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方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6 09:02: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方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方向

篇1

采访时我们得知,这是由1990届机车专业校友捐赠的,

它产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显露着北交大轨道交通的悠长历史。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学科以轨道交通为研究支点,关注车辆寿命,全力研究结构疲劳可靠性,一方面放眼国内,循轨而行,只要是轨道上的车,尤其是客车,几乎都要进行疲劳可靠性评估;一方面接轨国际,承担了我国大部分出口轨道车辆相关试验研究和疲劳可靠性评估。由此积累的庞大测试数据,形成了巨型数据库,在轨道安全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得到了国际铁路联盟UIC的认可。

可以说,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是北交大发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一面旗帜。

火车头的关键技术

来到八层,记者见到了车辆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刘志明教授和任尊松教授。

刘教授介绍说,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方向众多,如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制造工艺以及生产管理等。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因原属铁道部的背景,从1958年开始培养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与运用人才。

“轨道交通领域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自北交大开设车辆工程专业以来,屡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专业定位。”刘教授告诉记者,北交大1958年_始招收本科生时,设置的是车辆、热力机车专业,1961年细化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铁道车辆、电力机车、铁道供电专业。1977年按照内燃机车、铁道车辆、机车柴油机、机车电传动专业招生。2005年则按照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招生,2012年改名为“车辆工程专业”。

作为轨道交通研究的主力军,北交大的研究不断领先。不仅积累了大量列车测试数据,还建设了与行业前沿技术密切相关的动车组系列课程群,出版了全国第一套本科动车组系列教材,建立了全国为数不多的轨道车辆实验室,自主研制出了全国第一套动车组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建立了教学科研企业一体化实践平台。

作为北京交通大学的“元老”级学科,车辆工程凭着“冲锋陷阵,与时俱进”的火车头精神,始终坚定地追踪着轨道交通的前沿理论,时刻更新着轨道车辆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随着我国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车辆工程专业选择了科研难度颇大、但又是国际竞争力强、潜力大的轨道车辆结构疲劳可靠性作为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所谓车辆疲劳可靠性,就是通过对车辆各种零部件安全性的研究,帮助列车延长寿命。

“车辆工程专业潜力巨大,已成为学校建设双一流的重点支持项目。”任教授说。

“中国数据”支撑安全的“天”

对于轨道车辆来说,安全就是最大的“天”,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正是被称为“结构疲劳可靠性”的车辆安全。刘志明教授说起自己专业的优势时滔滔不绝:“当传统车辆设计的热点、关注点停留在速度时,我们已经结合结构强度方向研究上的优势,开始关注车辆的寿命和安全问题,重点研究结构疲劳可靠性,针对车辆在不同线路、地域的运营状态,进行数据测试;我们还逐渐将单一的研究方向系统化,开始触及载荷谱研究计划(指通过加载试验,研究列车各部位在受力时的各种情况,从而得到一系列研究数据)。”多年的研究使北交大结构强度研究团队成绩斐然,既能让旧机车“起死回生”,又能在新领域“打怪升级”,走在了轨道交通的最前端。

2006年,洛阳进口机车的牵引座(即提供牵引动力的牵引拉杆的支座)大限将至,故障频频。因购买新车价格昂贵,洛阳机务段的工作人员愁眉不展,找到厂家申请维修。厂家没有自己的研究人员,遇到这样复杂的问题束手无策,只好辗转找到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强度研究团队。刘志明教授一行人前往仔细考察后发现,这个牵引座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按原样修复,维持的时间很短暂;而若想运用新技术替换,当时又根本找不到可替换的新型机车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刘教授团队经过对该结构在陇海线运输过程中的载荷谱进行系统的线路测试、数据分析以及可靠性评估后,提出了牵引支座改进方案,并最终改造了83台机车,“在一般情况下,能改造10台左右已经算很多了。”

“我们被要求保证这个车在十年内都能继续使用,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全权负责,说实话当时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但十年期满后的2016年,团队去考察时发现,该型机车仍能正常使用,这也让刘教授无比欣慰,“通过延寿技术的实施,我们给国家机车的更新换代赢得了时间。”

除了能让老旧的车辆“起死回生”,北交大车辆工程专业在高铁新领域的突破也不落于人后。国内某厂家曾经从德国进口了一种列车电机吊架(用于安装电机的支架),北交大的教授们对测试数据进行研究、评估后,预测吊架的寿命只有5年。结果德国企业既没有能力改造,又害怕索赔,拒不承认此评估结果。5年之后,吊架果然出现裂纹。企业不得不再次委托北交大教授,寻觅改造之法。刘教授说:“我们基于列车以往在线路运营过程中大量的测试数据,再结合本次测试得到的数据详细地做分析,得到了这个结构的载荷谱。然后,我们采用结构疲劳理论、损伤一致性原则、可靠性理论以及多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大胆做出了一个新的结构,由国内厂家配合生产,最终替换了进口吊架。”

北交大教授们不仅要解决高铁的问题,还要接手更复杂的城轨车项目:“如今各个城市的地铁发展很快,但由于地铁的规划权限下放到了省市,而各省市建设水平又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各城市的地铁跟踪测试,积累数据,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运行。”

但要想进一步研究地铁车辆的寿命问题,实在棘手。“比起高铁,地铁的启动和制动频繁,线路激扰频带也比较宽,所以车辆的结构疲劳可靠性问题就更复杂。”北交大结构强度研究团队6名教授经过商讨,最终提出了地铁车辆“载荷谱研究”计划,决心建立轨道车辆客车所有车系的载荷谱。“这个计划要储备大量的载荷谱数据,研究成型后就可以预测不同车型在线路上跑的时候会受到哪些载荷,以及载荷的大小和频次。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转向架的强度和关键零部件的强度,让它的寿命设计和评估更精确。”刘教授告诉我们。

除了“载荷谱”计划,研究团队还承担了众多国家级研究项目,每个项目的创新性和挑战性都不小,如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轨距的时速400公里变轨距转向架高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500km以上的高速磁浮车辆;以高附加值货物为运输对象的250km/h及以上高速货运动车组;具有自行升降、旋转或与站场地面配合转动的驼背运输车等等。“轨道车辆未来的一系列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我们也将顺应时展,继续完善数据库,不断攻克难关,创新技术。”

为积累车辆在各种环境下的运行数据,北交大教授和学生们的脚步遍布大江南北。任尊松教授说:“在评估车辆疲劳可靠性的工作中,我们要求师生必须亲临实地线路,全程跟踪研究、测试,以更客观地积累总结数据成果,形成数据库。”就这样,教授们带着一批又一批学生们跋山涉水,昼夜不分地忙碌在京广、京沪、京哈、胶济、遂渝等全国各提速和客运专线上,完成了数十万公里200至350km/h等级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研究和疲劳可靠性评估。

除了在国内通宵达旦地做实验,团队还要赴万里之外的国家作评估。任教授说:“我国高铁在国际上‘火力全开’,辐射到了多个国家,在欧洲、美洲也占有一席之地。因为所有由我国设计的、出口的车辆都要做评估,所以车卖到哪儿,我们教师和学生就要去哪儿。” 虽然国际上有不少高校也设置了车辆工程专业,理论研究不错,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他们没条件为车辆做评估。

任教授去英国高校考察时发现:“那儿有教授对动力学和结构强度颇有造诣,但因为实验室的规模容量小,人员零散,研究分工又太细,难成体系,不能像我们这样去进行大规模的、系统的测试。” 比起国外的尴尬局面,我国注重实际,兼顾设计和测试,高铁技术发展成熟。

因先后在全国范围内、甚至在全球多个国家轨道车辆进行了大范围的系统研究,国际铁路非官方组织UIC(国际铁路联盟)拟将在中国高铁运行过程中获得的载荷数据纳入标准。对此任教授难掩自豪之情:“联盟如果有我们实车采集的数据,会使今后设计的转向架可靠性更高。”

卓越工程师循轨而上

对于人才培养,北交大车辆工程提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工业界”的方案,培养的是“轨道车辆卓越工程师”。刘志明教授如数家珍:“学生首先要培养一种素质――工程素质;同时还要拥有两大类知识――基础知识与轨道车辆设计制造及运用专门知识;更应该具备三大能力――专业表达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 也因此,北交大车辆工程的毕业生几乎都是能承担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在圈子里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轨道车辆卓越工程师”。

车辆工程专业作为北交大的王牌专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对此,任尊松教授颇感欣慰:“我们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场面火爆,几十个名额往往受到数百个学生的争抢,很多高分的落榜学生心系北交大,坚决不接受其他好学校、好专业的调剂,二战、三战再考,直到得偿所愿才肯罢休。”

车辆工程专业采用“多对多”模式培养研究生。为保证质量,北交大招收研究生的数量并不算多,也没有采用通常“一名研究生对应一名导师”的做法,而是让所有老师都是学生的导师,所有学生都是导师的学生。任教授介绍道:“开学之初,我们会集中本专业的20余名老师(包括6位教授,7位副教授),向每年招收的20余名研究生和6名左右的博士生详细介绍老师们的情况,比如每位老师的研究方向、特长、优势、学术贡献、性格、联系方式等。学生们可以随时可以找任何老师交流学术问题。每位老师各显神通,学生则师从百家。”

篇2

(1)课时比重偏低,缺乏对新概念、新技术的介绍;

(2)设备陈旧,缺乏实用性实验的开设;

(3)科研活动参与率低,未形成完善的创新培养体系;因此,在培养体系、课程平台、教学模式等方面对车辆工程专业网络通信类课程进行全新的探讨,既可以作为对“机电结合,特色分流”交叉教学的补充和深化,也可以通过车辆工程专业“以点带面,见贤思齐”,带动其他专业学生对网络通信类课程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培养体系的改革

现有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教学以车载CAN和LIN网络理论的认识为主,实验教学则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内容为主。但是,传统的车载网络已失去原有的主导地位。针对“以车为本兼顾网络”的原则,需要逐步扩大网络通信类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立足本专业课程,学科交叉,勇于探索。通过车辆工程专业导论和认知实习,重点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初步建立学生对车载网络知识体系的感性认识。展示本专业前期积累的各项成果,如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等,为后续知识体系交叉学习打下基础。在验证、巩固和加深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选择车辆相对独立、功能简单,但系统结构较为完整的网络通信类实验项目,力求学生能在课程实验中能加深对车载网络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车载网络算法优化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以课程设计、竞赛的形式,选择适当的课题展开具有实际工程应用的综合训练。围绕汽车行业生产、研发过程中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问题进行选择,力求实现能正常运行的实验室样机,提高学生在车载网络通信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

3课程平台的改革

围绕培养体系的三个层次,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性规划,在专业基础课中增设网络通信类基础课程,整合优化成“大机械类基础课程平台”,并配合车辆工程专业主干课,适当增设专业特色选修课,引导学生进行机械设计方向和车载网络通信方向的分流。在先修机械类、通信类公共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的专业兴趣为主要依据,搭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平台”。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既要增设网络通信类课程,还要兼顾原有机电类课程的设置。相互支撑,构建车载网络特色课程群,通过车辆机械与电子信息学科体系的交叉,实现创新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3.1基础平台

通过增设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基础课程,结合相应的课程实习,将通信网络类课程融入到基础课程平台中。以主题会议、专家报告等方式向低年级学生介绍行业前沿技术以及网络在汽车中具体应用,形成直观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兴趣。由于总课时的限制,通信网络类基础课程以小课时、重实践、多交叉的形式进行调整。由于机械类课程在车辆工程总课时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网络通信类的课程根据“不同方向不同要求”的原则进行压缩。在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压缩课时量,以增设相关网络通信课程。需要注意的是,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进行专业分流,势必会造成机械类课程与电子信息类课程在学时分配上发生冲突。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分流,形成车辆与通信互为支撑、优势互补的格局。创新性的将部分学生引导到车载网络通信方向,有效缓解机械与通信类课时冲突的问题。

3.2特色平台

围绕新能源汽车、车载网络等汽车行业重点研究方向,设置课题研究小组,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负责人,配备2-3位中级职称的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鼓励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自由组合,选择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研究,为学生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创新平台的课程覆盖了车辆、机械、通信等领域,涉及汽车电子、新能源和通信网络等多个方向,满足车辆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兴趣要求。团队结构合理,知识体系交叉,阶梯分工明确;对部分优秀本科生,仿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实行导师指导的培养制度,进入实验室协助配合研究生完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实现导师负责、研究生协助的双导师培养制度。

4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通信类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同时具备车辆工程和网络通信的知识,既能将教学内容从机械知识结构拓展到网络通信领域,也能够将网络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应用到车辆工程中。但我国高校中在机械工程和电子信息领域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人员。为了充实教学队伍,可以聘请汽车行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同时,支持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学习新技术。鼓励学生将新想法、新创意,以发明专利、科技创新竞赛的形式实现。对构思新颖的选题给予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指导,同时设定创新学分,进一步推动创新研究。

篇3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232-03

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了黄达等学位委员提出的“关于按专业授予学位证书的建议”,该文件标志着专业学位制度正式建立[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培养规模日益扩大,但也面临着许多尴尬,包括社会认同低;配套资源短缺;学生自我价值迷失等等[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属性是职业性,这是区别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特征。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培养特定社会职业的专门应用型人才,使其能够运用专业领域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效地解决专业问题,并具有创新性[2]。若能真正实现该培养目标,以上尴尬自会消除。培养模式是目标达成的桥梁、手段。然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其中存在的三种问题,给予分析说明,并给出整改意见。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三种问题

1.选题脱离工程实际。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学位论文的选题是高质量完成学位论文的前提与关键环节。选题直接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的范畴和深度、需要的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的延伸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选题应该来源于生产实践,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然而目前的大部分选题偏重理论研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选题类似,不能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究其原因是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少。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了所带学生的选题方向。我们大部分老师来自于高校,缺乏企业、工厂工作经历,工程实践经验也很少。所以给出的题目偏重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距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应是承担工程类科研项目的一线研究人员,而且必须有充足的精力和科研经费[3]。而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因为在外项目多,很多老师有自己的公司。即使有充足的精力指导学生,但有可能对学生不放心,就不用或少用学生参与重要的工程项目。有些导师只让学生做一些重复性工作,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性的指导和锻炼。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具有工程目的导师需要学生在项目中完成一定工作,并且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但因为所在高校对每位老师带研究生数目限定过于死板,出现了具有好的选题却没学生研究的情况。具有工程实践性的选题是有时效的,当此问题已被很好的解决时,此选题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这种情况把好的选题浪费掉了。

2.课程学习与课题研究时间分配冲突。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时间一般为2-3年,目前大部分学校将学制定为2年。用于课程学习、论文研究等工作的时间分配矛盾突出。众所周知,2年制专业硕士培养,1年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剩下1年的时间一方面要完成课题大论文或者报告,同时还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找工作,导致用于完成科研工作及课题论文的时间过少,学生真正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的精力不够,其研究状态不稳定、不深入。所以课题论文的质量差强人意。

3.校企联合培养难以落实。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在落实中存在培养过程粗放,企业联合培养难以落实的窘境。高校与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培养研究生,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全面落实双导师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提供了平台和载体,构建出了科教协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耦合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出发点是好的,1年的时间研究生在学校完成课程理论学习,1年的时间去企业学习、研究和实践,掌握工程应用技能,这样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新岗位,但是这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却很难取得理想的培养效果。原因有三:一是企业的工作围绕公司业务展开,不会为了专门培养一个硕士而为其在论文选题、导师指导上投入合适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软、硬件配套;二是企业辛苦培养出来的硕士,毕业后很有可能另谋出路,企业缺乏培养的动力和热情;三是企业缺乏学校那种成熟的硕士培养模式,学校导师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指导研究生完成硕士研究和论文,这个过程贯穿学生从入学一直到毕业的整个时间段。学校要为学生的培养质量负全责,而企业并不会在此事情上投入太多,企业导师也难做到如学校导师一样为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负责。因此,“双导师制”多流于形式,校企培养真正落到实处的不多[5]。

篇4

我们日常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除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燃气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通常业内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近日,在国家科技部所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据孙丙香介绍,电动汽车一般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这三种电动车中燃料电池的成本最高。因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所研制成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2010年占国内市场50%以上;此外,北京交通大学还设计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以及广州亚运会充电站等国内的大型充电站以及基于多种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北京乘用车以及上海漕溪示范充电站。

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对于研究生报考条件而言,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北京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想招收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们正致力于将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孙丙香建议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以北交大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硕士生,28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10%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在那里干的工作主要涉及研发、技术支持、销售。有时候,导师推荐就业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就业方式,且导师推荐就业的成功几率会比同等条件下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几率更高。

谈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间,按电池价格下降和燃油成本上升的历史数据测算,孙丙香估计起码还有八年才能达到油电持平,“四年是电池的一个周期,八年就是两个电池周期,等到第三个周期时,电池成本大概才能和燃油车的成本持平。另外电动车技术有没有很大的突破还需要看比如电池、电机等特别是电池技术会不会有很大突破,但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很值得做。”孙丙香笑着说。

TIPS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精进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洛阳天空、普莱德等;

电池储能类: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力高公司、东莞的赛微微电子公司。

TIPS 2:车辆工程专业 VS 电气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关于整车的研究,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研究对象为影响一辆整车性能的主要构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面含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技术、电机与电气、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生阶段,一个专业下面又会分出好多研究方向,比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又有大功率电源、动力电池充电机、风电并网变流器等方向。

TIPS 3: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目前他们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001-04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手段、专业化分工、工作方式、对产品的要求及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需求的变化导致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2年12月的机械工程教育峰会主题就是“聚焦学生能力的培养”,大连理工大学的李志义教授提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改革,从克服培养方案的十个倾向、重构培养方案的十个方面及实现课堂教学的十个转变详细地讨论了研究型大学如何以学生能力为导向来构架专业培养方案及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变。华中科技大学吴昌林教授提出改革课程教学方法、营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境。推进了基于主动实践“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和机械设计与制作能力培养系列Project。重庆大学的陈兵奎教授将毕业要求细化到每门课程中,采用课堂讲授+自学环节+专题作业+项目设计+小组讨论+……的过程性评价和考试环节的终结性评价的综合评价手段对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在制度上保证期末考试在总成绩比例中不超过40%。国外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并持续发展和倡导了全新的CDIO(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on,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大纲。这些都说明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改革已提上日程。笔者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滑铁卢大学进行研究和访学,能够深入院系和课堂了解该校本科教学情况。又鉴于国外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本科专业只有机械工程专业没有车辆工程专业,笔者对比研究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修订提供一定的可参考的经验。

二、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滑铁卢大学位于加拿大滑铁卢市,是一个以数学著名、以工科为主、以产学合作教育为办学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现有本科生30000人,研究生5100余名。工程院是滑铁卢大学最大的学院,机械工程专业是工程院14个专业之一,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四年的学习是在四年零八个月内完成的,每年分为秋(9月到12月)、冬(1月到4月)、春(5月到8月)三个学期,每个学期为期4个月的时间,学生需要完成八个学期的学术学期和六个学期的工作学期,没有寒暑假。学术学期的课程由核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组成。

1.核心课程。包括学位31门学分核心课程和7门非学分核心课程。31门学分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1)自然科学基础核心课程6门(1门化学领域、3门数学领域、1门力学领域和1门电学领域的课程),分别是:CHE102工程化学、MATH115工程线性代数、MATH116工程微积分1、MATH118工程微积分2、PHYS115力学、GENE123电气工程。(2)专业核心课程25门,分别是:ME100机械工程导论1、ME101机械工程导论2、ME115材料结构和属性、ME201高等微积分、ME202工程统计学、ME203常微分方程、ME212动力学、ME219固体力学1、ME220固体力学2、ME230材料行为学、ME250热力学1、ME262微处理器和数字逻辑器导论、ME269机电设备和电加工、ME303高等工程数学、ME321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ME322机械设计1、ME340机械制造、ME351流体力学1、ME353传热学1、ME354热力学2、ME360控制系统导论、ME362流体力学2、ME380机械工程课程设计、ME481机械工程项目设计1、ME482机械工程项目设计1。(3)7门非学分核心课程分别是研讨课(ME100B、ME200A、ME200B、ME300A、ME300B、ME400A、ME400B)。这些课程内容大致包括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结构和选课方法;学校、院系的组织架构和日常运转;学生社团;就业机会;安全教育;围绕核心课程的主题讨论;机械工程前沿研究讨论及学校已做的科学研究等。*课程后面括号内的编号为课程代码,以1开头的代码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依此类推。

2.通识选修课程。需要在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工程经济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三类课程中选修4门课程。分别为:(1)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类课程选修1门;这类课程有:ANTH102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导论、ECE390工程设计及经济学和对社会的影响、ENVS105环境管理与伦理、ERS215环境与可持续性评价、SOC232技术和社会变革等20门。(2)工程经济学类课程选修1门;MSCI 261机械工程专业规定选修工程财务管理。(3)人文社会科学类选修2门;这类课程有哲学、政治学、历史、人文、和平与冲突、人力资源管理、音乐、心理学、国际关系研究等。

3.专业选修课程。需要在六个专业方向流体力学、机械设计与固体力学、材料工程与工艺、焊接、自动化与控制、热工程选修7门课程。大三选修3门,大四选修4门。(1)流体力学方向:ME564涡轮机、ME564空气动力学、ME564工程设计、ME567计算流体动力学和消防安全工程、ME571空气污染。(2)机械设计与固体力学方向:ME423机械设计、ME435工业冶金、ME542先进的动力学与振动、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55计算机辅助设计、ME559有限元方法。(3)材料工程与工艺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463焊接工艺、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1物理冶金应用于制造、ME533金属及复合材料、ME535焊接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4)焊接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463焊接工艺、ME526疲劳和断裂分析、ME535焊接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47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可选)。(5)自动化与控制方向:ME435工业冶金、ME538焊接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ME547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ME548数控机床1、ME555计算机辅助设计、ME559有限元方法、ME561流体动力控制系统。(6)热工程方向:ME452能量转移的建筑物、ME456传热学2、ME459能量转换、ME557燃烧学1、ME559有限元方法、ME567消防安全工程、ME571空气污染。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定位是培养机械工程师,机械工程师需要能处理任何运动的机器,如机器人、马达、泵和车辆等。在所有的工业技术领域中,机械工程师都需要从工艺和系统的角度参与设计、制造、研发和维护机械的几乎每一个阶段。机械工程师需要理解力学和热力学基本定律、力对固体和流体的影响、热在物质内传递的规律、工程材料的性能以及针对特定的功能设计机械系统的能力。从以上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滑大机械工程专业正是从培养一个合格的机械工程师的角度来设置课程的。从数学、力学、动力学、热学、材料学、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学、自动化和控制这些方向完成一个机械工程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三、湖南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开展情况车辆工程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创建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迄今已历时千余年,故又称“千年学府”。是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学科独具深厚文化背景、经济管理学科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开放式、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现有本科生204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车辆工程专业隶属于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形成了以汽车车身、汽车底盘、汽车安全等核心内容见长的专业教学特色;推进产学研结合,实现高水平的专业教学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相结合,注重能力导向,培养工程创新人才。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位课程由通识课程、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及集中实践环节组成。

1.通识课程。包括通识必修和通识选修两大类:(1)通识必修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本能力测试、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心理素质与生涯发展、体育)。(2)通识选修课程(岳麓讲坛、文学艺术领域必选一门、社会科学领域必选一门)。

2.核心课程。包括三大类:学门核心课程、学类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1)工学学门核心课程(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A、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普通物理A、普通物理实验A、普通化学)。(2)机械学类核心课程(机械工程图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基础、电工电子学、控制工程基础、工程中的数值方法)。(3)车辆专业核心课程[汽车构造(含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子技术(含嵌入式系统)、汽车制造工艺]。

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两大类:专业限选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专业限选课程选修6门[汽车导论与法规(必选)、新能源汽车基础(必选)、机械振动学(必选)、有限元分析、工程优化设计、汽车NVH技术、汽车结构CAE技术、汽车碰撞CAE技术、汽车试验学]。(2)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任选一个方向修课。①车身方向(车身结构与设计、车身制造工艺学、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人机工程学、车身CAD技术)。②底盘方向(汽车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汽车悬架、液压气压与电传动、汽车底盘性能仿真)。③安全方向(汽车安全技术、人体损伤生物力学、汽车安全性实验技术、智能车辆、汽车安全仿真理论与方法)。④新能源汽车方向(电动车辆原理与构造、电动车辆设计、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电驱动及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性能仿真)。

四、对比分析

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和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对比见表1: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滑铁卢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门数和学时数都大大少于湖南大学车辆专业,尤其是通识课程部分。滑铁卢大学每门课基本上都是每周只上3小时,可以一次上完,也可以分两次上,由教师决定。每门课程的课程大纲(SYLLABUS)包括以下8个部分:(1)Contact Info(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列出任课教师的姓名、办公地点、电话和邮箱地址;(2)Lectures(课程讲授):列出上课的时间地点;(3)communication(交流):明确学生跟老师交流的平台;老师的课件、作业、实验和课程中包括的编程代码都会以邮件的形式上传到UW-Learn平台,学生通过该平台提交作业、实验报告和编程代码;(4)Labs(实验):明确实验的地点、时间安排、学生分组安排及实验的题目;(5)Assignments(作业):布置作业的题目、作业要求、提交作业的时间;有些课程还有Project的要求;(6)Tutorials(辅导):按学生的姓氏的字母排序分组安排辅导及各组辅导的具体时间和辅导的内容;(7)Final Exam(期末考试):明确考试的要求;(8)Grading(成绩构成):明确实验、作业和期末考试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每门课程的期末考试的比例不会超过50%、实验的比例会在20%左右、作业在30%左右。滑铁卢大学本科生的课程任务很重,课后作业量很多,并且要求很严,必须在规定时间提交作业的,否则零分计算。每门课程有完善的TA(助教)制度。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大一大二大类招生,整个机械类的课程一样,夯实数学力学和机械基础,大三重在专业核心课程,大四实施方向课程,与就业和研究方向接轨,整体知识结构合理,突出了本专业的特色。从2011年开始,湖南大学要求每门课程都要在教务处课程中心建立课程网站,上传与该课程相关的所有内容。课程大纲也必须包括以上八个部分,并且开设小班讨论和助教制度,一门课尤其是核心课程实施多位老师一起上的制度,课程要求趋于合理和规范,教学质量也大幅度上升。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譬如助教水平参差不齐、小班讨论内容不太明确、学生课时任务繁重等等。新一版的教学计划正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修订,相信随着制度的规范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本科教学质量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汕头大学执行校长顾佩华教授做了题为《汕头大学提升学生工程能力的举措与实践》的报告.

[2]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美国卡罗尔.坎贝尔工程研究中心执行总监Imtiaz Haque教授的报告《案例研究:为汽车行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3]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志义教授做了题为《以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报告.

[4]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吴昌林教授做了题为《学生能力为导向的培养体系设计》的报告.

[5]2012国际机械工程教育峰会: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兵奎教授的报告《学生能力达成与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6]康全礼,陆小华,熊光晶.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高等教育,2009,26(4):4-7.

篇6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4-0007-03

WANG Biao, ZHU Zhiyu

Abstract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assimilation with aca-

demic degree postgraduates and lack of application ability for profe-

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a new training mode has been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ir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Combined with the industry features of the school, we explore the

new training mode of bo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occupation skill development by establish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an innovation tutor team an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reform will impro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s.

Key words contro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practical ability; professionalism

1 引言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心已向博士研究生转移,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更多地偏向于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相比,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并突出实践性[1]。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换代需要高新知识和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行业、企业需要高校培养出多样性、职业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如何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需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特质已逐渐被高校及社会各界认同。但总体来看,与国外相比,一些高校提出的“实用型专家”“职业型人才”等目标,抽象程度和标准过高,很难实施[2]。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趋同,未凸显其应用型和实践性的特色,专业学位与职业任职资格关联度弱,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同化、弱化、矮化的弊端[3-4]。

针对以上问题,江苏科技大学围绕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国家对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的发展战略为指引,以行业对控制工程人才的实际需求为牵引,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型科研平台、组建创新导师团队和建立多元化考核机制等,探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形成“面向船海,校企协同,工学结合,强化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鲜明的“创新应用型、知能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 提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课程体系

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专业型研究生偏重于应用和实践,所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特定的行业特点,突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5]。在课程阶段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内容和各项实践环节能充分反映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在论文阶段应侧重于工程应用并兼顾学术价值,着力培养研究生在工程背景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新技术的应用。

1)在课程设置上,控制学科所在学院围绕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和社会需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基于船舶自动化、智能电气与系统和集成控制系统等研究方向,增设船舶机舱自动化、船舶电力系统、船舶先进控制和船舶伺服系统等课程,以弥补培养体系中工程技术领域课程不足的问题。

2)合理布局R悼纬蹋坚持课程的实用化取向,增加实践教学的分量。开设先进控制理论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等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为了反映行业发展的最新水平、拓宽研究生专业知识面和开阔学术视野,增设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课程、水下机器人控制和船舶机舱自动化等跨学科课程。

4)部分课程设置及考核与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实训及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IAAT)和工信部全国信息化工程师岗位技能(NCIE)项目,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自动化从业资格认证相衔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3 产学研协同,打造创新型实践平台

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它们必须在实际应用中形成和发展[6]。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的研究生工作站为载体,实现企业与高校优势互补,促进产学研合作,有利于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为学生提供接触学科前沿的职业型实践机会[7];依托学科实践平台,可以缩小教学实验与社会实际应用的差距,促进教学和科研相互转化,带动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发展。

学院通过建立和完善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提炼课堂案例和实验案例,逐步形成“研究生―教师―综合实验中心―研究生工作站―船舶企业”的教育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学院与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和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有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研究生科研的孵化器和推进器。中心围绕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自动化、轨道交通车辆装备研发和智能家居等方向开展工程化技术研究,实现学科链和产业链的对接,为培养高质量、专业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学院除了与Rockwell、Cypress、西门子和浙大中控等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还拥有为探索船舶与海洋工程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构建的教学、科研与科技开发三位一体的综合型实验室,如江苏省船舶与海工装备自动化工程实验室、船舶综合电力系统实验室和江苏船舶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特色实验室凝练了控制学科的研究方向,在船舶综合控制、船舶与海洋平台综合监控系统、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等方面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装置和产品,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在船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水平,推动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4 组建创新导师团队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导者,研究生导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8]。由于单一导师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和学术视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一些学科交叉、跨专业的研究课题要求,因此建立导师组,实现导师之间的强强联手和团队式培养,将有助于研究生拓展学术视野和扩大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专业建立了有效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机制、企业兼职教师聘用机制、青年教师企业研修机制、学位论文多导师制等一系列“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制定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工程实训管理暂行办法》《校外兼职教师聘任与考核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同时鼓励校内导师到企事业、职业部门的科研和生产等实践领域进行培训和锻炼。这些措施丰富了师资队伍的工程背景,改善了导师队伍的结构,形成师资队伍的开放式动态协作。

依托具有行业特色的科研创新项目,如“海洋工程船动力定位控制系统研究”和“面向海洋水下结构检测与清污的水下机器人导航与控制研究”等,多个学科导师和工程企业专家组成项目驱动型创新团队。根据创新项目的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导师团队从中抽取和派生出课题,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驱动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团队导师的共同管理,激发研究生自身的学术潜质和科研意愿,不断孕育出阶段性的创新成果,强化团队的整体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最终实现高校、企业和研究生多方共赢。

5 建立综合评价机制

考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和职业性的特点,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指标需要被重视[9]。因此,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机制,采取毕业论文、课程成绩、实践成绩和科研奖励相结合的形式,对研究生学习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课题项目完成情况、科技竞赛获奖情况、学术情况、国家专利申报情况和成果转化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价。

学院对专业硕士按照年度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以确保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和质量。第一学年的课程成绩和实践成绩是主要的评价指标,其中课程成绩的考查侧重于考试和小论文的形式,实践成绩的考查侧重于实践报告和企业导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第二、第三学年的主要考核是学位论文、创新实践活动以及衍生的科研成果,其中论文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要结合导师科研项目或企业的研发需求,其学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一方面通过学术论文和专利评价其理论水平、科研水平,另一方面通过科研工作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评价其应用价值。

6 Y语

近4年来,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从学术方面,获得江苏省及校优秀硕士论文共4篇,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120 多篇,获得国家专利30多项。从应用方面,参与了船舶标准化和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化发展规划的制定,参与研制的工程船监控系统关键装备和船舶综合后勤保障等系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并已成功应用于多艘海洋工程船;研发的无人机舱自动化系统在多家造船企业产业化,并在国内外多艘船舶上装备。实践证明,新的培养模式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园园,居占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述评[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5(2):

65-68.

[2]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12(2):93-97.

[3]李娟,孙雪,王守清.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以职业资格认证为导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57-59.

[4]陈立章,杨旭东,宋招权.需求导向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6,33(1):1-4.

[5]孙若红,孙妍玉.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4):60-63.

[6]张乐平,付晨晨,朱敏,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独立性与实践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61-166.

[7]黄卫华,刘斌,章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就业需求为导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

篇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23-03

一、引言

为了实施工程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必须建立稳定规范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面向行业的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式”校外实践基地,既能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又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学生“创意、创意、创(就)业”能力的增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与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携手,为进一步扩大双方合作领域,实现双方的产学研共赢,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以车辆工程为纽带,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了机械与车辆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在学生实践、科学研究、员工培训等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将形成一套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打造一批具有能够引领机械与车辆工程先进技术的学校与企业师资,培养一批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形成规范的教学管理文件,在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组织和管理运行模式等方面取得标志性建设成果;共同探索机械工程类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以及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共同把机械与车辆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省内其他高校的基地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二、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省经济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重要产业组织形态是块状经济产业集群。长期以来,浙江省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存在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层次低、创新弱、投入少、转型慢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为提高块状经济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200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了二批共40余个块状经济示范区。

产业提升既指海洋经济开发的新兴产业,又指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要发展高端制造装备,海洋开发的关键之一是发展海洋技术与装备。浙江省企业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主要是:(1)工程实践能力强,尤其是除扎实理论基础外,能掌握与企业相关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2)创新能力强,有较强的与企业相关的产品开发能力;(3)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及其产品开发能力。加快培养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国家的要求、高校的职责、企业的需要,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加快产业提升的重中之重工作,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浙江省技术和管理人才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海洋装备类以及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面向浙江省海洋经济开发和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校企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施大学生“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培养学生的创意、创新、创(就)业的“三创”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地方经济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基地课程设置与优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车辆工程专业本科(3+1)培养的学生和工程硕士研究生(1.5+1)均需要完成分散在不同学期累计一年的企业阶段学习和实践。

机械与车辆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工程实践与科研训练为重点,经校企教师共同研讨,设置专业认识实践、专业课程群实践、专业生产实践、本科毕业设计、研究生工程实践等几个层次的实践环节,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

工程实践设置专业认识实践、专题课程群实践、专业生产实践、本科毕业实践、专业硕士实践等企业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机械与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背景,熟悉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企业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以及利用所学工程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各种技术和现代工具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平台建设

夯实学科基础,重视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协调发展。实施专业大类培养计划,使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与实践教学平台能共用共享,增强学生长远发展潜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协调,有效提升学生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同时突出素质教育,在掌握基础和专业知识同时,更强调人文素养、身体素质、道德信仰、价值取向、精神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以服务社会和造福人类。为此在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建立了7个实践教学平台。

1.机械加工与制造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利用机械加工与制造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建立学习兴趣。通过汽车这一复杂机电产品的生产过程的演示,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产品的生产过程、企业的运行情况以及典型零件的制造过程、加工装备、工艺特点等知识,能正确选用机床、刀具、工装和夹具;掌握机械加工原理与刀具设计的基本知识,能够完成典型刀具的设计任务;掌握机床夹具的定位原理和定位误差分析方法,具备专用机床夹具的设计能力;掌握数控加工原理、数控编程方法、机床结构和和数控系统等知识,能完成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任务。把握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树立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的奋斗目标。

2.零部件装配及生产流程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借助零部件装配及生产流程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利用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的丰富资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部件的生产流程和设计方法、装配工艺规程的设计方法、装配线的结构形式和特点、装配工序内容划分和装配顺序的安排以及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能够完成简单部件的精度设计任务,具备设计中等复杂机电产品的能力;借助整车装配厂的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产品的生产类型特点及其组织形式、多品种产品混装线的设计方法、装配线工艺装备的种类和特点、产品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使学生基本具备产品开发、生产组织、计划管理、装配工艺的设计的能力。

3.机械装备及其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借助机械装备及其自动化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行走系统(发动机与电动机、底盘、传动与变速和控制系统)、执行机构(悬挂机构、牵引机构、液压系统和典型工程操作单元)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如GPS、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等机械装备集成、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知识,掌握精密仪器、大型机床和成套技术设备等机械装备的操作应用、产品制造与科研开发,增强学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装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电子控制技术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借助电子控制技术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控制技术的开发流程与生产制造全过程。学生通过先进控制技术、总线技术及汽车电子电控技术等三个实践教学模块的锻炼,以汽车电控技术为专业突破口,一方面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与气压传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液比例控制等技术的应用方法,一方面理解总线通讯协议及其实现方法,逐渐掌握车载网络技术及电机及其驱动控制技术,使学生基本具备电子电控技术的研发能力和应用技能。

5.车辆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借助车辆工程实践教育平台,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开发流程与生产制造全过程。充分借鉴国外一流工程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以培养车辆工程领域的行业领军人物和设计型卓越工程人才为目标,在强化车辆工程学科基础上,凝练“大汽车”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为学生发展提供宽厚的学科基础。实施车辆工程类专业宽口径培养,打通发动机、底盘、车身等方向的学科基础课程,努力实现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的有效衔接。综合考虑毕业后就业、毕业后创业和毕业后继续深造等不同要求,构建车辆工程学科实践教育平台,增强学生长远发展潜力,实行个性化培养。

6.工程管理实践教学平台。借助工程管理实践教育平台,结合吉利控股集团生产案例,调研企业生产组织方法,使学生通过对吉利控股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实务的认知和实践,熟悉工程项目经济性分析和投资效益评价、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方法、企业生产物流配置和人员组织方法,理解产品开发管理及生产管理的基本过程及核心理念,了解企业战略管理的形成过程及基本方法,掌握生产与开发预测决策技术,提升学生的管理素质与技能,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规划设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7.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借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育平台,引导和组织大学生校内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的课外科技创新发明,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作潜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开放教学模式,以学生自行选题为主,结合平台资源开展校内外联动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

五、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要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平台的建设。校企共建基地运行好坏的关键是长效机制的建立。第一,切实解除企业顾虑。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安全问题,是校企双方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决定着实习基地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周全的安全防护措施,积极联系社会保险,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划清校企安全责任范围,选择相对安全的实习项目,消除企业的顾虑。第二,政策的导向和经费的支持。“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涉及企业面广。一方面,在反复沟通、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校外基地;另一方面,希望政府和学校多支持,如出台政策、配套经费等,使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能有效开展。第三,多方面探索、多层面合作。谈到实习基地建设,大多会停留在实习和培训上,而科研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合作,开展得较少。一方面,企业在技术、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有提升的需求和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师能力提升、实验设备弥补、学生就业推荐等方面也都有与企业合作的空间。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产学研”合作基地,将单一层面的学生实习工作,上升到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层面,以满足双方发展的需求。这就是“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的方向,也是保证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国金.工科类大学生创新教学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95-97.

[2]陈国金,李志华,刘庆民.体现信息及经管特色的工程训练教学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17-19.

篇8

0引言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机械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以应用性为主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并重的课程。主要讲解CAD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工程应用理念,在此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CAD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CAD的基本概念、GAD软件使用技能和开发中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CAD基本概念的理解和CAD软件的实践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多媒体早已进人教育领域,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

本文将围绕如何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提高CAD课程的教学效果展开讨论,继而结合研究生能力培养来阐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1多媒体教学在CAD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计算机辅助设计》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相关软件操作功能。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CAD基本理论的阐述;

(2)结合授课对象的具体专业方向阐述CAD的内涵与外延;

(3)具体CAD软件的应用教学。

在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手段将能收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1)对于CAD的基本理论主要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具体阐述CAD的含义及特点、CAD的组成、CAD新技术等等。该部分内容中表示CAD特点与要素关系的图表较多,可以结合幻灯课件采用重点色突出与层次递进显示的方法进行重点阐述。在介绍CAD新技术章节时,可以结合幻灯课件具体展示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产品模型及分类等等。如有条件还可结合3DS MAX等动态显示软件展示CAD产品的工作过程等等。

2)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通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阐述CAD的内涵与外延。CAD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本课程所阐述的内容特指广义的CAD,即CAD设计工作不仅仅围绕着几何造型展开,而且更广泛的涉及到有限元分析、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运动学分析与仿真等考察产品综合特性的领域。结合具体授课对象为车辆工程专业学生,在多媒体中引人范例教学法。具体采用章节方式介绍三部分内容:汽车零部件的三维建模及结构强度分析、汽车整车建模及动态仿真、汽车子系统分析与优化。这三部分范例用到了UG,ANSYS,ADAMS,MATLAB多个软件,根据各范例形象生动地阐述CAD的分析流程及工程实际价值。

3)一般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总要落实到一个具体的CAD软件的应用。本课程所讲授的can软件是UG。由于UG软件的功能强大,功能模块众多,因此选择常用且基本的模块进行介绍。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现场通过电脑演示,根据递进关系,先后介绍UG建模基本环境、参数设定方法、常用工具、草图绘制、实体造型功能等。在利用多媒体现场演示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介绍软件之前可以先展示利用UG绘制的各种三维造型及复杂的总体装配图,借以阐明UG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基本环境及常用工具的教学可以结合实例进行阐述,这样可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反映各工具条的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

(3)草图绘制中关于几何约束和尺寸约束的功能需要详细介绍,这是实体建模的基础。可在课堂上现场演示从简单到复杂的草图绘制流程。为了更好的利用课堂有限时间也可以采用录制动画进行放映和讲解同步的手段。

(4)三维实体建模在课堂上的演示以简单模型为主,但该类模型需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应该是复杂模型的简单基本元素,课后可以布置复杂模型的上机作业,在上机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多媒体教学与研究生能力培养

一方面,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与其本身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否完备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以便认识新事物、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才是知识的价值所在。

结合CAD课程教学总结出多媒体与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关系:

2.1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课堂上进行CAD范例讲解并与研究生进行互动,使研究生从视、听、说多方面接触UG软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研究生携带笔记本电脑到课堂,跟随老师的演示进行实时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极大的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热情。课后布置较为复杂的零件三维造型作业,研究生可以迅速的根据上课所学知识完成作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2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

如前所述,CAD多媒体教学中引入范例教学法阐明课程的广义应用价值。此方面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来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其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可以使研究生更多的主动积极思考,根据范例举一反三。课后可布置相关大作业,令研究生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基于CAD相关软件的课程设计,为研究生今后开展科研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研究生自学能力

篇9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wisdom municipal platfor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LIU Shang-wu,CAI Yan-guang,WANG Shu-yi,HUANG Bai-liang

(School of Autom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Modern technology such as satellite positioning,data transmiss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municipal custody work,built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traffic command center,take the city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all kinds of sudden emergency work,and with 12345 public service hotline,12319 digital municipal dispatching command center and other links,form a multistage departments cooperate with municipal facilities day-to-d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dispatching work mode.Perception of city public resources effectively,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to promot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operation of the city guidance,norm,governance,management and services,provide citizens with a beautiful environment,a good order,a high quality service,an optimized management,the system has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words:Internet of things;municipal engineering;satellite positioning;perception;visualization

1.引言

按照我国建设部划定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范围,市政公用事业包括:供水、排水(含雨水、污水)、燃气、供热、道路(含桥梁)、公共交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专业。主要面临的挑战有以下几点[1~3]:

(1)市政公用设施投资结构不合理,是中国城市发展的薄弱环节;投资规模总体不足,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现状不适应。重新建、轻维护;重地上、轻地下;分重视道路、桥梁等形象工程建设,忽视必要的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投入,薄弱环节突出。市政设施配套资金不足,造成一些已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

(2)市政设施规划不合理;管线设施的频繁改动和施工,其根源在于市政设施规划建设的不合理,缺乏预见性。

(3)市政设施家底不清,资料不全;事故频发,抢险困难;

(4)政府的责任和监管没有落实到位;缺乏对市政公用事业的规划、投资、价格、服务标准和质量、运营安全及综合防灾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指导监督。

(5)市政设施使用效益低。现有设施失修失养,甚至新建成项目不能正常运转,投资效应没有体现。

2.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如下:

(1)摸清家底,建立市政公用设施信息库;

(2)建立市政设施的运行监测,实现科学化的应急处置;利用物联网技术,在线监测市政设施的运行状况,依靠科学的分析与应急预案,预防事故的发生并减少突发事故的灾害损失。

(3)实现从设施规划、建设、养护到监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4)利用科技进步,提高政府监管水平;将市政设施的在线监测与管理部门的移动巡查相结合,提高政府的实施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的监管、标准监管、运行安全的监管、市场秩序监管等。

(5)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权威的市政设施评价体系[4~5]。

3.体系结构

因市政公用事业的多专业性、数据海量性、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与应急处置的高时效性,智慧市政平台要采用云数据中心等多层次体现结构。

智慧市政平台是以全球定位、传感技术、以网络实时监控、调度、管理为主,通过对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通过在市政设施关键部位配置传感设备,获取实时运行数据,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智慧市政平台通过车辆、手持终端的实时定位追踪,把数据通过网络传回监控服务器,可以实现对巡查车辆、工程车辆、设施巡查人员、施工人员实时定位,随时掌握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切实增强对设施巡查、应急抢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车辆管理。通过调度管理系统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市政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监督市政管理中发生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

4.主要功能

智慧市政平台具如下功能:

(1)可对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路灯等城市市政设施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智能监管。

(2)可对市政设施关键部位进行实时数据监控,实现城区路灯智能控制、防汛智能指挥以及市政服务智能化监管等。

(3)可以随时掌握市政车辆的实际位置和运动趋势,可以做到及时调度、合理部署,加强对市政车辆的监管。

(4)根据市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实现了“四位一体”市政综合监督指挥体系。实行市、区、所、巡查人员 “四位一体” 的综合指挥管理体系,实施市政部件、事件的时间无缝、空间无缝的实时监控,形成呼叫、巡查、调度、监督、处理、统计及考核等条块结合的服务管理模式。通过对动态信息的管理,掌握全市市政道路各种市政设施部件的状态及各类事件的发生和处置过程,提高动态监控和应急抢险指挥能力,加强政府管理、监督、组织的能力。

(5)以市政数据管理中心为基础,以信息化城市管理平台为核心,构建环卫管理、燃气管理、供热管理、户外广告管理等市政专题专用系统和内部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依托于这些系统,实现一网式门户、一站式审批、一话式热线等公众服务。

5.结语

目前,智慧市政平台还可以围绕以下方向发展:

(1)强化市政设施规划辅助的内容,结合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数据,科学规划市政设施的布局,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出谋划策。

(2)加大移动端应用的研发力度,加强移动设施管理、信息采集和智能分析方面的研发。

(3)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设施分布的优缺点,进一步反映社会和经济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刘寓,朱勃.市政管理移动监察“慧”管城市[J].城市勘测,2014,1::12-13.

[2]黄来源,李军辉,李远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地下管线智能管理系统[J].物联网技术,2014,4:23-24.

[3]彭文祥,贾嵘,薛惠锋,等.基于GIS的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系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17(4):396-399.

[4]赵德才,王凤利,李小军,等.城市道路井盖的缺失报警与精确定位系统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2,28(3):23-25.

[5]李向红.城市路面井盖管理问题探讨[J].市政技术,2009, 11(27):6-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项目(项目编号:2012B091000171,2011B090400460)。

作者简介:

刘尚武(1993―),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嵌入式linux。

篇10

车辆工程在汽车研究方面一般分为汽车车身设计、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及底盘设计3个专业方向,它们分别是车辆工程与工业艺术设计、动力工程、机械工程之间的交叉学科方向。

首先说下汽车车身设计方向吧,它研究的内容包括汽车先进设计与仿真、虚拟样车技术及其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汽车多体系统动力学与非线性控制,特别是汽车各种现代主动安全性控制理论、方法与实现等。这类毕业生以后可以到汽车4S店或经营店从事汽车销售、汽车服务、汽车改装以及汽车修理等工作。

汽车发动机设计方向的研究内容则包括了发动机燃料喷射燃烧技术的研究、代用燃料的开发、现代汽车发动机设计技术研究和发动机节能与排放控制等。这个方向的毕业生今后大多在各种车辆的研究所或设计制造企业从事汽车引擎或内燃机的设计、制造、实验,一些有着国防背景的大学,诸如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由于在柴油燃烧与电控、氢燃料内燃机等方面技术领先,他们的毕业生还可以考虑往军工方面发展。

汽车电子方向是为了适应现代汽车对电子技术的高要求而发展起来的专业方向,专业内容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现代汽车动力控制系统,汽车电子网络与控制、嵌入式车载控制器、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今后大多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

而所谓的黄金排量是这三个方向研究结果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用车的各种需求(即具备燃油经济性;有良好的操控、动力、舒适性;能够满足消费者多种形式的要求,如商务、代步、旅游的使用等),且具有合理价位的车型,就是黄金排量、黄金车型。这也是车辆工程专业学子毕生的追求。

如果对于制造汽车不感兴趣,你也可以考公务员,到交通部、交通厅或者车管所等政府部门,或到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一些事业单位工作,参与到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上来。由于车辆工程的学习涉及力学、机械设计、材料、流体力学、化工,甚至拓展到与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电子技术、测试计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学科,所以车辆工程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以上学科涉及的行业就业。

由于本专业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学校在大一的暑假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金工实习。学生将进入校办工厂,在师傅的指导下,亲手操作车床、钻床、铣床等机械,拿起焊枪进行焊接,抄起锯子锉刀进行切割打磨,最后靠自己的努力,按照图纸生产出一把合格的小锤子。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切实掌握了从书本学到的各项工艺的复杂性、精密性与重要性,有助于在以后的设计中从实际出发。

参加各种竞赛是快速提高自己能力的捷径,比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中国节能竞技大赛等。记得我参加中国节能竞技大赛时,每周我们项目组主要成员都会与指导老师进行讨论,请老师在技术方面给我们做详细的指导。在整个大项目下,按每个人的专业和兴趣分到整车组、发动机组、传动组以及外联组。我所在的整车组中,组员需要参加各种培训掌握包括CATIA、UG等3D实体与曲面建模软件,以便在电脑上测绘出实车需要的各种零件。除此之外,组员们还要掌握Ansys与Fluent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所设计的零部件是否合理。负责设计的同学依据负责分析的同学得出的报告进行调试,有时可能要通宵达旦地返工,直到满足设计标准为止。除此以外,整车组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负责新车的加工。我们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包括节假日,拿着图纸跑工厂,与工人师傅交流,领会设计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并在这之中找到平衡点。当实车生产出来后,将进入漫长的试车环节。新车的问题只有在反复的试车中才能发现。发动机组的成员的任务是将一台原始的摩托车发动机改装成具有良好性能的比赛用车专用发动机。传动组的同学则需要每年都要掌握新的资讯,根据比赛要求的改变以及最新技术的发展在刹车系统、传动系统上有所创新。外联组的同学则更多地涉及与校外的企业谈赞助、拉拢资金以盘活整个车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掌握的不仅是各种有用的专业的知识,而且还积累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实际经验,培养了大家团队协作的精神。

篇11

汽车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继能源、建筑、电力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之后的我国国民经济第四大支柱产业。而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车辆设计、制造、销售、运营、服务、维修、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内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同步增长,同时,新观念、新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也将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汽车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发展最重要的瓶颈。目前现状是企业求贤若渴,而毕业生又就业无门。究其原因,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与产业结构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目前高校车辆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与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以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利用CDIO标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构建满足当今国内汽车行业需求的新型高质量工程人才。

1 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包括国内其他院校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安排始终处于附属地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调理论,与实际工程实践相差较远,教学内容陈旧,大部分仍停留在若干年前的水平上,与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其主要的问题在于:

1.1 实验教学内容滞后

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相比理论教学,其教学内容更为单一,很多实验教学内容陈旧甚至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变的实验教学大纲,往往一位老师几年不需要重新备课都能把实验教学课程上完,使得学生毕业进入工作岗位后往往需要重新进行相关的学习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所使用的教学实验设备陈旧,严重滞后于当前汽车行业发展前沿技术。

1.2 实验教学缺乏创新性

目前本专业开设的实验教学课程主要以经典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做实验主要是重复某一经典实验或者验证理论教学中某一结论,缺乏主动的创新性。而对于应用性、设计性、综合性较强的现代化先进实验技术的教学实验更是鲜有见闻。

1.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受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模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很少。由于整个实验流程都事先由教师制定好,学生只需按部就班执行即可,因此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启发不够。尽管目前有高校在教学方法上开展创新,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验不再停留在学校层面,还要求本科毕业生必须到企业实习,但由于没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很多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即使是学校组织的集体下厂实习,很多也只是走马观花参观一下,很难深入地去了解汽车行业一些具体的技术信息动向,因此效果不佳。

1.4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始终处于教辅地位

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处于教辅地位,不受重视,无论是职称评定还是薪酬都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因此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往往积极性不够。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师资队伍人员学历普遍偏低,没有精力或者能力从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导致现有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观念落后,对很多新技术新理念知之甚少。

鉴于此,有必要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一定的更新和改进,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接触到本行业最新的发展动向,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CDIO工程教学理念

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业界人士认识到当前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理论教学和毕业生的实际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大差距,因此国外开明的工业界人士对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需求。2000年10月以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四所前沿的工程大学提出并倡导了一个新型的工程教育模型,称为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以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工程教育理念。其基本思想是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核心在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构思是最早的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是设计与规划阶段,实现是具体的制造阶段,运作是协调、管理与评价阶段。几年来CDIO工程教学理念在高校的推广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几十所世界著名大学按CDIO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与企业欢迎,我国很多高校对此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和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的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强、能够适应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3 基于CDIO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在社会大环境下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同时更关注工程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在CDIO大纲中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是掌握工程技术知识原理和技术推理能力,第二步为个人职业技能和特质的培养,第三步是人际技能的培养,第四步是在企业与社会背景下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这四步是逐步递进关系,后一步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针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车辆工程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实际需求,在CDIO大纲的指导下,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具体如下:

3.1 调整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构建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CDIO先进教育理念,首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对于自身行业的基本知识,因此根据学校对于车辆工程专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定位并结合当前汽车行业的需求制定车辆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众所周知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是教育过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培养计划制定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学生能掌握车辆工程专业最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之外,对于每一届学生的培养计划适当作出调整,以满足当前的一些技术发展对于相关学科的需求。

一直以来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是以专业理论课程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状态,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较低,在CDIO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理论教学中一些陈旧不合时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的删减,在略微缩减理论教学课时的同时,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实践教学全部设为必修课程,其学分从原来的25个学分提升到目前的30个学分,占到专业总学分的12.6%。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接受的是公共基础课程,对于本专业的认知程度较低,而进入大三大四专业知识学习之后,由于需要学习的课程很多,学业压力很大,因此实践课程的时间安排从原来的全部集中在大三大四改成将一些基础的认知性实验分散到大一大二,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对本专业最基本认识。这样进行4年不断线的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为进入正式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分模块、分层次、分类别的创新性改革,设计了由基础性实验与提高性实验相结合、基本实验技能与综合实验技能相结合、课内训练计划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以及体现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毕业设计等组成的四大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大模块包括认知型实验、基本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一般认知型实验通过设置具有科普性、趣味性的系列实验,深入浅出地介绍车辆工程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于车辆工程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基本型实验摒弃简单的验证性,以深入理解车辆工程基本概念、了解车辆工程实验技术基础、培养学生车辆工程的基本实验技能为目的。基本型实验的建设,本着“内容精选、拓展思维”的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1)对传统的基本实验进行较大的更新和改造,提高基本实验的起点,加强实验的思考性和启发性,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增强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现代车辆工程的测试方法和现代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基本型实验在实验总学时数中的比例约为60%,是所有学生必做的,重在夯实基础。

综合设计性实验主要是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这类实验项目灵活,一般学生选做其中部分内容,学时数在实验总学时数中的比例约为40%。优秀学生结合兴趣利用课外时间选做更多的项目,这对优秀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创新性实验这类实验是引入新材料、新结构形式、新实验技术的实验,面向优秀学生和在实验方面具有潜能和兴趣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培养学生应用高新技术发挥创造性的能力,重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类实验内容主要来源于车辆工程专业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横向课题以及校级创新基金等项目,每个项目无论是从构思还是实施的整个过程都有相关的指导老师及研究生跟踪,并即时提供各方面的指导。

没有科研实践,就不可能培养创新人才。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及获取创新知识必须依靠学生自己的实践才能得到。因此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以有力保证创新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十分重要。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了三个实践基地、八个专业实验室和四个创新平台,如下图所示,这些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在课堂学习到专业的前沿知识,在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的各种创新项目的牵引下,开拓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工程项目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通过这些平台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创新环境,而本科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研究能力相对欠缺,并非是本科生自身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关键在于很多学生对于科学研究不知从何开始,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自己又喜欢什么,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方向,这主要是因为本科生自身科研实践经历十分有限,对于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需要有专门的导师“引进门”。因此教师对于本科生的科学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实践导师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为此,车辆工程中心对师资队伍建设中进行创新性改革:废弃传统上仅以工程系列人员和工人编制为主的实验教师结构模式,改革为以教师系列为主的专、兼结合的实验教师结构模式。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工作,形成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核心骨干相对稳定,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教师团队,目前中心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有4人,具有副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有4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职工占到52%。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实验教学团队、教学辅助人员构成了专兼职结合、按学科方向和实验教学层次构建的教师队伍组成模式。安排高层次理论课教师担当实验课程教学、实验项目开发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特别是综合实验教学。既加强了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的结合,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又带动和帮助实验教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另一方面改善实验教学教师的待遇,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或者在大型企业担任过技术主管的高水平人才到工程中心任职,给予车辆工程中心注入新的血液。

3.2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积极性

传统的实践教学一般都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生普遍对实践活动不重视,为了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的兴趣,车辆工程中心将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培育成各类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如围绕学校主办的“概念车设计大赛”、“节能车设计大赛”、“流体动力小车大赛”,以及国家级“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亲身经历项目申请、研究开发、中期检查和项目验收,较早地掌握和实践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积累科研项目工作经验,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实践活动中,不仅在物质上给予获奖者奖励,另外采取对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实行加分的方式。

毕业设计和下厂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应力求与社会生产和研究实践相结合,之后通过总体方案制定、工程设计、软件开发和工程制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下厂实习涉及到专业所学知识的方方面面。在下厂实习期间,让学生参与从工程构思、工程设计、工程实现到工程运作的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产品各个部件之间互相连接的理论基础、技术要求、工程意义,把实习内容从简单的加工、装配、工艺、测试等项目提升到从基础理论到工程应用的综合学习与分析,体现了CDIO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3 取得的成果

在CDIO教育理念指导下,车辆工程中心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建立的几个创新平台上,已经培养出多个优秀本科毕业生,和优秀硕士毕业生。中心所支持的项目“御精灵”垂直起降飞行器已经见到重大社会效益,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作品一等奖。所支持的节能车创新实验设计与竞赛平台经过几年的发展,得到参加全国高校基础力学学术会议专家的高度评价。所支持的“Honda杯”上海节能车大赛,获得江苏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所支持的“飞行汽车”项目,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优秀作品一等奖第一名,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进行了专题报道。10余人次获得了校创新基金支持,1人次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开展绿色观光多动力车的设计与研究。

4 结束语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进行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善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对于实践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了学生以工程意识指导实践,在项目中提升了学生解决实践工程项目的能力,同时在和企业对接的项目中增强了学生对于企业当前的实际水平和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的就业有很好的帮助,减小了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社会培养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能力强的工程师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典义,,刘英.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J].职业圈,2007(13).

[2]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3]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