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4 06:44: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

篇1

情境描述: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怀才不遇的文人,能够人尽其才、大展其能是他们的梦想;精忠报国的武将,能够驰骋疆场、保家卫国是他们的梦想;老师的梦想是能够培养出德艺双馨、厚德载物的代代桃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在上个世纪的美国,被称为最伟大的梦想是什么。请大家在熟读预习的情况下,指出文中的哪些段落是作者满怀深情的梦想,并用自己的语言作简要概括。

生1:文章18―26段是作者对自己梦想的具体描述。

生2:就是渴望实现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平等,消除种族歧视,还有实现自由与正义。

二、明确“梦想”内涵,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师:看来此文主要是针对黑人发表的演说。不同的演讲会针对不同的听众。

梁启超先生的演讲点燃了清华数代学子对中华文化的激情,先生的演说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北大的办学宗旨。那么在这样一个多肤色、多民族的国家里,这番演讲为何偏偏主要针对黑人?作者演讲的缘由在文章的哪里体现出来的呢?

生:在课文的头两段。(诵读出)无论是十六世纪被卖到美洲大陆,还是经过长达四个世纪的漫长斗争,如今,黑人的生活仍不尽如人意。

师:可见,种族歧视已成为美国“人权纪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通过上网查询,关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种族歧视状况,你们还了解到什么?

生1:二战之后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它用占世界不足三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占世界三分之一强的财富。然而黑人生活贫困,大量的黑人青年失业,靠领取救济金生活。

生2:黑人受不到良好教育,不能进入高层机构。黑人不能参加投票和选举,没有人格自由和活动自由。

生3:严重的种族歧视使美国大约每五个黑人中就有一个人坐过牢,黑人每年被关进监狱的人数比能上大学的人数还多。在美国犯同样的罪,黑人往往受到比白人重2―3倍的惩罚。白人警察经常任意殴打、枪击黑人。

师:同学们上网查询的收获真不少,从经济地位、教育程度、政治待遇、法律保障等角度了解了美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种族歧视情况。

评析:

背景资料是文本解读的重要依据,让学生自己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去搜集资料,自主地建构知识。多媒体展示历史的图片,配之以低沉忧伤的音乐,带给学生直观的视听感受。注重情境的创设,生动地呈现知识,让学生真正融入课文,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辩解思想分歧,认知马丁・路德・金精神的崇高

师:基于以上的种种不公平,为使黑人获得更多的自由平等权利,在1963年的8月28日,这位被誉为“黑人之音”的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广场发表了著名演说。在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内,就拥有25万名现场听众,这是怎样的一个领导者?你对他的生平了解多少?

生1:他在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有金牧师之称。促成了当年民权法案的通过。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生2:一位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立即组织了罢车运动,号召全市近5万名黑人进行长达1年的抵制,迫使法院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制。

生3:他一生受到无数次的恐吓,三次入狱,三次被行刺,最后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种族分子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评析:

播放一声声饱含深情的演讲片段,夹杂着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带给学生真实的情境体验。摒弃传统的说教方式,让学生自我教育,深层次地优化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品析演讲词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跃迁能力

师:这位拥有伟大人格魅力的演说家想人民之所想,讲人民之所讲,一次次把演讲推向。他用正义的呐喊、时代的呼声征服了在场所有听众。这篇演讲词通篇采用句式相似的句群,犹如滔滔江水,把人们的理想、信念、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请你在文中找出比较欣赏的句子,朗读出来,并说明原因。

(学生积极诵读后,讨论喜欢原因。)

生1:应该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

生2:应该有思想性和鼓动性,具备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生3:应该口语化,明白易懂。

师:此文富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富有如此强大的感召力,能够运用如此激情四射的语言,请大家讨论总结一下,你们认为他语言方面的秘诀是什么?

生:修辞手法的运用。

师:那么本文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有哪些?

生1:排比、比喻。

生2:反复、对比。

五、完成仿写的练习,巧妙地把学生引到写作上,体现新课标中“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师:本文通过富含修辞的手法,使文句内涵丰富了,表意含蓄了,语言华美了,对我们的遣词造句有很大的启发性。咱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请你根据演讲词的特点,以“我有一个梦想”为话题,写一段优美的打动人心的话。老师也写下了自己的梦想,权且作为抛砖引玉吧:

我梦想有一天,你们的生命在经历平凡自然的真实后,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风采。

我梦想有一天,你们的笑靥能闪出耀眼夺目的光辉,从中说出艰苦卓绝的蜕变。

我梦想有一天,你们能如“蛇乘雾”般在天际飞翔,如“千里游鱼”般在海洋搏击,如“骐骥一跃”般在大地驰骋。

生: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奥运不再那样遥不可及,每个人都能身披战袍,驰骋赛场。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在奥运的赛场上,将会用欢笑来取代所有的不和谐。

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所有的选手都能情同手足,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评析:

以口头演讲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学生从个人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关注国际社会。生借助提示,联系现实,展开想象,既培养了能力,又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思维和语言互为表里的训练,真正达到人文浸润、品质提升的目的。

六、总结

本文以回顾历史为开端,揭示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展望美好未来作结,不仅体现了美好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远的追求和不屈的精神。愿同学们都能早日成才,达成自己的梦想。

案例评析: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地建构知识;通过口头演讲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把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点拨者、激励者、促进者。

1.优化教材

此案例大胆地打乱了课文的结构思路,抓住“作者的梦想是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以它为切入点,然后从“探究作者梦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两个问题展开。既能突出重点,又脉络分明。

2.角色转换

力求把读放首位,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领悟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还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从诵读中理解作者的渴望,避免了繁琐的分析,提高了教学效益。

篇2

【Abstract】As a branch of the public speakings, the main purpose of Inspirational Speech is aiming to encourage people to face the difficulties with active attitude in daily life. The speech “I have a dream” has set an example for us. By analyzing the Transitivity process of the text,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transitivity processes would be clear as well as the persuasive of the language.

【Key words】Transitivity process; Inspirational Speech; I have a dream

0 引言

作为西方社会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公众演讲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除了演说,公众演讲包含了多种从类型,如励志演讲和会议演讲等。每到毕业季,在毕业典礼上的名人致辞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那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应该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继承者,他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可以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由此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投向了大学和研究机构,来自各行各业的名人喜欢将大学和研究机构作为他们的传播思想的首要对象,愿意以自身的见解和经验开导和激发他们。

发表于1963年的Martin Luther King“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以《独立宣言》、《解放奴隶宣言》为蓝本,有力的抨击了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号召并激励人民为黑人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而立即投入到争取自由和正义的斗争中,言辞优美、铿锵有力、感情充沛,堪称励志演讲的典范。本文欲借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及物性理论,对演讲文本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通过考察文本中作者对及物过程的选择和分布情况,以揭示其语言的说服力。

1 励志演讲的特点和及物性理论概述

1.1 励志演讲的特点

据Osborn(1982),“演讲是具有价值的一种活动。当一个人试图表达他/她的态度,无论是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他/她都会张开嘴,否则,他/她就是什么都没有说”(1982 Osborn:23)。作为一名发言人,无论他的目的是为了要卖房子、还是要表示对某个事件的感觉、亦或是要争取更多的支持等等,在开口前都会提前有所准备。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演讲在具体的情况下扮演着宣传者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发言人必须面对的是许许多多的听众,必须利它的宣传作用说服人们从他那里买东西,给他们解释某些原因,或者从他们那里赢得更多的选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又或许只是单纯的让听众按照他说的话去完成某项任务。

英语励志演讲作为特殊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已成为一个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除了一般的英语演讲的共同特征,有着自己的优点:它传达了很多鼓舞人心的消息。正如它名字所暗示的,灵感的目的是要传达的精神,启发和鼓励听众。我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情况下:比如在课堂上、激励研讨会、在产品销售会议等做一个鼓舞人心的讲话,而且它也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呈现,如培训讲座、业务报告、课堂讲授等。刺激演讲,作为励志演讲的另一个别名,发言人的目的是通过演讲激起和加强观众的热情。这种言论通常是由各界知名人士,如希拉里・克林顿、拉里・佩奇、奥普拉・温弗瑞等人在追悼会上、庄严的仪式、周年庆等情况下发表(刘利珍 2014:8)。

这样的语言功能是代表演讲者可以显示自己的智慧,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他们的语言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完成一个鼓舞人心的演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由专业演讲家和政治家来完成。

因此一个成功的演讲分为两个主要部分:表达的实际内容和讲究的、具体的表达手段。而针对英语励志演讲而言,它所应具有特点为:生动的语言表达、贴近受众生活的例子以及抑扬顿挫的演讲方式,用以调动受众情绪,是他们能够感同身受的接受演讲者的演讲。

1.2 及物性理论概述

及物性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表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以小句(clause)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其作用在于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表达成若干过程,并指明各种过程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主要包括六种过程:物质过程(ment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胡壮麟等 2005 :75)。

物质过程表示具体某件事发生的过程,一般由动词来体现。物质过程涉及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实施动作的“动作者(Participant)”和动作的“目标(Element)”,有时也会涉及受益者、领受者、委托者。在小句中,每一个物质过程都必须有“动作者”,有时动作者没有被明确提出。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林军 2011: 63)。一般来说,心理过程的参与者有两个:作为心理过程的主体叫“感知者”;作为被感知的客体叫“现象”。

关系过程是指反应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以分为“归属”和“识别”两类。前者对事物进行描写,指某个实体具有哪些属性,或者归于哪种类型,后者对事物进行限定,指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是统一的,即“A是B”。

行为过程指的是如呼吸、叹息、哭笑、做梦等生理行为的过程。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而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行为过程是介于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的中间过程。

言语过程是指通过讲话交流信息思想的过程。言语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过程主题“讲话者”,过程中接受信息的“受话者”和过程中需要传递的信息“讲话内容”。讲话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讲话内容可以是直接引语,也可以是间接引语。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存在过程的参与者是“存在物”,经常在存在过程小句中出现的there不表达任何概念功能,它只是起到引导这些小句的作用。

2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及物性分析

通过对“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文本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全文共有78个句子,涉及210个及物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多达133个,占总数的63.3%;心理过程有14,占6.7%;关系过程有46,占21.9%;行为过程有5,占2.3%;言语过程有6个,占2.9%;存在过程有6,占2.9%。

总的来说在全文中,物质过程出现的频率最高,这就说明演讲者试图借助语言本身所具有的描述性和叙事性特点,真实客观的反映现实情况。

例(1)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例(2)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通过对物质过程的分析,例(1)旨在传递黑人的一个愿望,即享有追求生存权、自由权和幸福权;例(2)则反映了美国黑人生活现状,即他们依然会受到歧视和处于被隔离的枷锁之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演讲者对当权政府政策的批判,也表明演讲者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争取民主和人权。同时,为了避免与美国政府发生冲突,在揭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讲述“梦想”内容时,作者是用了大量的被动语态,巧妙的隐藏了这些物质过程的动作者(美国政府及当下的社会制度)。

例(3)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例(4)Nineteen sixty-three is not an end, but a beginning.

关系过程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例(3)中旨在说明自己是非常高兴的参加此次集会,同时也表明自己本身也是这次集会的一名成员,谜底就是要带领大家向当权政府就人权和民主问题提出批评和挑战。例(4)中所表达的是集会的历史意义,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其隐含意思为:如果我们所反映的问题,即黑人的生存现状,没得得到改善,我们将为此奋斗终生。

例(5)We can never be satisfied as long as our bodies, heavy with the fatigue of travel…

例(6)“When will you be satisfied ? ”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映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本文共有14个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主要通过satisfied、hope等动词来表现。语篇中出现了8次satisfied这个词,利用正话反说的原理,充分表现了广大的黑人居民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民利的不满,他们下决心要割断不公的社会枷锁。

例(7)…Who are asking the devotees of civil rights, when will you be satisfied?

例(8)…that day when all of God’s children, black men and white men, Jews and Gentiles, Protestants and Catholics, will be able to join hands and sing in the words of the old Negro spiritual.

通过言语过程的运用,演讲者把自己融入到这场浩大的集会中,使演讲与听众形成一种心灵互动。因此,演讲具有鼓动性和号召力,比起直接向广大听众平铺直述更有说服力,而且也勾勒了黑人获得民利胜利的信心。同时,言语过程的运用,表达了演讲者热切盼望自由之情。

例(9)We cannot walk alone. And as we walk, we must make the pledge that we shall always march ahead. We cannot turn back.

行为过程是通过我们生活中的生理活动来表现。例(9)中的4个动词,即walk、make、 march、turn都集中在该语篇中,反映了演讲者和黑人团结一致,为争取民主和自由而永不放弃的决心。

例(10)And there will be neither rest nor tranquility in America until the Negro is granted his citizenship rights.

存在过程是表示某物存在的过程。本文中出现的存在过程大部分都是由There be 句型构成,并多数用来表达黑人与白人自由平等的“梦想”是出现。反面烘托出黑人此时此刻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

3 结论

通过对“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词的及物过程分析,在对及物性过程的选择上,以物质过程为主,包含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存在过程和言语过程。恰恰是物质过程的失衡,以及其他过程的适当选择,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的距离,加强了语言的感染力,鼓舞了人心,从而达到激励人民积极投入到争取正义与自由的斗争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H..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Z].

[2]Osborn. Speaking in Public[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2.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认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同理,能吸引住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节课也离不开如细节。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细节方能挽回学生远离语文的心。

一、用情暖心,亲师信道。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古人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它说明了师生感情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鼓励、尊重、信任的情感信息,这样,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提前候课时,轻轻放下手中的书本,为学生掩上灌进冷风的门,课前亲切的问候,轻松的一个玩笑,拍拍学生的肩膀,一句句简短而有力的鼓励,学生沮丧时,递过的一张张温馨的小卡片,利用班级文化墙,打造书香班级。可亲可近的老师形象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为课堂加了分。

二、教W互动,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用饱含浓郁感情语言朗诵课文,或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来调节学生情绪,或据课文内容融入相关故事配合讲解,或投影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学生的提问而注意个体差异,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赞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成为教学活动中宝贵的动力源泉,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互动,不管是分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还是表演式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机会,给平台让他们能大胆发表看法,敢向老师质疑,分享探究时查询到的观点,师生共同分析,让思想与思想碰撞,智慧与智慧较量。当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又充分地显露了自己个性时,就能实现师生间的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学得轻松、愉快,心中就不会对课堂厌烦,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精简知识,以点带面。

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现阶段下,高中生要学习的学科多,知识庞杂,许多学生不堪其重,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而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社会,社会呼唤的不是仅掌握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的人,而是需要能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因此,老师的责任只在于教会孩子们将知识以点面形式融会贯通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字、词、句、段 、篇、章方面的要求,又有语法、修辞、写法参悟上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求全,教学效率低下不说,就是学生也是难以接受的。以点带面,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 纵观教学全局,牢牢把握重要训练点,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重要训练点,真正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矢。比如新教材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演讲词单元,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演讲词这一文体,不仅具有议论文特点,具的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鼓动性、口语化特点,为达到演讲目的还需动情,运用多用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该单元的教学,就要尽可能根据演讲词的要点来选择问点,安排教学程序。例如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

(1)、这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进行的?

(2)、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场合?

(3)、这次演讲涉及了哪些内容?都是对谁有利?

篇4

口语语体根据所用修辞手段的体系不同,分为幼儿口语语体和成人口语语体。成人口语语体又分为谈话语体、演讲语体和论辩语体。幼儿语言和成人语言因其年龄、文化素养、社会经验、性格爱好、成熟度不同等,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突出表现在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方面。

一、幼儿口语语体

幼儿口语语体中消极修辞的应用甚少。消极修辞的词语锤炼是一种重要手段。在颜色方面,幼儿喜欢色彩鲜亮的大红、大绿,不太喜欢交叉混杂的中间色,如米黄、乳白、湖蓝、墨绿等。在音节方面,幼儿喜欢音节响亮明快的词语,不喜欢低沉抑郁的音节,这正符合幼儿天真活泼、快乐向上的性格。如,儿歌《春风》:春风一刮,芽儿萌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山茶,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的下,孩儿们河边去种瓜。“刮”“发”“蛙”“瓜”押“ā”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响亮悦耳。

在积极修辞方面,幼儿喜用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的艺术语句,甚至利用语音、语形、语义的变异,故意在一般语法规则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貌似不合语法实则韵味十足的句子,达到更适合表达幼儿性格行为的效果。如,幼儿较喜用“音变”中的“飞白”“押韵”等;“形变”中的“拟人”“反复”“比喻”“夸张”“顶真”“回环”等;“义变”中的“谐解”“曲释”“仿似”等。

1.音变方面,儿歌多押韵,产生一种韵律美。寓教于乐,便于记忆。如,儿歌《外婆的故事》:一只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十里桥。鸟儿在叫鱼在跳,外婆的故事我知道……

2.形变方面,在幼儿心中,一切事物都具有人性,故拟人修辞常见。如,耳熟能详的《上学赋》: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将花儿鸟儿人性化,体现了孩子们上学时愉快的心情。反复可以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事物。如,儿歌《春雨》: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草说:下吧下吧,我要发芽。梨树说:下吧下吧,我要开花。麦苗说:下吧下吧,我要长大。滴答滴答,下小雨啦!采用句子反复和字词反复,写出了植物们需要小雨滋润的迫切愿望。除了拟人、反复运用频率较高外,幼儿还善于使用比喻、夸张、排比、顶针、回环、设问等修辞,很少使用拈连、反语、错综等修辞。如,儿歌《黑猫警长》: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机灵;耳朵竖得像天线,听着一切可疑的声音……将黑猫警长的眼睛比作“铜铃”,耳朵比作“天线”,其警惕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又如,年歌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街上走。大串排比手法,更朗朗上口。又如,儿歌《娃娃爱妈妈》:母鸡妈妈,有群娃娃。妈妈领着娃娃,娃娃跟着妈妈。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妈妈。运用顶真和回环两种修辞,循环往复,字里行间流露着拳拳的母子情怀。再如,儿歌《雨滴滴》:天上落下雨滴滴,浇得花儿开一地。多少雨滴在飘落?一滴两滴三四滴。滴滴雨滴落在哪?落南落北落东西。设问的选用使得儿歌不再平板,更富有感染力。

3.义变方面。幼儿还未被语法的条框束缚,对词义、句意的理解随意性较大,常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情绪心情对词语、句子做出“谐解”和“曲释”。如,儿歌《我的小鼓响咚咚》: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哎呦呦,这不行!妹妹睡在小床中,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说声:懂懂懂!把“咚咚咚”谐解为“懂懂懂”,寓庄于谐,妙趣横生。

二、成人口语语体

(一)谈话语体

谈话语体常营造随意即兴、轻松真实的气氛,常用简易的修辞手段,不追求文采,故消极修辞较常用,常见的有“省略”“引用”等。如,某连长和战士的谈话。连长问:“小王,入伍一年了,有啥想法啊?随便谈谈吧。”战士回应:“连长,俺是大老粗,不会说话,是饺子装在茶壶里,倒不出来。”歇后语的巧妙引用既化解了战士与连长谈话的紧张尴尬,又幽默风趣地体现出战士的真挚朴实。又如,在火车站排队买票时说“深圳、十点、三张”,售票员可以听懂,后面排队的人也会满意。选择“省略”修辞,取得简洁明了、干净利落的效果。

(二)演讲语体

演讲语体采用的修辞手段要根据演讲人演讲时的不同场合、情感,采用适宜的修辞。在演讲语体中积极修辞出现频率较高,常见的有增强气势的“排比”;生动形象的“比喻”;自问自答的“设问”;富有感染的“对偶”;引起注意的“反复”、烘托气氛的“夸张”等。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100年后,黑人依旧没有获得自由。“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的贫困孤岛上。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演讲开始就使用四个排比句,反复描述黑人100年后仍遭歧视的恶况,极具感染力地表达了他演讲的目的。又如,在谈及中国教育的病态和现状,易中天指出:“今日的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了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们是否真实、健康、快乐,没有人去想。最该以人为本的教育,最不拿人当人。”运用大量比喻,形象生动,排比修辞,气势磅礴,话语简短有力,一针见血,引人深思,更能引起教育部门的反省。

(三)论辩语体

论辩语体的修辞要根据论题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随机应变,采用或繁或简,或华或朴,或曲或直,或刚或柔的修辞手段,消极修辞较常见,以逻辑思维来认识论辩事物的本质,达到理解的效果。如,东周时,诸侯攻伐不止。齐庄公在位时,燕国伐齐,占了齐国四座城池,不久,秦兵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许以割地五百里。大臣陈定主张乘机讨伐燕国:“燕国曾夺我城池,我们应乘机报仇雪恨。”崔杼反对:“我们是邻国,互为唇齿,只有共抗暴秦,才能保平安。”陈定说:“燕国是我们的仇人,我们怎能帮仇人?”崔杼道:“如果我们这次帮助了他们,燕国一定会感恩戴德,以后两国就会和平相处。互相攻伐,黎民百姓将永无宁日。”陈定说:“燕国曾得罪过我们,我们一定要乘这个机会雪恨,怎能反过来救援他们?”崔杼说:“按你的说法,主公曾处罚过你,削职减俸,你是不是也想进行报复?”陈定哑口无言。崔杼为了黎民百姓,认为必须与邻国建立良好关系,陈定却坚持报仇。崔杼利用陈定话中的逻辑错误:别人得罪了你,你一定要手刃别人,引出“他要报复主公”的谬论。是非对错,一目了然,自然驳倒辩敌。

三、结语

尽管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至今都没有明确的划分,但是通过具体语体与修辞活动的选用,我们可以确定,消极修辞侧重理解,以事示人,以理服人,只求明白、准确、通顺、简洁。积极修辞侧重情感,把表述的事物表达得形象生动,以情动人。上述从这两方面初步探讨了不同口语语体的修辞特点。从修辞活动中认识口语语体,使它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外壳,利于人们掌握修辞活动,以便生成无限相同类型的言语作品或语体文章,使口语语体这朵鲜艳夺目的花朵盛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黎运汉.汉语风格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圣野等著.儿歌三百首[M].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5]许钟宁.修辞手段与语体手段[J].宁夏大学学报,2007,(09).

[6]陈晨.略论口语修辞的几个特点[J].扬州师院学报,1991,(02).

篇5

G633.3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已演变成教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强化教学质量与提升教师职业素质方面体现出诸多优势[1]。但是,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果并不乐观,随意性与低效性等诸多问题呈显出来,为集体备课实效性的发挥设置屏障。正因如此,实施有效性策略将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从困局中解救出来是必要的。本文在对相关问题探究基础上,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对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

一、列举高中语文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1.集体备课体制缺乏完善性

为了促进集体备课活动良性运转,很多学校在体制上做出规定,例如时间、地点规定等,但是与集体备课效果评价与审核的体制依然缺乏完善性。很对学校将集体备课视为个人备课成效的叠加,例如对个人备课体会采取网络汇总方法,再由一个教师将其整合在一起,构建集体备课教案。

2.合作意识相对低下

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工作态度。不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水平与经验上存在差异性。在升学压力日益加重的情况下,很多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在教学经验分享时有所保留。

3.集体备课环节演化成为数不多教师的讲堂

很多W校的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中,很多教师扮演着旁听者角色,教研组长因为资质深厚的缘故,经常会在集体备课环节中侃侃而谈,却没有集思广益,并且部分教师不愿意把经验分享给他人,此时集体备课活动实效性大大折扣。

二、提高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效率的对策

1.创建优质型备课机制

集体备课不等于统一备课,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重难点传授、练习测评等环节可以存在统一性,但是在备课方式与教案内容方面应该别出心裁,切忌采用“拿来主义”,把他人教案应用自己教学课堂中。在备课机制明确化的情况下,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彰显出规范性特色[2]。负责管理教学的校领导应该定期开展考察工作,对参与集体备课教师起到督促作用,并对其备课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还要落实备课组长设定工作,使其为备课与教研活动的有效运转发挥带头与组织作用。建设健全考勤体制,对那些故意不参加集体备课活动的语文教师给予一定的处罚,以示警告。

总之,在教改理念推行的教育领域中,为了使语文集体备课实效性发挥出来,优质型备课机制的建设与推行,为教师构建了互动型、共享型教研气氛,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化他们知识体系,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现出丰富性特点,优化教学质量。

2.建设平等型交流平台

平等型沟通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规避了教研组长“独角戏”现象的出现,此时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积极阐述主观见解,将自己置身于主动式备课体系中。

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我有一个梦想》集体备课环节中,教研组长为教师们设置了“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引下,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有哪些”这一问题,此时语文教师各抒己见,有教师说:“教学目标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能力与情感目标”,有教师做出“协助学生了解作者演讲背景,从文章慷慨激昂的语句中体会作者情感,认识到自由、民主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朗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文章中心概括等能力。”的补充。平等型交流平台的建设,使语文教师更能准确的把握住文章的重难点,并且有效的应用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模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此外,在教师教学经验相互分享的进程中,教师也积极寻找与文本相关素材,实施课外拓展教学策略,从而使《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极富文学魅力与感召力的演讲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对培养高中生健康人格发挥推动作用,这均是集体备课交流平台发挥的实效性。

交流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利于专业化语文教师团队的组建,教师也不断总结集体备课收获,汇总教学体会,在沟通与磨合中强化业务素质,从而使语文课程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

3.培养教师编写独特教学方案的习惯

培养语文教师编写独特教案,一方面有利于拓展语文教学范畴,另一方面使语文备课质量有所保障,使新形势下高素质语文教育工作者被有效的培养出来。

例如,在对《劝学》备课时,教师结合学生实况以及自己教学模式,编写目标明确的、开放型的教案。在教案体系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协助学生对荀子及其思想核心有一个全面认识,对“劝”、“见”等实词的含义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同时积累通假字与文言虚词,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念。富有个性化色彩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将寓教于乐理念融入进教学进程中,打造出活泼生动的课堂环境。此外,在集体备课环节中,教师还应该重视与教案相关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与概念的归纳,使集体备课的功效彰显出来,协助高中生实现“学中乐、乐中学”的目标,为其语文素养的提高注入能量。

三、探究高中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

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实现了资源与智慧共享的目标;有效的弥补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均得以优化;使课改理念全面落实,此时教师更有动力、能力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事业,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与强化学生语文素质水平的目标。另外,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为优质型教科研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此时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与运行将会处于良好的状态中。

四、结束语

由全文论述的内容,可以了解到目前高中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语文教育者端正工作态度,遵循有关体制规则,重视经验共享环节,把自己的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集体备课的意义也就会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其将会与新课程改革要点之间拥有更大的匹配度,为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6

一堂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朗读课,能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

1.范读,必不可少。范读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范读传达着教师本人的态度,范读时的鲜明的爱憎,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比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先范读了一遍,学生们听得十分入神,看得出他们都被吸引住了,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正音,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2.个别朗读。指定学生朗读,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课文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对学生发音清楚、洪亮,态度大方等方面又是个很好的训练。

3.分组朗读。这是一种集体朗读,要求整齐,快慢适中,顾全大局。分组朗读无形中又是一种竞赛,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

4.齐读。齐读要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充分发扬协作精神,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适用于课文的重点语段,在分析点拨之后来加深印象。

5.自由朗读。自由朗读时,学生的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不受集体约束,这样也会加深学生独特的感受。

6.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能正确该出人物语气,表达人物感情,要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学习戏剧就特别适合这种朗读方法,在教学《日出》《钦差大臣》《茶馆》等时学生们纷纷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又能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和鲜活生命的个体,由于知识积累、情感体验、思维水平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差异,在朗读方法的运用上也应有所不同。

二、创设情境,增强效果

对于语文课而言,创设朗读情境,不但会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情感,而且会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朗读的内容,增强朗读效果。在创设朗读教学的情境时,可以将音乐、视频、图片、网络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们很快就会被带入课本所描述的内容中,被深深地吸引、感染。在教学国学课《弟子规》时,播放了歌曲《牵手》,在这样的音乐背景下学生朗读自己写的与亲人的故事,有种特别温暖感人的意境,无论是讲的学生还是听的学生无不被感染,收到了非常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创造机会,培养习惯

既然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占有突出地位,那么在朗读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技巧和习惯,就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了。首先,教师要想法设法创造机会,确保每个学生有足够时间进行朗读训练。利用晨读、自习课、课外活动、节假日、演出等场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朗读训练。在教学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之后,我就在班级举行了小型的演讲比赛活动,题目就是《我有一个梦想》,学生们自己写稿,背稿,练习。到台前来展示给大家,这就是很好的朗读的训练。其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朗读习惯,及时纠正坏习惯。朗读不是比嗓门、练发声,而是理解读,用情读,用心读。

四、恰当评价,给予信心

篇7

外国文学作品与国内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就是,作品写作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这也是选录外国文学作品最大的教学重点。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写作背景讲解较少,学生理解这些外国文学作品时,对写作背景不了解,难免在理解上有偏差,不能达到原本的教学效果。中外文化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在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中不注意讲解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学生在学习上也会有较大难度。比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描述了很多的宫廷舞会和成年男子之间的决斗,这与中国同时期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教师讲解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障碍。再如在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演讲的背景是在美国黑人奴隶运动的背景下,教师如果不能对这一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有明确的讲解,学生对作品中的鼓励性和激励性的言语理解就不透彻,选录这篇文章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教师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中有这样的缺失就容易造成教学效果的折扣。

(二)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由于在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不要求学生掌握外国文学的发展史,所以很多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不重视,而且在学习中没有完整的外国文学知识体系,这对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也是很大的阻力。学生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重点停留在可能会考试的内容上,这种学习目标本身就是一种误区。例如,学生都知道在考试中可能会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生平以及流派有考核,学生在学习时就把作者和流派作为学习重点,对文学作品中表述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意义一带而过,这就导致了高中语文外国作品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在对外国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先了解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适当地为学生扩充一些课本外的知识,并注重对比外国的文学作品与国内文学作者之间的异同,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我们通过比较就很容易发现外国文学作品习惯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这在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中都能够体现出来,例如《辛德勒名单》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都能体现出来,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述烘托心理活动。通过对比促进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讲解中还应该突出外国作家的写作风格,比如讲解莎士比亚的美妙诗句、欧亨利的意外结局、惠特曼的热情奔放的情感等等,增加学生的文学涵养,感受外国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扩大阅读量

外国文学作品一直处于我们认知的真空地带,这不仅是学生认知的空白,很多教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认知也存在很多的误差。要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和学生就应该共同进行外国作品阅读量的积累,丰富自身的文学内涵,理解外国作家的写作特点,形成完整的外国文学体系,这样就能保障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目标的达成。

篇8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很有必要,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人适应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能力,是未来社会人才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

然而,因为高考不对口语交际能力进行专门的考核,许多老师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尽管近几年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语文教学大纲也强调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者并重,但是不健全的应试教育体制禁锢了人们的观念,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只不过是教育决策者、设计者的一厢情愿,无怪乎有人感慨:“正像我国的饮食文化忽视了营养学一样,学校教育也忽视了口语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欠缺。”

要想提升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美化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口语水平。近年来,国外的一些教育家甚至提出:“要使每一堂课成为言语训练课。”我国一些优秀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这一点。斯霞老师曾说:“教师的语言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要使学生学会普通话,说话口齿清楚,咬字正确,声音响亮,语言完整高中口语交际,简短扼要,用词确切,那么,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这些。”于漪老师也说:“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自己的口头语言生动、活泼、优美,就能给学生以熏陶,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给学生示范性和影响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白流畅。

语文教师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吐字清晰、纯洁流畅,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语文教师要用浅显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把知识通俗易懂地表达出来,不使用生僻词和有歧义的句子,在组织语言时尽量用最简单明了的句子,让学生一听了然,心情舒畅。

2.优美生动。

语文教师语言不能太随意,不能像白开水一样无味,要在经过提炼之后,变得优美生动,要让学生觉得是一种美的享受,并乐在其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优美生动,就要多看书,吸取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丰富自己的词汇。语文教师只有积累了充裕的词语,才能使语言富于变化,异彩纷呈。学生不会喜欢语言贫乏的教师,更何况是一个语文教师呢?

3.轻松幽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轻松幽默。幽默的语言不能格调低下,滑稽无聊,应该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在带给学生愉快情绪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幽默的语言要富有启迪。语文教师的语言要能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思考、思考、再思考,在思考中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不能话一落音,就随风飘散,不留任何痕迹。

二、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鲁迅在《读书杂谈》 里说: “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 只精不泛则太陋, 只泛不精则太浅。”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高中口语交际,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选好书,读好书。

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可对学生推荐以下书刊:(1)书籍类:①纯文学类:如中外文学名著、现当代名家散文集、当代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集等。②人文社科类:如文艺鉴赏学、美学、心理学等普及性读物。③人物传记。(2)报刊类:如《散文》、《美文》、《杂文选刊》、《杂文报》、《中学生阅读》、《随笔》、《博览群书》、《中国青年报》、《报刊文摘》等等。阅读是一种生命的滋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话语资源,思想变得深刻,语言能力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三、引导学生演讲。

2003年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 “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在这里,强调要“学会演讲”,我们可以把学会演讲定为高中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目标核心期刊。

要让学生学会演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

1.学习演讲范例。

可让学生观摩演讲录像,朗读名人的演讲词,以提高他们对演讲的认识,这是学习演讲的前提。我国许多著名的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演说曾经吸引和教育了亿万人民群众。我们可以找出他们的演说稿加以分析和揣摩,学习他们的成功之处。苏教版教材中也有很多精彩演讲,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在掌握了有关演讲的一些知识后,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悟出口语交际艺术的真谛。

2.学写演讲词。

演讲词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开头、主体、结尾。开头部分,要根据听众的情绪、场合的特点,设计开场白,要在演讲之初就抓住听众。主体部分是演讲稿的核心,这一部分要具体到讲那些问题,分几个层次讲。结尾部分,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有总结性结尾、号召性结尾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如何设计“”部分多花些工夫。

Ⅰ. 走出低谷的顿悟

可以是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讲出自己认识的“曲线”美。一位学生演讲“寻找心中的孤独”,开始对孤独的认识是:“孤独是忧愁的伴侣。”自己在忧愁中徘徊,后来在生活中寻觅、感悟:“孤独是思想的狂欢,是心灵的独舞。”“孤独是一杯刚刚冲饮好的咖啡,需要小口小口地慢慢啜饮,甜蜜中包含着淡淡的苦涩,苦涩之中又蕴藏着悠远的馨香,那种滋味足可以铭记一生。”把自己的独特感悟告诉大家,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

Ⅱ.透过表象的析理。

可以是透过表象的析理。在以“环保”为主题的演讲会上,一位同学先说了环保对人类的重要高中口语交际,接着讲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当他讲明了不注意环保的危害后,发出这样的呼喊:“朋友们,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天人合一’;我们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吞噬绿色就是吞噬人类自己;我们应该叫响这样一个口号:绿色就是生产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保卫家园,保卫地球,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还有那象征和平与生命的绿色。”

3.练习演讲。

写好演讲稿,不一定就能讲好,对于高中生来说,还必须反复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练习演讲时先要把演讲稿熟记于心,然后抛弃演讲稿自由地讲说。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设计表达方式,确定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还要对态势语进行设计,确定一些必要的动作、手势等。

演讲时应注意的事项:

1.养成良好的台风:a、整洁的仪表。b、微笑的面容。c、谦和的态度。d、端正的姿势。e、悦耳的声音。

2.演讲“卡壳”了,怎么办?a、不可停顿太久。b、不可重复。c、不要放弃。

当然,提高高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必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全方位的锻炼。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就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总之,高中口语交际教学应该如火如荼的展开,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天职。

参考文献:

[3]李海霞.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 2006

[4]于漪.谈教师的人格魅力[J].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4期

篇9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打造高效课堂能使学生使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以适应目前的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一、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提高教学能力

课堂是由教师主导的,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1.教师要热爱工作,热爱学生,喜欢课堂。

教师若热爱教育事业,将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则会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喜欢自己的课堂和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爱上你的课才会相信你的话。教师必须爱学生,只有以热爱教育为前提,才能全心投入教学,创造高质量的课堂。

2.教师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学魅力。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老师应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新知识,把最新信息融入教学中,与时俱进。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坦荡的为人、较强的责任心、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等提升个人魅力,在课堂中精神饱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用激情点燃学生的心灵,“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很多课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要更好的上好一节课,教师必须弄清楚课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以便上课时给学生创设作者写作时的情境,让学生融入作者当时的时代中,使学生把思维转移到作者写作的那个点上。学生一旦置身于课文中,课堂就很容易实现高效了。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这篇课文同美国的种族问题有关系,教师如果对美国150年前的南北战争和“解放黑奴宣言”非常熟悉,了解了美国种族歧视是缘来已久的,就能够很好地给学生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发表这篇演讲的重要意义。教师再给学生补充美国的经济构成及发展状况,让学生把思想转到美国的那个时期。由于学生对这些有了充分的了解,便能很轻松地领悟到演讲词中的那张“空头支票”的妙处。语文课堂是否高效的体现之一是学生能否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把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这需要教师有大量的材料进行拓展训练。这些材料在表达及结构思路上与课文的知识有相同之处,能应用课堂上涉及的知识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就能解决,达到知识的巩固加深和纵横迁移。然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丰富知识就需要积极查阅各类数据,利用网络等方法搜集、了解大量的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把它们变为自己的知识,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让学生的脑袋活动起来将实现课堂的高效。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努力挖掘课文中的情趣特点,采取民主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例如在《核舟记》“船头坐三人”这一段的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里的物品进行表演,相互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各种动作神态,通过即兴表演、朗读,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文言文,使得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在表演中顺利完成。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一般是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这样学生容易疲劳,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不好。通过设置剧情这种教学活动,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活动,调动各种有利因素,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乐在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巧妙引导使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自我“张扬”掌握知识,以自我表现的形式理解、深化知识,并转化成素质。通过教师的灵活设计,课堂教学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固定不变的程式,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地纳入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多利用学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的高效。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微课等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得逐渐广泛,利用它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普遍方法。多媒体可以通过声、文、图、像等多角度地对人的眼、耳等感官进行刺激,使大脑形成较深的印象和记忆,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学习《小石潭记》时,我通过多媒体手段,一面向学生展示山水,一面引导学生鉴赏,使学生产生现场体验的感觉,走进柳宗元细腻的情感世界,更充分了领略那优美山水的深远意境。又如“微课”,它实现了“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我们可以将“微课”发到班级QQ或校园网上,生动、有声有音的“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就能很方便地看到教师的“微课”视频,使教学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节奏全由自己掌握。可以多次学习,也可以跳过自己已清楚的部分,不用担心遗漏或跟不上教学节奏,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学探讨。通过结合各种科技手段,教师可以增大内容量,更有针对性,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不断发展,我们对语文教学做更深层的探索,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10

语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对汉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行,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同时在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内容之一,占有较大的分值。很多农村学生由于平时阅读较少,知识面狭窄,在阅读能力上存在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受到农村学习条件的不足,不利于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当然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长时间的训练,在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后,语文阅读能力才能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让学生真正成才,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去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做好课前备课工作

实现精彩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工作。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深刻准确地把握教材,认真备课。首先,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教学目标以及难点在哪里,提前设计好教学方向,明确想让学生学习到什么。备课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进行预测,预测到课堂上学生能掌握到何种程度,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在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点拨和传授。其次,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课文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方案,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较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钦差大臣》一课时,教师自己首先应认真研究戏剧的有关知识,熟悉戏剧语言,领会人物对话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推动情节步步深入直达的,然后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基础上熟悉课文内容,深入剖析文中人物的性格,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从而完成教学重点:戏剧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和作用,作者的批判态度,戏剧内容的剪裁以及情节的发展结构。只有教师引导有方、主导有向,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志。”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初中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错误,教师应以平易近人的风格接近学生,对学生多鼓励和表扬,降低学生对学习语文课文的畏难情绪。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原有的教育观念进行更新,采取各种新颖的教育方法,找到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我有一个梦想》时,要想让学生体会演讲词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声音轻柔、语气舒缓)。特别是“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一句,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朗读,让学生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农村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普遍都不喜欢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很难,太枯燥和生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安排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对阅读充满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加热爱语文、热爱阅读。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安排各种小游戏(如组织学生进短剧表演和分角色朗读以及抢答竞赛等)来开展阅读教学。

四、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入手之外,还要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等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要“心中有纲”。在学生找出文章的大纲后,教师应先要学生清楚整篇文章写了什么东西,然后再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确定一个要表达的中心以及写作的顺序,最后再指导学生去分析课文的每一个问题。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废墟的召唤》时,教师首先要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几个问题来逐层分析课文内容:(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经过这样不断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五、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要依靠课堂的讲解之外,还应该借助让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记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善课堂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写读书笔记,在课下自己阅读时也要写读书笔记。如要写出自己在阅读完每篇文章后有什么收获,对作者的写作思想有何体会,自己在写作时可以借鉴什么。学生写读书笔记的过程也是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没有学生的思考,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知识,这只能是填鸭式的教学,很难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此外,学生在写完读书笔记之后,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检查,并对学生读书笔记进行批阅,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书写读书笔记。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着眼成才,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来制订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以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篇11

精彩的演讲稿,必须了解对象,有的放矢。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作演讲稿一定要把听众对象调查清楚,根据不同听众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心理状态以及兴奋点来确定演讲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适合不同听众的口味,达到荡人心魄、鼓舞人心的效果。请欣赏一位初二同学写的演讲稿《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

一天,时间管理学教授为一群学生讲课,那堂课的演示让同学们终生难忘。开始上课了,教授拿出一个广口瓶放在桌上,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随后,教授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把它们一块块地放进瓶子里,直到石块高出瓶口再也放不下去了。教授问同学们:“瓶子满了吗?”所有的学生都说:“满了。”教授反问道:“真的?”说着,他从桌下取出一桶碎石,倒了一些进去,并敲击玻璃瓶壁使碎石填满石块的间隙。教授又问学生:“现在瓶子满了吗?”这一次同学们有些明白了,一位同学说:“可能还没有?”“很好!”教授伸手从桌下又拿出一桶沙子,把它慢慢地倒进玻璃瓶,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碎石的所有间隙。教授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同学们大声说:“没满!”教授又拿过一壶水倒进玻璃瓶直到水面与瓶口齐平。教授做完实验后问学生:“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呢?”

一位同学举手发言道,它告诉我们,无论你的时间多么紧凑,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劲,你还可以干更多的事情。

“不!”教授对同学说,“那还不是它的真正寓意所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不先把大石块放进瓶子里,那么你以后就再也无法把它放进去了。一定要记得先去处理这些‘大石块’,否则你就会后悔。”多么令人深思的启迪!是的,先要处理大石块,否则,也许你会遗恨终生。

那么,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大石块”呢?

同学们,我们的生命就像瓶子一样,可以装下很多的东西,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装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初中的读书生活中,学业,就是你的“大石块”,这是你最值得装和首先应该装下的东西,如果不把这个先装进去,你就丧失了装载“大石块”的机会,甚至会铸成永远的遗憾。当然,我们装下这个“大石块”后,还可以去装很多的东西,你可以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你可以去收获你的友谊,你可以去干很多很多的事情。瓶子什么都可以装,但不能装我们这个年龄不应该装的东西。有句话说,在春天里应该做春天里该做的事情。

对初三的学生而言,迎接中考,顺利完成学业,这是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大石块”,不要回避,不要退缩,勇敢地承担你生命的“最重”,是正确的选择。“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一两步。”愿你们能牢记著名作家柳青在他的代表作《创业史》中写下的名言,用智慧作笔,以汗水为墨,描绘自己人生精彩的一页!

初二年级的学生,你们已经来到了初中阶段知识高峰的半山亭。是再接再厉,勇攀顶峰,还是心满意足,贪图安逸?做一个有准备的人,迎接你人生的冲刺是初二年级学生生命中的“大石块”。

初一年级的学生,你们青春的脚步刚刚开始,你们的思想趋向成熟,你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远大的理想、高尚的志趣也在萌发。请你们珍惜新起点,创造新思想,打下好基础。百尺竿头再进步,莫让年华付水流,这才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

亲爱的同学们,暂且丢下那些漂亮的衣服和浪费时间的打扮,抛开那诱人的漫画书卷和电脑游戏,放一放那一段遥不可及的“青苹果”之恋,搁置一下与前进无关的心事,用你们的勤奋和努力,用你们的严谨和热情,用你们的青春和活力,编织丰富的学习生活,及时装载好发展的“大石块”――你生命中一个个精彩的大石块!

初读这篇演讲词,似乎感受不到澎湃的激情,也没有多少优美动人的语段和句子,但因为是面对初中的学生去讲,是对初中学生的一种告诫,演讲稿动人的力量就表现出来了,这就是它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授演示的故事对我们初中学生很有启发,所以作者写得很具体、很详细,让同学们听了以后,就能从中有所感知、有所领悟。事实上,作者在惟妙惟肖地讲完了故事后,就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让听众听得进去,明白出事理来;二是在针对所有初中学生进行分析后,作者又分别就初三、初二、初一的学生实情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就保证了初中不同学段各个层面的同学都能受到作者观点的影响,其演讲也就取得了更广泛、更实在的效果。

精彩的演讲稿,必须观点鲜明,感情真挚。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可靠之感。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演讲稿,题目是《相互理解必须肝胆相见》: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讲一个故事,当事人的姓名,暂时保密,用A代替。

A交了一个笔友,是个男生。对异性笔友,A一点也不介意。因为大家都爱好文学,都喜欢写作,都有几篇作品在报刊上发表,都渴望长大后当一名作家,用手中的笔写出美好的人生。这有什么不好?(鼓掌,有人叫好)就这样,通过报刊上的通信地址,他们结成了笔友,在信中交流阅读与写作的体会,探讨社会,谈论人生。(热烈鼓掌)

可是有一天,班主任把A叫去面壁思过。原因嘛,很简单:就是男女生不许通信,否则,既影响学习,又会导致早恋,严重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众笑,全场活跃,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班主任还向家长作了通报。这下,A的处境可惨了,反正,校内校外都难做人。A只得给对方写了绝交信。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也就引出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相互理解必须肝胆相见》。

大家都在高喊“理解万岁”,老师、家长也教育学生和孩子要学会理解别人。但在对待A的问题上,家长和班主任老师理解孩子、理解学生吗?没有!他们是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他们只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全不尊重孩子和学生的爱好与对理想的追求。讲得严重些,他们扼杀了两颗纯洁的心灵,扼杀了两个未来的作家。(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样做是惟恐天下不乱,是小题大作,借题发挥。我想提醒这种人,如果师长一味地不理解学生,误解学生,学生必然会产生消极对抗的心理,当面他一百个检讨,背后会说你老封建、老顽固。这样一来,相互之间不但不能加深理解,思想上的距离反而会越拉越大。这样下去,师生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又怎能和睦相处,心灵又怎能真诚交流呢?(热烈鼓掌)

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基础上的,我们必须抛弃一切个人的主观偏见,以平等的身份推心置腹,肝胆相见,否则,相互理解只是一句漂亮的空话。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长时间热烈鼓掌)

这篇演讲稿由身边刚发生的事引出话题,紧接着层层递进,条分缕析,最后用“由此可见”很自然地亮出演讲者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基础上的,我们必须抛弃一切个人的主观偏见,以平等的身份推心置腹,肝胆相见”。篇末言简意深,卒章显志,凸显中心,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爱因斯坦与居里夫人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1935年11月23日,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专程赶赴纽约,在居里夫人悼念会上发表了讲演《悼念玛丽・居里》。他深切怀念与居里夫人长达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据说,爱因斯坦当念到悼词最后部分时,由于过分激动,他哽咽住了,呼吸不禁急促起来。在那一瞬间,他感到两个漂泊的灵魂(一个从波兰漂泊到法国,一个从德国漂泊到美国)水融。可以这样说,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是他内心真情的流露,朴实而不华丽,打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著名作家左拉用热烈、流畅的旋律,为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弹奏了一曲葬礼礼赞曲和安魂曲――《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作品感情饱满,以情动人。左拉与莫泊桑是同时代的法国作家,两人交往甚密。莫泊桑英年早逝,当然使左拉无比悲痛。于是作家用自己的血与泪点燃听众的感情之火,拨动听众的情感之弦,引起听众情感上、认知上的强烈共鸣,深深地影响了听众,打动了听众,征服了听众,使演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精彩的演讲稿,必须行文变化,富有波澜。兴起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靠运用各种技巧,使行文不断变化,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扣人心弦。怎样才能使你写的演讲稿富有波澜呢?

一是用精彩的开场白来兴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演讲稿也是这样。精彩的开场白说明你没有怯场,你用出色的表现“震”住了听众,扣人心弦。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1980年到日本爱知大学演讲。钱先生精通十多个国家语言,却不通日语。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我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利条件,我对日本语言是瞎子、聋子兼哑巴,因此今天全靠我这位新朋友荒川清秀先生来做我的救苦救难的天使。而诸位先生都是精通中国语文的。所以我对中国文学现状的无知,诸位一目了然;而诸位对中国文学现状的熟悉,我两眼漆黑。用19世纪英国大诗人柯勒律治的话来说:‘诸位对我的无知有所知,而我对诸位的所知一无所知。’”

钱先生的这段开场白,机智妙绝!他谦虚的话语立刻缩短了听众与自己的心理距离。这一番开场锣鼓博得满堂喝彩。事后有日本学者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在海外见到劫后余生的钱先生,是难得的幸事;听到他驰骋古今、贯通中外、机智而又隽永的谈论,更是公认的乐事。”钱先生的演讲,可以说首先是以精彩的开场白征服听众的。

二是用反复申说来兴波。为了让听众彻底了解演讲的主旨,有必要对自己的观点反复进行申说与解释,以此来突出演讲的主题。请看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我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心跳的真谛……我梦想有一天……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演讲者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反复申说,表达了他反对种族歧视,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给听众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是用正反对比来兴波。演讲稿想要透彻地说明一个观点,单从一个角度去论证是不够的,运用正反对比法,可使行文波澜起伏,主题鲜明突出。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参事会上所作的关于劳动情况的演讲,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据说,他在演讲中突然停顿,拿出怀表,一声不响地站在那里看着听众。就在听众几乎都坐不住的时候,他突然说:“诸位刚才所感觉的局促不安的72秒的长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垒一块砖所用的时间。”在这里用了时间对比,让听众感受很生动。再请看下面这篇演讲:

“美国有两个繁衍了8代人的家庭,一是爱德华家庭,其始祖爱德华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著的哲学家,他不仅本人勤奋好学,而且以良好的德行培养后代,他的8代子孙中,出了13位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60多位医生,80多位文学家,20多位议员,1位大使,1位副总统。另一个家庭的始祖叫珠克,是臭名昭著的酒鬼、赌徒,无法无天,他的后代中有300多个叫花子,7个杀人犯,60多个盗窃犯,还有40多人死于伤残或酗酒。血统论是错误的,但家教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在这篇反对种族歧视的演讲中,演讲者为了证明种族歧视的荒谬,先建立起“家教的作用大于血统的遗传”这一判断,然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加以对比论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用“画龙点睛”来兴波。用精练的文字,放在文章的关键处、要害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警策全篇的作用。一位同学以歌颂2008年南方军民抗雪救灾英雄事迹为主题而写的演讲稿《用生命践约》,在叙述完湖南电力公司技术人员,没有一个在困难调查表上填写困难以后,小作者加上这样一句话:“明知凶险却达观,这是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无畏的美丽。”这句议论,使行文有了变化,揭示了电力职工的无畏精神和高尚人格,既使前面叙述的事实得到强化和升华,又明确地点明了主题。

精彩的演讲稿,必须语言流畅,深刻风趣。演讲是语言的艺术,要写出精彩的演讲稿,一定要在语言的运用上花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