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3 09:19: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化学学科素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

篇1

高中化学在现代高中教育阶段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及化学能力培养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而言,为能够更好培养学生化学素养,应当以学科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作为入手点,积极选择合理策略实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学科核心素养,最终可使学生化学综合能力及素质得以有效提升,使高中化学教学及学生能力均能够得以更好发展。

一、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构成及内涵

在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即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变化观念以及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能力,还包括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能力、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仟,这五个方面均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通过在这五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化学教学,不但能够使其化学素质及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能够使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这对学生今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及意义。

(一)科学探究及创新意识

通过在这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在解释、发现以及创造与应用科学知识方面,科学探究属于一种必要实践活动,可使学生提出更加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对其进行积极探究。另外,其还能够以问题及假设为出发点,将探究目的确定,对探究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从而较好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可使学生在探究中加强合作,对于一些异常情况能够较好表达自身看法。

(二)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

这一方面所指的就是可使学生对物质不断运动及变化的实质能够充分认识,使其能够了解化学变化应当以一定条件为前提,并且要符合一定规律,还能够使学生对化学变化本质充分认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学习化学知识,并且可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变化具有一定限度,可适当对其进行调控。此外,还应当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对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应用将实际问题解决。

(三)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

对于这一方面而言,其主要就是使学生能够具备证据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掌握一定证据基础上,对于物质物质、结构及相关变化给出可能性假设,并且通过分析推理进行论证,可使学生在观点、结论及证据三者之间构建逻辑关系。另外,还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可通过分析及推理等方法对研究对象本质特点加强认识,还能够认识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及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关模型,可运用相关模型对化学现象进行合理解释,探究化学现象本质以及规律。

(四)宏观辫识及微观探析

该方面所指的就是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次对物质多样性进行认知,并且能够对化学物质合理进行分类,能够从元素、分子及原子水平对化学物质加强认识,可形成正确物质组成观念,使学生能够从宏观及微观相结合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且将其较好解决。

(五)科学精神及社会责任

这一方面主要就是要求学生形成求实、严谨态度,能够形成积极探索米知知识的意识,对于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及意义能够清楚认识,可形成绿色化学观念,可正确判断与化学相关的一些热点社会话题。科学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有着非常实质性的可实践的内涵要素。众所周知,学习科学本身就是一项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和认知过程。以现有教材中涉及的化学现象和本质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培养学生具有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的科学精神。而社会责仟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化学史的介绍、化学事故的解析、环境恶化原因的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仟感。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

(一)加强化学探究实验教学

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其实质为以实验探索及分析推理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属于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应当以化学实验探究为依据,在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化学教学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然而,对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而言,大多数并非为获得新发现而进行设计,基本上都是对前人实验进行重复,通常情况下,高中化学课堂实验探究的完成都是以教师知道实验结果而学生不知道实验结果为基础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各种相关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选择可行有效的探究主题,教师及学生共同对探究过程中进行规划以及实施,从而使学生探究意识能够得以形成,并且也能够对学生证据推理及模型认知进行培养,最终可使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得以形成。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思维严密性、敏捷性以及创造性与整体性进行培养,从而可使学生科学思维品质得以形成。例如,在对“氯气的性质”这一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依据自身理解及相关实验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设计氯气性质的相关实验,由于该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教师应注意对其进行严格指导,避免危害学生健康。通过自主探究,学生逐渐形成探究意识,具备一定探究能力,最终具备科学思维品质。

(二)进一步强化概念及原理教学

在化学学科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化学概念及原理属于最本质内容,在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可起到基础作用,并且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可起到工具性作用。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化学教师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同时,也应当对基础知识教学加强重视,若米能够对学生在基础概念及原理方面较好教学,则必然会导致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缺乏根本。在当前高中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所选择教学内容能够对化学基础知识逐渐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比较有利。例如,在对化学物质分类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将物质分类基本方法掌握,使正确物质分类观念能够得以形成,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分类思想进行应用,从而对元素、分散系以及化学反应类型等相关概念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对典型元素及物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使学生掌握化学物质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其能够逐渐形成元素观念及微粒观念,在此基础上对更多元素及物质加强认识,最终形成宏观辨识及微观探析素养。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类型不同的各种化学反应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对类型不同的各种化学反应本质特点进行准确把握,使学生变化观念及守恒观念能够得以建立,使学生能够对化学反应从多个角度进行动态分析,从而可使学生变化观念及平衡思想能够得以形成。

(三)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其与人们生活及社会生产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化学专业的不断发展,使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生产方式均发生很大变化。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及方法就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较好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能够养成科学精神,最终可对其社会责仟感进行培养。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保证所创设情境具有真实性、情感性及知识性特点,并且还应当具有较强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融入教学情境,更好体验情境,最终可使其正确价值观念及社会责仟感能够形成。化学教师可带领学生到社会上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实际社会现象,并且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实际中的应用,使其树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决心,最终形成较强社会责仟感。

篇2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课标明确了在化学教育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学习兴趣,以提升高中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观察鲁科版高中化学学科教材,其学习内容涵盖面较大,因此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视角进行科学素养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化学老师是无法将科学素养像传授知识那样教给学生的,所以化学老师应以语言及行为为媒介,向学生传递自身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跟化学老师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教师的语言和行为会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产生影响

教师为人师表,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将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及美好品质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受到感染。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的要求,针对部分涵盖科学素养的行为和习惯,化学教师应制定对应的规则,并用这些规则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约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讲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

例如,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将桌面上的试管摔倒地上打碎。针对这一现状,教师不应保持视而不见的态度,而应该在实验做完之后,亲自将试管的碎片捡起并清扫周围,防止玻璃碴扎伤学生。这样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规范,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化学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科学品质进行培养

实验是化学科目当中一种极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教师进行化学教育最重要的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重视训练学生严肃认真、科学论证的学习素养。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显著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化学科目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不能轻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应在化学学习中对以下几个要点加以重视。首先,教师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相关操作一定要规范严谨,并根据教学需求适当增加演示实验,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补充,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有关化学问题的思考。再有就是,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凭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化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较简单的课外家庭小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做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书本上的有关化学知识进行很好的理解,而且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如教师在向学生演示铝热反应的过程中,需要告诫学生,此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操作,便很有可能造成危险。学生必须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严谨的实验态度,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的安全。同时,教师在实验完成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思考,造成实验最终结果的现象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现有的知识进行解释,以求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实验的独立思考。

三、同生活实际进行联系,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素养

在鲁科版高中化学学科新课标中,倡导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生活细节让学生了解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化学科目进行学习最主要的动机,自己身边发生的化学现象和学生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因此,化学老师要从学生熟知的身边现象开始进行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对这种常见现象进行思考,并开展专项探究。由此提升学生对化学科目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当中使用的能力。

如在进行煤与石油章节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清洁能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开发状况,当前世界范围内对新型能源开发所使用的相关措施等。而在对酸的性质进行学习时,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生活小实验如使用ph试纸判定洗洁精、纯净水、洗发水、酱油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液体的ph值,由此判定这些物质的酸碱性如何。

四、联系科学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能源学科及材料学科等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化学学科已经渗透融入多项学科中,并成为世界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柱。而在教师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地将世界范围内的前沿化学知识同目前学习的化学知识相联系,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学好化学是适应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科学素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让学生了解世界范围内的前沿化学知识,可以让课堂氛围拥有时代气息。

如在进行水的相关章节教学时,老师可以向学生简单描述纳米技术在水的净化中的使用,并搭配有关的现实情境进行讲解。如2004年,在重庆的某一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氯气泄漏事件并引起大规模的爆炸,由此引发当地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并直接导致在当地生活的超过十万余人紧急撤离。如兰州在2013年发生的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在当地居民范围内发生较大规模的饮水困难。针对这样一个话题,老师可以让学生探讨环境污染的产生的原因,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了解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

在高中化学教学当中,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非一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老师应充分针对教材使用,并在此过程当中以自身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3

一、化学科学素养的涵义

化学科学素养属于科学素养范畴,并具有化学学科的具体内涵.化学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化学知识、化学科学的思维方式、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化学科学素养是可以经过教育,掌握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并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内在品质.

一、更新化学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都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只关注化学知识的传授,一味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毛病,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模式转向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并把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它们能发挥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化学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内容,努力实现培养目标

1.让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中化学系统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将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水能灭火,但将水滴在酒精灯上却能生火.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以这样的问题引人新课的学习,必将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适应新时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人们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外的学习中,例如,预习,做作业、复习等,应针对不同环节的特点,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m在掌握化学方程式这一环节,一般都是学生课后背,教师课堂默写,然后批改,反馈.针对化学课堂时间比较紧张,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掌握这一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程式,教师设计了两种讲义,一种讲义有要求,有具体的方程式;另一种讲义只有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前一张讲义自己背诵方程式,在根据后一张讲义自己默写方程式.每天布置一部分,学生完成效果很好.

2.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科学实验、科学假设等.它们是相互联系,逐渐深化提高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中,一般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8个要素.由此可见,经常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的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初步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和科学品质合起来称为科学态度,科学态度的培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1)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如发现在讲课中有知识性错误,不要遮掩,应及时纠正错误,并向学生道歉.再如,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按规则操作,如实记录,不能弄虚作假,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做好实验.又如,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给出明确的回答,不能模糊应对,不懂装懂,更不能装腔作势.

(2)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确实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验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实验的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实验的每一步操作和观察都要求学生有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包括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在内,是认真对待,还是敷衍了事,这里也有个科学态度问题.

(3)联系化学科学史和故事,开展科学态度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知识教学不断地向学生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研究科学、探索真理的动人事迹.科学家那种对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科学研究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坚韧不拔的精神,为了真理不畏艰险,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品质,都是教育的好材料.

篇4

化学学科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高中教材中有很多科学史话,如氯气的发现和确认、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等,阐明了化学物质是通过一个个实验被人们所逐步发现和确认的,给了学生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大胆猜测,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科学过程呈现知识的来源,使学生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成为可能。在阐释化学知识来源时,一些曾经或者正在困惑人类的化学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意义重大。

二、利用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的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佳途径,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学中可采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例如,学习“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又如,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的演示实验,将其改为探究实验方法,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等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并开展自制仪器、自制实验装置评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探究热情,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5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对高中生来说,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一定的科学知识过程中所形成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养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而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利于多层次、多渠道地实施“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学生的科学素养无法象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必须通过化学教学与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水平

1.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道理。

3. 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

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和远大目标。

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 环境保护意识水平。

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而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却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二、加强科学方法训练,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工具。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是:初步学会化学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科学家们从来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这种潜在因素,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训练。如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结合卤族元素好碱金属的学习,使学生充分领会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三、发挥实验教学特殊作用,培养科学求实的精神

1. 优化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生动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要注意打破常规,创设有趣的实验情景,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实践表明,这种做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81-01

科学素养是人们在认识物质世界和应用科学知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化学科学素养作为学科科学素养在科学素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内容丰富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化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良好的科学品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能力。学生必须打好基础,具备良好的化学科学素养。高中阶段,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需要综合几门学科的知识,化学与物理、生物等自然学科之问都有着紧密联系,化学科学素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学科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学科课堂,学科教师要转化教育观念,深入透彻理解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科学素养起重要作用。

1 创造性使用化学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获取必备的和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应该具备较多理论知识,了解科学事实,掌握一定科学规律。如果不具备一定的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科学素养的培养将无从谈起,也就失去获取科学信息的能力。普通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学习的是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借助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到什么是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关注和认识身边的化学。立足于观察基础上对问题的分析,是一种思维能力的锻炼。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是高层次实验能力的要求,面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勇于探索,克服困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此获得的实验能力将是综合的化学科学素养的体现。化学实验对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建立积极的科学情感等,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可用素材,紧密联系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材料、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以及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化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教给学生识假的经验和常识,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

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品德

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个分支,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分,是科学精神最集中的载体,是人类研究自然规律的成果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教师把化学史贯穿于教学中,使知识本身不限于结论。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展示历史上优秀化学家的杰出成就与思维方式,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现实世界大胆的怀疑和批判的求实精神,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开拓的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建构起科学方法和能力立意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部分提高教育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能力和方法是建立在科学知识、技能之上的,但具备良好的能力和方法也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策略。

3 提高师资素质是重要保证

篇7

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同时增加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新进展的时代性较强的新内容。这些大量新内容与新要求的出现,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巨大挑战,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是一个学科知识专家,更是一个有着渊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以其广泛而全面的知识、深邃的洞察力、丰富的社会阅历、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人格来影响和指导学生的发展。这对高中化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笔者认为新课标下高中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高中化学教师发展的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高中化学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师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高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

2、指导者。高中化学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或者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高中化学教师寻求信息。

3、组织者和管理者。高中化学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4、合作者。高中化学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人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合作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二、化学教师的知识素养是其从事化学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而新程改革更是需要教师要有复合型的只是素养

也就是说,在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特征的同时还应该显示出其学科专业特征,即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为广播的其它文化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从而形成一种专业知识扎实、覆盖面宽广的知识结构体系。

1、化学科专业知识。面对新课程,中学化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应达到以下三个不同层面:首先要对学科知识的完整体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能够正确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每个概念和原理;其次要了解和掌握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北京知识和材料,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最后还要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以加深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的理解;最后还要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其发展的趋势,以便教师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学习的主动性。

2、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化学新课程需要教师具备广博的其它科学文化知识和较为深厚的工具性知识。其它科学文化知识是指具有现代科学和人文发展的基本知识。如信息、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空间、海洋、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工具性知识包括外语、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等知识。这次培训就体现了工具性知识的重要性。

中学化学教育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借助每一位教师的实践来完成,这意味着,化学新课程的推行对中学化学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作为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应积极应对化学新课程带来的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便适应化学新课程的实施。

三、提高教学技能

1、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语言功底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化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讲课时不能出现科学性的失误,表达要层次清晰,过度自然,用词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语气要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

篇8

1 引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学生志趣和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

2 教师改变已有的形象,让学生乐意接受

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一切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绝对地服从。但现在,教师应该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方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指导效果。

那个把“你抄,或者不抄,分数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写在黑板上的监考老师,还有那个把文言文改写成网络流行语的成都语文老师。就连幼儿园的潮人老师都开始用微博布置作业,用QQ群联系学生和家长,如果学生上博客和老师进行交流,还会得到小红花。大多数人都认为,老师们新潮的教学方式和开放的个性教学,改变了以前老师一本正经的面孔,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代沟减小了,学生们更喜欢这样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太有意思了,创意无处不在啊,这样的学习有趣又有料!”“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学们一般对这样的个性老师更乐于接受和真心喜爱。我们一定不要再做那个一脸严肃、八股死板的“先生”了,否则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以写促思,以思促教。

2.1 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我们的老师上课要改变老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二段模式:①问题与情境:老师在上课时给学生尽可能提供一个真实情境,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增。例如联系现在汽车尾气的污染讲空气污染等。②活动与探究:每节课必须瞄准一个切入点,体现探究性,探究活动不能盲目,不能为探究而探究。尤其要重视课本上的活动探究。

2.2 言行表情恰当的运用,引领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一个友善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都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既让学生学到了化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时常用赞许的语言鼓励学生,如“老师和你的想法相同”“老师觉得你的陈述很有道理”“虽然说得不是完全正确,但你能够积极踊跃发言,很好”,等等,使老师与学生的感情变得很融洽,学生也时刻感受到做课堂主人带来的满足感。

3 教师改变观念,变传授为引导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不可能教给学生全部的知识,只能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在独立的情况下也能获取相应的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欲之间创设问题情境。

3.1 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高考方案对化学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怕吃苦、怕动脑”,大多数选择了逃避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心情轻松愉快。

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介绍汽油、柴油的提价与环境污染以及节能减排问题;在讲金属材料时,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世博会的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在讲重金属离子中毒的时候,可以引入生活中的一些常用方法:牛奶、豆浆、鸡蛋清解毒等。让化学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3.2 运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演示实验转变成学生自主实验,将课本结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大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在实验教学中,设置恰当的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如将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学生会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得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结论;当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后又褪色时,学生会感到奇怪。此时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回想氯气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所产生的现象,从而分析SO2和C12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另外在讲到油脂的水解时,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向学生介绍肥皂的生产原理,学生既获得了求知和探索的满足,同时也在潜意识中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4 学习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创造性教学在课堂中要常态化,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之中,让学生最充分地显露和发挥他的才能。教师前期备课应多收集和了解一些联系实际的生动素材,创设课堂活泼情景,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目的。在化学实际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可以激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化学2》在学习原电池时,我是这样引入的,把3mol/l KOH溶液放在两只试管中,一只中放进去纯铝片,另一只放一片表面含有铁的铝片,请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看哪一个出气泡快?接着我问:“活泼的金属一定不能作正极吗?不活泼的金属能否作原电池负极呢?”这和学生已掌握原电池知识“活泼金属做负极,相对不活泼金属做正极相差甚远”。所以,立刻有学生说,这样的原电池不可能设计出来。也有的学生展开了联想,创造性思维在联想中像星星之火一样不断蔓延,并给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4.1 选镁、铝两个活泼性不同电极,浸入KOH溶液中,虽然镁比铝活泼,但镁不跟强碱KOH溶液反应,铝反应,因此活泼的金属镁作正极,相对不活泼的铝作负极。

也有学生想到铝遇到冷的浓HNO3会发生钝化的化学性质,又设计出另一种方案:

篇9

(一)实验方面的素养

化学同时还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基础,它推动着整个化学理论的发展,在化学知识体系的学习中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的。对学生实验素养的考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步骤熟练的掌握,理解各种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注意操作方法,以及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其次就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验时,要保证学生的对实验现象,实验器材都完全了解,这样才能使实验有序的进行。最后是要能在意外情况发生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进行处理。比如说在使用酒精灯时,不小心打翻了酒精灯,实验桌上着火了,这时不要慌张,用沙土覆盖或者用灭火器喷。

(二)逻辑思维方面的素养

化学是理科科目中的一门典型的学习在理科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有着强大的抽象逻辑思维,因为高中的化学、物理等学习都是非常抽象的。比如说高中化学中有个无机化学的学习部分,其中主要是各种工业的流程类的题目,在出题时,老师喜欢抽调几个中间的流程环节,让学生通过推理将整个流程完全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些无机化学物之间的反应有着非常清晰的思路,因为无机化学之间的反应是多个方向的,随着所学的知识的增多容易混淆。除此之外,在电化学中有“电子离子”的学习,在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需要对抽象物理的结构有着一定的想象能力。

(三)严谨科学态度方面

科研领域中,化学是门基础性的学科,期涵盖的知识又多又杂,因此在化学的学习中,要对其持有一种严谨的科学精神。而高中又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比如说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在学习“钠和水”反应时,有“浮、熔、游、响、红”这四种现象,在对其进行现象进行描述时,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解答,缺少一个方面都很可能在答题中失分。又比如说实验中的严谨,在实验方案执行时,是非常的注重实验操作中的规范性的,酒精灯使用后要用盖子熄灭就是要用盖子熄灭,其他方式都错误的,还有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固定的仪器放到固定的位置。对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进行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这种素养才是化学学习中所必需具备的。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重新认识教学目标

传统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都比较好,但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大都比较欠缺。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为化学教学建立了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新标准中的教学目标,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考虑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要在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培养。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

化学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主要的场所,应该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高效的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恚?使得课堂成为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起点。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知识点作说明,使学生把生活实际与化学知识建立起连接,激起其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焓变与熵变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烟雾消散,打翻的火柴盒变乱,反应放热等现象说明物质反应焓减熵增的趋势。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法做出指导,培养其建立科学的探究方法。先对学生创建一个问题环境,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资料的查阅或同伴之间的讨论,然后利用讨论结果和资料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介绍科学的探究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借鉴作用。

(三)充分利用探究性教学

篇10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老师在遵守原本教学的基础上,以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育成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要,在有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我们要把提高化学的实用性和培养学生的高素质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提高化学课堂的实用性

1.将化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高中化学与生活、生产处处相联系,如学生身边常见的环境(水、空气等的保护和破坏)、化学物质(铁、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社会中的化学,使两者能得到有效的结合。这样学生在不断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也能及时学习课外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舒适、不枯燥的学习环境。为了学生能灵活掌握化学知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入手。

我们身边就存在着很多的化学问题:例如为什么醉酒可以用食醋化解?为什么酸雨对环境有如此大的影响?为什么说铝不会生锈,而铁会生锈?为什么维生素C可以使氯化铁溶液褪色?为什么说用小苏打做的青菜维生素C却被全部破坏掉?社会生活中遇到的这些现象,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从而实现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开展课外化学实践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化学的实践在学习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化学课堂与我们实际生产密不可分,所以老师应适当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了解化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沼气池、污水处理厂、硫酸厂生产流程。老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利用化学实验来进行探究考察,满足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观察附近被污染的水流,查找污水的来源,分析污水的成分,探索处理污水的办法。或者参观农村沼气池,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探索产生的沼气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在我们以往的教学实验里,将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但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在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也能将化学学科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

二、促进学生素质培养

1.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化学创新素质是指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用实践来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及创新思维。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学习的过程。

例如,多年来实验室采用的通常是加热分解KClO3或KMnO4来作为制取氧气。但是该实验不但具有产物不易分离,而且还有氧气产率较低等缺陷。那么学生就应该根据化学原理来认真思考,是不是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更便捷地制取氧气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探索和思考,例如可以换做Na2O2与水或者CO2进行反应或者做H2O2的催化分解等。让学生打开思维来讨论到底哪种办法是既便捷又可行的好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2.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化学科学素养是一种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适应人在现代生活中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发展中所需的方法、能力、情感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基本品质,人们在越来越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化学知识重要性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它也是培养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很多伪科学的例子并不少见,例如“以水代油”之所以能骗到一些人,就和他们的科学素养低有关。老师可以做一些“水变牛奶”“喷雾成字”或者反应定律的教学中铁会生锈、氧能助燃等实验,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亲身体验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科学素质与技能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化学具有实用性,万事万物离不开化学,它与我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紧密联系。老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要循序渐进,由浅到深,教学中要做到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化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至关重要,人们的衣食住行、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惠于化学,化学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创新和科学的素养,使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未来的发展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应用它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更好地为将来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篇11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12-000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2.003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逐步冲击和改变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流媒体”的普及更犹如一剂“催化剂”加速了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革。目前网络上兴起的可汗学院、慕课网、网易公开课等网站提供了涉及各个领域的视频学习资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也陆续将众多名师授课视频上传网络提供学习便利,中国微课网、中智微课网等则主要立足于中小学教育建立了微课资源库。这些网络学习资源的普及都是新型教育方式的体现,说明教育正向着多元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新课程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教育,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资源优势,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自主学习环境,优化认知过程,培养灵活运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寻找自己所需的化学信息并正确使用信息,将知识体系的形成、科学方法的学习、信息素养的培养统一于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相一致。

如何使学生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已然成为当下教师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在以上背景下,泰州市教育局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于2012年起引领泰州市中小学段千余名骨干教师共同打造了“泰微课”工程,经过两年时间的打磨于2014年9月正式上线。所谓“泰微课”(Taizhou Microlecture),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

项目组织者经过前期阶段的摸索及对部分“泰微课”资源库试运行效果的跟踪反馈,为提高“泰微课”资源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对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习题配套等提出了统一明确的要求。

1. 微课选题应为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及学生的易错点问题。选题要明确具体、切口要小,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每个微视频只解决一个问题,相对独立,针对性强。

2. 教学内容要围绕课题精心设计,应注重思维分析和规律总结,重视通性通法,注重思维方法的传授,同时要具体生动,通俗易懂,实例典型、恰当。

3. 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授课流程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重在展现思维过程。根据教学需求灵活选用适当的讲解方式,教学内容中要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恰当应用,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要求直观形象。

4. 配套习题以2-4题为宜,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并提供必要的解题思路和参考答案。习题要求针对性强,难度适当,有层次性。能有效巩固对讲解内容的认识,测试掌握情况。

笔者参与了“泰微课”中初、高中化学板块的建设,下面以笔者录制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一课为例,阐述笔者借助“泰微课”在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方面的一点尝试。

一、设计思想

以“微视频”为载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化学信息素养为目标,以“情境创设问题设置自主探究总结对比习题反馈”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

二、授课流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氧化铝物质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在学习金属铝的性质时的方法(探究发现法),以便进行类比学习。

2. 问题设置

通过前面的回忆,调动了学生思维,提出本节课学习主题:氧化铝的化学性质,并提出以下问题形成问题链:

⑴初中阶段有没有学习过和氧化铝类似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氧化铝都属于哪类物质?它们有哪些通性?书写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⑵氧化铝有哪些用途?含氧化铝的物品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⑶为什么含氧化铝的物品使用时有以上注意事项?说明氧化铝有什么性质?如何验证氧化铝具有这些性质?

3. 自主探究

在呈现以上问题链后,学生可将视频暂停并带着问题自主查阅课本、教参或利用网络进行搜索,完成对以上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借助网络进行查询过程中,由于网络资源的多样性,学生必然需要对搜索得到的众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提炼,最终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4. 总结对比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利用课本及网络资源完成了以上问题的探究后,可继续播放微课视频,对比自主探究结论的正确与否,纠正并完善对问题的理解。视频中笔者就前面提出的问题链进行解答。

⑴从化学式及组成元素分析,初中学习的氧化铁与氧化铝类似,且都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具有金属氧化物的通性,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推测是否正确呢?通过实验法进行验证。

⑵结合课前图片展示可知氧化铝可制作坩埚、装饰品等。利用“百度网”对“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搜索,共搜索到相关结果489000条,其中“百度百科”中关于“坩埚”一词的解释中有对于“氧化铝坩埚使用注意事项”的最为简明的描述:

①由多孔熔融氧化铝组成,质坚而耐熔。

②适于用无水Na2CO3等一些弱碱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不适于用Na2O2、NaOH等强碱性物质和酸性物质作熔剂熔融样品。

⑶从以上使用注意事项可推测氧化铝除了可以与酸反应外,还可能具备能与强碱反应的性质。事实如何呢?仍然使用实验法进行验证。观察实验后,展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介绍其中的重要产物偏铝酸钠,并继续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说明偏铝酸钠的性质。

以上视频中教师指导了学生如何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探究,向学生展示教师对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探究的思路、方法及实验方案设计。最后对未知物性质探究的一般思路进行了提炼,总结出探究的一般方法:“类比-猜想-验证”三步探究法,即:

在此过程中,学生利用对比学习完善学习结论的同时,观看到了教师对问题探究的思路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自主学习方法和对未知物探究的思路,这一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到了升华作用。

5. 习题反馈

视频结束后,编制与课题相关的2-4个配套习题,检验学生对所授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巩固强化对讲解内容的认识。

综观以上教学过程,笔者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信息化的环境,是借助“泰微课”这一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化教学形式来提升高中生化学信息素养的一次尝试。本节课培养了学生分析何时需要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查找所需信息,怎样筛选和组织信息,如何运用筛选的信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是学生如何获取信息、获取什么信息、怎样利用信息的指导者,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是使得学生的自主研究向着预计目标方向进展的引导者。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和提出的问题链,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选择并运用信息工具主动学习,体现了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对比、勇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在利用信息工具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什么问题可以用信息技术解决,逐步掌握如何筛选信息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