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4: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篇1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教学流程的“逆序创新”,但并非可简单地理解为教学次序的翻转,而是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三要素及其关系的重新把控,而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也应在充分考虑这三要素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方式、手段的多样化融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综述

1.1翻转课堂的含义

在信息技术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的基础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其独特优势在教育领域迅速蔓延,各国家及学校纷纷展开对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翻转课堂实际上就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以教师开发的网络视频课件为基础,学生在课余时间提前完成课程内容的预习,然后在课堂再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完成知识的吸收与内化过程的教学模式。

1.2翻转课堂流程结构

翻转课堂流程结构主要包含横向与纵向两条主线。在横向流程结构方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也要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整体分析与设计,但不同的是增加了视频课件制作、视频课件播放、针对课件的课上互动内化、教学效果与质量测评等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在纵向流程结构方面,主要涉及网络环境、教师能力及学生参与3方面关键因素,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因素是制约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技术性因素,也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首要环节,教师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因素是制约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主观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信息素养因素则是制约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主体因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针对的就是学生,学生的参与配合才能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

1.3翻转课堂的特点

1.3.1以网络为授课媒介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将视频形式的教学课件投放到网络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要下载相关视频课件,并可随时执行暂停、重播、回放等操作,对于理解不到位的知识点可多次反复地研究学习。此外,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所设计的视频课程,比实际课堂上课时间要短,这是依据学生可集中记忆时间来要求的,当学生观看视频超过一定时间后,便会注意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因此,翻转课堂是用最短的时间精练讲解关键知识点,控制在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范围内,使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点最核心的内容,爱上自主学习。1.3.2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上课之前先通过教师的视频课件学习了解所学的内容,实际上可达到一对一式的学习辅导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提前思考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不理解之处。在上课时,学生便可根据自己之前的学习向老师提问,而老师根据这些提问,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解析,并迅速掌握与解决学生普遍存在困难。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从讲解知识的人成为了解答疑惑的人,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主动学习知识,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与实施策略

2.1学生自主学习与信息素养因素

2.1.1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信息素养因素的关键性分析学生既是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体因素,又是衡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和质量的唯一因素。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就成了实施翻转课堂主要的制约因素。因此,为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2.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1)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下,学生课下观看视频课件、完成练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互动活动等都建立在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引导机制、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等,让学生真正成为翻转课堂的主人。(2)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同学生在信息技术和硬件设备的使用熟练度不同。而翻转课堂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比如通过网络观看视频课件、网上交流沟通、网上资源检索等,这就需要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实施翻转课堂提供良好的条件。

2.2教师教学与信息能力因素

2.2.1教师教学与信息能力因素的关键性分析教育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从翻转课堂实施的流程结构方面可以看出,教师作为联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中间人,课程整体分析与设计、视频课件制作,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等环节都与教师紧密相关。教师教学能力及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因素是制约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重要主观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因此,为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本文提出以下建议。2.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1)加强对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网络制作与视频课件。这对于年轻的教师来说,是个一显身手的好机会,但对于年龄稍长的优秀老教师来说,也面临着计算机技术不过关的难题。而这部分优秀老教师也是学校教育进步的关键力量,因此,有步骤、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视频课件技术培训,培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让教师学会制作音视频,成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必要措施。时代在进步,奋斗在一线的教师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为现代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新要求,提高翻转课堂实施的质量和效率。(2)加强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训。过去“填鸭式”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教育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适当地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这就需要对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更多的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师在翻转课堂下的教学能力。如通过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教学方式组织翻转课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差异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讨论分析总结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学。

2.3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因素

2.3.1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因素的关键性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依托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而存在的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尝试。无论是教师制作视频课件,在网络上视频课件,还是学生下载观看视频课件,以及师生之间跨时间、跨地域的交流,都需要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有效支撑。可以说,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是决定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最基本因素。因此,为保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文章提出了几点建议。2.3.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策略(1)构建与优化网络环境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网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许多学生反映上网不够便捷和顺畅,不能及时完成翻转课堂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必要的投入,给予相应网络和技术支持,在全校范围内覆盖高效WiFi,保障教室计算机可以随时上网,通过配置高性能服务器、增大网络宽带的接入量等提高网速,为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创造最佳的网络环境。此外,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还要求学生家庭具备相应的硬件条件支持,保障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电脑、手机等观看视频课件和互动交流。针对硬件条件较差的学生,学校应提供相应的设备支持,多配备智能网络终端,比如建设和完善学校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立优质教育教学平台,解决学生硬件条件较差的问题,保障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2)共建共享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独立完成网络视频课件,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制作耐性与创新能力,进而使视频课件水平较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初期,应组织学校大量优秀教师、信息技术人员通力合作,由信息技术人员为教师提供视频策划、拍摄与剪辑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共同制作出优质的视频课程,并实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提高视频课件的质量,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此外,各院校之间也可实现优质在线教育资源的共享,既可以改变本校教师视频课件制作的固定思维模式,缓解学生视觉和审美疲劳,又可以加强学校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磊,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3-78.

篇2

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它的实施,必须依据教学的一般规律,主动地对教学的程序以及手段、方法进行有效的运用,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智力上有挑战性的物理问题情境

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直觉思维,即常常只抓住对象本质的主要环节,而忽略那些非本质的次要环节,思维结果往往以“顿悟”形式出现。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创设有一定模糊度、在智力上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以利用原有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猜想的机会,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大胆猜测问题的答案。例如在进行力的分解教学时,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设置疑问:取一个大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提易断还是用两根线易断?学生都肯定地说是一根线易断,但实验演示的结果却大出意料。用一根线可把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相同的两根细线(有意识使两线夹角大些)提砝码时,线却一下子就断了。进而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产生这种有悖常理的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空间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学习的起点,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是学生个体或群体积极主动展开思维探索活动的过程,也是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一些富有新意的物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即是学生的创新过程。所以,在物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谈、思、议、练等主动活动所必备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教师“独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根据问题隋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气体的等容变化规律时,可引导学生借鉴研究等温变化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如何研究?怎样研究?特别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验中做到气体体积不变?让学生在熟悉的氛围中通过类比来研究陌生的规律,既可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又可以给学生以方法论的熏陶。

三、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自主创新教学需要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缺乏必要的民主氛围,学生之间也是竞争多、合作少、其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压抑。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在生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多方面思维,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进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的,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要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与互动性,激发生动活泼的互动环境结合起来。在自主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穿插渗透的“立体式”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冀,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3

一、教师有效“教”的策略

1.认真备课,服务学生。备课是上好一门课的关键。备课既要注重课本知识的落实,又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备课中做到“三备”:一是备教材,即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和课本,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针对教材而言,它是一门学科在每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和表现的思想感情。难点是针对学生来讲的,它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差距,造成学生对个别知识和表现的情感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要找到最佳的突破点,破解重难点。二是备学生,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等,设计教学。三是备课堂,即上课前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班级风气等,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教案,做到以学生为主,教案为学生服务。

2.因材施教,共同分享。从人成长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因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必然与他人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中要认可和接纳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考虑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相应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尤其是后进生,让他们参与课堂教学并共同分享教学成果。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贯穿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学过程设计其实是问题设计,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努力寻找最佳的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内容,让他们感受和体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在思想和心灵上受到感染。比如《最美的花束》作者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世界各国的不同种族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的美好愿望。我以电视上的外国小朋友为切入点,让学生看课本插图,再提问:“你们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不同的孩子手拉手地一起玩。”我再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不同?”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我引导学生结合单元主题“尊重与平等”,理解课题,认识到人与人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

4.分层作业,多元评价。从学生基础的角度分,大概可分为基础好的、基础中等的和基础差的这三类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时,考虑不同基础的学生分层进行练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在作业练习中有收获,既要考虑作业量,又要控制完成时间。另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查资料型的、积累型的、当堂表演型的、动手操作型的和片段写作型的等。因为作业的布置要分层,所以作业的评价也要分类。将各类作业分为较优秀的和较差的,对优秀的,当然要鼓励;对较差的,也从多个角度挖掘其闪光点,适时肯定,再运用评语进行指导。

5.精选习题,进行测评。高效课堂的生命线在于教学效率,教学效率是它的评价标准,效率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运用情况,精选习题,进行课堂效率达标测评。如果达标率高,证明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如果达标率低,则反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关注基础差的学生。

二、学生有效“学”的策略

1.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对教材或者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质疑和提出不同的意见,针对这些质疑展开讨论,允许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就值得鼓励,应该把这种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看做创新思维,对个别学生进行奖励。

篇4

自主学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在问题引领下的学生自学。这一环节的关键点是问题设计的质量和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不同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提供帮助,并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阶段课堂节奏的调控、互助学习内容的设置、文本的精讲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安静的教室里涌动着思维的热情,较之于热闹的问答,更添一份沉着,更多一份生动。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占整个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

互助学习是自主学习的进一步延伸,自主学习时的重点、难点、疑点、生成点是互助学习的内容;“异质分组,异组同质”是划分学习小组的原则;组内互助、组间互助、师生互助是互助学习的方式;组织、评价、点拨、提升是教师的作用。对于生生互助无法解决的难点和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涉及不到而又对理解文本、提升学生思想有意义的内容才需要教师的精讲,教师精讲应起到拨云见日、触及心灵的作用。互助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思考和见解,都可以成为师生产生思维火花的激发点,使我们的课堂一直是新鲜的、富有生趣的。

通过自主、互助环节已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自己知识的掌握、内容的理解、内涵的体悟及学习方法、学习过程、问题视角等学习行为方式进行审视,这就是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可以集中在自主、互助学习之后,也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之中。反思学习是学习者的一种自我对话,是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从而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第四环节的练习性学习是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步骤,是评价学习成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训练思维、拓展视野、综合实践的重要途径。这一环节的有效性取决于题目设计的质量,应关注题目的层次性、灵活性、创新性、拓展性。师生对学习中未解决的问题或练习中新生成的问题进行补偿,这是课堂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延伸到课下,我们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和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

“五环节”教学体现了我们的学生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习是从个体出发,最后又回归到个体的行为,而现在的大班授课制,学生是作为“群体”进入教师意识的,教师把“学生”看成了一个面,而不是一个一个的点;“学生”成了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在相同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同等难度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智能的差异;用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和起点的高低。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这是我的学生观。

“五环节”教学体现了正确的教材观。怎么看待教学,怎么使用教材,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教育实践的重要问题。“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语文教材具有开放性和伸缩性,教师应不囿于教材,而要应灵活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同时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应有敏锐的意识,适时、适度地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有机融合,以拓宽教材内容,促进学生发展。

“五环节”教学还体现了我们的质量观。教师应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享受到求知的快乐,感受到成长的尊严。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不向任何学生提出他达不到的要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据此设置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努力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5

1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1.1目标揭示、学法指导

操作要领:引入教学、明确目标、布置任务.

操作策略:教学引入要直观、简洁、形式多样;学习目标要详细、具体和简明,切合学生实际;布置任务应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自学的方法.学生自学前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在教授《自由落体运动》时,老师将“抓尺”游戏引入新课后,及时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

(2)会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能通过分析纸带上记录的位移与时间等运动信息探究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建立起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它的方向;

(3)掌握自由落体规律和特点.

展示知识目标之后,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要求学生以导学案为载体自主学习、积极讨论交流,观察“轻重不同的物体在真空中的下落”这一演示实验,体会科学推理和科学实验在揭示自然规律中的重要作用,内化本节课的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2学生探究、教师巡导

操作要领: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操作策略:学生先独立自学,然后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进行个别答疑辅导.如有实验演示任务,教师可安排学习小组轮流上台探究;教师巡视时收集学生合作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做好精导准备.

教学案例:在学习《交变电流》时,教师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合作探究:

(1)什么是交流电?什么是直流电?交变电流有什么特点?

(2)小组轮流到讲台进行演示实验,探究交流电的产生过程,观察小电珠的亮度变化情况.实验中线圈转动产生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3)线圈转到什么位置时线圈中没有电流,什么位置电流最大?此时小电珠的亮度怎样变化?

1.3学生展示、教师精导

操作要领: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展示情况进行点拨、拓展、评价.

操作策略:多给学生展示机会,让他们通过做、观、演等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做好课堂调控,适时对学生的展示情况给予肯定、补充和纠正;教师点拨精讲要少而精,对共性问题要引导学生再讨论,明辨错因.教师讲什么、讲多少,取决于学生课堂掌握的情况,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案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一节的展示中,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推ё酆闲越锨浚知识跨度较大,可设计成三个小问题分别让同一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分层展示:

(1)请展示卫星围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

(2)请展示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

(3)请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公式.

学生在回答上面三个基础问题后,要得到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仍然还有困难,最后让物理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综合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分享快乐.

1.4边练边清、总结提升

操作要领:布置课堂作业并督促学生独立完成,及时批改部分学生作业.

操作策略:教师精选训练题,分为基础必作题、提高选作题和拓展思考题,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在学生当堂训练时,勤于巡视,及时了解学情并进行辅导;教师可采取“兵带兵”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也可采取“兵考兵”的方式检测学生的训练情况;教师评价各学习小组的学习达标情况,以求达到“堂堂清”和“日日清”.

2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思考

要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式,但要真正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

高中物理知识综合性强,计算量大,模型抽象,学生易学难精.如果不将教材知识和课后习题进行有效整合,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导学案的编写研讨过程就是一个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其编写质量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编制导学案时发挥备课组的教研功能开展校本教研,将课本知识点加工成可探究的问题点、能力点、思维发散点和兴趣点,使知识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和情景生活化.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按照本策略探索出的四个环节,以问题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自测勾勒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这样的互动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理性化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2.2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前提

没有准备的课堂是放任的率性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课堂.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打造高效物理课堂,课前的充分准备尤为重要.每天晚自习前,由物理学科代表根据第二天教学内容拟定预习计划,在黑板上向全班公布,学生根据预习计划分组上好晚自习,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教材中的重难点,完成部分预测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以待交流讨论时解决.晚自习最后一节由学习小组长组织探究讨论和小组内解答,提出共性问题,待第二天上课解决.

2.3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促进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评价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评价方式中可以找到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好的评价机制应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的作用.

通过建立6人学习小组机制以及6人捆绑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成绩的大面积提升.笔者将每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层次等分为A1、A2、B1、B2、C1、C2人选,每组确定一名物理组长(原则由A1担任),将学生们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探究和展示都交由组长负责组织实施.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评价杠杆,对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表现及时评价,不断鼓励,让学生的学习时时处于兴奋状态.课后教师根据每个组的课堂综合表现,按比例评价出A、B、C三个等级的学习小组.并对不同等级赋以不同分值,每个同学的课堂表现分值均由组长记录于《学生成长手册》,作为班级、年级组每周、每月进行学习之星评比的依据.

2.4教师的专业提升是实现教学高效的核心要素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B-0034-02

现在高中地理课改的实施,让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教师占据主导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性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仅是初步发展,所以,现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现状

(一)板书图形教学

高中地理是图形结合理论分析的一门综合课程,教师在讲解时需要对所讲内容进行图形讲解,比如说锋面雨、地理位置标注或是热力环流的循环方式。利用这些图形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看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表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

这种能力十分强调地理老师的作图能力和地理知识的专业能力,需要能够清楚地知道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边界形状、气流循环等,并能够准确地画出来,所以要求地理老师具有开阔的思维,会融合多方面知识进行讲课,对于课堂上学生的临时提问能够变通地回答。

(二)学生合作探究性加强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高中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强调减少老师的理论教学,多增加学生的实践讨论。这种方式目前应用于所有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会针对特定问题对学生提问,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以此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习惯性地刨根问底,自主找到答案。比如通过划分小组,让学生共同讨论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现状等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面的延伸,而且加强了学生的互动学习,从其他同学身上学习新知识。

并且新课改的实施,使高中地理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向探究性和实践性发展,比如计算题型结合实际倾向于对各种时差、经纬度的计算,还有对GPS定位、交通发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型。这些都促使学生必须加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好地理,更好的在实践中应用。

(三)运用多种科学记忆方法

由于高中地理涵盖了地形、海洋、交通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点,所以十分复杂,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会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细致的知识点,比如口诀法、地图记忆、类比法等。根据不同的题型,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更加深刻。比如对于各国领土面积的记忆,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记住,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是英国的38倍,这样学生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他国家的领土面积,便于记忆。

采用多种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地理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提升作用。

二、高中地理课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

新课改后,课堂教学越来越倾向学生占据主导、老师引导的教学模式,所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自主学习是推行新课改的重要手段。

高中地理课堂现状就是以这种教学模式为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这种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质量并不明显,学生也未有长进。比如在讲解地理问题时,教师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但是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基本都是在聊天,根本不注重问题内容,或者讨论,也是让成绩好的同学来说,缺乏课堂讨论的普遍学习性。

(二)知识点杂乱,缺乏整理

高中地理在课改后知识点更加注重实践性、科学性,必修一主要以天体和海洋知识为主,二是以产业经济发展为主,三是以陆地有关知识为主,独立学习时会感觉知识点很清晰,很轻松的学习。但是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进度讲解,知识点并非按照同类知识归纳整理,而且地理题型知识需要用多方面地理思维回答,并非专注针对某一方面的知识点,一旦相结合学习,学生就会陷入迷茫,不知道一道题中涵盖了哪些知识点,只能依靠经验作答,不能保证准确性。比如:分析松花江河流成因,不能单单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全部写上,还需要分析经纬度、植被供给、地形地势带来的影响,这就不能仅从经验来说,需要发散思维,想到地理学习中的全部内容。

并且课改后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总结知识能力,但是地理理论与题型相结合后,知识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总结能力低,很难自行总结规律和相同点,所以,课改后的内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性差

地理老师在讲课时主要讲解理论知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就是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习深层次的知识点。但是教师虽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可是课堂与学生的互动性差,学生不敢提出问题,而老师又不知学生的基础薄弱环节在哪,导致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听完不能完全理解甚至记不住。这就使得学生上一章基础知识还未掌握,又进入到了下一章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只懂一点却又不会融会贯通,所以教学质量差,学生不理解的现象频频发生。比如在讲解农业时,教师会讲解多地农业的发展状况,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等,对于这些农业的分析,学生容易将各地区主要作物、土壤、科技水平等方面混淆,但是对于这些固定的知识点,教师不会反复讲解,而学生混乱记忆却又不知道错在哪里,双方缺乏交流导致教学质量差。

(四)学生参与度低

新课改后,翻转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受推崇,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发现,学生占据主导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因为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参与程度极低。地理教学本身理论知识浓,对于同一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学生占据主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融合应用,所以面对问题时学生不知道如何提出自己的疑惑或问题。而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也不敢随便回答,当老师得不到回应时,也不会强迫学生一定要对此问题掌握,而是耐心给学生讲解,可是学生的听课状态也不能有老师进行掌控。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多媒体应用

地理题中有大量的运用图形分析的知识,以往教师通过自身板书作图给学生讲解,这种方式虽然效果好,但是板书作图一是耗费课堂时间,二是黑板太小无法满足大型图片。所以,针对此问题,地理课堂教学应该多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计算机一是通过网络连接可以随时在网上寻找相关知识点的图形,二是多媒体屏幕大、图形是立体的,可以多方向展示各个部分的知识点。比如:澳大利亚地理知识的讲解,利用多媒体可以先看到澳大利亚立体的地形地势情况,标注动态的环流结构,精确的经纬度和季风区的分布,然后再指定某一地点(如墨尔本)分析其矿产分布或是其他资源的发展情况,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完整的搜索找到,方便了老师的课堂教学,而且也能让学生看到完整的立体图形,更加容易记忆。

(二)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多而杂乱,学生自主学习无法保证知识点的总结完整和应用得当,如果出错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思路,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即老师总结经验和知识点,学生记住后通过做题来验证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如:问某地旱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老师可以先总结影响旱涝灾害的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当地地势、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原因的影响,再引导其他学生说出人为破坏的影响。如此先总结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到实际题型中,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我总结。

(三)对课堂严格管理,增强互动调动气氛

有些老师认为高中生已经成年,有自控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对学生不加约束,导致学生课堂纪律涣散,不听讲已是常态,针对此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严格管理,避免让学生出现睡觉、聊天、吃东西的现象,这不仅对课堂不尊重,而且会影响其他听讲的同学。老师应该多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可以采取课堂走动演讲的形式,不应该一直站在讲台上,一方面可以掌控后面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克制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并且走进学生可以更方便互动,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一对一进行指导,可以更直观、更细致。

(四)课堂讨论小组成员提出不同观点

课堂讨论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学习欲望,二是学生缺乏知识理解,三是小组讨论被好同学掌控。所以,要提升小组讨论的质量就需要改变小组结构,首先小组人员的设置最好在4~6人之间;其次小组内形成竞争,不论成绩好坏,组内成员不要有一致观点,要有不同观点进行阐述,让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才能学会将知识融汇应用;最后每日每个小组提出一个问题,全班进行讨论总结,学生之所以地理知识掌握不全,就是因为不会设置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实例,所以,每日小组讨论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不仅可以带动全班的想象空间,也可以增强讨论的趣味性。

从大体上讲,高中地理新课改后的教学模式已然有所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由于课堂的不稳定性和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可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全程掌握,致使降低教学质量。所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改进需要针对课堂的性质随时变换,不要只用经验进行教学。对于课堂中的问题学会总结,与其他老师深层探讨,找到引导学生思维的正确教学方法,实施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谭丽.广西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现状调查[D].广西师范大学,2014

[3]慕湘.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4]吕颜海.高中地理课堂导入教学方法与实施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刘小燕.如何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析[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3(07)

[6]李亚茹.解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3(17)

篇7

    现如今都在提倡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却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人类开始从事教学活动起,教育事业的研究者就一直在探索着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要想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就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正确把握课堂的主体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决定性因素。正如夸美纽斯提倡的“班级授课制”,就是为了“寻求并找出一种有效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无疑是一个十分明智的提倡,在课堂中,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学生只有作为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自觉掌握课堂知识,以学生的“学”带动教师的“教”,从而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切忌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做作单纯的客体,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去独立思考、接受知识。这种“满堂灌”、“一言堂”是万万不可取的。要形成民主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第二,要营造出有趣轻松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设计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首先,教学情境必须与主要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迁移。然后,教师要想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认真思考、主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注重外在教学环境对教学情境的影响。例如,教室内的硬件设施的使用、教室的周围环境、采光、色调等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更有利于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第三,注意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的创新性。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些新颖的授课方式和提问方式是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采用些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教师还可以有意设置些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智感,从而推动他们进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把这些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形成一个流畅、紧凑、节奏感强的课堂,来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就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后大胆尝试些新颖的授课方式,确保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篇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等都在进行全方面的改革,课时偏紧,课后作业时间的锐减和学生的不重视程度等都成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制约瓶颈。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实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有效备课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前提

有效备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是简单地课前准备几十分钟就可以的,我认为新课程下的备课是一种动态的、长期的备课。教师要把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能够密切联系生活,了解青少年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努力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用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设计教案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教案内容应具有一定的梯度,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愉快接受知识的同时,找回自信心,拥有成就感,为有效课堂教学提供条件。

例如,在组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时,了解到学生缺乏相关的有机化学知识,再加上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观察四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合作学习和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从而得出氨基酸结构通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完成本章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保障

1.灵活变换教学方法和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重点问题重点化、简单问题简单化的教学方法,加快课堂节奏,使得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增多,并且又能全面掌握知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做到节奏缓急交错、教学内容疏密相间、动静交替、布局和谐,要不断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高、效果更好,这样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情绪的兴奋点和思维活动的持续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发挥。但很多时候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以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应该取决于老师。教师要合理安排每次合作学习的时间,力求高效,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学生科学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明确和清晰,合作学习的难度要适中,合作学习的对象要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而应深入到每个小组中,了解每个小组合作的进程、讨论的焦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小组合作后得出的答案不能全盘否定,要具体分析,找出正确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补充和升华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从而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养成了这种学习习惯,那么即使在课堂之外,学生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只有会思考的学生才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提问不仅是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性的印证,更是发掘强劲的思维动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还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要从正面来评析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方法,不要因为学生问题质量不高就责怪和批评学生,要多表扬,多鼓励。对于高中生物知识中所涉及的实验操作和生物模型,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勤动脑,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悟摸索生物知识的真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用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多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篇9

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这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的英语教学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要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就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调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之间的关系(韩勇,2007),使各要素处于和谐状态,最终使学生获得和谐的情感和认知,让英语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和谐英语课堂就是以和谐的教育手段培养有实际语用能力并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有效实施和谐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创建和谐课堂呢?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做法:

一、教师全情投入,营造课堂和谐氛围

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应以情感活动为中心,努力营造一个人性化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中去求知、去探索。教师旺盛的精神生命力可以激起学生“主动活动”的欲望,而教师对生命的价值意识,对知识的渴望、追求,对职业的热情,在课堂上无时无刻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节课都激情饱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精神高涨,和教师一起融入课堂。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需要理解与尊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不应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成为学生的心理支持者、引导者。例如当学生成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应发自内心由衷地赞赏:Well done!/You did a good job./Good work!/I am amazed that you have answered the question so well.这样情真意切的表扬会令学生受宠若惊,更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热情。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心情自然舒畅,就会获得更多的有效输入,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用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师生和谐“对流”

和谐的英语课堂是师生共同的活动平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投入、主动“对流”,就没有和谐的教学过程,更谈不上教学实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适时地提出疑问,还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课堂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执教阅读课的时候,首先提倡学生预习,并通过导学案收集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针对课文理解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通过PPT以Questions from you的形式向学生呈现这些问题,师生共同探究,学生提问题,师生析答案,课堂交流顺畅,气氛热烈,认知逐渐达成,能力逐步提升。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和谐“对流”还体现在课堂上学生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潜力,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生成点和主体。

三、“动”“静”结合,把握教学和谐节奏

和谐的教学节奏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富有美感的变化过程。它应该是一个有张有弛、有起有伏、有动有静、有难有易的动态过程,可以让学生陶醉于课堂、感悟与课堂、成就于课堂。一堂和谐的英语课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美、享受美的艺术课。一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持续保持集中。因此,从新课的导入,到引导学生进入新授课内容,再到创造性的生成,这一系列过程过渡要自然,节奏要和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消化和吸收。

在英语课堂中,要动静结合。“静”是指听、看、思等活动;“动”是指对话、表演、讨论等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教学活动。“动”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入。一堂课动多静少,容易产生表面的“繁华”,课堂也容易失控,不利于思维的养成。一堂课静多动少,则课堂气氛容易沉闷,学生感觉压抑,思维也大打折扣了(徐秀霞,2009)。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开展一些活动,如讨论、竞赛等,形成和谐教学节奏,进而达到活跃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尊重差异,追求和谐,情感激励,让学生充满自信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教师还要营造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吸取他人所长,学会与人合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打造和谐高效的英语课堂

实施和谐英语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英语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多元因素的整合,它涉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涉及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习,历练内功,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完善自我,而且要怀着爱与责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中学地理;高效课堂;实施策略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量地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效课堂符合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它不是死板教条的课堂,是师生交流、探究活动开放的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有效教学为基础,高效率、好效果完成三维目标。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把地理知识与实践生活联系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代地理教学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讲解,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使得当代地理教师的责任更加艰巨,需要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三维目标的培养。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实现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浅谈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转变角色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现今的教育目标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地理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不同层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讨论研究得出结论。教师要由传统教育中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标准还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现代地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地理学习充满兴趣,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发言,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进而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现今仍有大部分以“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效率不高,效果不好,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地理学科内容繁多,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更大程度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对学习过程做出客观评价,适当对知识进行应用和拓展,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实现高效课堂。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自然现象,区域的经济和人文的发展变化状况等内容,知识结构复杂,内容繁琐,需要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空间思维能力。简单的靠教师的语言、粉笔、教具根本不能满足高中地理教学,而且效率低,还浪费时间。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优点突出,很受各科教师的欢迎。当今的信息时代,教师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必须积极学习和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由于初中升高中的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所以对于一些抽象的、繁杂的知识,学生无法感知,不能理解。这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内容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读图、阅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多媒体可以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模拟运动问题,图像直观化等优化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交流,打造高效课堂。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上下推行,这次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换了一套教材,而是对教育观、学习观、授课观、评价观等做了全方位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幽默的语言、版图版画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等,还要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开放”“创新”的还是“封闭”“保守”的,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全面适应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有两种途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使教师的素质真正的提高。以胜任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更好地开展高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也为我国高中地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同时也给一直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不断的反思教学实践,以制订出更适合学生学习,并能够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增强高效课堂和高效学习的意识,努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快高效课堂的构建,积极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金玉.高效课堂八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6-37

[2]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篇11

新课程改革已经超过10年了,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已经悄然发生改变:课堂气氛活跃,小组合作屡见不鲜,讨论交流轰轰烈烈……甚至有些数学课上师生又跳又唱,让人分不清这是数学课还是音乐课. 当然,新课程在创设情境上务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亮点还只是停留在点上的,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备课,奠定基础

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是有效备课. 但是有的老师认为,备课就是看看教参,抄抄现成的教案,上课前看看课本和抄来的教案,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也有的老师觉得可以从网络教案上博采众长. 因为这样既节约了我们宝贵的时间,又腾出了自己的精力,而且美其名曰:取其精华,发挥网络优势. 于是,我们就这样依赖着教参,依赖着网络教案重复而“高效”地进行备课. 有效课堂,得先从有效备课说起. 没有有效的备课,何来有效的课堂呢?有效备课才能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在信息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收集网络资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有自己教学特点的教学设计. 教师每备一节课,都要动一番脑筋,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深钻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把握教材内容,弄清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教材意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设问,合理使用多媒体,方可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二、有效激趣,诱发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 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让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把学生都带到现实的社会课堂之中去亲历,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现实的或拟现实的情境(包括活化教科书中的画面)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感知,从中收集一些有用的数学信息,为提出和解决问题所用,因此,现在的实验教材都很重视情境教学,每个单元都以“主题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本单元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如联系身边的实际,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的问题. 教师可以 “ 换汤不换药 ” ,将学习内容生活化,便于有效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

三、有效讲解,提高效率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什么时间讲都应该讲究策略,把握一个度,讲得多了,不仅剥夺了学生的活动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效率肯定很低. 而在一些重点问题上研究不一定到位,出现散乱的现象,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在课堂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如小组擂台赛、你来当裁判、数学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的参与. 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有效练习,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