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的发展趋势

经济的发展趋势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的发展趋势

篇1

一、房地产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GDP增长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愈演愈烈同时,经济保增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房地产作为国民比较大宗的投资消费方向之一,其持续放量是内需启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而且房地产投资在固定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就我国现阶段的房价而言,其与银行利率及GDP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市场经济这一大环境中,房地产价格的形成机制日趋复杂化,决定其价格的因素不仅包含了自身的一些因素,同时还有许多外在因素。

(二)能够有效地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

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房地产及一些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随之提升,这一情况造成他们的价值不断上升,这也是房地产增值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同时房屋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无论经济如何衰退,房地产最终的使用价值始终是不会改变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投资房地产是可以保值的。。

(三)有利于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就房地产而言,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国民经济中多个部门及行业为其提供服务,如建筑材料、机械设备、陶瓷冶金、动力燃料等生产部门以及一些提供人员的劳务部门,可以说房地产对于拉动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是比较显著的。据权威人士的测算,在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下,1000元房屋资金的投入能够创造出相关产业700-2200元的需要,只要每卖出1000元的房屋,则会带动1300-1500元其他商品的销售。由此不难看出,房地产经济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生活消费

就住房消费而言,其实质上属于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带动与之相关的生活消费。住房消费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健身、娱乐、工作、学习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上。所以房地产业的发展课题提高住房消费水平,间接地提高了生活消费水平。

二、我国房地产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一)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发展趋势

1、我国房地产投资在今后几年内仍旧会保持增长态势,但实际增长幅度将会有明显回落。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不断地调控,有效地减缓了投资率的上升速度。预计在今后几年内,我国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将会有所减慢。

2、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在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故此经济适用房所带来的具体成效并未明显显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经济适用房政策的推出因为政府调控的成本较高,致使个地方在实际执行上都较为困难,甚至有些地方可出现了可以规避的现象,形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方均有着发展地方经济以及招商引资方面的压力。而正是这些规避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一部分政策所应有的效果。这就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在考虑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并不一定会贯彻执行经济适用房政策。为此必须重点考虑政策实施的彻底性。

(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

1、随着土地市场日趋规范化,对于建设用地方面的增量控制势必会越来越严。国土资源部及监察部对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做出了强制性规定,这一规定的出台,有效地解决了以往协议出让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局面,土地市场竞争日趋透明化和规范化。

2、商品房闲置及其销售价格不断上涨的矛盾冲突将会得到有效缓解。就市场而言,一般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中,价格机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或是商品过度积压,那么生产厂商则会采取降低销售价格的方式对其进行缓解,如果是供不应求,则会提高商品价格。但房地产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空置现象与价格升高并存的一种局面,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许多土地分配存在暗箱操作,从而使得一些实际加强的企业难以健康稳定发展,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却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安然生存,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正规开发商为了生存和发展甚至会从这些小公司小企业中购置二手地皮。

(三)房地产销售方面的发展趋势

1、房价将继续上涨。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近几年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将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房价持续上涨将会是必然趋势。

2、房价涨幅将会有所减缓。虽然房价上涨会成为今后几年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种却会有所减缓。首先,政府正努力通过增加中低价位的商品房供应、控制投机炒作等手段抑制过高的房价;其次,政策变动初期对市场预期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小。

参考文献:

[1]吴拯.中国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优化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2).

[2]江建林.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16).

篇2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在我国,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人们进行投资的热门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在不断面临调整,为了顺应经济转型的需要,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当前房地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处于持续升温状态,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

(一)供需结构存在着矛盾

主要在于高价位的住房与中低价位的住房比例不协调。中低价位的住房数量不足,而高价位的住房又常常大量空置。

(二)一些地区住房价格上涨过快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的市场在不断发展,房价也在持续升高,现在房价成为人民普遍关注的事情[1]。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房价上涨过快,平均涨幅达到了15%,局部地区甚至达到了20%,同人们的购买力严重不协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同一些地区的炒房现象较严重有关。房屋本来是人们用来作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所,但一些人却把房产当做“摇钱树”,采取炒房的方式来创收,导致了住房价格的不断膨胀,给人民大众的利益带来了严重损害。

(三)房地产金融风险性较大

根据房地产的市场行业规则和国际经验,一旦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房地产价格下跌,那么开发商必然首先吃亏。由于我国多数开发商的自有资金较少,银行贷款,或消费者和建筑商的钱的比重较大,因此风险很容易被转嫁到房地产开发商的头上。

(四)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增长过快

目前,由于我国在土地交易方面普遍存在着的多头供应、无序供应等弊端,导致不少地区存在着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增长过快的问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房地产开发土地购买方面一直在快速膨胀,比同期房地产开发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

(五)住房保障体系不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一直是为进行房地产市场调控而服务的。然而建设速度却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首先,资金短缺或资金落实的不够到位;其次,地方政府缺乏对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热情,导致很多原本规划的制度设计未能落实。

二、促进我国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措施

由于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房地产业自身也是一种阻碍[2]。对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调整供需结构

在修建房屋方面,要紧密结合多数人群的需求,适当地增加中小户型的比例,减少大户型的比例。确保广大民众都能住上物美价廉的房屋。

(二)遏制炒房行为

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遏制炒房行为。最大程度地对房价进行调控。比如最近以碇醒胪瞥龅穆ナ邢薰毫睿就是遏制炒房行为的良好手段之一。

(三)建立科学、系统和完整的房地产统计、预警与评价体系

1.建立对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指标体系

我们要有意识地通过对房地产市场建立起统计指标体系,来对房地产经济统计数据有形有效预测,为政府的调控行为提供有效的依据

2.建立起有效的房地产经济预警机制

我们首先要对房地产经济的风险性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对于房地产业运作中的风险及时做到预警,这样才能做好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工作。

3.建立宏观调控目标和综合评价机制

现阶段,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着手实施,一些过剩的产能正逐渐得到释放。为了让房地产经济同供给侧改革更好地适应,让房地产经济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转型,我们应当建立起宏观调控目标和综合评价机制,让房地产业的过剩产能得到释放,进一步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四)对土地适当进行限购

为了有效遏制土地购置增长过快的现状,使土地购置处于理性的水平,我们应当采取适当的机制,对土地进行适当的限购。

(五)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这其中的要点在于:政府要加强对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视,确保充足的资金补给,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加强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在制度设计上多下工夫,确保人们不仅买得起房子,还能住的安心。

三、结语

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经济体系中的还总要产业之一。它一方面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同社会现状和经济转型需求不相协调的地方。对此,我们应当对房地产经济进行适当调控,并加强对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使房地产经济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篇3

【 abstract 】 the real estat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quite big, to our country speak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all aspects of the society to promote progres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re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study of meaning,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real est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measures to solve the final analysis real estate economic future trend.

【 keywords 】 real estate economics; Research; Development tendency;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国各行各业在过去的五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国民财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积累,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因而税收制度、金融服务等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加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房地产价格呈现飞速上涨的局面。那么今后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下面对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能够有效推动GDP增长

这几年,我国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实体经济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而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顶梁柱,有效地推动了GDP增长。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的产业,它的发展与G DP的增长是高度相关的,在投资、需求方面都占较大比重。

(二)减弱通货膨胀的影响

房地产行业由于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其自身的有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显得相当高,成本的提升就让房价持续变化,不断上升,这一因素也是导致房产增值的最关键的因素,加之人们对房屋的需求不断增加,就给房产价格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因此房地产的保值增值的作用,使得消费者在通货膨胀时期,会增加房产的购置需求用以抵消通胀带来的其他资产的缩水。

(三)能够提升国民经济的增长

对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不断提升,房产的不断发展,都是我国的很多经济部门、行业为其提供原料,成为其坚实的后盾,例如,在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大型器械设备、建筑材料等,这些都需要有特定的部门来提供。总之,房地产对提升我国其他行业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能够刺激其他消费的增长

对于我国的住房消费而言,从本质上讲具有较高的多样化与复杂性,住房的消费,势必会牵连到一个人衣食住行的消费,住房消费势必会带动其他消费的增长,例如,健身、娱乐、生活、学习等。

房地产经济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虽然,我国的房地产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部门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中国的房地产业风险普通集中在商业银行中,且我国大部分公民在购买房屋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按揭的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存在着一定的违约风险,加之房地产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的创新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也直接性的影响了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完善房地产经济市场体系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与信贷、资本市场密切相关,除了这方面内容之外,还包括了具备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一、二级市场,以此来有效处理当前的住房贷款资金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创设一定的房地产评估、中介、保险等三个内容体系,倘若将这些经济市场体系完善,那么我国的房地产业就能够在更加良好的氛围下进一步得到发展。

增强房产经济产品改革。

当前,房产经济产品的创新力度不足,很多都是过去的生产模式,未能够在生产环节上面进一步得到创新,也没有根据消费者的购买需求、购买欲望存在的差异,将整体市场进行细分,研制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的产品,例如,将收入较高与收入较低的人群的产品区分开来,为收入较低人群提供相应的住房资金产品,并根据老年人无收入,行动不便等情况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从各个方面出发,使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多样化,构建多样化的房地产经济产品。

最大化的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在我国的保障制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保障较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但是这项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力度不够。在国外,美国和新加坡等地区都有着保障低收入公民的担保制度,所以我国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做法,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等落到实处。

三、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房地产投资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1、未来几年,我国在房地产投资上面的增长速度依然较大,但是纵观全局,其实际的投资增长率将存在着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知道,我国的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力度将会有所下降。

2、,目前,我国的经济适用房落实程度不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房地产业的成本相对较大,要想落实经济适用房这一政策,具备着较大的难度,地方政府也具备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房地产开发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1、由于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等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加之农村土地丧失的严重性,那么今后对房屋、工厂等建筑用地的限制等工作将会开展的越来越规范。所以,在土地市场上,这一现象将会减少农村的土地随意买卖、承包、侵占等问题的出现,使得土地市场更加规范化、透明化。

2、能够减弱部分商品房闲置与销售价格上涨二者之间存在的对立现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商家生产的商品超过需求时,商家为了预防商品堆积,都会采用商品降价的方式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倘若商家所生产的商品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量,那么商家将会提升商品的价格,但是目前我国的商品房却出现了二者并存的现象,即闲置的商品房较多,但是商品房的价格较高。

(三)房地产销售中的发展趋势分析

住房需求量较大。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可以看出,现阶段,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将能够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加之,国家正在开展农村城市化计划,那么对住房的需求将会持续不断,居民的需求依然很高。

2、房价涨幅减弱

篇4

从目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模式来看,单纯依靠政府投资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要想提高体育事业发展质量,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发展体育经济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发达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深入研究,体育经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大力发展体育经济成为促进国内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这一认识,围绕体育事业发展的体育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为此,我们应正确分析体育经济对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形势的影响,并对体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体育经济对现代社会经济与科技形势的影响

在未来信息社会里,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 人始终是新技术的创造者和掌握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既要重视智力培养, 也要重视体力的开发。在未来的社会里, 体力劳动虽然相对减少了, 但不等于降低了对人体健康的要求。相反, 为了将来能够适应社会高速度、高强度的工作需要, 对人的健康的概念赋予新的内容。随着一系列的变化, 体育发展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全世界各地区都日益重视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 重视体育独特的、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体育对整个社会的渗透范围之广, 将是十分惊人的。大多数人都将不同程度地,以不同方式卷入体育运动, 体育将成为现代以及未来社会人们的生活之必需, 通过体育运动来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

二、体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从目前体育经济的发展来看,体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经济向产业化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体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发展模式来看,体育产业化突出,产业化为体育经济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此外,除了在体育产业化方面有较大的突破之外,体育经济还将向纵深发展,体育经济不仅仅局限于体育事业本身,也会对于体育事业相关的其他领域形成带动和辐射,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体育经济的整体发展质量。

2.体育经济的商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从目前体育经济的发展来看,商业化运作手段日趋成熟,商业化程度较过去有所加深,商业化模式成为了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随着国内经济增速的提高,体育经济的商业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深,商业化气息更加浓厚,全面商业化将会增加体育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为体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手段保证,使体育经济能够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体育经济将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

从体育经济现有发展模式来看,体育经济已经产生了规模效益和示范效益,并开始逐步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体育经济已经跨越了产业限制,向着全产业化和多领域发展,与体育经济相关联的周边产业得到了快速增长,满足了体育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使体育经济的发展效益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体育经济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4.体育经济所占比重将逐步加大

随着体育经济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体育经济的增速逐年提高,体育经济所占比重也将逐步加大,从体育经济目前的增速和产业规模来看,体育经济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明显,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体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体育经济所占比重加大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体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考虑到体育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体育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日益增大,体育经济在未来发展中将会朝着产业化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商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将带动周边产业快速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将会保持良性循环,为体育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祁慧涛.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2]赵斌.论中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策略[J].经济师,2010年06期

[3]马冬梅,蔚兵,张石梅.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篇5

二、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加强创造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培养

创造价值是新的经济时代的鲜明特征,它是在能力基础之上建立的竞争模式,集体的价值来源于组织中的每一个个体。因此,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务必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创造价值以及核心能力。以解决问题与改善现状为目标,可以延伸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在于人员创造价值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目前在知识经济的管理过程中,创造价值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指企业在人才管理中伴随着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发展带来财政与竞争的风险。在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中,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必将成为发展趋势的佼佼者。

2.中层管理者组织地位的确定

知识经济管理强调创新,所以在组织管理中,中层管理者务必要扮演好具体落实创新管理决策的角色。知识经济管理趋势必然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管理的模式。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是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但是知识经济的管理过程中要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此创新需要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发动,由中层管理者具体落实,起传达信息的作用。自下而上的管理则是知识经济管理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因为知识创造起源于具备创新精神的个人,高层管理者在其中只是起到指引的作用,知识主要集中在个体之中,隐性的在小范围内流传,沟通方式的选择也是符合组织人员偏好的,如此依赖,可以节省很多的因为沟通障碍造成的时间浪费。

3.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管理是企业参与行业竞争的基础保证,隐性知识的共享成为企业知识经济管理最大的挑战。一个企业一旦迈入知识经济管理的步伐,便可以将管理重点转移到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能力。一个成功的企业知识的变现形式应该是分散的而不是聚拢的,因为分散的知识有利于循环利用。知识经济管理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也便于企业的人员管理,最终可以使得企业的监督机制淡化甚至是消除。

篇6

[中图分类号]F2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52-0018-02

体育经济即体育产业,是指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与体育的联系不密切,对体育经济的研究不为经济学界所重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体育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现代体育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社会投资,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与巨大的经济利益,给体育经济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随着收入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各国政府和国际、国内体育组织为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和产业化所采取的措施逐步实施,使体育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成为新的投资点。体育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1 体育经济研究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大都同时是经济强国。它们的经济研究战略及开发工作已触及到各个领域,其中体育经济的研究也登上了舞台。它们的许多体育产品已占有国际市场,有的已享誉世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为适应21世纪国际化时代的要求,它们的经济战略已有了新的发展,体育经济的开发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表现出了日益强烈的竞争趋势,并为体育的提高和普及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使其具有强大的经济后盾。形势发展和事业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体育经济研究工作中必须迎头赶上,加快步伐,为使我们尽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而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而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长值为156.37亿元。按这一趋势,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可达到281.2亿元,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可望从1998年的0.2%增至0.3%。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到1%-3%。所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2 中国体育经济的现状及障碍因素

2.1 体育经济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事业最初是建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经验,缺乏市场经济对体育资源的基础配置,完全是一种社会福利形式的事业,由国家直接投资,“人财物”权利集中,为祖国而体育,为民族而体育。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威望和人民的体质等都有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缺乏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缺乏体育经济工作的经验,不能明确地划分政府关于体育工作的具体职能,不能合理地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那脱离体育经济规律的传统机制的弊端愈益显现出来,影响着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所有制方面,主要是单一的国家独资,是每年都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却很少考虑产出的全民所有制。二是体育经济的决策一律为政府决策,缺乏相应的调控机制,一律是政策性指令计划,使体育资源利用率低下,下级缺乏应有的活力和主动性,体育的进步直接取决于个人的思想觉悟。三是在用人、选才、分工和分配等制度上,实行“铁饭碗”、“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方式,使体育事业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热情和效率,束缚了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在体育经济组织中,个人对体育捐助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有一些不知去向;另一方面,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似乎未给体育事业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体育经济市场,这必将造成体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体育经济成本的提高,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

2.2 障碍因素

我国目前可以堪称世界体育强国,但是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的蒸蒸日上极不相称。影响我国体育经济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市场定位不准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们的思想受到严重束缚,视野不开阔,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造成二者严重脱节。多年来只强调国家投入,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从来都是回避创收的动机,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上,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十几年的惯性思维,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

2.2.2 传统体制制肘

以前我国体育赛事一直是由国家体委包办,形成一种法定的计划运转。在改革过程中,才尝试性地使体育从政府行为向企业行为转变。这一举动虽然带有相当浓重的市场经济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仍带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企业在与体育部门联合办体育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自由权。

2.2.3 市场缺乏竞争力

我国全球知名企业少,众多企业与美国、日本的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资本明显处于弱势。因此,在很多国际性的重大赛事的商业竞争中往往难以占有一席之地。

2.2.4 政策扶植乏力

在英美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等。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体育产业在政策优惠方面受到“冷遇”。

2.2.5 相关服务不完善

体育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一系列完善的产前、产后服务措施,服务措施跟不上必将会阻碍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指导员,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缺乏。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2.2.6 缺乏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

国内企业存在着严重的盲目随从倾向,哪种体育获利较高时,众商家都往一条道上挤,造成重复建设、规划不科学、盲目攀比建设规模的不良现象。

3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趋势

3.1 体育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虽然发展体育产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体育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靠经济增长来拉动的,没有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市场的繁荣就不可能实现。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部课题组报告,中国经济从2000年到2020年平均潜在增长速度可达7.3%左右,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多。可见,新世纪我国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有着坚实的经济基础。

3.2 我国居民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将促进体育产业大发展

体育消费从本质上讲属于满足人们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从现在至21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将实现由第二步发展战略向第三步发展战略的转变,即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过渡。这一时期的总趋势是人们对物质消费品的需求增势将会减弱,而对服务消费品,尤其是与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服务消费品的需求将会迅速上 升。

3.3 我国将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体育消费群体和体育市场

21世纪中叶,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人口稳定在15亿左右,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计算,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巨大,到那时,富裕起来的15亿人,无疑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并以他们活跃的体育消费能力创造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

3.4 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为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三方面的有利条件:

(1)能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包括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用工用地的优惠政策等。

(2)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的体育投资。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体育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将明显高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利润率,将会出现各种资本向体育产业流动的良好态势。

(3)会给体育产业带来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专业化优秀人才对体育产业这样一个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新兴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 小结

篇7

1.2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加快区域要素的积累,促进经济区域的发展

(1)进行国际贸易可以引进外资,让外国企业在本区域开设公司,带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形成贸易创造型投资。经济欠发达的国家都会有很多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国家就可以将劳动力输送到劳动力稀缺的国家,既可以减少国内的负担,又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些国家还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的产品以及先进科技,引导人们进行国内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出口贸易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因此中国所吸引的外资越来越多。毕竟一个国家的出口额就代表着这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不会担心自己投入的钱回收不回来,而且不必担心自己商品的销售问题。

(2)区域经济地区进行国际贸易可以将广大居民闲置在银行的钱用来投资,创造财富。而且经济欠发达国家还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来提高自身资本品生产能力,将货币投资转化为实物投资,弥补自身经济发展的缺陷,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开展国际贸易是提高区域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主要表现在:①通过国际贸易直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再进行应用,以提高本区域的科技水平。②区域地区的企业进口其他国家的产品后,可以对这个产品进行研究,然后再创造出自己的产品。③区域地区的企业看到外资企业在出口贸易上赚到了巨大利润,就会刺激他们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努力研究开发出新产品。④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甚至是一起经营一家企业,然后再学习他们的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3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结构优化

(1)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每一个国家的资源分布都是不平衡的,也许这个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没有水资源;另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却没有矿产资源。那么这两个地区就可以进行交换了。因此,国际贸易可以优化区域的资源配置,使各地区的资源达到平衡。一个国家可以将自己本国富余的资源出口到其他需要的国家,然后进口本国稀缺的资源,达到均衡,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主要表现在出口与进口两个方面。企业出口产品量增加,就要求增加产品生产的原料及半成品,促进原料生产行业的发展,并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如果企业需要大量进口,就代表着区域内将出现一个新型产业和新技术,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机遇。

1.4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新的区域经济运行机制

(1)有利于促使国家改变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形成新的管理机制。我国对于国际贸易的干预太多,设立了很多部门对国际贸易进出口商品进行检查、监管,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的微观企业进行改革,形成新的经营机制。开展国际贸易就是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可以使企业摆脱旧的计划经济的制约,让企业能够自主经营。使企业创造出适合自己的经营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篇8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等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将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气候变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俨然已经成为必然的道路。

低碳经济是近几年提出的概念,表面看来主要是为了控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质是要求人们活动行为的低投入、优投入、低污染、低排放、高产出,以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效益的统一,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科学技术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它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这里的高碳经济是一种没有约束的碳排放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新能源是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后,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

二、低碳经济的国际经验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03年英国政府的能源白皮书《我们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希望发展其他清洁能源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改变对能源进口的高度依赖的状况,改善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道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为了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推广,英国政府主要推出了两种政策手段:其一是气候变化税,该税的征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能源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并非为了扩大税源,筹措财政资金。另一种政策是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即所有注册的电力供应商都制约于一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定配额:生产的电力中有一定比例是来自于可再生能源,配额是逐年增加的。这些措施的实施,更加有利于英国低碳经济之路的发展。

日本在发展低碳经济领域也做出各种尝试,重视能源利用的多元化和能源的利用率,以缓解国内能源资源匮乏的现状。如投入巨资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清洁汽车技术。此外,日本还注重通过法律法规、宏观规划、管理创新等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如《促进建立循环社会基本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固体废弃物管理和公共清洁法》等法律的颁布实施,为低碳经济的有效推动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证。同时,日本还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节能规划的有效制定,这为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提供了标准。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发达国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征,可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例如有明确的环保目标和完善的管理体系;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灵活多样,政府采取经济、法律、教育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促进发展,例如日本就采取了宏观政策管理和法律法规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再如,一些国家加拿大,瑞典等都加大了投资力度,重视相关的技术的研发,以便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现阶段,如何找到适合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我国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根据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从法律、技术、制度方面着手,同时要加强教育宣传。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借以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引导,而当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的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一些与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关的法律条文。因此,制定完善与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法律,不仅可以引导企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且还能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 绿色建筑经济 意义 发展趋势

在尽量降低项目对环境和社会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目标。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不应该仅仅站在项目自身的角度,只考虑项目自身的财务效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层次,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1.绿色建筑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最早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明确地提出来的。由于时间、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等条件的不同,国际上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总之,绿色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应用了资源、环境、经济、健康的集成思想,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低环境负荷情况下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人、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标。

2.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

一般建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易出现不同城市建筑雷同,绿色建筑强调建筑与地域资源、气候差异,因而能够体现建筑文化。一般建筑和绿色建筑都以追求经济性为核心,但绿色建筑强调经济与环境的结构平衡,不是一味只追求经济。 一般建筑的生产、使用忽视能耗影响。绿色建筑则以低能耗满足使用的功能、提高舒适度。一般建筑忽视与环境的沟通。绿色建筑更多关注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一般建筑运行结束固体废料可回收利用的较少,绿色建筑则在设计时就考虑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

二、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的重要性

1.绿色建筑的经济分析

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对绿色建筑的地域性、亲近自然、经济性方面的考虑较浅、较少。尤其是绿色建筑不能以经济性资料加以说明,也正是阻碍绿色建筑在国内发展缓慢的原因。目前,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已引起专家学者的注意,开始从经济的角度对绿色建筑进行一些研究。如运用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等方法,但是经济分析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很多,如在信息不对称对绿色建筑供给的影响,环境价值理论的经济角度考虑较少。

本文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对绿色建筑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绿色建筑的推广所能带来的社会福利,结合信息经济学、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论证绿色建筑推广的意义,消除开发商关于绿色建筑投资回报的问题,用科学资料说明投资回收的可能性。从经济、政策、市场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商在能够获得相对充分的市场信息、政策信息等,在看得到的经济利益驱动下,会从被动到主动的绿色建筑行为变化。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推广绿色建筑,有效促进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建筑经济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

三、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对策及发展趋势

1.绿色建筑发展的科学化进程

因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是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绿色建筑技术的局限;发展要符合国情,不能一味追求建筑的“绿色”,忽略建筑的经济效益、开发商的经济承受能力。初期推广阶段,应该在成本与利益的权衡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有规划地进行。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墨西哥绿色建筑协会组织专场演讲会上强调,“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任务,也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中国提出了建筑节能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从2005年到 2010 年通过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城镇建筑达到节能 50%的设计标准,其中各特大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率先实施节能 65%的标准;开展城市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大城市完成改造面积 25%,中等城市完成 15%,小城市完成 10%。第二阶段:从 2010 年到 2020 年,实现大部分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建建筑,东部地区实现节能 75%,中部和西部地区争取实现节能 65%。”

2.规划设计合理

规划设计应该考虑室内通风气流与小区内气流相环接。从而使环境气流、小区气流和建筑换气气流合理组织,避免局部蜗旋或滞流区造成空气质量恶劣和夏季热量滞积。对夏季夜间气流,强化夜间通风,利用室外冷空气降温,可节约空调运行能耗。这里没有做这方面的测算,就不再进行分析。建筑物南北朝向、南北间距宽阔,有利于自然采光和冬季日照,对居住者的眼睛和身体都很有好处。小区内建筑东西紧靠:利于相互遮阳。小区建筑间绿化树林,是阻挡冬季风屏障。屋面蓄水覆土种植。除了能够降温、节能、提高顶层房屋价值,屋面的利用还能给居住者带来美的视觉、小范围的空气净化等作用。小区的山墙、阳台绿化。能够使得建筑室内温度的降低,同样可以改善小范围空气质量。

四、结语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且正处在工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绿色建筑是追求最小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取得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本文在进行绿色建筑经济性分析时,并不是单纯对绿色建筑自身考虑的,将绿色建筑市场供给和绿色建筑政策导向也作为绿色建筑外部问题的一部分,对其经济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总之,绿色建筑的生产和使用是达到对涉及各方共赢的效果,其经济效益是可以看得到,并能够为各方受用的。

参考文献:

篇10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指同一区域内的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经济利益或为了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的形势,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和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国界的人员、资本、劳务、商品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有多种多样的类型。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采取6种形式。从低到高分别为特惠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同盟。在特惠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实行部分特惠关税减让;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每个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成员之间除了要解除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外,还要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同盟和经济政治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高层次的形式。在经济政治同盟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各成员间不仅实现经济政策的统一,政治政策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统一性。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主要是指按其一体化水平来划分的。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1.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通常要求成员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让渡部分,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经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更高形式。它包括各成员国货币、财政等经济方面政策的一体化。这样的同盟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性质,建立了一套立法、司法、行政的同盟机构,随着发展的进程甚,至可以形成政治一体化,进而成为最高的形态――经济政治同盟。

2.发展进程较曲折。早在上世纪40年代末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就已出现,但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大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较慢,有的甚至停滞不前,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趋势出现重新高涨的形势,到上世纪90年代,已形成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在全球内壮大起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达100个之多。在上世纪70年代,还不到30个,80年代时期才30个出头,90年代中期超过40个。由此可见,60%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在90年代后建立的。一部分的区域经济组织存在重叠或者相互包含的关系。

3.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亚太经合组织”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它包括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两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发展的过程来看,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量不多,但其组建的时间较早,发展较为成熟,特别是发达国家财力雄厚,其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影响力往往较大,这就给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形成了一些压力,感受到无端的排挤甚至威胁。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越多,发展越快,对那些尚未参加到区域化一体化组织的国家和地区造成的压力越大,这也就促使它们花大力气加入进来,或者,尝试建立自己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贸易和区域各国经济产生新的不同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发展的积极意义

1.促使全球形成新的国际贸易格局。欧洲、北美、亚太这三大经济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使国际贸丝逐渐呈现出新的格局。这三个大区一体化新形成三个经济圈;这三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又与除去它们之外其他的大、小区域一体化组织组成一个相互对抗而又相互联系的世界经济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导致各国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即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被区域经济合作以及区域国际贸易所替代,各国要想在新形势下发展经济,必须结合自身所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依托,进而求得共同发展。这样的格局也将要求各国更加注重国内经济发展,只有自身经济发展良好,才能更好的融入的新的国际贸易格局当中。

2.加速各国经济全球化发展。自由市场建立之后,必将推动和加剧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外的国际垄断资本在这一市场的竞争,比如“跨国投资”的兴起和跨国公司的大量产生。而“跨国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仅推动了不同国家间资本的渗透和交融,使还使得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优化资源配置,使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时期。

3.提高世界科技发展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优势越发明显,世界各国均把发展科技摆在突出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之间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进一步提高了全球科技发展水平。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消极影响

1.关税壁垒影响。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利影响尤为明显。发达国家之间建立关税同盟,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组织之外国家或地区无法享受关税同盟的优惠。未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中国家竞争能力本身有限,关税壁垒的形成导致发展中国家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面临很大困难。

2.贸易限制影响。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形成后,国际资本大多在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这一安全的“避风港湾”内流动,突破的只是集团内部的贸易壁垒。然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贸易急需的国际资本没有办法引进,这样就加剧了发展中国家内资金紧缺等问题的出现,其发展经济贸易和提高经济竞争力就无从谈起,“南北”差距越来越大。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加快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例如,欧盟的东扩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而在1995年1月后,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备案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达206个之多。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所在东亚地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中发展缓慢,不仅没有形成区域一体化制度,而且贸易环境和投资环境还有恶化的势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4年,我国对外贸总额首次跃居世界第三位。同时,中国也是受到非贸易壁垒限制最多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经济内需不足的出口导向型国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来说犹为重要,否则很难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要想突破区域经济集团的限制,就要发展自己所在区域的合作战略。

21世纪初期,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目标主要在于利用区域内的资源加以整合,提升自身经济实力,实现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所以,采取的是市场导向型这一策略,然而,市场导向型的区域合作是不稳定的。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且经济实力达到一定高度的当下,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应该采取市场导向型和政府导向型相结合的“双保险”策略,有效的约束制度的建立,能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成效。

四、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合作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要思考的不是应不应该参加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是如何根据中国国情,顺着这一潮流,更好更有效的参加到经济全球化进程当中,花大力气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国既要成为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积极参与者,也要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力推动人。

(一)加强与相邻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强与领国的经贸关系,进而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来,这给我们提供了和相邻国家发展经济贸易最方便也最见成效的途径。

(二)改善与周边的整体国家关系

以欧洲大陆为例,法、英、德三国在上世纪均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国已经成为欧洲最紧密的经济伙伴关系,德、法两国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化解了战争恩怨,不仅促进了外交关系的大大改善,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出于亚洲大陆的中国和日、韩两也正朝这样的方向发展。

(三)加快自身经济政策调整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地区行政区划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各省、市之间的行政计划已经构成了对生产要素自由组合的严重障碍。在欧盟国家通过50年的谈判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鸿沟,统一了货币、贸易政策后,在中国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中,我们更应加大对中央政策的贯彻实施,反对各行其是、条块分割的老做法,在中央政策的统一指挥下建立更大更好的统一市场。

参考文献

[1] 黄卫平等.中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篇11

一、互联网经济诞生及其内涵

互联网经济,顾名思义,也就是建构在互联网之上的经济,是随着互联网兴起和普及逐渐发展起来的,互联网经济的两个主要特点是以互联网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场所,以互联网为中心形成复杂的经济关系。具体来说,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经济活动,诸如出售、购买、支付、交换和分配等,而政府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获取经济信息,制定经济金融政策。互联网自上世界九十年代引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互联网的普及。据统计,现在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互联网,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项活动。互联网经济也从城市走向农村,从幼稚走向成熟。

二、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一)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即借助信息网络来进行的交易活动,具体地指向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的出售、购买活动。近年来,我国各大互联网销售平台快速发展,很多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所需要的日常用品、衣物甚至是奢侈品,电子商务交易额以每年近百分之二十速度增长。仅在“双十一”这一天,天猫商城的交易额就可以达到上千亿元,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而我国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从日常百货到专门的服装、美妆和鞋帽应有尽有,而且各大品牌几乎都利用互联网经济发展自己的延伸产业,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利益吸引了很多入驻商户,而它所提供的便利又吸引了很多的消费者。

(二)互联网消费人数成倍上升。互联网经济之所以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消费者支撑起来的,有消费才有利益的交换,才有了劳务分配和其他经济行为。我国现在的互联网普及程度非常可观,连远在偏远山村的用户基本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而据统计,来自农村的互联网消费额也成倍长,也即是说,互联网经济的消费人群已经从城市普及到农村。有消费就有生产,就有交易,因此互联网商户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改变给互联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消费者始终在为互联网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巨大。互联网金融涉及金钱交

易、管理等和金融有关的层面,利用互联网可以实现良好有序的金融管理。据统计,现在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人数已经超过五亿人,而交易额也在逐年增长。互联网经济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也必然滋生金融行业的发展,相关部分根据资金流向和网络交易的具体情况,展开金融监管,比传统的监管要方便快捷也要科学得多。

三、进一步促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举措

(一)政府规范管理互联网经济。互联网经济自诞生以来,产生了很多乱象,比如产品质量问题、权益保障问题等。互联网经济是一种虚拟经济,很多过程的处理都要依赖互联网来进行,这其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沟通不力、处理不力的情况,甚至也会有一些不良商家借机发展,以劣质产品和阴谋手段来牟取利益。因此,政府对互联网经济的规范管理至关重要。现在网络支付行为多开通了实名认证等身份认证平台,根据认证可以准确地获得互联网金融交易的数据,并借以制定经济管制决策。

(二)推动传统产业现代化改造。经济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可以互相借鉴的,传统经济正面临着新的转型,因此,将传统经济和现代互联网经济结合起来十分必要,用互联网经济方式来改造传统产业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社会,传统经济产业普遍面临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弱等特点,但是在互联网这个信息技术平台,可以结合传统产业的优势,融入最新的互联网运营技术,利用互联网来实现更大的效益。

(三)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互联网经济依靠互联网来与运行,但是目前对互联网在线交易的安全监管是非常不力的,一方面用户信息容易泄露,网上交易无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基础设备的落后和互联网运营技术的缺乏,用户在使用时安全意识比较弱,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经济发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是必然的选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