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09:24: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其教学内容相对于小学来说,更加抽象和深奥,是对于一些表面地理社会现象的深入考察和理解,因此,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高,上课不主动思考问题,对教师形成思维依赖,课后作业完成也不及时。但是新课标提出,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要更加多元化,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只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我们要更加关注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初中地理的课堂与课外教学,实现地理教学的进一步完善。
首先,兴趣是开展地理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性一步,因为只有在具备兴趣的基础上,其他教学方法的开展才会更加顺利,效果更好。此外,兴趣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老师,可以维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初中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而当前学生普遍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主要是因为两点,一是地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学习起来阻力大,长久在地理上遭受阻力之后,学生就会无意识产生排斥,拒绝参与学习过程,或者上课开始走神,这是兴趣形成的重大敌人。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多数地理教师就是以课本为教学依据,然后板书为学生讲解一些地理常识。例如在学习地球经线和时区的计算的时候,教师一般就是先讲解划分标准,然后就让学生做题训练,最后再讲题,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带动学生兴趣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教师开展兴趣教学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对其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之所以兴趣丧失就是因为自己长时间在地理学习上受挫,这主要是因为教师一般都是采取一种教学难度,针对中间学习能力的学生来开展教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会、学饱,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后进生,他们难以找到符合自己学习层次的位置。所以,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之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层次难度划分,讲课的时候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和难度递进性,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例如,学习完时区划分之后,低层次的学生对于向东或者向西计算时差掌握比较好,而中间层次学生对于跨越子午线的时间计算比较在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甚至不需要教师指导就能自主做一些高难度的题型,这样教师就可以先让低层次的学生起来回答基础问题,中层次的学生回答稍微有难度的问题,最后高层次学生给大家讲解难度较高的题型,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具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推动兴趣的形成。
第二,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学生提高丰富多样的地理课堂,让他们在课堂中不断以新的眼光来审视地理知识,促进兴趣的建立。教师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作为地理学习的主体,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平等对象,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机会,教师要转变自己的地位和教学角色,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出现,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表现自己,建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获地理知识的同时发展兴趣。例如,在学习我国省份的分布时,教师不要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自己给学生进行讲解,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可以让学生同位之间进行讨论,对省份的形状进行想象,像什么图形或者动物,自己思考如何有简便方法记忆省份分布,这样学生自己经过思考进行知识记忆,能够加深记忆。
其次,自主学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实现学生综合发展不可缺少的教学措施。学生是否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对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很多初中地理教师发现,步入高中之后发展较快的学生一般是在初中养成良好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他们能够自己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自主理解和训练,这就使得主体性大大提高,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实践和学习进程。因此,教师必须认真推进自主学习教学。
第一,自主学习教学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要求。初中地理课时紧张,教学内容零碎复杂,很多教师都是在讲完课之后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学生课后没有时间进行自主预习,对于下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不利于自主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要求和安排的合理性,课后作业要求质量高、内容精,而不是只注重量。多布置预习的作业,下节课对学生进行检查,增强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地理课堂教学的增效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挖掘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者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地理教学目标的落实需要借助多种地理教学方法。
一、讨论探究法,有助于发展地理智能
当引入一个新的探究情境时,可让前后两排学生组成一个合作探究小组,交流探究方法,相互质疑问难,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习动力与乐趣,而且有助于快乐记忆。如我们学习到《我国的水资源》一课时提问:“同学们都知道,2011年我国先是发生了旱灾,是三峡水电站及时向下游送水使得旱灾得到缓解,后又在洪涝灾害时及时蓄水及时排水使得我们没有出现1998年那样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哪个同学能说出我国为建造三峡水电站做出多少努力?”当学生积极举手争相作答时,我又问学生:“在2011年我国抗击旱涝灾害的过程中,总理都到过哪些地方,向当地政府当地老百姓说过哪些话,给正值困难时期的人们带去了什么力量?”然后,我指导学生看多媒体课件“长江三峡水电站”,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没有三峡水电站的话,我们2011年夏季的旱涝灾害将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造太伟大了。
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概括能力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认识地理事物的个性开始,通过归纳得出这类地理事物的共性。例如,在学习中国的降水时,因为江苏宿迁位于中国的东部地区,这里有著名的梅雨季节。借助理解“梅雨”这个名词的兴趣点,引导归纳。从雨带的推移可知,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五、六月份;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六、七月份;东北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由此,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归纳:中国东部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由南向北推迟,原因主要是受季风影响。
三、运用欣赏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情境
地理教学中的欣赏法包括阅读欣赏法和视听欣赏法等。
1.阅读欣赏法
初中地理教材中,形象生动、意境优美的文字图片随处可见。例如,《地球的面貌》的开篇:“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河流,巍峨的群山,深邃的峡谷,广袤的平原,雄浑的高原,苍凉的大漠……地球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才造就了如此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地理景观?”这段内容既形象逼真,又情深似海,还韵如丝竹;既朗朗上口,又亲切自然。读来哪里是地理教材,分明是对地球母亲的深情赞歌,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热爱与探究之情。
2.视听欣赏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已利用多媒体试听手段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特别是当地理多媒体教学日益推广,视听教学法也被更多地采用了。例如,初中地理教材《青藏地区》一课,在巍峨雪山、茫茫高原、如云羊群、朝圣之旅等视频画面播放中,韩红的《青藏高原》嘹亮激越,让人荡气回肠。学生虽置身教室,心却早已飞往那神奇美丽的地方。
四、创设地理情境,引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生的心理尚未成熟,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作为地理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兴趣的地理情境导入新课。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或者当时的时事分析创设地理情境。例如: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旁边的安东河翻水站,就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南水北调”相关内容时,我想方设法制作出多媒体课件放映给学生看,学生顿生好奇心,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又如 :2010年市场上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现象,使我们当地政府及时调整了对大蒜、绿豆、生姜等农作物的种植布局;2011年的猪肉价格猛涨,又使我们这里已经着手安排养猪规模。地理课堂上的这些“时事地理”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到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主流,我们家乡的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既是洪泽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因地制宜搞好旅游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江苏省泗洪县人民政府“湿地旅游”这一旅游项目的开发,洪泽湖湖水更绿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这一切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为地理课堂增效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如何做好教材和学生的桥梁,为地理课堂教学增效呢?江苏省每年都举行一次青少年 “金钥匙”科技竞赛,我们地理教师为何不给地理学习寻找一把“金钥匙”呢?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要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在指导学法时,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教师要做好教材与学生的桥梁。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中图分类号】G633
一、初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当一个人对某一事情产生兴趣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它的奥秘。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易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可运用趣味生动的语言对地理现象和规律形象描绘,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方便理解和记忆,容易接受新知识。
1、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又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描写的是黄河的落差极大。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比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比平原地区高出3000米。诗歌给地理课堂增添了韵味。
2、巧插趣味故事。传授初中地理课时可用有趣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在讲“地形、气候”一课时,给学生讲古人刘伯温怎样运筹帷幄,洞悉天机,料事如神;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知道诸葛亮是位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精通天文、地理,知道天气变化的规律。讲“月球”一课时,跟学生们讲宇航员登月球的种种实况,并布置他们观察“月相”的变化;给他们讲“新航路开辟”的故事;讲“唐山大地震”的实事,并指出这些故事或地理现象都与月亮、地理学说密切相关。
3、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笔者在引入新课时,先让学生欣赏《长江之歌》,通过对优美的歌曲的欣赏,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学习“季风”时可引入《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然后问歌中的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影响哪些地区?用这方法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只有在课堂参与探究,记忆才能长久牢固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必须更新理念,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启发、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问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发表个人的见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讲“地球的运动”时,可利用模拟来演示“地球自转”现象,利用逼真的形象,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具体分布。然后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变化,并同前面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 这样就使问题变得更加巩固和深化。通过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演示,让学生自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然后由小组长进行归纳、总结。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又能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完成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过程,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强化学习效果
图是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不用地图,就不成为地理教学。”刚进入中学的学生识别地图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地图的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地展开。
1、看图。就是利用课本中的地图,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地图,以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阅读“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时,根据色彩变化,找到三种色调的分界及对应高度,通过联想、分析、综合、概括,从中把握事物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我国地势特征深化了解,而且还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2、填图。就是在完成新课讲授后,针对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将相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填充图上,然后再进行展示。笔者在做类似的练习时,利用制作的Flas课件,让学生用鼠标拖动答案到相应的地理位置,找出亚欧大陆的具置。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填到《地理填充图册》上,通过老师的评改、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记忆。
3、画图。让学生学画简图,可增强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笔者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利用教学资源的整合,让艺术教师教学生画地球仪,标出日界线的经线及经度,东西半球界线经线及经度,以及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等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地理综合技能。
4、用图。在讲完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问题。例如,在讲完“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图”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学生能接触到的问题:假如你要到北京去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要通过哪些铁路线?经过哪些城市?这样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目的,又训练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是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体,能将抽象变为具体,枯燥变成有趣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清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为方便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过程的展示。笔者在讲“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采用了二维动画来建立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模型,再附加一些关键的线条、符号和文字,边讲解边组织教学,克服了初中生立体几何、空间想象力不足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融声音、图像、视频、动画于一身的教学优势,有效地实现了把书本的平面知识立体化,学生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模拟真实情境,缩短认知距离,加深对教学媒体的印象,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感知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055
地理学科作为文史类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我们的任课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切实将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策略应用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之中。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表现,也是对学生以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积极表现。在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时候并没有认真对待,这和当前初中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有显著关系,也和我们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应试教育占主导的形式下,我们的地理学科明显处于弱势状态,这也就促使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面对这种应试教育的大趋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自然而然地过多的重视对所谓的主要学科的学习。这在我们任何一个中学都可以明显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将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落到实处。因此这也就导致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用心,学生当然也很难爱上对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点的学习。因为,在日常的初中考试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内容只是简单的选择和填空,相对于其他重点学科很简单,学生做起来也没有难度。
很多学生都以为学好地理学科的关键就是死记硬背知识点。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首先从教学方面转变自己的做法,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整体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给我们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第一,我们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逐步转变学生之前对地理学科的片面认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地理学科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的是很多学生面对地理学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门副科,我只要能够记住教材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就行,考试的内容也会非常简单,教师上课的要求也很少,地理课是一堂放松课等等。而且很多学生在地理这些认识在他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从小学以来,很多学生就已经形成了这些意识。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改变学生的这种心态确实有些难度。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扭转学生的这些片面认识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转变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方式让我们的学生逐渐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感兴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但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初中地理学科中学习的中国国家地理方面的知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相当紧密的,这就启发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将教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意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旅游的风潮越来越风靡,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沿途不同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的差异,而这些与我们的地理学科是有很大的联系的,在教材中我们也会学到部分地区的自然风情、人文风景的特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其中的知识,相信很多学生也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因为这的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兴趣是最重要的,它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学好地理必须从培养兴趣开始。
1.巧引歌曲。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中的“长江”一节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用电脑、大屏幕播放光盘,先让学生欣赏歌曲《长江之歌》,要求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生共同用优美的歌词唱出对祖国的爱,对长江的爱,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融于教学的目的。再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东南风,西北风吗?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把古诗中的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我国的地势地形时用“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这些诗犹如“调味剂”一般使地理课堂增添了一番韵味。
3.巧插趣味故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我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气候”一节时,讲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诸葛亮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一位地理学家。他并不是祭神求佛得来的风和雨,而是他具有渊博的天文与地理知识,知道天气变化情况,所以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战略的胜利。让学生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地理知识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就更高涨了。又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侯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上课时,要运用讲解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必要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授和演示。例如我在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中的“地球自转”时,我让学生亲自去演示地球自转时昼夜更替情况,然后学生同桌为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去讲解昼夜更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派一名代表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做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同时使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材的知识点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形成生动的理解记忆,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利用好课本中的图
图具有简明直观的特点,充分运用地理图是地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地理图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其中地图的作用更重要,利用好地图,对学生理解、记忆课本中的文字有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好图尤为重要。
1.学会看图。要充分利用地理课本中的图,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多看图,例如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四大洋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名称很容易,可如果让学生一看图就记住它们的形状、分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就不容易了。因此在讲这一节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出七大洲的位置以及它们中间的海洋,然后出示东西两半球图。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就很容易记住它们的形状、位置了。
2.学会填图。填图目的是复习巩固。在讲授新知识结束时,出示相对应的空格示意图,让学生把所要填写的地理事物的名称(或图例)写(或画)在小纸板上,然后贴在相应的位置上。例如,讲到铁、煤、石油在世界上的分布时,让学生把相对应的符号的纸板贴到相应的位置上,以便学生记忆。同时,还要利用好《填充图册》,学生填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改、指导,来加深学生对图的理解和记忆。
3.学会画图。让学生学会画简图,可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地球上的五带”时,我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四个圈,标出回归线和极圈的位置、度数,然后让学生填出五带的名称,再让学生离开课本,自己画,慢慢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对学生综合地理知识起到良好效果。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联系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紧紧围绕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地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采取人机互动型的地理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人机互动的优势,积极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和师生交互相比,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更为显著,它可以刺激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快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捷地获取多种多样的地理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从以知识点为立足点过渡到以地理信息为立足点。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计算机,设计成能满足学生地理学习需求的“机器教师”,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进行时差换算、判断气候类型等运算和操作;也可以演示太阳系中的各种组成天体,雨带移动和运动气流等;也可以和学生彼此提问,检查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人机互动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实用精简的教学内容,展示出具体的地理知识脉络和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充分激发了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时,我在期末复习时便采取了人机互动的复习方式。首先,我结合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设计了一系列问题以及相应答案,如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特点等类似的问题。接着,我让学生依次在计算机上作答,若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大大的笑脸并发出欢呼声;若学生回答错误,计算机则会显示一个难过脸并发出“继续加油哦”这样的鼓励性话语。例如,其中一道题目是这样的:美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有位学生的回答是“纽约”,计算机做出了相应显示,同时弹出正确答案,并告诉学生纽约是美国最繁华的城市,但不是首都。显然,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同时我观察到,相对于师生互动而言,人机互动似乎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瞬间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质量也获得了提升。
二、创设教学意境,优化教学环节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创设合理的空间意境,以便于学生深化对地理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师生共同提升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立体认知水平,促进地理教学效果稳步提升。详细地讲,教师应指引学生充分利用教室、肢体、桌椅等要素,有效地创设经纬网、大气环流以及天体等多种空间意境,如教师可指引学生利用教室中的横排、竖排桌椅,分e模拟纬度线和经度线。
例如,我在教《地形和地势》一课时,让学生借助桌椅还原中国地貌。首先,我借助中国地图讲解了中国的各大山脉以及相应的平原、高原、丘陵等地貌,然后让学生将桌椅依照中国地图排列出几大重要山脉,如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等。接着,我让学生扮演各大平原、高原,如学生甲扮演四川高原,学生乙扮演云贵高原等,让学生凭借自己对我之前所讲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分别找到相应的位置。一开始,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于是我便给予提示,在我的指引下,学生逐渐找到了相应位置,并排列好。最后,整个中国的地貌轮廓都被描述出来了。显然,在这个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抽象的地形与地势,还强化巩固了曾学过的地理知识,一举两得。
借助身边事物,模拟地理学中的诸多地理意境,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生动的形象,既可以对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的主观理解提供良好的辅助,又能强化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优化地理教学气氛,从而渐进式地促进地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课外活动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能设计出富有教育性、创造性以及实践性的地理问题,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具有充分思考、勤于探究、敏于实践、善于创造的鲜明特征,这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眼下,初中地理课程的活动教学以教材中的相关活动模块为载体,在最新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七八册中设置了诸多活动模块(相关活动框题下的重点有学生操作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它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材中关于活动建议的详细要求,依照本地区、本学校的具体条件,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再加以灵活运用,选用其中相关活动,而不必受制于具体活动的约束。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及想象力,从相关活动建议获得相应的启发,拓展活动的设计思路,按照活动的具体需要,组织更好更多的地理课外活动。例如,地图与地球中提出的一项活动建议是:以沙土、泡沫和塑料等为原料,制作相关的地形模型。教师可以指引学生用塑泥来制作等高线、等压线等地理模型。更应注意就地取材、易于制作,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如,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我结合本课知识点开展了课外小活动。首先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小地球仪。接着在教学完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手上的地球仪模仿地球运动,并自主探究“为什么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倾斜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养成一定的自主探究习惯,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
四、运用引趣教学
引趣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与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地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设置丰富多彩的趣味性地理问题,以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地选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具体形式,按照新课的具体内容,编造或者转述与内容相关的、生动简短的地理小故事,在此基础上及时导入新课内容,这就是故事引趣教学法。
此外,它也涵盖了诗歌、谜语、时事、实验等多种引趣法。其主要目标是更好地丰富地理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陆地和海洋》一课时,会涉及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有趣故事,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把握新课内容中的难点与重点,设计多个妙趣横生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当成地理教学的引子,以充分激发学生学好地理的强烈欲望,让他们带着任务和好奇心去听课。
例如,在讲解“大陆漂移说”内容时,教师应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1)虽然南极大陆极其寒冷,但为什么却发现了那些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会产生的面积巨大的煤层?(2)虽然干燥炎热的非洲距离赤道非常近,但为什么人们在这些地方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对学生而言,为了第一时间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会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思考,这样才能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五、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稳步推行新课改,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坚持科学的教学态度,在地理教学中合理掌握系统化的地理知识,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交流与互动,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其地理知识,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一) 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创造性问题,思维非常活跃。
(二) 能提出不同的设想和见解以反传统的方法来探求问题、思索问题。
(三)能够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地考察问题,而不是按固定的逻辑顺序来思考、
解决问题。
(三) 善于发现新事物、新问题,产生新见解。
从创造思维的特点来看,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在思维方式上,得到非常有价值的锻炼,为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创造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地理教学;我对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希望能与同事们来共同探讨。
一、改革传统地理教学方法,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创设带有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对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起关键作用。思维始于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创设创造性问题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提出带有创造性的问题,并能独立解决问题,比如我们采取“问题解决法”学习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过程中,告诉学生基塘农业是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自然条件而创立出来的一种生态农业形式。我们地处山东南部平原地区,如何根据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创立出一个适合我们地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呢?问题提出来了,我们鼓励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不少方案。有相当部分是符合一定的科学性的。
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内部动因。受好奇心和求知创造思维发展内部动因、受好奇心驱使的行为就是探索,探索就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中学地理教材包括自然地理,又涉及人文地理,内容丰富多彩,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作为中学地理教师,我们认为不仅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而且还要创造一些条件,逐步把这种好奇心引到求知欲上来。讲完东北三省,加入对原始森林和东北风情的描述,学生被白山黑水的秀丽景色和神秘感所吸引,对富饶的东北产生了兴趣,课后兴趣不减的学生纷纷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不失时机的积极启发学生去探索,把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自己查阅有关资料。通过学生的相互探究、发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集中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既需要发散性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更多地表现在二者结合上。
集中思维,是把解决问题时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而形成唯一正确的答案。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思考,以探求多种答案。这种思维无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符合条件的多种答案,其主要功能是求异与创新。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我们认为,主要从课堂教学和习题训练方面着手。课堂教学要多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如采用“发现法”、“问题研究法”“范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开放而灵活地思考,如围绕“找出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地理现象”、“假如黄赤夹角为0度会引起哪些方面地理现象的变化?之类的问题,尽可能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找出答案来。
教师设计的地理习题,要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重视对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练习、多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习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问,自己编题。在习题训练中。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思维的定势,组织讨论,广开思路,让学生自己提出独特的见解。
最后,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开展第二课堂。
丰富的表象储备,是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条件。所谓表象,就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形象,被人们感觉后在大脑中保存下来的痕迹。地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时空非常广大,地理现象也十分复杂。对于大量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不可能都亲身去感知获得表象,而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进步为学生提供了这一手段。教学中运用多种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成了普遍现象,如计算机、录像、幻灯、投影仪甚至包括最简单的直观媒体――地图。这些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学生对各种媒体展开的音、影、像,能在认知中形成丰富的地理表象储备,使头脑中建立起完整而稳定的地理表象,这为创造性想象提供充分的“原料”,在解决问题时,通过迁移成为直觉思维的原型启发,促进迅速产生感觉。
课堂包括野外考察、春游、参观、地理讲座等等,教师通过第二课堂,在没有正常课堂压力,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对学生实施地理教育、使地理教学具有直观各娱乐性。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重视他们创造成果,珍惜学生每一点创造性“火花”。对取得成果的学生来说。中学时代的创造成果往往使他们终身难忘。
【中国分类号】G623.45
在初中各个科目当中,各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针对不同特点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大不相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本身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地域性、开放性的特点。针对这样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必须开发使用一些既符合课堂特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方法。而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学习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那么,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有哪些呢?
一、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场景,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鲜明的图片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如临其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对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都有益处。例如,在讲巴西时,讲到巴西本国的石油生产量少,便发挥其甘蔗世界产量第一的优势,大量生产以酒精为动力的汽车,这成为巴西的一大特色,此时教师应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国石油资源也不是很丰富,我国是否能使用甘蔗生产酒精以代替石油?如果不可以,为什么?那我国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石油的消耗?”针对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这种形式可以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机会,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启发式的教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发”即为启发、引导之意。比如说在学习“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彻底了解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
师:生产汽车外壳需要什么原料?
生:钢铁。
师:那生产钢铁有需要什么原料呢?
生:铁矿石。
师:那铁矿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大自然。
师:很好,刚才我们是倒着推的,那现在正着说,工业生产的原材料从哪里来?
生:自然界。
师:生产产品就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至于加工的次数是根据产品的需要决定的,例如生产汽车外壳需要几次加工?
生:两次,加工再加工。
师:很好,那谁能告诉我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生:从自然界获取原材料,对其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问一答中,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充分感受到了参与的价值,从而在参与中增强了学习的责任感,由主动学习到学会学习,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三、兴趣教学的培养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堂教学中,兴趣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心理专家研究,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给人的思维提供强大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在分享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彼此交流着情感、体验与想法,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师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讲授的主体,师生对整个教学过程要合理地控制。兴趣的培养就意味着要求大家集体参与,平等对话。
四、语言的幽默性
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由此可见幽默是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艺术。它将在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的使用幽默的语言,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另一方面能消除教学疲劳,由于大多数地理课都安排在下午,学生出现疲劳现象是很正常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使用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一种精神振奋的状态;三是能活跃课堂气氛,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四是能和谐师生关系,用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距,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感情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五是能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像地理这样一种小学科教师来说,幽默的语言简直就是吸引学生的一块磁石。整堂课可能就因为你的几句幽默的言语,使得一些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抖擞,使得准备做小动作的同学集中精力来学习,使得那些不喜欢地理的同学可能由于你精美的语言而喜欢上了地理,进而变得兴趣盎然。
五、课堂作业的灵活性
一堂完整的地理课往往都会包括5~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样也很注重课堂练习的时间,但慢慢就发现学生在集中精力听完老师讲课后再要他集中精力做练习就很难了。初中生毕竟还是孩子,很难一堂课下来还有兴趣做练习,除个别学习主动的学生还坚持外,大部分学生已心不在焉了,少数学生很有可能已经开始“活动”了,这样在课堂练习的这一环节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很难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尝试改变传统的课堂练习方法,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比如采取教师提问学生抢答或者学生以组为单位互相提问的游戏方法来进行,最后评出冠军组予以表扬。一般初中生的荣誉感比较强,都会很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因此,游戏活动都比较容易开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不仅能及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每节课都很期待最后5分钟的抢答时间到来。可见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对每一个环节选取合适的方法对整堂课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结束语
教学方法有很多,这里只列举了几种,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实用,但也需要不断充实、更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做到与时俱进。
一、学科特点
地理学科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知识较散乱,图表内容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且又比较抽象。因此,初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地理的时间,也未对地理学科形成足够的重视。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以及不断深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初中地理的教材内容更加丰富且新颖,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这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地理教学更应以“一切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再单纯强调知识点,而是更为关注知识的趣味性、代表性以及学生的实践性。
同时,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的教学,应更为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与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方法探析
1.充分发掘教材资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地理图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地理图像,比如:统计图、分布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其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利用,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且充分地认识,并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各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等。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图像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其主体地位,灵活而有效地使用地图等图像工具。
例如:以“欧洲”一课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图文合一的模式灵活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对欧洲的大体形式构造图进行观察,了解并指出欧洲各个大国的整体分布情况,掌握各个国家的大致位置。在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熟悉欧洲的大致地图形状,并分析欧洲各国的自然、经济状况等。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再比如:教师在教授世界地震与火山分布这个知识点时,可采用对比教学法,让学生对“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与“六大板块示意图”进行比较,找出火山的分布特点及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板块交界处为火山与地震的集中处。这样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直接宣布结果更有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利用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所进行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读图、理解图、分析图等能力的提高,进而促进其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提升。在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突出了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是一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虽然只占有很少的时间,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可以在课程讲解之前,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图片或视频短片的播放,以达到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促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差异时,就可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西游记》中“过火焰山”的相关情节,并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唐僧师徒千辛万苦要过的火焰山在我国的什么地方吗?这样,在瞬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也会很愿意举手发言,教师再趁热打铁,引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相关地理情况与知识等,就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联系实际生活,将地理知识延伸进生活领域
新课程标准指出:知识应来源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所服务。地理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也应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所处地、所处环境进行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气温、气温带以及气候特征等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校当地的天气或者某一时间段内当地气候的变化等,为学生进行细致、详尽的讲解,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便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其学会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地理问题与现象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与深化,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更应放眼于学生的未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强化其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将课堂打造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改革,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地理教师应不断冲破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的束缚,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讨论,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最终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能力,引导其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才能逐步的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那么该如何有效改进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呢?我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初步的见解。
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大陆漂移假说时,先让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这样易使课堂更生动,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加强地图教学,掌握读图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也是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因此,学生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地理成绩的好坏。所以,在地理复习中,必须要加强地图知识的教学,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提高读图能力。平时的教学要注重运用各种地图,如各种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区域图、柱状图、地理模式图等讲解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规律。教会学生判读各种地图的方法,如等值线图,包括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震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首先要看清数值大小的递变方向,然后再根据等值线的凸出方向判读高低。教会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图文转换的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填图、画图、用图的良好习惯,如经常引导学生及时将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和新闻事件落实在地图上,通过读图获取与自然、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因素及交通、资源、经济活动等地理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理解、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等,提高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
三、发挥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对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升华知识
学生的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归纳与综合,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为此,地理教学中应遵循“分析-归纳-综合”的规律,使所学知识得以活用。分析应从各类地理事物本身内容的系统性入手,从个别到一般,把个别分散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找出它们的共性,总结出规律,再从部分到整体把具有相关信息归纳综合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各地区域的特征,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新授完初中地理教材后进入复习阶段,师生先一起研讨,将初中地理知识归纳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自然地理再划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人文地理可划分为人口、民族、工农业生产、交通、商业等;有的专题还可分为若干项,如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分项,气候可以从气候名称、分布地区、气候特征以及对当地植被、农业的影响分项,工农业可分别从各自发展的条件、分布地区、生产的产品(工业部门、农作物)分项;工业发展的条件又可从资源、交通、人力、科技等分项,农业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形、气候、劳动力等分项。再运用整体指导局部的学习方法,大到国家,小到乡镇、村庄都要从上面这一知识结构中进行系统地回顾、整理、探讨。在地理会考复习时,我常运用这种方法,学生复习积极性高,复习效果不错。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31-01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学习方式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新课改的关键部分,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能有效地进行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然而,对于地理学科而言,它在学生形成在素质教育和国情教育中有着独特的功能。那么,结合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地理教育,能够使学生掌握对于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分析,以此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地理学说中记载的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等创立过程,以此作为学习榜样,可以启迪学生强烈的创造意识和良好的创造个性;学习地理,还必须要有发散思维,地理教育中的综合思维能力的训练,诸如对工业布局、厂址选择等多要素的分析与综合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再者,地理教育中所揭示的大量的本国地理事实材料诸如人地关系、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自然资源、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等都可以在教学实际中概括成为以国情为主线的地理事实材料,这就囊括了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知识。地理学科中的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那么,在新课改的机遇下,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学透呢?
对此,本文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能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地学习,使其能够在知识的认同性以及情感的交流上达到共识,这样也使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感官意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感,从而上升为对学科的认同感。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是实现新课改中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教师不再仅仅去教,更多的时候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师生双方其实都处于教与被教的过程中,师生在通过教学中的对话,能够进行一个明确的交流,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生新的思维能力的散发。学生在被教的过程中,能充分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这样一个教与被教的过程,是师生对教学课堂的一个整体有效地把握,也是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能够与学生形成一个交流的模式,不仅仅在传授知识上给学生带来新奇,而且思想的分享更能使学生形成一种成就感,能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这样,双方地位的平等在教学中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但是,对于地理这个学科而然,地理图像作为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图像作用,利用这些图形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而不是盲目的背图。例如,对于在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的这一个知识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对比的教学方法,利用《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让学生找出火山分布点和板块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学生相互讨论就很容易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多为火山和地震的集中处,这样通过对比对照,能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知识点,比教师直接说过结果有效得多了。对于教材中的地理图像应充分挖掘出来进行设计教学,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课本教材中所给出的设计“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并辅导学生完成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材料收集和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合作讨论等各个方面的锻炼,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不仅能提高教材在教学中的使用作用,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
新课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即让有阅读能力的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书刊、网络等,实现自主学习,实现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计划,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就至关重要了。那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缩减教师的讲解时间,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学会进行疑问,然后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就能更具目的性。对于一些知识需要进行实验、观察的时候,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关键。其次,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如果需要有个很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那么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如让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小组,进一步完善情境教学。那么多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时间和形式等;或给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主动提出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自由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进”的合作观念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共同成长。
地理这门学科有着与其他学科与众不同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教学问题也就更加繁多,除了不利的教学环境以及一群具有自己个性、拥有与教师不同思维的中学生之外,在这样的前提下,地理教师要积极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多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把学生放到教学的主导地位中去,并能充分利用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并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从而让中学生在快乐的学习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掌握地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