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问题与困惑

篇1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合作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新的教育模式中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自身主动进行实践,积极动脑筋思考,在思考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中,在获得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性

1.问题性

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头脑中要形成问题,学生在认识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状态,能够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性

初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学,不是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多种形式的实际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探索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提升。

3.主体性

教师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显著特征,应当符合中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促进下能够独立完成。

4.交互性

探究式教学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沟通,通过思维碰撞、情感交流达到精神互补、教学相长。

5.统一性

探究式教学克服了应试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内容目标、轻过程目标的弊端,较好地实现了知识和能力,强化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容目标和过程目标的有机统一。

二、探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老师需要把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有不同的产生方式。教师在进行小组分配的时候,要根据班级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将学习成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的学生分在一起,即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交际能力、性别、个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班级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均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机会展示自我,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进步,让学习优秀的学生获得自信。例如,同桌为一个合作小组,教师可作适当调整,一般是一个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为一组,其优点是可随时进行,便于操作,有利于减少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确保课堂教学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

2.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

在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上,问题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学生探究学习初级阶段,主要由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情境教学模式对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地图、学生身边的生活习惯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领略地理知识的奥妙,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要组织以及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例如,在课堂上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传授知识时,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上台配合完成情景模拟,教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注重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应该关照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是不被大众所认同的。而“探究式教学”重在学习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方法、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性提高。探究性学习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观意识。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有效性地运用,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探究式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活动有付

出,在付出的过程中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地理的探究学习过程,在体验中感受地理带来的帮助,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初中地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继承和深化,接受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96-0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师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识差;教学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脑中认为这是副科,考试不考,学与不学一个样评价学校成绩的标准是所谓的主科。所以,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农村地理教学才有生机、才有希望。

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几乎不涉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没有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知识点理解不透,容易遗忘,且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好的学习成绩。

(2)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将初中学地理的学习态度带进高中,大部分学生想学理科,认为地理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投入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收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3)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自然地理部分。而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基本上都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及应用。难度较大,尤其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物理、立体几何等知识。学科渗透明显,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有很多还没接触过。本来大多数学生想给高中生活开个好头,但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萌生退意。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生前记后忘,首尾难顾,甚至常吃夹生饭。知识点理解不透就不会做题,再加上考试成绩不理想,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学习。

2 解决对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的助力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法指导。学生具备了会学的能力,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四种能力

2.1.1 学会阅读,提取信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和做好读书笔记。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不仅要阅读文字,还必须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地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新内容时鼓励学生先看图,后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了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2.1.2 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原理

阅读中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区域地理特征,锋面类型等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规律、分布等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2.1.3 学会语言组织,描述地理事物等

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明确把握关键点。

2.1.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就对地理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的环节包括预习―自学―互动―展示―质疑―总结等,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教师设计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它,同时加强学习过程的检查。

2.2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利用教案导学案、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发、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实践场、体验场。

如在每节课前设置5 min的演讲,问题,演讲话题要围绕与地理有关的内容,演讲者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学生可以就演讲的话题提问题,请演讲者或老师回答。演讲从无学生主动报名到现在的踊跃参加,课堂预热效果大增,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一直延伸到整节课,由于话题要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探究时,人人争着发表见解,课堂效率稳步提升。

目前话题已从当时的命题延展到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已不觉中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课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氛围既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赞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更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而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D6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1-0238-01

一、新课程背景下开展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地理新教材在全国已普遍使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从宏观层面看,教师自身及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教师对地理课标的基本理念普遍缺乏深入理解,不少教师至今仍未理清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在备课和教学实践中依然视教材教参为“圣经”,对课标则缺乏认真研读;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1],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教师不注重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了解,课堂上还在上演“独角戏”;第三,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着地理学科的内容,如遥感技术、新能源、海洋开发等,而目前大多数一线地理教师,对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了解甚少,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现代地理教学的需要,尤其初中阶段,非专业的地理教师占比较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第四,新教材使用几年来,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惑,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问题和疑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第五,受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师观的影响,大多数基层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较差。基于上述情形,笔者认为,开展新一轮的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促使参训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是改变当前地理教学现状、解决地理教学问题的最佳选择。

教师备课和上课时已开始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了这样的基础,培训部门完全可以对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如果培训单位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授课教师可直接把与培训相关的信息资料或教学视频到网络平台上,参训教师登录培训部门的网站后即可浏览培训资讯,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料,观看视频讲座和教学案例等。与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相比,首先,网络学习不仅大大减少了参训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投入及吃、住、行等的费用,而且学习的地点及时间也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不会再因工作或个人私事错过学习的机会;其次,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第三,网络交互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范围扩大,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教师成为学习合作伙伴,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第四,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的大量学习研究素材,使基层学校的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成为可能[3]。

集中面授有了计算机网络这条便捷的信息传输通道,教师参加集中培训的时间虽可大大缩短,但必要的集中活动还不能少,这是因为,有些教学问题的处理教师讲授往往比学员自学的效果好,有些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只有把教师集中到一起方可进行。前者如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单靠参训教师自己琢磨,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中根本无法克服,如果这类问题不能在前期得到较好地解决,后期的交流互动、作业提交等问题就无法顺利处理。后者如培训部门或授课教师组织的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报告或选拔优秀教师所讲的公开课等。适量的集中学习活动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参训教师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把教师学习的热情推向,来自各个中学的地理同行在研讨会或辩论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以后教学问题的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地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支持

1、建设好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其前提条件是培训部门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大容量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如果做不到这些,培训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一个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平台要至少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信息平台上各级页面的标题栏设置应做到科学规范,栏目分类尽量细化,确保访问者按标题栏提示比较为容易地找到所要查询的内容。第二,到信息平台上的学习资料及教学参考素材应具有绝对的可信度或一定的权威性;第三,网络信息平台在保证满足参训教师学习、教学参考及交流互动需要的同时,还应为他们开辟一条联络其它地理网站的绿色通道,为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提供便利的条件。网络绿色通道的开通方法是,培训部门在自己信息平台的首页上设置一个专门的栏目 “域外链接”,把国内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地理网站的网名添加到栏目中并设置为链接,这样,学员无须搜索即可直接进入相关网站。

教师培训网络信息平台的页面标题栏目可根据培训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教师学习、教学、交流互动的需要及学科的特点等进行设置,就地理学科来讲,主页面上的标题栏大致可设置以下若干个:培训公告、地理资讯、理论学习、专业知识、课程导学,交流互动、备课参考、教学研究、试题集萃、地理图片、域外链接等[4]。当点击主页上的标题栏进入下一级页面后,如果其中存放的信息资料较多,可按一定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置次级页面标题栏,如主页上的“备课参考”栏目,次级页面上的标题栏可按参考素材的类型设置命名,如课件、说课稿、教案、地理图片等,再下一级,页面标题栏可按教材模块、章节或专题设置命名,如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旅游地理等。

2、坚持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

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培训信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目前对大多数青年教师来说不算是什么问题,而对一些年龄偏大或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了解甚少的农村教师来说,可能还存在一定技术方面的困难,即便培训部门把这部分教师组织起来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但在应用过程中,他们仍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麻烦。为确保参训教师顺利地浏览网络培训信息、在线交流互动及进行其他相关操作,培训部门应安排专职计算机专业人员提供经常性的帮教服务,如通过QQ组群、地理教师吧等解答教师们的疑问,或帮助参训教师在培训单位的网站上注册个人博客,为学员发表文章、提交作业、上传资料提供技术指导等,如果这些技术性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登录平台进行交流的频率就会增加。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4―50.

篇4

一、转变学生学习态度,让其觉得地理课很有趣

学生告别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设置在七、八年级时学习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并在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结束地理学科学习。由于种种原因,在初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本人,甚至学校其他科目的老师,都认为地理是“副科”“次科”,客气一点的说法是“小科”,很不重视,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地理只是背一背就能通过的学科,学生是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根本谈不上具备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科素养。初高中都是基础教育有机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课程总目标、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习方法、评价手段等方法既有联系,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高中地理第一节课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实施最终的环节就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高中地理学科教育的主旨和功能是通过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来实现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

第一节课我设置了第一个环节:留心:我们的身边皆是地理学问。

“2010年上海世博会”――我看世博,让学生畅谈自己看世博的经历和感受,然后再引用冰岛和沙特馆加以比较分析,看世博,看什么,怎么看,和学生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技能联系起来,以及与今后所学的地理学科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激情,对高中地理的学习产生兴趣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兴趣的秘密何在――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地理学科的直观性。让学生明白地理是什么,地理就是我们身边存在和发生的点点滴滴,不难学,而且很有趣。

二、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学习对生活有用、终身发展的地理

《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几乎所有学科――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技术或其他学科――都受到国际性和环境方面的影响,因此学习这些学科的学生必须具备地理素养。未来的专家们,例如国际事务专家或环境保护专家,必须接受特别摄入的地理学习研究”。

第一节课我引用学生关心又疑惑的美国2009年的灾难大片《2012》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飓风、洪水、火山喷发、地震、海啸引发学生思考。2012年12月21日真是世界末日吗?玛雅预言,你信吗?

玛雅预言是什么?神秘预言一:世界末日;神秘预言二:两极倒转;神秘预言三:天体重叠;神秘预言四:未知行星撞地球;神秘预言五: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神秘预言六:玛雅人真的预言过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怎样的日子?(闰年冬至日)两极倒转是怎么回事,可能吗?天体重叠,天体是什么?未知行星撞地球,行星是什么?怎么个撞法?太阳风暴袭击地球,什么是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将产生什么现象?会导致世界末日吗?通过学习,这些疑问将在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中了解到。

――泉州会发生大地震吗?谣言:2010年8月13日泉州发生大地震,人心惶惶。

泉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震带(长乐――诏安活动地震带)与台湾岛多地震的原因有所不同。

今年泉州好热!――引入中央气象台8月21至8月30日近10天全国气温距平实况图进入比对分析。

盼望已久的台风来了!(圆规的生成地与路径、莫兰蒂的强度大,破坏严重,几个台风接踵而来……引发的洪涝、风暴潮、山区的泥石流、滑坡等)

高中学生在心智发育和认知能力上与初中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生喜欢作风民主、公正平等、严格友爱、幽默诙谐、知识渊博、方法多样、深刻生动的教师。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善于提出问题,揭示矛盾,适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特级教师王树声提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发挥主动性――要学;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爱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性――会学;养成好习惯,形成自学性――想学。对此我深有同感,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元智能,动脑、动手、动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交流、沟通,设置问题与情境,启发学生的“愤懑心理”,深度探究,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贵的生成,激发学生头脑风暴,让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学习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学什么?怎样能学好?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习轻松有效。第一节课,我用思维导图引导教学过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把高中地理学科学什么,地理各模块、各章节、各要素、人地之间的关系制作成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并简单说明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及其今后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综合分析、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构建地理学科思维,学会根据地理环境的组成因素综合分析地理区域特征及其成因、归纳推理地理因果关系、地理原理和规律,把区域及其地理事象的“地”和“理”有机整合,形成“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地理觉察能力,能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培养地理能力和素养,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用心,地理学科不难学,同时通过学习形成地理素养和品格,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现代公民的地理素养。

高中生热情活泼、兴趣广泛,思维敏锐,信息更新快,好奇心强,对身边的、国家的、世界的许多事情,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接受新事物快,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把热点等问题引进课堂,提升学生辩证思维与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创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等五个方面,许多时候这些理念要借助课堂教学自然渗透,潜移默化,而不是单纯的说教与灌输。

四、发挥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作为教师要关爱学生,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的需要,选用与学生生活贴切的案例作为教学情境,深入浅出,解决学生的思维困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其喜欢学习,轻松学习。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提到: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实现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从学生第一节课后对我的尊重和对地理学科的喜爱,让我感到这次的课堂较为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教育是科学,需要我们努力探究,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上好第一节课,仅仅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的良好开端,让学生留恋每一节的地理课堂,舍不得下课,期待下节课的到来――这是当老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个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51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了读图能力,可以说地理就学好了一半了。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都是专心研究一些地理图片,如我国古代西晋时期,就出现了一位制图理论家裴秀,一位外国名人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可以说是世界古代地图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不堪上下,通过自己多年的精心研究,编制成了《禹贡地域图》18篇,他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注重图标的标记,也注重比例尺大小的规则,可以说是当时很严谨的地理制图集,对后世我国地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及一些天文学科、农学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中学生必修的学科,必须注重地图在学科中的重要性,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提高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绘图能力的意识,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的真正学科素养,感悟到地理的魅力。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主要浅谈一下读图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几点重要措施。

一、掌握地理学科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地图是用图文来表达一定的信息和知识,而在地理学科中,地图可以说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技能之一。地理教师们要想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得要好好研究地图中所蕴含的知识,很多地理知识都是通过地图展现出来的,如果教师们不能准确、高效的掌握读图的技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很难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也就不能让学生们很好的学到地理的精华和正真内涵。因此,教师们首先就得要掌握地理学科的快速精确读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才能更全面、精准的把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

同样,学生们作为学习的主体,就更要提高自己的读图的能力,这样才能高效的提高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我们都知道,初中地理的教材中很多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的,如果学生们不能好好的掌握读图的技巧,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是非常吃力,也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也就不能高效的学习地理。地图中蕴含着很多地理知识、人文特色,简单的图表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量,掌握好读图的技巧,地理学科的很多难点知识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学生们要想高效、高质量的学习地理学科,就得要把读图技巧精准的掌握,并能快速应用。

二、地理学科中读图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是提高读图能力的重要前提

初中地理的教材中包含很多的图表,有些以地球的形状出现的,也有些以饼状出现,还有一些是以柱状图出现的,等等。这些图表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的地理信息可谓是相当丰富,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就会感觉很轻松。然而,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地图的读图能力很差,当看到一幅图时,很多学生都是很困惑的,不知道从哪开始读取信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是重要的、有用的,这种读图状态很容易让他们感觉到地理学习的困难,时间长了,也就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读地图的兴趣,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趣、幽默的教学方法,如:先拿一些简单的有趣图片,让学生们进行看图说话,进而激发他们读图的兴趣,然后再拿一些信息量比较大的图片让他们再挖掘图中的信息量,慢慢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和主动获取图表中信息的能力,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活动来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由重理论轻图表转向两者并举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很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也进一步细化,如:地理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们的地D读图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是,回看一下传统教学中遗留下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少注重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大部分在课堂上只是根据课本教材的知识进行讲解,也不在黑板上对教材上的图表进行详细讲解,导致图表中蕴含的很多知识点都被遗漏,没有教师们的详细讲解和引导,学生们更不可能有读图的意识和能力,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们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们要不断迎合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把教学重点也要放在学生们读图能力的提升上来,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一些图表类题目或者知识点时,要放慢讲课的速度,把图表中的图标进行详细讲解,也要把比例尺如何读取给学生们讲解明白,还有其他学生们应该掌握的图表知识也要面面俱到的讲解清楚,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慢慢形成读图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深入的学到地理学科的真正学科素养。

篇6

一、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学新教材在全国已普遍使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一些共性的问题也在日益凸显。从宏观层面看,教师自身及在教学中目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第一,教师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普遍缺乏深入理解,不少教师至今仍未理清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在备课和教学实践中依然视教材教参为“圣经”,对课标则缺乏认真研读。第二,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有教师不注重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了解,课堂上还在上演“独角戏”。第三,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更新着各学科的内容,如遥感技术、新能源、海洋开发等。而目前大多数一线教师,对学科发展的新知识了解甚少,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尤其初中阶段,有的课程非专业教师占比较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第四,新教材使用几年来,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问题,遇到了一些困惑,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问题和疑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第五,受传统的教学观和教师观的影响,大多数基层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意识不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实践的能力较差。基于上述情形,笔者认为,开展新一轮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促使参训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是改变当前中学教学现状的最佳选择。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方案设计

作为成人教育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常规教学和管理工作相对好做,但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则比较困难。一方面,由于参训教师的成人年龄特征、工作实际及其它诸方面原因,他们参加培训的时间难以得到保障,真正投入到学习之中也比较困难;另一方面,以学员身份接受培训的教师,他们中的大多数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其中有些是一线骨干教师和特级教师,由于近年来县市教研室及师训部门组织教师开展业务活动较多,加之互联网、卫星电视等传媒手段的应用,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渐增多,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预期收获的要求较高,如果培训部门安排的课程不能迎合他们的需要,选择的培训方式不切实际,聘用的师资能力不强,很难激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鉴于此,在新的一轮培训工作启动之前,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基层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师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然后根据学校条件、教师发展的实际需求,设计培训方案,安排学习课程。

(一)目标任务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随着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师水平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新课程背景下,各科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等基本素质,而且还应有乐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意识,以及善于钻研、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如果教师具备了上述素质,有了内在的动力,转变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技能、开发课程资源都等不会成为问题。但目前的实际是,大多数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与上述要求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距,对于新课改,部分教师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要使他们短期内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跃上一个较高的台阶,既需要培训部门和授课教师卓有成效的工作,也需要参训教师自己的积极努力。面对上述状况,培训部门和授课教师只能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制定适当的阶段性培训目标,然后按照目标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具体的工作。基于对基层学校和教师的了解,笔者认为,近期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引导参训教师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第四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各节内容,使他们深刻认识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意义,切实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第二,引导参训教师认真研读课标与教材,提高他们驾驭教学和教材的能力;第三,加强现代教学技能培训,提高参训教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和从事教学的能力;第四,帮助参训教师解决教学和教材使用中的实际问题;第五,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等方面,为教师的中长期发展提供一种方向性的指导,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由于不同的地区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地方经济基础不同,各地可在省级教育部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阶段性培训目标,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近期可围绕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教研和学习活动,城市地区和发达地区可在上述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把信息化课堂建设、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作为进一步拓展目标。

(二)课程安排

在培训目标明确以后,培训部门和授课教师应依目标要求和参训教师的建议选择培训课程。为避免培训过程流于形式,确保参训教师学到实实在在的本领,培训课程及教材的选择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课改理论和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要有具体的案例作支撑,避免选用与教学实际脱节、且理论性较强的培训教材;第二,参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应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知识为主;第三,新教材问题处理不能仅限于对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其它如典型课例分析、课堂教学设计、乡土教学资源选择、课程资源开发等都属于新教材问题范畴;第四,考虑到参训教师的专业基础不同,学科知识拓展内容应以参训教师自选为主,教师可帮助推荐教材、学习资料或相关网站;第五,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应视教师的实际量力而行。以上课程及内容,培训部门和授课教师可根据学习时间的长短、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参训教师的实际将其分为必修课和拓展课进行灵活处理。

(三)模式选择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模式有多种,从教学和学习的形式着眼,可分为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两种类型。鉴于参训教师的成人年龄特征及以往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选择以参训教师自学为主、集中面授为辅,尝试网络学习与集中研讨活动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不仅能大大减少参训教师不必要的时间和经济投入,而且确实能提高培训的实效。

1.网络学习。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绝大部分基层中学基本上都已装备了多媒体教室,不少教师个人也添置了电脑并上了因特网。调查发现,现在有不少中小学教师备课和上课时已开始使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设备。有了这样的基础,培训部门完全可以对传统的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如果培训单位创建了自己的网站,授课教师可直接把与培训相关的信息资料或教学视频到网络平台上,参训教师登录培训部门的网站后即可浏览培训资讯,查阅或下载学习资料,观看视频讲座和教学案例等。与传统的继续教育培训方式相比,首先,网络学习不仅大大减少了参训教师集中学习的时间投入及吃、住、行等的费用,而且学习的地点及时间也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不会再因工作或个人私事错过学习的机会;其次,网络平台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不同知识层次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第三,网络交互使教师间的交流沟通范围扩大,不同年龄、不同特长的教师成为学习合作伙伴,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第四,网络信息平台提供的大量学习研究素材,使基层学校的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成为可能。

2.集中面授。有了计算机网络这条便捷的信息传输通道,教师参加集中培训的时间虽可大大缩短,但必要的集中活动还不能少,这是因为,有些教学问题的处理教师讲授往往比学员自学的效果好,有些教学研讨活动的开展只有把教师集中到一起方可进行。前者如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单靠参训教师自己琢磨,很多困难他们在学习中根本无法克服,如果这类问题不能在前期得到较好地解决,后期的交流互动、作业提交等问题就无法顺利处理。后者如培训部门或授课教师组织的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报告或选拔优秀教师所讲的公开课等。适量的集中学习活动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参训教师自学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有可能把教师学习的热情推向,来自各个中学的地理同行在研讨会或辩论会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以后教学问题的处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支持

(一)建设好网络信息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信息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其前提条件是培训部门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大容量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如果做不到这些,培训的效果就有可能大打折扣。一个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平台要至少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信息平台上各级页面的标题栏设置应做到科学规范,栏目分类尽量细化,确保访问者按标题栏提示比较为容易地找到所要查询的内容;第二,到信息平台上的学习资料及教学参考素材应具有绝对的可信度或一定的权威性;第三,网络信息平台在保证满足参训教师学习、教学参考及交流互动需要的同时,还应为他们开辟一条联络其它地理网站的绿色通道,为他们进一步拓宽视野、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提供便利的条件。网络绿色通道的开通方法是,培训部门在自己信息平台的首页上设置一个专门的栏目“域外链接”,把国内一些有重要参考价值地理网站的网名添加到栏目中并设置为链接,这样,学员无须搜索即可直接进入相关网站。

教师培训网络信息平台的页面标题栏目可根据培训的目标要求、课程设置、教师学习、教学、交流互动的需要及学科的特点等进行设置。以地理学科为例,主页面上的标题栏大致可设置以下若干个:培训公告、地理资讯、理论学习、专业知识、课程导学,交流互动、备课参考、教学研究、试题集萃、地理图片、域外链接等[4]。当点击主页上的标题栏进入下一级页面后,如果其中存放的信息资料较多,可按一定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存储,并设置次级页面标题栏,如主页上的“备课参考”栏目,次级页面上的标题栏可按参考素材的类型设置命名,如课件、说课稿、教案、地理图片等,再下一级,页面标题栏可按教材模块、章节或专题设置命名,如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乡土地理、旅游地理等。

(二)坚持提供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

篇7

我国中学地理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可以表述为“总――分――总”。前一个“总”,是对地理常识总的概述,中间的“分”是将中国地理分成区具体讲解,后一个“总”是总结和总复习。

王能智讲解前一个“总”,时间没有节省,因为这些基本常识是学生要去攻下地理这门功课所必须使用的工具。但中间的分区他就不讲了,他把章变成了八个大问题,让学生运用前一个“总”里讲过的方法,去解这题。

具体怎么操作?首先设置问题,比如讲黄土高原,书上有的就不讲了,只给出一个问题:黄土高原怎么改造?

“让我们说黄土高原怎么改造?”学生问。

“是呀,为什么你们不能考虑?”

学生们表现出的惊讶,有点类似于当年王能智听到王树方校长叫他编写地理教材。现在王能智也很认真地说:“改造黄土高原对专家也是个有挑战性的历史性难题……”学生们的精神和智力忽然受到很大鼓舞,某种跃跃欲试的东西开始在心灵深处萌动。

怎么去解答这个“对专家也有挑战性”的问题呢?

“同学们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学习小组。”王能智说到这儿,课堂上的气氛已分外活跃。

有同学没举手就问:“王老师,您不给我们分组吗?”

王能智说:“为什么要老师分呢?”

学生说:“不为什么,也就问问。”

王能智接着说,你们自由组合好了,各组就分头准备,每个组都可以提出你们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下周再派代表到讲台上来发表你们的见解。

谁的方案更好呢?王能智设置的学习方式中埋伏着这样一个问题,这激发了竞争意识,而学习小组又保证了合作意识的培养。小组里可以形成讨论,碰撞就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今天看这种学习方式,我注意到这里讲的分组,其实重要的不是分,而是合,是让埋头“单兵作战”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学习小组。这小组,实际上已是一个个探究性学习组织。

课本里写着的黄土高原王能智没讲,现在变成了学生们踊跃去看、去分析、去使用的材料。这些“材料”显然不足以解答“如何改造”的问题,学生们的思维和探究就超出了课本,一种前所未有的效果出现了。

2.激动人心的课堂景象

经过积极准备,大课发表见解是在同学们的期待中到来的。他们比成年人敢想,带着大人也想不到的“解决方案”到课堂上去发表,你可以想象那是他们多么愿意上的课。这里有他们极大的兴趣和快乐,你听――

“我们认为,改造黄土高原,有一个快起步的办法。”一个小组的某同学获准首先发言。

大家都听着,想知道怎样叫“快起步”。

发言的同学说:“黄土高原全改发展牧业,不种粮,光种草。三年就起来。”

大家笑了。

“你们别笑。种草发展牧业,羊毛比粮值钱,有三年,牧业经济就起来了。”

“但是,谁给他们粮吃呢?”有同学忍不住发问。

“我们计算过了,黄土高原每平方公里有300人以上,没粮怎么办?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大家庭嘛,其他农业区的农民可以供粮,这还可以促进那些农区商品粮经济的发展。”

质疑和讨论就这样在教室里爆发出来。主讲的同学并不慌乱,他还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说那以前英国是个农业岛国,那以后圈地养羊,发展毛纺织业,于是农业的英国变成了工业的英国。

王能智听着听着,感动了。不论学生讲的“快起步”是否合理,学生们的视野、知识和想象力,都以超出老师预想的速度奔驰起来了!

讨论继续热烈,有同学提出了“稳步发展”,即先控制水土流失,培养植被,一步步改造……也有同学提出“全面发展”,即不能单靠农牧业,要大力发展西部工矿业等等。

这初次尝试,也给了王能智很大的教育。他得到一个深刻印象:一个好老师,不是自己能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琢磨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内心琢磨出了什么。孩子在琢磨,他就会不错。

随着地理课的推进,面对王能智出的一个个题目,学生都如同去攻克一个个堡垒,解题的水平也在迅速提高。

一天, 北京市教育学院白耀副院长来听王能智的课。白耀曾经留学苏联,他还是北京地理学会的领导者,是地理教学的专家。这节课听学生们发表对新疆的见解,题目是:南疆北疆的地理分界线究竟该如何划分?

要讲述这个问题,势必涉及新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许多因素。两个女同学首先到讲台上发言,一个主讲,一个补充。

她们一步就推进到“新疆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接着用数据详述新疆主要靠冰雪融化的水,水如何从地下流出地面,如何形成某个冲积扇,没水就没植物,动物也别活了。水的因素使南北疆在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上形成不同的特征与风格,南北疆的界线应该根据水的限制性因素来划分。

这个见解得到了多数同学的认同。界线出来后,就讨论怎样根据这些因素开发新疆。两个女同学继续说:“应该搞大农场或军垦农场,所以说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对的。”

“我们不同意。”有个男同学站起来说。

“为什么?”被质疑的女同学问。

“你考察过那地下水穿过的是什么含量的岩层吗?你这地下水的含盐量高不高?在新疆,水的蒸发是很厉害的。水的含盐量高,那地很快就会变成盐碱地。据我们调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土地盐碱化已经很严重,所以用那里的地下水搞农业灌溉,是错误的。”

地理学科似乎不大,但视野很大。用地理知识讨论国家大事,庄严神圣,知识学得很牢固,对祖国的热爱也融在里面了。白耀深为感动。他说,那简直不像初一的孩子,而是地理工作者,用那么专业的术语讨论这样的问题,那么自然,随口就来,绝非数日之功。

第八章高考必将做出重大变革

8.谁在左右学生命运

……我们再次领略,理论上还争论不清的事,往往实践会告诉你。浙江的老师在实践中也创造了丰富的经验。我从浙江宁波教育学院人文分院院长夏真所著《大写教育》一书中读到这样一个课案,这堂课是宁波市鄞州实验小学顾月祥老师上的《曹冲称象》。

那天,顾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你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吗?

这是个已经传颂千秋的故事,我们少年时也曾经对曹冲的办法佩服不已,没想过还有什么比曹冲更聪明的办法。现在顾老师突然提出这个问题,让今天的鄞州少年挑战曹冲,会有什么结果?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曹冲用石头称象不方便,我用泥土,泥土河边就有,把泥土就近一担担挑到船里,等船沉到画线的地方,一称泥土就知道了。

这发言顿时让大家心里一亮。又一个同学说:用泥土也不够方便,我就用水,拿小桶把水一桶桶舀进船里,记下桶数,也不用称船里的水,到时候就称称一桶水有多重,用乘法就可以算出大象的重量了。

又一个学生说:泥土和水搬进搬出都不方便,曹操有的是兵,我就用那些兵,喊上就上,喊下就下,最方便了。

这时同学们都激动了,谁曾想过这个被称颂千载的故事,顷刻间被我们班上的同学如此这般地讲出新意,难道我们比曹冲更聪明?

老师也激动了。这节课的本意就在于要少年善于开动脑筋,但从前的教法是要你感受曹冲有多么聪明,很少有老师问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同学们的思索也就没往那里去,好像少年曹冲就是我们少年时代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峰……谁知老师这么一问,就像启动了一个开关,学生们头脑里的聪明一下子就令人惊奇地释放出来了!

这个开关,就是探究性学习。这只是波澜壮阔的浙江课改中的一朵浪花。老师这么去做了,学生这么去做了,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就会受到自己释放出来的聪明才智的鼓励,就会从不适应变成适应,变成喜爱。浙江课改就是这样走出来的。

第十一章放下成才观念 培育生存能力

8.北京四中为何享誉京都

北京的家长说到四中的学生,常说:“没法儿比!”

北京四中只有高中。中考5科满分650(含体育30),四中的录取线通常在610分上下浮动。高分有考到625分的。就是说除了体育分拿满之外,那5科的卷面总共只有25分到40分左右的差错。

考进四中的分数线常常是北京中考的最高分数线,四中高考平均分常常雄夺北京之冠,人们也觉得顺理成章。在人们印象中,四中的学生就像做题机器,什么题都会做。尽管人们说四中的学生没法儿比,但对四中学生,乃至四中学生的笔记本、习题和试卷,都很关注。

四中有个“科技俱乐部”,被吸收进这个俱乐部的学生被认为是尖子中的尖子。主持这个俱乐部的老师叫李京燕,她是有资格骄傲的,然而她那么谦逊地时常跑到石景山来向王能智老师请教。我是从王能智老师那儿认识她的。此前,我以为北京四中是个应试教育搞得特别有经验的学校,认识李京燕后我才知道,北京四中多年坚持的主要并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教法,这使我不无吃惊。

“何以见得?”我问。

“学生进四中,在高一上学期普遍不适应。”她说。

“怎么不适应?”

李京燕描述,学生们忽然困惑:四中怎么下午3点半就放学了?老师怎么不留作业,那我们回家干什么?怎么星期六、星期天也不补课?一个单元了,老师说,回去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把自己的笔记本整理好,或者建议同学们去阅读某篇文学作品,同学们照办了,可是也没有人说要交,作品读没读老师也不检查,这算怎么回事?在学生们看来,要交的作业才叫作业,不交的就不算。那我们怎么学呢?老师干吗去了?这些学生在初中都是各校的尖子,是在老师的特别关注下长大的,平时考试哪怕丢了1分,老师也要问:“你怎么啦?”到这儿没人问了。而且高分对高分,很难说谁比谁更有优势。一个班有20多人初中时当班长,这些“班长”一时找不着自己的位置。等到老师发下卷子一考,都傻了,分数普遍掉下去了。是不会考还是不会学?

“是不会学。”李京燕说。

她接着描述道:“普遍是习惯了等别人来喂食的孩子,有的甚至是等别人嚼碎了给自己,不嚼碎我就不咽。四中认为,一个不去自己寻食的孩子,就不可能真正长大。四中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完成从非自主性学习向自主性学习的转变。”

我问,这要花去多少时间?

她说,得有一个学期才能转过来。

李京燕把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称为“控制下的学习”,高中被控制得更严,直至你被送进大学,或者被高考淘汰。一个孩子被控制到18岁,跟不上的就厌学,跟上的也有很大的依赖性。四中做的,是在高中阶段把他们的自主学习重新激活。

我渐渐看到了,四中学生的优势还不仅仅在于高考能考出好成绩,而是在高一完成了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考进大学后就很顺利地进入了大学的学习,而其他许多大学生则要在大一才发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难得的是,这些并非国家要求素质教育后四中才有的变化,而是四中的传统,这进一步引起了我的兴趣。随后得知,北京四中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顺天府在西什库创办,初名为顺天中学堂,招收所辖24县平民子弟进京学习新学。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四中学校,仍多招收平民子弟,并日益形成教学讲求务实的传统。这使我隐约感到,平民子弟多带着谋求生活出路的愿望来读书,其中便有与宁波人观念相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