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1

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大,跨越的纬度较多,因此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具有很大的差异,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主要受到气候和地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如果地质条件较差,那么只能种植一些抗旱、耐旱等作物。在我国不同地区,种植农作物的种类也存在一定差异,根据不同地区的条件不同,农业生产的特点也不同。如在北方的农业生产中,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通常只有1季,而南方通常都是多季种植,每年最多可以种植3次。而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北方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而南方主要种植水稻等作物,此外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具有一定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在研究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时,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尤其是生产设备的使用上,如果在一些山区中进行使用时,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相关的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由于地形不适应,导致无法使用等问题。

1.2我国农业现代化情况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机械制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但是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使用的设备自动化程度较低,据最新的调查发现,发达国家使用的农业生产设备,已经在种植、除草、收割等每个环节中,都能够进行很好的应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自动化水平,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和收割,只需要一个操作人员即可。目前我国使用的机械设备,显然无法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是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很多设备还处于半自动的水平,如在种植的环节中,需要多个人员配合机械使用,同时受到我国工业水平的限制,生产的机械性能较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经常对机械进行维护,如果所在地区的地形比较复杂,那么机械就很难进入到田地中,进行实际的生产工作。

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

在工业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英国作为2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现在的英国首都被称为雾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当初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对大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因此,人们看到了破坏环境的后果,工业虽然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如果环境受到污染,那么人们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生活方式更是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人们想在发展工业水平的同时,尽量的保护环境,最大程度上减少工业等对环境的污染。近些年,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工业化肥,这些肥料进入到河流后,对河流等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经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人们不得不重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各种措施,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农业经济的作用

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影响我国的民生问题,对于农业经济的影响也非常显著。通常情况下,农业经济具备其特殊性,不同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经济与金融经济。农业经济是建立在我国民生与农业的基础之上的,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现状,对于农业经济的整体协调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具体情况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农业经济有以下几点作用:

3.1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得农业经济更加完善,具备经济活力与经济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现状息息相关,农业基层运行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农业经济以强大的支持。例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农业经济就有了相对长久和稳定的经济基础。由于农业经济的基本要素为农业发展与农业开发,那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农业经济以基础实力,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3.2农业经济依靠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市场经济中得以发挥优势,稳步发展

农业是国家之根本,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大方向。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确定因素很多,容易对某一行业造成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但是,对于农业经济而言,由于其构成的因素相对简单,以农业相关元素作为农业经济的市场动态影响元素。因此,作为一种经济形势,农业经济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经济意义上对于农业经济有着非凡的意义。对于稳步农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3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经济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发展

从两者的关系上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农业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才能够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前进,相反,通过农业经济也可以带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农业的结构进行产业细化,从而将不同的农业因素结合到农业经济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将更多的农业因素转接到农业经济之中,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互惠互利的发展状态,保证两者一直处于协调协作的关系。

篇2

Abstra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social stability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benef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mographic factors, resource factors and system factors, China's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ces many problems, the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现象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滥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地和水源,同时也可能造成农产品的污染。大水漫灌造成土地的盐碱化,不合理的利用土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给自然造成的破坏。这样下去,不要说下一代的利益,就连我们这一代的利益都很难保障。自然环境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现在的生态环境,人类的发展道路必将越来越窄。因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现代农业迫在眉睫。

2、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公正。农业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其他地区的人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剥夺他人发展生存权力,确保当代人和后人对农产品的需要都获得满足。总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把农业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局部发展和全局发展结合起来,使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

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相对滞后, 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各个环节, 急待提高,比如:政府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2、产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弱

我国农业虽然规模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众多,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 据统计只有5%左右的企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普遍存在规模小、没有特色和竞争力弱等问题,起不到带动和支撑区域经济的作用。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不高、品牌效应就更不用说了。

3、农业基础设施落后

农业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力度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如兴修渠道、农田配套等水利设施。改善农村人畜饮水工程、扶贫工程、湖泊水域综合治理、旱作基本农田建设、防洪减灾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据调查,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农业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程度,在部分县镇机械化程度仅局限于小麦、水稻的收割和部分田块的翻犁,至于栽插等农事操作仍采用原始的生产方式。播种、育苗、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主要凭经验进行,无从谈起科技含量,据调查显示农业生产中科技贡献率不足10%。

4、农民素质低

当前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差距更大一些。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只能从事简单的传统农业耕作或只有传统农业的经验和技能,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三、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在人才。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山东寿光实现了农业科技全员化,为特色蔬菜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这一点值得其他县市借鉴。

2、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3、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切实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交通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4、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仅仅是进入到了应用推广阶段。政府应该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过去,我们说“知识就是生产力”,而现在我们还应该加上“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防病治虫预警服务。相信信息技术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5、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通过制定法规、完善规划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步伐,让农村变成宜农宜居、产业化和生态化融合的美丽富饶之地。生态农业不需要大规模的投资,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促进物质在系统多次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就能获得稳定的、较高的、长期的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从宏观角度来看,发展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合理和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还能构建集旅游、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格局。无论从农业生产现实客观需要来说,还是从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前途来讲,发展生态农业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长期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主要途径,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6、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发展现代农业,克服资源要素约束,关键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国内外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对接分散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重要途径,成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依靠。未来,我们要找准农业产业化着力点,在夯实农业基础、挖掘比较优势、实现规模发展上发力,从而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要大力发展“龙型经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发展骨干型农业龙头企业,真正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公司与农户相结合的现代农业运营模式,使农业在组织经营结构上从超小型、脆弱、缺乏风险保障制度的农户经济转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架构。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辐射、示范及带动作用。

二要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行标准化生产,走多元化出口之路,积极拓展农产品市场,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的优势互补。

三要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逐步形成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将分散、弱小的单一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农户生产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增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结束语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发展农业经济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念,通过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提高和完善信息化;倡导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等措施使农村经济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农学会编,常平生.农牧结合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农业的战略需要[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7.

[2]高旺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策略[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篇3

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目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在的发展农业产业的过程中,必须在保障农业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基础上,通过经验的总结以及生产技术的改进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模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的农业发展仍旧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农业的特征,之后提出了几点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

1生态农业园的特点

1.1生态农业具有一定的开发性,亦有其局限性

想要保障生态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首先就要对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更好的为现代化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则较为落后,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进行借鉴,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对我国的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开发和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资源开发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提升经济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模式

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农业资源开发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就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生态农业正是将这种模式进行发扬,加强对植物生长规律的利用,结合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不断提升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农作物获得更好的生长和发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的合理使用至关重要。因此,想要实现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必须对农业产业生产使用的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能够更好的使用于农业生产活动,并对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生态农业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

1.3生态农业经济系统的有机性

生态农业发展强调了多种资源以及生产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有效的协调实现各方面因素的高效配合,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高效运行。在生态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农业资源与生产技术的有效结合,以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良好发展。此外,生态农业的发展还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使农业生产的质量得到保障。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够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得到贯彻落实,还能够推动我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是相对于我国传统农业产业而言的一种新型农业产业模式,是在借鉴国外成功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的一套包含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发展理论的农业产业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够极大的提升其开发使用的效率,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生态农业有效的杜绝了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肆意浪费的现象,使得农业资源实现了可再生化,加强了对农业资源的保护力度,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也实现了巨大的提升,保障了农业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普及能够提升农业生产劳动的有效性,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促进了生态资源的循环使用,实现了生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了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途径。

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3.1生态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更加注重生态资源的保护,这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生态农业还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阶段,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使得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弊端渐渐凸现出来,面对农业产业发展停滞的情况,生态农业的出现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针对农业生产活动效率低下的问题,生态农业实现了先进技术的的引进和使用,通过国外发展经验的有效参考结合我国的国情构建了一套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针对农业生产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农业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效的落实了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生态农业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此外,针对现阶段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生态农业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的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态农业的适应性更强,可以满足市场对农业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生态农业可以与当地的特色产业实现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经济体系的构建,推动了农业生产,销售的一体化发展。这样就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2生态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生态农业强调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重视对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使用,致力于构建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产业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农业的在生产技术的运用方面,实现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与先进技术的有效融合,以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为依据,构建了一套生态合理以及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目标。

3.3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以及规划

篇4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产业的必经之路。生态农业是对于我国传统农业的改进,结合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在生态学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农业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高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而保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生态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劳动效率,土地生产率及利用率,实现物质循环,保护生态环境,也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以达人们的需求。因此,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我国目前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农民务农积极性降低。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收入渠道有所拓宽,其收入也显著提高,相比之下种粮的收益率便处于劣势。尤其如今的低粮价政策与物价的上涨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农业劳动力价格远超过务农劳动力价格,并且在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情况下,种植成本的提高以及来自自然灾害的风险都使从事农业种植行业显得不尽人意。因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更多的务农人员选择非农业行业或将种粮作为副业。

2.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充足和生态环境的良好是农作物赖以生存的保障,然而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生产要素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导致非法占地、盲目开发、浪费土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我国农业水资源由于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平衡利用率低下,农业灌溉过程中的蒸发渗透严重,浪费现象屡见不鲜。除此之外,工业污染如重金属工业废液和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残留于土壤、大气中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单位面积出土率下降。生态环境的恶化阻遏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产要素的保护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石。

3.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力度不足。近些年来国家对国内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由于国内农产品收购和流通环节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以及跨国粮食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渗透而不断被削弱。农产品的衡定供给与需求的刚性增长间产生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质量的降低与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带来农产品供不应求的后果。并且国家不合理的农产品储备数量和结构也导致储备体系不能有效发挥其对价格波动的调控功能。由于市场调节能力滞后,农业产品内部结构的波动加重了农业市场的不稳定性,调控的难度系数继续增大,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三、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合理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农村的劳动力随之被剩余。然而,如今城市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岗位供不应求,农村的劳动力亦不能因此而搁置,因此如何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形势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选择,能从根本上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也是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城乡一体化、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由于城市的就业形势已趋于饱和,所以应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重心放在小城镇和农村中心集镇的建设问题上。保证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提高城镇经济发展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培育相应的产业群,有效引导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廉价劳动力等优势,以达到互利双赢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加强对生产要素的保护。由于土壤、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破坏,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逐年下降,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颇为严重。欲从根本上提高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水利建设以及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刻不容缓。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是保证粮食产量的根本,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有助于明确各级地方政府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证节约用地,建立农村土地利用标准体系,严格用地标准管理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除此之外,加强水利的建设,有助于增强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形成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以及水环境保护等保障体系,从而达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用水需求的目的。

篇5

以下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进一步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环境因素、人口因素、资源因素及制度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很多难题,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1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1劳动力素质不高

 

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的素质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普遍不高,加之,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多向城镇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而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劳动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因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项任务究势在必行。?

 

1.2农业信息化程度低

 

当代信息化高速发展,信息就是生产力。然而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发展仍相对滞后,具体体现在:政府的引导及资金的投入,还有人才的培养、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等等方面。

 

1.3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农业结构,从整体来看存在着不合理和趋同的现象,具体表现在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过多,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市场决定农民们种植什么。由于农民对市场经济需求变化把握不准确,突显出跟风问题,致使农业产业结构不均衡。农业经济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当地优势,?生产特色、优质的新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

 

2.1提高劳动者素质,重视农业人才的储备

 

人才的培养,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关键。要善于发现农村实用人才,并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积极培育农业技术骨干,引进生产型、经营型人才,解决农业科技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2提高和完善信息化

 

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只是应用推广阶段。政府要提升统筹规划意识与执行计划能力,建立一个跨地域、跨部门的农业信息系统,形成权威的网络信息平台;加强信息人才服务队伍的培养,拥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农业科技信息得到有效利用;以往我们不仅以“知识就是生产力”,而且我们现在还要以“信息也是生产力”。在传播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生理需求以及防病治虫预警服务,信息技术将无疑会在日后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加强农民培训,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的实用技术

 

农民是开展生态农业建设的主体,只有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生态农业建设这一利国利民的工程才可有效实施起来,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农村、农业生产、农技推广等工作,依托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培训,引导农民相信科学,自觉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倡导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顺利进行。

 

2.4 发挥地区特色,依据市场需求指导农民选择农作物

 

对农民的作物选择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政府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农民的作物选择可以做出一定的引导,鼓励人们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选择农作物。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特色,种植当地的特色产品,销向其他省份,乃至世界各地,以此方法体现出每个地区的特色。

 

此外,人口与农业资源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对农业贡献量的加大,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不再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保障了人口与农业资源的协调关系,农业活动是以保护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进行的,要有一定的限度,在采取新的措施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保证新的措施不会存在太大的风险,小范围测试后,才可在大范围进行推广。

 

2.5实行多种优惠措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对农村要采取更多的优惠措施,并积极采取措施,以缩小城乡差距,鼓励农民种地,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的和谐发展。充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

 

加大治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的力度。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借鉴先进国家的治理方法与措施,依靠科技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并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加大了土地的生产效率,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生态、循环的发展过程。组织农民去国外学习,并积极引进可适合在我国开展的农业措施。

 

同时,在农村建设农产品的深加工级副产品回收再加工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减少资源浪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从本质上提高农民的收入,形成良性循环。?

 

3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306-01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其持续、稳定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只有真正的做到生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丰富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由以往提高农民收入,逐渐的加入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任务,建立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已经成为了重要战略规划。

1 生态农业的特点

1.1 生态农业兼具局限性与开放性

由于现如今,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的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技术手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要求。所以,我国必须要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并结合我国地广人多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土地面积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要保障生态农业的经济利益,又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1.2 生态农业系统具有有机性

为了保证农I生态系统能够有效的运行,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与管理人员就要各司其职,合理的运用生产技术,使土地资源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所谓生态农业,就是要农业生产与保护环境同步并进,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在土地上面进行农作物生产,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2 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 可以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能够有效保护农业可再生资源并及时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并确保更好地推动农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遵循生态农业的宗旨和理念,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及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2 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在政策上加大了倾斜的力度,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农民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农业人口数量的增加及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这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农村水资源及耕地资源被污染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恢复,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病残人员,这对农业生产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地转变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构建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从而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快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1 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通过深入可持续发展观念,正确地处理好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间的关系,避免通过破坏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利益的现象发生。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减少化工产品的使用频率,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发展生产技术,有效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保证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选择适合生态农业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能耗,减少对化工产品的依赖,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有效发展能源型农业经济模式。

3.2 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了解农业生产规律,促进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因地制宜的理念,调整和优化当前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处理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各部门需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经济活动,提高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地进行。在农村地区有效发展环保产业,并且带动其他的产业,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引导,开发出更具有生态效益的高附加值产品,走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政府出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为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3.3 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为保证生态农业市场的平衡,政府需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生产绿色产品,并且指导农民将绿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开展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试点,转变农业生产结构,放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在此基础上,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严禁乱砍乱伐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我国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3.4 大力发展和优化农村地区的环保产业

在农村地区建设和发展环保产业是具有优势条件的。通过环保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带动农村地区其他产业的进步。并且在发展环保产业的同时,还能够与外部的生态环境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即“环境友好型农村社会”。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开发和销售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使农业的生态化道路更加宽阔和平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与资源节约与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优惠政策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道义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动力。

生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因素,我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这项任务是艰巨和长久的,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还要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的法规制度约束力,保持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涂洪强.可持续发展观的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思路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9):249.

篇7

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了农村农业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使农业资源和环境推动农业经济的持续长久发展。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推动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达到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生态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增多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就必须由依靠消耗大量资源、破坏环境的粗放型农业向依靠科学技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小了污染,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农业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对资源的一次性利用,增加他们的重复使用。同时,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比如农业的生活垃圾可以用来建立沼气,这样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也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省了资源。

二、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

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加,这就使得农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大减少,农村的教育、医疗环境面临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就业困难,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资源环境恶化,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另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围湖造田、毁林造田、私自开发土地等现象严重破坏了农村生态平衡。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村信息传递之后,信息传播途径有限,虽然很多地区农民不停扩大经济作物生产来提高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短期来看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从长远看就会导致农业结构的失衡,有些产品会出现供过于求,而一些产品会供小于求。着不仅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减缓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民素质较低不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

正如前文所提,目前农村人均资源不足,尤其是教育资源缺乏,导致部分农村孩子没法上学,农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没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也很难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推广应用。

三、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内涵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国家应该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内涵进行大力的宣传,让农民读懂并接受这一发展新模式,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够顺利实施。

(二)保护好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乡级土地规划建设不合理,许多企业工厂违章扩建,严重的占用了农村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的减少直接导致粮食减产。还因为农民生产过程中滥用农药化肥,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耕地资源减少。国家应加大农业科技投资,帮助建设绿色生态农业。修建水库、灌溉渠等公共设施保护农业生产用水。

(三)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必备自然条件,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排污企业的治理,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植树造林,做好对农村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总体规划。再满足主要发展方向的同时结合农、林、牧、副、渔业协调发展,共同形成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出无污染、五公害的绿色农产品,随着人们对食品营养价值新的认识,绿色农产品得到广泛认可,经济效益迅速提高。

篇8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需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需要,还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发展农业经济更对我国的战略安全意义深远。目前看来,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浪费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进而对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对健康农产品的需要。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涉及到“三农”问题,作为以农业为基础的大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利用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需要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构建绿色、循环的经济模式,在中美贸易合作矛盾家加剧的今天,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1]。

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面积广阔,并且大部分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然而受到固有观念和推广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地区依然没有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手段,导致没有达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整体看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首先,虽然我国农业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对农业技术的利用水平较低,而种植户的对先进种植技术的掌握情况也不乐观,规模化种植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农作区依然以人力种植方法为主,机械化生产为辅的种植现象,而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必然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最后,农业生产资源较少、分配也存在问题,加之工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业种植环境遭到破坏,而土地污染和水污染等情况的出现,同样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实现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统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国家也开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进而实现了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不仅要关注农业发展,还要注重保护环境。因此,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当地政府也要关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发展,首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地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对种植方式进行优化,比如林下养殖模式,牲畜粪便结合作物种植模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畜牧、种植、水产结合的产业链条,进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其次,要树立持因地制宜的思想。在考虑到自然环境、土壤情况、市场需求等因素后,选择种植农作物,在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也关注环境保护[2]。

3.2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度的完善

随着提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被打破,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进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更好的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国家出台和完善农业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通过制度的形式对农业经济发展做出部署和要求,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中。具体说来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优惠政策,要对农业大县加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促进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农产品的增值,进而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所在省市可以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酌情减免税收,这也可以推进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最后,农业法律法规,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减少对土壤、水源、空气的污染,减少药物残留,因此需要提出硬性要求,借助环境监测制度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实现。

3.3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

篇9

引言

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农产品的需求日趋多样化和优质化,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各种环境污染以及农产品质量问题接踵而至,而且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发程度的加大,农产品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发展生态农业致力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协调好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对于推动整体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生态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吸取农业发展的相关经验教训,结合生态环保理念而发展起来的。具体而言,生态农业是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严格按照生态学的相关科学原理,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的转移并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其次,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对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并实现增值效应,加速物质循环以及能量转换,从而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而且,生态农业能够创造出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品种多样的农产品,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所以,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再者,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优化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促进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以及滥用,而且还特别注重对一些可更新的资源采取增值措施,对不具备更新的资源则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从而确保相关的自然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为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态农业是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重要前提

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需要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要前提,坚持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为发展目标,通过采取相应的生物工程措施、农业措施等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而且还需要坚持以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为出发点,协调好农产品地区性以及结构性过剩问题,对农业生产经济结构做出合理的战略调整,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收。当然在此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农产品的污染问题,确保人们的安全消费,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无公害粮食生产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区重点建设的生态农业,对于建立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了构建全面的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发展生态农业技术,完善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农产品改良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认证体系等各方面因素,形成全方位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产品标准体系,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生态农业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要避免以破坏农业生产可再生资源以及降低环境质量作为代价来盲目追求农业生产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农业努力协调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人类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农业经济的现展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从而建立一种具备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的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目标。

(三)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当前我国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资源短缺等严峻的发展问题,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然而,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的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资源的退化。具体而言,生态农业通过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体系,不仅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生态农业满足了市场经济多层次以及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通过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并合理地组织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活动,同时结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优势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从而形成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加工业为发展龙头的生产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的全方位的发展格局,为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生态农业适应了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需求,尊重了自然环境的客观规律,对于推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内外部发展条件,努力完善相关的生态农业发展制度体系,创新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在实践探索中取得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篇10

1.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退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区农业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生产体系。生态农业建设是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以种值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和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的龙头企业,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可见生态农业不仅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生态农业有利于优化农业经济结构。生态农业适应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调整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并结合地区优势和产业特点,确定农业发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措施。同时,通过生物链加环和产业链延长,形成了良性转化增值的“农户+公司”的模式,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业为龙头,产加销贸一体化的格局。

3.生态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到了一起,致力于在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生态农业中可以减少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的使用,通过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数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种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避免了对土地及水源的过度利用,为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促进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理论讲合作,技术求创新。生态农业的发展是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为动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理论研究,理论基础的厚度决定了生态农业的高度。因此,必须把理论研究放在发展生态农业工作的首位。生态农业在理论研究上要以合作为原则,以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农、教、科为标准,以产、学、研为动力,以少投资、高收益为指标。在理论研究层次上,政府要加大对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奖励,鼓励部门间通力合作,攻克难关。在技术层面上,要继承传统农业的技术优点,同时结合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g,形成最优化的农业技术配套体系。技术的推广与创新,一定要以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导向,通过技术将农业的生态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连接在一起。

2.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生态农业政策体系,可以使生态农业最快速度走上正规化、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从农业的角度来看,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健全生态农业政策体系:一是农业环境、资源保护方面。建立自上而下的环境、资源网络监测系统,进行定位监测,对监测到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行为,将以法律和经济的手段进行双重制裁。二是农业科技方面。科技研发经费上,政府设立生态农业发展基金和专项筹款小组,保证研发上的经费支持;技术推广上,设立技术推广基金,帮助农民解决技术方面的资金难题,同时提高下乡技术人员薪资待遇,用高薪的方式鼓励他们深入农村,发展农村。三是农业市场方面。政府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制,规范市场价格。同时,设立市场危机保障体系,保证农民在减产时,收益损失降至最低。此外,政府要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体制和信息服务支持,最大限度的解决农民的资金难题和农村信息不对称、不及时的弊端。

3.改善土地运用构成,使土地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我国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资源没有进行理性搭配,农耕地到处开垦。在农、林、牧业中,林牧业非常微弱,比例相当不合理。所以,对产业构成进行调整,助推优质产品的发展,达到产业化运营是目的,是国内延伸产业链、保持生态平衡、加大百姓收入的不二之选,也是达到区域生态及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法宝。依照我国的自然社会经济现状,在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时,整体思路要推动农、林(草)、牧全方位发展;在行业构建方面,要凸显饲、农、经三元构成;在实质举措上,要做到草灌优先;在挑选关键技术的时候,要特别重视开发利用高新技术。

篇11

现阶段,人们对农业的发展愈加重视,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如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每个农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1生态农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生态农业建设可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矛盾

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持续不断的人口增长以及人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显著的矛盾,自然资源逐步减少,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较大影响与制约。因此应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调节生态环境与人口增长的矛盾。

1.2生态农业建设可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生态农业的建设,对农业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对环境进行保护及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1.3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基础性内容是生态文明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状况同步协调发展,摒弃传统的高消耗,重污染与低效益的生产模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发展的角度上看,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是大势所趋,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必然选择。

2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及意义

2.1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一条根本途径

生态农业要本着国情为出发点,遵照生态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实行农业生产,无疑会使农业生产水平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并加速农业发展战略转移,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2.2生态农业的发展关乎人类健康及绿色食品的保障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大量使用化肥及农药,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生态平衡。发展生态农业则可充分发挥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采用物种或品种轮换的种植方法,并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从而减少化肥与农药使用量,生产出绿色无污染产品,因此生态农业可以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较好的生态环境。

2.3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以提升

发展生态农业,可大大提升经济效益。由于生态农业,不但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增值作用,还能加速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与此同时,还能为社会创造品种多样化的质优农产品,可以确保人们对农产品日渐增长的扩大需求。因此,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应大力提倡。

3发展生态农业相关措施

3.1创建适应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必须有相关规章与制度。因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新型农业发展机制,同时,在生态农业发展上,要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必要的技术保障支持,并以发展生态农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所建立的管理及监督办法与标准,应与生态农业发展相适应;积极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农业建设,制定及建立完善的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与多元化建设机制;与此同时,还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及法律法规。

3.2建立生态农业技术保障体系

对生态农业发展方面的相关问题,要组织专家进行认真研讨,并制定各种生态农业管理认证技术,产品认证体系,还有就是评价指标规范,物种改良及品种培育等相关技术,不断提出新方法及新思路,同时,要给予足够的生产及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态农业与今后的农业生产发展相适应。

3.3制定政策,强化服务

生态农业的普及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当前我国在生态农业保障体系中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需深入实施,政策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另外,服务体系的建立也要进一步落实,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大对有关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以稳定农业服务人员,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