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09:2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公式和知识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于初中的物理学习起来相对较轻松、容易,但是自从升入到高中以来,感觉高中物理知识点冗杂且难懂,与初中物理完全不同,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升华,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挖掘以及对知识的宽度进行相应的扩展,从而使学生感觉到力不从心。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最难的两个部分是电学和力学,不仅公式多、题型多变且知识点难理解,因此许多高中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并且产生厌学等心理,从而阻碍了高中生未来的学习生涯。所以高中学生必须在课上集中注意力,逐渐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做到在课上认真学习,课下认真复习,从而逐渐建立起电学的物理思维,为高中物理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高中学生要真正理解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秉持着认真严谨的态度,构建完善的电学知识体系,从而为高中的物理学习生活做铺垫。
在如今的高中物理课堂上,因为对物理知识难于理解造成了学生听课效率不高,从而产生上课溜号、不认真听讲的现象。作为学生的我们应善于发现物理学科中的乐趣,逐渐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难以理解的电学难题要先积极思考并深入探索,随后再请教老师,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物理电学产生兴趣,才能在课上集中注意力,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逐渐攻克电学中的知识难点。
二、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和整理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要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并将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标记,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加快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逐渐形成深刻的记忆。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可以使我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对于难点和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使课堂听讲更有针对性。在学习物理电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感觉其不容易理解并且公式众多,如果光靠死记硬背地记住公式,则会产生不会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具体题型中等现象。因此逐渐养成课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并在预习之后做相关的课后习题,在做完全部习题之后对照答案,并在老师教授完这节课后,为巩固知识点用不同的方法做课后习题,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印象并做到合理运用。
例如,在物理电学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的规律,电学部分的大多数公式都是由电功率定义式和欧姆定律推到出来的,因此在做题的过程中只要对题目进行准确地分析,并正确地找对已知变量和未知变量的关系,再对公式进行推倒由此解出最终的答案,并做到举一反三。
课前的有效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并总结所学内容的侧重点,不断提高学生课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加深学生对于电学公式和原理的理解,从而做到有效学习。
三、认真听课并做相关的课堂笔记
有效的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做大致的了解,而课上认真听讲则是学好物理电学最重要的环节。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会不断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思考、去理解相关的电学知识,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则要认真听讲,记住并理解老师所讲授的每一个知识点,紧紧跟随教师的思路,对于重要的内容要做好相关的笔记,从而有助于课下回顾乃至期末复习。
认真听讲并对重点内容做笔记有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框架,从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并做到熟练掌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对一些物理现象以及物理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如果只靠自己的课前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物理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容易混淆的概念和公式,因此高效率的课上听讲对于学生的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合实际生活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索
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模式。简单说来,就是通过建立一个框架,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填充到这个框架中去,利用短线和箭头表示知识点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1】。这种方法最先在各类辅导班中得到应用,在正规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还是采用原始的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开发同学们的思维,教给同学们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同学们课后进行总结,使其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能改善学习效果【2】。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优化物理课堂
物理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各个知识点层层串联,互相组成一个整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的掌握不扎实可能会影响后续很多知识点的学习。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优化物理课堂,使同学们对物理知识有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同时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增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3】。
2、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给物理教师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使得物理老师可以大胆革新。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创造新型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题,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不仅促进了师生间的联系,而且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物理学习变得更加高效【4】。
3、有利于加强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记忆
众所周知,物理知识既琐碎又系统,既简洁又复杂。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知识点的不断增多,如何使学生更好得记忆区分这些琐碎的知识点是物理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思维导图的出现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思维导图利用其直观性和系统性,通过建立起物理知识结构框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图形表示出来,从基础公式到其演变,所有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记忆方便。思维导图的应用更有利于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5】。
二、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案例分析
1、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系统性得向同学们讲解知识点,利用图表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清晰化,加深同学们对具体概念,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引导同学们构建知识体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思维导图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同学们复习所学知识时,思维导图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同学们通过一整章知识的学习以后,将所学的知识点罗列出来,然后根据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最基本的知识点出发,罗列出对各基本知识点的深入研究,以及公式推导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在同学们心里面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和框架。既做到了知识点不遗漏,不重复,又可以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原本看似毫无联系的知识点形成一个个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力与运动》 一章里面,物体的受力状况(受力或不受力以及受力情况)以及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变速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由下图1来表示。清晰展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便于知识点的快速掌握理解。
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地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教师们响应国家的号召,以学生为本,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创造性的应用多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改善学习成果。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上的应用不但可以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同学们对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在心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有助于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点的复习。思维导图以其简介,明了,清晰,易操作等优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建设,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教师的引导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生相对来说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方法还不完善,只有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同学们才能将思维导图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真正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是学好初中物理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只要运用好了这个工具,物理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益.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2010,13:450-451.
[2]程鸿.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A4:145-146.
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往往“一听就懂”;但在解题时,却不知如何下手,思维混乱,“一做就错”。“一听就懂”,是因为物理学跟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一做就错”,是因为思维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尚未上升到物理思维。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并把它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初步形成物理思维的意识和习惯,成效较为显著。
一、从公式入手,深刻理解
物理学中,基本概念较多,如密度、压强、机械功、比热、功率等等。每个物理量的引出都伴随着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要求学生不要孤立地记概念,背公式,而是在记住公式的基础上来理解概念,从公式出发迁移出概念、单位、解题思路、知识的应用与拓展等。如写出压强公式p=F/S,马上就可以从公式得出概念,只要先解释分母上的“S”,再解释分子上的“F”即可,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还可以从公式得出压强的单位“牛/米2”,也叫“帕斯卡”;可以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也可以解释帕斯卡的物理意义。知识点是相关联的,学生知其一就很容易知其二。再如,掌握了一个热学公式Q=cmt及其变形公式,所有与之相关联的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可以说出比热的概念及其单位,还可以知道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谁吸收的热量多,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谁温度升高得快。再如,机械功W=Fs,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一段距离s,两个因素中任何一个为零,则不做功。又如功率的公式P=W/t,从中可以看出,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知道P是由W和t共同决定的,纠正学生套用数学思想,认为W越大P越大,或t越小P越大的错误观点。与此类似,还可以引导学生解决许多比值问题。
初中物理一共二十多个公式,很容易记住。随之而知的就是二十多个物理概念及相关的许多知识点。学会从公式入手,以公式推概念,可以清晰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和概念所反映的物理本质,避免在没搞清楚各物理量含义的情况下乱套公式,背离公式的真正内涵。还可以使各知识点融会贯通,应用起来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从图形出发,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在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特定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在头脑中无法建立起正确的物理形象,不善于利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就难以把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和现实过程联系起来,就难以正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活动。
物理图形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的方法。用形象的图示来代替抽象的思维,是帮助学生解题的一条捷径。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题到图形到,把文字变成图形,把物理量、物理条件从图形上反映出来,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铝球浸没在水中(未触底),哪个受到的浮力大?拿到题目,同学们很快就画出了如图1所示的正确图示。从图中一目了然,铝球受到的浮力大。如果只凭着抽象的思维,头脑中要转几个弯,很容易出错。
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对于指针的左右偏转,平衡螺母该怎样调节,学生也能很快从图示中得到答案。光学、力学、电学等,每个知识领域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都可以反映到图形思维上来。这就是我在教学中一贯要求学生“遇到难题,画图写公式”的原因。所以我在备课时,很多精力都花在怎样创作物理图形,力求用最简单形象的图形进行直观教学,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及知识点的理解。
三、歌诀教学,行之有效
有些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可以采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口诀或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以最简便的方法引导他们,使学生很快切入主题,少走弯路。
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学生们马上会想起:“天平放平,游码对零,再把螺母拧,直到横梁平。左物右码记得清,游码数值看分明。”考虑杠杆问题时,我教学生“找出支点找两力,分别画出两力臂。再列平衡方程式,解决问题就容易。”在解决滑轮组问题时,不能让学生死背公式F=G/n和S=nh,因为这组公式只在特定情况下适用,不具有普遍性。在让学生数绳子段数时,我总结为:“手抓的一段绕过动滑轮就算,绕过定滑轮就不算”,简记作“动算定不算”,并联系地方名小吃“手抓羊肉”,展开联想:“手抓动就算,手抓不动就不算”,再给出一句“自由端省力费距离”,学生一下子就记得很牢。运用此话解题,正确率极高,特别是对横放的滑轮组,解题思路清晰。
电学中,伏安法测电阻和测小灯泡电功率是重点实验,但学生连线常常出错。于是我结合实际,编了“电压表,先别管,其余统统来串联。变阻器,取最大,一上一下有条件。电流表,防短路,正柱流进负柱出。最后再连电压表,并在被测者两端”的口诀。对于伏安法测电阻,如果没有电流表、电压表该怎么办,我让学生记住:“没什么表,就在什么表的位置用定值电阻代替。”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13
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但是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得心应手,一旦到高中后就感觉物理非常难。这说明,在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连贯性上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除了物理知识本身的难度、广度等因素的变化外,更主要的是初、高中教师几乎没有沟通和交流,彼此没有起码的了解。我们多数的高中教师,对初中物理教学情况、初中的学生特点缺乏了解,更不清楚近年来初中的课程改革情况;初中教师很多时候不了解高中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刻意培养适合高中学习的习惯。初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连贯性。
一、中学物理教学的渐变
1. 教材的渐变
初中物理强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基本是通过简单的物理现象总结归纳结论,定义与解释物理概念和规律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静态的简单问题,对象单一、过程单一、学生易于接受;教材的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想想议议、读读想想,小制作、小实验、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侧重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采用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通过想象假说、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多个对象、多个过程、多个状态的变量问题,学生难以接受。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简洁严谨,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 思维能力的渐变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简洁为主,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知识是需要通过抽象思维理解的基础上获得,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物理规律的,在高中,部分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更多地要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大大提高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
另外,在初中阶段,我们往往通过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直观教学,一般不会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直观地对一些事物和现象形成固有的看法和观点,形成固有的思维定势,这种由于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形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3. 学习习惯跟不上教学要求
初中问题非常简单,知识结构容量少,概念规律定理讲述少,例题讲解和练习多,课后学生依靠背概念、背公式,接着考试没有问题。最后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甚至考试考什么,学生就练什么,学生只会跟随教师的学习习惯,不懂如何分析思考,只能靠死记硬背。
而高中物理课堂强度高,知识容量大,难度大,各部分知识联系紧密,部分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做题就不知从何下手。上课时,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对于教师讲的内容无法理解。促使学生认为物理非常深奥难懂,加剧心理上对物理的恐惧。
4. 知识结构跟不上教学要求
高中物理在知识内容上更多需要较强的数学解答能力:(1)通过图像描述物理规律,表达知识过程。(2)高中物理中数学公式较多,其中涉及到矢量的运算,特别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个知识点,公式多,矢量多,公式运用灵活,公式使用范围宽广,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十分困惑。(3)矢量的引入是高中学生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学生在数学知识量的掌握上,高中物理所需都远远超过目前初中毕业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比如,学习力和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像的加速度问题,学生对于斜率的概念还没有掌握;力的分解这个知识点里,力的合成分解需要用到数学的sin、cos、tg等函数知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尚未娴熟,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的短板直接影响到物理的解题。
二、如何延续中学物理的连贯性
1. 阶梯递进式的教学
学习要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这是一切学习的最根本、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和拓展建立起高中物理的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能力和知识逐渐积累的不断提高,在不同阶段让教学内容重复出现,逐渐加深深度扩大范围,教材知识梯度要平缓上升。比如,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物理中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初中阶段,主要是从力的作用效果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这使学生易于接受,适应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根据日常生活引出概念作为力的实例,不探力的产生原因。高中讲对物理进行受力分析方法时,通常用隔离法或者根据力的产生条件简单分析问题中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后,再讲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分析物体所受力情况;特别是连接体,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看待,研究整体的受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这样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简单开始逐步深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掌握物理的受力分析,拓宽学生解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深入研究教材与教法
根据认知理论,学生学习的习惯性思维是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延伸理解未知的知识。当学生遇到未知理论,与以往知识产生较大差异,或者较大梯度,这就是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估,对教材的教学地位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教材找出合适的教学方法。
中学教师需要了解物理的知识结构,研究中学物理教材框架,知道学生掌握知识达到什么水平,切实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教材知识点的特点,设置递进的教学梯度,采用恰当的教学技巧,使学生能够对学习物理建立良好的信心。
3. 学会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是通过长期的知识积累逐步培养形成的。在保持教学的连贯性过程中,我们不只简单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基本规律,更要重视一个公式、一个定理的来龙去脉,知道它们的推导过程,明了适合使用它们的条件范围等。教学伊始,需要注重建立场景,重视情景教学,训练学生不断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把普通的直观认识引导到抽象的深层次理解。
4. 合理训练学生思S
在力与运动学的内容中,通常要求学生先确立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结合物体运动状态,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将研究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者看作一个理想化的质点,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通过讲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产生过程,使学生对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得到领会,通过实际例子的应用训练,学生建立和运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训练学生思维的最好方式是讲解习题,讲题需要注意剖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5.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开始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就是要学会独立思考。自学能力的培养,会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物理理解是关键,如果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学生需要通过教师讲解,自己独立思考,明白了解单个知识点,进而掌握整个知识体系。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由始至终强调,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课堂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学会思考。
预习与复习会让学习更加从容。预习有具体的目标层次,基础层次的目标仅要求初步通读和了解新课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中层次的目标要求找出重点、难点、疑点;高层次的目标则要求熟悉新课,理清思路,提出问题并能初步解决问题。新教材编写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水平,中学物理的整体知识框架具体分散到每个章节中,课后复结能将这些零碎的知识,连成一条知识链,如果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那么知识点就不容易遗忘。复习要做到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相结合,尤其要重视平时复习。不管哪种复习都要抓住知识脉络,抓重要知识点,抓典型例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注重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能让学习更清晰。通过上课提问,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述问题,引导学生从物理现象找出规律、根据物理概念分析解答问题的习惯。要求学生讲道理,改变学生凭直觉判断的不良习惯。通过课堂上例题的剖析,规范解题步骤,促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分析,使学生体会物理严谨的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251-01
一、引言
多年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经验表明,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和教学深度的不断提升,总是难以避免地产生或多或少的学困生,突出表现为学习兴趣呈现出不断衰减的态势,学习方向感越来越迷雾重重,学好的自信心也在逐渐降低,考试成绩亦变得江河日下越来越糟糕。仔细深究问题的根源与原因,既有学习基础差的原因,也有学习方法不得当的原因;既有学习行为习惯不良好的原因,也有家庭问题影响的原因;既有学生自身对物理学习认识不够的主观原因,也有环境影响作用的外在客观原因。然而,哲学告诉我们,任何问题的根源最为主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在于主观原因,在于人的内在因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对此,对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学困生,我感到可以从引导他们做好课堂笔记开始,引导他们走上养成良好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正道,由此促使他们在学习的困境中重新找回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激发出自主探究与自觉学习的强烈激情与强劲动力,促使他们切实找到快速掌握教学内容的得力要领和良好技能。
二、以勾画与批注的笔记标识新课
多年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引领学生上好新课非常重要,这是“入口关”、“初始关”与“接入关”,引领学生上好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厘清知识体系的所有脉络,有助于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劲的动力,有助于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与核心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上新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必须紧密依据新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要求,突出知识点的核心和知识体系的脉络,突出重点与难点问题的分解与剖析,授课的思维必须活跃思路必须清晰,引导学困生不可盲目地抄写教师板书的笔记,而是要随着教师的教学思维一起前行,注意以课本为本,以勾画与批注为主要笔记形式,对知识点进行要点式或引领式标记,避免眉毛胡子一起抓的不好行为与习惯。
例如,对于“质量”这一物理概念,可以引导学生突出对质量定义的几个关键词进行标注,促使学生牢牢抓住“物质多少”这一要点,紧接着引导他们标记质量的单位是什么,有克(g)与千克(Kg)两常用单位,继而引导他们特别勾画质量是物理的一种重要物理属性,该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不随物体所处的位置、不随物体的形状、也不随物体的外在温度而改变,再而引导他们批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并让学生批注天平操作的几个关键词:“放平”、“移动”、“调节”、“平衡”、“称量”与“读数”等,由此,促使他们一翻开课本便可以将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点、重要知识点和关键知识点的脉络一目了然。
三、以归纳与整理的笔记梳理复习课
复习课是温故而知新的重要课堂,搞好复习是遵循学生记忆特点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性巩固与综合性梳理与深度认知的重要教学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通常必须在每授完一个章节之后都要进行引领性的复习,促使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识记得更加清晰与深刻,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构架进行全面梳理与系统回顾的自主意识,让所教学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所教学知识网络结构更加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对于学困生来说,引导他们搞好复习课的笔记同样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必须紧贴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突出引导他们以归纳与整理的形式做好笔记,把握知识体系的层次感与知识要点的条理感。
例如,对于“质量与密度”这章节的复习,可以引导他们归纳质量定义、属性、单位、测量等知识要点,引导他们整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与应用,突出引导他们必须重点学会如何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将所教学的内容进行全面性梳理和总体性把握。
四、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
初中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是强化学生对所教学内容进行强化性巩固的重要教学活动,是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深度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对物理现象主动观察、积极探究、自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活动。同样,对于学困生来说,加强引导他们做好练习课的笔记显得非常重要。我认为重点要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突出归纳题型和错题集。
例如,对于“密度”知识点方面练习,引导他们关注“概念明辨”、“密度类计算”、“质量类计算”、“体积类计算”、“空心球判断”等类型的习题,由此促进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清楚密度公式,引导他们学会利用数学方法变形求质量和求体积两个公式,从而更加有效地促使他们从思想深处把握所教学的内容。
五、结语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表明,有针对性地加强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是综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一个重要部分,是推动全体学生能力素质得以整体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勾画与批注的笔记标识新课,以归纳与整理的笔记梳理复习课,以题型与强识的笔记标注练习课,有助于培育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有助于改进他们的学习方法,从而促使他们找回学习物理的自信。
参考文献:
1.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差异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少,而且知识的纵深度还不是很大,学生往往用一些较简单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应付,比如,在熟背概念和公式的前提下,通过多做几遍练习来训练运用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高中物理则大幅度地提高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且各部分的知识很少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如果同学们在学习方法上仍局限于仅通过背熟公式然后多做几道练习来训练运用,是很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
2.对知识认知的思维形式上的差异
初中物理的教与学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而高中物理则更多地要运用抽象思维。初中物理形象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在于观察和实验等方面,通过相对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具体的物理现象和形象一一呈现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比如,像自然现象中的日食和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所至,用冬天人们感觉下雪后比下雪时寒冷来解释融化、升华过程吸热等物理原理,力学、热学、声学、电学、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实际应用就这样与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一个个表象或现象紧密结合,易理解、易掌握;高中物理则不然,教材中对物理现象的描述,已高度的抽象化、数学化,很多知识都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以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被抽象为不那么容易理解的物理模型,以适应较复杂计算的需要,如,天空中飞翔的飞机可抽象为一个质点、结冰的水面抽象化后成为光滑的水平面。教材内容的这些转变,要求我们在认知能力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学习中必须会综合运用观察实验、逻辑思维与数学方法来获取知识。
3.在了解物理规律和解决物理问题方面,初中侧重于定性了解,高中则多为定量求解,深度与难度存在层面上的区别
具体来说,初中物理对计算要求不高,运用较简单的数学计算即可解决;高中物理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则更复杂、要求更高、纵向深度更深,而且矢量开始出现在用图像表达物理规律的表达式中,如,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共有十多个常用公式,每条公式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且各自涉及的物理量、矢量都有三至四个,要灵活运用难度较大。
4.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考查方面的差异
初中物理设置的问题比较简单、多为逻辑关系单一明了的问题,每道题中往往只是重点考查一个知识点,如果平时熟练掌握对应的知识点,分析时就容易手到擒来。高中物理问题的设置则是逻辑关系复杂,讲究多角度,一道题目中会同时涉及多个知识点,分析题目时对知识点的识别和拆分能力成为解题成功的关键。
二、如何构建平台间的过渡性阶梯
面对上述差异,高中物理学习的初始阶段,必须在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处理问题能力方面做出相应转变,才能顺利从初中物理学习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以下几个方面应尽量做到:
1.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任何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物理学习亦不例外。高中物理应先立足于初中知识,然后逐渐积累、加深,要注意始终保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切忌产生一蹴而就的激进思想或畏难的消极心态。
2.转变思维习惯
初中物理学习可以凭借直观感觉判断并解决很多问题,学习中的思维活动处在一个较浅的层面;而解决高中物理问题则需要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甚至必须要摒弃“凭感觉”的思维方式,遇到一个问题,大致的做法是,首先仔细分析每个已知条件,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严谨选择公式、规律,然后规范地按题目要求列出求解过程。
3.强化数学计算能力
高中物理与数学科的关系非常紧密,其中的很多问题必须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尤其是数学计算方法,如,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求极值、二次方程求解等,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这些计算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可以这样说,过硬的数学能力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前提。
4.善于总结,学会归纳
平时做题时,首先要有量的积累,更关键的是在量的基础之上,要学会将题型归类,总结相似问题的共同解法或者解题规律,如果平时能将这个学习方法一直落到实处,相信在考场上答题时就会左右逢源。
5.重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初中生物理学习中产生的粗心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审题不清,容易进入题目设置的陷阱
初中生的社会阅历尚浅,常常会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因此,在审题的时候不能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认真审题,常常是粗略的阅读之后,就开始答题。不正确的审题方式,可能会遗漏许多有用的信息,造成解题的错误,这是粗心问题最直接的体现。不仅如此,有一部分的物理题目,会设置陷阱,一些粗心的学生可能因为粗心而进入陷阱,造成解题答案的错误。
2.受思维惯性影响,问题考虑不全面
受到青春期心理变化的影响,初中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很难轻易地转变过来。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不去细致分析物理问题的本质,而凭感觉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粗心大意的一种表现。例如物理题目,装满水的杯子,上面漂浮着一块冰,由于冒出水面,如果冰块融化后,水会不会溢出杯子?如果按照初中生的一贯想法,认为冰融化后肯定要溢出来。实则不然,根据浮力公式,冰块融化后水的体积与冰块漂浮所排开水的体积是一致的,所以水不会溢出来。在这个问题中,需要初中生避开惯性思维,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细致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知识结构不完善,忽略题目条件设置
初中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物理学知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因此初中生在做物理练习题的时候,常常对题目设置的条件不理解,或者理解得太片面,从而造成了粗心大意。也有学生忽略了物理公式应用的条件,看见相关数据,就死搬硬套,最后造成解题结果的错误。
二、纠正初中物理学生粗心的措施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粗心是一大弊病,针对出现粗心问题的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意见,用以改正初中生物理学习时出现的粗心问题。
1.老师做好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老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向导,很多时候都是起到了引导作用。而针对学生出现的粗心问题,老师更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做题时,要求学生要逐字逐句进行审题,保证题目内容的不遗漏。再例如进行物理问题分析时,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地认为物理问题应该是这样的。或者说,老师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好示范作用。讲解例题时,认真审题,一步一步地分析题目,最后提出解题方法。一方面可以照顾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跟上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学生充分认识正确审题解题的良好习惯。
2.设置学习小组,在学习上相互帮助
老师毕竟不能够时时刻刻陪在学生身边,而学生一旦出现粗心遗漏的问题,老师也不能够及时发现,从而造成一定的后果。而在老师的帮助下,建立物理学习小组,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一旦有同学出现粗心的毛病,遗漏重要知识点,其他同学可以及时向他提出来,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除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监督,也存在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不过,老师要严格控制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纪律。防止小组成员之间因为恶意竞争,造成不必要的后果。例如为争夺考试成绩第一,故意传递错误知识点等。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竞争观念,保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一是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二是加强直观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三是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具体的物理问题,有时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2、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是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二是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三是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3、联系实际,帮助理解。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最大的变化就是知识要求的变化。初中物理是通过现象认识规律,因此,初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记忆”;高中物理则是通过对规律的认识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做到理解的基本步骤是:一练、二讲、三应用。
“一练”即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练习,通过对不同类型习题的练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概念、认识规律、认识知识点、认识考点。
初中物理复习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物理的复习教学中,已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简单再现和回忆的层面上。当前,许多教师的复习教学还徘徊在忽视学生兴趣和潜能的激发,实施强行灌输和反复讲练的误区中。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毕业班教学经验,结合对近几年来广州市物理中考题的分析,对复习教学策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究。
一、归纳总结,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近几年来,广州市物理中考题中基本没有死记硬背的考点,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决定了思维的高度,物理的综合性决定了思维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性。若不积累解题方法,则易在解题中感到迷雾重重,不知从何下手。为此,积累一定的解题捷径及巧妙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途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各知识点并总结出方法和规律,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清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下面以“浮力知识”的复习教学为例进行剖析。
(一)选择方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复习如何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时,由于该知识点综合性较强,学生普遍感觉为难, 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设计表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出两种判断方法,填入表1中;然后,设计配套的练习1让学生完成。
练习1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
A. 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B. 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C. 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D. 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评析】 学生经历了表1方法的归纳总结,把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同时也构建了一定的解题思路,对不同的方法会进行合理的选择,并用于解题中。因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由方法一比较力的关系可知,两种情况均有F浮力=G物,鸡蛋重力不变,则浮力也不变,则可排除选项A、B;再用方法二比较密度的关系,因为甲图中ρ物=ρ液,乙图中ρ物
(二)习题变式,拓展方法的多样性
物理知识的运用具有灵活多变、方法多样的特点。在复习有关浮力的计算问题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在解题过程中,除运用到浮力计算的公式外,多数情况下,还必须结合密度的公式ρ=m/V、重力的公式G=mg才可以完整地进行解题,且解题时方法是多样的。因此,如果在解题中,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浮力的公式,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为此,教师在自编了例题1、例题2的基础上把例题2进行变式,让学生进行训练。
例题1 (2006广州中考)有一物体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为12N,浸没在水中时称得为8N,求该物体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例题2 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重为1N,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评析】 例题2中出现了两个重力,有部分学生会得出F浮 =G物=10N,有部分学生会得出F浮=G排=1N,两种解法,两种结果,说明有部分学生不明白公式的适用条件而乱套公式。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对比求浮力的不同方法:只要物体浸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都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法计算,即F浮=G排;而物体只有在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才可以用二力平衡分析法得F浮 =G物。通过该例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两种求浮力的方法及适用的条件,并在表2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密度公式ρ=m/V和重力的公式G=mg,对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进行变形,把例题2进行习题变式。
变式1 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的质量为0.1 kg,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变式2 将重为10N的铁块轻轻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铁块静止时,溢出的水的体积为100 cm3,问铁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评析】 通过习题变式1、变式2的训练,归纳总结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的其他两种表示方式,填入表2,完善了整个知识体系。这两个习题变式循序渐进,有助于帮助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中的各个物理量进行理解。复习教学中采用了这种习题变式的策略,让学生通过变式练习,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整理解题思路,构建了求浮力方法的系统化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达到复习的效果。
【评析】 教师通过选择方法和习题变式的训练,引导学生归纳各知识点并总结出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
二、实验复习,以点带面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阅读书本包括:课前预习、课后精读,课前预习为自己多设计问题,在课堂上解决。课后精读要做到“咬文嚼字”,多问为什么,引发自己对问题的兴趣,积极去思考,找出答案。
比如:书上关于各种物质的密度表格中的括号中内容是(压强和温度),那说明什么呢?为什么没有质量和密度呢?这说明了密度和质量、体积有关系吗?如此一一问下去,那你就会找到真正的答案,也能够充分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密度可以用公式:p=m/v来计算,但与质量和密度无关,再比如:在电阻中: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在这个问题中没有说道电阻与电压电流,但是有公式R=U/I着同样也说明只能用公式计算,但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可以知道电阻和密度有相似的地方,那么在初中物理中还有没有如此相似的概念呢?
比如:比热容、热值。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还能由一个概念记牢其他类似的概念。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很多,在理解和记忆方面都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可以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简单化。比如质量实际上在生活中就是多少,体积就是大小,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重要的是位置,物体和谁的位置呢,那就是参照物,在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重点字词:静止、匀速直线运动、上升、越来越快等。
二、多动手,注意观察,抓重点。
动手实验、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动手实验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学习到我们遗忘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实验仪器、图表等。
(1)动手做实验要有先后,先要有目的,在有步骤,不能盲目的做。
(2)观察要有主次,要抓重点,比如:观察晶体的熔化,重点是在晶体熔化时,温度有没有改变。
(3)观察要思考,没有思考的观察就是水中花,没有任何用处,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本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实验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距离?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阻力越小距离会越大吗?如果没有阻力呢?我们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三、善于记忆,提高记忆效果
(1)有统一性,即找一些知识点的相同点
(2)有差别性,即找出这些知识点的不同点
比如:电流表与被测量的用电器是串联,那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电流表可以看成是短路的,反之则电压表与被测量的用电器就是并联,那并联电路中电压就是相等的,总电流等于分电流之和,电压表可以看成是断路。但是在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关系有点不一样,串联是和,并联是倒数和。
(3)有发散性,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能从简单的已知条件想到与之相联系知识点,在从这些知识点想到其他知识点。能想的都想想,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已知的知识点的记忆
(4)多看图、字。图形记忆比文字记忆要容易很多。图形更加形象,同时一个图形也描述了一个现象、事件等,有了图形就有了一些规律。有时字就是理解的关键:比如“串”两口就是两个电阻的电路符号中间一根线,很形象地说明了串联电路的构成。还有“凸”“凹”等等。
1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师过度重视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物理概念的知识本位,而忽略了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这就导致教学“重结果”的现象特别严重,许多教师在引入新概念时并没有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最后的结果,这让一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却没有真正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知识的学习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1.2实验课教学未达到预期效果:在多次观察中,本文发现传统的电学实验课教学课时,很多时候是走走过场,教师事先安排好一切,甚至实验前已经做过演示,学生结论都已知道,学生在实验室依葫芦画瓢模拟一下。在与学校的学生交流中发现这一现象非常普遍,有学生说有时我们得出的数据和老师的结论差别会很大,但是由于有现成的结论,他们会自行修改数据;有的学生说自己就是做看客的;有的学生说由于上课没认真根本不会做,如果同桌和他一样那一节课就浪费了,什么实验现象也没看到等等。同时,也有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做实验还不如自己来讲实验,有时候甚至连讲实验都不进行而直接让学生背实验,学生认为只要会做题,做不做实验都无所谓。最终导致实验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了。另外,有些实验动手演示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实验效果也不明显,再加上教室后面的学生完全看不到实验,做实验时学生纪律非常差,有些学生甚至故意起哄等因素,导致很多教师就采取这样的措施,能不做的演示实验就不做了,必须做的实验就自己动手做。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老师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电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3学生对物理电学兴趣不浓厚:物理电学对于初中生来是,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对于一门陌生又难度较大的学科,他们会本能的有些望而生畏,从而不愿意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究。从而在学习时,会有些抵触情绪,不愿意听课,有些甚至不愿意参与实验,对待知识的学习没有端正的态度,在学习中表现得被动。对于教师讲授的很多概念混淆不清,比如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都分不清楚,基础概念的不理解,导致在后面的学习上更加困难。例如在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很多学生对于电阻的概念都不清楚,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探究测电阻的原理时,学生就会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如何进行组装和测量。
1.4教师教学方法较单一:在教授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多学一些知识,提高分数,多采用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希望通过多给学生讲解能够让学生更加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可是很多时候这种方法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在对待老师的讲授时,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理解和往心里去记住这些知识点。如果能够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获取来的知识,学生会形成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实现灵活运用和提高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教师如果直接把电流的概念告诉学生,学生知道了电流的概念,可是并不会深刻地理解其中的知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会产生很多的困惑,进而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教师要避免对于学生进行机械地灌输,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探究,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和探究来习得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5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以九年级为例来说,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来算,九年级每周3节,每学年就有60节物理课,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的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要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师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
2初中物理电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2.1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演示实验室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实验中,教师是实验主体,而学生是观察主体。实验的教学效果是以学生能否达到实验预期的学习效果来衡量。因此,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主导作用能否有效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实验技能和教学的基本素质,还取于教师对演示实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以及对教学过程(程序)的设计。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2结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古语有云:“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运用它。先行的物理教材中一个亮点就是物理综合实践活动。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电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对学生理解掌握抽象的电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物理实践活动不像课堂教学,受到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制约,它可以比较深入的研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将之与生活中的物理相联系。活动项目众多,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例如,采取分散的形式,让学生利用电能表测定家用电路消耗电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干,去研究、去实践、去调查、去比较。而对于组装直流电动机这一实践活动,我们就将学生集中在实验室,利用课堂时间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完成。例如学生学习了安全用电知识后,组织学生利用休息时间对农用电器安全情况调查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活动使电学相关抽象知识,在头脑中巩固的同时更得以升华。
2.3优化习题讲解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做习题时,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通过积累解题方法,培养学生透过题型知本质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问题时,可以巧选公式,计算分析电功时往往应选择W=I2Rt,计算电功率时往往应选择公式P=I2R进行解题,方便省力,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计算电功常选用W=U2/Rt,计算电功率常选用P=U2/R,选择的公式合理可以大大加快解题的速度,简化难题,提高准确率。在讲解关于电学综合题时,教师应该抓住其关键点,是要学会分解难点,第一,根据题意画出电路简图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第二,利用电流路径法分析连接方式,电流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测哪一用电器的电压。第三,利用上面一步分析得到的电路连接方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不变量等选择合适的公式,列式求解。注意题目中的一些隐含条件的运用例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中点,小电灯正常发光等。这些解题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不断的反复训练,形成自己的一种思路清晰逻辑清楚的解题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学生才能内化理解为自己的东西。
2.4让物理走进生活提高教学效果: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关于物理电学的知识,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面对用电危险时应该如何应对。在初中电学教科书上提到了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高于36V,电压越高就越危险。学生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往往只是一种单方面的接受,并没有任何真实的感受,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即我们日常接触的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大于36V的安全电压,以便对比研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庭都会存在这些安全隐患,例如,同一插座上插很多电器;当熔丝经常熔断时用铜丝代替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脚插座任意变成两脚的现象经常发生;绝大多数家庭都没有定时请专业人员检修电路的习惯等等。在教学中,应当充分结合这些生活教学资源,在教学前可以先请学生对自己家庭的电路、用电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调查,并详实记录下来,课上交流。同时可以设计调查问卷对家长进行安全用电知识调查,学习了知识点后让学生自行排查,自行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的面对这些工作时,可以作为电学教学的一个有效资源利用起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觉言之有物,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5利用复习课提高电学教学效果:众所周知,复习课非常难上,但是复习课对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非常大,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关于如何利用复习课提高学生对电学知识的掌握,复习课不能上成简单的知识的重复,而是应该结合知识点在习题中的运用来进行复习。第一,在进行复习课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所复习的章节在整个中考中的地位,其中考察的知识点,热点和题型有哪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习题复习时要尽量从易到难,从单个知识点入手,通过习题把知识点串起来,进行综合习题讲解。第二,将知识点整理,归纳好之后,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这一类习题后,自己归纳解答这一类习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通过这样的形式,在通过几类题解答完后,学生不但对这类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同时也融会贯通,指导面对这类题目时用什么知识点。第三,在进行复习课,涉及到很多关于实验题时,安排实验基本没有,多数都是通过讲实验,做实验相关的习题来完成,但本文认为做一次实验操作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比纯的讲解的效果好很多,并且对以后在讲解负责的实验题时对学生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验中,既可以复习巩固各种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规范及实验方法与设计,又可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6通过分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现阶段的初中生对于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很强烈,好胜心强。同时偶像和兴趣可以大大的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设法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结合偶像的力量来正面引导他们,推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分组学习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小集体,很多教师在进行分组实验时,很多时候只是浮于表面,并有起到真正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分组时,3-4人一组比较合适,学习水平好中差的相结合,性格内向与外向的合理搭配,在分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的巡视,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当积极的解答,同时教师在巡视中,可以发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状态,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同时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表现给小组进行打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融入小组并参与讨论,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被重视,初中生的个性中都有喜欢表现的一面和喜欢受到老师的肯定,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以及各组之间的比赛形式,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
3结束语
很多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时心里都有些畏惧,主要是因为物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公式和概念较多,需要理解难点多,这使得很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恐惧,尤其是在电学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对于物理电学这部分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做实验等方法多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电学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整个实验过程,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这个部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掌握。
作者:张庆荣 单位: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杨胜强.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典型错解及分析[J].物理,2015(5):56-58.
[2]刘胜雄.浅谈类比法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2):87-87.
[3]李庭生.初中物理电学教学实践策略举隅[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8).
[4]朱丽华.初中物理电学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教师,2015(9):45-45.
[5]吕兴利.浅谈“磨题”在初中物理电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5(Z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