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6 09:02:3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教学建议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音乐教学建议

篇1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心听音乐,用心感悟音乐。学生不懂用耳,更没有用耳的习惯,也不具备听音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音兴趣和有意注意习惯。如在一、二年级的听音训练中,可组织“打电话”的游戏。教师在琴上弹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domi用模唱),让学生在听音游戏中愉快地完成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三、四年级的听音训练中,可用“游戏乐园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听音乐练习,在各个“游乐场”按音高规律由高到低写上“do si la sol fa mi re do”,由教师当“导游”,先由“导游”发令,也就是教师在琴上弹出或用竖琴吹出标准音“la”,再弹奏(吹出)一个音或几个音,让“游客”在游乐园中找出游玩的路线,并同时跟唱(吹)出音符。当“游客”找到目的地时,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

2.引导学生学跳简单的舞蹈

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那么舞蹈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愉快、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如教学《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一课,先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中踢踏步的来源,然后示范藏族舞的几个基本动作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做,从而不仅拓宽学生的音乐与文化视野,而且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3.故事引导,打造精美课堂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故事情节,更有益于学生对乐曲的把握和领会。将故事引入音乐欣赏课堂,需要教师智慧地导引。每一首乐曲都有其创编的背景,将这些背景展现给学生,音乐家的情感也会一起渗透到学生的心目当中,那么音乐所表露的情感就会被学生深刻地领悟。如引导学生欣赏《多瑙河之波》时,我一边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一边深情地讲述:“多瑙河,全长2850千米,蔚蓝的色彩,就像一带柔软华丽的丝绸贯穿于陆地之间。她以母亲的情怀养育着两岸人民生生不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走进了乐章,音乐就像这条蓝色的河流,流入了他们的心田。

4.挖掘旋律之美引感共鸣

教学前应细读教材内容,仔细品味作品,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再进行加工处理。只有老师对所教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悟出音乐作品中更丰富、更深层次的细微变化,才能把它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冬夜静悄悄》(人音版第八册)前奏部分音乐在钢琴的演奏下显得特别飘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联想到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师生两人行走在独木桥上的情景。于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从这句旋律中切入,课的一开始,我就在钢琴上演奏这一乐句,问:美妙的音乐藏着感人的一个故事,听听故事发生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天气如何?缥渺的琴声飘扬在空中,如同雪花飘飘扬扬纷纷落下,音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被带入一个大雪纷飞的情境,深刻体会歌曲中浓厚的师生情谊。

5.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好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

6.设计丰富课堂语言,自然衔接教学环节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设计生动的“衔接性语言”会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设计准确的语言会使学生明其意、想其果,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

7.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针对性互动教学

篇2

从学堂乐歌时期开始,我国音乐教育就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当前的课程体系就沿用和借鉴西方的课程体系结构,但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没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学科内部狭窄;课程整体结构缺少连接性、系统性。现如今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有着完善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除了要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我们还需站在课程论的角度科学地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宽知识结构、自身素质,加强音乐课的表现力,在音乐课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如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一、设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按层次划分课程目标可以分成学科内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这里我们只探讨学科内总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两层。

第一层,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学科性的总目标,就是现行的课程标准。课改以来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已经深入人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明确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传达给学生过程与方法。譬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尝试摸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获得的印象,这样学生在获得结果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最后还要传递出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抓住音乐教学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设计,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变得更加有立体感。

第二层是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目的就是将整节课的结构脉络划分清晰,在进行教学的预设时要考虑到全体同学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身心相吻合。目标设立不能过于宽泛,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有主题,不能全面开花。其次在课堂生成的这个阶段要考虑的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将其提炼内化。最终通过预设和生成形成一堂有效的音乐课教学。

二、运用数字媒体,展现有效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一节课不仅仅停留在教唱,有的时候需要欣赏,有的时候甚至要进行表演。这无疑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好地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一,通过自制的电脑课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直接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喜好特点。可以利用喜欢动画的特点,将音乐课声、画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音乐相关的软件,如:cool edit,sonar,Sibelius,对乐曲从新创编、对谱例重新进行分析。这样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可控性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乐趣也会增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现在多媒体教学往往掩盖了我们正常的听觉交流,把学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隔离起来。多媒体化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借助这种手段来承载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语言交流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部分。只有朴实的音乐教育才是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教育风格,不要借助华丽的外衣来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也禁忌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三、加强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强。比如,在教学人音版第一册四单元《动物说话》一课时,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怎么叫吗?”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继续问:“那小鸭怎么叫?”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又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小动物的叫声呢?”“小猫的,喵喵喵;小狗的,汪汪汪。”这样就把下面的歌词创编问题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其次,提问应具有整体性。在问题提出后,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小学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要让少数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回答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语言。应鼓励领悟能力较差学生的回答发言。设问应该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感悟的机会。这样才能激起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定要摒弃之前的偏重“技艺”教育,忽视“育人”教育。因为义务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总之,课堂提问应语言简洁明了,有针对性,提问要层层深入,这样才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真正把学生带入音乐学习中。

四、强化师生互动,创设教学环境

课间师生的有效互动,我国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就一直强调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中你看不到那种干巴巴的讲授和机械枯燥的训练,学生们从头至尾始终融入一种情境化的音乐学习之中。有时他会运用图画、肢体语言等要素设置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几朵白云,然后涂成一片乌云,再点上几个雨点。仅用一支粉笔,略略几笔,黑板上便是一幅形象逼真的“春雨图”。他运用抑扬顿挫的念白及眼神和脸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们用合适的语气念出符合歌词所描绘的情境。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能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根据歌曲的意境来处理歌曲的演唱技巧,年已60岁的刘老师,突然轻巧地跳到讲台上,模拟半跪在窗台,塑造了一个仰望天空数星星的造型,接着就朗读起歌词来,并用手势指挥,帮助学生掌握连音和非连音演唱特点,学生学得轻松而愉悦。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才能给生生、师生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这是由情绪的感染功能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压抑课堂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这同时也是因为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影响,影响知觉的选择性、记忆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现在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努力创造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局面。

五、学会聆听评价,提高倾听效应

学习倾听,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我认为可以对它作两层意思上的定义。第一层倾听,不仅仅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体验到不同音色的特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借助这种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专注地聆听,学会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信息,不仅能锻炼敏锐的听觉感知,而且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抓住学生良好音乐习惯的培养,借助语言情感在不同情境下达到的效果不同,从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把握好音乐的情感价值态度和知识技能的统一。第二层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例如在公开课教学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不懂装懂,懂装不懂”,而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试着去了解学生,把自己的心靠近学生的心。传授音乐应该用最质朴的方式来传递到学生心灵,而不是为了教而教,把音乐的本位要义颠倒了。做到视学生为教学主导,不去追求无谓的“完美”;关注学生的内在情绪及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听懂一节课,如此,音乐课方可增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气质。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因此需要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艺术实践的引入和有效开展,以此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帮助。

一、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

(一)巩固了教学成果

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引入艺术实践,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既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目的,也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此外,通过艺术实践,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主动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进行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学习的状态,达到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提高了学生能力

艺术实践是一种实体型活动。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获得社会或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以此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学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状况,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通过艺术实践,学生还可以全身心地感受和体会艺术专业的魅力,摆脱课本枯燥的理论,激发自己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艺术实践当中,会通过舞台形象的塑造来完成学习。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舞台的表演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学生演出的机会多了,才能有依据和经验去完善形象的塑造,从而提升自己的表演能力。由于艺术实践是综合性活动,不仅仅涉及学生在舞台上的表演,对学生的组织、领导、宣传能力也有较强的锻炼和培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到中小学从事教师工作,在这些岗位上,教师不仅仅要完成课堂的教学,还会涉及组织举办学校的各类艺术活动,因此在艺术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就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快地适应和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

艺术实践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提供艺术表演的场地和机会,更是提供了深入实际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背景下对音乐艺术需求情况的机会。通过对音乐需求市场的了解,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危机意识,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1]。同时通过艺术实践,学生还可以通过合作的环节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的能力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养成为提高全民音乐素养而奉献的精神理念。

(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人才的需求问题上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作为艺术类人才,不仅仅要掌握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能编排节目、策划艺术活动等等。从这样的社会需求背景出发,仅仅通过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是无法让学生达成这样的培养目标的,因此艺术实践具有存在必要性。

(五)促进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

音乐表演的艺术特性是含蓄而又复杂的。虽然将音乐这门艺术的主旨表达出来需要经过声音进行传达,但正是“声音”对音乐的表达促进了音乐的丰富性。每一个音符都代表不同的含x,不同音符之间的碰撞能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由于音乐不是固定性的艺术,所以想要促进对音乐的良好诠释,需要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所以学生仅仅依靠简单机械的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感,需要有丰富的舞台实践才能完成,这就是艺术实践。艺术实践活动是丰富灵活的,不仅能够将音乐的基础知识进行合理的表达,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大大增强了学生与音乐课堂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实践机会少,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呈现出理论教学成分重,艺术实践机会少的情况。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一般会设计基础的乐理知识、音乐历史、声乐、舞蹈、合唱指挥、乐器等等。在这些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是首要的目的。很多高校在开展这些内容学习的时候更多注重的是技能的传授,容易忽略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的应用,使学习的内容难以通过实践得到印证。很多高校对艺术实践内容,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其当成一种课外活动,没有通过学分制的形式来加强艺术实践的实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二)艺术实践形式单一,覆盖范围小

艺术实践区别于课堂教学,从理论上说有更为丰富的形式,以此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实践方面,都只是举办了一些简单的艺术活动和演出,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小,往往有表演机会的都是班级里面的少数佼佼者,对普通学生来说,难以得到提高的机会[2]。在艺术实践中还存在一个问题,高校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关注,却忽略了学生组织、协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此外,近些年受到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艺术的教育资源显得有点捉襟见肘,使艺术实践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三)艺术实践脱离了教育市场的需求

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培养的人才最终需要输送到社会中,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市场的需求。很多高校在艺术实践的组织开展中,没有注重教育市场需求的情况,一味地按照传统的培养形式进行艺术实践活动,使人才输出无法与社会需求匹配,脱离了艺术实践的初衷。

(四)高校对于音乐教学中的艺术实践不重视

高校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当然对于音乐学科的培养也不例外,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艺术实践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只有将音乐学习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但是现阶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不重视的,他们往往只是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和专业的培养,对于艺术实践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正是由于教师不重视,才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艺术实践,教师缺乏对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教育,就不能在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时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艺术实践的质量。

三、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实施方法

(一)建立固定的艺术实践基地

艺术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是有着重要影响的。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基地,那么学生就有了固定实践的场所,可以定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具有归属感。基地的建立会带动艺术实践的系统化进行,让学生得到系统的实践训练,更加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二)丰富学生艺术实践的形式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学生艺术实践形式也应该多元化发展。在原来的晚会、汇报演出的基础上,应该增设一些专业大赛、综合素质大赛、艺术节、校外活动和公益演出等等。以校外活动和公益演出为例,在校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到少年宫、文化馆提供义务服务,参与节目的编排和辅导,不仅有利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升,更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自我调整。在公益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下乡公益演出和义务扶贫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从当前中小学艺术教师的需求来说,师德也是人才招聘的一个重要考虑指标。

(三)鼓励人人参与,增强艺术实践的覆盖面

音乐教育应该是一个覆盖本专业所有学生的教育。但是在艺术实践中,能得到实践机会的总是小部分人,大多数学生都是旁观者角色,如此的局势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要通过相应的鼓励机制来鼓励其他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提供不同的机会,鼓励小组和社团活动的形式,降低活动的规模,减轻学生的压力,使他们有勇气参与艺术实践。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构建一个人人有机会、人人都参与的艺术实践氛围[3]。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艺术实践形式

高校的人才培养最终需要社会的接纳,因此艺术实践的开展需要根据教育市场的需求来进行调整。要根据当前中小学音乐师资人才培养的目标来设定艺术实践的形式,避免在人才培养的问题上走传统的音乐学院式培养的老路,使输出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从当前的教育市场需求出发,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许多中小学的音乐教师不仅仅是担任教学工作,艺术活动和其他活动的组织,也会有他们的身影,有的甚至还需要担任行政工作或者其他工作。因此,在艺术实践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使之能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四、 结语

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承担着培养音乐教育人才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艺术教育教学多样化也越来越明显。在这个背景下,注重艺术实践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4

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是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育)专业试点学校之一,2007级音乐学专业是试点专业。三年以来,老师们摸索探求,提出了试点意见,改变了教育理念,总结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教改措施。

一、试点意见

1.大学教育没有接轨中小学课堂,在校生和外面严重脱节。除了实习外,在校生很少了解外面的音乐教学情况,很少进入中小学课堂听课、上课,了解即将面对的中小学生的个性、情绪、兴趣、人格培养等情况。

2.目前,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结合,通过对校内、外各年级课程安排的总结、归纳,来改变部分实习生教学能力不够的尴尬局面。

3.部分实习生舞台实践能力不够。新大纲出台后,制定政策要在清楚大纲的基础上进行,所有的实践课在大纲上都要有一定课时的确保,指导实习生的老师要认真负责,通过教学法的课程设置,不断调整、提高,改善薄弱环节。建议每年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舞台实践。

4.专业小课课时安排不合理。公共课的安排与小课安排次序要更加合理,尤其是注意声乐、器乐、钢伴、和声作曲、视唱练耳、音乐史等课程的作业量分配的科学性,教学法与中小学教材要相互渗透。

5.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应保持同轨,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教师的多风格的教学成果既可以体现在一位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在多位同学身上。建议可以新、老教师相互多听课、多交流、多学习。

6.师范类的教学目标应与制定的大纲、计划相一致,提炼共性与个性,进行分类教学。建议针对二年级选修声乐落榜的学生,后两年可以安排一些大课,以适应实习等需求。

7.区别讲台和舞台的培养方向、目标,因材施教。适应将来岗位的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可将部分社会实践课时更换成艺术实践部分。

8.音乐学专业最实用的课程应该是:声乐(合唱)、钢琴(即兴伴奏)和舞蹈(创编)。提倡多种唱法,声乐与合唱相结合;即兴伴奏尽早融入钢琴教学,使学生自弹自唱;舞蹈课上要会跳会编会教。

二、教育理念

1.音乐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如今的“音乐高考”不再的是简单地选拔人才,而是带有功利色彩。选择参加音乐高考已成为部分文化课较差而想进入大学的学生的“捷径”音乐高考本身也成为部分官员和音乐教师发财的工具。而音乐的教育功能已经退到了角落。

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它通过对人的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达到人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塑造。它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音乐教育的目的更是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培养全面发展完善的人。俗话说,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归宿还是人。

2.对音乐教学的反思。我国音乐教育存在误区:极端的“急功近利”。表现在:“西方主义”,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中心;“测试主义”,以考试为目的;“精英主义”,以各种比赛获奖为目的,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加以改革:(1)中小学音乐课很“窄”,要“打通”和其它学科的“联系”,向“横向”发展,如综合美术、体育、音乐剧等;(2)音乐课程要上升到“人文、社科”的高度,向“纵向”发展,如综合历史、医学、文学等;(3)改革现有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改变和课程互相制约的状态;(4)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和现代技能培训,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敢于创新;(5)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通识教育”;(6)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和社会“接轨”,使学生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和社会严重“脱轨”,音乐教师在“教学大纲”的束缚下显得呆板、僵硬,不自由。学生们虽然从小学开始上音乐课一直学到大学,但还是产生了许多“乐盲”。学习音乐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人。学习音乐要像学习语言一样,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社会中学习、在集体中学习,还要向父母学习、向朋友学习、向同学学习等。例如有些新疆人舞跳得非常好、节奏感也非常好,他们并没有向名师学习,只是在自己的民族中长大,看得多、跳得多而已。因此,让孩子在“社会学校”中“愉快学习”应该成为时尚。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如乐队、合唱队、夏令营等。

3.培养创新人才。“准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任重道远的工作,要将“准音乐教师”培养成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进过严格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等全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其掌握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准音乐教师”具有自主、创新、反思的能力。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中小学输送具有专业音乐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师资的教育,如果培养出来的老师没有创新意识、探究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常反思的习惯等,这样的音乐教师是不可能把中小学的音乐课上好的,更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生。因此,在四年的学习、见习、实践过程中,音乐学院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贯穿于各学期分阶段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优势和问题所在,正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不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培养出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才能激发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获益。

三、教改措施

1.“双导师”制。校内外“双导师”制是校内教师与校外教育基地的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学习、观摩、实践等活动,而传统的音乐教育则主要由校内教师单方培养学生。“双导师”制在实际实行中指导教师之间既有协作,又有一定的分工,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一名指导教师,指导老师侧重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这项工作从大一延续至大四。同时,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派往多所中小学中,在那选择一些校外指导教师,他们将对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方法、理论与实际接规的指导,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教育教学实践,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包括课堂驾驭能力,课程的设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这全过程中导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业务技能、工作态度、对音乐的热爱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能尽早地进入角色,把新的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双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仅有理论上的准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尽早亲临音乐基础教育的一线,跟从校外导师学习积累经验,了解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使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更加有的放矢,为就业积聚能量。而参与基层一线导师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开阔眼界和思路。”这就是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良性循环的“产物”,它强化了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与地方音乐教育的联系,形成了优势互补、交叉互动的局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对了社会人才的需要。

2.自我教育模式。本科生应该在校内教育、校外教育、教育实践这三点一面的基础上支撑起一个中心――自我教育。这个模式是围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实现、自我成长来设计和展开的。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培养模式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而铺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应该为“准音乐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恰当的、“安全”的、边学边验证、积累经验的绿色“生态园”,使学生通过实践达到“自我教育”,明白自己哪儿不足、缺什么、还需要学什么、本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他们可依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回校汲取自身所需的知识,加速“准音乐教师”向音乐教师角色的快速过渡。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适量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实践中的发现是为了不教的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通过“不教”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不断提高“会学”的能力,从而达到“教”的目的。通过这个过程形成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意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自我寻找方向、自我驾驭、自我指导的能力。

篇5

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是音乐教学改革最基本的要求之一。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得音乐教学能充分服务于学生个人能力、思维、素质等方面的提高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那么,音乐教学就不能单纯的是律动、节奏、唱法的问题,要将课程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结合起来,要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上起到重要作用。

1.音乐实践是轻松感受音乐的重要途径

音乐实践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融入音乐实践的各种角色或者场景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逐渐进入音乐的情境之中。比如,每一种音乐、每一首歌曲都描绘了一种情绪和情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要求,设置一定的游戏表演,让学生学会在乐曲的伴奏下通过游戏的表演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

2.音乐实践是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手段

只有参与到音乐实践中的学生才能发现音乐的美,才能驱使他们去探究音乐、喜欢音乐;也只有在音乐实践中,学生才能慢慢培养音乐的兴趣,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的学习是一个慢慢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只有多提供给学生们音乐实践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状态下挖掘出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音乐实践教学的内容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音乐实践教学的音乐教育课程,要结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心理发育特点,让学生学到一定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学会一两种基本的乐器。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鉴赏音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了解音乐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体验中。例如,教师通过光碟等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同时以生动、简明的语言讲解歌曲的背景、主题大意,启发性地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提高小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聆听音乐的习惯,从而达到培养鉴赏音乐能力的目的。

2.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

正如很多人所简单认为的那样,音乐就是演唱。虽然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问题,但也体现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就是教会学生演唱歌曲,这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和最乐意参与音乐的方式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求歌唱的技巧,让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就能学会唱一首歌曲,这对他们来说就很有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乐谱是标示音乐的基本符号,也是我们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只有学会了识谱,我们才能够唱响音乐,才能够进行其他的乐器表演等活动;音乐实践教学也才可以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学生识读乐谱。

三、音乐游戏是音乐实践的重要形式

弗洛伊德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发展自我能力,游戏是缓解心理紧张和使儿童掌握大量经验的反映。”因此我认为,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采取游戏的方式是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的。音乐游戏大体有以下几种。

1.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就是在游戏中组织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角色,去感受不同的音乐。例如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歌曲的主题都是围绕动物、小朋友等角色展开的。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提前设计好一些角色的音乐游戏,让学生通过角色游戏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当中描绘的角色。

2.比赛游戏

以音乐内容为主线,把学生按小组划分,分为N组,参加比赛。如在教《下蛋啰》这首歌时,我用皮球当鸡蛋,以组为单位,每人下一个蛋,哪个组以最快的速度把鸡蛋运到筐子里就算是自己下的蛋,同时也就取得了胜利。这样教学,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很浓,学习的动力也很足,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曲。

3.听觉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听觉游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自己去感受、体验。比如组织学生们深入社会,带领他们接触、感受自然界,辨别生活中声音的强弱,并搜集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质地、不同音色的材料,再通过自己的手、口等让它们发出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强弱不同的声音。

篇6

所谓的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佐尔丹・柯达伊倡导和建立的一种音乐体系,也是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是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美育教育的黄金阶段。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学唱模式,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来指导音乐教学,以确保学生在自主性的音乐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歌唱中学会听、唱,在创造中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柯达伊教学法下的音乐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在听唱读写中真正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一、集体歌唱,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柯达伊教学法采取的是无伴奏的歌唱教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良好的音感训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有巨大的帮助,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在柯达伊教学中,组织学生无伴奏地集体歌唱也就成为该教学方法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也是锻炼学生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种太阳》为例,为了提高学生“唱”的能力,也为了确保音乐课堂的高效实现,在本节课的教学时,我先以清唱的方式教学生唱一次,之后,引导学生先“读”歌词,即: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个 一个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许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 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 送给北冰洋……之后,在组织学生学唱和轮唱,最后以“集体合唱”的形式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能有效地应用柯达伊教学法,使学生在集体唱、人人唱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让学生养成“对位的耳朵”,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曲调学习,打好基础

曲调学习是小学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柯达伊教学法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仅是简单地教学生唱歌词,并不学“曲调”,导致很多学生学了很久的音乐,但不识谱,不懂曲调。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进而为大幅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质量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新年好》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先从曲调开始教,通过人声来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歌中包含的情感,即:

1 1 1 5 | 3 3 3 1 | 1 3 5 5 |

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

4 3 2 ―| 2 3 4 4 | 3 2 3 1 |

新年好, 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1 3 2 5 | 7 2 1― ||

祝R大家 新年好。

先引导学生学唱曲谱,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纠正、互相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自主地将歌词添进去,以词来代替曲谱,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对高效音乐课堂的顺利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应用柯达伊教学法时,我们要组织学生在曲调学习中享受音乐,感悟音乐中所包含的思想,进而为学生健康地成长做好保障性工作。

三、手势教学,提高效率

柯尔文手势教学是柯达伊教学法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将音乐课堂形象化,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柯尔文手势是用不同的姿势,通过在空间中的高低位置显示高阶中各音的高低关系的一种方式。我们要通过口与手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手势的辅助教学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通常情况下我们利用大指向下表示“Fa”,向下倾向于Mi;大指向上表示“升Fa”,向上倾向于Sol……先组织学生从基本的手势学起,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手势的表达含义,之后,再用手势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辅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进而为高质量音乐课堂的实现作出贡献。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柯达伊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来指导小学音乐教学,使学生在无伴奏的环境中感受音乐中的美,使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在人耳与心灵的碰撞中感受音乐中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在享受音乐、感受音乐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为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学生健全地发展都作出相应的贡献。

篇7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与目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落实全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以下将对鉴赏课有效性教学对策进行具体阐述。

一、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音乐鉴赏课教学应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展,教师要注重挖掘初中生的音乐鉴赏潜力,从专业角度指导,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技巧。例如,很多学生都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可以在鉴赏课中多选择流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时思考问题:为什么喜欢这首歌?从这首歌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带着疑问聆听音乐,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见解并畅所欲言,与同学和教师一起讨论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与音乐分析能力,教师再从专业角度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流行音乐中的专业元素,拓展学生的思路与视野,提高乐感。

二、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音乐

“学会倾听”是音乐鉴赏课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学会倾听音乐,才能从中感悟到音乐的情感,才能达到音乐鉴赏目标。(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法,让学生课下聆听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尝试写出音乐鉴赏报告,在课堂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共享;(2)利用音乐鉴赏课的时机让学生倾听音乐、体验音乐。在音乐鉴赏课中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并且教师应该在播放音乐之前引导学生掌握聆听的侧重点,如感受音乐节奏、跟上音乐速度等,让学生在倾听中对音乐鉴赏产生兴趣。例如,在鉴赏课中给学生播放不同版本的《梁祝》,让学生倾听并对比,提出各个版本的音乐特色、节奏、力度等差异,学生用心倾听音乐,才能感悟音乐的真谛,才能真正理解音乐作品。

三、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音乐鉴赏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一定的区别,更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听、说”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参与音乐鉴赏过程的积极性,对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课前应该根据当堂课的鉴赏内容、鉴赏要求和鉴赏目标等选择课件,可通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既能听也能看,更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MTV、音乐剧等,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音乐鉴赏课,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思考,积极互动,增强音乐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有效的音乐鉴赏课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师,要在遵循学科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在音乐鉴赏课中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

篇8

2012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文件特别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要求各高校制定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措施和办法,结合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别从实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比重、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教材、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规定。高等音乐艺术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的重任,而高等音乐艺术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音乐艺术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随着社会对于艺术人才由专门型向复合型的需求嬗变,在遵循高等教育和艺术教育双重规律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构建,从创新实践教学培养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管理、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化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提出构建独具音乐院校特色的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体系。

一、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的内涵及特殊性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范畴,但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教学已经存在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文章对实践教学的概念理解为由师生共同参与,按照一定的实践活动形式,以巩固和运用课堂理论教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它既包括课内实践教学,也包括课外实践教学。作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殊性。

(一)完整性

音乐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仅是一个操作技术人员,而是在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基础上同时具备艺术素养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要通过排练、演出实践的磨练才能形成的,所以音乐艺术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德艺双馨的全方位人才。

(二)交互性

音乐艺术院校的课内实践教学活动是通过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无论是以政治性、社会性还是商业性的演出活动为教学载体,都需要与观众的互动。交互性体现在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整个实践教学活动中。

(三)自主性

音乐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体现个性化培养,因此其实践教学活动就相对更加开放和自由,自主性较强。尤其是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偏好,自主选择实践教学内容,他们通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交流、思考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构建更加个性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音乐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活动相对于时代和社会发展已稍显滞后,不能满足对现有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松散

音乐艺术院校虽在相关文件以及工作计划上对实践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缺乏一整套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较为松散,缺乏必要的监控环节和督导,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二)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单一

音乐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更多的沿袭原有的传统理论教学内容,缺乏对当前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分析,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拓展与改革。

(三)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

音乐艺术院校的实践教学考评机制不健全,对实践教学学分的认定较为模糊,课内实践教学评价基本沿用了理论教学评价模式,没有构建起更加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价机制,缺乏实践教学考核、评价、认定办法和标准等具体内容。

三、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音乐艺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贯穿于学生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天津音乐学院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为基础,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培养理念,完成从“基础为先”向“实践育才”的完美转型,初步构建了“研”、“教”、“创”、“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研”是研究世界经典音乐文化,集合其精粹为我们创意人才培养所用;“教”是将研究所得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有机地融汇到教学实践中来;“创”是要求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演”是将这些演艺产品推向社会、服务于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繁荣之大业。

(一)创新实践教学培养理念

天津音乐学院在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理念上倡导:“面向社会”、“理技结合”、“交流互动”、“全员实践”。

1.以创新型音乐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同时依据社会与时代需求的变化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确立了知识、能力、素质三维一体,全面发展的音乐理论、创作、表演相适应的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标准。实现了音乐艺术人才从技术型向创新型的转变。

2.教学内容以更加符合时代和社会职业需求的内容为主,努力实现“理论知识———具体实践———理论升华”的教学过程。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乐队困难片段演奏、乐曲背景知识介绍、曲式作品分析等具体理论和实践内容,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演奏技能的同时,强化对本专业的理性思索并应用于实践演出中,推动学生演唱、演奏技能的全面进步

。3.在授课方式上保持音乐表演专业原有传统“一对一”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新教学方式,通过室内乐、多种乐器组合等课程加大比重地开设,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同乐器之间的配合。同时开设讲座类课程,运用大师班、工作坊等教授模式为学生搭建专业学术交流平台。

4.确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化比例关系,强调要使每位学生都能有均等的艺术实践机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每学年的固定时间里从事艺术实践活动,得到艺术实践能力锻炼。通过固化实践教学活动时间的方法使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成效显著,达到“全员参与、普遍受益”的预期效果,实现了音乐艺术院校“实践育才”的培养要求。

(二)强化实践教学培养管理

根据音乐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天津音乐学院特别设立了实践教学科负责具体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通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标准、规范实践教学程序、监控实践教学过程、固化实践教学成果等系列环节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管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计划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实践教学理念的有力贯彻和执行,是学生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学分设定,同时规定实践学分可以部分替代专业选修学分,进一步引领学生注重实践教学的学习过程。

如在《天津音乐学院艺术实践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在国际、国内、省市级重大行业、专业比赛中获得等次奖项的可以获得相应的艺术实践学分;在每年的艺术实践月期间参与学院重大演出的获得相应的艺术实践学分;对于经由院系组织并由教务处艺术实践教学科认定的重要学术活动,按照相应的次数给予相应的艺术实践学分等具体规定。使实践教学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更加规范了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制定的系列实践教学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也对实践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学分核定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天津音乐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闭合回路,实现了“实践育才”的初衷,为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打造实践教学基地化培养实践教学

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是保障学生实践教学质量效果的核心,积极推进校内实验室、教学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演出团体的协作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搭建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化培养模式是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实践教学综合能力的最佳方式。该模式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龙头,以多种实践教学培养方式为基础,以重奏实践教学、合奏实践教学为主体,以动态教学实践基地乐队建设为表现形式,综合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合作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基地化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演出团体间的无缝对接。

1.校内基地打通专业壁垒

在校内实现多功能复合实验室与实践剧场的协作化培养模式,打通各专业壁垒,通过多个实践教学中心,将实验室和实践剧场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中心的功效,实现校内基地化培养的目标。

(1)实现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创建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的系列室内乐训练实践教学课程。将运动生理学、演奏心理学、音乐表演美学多种科学的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手段广泛运用到音乐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应用型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形态。

(2)构建“以演促教、以教促演、分项指导、实践成才”多层次、科学化的教学程序。建立针对学生的应用型演奏技术能力、音乐作品研究能力、表演理论研究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程序,拓宽专业教学口径,实现多层次、科学化的实践教学程序。

(3)把在服务社会的展演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有序解决,创建“主题性”艺术实践综合教学活动,以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促进社会展演实践,通过多层次、科学化教学程序的有效实施,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艺术实践工作能力。

2.校外基地建立联合培养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以天津音乐学院为例,与天津歌舞剧院等重要演出团体、演出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了校外基地建设方案。从组织机构、管理办法、师资队伍、实践条件、实践形式、实践内容、实践规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与、观摩演出团体的排练、演出,尽早接触职业领域;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担任基地兼职教授,定期举办大师班或学术讲座;学生参加社会培训和艺术普及活动等措施探索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行业指导教师相融合的双导师基地化培养的道路。

(1)舞台演出实践教育。舞台艺术实践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外基地的演出实践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表演能力,丰富学生的演出经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

(2)艺术创作实践教育。艺术创作实践是音乐艺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音乐作品的创作和舞蹈、戏剧影视作品的编创等实践,将创作与现场排练和实地演出相结合,与具体音像媒介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创新过程中更加务实。

(3)艺术管理实践教育。艺术管理实践是培养音乐艺术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参加校外实践基地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演出活动的营销策划、市场需求与票房状况调研等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方式、演出活动的流程、文化市场的发展动向,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践教学是音乐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和行业专家的共同关注与参与。文章以天津音乐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为例,通过对实践教学培养理念、管理特色、基地化培养等内容的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探索构建音乐艺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而奠定了坚实基础,为音乐艺术院校更好地实现“实践育才”的培养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潘鲁生,等.构建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的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5(7).

篇9

一、目标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发展。教师除了研究和分析教材,也要积极研究和分析学生,通过学生的学情分析来获得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分析的依据。只有通过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界定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关键点;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分析,设定有一定坡度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思维“爬坡”的过程,才能不断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先学后教,改变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模式,要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

1.创设课堂情境

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课堂的主角。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图片、观察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深入的课堂学习;也可以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曲谱的创作、节奏的练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导向、解惑释疑,完成学习。

2.设计巧妙过程

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自然过渡,让新旧知识得到巩固衔接,使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如在教学“自然小调”时,课前可以先通过复习“自然大调”的歌曲和音阶,让学生通过演唱“自然小调”音阶来发现“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将两调的音阶在黑板上进行板书、对照,让学生通过演唱、观察来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这样的衔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既通俗易懂,又增添了学习乐趣。

三、教法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要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通过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和“会学”把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动态融合起来。

1.课堂提问

课前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学习目标设置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时,教师可以提问:“谁能听出歌曲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做什么呢?”学生听到问题,注意力就会很集中,听完之后开始讨论,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进来,大家纷纷发言:有公鸡在打鸣,有小蜜蜂在采蜜……利用课堂提问这种形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2.音乐游戏

利用游戏开展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音乐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小青蛙找家》时,教师给学生提前准备了小青蛙的头饰,让学生戴上头饰把自己想象成小青蛙游来游去,听着歌曲让学生自由结伴,各组学生利用身体给“小青蛙”搭建一个“家”。然后各组指派一名“小青蛙”去寻找自己的“家”,教师再给各个“家”发一段歌词,让学生跟着歌曲演唱进行表演。当歌曲结束时,“小青蛙”要找到一个自己的“家”,然后组内成员大声唱出“家”的那段歌词。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歌曲。

四、评价要由重教师评价向重多元评价转变

篇10

我们也期待农村音乐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能够呈现崭新的局面。

篇11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现象较为普遍。寻找阅读教学低效的成因,探究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低效成因分析

调查发现,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低效原因在于:

1.词汇教学了无新意

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开端,是理解文章的基础。词汇又依托于语篇,产生特定的语境意义,有时对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理解有误,就会导致对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的偏离。在日常教学中,面对Readillg材料中20个左右的词汇量,教师主要是依照课后的词汇表进行教学:录音带读――教师讲解――学生读背――单词听写。词汇课教师要求学生细嚼词汇含义,往往成了学生枯涩的笔记课。这样教师花时多,而学生虽看似掌握了大量的单词,了解了单词的含义和用法,可一旦让学生运用所学单词造句,总是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将这些单词放入语篇时,成了茫然的读者,偷偷翻查词汇表,对篇章理解的速度和质量产生了障碍。

2.课堂教学缺乏互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阅读课堂常常“以本为本”,教师引出主题后,就注重课文讲解,带领学生略读并找出文章大意,教师自始至终占居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在教师牵动下思考并回答问题,成了被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单一的师生互动,遏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处于极其被动的阅读状态。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过多依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课文固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也会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然而,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如同观看电视一般听课,只关注画面,而忽视语言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阅读课演变成了欣赏幻灯片的“课件”课。

3.文化背景知识流失

阅读教学上除了要求学生努力掌握文本的词汇意义、句法和语法意义外,还需要了解背景文化意义,因为文化因素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上聚焦于语言形式,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妨碍了学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阅读材料中有涉及到欧美国家的节日、饮食、礼节以及篮球赛的起源等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的表层含义了解中外文化风俗的差异,但如果教师不能给予适宜的文化背景介绍,就不能使学生更深层地了解西方文化,学习兴趣就会下降,也失去了丰富知识的机会。

二、对策及建议

1.加强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

七年级侧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先易后难;八年级学生得加大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九年级强化阅读训练,加强技能指导,把握中考动向,排除阅读障碍,挖掘学生潜力。

2.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

学生在阅读时缺乏自信和耐心。特别对篇幅较长或有难度的文章,阅读以前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不良的心态对阅读也产生负面影响。教师要把改善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要尽量创设条件使学生产生语言学习的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

3.正确把握语篇意义,尽量扩充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