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6 09:02: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

篇1

例如,我在讲授“中国的河流”的“滚滚长江”时,在PIT课件中插入了12幅长江不同河段风光图画(如高原雪域的清溪潺潺,金沙水拍的江流汹涌,高峡平湖的秀美风光,千帆竞渡的烟波浩荡等)。背景音乐为一曲雄壮高亢的《长江之歌》。课堂上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图画,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他们希望把祖国母亲河保护好,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这样就非常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对“滚滚长江”这一框知识的掌握。又如,在讲授欧洲西部时,我先播放了艾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阿尔卑斯山的美景、地中海的迷人风光视频剪辑,然后开始欧洲西部的学习,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便于整节课教学的有效性提高。

篇2

所谓“有效”地理教学,就是说通过教师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率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只有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一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践中发现:有效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自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实质;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思维;可以激励学生去探疑、解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实践,培养学生能力;能够以情生情,调动学习的激情,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具备情境创设基本功,就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近期高三一轮复习的必修三部分我初次尝试了情境化教学,在知识回顾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面我就以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为案例分享一下我的“知识点情境化”在有效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初体验。

在备这节课时,我发现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也很分散。于是我联系教材中珠江三角洲的情景,设置了课堂四大板块:知识回顾,知识迁移,课堂巩固,课后加强。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识点回顾,由于知识点中涉及了区域的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一系列的课题,我采用了情境化处理――编故事。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教材中一些著名的实验、发现过程、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科学史实、新闻报道等,都是创设故事情境的优质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他们进入教学情境,还会使他们从这些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故事”中获取大量的德育教育。于是我就编了如下故事:

20世纪60年代王成出生在珠江三角洲的深圳。1977年,与其他当地农民一样,王成家还从事一些蔗基鱼塘的农业生产。但没过几年,附近的基塘农田被一家家工厂所取代,许多农田种起了蔬菜、花卉。1985年春节后,他进入了当地的一家外资服装厂工作,与他一同进入该厂的还有几百个来自中西部省份的外来务工人员。20世纪90年代,香港商人到当地开办了几家电子厂,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王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进了一家电子厂工作,每月收入从800元提高到了1500元。王成的儿子大学毕业进入外企产品研究所,月薪3500。由于吸引的电子电器类投资不断增加,当地规划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园,王成家的在自家宅基上的房子被政府征收,现在,王成一家住在政府新建的高层公寓房中。短短20年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材料阅读完毕后,投影涉及高考知识点的问题串(逐个):什么是基塘农业?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基塘农业生产的主导自然区位因素是什么?基塘农业属于什么农业地域类型?有什么优点?为什么农业的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大量人口迁入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为什么1980年左右外资要选择到中国投资?为什么到中国投资的外商首选珠江三角洲呢?材料最后出现的企业属于什么导向型?主导产业是什么?对王成的家乡的社会经济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过这么处理教材,学生很快就能融入我所设置的情境中,问题的回答也非常顺利而有章法。之后配以随堂练习,并借题发挥给学生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比较理想。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随后提问:“王成家乡经济发展上去了,也会对哪些方面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怎么解决呢?”并给学生时间讨论。结果学生回答得很不错,基本上能说出:“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产业转移、城市规划”等问题并配以解决方法,甚至涉及怎么解决PM2.5,大大超乎了我备课的要求。可以说,这节课无论是教或学都是有效的,成功的。

在之后的知识迁移环节,我精心准备了材料案例:“江苏苏南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配以随堂问题:“江苏苏南地区的气候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地域类型?为什么该地域类型这几年面积越来越小?推动苏南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是什么?苏南发展‘园区经济’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对苏南、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因为有之前的基础知识情景化处理,学生对知识回顾内容掌握得非常好,所以这道迁移巩固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篇3

二、改进与完善初中地理多媒体教学的措施分析

1.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方面的巨大优势,来自于其能够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获取信息,这样比单一由教师讲解组成的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的广泛应用是教育教学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学科必然会与多媒体技术良好的结合。因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地理课堂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所有的讲解工作,也就是说多媒体要与其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篇4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083―01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怎样切实革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材结构,真正转变知识传输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全面长远发展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地理教学的现状

从笔者所在地区的现状来看,初中地理课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中始终摆脱不了“副科”位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专业地理教师不足,地理课大部分是由其他科目老师兼授,课堂教学质量普遍较低。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近几年初中地理课才逐渐被重视起来,不少县市多以“小学科”的形式将地理课纳入中考。但为了片面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实现,片面强调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知识的生成和建构过程,忽视渗透情感目标教育和课内外地理教学实践活动,课堂因此缺乏活力和情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更是得不到体现,学生厌学情绪非常严重,低效课堂比比皆是,致使地理课堂教学陷入一片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另辟蹊径尝试将“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引入地理教学,试图运用预先设计好的地理课堂单元主题情景剧,并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具体场景或营造情境氛围,通过学生实际参与表演,构建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深刻的活动体验中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概念界定

该概念尚属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教学中的新提法,尚无科学界定。在此笔者把它定义为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以单元章节知识为主线,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主题情景剧,强化或再现单元重点教学内容,并辅以个性化的语言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模拟具体场景或营造情境氛围,通过实际参与表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促进地理知识的生成与迁移,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剧表演中获得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促进发展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艺术表现形式。

三、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开发的有效策略

1. 素材选择上要趣味化。只有让学生感到有趣的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选择素材时一定要凸显激趣功能,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征等因素,又要能联系现实生活,挖掘具有浓厚趣味性的有时代感的素材。如,可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及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剧本素材,定会强烈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搜集素材时还要善于发现材料间的矛盾冲突,发现所学知识与素材的微妙联系,注意将学生自己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或经历融入到素材整理中,学生才会倍感亲切。而地理素材的形式更应该全面多样,如可加入流行歌曲音乐、舞台剧场景、电视小品人物表现形式、快板剧的语言特征等,这样的素材创作出来的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不仅能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而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富有生机和活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篇5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64―01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是: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地理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运用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在地理教学中开发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意义

1. 理论意义。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与应用是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情境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关于构建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中的一个新视点。通过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通过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和大量的课堂实证性活动,找到情景剧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实践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和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革新之举。它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学习新课程理论,吃透新课标,挖掘教材,重视集体研讨教材,在动态教学实践中督促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地拓展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过程,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课堂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

三、情景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 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语言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最为普遍却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教师讲授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氛围。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进行视听感观。视听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频、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使他们在脑中形成老师想要传达的情景和地理表象。例如,对于风化侵蚀的现象和赤潮的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学生难以亲身看见这种自然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传输相关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

3. 组织实验模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验,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理解知识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回忆生活体验。部分地理现象就发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性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自然现象,或者一些特点,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难点更容易理解,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

5. 设问联想。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在课堂上利用情景设置问题,让他们处于“口欲言却未能”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和在得到知识的灌输后,在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

篇6

现阶段,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连接,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见,目前,传统的地理课堂式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再符合社会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积极的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与周围事物,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进而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重要性

1.1突出初中地理课程的实用性

由于地理知识内容丰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比如,天气预报、农业生产安全、人体健康、大气污染以及假期旅游等方面都与地理息息相关。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由于人们人口不断的增长而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以及粮食问题日益严重,这些与地理知识的联系也十分紧密。因此,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联系实际的生活,对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进而充分体现进行地理教学的现实意义。

1.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通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主动摄取,积极思考,充分的认识到地理知识的有用性。

1.3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把课堂中的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有利于锻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进行结合,并在日常的学习中自觉的把地理中的概念、理论以及自身周边的事物进行练习,进而达到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地理中的应用

2.1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

涉及初中地理知识的生活实践素材丰富而庞大,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在课堂上导入一些与课程有关的生活素材,素材最好是采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通过选择学生容易理解并感兴趣的话题,提高学生对地理新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讲解夏季风与降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对南方的洪涝灾害与西南地区的干旱进行对比讲解,在进行交通运输网的课程讲解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假期期间如何对交通工具进行选择,指导学生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进行交通工具的系统性归纳,进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情,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与理解度。

2.2创造生活化的情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

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的讲解中,不仅仅注重对地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该注重课堂生活化情景的创设,通过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化场景的结合,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仪中经纬线与经纬网中的知识时,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假设要去环球旅行,针对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区的经纬度位置进行相互的换算,并向学生提问关于自身喜欢的国家的地理特点以及风土人情,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教师创造出来的轻松生活情境下,掌握地理的经纬度的知识点。

2.3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实践运用,进而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的有效教学模式。此种做法不仅仅体现了地理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历史以及现代生活中有趣的地理故事进行收集,并安排学生利用地理风向标中所学知识对学校中各个时段的旗帜飘扬的方向进行记录与分析等。

2.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关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

地理知识渗入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一方面,学生应该在学校以及课本上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通过电视、网络以及报刊对地理信息进行获取。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对其生活进行观察,专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一旦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与现象就向老师进行询问。

2.5使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现实服务

现阶段,让初中地理回归生活并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服务是地理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新知识对自认现象进行解释或者解决现实生活中所他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课程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太阳一天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太阳方位,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回答的只是表面看到的现象,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纠正。

3结论

根据本文的论述可知,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制度的改革,现阶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有把初中地理的教学与初中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进而达到地理课堂有效性以及趣味性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做好对生活实践素材进行挖掘,加强初中地理理论知识教育、创造生活化的情景,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强化学生的生活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关注地理中的人文焦点以及使初中地理回归生活,为学生提供现实服务的工作,而且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的对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任聪.浅析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J].青年科学,2010,(01).

篇7

前言:教育生活化是未来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关于教育和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以及陶行知等均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但其本质都是要将教育和生活进行有机的联系起来[1]。近年来,在学科核心素质理念的推动下,人们对于教育生活化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研究以初中地理教育为例,对地理教育生活化展开了分析。

一、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分析

對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无论是地理课程,还是对学生都是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的。从地理课程这一角度来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能够更加突出地理教育的实用性。这主要是由于初中地理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均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如天气预报、地理方位等等。从学生这一角度来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认识,会进一步激发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另外,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其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2]。因此,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二、现阶段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素材不充分、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缺乏引导等等,进而导致教育生活化难以顺利推进和实施[3]。具体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主要依据是地理教材,然而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现象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少;第二,教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讲解和记忆为主,对于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度和重视度均不够;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总之,目前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教学还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亟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并丰富理论知识

为进一步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应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进而丰富初中地理的理论知识。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教师在实际教学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包括与教学有关的生活素材的准备。以夏季风和降水的关系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南方洪涝灾害和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素材展开教育。例如,以交通工具选择为例,可让学生自己制定出行路线,并说明缘由的方式,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

(二)注重创造生活化情景有进一步实现教学生活化

在推进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的创新和丰富是十分必要的。创设生活化情景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以初中地理关于经纬线的知识为例,教师为让学生形成空间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可通过“环球旅行”活动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了解不同国家的经纬度位置,并进行换算。同时,每道一个国家,邀请学生充当导游,以向大家介绍经纬度,国土风情等等。这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够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又如,教师在讲解多变的天气时,可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进行,如选择夏至前后的一段时间,以某地为例,让学生观察气温冰花、风向变化,并分析其中的关系等等。

(三)积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

为促使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尤其是应引导学生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生活资料,来让学生进行观察。同时,也可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方式,如观察某一现象,并进行及时的记录,然后与同学进行分享等。又如,教师可通过将自己假期旅游的照片,给学生分享,让学生观察并学会辨别其中的天气、风向以及气温等等方式,来激发并指导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的观察,从而掌握地理知识。

(四)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度融合。为此,应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太阳与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观察太阳的一天变化。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太阳的不同方位进行提问。对于能够从本质上分析现象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如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而对于仅仅看到表现现象的学生应给予纠正,如太阳是自东向西运动的等等。

结论: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必然会成为重点的研究领域,并成为各初中学校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本研究认为为促使初中地理教育走向生活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生活实践素材的挖掘并丰富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创造生活化情景有进一步实现教学生活化,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限时生活进行观察,更应加强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从多角度出发,方能促使初中地理教育生活化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利奎.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6(10):125-127. 

篇8

由于地理学科不属于我国初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因此普遍不受初中生的重视。地理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实用性,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加强初中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提升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地理教学十分重要。

一、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点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地理学科作为重要的自然学科,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授课时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同时,生活化的教学也能够更大地提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理解程度,促进教学任务高效地完成。

2.以教师发展为基础

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量,还能够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科技化程度加深的今天,不断有新的地理教学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就要求地理学科的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对新型技术的掌握程度。另外,由于初中生多处于青春期阶段,在心理状态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因此,教师要学习心理学,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案,促进教学的正常进行。

3.以教学效果为重点

由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具有一定差异,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只能够在相对条件下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教师需要多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少的时间、物力以及人力达到教学目的,促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创建出高效课堂。促进能力相当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这种方式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且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措施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学科课堂不具备趣味性,通常十分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没有积极性。若要促进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具体的改革方法有三大点,具体如下:

(1)课堂导入。开展情景教学,创建地理认知。作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进行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所具有的心理特征及生活环境,进行知识与生活的情景创建,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提高课堂实效性。

(2)课堂教学。利用科技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现代化,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方便学生领悟。例如,在进行季风气候的讲解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季候风的走向及形成方式用Flash的方式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上的体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加强教学效果。

(3)课堂反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情况,主要的检验方式还是通过练习题来实现。教师通过讲解不同难度的习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同时,解决学生在课堂中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知识的巩固与渗透,提升教学质量。

2.细节化教学

由于初中地理的知识范围较为宽泛,而学生的基础情况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将知识点中的关键点、难点找出,在授课过程中,以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活动,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时,要精细化,打好基础,进而提高难点、重点的吸收程度。

3.注重读图析图,技能化教学

地图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元素。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地理数据、图表以及地理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地图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图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以及地理规律的认知。在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综上所述,想要更大程度地加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需要从多个方面改进地理教学方式,地理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在20世纪西方上半叶,经过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运动后,产生了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同时也是这场运动的核心概念。自那以后,人们便以社会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运用试验、观察的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教学。科学化的研究下,提出初中地理学科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指的是提高与培养学生高效的思维能力。但是,我国目前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进行的是低效的教学,这对学生高效思维能力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和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成因及表现

1.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成因

造成地理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的原因有很多,现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就地理学科的学科地位而言,在我国始终是处于小课的位置上,自然不能跟“正”课相提并论。故而造成了学生和老师都不重视地理学科的现状。其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对学科的热情度也在影响地理学科有效教学。在一些学校里面,地理课程的教师往往不是专业的教师,不具备专业讲解的能力,加之许多教师似乎都患上了职业病,缺乏了爱的能力。学生学起来自然是了然无趣。最后,尽管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概念被强硬式地灌输到教师的脑中,频繁的改革并没有使得教师掌握教材和教授的能力提高。很多知识都是照本宣科,实施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十分的有限[1]。

2.初中地理课程低效的表现

针对课堂上的无效性,教师承担着主要的责任。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表现在对学生需求的考虑不足上,学生会的知识点滔滔不绝,对于学生不了解的知识点又只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看起来做到了“传道授业”,其实离教学已经相距甚远。从细节上来看,初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样存在问题,导课死板生硬、随意的语言表达以及无梯度的问题设置。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其次,评价的滞后性和无针对性也导致课程有效性不足[2]。

二、在初中地理课堂实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1.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通过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分析学生和自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首先,在把握学生的需求时,既要掌握学生的整体需求,又要掌握学生的个体需求。地理教师往往是多班教学,要注重每一个班级的差异,不能几个班一样地照本宣科。比如说,在讲解“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时,针对活跃的班级,可以采用讨论法,针对比较沉闷的班级,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当然,还应当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构成都不同。所以,教师在做调查分析的工作时,应该了解学生个体的知识现状,学习需求及存在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区域地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编订本地域的地理教材。

其次,在教法的选择上,通过探究法、讲授法、体验法、案例法与合作法等多种讲解方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通过教学的课堂检验,判断其有效性和适宜性。例如,在用合作法进行教学时,针对“澳大利亚羊业的发展”的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分组,让学生们分组探究澳大利亚羊业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最后,创设以线带点的情景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讲解各个国家不同的地理状况时采用的比较多;创设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情景创设方式,此种情景的创设在讲解国家内部区域地理的差异时使用的较为广泛[3]。

2.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的地理教材往往是突出区域的特征,专题式的表述使教材显得凌乱。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考量时,必须具备整合教材、高效设问,新颖导入新课及有效回答学生提问的能力。在整合教材时,不必采用按部就班的讲解方式,甚至对同一章节的知识可以后置或前移、不同知识点可以后置或前移、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在设置问题时,应该具有梯度,地理学科是有趣的学科,要求地理教师根据学习的目标和学科的特点,创造新奇、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其次,设置的问题还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设置的问题不应该流于表面化和具体化。比如在讲解“居住地的选择和环境保护”时,从问学生“假如你要买一套房子了,你会考虑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和学习中,会比直接将房屋的朝向、水源、交通、地形讲解给学生听更加吸引学生。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新旧并用,在导课时,可以用学过的旧知识导入,也可以运用新的教学技术区导入新课。

3.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课程进行价值的评判,教学评价是实施有效性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评价应该以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从评价的内容入手,既要评价学生的综合情况,明确学生努力的方向,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学业进步的同时,给学生以良好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其次,努力抓住评价的时机,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地口头评价,积极地把握住学生学习中的各种信息的反馈,进行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最后,注重个体的差异,在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后,实行因人而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他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家庭背景下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综合情况,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标,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学习。

三、结语

地理学科在中学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有效性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自然观和世界地理观。本文从分析初中地理学科学习无效或低效的现状与成因入手,从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一、对课本剧进行表演,通过换位体会情境

在感受到课文的主旨后,怎样才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到课文人物的感情,更加有效地融入文章内容呢?一种非常有效的策略就是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排练情景剧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这在学生较难理解的课文中非常关键,由于存在理解上的不足,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鉴于此,对情景剧进行排练可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自主地探究课文的实质内涵。并且情景剧的排练还可以让学生以课文中的人物作为视角思考问题,以使学生说文中所说、想文中所想、做文中所做,感受人物感情和心理的改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和想象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的时候,以表演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父亲对于勒叔叔感情的三次改变,从恨、到盼、再到躲,在感受课文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过程中,考虑这种改变的主导是什么?是于勒叔叔身份的改变还是金钱?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了课文的主旨。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堂,以科学技术的方式再现情境

相对来讲,初中语文教材牵涉到非常广泛的素材,一部分借物抒情或人生感悟的课文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含义也比较深。这相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困难比较大,这个时候,倘若教师只是凭借语言上的引导则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并且这样的讲解也仅仅是表面上的和浅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程度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在这样的情形下,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就能够准确地理解一些句式、词语、生字,可是对其为什么这样,相对而言就较差,也就是学生未能够重点探究“为什么”的问题,而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这样容易回到传统意义上教师讲解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难以充分地消化和吸收,进而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使教材上的知识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立体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时候,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以使学生能够多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把握文章难以鲜活表达出来的情境。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其寓教于乐的优势,进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最终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11

相对于语、数、英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初中地理学科主要以图像作为教学载体,向初中生传输理论知识。图像直观、清晰的特点,发挥独特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

一、以图导学的内涵

在初中地理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采取“以图导学”的教学措施,在注重书本上理论知识的讲解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图像的解说。所谓的以图导学,就是教学过程中能够使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以及难点与画面相结合,使其生动形象化,具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例如,在七年级地理上册(星球出版社)第一单元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地球仪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等外观特征,满足了学生特有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学习地理以及探究地理的兴趣,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教师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向学生传授地球的形状、特点、大小,以及经纬线的理论知识,并且鼓励学生互动探讨,提高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初中地理的教学目标

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教师的教学理论应该得到创新,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实践三者统一结合。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体验生活,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使初中地理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感受接受新鲜知识,体验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乐趣。

例如,在地理教学(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时,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应该指出,本章节内容是地理的基础性学习,教学首要目标是让学生综合阐述天气与气候之间的差异,体验其中的关联,根据相关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以及降水柱状图,达到以图导学的教学目的。我们知道举一反三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设立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识别常用天气符号,明晰简单的天气图,能够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图等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利用事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塑造良好的人格及品质。

三、对以图导学模式的分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研究目标之一便是提高学生获得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识,开阔学生眼界和丰富他们的日常活动。其实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地理课堂上教师通过合理设置情景模式,对书本图像进行解析,让学生自主反馈这三个环节的实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地理图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提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符合新课改大纲的要求,促进了教育事业的成长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优质化的人才。

(1)设置创新情景模式。这一环节的设置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与初中时期学生的思想意识一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2)学生自主反馈。我国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相对性等特点。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实施以图导学的模式,让学生以自主反馈的方式掌握地理课堂学习的难点,突出学习的重点。另外,学生在反馈过程中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能力也可以得到锻炼。

四、以图导学教学的优越性

地理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导学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图像的呈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理事物的特性,也可以体现地理学科的规律,此外以图导学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1)以图导学,转换学习方式图像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信息,使学生告别乏味的文字阐述,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2)以图练习,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读图练习与绘图练习,巩固地理课堂的理论知识,在绘图练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验以图导学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学生在识别图像、分析图像、扩建图像以及绘制图像的过程中,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事物的规律性都会有更深程度的理解,不仅达到加深知识记性的效果,而且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现象不再迷茫。

综合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初中生特殊的心理素质,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以图导学模式诠释了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作用,提高了初中生学习兴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业奠定基础。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开展是新课改的结果,它追随着教育的发展进程,是新课改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