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如何实现低碳经济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4 09:19: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何实现低碳经济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何实现低碳经济

篇1

 

[关键词]县域经济;工业化;市场化;规模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6-0078-02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它直接面对群众、市场微观主体、农村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欠发达地区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农村小康就无从谈起;没有亿万农民的小康,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是壮大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

 

1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对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县域经济突破是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解决财政、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突破发展必须通过县域经济突破,解决发展中的所面临的问题,为全社会形成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1.2县域经济突破是欠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有效载体

县域经济是一种“喷合型”的经济,产业的发展涉及城市和农村,涉及工业、农业、贸易,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等方方面面,它既有第一产业,又有第二、第三产业;既有重工业又有轻工业;既有现代产业、又有传统产业;既有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有资金密集型产业。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做强”必须依靠“产业做大”,实现多业扶着一业上,一业带着多业兴,撑起一个龙头产业,就会带动一批基础产业协调运转;撑起一个龙头产业,就会牵动起财政、就业、教育、文化、城市化的加快发展。

 

2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

县域经济 “五脏俱全”,具有基础性、资源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县域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诸如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层次低、资金、技术和人才严重短缺等。但更为严重的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及根本性难题:

 

2.1边缘化与山区经济的矛盾

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处于区位条件较差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占有区位优势及交通便利的地区总是率先取得经济发展的优势,而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山区经济则往往只能步人后尘、举步维艰。并且,在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倒流效应”作用下,资本、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不可避免地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集中,并且具有固定化和强化地区差距的趋势,导致山区经济不断被边缘化。因此,如何改善区位条件,摆脱边缘化危机,尽快融入发达经济圈和汇入经济发展主流,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战略性问题。

 

2.2市场化与小农经济的矛盾

欠发达地区市场化取向的改革进行的较晚,对于绝大多数的欠发达地区来说,仍然以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为主。市场经济与传统生产方式之间不可避免存在着尖锐矛盾,突出表现为“小农户”和“大市场”矛盾,即小生产方式与社会大生产方式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县域经济推进工业化及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如何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2.3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效益经济,资源跟着效益流动。世界发展历史证明:在工业化阶段规模决定效益,只有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高效益。而要达到规模经济,首要的是大规模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实际上,在发展中国家及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无一例外都存在着发展“瓶颈”问题,即资金、技术和人才的短缺,尤其是资金短缺。经济发展落后不仅必然导致资本积累能力的低下,而且必然导致自身资源的流失,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从欠发达地区现实情况来看,县级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和赤字财政,乡镇一级财政更是基本上处于“破产”状态。同时,目前银行金融信贷体制也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甚至强化了县域资金外流的诱导机制。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但往往又因客观条件制约而成效不大。因此,如何化解瓶颈化与规模经济的矛盾,如何克服资金、技术、人才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亦是县域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

 

2.4特色化与资源经济的矛盾

不少地方谈到发展县域经济,往往等同于开发地方特色资源。无疑,发展特色化的资源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中阻力最小的可行选择,也是短期内最容易见成效的现实选择。然而,从长期发展来看,不一定是深具战略眼光的明智选择。因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破坏生态为代价。这类资源工业的发展如果控制不好,很可能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甚至毁掉整个自然及人文历史景观。

 

3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突破,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的突破既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任务。解决县域经济的深层次矛盾,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先进科学的观念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落后陈旧的观念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此欠发达地区要在六个方面取得突破:①要破除“等、靠、要”的旧观念,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敏锐地发现经济发展的机遇,靠拼抢精神主动抓住发展机遇;②要破除囿于陈规、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旧观念,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敢为天下先;③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旧观念,树立运用市场经济运作和管理经济的新观念;④要破除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旧观念,树立依法行政,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竞争规则,信守承诺的新观念;⑤要破除狭隘的地方观念,树立大开放的市场观念;⑥要树立人力资源越丰厚、素质越高,越有利于吸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观念,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强烈渴望,以更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用人环境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引各种人才。创造唯才是举和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

3.2突出地方特色,培育和发展县域主导产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欠发达地区经济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从其县域内部看,任何一个地方都同时具备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从其县域外部看,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也是同时存在的。特色不浓、结构趋同,竞争的压力将更大,发展的阻力也

更多。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在于找准特色。必须依据各自的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

 

3.3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积极培育税源,多渠道增加欠发达地区县域财政收入由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水平落后,银行、居民资金积累能力有限,地方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进行建设的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贫困县(市)持续发展需要有长期、稳定、充足的资金供给。一是要改进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县(市)财政支持。积极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财力分配适当向县(市)倾斜。调整和完善现行县乡财税体制,做到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提高专项资金用于县(市)的比例,不断增强县(市)自我发展能力。二是要积极培植税源,增加主体税,增强税源基础,积极培植壮大县域财源;严格财政收支管理,节约支出,广开财源,多渠道增加县级财政收入。三是改进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规模,开发适应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品种,切实解决贷款难、贷款不到位等问题。城市商业银行也要向县乡延伸业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做好乡村信用等级评定工作,逐步建立农村金融安全区。

 

3.4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县(市)要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市)战略

发展县域经济来推动工业化、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工作也走在前面。具备工业发展条件的县(市),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县域工业化进程。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县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为大工业配套和优势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坚持项目带动,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工业支柱产业。乡镇工业企业要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实现二次创业。

 

3.5营造良好县域投资环境,创造发展条件

投资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程度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是吸引投资,汇集人才的关键。为此,各县(市)要积极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为资本、人才、项目进入县域投资创造良好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屠飞鹏.西部贫困地区县级政府治理能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篇2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2-0005-01

如今我国卫视频道节目形式丰富、节目样式多样化,吸引了大批观众收看,给县级电视节目收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1 ]。县级电视台由于资金有限,难以制作高规制、大规模电视节目,一般以新闻节目、生活节目为主,向基层群众宣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但任何电视台都需要注重收视率和影响力,如果电视节目无人收看,则难以起到传播正确价值观的效果,继而难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县级电视台需要加强节目创优[ 2 ]。

1 县级电视台节目不足现状

由于县级电视台属于最底层电视台,其制作的节目受到群众的关注较少,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除了资金、人员素质等外,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节目定位问题

过去我国电视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对节目的定位也比较单一,因此电视台无需过多考虑节目定位问题。然而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如今电视节目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节目雷同率越来越高,致使很多节目难以给观众留下的深刻的影响[3]。由于县级电视台相对于卫视频道,各方面条件均存在不足,难以投入大量的资金制作全新的节目,继而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另外,县级电视台没有专门针对节目做好明确的规划,企图凭借一个节目带动所有群体的收视率,几乎不可能。

1.2 节目深度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深度要求越来越高,即电视台必须对节目进行深度策划,探讨能够引起观众反思的社会现状,起到提高公民道德的作用,展现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县级电视台一般缺乏策划意识,将节目重点放在政府和广告商方面,没有分析观众对节目的需求,继而导致观众对县级电视台节目逐渐失去兴趣。另外,县级电视台叙事水平也是无法提高节目深度的主要原因,如电视节目没有对素材进行合理的剪切,导致素材播出与节目内容不搭,或者后期制作和包装感染力不足,无法使观众产生共鸣。

1.3 节目比重问题

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存在会议新闻过多、民生新闻过少、模式化新闻过多、高质量新闻过少等,另外电视台工作人员也存在事务性人才过多、专业性人才过少等情况,导致电视节目实际播放难以抓住观众的兴趣点,同时节目整体呈现效果也比较平淡,缺乏创意,难以提高收视率。

1.4 新媒体开发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县级电视台如果仍然采用传统媒体技术的形式,将会逐渐被淘汰。如今手机、电脑等在人们生活中渗透越来越密集,而且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具有传播快、互动性强等优势,尤其是微博、微信终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但县级电视台仍然没有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新媒体的结合并不融洽,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继而缺乏与群众的互动,无法通过新媒体为电视节目带来更多的受众。

2 立足地方特色打造精品栏目的措施

2.1 转变电视台栏目制作观念

由于县级电视台长期停留在政治新闻、社会生活等节目制作方式中,导致很多人对县级电视台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政治属性上,忽略了县级电视台也可以具有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之我见》[ 5 ]文件规定:广播电视产品属于一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融合的精神产品、信息产品等,均需要实现市场交换,即电视节目产品具有鲜明的经济属性。另外,广播电视节目又起到宣传和引导舆论的作用,因此县级电视台主要注重经济属性和宣传作用的有效结合。首先县级电视台需要结合当前时展,树立一套正确的媒体理念,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产品面对市场的需求和竞争力,继而优化整合内容结构,达到带动效益的目的。县级电视台应当将节目策划作为重点,确保节目播出后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继而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又带动经济效益的提升。

2.2 加强对地方特色的应用

县级电视台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当地,而且由于卫视频道节目类型比较多样,如果县级电视台致力于打造与卫视频道同类性的节目,则难以吸引观众,因此县级电视台应当结合观众特点,以当地特色作为栏目制作主题,继而打造出地方特色精品栏目品牌。县级电视台在做好日常电视节目播出的同时,应当加强精品节目的制作量和宣传,扩大精品节目的影响力,加强精品节目的策划。另外大部分观众会从卫视频道关注时政新闻,因此县级电视台可以将节目重点放在社会新闻方面,以群众的身边和热点新闻问题作为主体,继而打造出县级电视台以民生为主的地方特色节目。此外,县级电视台还应当加强对农业相关节目的制作,并需要始终坚持实施第一、报道第二的原则,致力于创造出精品优质节目。

2.3 优化配置,建章立制

县级电视台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在内部的原则,建立现代管理制度,首先明确电视产业主体的市场地位,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明确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强对电视台各类资源的整合和工作质量的考核,继而实现提高效益的目标。县级电视台需要完善认识分配制度、实行全员绩效管理,实现充分发挥工作人员智慧和才能的目的。如县级电视台可以在内部实行节目评奖制度,评选出当年的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通过介绍和展示作品,同时将获奖节目与年终奖励挂钩,起到激励工作人员创建优质作品的目的。

2.4 加强节目创新,扩大节目辐射力

加强节目创新是促进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动力,县级电视台需要注重在节目中凸显个性特色,以打造精品节目为主要战略。此外,县级电视台面向当地群众较多,而且收视群体主要也是当地群众,因此县级电视台需要加强对本地节目的办理,减少会议新闻,挖掘当地群众关心事件,继而打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精品节目,实现扩大节目辐射力,提高节目收视率的目的。

3 结论

综上所述,县级电视台必须通过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栏目,才能够从当前竞争力较大的收视市场中突围而出。县级电视台可以通过加强对创新节目理念的学习,以自身实力和当地特色为主,以打造民生关注栏目为主,实现提高节目收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梦滢.新闻节目精品创优在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6(3):86-87.

[2]赵建伟.立足地方创特色 精办节目重策划――谈基层广播电视节目的精品创作[J].新闻爱好者,2011(21):85-86.

篇3

低碳概念是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从低碳概念被提出的那刻,便作为健康的代名词。中国是世界大国,也一直讲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发展的指标,而低碳经济符合这一国情。所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就成为了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前提。现在就让我们分析低碳城市前景

1.如何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规划

当前国际上对于低碳城市的建设和规划有着相应的原则,如何建设低碳型城市,需要符合其顺时、因地、应变、简约的原则。顺时则是要根据当地的地势环境天气变化等多重因素来实行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符合的城市;因地则是要考虑当地所拥有的能源问题,大多数地方有着类似太阳能、风能能多种二次能源,要合理利用其优势;应变则是在建设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若遇到环境的变化,则需要改变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为首要任务,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简约则是因为地球上大部分资源都是有限的,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资源,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主题。所以,务必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心思想不改变,是低碳概念的核心所在!

2.低碳城市的竞争

2.1 从2008年的保定与上海到目前的全国都在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我们可以看到似乎一夜之间全国都在实行这一概念,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城市努力争取的方向。这一行为也说明在资源紧缺,环境压力过大的当前,低碳城市的出现为大众指明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低碳城市不再是政府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很多工厂和企业接受这一思想,为相应低碳城市的号召,自动减少碳的排放,为保护环境做出了有力的贡献。赣州的虔东实业集团在过去是耗能的主要企业之一,而目前企业为了支持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在减少污染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我们不难发现节能减排对低碳城市建设的作用之大。在全国上下所有人的努力中,我国的低碳城市越来越多,相互打造属于自己的低碳品牌。

2.2低碳城市如何实现共同发展

低碳城市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与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理念是有直接联系的,节能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使得环境以经济共发展。节能是低碳的核心,绿色资源的开发,能源的高效利用,经济的迅速增长。所以,建设低碳城市,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是目前大多说城市的所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是城市化建设的追求和保障,是实现可持续发现的重要手段。

2.3低碳城市的建设规划任重而道远

低碳城市发展迅猛,但是由与很多城市在追求发展的过程却忽略了质量的重要性,低碳城市并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缓慢的过程,一个需要改变的程序。在发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知道思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有特色的低碳城市,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

目前为止,我国面临着技术落后,消费改进不足,产业发展等多项问题,并且我国的低碳产业相对不足,无法参与低碳建设。技术水平相较于其他国家还有待提高,而国民的普及也没有做到全面,人们无法了解,也就成为了低碳发展的巨大障碍!

3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建设

在当前国际的严峻形势之下,低碳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环境变化,遏制温室效应的主要方案,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成为未来的趋势。

我国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再生资源消耗大,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能源的75%。为了贯彻可持续发展,必须实行节能减排。很多城市都想发展低碳经济来提高自己的形象,低碳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节能减排,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普及公民的低碳只是,将低碳概念融入现代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3.1降低能耗是规划的关键

经计算可得,我国的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5倍,这些数字让我们意识到低碳城市仍然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我国的建筑耗能现象严重,保温能力差,调查显示,我国的建筑能耗是全国总能耗的27.5%,事实证明了我国的建筑耗能浪费严重,从筑材料生产、施工及后期运行、拆除等各阶段,都需要改善。

如何才能改善这一状况呢?应当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的规划设计,坚持实施低碳环保的设计。第一,城市的功能判断是必不可缺的,确定城市的发展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节能减排和两型社会的方针政策,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大力参与,有效提高自己的企业的能源节约,减少排放标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和电力等行业的规划准入条件。第二,对于高耗能的建筑,我们一定重视其改革和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的有关法律法规来实施,充分意识到建筑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标准、供热计量控制技术研究的重要性;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推广低能产业!

3.2优化规划方式,改善能源结构

就目前开看,我国占有庞大的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结构呈现“窝煤贫油少气”的模式。这样的消费结构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的能源情况与环境,煤炭为只要的使用能源,并且一直且仍旧会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煤炭的弊端特别大,因为碳排放量大,对环境的破坏力也很大,而且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十分不利于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正因为如此,我国必须改善能源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绿色能源,引进先进的情节技术,这都是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只有优化了能源结构,开发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煤炭的使用,提高城市环境的质量,实现低碳城市发展。

3. 3改善规划手段,增强破汇能力

我国的消费模式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并不能在短时间能够完成全部的转变,煤炭的能源结构依然会在我国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需要我们努力发掘绿色植物的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窒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积极扩大碳汇是成本较低的减碳途径。这样便要求,在建设低碳城市的同时,要将城市景观建设放在首要建设中,增加草坪和广场的用地面积是实现低碳环保的城市建设。丰富绿色自然环境,提高节能减排效益,促进低碳发展。

4.结束语

就目前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发展的问题,而在城市建设规划发展中,低碳环保城市必定成为世界的主流。在未来的几年内,低碳城市也将会成为我国的主流城市,从而遍布大小型各个地区。我国城市也应该积极配合响应,抓住有利时机,并且向世界世界气候组织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申请成为“低碳城市”试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青青吴健生.10措施建设低碳城市[fJl城市住宅,2010,(01).

篇4

一、低碳环保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更加注重绿色与低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能吃饱的状态,更多的人将追求质量,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开始由高耗能、低附加值、高碳含量慢慢转变为绿色环保、高附加值和低碳自然的物品。面对世界市场经济,企业的竞争同时也是环境保护的竞争,随着各国纷纷出台关于商品标识碳标签的规定出台,企业必将履行这一职责,否则将失去国际市场,国际贸易也就无从谈起。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的性能、服务品质、和促销手段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保护的竞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将慢慢退出国际舞台,而低能耗、低污染的产品将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二)作为国际贸易的衡量标准

从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起,全球碳排放权交易就迅速增长,在2008年至2012年间,市场规模达到了600亿美元。随着国际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一部分为标识的没有进行低碳生产的商品可能将永远逐出世界舞台,而伴随着低碳环保的国际贸易将出现另一新兴行业,那就是碳交易,例如,在2012年全球的碳交易市场容量就达到1500亿美元,并且在未来的几年中将有可能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因此,碳交易将可能取代一部分货物交易,这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甚大。

(三)关于征收“碳关税”引起的又一个国际贸易焦点问题

虽然针对《京都议定书》实行的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因此则出现一类怪现象,很多发达国家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型项目转移到其他贫穷国家去运行,导致的结果就是发达国家获取利润贫穷国家受到重污染,而贫穷国家毫无经济实力去治理环境污染,导致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国际贸易的舞台也就越来越小。

(四)“碳因素”将导致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发生转变。

对于还未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将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地段,那么这些国家所生产的产品将主要集中在高能耗、污染大的方面,如果一下子铺开整个面,面对所有国家都进行征收碳关税的话,那么其原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就很有可能荡然无存导致不得不退出国际市场,那么将对原有的国际市场货物供应产生强大的冲击,甚至打乱原有的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将变得更加复杂。

二、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低碳环保

(一)加强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我们应该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实现国际贸易和资源环境的完美协调发展。出于这一点,最主要的是要优化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尽量鼓励能量消耗少的产品出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另外,提高科技运行花,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全面配合产业政策调整,提高商品服务质量,以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绿色产业。

出于对全球低碳、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我们必须要求自己的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国际认可,才能在国际贸易中站稳自己的脚跟。从产品种类、生态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应做到绿色清洁。

(三)建立健全低碳发展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培养。

建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能源的高校利用。在管理方面,政府应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体制、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设定合理的高标准的节能减排准入门槛,制定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源消耗限制定额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研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进出口政策、加工贸易政策和财税政策,逐步促使部分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退出市场。

(四)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

除了一般的公路货运,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低碳交通,充分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的空置率,逐步实现现代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减轻因为交通运输带来的环境饿坏。低碳就要从自身每一步做起。

三、小结

中国经济要想在世界的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站稳自己的脚跟必须遵照世界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低碳经济是我们乃至全世界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这种低碳经济,建立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鼓励低碳发展,实现我国国际贸易“低碳”时代的一个大飞跃。

篇5

 

一、引言 

“低碳产业”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产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正是因为“低碳产业”的可持续性优势,走向低碳化时代是大势所趋。一直以来,人类对碳基能源的依赖,导致CO2排放过度,带来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这比经济危机更为可怕。解决世界气候和环境问题,低碳化是一条根本途径,也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2007年12月3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继此之后,“低碳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低碳行业的公司企业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少投资者见其发展迅猛频频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该行业,其中不乏大型的机构投资者。 

二、低碳经济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在《低碳经济的若干思考》一文中作者阐释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发展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发展势态。并指出近年来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能源、提高能效、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可再生能源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确实进行预测和分析后,作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措施。 

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条件如何,怎样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研究综述》一文就中国如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求长期和短期利益的均衡的角度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旨在引导中国低碳经济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同样是对低碳经济的研究,《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一文跳出了低碳经济本身,将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联系起来,从环境金融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经验,探讨了环境金融创新的各种途径,并针对我国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作者就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金融的创新提出了一些见解,对低碳经济和环境金融的相互促进做出了贡献。 

在《中国的低碳经济选择和碳金融发展问题研究》一文中,作者提出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必须尽快构建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碳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市场体系,碳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和碳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几大方面。作者支持目前中国碳金融的发展只能说是初露萌芽,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诸多问题。 

对低碳经济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和综述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如何科学地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将低碳经济同其他行业合理的结合,如何引导投资者正确地投资于低碳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低碳行业的风险投资,通过对目前低碳行业风险投资的分析及预测,希望能科学地引导低碳行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模式下的风险投资现状分析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是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学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能源品种转换新概念,实质是解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定义的延伸还含有降低重化工业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权重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内容;其宗旨是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经济,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实现经济活动中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动态平衡,维持地球生物圈的碳元素平衡,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保护臭氧层不致蚀缺。广义的低碳技术除包括对核、水、风、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之外,还涵盖生物质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它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多个产业部门。 

篇6

二、低碳背景下金融创新发展现状和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目前正处于低碳背景下金融创新发展的起步阶段,市场还不成熟,规模也很有限。在这个低碳时代,政府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并没有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多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碳金融及碳金融运行模式认识不足,对碳金融的交易规则和操作模式不清楚,对发展碳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不全面。我国法律也缺少对碳金融的政策保障。最终导致碳金融的商业价值流失。我国碳金融业务风险众多,比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政策风险、气候和技术风险等。各种风险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越快,风险越多。

三、低碳背景下金融创新策略

(一)制定低碳经济金融创新相关政策

完善低碳经济金融相关法律,使低碳经济金融规范发展。政府在低碳经济金融创新中起到主导作用。政府各级部门应当为低碳金融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健全低碳经济金融体系。政府各部门还应当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对低碳金融排污的监管力度。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针对减排制定一个可计算、可报告、可考核的减排目标。减排目标不能盲目制定,应当符合实际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的检测,完善检测系统。低碳经济金融相关法律政策要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二)加大低碳经济金融创新宣传力度

采取舆论宣传或网络宣传等方式,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通过制作低碳经济金融创新宣传册和建立金融创新网站,使人们都能认识到这是个低碳经济时代,了解什么是低碳经济,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怎样发展低碳经济。

(三)培养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极为匮乏。传统的金融人才普遍出现知识单一化现象。加强对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金融创新型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金融知识,还应当具备项目管理、环保、金融等知识。在现行高等金融教育中,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两方面改革。金融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篇7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在致辞中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节能减排任务并没有全面完成,去年的完成情况也低于预期。这一方面说明节能减排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另一方面也昭示我们,要真正有效缓解中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社会各界对节能减排、绿色发展进一步进行战略性思考,继续建立长效机制进行更加积极的探索,继续在包括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在内的更广的范围内做出更加扎实的努力。

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会长彼得·巴克则在致辞中分享了全球绿色竞赛和朝向低碳转型的趋势和实践。他表示,工商业是改变世界最重要的力量,中国既是全球绿色竞赛的领跑者,同时又是最大的污染国之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中国未来的关键。

篇8

[2] 科技网创新周刊.缔造一个光明与绿色世界[DB/OL].[2010-11-23]..

[3] 曾祥素.揭开节能灯“节能不省钱”之谜[N].中国质量报,2005-06-02(16).

[4] 刘 虹.绿色照明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Estimation of Rur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Projects

in Hunan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Lighting

Zhou Xuanhan Zhang Gefu Zhang Xiaolong Tan Bing Lv Xiang Zhao Ziheng2

(1.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Hunan,421001;2.School

篇9

研究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现实中的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所以研究的理论多与时下热点问题有关,但是,有时会陷入一种误区,就是各类学者们在思考问题时会走入惯性思维的怪圈,因而对于问题看得不够透彻,无法进行深入的解析。2003年,“低碳经济”这一名词第一次被提出,自此,就一直被学者们带入怪圈中,将其固定于经济这一范畴之中,这直接导致了政府部门在实施政策时也将其限定于经济之中,忽略了社会这个整体与这一理念的联系。事实上,低碳经济是现在人们要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在走向后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低碳经济要求人们在实现社会发展之后也要注意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作为管理机构,拥有治理权,占据主导地位,低碳经济理念的成功实现,必然要依靠政府正能量的发挥,这就需要政府进行职能变革。

一、政府职能的定位

怎样能把握住低碳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解决的问题。政府要进行职能变革,计划出基本的职能定位,使政府的管理方式与手段能够尽快适应其要求,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职能的规划。低碳经济是一项长远的计划,具有全局性,所以想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政府职能的规划是否明确是十分关键的。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要求政府的主导作用力足够强大,制定出完善的经济发展计划,实现与其他经济发展策略的完美衔接,促进各区域和行业之间的合作、发展、共赢,因此,政府职能的规划要一直加强,不可削弱。

第二点,职能的组织。低碳经济的发展重点在于国家的能源结构是否能够合理调整,所以,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在能源消耗中占据的比重如何合理增加,是政府要加强注意的地方,需要研究并制定合理的战略计划,对于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节约资源这些行为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扶持低碳产业,加强相关宣传,尽最大可能发挥政府的组织职能。

第三点,协调控制。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平衡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需要面对的各种内容更加复杂,因此,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协调及控制的功能,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对于那些大型碳排放区域进行一定的管理以及调控,同时也要合理管控碳减排和其他诸如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工作效率。

二、政府职能变革的方向

对于经济,政府一直以来都是以长期控制为主,而现在的低碳经济需要政府由控制转向协调,发挥协调者的作用,这是政府职能变革的重点内容,也是重新建立起政府形象的大好良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政府不能过多干预,以免造成管理上的冲突,要明确政府工作范围,有所为,有所不为,主要注重协调能力,在职责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在制定关于低碳经济的政策时,要把握好政府职能的边界,确定政府管理的方式,达到最终目标,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经济模式。

第一,各个区域形成适合当地民情的协调运营机制,加强宏观调配,合理地调整好产业结构,在环保、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统筹,着重强调各个部门、区域以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协作,共同实现经济发展。

第二,分工负责。明确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在低碳经济的发展中所管理的部分,保证权力与职责统一,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感,积极与其他各地区政府展开协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出力,促进其产业发展及升级。

第三,从重点区域开始着手,分步骤来进行高碳产业的淘汰,逐步摒弃高碳的生产方式,重点培养低碳产业,加强能源结构的调整,使其能够尽快形成低碳经济需要的产业结构。

第四,政府需要发挥协调职能,这样能够加强低碳经济的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政府和其他机构、公众等之间协调过后的成果,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这样才能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

三、如何实现政府职能的变革

想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变革,就要通过合理规范的手段来制定出能够引导和宏观调控低碳经济的政策。这种政策不同于以往政府直接控制的管理方式,而是将政府的监督调控职责和合理规范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实施这些手段来实现低碳的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在制定完相应政策之后,要对各个企业进行碳排放认证和分级制度,加强对碳排放的监测,避免出现政策的实施效率低但管理成本高的问题。

第二,规范市场管理模式。放眼望去,市场机制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因此,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模式非常有必要,在这方面来看,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其主要的方式就是完善运营模式,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模式。我国实际情况就是新的市场需要政府出面进行调控,重点培养一些产业,并且持续推广实施,达到低碳目标。

第三,行政管理水平需要提高。政府职能变革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碳检测指标体制,强化行政问责。要量化节能减排的指标,比如空气污染指标、环境保护水平等等,将这些纳入考核指标当中,形成健全的行政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低碳工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在多国激烈的竞争中取胜,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必须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源于英国政府在2003年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为基础,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关注点,实现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制定低碳政策、开发利用低碳技术和产品、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相关措施。

在2009年8月出版的《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中,中国科学院对“低碳经济”是这样定义的: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实质问题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也可以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二、我国低碳经济现状

(一)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根据中国科学院的数据,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即21.32吨油当量,同比增长6.3%,全年CO2排放总量达2,214.4万吨,而美国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也仅为21.7亿吨油当量。

(二)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碳排放存在困难。“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短期降低排放存在困难。世界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基本上各占30%左右,而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大国,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少气、缺油”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他化石燃料要高得多,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碳排放。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是36.81%,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50.32%,即便是印度(40.06%)、巴西(62%)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比我国高。在传统工业的支撑下,我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换来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既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也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它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就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对策建议。

(一)从政府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来主导,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规划、引导和管理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高瞻远瞩,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具体来说,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和支持。目前,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密切相关的国内法律主要有:《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煤炭法》、《电力法》、《环境保护法》等。另外,我国还制定并实施了《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但它们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存在立法体系不完善、立法内容过于原则化、可操作性不强和立法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为此,应以发展低碳经济为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相应的法律体系:

第一,要完善能源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我国的有关立法在法律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因此,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体系,是发展低碳经济和完善法律对策的前提。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文字表达不严谨、不明确,内容空洞、模糊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因此,政府要通过采取行动落实这些法律,支持企业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提供可靠的保障。

第二,要完善税法,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税改革。现阶段,我国市场上资源产品普遍价格较低,能源消耗成本代价较小,而利用资源税负的调整,提高经济参数,同时配合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能促使资源企业进一步提高回采率,带来开发企业之间更公平的竞争。同时,为加大低碳经济的刺激措施,对有关的低碳经济项目,可给予税收上减税政策的支持,以激励其沿着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一路向前。

第三,要淘汰落后产能,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发展低碳经济,必然面临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而落后产能企业被淘汰后,就会有大批下岗工人,这样如何实现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保障下岗工人的生活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2、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仍处于主导地位,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为70%,煤炭消耗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95%以上,由此我国高碳产业碳排放居高不下。一方面政府要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限制高碳产业的发展,如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完善工业、交通和家用等耗能设备的能效标准;另一方面要运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生态农业等。

3、通过资金扶持,发展低碳技术。今后,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无碳和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技术等。研究和发展低碳技术是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政府应在资金上给予扶持。

(二)从企业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而企业作为实施节能减排的主体,则应始终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及时把握政府的政策动向,将低碳战略转化成发展理念,采取低碳经济的运行模式,建立起低碳经济的责任制度。事实上,只有低碳经济成为企业的一种“集体行动”,更多企业自觉地转化为低碳企业时,我国向低碳经济的转型才有现实的基础。

1、企业要积极进行产品结构升级,大力发展低碳化新能源产品,尽可能减少碳排放,切实做到低碳制造。这就要求企业要更新设备,创新、研发新技术,围绕节能减排、环境脆弱、低碳经济等重大问题,提高资金利润率,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要求企业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降低管理成本,从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做起,有效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实现低碳办公;严格控制用车,有效节约交通费用;严格控制招待费用,企业人员出差期间,节约住、行等差旅费。在各项环节上想办法减少工序,提高效率。

2、要转变企业增长方式,由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集约型转变,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力求占有一大批可信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其次,就是要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选拔和培训优秀的产业工人。要把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抓住“低碳”乘势而上。

3、企业要根据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节能低碳目标体系。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时增设节能低碳目标项目,用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规定产品在生产、流通领域内的碳排放,保证企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从个人层面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那些大企业、高能耗产业等“耗能大户”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树立低碳价值观念,追求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提倡低碳文化,从而养成低碳消耗的日常行为习惯。以下行为都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做到的,举手之劳就可以减少我们身边的碳排放,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做出一份贡献。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节约用水用电。做到一水多用,用盆洗菜、洗脸,关好水龙头;尽量少开空调,少乘电梯,随手关灯,电器不用要关闭电源和拔掉电源插座;尽量少用洗衣机、电吹风等电器。

第二,节约用油用气。外出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购车选择小排量车;外出用餐点菜时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

第三,消费绿色环保产品。尽量使用节能灯、节能空调;尽可能地消费有机蔬菜、有机大米;少用一次性用品;买东西时尽量少用塑料袋,多购买经济装。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华广.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保障.未来与发展,2010.9.

[2]孙国茂.低碳经济: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东岳论丛,2009.12.

[3]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9.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据预计,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2050年有可能突破70%,这代表着我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将会面对来自社会、环境、资源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低碳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引领着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的思路与方向,有助于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意义

低碳城市是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目前,低碳城市已成为各国建设与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的城市环境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对于中国的现代城市而言,只有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环节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数量,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开发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在确保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加强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才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污染、气候变暖和能源紧张等方面的问题,逐步走上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二、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的思路

(一)坚持城乡一体化战略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城市规划需要同农村发展进行有效的联系,加强一体化研究,在探索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发展思路的同时,将农村地区的低碳发展纳入到城市的发展规划中来,实现城乡发展的有效统一。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将充当领跑者的角色,更加需要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加强同农村发展之间的联系,将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同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如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推动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这能够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同时,更好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目标。

(二)坚持自主创新的绿色化道路

目前,低碳城市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重要趋势,在国际上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供我们进行借鉴。然而,我国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仅仅依靠外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和观念上的提升与转变,积极建设创新型的低碳城市。一方面,要重视技术上的创新,这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核心和基础,只有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才能加强低碳交通、低碳工业、废弃物利用等环节的推进速度,更好的服务于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消费理念的引导,引导城乡居民抛弃传统高消费、高浪费的传统消费观念,倡导绿色化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将低碳消费与低碳城市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例如,通过自主创新的提升,可以发展低碳能源系统、低碳产业系统、低碳交通系统以及低碳社区、低碳建筑等,能更合理的引导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三)与国家“两型社会”目标相协调

建设“两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同样是城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二者具有很多相通之处。因此,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重视资源的节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坚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将城市规划与建设放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引导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更好的利用城市空间和各种能源,指导于人居空间、生态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低碳视角下城市规划的有效策略

(一)低碳视角下的土地使用规划

我国本来就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对土地功能的合理划分和使用,已经成为体现城市规划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不可忽视土地功能的合理划分。对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功能分区,要避免因过度强调功能分区而造成的城市的用地功能的单一,以及可能给市民造成的买菜、购物、健身、娱乐、出行等方面的不便,要倡导城市土地功能的适度混合利用,规划建设多中心的城市结构,这样往往可以获取更好的节能减排的效果。例如,多个中心下的城市土地功能的合理开发,可以减小地块的尺度,实现居住功能、休闲功能、商业功能、行政功能地块的有效衔接和统筹安排,为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降低城市居民远距离出行的频率和道路交通压力,减少重复性和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二)低碳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城市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立体化载体,其低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其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对城市生活的正确引导,与一个城市的生活成本、交通能耗和生态代价等问题都息息相关。要想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低碳化,首先要对城市的整体环境进行灵活把握,引导城市的低碳生活,从城市的集聚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资源利用率、基础设施利用率、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进行考量,但也要避免城市空间过度集聚而产生的交通拥堵或环境污染等问题。例如,对于我国的一些中心过度集聚的传统大城市,可以通过建设城市副中心或者建设郊区新城等措施,在空间结构上形成多个综合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城市中心,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城市能耗的增加和交通压力的增长,更好的实现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目标。

(三)低碳视角下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

绿地系统是低碳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城市重要的绿色资源,还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气候等综合性的生态功能。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一定要将绿地系统设计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来抓,确保城市绿地系统的规模,做出系统合理的布局,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网络系统,这对于人们生活的低碳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城市中的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道路绿化、水体绿化以及重要的生态景观区域等。只有对城市绿地吸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确保其长期、可持续供应,做好植物之间的种植效益研究,充分、高效利用有限的绿地维护费用,才能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性能,顺利实现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

结语

总之,低碳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的理论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具体的城市建设方面,都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环节,加上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还会涉及到资源利用、交通建设、节能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我国低碳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一定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出能够适应我国低碳城市发展需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虎.清远市构建生态型宜居城市的思考[J]. 建筑设计管理, 2013,(03).

[2] 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