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09:19: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影视文学的鉴赏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 拓展学习法。众所周知,《哈姆雷特》代表了莎翁戏剧的最高成就,不管是作品中那突出对人物内心冲突的深刻描写,还是将简单的复仇故事深化成复杂的性格悲剧的手法,或是因“显示出更深刻的人性思考的容量”而成为文坛经典的语言独白等——单凭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和教师的“干嚎”,缺乏人生阅历的学生又怎能感悟?这时,我们何不将《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影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氛围,补充或强化对剧本隐义的理解?比如思考:上世纪九十年代,彩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为什么这些电影的导演都还要选择黑白甚至压抑至极的形式?
2. 精彩呈现法。“世界是多彩的,而语言是苍白的。”很多事物很抽象,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强行解析往往会“生吞活剥”,损害本义。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以课堂传统讲释为主的同时,可让学生观看《红楼梦》电视剧选段,最好是1987版和2010版相关情节比对观看,借助它们较强的直观性、生动性及它们之间那让人议论纷纷的差异性,直接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王熙凤的美丽、刁钻、泼辣和狠毒,林黛玉的柔弱、细腻和多愁善感,贾宝玉的博爱、平等与叛逆等,进而品味曹雪芹文笔的细致入微。
3. 模仿借鉴法。优秀的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它就是一本活生生的语文教科书,更何况影视作品往往与文学语言类的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因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学习,以提升阅读鉴赏和表达之技能,包括听、读、说、写能力。如看新闻类节目学习普通话,矫正方言口音;看小品类文艺节目学习修辞、串辞类的语言表达与运用;看纪录片、故事片类节目可以强化写作的记叙抒情技能,学习其中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布局的方法;看论坛、访谈类节目强化表达逻辑的严密性。
4. 材料法。打开荧屏,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影视节目当作材料进行学习。其一,写观后感(以讨论的形式在课堂开展亦可)。通过评论作品在语言、手法、内容、结构和主旨等方面的长短,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训练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相信这种鉴赏课的效果,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这样的评论、研讨交流课(分析情节、手法、人物形象、主题等),亦可协助我们的课文鉴赏教学。其二,煽情和铺垫于作文教学中。如看电影《爸爸的三轮车》(韩三平作品),为话题作文“虚荣”“亲情”的训练写作做铺垫。这对启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情智都是相当有效的。
二、语文教学中融借影视艺术的意义
1. 影视艺术与语文学科有着相通之处,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实践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对文本信息的读取、感知、分析、概括、判断以及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过程,与对影视艺术的欣赏过程是一致的。那么在教学生活中鼓励学生亲近影视艺术,对提升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体悟能力,以及实现诸如引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塑造学生的精神人格、文化底蕴等目的,应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2. 影视艺术是生活的再现,但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年龄较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欣赏感受型的教学几乎无法进行,至于与作者沟通、共振,实现心智的熏陶、感化,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更无从谈及了。毕竟生活的经历体悟不是课堂上片言只语的点拨可以代替的,更何况人性的感受、陶冶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课堂上的几十分钟也根本无法包容涵盖社会、人生的全面。而源于并再现生活的影视艺术,于生动与浅易中寓含着深刻与不朽,深入浅出地演绎着生活,而且容量大,世间万物无所不有,对观众的影响和生活对人们的影响有着相似性。因而借用影视艺术,可以填补学生阅历上的空白。
3. 影视艺术有着直观、生动的形式,且效果又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传统语文教学的手段形式,有其简洁方便之处,但弱点并不少。PPT教学手段,某程度上帮其摆脱了形式的固定性和用具的单一性,在形式和效果上都使语文教学向人文化、素质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影视艺术就能很好地克服和弥补以上问题。因为哪怕就只有一台电视也就可以进行了,它具有跨时空、超现实限制性,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和灵活性。针对青少年学生猎奇、好动的性格特点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37-02
作为大众传媒的电影、电视融汇了诸如文学、音乐、绘画、戏剧、建筑、摄影以及声、光、点、色彩等一系列艺术因素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成为综合能力极强,表现能力极为丰富和生动、审美价值极高的艺术形式。而影视鉴赏是一门艺术教育课,又是一门美育课,它从大学生喜爱的影视艺术着手,以影视精品的鉴赏为脉络,渗透了影视的基本理论和鉴赏方法,引导学生由浅人深、从点到面地欣赏、读解、品味、评析影视佳作,逐步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校所开设的影视鉴赏选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职业素养及综合人文能力。
1996年7月,国家教委以教体字5号文件正式印发《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包括理工科大学在内的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都要开设“大学影视鉴赏”选修课。我校作为专科院校,大力贯彻国家教委的号召,从2000年开始,优先为开设影视鉴赏课的老师提供多媒体教室,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前提下,加强能力训练。影视鉴赏课对通过影视文化的解读开拓学生视野,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文化的精粹,不但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当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曾深有体会地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智能因素。影视世界里可以天马行空无奇不有,场景可以光怪陆离,故事情节可以惊险曲折,只要给它一个理由,只要可以做出来,就是有价值的。影视艺术丰富的表现力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大学生通过影视鉴赏课,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头脑,激发创造的灵感,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虽然如此,但是影视鉴赏课毕竟是选修课程,面对的只能是学生中的一部分人群,即使面对选课的学生,也存在者学时少(32学时)的问题。如何让这样一门丰富多彩的课程更好地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我们尝试搭建课外的学习、互动平台,不但可以让选课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融入进来,构建更为和谐、温馨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依托学生社团,学以致用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鸡西大学社团自2000年创建以来,活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在自己组织、自发开展各种活动中,锻炼了各项能力,提高了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从创建以来,已经开展了8届社团文化节,社团文化节既是社团成员的盛大节日,同时也是对他们的过去成果的总结,积极的奖励可以让社团中的每一名成员更乐于参与其中。选修影视鉴赏的学生大多都是对文学艺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任课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到各种社团之中,特别是电影社团、心泉文学社、梧桐雨戏剧社。影视鉴赏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学生想说没有时间去说,还有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善于在大家面前表达,他们愿意把自己的体会、想法诉诸笔端,可以把学生在影视鉴赏课上的心得、鉴赏文章、感悟推荐给文学社、戏剧社,定期展览,有些得到师生好评的文章,还推荐到校外发表。还有些学生,他们不善于写,但他们善于表演,可以让学生指导学生模仿经典影片中的经典片段,或者稍加改变,在戏剧社、电影社中的活动中表演,并且让那些掌声雷动的表演在学校的晚会中亮相。电影社团除了定期开展自己社团内的活动外,还每周给全校师生放映国内外的经典影片,让学生不再在留恋于录像厅、网吧,不再只关注言情片、恐怖片和神鬼片,在学校的电影院和同学一起安静地欣赏经典大片,2个小时不算长,但心灵随着彼得·帕克、伊安·马康纳、哈瑞·塔斯克尔、杰克、阿甘等人诗意地栖居着。
二、建立互动平台,畅所欲言
我们喜欢立竿见影,有时候还有点迫不及待。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一个不愿意等待的时代,是一个渴望交流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交流也变了样子,很少有人会闲坐在一起促膝长谈,纸和笔也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不愿意去等十天、二十天甚至一个月从遥远的家乡、朋友那里来的信。而随着信息技术一起成长的90年代的大学生,他们是新鲜事物的倡导者,他们愿意接受新的事物,愿意使用新的交流工具:QQ群、论坛、空间、博客、微博……他们不缺少对詹姆斯·卡梅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彼得·杰克逊、蒂姆·伯顿的认识,他们缺少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的平台,基于此,影视鉴赏课的任课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建立可以和学生互动的QQ群,在群中让学生讨论,有些虽然是只言片语,但却很经典,可以将这些辑录下来,让后来者来品读。任课教师可以把自己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文章在空间、博客、微博上发表,可以让学生来评论。以社团为依托,建立互动平台,这些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希望可以产生滚雪球一样的力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全校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学生创立和谐的学习环境。
当然解决高校影视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仅靠公选课和课外的平台的建设还是不够的,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社团定期开展与影视相关的活动,如影评、论坛、主题电影周、DV大赛等活动,并且与团委联合,将这些活动常态化。总之,高职高专院校更应该重视影视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的影视鉴赏活动加以积极的引导,使大学生不断提高影视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慧玲,对素质教育下高校影视鉴赏课的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10,(9).
[3]孙丽琴,理工院校开设影视艺术鉴赏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
[论文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高校影视课程创新 人才培养策略
文化软实力,实际上是指文化本身所张扬出来的那种创生力量。简而言之,文化软实力就是文化创生力。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人既是文化生成发展的起点和动力,也是文化展开自身的目标与归宿。考察文化软实力,决不能忽视“人”的问题。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人是一切创造行为的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为起点和目的,并以人为根本动力。所以,全面解放人和全面发展人,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奠基任务。高等院校是直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才的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高低,而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影视课程是普通高校的美育课程之一,它既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又是其他专业学生的公共选修课,课程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因此,探讨影视课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一、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
在当今这个被称之为“消费社会”的时代中,似乎一切都被消解了,高雅与通俗、艺术与生活、艺术品与商品、审美与消费,传统的边界断裂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已经崛起,所谓“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视觉愉悦和体验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因素。在文化“视觉转向”中,图像性因素彰显出来,甚至凌越于语言之上,获得某种优势。以电影和电视为代表的视觉媒介,也已经占据了80后、9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内容芜杂的影视作品,如何鉴别、筛选,成为一大难题。在影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大学生了解本土与外来消费文化的来源和审美价值,从而构建省察己身和包容他者的审美文化。因此,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吸纳力和包容力,是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
视觉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基本素养,视觉素养能力的高低也会自然而然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情趣与生活质量。对美丑、真伪、优劣的鉴别,不仅需要“明亮”的眼睛,更需要“敏感”的心灵。视觉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必须关注的国民教育问题。
借助影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视觉素养,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视觉理论素养培养。教师要通过影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有关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视觉理论包括电影基础理论知识(如电影影像、电影色彩、电影声音、电影蒙太奇、电影场面调度、电影风格、电影叙事和电影类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的理论知识,还有电影鉴赏和批评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结合具体影片的观看、讨论,逐步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与评价能力。
第二,审美素养培养。审美素养培养包括情感培养和审美培养两个方面。情感培养,通过观看经典影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角色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情感培养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尤其重要。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应试教育的教学环境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已经让很多大学生情感冷漠。教师要充分借助影视作品,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宣泄和释放,这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审美培养,通过观看经典影片,让学生辨别美丑、善恶与真假,对美的本质有正确的认识。
第三,文化省察素养培养。通过中外影视经典作品的观看、讨论,重检其优劣,重估其审美价值,通过比较、鉴别,构建大学生省察己身和包容他者的审美文化。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且讨论一些文化方面的问题,例如,如何看待张艺谋电影的民族性,如何看待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消费强势文化。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视觉素养的培养不仅关乎观察习惯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还对思想意识与世界观的形成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人类不仅需要继承和创造多样化的文化,更要培养自身多样化“看”的习惯,并能够理解其深刻的内涵。
影视课程的直观性、娱乐性、审美性等特性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影视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也是其他媒介和途径所无法企及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影视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通过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鉴赏、对比,引导大学生借鉴他国文化反观自身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这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
二、借助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辨力
(一)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探究式”。所谓“问题探究式”,就是在传授有关的电影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参与电影鉴赏与研究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参考;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样,采用小组研讨、师生互动、辩论等多种形式。
以电影理论的教学为例,首先利用有关课件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然后有选择地播放中外经典影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鉴赏。例如,对黑泽明导演的影片《罗生门》的观赏,主要侧重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边观看边记录“樵夫进山”这个片段,从镜头、景别、画面内容、音响四个方面详细记录,反复地播放多次,然后讨论导演黑泽明这样的艺术表现方式有何特点、艺术创新在哪里、艺术表现力怎样等。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不但获得电影鉴赏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尽量做到每放一部电影都落实一到两个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并引发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除了课堂内的实践,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剧本,关心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并为之做出贡献。
(二)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之特色
1.人文性。影视艺术鉴赏课是美育课程之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突出美育,让学生学会分辨真、善、美,培养美好的道德情操和对人类与社会的人文关怀。
2.区域性。教学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创作影视文学作品,逐步形成以本学院中文系为主体,整合本市文化创作资源的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影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3.专业性。体现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文学创作和对剧本、剧情、人物塑造、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对影视艺术的认识。
4.创新性。首先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堂内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辩论等形式,课堂外采用课题组、课件制作小组、文学社团等形式;其次是研究的自主性,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研讨法、探究法等;第四是教学的开放性,跨学科交叉渗透,打破学科的界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打破师生的界限,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打破环境的界限;第五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通过多种活动课程,指导学生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与研究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
三、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
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任务迫切,而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一个实践的平台。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地政府都在纷纷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的今天,主动与当地政府合作,借助当地文化产业项目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不失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影视文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
“影视文学研究”课程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应充分体现应用性特色,以“拓展、融合”的原则为指导思想,从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出发,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视野。因此,课程教学改革需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定位。(一)“分级教学,梯度推进”的教学计划。鉴于半个世纪以来,“影视文学”的基础理论有许多重大发展,因此对该课程实行“分级教学,梯度推进”的教学计划就很有必要,即:1.在学期开始阶段,讲授电影与剧作理论。重在基本范畴、基本原理的教学,以便使学生培养起对影视文学理论的兴趣并能掌握基本的影视文学作品分析方法。2.在学期中间阶段,阅读鉴赏叙事作品与影视剧作经典篇章。加强学生对经典文段的诵读,如指导分角色朗读,重视品味影视文学剧本的人物语言,强化语言表达训练。3.在学期后期阶段,针对性创作训练。从影视文学的各个体裁(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电影剧本、电视长篇连续剧、电视解说词与栏目撰稿等方面),先选取优秀范例进行分析,再根据适当题目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真正将剧作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二)“统一框架,适当裁剪”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尝试突破一般影视文学教材和课程偏重于影视理论及实践的局限,力求真正站在影视思维的角度,开设真正符合视听特点的剧作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如下:1.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大量选取中外文学中富于视听特性和动作情节性的篇章,分析它们与影视作品的契合点,探索可能的改编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文字语言思维到视听形象思维的转化,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影视文学创作打下牢固的文学基础。2.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课程还从影视文学的各个体裁(影视戏剧小品、电视单本剧、电影剧本、电视长篇连续剧、电视解说词与栏目撰稿等方面),先选取优秀范例进行分析,再根据适当题目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作训练,培养学生真正将剧作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实际需求,必须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中逐步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1.本体透视方法:把握影视文学的构成特质(两栖性、未完成性),教学中时刻强调学生的屏幕意识,欣赏和创作影视文学时能转化成屏幕艺术形式。2.接受理论方法:期待视野与体验对话。在影视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选择少而精的经典之作,设计“体验对话”环节,利用学生期待视野的形成变化,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3.读写教学方法:影视文学课型设计包括阅读鉴赏课和写作课。首先阅读鉴赏要求加强学生对经典文段的诵读,如指导分角色朗读,重视品味影视文学剧本的人物语言,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具体到写作,一般可以有仿写、随笔、短评、改编和创作等几种形式。结合广电专业的“影视摄像”、“视频编辑”等课程,实现从剧本创作到屏幕呈现的影视文学的最终完成。4.合作小组学习法: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流程如下:合理分组提出目标要点讲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合作小组汇报小组评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影视文化交际能力和实践创作能力。
“影视文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设想
课程经调整整合后,重点规划建设一部能反映整合优化内容体系,实用性、创新性较强的教材,并编写相关讲义。课程人才培养重新定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实验室建设、实习平台与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实践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影视文学创作比赛,或根据影视文学拍摄的校园DV大赛,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在学习中提高实践。具体到影视文学教学中的三个部分,即电影与剧作理论、叙事作品与影视剧作经典篇章阅读、针对性创作训练,每个部分又可以分成三个教学层次:实践(认识实习)——理论——再实践(综合实训)。这里,认识实习、综合训练是与理论课程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专业教学改革中增加的两个教学层次,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3]全面拓展影视文学教学思路。尝试打破课程界限,学科交叉融合延伸,将影视文学与艺术、外语、教育、思政等其它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借用各专业学习中与影视文学相关的内容,既搞活校园文化活动,优化各科学习方式,又调动学生影视创作的积极性,在活动中贯彻省“教学质量工程”的方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再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尝试在“影视文学研究”专业课程基础上,整合中文系各教研室的师资力量,面向全校开设“影视戏剧小品创作”、“电影剧本创作”、“电视剧剧本创作”、“动漫剧本创作”等系列“影视文学写作”实用课程。以教学推动就业,以就业指导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总之,高校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是创新型人才。“影视文学研究”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心应该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个环节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个性发展的平台,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现实就业。此举对于推动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将发挥重大作用。
作者:冯学红 单位:巢湖学院
影视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然而它却带有非常明显的文学特质。立足于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探讨影视文学的教学改革,不失为一个具有突破性的思路。
一、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变革影视文学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主要是指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影视文学应打破旧有的课程认识,冲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利用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的丰厚资源优势,树立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具体而言,一方面,树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对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传统的、固有的教学,还应该结合视觉文化背景下当代文学的影视改编热潮,实现现代的、动态的教学。譬如,在分析陕西当代文学及其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时,运用传统的、固有的知识,结合当今时代视觉文化的勃兴和新兴传媒的繁盛,分析陕西当代文学的创作实践和影视改编实践。另一方面,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不仅运用影视艺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对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还应该撰写影视鉴赏与评论的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影视剧本的创作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既能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又能够与“写作”等其他课程的教学相得益彰。
二、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丰富影视文学教学内容
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介入和强调,无疑丰富了影视文学的教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影视文学课程往往围绕着影视文学的相关概念、本质特征、分类、创作、改编、鉴赏、评论等几个方面展开教学。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进行评价,深化影视文学的教学内涵。譬如,从地域文化角度而言,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学,地域文学又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蕴含着特定地域的自然特性和人文内涵。在由地域文学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中,必然留有清晰而深刻的地域文化印记。如此,文学作品的审美立场、审美原则、审美方法等就被移植过来,作为审视其影视改编作品的途径和方法,这无疑为影视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譬如,对于陕西当代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陕西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以及影视改编作品的鉴赏及评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立足于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对于影视这一新兴的视觉传媒相关领域内诸多方面的挖掘,拓宽影视文学的教学领域。与影视相关的问题非常广泛,包括影视文化产业的勃兴,消费文化对传统影视的冲击,视觉文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地域文化借助影视媒介的传播得以提升其自身的影响力,以及文学的“触电”现象等问题。其中,文学的“触电”问题,也就是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尤其值得影视文学课程的关注。这是因为,这个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涉及到文学与影视的发展问题,即文学借助影视广泛而平实的传播方式得以实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影视借助文学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层次。
三、立足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转变影视文学教学方式
影视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影视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不失为一种较为稳妥的教学方式。然而,还应该努力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其他教学方式。
专题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如作家、导演、演员、主题、地域等,将所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类,对同类内容设定专题进行教学活动。譬如,按照地域划分,将陕西当代文学及其影视改编作品设定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电影方面,由贾平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高兴》(2009年)、《秦腔》(2012年),由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白鹿原》(2012年);电视剧方面,由高建群的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改编的《盘龙卧虎高山顶》(2011年),叶广芩的《青木川》改编的《一代枭雄》(2014年),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平凡的世界》(2015年)。
实践式教学。在传统时期,受现实条件的限制,影视文学教学更重视理论教学,无法满足实践要求。因此,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实践式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结合当代影视文化的发展状况,积极撰写影视鉴赏、评论的文章,或是创作影视剧本等。此外,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确定主题,如陕西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受众情况、陕西影视消费文化发展现状、陕西影视对大众审美倾向的影响等等,可以围绕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并撰写调查报告。
对比式教学。将具体的文学作品与影视改编作品进行对比,可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对比项,如思想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征等,进行对比性分析。此外,影视艺术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于一身,因此,还可以针对某一部具体的影视改编作品,将其所具有的影视艺术特征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对比性分析。譬如,将电影《白鹿原》中关中麦客的人物形象造型、华阴老腔的声音造型、面条像裤带的地域文化造型等因素,与文学文本中的相关语言艺术相结合进行对比性分析。
总之,在影视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从文学作品及其影视改编的角度出发,对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创新性意义,无疑有助于改善影视文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颖涛.汉语言文学专业影视文学教学方法初探.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2).
不少经典的名著影视剧中有不少优美的影视插曲,这些插曲能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单单通过文字,很难吃透人物精神,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影视歌曲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比如我在上《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尽忠汉室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了老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插曲《卧龙吟》,这首歌曲宛如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刻画了他感激知遇,为一诺而鞠躬尽瘁,待功成而归隐身退的心路历程。其歌词典雅古朴,曲调深沉悠远,有古韵遗风,现摘录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歌词与课文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蜀相诸葛亮的可贵品质。同时,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员通过神情、动作演绎出了知遇之恩、托孤之诺,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词语的含义,通过影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再加上该曲采用古琴配乐,余韵无穷,歌声平静疏旷,唱出了诸葛亮从蛰伏等待到意欲振翅高飞的心绪变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相类似的歌曲还有《西游记》中的插曲《扫塔》,电影《城南旧事》的插曲《送别》。这些歌曲都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理解原著内涵和人物性格而服务。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从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挑选出精品片段,加以合理利用,把它们变成桥梁,就能帮助学生顺利跨过和原著之间的时代鸿沟,帮助他们深刻地了解作品的主题内涵和人物思想。
二、对比展示影视,逆向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前,在讲解名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通常都会结合已有的影视作品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对于文学名著,尤其是小说,往往会被翻拍多遍,这时如何选择一种有利于促进学生理解原著的材料,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老师来说,虽然并不容易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这时候,我们不妨大胆一试,将投票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来选择心仪的版本。最后,通过对比展示相关影视,让学生逆向鉴赏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又是对优秀的承诺,力求明确界定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阐述学习的内容。”[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在此思想指导下,高中语文课程被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分为五个模块。选修课程分为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这五个系列与必修课程一起让学生实现“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影视艺术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等艺术为一体,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当今信息时代,影视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力度影响着社会各类人群,尤其是青少年学生。70年前,鲁迅先生曾说:“用活的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影视艺术和语文学科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如电影中的诸多台词与写作中人物语言的描写相类似,通过影视鉴赏能够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影视中人物形象的类型化与小说中人物塑造的典型性有诸多相似之处;影视情节的细节刻画对记叙文写作应重视细节有较大的启发意义。运用影视手段改革传统语文教学,对激发学生情志、意趣,改变学生厌学语文的行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大意义。在条件许可的学校,“影视鉴赏”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进入课堂,开发“影视鉴赏”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然是一门课程,就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实施过程中也应该有相应的原则,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高中语文“影视鉴赏”选修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原则:
一、因人制宜原则
前苏联教育家A.C.马卡连柯指出:“在我们的时代,电影不仅对儿童,而且对成人都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2]这说明影视作品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和评判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如此,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僵化地、甚至片面地把影视作品的巨大影响力扩大到每个人身上,人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的不同,在面对影视艺术时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可能欣喜若狂,有的人可能避之不及,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影视鉴赏课时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因人制宜的原则。鼓励学生自由选修,绝对不能采用强迫、甚至命令的方式。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选择上指出,“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3]因此“影视鉴赏”选修课程的实施也应该秉承这一理念,真正让那些对影视艺术有兴趣,对影视作品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才能发挥这门课程的应有作用,培养出个性化、语文素养真正得到提高的人才。
二、因地制宜原则
一般说来,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地域、经济和环境特点是选修课程开发和实施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影视鉴赏”选修课程实施有较高的标准要求,所以,该课程的实施推广不能盲目。我国经济面貌上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特点,即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活力较强,而广大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在教育格局上,同样也呈现出类似特点,东部教育投入较多,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教育投入少,教育教学设施非常不完备。“影视鉴赏”选修课程的开发实施需要一整套配套的资源设备,如电视、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网络、师资等,如果没有完善的硬软件资源就匆忙实施该课程,影视鉴赏课也就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所以一个地区、一所学校要开发实施“影视鉴赏”选修课程,必须和当地、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生搬硬套,这样课程开设才会有意义并得到顺利发展。
三、因时制宜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还没有完全得到贯彻实施,应试教育思想还大行其道的今天,选修课的独立地位还远远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一定程度上说,选修课程还是必修课程的适当补充,鉴于此,“影视鉴赏”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的时间点选择和课时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高中阶段,每个学期一般有两次大型考试:期中和期末。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在这两次考试中的表现有着较高的期待,成绩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影视鉴赏”选修课程在实施中就必须在时间上作出恰当的安排,不宜在这两次大型考试前几周大张旗鼓地实施,学生很可能会因为考试的压力和紧张的复习状态影响到影视鉴赏课的教育作用。
当代中学生是伴随着影视的蓬勃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是深受影视文化影响的一代。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往往具有迥异于单纯印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的种种品格和特质。这些中学生知识面广,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而影视文化的种种特性恰好契合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电影和电视能为受众提供图、文、声、像等多种刺激,使受众获得来自视觉和听觉的全方位的享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影视作品产生依赖,甚至精神寄托。如果一味迎合学生心理,不加节制地、泛滥地实施课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产生阅读惰性,给课程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影视鉴赏”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必须灵活,在时间上做一个合理的安排。具体来说,每周以两个课时或三个课时的连排课最好,这样可以用18周或12周的时间完成新课标规定的36学时规定,甚至也可以把“影视鉴赏”选修课程分成上下两个学期让学生去选修,这样既能发挥影视艺术的熏陶作用,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必修课程的时间冲击,更易于被教师、学生、家长接受。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4.
[2]马卡连柯.诸惠芳译.儿童教育讲座[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燕筠.浅谈学校影视艺术教育的开展[J].教学与管理,2003(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张廷凯.几个国家普通高中阶段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研究[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邹红.影视文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李群,张红.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几点理解[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7).
[9]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不少经典的名著影视剧中有不少优美的影视插曲,这些插曲能推动剧情,丰富人物,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对复杂的人物形象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全面,单单通过文字,很难吃透人物精神,难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时候影视歌曲能起到桥梁的作用。
比如我在上《出师表》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尽忠汉室的原因。我向学生展示了老版《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插曲《卧龙吟》,这首歌曲宛如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刻画了他感激知遇,为一诺而鞠躬尽瘁,待功成而归隐身退的心路历程。其歌词典雅古朴,曲调深沉悠远,有古韵遗风,现摘录如下:
束发读诗书,修德兼修身;
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
躬耕从未忘忧国,谁知热血在山林;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凤兮凤兮思高举,世乱时危久沉吟;
茅庐承三顾,促膝纵横论;
半生遇知己,蛰人感兴深;
明朝携剑随君去,羽扇纶巾赴征尘;
龙兮龙兮风云会,长啸一声抒怀襟;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合唱)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成败在人谋,一诺竭忠悃;
丈夫在世当有为,为民播下太平春;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归去归去来兮,我夙愿,余年还做垅亩民;
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上这堂课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歌词与课文相对应的句子,然后再逐一分析蜀相诸葛亮的可贵品质。同时,演员的精彩演绎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演员通过神情、动作演绎出了知遇之恩、托孤之诺,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把这些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词语的含义,通过影像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接受起来更加容易。再加上该曲采用古琴配乐,余韵无穷,歌声平静疏旷,唱出了诸葛亮从蛰伏等待到意欲振翅高飞的心绪变化,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享受。
二、对比展示影视,逆向鉴赏文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1.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看似简单,实质上在学习当中并不容易,影视艺术鉴赏需要学生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觉、听觉以及感官的感受来领悟影片当中的真谛,从而在其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在学习影视艺术鉴赏的过程当中加强学生对美的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才会对事物有着正确的判断和正确的认识。影视作品的产生不仅能够促进影视观看者的视觉、感知以及想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其搭建一个发挥自身修养和审美素质的平台。例如在影视作品《两只老虎》当中,通过对于该影视作品的观摩就可以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一种不平衡生态关系,人类是自私的,通过极为感人的情景,来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
2.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2.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在影视教学当中,必定离不开影片以及影视片段的放映,那么在这种影片放映当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将思想偏离了本应该学习的轨道当中,却将其视为影院当中的享受,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影院效应”。由于在教学当中放映的影片是需要在大屏幕当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放映的,这是的环境和效果与影院当中的效果极其相似,很多学生会忽略教学的重点,将这种影片的放映当做是一种消遣,将自己置身于影片当中的虚幻世界,造成了影视教学的目的偏离。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影响影视教学的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往往有着消遣娱乐的心理,事实上影片自身就是一种具有娱乐与教育意义的事物,其中娱乐占据着大部分的内容,很多学生借此机会将观看影片当做是一种放松自身精神压力的一种方式。
2.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作品是要求学生对其内在的内容进行欣赏和品位,更注重的是情感上的认知和理解,但是由于学生之间自身就存在着差异,在欣赏影视作品的时候必然带着不同的感彩去进行欣赏和品位。为了避免学生将自身的主观情绪带到欣赏影视当中去,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首先在为学生播放影片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了解影片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心理稍作调整。要想要影视艺术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欣赏的审美艺术观,就一定要有一个角色的转变,也就是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的转变,由外行看热闹转为专注于影片的核心内容。
3.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3.1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在影视作品的学习当中主要有着五个组成部分——听、记、看、议、写,其中听即为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听讲。记是做好自己的笔记,将老师讲的主要内容用笔记录下来。看是仔细认真的观看影视作品,并从中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线索。议是组织小组并且讨论影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在影片的学习和欣赏当中是一个需要集体完成的过程。最后一部分就是写,写就是指用学过的影视只是来写影评。
3.2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现如今很多影视艺术高校在对于教学内容方面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因为影视艺术教学是一项较为具有创意和情感的课程,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只有激发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才能够更好的令其有着对影视艺术的深刻体会。除此之外影视作品并不同于其它的课程,影视艺术教学需要有一些其他课程的配合才会更好的完成。首先笔者建议要在影视艺术教室当中的音响设备换位分辨率较高的设备,这样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听清楚声音上的特殊性,还要将多媒体的设备定期的进行更新,以此来达到影视教学的高水准。
3.3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影视教学也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完整性,为了保证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一定要尽量的减少“影院效果”与学生的“娱乐消遣效果”。教师在为学生播放影视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掌握着一定的技巧,例如影片播放要宜短不宜长,也就是尽量播放一些短的影片,否则长时间的播放会容易令学生忘记一些细节。采用两遍播放法就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细节,在第一遍播放的时候满足学生追求好奇和娱乐的心情,在第二遍播放的时候再让学生从中找到影片所要传达的意义与核心内容。
通过观影活动,不仅使人们能够掌握知识,还能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当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都开设有一些人文学科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国文化常识等,但大多局限于课堂知识的讲解,有时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实施教育的目的。而影视欣赏课由于利用逼真的影像画面,将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影视作品大多蕴藏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内涵,包含着对人生、社会乃至整个宇宙的关爱和反思,常常蕴涵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丰富感人的道德情感力量,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鉴于目前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影视课程教育当中,充分利用影视艺术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而多种多样的影片和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可以带给大学生不同的审美教育和审美享受、人文素养的强化。
影视艺术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影视艺术实施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注意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影视艺术的特点、学生本身的心理、学校的文化建设、教育政策、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也要考虑到国家对影视的管理、相关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利用影视艺术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影视艺术学科建设,树立综合教育的思想。目前许多高校(特别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普遍开设有影视艺术欣赏课程,使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影视语言和影视艺术的内涵和特点,能够欣赏、分析影视艺术作品,进而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为今后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其次要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要避免说教式、注入式等形式化倾向,还影视艺术本身的魅力。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教育形式和内容,如开设专题知识讲座、普及影视知识(或其他专业知识),组织课堂观摩、开展讨论会,撰写评论文章等。要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内化,成为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影视艺术本身来讲,我们应当有目的地选择优秀的影视作品,从作品本身应有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入手,以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电影200多部,各省基本都有上星电视台,各种栏目争奇斗艳,花样翻新,其中不乏具备思想性、艺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兼备的,如人物访谈类(《鲁豫有约》、《人物》等栏目)、学术讲座类(如《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等)和娱乐益智类(如《幸运52》、《开心词典》、《星光大道》等),当然也包括一些格调不高粗制滥造的影视作品,因此,影视艺术教育也必须有重点、有分析地进行。既要用优秀的影视作品教育大学生,又要防止错误的观点误导他们。
从学生来讲,影视艺术已经成为他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所以,要通过影视艺术欣赏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影视常识,懂得欣赏优秀影视作品的内涵。影视艺术教育可以分成一系列的专题进行,如艺术审美教育专题、传统与文化教育专题、科技与社会教育专题、文史哲基础知识教育专题、伦理道德教育专题、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法律或经济基础知识教育专题等,分别找相关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在观摩作品的同时掌握知识并得到审美教育。从学校来讲,利用影视艺术营造适当的大学校园文化气氛,通过开设影视艺术鉴赏课程,举办“影视艺术知识讲座”、推荐观赏影视作品、开设选修课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他们的人文境界。以达到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立足于人文素质教育、人文思想熏陶,加强影视艺术学科建设,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人文思想的熏陶要贯穿整个“影视艺术鉴赏”课程教学,但它又不等于一般的素质教育课或通识课,还应当立足“影视艺术”,科学地整合影视语言、文学与文化诸方面的知识。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挖掘学生对影视艺术学习的兴趣与潜能,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学会欣赏影视艺术精品,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力与思考力,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观赏和写作习惯,一种终生受用的人文精神内核。这就不能停留于看看影视剧,写写观后感,而是力求在较高的层次上让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创作、影视语言和拍摄技巧、作品的主题、情节、导演艺术、表演艺术等有更系统的了解和分析,而鉴赏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提高也就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很自然地结合起来。其次,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并兼顾影视艺术鉴赏课必要的工具性,给学生多一点思考和写作的机会,这样的影视艺术鉴赏才能在增强提高学生学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如何整合影视艺术语言、文学、文化知识,怎么引导学习方法,提高品位,让学生有兴趣,这是从事影视艺术教学的教师需要下工夫的地方。
进行影视艺术授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让学生首先掌握影视艺术的语言、技巧,能够分析解剖每一部影视作品,然后,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自学——课下观摩,因此课堂内容组织必须有深度、启发学生思考;当然我们也不能把影视课程当成一般的文学鉴赏或者文化史那种类型的课。教师要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学生讨论有关的影视语言、技巧和作品主题、人物和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此外,一般来说,“影视艺术”课时比较少,多是一个学期的设置,它不属于专业课,想靠这样一门课来迅速提高学生的影视艺术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不十分容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门课的知识辐射性,使学生对中国的文化和语言文学有一个感性的、系统性的了解,使他们逐渐形成一种对人生价值自觉追问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
(二)注重实践
改变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教学的方式,注重实践性,实施训练那些与创造性活动紧密相连的内容,诸如收集相关影视资料;撰写评价文章(对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画面、声响的评价解读);自己编写剧本,了解影视作品写作环节;自己动手实践拍摄DV了解拍摄技巧等。这些活动可培养学生去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总之,影视课程要将本学科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起来,而且需要长期的不断积累。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必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一举一动中,落实在课外观看的一点一滴中。
此外,还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影视艺术教育的保障体系。包括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教材的编写,教师队伍的建设,资金投入的保证,各类硬件设施的建设等。
1985年,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电影课程的情况和意见的通知》,强调“有条件的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中文系,电影课作为重要选修课,正式列入教学计划”。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把“大学影视鉴赏”等艺术课程的开设,强调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这个文件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对各类型的大专院校普遍开设影视教育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影视鉴赏(或影视欣赏、电影鉴赏、电影欣赏)课程来进行的,而这些课程的普遍开设时间要比本科院校晚,基本上是从2006年以后才开始开设的。由于专业性质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基本上是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的影视通识教育,而开课的形式基本上是通过全院性或系部内的公共选修课,每周2-3课时。通过近5年时间的发展,基本上每所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影视艺术教育的相关课程,同时,在教学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学生必须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才能正常毕业。因此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创新精神健全人格的培养塑造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我们也看到,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1.思想上不够重视。很多高职院校在影视鉴赏课程的定位上不是很明确。为什么要开这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在哪里?可以说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院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者。很多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育部的红头文件的直接要求。由于是被迫开设,所以对该门课程的性质和定位处理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由之而来的是学校由上到下对该门课程的不够重视,尤其是有人认为在实行学分制和加强实验实训教学以后,开设这样的课程浪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显得有点“奢侈”,因为这样的课程短期内无法给学生的就业带来明显的影响。故此,有些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流于形式,大多以无关紧要的选修课面貌出现,对师资的培养也缺乏重视,学校也疏于管理。这就造成了影视鉴赏课在很多高职院校的“鸡肋”之嫌。
2.课程及教学内容随意性大。由于影视鉴赏课程包含内容多、涉及面广,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法,致使不少高职院校在教材的遴选、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完全是由任课教师凭自己的感觉来确定,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教师上课时侧重理论教学辅之以观影,而有的教师侧重观影辅之以理论教学;有的教师侧重审美教育,而有的教师侧重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否应该统一,应该如何统一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教学环境不理想,教学设备陈旧。为了节约教学成本,很多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大教室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少则八九十人,多则一二百人,一到上课时间、教室内人山人海,乱哄哄一片,跟农贸市场差不多。教学班学生人数太多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的难以有效管理,很多学生逃课、迟到、早退,上课说话,玩手机,带上耳机听音乐等等情况屡见不鲜。因为教室大学生人数多,教师很难做到有效管理,从而也导致教学效率低。除了教学环境不理想外,许多高职院校的影视鉴赏课程还存在着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的问题。有些学校采用电视机和录像机进行观影教学,条件稍微好点的就是采用投影进行观影教学。影视本来就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离开画面和声音它就不复存在。而电视机和投影机放出来的画面效果很不理想,画面太小,颜色失真,亮度不够,音响效果差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到影视鉴赏课的教学效果,造成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望“设备”兴叹。
4.师资力量匮乏。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资是教育之本。高职院校影视鉴赏师资队伍,数量充裕,但质量却不容乐观,全国开设影视专业的高校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职院校很难引进这样的人才。现有的影视鉴赏课的教师多是各种原因的“半路出家”者。他们对影视的兴趣毋庸置疑,但因缺少专业知识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再加上他们又缺乏培训进修的机会,因此,师资力量匮乏是当前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5.教学方法单一、落后。许多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以观影为主,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的目的就是看电影,而授课教师也就听从学生的意见,上课以放电影为主,看什么全凭任课教师来定,至于为什么看和看过后对学生的意义在哪里则很少涉及;而有些则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把蒙太奇、长镜头等理论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掌握这些知识对鉴赏一部电影有什么用,却完全不知。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师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互动,造成学生看的很热闹,却懒于思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不到影视鉴赏教育的则应该有的效果。此外,教学时间的安排、实用性教材缺乏等问题也是困扰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的常见问题。
二、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发展对策
1.对影视鉴赏课进行重新定位。在21世纪这个读图和影像时代,影视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在如此强势的影视文化的感染下,一般观众如果不具备一些影视文化的基础知识,只能被动地接受影视传媒信息,而失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于现代社会,这无疑是另一种形式的文盲。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影视艺术高度融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建筑、雕塑、舞蹈、摄影等艺术元素,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人们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1]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和影视课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影视教育的重要性,给影视教育以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加强影视教育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对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审美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影视鉴赏课不是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而是一门重要性不逊于专业课的素质教育课程。
2.完善课程内容体系。考虑到影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课时数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程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5年时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以下几点:高职院校影视鉴赏课的课程内容在理论知识上应该点到为止,不宜过多地讲授,把理论融入到观影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除了着眼于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之外,培养学生影视思维能力和运用视听语言的能力也尤为重要。另外,还要注意把课程内容适当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辅助专业课的教学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养。
3.改善教学环境,更新教学设备。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影视鉴赏课的班级规模应该排在50-80人,人数太多,不仅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有效管理,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教学设备上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购买和配置新型的与教学相关的必需设备,比如多媒体电脑、性能高的投影机、效果好点的音箱、一定数量的DVD光碟,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建立中小型的多媒体影视视听室专门用以影视鉴赏课的教学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考虑和地方企业实体、广电传媒单位以及社会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办学,资源共享,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富有创造性的影视教育新模式。[2]
4.加大师资力量建设。针对高职院校承担影视鉴赏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这一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解决:一是每年有计划地安排现有的教师去进修专业理论知识,以弥补其不足;二是创造条件加强各兄弟院校讲授影视鉴赏这一课程教师的联系,可以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让大家相互学习,互通有无;三是可以考虑适当引进影视专业的社会人士兼课,让他们和学校教师进行优势互补。另外,学校还可以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的学术会议,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5.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观影”在影视鉴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如果将“观影”模式简单化并作为唯一的授课方式那就完全背离了该门课的初衷,更无法达到该门课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影视鉴赏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以往的“填鸭式”和单纯“观影”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很难达到这个目的。要想改变影视鉴赏课程的教学现状,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下两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1)小组合作学习法。在上第一次课时,要求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大概10人左右,在今后的课堂和课下学习中经常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活动,如以小组为单位就一部电影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先进行交流,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把每个学生融入进去,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对活跃课堂气氛和达到影视鉴赏课的课程目标还是非常好用的。(2)利用网络平台,延展课堂教学。影视教育内容的广泛性与课时数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困扰着每个任课教师,而利用网络平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的精品课程平台,甚至个人博客、QQ空间,把相关的知识放到网上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自学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建立QQ群,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随时随地交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优势,延展有限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