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研究性学习方向

研究性学习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4: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研究性学习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07-02

开放型语言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要从设计思路、功能设置、经费开支、学校的自身状况等多种因素来进行规划、论证和实施。开放型实验室设备的投入是一个高价值的投入,但对英语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利用开放型实验室的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拓展教学空间,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尤其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同时通过开放型实验室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的过级率。本文就开放型实验室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及探讨。

一、开放型实验室建立的必要性

1.传统语音室的弊端

传统的语音室即无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单纯供听力训练使用的语音实验室,是语音实验室中最简单、功能最少的一种,这种只能听音和放音,进行简单对话的单纯性语音室所提供的学生座位上的耳机只能接听教师通过主控台播放教学光盘及录音带的教学信息或来自教师口授的教学信息。这种传统的语音实验室设备简单、功能少、造价低,一般只做听力使用,供学生复习听力训练,属于较低的语音实验室。以我院为例,这种实验室往往会满负荷使用(平均每天6节课),这种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故障的语音实验室已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况且大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学生人数多,它不同于各系及其它专业,大学英语是全体一、二年级大学生的必修课,可见其学生数量相当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分配给学生听说能力训练的课时数较少,一般一学期15次课(30学时左右),如我院用于听力训练的专用语音室普遍存在不够用的状态。这些特点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困难,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对比跟读、自己复读、自己放音、自己录音的活动不能进行,导致学生座位的录音机从来不使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故障率。

2.开放型语言实验室的益处

传统语音室的教学方式约束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建立开放型语言实验室是实现资源共享,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实行开放型语言实验教学是与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一种创新,是课内教学内容补充的重要手段之一。开放型语言实验室的资源是针对学生实行开放式使用的,有利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系统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完成课堂中所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英语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开放型语言实验室运行条件

首先,开放型语言实验室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环境的设计既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又要考虑实验室的通风和采光,同时还要考虑良好的人文环境,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其次,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实验室的开放,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让高年级的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也可以为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场所。教师端有主机控制系统,学生端配有电脑主机,可支持多种视频点播,可进行网络浏览,可进行多频道广播、支持多部教材点播,教师可以随意选取资源库中的影视教材,听力教材或文本资料来为学生指定学习,学生可切换收听收看,较好地实现了教师控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开放型语言实验室也有考试资源,考试功能支持教师利用系统题库或自己的文本或音视频资料随机生成一套标准的试卷,操作简单易行。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功能教学和学习的平台。总之,开放型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老师引导并放手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空间,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设想,从中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放型语言实验室与英语教学

开放型语言实验室与英语教学密不可分。开放型实验室可实现英语资源最大化。开放型实验室所必备的英语学习资源平台,其丰富的内容结合英语语音、听力、口语等基础课程教学,将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专业四级、专业八级、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中,听力和听写成绩有更大幅度的提高。丰富的内容对英语听力、口语、视听说、文学等多门课程提供了先进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开放型实验室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同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我院而然,开放型语言实验室将替代设备老化的语音实验室,是一个融英语语音、视听、口语、口译、商务文秘技能于一体的资源教学系统,为全院广大师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支持具有听力、模仿、朗读、电话对话、配对对话、人机对话、小组讨论、录音回答、测验等功能,从而确保培养应用性人才,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便于广大师生充分利用各种英语教学资源。为适应语言教学发展、满足新时期语言教学需求,近年来学院加快了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建设步伐。2009年学院重新建立了1个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随后改造了3个旧语音室。语言教学系统较过去先进了很多。与传统的语音室相比,先进的开放型语言实验室在多媒体教学、语音训练、自主学习、语言测试、网络教学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三、开放型语言实验室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1.健全实验室的开放制度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建立严格的语言实验室开放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开放型语言实验室的有效运行。要建立《开放型实验室管理制度》、《开放型实验室情况登记表》、《设备使用情况》等规章制度。这些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将为保障开放型语言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所建立制度的试用,随时可进行修改。在全院范围内逐步形成制度化、常规化的开放式语言实验室制度。

2.指导教师与学生自主学习

为满足开放型实验室正常的运行,必须配备一定数量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极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师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教师。每个实验室原则应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这样才能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课内教师布置的任务。

3.自主学习的内容

要有效的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如,英语专业基础课、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等,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自主学习方案。开放的外语自主学习方式是让学生可以自主浏览系统资源库中的音频、视频、文本资料;可以调出资源库中的试卷进行自我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测试;可以利用学生屏幕上的播放器进行自我录音、对比训练。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这种开放型语言实验室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篇2

2.小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是新时代学生学习探究的一种方法。学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提出小课题,按照“选题-收集资料-开题-实施研究-汇报成果”的流程进行。通过小课题研究,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从而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例如在学法指导上提出自主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开展“自读、自讲、自议、自测、自评、自结”的课题实验。这种模式是学习与教学的交互,它既是教师教改的课题,也是学生探究学习方法的小课题,课题实验的方案,可由教师提出,而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案,应让学生以小课题形式自主设计,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动情,掌握课标的目的要求,同时也探索自己最佳的学习方法。

3.学习体验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倡导研究性学习,要创设情境,引生入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从而获得感悟和体验。例如学习政治常识《民主决策》课时,可组织学生到街道参观、体验。通过让学生参加模拟自来水价格听证会的方式,来了解价格听证会的基本流程,也可以邀请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代表不同身份的人物来发言。在听证会上,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改、完善。此外,学生还可以设计并参加“辩论赛”,开展心理咨询和法律知识服务、新闻会等形式的活动。

4.社会实践法。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参与适当的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恰恰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这其实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例如,在学习经济常识中有关企业经营方面的知识时,结合课本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在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个社会实践调查类型的课题——关于企业经营方法的研究。又如,在讲授《银行和储蓄者》时,我要求学生到农行将银行的空白支票、存取款单及宣传资料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讨论银行的基本业务及作用,谈如何储蓄、储蓄的原则及作用。在讲授经济常识第一课《价值规律》内容时,恰好是桃子上市的季节,我让学生分成几组,分头到集市上、超市里调查桃子的价格,历时半个月,然后让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制成表格,画成曲线图,写成小论文,在班上互相交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价值规律的理解,也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开展研究性学习,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280-01

前言:小学生在成长教育方面,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人的一生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因此需要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来改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低年级学习行为

1、小学低年级学习的重要性

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将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学校中度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应从孩子自身出发,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感情,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儿童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习是学习生涯中重要时间,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习文化课的重要时间段,同时小学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段[1]。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证明儿童早期产生的行为问题,到青春期后产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因此儿童早期教育影响着一生的成长。儿童在早期教育中,学校与家庭成为重要的教育群体,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家庭影响尤为重要,首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应为儿童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儿童成长过程中严禁出现由于家庭因素产生焦虑现象,家庭的美满与儿童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在临床试验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不仅与儿童心理存在高度相关,同时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养成与建立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也同样重要,因此家庭教育与儿童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关系。

2、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三者关系

儿童刚入小学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比重开始发生变化,小学低年级在入学时,由于年纪的问题仍然存在对家庭的依赖,幼小的心理上不能完全适应学校生活,主要体现在生活上还不能完全脱离家长的照顾与帮助,入学时儿童往往变现出失落、无助的心理,这种现象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合在一起。

家庭教养在入学时家长有义务为儿童讲解学校学习的重要性,并让儿童充分了解学校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并且让儿童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学校教育在对小学低年级教育方面,首先应从儿童心理入手,不要盲目的进行学习教育,应建立儿童对学校教育的信任,其次应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想法,并且与儿童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小学低年级教育是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环节,儿童对学习产生的兴趣主要来源于低年级教育中,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起着重要因素。

二、小学低年级学习应为与家庭教育关联

1、家庭教育在小学低年级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影响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学习问题,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情绪问题、品行问题、不良习惯、青春问题五个方面。学习问题主要体现在课堂是经历不集中、学习过程中学习困难,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与儿童进行沟通,及时找出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问题,学校与家庭及时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儿童在学生期间出现的情绪问题主要来源于家庭因素,家庭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及时了解儿童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解决儿童产生的情绪,减轻儿童心理上产生的负担,为儿童提供快乐的成长环境。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品行问题、不良习惯与青春问题应受到家长的格外注意,低年级儿童在生活中已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对身边发生的新奇事件,存在好奇心理,并将追求与模仿[3]。低年级儿童较容易出现打架斗殴、逃学。离家出走等行为,如发生其中行为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生品行发生改变时已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而家庭是儿童最为信赖的环境,因此家庭教育在品行改变过程中尤为重要。家庭教养模式不应采用家庭暴力解决方式,应采用说服教育模式。

家庭暴力只能使儿童表面表现出更改坏毛病的想法,其实在内心并没有接受家长的教育,因此家长应从根源入手。儿童在产生错误现象时应进行说服性教育,使儿童心理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行为。因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儿童学校生活,家庭教育过程中家中每一位成员应时刻要求自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到良好教育作用。

2、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行为发展过程中由于性别因素,在形成儿童问题行为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儿童行为问题在性别分布、地区分布、年龄或年级分布上的具有一定差异[4]。相关研究人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男童产生问题行为现象将高于女童,可能与社会化过程和社会期望水平等因素对性别的广泛影响,男孩、女孩在家庭与社会待遇和要求不同有着直接关系。同时男童与女童在问题行为的表现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根据性别因素进行儿童教育。女童低年级教育过程中,对家长与学校教育接受能力较强,并且能积极改正问题行为,而男童在家庭及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家长与学校对男童教育过程中,应按照儿童性格采取相应方式。

参考文献:

[1] 方建移.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学发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5(01):102-25.

篇4

0 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六年来,我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国家提出的“科技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强国战略”等等一系列政策方针密不可分,科技文化创新是我国处于强国之列的必然动力。而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最为紧密[1],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重任。近十多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迅猛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研究生培养中如何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证[2]等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研究生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严重脱节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将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协同进行的培养方法。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同步进行课程学习,学习积极性更高且更有针对性,能快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工程经验,成为能同时应用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1 传统培养方式的问题

传统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3],第一阶段为课程学习阶段,这个阶段一般要延续一年,主要学习包括英语、思想政治、专业基础课程等,虽说较大学期间的课程更有理论深度,老师在教学上也更加灵活,但由于没有具体的课题项目作为背景,学生对未来具体研究的内容尚无清晰的认识或知之甚少,使得课程学习的意义黯然失色且无法把握知识重点。

研究生的扩招,使得原本是精英教育的高校研究生教育,变得大众化了[4],如本科教育一样,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也一定程度复制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模式[5],研究生主要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所设置的课程除能够为其后续的科研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以外,还需要涉及到较为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调研发现,研究生的多数课程为必修课,其涉及的面泛而不精。

第二个阶段为课题研究阶段,学生和导师在交流后确定研究方向,学生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对课题的基本情况、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课题的研究主线,随后对课题进行具体研究,最后完成相应任务并获得学位。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前期理论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研究的具体问题时,出现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准备时间仓促等问题。这时,再进行针对性的理论补充就将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大大拉长,甚至造成因时间急促而使得论文质量大打折扣的现象。

2 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模式

针对上述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模式,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科研的同时,同步进行课程的自由选择及学习,充分利用两者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科研中促进理论的深化,在理论中需找科研难点的理论支撑,两者相得益彰。

任何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6],所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必须寻找新途径、新方法,真正实现从研究生教育大国迈向世界研究生教育强国。该模式是将传统的一分为二的学、研模式变为真正的合二为一的学研模式。

第一步,研究生复试后,学校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学前教育,例如专业介绍会,导师见面会等等,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学校本专业的导师构成、研究方向以及该研究方向所需的知识储备、研究方向的前景、导师对学生的要求等。新生在入学前就能根据自身情况与导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代替通过询问学长或者与导师发邮件等效果比较差的交流途径,使沟通方式更加及时、顺畅。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与导师充分交流、沟通,可以使研究生利用入学前的空档时间对相应知识进行学习,从而为进入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有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第二步,学生入学后,应该快速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从最基本的如查阅资料等做起。同时,学校需提供更加灵活的选课机制,要求导师就本课题组研究所需的理论知识上报三门以上的课程需求,然后根据每位导师上报情况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当然,考虑到导师研究的方向相差甚远而导致不同导师的理论系统也相差甚远的问题,学校在研究生导师课题这方面,应该突出本学校的特色,使导师的研究方向更加集中,避免泛而不精,也可以使导师间的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此外,学校可取消研究生选择课程时的年级限制,学生可根据项目研究的内容和进度对课程进行自由选择,进行分散学习,避免了传统集中在第一个学年而效果较差的状况。

第三步,由于学生的培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需要导师充分发挥把关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需按照项目时间节点要求向导师报告研究进展,导师对研究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难点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答。通过导师引导、学生主动的互动模式,既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使学生能最终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3 总结

在入学前就完成对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基本了解,通过与导师交流确立双向选择关系;在入学后,采取课程学习与项目式培养协同进行的培养方式。研究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同时,灵活的课程学习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理论补充。在导师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和引导的作用下,学生能快速掌握课题实施方法,并顺利完成任务,其自身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此种培养方式可以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参考,对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实践性、能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研究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柯敏.当前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1:1-5.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EB/OL]..http:///xwyyjsjyxx/shggtq/277660.shtml.2013-03-22.

[3]王锋,范江玮,刘美全.研究生项目式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69-270.

篇5

1.高校学生学习方式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毕业生实践能力低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教育,改革高校教学手段,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满足市场要求的合格人才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了找出目前高校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针对问题,在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进行了有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调查,我发现目前高校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1被动性学习

对于大多数国内大学生而言,大学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生活环境,一个更加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一个更需要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的地方。但是,当他们怀着期待和好奇的心情去拥抱大学生活时,却发现有一样东西没变,那就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仍然是“唯分数论”,重分数轻素质,重成绩轻能力,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性。绝大部分课程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考核方式也是传统的笔试,考核的标准仍然是60分,还有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会计证考试,等等。这么多科目的考试,让学习变成了被动应付考试,学习的目的就是分数,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疲于奔命,压力巨大。而另外一部分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则平时根本不学习,只有在考试之前才突击一下。

1.2盲目性学习

更甚者,一个专业设置几十门课程,每个学期开设十几门课,而每门课程似乎都很重要,面对着这么多课程这么多学时,学生迷茫了,每天都忙于应付各门课程的学习,从而不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尽早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也不懂得在专业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好像什么都会一些,但是没有一门是精通的。这样的学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遇到的问题可想而知,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使得学生产生极度的不自信甚至悲观情绪。很多学生对学习感到盲目,不知道今天的学习跟明天的工作如何衔接,对学习失去了热情和兴趣,于是大家开始怀疑大学教育,认为上大学没有用的高校学生比比皆是。

1.3教育与社会脱节

经过4年的大学生活,就业是每一个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但是很多大学生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他们发现,经过了大学4年的学习,却难以胜任用人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大学的学习与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并没有很好的挂钩[1]。即使在与中专,大专的毕业生竞争中也缺乏应有的底气,很多技术类的学生最后不得不去从事市场类、营销类的工作。而且,一边是大学生抱怨找工作难,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呼吁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与社会服务的距离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多,严重违背教育服务于社会的原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采取导师制与学生主动性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确定专业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高校导师制分析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四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2]。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而且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实行的导师制与上面所述有所不同,这里的“导师”更多的是指学术、专业方向层面的导师,在生活层面上,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辅导员的工作。我校数字媒体专业下分设有动漫、虚拟现实、平面设计、影视制作、可用性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可在大学二年级即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设置有1-2名专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专业导师会为学生开设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活动。本专业实行的导师制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以学生为本

导师制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保证学生的利益最大化,即学生选择导师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原则上导师应该接收每一个学生,保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而且,考虑到有些学生一开始对于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不太确定,在选择导师后又发现自己更喜欢或者更适合另外一个方向,还可以通过跟导师的沟通交流后更改专业方向。当然,导师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不一样的课题,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课题,会根据需要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保证课题的正常进行。

2.2专业引导和强化

导师由专业老师担任,但又不同于普通的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工作都是在课外进行的,由于很多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导师的主要职能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擅长或者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在大的专业范围内有所侧重,除了起到“引进门”的作用之外,还会引导学生在他们的专业方向上开展更多更深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实践。

2.3理论联系实践

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的认识,导师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国内外学术交流及丰富的行业信息分享,使学生即时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加深对专业的认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提升学生求职的竞争力[3]。

以可用性工程方向为例,每年开展的专业活动包括:

2.3.1邀请我校客座教授德国不来梅大学可用性工程博士生导师JuergenFriderich,每年来我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业讲座,介绍可用性工程在国外的最新发展状况,大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3.2联合UPA中国(Usability Professionals?蒺 Association)开展“用户体验进校园巡讲活动”,邀请可用性行业资深的嘉宾开设可用性工程的专业讲座,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2.3.3鼓励学生参加UCD中国(User Centered Design)举办的UCD书友会,UPA中国举办的用户体验年会,以及各种用户体验专家论坛、工作坊等,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

2.3.4经常邀请知来自腾讯、网易、华为等知名企业的专业人士跟学生分享从业经验。

2.3.5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用户体验设计大赛。

2.3.6指导学生参加导师的项目,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学习分析

自主性学习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主要是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学内容[4]。自主性学习普遍被认为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学习的理念在于让学生“做”(读、写、听、说及讨论等),而不仅仅是“听”,强调发展学生的能力,创造环境让他们参与到深层次的思考(分析、综合和评价)中。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自主性学习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多方式都可以纳入自主性学习的范畴,譬如打篮球,他们会有意识地摸索打篮球的技巧,就属于自主性学习的范畴,或者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从中掌握到有关社交礼仪的知识,这个也属于自主性学习的范畴。

如果导师制的实行只是停留在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真正达到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合格人才的目的。

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主要包括:

3.1导师指导下的自主性学习

自主性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松散型学习,而是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范畴的学习。例如,导师确定一个学习的主题,甚至给出一些学习的方法和范畴,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自主性学习,学习的过程不单是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要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去开展学习,不单是记忆知识,而是要深刻理解和运用知识。

3.2团队协作

每一个专业方向大概有8到20个学生,由1、2个专业老师带领。主要的组织结构是以项目为核心,3到5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团队成员的工作是围绕项目展开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分工合作、相辅相成的。要求学生在项目工作期间,不仅要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而且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书友会

书友会是为小组成员提供一个学习心得分享的平台,由一个或者几个成员担任主持人,围绕一本书、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主题,组织参与者开展讨论,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并由导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这种形式能很好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激发学生平时自主学习,注重为自己储备知识的积极性。

3.4交流多样化

每个专业方向或者小组都有自己的网络交流群,还有共同的网站平台。小组成员在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跟其他人交流、探讨,也可以在交流群中发起在线讨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交流相结合,进一步加深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了大家参与学习参与交流的便利性和积极性。

4.导师制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

导师制教学方式的实行,帮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专业方向,但是对于一个高校学生来说,确定专业方向仅仅是专业学习的开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导师的指导及学生主动的学习两者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样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根据物理学的力学原理,要移动一个物体,只有当作用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各种方向的力作用在一处,就会相互抵消,这样的作用力有可能成为无用功。这样的例子在大学里面并不少见,很多大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是很茫然,没有方向,整天埋头苦干,一会觉得英语有用,就学习英语;一会觉得程序语言有用,就拼命学习编程;一会觉得其他科目有用,就学习其他科目。到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似乎什么都会一点,但是什么都不精通。在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今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专、精、深的专业人才,这样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屡受挫,不被用人单位接收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运动方向和正确的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导师制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素。导师给学生指引一个方向,学生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不断前进。

5.成功案例解析

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创建于2004年,从2008年开始实行导师制,一直以来,坚持“导师制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中,可用性工程方向有两个指导老师,专业小组的学生历年来维持在20个左右,小组成员历年来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用户体验设计大赛,多次获得可喜的成绩,尤其是2010年,面对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我们的学生经过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努力,最后获得了大赛唯一的金奖(如图1、图2)。另外,在导师的引导下,小组成员有机会参加世博会广州馆等各种项目,这些经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及动手操作能力,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近年来,可用性方向的学生就业形式呈献十分良好的势头,每年都有学生进腾讯、百度、迅雷、网易等知名的企业工作。

6.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对于高校学生教育方式,应当采取在有导师引导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能力,满足市场要求的专业性人才。不能再以分数作为一个绝对重要的因素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秀与否。

导师制,自主性学家都在讨论,但是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并且要实践开来,这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也要在经费上及其他方面给予资助,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气氛。

参考文献:

[1]谢兴萍.大学生就业难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决策管理教改与教学.2007,(19).

[2]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07.

[3]李亚玲,王东杰.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8,(4):24.

篇6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6(b)-0008-04

Gas chromatograph quantification and osteoblast cells stimulation study on lipophilic products from Bushen Huoxue Recipe

QIAN Yafang1,2 SHAN Letian3 JIN Hongting3 GU Mancang2

1.Preparation Center, Zhe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06, China; 2.College of Pharmacy,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3.Institute of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lipophilic components in Bushen Huoxue Recipe by gas chromatography(GC), and investigate the activity of this component to induc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Methods Multiply supercritical fluids were employed to extract lipophilic products SFEⅠ and SFEⅡ from Bushen Huoxue Recipe. Linoleic acid and oleic acid were determined by GC. The proliferation and ALP activity of osteoblast cells were explored after exposure to drug-loaded serums from SFEⅠ and SFEⅡ treated rats. Results Methyl linoleic acid and methyl oleic acid ha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inlet range of 0.2-1.2 μg. Methodological findings met the requirements. Linoleic acid and oleic acid content of SFEⅠ were 318.51-328.64 mg/g and 454.25-460.82 mg/g. Linoleic acid and oleic acid content of SFEⅡ were 205.22-211.32 mg/g and 228.55-235.13 mg/g. The drug-loaded serum from SFEⅠ and SFEⅡ treatment group could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and ALP activity in MC3T3E1 cells in vitro compared with that of ethanol-water extraction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s of Bushen Huoxue Recipe SFEⅠ and SFEⅡ are mainly linoleic acid and oleic acid, and the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activit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alcohol extract.

[Key words] Bushen Huoxue Recipe; Supercritical fluids 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 method; Osteoblast cells proliferation;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临床与基础研究表明,脂质及其体内代谢产物与骨组织的生长、代谢与重建密切相关[1-2]。其中油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直接参与了骨合成代谢相关激素的体内转化,进而影响骨代谢[3-5]。补肾活血方是浙江省中医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方剂[6-7],药理研究表明其可提高去卵巢制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强度[8]。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技术定量检测补肾活血方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亲脂性组分SFEⅠ和SFEⅡ中主要PUFA含量的方法,并研究SFEⅠ与SFEⅡ对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1 材料与试剂

HA220-50-01超临界流体萃取仪(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Agilent 6890气相色谱仪(Agilent公司),SkanIt 4.0多功能酶标仪(Thermo-fisher公司),倒置显微镜(Olympus公司),CO2培养箱(Thermo公司)。

SD大鼠,6周龄,清洁级,雌雄各半,体重(200±20)g,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动物合格证号:SCXK(沪)2013-0016。实验所需中药饮片购自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仙灵骨葆胶囊(贵州同济堂医药有限公司,批号1407019);α-MEM培养基、胎牛血清素(Gibco公司);PBS缓冲液,胰酶和青/链霉(杭州吉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油酸甲酯(货号75160)、亚油酸甲酯(货号L1876)、十七烷酸甲酯对照品(货号51633)及二甲基亚砜(DMSO)、噻唑蓝(MTT)(Sigma公司);正己烷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2.1 补肾活血方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制备

参照课题组前期方法[9],取中药饮片熟地、杜仲、白附片、枸杞、肉桂、山茱萸、桃仁、红花、山药、炙甘草,粉碎成最粗粉,按处方比例混合均匀,准确称取适量,置于超临界萃取仪萃取釜内。萃取条件如下:萃取釜压力23 MPa、萃取釜温度38℃、分离器压力7 MPa、分离器温度50℃,以CO2超临界流体萃取4 h,从分离器中得萃取物SFEⅠ。萃取剩余物料在萃取釜压力25 MPa、萃取釜温度38℃、分离器压力6 MPa、分离器温度45℃的条件下,以含2%乙醇的CO2超临界流体萃取4 h,从分离器中得萃取物SFEⅡ。

2.2 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测定方法[10]

2.2.1 气相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色谱柱:HP-INNOWax-PEG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载气N2,流速1.0 mL/min,进样口温度210℃,柱温190℃,保持25 min,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10℃,分流比:20∶1,进样量:1.0 μL,分离度应>1.5,理论板数以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峰计应>3000。

2.2.2 对照品供试液制备 分别精密移取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照品和十七烷酸甲酯对照品(内标),正己烷定容至2 mL,即得对照品供试液(分别含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0.2 mg/mL,内标0.1 mg/mL),4℃保存。

2.2.3 样品供试液制备 精密称取SFEⅠ与SFEⅡ 30 mg,加0.5 mol/L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 mL,充N2,65℃水浴中皂化15 min,加三氟化硼甲醇溶液2 mL,65℃甲酯化2 min,精密加正己烷4 mL,振摇,加饱和氯化钠溶液至刻度,充N2,静置待分层,精密吸取上层液1.0 mL,加内标贮备液0.5 mL,正己烷定容,即得,4℃保存。

2.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过0.45 μm滤膜,供试品溶液1.0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以内标法计算,即得。

2.3 方法学考察[11]

2.3.1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移取对照品供试液适量,正己烷定容,制备油酸甲酯与亚油酸甲酯浓度为0.02、0.04、0.06、0.08、0.10、0.12 mg/mL的一系列对照品工作液,取0.2 μL后注入气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以对照品的浓度(mg/mL)为横坐标,对照品和内标物峰面积的比值为纵坐标,考察线性关系。

2.3.2 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每隔2 h测定1次,计算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比值,计算RSD值。

2.3.3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进行3次平行测定,计算油酸甲酯与亚油酸甲酯平均含量以及RSD值。

2.3.4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样品供试品适量,精密加入对照品储备液适量,使油酸甲酯与亚油酸甲酯量为供试品中相应物质量的80%、100%与120%,注入气相色谱,测定油酸甲酯与亚油酸甲酯含量,计算回收率。

2.4 胞培养

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常规贴壁生长,传代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 kU/L青霉素和100 mg/L链霉素的α-MEM完全培养液中,37℃、5%CO2及饱和湿度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2 d换液,3 d传代1次。

2.5 含药血清制备

含药血清制备方法所有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11组,每组3只:空白血清对照组,仙灵骨葆胶囊阳性对照组,补肾活血方SFEⅠ和SFEⅡ以及醇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相当于12.5、25、50 g生药/kg体重),连续灌胃3 d,参考课题组前期方法制备含药血清[12]。

2.6 成骨细胞增殖实验(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成骨细胞MC3T3E1,按3×104/mL接种于96孔培养板,孵育过夜。将各组含药与空白对照组血清加入各细胞培养孔,使血清终浓度为2%,设立不含细胞的对照孔。放回培养箱孵育48 h,按MTT法要求操作,490 nm下测定吸光度(OD),计算成骨细胞净增殖率。成骨细胞净增殖率=[(含药血清处理孔OD-溶剂对照孔OD)-(空白血清处理孔OD-溶剂对照孔OD)]/(空白血清处理孔OD-溶剂对照孔OD)×100%。

2.7 碱性磷酸酶活性实验(pNPP)法

按“2.6”项下方法操作,吸取各孔培养液,小心用PBS洗涤一次,按碱性磷酸酶检测试剂盒要求操作,同时制作标准曲线,在405 nm测定各孔OD,计算各孔碱性磷酸酶活性。

2.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气相色谱图及线性关系

气相色谱图见图1,结果显示十七烷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油酸甲酯色谱峰分离度良好,样品检测无干扰。亚油酸回归方程为y=0.6774x-0.2596(R=0.9993),油酸回归方程为y=1.4151x-0.5080(R=0.9991),亚油酸甲酯与油酸甲酯进样量在0.2~1.2 μg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

3.2 方法学考察结果

重复性考察结果萃取物中亚油酸甲酯与油酸甲酯平均含量分别为221.6 mg/g(RSD=1.88%)和246.4 mg/g(RSD=1.51%);稳定性考察结果亚油酸和油酸24 h内峰面积比变化值的RSD分别为1.14%和2.26%;加样回收结果萃取物中亚油酸与油酸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9%(RSD=2.33%)和97.79%(RSD=2.39%);方法学考察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

3.3 萃取物中亚油酸、油酸含量测定结果

分别取三批萃取物SFEⅠ和SFEⅡ的样品,测定其中亚油酸甲酯与油酸甲酯含量,根据相对分子质量换算得到样品中亚油酸和油酸的含量,由表1可知亚油酸与油酸质量之和约占SFEⅠ和SFEⅡ总质量的78.8%与44.5%。

3.4 萃取物诱导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补肾活血方萃取物SFEⅠ中、高剂量组,SFEⅡ各剂量组和醇水提取物高剂量组含药血清诱导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空白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FEⅠ中剂量组、SFEⅡ低剂量组含药血清诱导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补肾活血方醇水提取物相应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5 萃取物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补肾活血方萃取物SFEⅠ、SFEⅡ和醇水提取物各剂量组含药血清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强于空白血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FEⅠ中、高剂量组及SFEⅡ低、中、高剂量组含药血清诱导胞浆碱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显著强于醇水提取物相应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4 讨论

补肾活血方以右归饮加桃仁、红花组成,临床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血瘀内停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本课题组前期采用醇水双提法精制得到补肾活血颗粒,经动物实验证明其可激活成骨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13],并抑制破骨细胞整合素αVβ3表达[14],提高骨密度和骨强度[15]。然而该方中不乏桃仁、肉桂等富含亲脂性和挥发性组分的药味,传统的醇水双提法仅能富集复方中水溶性和极性组分[16]。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PUFA摄入量与人体的骨密度呈正相关[17-18];动物实验表明PUFA可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量和骨密度[19-20]。为研究补肾活血方中的亲脂性组分的化学组成及其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本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补肾活血方多元超临界流体萃取物SFEⅠ和SFEⅡ中主要PUFA组成――油酸与亚油酸含量的方法,含量测定表明油酸与亚油酸为SFEⅠ和SFEⅡ中的主要成分。血清药理学研究显示,SFEⅠ和SFEⅡ组含药血清可显著诱导成骨细胞前体MC3T3E1增殖,并显著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且作用强于醇水提取物组。本研究结果表明,补肾活血方经超临界流体萃取所得的亲脂性组分也可能具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潜力,但需进一步的药效学实验证明。

[参考文献]

[1] Longo AB,Ward WE. PUFAs,bone mineral density,and fragility fracture:findings from human studies [J]. Adv Nutr,2016,7(2):299-312.

[2] Raewyn CP,Paul JM,Marlena CK.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the regulation of bone metabolism [J]. Exp Bio Med,2007,232(10):1275-1288.

[3] Wauquier F,Léotoing L,Philippe C,et al. Pros and cons of fatty acids in bone biology [J]. Prog Lipid Res,2015,58(3):121-145.

[4] T锦辉,黄志祥,李天旺.多不饱和脂肪酸在骨质疏松症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7):1218-1220.

[5] Candelario J,Tavakoli H,Chachisvilis M. PTH1 receptor is involved in mediating cellular response to long-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J]. PLoS One,2012,7(12):5806-5819.

[6] 许兵,方剑利,刘慧,等.补肾活血方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3):177-182.

[7] 朱希,尹华,李渊贞.补肾活血颗粒的干燥及成型工艺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3):585-588.

[8] 沈晨啸,章建华,尹华.补肾活血颗粒对维甲酸所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药效学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20):154-158.

[9] 谷满仓,钱亚芳.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精馏联用技术提取脱酸月见草油的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3):21-24.

[10] 王亚婷,何轶,王瑞忠,等.GC法同时测定蜂房药材中5个脂肪酸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5,36(3):420-424.

[11] 曾广胜,盛卫国,叶剑锋,等.油菜花脂肪酸成分气象指纹图谱研究及聚类分析[J].医药导报,2013,32(5):677-680.

[12] 肖鲁伟,王伟东,童培建,等.补肾复方含药血清对大鼠成骨细胞OPG、ODF表达的影响[J].中医正骨,2006,18(9):649-651.

[13] 许兵,金红婷,王萧枫,等.补肾活血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经典Wnt/β-catenin通路的影响研究[J].中国骨伤,2015,28(6):553-558.

[14] 刘慧,许兵,方剑利,等.补肾活血颗粒对去势大鼠血生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5):1435-1438.

[15] 韩丽萍,魏敏惠,王相东,等.补肾活血方及其拆方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及其组织形态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5(6):177-182.

[16] 陈为飞,李渊贞,朱希,等.HPLC同时测定补肾活血颗粒中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苦杏仁苷、桂皮醛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5,32(4):463-466.

[17] Harris TB,Song X,Reinders I,et al. Plasma 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and fish-oil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osteoporotic fracture risk in older adults:the age,gene/environment suscep?鄄tibility study [J]. Am J Clin Nutr,2015,101(5):947-955.

[18] Macdonald HM,New SA,Golden MH,et al. Nutri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bone loss during the menopausal transition:evidence of a benefi cial effect of calcium,alcohol,and fruit and vegetable nutrients and of a det-rimental effect of fatty acids [J]. Am J Clin Nutr,2004,79(1):155-965.

篇7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城乡规划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其作用愈发重要。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于2003年3月,是在原兰州铁道学院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由邓延复、阳世B、刘纯翰三位著名建筑师领衔创建的。

1 我校城l规划设计类课程现状分析

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设立以后,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我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表现更为明显,作为城乡规划专业主干课程的设计类课程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作为在城乡规划专业阶梯式教育平台中建构课程体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类课程体系设置仍然存在以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1)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按照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前三年教学的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基础2》、《建筑设计1》、《建筑设计2》、《建筑设计3》,分别开设在入学第1、2、3、4、5学期,即从入学开始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每周学时在6-8学时之间,以上课程总学时数为512学时。

(2)专业设计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的设计类核心课程基本已纳入我校的教学体系,但设计基础课程还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系统而扎实的城乡规划设计的基本功训练,导致学生在进入高年级时无法建立较为宏观层面设计概念。同时,以上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城市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 这与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专业知识体系中推荐核心课程内容不相一致。

(3)专业实践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学时各为2周的《城乡规划课设1》和《城乡规划课设2》,分别开设在第6、8学期;学时各为16周的《设计院实习》和《毕业设计》,分别开设在第9、10学期;学时各位2周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建筑设计强化设计周》,分别开设在第2、6学期;学时为4周的《专业方向强化设计》,开设在第期。

2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1)坚持人才培养方向与特色,构建完善的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借鉴学习国内城乡规划教育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完善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培养模式,使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的主干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层次关系更加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2)以城乡规划实践为中心,重构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

通过开展充分利用我校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强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整合力度,以城乡规划专业实践为中心,重构各门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以避免各学科片面强调自身特点而各行其是,努力形成合力以整体提升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成效。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优化设计类课程教学安排,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策略

(1)构建适应我校师资力量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体系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我院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采用的2.5+2.5的两阶段模式,现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鉴于各种原因,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都在修订,一轮改革后的培养计划还未得到有效的实践和反馈,又使用了新版的培养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的问题。我校城乡规划教育应结合以上各方面的变化,重新修订新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确立各个教学阶段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教学目标,对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以构成连贯、渐进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即对规划设计课程进行规划。

(3)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实践类课程体系

按照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要求,城乡规划学科的实践性决定了设计类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多年来我校设计类课程教学的一个最大缺憾是课程与实践脱节,学生的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却没有得到明显提升,仍无法适应专业业务的实际需要。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学生设计基础不扎实,实践环节薄弱,近些年以来,我院对设计类实践课程进行了改革尝试,开设新课程,拓展设计教学领域。如在2016年毕业设计选题阶段选取了省内著名设计院所的实际课题,答辩时邀请这些知名设计院所的院长、总工采用模拟评审的方式进行,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与专家、学者一同交流,同时获得了向用人单位展示的机会,学生普遍感觉受益匪浅,提高了设计能力。今后,我院应继续坚持以设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与设计一线的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听取企业对人才的各种需求,把我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需求为导向设置教学实践类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设计基本技能与思维方式的训练,并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设计实践机会。再者,在第期应严格要求学生利用此次机会进行全面的锻炼,帮助学生协调好找工作单位、考研复习和设计院实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应加强《设计院实习》等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全程管控。

篇8

关键词 侧手翻 空间知觉 灵敏协调性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武术侧手翻练习对小学生方位知觉和灵敏协调性的影响研究。

(二)实验对象

实验人员为一年级学生,选取两个班分成实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学生。其中实验组男12人,女13人。对照组男14人,女11人。选取同样的岁数,身高,体重处于同样的环境来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侧手翻练习前、后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组进行了前测和后测,结果对实验组进行前测,实验结果摸错总次数为366,对实验组进行后测,实验结果为摸错总次数为165,实验组在侧手翻练习后摸错总次数明显降低,可知实验组人员在经过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有明显提高。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侧手翻练习后,结果实验组摸错次数为151,对照组摸错次数为320。明显看出实验组摸错总次数少于对照组。

(三)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分别比较

在经过两个月的侧手翻训练后,实验组的男生与对照组男生的方位知觉能力的比较,实验组男生摸错次数的平均数为7.92,对照组男生的平均数为12.36,实验组男生平均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平均摸错为4.31,对照组女生平均摸错次数为13.36,实验组女生摸错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女生,从数据表现上看,女生的结果对比比男生的结果对比的差异更加明显。

(四)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灵敏协调性能力的比较

在实验后,结果发现实验组比对照组总数共多了四次,其差别并不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练习侧手翻协调能力差别并不明显。

(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男、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原因分析

从运动训练学理论可知,在对运动员实施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过程中,就某一素质训练时该素质的提高还会对其它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现象被运动训练学理论称为运动素质的转移。对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试图借助于运动素质的转移理论,在进行其它主要素质训练中以转移来替代灵敏协调性素质的训练,身体素质训练的实践表明,运动素质的转移是客观存在的,在进行速度、力量、柔韧性素质的训练与提高过程中定会提高灵敏协调性素质的水平,但是这只能说是可以促进而绝不可以代替。如果只依赖于运动素质的转移过程来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采取直接发展的形式来进行发展。

运动是肌肉活动的结果,正是因为所有运动都是通过肌肉外化来的,所以力量素质被视为一切动作的基础。灵敏协调性需要肌肉快速的启动,因侧手翻只有两个月的练习时间,对肌肉增长力量的刺激并不是很大,故实验组与对照组并无太大差异。

三、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侧手翻训练对小学生方位知觉能力和灵敏协调性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论

1.实验组实验前、后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小学生参加侧手翻练习后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参加侧手翻练习前。

2.实验组与对照组方位知觉能力上有差异,且实验组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小学生。实验组男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男生。实验组女生方位知觉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女生,且表现更加明显。

3.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灵敏协调性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灵敏协调性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4.整个小学阶段,方位知觉的发展对于小学生未来身体方向感和协调等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开展侧手翻运动,能够促进学生方位知觉能力的发展。

(二)建议

1.由于本文撰写时间有限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建议在研究小学生侧手翻练习时间应更加充分和器材更加先进。

2.在进行灵敏协调性的训练应主要是对肌肉力量的训练,侧手翻可以是辅助练习。

3.在体育课中增加侧手翻练习。体育教育中,应按着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安排相应的活动内容,使小学生各种心理能力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4.由于本文实验人员有限,建议对小学体育活动中开展侧手翻练习是否对不同年龄段方位知觉增长高低作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9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从教育学上来说,广义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当前,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在其实际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可研究的课题,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有用知识并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过程进行体验,对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加强;三是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行培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起来,它更加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共同参与。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不仅仅只是掌握理论的知识,同时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并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学习方式的一种革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这对教师来说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努力改变一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理念,以满足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1.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通过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由概念规律学习、物理实验,以及物理小制作这三种类型组成,这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很好的先决条件。首先,高中物理课程中涉及到的许多概念、公式和规律都是建立在前人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这些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就提供了许多的素材;其次,高中物理同时也涉及到许多的实验教学,这为学生探索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过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2.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始终以物理知识的研究学习为主,要保证既不能让研究的主体偏离物理知识,同时也不能仅仅为了学习物理知识而忽视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师在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时,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选择一些适合学生某个方面能力培养的研究性课题,并且还要注意研究性课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三是教师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好引导的作用,对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给予指导,但真正的解决问题还得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教师一定不能替学生包办。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在《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的课堂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刚刚上课的时候,我以通过提出以下问题的方式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并引导学生开展研究。第一个问题是:闭合电路中的感应电流是怎么样产生的?第二个问题是: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么判断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情况下使用右手定则,什么情况下使用左手定则?第四个问题是:如果导体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都是已知的话,能否将导体的运动方向判断出来?前面几个问题学生都可以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而得到答案,但是对于第四个问题学生却很难从以前学过的内容中得出合理的答案。这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当无法确定导体中的电流是否是感应电流时,不能笼统地套用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然后,我指导学生做“用磁体的插、拔使线圈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实验,让学生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行观察,并提出“感应电流的方向是由什么来决定的”这样的具有研究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学生就生出一些这样的疑问:第一就是在实验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的绕法有什么关系?第二就是当磁体N极插入、拔出闭合线圈时,对感应电流的方向有什么影响?第三就是线圈中感应电流的能量来自于哪里?设计什么样的实验方案来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研究?等等一些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出各自的意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由各自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根据自己观察的结果,绘制出示意图。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都是学生自主的在进行探索和实验操作,而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并努力营造和谐的研究讨论学习气氛。对于学生得出研究结论后教师也要作出简要的点评,肯定那些优秀者的同时也要指出那些不足者的缺点所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51-0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及的数学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但是目前数学阅读并未引起广泛注意,在笔者的文献资料中,只有少量文章与其相关。内涵方面:孙俊勇认为数学阅读就是通过数学阅读资料,激发学生自觉开展数学阅读。陈芳芳认为个体的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和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余芙娇将其定义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为便于测量,笔者选用喻平老师的定义:“数学阅读包括对教材的阅读、问题解决中对题目的阅读以及课外数学材料的阅读。”数学阅读方法方面:许世红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数学阅读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阅读和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邵光华认为数学阅读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阅读。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彭勇从兴趣概念出发提及数学学习兴趣。李琼将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作为考察数学学习观的一个维度。蔡晓领在比较中美小学生数学学习时,发现中国四年级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对数学阅读的研究较为宽泛,但大多停留在理论探索上,缺乏必要的数据论证,可以进一步改善。

二、研究设计

1.分析框架。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理论,结合许世红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分类,本研究建立了如下框架:

2.研究假设。

(1)学生对数学阅读了解不多。

(2)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3)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

(4)不同年段选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

(5)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不同。

(6)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高于吸收式阅读法。

(7)独立探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指导探究式阅读法。

(8)意义吸收式阅读法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程度大于机械吸收式阅读法。

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的问卷是整合已有问卷并进行补充,包括基本人口信息、数学阅读情况、数学阅读方法和数学学习兴趣四个基本维度。实际发放问卷93份,回收9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83份,有效回收率为89.2%,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4.数据采集。本研究采用便宜抽样,选取了苏州市吴江区某小学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增强样本的代表性和与总体的匹配度,本文将男女及年级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选择三年级和五年级是为了避免升学压力较大的六年级,同时考虑到中高年段的差异,在进行调查时,研究者在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发放问卷,请班主任协助,对小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尽量为其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环境。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对使用的调查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得分均显示合理,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信与客观。为方便统计,又鉴于各变量的量纲一致,研究者对问卷中反映同一维度的题目进行求平均数处理,新增了数学阅读情况、数学学习兴趣、机械吸收式得分、意义吸收式得分、指导探究式得分和独立探究式得分这6个变量。

1.数学阅读情况。经过描述统计分析,有72.3%的小学生选择了熟悉,可以认为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故而拒绝假设1。在数学阅读的内容中,“喜欢读数学题目”的均值为3.265,远高于其它两类,可以认为在数学阅读中小学生最喜欢的是阅读数学题目,这可能是因为小学生最常接触的就是阅读数学题目。

为探究数学阅读熟悉度有无年级或性别的差异,本文首先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年级的差异性检验,如表3,p=0.002<0.01,即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阅读熟悉度上有显著差异,又因为三年级学生的均值大于五年级,故认为三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对数学阅读更为熟悉。这可能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考试,所以对数学阅读有所忽视。对数学阅读熟悉度进行性别的差异性检验,p=0.209>0.05,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熟悉度无性别差异。

2.数学阅读方法。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发现,小学生在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上的得分都较高,可以认为小学生对四类阅读方法较为熟悉。

对数学阅读方法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如表4,发现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则假设4成立。分析均值,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三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五年级学生;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上,五年级学生的得分高于三年级学生。可以认为三年级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五年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阅读方法的性别差异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3.数学学习兴趣。在反映数学学习兴趣的题目中,被试的平均得分均大于3(最高分为4),可以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年级差异进行检验,p=0.597>0.05,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无明显的年级差异。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p=0.050,故认为数学阅读熟悉度的性别差异呈边际显著,比较均值发现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于男生。

4.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阅读情况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两者在p=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即可认为数学阅读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即假设2成立。为了解哪部分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相关程度更大,将数学阅读的三个内容和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4.090,P=0.009,即此方程有效;R2=0.134,r=0.367。在三个自变量中,只有“喜欢读题目”这一变量的P=0.041<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数学题目的阅读,又因为此变量的回归系数β>0,故认为越重视数学题目的阅读,其数学学习兴趣越高。

5.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兴趣与数学阅读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发现除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外,其它三类阅读方法均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故认为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显著影响。所以拒绝假设3,接受假设5。

为了解哪类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7.038,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68,r=0.517。在4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对数学学习兴趣影响最显著的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而根据β的大小,可知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我们接受假设6,拒绝假设7和假设8。

为进一步探究与数学阅读方法相比,性别和年级是否对数学学习兴趣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将性别、年级、四类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F=5.117,P=0.000,即此方程有效;R2=0.290,r=0.539。在六个自变量中,只有机械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P<0.05,故认为数学阅读方法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高于性别和年级。

四、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结合数据分析,本文接受假设2、假设4、假设5和假设6,拒绝假设1、假设3、假设7和假设8。具体来说:小学生对数学阅读较为熟悉,特别是阅读数学题目,且中年段小学生更加熟悉数学阅读。中高年段小学生在意义吸收式、指导探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的使用上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中年段小学生倾向于使用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高年段小学生则更倾向于使用指导探究式阅读方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女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略大于男生。在相关关系上,小学生的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显著相关,特别是数学题目的阅读。采用不同的数学阅读方法会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影响大于性别和年级。采用机械吸收式、意义吸收式和独立探究式阅读方法会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特别是独立探究式和机械吸收式阅读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便宜抽样,所以在样本量及其分布上都有所欠缺,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是通过班主任发放问卷,所以问卷结果是否反映了被试的真实情况也有待研究。笔者对数据的处理说明还不够深入,一些无关变量未进行剔除,如果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可能会对数学阅读与数学学习兴趣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说明。

参考文献:

[1]孙俊勇,苏桂芹.让“阅读”成为小学数学教与学的新方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2,(S2):314-416.

[2]陈芳芳,谢广田.小学生数学阅读的缺位及其指导策略[J].课程与教学,2010,(4):26-30.

[3]余芙娇,余招才.浅谈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4]许世红,罗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验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82-84,91.

[5]邵光华.关于重视数学阅读的再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10):7-9.

[6]彭勇.着力课改教改培养数学兴趣——分析学生心理推进数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3,(9):149-151,153.

[7]李琼.小学生数学学习观:结构与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1):63-68.

[8]蔡晓领,顾海根,CarlaStevens,叶仁敏.中美四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比较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0):24-29.

(编辑:朱泽玲)

篇11

一、网站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定位

山西省是一个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内陆省份,目前山西省绝大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仅靠每周一节的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本满足不了当前信息社会的需求及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正处于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教学工具阶段,多数学校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研究性专题学习的教学理念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它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表面化现象,绝大部分学校研究性课程采用的是实地调查的方式,但由于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只能在学校的附近区域进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目前还尚未大面积使用,极个别的学校效仿其它省市开发校本专题学习网站,没能切合山西信息技术起步较晚的现状。现有网站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学习指导,缺乏“专题性讲座”和“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缺乏相关学习资源的系统提供,以及网站整体结构的介绍,导致学生网上学习的盲目性。此外,还存在网上教师指导不到位,评价体系不全面、不具体等问题。

“云冈石窟”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的设计在尽量克服以上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把网站设计成了集云冈特色区、资源区、学习准备区、研究性学习区、教师区、讨论区以及站内导航为一体的研究性学习网站,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颇有人文色彩的网络性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切实有效地实现对当前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他们搜索、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网站的基本性质和特色

网站是针对山西省的信息化状况,为适应山西的具体情况而开发的专题性学习网站。网站的学习对象是初、高中学生,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能以理论为指导去分析、解决问题。因此网站注重对实践探索内容的设计,网站研究主题的选取来源于大同市乡土教材《历史》的第十二课大同名胜古迹(一)及大同市乡土教材《地理》课本的第八课,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进一步扩展、延伸,确立了研究主题及方向。让学习者在云冈石窟情景资源的环境中,感受云冈石窟的历史文化,引起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利用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站的主要特色如下:

1.针对当前学生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还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本站设置了信息技术预备知识模块,提出在本站进行自主、协作学习时学生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同时为没有掌握基本技能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相关技能的课件。

2.专题内容的选择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内容来源于大同市乡土教材,围绕云冈石窟这一内容主线展开,从历史、地理、化学、环境、物理、数学、语文和艺术八个方向进行研究,并且在各个研究方向中,分别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研究任务,形成了一个有逻辑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使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学科,实现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及知识的拓展。这一特征为完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提供了真正的研究环境。

3.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清晰的学习导航栏目,克服了通常学习网站中学习迷失目标、不明设计者意图的巨大缺陷。学习导航栏目具体包括网站整体框架、研究性学习开展说明、站内资源分布等子栏目。

4.研究方向的设计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每一研究方向均提供研究起点、学习目标、研究任务、常见问题、成果展示和建议几个环节,为学习者独立完成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支持,以免学生偏离研究方向。同时,在常见问题子栏目中提供了处理相关问题的参考站点。

5.独具特色的多样化评价系统。网站的评价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教师指导评价系统和网站整体功能评价系统。其中网站整体功能评价系统采用的是在线评价的方式,教师指导评价系统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评价系统根据不同学习目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三、网站的整体规划与功能

网站的框架结构如下图。

1.研究性学习区(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区),即学生区,该区是本网站的核心。其主要目标是让学习者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采用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提供的资源情境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其主要的内容由信息技术预备知识、研究性学习、研究方向(角色选择)、成果展示及测试评价几部分组成。信息技术预备知识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网络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浏览网页、资料下载、发送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等的技能),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为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所使用的有关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如:画图板、Excel、Word、PowerPoint等软件);研究性学习环节主要包括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政策和法规,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案例和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案例);研究方向围绕云冈石窟这一内容主线展开,从历史、地理、化学、环境、物理、数学、语文和艺术八个方向进行研究,在各个研究方向中,分别有各自的学习目标(阐明从该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应获得的主要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任务(抛出从该学科角度进行研究的子课题)、成果展示建议(为学习者提供研究结果展示的参考建议并提供相关案例)和常见问题分析(为学习者列出在这一研究方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提供自主学习支持)。

2.教师区。教师区的主要内容由乡土教材、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介绍、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教师参考、学习经验交流几部分组成。这一区域为教师设计了有关乡土教材、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教学设计,教师专题性研究学习所需的参考资料以及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在这里,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提出主题阶段,教师主要是情境创设者、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导航者;在活动展开阶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和意志激励者;在成果交流阶段,教师则是促进迁移者、总结概括者。此外,由于网上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使用等方面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

3.云冈特色区(扩展性学习资源)。云冈特色区(扩展性学习资源)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云冈概况、云冈沿革、佛教艺术、经济旅游。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是扩展学习者的视野,使学习者在充分了解云冈石窟的各个研究方向之外,对云冈石窟佛学、经济旅游等进行全方位的了解。

4.网上协商讨论空间。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因此在建设该网站时要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尊重他人的想法,发展团队精神。网上协商讨论空间正是为此而设计的。讨论区包括实时讨论区和非实时讨论区,该区为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以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实时或非实时讨论和疑难咨询。在这里,系统提供的交互工具种类很多,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新闻组等请教教师,也可以通过BBS或聊天工具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

5.评价系统。评价系统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指导评价和网站功能评价三部分。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很容易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体现,但我们更多的是提倡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的各种“体验”。

在学生学习评价系统中,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然后是协作者或者同学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或者家长、社会对学习者的评价。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对于基础性目标,主要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一些必要的测验量规,进行“自我调节式”的评价。对于表现性目标,主要设计了成果展示区,以实现“展示表现”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由学习者、伙伴与教师进行评价,评价的信息随机产生,评价的结果表现为对个体的特定考察和对作品的定性分析。对于伴随性目标,主要设计了电子学档(包括课题研究的情报资料和各种研究记录)评价,进行“情境诊断”为主的评价方式。可以由专家、导师、伙伴进行评价,评价信息是情境化的,评价的结果表现为对活动绩效的定量考察和定性分析。

教师指导评价系统主要采用量规的评价方式,对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的不同环节的指导、咨询作用进行的定性评价。网站评价系统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从宏观着眼,从建设主题、指导思想、技术性能等方面来评价网站;另一方面则从微观入手,评价网站的专题确定、内容选取、结构组织、资源设计等。

[参考文献]

[1]谢幼如等.专题学习网站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1)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