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全国经济发展现状

全国经济发展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3 09:19: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全国经济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全国经济发展现状

篇1

二、证券市场的概念

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资本供求矛盾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市场。广义上的证券市场指的是所有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狭义上,也是最活跃的证券市场指的是资本证券市场、货币证券市场和商品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商品期货、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场所。

三、证券市场的现状

(一)外部环境背景的不确定性

首先,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演化引发全球的经济问题,由美国的经济减缓从而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自然也不会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会通过进出口贸易、资本流动、心理等方式对中国经济运行及证券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然后,中国乃至全球正处于持续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中国的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面临着不确定性。在经济发展的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问题,中国经济面临着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迹象,物价有可能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上涨。

(二)上市公司内部存在问题

目前证券市场中虽然已经有一些较优秀的上市公司,但所占比例却不大,而新的上市公司又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上市公司的一些投资者缺乏正确的投资理念,对证券市场投资产生的收益和风险没有正确的理性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投机心态。虽然与前些年中小投资者占多数的构成相比已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机构投资者也用其投资方式与理念影响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但在机构投资者增多的同时,机构搏奕现象也变的残酷。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证券市场制度是支撑证券市场高效、公平运转的基础,包括信息披露制度和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等。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从制度本身和从执行上都存在着信息仍不够公开的问题,一些重大的信息披露带有些随意性和主观性,这样会挫伤股民、债券投资者的信心和了解程度。利益保障与实现制度是指证券投资者在获取有关信息后,给予证券投资期收益以必要的保障和实现的制度。

(四)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引起的。由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仍然处于新兴加转轨阶段,还有很多的薄弱环节,市场的一些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另一方面,由于证券市场本身自身也在迅速发展,内部和外部环境处于也有着不确定性,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所有现有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需要不断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

四、证券市场发展前景及策略

(一)建设和完善市场体系

证券市场制度的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原动力。制度安排滞后于市场发展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从证券市场的成熟发展和现实需求来考量,中国证券市场迫切需要推出做空机制,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备兑权证,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的开展,扩大市场的规模,提高市场成交活跃度,为投资多元化提供更多的选择。

(二)建立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我国证券市场首先要解决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一现象,逐渐消除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尽量减少国有股在股市中所占的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弱化政府行政部门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强化市场规律的作用。切实在公司内部建立起独立董事制度,同时还要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者之间的权利制衡关系,完善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使其在证券市场上发挥有效的作用。

(三)优化证券市场结构,提高市场效率

一是要理顺股票、国债与企业债券之间的关系,实现权益类工具和债务类工具的均衡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应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多的渠道。二是要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同时还要有效加强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能力。三是要积极、稳妥处理好投资主体的深化问题。同时要加强对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合理的投资方法.

(四)完善市场法律法规

篇2

中图分类号:F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3-001-02

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社会必经的过程。实施正确的工业化战略,历来是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历史的遭遇,大多数非洲国家把实现工业化视為赶上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并遵循一些经过演化的战略,如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等,来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但是,经过30多年的努力,多数非洲国家并没有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取得长足进步,反而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从20世纪80年代起,许多非洲国家对过去实行的工业发展战略进行再认识,在重新思考过去工业发展战略的得失之后,采取必要措施,实现工业化。

一、非洲主要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概况

由于历史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非洲经济长期落后。一些非洲国家虽然在取得政治独立以后便开始发展工业,但是,工业化在非洲大陆仍是一个有待努力方能实现的艰巨任务。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表的《2002/2003年度工业发展报告》根据工业业绩能力的可比数据,选出87个经济体进行排列。在排行榜上的58个发展中国家中,只有16个国家的生产和出口结构充满活力,它们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不断增长,而另外42个国家近20年间的技术结构变化不大。

目前,非洲的工业发展水平究竟如何?按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的统计,1965年,非洲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39%,工业占19%;到1995年,农业的比重降至30%,而工业升至34%。199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较1990年(34%)略有下降;北非三国埃及、摩洛哥和突尼斯的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為33%、32%和28%。这表明在过去30多年中,非洲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按照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的说明,工业增加值是由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和天然气等行业的增加值构成的。因此,这里的工业比重值是一个表述工业发展的较广泛的概念,作為工业核心部分的制造业则是反映一国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指标。若以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衡量,非洲国家工业落后的状况则十分明显。

南非共和国是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制造业是南非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0南非的制造业基本上属于资本密集型,大体上分為机械和金属产品、化工产品、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和制衣等几大类。其中钢铁工业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经营10个铁矿,5个冶炼工厂,正在营建一家不锈钢厂。南非的钢铁工业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排名第25位。汽车工业是另一个重要部门,约66%的汽车部件是本地生产的。2000年,食品、饮料和烟草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20%,纺织、制衣和制袜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8%。

肯尼亚是东部非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2000年,肯尼亚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制造业门类较广,包括石油提炼、农产品加工、汽车装配、化学产品、出版印刷、纺织和制衣、电子设备、皮革制品、水泥、轮胎、陶瓷、橡胶、木材及软木等。自独立以来,肯尼亚纺织工业发展较快,服装和皮革产品多样化,纺织产品40%供出口。20世纪90年代末,肯尼亚水泥年产量為150万吨。

尼日利亚是非洲的经济大国之一,其工业基本上属于进口替代型。1999年,尼日利亚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7%,主要部门有制糖、橡胶、化肥、食用油、纺织、制袜、造纸、烟草、汽车装配和一般食品加工等。

埃及也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非洲国家。2001年,埃及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6%。纺织、食品等传统工业是埃及制造业的主要部门,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曾占工业总产值的55%~60%。随着石油、钢铁、制药、陶瓷等新工业部门的发展,埃及制造业的结构也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业部门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埃及的汽车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1997年埃及的汽车装配能力為8.5万辆。在石油工业方面,1997年埃及的石油及石油产品在出口收入中占44.3%。

突尼斯和摩洛哥也是制造业相对发达的非洲国家。纺织工业在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和出口中均占重要地位。20世纪90年代末,纺织品约占摩洛哥制造业产值的40%和出口总额的39%;1999年突尼斯出口总额中纺织品占4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这两个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制造业结构,利用国际产业调整的机会,发展一些新的制造工业。

从以上对制造业相对发达的非洲国家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传统的、低附加值产品在非洲制造业中仍占重要地位,它们生产的产品绝大多数属最终消费品,资本产品极少,只有少数非洲国家开始借助跨国公司来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那么,如何评价非洲工业化的水平呢?区分工业化水平的指标有多种,其中一个可供选择的衡量标准是,看制造业的增值额在总商品生产增值额中所占的份额:工业国的制造业增值额应占总商品增值额的60%以上,占40%~60%的為半工业化国家,占20%~40%的属于正在工业化的国家。根据这一指标,非洲只有南非和埃及可以列入正在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其他几个国家,制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已朝工业化迈出了初始的步伐,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其余的非洲国家则尚未开始工业化。

二、经济全球化对非洲国家工业发展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度进一步加深,為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金和市场提供了新机遇,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新自由主义的冲击下,西方发达国家陆续放弃了对金融资本的管制,资本大量外流,形成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加快。据统计,1998年全球跨国投资达6166.8亿美元,比1990年的1917.37亿美元增长了近2.2倍。不断增长的外国直接投资逐渐成為影响各国国内投资的重要力量。1975~1996年,外国直接净投资占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由2.8%增至约9%。同期,撒哈拉以南非洲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由8.94亿美元增至42.98亿美元,增长了3.8倍;流入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对突尼斯的外国直接投资增幅最大,1999年达6.5亿美元,较1990年增长了7.5倍。

电子和通讯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信息革命和互连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条件和方式,使生产要素可以超越国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更有效的配置,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率。发达国家正是出于效率和成本的考虑以及市场扩张的需要,已改变过去完整地从事一个产业的生产方式,而是根据自身的实力和优势,从事一个产业中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的生产;在保持对核心技术控制的同时,把一些劳动密集和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通过投资、贸易、来料加工等多种形式转移到那些有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国家,从而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某些产业或是其中某些生产环节的跨国转移。这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提升本国工业生产能力带来了新机遇。非洲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把发达国家较成熟的生产技术、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吸引到本国来,以提高本国工业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

当然,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有多方面的挑战。首先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很不平衡,為发展经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鼓励外国投资,并从政策上给外资以优惠。非洲国家也纷纷修改投资法,向外资提供新的优惠。各国都在力争获得稳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竞争十分激烈。结果使这些资金的流向很不平衡,只有一小部分国家从中受益。

因而对非洲国家,特别是对那些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来说,这样的双重压力显然是十分艰难但又不得不长期面对的现实,短期内是不可能解决的。

三、非洲国家工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2002年7月,非洲联盟首脑会议通过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这是一个指导非洲面向新世纪发展的重要文献,内容丰富,涉及发展各方面的问题。其中提出要加速非洲经济增长,争取达到7%的年增长率;在工业方面要建立新的工业部门,提升具有竞争优势的现存工业部门等。如何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本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提高竞争力,切实加强自身发展,这是非洲国家进入新世纪后面对的严峻挑战。

為应对新国际经济环境下出现的挑战,非洲国家在调整产业发展战略时,需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尽管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使非洲国家面临新的压力,但是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众多非洲国家来说,集中力量实现工业化仍是首要任务,切忌盲目赶超。

由于农业、采矿业仍是多数非洲国家的主导经济部门,它们应十分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继续推动矿产品生产;在充分发挥本国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更大努力发展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变资源出口型的经济结构。目前绝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制造业仍很不发达,已经拥有制造业的国家,多数也是以生产最终消费品為主。就目前非洲的发展水平来看,应将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

第二、发展的目标之一就是解决就业问题。非洲人口增长率高,劳动力也快速增长。199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总劳动力為1.7亿人,1999年增至2.82亿人,年均增长率达2.6%。但这些日益增长的劳动力多是低技能的,也是难以跨国流动的,更多的只能依靠本地的就业机会,使非洲国家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篇3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负债与资产间的流动性失衡问题正日益严重,运用资产证券化,推出MBS,解决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失衡问题,又给盘活房地产融资市场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有助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盘活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MBS产品在美国已有40多年的历史,对中国有着借鉴意义。

一、美国市场MBS的发展

起源以及发展

MBS即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它是由单一或多个住房抵押贷款所组成的贷款池为标的发行的证券。投资人各期收到的现金流,标的抵押贷款所定的贷款条件决定,其中包括借款人每期支付的利息、计划偿还的本金和提前清偿的部分。

MBS在美国市场上流行有外部环境压力内部驱动。美国政府为了提高住宅所有化率,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住房贷款,使得住房贷款业务增大,商业银行的住房贷款往往以中长期贷款为主,而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短期存款。这种“短存长贷”的状况很容易给银行造成严重风险。

巴塞尔协议II要求,到1992年底,所有银行核心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比率应达到4%,总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最低比例达到8%。正是在资本金要求所造成的压力下,极大促进了各贷款机构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美国政府成立了三个专门的政府支持机构收购住房抵押贷款以推进MBS。

MBS可分为按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和个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按发行机构分,可分为AgencyMBS和No-AgencyMBS。

二、MBS定价方法

(一)MBS产品中的风险

投资者购买MBS主要存在三类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提前清偿风险。

信用风险即贷款违约率。MBS产品和企业债、金融债不同,不是体现在发行机构未来能否还本付息的违约风险,而是体现在其资产池中的贷款的违约风险,如果贷款人未能正常还本付息,风险将由投资者承担。利率风险。利率升高,债券价格下跌,利率降低,则债券价格上升。债券期限越长,债券价格受利率影响越大。虽然MBS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利率风险,但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抵押贷款人的提前清偿速度,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收益。提前清偿风险:即贷款人提前还本的风险,贷款人提前还款会给投资人带来再投资的风险。

(二)MBS定价以及工具

MBS定价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的分析,也就是分析提前偿付率的风险,一部分是对利率的建模提前偿付率是MBS定价的关键部分;而由于整个资产池中的住房抵押贷款数量很大,因此违约率对现金流影响不大。一种是静态分析即通过结构模型来预测资产组合的现金流,采用一定的提前偿付率进行计算,通过对利率加价差来定价;另一种是模拟来产生随机利率来定价。定价模型主要由以下几部分。

提前偿付率模型

提前偿付是借款者在合约到期之前还清部分贷款或全部贷款的行为。提前偿付的法律性质是一种违约行为。提前偿付会使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增加,从而使其总体资产的流动性超过其利润最大化和基本风险防范的要求,还会引起银行预期利息收入减少、增加其再投资风险和服务成本提前偿还率的问题。一般假设还款行为遵循一定的惯例。

(三)贷款违约率模型

MBS常用的违约模型有两种CDR和SDA。CDR假设违约率为一常数,与贷款时间、利率、市价等无关;SDA模型主要是反映违约利率相对于时间的变化。

MBS还款协议有些是固定利率,但多数是浮动利率还款,比如建元。浮动利率贷款,每一期贷款利率是合同中规定的跟随某种选定基金利率水平,在这个利率上加一个信用价差。基准利率经常采用Libor,国债利率等。利差模型有

收益率利差,静态利差和期权调整价差

三、金融危机后MBS监管的变化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危机导火索之一的子资产证券化的新认识。各国政府和组织为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和法规。

1.会计变革。FASB2009年6月重新了新的跨级准则FASB166和167(自2010年1月1日起生效),根据新的规定,判断证券化的资产是否应该保留在发行人的资产负债上的最基本的原则是,同时满足一下两个条件:(1)发行人保留支配SPV行为的权利。如作为服务机构对拖欠、违约资产有重大处置权;(2)发行人在承担证券化交易产生的损失或拥有获取潜在“重大”收益的权利,则在该资产应在发行人的资产负债表上。

2.自留风险规定。但是对在多大的风险承担情况下需要将资产作为表内处理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实践中不同的会计事务所对于相似的交易也会有不同的处理意见。2010年颁布《多德-弗兰克法案》要求发行人一般在交易中保留5%的信用风险自留。1,对个级别的发行证券各保留5%;2,保留整个资产池最底端的5%(第一损失部分);3,“L”型风险自留,即将上述1,2方案等量结合,同时规定发行人不得对自留风险部分进行转让或者对冲操作。

3.对ABS敞口的资本处理方法的改革。2009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对巴塞尔协议II的框架进行了修订。对于资产证券化的资本计量、监管和市场纪律进行了强化。在资本计量方面,提高了再证券化的资产的风险的权重,以及哟球银行对有外部评级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进行更为审慎的信用评估。巴塞尔III要求再证券化产品的风险权重应比证券化产品提高至少一倍。且高评级的AAA资产支持证券有可能要遵守7%的风险权重的加权风险资产比率要求。

4.对ABS评级和信息披露的改革。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化解利益冲突入手,强化对评级机构市值和违法的处理,加强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先知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度依赖。

参考文献:

[1]固定收益证券手册(美)法博兹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

篇4

[4] 王铁林,高天峰.神木:山旱地谷子和黑豆创全国高产纪录[EB/OL].(2009-10-14)[2014-07-20]..

[5] 张瑜,王慧.清涧创百亩旱地黑豆全国高产纪录[N].榆林日报,2012-11-13(1).

篇5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岩溶区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岩溶区县(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远低于丘陵和平原地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岩溶区和平原区两者的经济发展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相差几十倍的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既不符合实现全面小康对基尼系数的要求,也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未来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难点,主要不在于全国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而在于岩溶区的发展态势。

同时,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继续毁林开荒,滥用资源,使已经恶化了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在人力资源未开发的前提下,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粗放式的开发利用,势必加剧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岩溶县生态环境脆弱、当地居民难于生存、经济难于进一步发展。

本文拟从纵向和横向等两个方向上分析广西区各岩溶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速度,并结合大资源观理论,提出导致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二、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纵向分析

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上看,各岩溶县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相对于解放前,岩溶县经济发展上了几个台阶。建国以来,地处岩溶区的各岩溶县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两次生产力大解放已经促使各岩溶县的经济基本上了两个台阶。如属于岩溶区的来宾县(现为来宾市辖区),社会主义改造后,生产力第一次获得了解放,全县经济、特别是支柱产业――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此为第一台阶。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生产力第二次解放。岩溶县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农业生产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此为第二台阶。

2、广西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县域经济包括各岩溶县经济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通过多年努力,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县域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广西岩溶县的县域经济发展仍然还存在很多困难,与全国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岩溶县 GDP 增长速度与全国比较。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岩溶县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加快,速度每年基本接近甚至超过了全国水平,2001-2004年岩溶区所取样本地区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国家1.5个百分点以上,增长速度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来说越来越快。这是十分振奋人心的现象。不过从人均来看差距在逐渐增大,1978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为262 元,全国 379元,相当于全国水平的 69.9%。2000年各岩溶县人均 GDP 为 3291元,全国为 6980元,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38.5%,差距由 1978年的117元扩大到2000年的 3689 元。

(2)岩溶县经济发展水平与广西其他各县比较。为定量分析与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岩溶县经济发展的落后程度,本研究拟选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多指标,从多角度反应各岩溶县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水平。

①评价指标选择。在选择评价指标时最先想到的是人均GDP这个指标。人均GDP是区域经济成果的表现,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具有代表性。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单是指经济总量的增加,还表现在产业发展层次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为此本文选择了人均GDP、产业结构层次、城镇化水平、农业生产率、工业生产规模等5个指标。

②定量分析方法选择。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该方法核心就是通过选出几个主因子即综合因子,然后对其进行因子分析,考察各综合因子与原始指标集的联系和数量关系,从而确定各综合因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综合因子的经济含义,之后以每个综合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可以构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模型。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价模型:

③定量分析的结果。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5)》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获得了广西77个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始数据矩阵,我们现在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行因子分析之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广西各县的综合得分。

根据综合得分及排序,我们将综合评估得分介于0到1之间的区域归为较发达型县域,介于-0.5到0之间的县域归为欠发达型县域,得分小于-0.5的归为贫困型县域集团。

表1 广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类型分类表

表1显示,从岩溶县的发展状况而言,广西县域经济中较发达型县域与欠发达、贫困型的岩溶县县域之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苹果、南丹、宜州、柳江、隆林、田阳等岩溶县或市由于独特的区位优势、或较好的行政地位和良好的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处于第一集团。不过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岩溶县的基本上处于广西区内欠发达的和贫困型的县域集团内面,在11个贫困县域中,除三江侗族自治县、乐业县、西林县两县为非岩溶县外,其余均为岩溶县,其中岩溶县那坡、凤山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穷的两县,大部分岩溶县位于广西区内欠发达型县域内,达10个之多。

3、纵向和横向分析的基本结论

通过纵向和横向分析广西岩溶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水平可以发现,第一,跟全国其他省市中的或广西区内其他县域相比,岩溶县各项指标居中下水平;第二,广西岩溶县的经济发展滞后,不仅仅体现在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比较上,与同属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广西其他各县相比,各岩溶县总体发展水平也表现出极大的落后性。

岩溶县与区内其他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过大的发展差距对岩溶县和其他县的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首先,过大的地区差距使岩溶地区的资金、人才、劳动力等要素不断地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得各岩溶县与区内发达县域的竞争更加处于不利的地位,影响地区间的合理分工的实现和产业在空间上不断地由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和扩散;其次,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弱化岩溶县自身的积累和发展能力,并且还将制约区内中心城市对发达县域的产业辐射和市场拓展,从而影响广西区全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三、大资源观下的岩溶县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在不断的更新与充实。所谓“大资源观”就是指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局限于煤炭、土地、水、电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加注重产业品牌、人力资源、信息技术、体制机制、环境资源等,更加注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资源集约利用和节能降耗,更加注重环境保护,下决心甩掉传统的资源型、粗放型发展模式,切实将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落后的岩溶区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从分析各资源要素投入的协调关系入手,我们认为除了导致脆弱环境形成的地质基础外,政府投入的长期不足、教育发展的滞后等也是岩溶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比如长期以来,岩溶县教育发展滞后、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经济结构单一,及思想观念与基础设施落后。如此种种结果则造成过多就业人口束缚在农村,以对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开发为主要谋生手段。而特别的是,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资源的不协调开发,结果使岩溶县脆弱的土地生态进一步恶化。

岩溶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人民的脱贫能否实现,也关系到岩溶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状况。在综合考虑岩溶县的发展现状及其外在自然环境后,我们认为,为实现岩溶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土地资源开发与其他现代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关系,摆正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位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由“资源集约型”向“人力资源储备开发型”的经济战略转变。

(本文系广西研究生创新项目 “广西岩溶县教育、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耦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07106020202M02。)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300-01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西吉县作为宁夏南部山区贫困县,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近年来,西吉县委、县政府针对该县工作实际,分析当前农村经济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农村经济工作者,对西吉县发展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就如何做好今后的农村经济工作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1 西吉县农村经济工作发展现状

西吉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区,地势南低北高,海拔1 688~2 633 m,县域总面积3 144 km2。主要地貌类型有葫芦河川道平原区、西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和东北部土石山区3个地貌类型。年平均气温为5.3 ℃,年平均降水量427.9 m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灾害较为频繁,尤以干旱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水资源和矿产资源较为贫乏。全县辖3个镇16个乡,4个居委会,306个行政村,1 90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万人,其中回族占52%,农业人口占94%,是全区人口第一大县、少数民族聚居县和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西吉县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经济快速发展,事业繁荣进步,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形成了马铃薯、草畜、劳务、西芹等优势主导产业,农村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 658元,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2 农村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宁夏南部的西吉县,地域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受地理地质气候的影响十分强烈,农业生产的效率相对较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是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模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财力、物力投入不断加大,县域经济有了明显的好转,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2.1 传统的思想观念落后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文化、科技素质低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1-2]。40岁以上的男女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数比例高,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要生活支撑。在广大农村,留在家里的人均为“6789”部队(即儿童、妇女和老弱病残)。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农业生产化程度低

缺乏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农民靠单打独斗,使农业生产和市场联系不密切,农业生产达不到规模,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2.4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生产经营粗放,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装备难以推广,机械化普及推广率不高。过去建设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新的设施增加很少,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很少且呈减少趋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2.5 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村债务多

尽管近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有所提高,农民得到了实惠,但与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相比,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仍然较低[3]。农村债务现象普遍存在,影响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建议

3.1 加大对农村的项目和科技投入

一方面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投入,向贫困地区倾斜,用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的科技投入[4],加大对农业科技队伍及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管理。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变农民靠天收成的状况,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挖掘潜力、拓宽增收渠道、提高收益、增加收入。

3.3 大力发展优势农业、特色农业,确保农民增收

改变传统养殖种植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突出一村一品。不断引进新品种,有专业、有规模化生产,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以特色主导产业的壮大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3.4 大力培育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

培养农村亟需的实用型人才,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培养一批懂生产、懂市场的社会主义新农民,一方面是“请进来”,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到田间地头针对生产实际举办讲座,不断更新农民的知识,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利用淡季或农闲时间,组织有专长、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到农业发达地区进行学习并参加培训,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不断提高实用型人才的自身素质,培训农业生产亟需的实用人才队伍[5]。

3.5 积极做好村集体债务消化工作

当前村级负债面广、量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化村级债务。

4 参考文献

[1] 于武盛,杨培奇,崔焕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5):69-74.

[2] 颜立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4-65.

篇7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种,是以县级行政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以市场为导向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位经济。但不同县的经济发展程度往往不同,既有富裕县,也有贫困县。下文中,笔者将具体的分析欠发达县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1.体制滞后。同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往往表现出体制滞后的特点,计划经济残留严重。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体制的问题,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除相应的体制之外,还有就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健全,没有对经济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定。面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当转变职能,担当起引导经济发展的重任,带领人民走向富裕。

2.数量繁多。相关统计表明,我国现在有680个欠发达县,大约占全国的35%。也就是说每三个县中就有一个县是欠发达县。欠发达县的数量多,也就决定了我国当前面临着极大的发展压力。除数量繁多之外,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困境也各有不同。有些地区欠发达是因为区位原因,交通比较闭塞。还有一些欠发达地区是因为政策原因,缺乏良好的政策支持,导致了其发达程度不高。

3.教育落后。欠发达地区所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育落后,教育事业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人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往往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地区欠发达对教育方面的投资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地区欠发达,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欠发达地区只能越来越穷。

4.人口外流。欠发达地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青壮年劳动力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大都是一些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儿童。这就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失,没有劳动力自然就难以建立起发达的经济。还有就是人口外流导致了县域经济的市场狭小,也就是欠发达地区缺乏市场资源。这样的话就难以生成完整的生产消费链,也就导致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难以取得长足的发展。

二、如何转变欠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欠发达县域经济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经济体制滞后,难以跟得上时展的潮流,其次就是数量繁多,所面临的问题各有各的不同,还有就是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流失严重等等,为改变这一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更新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展的潮流。欠发达地区要找到新的出路,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就必须要更新观念,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要借鉴其他发达地区优秀的发展经验,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区域的发展现状,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2.改变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否平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改变欠发达地区落后的发展现状就必须要转变自身的发展模式,改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在改变产业结构时,既要考虑到当地的资源分布状况,还应当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3.发展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只有发展教育事业才能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后备力量。发展教育事业,首先应当吸引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为教育事业准备一些高素质的老师,其次应当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注意完善相关的教学设备,这样才能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保证之后人才输出的质量。还应当注意成人教育,给那些无业游民一些培训机会,增强他们的技能,为他们之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就业率,发展新的产业。

4.政策支持。除上述措施之外,政府方面也应当加大对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鼓励创业,并为创业提供一些帮助等。另外还要注意引进外资,借助外来力量实现自身的发展。

篇8

河南位于文明发源地――黄河流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秀丽,旅游资源异常丰富,不仅各种人文、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单体数量大,而且拥有许多高级别的景区。河南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业已成为拉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也日益凸显。

正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遍地开花,但是旅游经济还不能迈进全国先进行列,全省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综合分析各城市旅游发展现状,对进一步资源整合,提升全省旅游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在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一种分析、简化数据集的技术。主成分分析由卡尔・皮尔逊于1901年发明,用于分析数据及建立数理模型。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通常是选出比原始变量个数少,能解释大部分资料中变量的几个新变量,即所谓主成分,并用以解释资料的综合性指标。

(二)数据来源

研究单元基于中原经济区11个地市,数据主要来源《河南统计年鉴2013》及各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本文主要考虑旅游发展程度及集中程度,所选取的11个地市分布在河南各地,不仅在在河南省内综合发展水平排名在前,而且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评价指标选取

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指标选取参照城市旅游竞争力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相关指标,共选取了16项指标(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16个指标中,和旅游直接相关,有7个反映当地经济发展,之所以把这些指标引入,是因为任何区域旅游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

四、评价过程

由于本文选取的16个指标的量纲不同,因而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需要对这些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将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块,构建原始指标相关性矩阵,将原始矩阵正交旋转,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218%,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原指标体系的信息。主成份的分析结果如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第一主成分中的有三星级以上酒店数量,国内外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以及旅行社个数等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某一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由此可以将第一主成分定义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指标。

第二主成分、第三主成分、第五主成分中包含旅游总人数增长率、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增加率以及第一、二产业增长率等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某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潜力,因此可以综合定义为旅游经济增长潜力指标。

第四主成分包括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纯收入因子,这三个因子都是旅游客源和旅游消费增长的潜在因素,因此可以将第四主成分定义为旅游客源产生能力。

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并归纳了三大类主成分,这三类能较好地反映中原经济区旅游综合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在进行主成分分析过程中,通过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可以直接写出各公因子的表达式:

F1=0.175*Zx1+0.108+Zx2+0.188*Zx3+0.146*Zx4+0.193*Zx5+0.282*Zx6+0.108*Zx7-0.094*Zx8-0.020*Zx9+0.020*Zx10+0.132*Zx11+0.112*Zx12+0.085*Zx13+0.099*Zx14-0.047*Zx15-0.017Z*Zx16 F2、F3、F4、F5表达式同F1

根据这个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直接用保存变量的方法将各公因子作为新变量保存,按照公因子综合得分公式如下计算综合得分Score,并按综合得分排名如表4所示:

五、评价结果

通过以上中原经济区区域旅游综合水平得分与排名结果可知,各地发展差异较大。郑州市的旅游发展综合得分在中原经济区的11个城市中处于首位,尤其是旅游发展现状得分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南阳、洛阳旅游现状次之;南阳、信阳、驻马店、三门峡、许昌、开封五地旅游发展潜力较大;三门峡、许昌、安阳客源潜力较大;新乡、焦作两地综合得分排名居中,各方面发展平均。

六、河南旅游发展对策

(一)创新旅游区域的发展格局

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网络(陇海、京广铁路线),结合全省各地市的旅游收入为参考依据,河南省可以构建三级联动的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格局,以郑州为核心,以洛阳、焦作、安阳、信阳、开封、南阳等二级旅游城市,并以此来带动后方的三门峡、商丘、济源、濮阳、新乡、周口等三级旅游城市,不仅可以给这一格局带来丰富的资源,也能充分享受前方的客源市场,带动自身发展,还可以利用周边省区城市的辐射作用,做好和周边省份的联合沟通。

(二)加强旅游市场研发

尽管河南的经济总量有了飞速的发展,但由于人口众多的原因,和发达省份的差别明显。201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443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37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2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23元,均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提高全民对旅游的认识,将旅游作为休闲的主要方式,充分挖掘人口大省的优势,积极拓宽本地游市场。

2012年河南省国内游客人数3612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325亿元,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入境旅游明显落后,这个薄弱环节也是影响河南旅游发展的重头戏。加强旅游市场研发,增强入境观光与旅游是发展旅游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会议旅游,组织全国及世界级的活动对入境旅游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与周边省份分享入境游客,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入境旅游。

篇9

2009年6月,国家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已成为继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又一个重点经济区。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宝鸡市、商洛部分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加快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辐射和带动陕南、陕北和陇南、陇东等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提升西部对外开放的合作水平,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引领大西北,成为西北地区率先发展的领头军。

面对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区域优势,根据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谋划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区发展优势

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发展优势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1、地理位置重要

关天经济区域属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多条交通运输的汇聚地,是全国信息通过和交通枢纽的重要发展区域,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2、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在经济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的示范区、开发区,是集合性能高的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聚集地。在“一五”、“三五”、“五五”时期都是国家重点部署的军工企业三线要地,聚集了一大批国家国防军工企业。

3、科教实力雄厚

经济区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 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 100多万科技人才,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科技资源除北京、上海外的第三极。

4、文化底蕴深厚

经济圈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13朝古都的所在地,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资源。

二、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1、经济稳步增长

2009-2012年,经济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全国同期水平5.3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9650亿元,占西北地区的30.4%;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7.3%,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2、产业格局更加合理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2009-2012年,经济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同期水平2.7个百分点。二是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势强劲。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6%,高于全国同期水平6.5个百分点。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3428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6.2%。三是商贸旅游业等服务业不断壮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高于全国同期水平4.6个百分点。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西北地区的32.9%,但占经济区的比重为39%,低于第二产业占经济区的比重12.1个百分点。

3、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12年,经济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64亿元,占西北地区的34.3%;比上年增长27.4%,高于全国7.1个百分点。区域综合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4、消费市场广阔

2009-2012年,经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高于全国同期水平0.8个百分点,2012年为3680亿元,占西北地区的40.8%。

5、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逐年改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差距明显。2009-2012年,经济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3和7.4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收入比仍高于全国,2012年为3.34:1。

三、经济区的发展方向

当前,我们应从经济区地理位置的枢纽性、工业基础的坚实性、科技教育的领先性和历史文化的至高性出发,根据经济发展现状,乘势而上,将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领头军。

1、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集成发展

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都是经济区的优势产业,应当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采用先进集成制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技术。要以西安、咸阳、宝鸡、天水为集中布局区域,加强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提升重大装备制造水平。重点发展数控机床、汽车、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电子及通信设备、工程机械和特种专用设备、太阳能电池等产业。加快企业优化重组和战略性调整,打造一批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管理先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

2、加快构建创新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是经济区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比如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大型发电、超高压输电、特种化工、高级软件等。应该进一步集中力量,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力争有更多的重点企业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在国际占有竞争实力,建设成为强大的和著名的高技术研究开发基地。

3、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

经济区具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的优势,积极发掘历史文化遗产,大力弘扬现代文化,按照基础在文物、做强在文化、做大在旅游的思路,加快旅游资源整合,努力打造历史人文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文化品牌。加强精品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资源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旅游管理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把经济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4、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开放力度

经济区市场广阔、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有利于吸引海内外投资等各类要素在此集聚和重组。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有效地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加强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市场的联系,推进经济区内外、国内外的投资者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等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技术含量和增值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实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D].2009-06-01.

[2] 范鹏.关中―天水经济区:西部大开发新的增长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4).

[3] 杨利红,赵楠.“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5).

篇10

由于林业是同时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产业,分析林业发展现状对社会主义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林业处于近代林业初步实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发展受林业产出水平、人力投入和生态建设等因素影响。因此,分析这些因素的现状及变化,可以加强对林业发展现状的了解,有利于为新时期林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将全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区域,根据2004~2014年统计数据,分析林业发展现状,为转变林业发展策略,促进林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一、区域划分与指标选取

(一)区域划分

中国国土面积幅员辽阔,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环境差异巨大,常采用区域划分的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区域划分类型也多种多样。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虽然得到高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经济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这一现象,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域,分别为东北、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林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因此,选择按经济区域划分的方式,将全国划分为四大区域。

(二)指标选取

林业产出水平主要对林产品产值进行考察,林产品产值是农林牧渔、建筑业和生态旅游等活动的总产量,可以反映一定时期林业产业的总成绩,综合代表性较强。劳动力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林业劳动力投入是指林业从业人员。我国林业从业人员承担了从林木种植经营、采伐加工,到生产销售、管理维护环节等多方面的任务,贯穿了林业产业运行的整个过程,对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从业人员的数量与素质两个方面分析林业产业的劳动力现状。党的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林业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必要和首要组成部分,而我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都是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因此,分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情况和生态工程造林面积情况,可以加深对林业生态建设的了解,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府决策提供相应建议。

二、区域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林产品产值分析

东部地区2014年三次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均高于其他三个地区,且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25.58%、64.02%和10.4%,表明东部地区林业发展方式已经逐渐脱离原始方式,主要依靠以林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林业经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东部地区林业发展影响较小。东北地区2014年总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最低。该地区林业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40.73%、45.26%和14.01%,表明东北地区林业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可适当加大科技投入,促进林业第二产业发展。西部地区2014年第一产业占本地区林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为52.06%,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依次是34.24%和15.34%。林业第一产业是支撑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产业,说明西部地区林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应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向以第二产业为主,一、三产业为辅的发展方式转变。中部地区的林业发展方式介于西部和东部之间,因为中部地区三次产业产值占本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7.02%、43.74%和19.24%.林业经济发展受第二产业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该地区林业发展影响最小。由此可知,中部地区林业发展方式正处于从以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的过程中。

(二)劳动力投入情况分析

2014年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和科研水平整体较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跃,经营林业的机会成本也很高,因此。该地区林业从业人员相对较低,仅占全国的12.21%。但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高。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人占该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57.79%,表明该地区人才方面优势较大。东北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数为41.22万人,占全国比重高达33.58%,虽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四个地区中林业从业人数最多的地区。该地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结构与东部地区相近,其中东北地区中专人数所占比重略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下降速度都排在第二位,低于东北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2004~2014年西部地区只有受教育程度为大专以上的人数呈上升趋势,且占全国大专以上人数比重最大,高达41.04%;中专、高中和初中以下人数皆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比较一致,这是由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造成的。中部地区2014年林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为21.07万人,下降的速度最慢。由于接受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不到一半,整体受教育水平集中在中专和高中,因此,该地区从业人员总体受教育程度最低;但该地区大专以上人数以62.72%的速度逐年增长,且中专、高中和初中以下的人数逐年降低,所以中部地区林业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水平呈上升趋势。

(三)生态建设情况分析

篇11

1 江西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12年江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9.9亿美元,增长141.35%,其中出口约9.5亿美元,增幅达445.92。2011年江西省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比上年的9.1美元增长26.7%。其中,出口额4.4亿美元,比上年的3.6美元增长21.3%;进口额7.2美元,比上年的5.5美元增长30.3%。江西省服务贸易的主要行业涵盖旅游、运输、咨询、保险服务、建筑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贸易伙伴主要来自美国、香港。从表1中可以看出,江西省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很快,但是总体以进口为主,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出口中旅游、建筑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属于正的增长速度,进口中旅游、通信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等属于正的增长速度,从进出口行业增长速度比较来看,江西省服务贸易正增长的行业属于产业内贸易,这与江西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劳务输出、服务外贸等政策密切相关。通过与全国服务贸易现状进行比较,发现江西省服务贸易占全国服务贸易比重相当低,不到1%。

2 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江西省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选取了2005-201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选取的主要变量有国民生产总值(Y)、服务出口(XF)、服务进口(FM)、消费(FX)、资本形成(I)、实际有效汇率水平(ER)。

其中,Y为服务贸易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拉动度,为服务贸易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NHE指服务净出,FX表示服务出口,ER表示实际有效汇率水平。

利用两端最小二乘法(2SLS)估算结果如下:

Y=7892.42-1213.11R+1.61NHE+210.06FX+7025.14ER (17.70)(-1.78)(1.89)(14.62)(3.91)

R2=0.994125 DW=2.012523

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的方法,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检验发现江西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都很低,这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决定的,也与货物贸易发展水平不高有一定联系。

3 江西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3.1 没有形成优势产业

据海关统计,2012年江西货物进出口334.09亿美元,全国货物进出口额38668亿美元,江西占全国比重不足1%,在全国居于落后位置,较之货物贸易而言,江西的服务贸易能力有待提高,因绿色旅游是江西的主打产业,其交通设施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旅游总量和质量并不高。此外,虽然江西是劳务输出大省,但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出口规模不大,并不具有竞争力。并且,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咨询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贸易刚刚起步。

3.2 出口附加值低

江西服务贸易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如旅游、劳务、运输行业三个行业占服务贸易出口总比重在85%左右。

3.3 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制约了服务贸易发展

江西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末位,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较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江西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服务业将进一步开放,如果江西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不在短期内寻找一个突破口,那么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滞后的不利局面在短期内将难以扭转。

4 促进江西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推进传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和发展国际商务、度假等高附加值旅游服务,积极推动旅游服务跨境交付,鼓励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巩固和开拓境外劳务市场。鼓励采用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依托承包国际工程,大力开拓工程设计、工程监理等建筑服务市场。

4.2 加快发展服务外包

以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重点培育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构筑特色鲜明、错位互补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

4.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加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出口(创新)基地、软件名城建设,发挥产业集聚区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健全技术贸易促进体系,结合省内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快发展科技服务和技术贸易,逐步提高专利技术许可占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