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课堂教学妙招

课堂教学妙招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3 09:19: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课堂教学妙招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教学妙招

篇1

新课标提出应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应善于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试想在小学阶段,如何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中,引导学生做到"动静结合",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了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要"巧"、"精""活",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实践,下面就结合几个案例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巧评价激活学生自信

案例:教授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1册第四课歌曲《小白兔乖乖》一课时,学生们刚刚聆听完教学光盘的范唱,这时,忽然最后排xxx同学嘟囔了一句:"咦不是这样唱啊?"鉴于平时这位同学上课一向都不主动举手发言,于是我问:"xx同学你听过不一样的《小白兔乖乖》吗?""幼儿园里学得跟这不一样"。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当堂唱了一下他以前学的《小白兔乖乖》,当他唱完后,我马上边为他鼓掌边评价道:"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一下子就听出了这两首曲调不同的地方,你的小耳朵可真尖啊!让我们一起来为他鼓掌吧!"然后就着这个"插曲",我请同学们把曲调不同的乐句进行了对比,让学生更加准确的学唱歌曲。而鼓励同学表演唱时我特意让xx同学来当小老师,纠正同学们的错误,结果一节课以来xx同学听、唱得特别认真,从此以后每节音乐课都非常积极的回答问题。

分析:这个课例主要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针对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歌声或嗓音不自信;喜欢上音乐课,却不敢表现、展示自己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中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通过评价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自己是最棒的,只要自己敢唱、敢想、敢说、敢动,就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与同学的认可,一句真诚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

二、巧评价激活课堂气氛

案例:在教授歌曲《闪烁的小星》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手号演示歌曲,相信小学音乐教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学习手号比较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因此在正式上课前我提前将学生分为六组,分别是Do队、Re队、Mi队、Fa队、Sol队、La队,并宣布本节课的评价规则:看这节课哪个队手号演示的准确率最高,哪个队的表现棒,而评委完全由队长和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这样一来孩子们学习手号的积极性可高了,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我示范。就这样先一起复习原来学过的手号,学习新手号"La",然后每一个乐句都是小练习,引导学生以小队为单位进行练习和检查,然后一句句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能够获胜。当各队分别展示时,我指导其他队的学生也像老师一样来对同学加以评价。开始学生们往往用模糊的语言如"不错"、"不太好"等进行评价,经过一番指导,学生的语言生动亲切起来了,有的学生评价道:"xx做的手号很准确","xx队还要再加油","xxx做到新手号时有些跟不上了"……慢慢的,学生的评价由敷衍或找缺点逐步转向客观性评价,甚至是向欣赏同学方面努力了。就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精力特别集中,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了,课堂气氛特别好。临下课时六个小队中有三个队的准确率达到了95%,有的孩子们还迫不及待的试着用手号演示其它的歌曲了。

分析:以上课例体现了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也比较多,低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其他同学,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既能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又能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学生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去耐心的指导,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水平,不能急于求成。我发现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以后,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更和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

三、巧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案例:在教授歌曲《在农场里》时我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歌词的创编,在学生中间巡查时我发现一个小组创编的又快又好,于是我请这个组长向大家介绍经验,她想了想说:"我们小组,每个人想出了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就很快完成了。""老师,我觉得我们组编的很好。"另一位组员补充道,"我们第一个创编好了,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还一起唱自己创编的歌曲呢!"听了他们对自己组创编情况的评价,我又让没有完成的小组进行自我评价,"我们组没创编好,主要是谁也不听谁的,还都在说话。"对于他们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及时给予了肯定,然后再延时2分钟,结果不一会就都创编完了,而且还都特别注意了不跟其它组雷同,接着我又鼓励他们进行了表演唱,学生思维更加的开阔。

分析:这个案例体现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逐步向具体性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的鲜明旗帜下,我们小学音乐课堂更应率先做出榜样,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架起师生、生生之间的友谊桥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创建和生成更加积极有效的课堂,让学生自由地徜徉在音乐世界,并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真正快乐地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篇2

我在执教二年级上册《动物过冬》一课时,发现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简化了课堂教学环节,直击重点,将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空间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学生搭建起一个综合性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理解、感悟课文”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读书、找找、画画、汇报、交流、质疑、释疑,指导朗读,对比理解,词句训练,随机扩展等形式,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能力的训练。最后的总结扩展环节,又将知识的拓展和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品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对三个维度的要求。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课堂结构安排得合理、实用、紧凑,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被牵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更充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充分,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使学生在这种充分的交流中实现综合性的学习。既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又培养了多种能力。

二、利用兴趣和重难点的有效结合,设计课堂教学

在教二年级下册《寄给青蛙的信》一课之前,我对以往本课的教学进行了反思。以前在教这一课时,我和多数老师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基本上是按文中内容的先后顺序依次处理、解决问题。虽然思路清晰,设计环节和学习方法得当,但缺乏新意。孩子们自主读、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不是特别高,需要老师较多的引导和启发。我发现,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其实就是这封“信”。因为现在的学生没有见过“信”这种联络方式,也没有写过“信”,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于是,我重新设计了开课时的环节,直接由这封信入手,用媒体将课文中的“信”呈现出来,让学生练读这封信,并把自己通过读信了解到的和想知道的同大家交流交流。这样一来,立刻就把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在接下来的各项环节中,不需要老师过多的提示与引导,学生们自己就把许多问题甚至重难点突破了。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将整堂课的气氛再次烘托起来,请学生们写信、读信,传递他们的真情与快乐。

本次教学,使我更加理解了“教无定法”的含义,懂得了有些课只要能将学生的兴趣和文章的重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围绕着它去设计教学,就能让课堂活起来,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针对特点,利用有效手段完善课堂教学

在我们使用的课本中,诗词的录用对当代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诗是民族的心声,文化集萃的载体之一。中华古诗词更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如何教好古诗词一直是我们教师在不断探讨的一个课题。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让他们在乐中学的同时既理解诗词的内容和含义,又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常常引发我的思考。

在教一年级《江南》一课时,我潜心钻研教材,查阅了许多有关《江南》一诗的资料,最后决定“别出心裁”试一次!我课前用吹塑纸、彩纸、硬卡纸等材料制作了一些教具。上课前两分钟,我开始快速地在黑板上搞起了创作:挨挨挤挤、碧绿茂盛的莲叶,各种姿态、婀娜动人的莲花,饱满、挺秀的莲蓬,各种各样、美丽可爱的鱼儿……有贴出来的,也有手绘的。学生们在下面专注地看着,不时发出声声赞叹。原本普通、宽大的黑板,立刻变成了一幅绝佳的图画。上课伊始,学生们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兴趣盎然!围绕着这美丽的图画,学生不仅学会了诗句,理解了诗意,想象出了诗得意境,而且会诵读,会表演,会唱,会跳,感受到了古诗词的无穷魅力。

篇3

一、变换拍子的小妙招

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学生对变换拍子非常不敏感,通过音乐术语教授变换拍子学生又难以理解。老师通过一首浙江童谣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体验了2/4―3/4两种拍子的交替变化,并通过游戏准确地按节拍传球,建立起2/4―3/4变换拍子的感性体验。

【教学实例】三年级,浙江杭州童谣。1.听老师用方言念童谣:一只鸡2/4;二会飞2/4;三个铜板买来的2/4;四川运来的3/4;五颜六色的3/4;骆驼背来的3/4;七上八下的3/4;爸爸买来的3/4;酒里浸过的3/4;实在没有的3/4.

2.师:小朋友玩过对拍手游戏吗?怎么玩的?试一试!两人一组,听老师念儿歌,是不是感觉有时候拍的不舒服?为什么呢?

是哪一句开始不舒服了呢?(四川运来的)自己拍一下,再跟对方拍一下,两拍够吗?那要再拍几下?(一下)好,再试一试。

3.理解词义,学方言。

4.这是一首跟什么有关的儿歌?(数字)

5.传球游戏,同学们围成一个圈,听到数字时,将球传给下一个同学。加大难度(两个球、三个球,换方向传,提示学生传递动作要明显)

【教后反思】这个传球妙招,让学生在童谣的游戏里不知不觉掌握了变换拍子,实际上是老师在教学中关注了主体(即学生)的音乐感受,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学生获得变化拍子的音乐感受的过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球,但是让学生感受了节奏,节奏是儿童学习音乐最基础的。

二、律动组织教学的小妙招

孩子都好动,在音乐中动起来,动作的加入会让理性的音乐课堂感性起来,会让思想不集中的一下集中起来,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更会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好处真多!

【教学实例】1.情景再现:(1)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看着孩子们快速地跑回了教室,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有的还交头接耳地交谈着下课玩的内容,根本安静不下来。(2)我们的音乐课一般都是上午的第3、4节课,如果1、2节课孩子上课时进行了小测验情况不佳或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就会让他们的情绪低落,也会影响音乐课的上课效果。

2.我的妙招:一上课,我什么话都没说,先放一段趣味性的音乐,用音乐来吸引学生。放完音乐后,有些学生就已经开始问我了,老师你为什么放这段音乐,这音乐挺好玩的。于是我接着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有人回答:听到了音乐中有突然停止的地方,什么声音都没有。我顺势问道: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遍,你们找到音乐的空白处并举手示意,再数数 一共有几处空白地方。就这样在少数学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关注音乐,参与寻找音乐中停顿的地方。渐渐的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进来。

三、可乐发掘气息的小妙招

【教学实例】:在课堂上,我拿出一瓶可乐,用力摇晃,然后问学生:摇晃后瓶中会产生什么?他们说:气泡。我再问:现在慢慢开启瓶盖,你们会听到怎样的声音?随后我慢慢地拧开瓶盖,他们听到了气泡泄漏的声音:“嘶――”,从很响的声音慢慢渐弱到消失。然后我就让学生跟我一起模拟开启可乐瓶盖的动作,一起用嘴巴来模仿气泡发出的“嘶”的声音。最后我再解释气息的原理和开可乐瓶是一样的,让他们通过发长“嘶”和短“嘶”去体会腰部的感觉。学生似乎一下子就找到了方法,争先恐后地练习起来。

【教后反思】:通过这个开启可乐的能量,发掘气息的小妙招,不仅让学生愉快地找到了气息训练的窍门,也为后期的练声和歌唱训练打下了基础,其实,设计之初,我原本没有想到可乐瓶跟气息能有所关联,只是不经意间的一次喝可乐的灵感迸发。

篇4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地理学科及高中学生的特点,一些地理教学方法确实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目的。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小妙招,在文中与大家分享。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再照本宣科,教师要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对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再感觉有海量的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按照本节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有条不紊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只要能够有效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即可。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有效学习也有很大帮助。由于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学量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比较迷茫,如果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会使学生感觉不安,产生压力。教师一旦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就更加有方向性,自然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明确地理课堂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做出巨大的努力,教师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把握,并能够明确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知识等,这样教师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安排,不仅课堂教学能够井井有条的进行,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

有助于高中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习的小妙招之一,就是教师应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点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兴趣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点学习,而且对高中学生在地理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在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幸福感等也有很大帮助。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自然地理与宇宙空间相关的知识点时,由于宇宙空间的很多现象是学生用肉眼看不到的,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唯美、新奇的画面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都能够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那么,学生的学习激情自然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地图教学,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在新时期对学生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地图教学,发挥地图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辅助作用。地图与地理教材上的文字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是教材上文字知识的立体呈现形式受传统教学的一些因素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对地理教学引起重视。而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地图教学的重要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地图教学,并深刻的体会到地图对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扎实掌握地理基础知识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地理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仅仅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难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如果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能够附之以地图,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点。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地图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不管是在学生日常的地理学习中还是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地图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点与地图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对地图的实际应用,更好的应对地理学习或考试过程中的问题。

四、加强师生互动。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不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必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即可。实际上,为了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想要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是很好地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设置一些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还能够使学生思考一些地理问题,对学生有效进行地理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加强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还能够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效果,试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的作答,整个课堂教学瞬间活跃了起来,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篇5

1、教师专业基本功较好,注重朗读设计、指导。范读——自由朗读——重点研读——品读揣摩,环环相扣,自然流畅,让学生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后再朗读,较好的品位和体现了《散步》一文的语言之美和情感之美。

2、根据课文“设计图表”环节颇具新意,确实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内容。

3、小组合作自编自演“亲情情景剧”将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联系在一起,不失为一着妙招。

篇6

如果说课堂气氛不好不是教师的错,那么,不善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是教师课堂艺术魅力的缺乏了。

一个长期压抑沉闷的课堂,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乏味。也违背了教学的初衷——快乐学习,这个理念。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引领者,有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活跃的气氛。

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的授课内容安排的太多,只专注于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状态,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可能是平时对学生的纪律要求过严,学生习惯了听从而缺乏学习的热情,该说时不说,该动时不动;也可能是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自然就不做出响应,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寥寥几个人愿意举手发言,甚至有时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没人举手,反而将教师置于尴尬的境地。一节课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儿唱独角戏。而最大的原因还是老师不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节课堂气氛。

那么,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有热情学习,愿意参与学习呢?如何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呢?

第一招:开课设悬念

在新课开始阶段进行悬念的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渴望与追求,激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听课热情的目的。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说书时,每当故事情节发展到激烈的或矛盾冲突到剑拔弩张的关键时刻,就突然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来吊人胃口,让人欲罢不能,于是就盼着听下一回。其实,无论是说书,还是侦探小说,让人不肯释手的原因,就是设有悬念。所以,教师在开课之时,巧设悬念,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不仅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对提高老师自身的基本功也大有益处。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悬念只是为创造一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设,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引到将要讲授的课本知识上来。倘若学生对悬念本身的兴趣超过了课本知识,那么这样的悬念就成了真正的“悬念”了。因此,制造悬念不是故弄玄虚,既不能频繁使用,也不能悬而不解。应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使课堂前后内容互相照应,不要出现悬念与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而且,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要跟学生的实际、情绪相配,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在情绪饱满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二招:鼓励学生说“不”

在写作或解决其他学习问题时,从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切入是出彩的一个重要捷径。

传统教学中,往往存在着一些顽固的思维定式,教师成为搬运工,把教材教参当作“权威”,直接搬进课堂,生硬地让学生接受。教材上怎么说,教师就怎么说,学生也必须遵守。这种严格、保守的教学方法残酷地禁锢了学生美好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思维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每天沿着既定的轨道前行。学生的循规蹈矩使他们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学习效率必然也低。

教育改革的首要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教育不是工业化生产,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上的母鸡,统一吃食,统一下蛋。要打破禁锢,还学生一个自由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绪能够海阔天空,百花齐放!

那么逆向思维,敢于说“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辅导学生作文时,不要替学生审题立意,而应任他们天马行空,并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独立见解、个性特点等,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说“不”,学生面对书本和教师很少敢说“不”,教师应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思考方式。例如,可以先让调皮些却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尝试说“不”,然后带动那些谨慎却有自己思想的学生说“不”,在这样一个平等、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表现欲会越来越强,他们会自发地讨论交流,甚至在相互交流中迸发出奇思妙想。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即使学生对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也能在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教学的愉悦。

当然,逆向思维说“不”的目的不是鼓动学生们猎奇,不是乱发议论,也不是任何情况都通用,它要求论之有理,述之有据,要有说服力,这样才能达到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的目的。

第三招:课堂环境要变新

试想一下,从炎热的大马路上走到通风的过道,当时的你,会是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高兴?凉爽?总之是别有一番风味。可见环境对人的心情的影响是多么的大。

三尺讲台,一本正经的老师,一列列整齐的桌椅,一个个正襟危坐的学生,这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课堂环境。在我们传统的课桌椅“秧田式”排列法的环境里,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学生,由于与老师之间的空间距离较短,心理距离也较短,这些学生往往能更多地得到老师的注意,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热情也更高。而坐在后排的学生,由于与老师的空间距离较远,因而心理距离也相对较长,老师的精力有时顾忌不到,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也相对消极些,有的表现出对自己获得得学习上的成就缺乏信心。因此,有经验的老师,也会对有限的教室环境做个小变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

可以改变课桌椅排法,改变讲台及学生的听讲方向,或者改变教室某个角落的摆设等。例如在讲台上放盆盆栽的装饰花木等美化教室,调节教室色彩。事实证明方法很有效,学生们很喜欢上这堂课,因为这将一切变得那么与众不同。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85

“竞争”是一个现代人十分熟悉的名词,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竞争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培育人才的学校,自然也受到深刻的影响。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培养出更多有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的人才,要求教师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本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深深感受到将有效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打造趣味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对小学生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将多种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渗透到教学中去,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时,就可以穿插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见到的小蝌蚪的形象、青蛙的形象、大黄牛及壁虎的形象,这样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避免了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当然,教师如果能够制作一些模型供学生观赏,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帮助。有趣的课堂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锁定于课堂教学之中,自然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提升教学语言艺术性――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虽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时感觉压力并不大,但是想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熟练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艺术性,其中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本人发现,想要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能够通过语言将学生带入文章所描述的情境,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教师在讲《掩耳盗铃》这一寓言故事时,就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描述,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故事的内容,而且对学生的实际行动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教师对知识、能力、实践等多方面引起重视,在及时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以一种更具艺术性的形式将文章内容展示给学生。

三、巧妙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重要的现在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应用多媒体,正好与学生的思维形式相适应。当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更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知识点呈现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吻合

在使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对课件制作引起重视,其中课件知识点的呈现并不是任意的,应该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吻合,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借助于多媒体,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二)课件内容丰富多彩

有些教师制作的课件往往不够丰富,课件仅仅容纳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而没有融入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结果课件的辅助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教师应该实现课件内容的丰富化,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些小学生喜欢的音乐穿插到课件中去,在学生出现大脑疲劳或者学习兴趣不浓厚时,通过播放音乐的形式使学生的疲劳或者厌学情绪得到缓解,进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来。运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不断归纳总结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经验。

四、师生互动――将学生纳入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进行互动,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影响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获得。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就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很多教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互动,往往结合教学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作答,本人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如果一味的设置问题,会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心理,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为了与学生有效进行互动,本人通常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为了更好的发挥师生互动对提升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开发更多有助于师生互动的方法。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3-0093-03

《坐井观天》教学中,老师组织学生表演对话。看得出来,老师在教具上下了不少功夫――精心制作的小鸟和青蛙的头饰戴在表演的学生头上。表演完后,老师转头问:“同学们,这两位同学表演得好不好?”出乎意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不好!”

《纪昌学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纪昌是如何练眼力的?”“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用一根长头发,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练习把小东西看大。”答案是正确的,可是有个声音小小地响起来:“不可能啊,头发怎么能绑住虱子?那得怎么绑?”

一节外地优秀教师的口语交际观摩课――《小小推销员》中,老师让学生发挥各自的口语能力推销自己的货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拿了一个福娃进行推销,说的不错,在场的师生都给予了掌声。不料旁边的另一位“推销员”提出意见:“老师,她刚才说错了吧,那个福娃可能名叫迎迎。”老师被难住了,很快将“迎迎”还是“妮妮”的问题一带而过。

……

你看,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是“一切皆有可能”。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意外”,令老师措手不及。我戏称这是:抛砖引来了“石头”。遇到这种比较棘手的情况时,教师的一念之间将决定事态发展的走向。或许被石头砸了头,也或许石头会变玉石。

一、欣赏包容待意外

听特级教师的课,我们常常会醉心于他们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演绎,折服于他们润物无声的精妙的教学艺术,但我更佩服的是他们高超的教学机智。回想我们有些老师的做法,上课叫“讲课”。大多数老师事先已经设定好模式,担心被学生打乱教学步骤,(尤其是有人听课的情况下)学生稍有“出轨”,不是被“一棒子打死”,就是碰到老师“高挂免战牌”,置之不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损害和影响,也使师生情感产生了隔阂,更给的课堂教学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实,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需要的是欣赏包容的情怀。

新课程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样性,并把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通过学习方式的革新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怀疑精神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种改变意味着教材是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材料”。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表现和求异思维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常态,而非“意外”或“另类”,并且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教学中,只有教师拥有欣赏和包容的情怀,才能直面课堂意外,寻找意外之处的惊喜。

二、修炼妙招化“意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在课堂上,如何运用妙招变“废”为宝呢?

1.胸有成竹精备课

老师是一堂课的导演,备课就相当于写剧本,可以说任何一堂优质课都是精心备课而来。课改后,教师的“教”已不再是单纯传授,讲析,而是引导、组织、参与、讨论等的综合,“书”也不再是单纯的教科书。新课程下的备课也必然发生巨变,备课除了从深度、广度上钻研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出事先的估计。比如对可能引发争执的内容设计好下台的台词,对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反应作出预测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

2.细致耐心待花开

曹敏华在《迟延评价惊喜无限》中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一些“怪论”常引来教师迫不及待的否定。这种教学中的尴尬,常常会扑灭学生创造的火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恰当地采用迟延评价,就会避免尴尬。

在《将相和》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正在兴致勃勃品读睿智勇敢的蔺相如如何在“渑池相会”时威胁仗势欺人的秦王。刘祥举手要求说话,在我的示意下他涨红脸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秦王不可能受蔺相如威胁!资料上说秦王身高将近两米,身材应该很是高大魁梧,蔺相如从力气上就比不过他!”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议论纷纷之余,都把目光投向了我。看看刘祥既不安又坚持的神情,我不禁笑了:“刘祥,能告诉老师你从哪里知道秦王身高的?”他一脸的理直气壮:“我看我姐的历史书了!”“哦!好。老师在备课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但是我们也不能没有调查就定论。老师交给你个任务吧,请你课后把有关秦王身高的资料查到,拿到学校来,好吗?”他很兴奋地点点头。处理好后教学继续进行。回家后我就刘祥所说的问题在网上查了资料,并没有相关信息。第二天的语文课,我刚刚踏进教室,刘祥就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是我记错了。”我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并在班里肯定了刘祥勇于质疑的的精神。

教育是一种等待,花开是需要时间的。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作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华明《锁定”错误”放大生成》中提到:在”非预设生成”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只要对教学有意义,哪怕是错误的生成也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3.将计就计化窘境

有时,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会给教师带来一些窘境,教师要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他们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并以妙语相应。

领导听课,我所讲授的课文《唯一的听众》效果还不错。同学们明显对“我”因为“唯一的听众”而发生的变化惊叹、感慨。意外发生在我打算布置的作业上:“同学们,在你们的人生当中,一定也有人曾经鼓励过你、肯定过你、帮助过你、表扬过你,对吗?”“对……”有气无力地回答。咦?这是什么状况?“难道没有人表扬过你们?”短暂的沉默后,有人小小声说:“没有。”难道是故意捣乱吗?短暂的思索后,我接着引导说:“我觉得不可能!再仔细想想!”“就是没有!”语气似乎反而坚定了些。“不是啊!这节课上老师就表扬、鼓励了许多人!”话音落后有人做恍然大悟状,有人直接说:“嗯,就是啊!”本打算继续引导孩子们回想时,刘晨诺却小声说:“你没有表扬我!”我听到了,犹豫了一下,还是在课堂直面了他的问题:“晨诺,其实老师一直在关注你,但是你一直不给老师表扬你的机会啊!”本来低着头的他一下子坐直了,直视我的眼睛。我笑了:“仔细想想,你一节课举过一次手吗?”他脸红了,迅速将头又低下去了。这个孩子的情况我有所了解,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孤僻、自卑敏感。兼任班主任的我早就发现他不愿别人关注自己,想打破这种僵局却不得其门而入。我感觉这次就是一个机会,于是拍拍他的肩膀:“老师特别想听到你发言,给我个机会,做你的听众,给我个机会,表扬你,可以吗?”他点点头。这是个说话挺讲信用的孩子,以后的语文课堂,我常常见到他静静举起的右手,很是高兴。

一节公开课算什么?有什么比走进孩子的心灵更有成就感的呢?

4.顺水推舟启思维

在学生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教师若能不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则有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向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讲授五年级语文《梅花魂》中“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一段文字时,我班郑阳博举起了质疑的手:“老师,是不是作者写错了?梅花应该用动植物的‘它’,而不是‘她’吧?”我很高兴地表扬了他:“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又看了看班里其他的孩子,问:“写错了吗?”班里的意见立刻分成了两派,争执不下。我轻轻引导:“梅花在课文中象征了什么?”这下倒是异口同声地回答:“祖国!”我又接着问:“我们一般把祖国称为什么?”“母亲!”“是啊!男同学呀别有意见,因为祖国和母亲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谁来说说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最后我又笑着说:“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写花儿很漂亮,就说花儿美得像――”“漂亮的少女!小姑娘!”“同样的,我们说姑娘美得像――”“花儿一样!”“是啊!我可不可以说咱们的小伙子郑阳博像花儿一样?”教室里顿时一片笑声。笑声中学生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手法的理解。

这样将问题留给全体学生讨论,既能让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又能使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和碰撞。如果问题仍然解决不了,则可留在课后解决,从而保证正常教学过程的顺利完成。

5.知错改错巧导学

人孰能无错,如果课堂上一旦出现失误,教师必须保持沉着冷静,千万不能手忙脚乱。对于个别失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改错,而是恰当地利用自己的错误,引出一点教训,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更深刻的记忆。

生字教学中,我在黑板上书写了“濒”字,强调发音“pn”。学生们一愣,随即有人叫道:“老师,那个字读‘bn’!”因为“濒临”这个词语是考试的“宠儿”,我记得自己还特意留心了一下。真的错了吗?已经有反应快的孩子将字典、语文书送到我的眼前。真是羞愧啊!但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认真“考证”了之后,微笑致歉:“真是不好意思,偏偏记住了错的!多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啊!请大家帮老师再加深一下印象,我们一起来齐读三遍,好吗?”事后,我将“濒临”一词与注音工整地书写了20遍,交给班长阅。看到班长认真打上的对勾,我满心都是高兴,因为我的大多数孩子们从那次起也养成了自觉改错的习惯――数目20遍。

身正为范,知错、认错、改错,才是好老师。

6.风趣幽默调氛围

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调节情绪,而且可以作为教育的武器,于“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

记得听《坐井观天》一课时,年轻的男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似乎完全忘记了教室后面一大群听课的老师。时不时便捧腹大笑。以至于老师组织读课文时课堂秩序稍稍失控,好几个学生粗声粗气的吼道:“……小鸟说‘我从天上来。’……”这时,老师幽默说道:“嗯!我看不光有可爱的小鸟,森林里老虎、狮子也跑来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轻松愉悦的笑声,孩子们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运用了教学机智,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化解,整堂课充满了精彩和生气,还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7.承认不足诚感人

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学习方式的背景下,随着社会发展、资讯便捷,我们的学生视野宽广、知识丰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将会面临更多难以直接回答的问题。对于来自学生的诸多问题,教师不懂装懂、胡编滥造、白眼对待都不如实事求是;搪塞躲闪,廉价表扬远不及以诚感人。

记得在《游园不值》古诗教学感悟诗意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中“苍苔”一词,我是这样说的:“‘苍苔’就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我们班上一个名叫王辉的学生却马上大声质疑:“老师,你说的不对!苍苔不是青苔,苍苔颜色发黄,而青苔应该是绿色的。”我愣了一下,说实话,在备课时我并没有注意这个小小的细节。面对突况,班上的学生都轻轻地笑了。我知道他们想看老师怎么处理这个平时调皮捣蛋、现在又给老师难堪的家伙。我迅速思考了一下,表扬了王辉:“真好!王辉学习不光带了耳朵,而且带了思考的心。希望大家学习他!这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允许我查查资料再回答,好吗?”后来经查证,知道了苍苔是指一种绿色苔藓植物,也叫青苔。“苍,草色也。《说文》”“苍,青也。《广雅》。”

诚恳真实的回答以及积极行动的补救工作照样使我在学生中树立了威信。

三、旁逸斜出生美丽

篇9

“课堂回归自然,回归常态化”是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 让公开课返璞归真,把课上得简单真实,从现有的资源出发,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拉近公开课与常态课的距离,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这才是公开课教学的导向价值。

1. 变“求新奇”为“求平实”。有段时期“求新奇”,指课的内容新,很少有人上的课文,或是从经典名著、报刊精粹中选取教学材料,认为可以吸引别人的眼球。当今则需“求平实”,内容选自教材,是人人都要上的,这样才能启发更多的教师。同课异教就是指同样的课文,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上出不同的精彩。

2. 变“求新人”为“求风格”。所谓“求新人”,指一味用年轻老师上公开课,一是形象好语感好,大家愿意看;二是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单位不断“推陈出新”。现在则需“求风格”,国内诸多特级教师不就是以他们的独有教学风格扬名全国、受人景仰吗?所以,应鼓励中老年教师也要上出自己的风格,不要认为“公开课”与己无缘。

3. 变“求精美”为“求效益”。过去“求精美”,为上好一节课,不惜重金投入,花费大量精力制作教具,一节课用后就再也用不上了。现在的教学则需“求效益”,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从文本特点,教学需要出发,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和功能,才是我们倡导的。

4. 变“求一气呵成”为“求思维含量”。所谓“求一气呵成”,认为学生与教师配合最重要,所谓配合就是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能立即较完美地回答,这样一节课完全按教师的预设上下来,一气呵成。现在则需“求思维含量”,我们要看课上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了怎样的学习指导,教师是怎样关注答理学生的,追求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

教学在呼唤常态,课堂在呼唤本真。我们需要公开课,但公开课要遵循课堂教学和小学生认识活动的基本规律,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让公开课回归到真实的日常教学上来,让大家觉得可看、可学、可用,体现公开课的教学价值,体现“常态中精品课”的特点。在追求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之路上,让老师们都能感受到“常态课堂”的“别样风采”。

二、 参与公开课评课,提升常态课教学水平

当前,在公开课的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公开课对常态化教学的引导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这些现象主要有:(1).不予置评,无所作为。公开课执教完毕,甚至话音刚落之际,听课老师便急急匆匆地离去,不听评课,更不参与评课。(2) 敷衍了事,空洞无力。评课,本应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及其原因做切实中肯的分析和评价,进而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

发挥公开课引领作用

释。但因各种原因,课听完了,评课者往往跟着感觉走,随心所欲地说几点感受,隔靴搔痒,难以给人以启发。(3) 高唱赞歌,一味奉承。诸如“听君一节课,胜读十年书”“教改先锋,典范之作”等恭维奉承之语不绝于耳,让人生厌。(4)不讲对策,耗费精力。圈圈点点,虽指出不足之处,但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措施,久而久之,就消弭了执教者的积极性。(5)盲目追风,脱离实际。有些教师追风思想严重,现在流行什么教育理念,就生硬地套用这时髦的教育理论评点现实的课,以显示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美其名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为了能从公开课中有所收益,听课者必须胸怀谦卑、感激之心积极参与评课活动,通过与执教者的互动,汲取公开课的精髓,以促进自己常态课堂的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尝试积极参与评课活动。

1. 提出一个亮点。常言道“寸有所长”,挖掘公开课的一个亮点,找到可学之处。

2. 找出一个问题。俗话说:“尺有所短。”每位听课者如能给课堂挑出一处“美中不足”,有助于大家从多侧面、多角度提高教学能力,促进高效课堂建设。

3. 献出一个妙招。针对此课不足,亮出自己的一个妙招,实现智慧火花的碰撞,使教者、听者都能在碰撞中提升教学能力。

三、 缩短两类课差距,促进常态化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引起诸多议论。我认为,常态课与公开课的反差,问题不是公开课精心“打磨”,而是常态课缺少“打磨”。我们无需否定或降温公开课,而应,反思常态课怎样如何适当“打磨”,逐步还到公开课般的高效。

1. 就地取材,合理选用课堂教学资源。公开课,特别是代表着一定级别的公开课,往往准备工作就要花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并且搜集资源的工作不只是执教者一人,还包括执教者后面庞大的智囊团、后援队。可想而知,从中筛选出来的教学资源怎能不优秀?但是,以此要求常态课,是不切实际的,甚至会严重影响常态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一个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智者,优化材料运用,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以从具体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出发,根据教学对象和所在区域的特点,因人选材,因地选材、因时选材为他们“量身定制”针对性强的教学资源,以便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教学资源中直观体验获取知识。

2. 三思而行,优化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公开课往往体现教者这阶段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所以,执教者往往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总是思前想后反复推敲,并请“专家会诊”,以期形成一个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常态教学虽不应照搬公开课的做法,但也应该且可以是深思熟虑的。善于统筹安排的教师往往会在上下班的路上,在等公交车的间隙,在欣赏一种风景的时候,在遇到一种社会现象时……思考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并加以开发、设计、实施。

篇10

一提到落后生,总有很多教师会情不自禁地皱一下眉头,还有的摇摇头不愿多谈。因为落后生爱惹“麻烦”,给班级荣誉“拉后腿”,使教师的工作量加倍。其实,只要对症下药,巧用“妙招”,会让他们的各种“不良”行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他们的工作,会让我们繁忙的工作更加充实,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

我提到的妙招就是以无声语言教育引导他们,让他们走上正轨。教育中的无声语言,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原理,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正如洛扎诺夫所说的:“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组织起来。”其目的就在于给学生施加各种影响,创造各种条件,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个人的潜力,使之达到充分地自我发展。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围绕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

一、细心发现特长,用眼神鼓励“落后生”发挥特长,给其表现机会

我们班的朱伟同学,长得人高马大,成绩不怎么样,在班上比较霸气,令老师很头痛。通过学校运动会后,我发现他体育不错。于是,我让他协助体育委员搞好全班学生课间活动。开始全班学生不服,这怎么办?不行,我得帮助他在全班学生面前树立威信,课后及时与他交流“管理”经验和办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当遇到难以控制的场面时,我的一些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及表情都会给这个孩子以引导,教会他怎么为人处事。一段时间后,这名学生很少霸气了,也懂得开始努力用功学习。虽然,目前他在学习上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但只要懂得学习,再加上努力,这就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还有我接手班级的一个女同学,她的数学成绩很不好,她的父母用的是大棒政策,不光没效果,反而让她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一见数学就头晕,后来就常常逃学。一直到初二,她的数学成绩通常就是个位数。我们做班主任的,不能见死不救,不能放弃。怎样挽救这样的孩子?让她增加自信心,通过自信心的培养督促其对数学老师的好感,从而逐步喜欢上数学。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我心中不知回荡了多少回,对,发现她的特长,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画画很有一套,就在教学过程中专门让给我在黑板上画一些与教学内容或与习题相关的图画,让同学们认识并接受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渐与她建立了感情,她对数学的学习也更投入了,成绩在一年中稳步提高!

二、多关注“落后生”的成长过程,用适当的表情和动作给予鼓励

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讲解分析,往往伴有一些不同的表情和动作,使学生视听沟通,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运用体态语言,省却烦琐的语言表达,达成师生间无声的、但彼此心领神会的融通,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手段。尤其在对“落后生”的教育中,如果能增加一些适当的无声语言的传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给他们一个信任的眼神,可以使他增添信心和备受鼓舞;习惯地敲一敲他的课桌,便能引起他对所讲内容的重视;教师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点点头或摇摇头,他便知自己回答的正确与错误,而后继续作答或改正错误内容接受正确内容;用赞赏与鼓励的目光望着他,他就会意识到教师希望自己继续说下去;轻轻地抚摸一下学生的头部或蹲下来与之交谈,他便会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也便一下子调整了教师与他们之间的情感距离。但是,切不可忘记,教师的体态语言一定要和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活动相一致,作到亲切自然,庄重大方。一举手、一投足,一顾一盼,都要体现应有的风度,使学生看到表里如一的美好真实形象。千万不可故意造作,扭扭捏捏,这样不但产生不了好的影响,还会损害教师的形象。我班的王岗同学,平时的学习和纪律对前任班主任来讲真可以用无可奈何来形容,刚开始,我也觉得他是个难题,这个孩子可不能毁在我手里,我要拉他一把。经过我对他的观察和对家庭情况的调查,知道了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受到的爱比别人少一些,只能给他更多的爱才能感化他。于是,我不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后,时时处处给予其无声语言――鼓励的目光、信任的眼神及和蔼可亲的等,是我常常用到的手段。经过感化教育,他在一年后的考试考核中,各方面表现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适时的书面信息传输教育

人人都有自尊心,“落后生”的自尊心在某种程度上更强,如果采用不择时机地对“落后生”教育,有时的结果会适得其反。怎么办,那就得把握时机,掌握信息,有的放矢。举一个例子,有一次上完课离开教室,我把教案忘在了讲台上。等我返回去拿的时候,发现学生们围在一起正你争我抢地翻看我的教案。“捣蛋鬼”小彤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看到此情此景,我灵机一动,心中生成一个教育方案。于是,在事隔几日上完课后,我又把教案“忘”在讲台上,里面夹了一张纸,纸上写道:“小彤这几天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小动作多,还时不时跟同桌小声说话。他本是个自觉守纪的学生,怎会变成这样?我得赶紧找他谈谈。不,还是再多观察几天吧……咦,这孩子!x月x日随记。”不出我的预料,小彤果然进了我的“圈套”。此后的几天,小彤再也没有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听课很认真。

隔了几天,我又把教案“忘”在讲台上,里面夹的纸条这样写道:“小彤这几天进步不小,课堂上注意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还认真做笔记。我真想在班里表扬他,但是现在还不行,时机还不成熟,因为几位任课老师都说他做作业草率、马虎……我应该抽空找他了解一下情况。”正如我预料的,小彤逐步改掉了做作业马虎、草率的坏习惯,每天都保质保童地完成,而且字迹工整,正确率大大提高。

采用这种方法,没有当面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利用学生要面子、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于“无声”、“不言”之中促成了所谓落后生的转化。上面的几个例子可看到,“落后生”是具有很好的可塑性的。在他们成绩提升的背后,我们不光看到的是老师如何为人师,而更应该看到的是学校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粒各具特点的种子,就看学校给他们什么样的土壤。

总之,无声语言运用得当,教师就能从学生的一举一动中窥见他们的所思所想,学生也能从一颦一笑间领会教师的意图,久而久之,师生间就可以形成一种默契,达到心灵相通。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08-01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遗产,它们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和风格,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当我们注重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真切地认识到祖国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通过民族音乐来体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民族音乐文化的精髓渗透于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将来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一、民族乐器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族乐器的特殊性,将什么样的民族乐器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争议性的问题。就拿葫芦丝来说,葫芦丝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地的认可度和普及度比较高,而对于北方的省份,葫芦丝就不那么紧俏了。这种地域差异和民族差异,给民族乐器的教学带来一些影响,而要想克服这种影响,就得因地制宜,发挥地方民族乐器的优势,让乐器的选择符合学生亲近性要求,再通过民族乐器的课堂教学使其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比如,新疆学校引入“纳格纳”鼓、冬不拉、弹布尔;内蒙古学校引入马头琴;四川羌族、藏族地区的学校引入羌笛;云南学校引入口弦、葫芦丝等等。而对于民族乐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学校和家长不够重视,乐器教学缺乏专业的民族乐器。要进行民族乐器教学,首先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民族乐器,以供师生使用。但是,目前很多民族乐器由于生产都跟不上,特别是那种需要纯手工制作的民族乐器,就给学校普及某种乐器形成阻碍。再加上音乐不被纳入小学升学考试和中考的范围,学校和家长都不太重视音乐教学,在乐器教学上的投入也相对少很多。即使学生有学习乐器的兴趣,家长也会以耽误学习为由拒绝购买乐器。

(二)教师技能不足。由于乐器教学得从基础开始,教师不仅需要了解民族乐器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还需要精通多种乐器,这样才能胜任课堂上的乐器教学。但要知道教师的精力和能力都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上述的这些现象都不利于音乐教学本身的发展。声乐教师和乐器教师应该是“术业专攻的”,若看中教师多才多艺而胡乱安排课程,使得教师无法精心备课,就可能影响课堂质量。

(三)课时安排不合理。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始落实民族乐器进校园,但过程很不理想。比如,柳琴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情况就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音乐课时安排的不合理。现在的中小学,每周音乐课的安排都不多,小学可能每周两节,初中每周仅一节,这明显达不到乐器教学的课时要求。目前,大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学以唱歌为主,乐器教学的进度显得异常滞后,有些学生甚至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始乐器课程。乐器教学出现课时危机,导致教师“应付”教学任务,只教学生一首曲子,不给学生讲基础,学生云里雾里,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也被挫伤。

二、促进民族乐器与音乐课堂的融合措施

(一)完善乐器教学机制

乐器教学机制的完善,首先要让地方政府和学校明白民族乐器教学的现实意义。然后,凝聚政府和学校的力量,协调一致地普及民族乐器进课堂的工作。通过资金投入的增加,使学校的乐器资源、教师资源以及课时安排符合开课要求。最后,在客观环境满足的情况下,开展乐器课堂,并对课堂进行监督,保证课堂的质量和学习效果。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持续的。而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时,音乐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情感方向,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关怀,使得乐器学习的过程充满尊重与信任。比如,在进行葫芦丝教学时,《月光下的凤尾竹》的优美与的《竹林深处》的欢快可以瞬间吸引学习兴趣,再利用联想法,让学生联想云南傣族的泼水节,这样,学生的情绪随着乐器演奏的效果而改变,对葫芦丝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

(三)重视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

想要使音乐课堂形象生动,就得利用音乐课堂寓教于乐的轻松学习方法。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素质,认识到民族乐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习民族乐器,并通过活跃课堂气氛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上文中提到,有些音乐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教学妙招。比如,有的音乐教师以分声部的形式来处理,让一部分同学负责一小段,从而使乐器教学的难度减小;在乐器教学有了一定进展之后,教师尽量避免“自导自演”,而是在课前示范之后,鼓励学生一起演奏乐器,让课气氛堂活跃起来;而在乐器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有些教师则采用“唱伴配”的方式让学生自行组织表演,在实践中使乐器的学习得以提升。这些妙招层出不穷,不仅可以利用乐器丰富课堂,还有效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效率。

(四)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创造、不断反思的过程,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比如,在进行乐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在不告诉学生问题是什么的情况下给学生放一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歌曲,听完歌曲之后,就开始询问学生,歌曲中听出几种乐器?各种乐器扮演了哪些角色?这种分配的方式有哪些效果?在一连串的问题中,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转移课堂中,也逐渐地产生了兴趣,随着教师的问题一起思考。在学习民族乐器时,教师还可以归纳所学民族乐器在常见曲目中表达的意境,比如葫芦丝时而欢快时而悠长;笛子的脆嫩、婉回;二胡的凄美哀怨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加以分析和讲述,让一个对民族乐器较为完整的理解及印象停留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安排音乐课堂,加强对民族乐器的学习,从而鼓励学生热爱民族乐器,在帮助学生舒缓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