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6 09:02: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公园景观设计优缺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水,延续着生命,生生不息。人类自古逐水而居,四大文明古国皆是诞生于大河流域,水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城市文明的延伸,是城市景观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人类与生俱来有着对水亲近的欲望,滨水区对于人们有着内在而持久的吸引力。因此,滨水区往往是城市最具活力的公共空间。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滨水地带的利用更加规范和多元化,从最初的功能性需求提升为审美与功能的结合以及生态的保护。
1 城市滨水区概念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某一特定水域及其相关构成物形成的空间总称。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空间范围包括200~300 m 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吸引距离为1~2 km,相当于步行15~30 min的距离范围。
1.1 城市滨水景观构成要素分析
随着人类城市化的推进,滨水景观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之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工作都越来越远离开放性公共空间。因此,城市滨水环境更是人类居住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必不可少的存在。
根据近年国内外对城市滨水景观的研究,笔者将城市滨水景观构成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1)人文历史景观
城市中的人文历史景观是历史的遗迹,体现城市特色之所在,具有纪念和教育意义。
(2)亲水景观
亲水景观是城市滨水景观最具特色的景观元素,是人类接触水源,享受回归自然的生态体验。城市亲水景观的活动类型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①自然接触型
②休闲散步型
③大型文化娱乐、纪念庆典活动型
④休闲、运动型
(3)植物景观
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点所在,在强调生态环保的今天,以生态支撑人居的城市自然共生是眼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植物在滨水景观的运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①园林群植景观
②植物造型景观
③自然野趣植物景观
(4)动水景观
动水景观分为人工规则式景观和自然式景观。喷泉与瀑布较为常见。
(5)自然地貌生态景观(湿地景观)
湿地按性质一般分为天然湿地和和人工湿地。利用地貌自然生态资源创建城市滨水旅游景观符合自然原生态的审美理念,满足返璞归真的心理情趣。
(6)雕塑小品景观
雕塑,是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形象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城市滨水景观重要的景观组成部分,从环境艺术审美观点出发,对提高城市环境艺术水平有重要作用,也是城市的地标。
(7)桥梁与建筑景观
1.2 城市滨水景观功能与模式
从城市滨水景观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以下三功能:休憩功能、生态功能、城市形象功能。
从城市滨水景观的模式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模式:滨水餐饮娱乐区、滨水文体博览区、滨水休闲活动区、滨水商办经贸区、滨水居住区、滨水营运码头区。这些功能模式的相互组合构成了滨水活动的基本形态。
2 兰州城关区段滨水景观分析
2.1 兰州城关区概况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省会城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是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现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5区和永登、皋兰、榆中3县。城关区是兰州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是省、市政府及其部门的驻在地,区内以科教、金融、商贸、文化为主的服务业比较发达。
2.2 兰州市城关区段黄河滨水景观概述
城关区段黄河滨水景观是兰州黄河滨水景观最早开始建设的区域,兰州城区属于带状地形,用地紧张,滨水景观以黄河为轴线,南北两岸散布各个景观节点,形成景观视觉通廊。南岸景观节点多于北岸景观节点,自然接触性亲水河岸基本贯穿于整个城关区南岸,并且在多个重要的景观节点的河岸铺设休闲道路,极大的满足人们对亲水景观的需求。景观节点类型丰富,中心节点功能多样,以游憩功能为主。
2.3 兰州市城关区段黄河滨水景观分析
兰州市城关区段滨水景观以中山桥为主要景点,向东散布各大景观节点,其中历史人文景观有:中山铁桥、白塔山、水车博览园以及天趁啪芍贰U庑├史人文景观多为历史遗迹,从中可以追溯到兰州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白塔山已被列入历史风貌保护区。平沙落雁、筏客搏浪、丝路古道以及霍去病西征这些主题雕塑凭借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幅度的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积淀,并成为代表鲜明的城市地标。市民广场、绿色公园、体育公园均为文体休闲广场,为市民游憩锻炼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白天市民们在市民公园、绿色公园进行有组织的合唱、舞蹈活动。在体育公园运动健身,戏水,放松身心。其中绿色公园集健身,体育,休闲,亲水,餐饮与一体,功能较为综合,成为市民比较集中的景观节点。亲水平台集雕塑、亲水、广场为一体,景观设计最为立体,不同地势的高差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分区,河岸是自然亲水景观,堤岸有可以眺望的亲水平台,与黄河北岸的音乐喷泉遥相呼应,令人心旷神怡,台阶以上有大型的绿地广场,供市民休憩娱乐。雁滩湿地公园是是雁滩第一座湿地公园,也是银滩湿地公园之后兰州城区第二个湿地公园,西起兰州体育公园东侧,东至柳忠高速公路跨河大桥向东220米段的河滩地,园区东西全长1373米,南北最宽达225米,最窄处15米,总面积16.8公顷。大大满足了人们亲水的需要,全程以自然景观为主。
2.4 兰州市城关区段黄河滨水景观总评价
城关区为兰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建设起步较早,城关区段黄河滨水景观还在逐步提升与完善之中。由于建设规划起步较早,难免存在设计手法单一,程式化的问题,在提升过程中存在新旧设计手法不统一,材料运用突兀、景观节点色彩单一等问题。岸边停靠的餐饮娱乐船只作为滨水景观特有的景观构成元素,是吸引游客的游憩景观,但也存在着维护与规划的问题。河岸的垃圾,也同样存在着维护与处理的问题。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对兰州黄河风情线的规划有望进一步的提升。做到最大优化审美与功能的结合,才能通过城市景观带动城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林焰.滨水园林景观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需求矛盾越来越大,因此大量地运用绿色植物就成为解决矛盾的有效措施。但是,唐山市冬季寒冷,决定了园林植物种植的局限性,特别是能露地越冬的常绿阔叶树种相对较少,大多数阔叶树冬季落叶后枝干秃裸,致使冬季景观相对单调。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多种植物的个性观赏特征弥补这一不足。
1唐山市气候
唐山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受大陆性变化气团影响,降水不多,由于偏北或偏西风盛行,蒸发量增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北移,促使西南或东南洋面上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成为主要降水季节;秋季东南季风减退,极地大陆气团逐渐加强,逐渐转变为秋高气爽的少雨季节。
全市多年平均气温lO.6%,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5~-8℃,最低气温可达一26%;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5~26%,最高气温40%。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44.2mm,其中汛期降水量526.5mm,占年降水量的82%左右。无霜期平均180天,初霜期一般为10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初。
2观枝干植物
在冬季北方城市的树木枝干多为灰色或褐色,晦暗的色彩造成了城市绿地景观的沉闷气氛。但具有色彩鲜艳的枝干的树种也为数不少,冬季城市绿地的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应用这些植物来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植物枝干的色彩有红色、金黄色、绿色、白色、古铜色等,红瑞木、黄刺玫、杏、野蔷薇等植物具有红色枝条;金枝国槐、金叶榆、金枝柳等具有金黄色的枝条;棣棠、梧桐、迎春等植物的枝条为绿色;白色的有白桦、银白杨、核桃揪等,古铜色的有山桃等。还有些树种的树皮具有斑驳的色彩,如白皮松、悬铃木等。通过孤植、丛植、列植、群植、混合搭配植物,这些植物的枝干色彩在冬季叶落后更加吸引人。
3观芽植物
许多落叶树饱满的冬芽也很值得欣赏,如玉兰的芽在冬季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这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树种还有丁香属中的大多数植物、紫玉兰、牡丹、七叶树、天目琼花、桃花、碧桃、杏梅等,还有一些植物的芽是在晚冬萌动后才具有观赏价值,如榆叶梅、珍珠梅、贴梗海棠、紫荆等,这是冬天就要结束,春天即将来临的标志,有催人奋进的感染力。
4常绿树种选择
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处于温带,这里分布着大量常绿针叶树,在园林中利用常绿针叶树符合植被分布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原则。我国园林中历来也有利用常绿针叶树的传统,尤其是松柏类树木,如雪松、白皮松、油松、侧柏、华山松、樟子松、刺柏、铅笔柏、圆柏、云杉,在小环境好的地方也可栽植水杉、冷杉、龙柏等。乔木类可孤植、丛植、群植乃至片林状栽植,形成各具特色的艺术景观,给人以壮美为主要审美感受的景观。灌木类,如大叶黄杨、小叶黄杨、胶东卫矛、北海道黄杨等,既可作耐阴的下木,也可作建筑周围的基础种植材料。匍地类树木,如爬地柏、沙地柏等则是良好的地被植物,在园林中应用,既可弥补草本地被植物冬季枯黄的缺点,又因这些植物有着较强的耐旱性而可减少养护管理的成本。
5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3-0000-00
收稿日期:2012-12-07
修回日期:2013-04-27
Abstract: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ce and economical characteristics,Roadside small garden become new pet in old city renew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is investigated for the typical Roadside small garden in the procession of Guangzhou old city renewal construction. To sum up the success and shortage, definite the necessity in old city, and as the the key role for that organic supplement in old city green space system. Finally, make a point that we should think about the humanity, place spirit,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so on in planning and design Roadside small garden.
Key word: Old city renewal; Roadside small garden; Place spirit; Regional landscape design
引言
凯文・林奇说过,一个场所的质量是由场所自身和场所使用者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广州旧城区的街道小游园和作为场所使用者的广州市民。针对街道小游园的场所自身,从其区位环境、空间分布、空间质量来分析。针对场所文化生活方面,主要研究市民使用街旁小游园的偏好、感受与期望,以及小游园使用者的社会特征、使用行为与使用心理等。
1 街旁小游园定义及其特性
国际上对城市街旁小游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着美国佩雷公园的诞生,街旁绿地成为了一种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形式,被称为“袖珍公园(Vest-pocket park)”。街旁小游园是街旁绿地的一种类型,是指紧邻城市道路、分布较广、面积较小的绿地,并在其中布置了简单的户外设施,为周围的居民和路人提供一个活动和休息的场所。这种街旁绿地类型覆盖面广,选址灵活,建设投资成本较少,特别适用于“见缝插绿”的景观改造项目。
街旁小游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以开放空间的形式存在着。本文研究的街道小游园适合日常休闲活动,通常是每日或隔日进行,如老人晨练、小孩玩耍、茶余饭后聊天、小型聚会等,发生的地点主要是街巷、楼道,特点有可达性强、规模小、尺度适宜,贴近日常生活。经访问调查发现,旧城中7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只愿意在离家较近、交通方便的场所休闲活动,其中被访的老年人都有这一共识;而近90% 的受访对象选择在离住所2 km的范围内进行游憩,这说明场地的可达程度直接影响着市民休闲活动的意愿和积极性[3]。为此,街旁小游园不应只是作为城市形象的装饰,更应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取得理想的使用状况。
相比发达国家在旧城改造中对街旁小游园的建设研究,我国存在较大滞后性。本文以广州市旧城区街旁小游园的建设为例,探讨街旁小游园的具体建设内容。
2广州市旧城街旁小游园建设概况
目前广州市的“旧城区”是指建国前广州城的范围,包括原越秀区、原东山区、原荔湾区三个行政区和原海珠区的东北部街区(2006年原越秀区和原东山区合并为新越秀区,成为现今广州市建成区内最大的一个行政区)。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各大旧城区都因其地理位置、建设历史和发展政策的不同而呈现出独特的城市面貌,如:有“西关”之称的原荔湾区、有西洋风情的原东山区、临港的“河南”――原海珠区。
广州市旧城更新面临着人口密度大、空间狭窄、用地紧张等难题,街旁公园的建设对改善旧城区公共空间的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调查中发现,自2006年至2009年底,广州市的几个旧城区一共增加或修建了将近一百个街旁小游园,其中以荔湾区和原东山区的建设数量较多,而 “河南”一带由于是主要工业区,加上外来人口的迅速增加,环境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街旁公园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未能满足该区的活动需求。下文将选取旧城区中三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进行分析。
3 广州市旧城区街旁小游园建设
3.1 荔湾区“红云苑”绿化小广场
区位环境及概况:荔湾区“红云苑”绿化广场位于恩宁路恩宁桥西南侧昌华涌街与逢庆首约的交界处东北角,与西关培正小学正门隔路相对。这块地位于荔湾涌上盖,因旧城更新改造对市政道路和景观进行整合,这条河涌改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一部分,考虑到承重的问题,因而其上方不能建造大型建筑物和种植高大乔木,便辟为小游园。“红云苑”绿化广场建设面积约650,总投资410万元,在旧民居的基础上建成,以昌华苑和文澜书院历史为背景题材,将岭南庭院布局和特色植物有机结合。
功能区:主入口区、休憩区。
环境构成要素:趟龙式月洞门、花台、小景墙、黄蜡石、植物。
设计手法:灵活地结合地形,最大高差达2 m,运用借景、漏景、对景、夹景等多种传统岭南庭院造园手法,使这个不到1 hm2的地块呈现出高中低三个景观序列。空间布局以对称式为主,东南西北各开设出入口,与居民住房连接(图1)。
使用者情况:主要使用人群为老人和小孩,但都没有长时间的停留。
场地优缺点:景观层次分明,植物配置体现岭南特色,硬质景观则是运用现代的新材料对传统岭南特色的创新演绎,选址十分切合居民的需求。但存在不足之处,包括:没有设置坐凳或其他的休息设施,也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人性化考虑不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块小游园被附近的居民用作晒晾衣服的场所(图2)。
3.2 东山区署前路街旁小游园
位于原东山区的东山口社区和新河浦社区的街旁公园充分展现了东山社区文化的形象。这一带在民国以来就是很出名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传统的“富西关、贵东山”,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大多数集中在这一带,他们同时也把西洋文化带进来。从中低层花园式洋房的巴洛克建筑装饰风格,到街道转角处精致的休息小空间,都洋溢着舒适轻松的生活气息。
区位环境及概况:在署前路的署前路小学前的这个街旁小游园占地约800,整块小公园大致呈长方形(图3)。
功能区:笔者根据实地分析将其分为瀑布水景区和林荫休息区。
环境构成要素:瀑布、景墙、树池坐凳、植物。
设计手法:充分利用空间,设计出空间的高低变化,包括大树底下的树池和坐凳、瀑布水池的压顶,到处都提供了停留的可能。灵活处理地形的高与低、空间的藏与露、闭合与开敞的变化,搭配简洁、色调明快,使动静两个空间之间既有相互渗透也有所区分。景观元素运用现代主义的直线和几何图形加以强调(图4)。
使用者情况:使用人群以老人、小学生和路人为主。
场地优缺点:成功之处在于利用瀑布的跌水声对喧嚣的商业街道和安静的休憩区进行分隔;同时树池和水景驳岸都被设计成为休闲设施,空间的利用率很高。不足之处则是地块面积太小,现场调查发现有很多需要在这里活动的人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位置而被迫离开。
3.3 东山区“东山少爷”街旁小游园
区位环境及概况:在距离署前路一个街区的十字路口是公交车1路的终点站,这里的街旁小游园为乘客提供良好的候车环境,名为“东山少爷公园” (图5)。占地超过600,整个地块位于十字路口区,由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城市街道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北部的绿地是以“东山少爷”为主题,南面的广场是以宣传东山区社区文化为主题。从图6现场实景可见“东山少爷”街旁小游园与周边环境的空间格局。
功能区:休闲区和展示区。
环境构成要素:雕塑、景观廊、石刻解说词、浮雕景墙、铁艺凉亭、花坛、植物。
设计手法:为纪念春园、逵园等国共时期的历史遗址,设计理念是体现场所的地域性特色,规则式布局,白色的硬质景观搭配绿色的几何形植物,融入了东山区中西合璧的景观元素和符号,通过丰富的雕像、石刻解说词、浮雕景墙等小品对环境的地域文化进行诠释。
使用者情况:使用人群以无业游民和流浪汉为主。
场地优缺点:整个空间以介绍东山区的建设历程及这一带的人文特色为主。宣传社区文化的同时还为等候公交车的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短暂停留的场所。但是却很少有游客或居民愿意在此长时间逗留,原因是这里没有大树,仅有的几棵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y因枝叶稀疏也没有起到遮阴的效果,在广州这个太阳照射较强的地区,白天很少有人愿意在此逗留过久;另外是其所在的环境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太强,成为很多无业游民的栖身之地,据访问调查发现,附近的居民对这个小游园缺乏安全感。
3.4 小结
以上三个街旁小游园都具有较强的穿越性、休憩性和景观功能性,而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署前路街旁小游园,恩宁路的红云苑次之,使用效果最差的是“东山少爷”街旁小游园,原因是不同区域背景下,使用人群在构成和行为活动上存在着差异[4]。可见,街旁小游园的设置除了注重景观功能性以外,更应贴心地考虑到场地不同的使用人群的各种行为活动。
4 讨论与议论
广州市旧城区的小游园建设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在旧城区各种类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中,以开放式的街旁小游园空间最受老城区人们的欢迎,其使用率也是最高的。宏观上,它们是旧城区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内容,应该结合道路绿化和各种带状绿地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微观上,它们的存在则为旧城区的居民提供良好的户外活动场所,对改善和提高旧城生活条件有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调查研究,本文对广州市旧城区街旁小游园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街旁小游园的设计要注重以人为本的考虑,包括这些空间对居民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可识别性等,配套设施也要到位,如果不能做到有公共厕所,那么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避免存在可产生不文明行为的角落。
其次,街旁小游园的景观内容要体现场所精神,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色,以保护和建设更多的历史文化场所为原则,关注对民俗活动精神的提炼、对历史街区真实生活的保留。种植设计要能体现乡土风情,为旧城区增添多一分绿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宜人休憩空间。
最后,街旁小游园的建设要提倡大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理念,由政府出资或社区集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社区的历史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考虑,应用于环境设计中,建成后由社区居民分工管理,以更有利于社区的和谐。这一点,袖珍公园系统性的建设和管理就是很好的学习榜样。
本次的调查研究虽没做到面面俱全,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广州市旧城区街旁小游园的建设情况,对同类型的绿地空间设计具有参考意义,而这些场地的优缺点都将为新一轮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
[2]马建业编著.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7:32-35.
[3]秦玉.城市户外闲暇活动的空间环境与人的行为特征[J].山西建筑,2007,33(1):52,62.
[4]刘莹.小型开放式街旁绿地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中山大学,2007.12:94-96.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秦春林(1970-),女,广西兴安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与休闲管理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景区规划设计与管理。(广西桂林541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JGA179)和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度教改立项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11A0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35-02
近些年,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从事各种职业所需的工作能力,具备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因而突出工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能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在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获得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不适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具有实践操作性的课程开发逐步得到重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体系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入我国并得到迅速发展。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内涵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体系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教育学者劳耐尔教授以及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共同创立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想与理论。劳耐尔教授指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是以从事某个职业所需学科的相关知识构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则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课程体系是以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构建的,将一个工作的完整过程作为一个学习内容,使职业学习与实践直接对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的过程,真正达到了教会学生懂得工作的职业教育目的,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为:整体化的职业分析—选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首先,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召开由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请行业专家帮助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主要职业技能,选取该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之后根据学习目标,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将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领域,最后由课程专家和本专业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对每个学习领域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和加工,营造学生要获得职业能力所需要的一种真实或模拟的工作环境,即学习情境的设计。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思路
在此,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景观设计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知识涵盖面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传统的“讲、练、评结合”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景观设计职业要求。因此,在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引领学生探索和理解景观设计的原则、方法,学会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工作过程的景观设计课程开发实施方案如下:
1.明确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到多家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走访调查,邀请不同规模的景观设计公司的老板和专职景观设计师以及本专业的专职教师的多次专家座谈,对景观设计职业进行整体、全面的分析,依据景观设计师完成设计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明确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理论知识介绍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景观概念,具备基本的景观设计能力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理解景观的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景观设计的一般规律、操作流程和方法,能够绘制设计方案图纸,撰写设计方案文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小型景观项目的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熟练从事景观设计工作的一线应用型人才,具备从事景观设计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知识与能力,强化设计思维能力、研究分析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现代景观设计涵盖内容十分广泛,从小范围的环境设计、公园与休闲景观设计到大面积的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与设计等都包含其中。在课程选题的设置上,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选择合适的、多样性的项目,让学生掌握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其他的设计就能举一反三,从容应对。
在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学生的经验以及就业后的工作实际情况,一方面,选择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等题目,锻炼学生对空间氛围和尺度的把握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体会设计的内涵;另一方面,选题偏重于新颖、趣味性、探讨性较高的设计项目,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等,力图激发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其对空间的遐想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较有代表性的庭院景观设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设计、公园景观设计等六个典型景观设计工作任务。
3.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景观设计工作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接受任务、设计方案、绘图、预算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将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从提出工作任务、设计准备、方案初步设计、深化设计、设计方案讲述、方案总结评价等多个教学主题单元。
4.设计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内容确定之后,就要创造类似景观设计工作过程的环境,通过工作分析和能力要求构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掌握工作过程的所需知识和技能。
在景观设计课程的六个典型工作任务中,以任务一庭院景观设计为例,设计学习情境,其他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情境可以参照组织设计。庭院景观设计的学习情境设计步骤如下:(1)提出工作任务。教学内容包括:确定具体任务;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有关庭院景观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设计前期准备。教学内容包括: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由组建景观设计公司、业主团,由业主、设计公司双向选择,签订设计合同;组织学生现场勘测;针对设计任务组织课堂教学,分析设计中各种功能的实现;设计公司与业主进行初步沟通,了解业主的设计意向,确定设计风格;相关设计资料的收集,确定设计计划。评价内容包括现场勘测草图和设计计划表。采用学生现场展示、教师现场评分的方式,占总成绩的10%。(3)方案初步设计。教学内容包括:现场以及收集的相关资料的分析;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共同完成设计前期的分析报告,制订工作方案及实施计划;确定设计构思方案,绘制设计图纸和撰写设计方案文本;各组方案汇报、方案评介,教师检查学生的计划、图纸和设计方案文本,并提出参考意见。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图纸和设计方案文本。采用学生现场展示讲述、教师现场评分的方式,占总成绩的15%。(4)方案深化设计。教学内容包括:在总结前期汇报的基础上,参考教师的意见,深入与业主沟通;教师讲授拓展性知识,对诊断出的设计问题,进行课堂分析指导;对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完善设计方案;完成全套方案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文本的编制。评价内容包括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文本、预算书。评价方式包括设计图纸、设计方案文本、预算书上交,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0%。(5)设计方案讲述。教学内容为各小组设计方案的陈述。从方案讲述是否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能否打动业主等进行评价,采用教师、学生业主团评分的方式,各占总成绩的10%。(6)方案总结评价。教学内容包括:各小组自我评价学习和工作效果;各业主团阐述各组设计的优缺点,给设计方案打分;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给方案打分;教师总结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今后应注意的问题。评价内容包括设计方案主题鲜明、新颖,图面效果,可行性,采用学生业主团、教师分别对各组设计方案进行打分的方式,各占总成绩的20%、15%。
四、教学的反映与评价
1.加强了学生对景观设计知识的理解。以前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面对的多是一些文字、图片、设计图纸,不能很清晰地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现在的学习模式建立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了全体学生全过程参与的开放式教学,学生吸收效果理想,一些以前不清楚的知识点现在都能在工作实践当中得到解决。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走入了真实的景观环境,感受空间,在现场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展了学习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技能,学习效果也在作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学生更能适应市场人才需求。由于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行业工作要求调整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手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工作步骤与表达方式,掌握了工作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与协作工作的能力,而且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课程最后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得心应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通过一个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要求。这种课程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由小到大、从低到高的递进式训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加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这种全新的课程开发方式一定会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开创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韩伟.基于工作过程的《通信工程制图》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一、园林专业外出实习的重要意义
外出实习是园林专业根据培养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地点,从园林设计、植物识别、手绘技法等方面进行一定时间段的室外集体实践训练与专业考察,实习主体一般为已掌握一定理论及手绘基础的大三及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延续,外出实习不仅能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加强与巩固,还能从实地走访中积累优秀案例与实践经验,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提高的效果。因此,对于园林这种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外出实习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综合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园林专业学习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
据调查发现,案例式教学和外出实习比较受学生的欢迎,采用这些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提出应增加在教师的带领下外出实习、调研的机会,实际走人现实的园林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
二、外出实习的教学内容设置
不同于相对固定封闭的课堂教学,外出实习是一个开放复杂的教学组织系统,因此要求指导老师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有步骤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教学,针对园林专业外出实习的目标与任务,科学合理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以保证外出实习取得应有的效果,使师生均不虚此行。
西方国家的景观设计师职业,其从业范围和就业方式已相当规范并受到法律保护,其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占相当比重西方园林的景观教育中实践环节可从美术实习、景观设计实践、园林植物培植以及景观调研实习四方面组成。由此可见这些环节对于园林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园林外出实习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也必须涵盖这四个方面。
(一)风景的构图与写生训练
外出写生可由速写、色彩表现、摄影、构图与图像创作等方面组成,针对园林专业要求,主要以钢笔速写为主。这要求学生首先应通过观察与思考寻找风景中的亮点,并运用构图原理进行合理而巧妙地取景,完成构图、摄影与素材搜集。对于速写表现,重点强调观察与提炼,明确视觉焦点,省略繁复细节,加强黑、白、灰的明暗对比。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逃避现场写生,依赖后期的照片与网络图片进行图像临摹,这种“拿来主义”的“伪写生”大大削弱了学生的速写能力与记忆默画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设置上要充分强调现场速写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限以提高学生的绘画速度。
(二)城市道路景观的实地测量与记录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交通的动脉,同时也是决定人们关于城市印象的首要因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就把道路作为城市意象的主导性构成要素。因此对于城市主干道的可选择代表性的城市干道进行实地测量(可以100米为单位),或者以某个交通环岛为对象,搜集其道路长度、宽度、行道树及绿化带的大小、间距、冠幅等数据,分析与绘制所测道路的绿地断面形式(一板二带、二板三带等),研究行道树、分车绿带、交通环岛、路侧绿带等不同类型的种植方式。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再现自然、意化自然的特有手法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世界园林艺术殿堂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而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的苏州园林,更是吸收了中国园林与建筑艺术的精华,因此苏杭一带可以说是园林专业外出实习最理想的地点之一。通过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等古典名园的走访,可选择典型性景点,向学生现场分析各园是如何灵活运用借景、层次、抑扬及前景处理等造景手段,并结合空间的对比、组织与渗透,从而营造出“方寸之间体现万物”的自然意境。同时指导与督促学生在代表性景点现场完成速写作业,并总结相应的处理手法,使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所见所闻中得到巩固与强化。
(四)综合性公园、植物园等绿地类型的实地调查与手绘练习
综合性公园可以以杭州为主要实习地点,以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太子湾公园及杭州西湖沿线绿地为主要调查对象,分析源于现代、立足当地文化的设计风格与处理手法。此外,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杭州植物园的分类园区,要求学生进行植物的科属识别,并总结常用的绿化树种。
三、外出实习的实践教学要点
(一)做好前期教学准备
指导老师必须明确实习项目与日程计划,精心做好前期教学准备,主要包括实习地点的城市地图、各景区介绍资料、植物名录表等等。在外出实习前的课堂教学内应通过幻灯片向大家展示与预告代表性景点的特点与本次实习的目标与重点,使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并引导其提前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实习准备。此外,为了保证外出实习能安全、顺利、圆满地进行,在出发前必须与学生及班委开会部署,明确小组成员名单与任务分工,高度强调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规定的各项纪律和注意事项,尤其注意守时与安全。
(二)写生训练与专业考察相结合
园林方案设计的最终成果始终是以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等图纸形式展现出来的。无论是电脑还是手绘表现图,都离不开美术的基础训练与自身审美标准的培养。园林建筑与风景的写生训练就是锻炼手绘较为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对自然界以及人造环境的记录、收集和取舍,能迅速帮助我们加深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在手绘表现图尤其是效果图的绘制上倍感轻松。写生训练中多以钢笔速写为主,以马克彩铅着色为辅,力求锻炼学生观察景物、分析景物与概括景物的能力。重点加强植物、水体、建筑小品等配景元素的绘制与各要素的组合练习,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素描法则、透视规律等,把握好景物的远近、虚实、明暗的变化。
园林是一个尤其强调设计理念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因此在外出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始终以设计的观念指导学生观察与分析事物,以批判的原则评析所见景观的优缺点,以科学的原则提出相应的整改方式。通过上述城市道路景观、古典园林、公园等不同实例方案的专业考察,感受现代园林设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搜集各个施工细部的处理方式,汲取设计灵感与创意的来源,从而提高自身的评判能力与设计能力。
(三)以小组为单位,加大实地调查的比重,培养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价值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的潜在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纵观当前园林公司的招聘标准,团队精神成为用人单位考察员工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与设计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学会表达与沟通,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自身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方面。
1 概述
1.1 研究背景
建大校园内存在着众多文化景观分部在各个交通路径中。校园内的道路分部复杂,有两个校门,长廊有东西两个出入口,教学区对外出入口很多。这些因素有可能导致交通路线的重复设置,而且容易使人在路径选择中产生困惑。因此校园内的文化景观就起了在路径选择中的导向功能。校园文化景观与天气、时间、人的心情等一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因此选择《建大校园景观与校园路径选择偏好》为研究题目来专门研究文化景观对路径影响的具体原因。提出合理的文化景观与路径设置原则,制定设计策略。
1.2 研究对象
学习生活在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的全体师生。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运用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校园文化景观对学生路径选择的影响。
研究中通过实地感受和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多数人对路径空间的感知体验以及在路径空间中人们的行为活动。总结归纳出影响人们在路径选择上的因素。评价校园文化景观对路径选择影响的重要性,存在的合理性。
1.4 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扰,起初我们将题目写成校园景观与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但后来发现这个题目不能准确的诠释我们所要研究的选择路径的现象,所以我们将题目改为建大校园景观对于路径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然而当我们拿着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时发现在校的同学们对待问卷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有些同学就是草草了事,而对于最尊重我们调查问卷的建筑学专业同学真的很是感谢,这样对待事情认真的态度值得赞扬。最终,我们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得到了宝贵的调查结果。
2 理论研究
2.1 名词定义
①文化景观:文化景观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景观,它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②校园景观:校园景观是校园中各种可见的、有形的文化特征,它显示在校园空间中,反映一定群体的精神风貌、审美情趣、价值趋向,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③路径:路径空间是一种极具生命力的建筑空间,它以丰富多样的形态广泛地存在于各建筑、建筑群体中。路径空间连接了建筑物的功能空间,形成了空间的秩序和系统,构成了建筑的“空间脉络”。
④行为:行为是人的心理反应,行动的目的和动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重点研究和探讨在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及行为规律。
⑤心理:人的心理或意识是指人们心中的思想感情,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可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⑥路径分配空间:我们姑且先用这个自创的概念。诚然,一个空间它不可能会直接对一个人分配路径产生影响,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说,选择路径的主动权在于人自身的意志偏向。这里的路径分配空间是指几条路径出发或交汇或分歧的点所存在的空间。
⑦路径空间:这一概念主要用于与上面概念相区分。它是联系自然、建筑以及人们行走空间的连接体,它对人们的路径选择同样会产生影响。
⑧路径景观:分布于路径分配空间和路径空间中的校园景观。
2.2 针对研究对象――校园中的人们
校园环境空间与城市其他空间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所承载的活动人群不同,校园的主要使用人群是教师和学生,而城市公共空间则是向全体市民开放的,不同的人群对空间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明确环境服务对象的行为心理特点,对人群活动内容与行为心理需求进行分析,是研究校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根本所在,也是尊重生态、以人为本的环境营造的真实体现。
大学生群体是由青年到成年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没有遭遇过大的困难和挫折,也从小就缺乏集体环境,导致他们缺乏集体感与合作精神,缺乏自立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另外学习紧张对于心理脆弱者,也可能产生悲观失望、焦躁、嫉妒、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现代大学生交际困难也是十分常见的。一方面导致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因无朋友无倾诉对象,得不到心理帮助而加重心理压力,易导致心理疾病。随着网络的普及,交际困难又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交际的满足。
3 研究方法
根据物理环境的整理,总结出与研究题目相关的几个要素――宿舍、教学区、路径分配空间,路径空间。
3.1 校园基本资料(如校园内景观示意图)
3.2 路径的选择:(根据学校现有的景观分布暂定四条路径)
路径一:毫无疑问多数学生的选择,原因是:
①学校的交通枢纽长廊②几乎最近的行走距离
③最直观的路线 ④长廊入口的交通引导
路径二(长廊下层),选择原因:
①良好的视觉走廊②同样短的行走距离
③教学区景观组团的设定 ④多变的景观刺激
⑤去商业街的便利
前提:门必须开,季节不能是冬季
路径三:
①景观丰富,桥、水②图书馆便利
③宿舍区南部方便 ④稻田景观
路径四:
①操场便利 ②稻田景观
③无阻挡,路径多④桥、水等景观
⑤南宿舍区距离较近
3.3 根据路径选择性的观察
日期:2010、3、19
观察记录:
路径一――34人16:00-16:05
路径二――5人 16:00-16:05
路径三――14人16:05-16:15
路径四――2人 16:10-16:15
由于人数有限,观察做不到完全同步,仅能做到在时间段上相同,而且不计行走方向,只计通过人数。
4 调查后的路径分析
4.1 由校外进入校园生活区的路径分析
主要选择三条路径:
北大门――商业街――生活区
北大门――高层公寓――生活区
这两条室外路径拥有便利的服务设施与开阔的空间。
西门――长廊――生活区为室内路径,距离相对较短。
4.2 校门评价:
北门作为学校的主入通便利,景观构筑特点鲜明,但校外服务设施缺乏。
西门拥有便利的服务设施,但景观环境一般,校门狭窄,出入不够便利。
4.3 针对问卷中四条主要路径,不同季节、时间路径选择情况
综合比较,选择路径3的人数最多,选择路径4的人数最少。
选择路径一的主要原因:路径较短适宜早晚行走,不受气候影响。
选择路径二的主要原因:方便购物。
选择路径三的主要原因:交通便利,景观良好。只在冬季有一定局限性。
路径四极少有人选择。
4.4 户外学习地点分析
教学区庭院较封闭、宁静,是最适宜的室外学习地点,但目前庭院内座椅较少,部分庭院出入不方便,在庭院内停留的人数也很少。应针对不同庭院的情况做出调整,充分发挥教学区庭院的作用。
4.5 主要集会地点分析
长廊和铁石广场分别为室内外最主要的集会场所,应相应布置展板与电气设备接口。
4.6 休闲场地分析
中央水系、校园环路、教学区庭院为主要的休闲活动场所,针对中央水系应修缮局部亲水平台拓宽滨水步行道路。
4.7 室内外路径偏好分析
4.7.1 选择室内路径的原因分析
大多数同学选择室内路径主要是因为其不受气候影响,并且距离较短,因此有必要加强室内的景观环境,对长廊陈设进行系统规划,将绿化引入室内。
4.7.2 选择室外路径的原因分析
4.8 综合分析
4.8.1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理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对行走路径的选择取决于交通的便利性以及季节或气候的影响,这是两个最主要的方面。其次是交通的景观以及路上行走时是否有便利的设施。在其中一些问题上选项比较集中,证明整个校园的规划主次干道、交通要道与休闲小路分明,流线基本明确。但是需要做出局部调整:
①增加更加人性化的标识。
②拓宽局部休闲小路,使主要流线更通畅。
③增加教学区对外入口。
④对室内交通陈设进行系统规划,增加利用率与趣味性。
4.8.2 在校园的几个主要出入口的问题上,大部分受调查者认为既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并且优缺点分散于不同的几个方面。在从相同的出发点,经过不同路径到相同的终点这个问题上,路径的选择较为分散,比例也大致相同。在改造中有针对性的改变地面铺装与绿化景观,符合每个路径的功能与特点。
4.8.3 经过最后一张图的统计得出,校园内主要的景观及交通节点之中,最常有行人停留的是:教学区庭院、中央水系、稻田、铁石广场、校园环路以及长廊等六个部分。针对每个场所的功能调整景观构筑,充分发挥其价值。
教学区庭院:
①明确主题,可作为室外临时展场。②增加植被。③取消局部护栏。④增加标识。⑤添加座椅。
中央水系:
①亲水植被多样性。②滨水步行道路层次。③通过景观构筑激活龙潭广场。
校园环路:
①增设感应照明设备。②道路两侧微地形处理。
长廊
①院系展板美化。②分主题布置陈设。③完善服务设施。
参考文献:
[1]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中行为心理学应用研究.[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
[2]行走在空间――环境路径空间的解析.[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3]景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育人功能――以沈阳建筑大学校
园景观设计为例.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11.04.
[4]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07.04.
[5]大学校园空间认知地图案例研究――以大连理工大学校园
为例.[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6][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7][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编著.中国建筑公园出版社,2000.
1基本概念
1.1城市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是滨水景观的一种类型,该景观类型处于城市水体与陆地的过渡地带,多是在城市中原有保留或残存的滨水湿地基址上运用湿地生态学原理和滨水湿地恢复技术,借鉴自然滨水湿地生态系统建成的人工景观。
1.2植物设计科学性
植物设计科学性即是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它包括适地适种、乡土树种的选择、先锋种与优势种的和谐选择;艺术性——生境、画境、意境的构成;社会文化性的体现及对经济性的考虑等,是目前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大方向中园林设计的领导思想。
1.3滨水植物
滨水植物就是指能够在滨水环境中完成生活周期的植物,包括沿岸的草本、乔灌木、藤本及生长在近岸浅水区的水生植物;适合滨水区造景的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与水生植物两大类[1-3]。
2江湾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现状
2.1驳岸
由于松花江每年丰水期、枯水期水面高度差较大,江湾公园大面积采用自然式驳岸,即由鹅卵石铺装成宽6 m、垂直高度达3 m的驳岸、期间撒播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红蓼(Polygonumorientale L.)类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等当地水生植物种子及根茎。达到了枯水期驳岸有景、丰水期江水不进园的景观效果。在2010年特大洪水中,江湾公园是最后一个被淹没的滨江公园。大水退去后,与其他公园所引进的水生植物相比较,芦苇等当地水生植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绿色,达到了较好的绿化效果,足以证明适地适种的重要性以及乡土植物的优势。
2.2滨水景观
2.2.1乔木。由于公园设计初衷为休闲活动场地,因此园内设置了适量的游人活动场所,如舞池、运动场、健身器材区等硬质铺装,只保留了江边原有的大型柳树,后期种植的大乔木偏少,多为胸径6~8 cm的垂柳(Salix babylonica)、新疆杨(Populus bolleana Lauche)、沙松(Abies holophylla Maxim.)、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梓树(Catalpa ovata G.Don)及各种果树。经过5年的自然淘汰及2010年洪水的浸泡,就目前而言,垂柳长势最好,开场活动区附近的常绿植物长势最弱,由于没有控制好先锋树种所占比例,园区内植物生长较慢,并没有达到很好的郁闭度,为游人带来了不便。但由于选择植物基本属于乡土树种,死苗现象极少见,为后期养护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2.2.2灌木。公园种植了金山绣线菊(Spiraea X bumalda ''Go-alden Mound'')、金焰绣线菊(Spiraea xbumalda cv.Coldfiame)、日本绣线菊(Spiraea japonica L.f.)、珍珠绣线菊(Spiraea thunbergii Sieb.ex Blume)、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 cv.Red Prince)、玫瑰(Rosa rugosa)、黄刺玫(Rosa xanthin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小叶丁香(Syringa micro-phylla)等常见花灌木,还引进了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大面积地运用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日本绣线菊、珍珠绣线菊组成的模纹,其中只有珍珠绣线菊长势良好,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日本绣线菊产生了冻害,加之对道路考虑较少而导致游人的践踏,造成了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大面积死亡。天女木兰移植当年长势良好,花果繁多,第2年开始由于江边春季季风影响,出现干梢现象,花芽萎蔫。目前成活率不足50%,花量减少至20%左右,植株高度由2 m左右退化至0.5 m以下,在园区设计中,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天女木兰、金山绣线菊、金焰绣线菊、日本绣线菊的生态位,从而导致引种的失败。红王子锦带、锦带、连翘、女贞、小叶丁香等乡土及演化植物长势良好。其中,玫瑰、连翘、小叶丁香、黄刺玫的状态最为良好。
2.2.3宿根花卉及草本地被。在公园主路两边分区种植了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ava)、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宿根福禄考(Phlox paniculata)、德
(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257页)
国鸢尾(Iris germanica)、鸢尾(Iris tectorum)、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等宿根花卉,目前长势均良好,由此可见东北地区较适于宿根植物生长。考虑到公园面积、利用价值人流量及各类人群的使用时间,公园内设置了部分硬质铺装的活动区域,其余部分铺设了混播草坪。至今,远离广场的草坪长势基本良好,广场区域附近出现了部分小径,再次证明了园区道路系统设计不够人性化。由于后期采取了粗放式的养护管理,大面积草坪中出现了众多由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组成的斑状杂草,并年年有扩大的趋势,证明了乡土植物白三叶作为地被中的优势种的存在。
3优缺点分析
3.1优点
园区采取了自然式驳岸,有利于稳定植物群落、丰富滨水植物的景观营造模式及生物多样性,并对水域与路域的联系性和渗透性进行了加强,实现了路域到水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促进滨水植物景观更丰富、滨水植物群落更稳定,很好地对人们近水、亲水、渴望自然、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进行了满足。而且利于进行粗放式管理,随着水位的变化,形成不同的水岸景观。
针叶树种种植位置的选择考虑到了地域性文化,避开了高地势地区的种植,避免了因传统习俗带来的问题。乡土树种利用率较高,所选植物品种多为乡土物种,适合清水绿带区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节省了后期养护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并达到了较好的长期效果,为市民带来了方便。
3.2缺点
滨水植物的生态群落较为单调,东北乡土滨水植物种类丰富,但江湾公园建设中,为充分利用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的乡土湿生植物,如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ume)DC)、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 Baroni)、香蒲(Typha orientalis-Presl.)、慈姑(Sagittaria sagittifolia)、薄荷(Mentha haplocalyx)、水葱(Softstem bulrush)、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牛蒡(Arc-tium lappal)等,公园滨水植物景观的地方特色不明显;较少应用水生植物尤其是具有较强净污能力的种类,水体自身的净水能力不强,滨水植物的生态群落较为单调。速生树种选择较少,园区内郁蔽效果不好,树荫较少,不方便人们的昼间活动。植物的配置缺乏层次感,景观整体观赏效果较差。天女木兰等外来树种的选择没有很好地考虑其生态特性,致使引种植物不能很好地生长,从而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4建议
大力引进、驯化和繁殖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滨水植物,尤其是水生植物[4-5]。加强滨水植物的养护管理,使滨水植物景观能更长效地保持健康、良好的观赏效果。对驳岸种植进行丰富,以得到更好的净水效果,形成更好的滨水景观。加强对乡土滨水植物进行应用性研究,包括生长习性、植物种类、耐水湿能力和适宜栽植的季节等[6-7]。重视引进物种栽培措施及生境环境选择的研究,使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种类也能在滨水区得到良好的生长[8-9]。
5参考文献
[1] 王宪礼.我国自然湿地的基本特点[J].生态学杂志,1997,16(4):64-67.
[2] 何家庆.安徽枞阳湿地植被及植物资源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4):291-301.
[3] 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郭春华,李宏彬.滨水植物景观建设初探[J].中国园林,2005(4):59-62.
[5] 刘沛林,刘春腊,徐美.城市滨水风光带景观建设研究——以衡阳市湘江生态风光带为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32(1):67.
[6] 吴苏平,徐同冰,张峰玲.园林植物配置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31.
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在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同类院校相比较来看,还有诸多的不足,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1.1教学内容狭窄塔里木大学的前身是塔里木农垦大学,是典型的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课程侧重于农业类课程。目前园林景观设计学科已经成为和城市规划、建筑学并称为“设计类三姊妹”的学科之一,它也兼具文、理、工等多个学科门类的特点,无论是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已不是过去园林绿化的范畴。而现今的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课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设计景观类的课程开设严重不足,多数课程甚至仍以植物设计和应用为主,各门课程的重叠内容较多。
1.2理论教学比重偏大课堂理论教学比重很大,实践课课时相对很少,实践课中又要安排许多不同实践内容,且时间安排上很分散,不能形成很好的整体连续性效果。从而使实践教学支离破碎,很难系统完成一项内容。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较差,动手能力较差,遇到实际的项目眼高手低。专业设计和工程实践课时明显不足,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不足[3]。
1.3师生外地实习机会少,时间短促园林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学科,要想学好这门学科,更要创造出好的作品,就要多实习、多参观和多参与项目。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大三年级仅有一次去库尔勒或乌鲁木齐的机会,为期10d,由于地处偏远,往返就需耗费一半的时间,因此时间仓促,实习效果不理想。况且,实习安排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使本来就有限的专业课教学时间变得更加紧张。
1.4教学手段单一,亟待丰富目前,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教育的课程大多仍沿用以教室为基地,教师、课本、黑板为中心的“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如此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上传递的信息较少且不形象、不生动,学生对知识的直观感知和理解单薄,理解起来较困难,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专业的兴趣降低,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4]。这种单向封闭的知识传播手段和教与学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5教师交流机会少,学术氛围不浓塔里木大学地理偏僻,与外界接触少,校际间的交流不多,国际间交流的机会更少,年轻教师公派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很少,更无国际交流的机会,而且塔里木大学的园林专业在国内、国际上没有影响力,缺少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和相应的学术氛围,致使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和国际的学术动态,导致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
2园林专业改革思路
自2000年以来,国家和社会对园林设计和施工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近百所院校先后开设了相关专业,主要以建筑院校、农林院校和环艺院校为主,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历经了十年的发展,已有较好的教学条件,专业教师也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教学水平和经验日益丰富,在实践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面对园林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在学科内容设置、课程实习安排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仍然影响着园林专业的发展,急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革新。
2.1调整教学内容,引入相关学科目前塔里木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狭窄,一些与园林不相关的课程还占有一定的比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多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主要有园林花卉、园林树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城市绿地规划等课程。这些课程要作为主干课程,是学科的基础,必须学习和掌握,但缺乏应有的开放性,若仅仅在园林的范围来研究园林的问题,势必容易造成知识面狭窄、设计观念和手法的落后局面,难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变化。必须引入场地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生态和建筑学等相关的课程。这样才能在新的高度理解园林、设计园林。使城市与园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
2.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集中一定的时间,由专题实习入手,比如街头绿地、小游园、广场、商业区、居住区、公园以及风景区等系统地完成一项项内容,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独自面对此类项目。实践课程的开设应遵循先简单、后复杂;先单课程切入,后多学科联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使培养过程循序渐进,提高培养的效率和效果。通过课程的开设和相关实践技能的加强,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能力锻炼[5]。
2.3增加外地实习机会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园林建设较好的城市参观学习是园林专业学生必须实习的重要一环。理论知识需要实践来升华,到实际场地参观学习,可以感同身受,印象深刻,理解起来也直观。比如古典园林讲到古典园林,若不到实地去参观实习,很难感受到古典园林的意境,更体会不到古典园林的博大精深,也就不会汲取其精髓。反过来若没有古典园林的基础,现代园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作品都不会走得太远。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都分布于相对发达的地区,可根据具体实际择其重要园林而参观。现代园林也是东部地区最为发达,可退而求其次到乌鲁木齐参观。实习的时间应放在每年的暑期,并延长实习的时间。通过实测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使用问卷调查、行为地图等方法调查不同景观的使用情况,对所调查的景观进行分析,分析其优缺点,并给予必要的评价,目的是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到外面最新最好的园林作品,学习、消化和吸收设计的精华,达到预期的实习效果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拍照和观看。
2.4教学方法多样化规划设计课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设计理念和方法的核心。成功的设计应符合使用功能,具有优美的流线和宜人的设施。园林专业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中可采用以下3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2.4.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处理信息的集成性、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性,能全面、生动、准确地传递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优点。采用多媒体开展形象化教学特别适合园林专业的特点,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都将大有裨益。因而多媒体教学是园林专业的最佳教学方式之一。
2.4.2案例教学即通过典型设计实例的剖析,以“解剖麻雀”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触类旁通,是设计类课程应当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空谈设计理论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实例的选择应结合当前学科的发展前沿动态与热点问题,避免教学内容的一成不变、陈旧过时。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2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zhang qin1, zhang hai-li2, zhang lyu-shui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2.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xi 21009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upon which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eth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was fully revealed .it aimd to enrich teaching method in landscape planning courses and gav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in their work.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cas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大致相似,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1]。笔者通过系统分析案例教学的概念、特点、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明确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 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兰德尔对法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提倡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案例教学在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试行,1921年案例教学被正式全面推行。经过哈佛人百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教学逐步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最大特色[2]。
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3]。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用于教学的案例,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以各种视听手段为媒介,但主要还是采取书面形式去描述一个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此情景中需包含有至少一项管理问题及它的解决方案(即决策),它是为某种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4]。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案例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模拟环境,通过研究和讨论,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以及园林设计技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 师生地位的不同 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同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单方面讲授课程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得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2.2 对教师要求的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备传统教学素质即可胜任,即只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原理,能根据原理与实例有机结合进行讲解即可。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要求具备传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选取好的案例并能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更好地解答问题。一堂好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讨论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堂讨论,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讨论交流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随时给予解答。
1.2.3 对课堂环境要求的不同 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要求的课堂环境更为轻松。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为课堂教学留下充裕的讨论时间。教学活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这是一种动态交流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案例教学中要求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1.2.4 教学效果的不同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以自身努力去挖掘问题,通过集体力量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则稍逊一筹。传统教学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对单个理论理解较快,但是缺乏讨论过程,因此学习的主动性
较低,学习的效果也比案例教学较差[6]。
1.3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教学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起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1 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解决模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教师选取的通常是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存在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际上,在学校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现实环境,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1.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1.3.3 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案例问题,师生之间是一种开放式互动交流,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亲密。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缩短双方心理距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7]。
2 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鉴赏能力的逐渐提高,园林行业的准入标准势必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学科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前提。现有教学体系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过于陈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园林设计的元素已扩展到传统园林设计难以想象的境地[8]。打破传统,探寻更全面的新型设计元素成为当下风景园林学科设立的重要任务。
现今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重视艺术形式、平面构成,轻视工程技术、植物配置等实践性非常高的课程;注重书面理论,缺乏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理论与专业技能授课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都是目前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然而案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较为新颖,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其次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进师生的相互交流[9]。同时,案例教学还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例如它将设计场地中尺度感等因素直观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将显著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3.1 精选案例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往往是设计方案图或已经竣工的实际案例,通过精选案例,形成案例库。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应是兼具优点、缺点的典型性案例和特色性案例。典型性案例能较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从而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特色性案例是在某个方面个性突出的案例,如设计手法的别出心裁、设计材料的挑战传统、设计效果的非同凡响等[10]。特色性案例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设计灵感,激发其创作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选择和组织案例时应以典型性案例为主,兼顾特色性案例,及时收集和补充国内外的景观设计优秀作品。同时,教学案例要具备图纸齐全、效果清晰等特点。如在公园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纽约中央公园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展现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背景、平面图分析、道路系统分析、布局形式、部分效果图、主要景点图片、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优缺点以及纽约中央公园对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的深远意义。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展示可以更好了解纽约中央公园方案的设计理念。
3.2 案例教学组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包含以下3部分。
3.2.1 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更应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案例;确定案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预计课堂讨论中将会涉及的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回答疑问;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通知学生。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案例资料,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查找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课堂讨论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小组讨论。
下面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简要介绍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准备太子湾公园的如下信息:(1)太子湾公园所在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资源、文化背景、设计背景等;(2)太子湾公园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城市景观、周围交通联系、周围居民类型与社会结构;(3)太子湾公园景观构思和设计布局手法;(4)太子湾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等。课堂讨论题目可以设定为太子湾公园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太子湾公园的设计优点以及你认为的不足之处,太子湾公园空间分析与种植设计特点等。教师将太子湾公园的相关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如《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园林从传统走向未来——兼论杭州花港观鱼和太子湾公园的园林艺术》等。通过了解各专家学者对太子湾公园设计特色的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公园设计的心得。
3.2.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时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以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讨论工作,整理小组讨论意见,代表小组发言,再进行小组间相互提问。小组讨论,目的在于增进同学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设计结束后,每位组长展示小组方案,并陈述其设计理念。而后,其他小组提问,由该组成员解答。通过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见解,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想。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发言,充分启
发学生思维。
3.2.3 点评与总结 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与观点作总结性概述,分析本次案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讲解本次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哪些应该作为深入思考之处,指导学生课后思考。依次点评各小组的设计思路、规划布局以及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讨论中易忽视或者重点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对于已经建成的案例,可对其建成场景进行优劣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评定。
4 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该问卷主要面向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大二学生,共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通过对5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得出如下调查结果(表1)。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与课程效果、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及满意度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80%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思路更加开阔,75%的学生认为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能积极与老师交流。由此可见,课程中实施运用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了教学的高质与高效[11]。
5 结 语
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重实践的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2]。案例教学以其重实践、重交流、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特点,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讨论与分析,为在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刘迪.增强相关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01):122-123.
[2] 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科技大学,2012.
[3] 吴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5] 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08(1):123-124.
[6] 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98-100.
[7] 姜阁. mtcsol研究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8] 纪鹏.农业院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58-159.
[9] 梁娟,皮建辉.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3):115-116,121.
一、项目教学法的来历和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其实是改变以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与教师共同开发教学内容项目,而项目内容要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相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导的作用,最终培养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新疆各地不断涌现出建设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的热潮,据统计,截至2012年,新疆全区园林城市(县城)已达43个。十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的思路,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为新疆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导致人才市场对园林专业人士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满足当今社会对城市绿化建设高标准的需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的新型应用园林人才,是新时期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园林树木学是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教学内容日新月异,涉及面广的特点。而项目教学法恰恰符合园林树木学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点。此教学法真正实现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理念,最大化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优化教学效果,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实践,在项目中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同时该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园林树木学模块中的教学设计
受林凯芳2009年发表的《“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一文的启发,根据三方面的思考设计项目,一是围绕学院园林专业培养目标设计项目的园林专业目标、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依据新特的地域特点,围绕新疆主要绿化树木和乡土树种的应用设计项目;三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园林绿化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设计项目,将园林树木学与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园林花卉学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项目之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于是将园林树木学课程分为一个总项目和八个子项目(详见表1)。
本项目以“新疆奎屯市园林绿化树木调查、分析”为总项目,课程内容紧紧围绕该项目展开,对地处新疆金三角地区的奎屯市主要的园林绿化树木进行调查,对主要园林树木的应用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完成该项目,提出八个子项目,项目内容详解如下:
项目一:园林树木识别。此项目为学习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第一关,在学习园林植物分类学课程的基础上,本项目要求每个小组,复习和巩固植物分类专业术语,然后根据项目标准确定调查项目(观察树皮、枝、叶、花、果,有些项目同期看不到的,以查资料为准),最后制作电子表格,每小组上交一份调查记录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又使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项目二:介绍园林树木。本项目在认识树种基础上进行,根据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目录,按照科属的顺序将奎屯市主要绿化树种分配到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讲授1~2种,明确该项目的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深入公园、游园、苗圃、社区、道路,收集信息和素材,就树木的识别、习性、景观应用等方面,制作多媒体课件(PPT形式),学生试讲,教师对课件进行审核,正式上课时学生将所讲树种的鲜样带进课堂,课堂安排为授课5~7分钟,答疑3分钟,教师点评、总结3分钟。
项目三:奎屯市道路绿化树木配置分析。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就奎屯市1~2条主要街道的绿化进行野外调查登记,了解奎屯市街道绿化空间配置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绿化树木调查方法、树木规格测量方法等,分析道路绿化配置的特点,提出合理化建议。此项目在进行过程中,需要调查、记录等多人合作,所以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项目四:奎屯市某区域树木配置改造方案。此项目在居住区或游园进行,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区域,首先调查该区域景观配置情况,其次指出其配置的优缺点,针对突出问题进行绿化配置改造,说明缘由,并画出方案草图和苗木表。最后进行各小组汇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不但巩固了园林制图能力,而且也明白了园林树木学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项目五:奎屯市园林绿化树木观赏特性分析。树木观赏特性是园林树木学中重点知识之一,是园林景观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要求学生详细掌握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的观赏特性,由于树木生长有很强的季节性,大多数信息需要查找资料获得,但是一些信息需要实地调查才能获得一手资料,学生有耐心和恒心才能完成。
项目六:某公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改造。该项目在完成了以上5个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已经有了专业核心知识,通过对某公园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调研,综合运用园林测量学、园林工程施工、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设计等知识,分析其特点,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计算机技术绘制设计草图,罗列出树木及配置形式,并详细阐述设计理由,各小组评议,教师点评,选出最佳方案,给予奖励。
项目七:园林树木冬态识别。此项目是我专业进行企事业单位调研时,行业人士提出认识园林树木冬态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通过采用现场教学与课后知识归类的方法,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后共同学习,归纳奎屯市主要园林绿化树木冬态的特征,拍照,制作多媒体课件,而后进行园林树木冬态识别的竞赛,学生在新疆零下30℃不畏严寒,认真学习的精神感动着教师,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全面掌握了树种知识。
项目八:苗木价格调查。随着城镇的建设,各城市对苗木的需求量加大,该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到奎屯市各苗圃进行价格调查,经过各小组的调查和比较,同学们对树木的价格了如指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学生们都惊叹树木创造的经济效益,也看到了新疆苗木市场的前景,看到了绿化的利润,从而树立了专业信心,有些同学对其未来的就业有了明确的定位,这对本专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该项目对同学们的社会能力的训练也达到最大化,完成此项目后学生们受益匪浅。
四、教学效果和体会
由于我院转变为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的时间较短,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开展,项目教学法引入园林树木学,教学效果和收获巨大,具体如下:
(一)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实现了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的实施和完成,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专业技能。
(二)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熟悉园林树木学课程,同时园林专业其他课程也要掌握,这样才能发挥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引导、指导、点拨和检查评估的作用,即使学生们信服,又扩大了教师的影响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转变是学生学习完全变为主动,随着每个项目的完成,每位同学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座谈时同学们都说此种教学法让他们受益匪浅。此种教学方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指导的作用。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训练学生的社会能力,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革新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核心职业能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后,最大的欣慰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尤其是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目的性较以前明显增强,对课程的认可度提高不少。同时,要想教学效果最大化,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就要及时总结,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点评、互相总结、互相吸取长处,教师和学生都受益匪浅,达到了双赢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148)
参考文献:
[1]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02(12):18~22
[2]臧德奎.园林树木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
[3]贾秀香.项目教学法在落叶树种冬态识别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技术教育,201011(31):49~51
[4]蔺宁.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高教论坛,2009,12(12):86~87
[5]马建如.项目教学法在《模拟电路分析与实践》教学中的实践.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