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6 09:0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健康教育需求评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健康教育需求评估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149-03

一、前言

目前,上海新生本高校陆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通过了解发现,上海各大新升本高校很少有教育者探查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常,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是专家编写的教材,有的教材编写年份较长且全国通用;上课内容、上课方式等也都有教育者来决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需要我们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内在的需求着手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此,本研究通过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表》对上海新生本高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需求与老牌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上的差异,从课程总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方法设计出适合上海新生本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被试间设计,共计发放问卷800份,其中,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400份,老本高校学生400份。其中,问卷回收774份,有效问卷723份。新生本高校回收问卷370份,老本高校回收问卷353份。问卷发放时考虑性别、年级、专业文类(文理工)的差异,对其三个因素进行平衡。

2.研究方法。采用自编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调查表》,调查表从课程总体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几个方面开展调查。

三、结果与分析

1.新生本高校学生与老牌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求上的差异分析。调查研究表明,无论是新生本高校学生还是老牌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都很高(64.3%,62.7%),两类学校学生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当前大学生普遍认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且有需求的。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上,两类学校学生也无显著性差异,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了解自己和他人”,“调节心态,优化心理素质”。从课程的总体需求设置、教学目标上来说,两类高校学生在需求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类高校学生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您经常会遇到哪些心理问题?”“您希望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上,老牌高校学生对“挫折应对”、“个性发展”、“职业规划”、“学习心理”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老牌高校学生在校压力较大;同时,由于该类高校学生大多为各地优秀学生,对未来的要求和规划考虑比较多,对“职业规划”“学习心理”的需求也更高。而新生本高校学生在“认识自我”“能力发展”选择的比例明显高于新生本高校,表明新生本高校学生认识的到未来就业的压力,无论从学习品牌和学习能力上来说,很难与老牌高校学生相比,因此他们更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婚恋心理”几项内容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这三项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和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因此,在新生本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更多关注该类学生的需求,而不应该“一刀切”,或是简单模仿老牌高校在教学内容上的设置。

在教学效果评估上,两类高校学生在“选修心理健康课程对自己产生的影响”上也有显著性差异,老牌高校学生更多的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而新生本高校学生则表明选修该课程对自己所产生的效果没有那么显著。猜测,可能老牌高校学生自觉性更高,更多的进行学以致用,再者,新生本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很大一部分有辅导员来承担,教师专业素质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在教学效果上的显著差异。

2.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课程总体设置上的需求分析。调查研究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方式依次为:心理素质训练(31.2%)、心理咨询(17.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15.3%)、自助心理调适(10.3%)、学生活动(9.3%)、心理救助热线或网站(4.2%)、心理危机干预(3.8%),由此可见,大学生最喜爱的提高心理健康的途径为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咨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是否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学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即认为很有必要开设(71.3%),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持积极态度,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属性上,有60.1%的大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32.2%的大学生选择公共必修课,看来绝大多数都赞同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课程。多数同学表示,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选修课,会有较大的选择自由度。主要表现为:可以相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更多的体验上课过程,无须过多考虑考试压力。因此,在大学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成公共选修课是比较符合学生需求的。调查表明,最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年级为大学一年级(78.2%),可能的原因有:大学一年级新生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倾向于寻求各种帮助;大学一年级新生对大学生活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各方面获取信息,帮助其顺利、完满的度过大学生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几年比较合适,调查结果发现,有39.1%的学生建议开设1年,32.1%的学生建议开设2年,5.2%的学生建议开设3年,4.1%的学生建议开设4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开展心理咨询的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上的需求分析。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首先应该是了解自己和他人(85.3%),调节心态,优化心理素质(71.4%)和提高未来生活质量(74.5%),其次是掌握心理健康知识(67.5%)、学习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技巧(66.3%)和预防心理疾病(45.3%)。可见,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要求是综合性的,既有发展性要求也有预防性要求。

4.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上的需求分析。课程内容的选取是落实课程目标、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与基础。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目前各新生本高校的做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讲基础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还有的讲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学习指导、生涯辅导等;有的做专题讲座,也有以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节或周或月等宣传活动作为教学内容。本研究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健康心理学类的内容最受欢迎(21.3%),其次为人格心理学类(15.5%)、社会心理学类(12.9%)和心理咨询类(10.5%),对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人生哲学(9.4%)、心理治疗(8.6%)、基础心理(7.3%)、心理病理学(5.5%)、发展心理学(4.4%)等,学生的喜爱程度较低。学生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21.1%)、人际关系(21.3%)、自我认识(18.0%)、婚恋心理(17.3%)压力应对(14.0%)、职业生涯规划(8.7%)、人格心理(8.5%)、生命教育(5.3%)、学习心理(5.2%)、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知识(3.6%)、与个人需要相关的知识(3.0%)。可见,不同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尽相同,但是诸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婚恋心理、压力应对等专题的内容是大学生普遍需求的教学内容。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教学内容上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在大学时,不同年级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两项内容上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在“婚恋心理”“学习心理”“情绪管理”上明显高于其他各年级,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压力应对”方面高于其他各年级。由此可以看出,大学不同阶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的需求是有差别的,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的特殊性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调查结果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学生们的看法比较分散,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人喜欢和需要。这表明:(1)凡是能够起到调节学生心态、优化心理品质作用的内容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2)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因人而异,各有侧重,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应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只是,心理健康教育合适的教学内容到底是由哪些方面的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如何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5.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上的需求分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的需求分析上,大学生的看法较为一致,学生普遍喜欢活动,游戏,行为训练(70.2%)、案例、生活事例教学(45.7%),对设专题,学生讨论(18.3%)讲授该领域的最新动态(12.1%)的兴趣度明显不高。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参与度较高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吴晓艳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可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如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行为训练法、演讲法、讨论法、辩论法等,都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的方法。这也与学生普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体验和操作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的观点相吻合。这也提醒我们教育者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应灵活应用多种方法,而不是单一的讲授法。

6.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估上的需求分析。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认为能有效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有心理测验(34.1%)、日常行为观察(25.4%)、学生自我评价(18.4%)、同伴评价(16.5%),而教师或家长评价(4.3%)、作品分析(2.6%)评价的有效性较低。一直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估标准较为单一,教育者最喜欢也最简单的评估方法即为考试,而姜道春、薛德根曾提出,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的转变之一,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现由考察内省材料、参与表现、受教育前后的心理行为变化多方面相结合代替单一的考察知识。孙福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对学生心灵的一门课程,其考核方式和其他课程一定要有所区别,它不应只是知识考查,更应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这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估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发展模式,而不是防治模式。另外,应依据上海新生本高校学生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以发展性为主,障碍性治疗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紧扣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应多样,突出灵活性和实践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应采用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吕斐宜.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8).

篇2

血液透析不但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而且对患者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有资料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较低”[1],他们的生存质量实际上与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医院所提倡的健康教育以病人为中心”[2],针对到医院接受血液透析冶疗的患者及家属所实施的健康教育活动,了解患者在整个维持性治疗过程中的健康教育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为此我们对此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科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0名患者,男性28名,女性22名。年龄18~81岁。文化程度:文盲1名,中学45名,大专4名。患者从开始接受血液透析至今,透析1年的患者8名,透析2—3年的患者12名,透析3年以上的患者30名。血管通路:静脉置管2名,动静脉内瘘40名,直接穿刺法8名。享受国家医疗保险者41名,自费患者9名。

1.2方法 采用访谈法,用自制问卷的形式。

2 结果

各项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满意度见表1,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患者满意度见表2。

表1 各项健康教育需求及患者满意度

表2 血液透析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接受度及满意度

3 讨论与分析

3.1充分认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对疾病康复有重要作用,血透室护士应充分认识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评估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各个阶段健康教育需求情况,与患者随时沟通,满足他们的需求。

3.2改变护士的服务观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 血透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心理差异,需求差异为患者提供个体服务,这些需要护士不断的学习各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增强沟通技巧和宣传能力,以及创新自主的服务能力。

3.3认识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接受度与护士为其提供的方式,患者满意度之间的差异 患者需求的方式和护士提供的方式所产生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护士对患者健康需求方式的评估不充分,不到位,没有具体的针对个人的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估。因此,血透室护士应根据血液透析患者最能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来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4 结论

通过这次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血透室护士应重视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正视目前开展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与患者所需求之间产生的差异,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多样化的运用健康教育方式,从而充分体现护理的人文关怀精神,有效的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篇3

作者单位:472000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人民医院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临床疾病护理转向预防、保健、康复等综合的护理;从被动的、局部的护理转向主动的、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的内涵和职能在不断的丰富和扩大,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落实整体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产科的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我院采取在产科应用护理程序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方法,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和增进健康卫生知识,在住院期间,使其行为向有利健康方向发展,从而达到在出院前掌握相关的自护知识和出院后能维持健康的目的。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785例产妇为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首次到我院住院的产妇。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干部78人,农民602人,城市个体职业者105人,文化程度:大专66人,占8.4%,高中(中专)108人,占13.8% ,初中以下学历611人,占77.8%。

2 方法

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2.1 评估 在临床工作中未对患者进行学习需求的评估是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因此评估学习需求已成为健康教育最关键的一环。应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生活方式和学习能力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来评估患者的学习需求。对首次来源的所有患者,由管床护士进行系统的收集有关影响健康的资料,内容包括主观、客观、心理、社会、动态、静态等方面资料。针对收集的资料,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确认患者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作为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解决健康问题的依据。

2.2 制定教育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根据现存的、潜在的、综合的健康问题、相关因素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单,明确目标。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注意目标的可测量性以及短期的可获得性,以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2.3 分阶段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

2.3.1 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接诊护士首先进行自我介绍、住院环境介绍和相关制度介绍,使产妇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对护士产生信任感。待孕妇情绪稳定后开始初次健康教育,床边讲解并伴以模拟示范,详细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宫缩的性质规律及产生机制,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示范应对不适的技巧,讲解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并引导临产妇与已分娩的产妇交流,以增加带产妇的自信心和自控感,正确对待分娩,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教育。对高危孕产妇则由高年资医护人员进行个别重点健康指导,此后每日循序渐进寓教于护。如胎膜早破孕妇要讲解卧位方法、保持会阴清洁观察羊水性状等知识;妊高症孕妇要讲解卧位、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妊娠糖尿病孕妇要给予饮食指导及监护等。对所有住院产妇每天进行评估教育再评估,同时做好对家属的健康教育,以取得理解和协助。

2.3.2 产时健康教育 分娩是一项复杂的生理过程,且具高风险。产妇稳定的情绪,分娩知识的掌握,对安全分娩至关重要。当产妇进入产房即安排一名助产士对产妇身心情况进行了解与评估,再次指导分娩知识,鼓励和支持自然分娩,并在整个产程中给予持续的生理心理和情感支持及实用的帮助。如一、二产程的呼吸技巧和指导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配合,顺利渡过产程。婴儿娩出后第一时间做好皮肤接触早吸吮,促进宫缩减少出血,同时使婴儿获得初乳,增加抵抗力。同时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全程陪伴,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3 产后教育指导 由于产妇经历了艰苦的分娩过程,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状态。因此产妇分娩后返回病房,责任护士即对产妇进行身心再评估,简明扼要指导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让产妇充分休息后尽早开始自我护理能力的训练及指导。用示范和实际演示的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皮肤护理、婴儿抚触、脐部护理等新生儿护理技术及会阴护理、预防产后出血、新生儿常见状况的观察和护理,积极鼓励产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功能锻炼等。指导产妇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的汤汁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促进产妇体力恢复,促进乳汁的分泌,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剖宫产妇以及高危产妇进行专题护理指导。

2.3.4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前1 d,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出院宣教,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休息,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如哺乳期虽无月经,但也要坚持工具避孕(),选择正确适合的时间放置节育环等。使其了解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情况和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去处,并告之产后检查的时间和重要性。了解情况进行指导摒弃一些不健康的旧习俗。如:房间定时通风换气、产妇清洁沐浴、哺乳与泌乳、护理、预防皲裂等方面进行指导护理,预防感染。了解新生儿情况并进行指导,主要包括:皮肤黏膜、脐带、大小便性状观察护理、预防接种等情况。所有产妇出院前要进行家庭自我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再次给于针对性指导。

2.4 效果评价

评价健康教育效果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监测教育对象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从而评价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方法有:①表格式,将健康教育内容列为表格,护士每执行一项便打钩一项,宣教者和受教育者签名签时间,护士长每2~3 d检查评价一次,护理部每月大检查评价一次;②对患者语言行为的观察:直接观察产妇日常语言行为的改变;③与患者和家属交谈:通过与患者和家属交谈以了解和评价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情况;④电话随访:通过出院电话随访评价护士的健康教育效果,判断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责任护士于出院3 d内进行电话回访,护士长于出院7 d内对产妇进行电话随访。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评价这一过程,达到教育目标。

3 讨论

3.1 护理程序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患者易掌握卫生知识。护理程序在健康教育中的运用,促进了患者参与健康教育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密切了护患关系,激发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了护患沟通,减少了护理纠纷。能将被动的宣教转为根据患者的健康需要和为患者解决问题的主动宣教。能完善和补充健康教育内容,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整体护理质量考核,健康教育知晓率>98%,覆盖率100%,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3.2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满意度。由于护士分阶段适时对产妇进行系统的指导与交流,护士及时了解了产妇的健康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产妇的实际问题,使孕产妇感觉到护士在认真考虑她们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

参 考 文 献

[1] 胡荣.对临床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41842.

[2] 王杜萍.分阶段健康教育贯穿护理始终.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57859.

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产科;护理;措施

1 影响产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 产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妊娠期妇女基本属于健康的状态,被视为正常人的特殊生理阶段[1]。产科护理重点在于提科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即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

1.2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树立健康教育的信念,促进人们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教育的措施[2]。目前很多护士已经初步形成了健康教育的概念,但还是普遍停留在卫生宣教的水平上。卫生宣教在于普及卫生知识,是知识的单向传播,接受对象比较泛化,且不注重信息反馈和效果评价;而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评价的活动[3]。

1.3 护士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 目前国际上病人健康教育步骤模式为:确定病人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病人及家属的教育目的;选择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评价教育效果。

1.4 护士缺乏自主性 与以前的功能制护士角色相比,整体护理模式下护士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但有些基层医院流于形式。很多护士在给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时处于被动,孕产妇不问,她们就不进行健康教育。事实上,产科护士应该在健康教育指导、处理个案,提供具体的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康复、母乳喂养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工作中,均有其独立的护理功能。

1.5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 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在整个健康教育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教育方法和技巧是影响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1.5.1 评估技巧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目前在评估技巧上我们主要通过观察、会谈、问卷调查、心理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评估。产科护士应正确运用评估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把对孕产妇及其家庭真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传递给他们,使之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以便能更好接受健康教育的内容。

1.5.2 护患沟通交流 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实施病人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必不可少的方法。可采用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语言性沟通中应力求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让孕产妇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等。

1.5.3 行为训练技巧 产科护士除了给孕产妇做口头的教育外,还应动手演示,如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如何给新生儿洗澡等。同时还应评价训练的效果,评价产妇是否掌握技巧及是否能独立操作。

1.6 护士缺乏健康教育相应的知识 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和体制保证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文献及书籍作参考,同时又缺乏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因为概念的混淆,很多护士只停留在单纯的卫生宣教上,达不到健康教育的层次,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所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促进产科健康教育的几点措施

2.1 产前健康教育 护士首先应正确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生理需要,同时做好必要的入院宣教,以便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告诉产妇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评价产妇及其家人是否掌握有关方面的知识。

2.2 产时陪伴分娩 陪伴分娩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导乐分娩模式,即由一名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有经验的产科护士即可充当陪护角色,护士应在整个产程陪伴产妇,指导其心理放松,充分休息,合理营养,适度运动,自由,以及呼吸技巧、躯体按摩等。此外,允许产妇的家人,尤其丈夫全程陪产,以给予产妇有力的心理支持。

2.3 产后健康教育

2.3.1 做好母乳喂养的教育实行三早 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对于无正当理由拒绝哺乳的产妇要进行恰当的教育,手把手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方法,同时进行评价。

2.3.2 加强产褥期的健康教育 如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以降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量。

2.3.3 做好新生儿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年轻的父母多不会照顾新生儿,护士应教育新父母如何给新生儿洗澡、按摩、抚触及穿衣等。

2.3.4 帮助产妇制定产后康复计划 正确指导产妇恰当的产后运动,运动应根据产妇的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一般在正常产后第2天开始。

3 在产科健康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3.1 重视产科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大多数产妇是第1次怀孕,对妊娠,分娩知识知之甚少,有的误听他人言传,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导致妊娠和分娩并发症.所以,产科健康教育是孕产妇所必需的,也是产科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3.2 教育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 健康教育应循序渐进,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从心理学角度看,一次性完成过多的内容也不利于学习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在的教育问题,再解决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多次,让产妇逐渐掌握所学知识。

3.3 保持健康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产科健康教育应从怀孕前开始,通过孕妇学校,住院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社区服务直到产褥期的电话咨询,这样既可以满足孕妇在孕期的教育需求,也可以满足住院期间的教育需求,又能保证产妇出院后的需求,使产妇从妊娠,分娩到产褥期连续地得到健康咨询服务。

4 总 结

目前我国各医院的剖宫产率上升、母乳喂养率下降及年轻的父母角色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表明我国产科护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产科护士对产科护理特点认识不足,对健康教育的涵义缺乏认识,对健康教育的程序认识不足,缺乏健康教育的技巧和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产科护士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产前、产时和产后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士应做到主动和及时,以便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1.采用自制问卷调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和最想要知道的内容:疾病知识、疾病的预后、治疗方法、康复常识、营养知识等。

(1)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康复患者由于病程长,生活自理能力低或丧失,给家属在精神、生理、经济上造成了很大负担。同时,由于对疾病知识认识缺乏,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未能对家属进行心理评估和掌握家属的心理状态,在健康教育时,家属的接受能力受影响,易导致健康教育无效。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迎接,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环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不断沟通,倾听述说,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家属心中顾虑,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了解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满足家属需求。正确评估不同时期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以家属能够接受为前提,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家属的需求。

2.方法

(1)人员配备。4名责任护士(1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负责3名患者。负责护士均接受过康复健康教育培训。

(2)根据病情、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计划。组织、实施教育计划。

(3)采用分发健康教育宣传册,做到每室一册;建立健康宣传栏,图文并茂;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医生、护士共同参与讨论、个别指导等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对病人及家属展开健康教育。

(4)及时教育,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属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能力不同,常规教育方式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及时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间,根据病程进展,动态掌握病情信息,及时、不断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及时将治疗、护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面对面与家属交流,将教育随时贯穿于每一项操作,始终以真诚的态度配以操作示范,使病人及家属从视觉上直接领会、掌握教育内容,减少不足因素,维持教育的连贯性,提高教育效果。

二、结果

两周后两组比较,观察组的生命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篇6

Influence study of detailed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NIE Lin-lin WANG Bi-qian ZHOU Yuan-feng YUAN Jian CHE Fe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Iron and Steel CO.,Ltd. Center Hospital of Jiangxi Province,Xinyu 338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etailed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from January 2010 to Nov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group) in 24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detailed health education group) in 24 cases,then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Zung self-rating scale and visual analog scale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at 1st,2nd week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and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at 1st and 2nd week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Detailed health education;Intra-aortic balloon pump;Anxiety and depression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是临床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类方式,采用此方式治疗的患者多为严重程度较高或药物治疗无效者,此类患者多因对治疗认知程度较低及对疾病预后担忧而表现出明显的不良情绪,其中焦虑与抑郁是表现极为突出的方面,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1],因此对其疏导的价值较高。本研究中主要对细致化健康教育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1月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进行治疗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组)24例和观察组(细致化健康教育组)24例。对照组24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3.4±4.5)岁;其中心肌梗死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4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8例,中专及以上6例。观察组24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51~73岁,平均(63.6±4.4)岁;其中心肌梗死21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心绞痛3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9例,中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与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疾病与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解答患者的疑问,对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其他因素进行评估与干预。

观察组的患者则以细致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首先与医师及患者、患者家属进行细致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及患者的需求,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健康教育的内容,不仅融入常规疾病与治疗方面的宣教内容,且根据患者的知识盲点进行详细告知,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告知,以使其配合对患者进行全面且多样的健康教育,从日常基础生活、护理及其他干预过程中均对患者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干预,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的频率,提升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效能感,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患者认识度及疏导焦虑、抑郁情绪的目的。

两组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1、2周时采用Zung自评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焦虑、抑郁的评估,然后比较评估结果。

1.3 评价标准

①Zung自评量表中包括两个分量表,且每个分量表单独对焦虑、抑郁进行评估,每方面均以分值越高表示心理情绪表达越为强烈,且均以≥50分表示阳性[2];②视觉模拟评分法(0~10分)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患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从中选取最为适合自己情绪表达程度的分值,其中≤3分为轻度焦虑、抑郁,4~6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分为重度焦虑、抑郁[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焦虑、抑郁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健康教育后1、2周时焦虑、抑郁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抑郁阳性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

2.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

健康教育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轻、中重度焦虑、抑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健康教育后1、2周时轻度焦虑、抑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

3 讨论

篇7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100例消化溃疡的患者中,自愿参加本研究者50例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34~68岁,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或钡餐透视确诊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 1 ]。其中胃溃疡57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复合性溃疡15例。

2 方法

2.1 健康教育的方法:对2组患者均做到以下宣教内容:消化性溃疡相关知识、治疗中的注意事项、禁烟酒和刺激性强的食物,用药指导、心理指导等教育。健康教育形式:对照组采用以一个病房为小组口头讲解、查房时提问、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

观察组在不影响治疗情况下,当日或次日 对每位患者做健康评估。评估内容有身体症状、心理-社会、功能性健康形态[2]。根据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病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者需求的教育内容,因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进行个体指导,分时段进行健康教育:即入院介绍,住院期间的心理指导、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休息活动指导、不良习惯的纠正;出院指导:定期复查、消除有害因素避免复发。给患者提供反馈的机会,在交流中,允许病人有足够的时间自我陈述,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健康教育活动。

2.2 评价方法:在病人出院前发调查问卷,统计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效果为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生活习惯、用药方法的掌握率。半年后,通过定期回院复查的方式了解有无复发的情况。

2.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3 讨论

3.1 常规的健康教育工作没有针对性,只是对溃疡病笼统地进行健康宣教,护士讲病人听,对发给的资料看不明白,健康宣教效果差。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是按照健康评估、参考病人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再进行健康宣教。病人在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健康知识,就给予什么样的健康宣教。病人能主动参与,所以健康宣教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同时也便于护士及时了解宣教效果,及时修改或补充健教内容。

3.2 对消化溃疡病人实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护士转变了传统的、例行公事的观念,主动学习丰富了专业技能;患者主动参与掌握了治病防病知识。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更多消化溃疡的发病原因、诱因和防治知识。通过护患的互动式交流。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调查表上可以看出,病人满意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3 健康教育与护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3]护理人员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于各项护理活动中,利用晨晚间护理、巡视病房时间、陪病人检查或治疗前后都是很好的健康教育时机。实施个性化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也能使护理服务最大化[4]。尤其是类似本组的慢性病患者,消化性溃疡复发是可以预防的,但因为忽略了出院的指导内容再次住院。因此出院指导的作用不能忽视。凡是能掌握预防知识:尽量不使用致溃疡药物,合理膳食:三餐按时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少用辛辣调味品;戒烟酒,减少饮用咖啡、可口可乐等饮料;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溃疡复发率很低。实践证明:个体化健康教育是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的可行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 2008, 7 (28): 418-420.

篇8

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项工作任务。围绕甲型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肿瘤、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结合各种卫生日主题开展宣传活动。特别是积极开展“世界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预防接种日”、“防治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卫生主题日宣传活动。继续做好针对农民工、外出打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传播材料的播放工作.根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群众性的健康安全和防范教育,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加强健康教育网络信息建设,促进健康教育网络信息规范化。加强健康教育档案规范化管理。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20xx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志愿者队伍,加强健康教育志愿者培训;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疾控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中心工作计划,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大经费投入

计划20xx年购置新的照相机、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保障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计划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

1、举办健康教育讲座

每月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全年不少于12次。依据居民需求、季节多发病安排讲座内容,按照季节变化增加手足口、流感等流行性传染病的内容。选择临床经验相对丰富、表达能力较强的医生作为主讲人。每次讲座前认真组织、安排、通知,在讲座后接受咨询、发放相关健康教育材料,尽可能将健康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居民。(后附健康教育讲座安排表)

2、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日、全国碘缺乏病日、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糖尿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各种健康主题日和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根据主题发放宣传资料。

3、向居民播放健康教育光盘

在输液室设电视及dvd,每周定期播放健康教育光盘,光盘内容以居民的需要为原则,做好播放记录、播放小结等。

4、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

计划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居民喜欢的健康知识竞赛,专干提前认真组织,设计试题、配备奖品,让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学习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识。

5、办好健康教育宣传栏

按季度定期对中心的3个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内容。将季节多发病、常见病及居民感兴趣的健康常识列入其中,丰富多彩的宣传健康知识。

6、发挥取阅架的作用

中心大厅设健康教育取阅架,每月定期整理,将居民需要的健康教育材料摆放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

(四)、健康教育效果评估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住院患者100例,入选条件:有确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接受膝关节置换术;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73.5±3.1)岁。按入院先后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成立科室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小组,由管床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对围手术期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健康需求对患者进行宣教,具体如下。

1.2.1入院当天健康教育 常规病区环境,规章制度,管床医生、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协助更换病员服,修剪指甲、胡须,日常用品准备等;评估患者病情与心理状况,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等;对有烟酒嗜好者,劝其戒烟。

1.2.2术前健康教育 讲解术前相关检查及术前用药的目的、意义;指导患者加强营养,注意休息,增强体质,为手术做准备;指导患者进行适应性的功能锻炼,训练床上大小便;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指导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1.2.3手术日健康教育 讲解术日晨留置导尿、尿管的作用及注意事项;术后返回病房,观察切口包扎情况,引流是否通畅,皮肤颜色、温度;讲解去枕平卧的目的和意义;讲解术后应用药物注意事项。

1.2.4术后健康教育 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行走训练要注意安全;讲解术后早期下床的意义;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指导患者注意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限制探视,防止受凉。

1.2.5出院前健康教育 讲解办理出院流程,协助办理出院;指导加强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方法;指导患者出院后复查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通过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及功能锻炼评价进行综合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满意度评价比较 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组知识知晓率为96%,患者满意率98%;对照组知识知晓率为74%,患者满意率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功能锻炼比较 实施路径式健康教育后,研究组达标程度评分为(94.73±7.14)分,对照组为(78.47±6.3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篇10

2健康教育方式

患者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由于患者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患疾病的病情和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故教育式应符合个体化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教育效果,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健康行为。

2.1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通常将相应疾病防治知识编成宣传手册、挂图等,发放给患者进行学习,适用于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注意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当配以趣味盎然的画面,增加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护士要适当引导讲解并加以必要的解释。

2.2提问与测试一讨论式相结合在发放图册与口头讲解相结合的基础上,重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要鼓励患者提出问题,护士必须予以耐心回答;护士可选择图册中或已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考核或相互讨论,使患者认识和理解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从提问和讨论过程中也可评估患者对健康内容掌握程度,进行必要补充及初步评价教育效果。

2.3示教法与模仿法相结合常采用放录像、幻灯片或由护士进行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示教,要声情并茂;之后,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反复模仿操作方法,以掌握相关技能。

3寓教育于疾疾发生发展全过程

入院后患者健康教育活动分5个步骤:①收集资料用以对患者健康需求的评估;②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目标;③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④协同执行健康教育计划;⑤评价效果。

3.1入院须知的健康教育新患者刚人院,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常会产生陌生感和孤独无助感。此时,护士应该热情接待,介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病区环境和相关人员等,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及病区这一特殊环境。可发放各种卡片,上面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主管护士。入院后为患者家属倒上一杯水,可让患者消除不安感觉,缩短患者与医护之间距离,建立良好服务形象有助于进一步沟通。

3.2急性期患者的健康教育急性期可让患者安顿好以后再进行健康教育,不急于实施,等病情稳定后方可实施简短介绍,内容不宜过多。急性期患者因病情影响不愿积极配合,护士可通过自己言行对患者做出具体操作护理,加深护患关系建立良好印象。

3.3慢性及恢复期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慢性病及恢复期患者来说,此时对有关健康问题求知欲较强,是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教育内容要丰富。根据患者的各种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并举,系统地分阶段进行进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教育中要深入浅出,具有针对性,讲求科学性和通俗性。

3.4特殊诊疗检查以及手术的健康教育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种先进医疗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各种特殊诊疗检查项目日趋繁多。所以护理人员要做好特殊诊疗检查和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其目的、方法、意义、优缺点和注意事项,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和合作,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以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出院。

3.5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疾病的现状和预后,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饮食调节,定期复查随诊,坚持不懈的功能康复锻炼,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可发放康复锻炼内容卡,内容有注意事项、锻炼方法、服药方法、良好生活习惯等。

4健康教育质量的评价

评价是健康教育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是计划实施的反馈贯穿全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找出薄弱环节,改进今后的教育决策。定期发放调查表进行打分,评价健康行为,表格设置可把健康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5.1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护士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关心体贴患者、尊敬爱护患者的前提下,才能尊重患者的隐私,才能与患者建立朋友式的护患关系,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并主动参与到过程之中。

5.2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必须掌握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行为学和传播学等边缘学科知识,要认真学习收集资料,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担当教育角色。可开展人人讲座,提高护士专业水平,促进广大护士积极学习,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4-01

优质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护理安全为宗旨,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规范临床行为,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创新护理管理体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向纵深发展的一种工作模式与管理体制[1]。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一门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教育是开展优质护理、落实护理工作责任的必然要求。我院于2010年6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四年多来在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方面探索出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健康教育实施原则

健康教育的实施应具有可行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保护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及程序性原则。健康教育必须考虑患者接受教育、进行实施的可行性;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做到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及患者家属,避免其身心受到伤害;应随着患者的病情、心理变化而动态变化。根据患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动态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应按照程序有序进行。

2 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责

2.1 组织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管理者,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有娴熟的沟通技巧、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洞察力及组织能力。在患者住院全过程中,针对不同个体,详细、准确地落实内容,组织好各个阶段健康教育的实施,确保健康教育优质、有序进行。

2.2 主导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执行人,在健康教育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2.3 监督作用 护士是健康教育的主体,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监督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

2.4 桥梁作用 护士要担任协调者,与医生等其他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和协调,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架起一座传授知识和矫正不良健康行为的桥梁。

3 实施健康教育的程序

健康教育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步骤来进行,这五个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对健康教育最终效果进行评价时,若发现问题,应该进入新一轮的循环,以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3.1 评估及诊断 评估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评估内容为患者的文化程度、学习理解能力、体力及运动能力、有无了解健康信息的愿望,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对疾病的态度与相关行为表现。评估方法:收集患者信息、观察患者生活方式、阅读患者病历等;根据评估所得资料,做出健康教育诊断,列出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导致该问题的原因。

3.2 计划 健康教育计划的核心是目标,制定目标时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目标。健康教育计划提出的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类:一是认知目标,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二是情感目标,健康相关态度的形成或转变。三是技能目标,掌握和运用某操作技术的能力。

3.3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 执行健康教育计划的过程是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健康教育的原则,护士必须具备沟通技巧、知识传授技巧、行为训练技巧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知识的传播,帮助患者认识与自身相关的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

3.4 评价 一是由专家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效果调查问卷发放给患者,在调查前向患者详细解释问卷中问题及填表要求[2],评价健康教育信息、措施是否能满足患者需要。二是各科室制定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表,考核责任护士健康教育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4 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4.1 护士必须掌握灵活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慨括起来主要有知识传授和行为训练两种。知识传授包括语言交流、文字教育法、形象教育法、电话教育法、综合性教育法;行为训练包括自我能力训练、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康复能力训练。自我能力训练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如洗脸、穿衣等。住院适应能力训练包含了患者住院期间有利于疾病康复的一系列行为的训练,如腹式呼吸,引流等。康复能力训练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如骨关节功能恢复。

4.2 健康教育职责划分 我们将实施健康教育人员的职责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医院层面、科室层面、个人层面。医院设立咨询中心,提供咨询电话,专家门诊咨询,提供各个病种的健康教育处方、科普读物、卫生宣传画、小册子、报刊,电子显示屏,定期组织同病种的病友会等。科室则通过每月的工休座谈会,科室宣传栏,主管医生咨询等方式,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个人层面是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指导,针对患者需求和病情发展,及时调整健康教育计划,为患者提供完整、动态的健康咨询指导。

5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健康教育效果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疗和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情况。护士在健康教育中应明确职责,把握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掌握健康教育程序及正确的实施方法,设计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表、质量评价标准表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采取以上各种有效措施,能提高医院健康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