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篇1

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加大对高危行业安全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高危行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合理确定生产一线用工”,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继续组织研发一批提升我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国发40 号文件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置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积极推广应用安全性能可靠、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企业必须加快国家规定的各项安全系统和装备建设,提高生产安全防护水平”。

根据上述文件要求,《规划》重点围绕建设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安全生产控制力和事故防范能力,提出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重大灾害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安全监管监察技术装备与方法研究、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7项重点任务,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这对于实现安全生产科技支撑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总量、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规划》还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和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力争在攻克防范重大事故的关键性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方面有所扩展,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方面有所推进,政府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方面有所提升。重点包括以下工作:

强化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

“十二五”时期,围绕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科技需求,突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重点和难点,着力破解安全生产技术瓶颈制约,提出一批科学指导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和企业安全管理的理论依据,解决一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一批规范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标准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实现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打下坚实的安全生产科技基础。

在规划目标上,力争取得100项创新性成果,较“十一五”的61项增长64%;建立20大类100个专业门类相对齐全、独具特色的安全技术示范工程,较“十一五”的60个增长67%;在科技项目研究中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少于200个,较“十一五”的161个增长24%。

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及应用

“十二五”时期,跟踪安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成果及时引进、推广和转化,并积极进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集成、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培育发展安全科技产业。同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行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科研单位、政府、中介机构等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成果推广模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我国安全生产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规划目标上,稳步推进大型企业安全科学技术进步,培育100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示范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安全装备升级换代,开展安全生产100项先进适用技术和1000项新型实用产品的遴选工程;引导、支持、鼓励各地创建一批安全产业园区,创建5个安全产业示范园。

完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

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是支撑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安全生产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投入绝对量稳步增加,安全生产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十二五”时期,在继续完善现有各类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科技研发、安全评价、检测检验、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安全培训、安全标志申办与咨询服务等的技术支撑平台。同时,加强分类指导,引导各类技术支撑平台按照各自功能要求实现良性发展。此外,还要加快高科技条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进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强化支撑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为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顺利推进。

在规划目标上,建立9大类100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建立30个安全工程专业技术研发中心和50个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发展和规范建设5个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

现实意义

《规划》提出,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工作领导,完善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科技投入,加快安全生产科技资源融合,加快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大规划落实情况检查与评估工作,确保规划落实到位。《规划》的出台以及上述重要举措的制定实施,都将为“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和制度保障,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创新保驾护航。

加强领导、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的重要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创新要支撑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就必须要强化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对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的领导,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把握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领导、支持和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规划和系统推进,在促进全社会安全生产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快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提升企业本质安全化程度和政府监管监察科技水平。

篇2

XXX 2018年,本人在工作中能恪尽职守、认真落实公司各项安全工作部署及要求,作为一名安全管理人员能以身作则,始终贯彻“安全工作重在落实”的工作思想,积极参与公司各类安全生产活动,做好各部门安全工作督导及检查,同时能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现将2018年主要工作事迹汇报如下:

1、近年来获奖情况:XXXXXx年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

2、负责组织开展公司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协同公司各部门开展安全宣誓签字活动、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燃气科学馆参观学习、“送安全进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消防疏散应急演练、安全管理周、事故案例学习等活动。

3、作为公司项目、价格监督组成员参与各项目价格、监督评审工作,2018年期间,共对XXXXXXX等40余小项目开展了项目价格、监督检查。

4、作为公司专职安全员负责公司各部门特种作业现场监督工作,X年期间,累计开展特种作业现场监督工作X次,所开展的特种作业均安全无事故。

5、组织开展公司生产技术创新工作。起草编制了《深圳市深燃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关于开展2018年度推进生产技术创新活动的通知》,协助安委办主任协调及动员公司相关部门落实XXX年度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工作,参与电容柜电容放电工具、有限空间使用的小工具、电梯停电应急平层等五个创新项目的现场核实和运用试验。

篇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安全科技是构成安全生产的重要要素,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代表安全生产的发展水平,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内在要求。坚持科技兴安战略,重视和加强安全科技工作,对促进安全生产,推动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表明,凡是安全生产水平高、职工生命安全健康切实得到保证的行业和企业,必定具备安全生产科技水平高、装备设施先进的优势。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需要继续把加强安全科技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健全科技创新体系,集中专业技术力量,搞好安全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能力。

新时期安全生产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安全第

篇4

2019年矿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工作总结

(一)组织结构:领导小组,组长:矿长,副组长:副矿长、总工程师、工会主席,成员部门: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宣传部、纪委、工会、团委等。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主任由工会生产部长担任,办公室负责对开展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安全管理部、生产技术部(技术科)分别负责各单位开展现场型、攻关型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申报、活动、考核、评比等日常工作。基层单位也成立以区科长为组长的领导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开展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的宣传培训、考核奖励等日常管理事务。成员组成: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具有明显的自主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的设立原则上以自愿参加、自由组合为基础。(QC)小组由组长和组员构成,一般为3-10人为宜,组长由民主选出,具有较高责任感和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成员担任。现阶段以现有班组长和创新工作室带头人为组长,成员为原有班组成员。

(二)年度推进情况:今年以来,为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安全生产和技术创新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和提升职工技术创新质量为目的,组织开展了现场型、攻关型班组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现场型质量管理(QC)小组,主要以稳定生产工序质量、改进施工质量,降低消耗,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围绕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创建,制定目标和规划,把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评定标准推进落实到位,实现“岗位有职责、作业有程序、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记录、绩效有考核、改进有保障”,务必确保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实现。攻关型质量管理(QC)小组,主要以技术创新带头人、技术骨干和职工为成员,进行跨部门、跨单位组合,围绕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制定目标和规划,以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和有一定难度的质量难题为目的,对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攻关创新项目进行研究和推进,确保各项职工技术创新项目的质量和价效。

(三)重点创新工作:1、后溜矸石充填放煤工艺。2、邻架操作移架法。3、创新了23°扇形调斜技术。4、护轨处撇道岔工艺。6、木制台阶。7、自制“电改风”节能离心泵。8、胶带快速更换装置。9、煤矿皮带过通风设施防漏风装置。10、综掘机二运皮带行走运输辅助装置。

篇5

前言:

新形势下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加快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而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地质测量、井下开采、挖掘、运输、机电、通风、排水等诸多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管理工作。若技术管理不到位或管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或漏洞,则易导致各种安全事故,甚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提高煤矿的技术管理水平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煤矿技术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众所周知,煤矿开采的环境十分恶劣,管理上稍不注意或失误,如采矿次序配合不当、生产环节安排欠妥等,都随时可能遭遇各种危险,如瓦斯爆炸、塌陷、顶板掉落、水火灾害等。而这些灾害很多是不可抵抗的,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每一个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都是由安全隐患发展而来,要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各种安全隐患问题。纵观煤矿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其实都无时无刻不存在于煤矿的生产管理中。而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又属于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并在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由此可见,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与煤矿的安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要提高产值,实现生产的稳定、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煤矿生产各环节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生产技术各环节的有力管理,才能避免某一环节出错而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可见,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对煤矿生产安全、稳定、正常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煤矿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⑴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煤矿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同时也是高回报行业,一些企业为获得眼利益,而没有长期发展规划,开采方式上很多还属于粗放型,不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长期以往,不但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还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⑵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比较欠缺。煤矿开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娴熟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实际上,符合这一要求的人员数量有限。具体表现在第一线中专业技术人员普遍匮乏,很多职工除了自身技能水平不高之外,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比较欠缺。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效率,也增大了管理的难度。⑶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虽然煤矿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但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很多只是直接引进新技术并用于生产,而未结合自身具体情况进行技术的再创新[2],这也是新的生产技术很难真正发挥功效,或所起作用有限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1.健全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要做好煤矿技术的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一个高效、合理、完整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否则技术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很大的随意性,易导致管理混乱,从而影响安全生产的进行。因此,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提高技术管理工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煤矿技术管理组织结构是由多个级别共同组成的组织体系,一般而言,总工程师作为总负责人,对技术工作有直接领导作用,对矿长负责。总工程师下设置有其他工程师组成的技术骨干,这些人员分管相应范围内的技术管理工作,对总工程师直接负责。技术骨干下则是由基层技术人员组成的支撑力量,这些基层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分配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如矿井中的采煤、挖掘、运输、机电、地质测量、通风等各方面都必须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3]。技术管理组织体系中每一级人员都应对上一级负责,为实现组织结构的规范管理,应明确各级、各成员职责,下级编制好的文件应按照规范要求经过上级领导审批后方可实行。

2.创新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手段

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技术管理的重中之重,对现有技术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是提高煤矿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为防范于未然,应将各种隐患扼杀在摇篮里。首先应对生产条件进行超前研究,同时深入生产现场,了解实际的生产环境,及早制定各种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故,应及时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的总结,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此逐渐提高生产技术的管理水平。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为达到事故超前预控的效果,应做到:①顶板管理。针对悬顶面积较大的采空区,可采取垛沙墙、退锚索、退锚杆等技术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从采空区突然涌出。在掘进的过程中,为防止出现冒顶事故,坚决禁止进行超循环作业。并在遭遇断层、冲刷带等特殊地段时应及时补强支护顶板。②防火管理。由于煤层是一种易自燃的矿井,加上煤层间的间距较小、采空区层相互重叠,一旦发生自燃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防火管理是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的重点内容。为达到有效的防火效果,应对采空区进行定期观测和取样分析。同时,安装红外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完善采空区注氮系统等,以对采空区气体进行实时监测,防止火灾隐患。③防治水管理。在掘进的过程中,主要是消除和减少水害问题。严格执行探放水制度,尤其应对上层煤采空区进行重点管理,提前制定防水方案,同时也可提前进行补勘工程,以最大程度消除和减少水害对回采过程的影响作用[4]。④通风管理。为保证通风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出现循环风和串联通风的现象。为此,应加强通风设施管理,优化采掘接续,调整通风系统等,以使风速和风量都达到生产要求。⑤瓦斯管理。瓦斯涌出是煤矿开采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应加大瓦斯涌出规律的研究,同时结合现场环境制定与之适应的治理方案。

3.注重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

要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提高技术管理成效,提升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为此,应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并通过进修、比武、讲座、实战演练等方式提升人员的实践能力。此外,为更好地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发挥聪明才智,全身性投身煤矿的安全建设中去,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对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同时完善考核的办法,包括明确考核的标准和内容,考核结果由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进行统一检查,并在年终进行结果评比。对于评出的优秀技术人员或取得突出效益成果的人员进行嘉奖。另外,管理人员也应多给予技术人员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就必须看到当前煤矿生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由此采取针对性的煤矿技术管理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出煤矿安全生产的坚实壁垒,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桂北.煤矿技术管理方法初探[J].技术与市场,2012,19(07):214+216.

篇6

【关键词】安全投入技术改造本质安全

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十几年来,我国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人左右。近年来,重特大事故的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总死亡人数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呈现上升的趋势。

造成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和国家企业安全投入强度较低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和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尤其是像煤炭等重要的基础工业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时时威胁着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已成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瓶颈。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企业本质安全现状无法改变,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

我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应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控制重大危险源,治理事故隐患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改造提升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优化安全技术装备筹资结构,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系统的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减少伤亡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期安全技术装备发展应坚持以下六条基本原则:

1、突出重点。

支持的重点应是对全国安全生产形势具有有重大影响的高风险行业,主要目标是国内广泛存在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技术或安全措施,以及企业安全生产急需关键设备。对一些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技术或产品,应将其作为近期的发展重点。集中资金与技术力量,重点解决问题突出、危害严重,受益面较大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与此同时,要坚决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一般情况下不搞填平补齐和以扩大产量为主要目的的一般性改造。通过支持优势企业上能力、上水平、上质量,推进安全技术装备结构调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加快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2、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硬件改造与软件改造并重,支持具有工业共性、关键、前瞻性技术的联合开发。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装备。加快人才队伍培养,增如必要投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维护和管理水平。要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基础工业、制造业和其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产业的本质安全水平,加大对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安全技术装备的改造力度,优化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技术装备现代化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以技术进步推进安全生产能力。结合本行业和企业生产实际发展本质安全型产品,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安全生产。

3、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同步实施。

安全技术改造应与行业和企业的工艺改革、设备更新及产品更新换代密切结合。争取做到能够同时计划投资、同时设计施工、同时验收使用。通过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全面技术改造,完善技术改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加大安全技术改造的规模,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整体水平提升。

4、以企业投入。

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达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要求,否则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生产安全投入必须得到保证和必须保证生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全面责任,其中包括对安全技术设备、使用、更新、改造和完善等。企业要保证安全技术装备的投入,应把安全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纳入生产的成本和全面的生产规划之中,通过对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和防止事故能力,保证安全生产。

5、坚持市场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供给制约”转变为“需求制约”。买方市场的形成,标志着我国工业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环境,经济发展过渡到新的阶段。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必须加强市场环境的分析,预测国内、国际技术经济发展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

6、注意协调发展原则。

在国家安全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工业行业整体优势,提高重大安全技术装备自主化生产的比重,满足其它制造业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努力建立从设计、制造到推广使用的技术装备体系,并尽早形成产业化规模,拉动国内经济需求;加大技术攻关和改造力度,注重消除产业链中影响整体竞争力的“瓶颈”约束;充分利用国内外技术资金和管理资源,为安全技术装备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引导东、中、西部安全技术装备产业协调发展,支持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加快我国安全技术改造的步伐,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安全技术装备涉及到国家、地方、行业、企业等许多方方面面和计划、财政、科技、经营管理等各个领域。为进一步明确各有关方面的职责、权限和利益,保证安全技术装备工作能科学有序的良性发展,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尽早制定有关安全技术装备的规章制度,依法规范安全技术装备计划、投资、组织、监管等各种功能,以及设计、制造、使用、维护、推广等各类活动的行为。这些法规应包括《国家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管理办法》,《安全技术装备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安全技术装备重点项目、评价、验收技术准则》等一系列综合或专项的管理制度。

这些法规严格安全技术装备项目的管理程序,从立项、审批、组织和监管及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计划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积极营造一个快速发展和良性循环的环境条件。

2、研究提出《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

依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我国安全生产现状和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并比较借鉴国外安全技术装备方面的先进技术,由国家安监局每年应研究提出年度的《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指南》(以下简称技术指南)。在该技术指南中应提出:我国安全技术装备发展目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领域;继续解决的关键技术与装备;采用先进技术的推广计划和淘汰落后生产力、不安全生产设备的清单,并列出优先选择的项目类别与范围等。技术指南还应提供专业附录,具体介绍一些先进技术,有推广价值的技术设备或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运行经验。技术指南既是安全技术装备发展战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又是企业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安全技术装备计划和申请立项的主要参考依据。

3、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项目规划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和国家财政部等有关单位支持协调下,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在广泛征求各行业企业、各地方与主管部门意见基础上,根据企业对安全技术装备的需求和市场导向,以及资金,技术等资源配置的能力,提出当前或中长期的安全技术装备规划,要求做到计划清晰,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从国家与企业两个方面列出项目的具体内容与资源配置作为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安全技术装备改造工作的实施计划是推及安全技术装备工作中项目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的主要依据。

4、完善安全技术装备改造运行机制

注意总结多年来我国安全技术改造措施经费合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筹资的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资金筹集和运作机制。由于我国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较短,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装备基础较差,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历史欠账太多,且安全技术装备又是涉及到千万职工安全健康的公益性事业,因此我国应设立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设立专门科目,由国家拨款,专款专用。国家安全技术装备基金,由国家拨款和贴息贷款构成,年度拨款数额应在2.0亿元以上,地方年度拨款全国累计也应在3.0亿元以上,贴息贷款的总强度应不少30.0亿。该项基金主要用于:

1、支持一批技术创新性的推广价值大,示范作用强,且投资少,见效快,影响大的重点项目。

2、主要面向一些安全技术装备欠账太多的隐患突出,且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行业和企业。

篇7

[关键词]中央企业;安全技术;科技创新;安全生产

1引言

在我国能源、冶金、石油、石化、机械制造、军工、航运、海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和领域,中央企业历来占据着主体地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央企业原油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7.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9%,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6.3%,发电量占全国的40.8%,汽车产量占全国的30.2%,钢产量占全国的20.4%。

近年来,中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研究和生产出了不少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上半年,16户中央科研企业申请专利215项,授权专利111项,中央企业的科研创新取得重大成果。

在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布局中,在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历史进程中,中央企业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上,中央企业也具有示范作用。如何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好于国内企业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效益优先,忽略了安全生产;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和改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单位削减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销了内部安全机构;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子公司、分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安全管理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现象,越到基层安全工作越薄弱。

中央企业生产集中度高,设备功率大,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面宽,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惨重。根据国家局调度数据,2003年中央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03起,死亡535人,受伤162人。2004年上半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8起,死亡142人,受伤93人。近年来,中央企业相继发生了一些重特大矿山事故、油田井喷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影响严重的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全部发生在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中两起发生在中央企业。此外,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停产、停运、停供等事故相当频繁,经济损失巨大。

分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中央企业缺乏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中央企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本质安全,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中央企业在安全工作制度中,也提出“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三同步’制度,强调要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安全投人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保障安全投人,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走“科技兴安”之路。

3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中央企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尤为重要。安全科技创新属于科技创新的一部分,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央企业进行安全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够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安全技术创考新则更缺乏动力。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研发激励机制和研发经费。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缺少必要的积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3.2企业安全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7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1.5%水平的1/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在3%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安全技术创新的投入则更是微乎其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忽视安全生产、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中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人才,最具安全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中央企业能否率先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国内外优秀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借鉴

目内外优秀企业,以世界500强最具代表性。世界500强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

另一类是在传统行业里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世界500强企业产值的70%—80%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质量上乘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快的加工过程,生产最好的产品,掌握最新的最先进的通信手段等等。它们往往拿出企业资金的6%—7%或更多,用于外出调研、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及发展新产品。安全技术的创新则紧密融合于企业的登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

4.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转变观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发现”,以“创新管理和问题管理”为管理切人点,总结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等19项创新成果,取得勘探开发一系列重大突破,仅2003年就新发现5个亿吨级油气田和12个5000万吨级油气区块,石油控制和预测储量创近年来新高,确保了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在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弘扬铁人精神,把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高科技工程、绿色工程、优质工程、阳光工程。

4.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治理隐患,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中国石化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按照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隐患的检查评估、制定方案、立项审批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2003年隐患治理项目557项,投资10亿元,一批隐患得到治理,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重点加强对关键生产装置、要害生产部位的安全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装置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注重节能、降耗、节水、减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03年中国石化对系统内首批4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行了评估、审核和验收,示范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建立了开展清洁生产的正常秩序,其总体环境状况、环保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评定了4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加强工业用水工作的管理,强化用水考核,注重水的回用和串级使用,在生产负荷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2003年工业用新鲜水量比上年下降了1%。

为向社会提供更加清洁的燃料,中国石化相继开发了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剂、助剂和汽油清净剂及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等多项技术。中国石化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汽油国家标准,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

4.3杜邦以“零”为目标

200多年前,杜邦公司仅是一家生产黑色火药的制造作坊,而今发展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多元化的跨国科技企业之一。杜邦是全球工业安全的标准,其他公司均以杜邦为参照衡量自己;同时,杜邦在全世界也以环保著称。杜邦安全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它所坚持的十大安全信念:1)凡是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必须对发生的意外负责;

(3)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检查安全设施及系统;

(7)发现任何疏漏,必须立即纠正;

(8)员工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动作产生经营效益;

(10)安全系统以人为本。

此外,永远从“零”开始是杜邦的信条。

4.4产品技术的转化需要高额投入,但也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荷兰菲利浦电器公司过去几年技术老化,产品更新缓慢,经营失去活力,一度出现高额亏损。近几年来,该公司制定和贯彻技术革命方针,依靠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不仅改变了高达20多亿元内亏的状态,而且使公司在未来5—10年内可实现25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从而使该公司成为西欧最富竞争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公司之一。

4.5加快新技术转化

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注重研究开发新技术外,还在于能够及时推行技术转化,使新技术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进的技术固然是竞争的资本,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抓住时间和效率比利用技术本身更重要。时间的缩短,为企业争得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专家曾做过精确计算:产品开发的时间每缩短一天,便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5天可增加1.6%,缩短10天便可增加3.5%。据说,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便可获取近6亿美元纯利润。而这种

利润却不花费任何代价,只是时间利用得比别人更充分。

企业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提高。向技术要利润、向技术要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央企业的经济效益已得到明显改观,使得中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具备了安全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另外,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户进人中国,187户中央企业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已多达2278个。中央企业要跻身于全球大企业之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首先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安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5提高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率先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5.1安全科技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进行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

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2加大安全投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5.3中央企业应发挥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示范作用

建立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央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5.4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我国围绕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制定出台了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为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1万余家科研行业单位中,有3000家为企业单位,占33%,企业比重不高。表明除国家办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单位外,还有部分科技机构游离于市场之外。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工作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方法途径、科学技术和安全文化“五个创新”。开展重要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促进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对于能够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的科技成果,采用召开推广会、成果展览、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推广。

6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特别强调,中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命脉,

(1)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工业文明的需要;

(2)体现了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篇8

加强安全科技研发

随着安全科技投入的加大,在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和重大突破,使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如图1所示,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从“十五”到“十一五”分别下降49.4%、37.4%,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分别下降22.3%、16.9%。但从图2的发展趋势曲线可以看出,下降的幅度明显减小。说明当安全科技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后,安全科技对安全生产的促进和支撑作用反而在减弱,表现在科技成果的集成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存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安全生产科技成绩显著,但是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仍不适应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对安全生产的贡献率仍然不高。

目前的安全科学基础性理论研究深度不够,跟踪世界前沿技术和交叉学科发展的敏锐度不足,在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能力不强,与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结合程度不够,凝练优势行业领域先进技术对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的支撑力度不够,科研项目碎片化、小而散、重复研究多,资金利用效能不高,安全技术装备同质化,系统性集成技术水平低。

安全生产人才队伍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科技研发等支撑平台建设、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不满足需要,国际交流开放融合度差,系统性、完整性、协调性较差,全链条设计、合理化布局、科学性定位不够,基础性、引领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十三五”建设重点

夯实安全生产科技基础。整合现有安全生产优质科技资源,积聚全社会一流高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引导扶持建立安全生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风险评价与危险辨识、安全技术成果评估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形成门类更加齐全、覆盖范围更加广泛的一批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促进安全生产科技可持续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在高危行业领域建设“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示范企业。建设完善国家矿山、危险化学品、职业危害、城市安全、应急救援等行业领域科技支撑综合基地,筹建安全生产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安全监管监察执法装备创新研发基地和矿山物联网安全认证与检测平台。完善矿用产品安全准入验证分析中心实验室。建设具备宣传教育、实操实训、预测预警、检测检验和应急救援功能的省级综合技术支撑基地。

预期目标

“十三五”时期,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必须面向安全生产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围绕防范工矿商贸企业典型重大事故,开展矿井重大煤岩动力灾害、深部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热害,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储存,应急救援技术体系等研究,探索事故致灾机理和演化过程理论模型与动力学演化规律,提升监测监控、预防控制、综合保障能力。

以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管网、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重点行业领域为重点,着力解决相关行业领域研究碎片化、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问题。

聚焦安全生产科技突出矛盾和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挖掘国内与国际两大创新资源,加快安全生产关键共性应用技术研究,强化监测预警控制、安全生产综合保障与重大事故防控、重大基础设施、城市管网安全、综合应急救援技术装备等方面系统化集成技术攻关,加大新技术、成套技术装备的应用示范,提高安全生产预防准备、监测预警、态势研判、救援处置、综合保障等关键技术水平。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安全生产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提出,到2018年,构建形成完善的安全技术研发推广体系,安全科技保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目标。

存在的问题

安全技术标准制(修)订滞后,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推广应用的引导作用不强。

安全生产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推广与国家财政、税收、金融政策衔接不够紧密,经济扶持力度较弱。

安全生产成果转化推广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业停留在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等常规性工作方面,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开展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宽度和深度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水平亟待加强。

安全产业结构不完善、集群效应不突出,生产、制造、销售、服务体系不健全。

“十三五”时期对策

结合《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利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技术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力争取得一批引领发展的科技成果和颠覆性重大技术装备,制定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指导意见以及国家安全生产装备发展指导目录,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和孵化创新基地,创建一批安全产业示范园。

积极探索和培育安全生产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云平台技术服务中心,鼓励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建安全生产工艺技术协同创新联盟,扶持一批高端、系统、一体化科技企业。

完善安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建立市场主导的安全技术转移体系,健全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的市场激励和政府补助机制。

加快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城市管网、烟花爆竹、职业健康、应急救援等高危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在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中突出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编制的考核权重,理清欠缺的、甄别不适应的、跟踪国际前沿的安全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注重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接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技术标准研究与编制工作。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到“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安全生产领域内全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安全生产信息化辅助决策支持能力显著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信息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公众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渠道更加多元,安全生产信息化产业实力明显增强。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一是缺乏顶层设计,信息化标准规范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仍然处于无序状态;二是重系统建设轻数据应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数据共享进展缓慢,数据信息缺乏足蚶丛础⑸疃韧诰蚝妥ㄒ祷应用;三是信息化人才队伍、产业基础薄弱,现场信息快速获取和传输的专业手段与能力不足。

“十三五”建设重点

“十三五”期间,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对安全监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智能控制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重塑信息化模式。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顶层设计,健全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通过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建设,尤其是信息资源整合与交换体系,建立和完善基础数据采集机制、信息统一管理机制和跨部门资源交换机制,从而建立全国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资源中心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同时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数据库、监管监察业务数据库、安全生产辅助决策数据库、交换共享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数据库等五个数据库的建设。

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方面政务管理的综合效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行政许可服务能力、现场执法能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管水平和领导决策水平;加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舆情服务等面向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建设;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着力提升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到2020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领域)各形成100家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标准化示范企业。

提升基础设施效能与信息安全保障。优化完善各级网络系统,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促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应用市场和安全生产信息产业的相互拉动。

大数据平台推进计划

做好安全生产远程监管监察大数据预警预控平台工程建设,把握好大数据建设方向,加快整合现有生产安全事故统计、行政执法、安全评价、检测检验、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化评估、隐患排查等各类数据。

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救援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动态采集、决策分析机制。

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在分析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数据基础上,从其相关关系中量化数理之间的关系,捕捉事故症兆和预测未来,着力向可视化数字图像和预测预警方向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针对性,同时为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切实做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漏洞可堵、事故可防。

大数据平台预计实现的功能

国家安全生产大数据和综合预警预控平台,将通过“云采集”接口汇集和存储各类安全生产信息,通过“云处理”能力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找出安全生产的规律特征,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服务。信息化及大数据平台的建设,预期可实现如下功能:

为监管监察工作提供支撑服务,能够创新监管模式并提升监管效能。利用海量信息,开展企业风险评估分级,有利于实施基于风险分级的差异化监管;实现在线即时监管监察,加强非现场监管;分析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抽检对象,有利于深化“四不两直”监管(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和避免盲目监管。

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提供支撑服务,能够创新执法手段并提升执法效力。通过为监管执法部门提供统一的安全监管执法信息支撑系统和执法终端设备,及时企业违法行为信息,并实现与其它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能够确保安全执法的科学、规范和高效。

篇9

0 前言

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但是如雨后春笋般的摩天高楼施工安全却不是个个都能做到位,2012年9月武汉某工地发生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19人死亡,同样,2013年宁波在11月份短时间内就出现了4起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多人死亡,这将房屋建筑行业的施工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在房建施工过程中这些安全事故不仅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也给施工单位、业主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因此,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必须把安全施工放在第一位,并在过程中逐渐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房建施工的安全可靠。

1 房建施工中常见安全隐患

1.1房建施工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房屋建筑企业起步较晚,加上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现在的房建施工企业大多按照以往的思维和方式来管理建筑施工。这种落后的安全管理理念让企业止步不前,是造成房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将会导致整个房屋建筑施工工作无章可循,整个房建项目施工管理的规划都无法合理安排,管理方法也无法有效实施。同时,信息化办公的普及力度不够,导致文件的传达、查阅及管理存在严重的滞后和缺失,导致安全生产信息不能够及时传达,也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原因。

1.2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施工单位的用工需求一般比较大,经常会招聘不同层次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程度不高,这些人之前并未接受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加上本身安全意识较差,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并不懂得有效的保护自身安全。加上对建筑施工管理缺乏认识,对现场管理人员的建议和指导意见具有抵触心理,从思想上就埋下了事故祸根。同时,由于这些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偏低,经常不能科学使用的一些施工设备,导致整个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状况百出,极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差以及自身掌握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较少也是导致房建安全施工的重要因素。在房建施工过程中作为项目的管理人员不负责任的施工态度也会影响其他施工人员,严重影响了房建工程的安全施工。

1.3 安全生产技术落后

在房建施工管理过程中,技术上的落后存在很大弊端,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多安全问题。安全生产技术的落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房屋建筑施工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不当;在房建施工中现场的施工设备各式各样,操作要求、施工规范也各不相同,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设备,现场的施工人员可能难以严格按照规章操作,当设备操作不当极容易给施工人员带来人身伤害,如2010年6月就曾出现施工人员由于施工操作问题不慎跌入水泥搅拌机滚筒的事故。另外国内建筑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为了追赶工期,很多施工企业都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加班加点、连夜施工的现象,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人员疲劳工作的几率,给房建安全施工带来隐患。2)施工人员的个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由于国内建筑行业的大环境所限,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房建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设备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导致很多设计出来的个人防护设备不能很好的结合施工人员的施工环境和技术特点。这些设计不科学不合理的个人防护服、安全帽等让很多施工人员佩戴后有明显的不适感,这使得相当多的施工人员不愿佩戴。这就给房建安全施工带来了难题。

1.4 房建施工安全责任制执行力度不够

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将房建施工的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到具体人员,这样可以提高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但是如果安全责任制执行不到位,就无法对相关责任个人进行处罚,这样也就对其他员工缺少了警示作用。同时,这也会对很多员工产生误导作用,误以为即使施工过程出现过失造成安全事故也不会连累到自己,自己置身事外完全没有施工人员应有的安全防范意识,从而为事故埋下祸根。

2 房建施工安全技术创新措施

2.1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法创新

施工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要注重安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将现代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事故安全管理工作中来。新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房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行为赏罚分明;推广安全生产信息化,发挥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优势,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的研发,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员的软件培训和使用,加速安全生产信息的传播,力求最快的时间获得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

2.2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教育

要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就要定期组织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房建工程施工前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房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项目的管理人员、安全负责人要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将一切可能诱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消除。推行自我检讨,自我总结,要求施工人员针对每天、每个分项工程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的隐患进行总结,并在下一工程中加强防范,让施工人员主动的在施工过程中规避安全风险;在工程结束后组织全体参建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总结会议,对完成的项目进行总结,继续应用良好的安全施工经验,摒弃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操作行为。从房建施工的各个方向加强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3 加强施工安全技术创新

企业要不断加大安全科技创新的资金、技术投入,把房建安全生产纳入到企业的前景规划中,切实做到安全施工与企业同发展、共命运,避免将安全生产当作口号,只做表面功夫的现象。鉴于施工企业的科研水平相对较低,为提高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水平,施工单位可以与相关科研院所、科技攻关单位等进行合作,联合进行安全生产技术的创新工作。确保设计出的个人防护设备既能符合人机工程学又能很好的结合房建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特点,让每个现场的施工人员都能自觉佩戴。除了要加强施工人员个人防护设备的研制之外,还应该提高建筑施工设备的可操作性,降低操作难度和复杂性,避免施工人员由于操作不佳而导致的安全事故。最后,要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房建施工现场人员的劳动强度,杜绝施工人员疲劳操作、高强度作业现象的发生,从技术层面确保房建工程的安全施工。

2.4 安全责任制要实施到位

在房建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到人,确保每一工程、每一分项工程、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这样有利于增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能积极参与到房建施工的安全工作中来。当施工过程发生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追查到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3 结语

安全不仅关系到参建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安全生产可以极大的节约项目成本,是整个项目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性,必须始终把安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意识、推广新技术、落实责任制来做好房建施工的安全工作,保证人员安全,确保企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1 当前我国煤矿的现状

当下我国煤炭储备量是世界第一,然而因为开采时间比较长,使用量比较大,导致我国煤矿开采出现困难,一些浅层的煤矿已经没开挖殆尽。深层矿的开挖难度比较大,对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中小型的煤矿开采技术不高,在进行煤矿开采时,往往选择开采难度比较低,煤矿质量好、含量高的煤矿资源。因此会留下诸多的矿尾,这是巨大的煤矿资源浪费。还有一些大型的煤矿开发,也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增加煤炭开采量,为我国提供更加优质的煤炭资源。

2 煤矿开采的传统技术革新

我国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在开采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煤炭开采经验。在技术使用中,我国的传统使用方法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深井采煤技术,、缓倾斜厚煤层采煤技术、硬顶板采煤技术、缓倾斜薄煤层采煤技术。然而,当下传统的采煤技术以及不能满足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引进新的技术,提升煤矿质量为发展目标,不断革新传统的开采技术。一些大型的矿业集团,他们也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和革新,最终取得了良好成绩。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矿井降温技术研究基地,开始研究如何保障矿井生产温度适合,避免矿难出现。新研究的深入,使得我国矿井开发有着更深的意义,开发有了技术借鉴。技术创新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煤炭安全生产工艺还比较落后,安全生产基础也很薄弱。从机械化程度来看我国的机械化程度只有45%,这一比例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产效率低、装备差、生产水平低是当前大多数煤矿的典型特征,尤其是乡镇煤矿。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有200万左右的矿工仍然从事的是手工采煤。发达国家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00%。生产技术水平低是当前最为典型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着煤炭安全人才匮乏等问题,缺乏专业性人才是煤炭安全生产过程中抵御事故灾害能力较薄弱的重要原因。在今后应该高度重视技术创新,要加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要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要通过科技进步来实现安全生产,通过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能够把瓦斯变害为宝,能有效地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要围绕着生产实际建立起专业滴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在实际生产中增强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

3 煤矿开采的新技术新方法

3.1 绿色开采新技术

我国煤矿开采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煤炭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损害,深度开采造成地表下陷,地下水污染严重,废弃、粉尘污染,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针对减少井下排矸量,必须对煤矿生产进

行总体合理规划,从改革巷道布置方式、减少岩巷掘进量、利用自然边界划分矿井和采区、矸石充填不出井等方面人手,合理选择采煤方法及生产工艺。对煤矿的处理,选取分类排放原则,确保使用新的生产工艺。减少矿井内的水污染,选择闭路循环的水流动模式,科学处理水污染。地下有粉尘或者废气出现时,可以加大对井下抽放瓦斯,从而实现综合使用废气。这些工艺的使用,最根本的目的是保障采矿绿色、安全,提升采矿质量。

3.2 大采高综放技术

开采中遇见的是特厚层煤矿,可以使用分层采煤技术进行应对,但是分层采煤技术的使用,一般会存在弊端,就是资源回收率比较低。下分层开采时,工作面搬家次数比较多,一些巷道维护起来比较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分层的方式,对残留的积水、残留的煤层进行处理,降低安全隐患出现。

3.3 全自动刨煤机采煤法

该方法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技术,在经过多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在实践中使用该技术,采煤的速度非常高,切割速度达到3米每秒,而且切割的深度能够达到0.25m。该技术运行速度非常快,智能化水平也非常高,从支撑整个系统逐渐到通风系统、排水系统、降温系统以及输送系统等,全部都实现自动化。技术使用降低了人力的输入,采煤技术快速提升。该自动化采煤系统的投入使用,生产效率不仅非常高,而且运行速度非常快,在实际使用中还解决了能源。在近几年的使用中,随着我国大量的浅层煤层的陆续开采完毕,开始逐渐向大煤层方向迈进,逐渐转向一些深层的矿井。一般而言,深层矿井的对地面的冲击很大,而且操作难度也加深了。以往传统的采煤技术已经不能实现开采需要,需要选择全新的刨煤机采煤法,在开采过程中才可以保障煤炭开采量以及保障人员的人身安全。

3.4 小范围爆破式落煤采煤法

该方法选择的是化整为零之方式,对煤矿进行区域性爆炸开采。一般而言,这个对作业的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在作业范围内没有支护设施,没有作业人员,没有作业设备等。而且这个过程中,自然对设备通风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需要将爆破的大量废弃排放出去。另外,水系统也应该正确运作,畅通。因为一旦爆破,就非常容易出现渗水问题,这些积水不及时排出去,会影响施工。在实践中发现,该方法使用安全性高,实际操作简单,投入的成本也比较低。但是,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回采性比较低,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出现,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最好选择薄煤层进行开采,才能避免缺陷问题出现。

3.5 放顶煤技术

篇11

展望2006年,钢铁形式依然严峻,低成本经营将是钢铁企业唯一的出路。任市场环境错综复杂的变化,降低生产成本永远是工业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结合当前钢铁形势与公司现状,2006年我们要想取得发展必须突破成本限制,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实施战略调整。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由于市场行为而给企业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必须依靠企业自身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去解决。企业应主要着眼于节约挖潜,努力降低消耗;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增产增收,提高效益;调整产品结构,应尽量多生产耗材少、成本低、效益高的产品。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真正提高抵抗市场波动和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全面提高,公司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继续加强安全思想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在安全管理上,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决落实新矿集团和矿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推行职工安全素质培训年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加强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改革、安全与发展的关系,牢牢把握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确保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得到落实。

(二)生产经营成本取得新突破,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版权所有

继续狠抓原燃物料的管理,保证原料的最低进厂价,从源头上降低生产成本;继续坚持公司"以成本控制为核心的生产经营战略",加大生产工艺的改进、生产科学的研究,来降低生产成本,走低成本局部扩张的经营战略;继续倡导全员节约,把节约的概念扩大到时间、空间、资源的综合、合理利用上,倡导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为公司成本建设节约分分毫毫,力争全面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三)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管理层面再上新水平。

继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加强各公司经营考核,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并加大执行力度,形成生产有序、管理严格、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人才储备,培养和锻炼生产技术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加强对职工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职工安全意识,业务技能,达到应知应会,自觉正规操作,实现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深入开展"安全技术素质培训年"活动。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业务技术培训,使职工具备安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大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培养生产技术骨干队伍;加大人才教育机制,为管理人员提供再教育的机会;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建立有效的人事和工资分配激励机制;加大对员工的激励,对业务好、素质高、肯学习、好上进、全心全意忠于企业的员工签订佣工合同,办理相关保险业务,来激励员工奋发图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