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地区经济基础

地区经济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2 09:27:0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地区经济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地区经济基础

篇1

经济落后地区由干经济基础薄弱,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处置不良资产困难重重,已成为资产管理公司高效、快速处置下良资产的“瓶颈’,直接制约着公司整体业务的发展。对落后地区资产处置的分析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课题。

一、经济落后地区不良伯贷资产形成的原因

总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由于国家银行政府职能所形成的不良资产,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结果;二是由于政府干预,对重夏建设、产品无销路的企业发放贷款所形成的不良资产;三是由于国有企业自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经济效益日趋下降,亏损严重,贷款难以归还,形成银行相应的下良资产:四是金融监管过于松弛,银行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自办经济实体等形成的不良资产:五是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快速转变,使决策和管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商业银行的需要;六是信用观念淡薄,企业还款意识差.敢于借债盲目扩张,借款不还。

二、经济落后地区不良资产的现状及处里难点

(一)经济基础薄弱,企业筹资调节空间狭窄二这些地区由于区位偏僻,资源匾乏,目前仍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局面,工业形势非常严峻。国有企业、乡镇企业产品低劣,机制不活.发展缓慢,债台高筑。尤其是县级区域,没有主导产品,没有龙头企业,经济结构极不合理,财政长期人不敷出,工资拖欠间题非常严重、财政始终处于饥饿状态。经济落后地区企业筹资渠道单一,自我调节空间狭窄,绝大多数企业固定资产80%是银行贷款,流动资金10090靠银行贷款,企业对银行的依赖性太强,甚至到了离开银行就无法过日子的地步。大部分企业处于瘫痪状态,渍务包袱沉重、严重资不抵债,被迫关闭、停产,破产,企业筹资还款不现实.由此决定了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

(二)信用观念淡薄,社会环境不佳:由于企业长期的稠负荷运行,负债率极高.决定了其信用观念更为淡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银企资金洪应关系造成了银行信用关系混乱.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相当一部分企业片面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国有企业用国家的钱是天经地义的,头脑中根本没有银行的钱是存款公众的债权,应该偿还的概念。时至今日,经济落后地区这种影响仍有很强的惯性.集中表现在:一些企业长期大量拖欠银行本息、甚至恶意逃废债,甩脱银行债务的现象屡屡出现。少数地方政府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鼓励或放纵企业逃废债。有少数企业以欠账作为牟利的一种手段.以重组改制为名,通过不规范的破产、分立兼并合资、股份合作、承包租赁、拍卖出售等方式逃废债务。如河南省周口地区电机厂利用企业分立,将一个企业分为三,两个新开炉灶.厂址厂房.机器设备都划了过去,工行债务却保留在老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空壳、连方.公地点都是租用新企业的、逃避银行债务4001万元而大量的欠债势必造成社会的信用危机成为阻碍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侄桔。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法津措施的不配套.影响着收购债权的落实.集中表现在:一是在法律制度的内容上多有断层,如对企业借改制,悬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明确的处罚规定;三是国家有关企业改制.破产等方面的文件法规的下一致性,影响债权的落实;三是在祛律执行的结果上效率低下:四是在落后地区以权代法的行仍时有发主以上这些困素的存在,成为落后地区资产处置的难点。

(三)收购资产质量低、处置变现回收困难:在我们接收的资产中、90%是信用贷款、有政府关停文件、且已过诉讼时效、因此处置变现几乎为零。极少数存在的企业也是名存实亡,债权质量极差。大部分无抵押、无担保,回收困难。部分有房地产和机器设备做抵押的贷款也是后来银行完善贷款手续时补办的,未过评估了带有很大的虚假成分。这些抵押物的状况有两.点令人堪忧: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如河南内乡县地毯厂以部分厂房做抵押,厂址在距县城5公里的山坡上;同一县的化工厂以生产车间做抵押,厂址在距县城40公里的山沟里、有的房产位置是古代遗址.被定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不得用于开发、这些都为处置带来极大的瘴碍。二是抵押物价值严重不实、普遍较低.当年补办手续时估价过高.经自然损耗。严重贬值。部分抵押物因企业欠职工集资款.被用于抵消债务.变现极难。一些机器设备。因长期处于停产状态,陈旧老化,且专用性强,市场价值极低、难以变现。

三、经济落后地区资产处的对策

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既是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也是危害国民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形势要求我们快速处置这些资产,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而这些不良资产中、国有企业占的比例较大对那些负债率高的企业来说,债务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沉重负担:因此要寻求一种解决方案.使得国有企业既不因负债沉重而只想逃废债务,又能使国有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二通过以上的分析.就要求我们根据经济落后地区的特有现伏.采取有效的对策.防止值务友财务状况继续恶化、防止现有抵押品的市场价值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减少.防止现有债务入逃废债务。

(一)宣传政策、促使政府和企业转变观念。要让政府和企业真正认识到,国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的目的、一是帮助企业扭亏为盈.摆脱困境、深化改革二是为了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为此、要积极宣传金融资产管理公可的政策.使得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既要支持企业改制、又要注意克服片面从企业部门的利益出发.处理债权诉讼和破产案件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二要强化银行贷款是公众储蓄的理念、把改制企业对金融值权的落实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防止债权的流失。

(二)运用法律武器、加大执法力度为进一步支持和保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行使债权气的权利,国务院颁发了《金融资产管理条例》,并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最高入民法院了《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法规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威摄力,我们要充分运用。要防微杜渐,加强宣传、对企业晓之以利害要让政府和企业的各级领导层明白逃避国有资产的法律后果。同时加大法律运用的力度,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与合作。为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法津咨询和法律服务。

篇2

中图分类号:F323.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054-04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对西北地区的农民而言,如果维持原有的产业结构,大部分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支出的增加速度,即家庭收入的增加赶不上家庭消费的增长。这其中,日常生活消费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支出增加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而言,西北地区劳动力过剩、资金短缺、资源贫瘠、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一方面,传统的支柱产业――农业生产粗放经营,广种薄收,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化程度较为低下。再者,加入WTO后,我国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单靠农产品价格上升来维持收入增加已经不太现实。另一方面,不仅农业不发达,非农产业也很落后,就业岗位少,致使农民在当地发展的机会少、余地小,加之人力资源贫乏,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劳动力基本属于原始状态,在此情况下,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就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本研究属于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微观研究,笔者选择了甘肃省外出务工人数较多且在地形、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方面较有西北代表性的4个村庄为研究单位,共收集问卷153份,并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探究了务工家庭的生活现状、经济收入构成及家庭消费情况,获得了大量的定性资料。

1.当地外出打工者的特征

1.1外出劳动力以已婚男性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

外出劳动力中,已婚者的比例为64.7%,未婚者为35.3%。多数农户家庭选择让家里的主要男劳力外出打工,妻子留在家里照看父母和孩子;只有少数是夫妻俩共同外出或妻子外出,外出劳动力以已婚男性为主。外出者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78.2%,小学次之为20.3%,读过高中的占1.5%。外出劳动力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可获得的就业资源受到一定限制。

1.2组织方式以自发为主,劳务市场和政府组织为辅

农民外出就业的组织方式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完善,当地农民主要依靠自己寻找门路和亲朋好友的介绍外出就业,自己或社会关系、血缘联系的广泛性和较强的亲和力是他们寻求就业机会的主要依靠。由政府组织的劳务输出虽然近年来日益发挥作用,但其主要的输出对象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的未婚青少年,对已婚中年男性外出作用很小。

1.3就业方式的兼业性、季节性和恋家性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外出就业的农民基本没有脱离农业、放弃土地经营活动。他们或者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利用家庭辅助劳动力来经营农业。调查中60.8%的劳动力属于季节性外出,即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就业。当地农户外出就业的兼业性和季节性明显带有主动性和期望性,同时具有很强的恋家性。已婚者多在当地附近县区,且流动性很大。“农忙季节可以回家帮忙”及“离家近可以常回家看看”是许多已婚劳动力选择就业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

1.4从事行业的集中性与低技术性

由于农户劳动力自身素质的制约和劳动技能的缺乏,外出农民大多集中在煤矿、砖厂、建筑业和服务业等以手工操作为主且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普遍具有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等特点。虽然近年来从事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的人数在增加,但增速较慢,多数人受年龄、培训资金和时间的限制,难以接受技术培训。

多数外出者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年收入多在2000元~8000元之间。

2.外出务工对家庭经济的影响

2.1外出务工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

调查显示,当地农民打工收入占到外出者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外出务工改变了家庭收入结构,但收入比例在资源不同的村庄差别较大。

通过调查农户的家庭经济条件发现,外出打工者家庭经济状况以中等及以下为主。调查样本中贫困户占23.3%,中等偏下户占三成,经济条件中等的农户有四成,中等以上的农户占总样本量的6.7%。

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其最主要、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提高家庭收入。就总体情况来看,打工收入已经占到外出者家庭总收入一半以上,但是这个比例在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村庄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农业发展相对不错的地区,打工收入占到打工者家庭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在自然环境恶劣,农业基本没有收成的村庄,打工成为大多数家庭唯一的现金收入来源,而这样的地区在甘肃省不在少数。

在经济发展较好的D村和J村,村民们大多是在基本保证农业收入的基础上,丈夫或其他家人外出打工来增加家庭整体经济收入,农户的外出打工和农业种植相得益彰。尽管多数农户是家里男主劳力外出务工,但这基本不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和收益。农闲时的土地管理如浇水施肥等由妇女和老人进行,而农忙时大部分外出人员都会回来帮助收获,即使不回来,妇女和老人多受些苦,受些累,也会把粮食和东西都收回来,不会损失。因此,这种情况下,农户外出务工的收入是除去外出成本之后的纯收益,基本不会有损于农业的生产经营。

而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R村和Z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外出打工的收入完全成为农业收入欠缺的一种补偿和替代。目前甘肃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是靠天吃饭,丰年脱贫、灾年返贫现象很普遍。R村和Z村虽然水资源历来比较短缺,但人均土地面积较多且土质较好,在以往雨水可以勉强供应的年景,洋芋和小麦等经济作物收成很好,“种一年吃三年”,农业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但2003年以来,R村和Z村连续四年受到严重干旱威胁,农业已基本没有收成,打工已成为多数农户家庭唯一的现金收入来源。

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以及农业生产资料(地膜、化肥、农药等)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农民利用农业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很多地区,农业的收入和支出基本平衡。而作为农民来讲,土地是他们生活的依托,也是唯一退路,因此虽然农业基本没有盈余,也没有人放弃土地,这样既可以达到基本生活资料(粮菜)的自给,又可以在家庭壮劳力外出的同时,合理配置家庭内部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实用的劳动技能,因此大部分外出者从事装卸、杂工、煤矿、建筑等工作,收入较少。但不管怎样,外出务工提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改变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结构,将打工收入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2.2大部分家庭的打工收入用于补充生活基本消费

收入和消费组成家庭经济的两方面,对一个家庭而言,家庭收入往往具有多种来源,而消费支出也是多方面的。一般家庭在进行某一项消费时,并不好严格区分这项消费是来自于打工收入或者农业收入。因此,打工收入和家庭其他收入的用途并不好区分。但是,由于当地的农业收入多以实物的形式消费掉,如:地里打的粮食,自家养的鸡、猪等;因此,农家能支配的现金收入绝大部分还是来源于打工者的工资收入。

据调查,日常吃穿消费、子女教育、化肥等农业生产投资是打工者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其次为看病就医和“其它”,而“其它”主要指人情消费。

日常吃穿消费是农民维持生存的最基本需要,通过访谈统计,这部分现金消费一般占家庭总现金消费的1/4左右。从以前商品匮乏时代走过来的农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所以日常的吃穿费用能省则省,例如,一般每户农家都会养一头猪,过年时杀掉,腌制成腊肉,这样吃一年。蔬菜一般也是自己种,只有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才会买一些。

当地村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十分看重,随着打工获得的经济收入的提高,农民可以对子女的学习投入更多的经济支持。虽然现在我国中小学实行了“普九”义务教育,但农民对教育的投资似乎并未减少。据了解,初中和小学虽然不用交学费,但辅导资料、试卷、班费等各项费用加起来,一个小学生一年要拿200多元,初中生一般要住校,上述费用+住宿费+生活费,一个初中生一年要拿600多元,而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各项费用加起来也在4000元左右。尽管投资如此“巨大”,只要子女学习够好,大部分农民还是竭尽全力地提供。

这样投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对社会地位的固有看法。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其他地区,加上社会对农业和农民的偏见,因此很多人认为只有读书考大学才是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只有让子女把书读出来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是光宗耀祖的事情。这种想法体现的还是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但多数农民的想法也很现实,当子女学习成绩较差,升学无望时,他们便会让子女外出打工,以补贴家用。

盖房和儿女婚事的支出是家庭大宗消费的主要目标。由于缺乏其他投资方向和热情,农民往往将建房作为长期消费,再加上在农村住房一直是私有财产,所以农户特别舍得在建房上花钱。住房对于农户既是生存消费又是享受消费,还是财产储蓄,房子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农村传统的婚姻习俗中,新房具有绝对重要的作用。而且,体面完成儿子的婚事不但是提升家庭社会位置的需要,也是父代农民一生的重要目标。因此,在子女成家之前,为了准备婚事,父代农民不得不压缩正常的生活消费,节衣缩食去进行短时期的“过分消费”。这使整个家庭的生活消费时时处于紧缩状态,尤其是父代农民,在储蓄尚未满足需求之前,更是省吃节用,生活只求温饱。

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在家庭消费也占有相当的比例。近年来社会物价整体上调,尤其是化肥的私人化经营,销售者哄抬价格,政府监管不力,使得农民在这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土地较多的家庭,除了生活必需的小麦、玉米,还可以种一些经济作物,如洋芋、洋葱、豇豆等来增加经济收入,而拥有土地较少的家庭只能种小麦、玉米来保证粮食的供应,生产资料投资加上人工,几乎可以与农业的收成相抵。

此外,人情礼已经是当地农户家庭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盲目性、愚昧性消费依然存在。目前部分农村居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超前性消费、攀比性消费日趋严重,请客送礼人情风愈演愈烈。

从耐用消费品来看,大部分家庭的耐用消费品仍以黑白电视机、电风扇、手表等中低档商品

为主。目前较少家庭会考虑改善家庭耐用品方面的支出。

3.结束语

以上看来,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但尚难以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的状态。

由于西北地区非农产业发展落后,就业岗位少,竞争激烈,加之外出者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打工获得的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因此,外出打工虽然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但对大部分家庭而言,收入和支出相抵,盈余较少,发展缓慢,目前大部分农户只是为了生存而奔波,“生存”而非“生活”对于他们具有不同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西北地区目前正处于重大的社会变迁之中,这期间,文化各部分失调的现象十分突出。文化堕距理论认为,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在所组成的文化发生变迁时,各部分的变迁速度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讲,“物质文化”会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西北地区也正处于这种“文化堕距”当中,如虽然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这一地区的农民普遍观念意识守旧,外出者当中很多人一年外出3~4个月,预测赚够了当年所需的花费便回家,认为只要衣食无忧就可以了,觉得自己的生活与那些比他们更贫困的地区相比还不错,并不会尽可能多地去赚钱储蓄以转向其他投资方向。他们平时生活很闲散,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态也比较满意,安于现状思想严重,缺乏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西部开发之前的相当长时期内,虽然农民广种薄收,一年一收,但地广人稀,土地面积相对较多,农产品的收入基本可以满足家庭的日常消费,因此,他们农忙之外的生活一直比较闲散。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社会整体发展的进步,日常生活消费和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大部分家庭支出的增加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于是农民被迫外出务工,外出是一种基于生存需要的被动的无奈行为。

他们之所以发展意识欠缺,也存在主客观多方面的原因。客观来讲,做生意投资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开铺子动辄需要两三万元,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而且,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仍相对落后,“现在铺子开的也不少了,利润小,风险大”,“开了也没人买,资源不好”,这些都使外出者缺乏转“行”的勇气。主观方面,一来很多人认为,自己年纪不小了,已经没有心情和能力去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另外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去接受技术培训;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做生意是一种很费脑子、需要“智慧”用心经营的活动,自己“没那个脑子”,打工的生活反而轻松舒心很多,也没那么大风险。

在当地,不外出打工家庭的经济状况甚至要好于外出打工的家庭。不外出家庭一般为以下几种情况:(1)自身家庭经济基础较好,或负担较少,或有亲戚的帮助,开个铺子:百货商店、服装、家电、建材之类;(2)家庭中有成员具有稳定的工作,如教师等;(3)家庭拥有较多土地。在D村,土地的分配是不平均的。D村是一个迁移组成的村庄,有的农户迁移较晚,或其他原因,分到的土地较少,他们还需要再攒钱购买土地或者租种别人的土地才可以维持日常食物消费需求。而有的人家土地较多,经济作物可以大大增加经济收入。

这就存在一个“马太效应”的问题,优势累积与劣势累积,即“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经济条件较好者,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投资,学习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人际交往,视野更开阔,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发展得更好;而对于经济条件较差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投资,或者惧怕经不起“折腾”不敢投资,没钱没时间学习技术,视野思想观念受限,交往范围有限,不进步即为退步,于是差者愈加相对落后。所以,增加物质积累、进行人力投资依然是促进打工家庭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苏云,王振.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及其对农户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4,(1).

篇3

“PPP让两徽高速至少提前了5年建成。”陇南市两当县县长郭省军则说。

两徽高速,主线起于两当县杨店(甘陕界),与陕西省规划的太白至凤县至杨店(甘陕界)高速公路相接。经灵官峡、柳林镇、银杏乡,止于徽县李家河,以枢纽立交与十天高速公路相接。两徽高速公路主线全长53.4km,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建勋的话说:“两徽高速是甘陕高速网络的咽喉路段,也是陇南通往宝鸡、西安方向的咽喉路段。”

这条高速项目的估算总投资为75.3亿元,而徽县2015年的财政收入为9.2亿元,两当县更是不足9000万。这便不难理解两位县领导的感慨以及对PPP模式的认可。

对甘肃而言,两徽高速的故事是延续多年的交通领域传统建设模式发生变革的生动写照,这不仅实现了甘肃省交通建设领域PPP项目建设零的突破,并且入选财政部PPP示范项目,最为重要的是利益相关方在其中发生的角色变化。

示范项目概况

甘肃PPP模式首批公路试点项目,每公里造价1.4亿

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了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两徽高速这一重点项目,并将其列为全省交通行业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首批公路试点项目。2015年9月,该项目被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在西北地区尚属首次。

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甘肃交建集团”)为项目PPP实施机构,主要负责PPP项目的准备、采购、监管、移交等工作。

记者注意到,这个项目在前两次招标中,都因为没有足够竞标方而流标,在2016年6月22日的第三次招标中,经过“单一来源采购”商务谈判,确定甘肃路桥第三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五环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甘肃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为社会资本投资人,项目建设用地由陇南市人民政府以土地入股形式进入项目公司。

项目实施方案显示:该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建设―运营―移交(BOT)+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建设,项目资本金30.12亿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40%,由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自有资金共同组成;国内银行贷款45.18亿元,占投资估算总金额的60%。

值得一提的是,两徽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桥隧比达到58%,每公里工程概算造价达到1.4亿元,投资巨大。“积极引入央企中交集团和省企合作的社会资本投资人,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同向合力,推进项目建设。” 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说。

此外,《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该PPP项目中的一大亮点是公路建设基金的支撑作用。甘肃两徽交通投资基金由甘肃交建集团、甘肃交通投资基金及社会投资人共同设立,目前已投放基金5亿元,该基金将全部用于两徽高速公路建设。其中甘肃交通投资基金为“合伙制私募基金”,由省交通运输厅与中交基金共同发起,基金总规模为400亿元。

虽然相对传统建设项目,PPP项目增加了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实施方案报批、社会资本的选择、绩效评价、项目移交等环节,但在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建勋看来,这很重要:“PPP项目实施方案如同项目的工可报告,实施方案的批复即PPP项目的立项批复文件,物有所值评价是PPP项目的通行证,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论证是PPP项目获得可行性缺口补助、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入门证。”

甘肃交建集团总经理赵发章说,“这个PPP项目实质就是基础设施上的按揭,提前消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弥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不足的困难,有利于提高效率。”

示范项目意义

促进地方发展,调动政府部门积极性

无论是群众还是官员,建设中的两徽高速,无疑是条盼望了很久的路。

“(通车)将把从徽县到两当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20分钟。而从徽县去陕西宝鸡,4个小时的车程将缩短至一个半小时。”记者随机采访的一位徽县司机王师傅如是说。

在徽县副县长付小龙看来,这条路的三大意义是方便当地人出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带动红色旅游资源。“这是县里最大的民生工程。”

而在这条高速的另一端、陇南市最后一个通高速的县――两当,对这条公路同样盼望已久。“这条高速我们想了七八年,但没能力做。”两当县县长郭省军直言,“这不仅是高速路,也是扶贫路、致富路,这条大通道的建成,将对我县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意义深远。”

如果说两徽高速通车后为地方带来的变化还是一种憧憬,那么项目参与者角色上的变化已是现实,这也是按照PPP模式建设的两徽高速项目,给所有利益相关方的最突出感受。

刘建勋说:“以前的传统模式下,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大包大揽,对项目的规划、立项、投资、融资、建设、运营、养护、管理等全过程负责,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按照PPP模式,政府除负责规划、立项和多种付费模式外,采用绩效评价的手段在前述过程中实施监督管理。”

在徽县副县长付小龙看来,PPP模式跟传统模式对政府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原来是只有想法,现在效率提升;原来被动,现在县里以建设用地入股,配角变主角;此外,施工企业都是大企业,成本降低。

身份的转变,调动了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徽县和两当正在以超大力度和超常措施,为这条路保驾护航。

徽县副县长付小龙说,徽县成立了“协调领导小组”,目前有20多人的团队“全身心投入”高速公路建设:一是随时解决有关问题(拆迁、群众工作);二是配合设计单位,开展前期工作;三是积极筹措征地拆迁资金;四是营造舆论氛围;五是指定常务副县长专管这项工作。

在森林覆盖率超七成、有志打造“深呼吸小城”的两当县,正在举全县之力做好项目的征地、拆迁、协调服务等工作。“我每隔几天就要去现场看看。”两当县县长郭省军说。

两徽高速项目公司总经理武志奎显然对政府的“配合”非常满意,他对记者表示:“项目(高速公路)上有事我可以直接给县长打电话,协调效率要比传统模式高多了,真的是特事特办。”

示范项目瓶颈

社会资本方谨慎,相关政策不配套

毕竟是甘肃省首条PPP高速项目,各方都倾注了极大“关切”。两徽高速公路自2015年3月开展前置性手续的办理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底已办结项目规划选址意见、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11项全部前置性手续。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坦言,这是部门重视、特事特办的效果。“7个月时间全部手续办结,传统模式可能需要两到三年。”

然而与政府一路绿灯的畅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社会资本方的“谨慎”。甘肃交建集团财务部负责人郭真已记不清项目前期经过了多少轮谈判,甚至签约仪式前两天还在和各方解释沟通。印象最深的,和社会资本方光条款就讨论了三天,“(社会资本方)就是怕吃亏,不过十几个亿真金白银投进去,有顾虑很正常。”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前排右二)听取两徽高速公路建设情况汇报

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正是PPP模式的初衷。这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省份、财政能力有限使得交通行业项目落地难的甘肃而言,尤为明显。“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甘肃省公路交通项目投资回报大多在二三十年,多数项目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和合理回报,需要政府付费或可行性缺口补助,加之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引进社会资本比较困难。”甘肃省财政厅PPP管理中心主任武晓岗坦言。

甘肃交建集团董事长乔松青说:“交通PPP项目收入来源主要是使用者付费与政府补贴结合,在项目自身收益低、政府补贴存在风险的情况下,民营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两徽高速项目历经三次招标才落地,且社会投资人均为国企,已经佐证了武晓岗和乔松青的观点。

武晓岗认为,民间投资在PPP的社会资本结构中占比相对较少,这一直是做PPP项目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互信机制。二是融资难度。由于绝大部分项目还是靠银行贷款,现在融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是开发性金融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而民营企业很难从这些机构获得贷款。

篇4

中图分类号:F323.2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9)02-0080-04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1-3],其基本思路主要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研究。而在开发区土地利用研究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是对开发区土地或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潜力、影响因素及其与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研究[4-7],而对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低效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开发区作为发展二三产业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的特殊区域,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问题关系到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及生态综合效益。因此,对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提高其利用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淮安市作为苏北地区一个地级市,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苏中和苏南相比差距较大,作为欠发达地区之一,其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对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差距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本文以淮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对其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问题进行研究,以求为当地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借鉴。

1.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现状分析

1.1淮安市开发区概况

淮安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10月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其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区内环境较佳,绿化率达40%,空气质量常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作为产业转移的集聚区、综合开发的先导区、机制创新的试验区,近年来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吸引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进区企业5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200余家。“十一五”以来,累计完成城建投入5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2007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同比增长81.8%;实现财政收入10.4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5%和82.4%。招商引资上,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2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2008年又成功引进了华南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美金的纯碱及相关项目。今后开发区将以资讯技术、盐化工、精密机械、生物科技等为重点发展产业。

1.2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现状

根据开发区200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6年底开发区辖区土地总面积为6464.78公顷。据本研究调查的资料统计,140家工业企业均为2007年以前成立,其工业用地均以协议出让为主,工业用地占地总面积为719.31公顷,平均容积率为0.82,绿地面积为177.67公顷,绿化率达24.7%,建筑系数为39.08%,地均投资1769.61万元/hm2(117.97万元/亩),平均出让地价为115.19元/m2。根据2006年12月国土地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从2007年1月1日起,淮安市开发区开始全面、严格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政策。随着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的纷纷落户,淮安经济开发区的可用土地越来越少,供地压力变大,为此开发区从2007年开始在项目准入上严格把关:凡投资3000万元以下的项目或破坏环境的项目一律不供地,对新上工业项目用地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单独供地项目的投资强度必须达到180万元/亩;土地款按协议到位的,根据客商的经济实力和投资强度实行分期供地;在规定时间内未按合同投资到位的,承诺的优惠政策不予兑现。到2008年,开发区工业用地出让平均价格大大提高,促进了开发区工业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

2.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低效利用分析

2.1分析思路

由于研究区域地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其统计工作和相关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因而研究数据资料的获取较为困难,而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国土局通过对主要工业企业调查获得。本文对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低效利用问题的分析思路为:根据2008年3月国土资源部修订前后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1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绿地率五项控制指标,分别就当前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各类工业用地相关指标与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与其他地区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从而直接或间接发现研究区域在工业用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其提供相关政策建议,以完善开发区工业用地管理制度,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2.2淮安市工业用地利用分类统计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开发区内工业企业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34份。对这些调查问卷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如表1所示,从成立时间来看,在所调查的企业样本中,2002年年底前成立的企业共9个,仅占调查企业数的6.72%,2003年成立的个数则达29个,2006年达52个,可见,随着淮安经济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从占地面积来看,占地50亩以下的企业数最多,占企业总数的60.45%,占地50亩至100亩的企业有25个,占18.66%,占地400亩以上仅为4个,占地面积最小的企业仅1.5亩,而最大的则达691.89亩;从投资规模来看,地均投资额在180万元~300万元/亩的企业数最多,占调查企业的32.84%,其次为100万元~180万元/亩以下的企业,占23.88%,而400万元/亩的企业则仅有3个,投资强度最大的为2003.38万元/亩。

2.3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比较分析

2.3.1与《控制指标》比较分析

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3月下发的《关于和实施的通知》旨在加强工业用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通知中的控制指标由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和绿地率五项构成,并强调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同时符合这五项指标的最低标准,其中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相应规定,而工业项目的建筑系数应不低于3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工业企业内部一般不得安排绿地,但因生产工艺等特殊要求需要安排一定比例绿地的,绿地率不得超过20%。本研究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2进行整理分析,共涉及23个工业行业,得出下表数据(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淮安市开发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企业数最多,达17个,其次为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从工业用地容积率来看,与2008年标准相比,淮安市开发区有15个工业行业用地容积率尚未达到相关要求,其中食品制造业行业的容积率与标准相比差距较大,而与2004年标准相比(图1),仅有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用地容积率未达标,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行业内部部分企业用地容积率较低所导致;从绿化率来看,由于2004年标准未对此项指标作出规定,因而所调查企业均设有绿地,如果按2008年标准绿化率不得超过20%的控制标准来看,有10个行业绿化率不符合该项标准;在建筑系数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重方面,淮安市开发区所有工业项目用地的建筑密度均超过了30%的标准,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比重仅有纺织行业用地超过了7%;从固定资产投资强度看,有10个行业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没有达到2008年标准,而与2004年标准相比,则仍有8个行业的投资水平未达标,这说明该开发区土地利用投资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标准厂房是近年来开发区推行的新工业用地管理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国外如新加坡得到较好的应用,其土地利用集约度非常高,老厂房一般为4至7层,新建厂房可以达到10层[8]。如以此为对比,淮安市开发区现有标准厂房容积率非常低,仅为0.84,因而其土地利用程度仍有待提高。

从各行业地价水平来看,所调查工业用地主要通过协议方式出让的,其出让价格根据区位条件的不同分为100元/m2、140元/m2和160元/m2等几个价格等别,而从各行业来看平均地价在100~140元/m2范围内,这与2005年7月出台的《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市区土地基准地价的通告》中基准地价的标准有一定差距。根据该通告,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属于一级地,其基准地价为450元/m2,而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区片基准地价为460元/m2,地价变幅为350~550元/m2,因而按该基准地价来计算,通过协议出让工业用地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同时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

注:行业代码分别为: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淮安市开发区所处区域为三类地区,土地等别为八等。表中斜体数字表示未达标项目。

2.3.2与全省及苏南地区相关情况的比较分析

为了比较分析淮安市开发区与全省和苏南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强度,本研究按相关研究[7]将工业行业进行分类(表3)。从(表3)可以看出,淮安市开发区工业行业主要以机械、轻工和化工企业为主。从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来看,淮安市开发区电子行业用地容积率最高,达1.15,其次为化工和轻工行业,化工、医药、电子、纺织、轻工以及食品行业用地的容积率均高于苏南、苏中和苏北以及全省的平均水平,建材、机械行业用地则低于苏南、苏中工业用地容积率水平,而冶金行业用地容积率比其他对比区域水平都差,而从总体来看,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水平与全省相比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淮安市开发区的许多企业均为近几年才成立,因而其企业准入和建设标准相对较高。

从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开发区工业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是轻工行业,其次为医药和化工行业,投资强度最低的则为冶金行业和纺织行业,仅分别为460.20万元/hm2和431.10万元/hm2。由于开发区的化工行业用地容积率大大高于全省水平,其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也高于苏南、苏中、苏北及江苏省平均水平,而其余行业用地投资水平均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冶金、机械、食品三个行业用地投资强度比苏北平均水平还低,这说明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处于较低水平,其集约利用潜力较大。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研究结论

通过对淮安市开发区工业企业的调查与对比分析,地处欠发达地区的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主要有以下特点与问题:一是2007年以前考虑到开发区招商引资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投资门槛较低,工业用地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低廉的地价使国有土地资产流失较为严重,而从2007年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后,这种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二是近年来随着区域间制造业的转移及开发区投资环境的优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投资门槛也不断提高,但地均投资强度仍偏低;三是工业用地容积率总体控制较好,但仍有少数企业建筑容积率比较低,标准厂房土地利用强度也不高,因而与2008年标准相比,开发区低效用地的利用强度仍需进一步提高;四是与全省各区域相比,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与其他地区差距不大,但投资强度明显偏低,土地集约利用仍有较大的潜力可挖。由于资料的可获得性,本研究未能对比研究淮安市开发区各工业企业利税、产出以及员工数量等指标,而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工业用地利用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今后工业用地管理过程中应加强企业用地效益的全程跟踪。

3.2完善工业用地管理的对策建议

3.2.1节约集约利用开发区土地,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首先,应控制开发区土地的供应量,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提高存量土地的利用率。在增量土地受限、存量土地未充分利用之前,不再提供新的土地。对于开发区闲置的土地,如项目无法落实的土地,政府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土地使用权[9];对于空闲、闲置、低效利用等存量工业用地,要通过土地二级市场和开发区土地储备制度将其购回或促使其向第三方转让进行盘活利用,或督促用地单位及时提高建筑容积率和投资强度。对于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减少投资强度、建设容积率低的项目用地,以及超过建设时限未动工的项目用地,开发区坚决予以收回,并进行二次出让[10]。其次,要健全土地利用市场机制,严格执行工业用地出让底价,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出让手续时,必须严格执行《控制标准》。第三,鼓励并进一步推广建设多层标准厂房,规范标准厂房租赁机制,凡适合进入标准厂房的工业行业一律进入标准厂房区,不单独供地。要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提高标准厂房容积率,以向空间发展的方式节约土地资源。

3.2.2完善工业用地管理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全程跟踪管理。随着经济发展及区位条件的优化,淮安市开发区工业用地不断升值,因而应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国家享有工业用地增值的部分。一方面,要加强开发区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在开发区内建立工业用地收购储备机制,采用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工业用地的开发与管理。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工业用地信息管理系统和评估体系,这是工业用地管理和评估的基本依据,也是完善工业用地增值收益管理机制的具体技术措施。三是要使工业用地增值收益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此外,要从管理制度上实施工业用地全程跟踪管理,即除了加强土地征用、土地审批及项目建设进度等进行严格管理外,还需要跟踪用地单位在工业用地使用过程中的利用情况,对于因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低效用地或闲置用地等做出及时处理,从而提高开发区工业用地利用水平。

3.2.3制定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逐步实现退二进三。要根据淮安市自然资源及区位条件等分析,结合已有产业特色与发展前景,做好开发区产业发展定位与产业遴选。考虑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及二三产业合理配置的要求,在今后开发区用地规划中应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用地比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从而实现退二进三的目标。可以通过税费政策的调整加速开发区增长方式转变,从而实现开发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税费政策可以分为奖励和惩罚两类,惩罚性的税费政策主要针对开发区限制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通过提高征收开发影响税费的数量和种类,抑制开发区内的淘汰产业和限制产业的发展,提高低效用地企业的土地利用程度,促进开发区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奖励性的税费政策主要针对循环经济园区、清洁生产试点企业以及引领国际顶端产业优势和前沿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和产业联合体等,对于此类型的企业要减少各类税费的征收[11]。另外,也可以采取税费奖惩措施,加大对低效利用工业用地的行业进行监管,促使其提高容积率和投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喜广,刘朝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91~95.

[2]黄奕龙,王仰麟,卜心国,等.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城际比较[J].热带地理,2006,26(2):145~150.

[3]王雨晴,宋戈.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J].地理科学,2006,26(6):743~748.

[4]李伟芳,吴迅锋,杨晓平.宁波市工业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5):23~27.

[5]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以江苏省典型开发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6,28(2):54~60.

[6]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8):53~57.

[7]顾湘.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6.

[8]陈立定.新加坡工业用地政策对我国工业用地年租制的启示[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7(4):54~57.

[9]张玉亭.城市化的开发区土地困境:问题与对策[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13(4):47~50.

[10]唐华东.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港口经济,2006,(3):23~25.

篇5

一、写在前面的话

当代,如果说有一种力量最广泛、最深刻地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的话,那就是教育。教育赋予知识、唤醒心灵,教育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教育的精神维系民族的精神。教育,不仅培育了个体完整的人格,而且雕刻了社会、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内核。农村教育作为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必须要从根本上发展起来。

农村教育就像“三农”问题一样,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也是许多学者都去求解的一个“无解”方程。西部地区,资金短缺、资源匮乏、“三农”问题显著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出现在这里!但教育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只有把教育问题解决了,只有让孩子们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的贫困和落后问题。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政府为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进了极大的努力:除了不断增加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之外,还建立了诸如“烛光工程”、“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西部阳光行动计划”等爱心工程。这一切的努力也使得无数失学儿童圆了读书梦,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所有爱心工程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对于庞大的农村教育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它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不能从根本上治贫,要从根本上治贫只能靠农村自己。

二、西部阳光行动教师培训活动的简介

西部阳光行动是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问题而建立的一个爱心工程,其心愿是让阳光照射到农村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2005年9月17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举行的“西部教育论坛”及“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活动”是由西部阳光行动发起并组织的,其背景就是从2004年秋季开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全面的推广阶段。本次培训的主题也在于让更多的农村老师理解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在这次活动中,有来自西部贫困地区12个省市的30位小学教师参加了论坛和培训。

三、农村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当其冲就是农村教育经费短缺。贫困的确是制约西部农村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据访谈的老师介绍,至今在西部较为偏僻的农村地区,仍然还有许多学生上课的教室是危房,学校没有足够的课桌凳,四五个孩子挤趴一张桌子,冬天没有电,没有煤,主要靠全体师生从山上捡来的牛粪和干树枝,然后在教室里抹一个小火炉,生火取暖,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老师和孩子们还在坚持上课。有一部分学校的情况稍微好点,最起码危房改建了,桌凳也有了,但是学校没有周转的资金,有时候连买粉笔的资金也没有。

关于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首先,农村本身就贫困,农村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地方,农村的贫穷自然会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的贫困不是一天或者两天形成的,农村的贫困尤其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历史上,为了发展工业,农业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提供原材料,提供销售市场等等,工业和农业的发展极端不平衡,工业的发展是以农业的牺牲为代价的。体制上,一直以来政策都是极为偏向城市建设的,农村的发展相比之下更加落后。所以农村没有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其次是“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经费的冲击。据访谈的老师反映,农村“费改税”后,特别是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很难周转开,有时甚至连办公用品的经费也没有。

(二)其次是师资队伍建设匮乏。据来自宁夏西吉县顾沟小学的马树仁校长介绍:宁夏西吉县沙沟乡千洋河小学有260多名学生,学校却仅有5位老师。其中一位代课教师还有病,手抖得厉害,在黑板上写字都很困难。还有西吉县“一人一校”制的阳庄上卷初小,仅有一位老师教着全校48名学生,让人感到痛心的是:这位老师还患有糖尿病。像这样,小学部的教师要包班(就是要教这个班所有的学科),村小的老师则大多为“一人一校”,要承担全部教学工作的故事在农村来说已是屡见不鲜了。

教师不足究其原因是:农村办学条件较差,加上教师工资偏低,相对城市老师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均无力参保。所以农村普遍存在吸引高素质教师难的问题,农村教师中优秀教师、年轻教师、音体美教师以及英语教师都十分匮乏。地方和学校对教师的激烈争夺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各地重视城市教育和重点学校的教育,忽视乡村教育和普通学校的教育,农村的好教师和教学骨干全部调进城市和重点级学校,大量优秀的农村教师被“挖”到县城,从县城被“挖”到市里,从市里又被“挖”到省城乃至其他核心城市。

(三)还有农村教育中教育观念和现代化教育手段相对落后等等问题。在访谈中,据来自四川省抚平市广罗小学的谭秀容老师介绍,多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与教育部的要求相差甚远,现代教育设备少,教育手段简单,基本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上。虽然有一部分学校在“普九”建设中建立了微机室、配置了几台电脑,但学校的许多老师都用不惯,也不会用。因为他们长年封闭在山村中,没有经费参加继续培训,更没有机会与信息流畅的外界相互接触。这些问题的原因其实质都是由资金投入不足和师资短缺等问题直接或间接造成的。

是的,农村的确是贫穷落后,但落后不是农村的错误,也不是孩子们的错误。虽然农村贫困,农村教育的发展困难重重,但老师们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孩子们依然带着美好的希望去上课,他们用热情和爱构建着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精神。

四、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的情结

在访谈中,有一位来自甘肃天水麦积区的女教师,她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一人一校”制的初小(就是整个学校只有她一个人包揽着所有的教学任务)。她从15岁就当上了这所学校的代课教师,至今已七年有余,每月仅有的140元工资,在税费改革后,也有两年没有发了。但是生活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并没有使他放弃自己的信念,她喜欢教师这个职业,热爱教育这份事业。年纪和当代大学生相当的她展现出的依然是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谁能理解是什么让她仍坚守着这道最后的防线?

有一位来自甘肃省武威县的女教师今年四十多岁了,也是一位代课教师,她仅以每月40元的工资教了整整23年的书。40元的工资都达不到一个劳动者最低保障的标准,难道是每月40块钱的工资让她舍不得离开这所学校?答案是可想而知的。她说,她的亲朋好友都曾经劝他放弃这份工作,哪怕是回家务农也比教书挣的钱多啊,甚至她的儿子和女儿也这样恳求她。但是,她最终还是没有放弃,因为她实在是舍不得这些勤奋努力的孩子们,放不下这份她执著热爱着的事业!

还有……还有很多像这样不为人知、动人心弦的教育故事……他们的生存状态是许多人都想象不到的,他们的精神不由得让人们肃然起敬。这就是我们的山村教师,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为了农村和农村的孩子们而忘我的工作,传递着知识的火炬。老师们执著的坚守着这道防线,在清贫中固守理想,在探索中完善自我,将农村教育事业执著的进行着。有了他们涅如磐石的信念和宽广博深的爱心及奉献精神,难道我们没有看到农村教育的任何希望吗?

五、农村教育的优势

农村教育是人们不愿提起的话题,因为提起西部、提起农村、提起农村的教育,人们只能想到贫穷和落后,要么因为它的贫穷和落后而大发牢骚、怨天尤人、大加批判;要么就投以同情怜悯的目光而感到无助和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用理性的思维正视这些问题的原因,没有客观现实的挖掘它更深的层面。毋庸置疑,农村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农村教育的前途难道就真的一片黑暗吗?农村的教育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不是这样的,农村的教育也有其优势所在,农村的孩子也有其特有的优点。

(一)农村教育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农村的原生态。农村的原生态可以为农村教育提供优良的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们实践的需要,比如环境教学①。环境教学的一大特点是实践性,要实践就少不了有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实践对象。农村小学由于经费困难,缺乏建设实验室的资金,表面看来,条件远不及城市小学优越,但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只要师生投身大自然,善于挖掘有利因素,利用现有条件,就能变劣为优。以制作树叶的标本为例,城市学生的条件就不如农村学生的好,且不说采集的难易程度,单从树叶的品种上,农村孩子就能采集到比城市孩子更多的标本。再如家禽的殖,养兔、喂鸡、放牛几乎都是农村学生的日常家务,所以对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都了如指掌,再不需要死记硬背。

(二)农村孩子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也很强。农村孩子从小就参加劳动实践,普遍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他们能吃苦耐劳,有毅力,不怕挫折。他们在学习知识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过去经验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会通过实践活动自己找到答案,容易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更乐于参加实践,不仅丰富了他们的人生经验,而且还容易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孩子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城市的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家属区内,却相互不认识对方,他们都生活在各自的小天地内,尽管这个空间里有很多陪着他们打发时间的玩物,但他们的内心却是十分孤独的。而在农村,虽然孩子们没有精美的玩具,也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但整个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可以一起在广阔的空间自由的玩耍,尽情的享受孩童的天真,比如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一起去放牛。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可以在上、下学时结伴同行,也可以在课堂上无拘无束的讨论问题。

(四)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许多小学里的孩子为了读书每天都要走十几里的路,天还没亮就上路了。家离学校太远的孩子就只能选择寄宿,他们的吃住都在学校,小小的年纪就饱尝了生活的辛酸。当城市里的孩子正躺在温室里与周公交谈时,农村的孩子们已经用自己秩嫩的脚板踏上了求学之路。就因为农村的孩子小小的年级就饱受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就根植了那种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的机会。

所以农村教育有其特殊的优势,老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都应该看到农村教育的曙光,都应该对农村教育充满信心。

六、解决农村教育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贫困的确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是我们的政府也已经为农村的教育做了很多年的救济和扶贫工作:比如“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加大对西部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但我认为这些工作只是基础建设,并不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的出路,农村教育要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一)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脊梁骨,农村教育最终要靠教师自己扛起来。

1、教师思想的转变体现在对学生观的转变。这对现代教育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成功起着决定的作用。新的教育理念认为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激发出来的,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精神,为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宽松活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访谈中来自宁夏的一位马老师惊喜地说,他在观摩课上发现原来美术课可以这样有趣的上:讲课的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了空心字的基本写法,然后让同学们分别在黑板上用空心字写出自己的名字。马老师惊喜地说,同学们写出来的名字的形状都是千差万别的,都特别有艺术,有的写出来的名字还特别有创意,甚至连老师也未曾想到过,这才是一节真正的美术课。在听一堂语文课时,上课的老师问同学们愿意做个什么形状的风筝,同学们有的说蝴蝶、有的说蜻蜓、有的说老鹰、有的说燕子、有的说龙……但是有一个孩子却出人意料的说:“我要做一个我不喜欢的风筝”。顿时大家都惊呆了,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答案!当问他为什么这样回答时,他果决的说:“因为风筝它会越飞越高,最后会挣断线飞走的!”马老师感叹地说,他以前从未给孩子们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上美术课就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物品,然后让孩子们模仿黑板上的样子画。在听完这些课后,马老师说他真正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丰富,思维是多么的活跃。他说他回到学校后一定要把本次培训学到的新课改革的理念推广到学校的每位老师,让每位老师都理解新课改革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所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就是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拥有无穷创造的潜力。

2、教师思想的转变体现在自身知识的完善上。由于历史的和体制的原因,农村教师主要由大龄教师、代课教师和女教师组成,所以相对来说,知识比较匮乏、专业结构比较单一,而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所以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由于资金的短缺和地域的限制,农村教师能够外出参观学习和进修培训的机会特别少,但需要明确的是,外出进修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对一个教师来说,无论任何时候,最常用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应是个人自学。所以农村教师不能因为没有外出进修培训的机会,就放弃自己的学习。更何况,近几年,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举办了很多培训活动,还有如“西部阳光行动”这样的爱心工程尽量提供更多的舞台,让更多的农村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知识文化的修养。

3、教师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农村的学校在农村,农村有着城市无法比拟的与生俱来的优势,比如环境教学。所以农村的教育应该是活的教育,即教育的本地化③,农村的教育可以与当地的农村结合起来,让孩子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更多地融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培养热爱自然的品格,培养热爱生命的品质。

(二)其次是家长观念的转变。家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农村教育的发展更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长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直接牵动着无数老师和学生的心:

宁夏固原县沙沟乡阳庄村上卷初小是一所“一人一校”制的初小,学校的情况很不乐观,仅有的两间教室都没有玻璃,就算四个学生挤一张巴掌大的桌子,还有因为没有桌子而站着听课的学生。家长们看到这种情况,虽然自家都很贫寒,但还是尽量腾出破旧的桌椅捐给学校。不幸的事,仅有的一位代课教师还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妻子因此弃他而去,但他带病坚持上课,每月仅有60元的工资, 60元的工资有时候连买药的钱都不够,更何谈其他?本来就贫寒的家,由于病魔而变得愈加贫寒。家长们实在看不下去,主动要求老师向每个学生收20到30块钱的学费,先把老师的病治好,老师感动的无与伦比,但他怎能收取这些血汗钱呢 ?有这样体贴、理解老师的家长,对老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精神支柱,他虽然带着病痛上课,但他的心里是甜滋滋的,这种信念支撑着他将会更执著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如果家长不关心、不支持教育,老师对教学会失去信心。学生自己也会自暴自弃,不学无术,这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将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家长们也要转变观念,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只有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农村的落后和贫困才会从根本上改变。

所有这些都说明,资金只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但是,没有钱,孩子们就没有创新思维了吗?没有钱,农村就没有自身的优越条件了吗?没有钱,农村就不能进行课程改革了吗?没有钱,农村的教育就终止了吗?所有的事实都证明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贫困不是最大的敌人,而是许多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阻碍了农村教育前进的脚步,生活在西部贫困地区的那些孩子们是无辜的,他们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此,广大农村教师和家长们不必因为农村的贫困和教学设施的落后而怨天尤人,固步不前,只要教师们更新教学观念,利用农村优势,积极开发当地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样能上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办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育。只要家长们转变思想观念,关心并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农村的教育一定会发展起来的。社会各界都应给与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农村的教育就一定会发展起来。

七、后记

在培训结束的总结大会上,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都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诚的感谢之情。感谢西部阳光行动提供的机会,感谢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感谢李瑾瑜院长,感谢西北师范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听到这一声声感谢的话,我感慨万千,我只是尽了一点点微薄之力,只是做了几次教师访谈,只是讲了一节计算机培训的课而已,就换来了千万种的感谢与感激,实在自惭形秽!

其实,每一份孤立的力量都是单薄的,农村的教育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有了农村教师对农村教育执著的追求,有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孩子的鼓励,所有的人都应该坚信农村教育拥有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篇6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ing the Xiaolvgu Waterscape Park in Urumqi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ideas of ecology that is applicable to waterscape at the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 The author puts stress on the ecological measures and methods on reducing the quantity of water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water in waterscape, constructing the ecological revetment and design of plant in waterscape.

Keywords: waterscape;landscape architecture;the revet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降雨少,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和有限的地表水资源条件却限制了绿地中水景的设计与应用。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创造园林水景,是西北干旱地区园林设计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园林水景中常见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方式

1.1在满足景观要求的前提下,减少园林水景用水量。

园林水景采用循环供水、曝气的方法来促使水体流动和造景。水景尽量以较薄的水层来展现,通过水底下垫面的铺装和纹理的设计、灯光等要素的设计,来表现水的质感、波纹和光影变幻。

1.2在符合景观水质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地表水、中水或雨水作为水源。

园林水景应尽量不用城市生活用水作为水源,而是就近使用绿地周边的地表水、雨水或中水。

1.3大力倡导建造软性的生态驳岸,减少渗透性差的硬性混凝土驳岸。

生态驳岸是“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还能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并为植物、动物鸟类提供栖息、繁衍场所。

二、在西北地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水景设计中的水资源节约措施

2.1通过水力计算,严格核算流量、流速和堰上水深(水层厚度),确定水系的断面宽度和大小,并最终确定水系蓄水量和年需水量;根据当地降雨量和蒸发量核算水系年蒸发量,控制水域面积,降低蒸发量,从而减少水景补水量。

2.2利用泵站和循环管线对水景水进行循环利用,促使水的流动,增加水的溶氧量,减缓水的富营养化,从而减少水景换水次数。

2.3对池底和驳岸采取适当的防渗措施,减少水的渗漏。在驳岸设计中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槽,形成局部的水岸生态系统,使水系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从而减少换水次数和补水量。

乌鲁木齐市小绿谷水景公园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利用了以上措施达到了节约水资源,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谷的目标。

三、小绿谷水景公园设计

3.1概况

小绿谷水景公园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二期延伸区内,毗邻高铁片区,是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新建的最大的以山地水景为特色的开放式公园绿地,总用地面积约35.14公顷,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

3.2现状条件

3.2.1自然条件

公园位于乌鲁木齐市开发区,属温带干旱大陆性类型气候,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4.7℃~5.7℃,绝对最低温度为-32℃,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50天左右,属严寒地区;平均降水量一般在177~199.6毫米之间,最高为253.5毫米;年蒸发量在2221~2617.3毫米之间。

3.2.2水文条件

拟建场地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位出露,地表水以融雪、雨水、绿化用水等构成暂时性的地表流水,排泄方式以蒸发为主。水系水源水库水管道输送至项目区。

3.2.3地形条件

公园的原始宏观地形为东西两侧坡地夹一道南北走向的泄洪冲沟的“V”字型沟谷地形,中部有南北走向泄洪冲沟一道,长1693.5米,南高北低,南北落差69米,自然纵坡约为4%,有利于形成多级跌水结合的线状水体景观。东西两侧则为自然起伏的山体进行围合,有利于形成较大的湖面。

3.3定性定位

小绿谷水景公园为以自然山地沟谷地形为骨架,以地域性植物群落景观绿化为基础,以谷底多姿多彩的水系景观为特色,体现湖光山色、水绿交融;根植地脉,地域特色的理念,为游人提供游览健身、科普教育、商务休闲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公园。

3.4设计理念

(1)湖光山色,生态绿谷

与核心区四个休闲公园结合,组成七星迎凤的总体平面布局,并以七星分别命名湖名,绿谷中三个生态公园里的湖名分别是玉衡湖(新型生态节能公园)、开阳湖(传统生态节能公园)、摇光湖(生态湿地公园)。

(2)天地合一,根植地脉

根植地脉,享受生态。园区的植物配置根据景观功能分区形成各个分区的植物景观特色,配合草地、水生植物、水景、坡地、建筑小品、雕塑等造景元素,体现出自然的风格尽显“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3)乡土绿化,地域特色

项目区原本为荒漠坡地,为尽快见绿,树种选择注重地形条件和土壤条件,根据现状土壤盐碱化情况较重的情况,绿化植物以抗逆性强、耐盐碱的乡土植物为主。植物种植采用乡土植物普遍绿化和景观节点重点美化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地域特色。在陡坡地段则以固土护坡能力强的灌木为主,乔木为辅。在缓坡地段以乔木为主,乔、灌、草、地被相结合,总是节点的植物配置。滨水地带种植湿生、水生植物,减少水流对驳岸的冲刷,促进水体的自净功能,同时形成丰富多姿的水岸植物景观。

四、水景设计

4.1水景平面设计

公园水系长度约2111.7米,水面面积63694平方米。水系水源为上游水库管道输水至项目区高位水源水池,水系主要选择沿现状地形的沟底进行布置,通过多级跌水和瀑布流入玉衡湖,经开阳湖、凤羽湖、摇光湖,至凤尾湖结束。湖面之间采用多级跌水、溪涧、瀑布联系并消减高差,并形成动静、大小、开合变化的水景序列。水面、溪流的平面位置充分考虑了现状地形条件、规划道路高程、桥梁的跨度和高度,在局部沟底两侧地形平缓处布置湖面,狭窄处布置溪流。绿地内的水体边则结合水面、溪流布置浅滩、亲水平台、广场、水生植物和游步道,形成丰富多彩的亲水空间。

4.2水景竖向设计

公园水系水面落差约87.75米,自然纵坡约4%。水系中的瀑布位于玉衡湖出水口,宽45米,落差4米。跌水主要沿溪流设置,局部大水面为了增加水景的多样性,也采取了跌水,如摇光湖、凤羽湖。为了保证水系溪流中有水可赏,跌水处设堰,控制水成厚度10-20厘米,跌水高度控制在20-50厘米,以保证水系底部平缓部分纵坡控制在0.1-0.4%之间。

4.3蓄水量、流量及水深的设计

公园水面面积63694平方米,总蓄水量57782立方米。水系包括湖体、瀑布、跌水和溪流。湖体共五个,是主要的蓄水区,湖体池深0.9-2米,水深0.5-1.6米。考虑水面的年蒸发量和水体更新换水3次,水系年实际用水量约310588立方米。根据水力计算,水系设计最大流量1.1m3/s,最小流量0.3m3/s。根据上述流量计算,最宽45米宽跌坎堰上水深约为0.07,最窄8米宽跌坎堰上水深约为0.2米。

4.4池底防渗设计与驳岸设计

驳岸设计根据新疆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实际条件,采用复合PE土工膜和混凝土板进行衬砌,起到防渗的作用。驳岸饰面可采用自然草坡护岸、水生植物护岸、木桩护岸、卵石或块石抛石护岸、植石互层护岸、自然草坡与置石结合的护岸形式,局部临水广场采用临水台阶、亲水平台等形式。沿水体边缘设种植槽,种植水生植物,使水体具有一定自净能力,形成生态性、亲水性、景观性兼备的水景。

4.5景观水的循环利用和再利用

4.5.1景观水的循环利用

根据水系设计流量,通过两套加压泵站和回水管道设计实现水景循环用水。首先,设计在末端凤尾湖边设置一号提升泵站,采用DN900管线将下游凤尾湖的水提升至上游的玉衡湖,提水高度为66.15米;其次,在中部玉衡湖边设置二号提升泵站,将玉衡湖水采用DN500管线提升至景观水系起点的高位水源水池,提水高度为18.10米,由此实现水系整体水循环和持续流动,节约用水量和维持水质。

4.5.2景观水的再利用

公园绿地灌溉面积为25.73万平方米,采用滴灌与喷灌相结合的方式灌溉,全年总用水量约为14.7万立方。而水系可利用蓄水量为52663立方米,在枯水期绿地灌溉供水不足时,通过在大水面出水口处设离心泵和过滤器,与灌溉系统相连,作为应急补充灌溉水源。

篇7

1模型构建

为了研究广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以下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检验高等职业教育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次进一步分析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因素,为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文选取广州1990-2011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在变量选取上,GDP代表经济发展、CAP代表固定资产投资额、LAB表示劳动力数量、EDU表示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量、IND表示地方的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RUL表示地方的农村人口总量。一般来说,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处理易得到平稳序列,且不会对模型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在此对各变量进行对数处理,分别记为:LNGDP、LNCAP、LNLAB、LNEDU、LNIND、LNRUL。构建模型如这里μ、ν为误差项,经济方程采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中把教育指标用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来度量;教育方程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农村人口来表示,由于就业流动率难以度量,暂且没有放入回归模型。引入各变量的具体含义见表1所示。

2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章采用的1990年到1998年的数据来自广州50年,1999-2010年的数据来源于广州市2000-2011年各年的统计年鉴,而2011年的数据则来源于2012年广州市统计信息手册,其中2011年的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无法得到准确数据,用“-”表示。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没有单独统计,因此文章用高等院校在校生总人数与本科院校在校生总人数的差近似代替了这一变量。其中1990-1998年的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未单独统计,因此1999年之前的数据近似用40000人来替代。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关系,我们将使用协整检验方法对广州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计量检验和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在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性或长期均衡关系的计量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即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以免出现直接对非平稳序列进行的伪回归现象。平稳性检验一般会用到DF检验、ADF检验以及PP检验。在此采用常的ADF(AugmentDickey-Fuller)检验方法,对非平稳序列要进一步差分检验其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经检验,在5%的显著水平下,LNGDP、LNCAP、LNLAB、LNEDU、LNIND、LNRUL的ADF值都比临界值大,因此,存在单位根,序列非平稳,通过进一步对变量一阶差分进行检验,发现ADF值都比临界值要小,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即LNGDP、LNCAP、LNLAB、LNEDU、LNIND、LNRUL都是一阶单整的。

2协整检验和回归方程

目前,协整检验常用的有Johnsen迹统计检验法和EG两步法,在此采用Johnsen迹统计检验,结果如表4。根据检验结果不难看出,LNGDP和LNCAP、LNLAB、LNEDU以及LNEDU和LNGDP、LNIND、LNRUL两组变量在5%或1%的显著性水平上均至少存在一个协整方程。计量回归后可以得出如下方程:4结论及建议通过对广州1990-2011年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情况的计量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篇8

中图分类号: P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宏观地层对比及小层精细划分

1.1 标志层特征

小层对比的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具有“同时性、稳定性、特殊性和综合性”特点的标准层。标志层是指岩性厚度变化小、分布范围广、沉积稳定、电测曲线形态明显、易于将上下岩层区分开来的单层或岩性组合特征明显的层段。经对比,共选定3个岩电标志层(图1),各标志层的岩性、电性特征如下:

第一标志层:位于沙二段底部5米左右的纯泥岩下接2个向上的感应尖子,是划分沙二下的标志层,全区分布稳定。

第二标志层:位于沙三上白云岩上部,为一组5个连续向下的感应尖子、在全区分布稳定,只是在不同的井区由于差异压实作用而厚度不同。

第三标志层:沙三上白云岩,声波测井曲线表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4米电阻高值、感应曲线低值、自然伽马曲线则表现为明显的低值,各条曲线对应关系非常好,是判别白云岩目的层的主要标志。

1.2 划分对比结果

通过工区内55口井的岩心录井及综合录井资料分析, 该区白云岩的发育主要集中在沙三上底部附近。首先运用选取的对比标志、结合三维地震资料确定白云岩发育的层段,然后根据白云岩发育段的具体岩电特征,通过连井剖面的闭合对比,将白云岩段细分为5个小层(图2)。

2 白云岩储层特征

2.1 岩性特征

本套白云岩共分为5个小层,其中第1、4小层分布不稳定,岩性空间变化较大,可分为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或白云质砂岩。不同的岩性其电性特征不同,根据不同的电性特征可以确定岩性的变化。例如,白云质砂岩与白云岩相比,微电极曲线起跳不高,声波时差值较大等等。第2、3、5小层,分布比较普遍,白云岩岩性较纯,典型特征明显,微电极起跳呈尖峰状,声波时差突然变小亦呈尖峰状,感应电导呈低值,自然伽马呈低值,含油白云岩电阻率呈高尖峰(图3)。

图3 利72井区白云岩储层特征曲线

2.2空间分布特征

(1) 纵向分布特征

本区沙三上白云岩纵向分布呈薄层与泥岩互层,由上至下可分为5个小层,其中第1、2、3小层之间泥岩隔层很薄,由单层白云岩厚度散点图可以看出,白云岩单层厚度一般1-2m左右,大于3m的极少,电性曲线不易分开,4、5小层隔层较薄,一般2~4m左右,3、4小层之间隔层较厚,一般7~12m,因此纵向上可归纳为两组,即1、2、3小层为一组,4、5小层为一组。

(2) 横向分布特征

以纵向两组为单位描述白云岩厚度空间分布特征。

①第1组 1、2、3小层白云岩迭加厚度。由于受古地形的影响,利津断裂带内厚度大,为3-4米,在利津西坡厚度较薄,为1-2米。利72井区西北较厚,往东南减薄,直至尖灭(图4)。

②第2组 4、5小层白云岩迭加厚度。 第2组白云岩比第1组厚度薄,分布不均,工区南部大面积缺失,利津断裂带内厚度大,为1-2米。在其它地区不发育(图5)。

图4 利津地区沙三上第一套白云岩等厚度图

图5 利津地区沙三上第二套白云岩等厚度图

3 沉积环境分析

3.1区域沉积特征

东营盆地属第三纪断陷,晚第三系坳陷型盆地。早第三纪为其主要生长发育期。燕山喜山断块运动控制着盆地的形成和发展,盆地经历了中生代反倾块断,早第三纪盆倾断陷和晚第三纪整体坳陷三个发展阶段。盆倾断陷是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该阶段盆地快速、稳定沉降,间断受海侵影响,沉积具有近海湖盆的建造特征。下第三系岩性序列以红色砂泥岩,蒸发岩,礁灰岩,厚层暗色泥岩,三角洲砂岩,粒屑灰岩为特征。沉积相带分布不对称性鲜明,沉积厚度:北厚南薄,水体深度北深南浅,相带展布北窄南宽,充分反映了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及其演化的基本特征。

图6 东营凹陷沙三上白云岩段沉积相图

早渐新世盆地为一开阔的较深-深湖,气候湿润,生物繁盛。在下渐新统厚层暗色泥岩沉积的同时,盆地东部形成了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高建设性三角洲体系,分布面积2600平方公里,尤其是沙三晚期至沙二期,由于气候暖热,雨量充足,湖盆稳定沉降。前三角洲沉积直达凸起边缘,深湖区面积很大。沙三段上部沉积时期,湖盆有众多的水系流入,侧向加积作用加强,三角洲前缘向湖心推进。随着三角洲的推进和扩大,不同水系便不断汇合,从而形成多物源,多水系的连片复合三角洲体系。利72井区在沙三上时期沉积相类型为白云质台地(图6)。

3.2 利72井区白云岩沉积时期环境分析

从古地理位置来看,研究区在沙三段沉积期主体为深湖-半深湖沉积、沉积物主要为厚度较大的暗色泥岩夹薄层页岩。白云岩沉积时期,沿利72断裂带南北两侧地层沉积厚度最大,反映了当时较深的水体环境。白云岩的发育基本上受古地形的控制,在洼陷边缘水体相对较浅的部位厚度较大,直至尖灭,在深洼陷区,水体深,白云岩厚度也比较薄,而在洼陷斜坡低隆起部位适合白云岩生成,厚度较大。

4 沙三上白云岩成因探讨

(1) 白云岩生成机理

白云岩的生成机理及白云岩的成因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观点有潮上环境中的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或蒸发泵白云化作用以及与毛细管浓缩白云化作用相联系的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这两种观点都得到了公认。前者多发生在潮上,潮间地带和盆地边缘,后者则是在湖水水体相对较深的地区。

白云岩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高盐度,二是具备较高的温度,三是具高钙镁的比率。

(2) 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的概念

在潮上地带,由于毛细管浓缩作用或蒸发泵作用所产生的高镁钙比率的粒间盐水,所引起的表层碳酸钙沉积物的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只是白云化作用的一个方面,即高镁盐水“向上”运动的一个方面。

在潮上地带形成的高镁粒间盐水,当其对表层沉积物的白云化基本完了时,产生这种高镁盐水的地质条件还仍然持续存在,那么多余的高镁盐水在地表就无"用武之地"了,它必然会向下回流。由于这种高镁盐水的相对密度较大,当地表无出路时,其向下回流渗透是必然的。这种向下回流渗透的高镁盐水,在其穿过下伏的碳酸钙沉积物或石灰岩时,必然会使它们白云化,从而形成白云岩或部分白云化的石灰岩。这就是近20年来逐渐形成的“回流渗透白云化作用”的观点。

(3)该区白云岩的形成可能与渗透回流作用有关

由于利津洼陷沙三段白云岩夹在厚层泥岩中,应属相对较深水相的沉积,因此,可能是渗透回流作用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因盆地边缘温度较高,蒸发作用快,盐类的浓度和水的密度增大,形成较重的盐水,向下流至盆地低处或压力较低处形成高镁钙盐水。使下伏的碳酸盐沉积物或石灰岩白云石化而形成白云岩。

(4) 白云岩的发育受其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

利津洼陷沙三上白云岩,虽然分布范围广,但从实钻资料看,只有工区北部层数多,厚度大,这种特点与其所处的构造部位有关。从白云岩等厚图及地层等厚图来看,渗透回流作用导致洼陷靠近斜坡的部位白云岩较厚,而洼陷西斜坡顶部以及洼陷中央水体最深的部位,白云岩较薄。其原因是斜坡顶部部位较高,不利于白云岩的沉积,而洼陷中心水体过深,温度较低,同样不利于白云岩的生成。可见从凸起向洼陷过渡的斜坡部位是白云岩形成的最有利地区。

5 结论

(1)利72井区沙三上底部白云岩发育稳定,通过对比划分,可将白云岩段细分为5个小层,合并为2个砂组,其在空间上岩性有所变化,空间展布亦有所不同。

(2)利72井区在沙三上时期沉积相类型为白云质台地。

(3)该区白云岩的形成可能与渗透回流作用有关,同时,其发育受所处构造部位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王秉海等. 胜利油区地质研究与勘探实践. 第1版.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2;

[2] 冯增昭.《中国沉积学》.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4年;

[3] 赵澄林、张善文、袁静.胜利油区沉积储层与油气.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李丕龙等.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地质与勘探(卷二). 第一版. 石油工业出版社;

[5]《利津洼陷带白云岩成藏条件研究》.胜利地质录井公司.2002年;

[6] 林畅松、刘景彦.高精度层序地层分析:建立沉积相和储层规模的等时地层格架.现代地质,2002;16(3):276~281;

篇9

时至今日,污染严重、环境变坏、再加上人口增多、资源缺乏等现象的出现,使城市生态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身心疲惫的现代人以较以往更大的热情渴望自然,希望生活于近自然的环境中。然而,目前许多居住区在建设中,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不够重视,绿化建设随心所欲,绿量少,植物配置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为此,本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一、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

(一)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中型城市其居住区绿化面积要达到联合国提出的生态城市居住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8平米还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规划设计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时,应贯彻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思想,以植物造景为主,使居住区内和居住区外的绿地景观连接成网络即”绿脉”。居住区内中心花园绿化、宅前屋后绿化、阳台绿化、道路绿化、特色绿化等绿色植物系统交融在一起,赋予居住区绿地景观空间多样性和脉络线;居住区外设置区域性绿地,成为居住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也成为居民放松游憩的场所,同时形成绿色屏障,美化、净化居住区。

(二)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原则

随着景观生态思想的发展,在规划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时,首先要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人居学、社会学、美学等为基础,遵循生态原则,重新认识身边熟悉而又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例如地形、水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要始终以人为本,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组成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性。其次要从视觉景观形象、生态环境、大众行为方面,崇尚绿色;不仅要有绿化的数量,更要考虑绿地的质量和功能,创造回归自然,溶于自然的诗意天地,使居住区景观生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生存的层次,而是迈向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悦,是对美和情的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居住区环境的社会活力,才能与人与自然相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相对才应。

二、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的着眼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设计是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提条件。其必须与居住区总图规划同时进行,统一规划。绿地景观生态型居住区其主要特征是低容积率,高绿地率(即绿地率高于40%).并使人均绿地率大于四平方米;注重绿地布局和设计,努力做到生态化、景观化、实用化的有机结合。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结合绿脉规划设计

对于居住区绿地来说,室内外绿色景观的链接是相当重要和必需的,既要使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及中心花园绿化相连,更要使居住区绿地延伸到居住区外即与大绿地自然生态系统相连,这将是现代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规划设计时要考虑居住区内外保持树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结合造园艺术,使居住区外的绿地也成为居民晨练、散步的场所。

(二)结合地形地貌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其自然环境资源优势较多,同时不利条件也很多,例如用地紧张、旧区保留建构筑物较多,在规划时既要做好地形地貌,又要保护士壤。形成地形地貌有如下优点:(1)丰富植物景观层次。起伏的地形使植物在层次上有变化、有景深,有阴面和阳面,有抑扬顿挫之感。(2)增加绿地面积。这对于绿地面积有限的居住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向空中发展――堆地形,能改善地下水位高的弱点,有利于栽植高大怕湿性景观植物,如雪松等;向底下延伸――广场下沉,增加绿地面积,丰富景观层次。(3)有利于排水。起伏的地形对排水非常有利。

(三)结合水体规划设计

水是生命的象征,从生态的角度,用模拟自然结合现代园林的包装手法,可使水产生流动跌落,不仅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离子浓度.调节气温;而且从视觉上给人以美感,例如水池、喷泉、溪流、及可接近的水域边界将组成参与性的动态景观,成为居民留恋的场所。在一些大型居住区可应用水体,如溪流或小河,并种植水生植物或养些观赏鱼类等,以满足人的亲水本能,使人们心理上得到了回归自然的满足和欢愉。

(四)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向生态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所以正确的选择树种、理想的配置将会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是:(1)乔灌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更多;居住区绿化应减少草坪、花坛面积;常绿树应多于落叶树,以保持绿视率。(2)配植高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树种选择在统一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高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植物配置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充分利用色叶植物,例如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充分利用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花卉;

(五)自然遗迹、古树名木的保留是文化气息的体现

篇10

一 寒地居住区铺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们国家景观设计学科发展比较晚,所以景观设计中的铺装设计在美观和丰富程度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多设计仅仅是满足了人们功能上和生理上的需要,对于人们视觉和心理等精神需求还没有很好的设计。例如很多路缘石、河堤、集散广场等等区域在设计上,设计师考虑的可能仅仅是是否防滑,排水能力达不达标等功能上的原因,但是往往忽略了地面铺装的构成形式,颜色的搭配,与周边环境的呼应和反应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等要素。或者一些设计往往陷入政府化、模式化。

二 寒地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要求

铺装有很多种解释,在专业的景观设计原理中所谓的铺装是被作为景观的一个构件部分,根据设计师的意愿利用铺装材料包括人工合成或者自然形成的等等来对地面进行修饰和美化。原本铺装在环境设计中并不受人所重视,大多数人认为铺装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就可以,但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高要求和对环境美化的重视,铺装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也慢慢受人所重视起来,如何让好的铺装设计改变我们脚下的生活慢慢走近了人们的视线。尤其是寒地的居住区铺装如何能更好的为人们所用更是给设计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首先要做好设计就要了解其设计的原则,寒地居住区景观铺装设计的基本要求大体如下:

2.1 人对铺装防滑性的要求

由于寒地区域的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冰雪交加,这就要求室外地面铺装必须要满足防滑性。在选择铺装材料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到室外景观铺装与室内地面铺装的不同,抛光的石材往往是不能满足防滑要求的的,只能做小面积的铺装或者作为其他材料的点状或局部条形装饰出现。一些材料在雨雪天气里比平时更加容易打滑,选择时应当慎重。铺装防滑处理的形式主要有:表面带有凸纹的材料,譬如石材的表面进行凿毛或者烧毛处理,或者是在普通的材料上喷涂薄层铺装防滑涂料等等。

2.2 居住区铺装需具备透水透气性

铺装的材料还应当具有透水透气性。在目前的居住区景观中地面铺装大量采用沥青、混凝土、砖石。随着全世界城市进程化的加快,人们发现生态环境变得原来越差,水土流失越发的严重起来,究其根本是因为由于城市建设需要的地面铺装材料多数都是不透水性的材料,这就阻断了地表的水分向地下渗透,所以各种降水的水分最后都变成地表径流流失了,而不是更好的渗透到了地下含水层。这就使得城市形成了人造城市沙漠,造成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加快。针对这些问题,应当从铺装的材料上予以改善。第一种就是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第二种就是采用新型的透水砖铺砌路面。第三种就是采用嵌草式铺装。

2.3 铺装的舒适性是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标准

对于车行道来说,存在一个形式的舒适性的问题。就是车行路要求平稳、没有颠簸。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居住空间中行人步行在人体工程学上也要具备一定的舒适性。通过对道路两边的人行路的宽度、人行路的人性化和无障碍设计等等,保证人们在步行的过程中能满足基本功能的需要同时感觉最大程度的舒适性。

三 铺装的结构设计如何适应寒地气候

景观中的道路是由基层和面层两部分组成的,基层一般是素土夯实、混凝土砂浆、碎石等等。由于园路所放置的区域不同,功能不同,它自身的用途和结构也不相同。比如说如果场地内部本身不是坚实的地面而是松软的土地,或者是回填的土地或者是河滩淤泥等等,那就要对其基层进行夯实,使得其基层底部变得强硬,而随之而来的随时或者是混凝土层也要相应的厚一些,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考虑在混凝土砂浆中用钢筋支撑提高其承载能力。

景观设计中的道路铺装园路的面层一般都这样几种:混凝土路面、石材路面、木质铺装、透水砖、青砖、室外砖铺装等。其中 石材中又有青石板、鹅卵石、碎石、花岗石等等。其中石材颜色种类繁多,材质表层的施工做法也比较丰富。例如颜色有黑色、黄色、灰色、秀色石等常用色。其表面因为用途同也会相应进行锻造面、拉丝面、火烧面等处理。所以设计师通过把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地面铺装相结合组成不同面层效果和功能的景观道路铺装,以达到不同的功能需求和视觉艺术效果。

四 铺装的色彩对于寒地景观的影响

篇11

一、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关键。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探讨、总结,克服了长期以来传统的做法,不是对学生“看、管、盯、压、吓、罚”,而是讲究民主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班主任工作不讲民主不讲科学的管理方法就会失去学生的心,你的话就没有号召力,学生就不听,工作很难开展。在班级管理中,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发班级每个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给班级管理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予以采纳。有一周,我分三次召开了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会上学生提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在结束时,有个学生说:“泽仁巴登老师这样的座谈会能不能两周举行一次?”我说:“一周一次都行。”就这样我便确定每周一为“师生对话日”。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始终没有忽视发挥学生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在一次班会上,我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们都是香皮匠,可以顶多少个诸葛亮。”之后,我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假如我当班主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这篇日记里,每个学生都经过认真的思考,提出了很多的设想,有的令我大吃一惊,也使我为之欣慰。其中有一个学生写道:“假如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天空点缀得更加美丽;假如我是一片绿叶,我将全部生命力贡献给树木,把生活的美奉献给那些喜欢绿叶的人;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将尽力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决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和我的学生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为我所从事的事业奋斗终身;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将用我的心去温暖那些受伤的学生,让他们振作精神,感到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通过以上方法,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也加深了理解,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身教

做班主任工作,不仅要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以身作则,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也是一种“直观教育”。教师站在讲台上,本身就有教育功能,教师比演员更难当,教师永远在台上,永远在学生的全方位观察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逃不脱学生的目光,“世界上再没有比学生目光敏锐的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自己在各个方面应该首先走在学生的前面,假如教师说的和做的是两张皮,是相互脱节的,那么,你说的再好,学生也是不听的。在这一点,我深有感受,我要求学生早上七点三十分按时到校,我便在七点三十分前到教室,我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要诚实,礼貌待人,自己首先做到,假如自己在某一点做错了,就率先垂范,在全班学生面前进行自我批评。这样做不但没有降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威信,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抓住教育时机

做班主任工作,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时机把握得好,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对于新转学来的学生和重新分班的学生来说,刚开学是最好的教育时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正是由于抓住了这个教育时机,所以凡是新转来的学生和新分班后的学生,无伦以前如何,在我的教育下都不同层度地有所进步。对于原来的学生,抓好教育时机也很重要。班上有两名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比较差,多次教育效果不大,使我大伤脑筋,就在这时,适逢元旦将至,在元旦前夕,她们每人送给我一张精致的贺年卡,这说明在她们心目中有老师。此时,我认为是教育的好时机,于是我便把她们留下,经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使她们深受感动,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班级管理的影响,也说出了以前种种的错误认识和想法,下决心改正自己的不足之。从此以后,她们进步特别明显,各个方面都走在班级的前头,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我们很多教师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指导家长如何教育上做得不够,使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有的甚至方法粗暴,收效不大,结果导致家长和子女关系不融洽,有的关系僵化,给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大,可以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自身文化水平低下,以身作则不够,不知道怎样教育子女,有的家长只要求孩子身体好,分数好,想什么他不管。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我在召开家长会前,先调查学生:你理想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你认为家庭教育中还存什么问题?让学生写日记《爸爸妈妈请不要……》和《爸爸妈妈怎样抓我学习?》。然后在家长会上再讲,这样便有了针对性,目的更加明确。如学生反对父母赌博,要求家长少抽烟,不酗酒、不吵架,并针对个别家庭对孩子放任自流的做法,我大声疾呼:“不要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向教师。”并把学生的日记让家长看,同时提出几个问题让家长思考:你在家教中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你在家教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你怎样把孩子引导好?这样,既加深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了解,也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鸿沟,更主要是家长学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深受家长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