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09:19: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毕业设计目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毕业设计环节是高等院校培养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于应用型专业来讲,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日后工作中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是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最实战的一场演习。每一个本科院校,都很重视学生毕业设计环节的质量,往往采取初期让学生思考,撰写开题报告,中期进行检查,最后采取毕业答辩,环环相扣,本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提出以项目为思路进行毕业设计环节的探索研究,以项目为思路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毕业设计项目的主体,从主体主观能动性方面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传统的毕业设计过程中,一般的步骤是首先指导教师给的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进行选题和分组,接下来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最后进入毕业设计的实施环节,最后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针对以上毕业设计的传统步骤,除了毕业设计的实施环节,之前的几步学生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缺乏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批阅开题报告过程中会发现,学生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明显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即将进行的毕业设计内容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学生对于为什么要撰写开题报告这个问题没有达到深刻的认识,以及为什么要进行毕业设计分组也没有进行过深刻的思考,缺乏对这些问题的主动思考,缺乏把自己作为毕业设计的主体的思维进行前期的工作,势必造成对于前期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前期工作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对于毕业设计环节来说,它本身就是一个项目,是需要学生付出一定努力的一次性成果,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前期工作,相当于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只要是由项目构思―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定义―项目实施―项目检查―项目评价―项目后评价这几个阶段构成的,如何让学生以项目的角度,把自己作为毕业设计项目的主体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进而加深学生对毕业设计学习环节的理解,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每个学校都应该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明确毕业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角色
对于毕业设计环节,以项目的角度来讲,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毕业设计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及毕业答辩阶段。在设计环节中,参与毕业设计项目的相关者主要以学生和指导教师为主,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只是起辅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辅助作用。通过整个毕业设计环节梳理本专业相关知识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加强本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学生将自己作为毕业设计主体的需求和期望,将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因此,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不仅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实施环节,还要体现在毕业设计前期的工作中,如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开题报告的撰写环节。因此,从项目角度来讲,毕业设计项目的参与者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及相关教学管理单位是监督管理者,辅助学生毕业实际的实施。
二、项目构思贯穿于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作为教师,在一定的范围内确定若干个毕业设计题目,确定若干个选题,出发点就是需要解决问题,作为教师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主要因素考虑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
(1)考虑学生在校的前三年半时间内所学知识的综合考虑,所确定的毕业设计选题要能在一定程度上覆盖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其中几个重要方面,这样才能起到将学生所学知识的梳理和综合运用的作用。
(2)考虑学生在以后的岗位中实际所从事的工作,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考虑与学生毕业上岗能力直接相关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的上岗能力为主要目标,奠定实践基础为出发点。
(3)对于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选择方面,主要考虑以中上水平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毕业设计是一个涵盖各个课程知识的综合选题,学生要解决这个选题,必须通过积极查阅资料,梳理所学专业知识,建立清楚的解决问题脉络,才能够达到解决培养解决专业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生,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方面,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出发,如作为本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范围主要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组、结构施工预算组。这两个毕业设计组的涉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建筑结构设计组主要侧重建筑方案设计、结构方案设计;结构施工预算组主要侧重在建筑方案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结构设计和施工组合安排及进行图预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选择设计组,达到兴趣和能力培养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3-02
前言
毕业设计在高校本科生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察,更是对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后阶段的能力提升。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培养方式等,都关系到毕业设计的实质性成果。对于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是在校期间的最后一次考核。对于企业而言,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如何、成绩如何,关系到学生到单位后能够尽快融入工作岗位。因此,创新高校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对学生和企业都有重大意义。
1 高校毕业设计培养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在教学培养计划中的价值,主要分为硬性目标和软性目标,同时实现两种目标,对于学生和企业而言,都有积极意义。
1.1 硬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硬性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相应学分。在当前我国各类院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毕业设计环节所占学分比例非常大,学生只有完成毕业设计后才能获得该环节学分,学分达到培养计划要求后,方可获得学位证。
第二,完成相关的工作量。我国高校毕业设计通常以工作量进行评价,毕业设计的工作量通常包括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写作、外文翻译等,三项工作共同完成后方可获得毕业答辩资格。三项指标的核心是毕业设计题目,选择的题目适合学生,就会比较容易完成相关任务,否则,将没有资格参加毕业答辩[1]。
1.2 软性目标
高校毕业设计的软性指标主要指教学培养计划中的培养目的,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主要通过图纸设计来锻炼,通常包括手绘图纸和计算机绘图,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把学生的二维绘图能力和三维绘图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随着各类分析软件的开发,很多学校还将一些与行业相关的软件通过辅修课的方式,纳入学习计划中。具备设计能力的 学生参加工作后,能够从事基本的设计工作,满足企业的基本设计需求。
第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看图能力。对于工科类的学生而言,毕业设计环节还要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图纸作为工科生的信息传递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掌握扎实的看图能力才能够指导生产。
第三,是学生具备一定的相关岗位管理能力。相关岗位管理能力是毕业设计培养目标中最为软性的目标,也是对学生要求最高的目标,在企业中从事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检验、库存管理、采购等,这些岗位对设计能力和看图能力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能够熟悉设计流程、生产加工流程、行业质量标准等,这类管理岗位通常要求学生把专业背景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因此岗位管理能力是对学生的软性综合能力的概述,也是目前企业中最急需的能力[2]。
2 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
我国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主要是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方式,两种培养模式的主体都是校内老师,所以学生所选的毕业设计题目也都是校内老师的课题,题目更加贴近学校,而与校外企业没有关系[3]。
2.1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内设计是指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校内老师指定的,并且指导老师是校内老师,同时,学生的毕业设计阶段要在学校内完成。这种培养模式下,校内老师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课题情况,对学生进行灵活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的时间更充足,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更高。同时,学生所在院系,还能对毕业设计的进度进行统一的控制,能够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按时完成。但是这种模式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校内老师的课题大多数是学术研究类的课题,即使老师的课题是横向课题,但是课题的具体内容也不会完全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工作内容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做的毕业设计,与今后的工作缺乏延续性。其次,校内老师在课题数量、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差异,学生跟随的老师不同,在毕业设计阶段学到的东西差别性也很大,从而打破了平时公开课同一老师指导下的公平体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开始拉开差距。
2.2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是由校内老师指导,而学生的设计场地是在校外,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毕业生已经找到工作,工作单位要求学生提前到企业见习,这种培养模式下,毕业生能够尽早解决就业问题,对所在院系的就业率非常有利,所以学校普通支持这类模式。但是从学生培养质量看,这种模式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学生在企业边实习边做设计,在时间上没有充分的保障,目前高校毕业设计通常安排在下学期,整个毕业设计时间大概有三个半月时间,如果学生到企业后没有很好的自律性,很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毕业设计,从而达不到毕业条件。其次,校外设计解决缺乏老师的指导,将学生完全推向企业后,对学生的学科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缺乏老师的指导,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毕业生可能会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影响到今后的工作,比如制图标准细节问题,如果老师亲自给学生面对面修改图纸,能加深学生的印象,防止同类错误再次发生,而在企业中学生独立设计,尽管最后老师帮助其指出了图纸错误,但是在毕业设计的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通常会忽略这些细节指导。
3 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当前学生就业现状和企业用人现状,加高校毕业设计创新模式探索,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毕业设计中的积极作用,使毕业设计不仅成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阶段,还成为学生与企业工作充分结合的阶段,从而使学生在就业前期就能发现自身不足,并通过毕业设计阶段及时进行知识的弥补和完善。
3.1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
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是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之间矛盾的最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下能够保证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稳定的指导资源,还能够按照企业的技术要求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这种模式实行的优势在于,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通常这些题目都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吻合,既能服务企业生产需要,又能加深学生对企业工作内容的了解。企业具有完整的生产流程,学生在企业参加毕业设计,能够将毕业设计内容与企业的生产、工艺、质检等流程完全对接,更加全面的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还要求企业与学校建立统一的学生管理规范,保证学生的必要设计按照学校的进度要求完成。
3.2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
校企联合指导校外设计是指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由企业提供,学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但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由企业老师和学校老师共同承担,在指导任务分配方面,校外老师主要指导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撰写等,而校内老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外文翻译,这种模式下,企业的生产优势、设计优势,学校的教学优势、管理优势,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由于企业都有固定的生产任务,学生要想采用这种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必须首先取得企业的就业协议,这样企业与学校之间才会有共同利益,学校希望学生就业来提供就业率,企业希望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获得全面提升,为企业招揽具有全面能力的员工。
4 结论
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现有模式的分析,总结了校内
老师指导校内设计和校内老师指导校外设计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当前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特点,提出了校外老师指导校外设计和校企两盒指导校外设计两种创新模式,从而使学校、企业、学生三者获得最大利益,也从根本上位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徐艳芳;邓普君;魏先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2.
1、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形式:
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1、“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全部毕业学分中占有1定学分;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从起步到毕业答辩结束历时至少4周以上;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完成“毕业设计”所开发的应用程序;
② 针对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即论文);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先完成的工作
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之前,应向有关主管设计工作的单位或老师上报如下材料:
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安排意见》(包括领导小组名单,毕业班专业、级别、性质、工作计划安排、实践环节工作步骤,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
②《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1式两份(要求认真审核、填写指导教师资格,包括职称、从事专业、有何论著,每人指导学生不得超过1定人数,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4、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步骤
1、“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
②应尽可能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工程训练;
③毕业设计工作要有1定的编程量要求,以保证有明确的工作成果;
④选题原则上1人1题,结合较大型任务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的独立子课题;
⑤选题应尽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在实际环境中进行。
总之选题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选题时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选题与要求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③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④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⑤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有关单位将毕业学生选择的题目填写在同1个“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中的“毕业设计安排表”相应栏目中,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下1步工作。
3、“毕业设计”应用程序开发实施(大致用时安排)
①需求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②系统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前两章资料整理工作。
③系统设计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④代码实现阶段(约3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3章、第4章资料整理工作。
⑤系统调试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5章资料整理工作。
⑥投入运行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第6章资料整理工作。
⑦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整理定稿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
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正文
第1章 引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1、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第3章 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第4章 系统结构与模型
1、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
2、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5章 系统实现技术
1、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2、程序流程
第6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1、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3、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4、性能分析
第7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⑧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工作后定稿大多要以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4、“毕业设计”的上报及内容的存储方式
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要以指导教师所在的组为单位,把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源程序、可执行程序、答辩稿等),以光盘或软盘等形式上报给指导老师。然后指导教师以组为单位,以各位学生姓名建立文件夹,并把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包括:应用程序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时的幻灯片演讲稿)保存其中,每组1张(或多张)光盘,以方便答辩之用。
5、毕业答辩前学生要与指导教师联系,确定具体答辩时间及要求。
6、评审阶段
有的学校也大致把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供参考):
①制定课题任务
②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③制定和论证技术方案
④完成系统或模块设计
⑤编程与测试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c)-0093-01
高等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不仅是实现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业务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须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最为关键的就是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全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旨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利于进行全过程全面跟踪管理,使质量管理在环节上、阶段上紧密相联,从而使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全程管理体系、协调监控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目标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和综合评估体系等。
一、全程管理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由不同阶段和多环节组成的创作过程,其质量管理应具体落实到不同阶段和环节之中。一般说来,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通常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以及八个环节,即前期主要包括选题、搜集资料、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四个环节,中期主要包括本文创作、教师审阅二个环节;后期主要包括答辩、成绩评定二个环节。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管理,应该对其全过程跟踪管理。作为全程管理,就是要对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确定管理目标和要求,管理人员应对每个阶段和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解决,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
二、协调监控体系
建立协调与监控体系,就是为了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从而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质量。在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质量管理工作环节不协调和相互脱节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而不能按时间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从而影响设计或论文答辩进程,干扰了院系教学工作的节奏。此外,一校多区的高校,特别是新校区由于教学设备和设施还不完备,如学生查阅和搜集文献资料比较困难,教师指导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因此,当出现上述问题时,必须加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尤其是各个校区在质量管理环节上容易出现漏洞和盲点,应及时做好协调工作。
三、条件保障体系
条件保障体系,是毕业设计(论文)顺利完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创作的载体。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学校及院系一定要为学生开放图书馆和实验室,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和实验器材。与此同时,还要保障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由于毕业设计(论文)都是在同一时期进行的,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争抢图书资料和排队实验的问题,所以,学校及院系主管负责人要统筹规划、协调安排,保证每个学生能及时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与此同时,要协调专门管理人员为学生排忧解难,确保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四、目标管理体系
在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建立毕业设计(论文)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工作的目的,旨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的创作,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其中,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操作能力、技能水平、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能文能武”的应用人才。
五、文件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文件,是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体现。要使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就必须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过程纳入文件之中,从而形成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文件体系。在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中,主要包括管理标准、管理程序、管理规则、管理计划、管理措施、管理目标、管理监控等,并将选题结果、开题报告、答辩记录和成绩评定等纳入文件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质量管理工作文件化。
综上所述,构建与创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使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这不仅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而且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全方位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和环节之中。它实质上是质量管理创新的过程,也是逐步规范管理工作的过程,更是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过程。这是培养和造成高级专门人才最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综合评估体系
建立评估体系,就是对答辩、成绩评定两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答辩与评估,是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其中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学术价值、创新观点、应用性与操作性等进行综合评估。从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在答辩和成绩评定过程中,是否符合学校有关规定,成绩评定是否客观、公正。当答辩专家小组成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应组织重新答辩,然而,再依评定标准作出成绩等级。质量管理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客观而详细的成绩评分标准,各项标准要明确,如创新性的标准要具体化。
此外,评估体系也包括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对指导教师和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评估。把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都纳入评估体系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断地促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参考文献:
[1]赵文华.《高等教育系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三本院校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临高校就业压力增大的现状,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就业形式尚且很难,因此如何在众多优秀高校中突出三本的教学特色、提高三本的就业率,真正让企业了解并认可三本院校学生的优势及特色,这就需要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
1 传统毕业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设计选题管理不规范
目前,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缺乏特色与创新,选题形式上并不能体现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为例,很多指导老师针对船山学院的毕业设计选题仅仅在难易程度上作了适当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毕业设计与其他本科在“应用型”上的区别。而且大部分三本院校毕业设计选题模式依然处于虚拟课题状态,甚至出现题目重复、陈旧,甚至多人同题等现象,①导致选题质量不高,没有根据不同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选题,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实践性锻炼,不能反映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1.2 毕业设计的师资比严重不足
毕业设计不同于课堂教学,可以一对多教学,毕业设计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又要反映出老师在毕业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由于扩招所带来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专业毕业设计师资比严重失调,甚至出现个别专业1:30的现象,甚至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和导师见面的次数都是有限的,这样的师资比例严重影响了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培养,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大打折扣。
1.3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够
虽然每个学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的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实现有效的全程监控,很多三本院校考虑到就业难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学生就业,往往对学生放松要求,这样更会影响到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导致毕业设计东拼西凑,根本达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如此恶性循环,使毕业设计管理难上加难。
2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发现传统毕业设计已不能适应三本院校目前的形势要求,根据三本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及从业需要,这就要求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此提出“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将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联合,结合具体实践,合理进行毕业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三本院校的毕业设计质量。根据“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革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从高校方面,“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能较好地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延伸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从企业方来讲,学校可按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充分强调学生知识的针对性和岗位的适应性,是企业的自我发展和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内在需要。②因此“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 “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就业率
毕业设计管理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并决定毕业设计的进程和质量,如果毕业设计能与今后的工作模式联系起来,而且学生的选题均与企业项目有关,学生必然会投入热情,毕业设计质量自然会提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学校与企业和工厂等生产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让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起来。③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做毕业设计的积极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也可以加深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2 “校企合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毕业设计指导方式,避免了一对多的填鸭式指导模式,而是由企业的老师和学校的老师共同指导,互相取长补短,实现了指导方式的创新,尽量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鼓励学生运用企业资源进行创新性的研究。在企业的丰富资源下,使毕业设计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变得实际化、生动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在企业里毕业设计的实践过程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④
2.3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实现培养目标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毕业设计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构建,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与企业项目直接接触,达到真正与企业接轨,培养企业的需要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从而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同时,在毕业设计质量的监管下,以三本院校的办学特色出发,有效地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⑤
通过对南华大学船山学院学生和专业教师的调查分析,针对以往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措施,采纳学生和老师提出的优秀的建议,并以“校企合作”式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为主,将企业实题带入学生的毕业设计,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及管理模式(见图1)。
学校是学生接受全面理论及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企业是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方面才能的主要而长期的场所,三本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者,如何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满足社会、家庭、学生对学院的期待,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但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符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三本院校工作的前提。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的模式构建,不仅是毕业设计的改革,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模式改革,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L苣匣笱Т窖г航谈目翁
注释
① 朱大胜,刘友英.如何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科技信息,2010.14.
② 程书强,杨建斌.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5.
1.毕业设计选题改变以往由指导教师指定选题的单一模式,以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让教师、单位和学生都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特长、兴趣、能力及发展方向,加以指导与建议,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服务于学生签约单位。
(1)毕业设计为企业服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不仅要求独立钻研,同时强调要有团队精神;不仅鼓励创新,更强调熟练掌握设计规范,善于参考标准图集和同类设计。因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该根据题目的性质和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进行选题,可以“一人一题”,也可以多人合作一题,以实现“真题真做”。毕业设计选题阶段,依据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2]毕业设计选题来自相关企业的设计任务。通过“实战”操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为学生签约单位服务。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课题前,往往已与就业单位签约。部分学生签约单位的生产或科研任务较重,或从尽快让毕业生适应今后工作岗位的目的出发,急需学生参与其生产课题或尽早到签约单位实习。毕业设计选题应坚持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签约单位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或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在研的实际课题,提出一些设计方案让学生解决。学生可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有些单位虽未具体要求,但部分学生希望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将来的工作密切相关。这样,签约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及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可以联合提出毕业设计选题。一方面,让签约单位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以便于考察学生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毕业设计选题,使其既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很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另外,校内指导教师要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既保证专业基本要求,又考虑签约单位及学生实际情况,综合选定毕业设计题目。
(3)毕业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部分毕业设计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或生产课题。加强科研训练,让学生较早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参与本专业的科研项目,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科研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或分割,充分考虑其综合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先进性,既要求全面的基础训练,又要侧重于培养某一方面深入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利于他们加深拓宽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一般选拔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承担,同时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和把关。[3]特别是对于部分想继续深造的学生,选题不一定要局限于工程设计,可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及学生未来的研究方向,就课题中的某个子项目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可以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提交最终的毕业设计成果。
(4)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学方式中逐渐推广普及,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量大,能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让个别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开发,不但使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有了全面的、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而且通过学生对课件的扩充和完善,将之真正引入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有益的、具有探索性的尝试。从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出发,目前此类做法并未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主要成果,仅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补充和探索性尝试。
2.毕业设计进程控制
(1)提前开始毕业设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学生毕业设计与部分学生考研复试及求职就业存在矛盾。部分已联系好签约单位的学生,认为已找好工作,此时也对毕业设计缺乏热情。提前布置安排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缓解冲突,使毕业设计时间弹性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1)实施方案。通过调整时间,充分利用第六或第七学期及寒假期间,提前布置安排毕业设计任务,缓解后期考研复试或求职与毕业设计之间的冲突问题。2)实施办法。可能的情况下,在第六或第七学期以专题讲座、查阅资料调研、指导学生完成专题研究或文献综述等形式,使学生熟悉课题,提前介入毕业设计,充分做好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提前安排布置毕业设计任务,给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准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设计规范等参考资料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假期前及寒假期间进行知识准备、资料收集与整理及设计方案构思等,要求开学时提交外文翻译、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3)实施效果。通过教改实践,将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前置,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做好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在第八学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企双方联合指导。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将毕业设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结合设计单位在研项目。有条件的学生,可自己联系设计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为毕业设计服务。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科研院所。学生以一名“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和研究课题,由设计单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学生校外指导教师,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企业委派的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学校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学生不仅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以“准员工”的身份提前进行了一次真实工作经历的锻炼,利于增强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工作能力,为今后较快适应工作岗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室”由学校转到设计单位,不仅加强了与设计科研单位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设计科研单位带来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对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培养其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校企联合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实践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践证明,对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提升学生全面素质大有裨益。
(3)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的前三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从理论到实际较为系统地了解了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等各个阶段的要求、设计的原则、方法等,加深了对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接触课堂以外的实践知识,加深了解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培养独立进行资料收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阔眼界及思路,为毕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增进从事水电建设事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基础。考虑到部分学生要到签约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单位“真枪实战”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尝试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首先,时间上不必拘泥于开学前三周,根据实际需要,甚至可提前至寒假期间,一直贯穿于整个第八学期。其次,也不必雷同于校内三周集中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及设计课题的需要,由校内外指导教师灵活安排实习内容,或将部分校内实习内容与校外实习相结合,更有助于毕业设计课题的高效高质完成及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高。签约单位和学生达到了“双赢”,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同。学生在单位实习与设计,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利用实践的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感受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在单位工程实践,学生可以在现场近距离的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深刻理解并创造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工程意识。[5]通过近一学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工作岗位,从而缩短了岗位适应期,可尽快进入角色,为步入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校外毕业实习与设计不仅能收到与校内设计同样的效果,而且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过程的探索是学生追寻知识、构建知识和享受知识的过程,而非简单的复制知识,它远比结果更重要。[6]艰辛探索的过程也是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加符合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4)多种方式灵活指导。根据不同选题,综合学校、单位和学生等各方面的要求,可采用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内完成;校内教师指定课题,校外实习单位完成;校外选题,校内完成及校外选题,校外完成等不同的方式。依据不同情况,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拟定具体进程安排、内容结构等,制定灵活合理的辅导方法与手段。条件成熟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校企合作双方联合指导。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现场调研与专题讲座、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增强了工程的感性认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灵活多样,除见面交流、电话答疑外,还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进行过程指导。毕业设计小组建立网络交流QQ群,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答疑,且可资源共享,一些重要电子规范类参考书及主要问题、通知要求等也可以及时畅通交流。计算机网络QQ、Email等工具,使毕业设计指导及答疑方便快捷。对在水电设计单位结合工程项目实际“真题真做”完成毕业设计,由校企双方联合指导的部分学生,校内指导教师要与校外设计学生及校外指导教师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既受到实际工程真实训练,又能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3.毕业设计考评对在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采用较科学、客观的毕业设计考评标准。
(1)学校制度保障。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要求,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委员会进行质量监控。院系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特点将毕业设计过程按阶段细化,针对不同阶段,对教师和学生分别提出明确要求。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以全面检查、个别抽查等方式,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有效保证。
(2)单位评价。从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人单位和学生真正介入毕业设计过程,参与设计选题,尝试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由学校教室转到“设计院”,设计课题采用设计单位现有的真题,实行“双导师”制,校外导师和校内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内容、安排及过程管理、考核评价进行联合指导,借助网络、通讯等灵活多样的辅导方式与手段,结合学生对课题的投入程度、出勤、单位同事的评价及最终成果等考评。目的是缩短学生与单位之间的距离,尽快完成“角色转换”,一方面使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思维训练有机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热情,同时又能为社会生产直接提供服务,创造自身的劳动价值,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校外导师参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更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对在校外单位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的部分学生,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主要由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参与,校内外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在校外实习单位的评价意见、平时检查情况、完成设计成果情况、评阅教师评阅意见及答辩委员会答辩情况等综合评定。
结语
在推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中,毕业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本文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对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设计从选题、进程安排、辅导方法与手段、考核评定等方面作了相关研究,探索了毕业设计新模式,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smt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走向社会前的
一次十分重要的实践性专业学习和专业水平考核。其任务是:
(1)综合学习和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研究和设计,考核合格。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smt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真正掌握smt技术及其应用知识
(2)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加工工艺编制和软件编程,并上机运行考核
(3)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课题的论证、设计任务。
三、课题和课时分配表
序号
内容
总时数
讲课时数
实践时数
1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
6
6
2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12
12
3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24
24
4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78
12
66
5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120
24
96
6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30
4
26
7
毕业设计答辨
30
4
26
合计
300
62
238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
1.毕业设计有关事项
内容
毕业设计目的、安排及要求介绍
基本要求:
认真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安排及要求,积极参加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课题选择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选择与讲解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了解课题的要求
3.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真正掌握方案论证的基本原则、方法和要求
4.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方案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及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上机运行、考核、修改的方法
5.毕业设计论文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整理与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
基本要求
确实掌握、认真完成
6.毕业设计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
基本要求
了解毕业设计答辨的要求及安排,认真做好准备
二)实践教学内容
1.课题调查及资料收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社会调查及资料收集
基本要求
认真完成
2.课题方案论证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论证
基本要求
认真学习、研究、探讨,按时完成
3.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方案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
基本要求
真正掌握上机运行、考核及修改方法,力求精益求精
4.论文书写与整理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书写与整理
基本要求
按时按要求完成
5.答辨
内容
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基本要求
认真参加毕业设计课题答辨
五、大纲说明
1、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高中毕业后入学并接受了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工科类smt专业的学生。
2、教学原则
(1)结合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坚持把能力训练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学生,贯彻因材施教;
(4)坚持理论教学、现场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3、教学建议
对安排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有明确的要求和考核办法
六、推荐教材
名称:《smt专业毕业设计指导》
作者简介:曹丽华(1973-),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李勇(1964-),男,辽宁本溪人,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研究课题——能源动力类专业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133-02
研究性学习,即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从广义理解,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1]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其思维发生变化,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2,3]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有已学专业知识的使用过程,又有对专业知识的创新过程,非常适合以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该学习方法能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来不断激励学生,并为教师提供了与学生建立相互关系的独特机会。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或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或理论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中外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计、计算和绘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总结提高、编制设计说明书及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得到一次系统的基本训练,达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互动,重点体现在“提出问题、自主研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4]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体系,按照学习专题的内容的性质和学习方式划分,其主要形式有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4]因此,在毕业设计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很好地实现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实现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和学生的选题
第一,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基本要求是遵循毕业设计教学大纲,符合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第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理论联系实践,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工程实际,体现出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用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辅相成的认识。
第三,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因学生个体的差异难易结合,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到所学知识的有用之处,又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创新。
第四,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但又不失对本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第五,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一般可分为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实践)和综合等类型。本专业学生结合工程实践类课题的比例应不少于80%,首先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研究专题;其次结合实际任务进行的毕业设计,应选择那些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第六,毕业设计题目设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课题,然后根据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最后的确定。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根据选取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性的毕业设计,但目标要明确、工作量要适当。
第七,学生除了选择指导教师设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外,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然后请指导教师审定后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
三、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组织与实施
1.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利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导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学会查找资料、归纳总结,还要选取恰当的方法、手段,学会和导师交流,学会思考和创新。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有目的、有差异、有选择的设定毕业设计题目,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学生在研究中有所创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毕业设计的研究性学习过程
毕业设计采取个人独立研究的方式。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题目的设定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设定若干个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然后指导教师给出题目具体的研究目标和要求,指导学生相对独立的开展研究,用17周的时间完成整个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一本。毕业设计具体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见图1。
3.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过程
(1)对毕业设计题目的理解。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就研究题目的意义、所涉及的知识及存在的争议去理解毕业设计题目。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认识、分析该毕业设计题目所涉及的问题,有批判的去思考,大胆的去创新。
(2)搜集、分析、整理资料。查找与毕业设计题目设定的任务相关的国内外资料,深入理解毕业设计的任务,掌握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手段。
(3)开展调查研究和拟定研究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理解对课题进行初步的研究,提出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以及拟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撰写开题报告。
(4)讨论与修正。学生将初步研究的结果,在指导检查时或课余时间,与指导教师和同学进行讨论,汲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方法,体验研究性学习的快乐与收获。
(5)开展深入研究。学生根据之前对课题的理解和拟定的初步思路,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或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其进行独立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客观地、辩证地去分析和思考,以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6)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按照毕业设计的撰写规范来汇报自己的结论,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扩大影响。撰写毕业设计大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概括、推理和论述能力,学会展示自己的工作和成果,总结和反思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将自己所研究的感兴趣的课题,通过查资料、钻研、质疑、解决的过程,最后以毕业论文的形式总结出来,对他们以后参加工作进行专业性的总结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对教师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真理的过程。[4]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平等地参与毕业设计题目的研究,启发引导、鼓励和支持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做学生的启发者、引导者、激励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尤其要注意在与学生相处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由;与学生交换和分享各自对知识、生活的认识时,应尊重、理解和包容学生的不同看法,甚至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思想和观点进行批评。
1.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交叉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性质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所涉及的知识远远超过某些固定的范围,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和帮助的问题也与传统的毕业设计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知识的交叉应用能力,才能解答学生的质疑和困惑。
2.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
这是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指导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要剖析题目的研究思路、比较研究的方法,以及相关的工程实践。如果自身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没有这个领域的工程实践,对学生的指导就缺少了说服力,也就不能激起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及启发式思维。
3.工作的热情和教学的投入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要热爱教学和投入教学,要研究学生的需求、思维的方式和个体的差异,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要注重学生获取、应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4.毕业论文撰写指导
撰写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研究情况的归纳与总结。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和交流形式。同时,指导学生总结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得到的收获,包括心理上的成长。在毕业设计的答辩中去展示成果,让学生的创新才智在进一步的思辩争论中得以发展。
五、结论
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质疑、解疑、创新、总结和交流的能力,真正实现毕业设计的预期目标,同时也是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一个体现。本文的研究内容为在毕业设计中开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闫守发.开展研究性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J].辽宁师专学报,2005,7(1).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外语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欢迎。《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1]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都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的综合检验。从高职日语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依托顶岗实习、基于生产实践总结真实案例,实现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互相渗透、互相支持的一体化创新。
一、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无论是毕业实践手册里填写的文字资料,还是毕业视频中的企业环境和工作流程展示都体现了两者的紧密结合,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仍有待改进。
1.“脱岗”或“无题”的选题方式毕业设计选题是决定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能否一体化的关键环节。以往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采取“一人一题”原则,但由于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间存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差,所以很多院校提前启动毕业设计方案,使大部分学生的选题来源脱离了顶岗实习的实际工作岗位。有的毕业设计甚至没有标题,没有标题就没有核心内容,填写内容过泛,只是简单地收集和填写,失去了毕业设计的真正意义。
2.“双师”但“平行”的指导方式毕业设计是由学生自主地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实践的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专业技术应用及实践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深化知识、提升素质、培养能力的目的[2]。要达到这一目标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指导,但很多情况是校内外指导教师并没有交流,分工过于明确,校内教师负责毕业设计要求的电子材料填写和收集,校外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方式等,校内外教师实行“平行”式指导,没有相互交流,效果较差。
3.“结合”但“内外”的评价方式由于指导方式的两条平行线直接影响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毕业设计是由校内指导教师的评价和顶岗实习企业的指导教师评价两部分组成,由于两条线的指导,学生在实习时需要兼顾两项任务(校内外指导教师的任务),压力大,进步小,效果不理想。加之学生在就业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压力较大,有时无法顾及到毕业设计任务,不可避免地出现抄袭、造假等现象。
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的措施
部分高职院校日语专业近几年开始实施“2.5+0.5”模式,这意味着毕业设计的时间更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并行发展趋势更加明显。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加强与企业指导教师的合作,扩大毕业设计范围,力求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与生产实践能力,使学生完成带有企业工作一线内容的毕业设计。
1.课程一体化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提供课程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人才,因此,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时,在课程方面可安排与商贸类相关的日语专业课程,如商务日语写作、商务日语口笔译、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日语礼仪、外贸函电等课程;在目标设定方面,明确是为了培养能从事涉外商务业务操作,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技能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复合技能型外语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寒暑假专业社会实践课程,课程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对相关企业、行业和商务贸易有初步了解,为毕业设计选题打下基础。在毕业设计前开设“统计学”“资料处理与分析”等讲座或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和归纳能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研究目标取得数据和说明数据、得出结论等能力的培养[3]。
2.时间一体化创新———修改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修改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提供时间保证。国外职业教育院校毕业设计有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工科大多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二是启动时间从二年级开始,时间比国内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时间长;三是从选题、工程预算到最后完成作品,整个过程管理规范、学校支持力度大[4]。修改毕业设计教学大纲,提前启动毕业设计,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就是提前毕业设计的开始时间。结合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督促学生提前了解感兴趣的行业状况、了解企业对毕业生和员工的要求、了解真实岗位的工作流程和职责等,把寒暑假调研作为毕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3.岗位一体化创新———确定毕业选题来源确定毕业选题来源,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提供岗位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经历实践和理论的碰撞和磨合,所选题目和范畴可以是相应的企业设计、生产和检验的实际问题。基于顶岗实习平台毕业设计流程的重组,改善了以往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较差、与企业发展和建设脱节、选题的盲目性及创新能力不足和现实意义不明显等问题。选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项目确定,如日语专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从事业务跟单员、BPO方向录入员、现场口译、日语导游、前台接待等工作,把实际生产工作中的案例作为选题来源。
4.内容一体化创新———收集生产实践案例收集生产实践案例,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提供内容保证。相对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较弱,如果避开这个现实,换个角度让学生利用顶岗实习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并撰写参与生产实践的报告,收集真实岗位上完成的具体任务和项目,可遴选优秀的生产实践案例并制作成册。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更有努力的目标和成就感。
5.质量一体化创新———建立有效的指导和考核机制建立有效的指导和考核机制,为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一体化创新提供质量保证。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一般是由校内外教师共同完成,有相对明确的分工,如果毕业设计的内容与顶岗实习内容相近或一致,“平行”指导就会有交集。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方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价值取向是为区域经济和用人单位服务。基于顶岗实习平台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也是动态的,抓住动态中不变的东西才能确定评价的框架[5]。高职日语专业的毕业设计可以包括若干环节,毕业答辩也可以改变以往简单严肃的一问一答形式,设计一个展示学生经过顶岗实习半年后有所进步和变化的场景,如答辩会变成企业面试或接到客户的订购、投诉电话等形式,或可以让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把收集到的生产实践案例制作成PPT或微课,注重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既能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并行一体化机制是提高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后高职日语专业应结合企业和行业的发展状况,依托顶岗实习,采取全方位渗透的一体化毕业设计新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外语人才,而且有利于促进校内外指导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有利于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作者:段丽娟 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
[2]马文殊,白凤臣.依托岗位实习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和探索[J].价值工程,2013,32(2).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高职旅游管理毕业设计通常有产品设计类、方案设计类等类型,产品设计类毕业设计成果包括产品和设计说明书,方案设计类毕业设计成果通常为一个完整的方案。Outcomes-BasedEducation,简称为OBE,是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成果导向理念。该概念于1981年提出,西方各国开始使用该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依据,并且逐渐被各大教育界重视,也得到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可。我们国家于2013年6月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协议的成员后才逐渐开始用OBE理论引导工程类专业教育认证解决教育问题。OBE强调以下5个问题:(1)目标:我们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2)需求:我们为什么要学生学习这些内容?(3)过程:我们如何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结果?(4)评价:我们如何有效了解学生取得这些学习结果?(5)改进:我们如何保障学生有效地取得这些学习成果。OBE理念包含三大核心要素:其一,以学生为中心;其二,以产出为导向;其三,持续优化。OBE理念是一种关注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模式。OBE理念关注于学生成果,毕业设计老师教什么取决于学什么,确保学生围绕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在OBE理念中,评价不是最终评价结果单一决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都需要进行评价,而且要在实际评价中找到问题并进行不断的优化。本文分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OBE理论基础上针对培养目标理论化、常规管理形式化、质量评价单一化等问题进行创新研究,以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提升学生就业、创业和创新能力。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理论化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但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许多院校毕业设计遵循着“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自主命题———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完成稿子(一稿、二稿、定稿)———毕业设计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这一模式。尤其是一稿、二稿、定稿,已修改痕迹为主而非结果为主。毕业设计成果并没有与市场接轨,学生们认为毕业设计就是为了毕业证书,任务式完成毕业设计、敷衍了事甚至于抄袭,毕业设计流于形式,使得原本的活泼的培养目标变成了片面化的纸上谈兵。1.选题书面化选题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目前高职旅游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选题没有结合实际,缺少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现象。现阶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来源渠道单一,主要是教师或者学生自我命题。教师命题多来自个体经验或校内专任教师教研室讨论交流往往缺少市场调研,学生自主命题因其自身的基础知识有限,缺乏社会经验,在选题的过程中常常在网络或者相关书籍选取题目,均不能有效反映市场需求。有的题目设计的资料又过于市场化,学生根本不能拿到相关企业的资料,导致有些学生就在网上随便套用别的企业的资料,使得毕业设计偏离原本目的。2.形式老旧化毕业设计主要形式老旧与市场脱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大部分以线路设计、方案设计、微信运营为主,市面上这些设计都已成熟运营多年,造成学生在网络复制粘贴使得毕业设计形式化。
(二)常规管理形式化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执行不够规范、监督机制不力等问题,应按照要求制定毕业设计管理规定,细化管理指标,建立问责机制。1.选题效率低《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湘教发〔2019〕22号]要求学校建立毕业设计选题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每年选题更新不少于10%。并且明文规定原则上做到“一人一题”,选题避免雷同。学生的基数决定了选题数,而事实上大部分院校没有设立选题系统库,选题的有限及学生庞大人数使得教师无法第一时刻得知选题动态,造成学生选题重复、返工重选。2.进度监控管理不及时毕业设计的过程主要包含了以下环节:选题、下发任务书、毕业设计方案、完成初稿、二稿、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定稿、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及毕业设计答辩等。由于毕业设计的完成时间与学生顶岗实习相冲突,因此许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进度。同样很多学生在离校后与老师无法及时沟通,教师无法对毕业设计完成的进度把控,致使学生毕业前几天还在改毕业设计,学生毕业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学院也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影响了毕业设计整体进度及质量。3.学校的管理制度欠缺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有的要求,但更多的高职院校无要求,无率的比例规定,更缺少对率高的毕业设计的处理意见。学校对于毕业设计制度的欠缺,导致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重复率过高的学生很难进行有效处理。
(三)质量评价单一化
毕业设计的质量出现以下两种评价现象:第一是部分院校只注重成果的展示,对于学生过程中思路的形成和设计的进展,缺少过程监督的考核。第二是有些学院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应包含了过程性评价和成绩评定构成,但没有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规范与标准。1.过程性评价监控不足过程性评价以一稿、二稿、中期检查表、答辩作为检查依据,许多学生的检查表是复制粘贴,根本没有及时记录数据,导致毕业设计的过程性考评形式化、过场化;答辩由校内教师组织答辩,答辩老师不能是指导老师,许多老师都是在答辩前略读毕业设计成果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答辩,从而对毕业设计的较多细节无法精准把控,质量把控不够。2.成绩评定单一成绩评定由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体现,大部分院校该表由指导教师决定毕业设计成果优良,造成质量评价单一化和理论化,远远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的。
(四)毕业设计时间仓促化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制为3年,毕业设计通查在第五学期的11月和12月。毕业设计与技能抽查、其余课程同步开展。老师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15名左右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因此导致学生、老师都不能集中所有精力做毕业设计,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三、毕业设计创新路径
遵循OBE理论,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毕业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人才为目标,成果导向反设计毕业设计,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针对现在有的问题,提出以下创新路径:
(一)反向设计目标
成果目标方面。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就创业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目标应当从就创业能力出发,以工作岗位为依托围绕旅游企业实际,立足于旅游企业岗位真实生产项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思想目标方面。在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之前,二级学院应开展毕业设计动员会,各班辅导员也要加入毕业设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们明白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毕业证书,它更是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检验,是提升就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指导教师关于毕业设计的思想也要提高,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设计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二)以成果为导向建立动态课题资源库
1.选题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毕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就创业能力,有的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业项目的运营,更有些学生在毕业后会选择创业,毕业设计可以增添选题方向,以创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创新创业项目书、创新创业路演视频等作为考核内容,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化的内容推动毕业设计新形式。2.选题与产业结合旅游管理毕业设计可与文旅产业、现代产业相结合,成立由企业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题目遴选团队,引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企业实际问题进行评分,将可操作性强的题目教学化引入课程。3.选题与市场热潮结合现有的毕业设计以线路设计、公众号、H5等为主,但市场上旅游热潮每年在变,以2021年为例,旅游直播、旅游短视频等已成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教师在选题内容上应多样化创新。
(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并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达到了带动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自身能力的目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毕业设计课程开设于大三上学期,基于OBE理念的学生为中心设计确定教学策略,主要如下:1.教学模式创新。虽然每个学生一个题目,但是可以按照成果表现形式、相关选题关联高度分设小组,通过小组来设计教学互动,并形成一定的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提升,老师也可以更好地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的集成性。2.在教学方法创新。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多种运用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和企业相关的可以带学生下企业调研。3.教学资源库创新。由于毕业设计课程开课时间较晚,许多院校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改革后的课程资源库应以微课资源为主,建立新形态案例库、素材库,如:将往期学生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制作为二维码,方便课堂观看与讲解;录制若干微课方便课后学习等。此外,毕业设计成果服务于行业,应建立行业资源库。4.制定预期学习成果的评价方法OBE理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学生最终所取得的成果就是教师开展和实施教学的目标,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点并不是最终的考核得分,而是在一系列的学习过程结束后,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知识和取得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评价,应当扩大评价面,以“校、政、企、行“四方一起多角度、多维度评价毕业设计成果。引入制度标准。学校要出台相关文件,从毕业设计制度、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毕业设计上传标准等下文,还要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对各教研室的毕业设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以切实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针对部分学校没有设立管理制度的现象,建议可以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对率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借助系统,制度标明在系统不高于25%的同学才有资格进行答辩。学生必须根据检测报告对自己的毕业设计进行修改至达到学校要求。这样才能提升毕业设计的原创性和有效性。引入线上答辩场景。传统的答辩让学生返校后进行现场答辩,许多学生不得不请假返校,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人物成了约束毕业答辩单一化的原因。基于“互联网+”科技发展,毕业设计答辩可以采用线上线下融合,多样化答辩。线上利用网络工具QQ、微信等进行视频答辩;线下利用合作企业设置多个答辩点和企业答辩教师,学生自主选择答辩点,碎片化答辩场景。引入市场评价模式。高职旅游管理毕业设计成果应与企业合作,来源于市场、服务于市场,成为真正的旅游产品。“互联网+”时代产品离不开流量,因此流量可作为评价机制一部分。如:H5线路设计、微信推文、旅游线路设计二维码、旅游直播、短视频等将阅读量和分享量作为评价一部分;营销方案应结合网络营销将病毒式营销视频或文案作为一部分,点击率和传播率成为评价一部分。此外,还要考虑变现率,学生毕业设计的线路等旅游产品投入市场最终是要变现,变现率可以从一方面反映毕业设计成果转化率,进而评价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引入专家督导制度。毕业设计校内评价不应局限于相关专任教师,聘请行企业专家、一线工作经验丰富者、外校优秀指导教师等共同组成督导组。毕业设计的评价应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扩大他们的监管范围。专家委员会采用群模式,如QQ群、微信群等对教师工作进度、学生工作进行督导。同时毕业设计课堂教学等可以引入专家视频授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答辩的时候亦可作为成员。
(四)持续改进的全过程管理
1.引入信息化工具。利用极简易用工具提升选题准确性。选题工作管理的难点是没有选题系统,由于系统开发费用较大,有的院校系统没有将毕业设计选题纳入管理系统,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的免费信息收集工作成为创新突破口。建议可以利用表单大师、番茄表单等免费表单制作和信息收集工具,将毕业设计选题制作成电子表单,设置有限1人为可选人数,学生网络链接进行选题,选题人数满后该选题不再入选,以此提升选题准率与工作效率。2.利用协同办公实现进度监控可视化。协同办公系统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发展基础上的新概念,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工作流概念,全面、快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传递信息,让办公人员方便地共享信息,高效协同工作。毕业设计涉及面广,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人数众多,管理小组需要收集多方信息来确保进度如期进展。教师、学生的信息收集口众多造成工作繁杂,借助协同办公工具能有效地提升信息收集准确率和即时性。3.引入动态管理。整个毕业设计管理过程实施科学管理、动态反馈。动态管理贯穿准备过程、实施过程、验收过程三个阶段,精准的借助“互联网+”已有的信息网络工具解决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促进科学管理。比如,在毕业设计一稿的时候,学生大面积出现毕业设计书面化这一现象时,教研室可以制定调研方案或及时邀请企业导师进课堂进行调整。
(五)毕业设计成果展示
毕业设计成果展览化展示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旅游管理宣传和推介的窗口,更甚可以成为学校名片。旅游管理毕业设计以有产品设计类、方案设计类为主,可以图文、视频等方式展示设计成果,如旅游短视频、线路图、推文、企业策划案落地图文等。可邀请相关领导、行企业代表、兄弟院校师生等共同参与,展览形式可以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借助网络平台宣传推广。基于OBE理论对毕业设计进行创新,相关创新举措能够解决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质量不高、管理不严等问题,让毕业设计更有高职特色。毕业设计融入“以学生为中心、面向产出、持续改进”后,毕业设计选题来源更广,课程教学更活,考核更严谨,毕业设计的质量得以保障。学生在制作毕业设计过程中,主动适应行业、企业要求,完成专业综合训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推动产教融合,潜移默化提高了就创业能力,拓宽了就创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张俊梅.创新实践性在影视艺术高校毕业设计中的体现[J].大学教育,2017(7).
[2]王学颖,于锡金.基于OBE理念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5).
2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学生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毕业设计存在着选题难、任务重、重视编码、轻过程、项目无法完成等现象。设计过程中没有严格地遵循软件工程的开发方法,没有规范的软件设计过程,项目能否成功主要依赖于个人能力和个人努力,这种不正确的开发方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2.1选题的盲目性
选题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的前提,但选题不当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学生没有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纯粹是为了完成学业而做毕业设计,选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目标,往往是随便选一个题目,造成选题的盲目性,出现了选题陈旧、选题范围狭窄、选题偏大等问题,使学生抄袭、完成不了毕业设计的情况时有发生。
2.2缺少软件的系统分析
软件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系统分析,用来确定软件开发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估算完成该项目需要的资源和成本,确定目标系统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主要经历问题的定义、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三个阶段。软件的系统分析确定了用户需求,同时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具体的要求,引导开发者正确地构建系统。因此,对用户需求做出全面、正确的分析,对于最终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完成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认为代码编写最重要,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阶段不重视,甚至没有系统分析,对整个毕业设计的完成造成了影响。
2.3软件设计过程杂乱无章
软件设计一般都要经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阶段。而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发的过程中,缺乏软件工程设计思想,跨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直接进行代码的撰写;或者从代码反推出模块设计;甚至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边写程序,一边了解需求,程序完成了需求才确定。这种无序的软件设计过程,导致最终设计的系统杂乱无章、代码的重复率高、潜在?Bug多、系统的可集成性非常差、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或者系统无法运行。
2.4开发过程中文档不完备
根据软件工程学的基本原理,软件=程序+文档,可见软件文档是软件开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软件文档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提高软件产品开发效率、规范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保证软件产品质量的关键。但在实际毕业设计中,很多同学认为把程序代码编出来了,毕业设计也就完成了,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就是系统代码的复制,即只做出一个可演示可操作的系统,而忽略了软件开发的完整性、系统性。完整的毕业设计不仅包括可操作的系统,还包括在开发系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个文档资料。文档的缺失会降低软件开发的效率、影响整个软件的开发、使用和维护。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没有达到毕业设计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笔者认为应用软件工程学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3用软件工程思想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1以可行性研究指导选题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应立足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符合相关专业毕业设计要求的题目,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到社会、生产企业中寻求研究课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选题过程以可行性研究为指导,从课题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学生自己的研究方向、爱好、学生的知识层面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对于选择的题目是否能够解决,确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的可行性。指导教师可根据学生选报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对该选题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课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简要地写出关于问题性质、项目目标和项目规模的书面报告。可行性研究来指导毕业设计的选题,实质上是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也是在较高层次上以较抽象的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使学生对于课题的设计有个清晰的思路,为及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可能。
3.2重视软件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地回答“系统必须做什么”,即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不仅指明了系统设计时必须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软件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阶段的主要参考标准。用户需求的获取是软件开发中最重要、难度最大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软件设计过程,不仅要涉及到软件开发方面的知识、应用领域方面的知识,还涉及到与用户沟通的能力。在进行需求获取和分析时,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可采用软件工程中比较成熟的方法,例如访谈、实际调查、UML的用例技术等。需求分析在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起着桥梁的作用,确定了系统的需求,才能制定出软件设计的框架,保证毕业设计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后期开发过程的频繁返工,进而按时完成最终的任务。
3.3规范毕业设计过程
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一般是开发一个软件系统,实现一定的功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软件规模的大小、功能的多少,都应该严格按照软件工程中软件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步骤完成各项任务。要培养学生把软件工程的概念贯穿于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把开发软件的过程看成是盖一栋大楼,修一条公路的实际工程,用工程化的思想指导毕业设计,确定完成课题的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注重软件类毕业设计的过程,而不是学生所认为的毕业设计就是编程序,代码调试通过即可。通过工程的概念规范毕业设计过程,让学生明白开发一个软件系统一般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必须严格遵循软件生命周期的规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才能最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4重视文档的写作
软件工程中的瀑布模型严格地规定了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要提交相应的文档。文档不仅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大量信息,在软件的开发、维护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遵照软件工程的思想,把文档作为整个设计的指挥棒,记载设计过程的每一阶段完成的目标、任务及技术手段,建立健全毕业设计文档制度,确保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文献综述、译文、任务书、开题报告、选题审题表、中期检查表、设计(论文)正文、答辩记录等各环节教学资料档案完善、规范,实现对毕业设计的全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