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6 09:02: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篇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 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 也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 它具有广泛的思想涵义;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 21 世纪挑战,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语文学科既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 也是素质教育本身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课堂学习方法的转变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学习方法, 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选择, 独立思考, 采取不同方法获取知识, 得到发展。而素质教育也反对强迫、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求从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尊重人的自由选择, 充分展现人的无限潜能。将素质教育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可使得每个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成长。如在识字教学中, 我改变了以往就字认字的做法, 而是引导学生看字形、想字义、悟字理, 用生字编故事, 让他们通过合理丰富的想象感悟汉字的造字规律, 揭示汉字符号蕴涵的字理。结果学生不仅能又快又牢地记忆生字, 还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例如:“坐”字可以这样记忆:“两个人坐在土上。”再如“吃”字, 学生常常写成“口气”字, 所以我常常提醒他们有剌卡住喉咙, 吃不下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也开阔了学生的思路。

二、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奠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学会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着力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广阔的的语言天地,除课堂教学外,开展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发展学生的语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观念是先导,只有我们都树立了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实施素质教育。

三、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能学习

施教之功,重在练能。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从而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小学语文“能力训练”实验教材设计的训练系列、训练方法,要求训练做到目标明、训练实、负担轻、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实施小语素质教育的这个关键。具体表现在:教材优势:小语能力训练实验教材构建了一个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读写训练系列。课文后的单项,单元后的多项练习,一册后的综合练习。这三类练习,各具功能又相互联系。阅读单项练习有讲读例文后的记忆性练习,巩固例文后的巩固性练习,自学例文后的运用性练习。作文单项练习有《习作例文》后的吸收性练习和模仿性练习,《病例分析》后的预防性练习。单元后的多项练习属创造性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会的读写方法独立练习。一册后的综合练习目的是复习巩固本册所传授的读写知识,沟通各项能力之间的联系,发挥整体训练的优势,强化素质训练的程序,提高素质训练的效果。这个训练序列符合“接受模仿――主动操作――创作运用”小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每篇课文后的作业均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题的选编力求做到:有趣、有序,围绕能力训练项目,突出素质教育要点。教法优势:把训练引进课堂,课堂教学变“繁琐的分析”为“扎扎实实的训练”,改变了传统教学“讲得多练得少”、“练得乱”、“练得杂”的现象,做到向科学的训练要质量。

四、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地、有目的、有计划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常见的有朗诵、讲故事比赛、讲演、辩论、创办墙报板报或油印小报、举办书法、作文、读书笔记展览、参观、游戏活动等。课外活动安排要突出其趣味性、新颖及时性、实践性、创造性、独立自主性的特点。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强化示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要向学生介绍方式方法,并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3分钟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或朗读片段,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培养了读书习惯,让学生在熟读中掌握了思想内容,领会了文章的表达艺术;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教育小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培养和激发自己课内外阅读的学习兴趣,给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创设更多发展的空间。从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入手,积极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勇于语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者应具有的起码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2

语文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与情感活动分割开来,即情感活动亦不能离开认知活动。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认知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语文教师断不可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就丧失了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针对此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语文知识的认知及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实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如果能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自主学习便会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语文教育中,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

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不同的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要求与特点,小学语文所强调的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性与基础性。虽然各个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毕竟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同,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大的差别存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再由对学生一般学科能力的培养,此种能力不是不能够单靠考试便可以衡量的,它所需要的是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与素质。在语文素质教育中应该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不会轻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能够持续地学习,从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提高的措施

1、确立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应该将其摆放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变成课堂上的主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课堂主体地位,并为学生做好一切课堂安排,学生在此种学习环境下会渐渐产生依赖心理,被动接受知识,外加学生长期都被考试分数所压抑,心理负担本就沉重。因此只有放手使学生自由,引导其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够有助于他们积极思考并主动学习,以便于在教学活动中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气氛。与此同时还要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这样以一来不仅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交流,还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与包容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所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不可一味的批评,而是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并帮助他们找出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使他们在教师的关怀下在失败中振作起来,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考试同样成为了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手段,虽然考试分数并不能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但其同样对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明确自己不足之处的情况下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为考试不理想的学生多提供机会,督促其在讲评的时候根据自己的错题了解自身不足之处,在纠正复习理解之后教师可以为其多提供一次考试机会以帮助其建立起学习信息。

3、语文教师要树立其新的思想观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它是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的一项重要环节。小学教师要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关怀与爱,并做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语文教师可以活用语文知识引导其如何做人与做事,帮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学会生活。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发展,促使其养成主动好学的习惯,在明确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帮助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具备知识的运用能力。

4、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应该从语文素养,教学素养以及个人素养方面着手,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为人师表,要树立其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够做好学生们的表率。

篇3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素质的内涵,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思想品德、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具体地讲,语文素质内涵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语文基础知识素质;②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③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④语文审美素质,如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中心任务,就是要训练语文基本功训练。

二、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三大教学任务,即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1、训练能力。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等;同时,辅之以一般能力的训练,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字、词、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识记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可以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强化操作训练。

2、陶冶情感。

陶冶情感就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应讲究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从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入手,但自始至终要强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为人,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的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文道统一原则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语文课文本身是文道统一体,即以道显文,文以道存,因而语文教学过程同样需要做到文道统一,即以文悟道,因道学文;二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始至终地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语言符号的学习和做人之道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养习惯。

主要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至他们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培养学生的一般习惯外,还应特别注意善于联系实际、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锐、思维快捷的多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三、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端正语文教学思想,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交际性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倡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从而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素质人才。

2、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要求具体化。目标要明确到位,做到既适度又具体,操作性强,最好是能够将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网络化。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体现训练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因此,小学语文实行开放性教学尤为重要,紧贴现实社会生活,实行开放性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辐射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上,放到现实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去,既可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将小学语文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听、说、读、写等活动结合起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实行开放行教学,必须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结构体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6、改革教学评估方式,重视语文素质评价。

根据语文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评价小学生素质可确定这样几项指标: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及自学能力;②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③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程度;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吸取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营养程度;⑤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受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程度等。

参考文献

[1] 李翔. 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篇4

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全国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小学语文教育以自身的许多特点,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应试教育观念难转变

众所周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相对,应试教育只能培养高分低能、死记硬背的规范式学生,而素质教育截然相反,要求学校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为社会培养人才。但目前的部分学校老师和家长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仍然存在。即使学校方面想要完全进行素质教育,也得不到学生家长的支持,甚至会产生矛盾,致使素质教育无法彻底贯彻落实

2、教学理念落后,教师跟不上转变

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陈旧的方法。教育理念上缺失,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能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善过去那种几十年重复不变的劳动。

3.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低下

写作及阅读能力是约束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对日后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从小培养。但由于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接触面太窄小和过于重视英语数学的观念等原因,使得小学生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偏差,尤其是农村,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学生接触的舞台太小,小学生根本没有能从自身理解的角度去把握文章内容和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样也就会使小学生缺乏分析与理解的能力,语文课的教学水平更是远远提不上去,更不能谈素质教育了。

4.媒体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不当

随着教育质量的提高,科技应用于教学越来越广泛,让小学生接触现代教学方法也是提高素质教育的一种途径。但是在用现代多媒体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多媒体这些教学资源利用是不当的,有的甚至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致使很多学生的读写、思考及思维表达等都被多媒体课件替代,这样的教学现状严重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加强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生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然小学语文课的素质教育问题重重,也需要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从目前看,我们需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教学方法和理念,努力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并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总体提高小学生语文课素质教育水平,具体建议如下:

1、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入手,提高教师语文教学素质水平。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2、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首先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3、准备各种语文技能的训练,注意结合语文课的特点及其文学因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同时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

在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小学语文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039-01

新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发展和机遇。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小学语言语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奠定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学会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要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应着力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广阔的的语言天地,除课堂教学外,开展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开展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发展学生的语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就要破除那种把语文教学跟语文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观念,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课外活动和良好的语文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观念是先导,只有我们都树立了正确的“大语文”教学观,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去实施素质教育。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的要求就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我们面对的学生年龄、性格、成绩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与“选择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对立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把语文能力的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培养他们的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方法,根据认识论的观点,依照科学方法可使人的认识活动变得有序,使天分较高的上层生学到更多的东西,中层生学到想学的东西,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形成个人的某种技能。

三、挖掘语文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说:“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其中语文课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如在教学王愿坚《七根火柴》可以以无名战士的献身精神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继承革命优良传统,树立远大理想。《桂林山水之歌》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特级教师陈志聪说:“在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爱江山多娇的祖国、爱人才辈出的祖国、爱语言优美的祖国、爱具有优秀民族特点的祖国。”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许多科学技术都已跨入世界先进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一些不好西方思想也渗入中国,使得一些青少年学生迷失方向,贪图享乐,没有追求,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典型课文进行启发,帮助他们理解古贤人的崇高理想和宽阔胸襟,真正理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深刻含义,懂得保尔・柯察金“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人生箴言,正如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语文教做人,学语文学做人,”从而达到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扩大阅读面和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7-0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人民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我作为一位在基层工作了许多年的语文教师,结合新形势对于语文教学所提出的要求,也有自己的一番认识,于此特撰文指出,用以和广大同人进行取长补短!

1.应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础。

2.在语文课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也便于为其它学科教育打好基础

应该肯定,我们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金钱、乃至手中的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大学的一些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的先天不足。也因为语文程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础。

3.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3.2 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古人所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3 教学相长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要想使小学语文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种目标,就必须要准确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3.3.1 师生互动的原则。要建立主体性原则、平等对话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和反馈性原则。其次要组建利于协作互动的学习小组。

3.3.2 合作学习原则。在合作学习中,采用异质分组、确定小组规模、小组成员角色的分配和座位编排方式构建科学小组。

3.3.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善于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情感,要掌握教学语言的艺术。还要善于控制自身的消极情绪,要始终热情、饱满、积极地面对学生,成为学生观察学习的榜样。

4.帮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积极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知识

篇7

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二、明确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正确处理教材

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改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制定符合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的目标体系,以有利于检测和操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要尽可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清楚每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和习惯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素质的“四有”新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和学会审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较差,对世事的接触较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注意力。教师如果不注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40分钟的教学都放在分析课文、传授知识上,就会使小学语文课变得枯燥五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求教师注意授课技巧,巧妙地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将一些与课文有关联的乐事、趣事、知识穿插在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这样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达到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长期养成的一种学习的自觉、自动的行为倾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良好习惯,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首先是认真听课习惯。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吸引住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

其次是质疑问难的习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丰富个性、创造意识、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人,即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保护其智慧的火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启发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超越教师,并逐步形成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质疑问难的重要性。

第三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能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障碍,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以逐步形成习惯。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为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是认真做听课笔记的习惯。做听课笔记,可以使学生动脑动手、内化知识、理清思路、提高听力和记忆力、集中注意力和锻炼思维等,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学生坚持做听课笔记,还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

第五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不仅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它可以克服学生懒惰、不愿动脑动手、不思学习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形成自主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逐渐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遵循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它们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互促进、统一发展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一致的规律等。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优化,要以低耗、高效、优质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

4.加强学法指导,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讲课前,布置一些深浅恰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课前根据要求动脑、动手、动口,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找出疑难问题,上课时再听老师讲解,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习也积极主动。

其次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一是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除查字典外,还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结合环境、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二是让学生理解句子。因为理解句子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在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常采用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三是让学生学会分段和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学生掌握其方法规律,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篇8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篇9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学中实现创新,勇于创新,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为课堂增加别开生趣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创新化的表现。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快乐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10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创新成为教育教学事业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是学习一切的基础,语言能力的表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修养和社会交际能力。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感体验,让课堂亮起来

“情随境生,言由情出。”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情”字,它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不断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中课堂上,紧紧抓住一个“冒”字,引导学生品词、悟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亲近大自然的愉快,体会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四)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学中实现创新,勇于创新,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为课堂增加别开生趣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创新化的表现。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快乐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

参考文献:

篇11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为培养新世纪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也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方案,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能力和才智。为此,我们为这类教学方面做出了如下总结:

(一)引思型。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带着疑问去思考问题的,疑问可以促使思维的产生,引发创新。因此,引思型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思考状态,去探索事物的新奇和奥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通常采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通过课文题目,引发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

2.通过文中的关键词句,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词语的意思。

3.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二)讨论型。

在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需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去思考问题,所以讨论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讨论型教学就是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学生之间不同意见的采纳和综合,学生以长补短,逐步将问题思考全面。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发现新的问题之后,主动提出质疑,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情景诱发教学。

情景教学是一种直观有趣的教学方法。在语文课堂之上可以创造出课程中的情景,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促使学生联想。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者一个新课程学完之后,教师让学生沿着课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情,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等。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需要从小做起,在小学教育中灌输学生创新思维的概念,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创造,大胆尝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又该如何才能做到创新?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教学将学习目标定在升学的前提之下,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的学习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明确,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占据很重要的作用。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面去。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逐步养成探索知识的习惯。

转贴于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很好的学习记忆知识。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可以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用有趣的游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小学学习字母为例,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完之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位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教师举出图片,让学生开始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教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学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此类推,最后得分最多的一组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激励没有得到奖励的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

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记忆新学的生字词等。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不一样的动物组成的图片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以看成字母O学习,不但让学生看到鸡蛋能够联想到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都可以联系到字母O,这样很大程度上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情景教学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记忆课文中的知识点,还能展现学生的才能。充分利用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开生趣,还能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尝试着去联想每一种事物应该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四)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

讨论式教学是素质教学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要怎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才能有效的学习知识。讨论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以《小白兔与小灰兔》一课为例,作一个简单的假设: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内容之后可以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如果是你帮老山羊挑了白菜回家,你会选择白菜种子还是白菜呢?

学生:白菜种子。

教师:那如果你不懂怎么种白菜,怎么办?

由于这是书本上没有考虑的,学生一时间会对这个问题回答出千奇百怪的答案,如向老山羊学习,问妈妈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的创新与素质教育是紧密相连的。在素质教学中实现创新,勇于创新,营造和谐、有趣的课堂气氛,为课堂增加别开生趣的教学设计,是素质教育创新化的表现。这样的创新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还能让学生在快乐和充满趣味的学习生活中成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教学应该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用于素质教学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