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常用的教学方法

篇1

Where doe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ome from

Zhang Peng-fei

【Abstract】Our teaching method, ever-changing, but a moment can't escape from, either 《outline 》, a moment can't escape from teaching material, either.Many teaching method, all should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 scoop out come out, teaching material give our teaching work put forward some a new of mission, we should create completion some a new appointee duty of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Music teaching;Create thinking;Pleased smell joy see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最活的“教学教法”,即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因为它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它需要我们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我根据自己1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找到了10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来路”,写在下面,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1.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2.从学生的爱好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

3.从学生的生活中来

小学生的生活与青年人、成年人都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是能将其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来的。

4.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5.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6.从生产劳动中来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7.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

8.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

9.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

10.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①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

②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③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

篇2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17-01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有较大的进步和改善,本文就近两年来在音乐新课标下的新的教学方法作以小结。

一、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法

新课标在音乐欣赏部分表述了四方面内容:音乐表现要素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欣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每一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在欣赏音乐表现要素时,我们可以采取发现法和练习法,通过聆听某首乐曲,找到其中的一些简单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让学生识别什么是音乐,什么是非音乐,然后通过演奏、演唱、音乐创作等方式,练习巩固已发现了解并掌握了的音乐表现要素;

2、在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时,采用情境法和演示法,因为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借助情境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手段,是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绪,才能完成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

3、在欣赏音乐体裁与形式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是能够使施教者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讲内容,使受教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知识。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变成“满堂灌”,因此还需要结合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讨论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4、在欣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采用问题法和研究法,通过老师或是同学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赏―提问―假设―推理―验证”等过程,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探究、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音乐表现教学法

1、演唱教学方法

演唱时音乐表现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中小学校中的基本的音乐活动形式。演唱教学的方法主要应该通过科学性、趣味性、示范性来体现。提倡鼓励式教学,强调演唱中情感的抒发,选择音域适中朗朗上口的作品,使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美感价值。用科学的方法训练演唱的技巧技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范唱要完整有感染力。应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表达歌词,继承我国声乐演唱字正腔圆的优良传统,但因是普通教学不宜做理论上的阐述和分析。

2、演奏教学方法

演奏教学也叫器乐教学,在普通中小学中主要是竖笛、口琴等小型乐器的教学,它是一种易被学生接受并喜爱的音乐艺术教育形式。器乐教学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初步掌握一至两件常用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能。中小学器乐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乐器演奏中体验到乐趣,表达音乐的美感,而不要因为涉及技能技巧训练问题造成机械枯燥大量的重复操练,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范奏,也可以让学生欣赏优质乐器演奏的音乐录像或录音,也可以在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竞赛或奖励等练习方式,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练习,以保持学生对器乐学习的持久乐趣。

三、音乐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中提到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音乐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有些人把音乐创造教学看得很神秘很复杂,以为是从事音乐专业创作人员的事,其实不然,在我们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编排音乐节目,利用乐器即兴演奏一段旋律和随口哼唱的自编自曲的歌谣都属于音乐创造的范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加以表现,或即兴做舞蹈动作编排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这些都是常用的音乐创造教学法。

四、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法

篇3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研究、探索、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感受到新的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强大的冲击。良好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学上巨大的推动力。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最好教的是死知识,教者只需“照本宣科”,但是效果也是最差的;而最难教的则是既要教会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学会最多的知识的方法。

音乐教师要随时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我九年的教学实践中,找到了几种音乐教学方法,以抛砖引玉,与同行分享。

一、在爱好中体会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例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成长。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难记的概念性知识,学那些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受教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能够在游戏中受教。

如:课堂常规的调动我们用“对口诀”的方法进行:“问:小腰板。答:挺起来。问:小嘴巴。答:笑起来。问:两只小脚。答:踩地上……”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便于记忆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来。如:与学生对唱记住歌词、音乐知识教学时用口诀进行,学生既喜欢又容易记忆。

三、在生活中感受

小学生的生活与成年人不同,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捕捉特征就能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来。例如一些乐理知识能够用小言语识记,一些背唱的歌曲能够用动作辅助记忆等。

四、在思维特点中寻找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思维。如:在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拍篮球的方法,让他们细心体会篮球落地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的,学生再演唱就不难掌握了。又如:在教授《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我先让学生看来一个小雨蒙蒙的动画,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着看过的动画听歌曲范唱,展开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时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另一事物中迁移

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迁移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的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许多难题。如:在视唱和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音高,我就先教学生吹竖笛。竖笛有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听得清,吹准比唱准简单。于是我让学生先吹再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再合唱,让学生再另一种事物中去感受和体会,再迁移到自己的演唱中来。

六、在教学难点在解决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示范、讲解”的方法,有时未必能够解决问题,而创造一些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使难点迎刃而解。如:在竖笛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稍快的乐曲时往往掌握不了指法,容易出错却又无法及时改正,我就让学生对着镜子吹,看着自己的指法,找位置,找手势,让学生自己体会解决难点。

七、在教材中挖掘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主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几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在教师素质中提高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多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够运用自如。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教学方法是一种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群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一线的老师们就要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热爱了才会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更好更多的方法。要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篇4

1.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1.1 音乐教学的传统模式就是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放在首位,单纯地训练学生识谱、视唱和唱歌,教学内容单调,方法也比较简单。器乐教学只是在课外进行,学校组织少数学生学习器乐演奏,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演出比赛。而现代的教育观念,尤其是素质教育认为,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普及性的艺术教育,可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其中会演奏乐器是感受、理解、欣赏、表现音乐的一种能力。所以现在要求乐器进课堂,每位学生都会演奏一种乐器。通过器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1.2 器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体系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所组成的,其中有些地方是特殊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学生学习弹琴与绘画时,双手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处于“兴奋”状态。许多科研成果表明,当学生学习与演奏乐器时,由于左右手指经常运动,使得反应更加灵敏,智力得到开发,而且对左半球与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与影响。这种智力的促进与开发,既表现在反应灵敏、思想开阔上,也表现在观察力敏锐、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等方面。从生理上分析,学生在演奏器乐时,美妙音乐影响其情绪,情绪又影响着荷尔蒙的分泌,进而影响大脑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演奏美的音乐不但能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情绪,促进智力的开发,还能陶治情操,美化心灵。

2. 精选乐器,激发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也是学习乐器的源泉。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开始,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其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乐器以及乐器的普及性。由于小学音乐课是综合性的审美教育,又采用了班级课堂教学形式,因此,选用的乐器应该是简易型的乐器。但是简易不等于简单,它既要易学易奏,又必须有一定的质量保证,符合音乐审美的需要和要求。例如,在音色上要优美动听、在音质上要纯净悦耳、在发音上要绝对准确。此外,在制作上也要力求工艺精细,能够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视觉形象。在器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选用乐器,才能保证器乐的顺利进行。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家庭经济的情况,让学生学习简易乐器的演奏。易教易学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们分别在音乐课中引入竹笛、竖笛和口风琴,因为这些携带方便,经济实惠,考虑到学生的购买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我们还提倡让学生自制简易乐器,以达到乐器的普及。

3. 教学方法多样化,让器乐教学有声有色

器乐教学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把器乐教学作为一种音乐美的探索、表现和鉴赏过程,在指导学生学习乐器技能时,尽量避免那些枯燥的纯技术训练,将器乐技巧融于音乐作品之中,通过乐器和乐曲所蕴涵的美感来激发他们学习器乐的信心。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我归纳了以下几点:

篇5

一、在学生的喜好中体验

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他们爱念儿歌。在儿歌中游戏,在儿歌中学习,在儿歌中长大。于是,我就常常运用“儿歌法”教学生记那些难记的音乐概念,学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

二、在游戏中找到方法

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会时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教会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朋友”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和我这样做,我像朋友那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学生喜欢念,也方便记忆。

三、在学生的“已知”中寻找

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小雨沙沙》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小雨沙沙》的第一段歌词是:“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小雨点,再画种子,然后画雨点的表情,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种子的头像。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四、在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指引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时,就用一个皮球在地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皮球落地的声音――“有力、短促、有弹性”,这样学生很容易就唱出来了。

再如我教学生唱《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在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纪录片”。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五、在不同事物中转变过来

“转变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转变发,能解决许多教学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就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六、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七、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但一刻也不能脱离“课标”,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多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前提。

八、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三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篇6

高师音乐教学论课程是高师学生成为专业的音乐教师阶段所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同时这也是其成为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重点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探究,包括教师该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该如何学习以及影响音乐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和规律等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音乐专业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学的一般规律,明确教学的具体过程、内容、原则和方法等,从而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另外,在新课标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中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这需要教师彻底并且当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因此,改革高师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革现有音乐教学论课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转变教学观念、充实课程内容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完善课程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是改革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这与“思想改革为先导”观点不谋而合。只有拥有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更好地推动各方面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需要重视音乐教学论课程的重要性,并要科学合理设计和规划该门课程的结构、教学进度、内容以及形式等内容,不断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彻底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原则,从而逐渐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综合能力。而就具体的措施而言,可以增加课程开展的课时和学分,也可以多开展以该课程为学习内容的试讲、讨论和见习联系等,从而逐渐完善课程结构。

(二)充实课程内容。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内容、观念和目标也发生了变化,音乐课程的具体标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课程在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已成为初等高师音乐教育的必修科目;音乐课程价值得到提升,同时发生了创造性的变化,其逐渐侧重课程创新性的作用;音乐课程的特征已经成为音乐课程教学的重点,并且充分结合了情感价值目标;音乐课程内容除了基本的学习领域内容外,也增加了“创造”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等,这也预示着音乐教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所以在音乐教学论课程中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方式,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知识的可行性、有效性、具体性和明确性等均会对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可以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则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谈话法和欣赏法等等,但是实际应用的时候则主要采用讲授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所以提高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探索合理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方面的研究比较晚,实际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也各有差异,同时实际运作过程中所用的而各种实习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却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教育实习时间比较充裕、教育实习方式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实习内容丰富、功能多元化以及实习过程全程化等,并且实习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中小学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在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实习模式需要坚持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道路,确保其理论知识从理论逐渐过渡到实践认识,而又归还于理论应用中,这也是教师职业构筑的关键。通过实习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实习生实际应用能力,促使他们逐步组向职业化、自主化,进而可以使他们从容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基于上述所述,我们需要建立有利于高师持久发展的教育模式,尤其是解决当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安排难等重点问题,从而使各个音乐实习生可以尽快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来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从而实现由实习向音乐教师的转变。

三、完善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机制

音乐教育实习的评价是影响音乐教育实习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具有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重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调控功能。其中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对象在实习评价下按照预定的目标来前进,从而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引导音乐教育实习生更好地开展实习教育;鉴定功能则是对评价对象的能力进行诊断和判定。通过搜集音乐教育实习生的各种信息来对其是否满足实习要求等资格进行鉴定;激励功能则是通过合理的评价机制来激发音乐教育实习生内在的动力,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增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加他们工作的动力,使他们认真工作;而调控功能则是对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进行监控,并做好相应的评价功能的反馈和服务等。因此,为了提高实习生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实习情况来完善音乐教育实习评价机制,不断促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篇7

唱歌教学法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课堂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每一节唱歌课,我们都离不开这种教学方法,它从各个方面帮助我们完成教学目的。首先是呼吸气息的养成教学,学唱任何一首歌曲我们都会强调呼吸的方法,气息的运用。其次情感的输入。比如学唱《国歌》通过引导让学生用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有无情感的唱歌对比,会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乐效果。三是音准、节奏的把握,这是发现和帮助学生改正唱歌方面不足的重要方法。

二、欣赏教学法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学法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鉴赏力和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把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变成实实在在的,可以用心去触摸、去感应、去体会的情感艺术。欣赏教学法应是多种多样的,要培养学生的听辨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聆听,每个音乐作品都要从聆听开始,而且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聆听。在听之前,教师不宜做过多的讲解,可提出几个简单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这段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速度、情绪等。二是想象,音乐欣赏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如欣赏《苗岭的早晨》一、三乐章一连串上行模进音型时,学生听完这段音乐根本听不懂音乐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教师立即将所谓“正确答案”告诉他们,学生的想象力就会受到抹杀。试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会得到多彩的答案。

三、器乐教学法

器乐教学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小学中开展乐器教学主要以打击乐器为主,也有学生自制的简单乐器,《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打击乐器、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等,都是既经济又适用的乐种。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得习惯,听老师介绍乐器,听范奏,听讲授乐器演奏的方法;还有认真看的习惯,看老师的演奏,严格跟着模仿等。器乐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乐器,可以使学生从感性上开始理解乐器的发音原理及构造等,从而加大对器乐的兴趣。同时器乐教学应与唱游、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比如乐器律动,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中加进乐器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音乐课更多元化,优质化。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的演唱、演奏,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接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思维力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学中的延时手段大致有三种:一是实际音响聆听,动作的观察,包括人声、乐器声的演唱、演奏等。二是教师的示范,包括范唱、范奏、律动以及演唱演奏等技术动作的分解等。三是利用学生演唱、演奏后的录音录像的方式,及时反馈信息,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有效地提高演唱演奏水平。

五、讲授法

讲授法师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法,是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评三种形式。其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连贯的知识。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学生听讲的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谈话法等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而形象。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可穿插一些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还可与演示法相配合,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解法一般用于介绍作品背景、音乐人文知识、基本乐理的定义、含义等。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使讲解更明了、透彻。

六、讨论法

篇8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氛围密切相关,只有在一个优美的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有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布置课堂,让学生在教室内也能感觉到家的感觉。在教《故乡》一课时,可以把相关音乐家的作品挂在班级的墙壁上,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去收集家乡的照片或者家乡的景物画。

二、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上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图画、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教《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课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以及民俗风情,让学生不断地倾听、欣赏,在倾听、欣赏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侗族人民个个能歌善舞以及侗族风俗别具风情的地方特色,然后全身心地学唱歌曲、背唱歌曲。

三、适时地穿插故事

小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听故事,将音乐与故事相结合,既符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做到把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故事方式呈现,依托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解,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四、开展竞赛活动

篇9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好教师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教师教育。①因此,审视高师音乐教育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改革对策,对于培养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合格音乐教师至关重要。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过于重视音乐技能技巧训练

长期以来,高师音乐教育深受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方式影响,过于重视音乐技能技巧训练,教育理论与从教能力的培养成了不起眼的教学内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质被忽视。例如,一些声乐和钢琴等专业课教师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把培养能获奖的尖子生作为目标,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的教学却毫无兴趣、敷衍了事,使教学成为一种精英教育。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不是表演型人才,而是能胜任中小学教学的音乐教师,高、精、深的专业训练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以钢琴教学为例,一些学生能完美地演奏肖邦练习曲,却不能熟练地即兴伴奏,对于一些适合农村经济状况的键盘乐器如电子琴的使用也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就不算是合格的音乐教师。声乐教学的状况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盲目追求学生的演唱功力,忽视了让学生掌握与声乐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导致一些学生声乐专业技能虽好,却不懂得中小学生生理发展规律,因而不能很好地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因材施教。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大部分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第一,教育学课程在总课程中所占比重过小,约占总课时的21%,相比之下,美国、日本、德国一般在33%至40%之间,因此难以突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第二,忽略了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渗透和整合,缺乏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及跨专业的选修课程,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学科综合的新要求。第三,专业课程设置缺乏适应性。我国高师多采用“大一统”的课程模式,几乎是清一色的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中外音乐史、钢琴、声乐等与专业音乐院校教学模式相同的课程,缺乏适合中小学教学实际的课程如小型乐队(民族乐队)编配、少儿舞蹈创编、竖笛(口琴、电子琴)演奏与教学等,因此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条件下对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满足于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死板、缺乏新意,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里被动地接受知识。以钢琴教学为例,一些教师上课时多采用讲解曲目――学生练习――回课模式,学生对于钢琴作品相关背景知识与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处理手法思考甚少,作品的处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多年后才能独立对钢琴作品做出“艺术处理”。可想而知,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提出的对教学方法多样性的要求。

4.教育体系封闭,不利于造就优秀音乐教师

高师教育体系封闭,“宽进宽出”制度是导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不愿意从教的学生除了重新参加高考,很难换到其他专业,导致他们勉强毕业进入教师队伍,难以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育事业中,而一些综合性大学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想要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也很难进入音乐教育专业中进行学习。这种封闭的教育体系不利于优化高师毕业生队伍。另外,高师的“宽进宽出”制度让学生缺乏紧迫感,一些“混日子”的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就能顺利毕业,他们从教后很难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这种体制不利于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二、问题的解决方法

笔者认为,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围绕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来进行改革。

1.音乐技能技巧专业课教学应突出师范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为目的的,中小学需要的是善于教学的音乐教师,而不是只会表演不会教学的艺术家。高师音乐教育的音乐技能技巧专业课的教学应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例如,钢琴课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处理乐曲的能力和教学能力,使他们从教后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因此,一些相关理论知识如钢琴音乐史、钢琴教学法、与钢琴演奏相关的生理理论等都应渗透在钢琴课的教学中。

2.优化课程结构,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高师的课程设置应该以基础音乐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准则。基础音乐教育需要的是专业好、能力强、多面手型的教师。因此,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应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应是会弹会唱的多能人才。例如,主攻钢琴的学生不仅不能放松声乐的学习,还需要掌握其他键盘乐器的演奏,如电子琴、手风琴、口琴、竖笛等中小学常用的简单乐器。声乐学生也不应只会一种演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都应掌握。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以钢琴与声乐为主的同时,还应加开中小学常用的简单乐器如口琴、竖笛等选修课程。

另外,基础教育对新型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上,同时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人文教育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多开设一些人文课程,如中国通史、世界史、中西方美学、中西文化史等,为学生构建坚实的人文知识基础。

3.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起到示范作用

从事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师,要树立对学生负责的高度责任心,随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打破死气沉沉的教学局面,开创生机勃勃的高师音乐教学课堂,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未来的教师展示具有吸引力的、别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并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起到示范作用。

4.完善选拔与淘汰机制,建立开放性的教育体系

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让一些有一定音乐专业基础、想从事教师职业的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通过考核进入音乐教育专业中进行学习,同时让一些混日子的学生有被淘汰的紧迫感,也让一些学习刻苦的优秀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奖励,激发他们提高专业素养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的教育人才。

注释:

①袁贵仁.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教师教育新体系[C].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2005.

篇10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地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对小学低段学生唱歌教学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歌曲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从歌词入手

有些歌曲相对来说,歌词比较长,内容较为丰富带有一定的叙事性或抒情性,用词比较考究,文学性较强。这样的歌曲,通常可以先从歌词入手,带领学生反复熟悉和体会歌词的内容和意境,然后再来学习旋律和歌曲,就能够帮助学生较快、较容易地进入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情感,理解歌曲内容,词曲结合上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歌曲《小青蛙你唱吧》。

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向学生这样介绍歌词:“这是一首关于小青蛙的歌曲,同学们知道小青蛙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吗?它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呢?它会不会叫啊?它是怎么叫的?它还有什么本领?我们要不要爱护它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就把整首歌曲的歌词内容自然地串起来了,并且在学习歌词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着重强调那些需要引起学生注意和掌握的词汇,像“炎热的”、“绿色的”、“可爱的”、“花丛”等等。

相反,有些分节歌内容比较简单,同样一段旋律有几段韵脚整齐、内容相近的歌词,这样的歌曲通常只要让学生先熟练掌握第一段歌词,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歌词韵律与歌曲旋律节奏之间的关系,再把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教给学生,学生们学起来就会很快、很容易,甚至能够自学自唱。

二、节奏导入

有些歌曲节奏鲜明,内容紧凑,词曲结合,朗朗上口,可以采用节奏导入的方法,先让学生们熟练掌握歌曲节奏,再按节奏学习歌词,最后加上旋律,进而学会完整地演唱歌曲。例如:

小红马

经过反复练习,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学会有节奏地、富有韵律感地朗读歌词,然后在学习旋律和演唱全曲。

三、旋律先行

有些歌曲旋律朴素、流畅、简单,词曲结合自然,易于上口,可以采用旋律先行的方法,即先教旋律,由旋律再到歌词,一步一步自然地学习、掌握歌曲。例如:

老爷爷赶鹅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助于科达伊教学法所引用的柯尔文手势,利用视觉手段,运用手势所表示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来帮助学生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赋予抽象的音高概念以一定的形象特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更简便易行地唱准音高。

四、分句教唱法

分句教唱是典型的传统教唱歌曲的方法。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传统,被古今中外的歌唱教学活动长期运用,自有其道理。它的好处在于一句一句地分解教唱,能够帮助学生领会歌曲的乐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呼吸、换气、便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观察、倾听和模仿,易记易学。在进行新歌教学时,如遇到音程跨度较大或节奏较为复杂的乐句,采用分句教唱法能帮助学生较快地克服障碍,顺利地学好新歌。但是由于整首歌曲被分解开来,容易影响歌曲的整体性和思想感情的完整表达,对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学唱时一句句地跟唱,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弱起小节的歌曲,分句教唱对学生会有一定困难。我认为,对于由完全小节开始,乐句结构划分清楚,相对来说比较长的歌曲,音程跨度较大或节奏较为复杂的乐句,较为适合采用分句教唱法。

五、整体教唱法

整体教唱法是相对于分句教唱法而言的。它是指老师完整地、有表情地、一遍一遍地重复演唱歌曲或播放歌曲,学生从头至尾、一遍一遍地反复听、跟唱。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初入小学的学生,识字不多,识谱有困难,但他们的听觉较灵敏,也善于模仿。用这种方法教唱新歌,可以保全整首歌曲的意义、情绪、形象的完整性。在学唱过程中,较容易引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又因为是整首歌曲的跟唱,学生必须自己动脑筋去记忆、去想,这一句唱完了,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就使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使学生能够以主动的态度去学唱新歌。但由于是整首歌曲的跟唱,而不是像分句教唱法那样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旋律、节奏上的一些难点就有可能得不到解决,学生对于歌曲细节的把握也可能较为粗糙。

我们认为,一些结构短小、内容紧凑、形象集中、音乐表现手法相对单一的歌曲可以采用整体教唱法。采用整体教唱法能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比较完整的记忆,这就有利于增强和发展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视谱教唱法

视谱演唱无疑是学唱歌曲的最高境界,它不仅可以使人完全主动地去学唱歌曲,并且可以使演唱更加准确、细腻、富于个性。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认谱;(2)识字。因此,在低年段运用这种方法教唱新歌必须慎重,必须采用学生能接受的、形象化的、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采用视谱教唱新歌的方法可以选择那些旋律线平稳、节奏单纯、乐句短小的儿童歌曲。

以上是歌唱教学活动最常用的几种方法。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参考这些最基本的方法,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所要教的一首新歌,面对所要教的孩子,深入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结构、内容等特点,了解孩子在语言、节奏、音准、性格等方面的综合情况,再结合教师自身的爱好、经验、能力与特长,去选择、运用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方法。教学工作是极富创造性的一项工作,唱歌教学活动的组织没有一成不变的定式,需要因曲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篇11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体现了我国教育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情境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机械,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教育呢?

一、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它不仅是实施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常用的一种手段,更是推进情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早在一千多年前刘勰在《文协雕龙》中就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看法;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留下了“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的论述;现代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二十韵》中有“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的名言。这些精辟的论述为我们点明了文与道、境与情、潜心会文与入境悟神、语言文字训练与情感意志陶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成为情境教学的依据。

课文是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课文情境中呢?情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学生将无动于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拓展教学思路,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

1.教师要善于以情燃情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深情厚谊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看似平淡的文字下蕴涵的深情呢?有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要抱一种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读者与作者间的感情要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才会准确深入。

2.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而是要求学生深入生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情境中。如我成绩提高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做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生气地说:“做什么吃什么。”由课本走向生活,使课本有限的内容更丰富多彩,也使抽象的术语更直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语言”就在自己身边,不由自主地开拓语言的“运用环境”,大大扩大课堂辐射面。

3.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渲染氛围

要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对渲染情境是一种重要手段,而对音乐的选择,除了以课文内容为基本要求外,还应考虑音乐表达的情感及与之相通的时代之音。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能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震动、切身体验,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在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使学习变成一种自在、愉快的情感交流活动。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糅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和谐发展的整体效应。

二、教师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情境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利用各种道具创造一种真实环境,通过音乐等道具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给人们以启发和享受,触动人的心灵,情境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真实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更亲近现实生活。在语文课堂上老师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状况,然后通过教学对比,很快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情境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改变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枯燥无聊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小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且具有想象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让小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情境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情境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游戏活动,老师通过设置多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参与游戏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开展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根据自身喜好和能力编排游戏活动规则,通过身体动作和姿态,带动大脑的运作,协调身体不同部位共同工作。

三、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读题赏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好地促进情境教育。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好的范文对小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统编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久经锤炼的佳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指导学生认真理解文章的生动内容,要求熟读,注重背诵,仔细体味作者的匠心功力,使学生在吸收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启发他们把吸收、消化的养料(语言、写法、知识等)通过习作练习表现出来。当然,这种“表现”绝不是机械的套仿,而是能动的借鉴、灵活的运用。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幼稚、好奇心强。他们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更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老化,学生就会对所写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情不发,故辞不发,自然很难写出好的文章。

总之,情境创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引起了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境教学要求老师主动关心学生的成长,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学习等特点,通过建立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情境教学法符合现代学生的发展要求,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