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老年医学总论

老年医学总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1 09:24: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老年医学总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老年医学总论

篇1

2全新医学教学体制下组织学与胚胎学在教学课程中的设置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这一概念最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西储大学提出,它指的是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形态和功能为内涵,将医学课程重新组合,将各器官系统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综合起来组织课程。传统的医学教学体系中,组织学和胚胎学是两个彼此独立存在的科目,在大学的科目的分布方面,组织胚胎学课程被编排在第二学期开课,共计88学时,其中包含理论课程共38学时,实验课程50学时。在具体的实施课程改革之后,整个基础医学课程按器官系统划分成基础医学概论和系统医学教程两大部分,其中系统医学教程又分成血液、循环系统、消化与呼吸系统、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原胚胎学内容)等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原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内容在以上五大模块中穿行,第一至第五学期上课。在总体的教学编排上,组织学内容在解剖学内容完成后立即进行,紧接会有生理、病理、病生等学科的内容,具体安排内容如下:

2.1基础医学概论

合计:分,144学时,其中理论82学时,实验62学时。基础医学概论(1)第一学期开课(学分5,80学时,其中理论34学时,实验46学时)设置的科目分为解剖学、基本组织学、生理学总论和基本病理学。其中基本组织学设置成共24学时,其中理论10学时,实验14学时。基础医学概论(2)第二学期开课(学分4.0,学时64,其中理论44学时,实验20学时)设置的科目分为基本病理学30学时、病理生理学总论24学时、药理学总论10学时。其中涵盖了原组织学绪论和总论的内容,包括绪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软骨、骨、血液、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的内容。其中理论教学和实验课教学各12学时。

2.2系统医学教程

系统医学教程主要分为血液、循环系统医学教程,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医学教程,神经系统(含眼、耳、皮肤)医学教程以及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前4种教程都涵盖了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其中血液、循环系统医学教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课(学分5.5,学时88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18学时)其中包含组织学8个学时,包括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从章节分配上来说,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各占4学时。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在第三学期开课(学分4.5,学时72,其中理论50学时,实验22学时)其中组织学分为12学时,分为理论6学时,实验6学时。泌尿、生殖与内分泌系统医学教程在第三学期开课(学分5.5,学时88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24学时)组织学占有16学时,理论8个学时和实验8个学时。神经系统(含眼、耳、皮肤)医学教程第4学期开课(学分6,学时96学时,理论74学时,实验22学时)组织学占8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4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介绍皮肤、眼、耳的内容。原胚胎学的内容,则单独开课,形成一门胚胎学与组织器官发生学的独立课程。总计为32学时,其中理论20学时,实验12学时。教学内容方面,增加了神经系统、眼耳发生等内容,进一步充实了学习内容。

3以器官系统为核心的医学教学体制改革实践内容

3.1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性

对医学教学中的课程编排实施整合,是当前医学教育体系的一项重点内容。组织胚胎学作为医学中一门基础性学科,是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是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临床研究方面打下基础。在组织胚胎的相关教学中学校首先应该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性,学生只对这一项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在组织胚胎的学习中还应该具体的结合其他相关科目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中举一反三,而不是将思维方式固定在一种解决形式上。在组织胚胎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较多,从而无法实现对其他科目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实验课当中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补充。例如,在学习到内分泌系统中对甲状腺的研究中,教师就可以对甲亢疾病的病例进行引用,向学生展示出一些正常的甲亢在镜下的照片,然后再具体结合患者在临床反映以及一些临床的各种症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讲解;在学习消化与呼吸系统医学教程时,学生前期通过解剖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对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大体结构研究有了相当的了解,此时笔者在前期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而组胚的内容结束后,学生后期将会马上进入病理学内容的学习,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正常结构如何产生病理改变到疾病的发生的理解,比如笔者在组胚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介绍了腮腺的微细结构,讲解了腮腺的组织学构成上包括了腺泡和导管,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腮腺的导管是由一些上皮性的管道构成,而在病理的学习中,学生就会学到腮腺黏液表皮样癌,这种癌症是在病理情况下,构成导管的上皮细胞会发生癌变,进而分化形成肿瘤组织,这样学生对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和发生发展过程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来说,当学生对医学方面的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适当给他们具体的列举出一些实际的病例,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在医学方面学习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还会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注重实验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医学学习中的实验课程不只是只针对于知识的传递,实验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维想像能力以及对学习方面的主动性。在实验课程的课堂上,对理论性的概念介绍要简洁明了,精选出几个相关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切实融入到实验的氛围中去。教师要对实验中重点注意事项交代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和实验,以此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在医学学习方面的能力。由于组胚的理论教学基本以老师对着图片讲解结构和功能为主,学生对结构的理解经常缺乏较深入的认识和立体的概念。在组胚内容教学安排中,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学时安排基本为1∶1。这样充分保障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时间,有充足的时间在实验室观察切片和结构模型,加深对结构的理解。而且,为了适应“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组胚教学需要,我们教研室在2014年对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投入约50万元,配备了数码互动系统,保证上实验课时人手一套互动系统。这套数码互动系统的应用,极大的方便了教学。原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结构,现在基本在电脑上进行,而且学生在观察到典型的结构还能进行拍照和保存,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篇2

2000年,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当时,全日制全科医学专业方向(三年制)在校学生已达362名。至2002年,已先后有5届专科毕业生毕业,共计808名。自2003年开始我校又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学制为5年,其中3年基础课,1年临床课与全科医学方向专业课,1年实习课,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主要以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部门等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医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全科医学专门人才为目标。学生所学的课程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总论及各论、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共计近50余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我国大中城市正在蓬勃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及全科医疗工作,也可以在综合医院从事专科医疗或在科研机构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4]。

为适应全科医学教育教学需要,我校于2003年组建了全科医学教研室。该教研室主要担负本科生和成人培训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工作;2004年7月,我校又成立了全科医学系,以推动全科医学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此后,我校又陆续组建了社区医学、社会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相关教研室,以发展壮大全科医学教育教学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以教授、博士为学科带头人,硕士为主体,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所开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满足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要求,保证了全科医学方向的专业培养质量。

2008年我校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选修课程,学生选修率几近100%。许多临床、预防、口腔、麻醉等专业的学生选修《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后对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现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及从业选择意向。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了全科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迄今为止,我校已形成了在校学生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专业方向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转岗培训、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较为完善的立体化全科医学教育体系。

2认识与体会

2.1“提高认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前提建立全科医生制度,推行全科医疗模式,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扭转“看病难,看病贵”困难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卫生服务环境恶劣的社会策略。推行实施全科医疗,就必须培养高质量的、居民们信得过的全科医生,就必须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各级政府与组织,尤其是高等医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医药院校,应该深刻认识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发展全科医学教育的自觉性与积极性。这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思想前提[5]。

2.2“领导重视”是搞好全科医学教育的保障在各级政府和组织以及高等医药院校内部,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就很难能够真正开展或进一步搞好全科医学教育。因为全科医学教育需要各种资源,没有领导的重视就不能获得这些资源,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引起各级领导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全科医生及其他相关人员要积极向领导者们建言献策,向各级领导宣传开展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启发各级领导决策层对于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意识与积极性,主动做好领导的参谋,帮助各级领导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6]。我校历届各级领导均十分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工作,校党委、校长班子多次研究商讨全科医学教育事项,为我校的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策划布置、排忧解难。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我校全科医学教育得以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篇3

1•1培训计划。

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取决于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模式。国外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1]。从美国、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即学生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再经过2~3年左右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经考试合格后,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北欧芬兰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除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学历教育[2]。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管理体制、培训经费、职称和待遇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的是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和岗位培训。而岗位培训是现阶段的重点[3]。由于在岗培训的时间短,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一定的总学时数,以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2)开设的培训课目应避免与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相重复。应包括一些新的课程如社会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临终关怀学、医患沟通学和相关的人文学科等。(3)根据我国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适当增加部分课程的学时数。从近日上海市对某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医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58•5%;认为中医药有必要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人口总数的2•9%。因此,为了使医务人员受训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为社区的居民诊病治病,中医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此外还应增加老年医学、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生物全息诊疗学及临终关怀学等课程学时数。(4)应安排社区实习,时间为8~10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训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全科医学培训教材,除了预防医学、社区保健和康复医学教材外,还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增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如社区卫生管理学、社区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根据这样的课程编写合适的教材。(2)实用性原则。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3)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应及时反应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适当的原则。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内容要精选,字数不易太多。(5)综合平衡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要考虑到综合平衡,不能重临床而轻预防、保健、康复,反之,也不能重预防、保健、康复而轻临床。(6)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不仅要使受训的医务人员掌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协调的技巧,使其培训后尽快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出版了几套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科医师培训规划系列教材”、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

1•3培训基地。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刚起步,由于人员、资金及政策配套等问题,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国有1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4],但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这不仅给全科医学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实践,而且会影响受训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目前,从我省已申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医学院校情况看,大多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定、规范的见习点和实习点。本文认为可分两步去解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见习和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保证见习与实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如人员素质要求及配比、营业面积(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机器设备等)、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

1•4师资培养。

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开展较晚,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而且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既没有受过全科医学的理论培训,又缺乏社区卫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很难保证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卫生厅对省内全科医学培训院校进行了考核,并对承担《全科医学总论》的教师进行了资格认定,这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2)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迟缓以及全科医学教师“半路出家”的经历所限,使得全科医学教师的临床经验先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