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培训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培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2 09:27:2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培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常规培训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132-01

语文教的是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它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具有交流功能的工具学科。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需要提高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语文教学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践来浅述一些教学经验,给农村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建议和方法。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课前准备马虎

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了解不够彻底,没有深入的专研,导致上课时随意而教,没有目的性。有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连教材没有全部看完,就直接上课教学,这样的教学能起到什么作用?新课程的改革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但是由于农村的各项设施都没能跟上,导致新课程并没能有效的开展,教师在进行备课时也都只是照本宣科,或是网上找的模板套用上去的,这样的教学完全是没有任何质量可言的,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全面发展得不到任何的帮助,如果教师不能深入的研究教材,做好课前准备,那么语文教学的课堂质量肯定非常的差,想要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也是无稽之谈。

2、教学常规十分松散

跟城市小学教育相比较,农村教育普遍存在教学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课堂节奏十分松散,课堂效率极低,从而课程进度十分之慢。为了弥补这种缓慢的课程进度,大多数农村学校将音乐、美术、体育等其他一些娱乐性较强的课程都改成语数英主课了,甚至有些科学文化、思想政治课都被有些教师占据了。经过调查发现,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归根究底是:一教师课堂效率极差,没有掌握好有限的上课时间,二上课之前总要花时间解决上节课遗留下来的问题,对于课后作业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问题也在课堂上提出来统一讲解。加上课前准备不充分,很多原本可以在课后安排的事情都堆积到课堂上,这些因素加起来,严重减少了上课的时间。所以,城市教学只需要花费两课时的教学,到农村教学中可能需要3~4课时才能完成。往往快到学期结束时,教师还要许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将多个学习任务放在一天进行,仓促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快餐式的教学方式,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作为一种思想层面,其思想行为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举止,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为了紧随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的先进思想理应被大众所接受与推崇。而新课程改革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人们的教学观念,它的迅速普及和推广,使得人们抛弃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打破了满堂灌的教学形式,突破了知识封闭守旧的局限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科学式、积极式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积极转变大众的教学观念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途径,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学校。在农村地区,他们的生活状态比较封闭,导致信息交流十分困难,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观念比较落后,给他们灌输新课程的改革,转变其教学观念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在教授经典课文《槐乡五月》时,当读到“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玉的颜色,感受玉的润,玉的有光泽,由此想象到槐花的晶莹剔透,感受槐花的美。

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对于教学质量的高低,科学的教学方式虽然重要,但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同样很重要。根据教育目前的现状,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教育中严重缺乏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农村地区更为常见,农村地区的教师整体水平往往严重落后于城市教师,加上师资队伍人员十分有限,经常出现同一个教师担任多职的现象,如语文教师不仅教语文,而且教数学,甚至是教体育,严重阻碍了农村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另外,农村教师很少是科班出身,大多数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导致其不具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因此,当务之急是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招聘的门槛,加强对教师的再培训,促进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众所周知,提前预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基本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孩子们先大致了解要学习的内容,并发现自己还不能很好理解的部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能够更仔细的去听那些不会的部分,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带着疑问去听课可以加深对学习难点和重点的印象,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减少老师的教学负担,也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们做好预习准备,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部分,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教学资源不均、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的能力素养较弱等差异,导致农村的教学与城镇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开展难度的。甚至部分农村的语文教学是落后于城镇基本水平的。但是,农村教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相对单纯的教学环境和学生们、丰富的自然开拓资源等等。老师们应当抓住新课标带来的改革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如何提升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全面化,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会素.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现代农村科技.2012(20)

[2] 崔永素.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3(23)

篇2

0引言

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内容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学科教学等方方面面,范围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阶段。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和积累语言文字,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内涵

创新教育是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创新能力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倡导全新的人才观,它从创造力的普遍性和可开发性原理出发,认为受教育者人人皆有创造力,且能经过教育与训练提高,直至成长为创造型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谈及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时也强调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2.1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必须是创新型的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愿望和需求。要破除迷信,挣脱教条,不唯上,不唯书,不崇拜;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解放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教书不唯书,依纲不唯纲,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教学得法。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并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并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除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21世纪是信息时代,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教师没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必须求知好学,通过自学、培训、进修、交流、深造,不断更新知识,丰富头脑,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教学创新的需要。时代呼唤创新型的人才,教学创新需要观念新、素质高的教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展的潮流,在教学创新的实践中,不断学习,深入研究,认真反思,敢于创新,使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

2.2打破常规教法套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3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进入到新世纪以来,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更适合老师单方面灌输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良好的双向互动性,为语文实践的良好实施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例如教学上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程,并且让老师和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未来多媒体教学可以探讨在互联网层次延伸。例如在线指导学生课外语文活动,在线批改作业,通过互联网组织学生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有效地交流。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教学的核心。应该避免语文教学多媒体化,不能一味追求采取多媒体技术而淡化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

3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时刻牢记把创新教育当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不断开发创新教育的资源,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创新教育真正踏踏实实地坚持下去,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推行,儿童文学渐渐被编写进教科书,作为促进语文学习的课外补充,因其生动活泼的内容、趣味美妙的文字,符合小学生课外阅读心理。因此,在语文教科书中穿插儿童文学篇目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学习还存许多问题,导致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应该加强措施,改善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存在缺陷

在儿童文学的教材编辑方面还不够完善。首先在篇目的选择上,存在内容与现实差距较大,容易混淆学生的认知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不符合的缺陷;其次,部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现状也并不相适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没有帮助;再次,在文章的选取上比较单调,不利于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最后,文章的教育性质过重,内容缺乏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且不断地趋于成人化,没有童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十分生涩。这些教材中存在的问题都使得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也不利于对小学语文学习的促进。

(二)教师没有足够的重视

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儿童文学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不能理解儿童文学对语文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时对儿童文学的教授往往按照常规教学的方式进行,甚至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还有一些教师自身儿童学的认知水平就比较低,因此并不能很好地教授学生学习。教师也没有认识到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完全按照传统教学的“套路”出牌,传授知识的效果不佳。

(三)学生接触儿童文学较少

在日常的学习中,除教材以外,学生并没有更多渠道接触儿童文学,教师也没有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儿童文学的学习。因而学生接触儿童文学较少,在学习时很难能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对于文章中体现的感情不能很好地引起共鸣。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被家长安排学习奥数等课程,对于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却不够重视,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较少,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因此学习效果不好。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状的解决对策

(一)对教材入选进行调整

改善现阶段儿童文学的学习情况首先要从教材的选材方面入手,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教育部门应该优先选择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例如安徒生、格林的经典童话故事,以及像《格列佛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优秀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水平高、质量好,同时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共鸣。并且学生一般在阅读过教材的片段之后,就会产生阅读正本书的想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并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另外在教材选材的过程中也要选择通俗易懂,富有童趣的文章,并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学习,并且对学生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品德提升和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师进行儿童文学素养培训

对教师的培训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儿童文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以及教育部门要充分强调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让教师理解儿童文学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儿童文学的教授,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对教师儿童文学学习水平的培训,学校可以组织专业的培训,让教师对学习儿童文学,同时也通过培训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和认识,并且提升儿童文学的教学水平。在接受儿童文学素养培训中,唤醒自己内心沉睡已久的童心,具有童心的教师,才能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审视儿童文学,才能在儿童文学的教授中,用孩子般的纯真心灵,教给他们“真善美”。

(三)拓展学生儿童文学的学习量

在语文的学习学习中,学生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儿童文学的学习尤其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对哪方面的书籍更加有兴趣,然后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男同学可能对冒险类文学更感兴趣,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而女同学可能对童话类书籍更感兴趣,就推荐《童话大王》。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儿童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而切勿做强行要求。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只要学生读的是有助于学习提升、价值观正常的书籍,都应该鼓励。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分享读书的感受,并进行书籍的推荐,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儿童文学。

三、结语

将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见识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促进了语文知识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儿童文学教授,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让学生通过儿童文学学到更多知R,提升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创新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评估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指挥棒。“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的研究”课题组试图以评估作为突破口,实现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顺应国际、国内创新教育的浪潮。

20世纪30年代,美国就着手进行创造力的开发,60年代有了实质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了创新中心;在每所大学里都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创造精神也随处可见。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从60年代始,纷纷引进美国的创造学理论和方法,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在创新教育和教育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创新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发表“创造宣言”,主张以激发人的创造性为办教育之目的。目前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我国社会和科技进步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将创新教育的研究深入到小学学科和课堂,推动创新教育的全面展开。

当前,虽然创新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小学教育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有的学校也在改革课堂教学并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这些成果还只局限在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的“点”上,没能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乃至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大部分的常规课堂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传授知识的状况。本课堂通过高校与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首先使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普遍推广。如果本课题取得一定经验和成果,我们还将在其他学科教学上继续推进。

(三)以评估带创新,促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创新教育的普遍开展还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创新教学评估机制和评估体系。我们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创新理论,结合当前的创新教育实践成果,制定出可操作的科学的评估方法,将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教师的教学创新列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具体项目,然后回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上加以验证,进而完善评估方法,形成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全面指导创新教学,完成由“点”到“面”、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与质量评估机制是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的继承与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可操作的评估理论与方法,并使之丰富和完善,进而反作用于课堂教学,推动和促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预期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局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局面:通过实验的展开,增强全体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

社会局面:通过实验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为全省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提供范例。

三、研究的方法与条件

研究方法:以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相结合,运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总结规律法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善评估理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教育的实践。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条件:

1.凡参加本项研究的全体人员必须按时认真参加培训学习。

2.学习培训、交流,集中活动时间,定为每周四下午。

3.认真完善实验基地的建设。

4.认真书写反思及案例、活动记录,认真完成阶段性总结,并及时反馈研究过程,遇到困难及特殊情况,实验小组共同研究、认真加以解决。

四、研究的步骤与过程

(一)准备与启动阶段(2008.9―2008.10)。

1.制定研究方案。

2.进行实验教师的培训,组织学习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相关资料。

3.选取实验校、班。

4.做好各项资料准备工作。

5.制定有关规章制度。

6.组建研究队伍。

(二)实验阶段(2008.10―2009.7)。

1.在秦皇岛市海港区选取新一路等三所小学,每所学校选取三个班(高、中、低年级各一个班)进行实验。

2.实验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做好笔记、小结。

3.建立班级实验档案。

(三)实验推广、深化阶段(2009.7―2010.3)。

将实验成果进行总结,完成研究报告,并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校、全市。

五、研究结果与影响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学生方面来看,参与实验班级的学生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些学生在省级和市级的创新比赛上获奖。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个性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从学校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的展开,实验教师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掌握了全新的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能够自觉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有的实验教师的创新课在市级和区级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几位教师发表了教学创新的论文。

从社会方面来看,通过实验研究,形成了完整的、科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模式和评估方法,在我市和我省的城乡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为我国的创新教育全面开展与推广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姜梅.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浅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7).

[2]李慧勤.郭晓静.国外创新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5,(3).

篇5

一、专业知识缺乏,知识结构单一

教育教学理论可以指导小学语文教师更科学的开展教学工作,熟悉掌握教育教学理论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相信于自身教学经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大多根据自身或他人的经验进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关注度不高。国内一项调查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语文教师仅会在考核、课题研究时阅读小学教育理论的书籍,而经常阅读的教师则少之又少。小学语文课程人文性较强,因此教师还需要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有正常的人文知识储备,就可以胜任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另有一些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量大以及自身家庭因素的影响,对人文知识的关注度不够,认为现有的知识可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有待提高。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科普性的文章以及说明文,一些教师在进行这类课本的讲解时会感到比较吃力。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中涉及到了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需要向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科学知识,而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根据教学参考书上的内容来向学生拓展知识,只有少部分的教师课前会查找相关的资料。可见语文教师自身科学知识储备捉襟见肘,这也折射出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非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二、教学基本能力一般,创新力不足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实施结果的某些能力的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基本能力表现较为一般,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例如在处理运用教材方面,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与课本变化较快,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尽快熟悉教材中的新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前梳理教材知识点时并不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调整教材中内容,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进行简化或者调整教学顺序,但部分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情况。解读教材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规律去挖掘教材中一些“亮点”,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效的教学设计往往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内容等。但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分析时没有认真的进行学情分析,没有根据学生以往的课堂表现、考核结果等判断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情况,因而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不能够较好的适应课堂教学的需求,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掌握阅读方法,充分说明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研究方面,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课题时“问题意识”不强,不能够较好的将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理成专题,收集课题相关资料的能力不足,难以较好地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文字表述与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除了教学基本能力一般以外,小学语文教师还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在教学中无心钻研业务,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设计教案时,大部分直接照搬其他教案的内容,没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三、信息素养不高,缺乏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02年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就已经指出要建设一支质量合格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小学师资队伍,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然面从现实情况来看,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在信息意识方面,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比较肯定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对于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效果持肯定态度,这说明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持积极的态度。但也有一些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自己或者是家长的监督,学生在使用信息软件或网站进行学习时可能会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虽然这些教师关注到了这些问题,但在教学中也没有注意此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可见教师信息伦理道德意识有待提高。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在全媒体、互联网时代,一些语文教师并不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不能够较好的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程、整合资源时,大部分教师不能够较好的筛选网络上的资料,设计的课件较为简单,不能够较好地对已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仅有少部分的教师会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及设计在线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为欠缺。

篇6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且它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充满着无限地生机与活力。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语文课堂会更加充盈、流光溢彩。它能够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畅快地徜徉于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势必要求教师掌握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动脑、动手,促进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平等合作和交流。下面就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中的运用谈谈我的一点肤浅看法。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起语文来常常感到枯燥乏味,再者就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局限性,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信息的呈现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北风和小鱼》时,我不仅利用插图,而且播放了北风呼呼吹时的声音视频,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很快就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如果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很难向学生表示清楚。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这首古诗时,我利用多媒体搜集了介绍江南水乡的视频,配上优美的音乐,我动情朗诵全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讲解古诗时,我演示了搜集的课件,学生的眼神里流动着奇光异彩,古诗的意思不仅完全理解了,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词语介绍画面。感情得到了升华,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算是重中之重。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们来说,一下要记住那么多字,显然有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我们低年级教师最为苦恼和困惑的事情。我们在一起时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牢骚:“怎么回事,这个字讲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这个学生怎么了,每次错都错这个字,而且还都错的一样,怎么就改不过来呢?”等等。每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不妨换个方式去想,如果学生们,在第一印象时,就牢牢地记住这个字,我想,出现这样情况的时候就很少。他们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多媒体在这里有发挥了它的优势。它可以让我们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愉快些。

比如我在教学“鸟”字时笔顺较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由于它是一个象形字,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课件演示该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对“鸟”字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教学结构类型的字时,适当运用课件,也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如“树”字教学时,我们已经学过了“村”字,所以我先做了一个字谜“村子里面住了一个‘又’”让学生猜,然后演示此过程,这样,学生就把这个字牢牢地记在心里了。汉字的学习配上多媒体的演示,不光教师省了好多事,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自如多了。

4、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势必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育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1)、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要求教师改变观念。

教师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为现代教育观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占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参与者。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耳目一新的教学环境,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机会,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够得到更好的构建和巩固。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学生开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2)、只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才能轻松驾驭课堂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积极参加各项培训活动,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熟练地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才能轻松地驾驭课堂,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也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架设了桥梁。但是,它的使用并不能够代替基本的语文教学活动,不能够片面地去追求课件的档次,摆设些花架子。教师应以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为依据,在教学中最需要的地方适量地、适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篇7

一、设计多元化作业,让学生多种感官得到体验

将过去单一的重复性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选择性作业、层次性作业、操作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表演、唱歌,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说、读、写、演、唱、画、触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完成生动活泼的作业。因为作业是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愉快而幸福的经历。例如,教学《画风》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风,并在旁边写上句子,学生画得具有个性化。再如教学《葡萄沟》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葡萄沟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葡萄沟葡萄的剪纸 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效果真好,家长对这种作业很赞同。

二、结合年龄特点

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小学语文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回归儿童生活,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语文是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尊重小学生学习特点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作业布置。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概括事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的直观形象水平阶段。他们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直接感知的。因此,低年级儿童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注意直观形象性和游戏活动性。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多采用直观形象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完成。如让学生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布置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唱一唱,查一查等不同形式的作业,组织和吸引低年级儿童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学习的自觉性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年级儿童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逐步发展起来。感知能力的发展,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一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中年级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使小学生学习方法有了新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在他们的概括中,直观形象的外部特征或属性逐渐减少,抽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的成分逐渐增加。实践表明,小学三、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三、把握学科教学本质,明确教学目的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教学本质,明确教学目的是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素质,加强能力培养为重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建立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上,建立在掌握基本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并把这一思想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且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必须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曾说:“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读写、不重听说的方式是较为片面的。学生要通过听和读来输入信息,也要通过说和写来输出信息,表达自己,因此四方面应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传输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强调语文学科的特点,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知识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入手,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跟上时代的步伐,形成科学的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信息获取的愿望和需求,不断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解放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站在时展的前沿,洞悉教育教学发展的规律,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并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索、发现,并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人文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例如,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不懂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教师就会落伍。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最好还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开发适用的教学课件。因此,教师必须求知好学,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更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更好地适应教学创新的需要。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作业的布置与设计的改革能大大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参考文献:

[1]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教师作为一种专业,需要睿智、机智、理智、明智、大智和德智。随着新教改的提出,生命课堂的发起,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倡导,新形势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全面性、综合性要求越来越严格,在高科技领域的数字化多媒体教学也给小学语文老师无论是专业上还是技术上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小学语文师资力量面对教改的大势和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培养小学骨干教师是应对新变化的明智之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强后盾。优秀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老师,所以,培养骨干教师是当下适应新教改的大势所趋。培养学习型、主动性、大胆创新、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强的老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

一、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目标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具备现代化教育理念、综合性知识构成、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且能在本校语文学科内有指导、带头作用的骨干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对小学语文老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培养。

(一) 具有自我提升的自觉性

是求知的欲望,换句话说,是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自觉。哲学上说:内因是改变事物发展状况的决定因素,只有自己想没有做不到也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首先应该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自觉自主去完善和提高的语文老师。注重新课程理念的灌输,骨干教师要明确掌握新理念的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渗透进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内心应该具备对学生爱和对岗位的热爱,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认可在教师的岗位上可以实现自我,才可能在工作中以最佳的状态工作,自觉的创新。

(二)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性

学无止境是一种精神,也是好奇生活的心态。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是长期的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老师要有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问题和课程重点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把问题设计成课题,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从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坚持深化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是教师在积极的授课活动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从问题发现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等综合素质,从而达到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三)具有坚持实的探索性

随着新课改的大流袭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小学语文也越来越重视综合性学习,学科之间的渗透学习、学科内的资源整合,临近学科和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语文的发散性决定了老师宽广的知识面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主动积极的学习性,以及不断探索的习惯。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如的驾驭课堂,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断的探索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骨干老师的要求。

(四)具有无私奉献的共享性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履行自己的责任,完成教育任务的实际本领,是教师渊博的知识,执着的热忱得以充分发挥,充分体现,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必要条件。

在目前,随着对小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来说,语文老师在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各个方便给学生树立榜样。对于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来说,首先应该爱岗敬业,有投身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在课堂里充分地将自己展示给学生,启发调动学生学好小学语文,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和学生们共同的学习中分享学习知识的喜悦。

二、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养模式

(一)结合实际,因人而异

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在充分注重整体统一提高的基础上,对教师个性的启发和培养更为重要,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养,使其能够综合全面的成长为小学语文师资队伍里的骨干,并带领小学语文教师团队共同成长,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生命力注入有生命力的血液。

教师的培养不能采用统一的做法,比如我基地的楼坚老师,就是一个很有潜力的老师,刚进基地就是一个青年教师,我看到他有强烈专业发展的需求,就创造很多机会给他,让他参与我的课题,进行各种级别的公开教学,设置担任我的兼职教研员乃至基地秘书,现在,楼老师已经成为我浦东新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名师基地班学员,优秀兼职教研员。这些成果,都是他在岗位中锻炼出来的,都是我们相互切磋和学习的结果。

篇9

通过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现状的研究不难发现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教师没有正确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

随着经典诵读工程的不断推进,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意义,但却没有真正理清经典诵读教学和普通阅读教学之间的区别。就目前的情况看,的确很难界定普通阅读和经典诵读的分界线,还应加强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此外,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性质。有些教师认为经典诵读是一种学习方法,属于学生的个人行为,应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有些教师则认为经典诵读是一种教学方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对经典诵读性质的理解存在较大偏差,说明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性质。

2.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通过调查显示,教师大多认为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文章,因此教师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讲解经典的内容,然后再让学生诵读。由此可见,教师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仍采用的是常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3.在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评价方式不合理

一方面,有些学校很少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本不重视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虽然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但评价的方式却存在较大的问题。评价方式不够灵活,难以对经典诵读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

评价。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效果,必须要采取合理的对策。

1.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真正理解经典诵读的含义,理解经典诵读实施的目的

一方面,必须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真对待经典诵读教学。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使其掌握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方法。

2.应加强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经典诵读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人文环境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对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的重视。例如,学校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粘贴和经典诵读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但在布置走廊时应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因为,同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同一层次,那么在这一层的走廊里就应粘贴该年级需要诵读的经典古文、诗词。如果所在楼层的学生是四年级学生,则应在走廊中粘贴《别董大》《四时田园杂兴》《前出塞》等古诗,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也可以看到这些古诗词。

3.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

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的确应先让学生理解经典古文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但加强学生对经典古文理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峨眉山月歌》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峨眉山和三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身历其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篇10

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新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文学素养的全面提高、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全面发展,都需要教师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每时每刻都应该是学习者。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学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上课也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这样说: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就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引导教师学习。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积极阅读书籍

通过研究发展,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爱阅读,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组织课改沙龙

课改沙龙能营造出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语文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

(三)亲近名师课堂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名师的引导。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让语文教师走近名师课堂。通过对名师课堂的学习、观摩、研讨,如通过观看光盘光碟、课堂观摩、远程培训等让教师在目睹名家风彩的过程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以提高自己。如观摩于永正的课堂,我们可以让教师领略他语文课堂中形成了“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重习惯” 五重教学特点,感受他“新、实、活、疑、爱、情、趣、美”的八字真经。

二、打磨教师课堂,提高课堂实效

打磨教师课堂,主要包括常规公开课的打磨及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的打磨。

打磨常规公开课的出发点在于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讲究的是课堂的入格、课堂的实效。主要侧重于在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上下功夫。这种课的打磨目标,就是要让每个教师都上达标课、骨干教师能上示范课、优秀教师能上精品课。从而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三、进行教学反思,沉淀教育智慧

“教学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因此而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夸美纽斯如实说。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一个实践的过程。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师要养成一种研究的习惯,一种反思的习惯,不断思考自己的精彩与失误,这是专业化教师的必备素质。进行教学反思可采用写教后记和群团反思的形式。

(一)写教后记

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

(二)群团反思

这是以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组织的教师的集体研讨。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教研课的相互研讨,都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共同进步与专业成长。

四、开展学科研究、强化科研意识

具有科研的意识、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因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必须强调有关研究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这要求教师自身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式、创新方法等方面有一个新的飞跃和突破,而这些正是科研能力的核心,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开展学科研究主体有以下三个途径:

(一)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育生活事件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事件背后的教育意义、教育思想或教育信念,从而彰显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意义的研究。

(二)积极进行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又称为“问题研究”或小课题研究。微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099-02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的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如何理解学生资源,二是如何对其合理利用。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合理利用需要漫长的一个过程,只有从内部逐步增强教师开发学生资源的意识,提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同时针对各类学生资源提出有效的利用策略,才能促进学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此外,笔者认为,任何提升策略的提出,其关键在于要从学生资源的特色出发,基于学生资源内容和特点,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实现学生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以生为本,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资源意识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的认识方面存有诸多问题,如概念厘定不清、学生资源内容认识不全等,都表明教师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生资源意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生经验进行考虑,但对此利用不够充分。所以要充分贯彻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教育理念及时更新,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提倡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教师的学生资源意识。让教师懂得用资源的眼光看待学生自身以及周围的一切,在与学生交互作用的同时注重了解学生个性,懂得学生既是施教的对象,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任何教学无不基于学生的初始状态,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学生都非一张白板,任由教师在纸上图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首先要练就自己的慧眼,捕捉来自学生的一切信息,做到取之于学生而用之于学生。打破教师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作业的常规处理方式,用资源的眼光看待来自于学生的信息。时刻强调对于学生基础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尤其是对学生周边环境的利用,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走出教室这一空间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语文空间。

1.多方强调,增强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重视度语文教师对学生资源重视不高也是限制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对教学大纲的强调,导致教师过分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资源的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应呼吁学生自身的充分发展,强调张扬个性。以引起教师对学生资源的重视程度。

2.有效学习,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内容教师对于学生资源的利用存有诸多问题,很大成分是由于广大一线教师对学生资源知之甚少,因此,若想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学生资源的内涵及所包括的内容。要想了解学生资源的内涵就要开展多方面的学习。学校要为教师提供多种学习、沟通、交流的机会,开阔其视野,拓展其思路,转变其观念,以提高教师对学生资源的认识。

3.加强研究,培养语文教师捕捉资源的能力听懂了不等于学会了。在一定的理论学习基础之上,教师对于学生资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想对学生资源游刃有佘的运用,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学习、训练和研究,提高自身的资源捕捉运用能力。

二、从学生出发,深度开发语文基础性资源

1.以学生基础为起点,紧抓语文课程生长点要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正常或者超长发挥出应有水平,教师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外,更重要是将学生的基础性知识资源化,以学生的已有的语文知识和认知基础作为教学起点,全力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要将学生的巳有基袖性资源作为构建学生“认知大廈”的根基,牢固掌握学生这一基础的生长点,使这些生长点在各方面条件都充足的条件之下健康成长。

2.以学生需要为连接点,弹性设计语文教学方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已有基础之上,还要深入观察学生需要、兴趣和动机,以找准知识的介入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对学生兴趣的了解是引导学生步入学习正轨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备课阶段尤其要考虑学生的需要,那么对于学情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情分析这一块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原有阅读量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其过程中还要预设多种学生可能回答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同时还应掌握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上的突发状况进行紧急处理的策略。教师要学会在曰常的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需要、爱好等状况的变化,以及时改变应对策略。

三、关注师生互动,即时捕捉语文课程生成性资源

1.平等对话,营造氛围,鼓励创生“对话教学,就是在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的氛围中,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创生知识和教学意义,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一直被被动的接受来自教师的知识,是知识的“存储器”,教师和学生之间其实质是“人一物”关系。对话教学开辟了教学的主体间性领域。“教学的主体间性是指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相互性,是两个平等主体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它体现了对教师双方主体的尊重”。

2.灵活利用突发状况,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在生成性教学观念的背景下,教师对于教学的设计不仅要关注既定的目标、内容和可测性的结果,同时更应注重宏观设计,着眼于动态生成,在备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沉着冷静的应对即时发生的状况。不能像机器一样完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程序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目标。当学生方面的突发状况出现时,教师要果断判断,及时引导,在没有生疏痕迹的情况下接住学生抛过来的“球”。

3.巧妙运用学生错误,加深语文知识理解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小心翼翼,久而久之养成学生不敢多想、害怕多做的思想。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无论是课堂中所表现出的错误还是在课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听懂了不等于学会了,而学生对知识点的一些误解就外在的表现在学生的行为言语当中,课堂即时表现出的错误能够迅速的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这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种反馈,教师应及时引导,使学生加以改正。而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是反馈教学情况的另一种途径,教师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四、建立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体系为了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资源开发与利用,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建立起相关的保障体系,在政策上保证和支持学生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