce a sense of fear. Coupled with traffic problems, high-rise building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serious problem at present city design.

Keywords: city planning; desig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产生、发展作为切入点,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一、高层建筑成因分析及存在的理由

产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的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不断向周边扩展,但城市空间仍然局促。为了在较小的用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使用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空发展。也是高层建筑产生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高层建筑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概括而言,高层建筑类型可以被认为是土地经济、金融、城市运输、投资机遇和技术进步、再加上其他原因造成的结果。简单地讲,高层建筑是在一个不大的底层上叠加许多层。从功能上,它能使可用的楼层空间向高出堆积。从商业上,它能使其所有者从土地上获利更多,并且可以放置更多货物、更多的人,和在一个地方收入更多租金。它在经济上的存在是土地高价的结果,土地高价与城市交通便利密切相关,也是配套基础设施和土地利用的必然结果。高层建筑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建筑类型,它的开发将增加城市的就业及生产力,促进城市的有益发展。同时由于它的发展也推动了与之相关的建筑结构、技术、材料、交通等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发展。

二、高层建筑对城市产生的影响

高层建筑对其所在的城市街区具有重要的影响。仅以它绝对的规模和人口总量,就对城市街区的集中化、对街上的行人以及街景本身都具有明显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将这些归于高层建筑的环境关系,它必须成为在一定位置上的有效的城市设计方面的主题。在这个层面上,高层建筑的发展可以由规划者通过地方规划来加以控制。一座高层建筑必须首先与城市达成的协议,就是那里的现状,例如:它如何决定体量的问题,以及新的塔楼以何种尺度才能为整体联系于城市的形象、城市的街区和周围的建筑,最重要,它必须决定如何适应于街道的边沿、周围的人行道尺度、现有的土地利用以及它所在街区的特点。

由于其相对体量和高度,高层建筑对城市已有的周围环境及尺度影响甚大。不论是独立的或是混入在城市环境里,建筑物的体量越大,影响也就越大。不断增大尺度的高层建筑的空前激增已引起环境条件不断的恶化,因而变成城市生活质量的祸害。高层建筑插入到城市环境中,这些大都市里深谷剥夺了城市居民的光线、日照、和自然通风,对城市街区及其周围小气候环境的造成很大影响。诸如在阳光照到街面上的主要几个小时以内,高层建筑可能投下的阴影。这些阴影可能极大地改变着该区域的性质,影响着小气候以及遮断视景。塔楼也可能在底部造成强力的下行风和不舒服的旋风,那是很令人讨厌的。还有这些大型建筑项目的能耗过大,如空调、取暖和照明等需要较大的能量供应,从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改变了城市原有的热平衡关系,加剧了城市的热岛现象,恶化了市民的生存环境。

建筑的底部必须与街区的城市结构联系,并与城市的水平尺度比例相当。其设计应该对周围建筑的场地范围予以密切注意。把握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均衡匀称的建筑体,就是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并征对实际被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和谐的比例感受的效果。如果一座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合理且相协调,同时能够满足正常人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不难看出一个美的高层建筑是裙房、主体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当其三者合理的处理比例尺度的问题,同时这种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建筑物才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然后在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造型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使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2)高层建筑中立面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明确划分为水平因素和垂直因素。一般都要使各要素的比例与整体的关系相配,以达成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因此很自然的,较低矮而横向舒展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综合微型和巨型因素,使大中有小,小中有大。这一原则使高层建筑产生强烈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但如果退后尺度不当,高层建筑就变得与街道分离了,并可能变得与其环境失去联系,还有高层建筑物之间的地面场地不要仅仅作为行车道路,而应该加入更多的街道生活,使环境丰富生动起来。

篇1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uangzhou, urban expans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to try to keep the original style should be,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perfect, and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urban keep integr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abl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and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dr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project transforma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城市的发展应该呈现一种整体性。对于广州这种兼具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商业的大型城市,如何使具有文化沉淀的老建筑与现代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相融合体现一种无所不在的整体性,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考虑的重点,下面笔者结合工程实例展开说明。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原丁坑村小学占地约3000,建有3层建筑总面积约900,由于学校合并,现有空置状态。校址位于从化市鳌头镇丁坑村,在从化市的西部,距离广州市区60公里,从化市区20公里,原鳌头镇桥头小学丁坑分教点,计划将学校改造成为休闲教育基地,前期可作为公益文化教育、实践教育基地,并逐步向对外营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丁坑村是广州市的扶贫村,该村座落在从化的西南部山区,与花都东北部的山区接壤。本项目(丁坑村小学改建项目)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从化北部山区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而展开的帮扶工作。利用废弃校舍改造为集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等为一体的基地,改造后作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基地,可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先进的社会工作者。且在后续的帮扶建设项目中,将丁坑村作为企业农产品定点采购点,用于饭堂日常消耗及设点对内部员工销售,以实际的使用彻实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达到很好的帮扶效果。

1.2项目定位

总体定位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将丁坑村打造成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重要的学习、实践基地;

第二部分:面向市场将丁坑村打造集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农耕文化、乡村自行车体验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景区。

1.3战策意义

1)帮扶丁坑村,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从化北部山区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幸福社会的需要;

(2)将农耕文化保留和对外展现,是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3)帮扶工作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善举,可创建更良好的企业社会公众形象,有利企业良性发展;

(4)将丁坑村作为城投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基地,可增强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更先进的社会工作者;

(5)通过对口的帮扶工作,可将丁坑村作为企业农产品定点采购点,用于饭堂日常消耗及设点对内部员工销售,以实际的使用彻实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现状分析

2.1 自然条件

丁坑村村内水源不丰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现村内没有工业生产,污染源较少,生态环境保护得较好,主要以水田种植水稻、蔬菜,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塘基养殖瘦肉型猪等农业经济为主.

2.2 人文条件

在丁坑村小学学校旁边有一座客家的古四合院,此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业主不在此居住,现托人看管。该四合院继承了传统的岭南地区客家古院的建筑风格,且院内存有传统农耕文化即农业器具的。

2.3项目建设优势:

2.3.1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整,较少对外开放,对人们有一定的神秘感;结合当地生态发展旅游,带动经济。借助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打造“广东农耕文化、客家建筑文化体验之旅”主题;同时与周边的果园、水库构成了一个新的旅游风景线。

2.3.2 培训基地与青年旅舍运营模式为年轻背包客及团体旅行者提供了一个有点像酒店住宿,清洗,膳食的场所。然而酒店住客的关系疏离 - 住独立的房间,在独立的餐桌用餐,而青年旅舍则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使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持不同观点的年轻人聚到一起,相互交流。

2.3.3从化鳌头镇丁坑村自然环境保持良好,并且附近有广东地区特有的历史人文建筑(客家四合院)。改造成青年旅社后能够为当地的旅游文化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

2.3.4废弃校舍改造可以节约建筑施工成本,利用已有的建筑空地,水电等设施,进行改造完善。

2.3.5借助政府推广扶贫的机会,我们将对丁坑村提供经济上、战略上的帮助,以推动丁坑村旅游业、种植业的发展;同时,拉动经济,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3. 设计思路

3.1 基本思路

利用废弃校舍改为休闲教育基地,主要作为公益教育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并逐步向对外营业发展

3.2设计基本原则

3.2.1设计融入周围环境

从用地的现状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地物和周边环境,体现其特色与创新性。

3.2 .2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广场设计满足人们对优美环境与活动场所的追求,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空间,并与周围村庄景观相互联系、渗透,使广场景观与环境融为一体,以人的行为规律为设计空间尺度依据,满足群众要求。

3.2.3设计结合自然元素

因地制宜保留广场内的所有大树,只砍除杂树,调整林木和丰富天际线,增加林下低矮灌木群,改善绿化立体结构。出于生态和经济的考虑,本项目在植物上配置上重视发展乡土树种。

4 功能分区设置及改造

4.1区域现状

本项目学校占地约3000,建有3层建筑总面积约900,主楼总建筑面积588平方米,呈直线形布局,目前为有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栋,每层有3间课室,每间课室大约52,原为桥头小学丁坑分教点,每层面积196平方米。

4.2功能分区

三层主楼均在上下楼梯右侧增加设置洗手间及淋浴间,

2、一层内部间隔为会议室、餐厅,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卫生间各一间;

3、二三层为客房,是在原有3间的基础上间隔为6套房间住宿,合计设单人间1套,双人标间2套,6人旅社套间9间,合计共有59个床位

4、利用现有主楼后的部分平房,改建为员工宿舍、布草间及工具房。

5、考虑管理需要,大堂需要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还应放置多个消防设备。

6、大堂及每个客房均配备上网端口及无线上网路由。

7、室外娱乐设施配置:将原有的篮球场经加固装饰整理,改建为2个篮球场,增设球场照明,并加建卫生间。

8、篮球场后围墙,保留并美化。

9、保留学校中间空地,改造成草坪,不修建其他建筑物,使园区内的其他建筑物都能得到良好的通风采光效果。

10、在各个建筑物间的空隙处设计花园,每个花园本身具有漂亮的形状,不仅是作为一块绿地,也可以作为一个装饰优雅的建筑,有自己的草坪、鲜花、树木,自身形成一个清新典雅的结构体系。

5组织经营与管理

5.1 基本策略

前期主要作为公益教育文化建设的学习、实践教育基地,后期逐步向对外营业发展

5.2 经营管理模式

公平的雇佣关系/雇员当家

义工 (Volunteering)

对青年人的辅导

环保意识的传播

青年旅舍的理念与公民教育的传播

与志同道合的有关机构合作

5.3经营拓展

5.3.1农耕文化(耕读文化)

在学校旁边有一座客家的古四合院,此院落保留得相当完整,业主不在此居住,现托人看管,建议可向其租用,将这古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农耕文化展示中心,部分房间可作为农家住宿体验点。

农耕文化即农业器具的展示、农业文明的体验、开耕仪式、六畜饲养、农作物展示等。

5.3.2户外拓展、教育培训、露营体验、乡村自行车体验营等

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方向,利用丁坑村原有的自然资源,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乡和城乡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乡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提高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性

当前,城乡建设存在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只有有了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水平的设计,才能实现高标准的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提高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塑造城乡品牌、推动城乡发展,是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针对城乡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城乡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明确要求。各级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为城乡面貌实现质的飞跃奠定坚实基础。

三、建筑设计应服从城乡规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风景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人在任何时候都在领会城乡,城乡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乡空间,我们对城乡空间进行分析及设计,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乡规划。而城乡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乡的历史,展望城乡的未来,因此在城乡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对城乡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乡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乡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乡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乡环境,必须与城乡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同等重要。

城乡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建筑的问题,建筑设计服从城乡规划设计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乡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重视城乡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末的百余年中,现代建筑与城乡设计所呈现出的是一场颠覆性变革,其间充斥着无数由逐渐演变而引发的突变,突变而构成的嬗变。“嬗变”是一种发展、一种由矛盾双方交锋而产生的推进状态,一种呈螺旋式或波浪式的上升或前进动势、一种总体上积极的趋向,是实践的作用及其相互间渗透的结果,更是在人类起源、成长、壮大进程中的一种必然性的体现。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相互激发既促成嬗变,又产生巨大的动能,影响波及广泛,对建筑、城乡及整个社会进程和人类发展都发挥强劲的推动作用。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现代建筑设计、城乡设计也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朝着人性化、多元化、复合化、互通化、生态化、长效化等更优化的设计方向。

城乡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乡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乡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乡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乡设计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乡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乡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五、正确处理城乡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1.科学对待城乡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乡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乡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亚德的观点,城乡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乡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乡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乡建设的好坏与城乡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乡规划设计是城乡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乡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因此,在批准城乡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建筑设计服从城乡规划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四周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乡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乡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