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员工激励制度

员工激励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8 04:18: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员工激励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员工激励制度

篇1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发挥员工智慧和才能,塑造高效率、高绩效、高目标达成率的优秀团队,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设适应X集团发展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队伍,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某某集团有限公司和下属公司。

第二部分

激励原则

第三条

全面激励原则

对员工的激励并不只是针对部分优秀员工,而是针对所有员工运用各种激励方式进行激励,以发挥激励对全体员工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第四条

激励方式差异化原则

不同的员工和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对员工的激励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做到激励手段的多样化和差异化,以求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第五条

绩效考评为基础原则

对员工所采取的相应激励措施,应依据对员工的全方位的科学的绩效考评,而不是依据管理者个人的主观好恶。

第六条

奖励和处罚相结合原则

对绩效表现优秀和无论以何种形式对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员工,都要进行奖励;对绩效表现差的员工和无论以何种形式损害公司利益的员工,都要进行处罚;对工作表现累积不佳的员工和工作能力始终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员工,以及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致公司遭受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要通过员工淘汰机制进行淘汰。

第七条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奖励和处罚的考核标准要公开,考核过程和评选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这样才能确保对员工的奖励和处罚的正面效应充分发挥,不致因不公开、不公平、不公正的奖励和处罚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第八条

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机会激励相结合原则

对员工的奖励不能只适用物质奖励,要将适度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和机会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激励手段的协同作用。

第三部分

激励方式

公司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激励方式,并将随着公司发展需要采用更多的激励方式。

第九条

薪酬激励

公司通过制定和实施具有外部竞争力和内部公平性的市场领先薪酬制度,通过对员工薪资需求的合理满足保证对员工的基础激励作用。

第十条

职业规划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公司对工作表现好,工作绩效好,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将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员工的能力提高和晋升提供相应的发展通道。

第十一条

培训激励

一、公司对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提供了各种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的机会,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相结合。

二、同时,对绩效表现不佳者,公司也提供岗位适应性再培训,通过培训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以使绩效表现差的员工也能适应岗位要求。

第十二条

职位晋升

通过全方位绩效考评,对绩效突出、素质好、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通过岗位轮换、个性化培训等方式,从素质和能力上进行全面培养,随着公司发展,需要补充和调整人员时,优先予以提拔重用。

(备注:优秀奖、合理化建议、员工淘汰等激励方式将在后面单独详细规定)

第四部分

优秀奖

第十三条

定义

优秀奖是指通过公开评选对工作表现好、工作能力佳、工作绩效完成好的公司员工予以公开奖励,以达到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的目的。

第十四条

优秀奖类别

优秀奖分为“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优秀员工”

三类。

第十五条

评选范围

一、“优秀经理”的评选范围为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级以上管理人员和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

二、“优秀管理人员”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和经理级人员以及相当于主任主管级或经理级的其他人员”。

三、“优秀员工”评选范围为各公司主任主管级以下员工。

四、年度优秀奖的参选人员为所评选年度4月1日前入职且在公司连续工作满9个月的人员;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为所评选季度在公司连续工作满75日的员工。

五、季度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季度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季度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C”、“F”。

六、年度优秀奖参选人员须在评选年度内未受过任何违规违纪处分(如警告、罚款、降职、被有效投诉等),同时在评选年度月度绩效考核未被评为

“F”或累积两次以上(含两次)

“C”。

第十六条

评选比例

一、“优秀经理”和“优秀管理人员”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20%。

二、“优秀员工”获奖人员比例不得超过参选人员比例的15%。

第十七条

评选频率

一、“优秀经理”为年度评选。

二、“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分为年度评选和季度评选。

第十八条

“优秀经理”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积极落实某某X董事会的有关决定。

4、在公司规范管理和团队建设方面成效显著。

5、超额或很好完成投资公司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经营目标或部门工作目标。

6、能组织相关人员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投资公司各领导和相关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

二、评选程序

1、“优秀经理”评选由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

2、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协助总裁层根据“优秀经理”评优标准拟订“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

3、总裁层、投资公司各部门总经理(含副总经理)、下属公司总裁/总经理组成“优秀经理”评审委员会,对进入“优秀经理”候选人名单的候选人逐一进行投票表决。

4、在对每一位候选人进行表决时候选人应离席回避投票表决过程。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形式,每一评审委员会成员只需写明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被表决候选人入选“优秀经理”。

5、表决过程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和经营管理部组织验票,根据得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优秀经理”名单,并报总裁层审核批准。

6、如遇多人票数相同现象,由总裁层综合考虑各方面情况确定入选“优秀经理”名单。

7、“优秀经理”评选原则在次年元月25日前完成,如遇特殊情况完成时间另行通知。

8、“优秀经理”、“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年度优秀员工”的颁奖活动原则上与春节联欢晚会同步进行,如遇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第十九条

“优秀管理人员”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具备良好职业道德。

2、有强烈的某某X荣誉感。

3、诚实守信,责任心强,能严格要求自己。

4、CS评价良好,没有发生过客户或同事的有效投诉。

5、能自主开展职责范围内的管理工作,管理规范,效果显著。

6、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X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二、评选程序

1、“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以公司为单位,由公司各部门按部门管理人员人数30%比例提出候选人名单,报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

2、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对部门提报名单进行审核,初步审核符合条件的方可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

3、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组织所属公司全体员工对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管理人员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拟定“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

4、投资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下属公司“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拟定后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批确定。

5、“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年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同前1到5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名单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条

“优秀员工”评优标准和评选程序

一、评优标准

1、热爱某某X。

2、认同某某X价值观。

3、适应某某X企业文化。

4、遵守某某X《职员手册》。

5、团结同事,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6、工作有主动性、创造性,开拓创新精神强。

7、热爱并专注于自己工作,超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为客户提供最完善服务。

二、评优程序

1、“季度优秀员工”由各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以部门为单位组织具体评选活动。

2、部门负责人和员工直接主管组成部门评选小组,按部门内部人数30%比例拟定候选人名单。

3、各部门评选小组组织部门全体员工对列入候选名单的员工进行投票表决,按得票票数从高到低初步确定“季度优秀员工”名单。

4、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按“优秀员工”标准对各部门提报“季度优秀员工”进行审核,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所属公司总经理审批确认;投资公司“季度优秀员工”报总裁层审批确认。

5、“季度优秀员工”的评选在每一季度结束后下一季度第一个月前15日内完成评选和颁奖活动。

6、下属公司“季度优秀员工”名单需抄报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7、“年度优秀员工”评选程序同前1到6项“季度优秀员工”评选程序,但下属公司“年度优秀员工”需报投资公司总裁层审批确定。

第二十一条奖项设置和奖金标准

一、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励以荣誉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二、对“优秀经理”、“优秀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的奖项设置为荣誉证书、优秀奖徽章、现金奖励。

三、对“年度优秀经理”和“年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年度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投资公司董事会根据每年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确定。

四、对“季度优秀管理人员”和“季度优秀员工”的现金奖励标准由各公司根据所在公司实际情况确定并按流程报批后执行。

第五部分

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二条定义

合理化建议是指员工针对公司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提出的书面的、科学的、合理的改进解决方案。

第二十三条合理化建议受理范围

一、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的改善。

二、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的改善。

三、新产品经营项目的开发建议。

四、业务往来、业务开发的建议。

五、员工福利、待遇改善的合理化建议。

六、市场开拓、营销策划的合理化建议。

七、提高公司凝聚力和工作绩效的合理化建议等。

八、职务范围内,重大突破性合理化建议。

九、非职务范围内,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合理化建议。

十、其他各项有利于公司发展、公司形象的合理化建议。

第二十四条

任何合理化建议,均需员工本人详细写明合理化建议的可行性、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流程等。

第二十五条

各部门应及时将本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方案报送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备

案;下属公司所采用的合理化建议需报送投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二十六条

对有实施效益的合理化建议,所属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需会同提出合理化建议员工所在部门主管进行成果评估,并以此做为奖励的基础。

第二十七条

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方案,一经公司采纳,投资公司由总裁层批准,下属公司由总经理批准即可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六部分

员工淘汰

第二十八条

定义

一、员工淘汰是指对不符合公司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的员工按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予以辞退或开除。员工淘汰分为常规淘汰和末位淘汰。

二、常规淘汰是指公司按劳动法或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在日常工作中严重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或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行为而给公司造成重大利益损失的员工予以辞退或开除的行为。

三、末位淘汰是指公司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靠后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末位淘汰分类

一、末位淘汰分为月度考核淘汰、年中排名淘汰和年终排名淘汰。

二、月度考核淘汰是指根据月度考核结果对员工实行的淘汰。

三、年中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1月至6月半年内的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四、年终排名淘汰是指根据对员工在一年内月度考核得分累积进行硬性排序,对排名靠后一定比例的员工实行淘汰。

第三十条

末位淘汰范围

一、对于月度考核淘汰,连续三次得“C”或累积四次得“C”的员,连续两次得“F”或累积三次得“F”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二、对于年中和年终排名淘汰,得分排名在后面5%比例的员工将进入拟淘汰名单。

第三十一条末位淘汰机制

一、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只是拟淘汰对象,并不必然被淘汰到外部劳动力市场,所在公司人力资源部或人事行政部和拟淘汰员工所在部门要联合对进入拟淘汰名单的员工进行二次考评,确定员工绩效表现差的主要原因,以区别对待。

二、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但工作表现好,而工作绩效差的员工,可以根据对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重新考评,对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再培训以使员工适应岗位要求,或在公司内部为员工调整新的岗位,给员工重新就业的机会。

三、对于进入拟淘汰名单,工作表现和工作绩效都差且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可以按劳动法和公司相关规定直接置换到外部劳动力市场。

第五部分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公司所采用的激励方式并不限于以上各种方式,公司鼓励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灵活采用其他多种激励方式激励员工。

第三十三条

篇2

一、企业管理中员工激励的涵义与价值

1、涵义

激励(Motivation)一词是由拉丁文(Movere)而来,其意义为引发(to Move),任何刺激会造成一种情境而产生某种反应的状态,均可视为激励。随着研究者着眼点的不同,学者们归纳激励定义约有下列几种:一是所有一切被描述为希望(Wishes)、欲望(Desires)、驱力(drives)的各种状况,也就是一种刺激引发的内在情况;二是一种中介变量(InterveningVariable),它是一种无法直接观测的内在过程(Internal & Psychological Process),进而用以解释说明行为;三是从激励的内涵进行分析,激励是一种有导向的程序(Process),同时应该注意到选择、方向与目标;四是激励应集中在那些引起(Arous)或激起(Incite)人们活动的因素上。至于激励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将激励的理论,经由事先制定的计划,对组织中的成员予以有效的激励,使之产生预期的行为反应,并达成组织目标的历程。

2、价值所在

领导与激励是管理的一体两面,借助激励的力量强化员工对工作目标与组织的认同与向心力,进而提升组织有效的竞争力。正如拿破仑所言:“没有不好的军队,只有无能的将领。”他也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可以征服世界。”只字片语,道出了激励之于管理与领导的重要性。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在于组织制度与人员的配合,任何组织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员工,而员工工作要发挥到最大的成效,激励管理在组织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显得相当重要。因此就企业而言,如何做好有效的激励管理是当务之急,也是关系着企业组织效能是否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管理中激励制度的设计与激励管理的原则

1、激励制度的设计

激励制度(Motivation System),也称激励机制(Motivate Mechanism),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激励主体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制度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机制设计理论(Mechanism Design Theory)是由赫维兹(Leonid Hurwicz)所创,麦斯金(Eric.S Maskin)和迈尔森(Roger B. Myerson)加以发扬光大,三人也因此成为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机制设计理论认为在关系人的信息和目标不一致,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机制以修正市场的缺失,以协助关系人达到的既定目标。机制设计理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成本问题,二是机制的激励问题。在机制设计时要想得到能够产生柏拉图最佳配置的机制,经常必须放弃均衡假设;即放弃每个人都讲真话的假定。因此任何机制设计,都不得不考虑激励问题。机制设计理论要求在设计的机制下,使得各个参与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能够达到设计者所设定的目标;即使是目标冲突的双方,只要能设计出适当诱因,让冲突的参与者愿意达成设计者所要结果,就可让利益冲突的双方达成最大公约数的共识。

激励制度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要素:诱导因素,用于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各种奖酬资源;行为导向制度,指组织对其员工所期望努力方向、行为方式和应遵循价值观的规定;行为幅度制度,指对由诱导因素所激发的行为在强度方面的控制规则,通过行为幅度制度,可以将个人的努力水平调整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止一定奖酬对员工的激励效率的快速下降;行为时空制度,指奖酬制度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规定在一定的时期和空间范围内发生;行为归化制度,指对成员进行组织同化和对违反行为规范或达不到要求的处罚和教育。激励制度虽然是由上述5个方面要素构成,但其中诱导因素起到发动行为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的激励制度,尤其是诱导因素,是有效促进员工绩效的关键所在。

2、激励管理在企业上的运用原则

要激励组织成员,不能不了解人类行为的动机和工作的意愿,故除了遵循激励管理理论外,为了有迹可循,尚需遵守下列激励管理的原则。

一是激励要有明确的目标,提供成员努力标杆。所谓的目标,就是主管或组织所期望达成的努力方向,这些努力的方向,一定要让组织成员了解,同时拟定一个合理的工作标准,并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进行考核,以作为奖赏的标准。二是激励须简单明快,维持其卓越工作表现。时间是激励的重要因素,组织成员对于眼前或较近的奖赏反映较佳,对遥远的或预期的利益往往容易失去兴趣。领导者必须掌握奖励的时效性,所谓“奖不逾时”,也就是这个道理。三是激励须调和组织与个人的需求、鼓励其积极参与。管理的最高法则,在于调和组织与个人利益的一致,领导者一方面不能不考虑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另一方面也不能违背组织目标的达成,两者的调和正是激励的焦点所在。四是激励须符合民主精神、信任与授权,尊重其意见表达。随着世界潮流及社会变迁,民主已是一道抵挡不住的洪流,组织中的领导者必须以民主的方式领导,善用组织内正式及非正式组织的力量,让组织成员的意见能够充分被讨论,组织成员的人格能够充分被尊重,以发挥组织成员的最大效能。五是激励须符合个别差异,投其所好,满足成员尊荣感。每个人的需求,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改变,差异性也很大,有的人喜欢货币性的报酬,有的人偏爱精神性的鼓励、更有人热衷社会性的参与,领导者必须随时留意组织成员的需求,适应个别差异,投其所好,方能发挥激励的最大效果。

三、企业管理构建员工激励制度的可行策略

探讨激励管理的目的,在于了解激励管理的原理及有效运用的原则,并将这些激励因素具体地融入企业经营中,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以激发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爱及企业的认同。基本看来,激励制度的构建有必要考虑如下内容。

一是沟通正确观念、建立优质企业文化。激励可以说是整个组织行为的动力,关系企业组织效能的达成,无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需要别人的肯定与激励,尤其是企业的经营者,更应建立良性的企业组织文化,以为激励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奖赏适切合宜、务求公开公正。对于企业成员激励的大小,应视员工的工作成果而定,也就是给予合于成果的奖赏,只有这样,这种奖赏行为对当事人及其他成员而言,才能达到鼓励的作用,过与不及,都可能造成反效果,对企业和谐更是一大伤害。

三是建立任期和升迁制度、提振组织士气。任期制度可以促使组织新陈代谢,永保组织的活力与冲劲,无任期限制,则将阻碍了人事升迁渠道,故应拟定一套公平的任期和晋升制度,让企业内每一位才能优异、经验丰富并有贡献的员工,对晋升所期待、希望,这样企业内才能充满活力,员工自然愿意竭尽心力,贡献所能。

四是兼顾企业及个人目标、创造双赢局面。要充分发挥企业的效能,就得兼顾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个人的需要若不能适当的满足,则可能因而降低工作绩效;但也不能只顾个人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目标的达成,两者最好能够结合,为企业及个人创造双赢的局面。

五是建立公平考核与合理报酬制度,提升组织绩效。一年一次的考核制度,容易形成徒具形式的例行工作,大家都要当好人,人人甲等已是各企业中的常态,但这样则不能有积极的鼓励作用。平时即建立具体的考核制度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可以设计平时考核的通知单,随时通知当事人,以改善形式的考核制度,提升企业组织效能。

六是鼓励员工参与管理、充分信任与授权。所谓参与,是指企业的员工,对企业的或自己的工作等诸多问题,贡献自己的意见。当企业的员工愿意积极参与企业问题的解决时,就会使他的成就感获得较高的满足,因此企业应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事务,提出革新改进的建言及分担责任的权利与机会,使企业各项制度更趋完善,以便于企业效能的发挥。

七是适切的赞赏与关怀、激发个人无限潜能。赞赏可以满足人性的自尊与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工具,一般分为口头奖励与书面奖励,不过运用赞赏时,应该出自于真诚,如果对所有的人及事都与赞赏,将失去赞赏的作用。此外,适切的关怀也是相当重要的,平常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关心员工的问题,并且诚心诚意的想办法帮忙他,使他能够感觉到受重视,进而激发其奉献精神。

八是适当的配合措施、积极的作为。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组织,不只组织内的运用会影响企业效能的发挥,政府的政策、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观念,对企业都有相当的影响。适当的薪资调整、改善工作环境、建立员工职业等级制度,均是现阶段相关部门必须努力的方向,当这些教育的大环境得到良性的改善,企业的激励管理更容易实施。

四、结语

总体而言,一个企业只有在人才上占尽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无往而不胜。所以说,不管是那些存在激励机制缺陷的企业,还是那些激励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应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都应该重视人才的管理,继续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而这项建设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庞大工程,它始终贯穿于企业的引才、留才、用才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的始终,应该注意其连续性和长期性,完善和加强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建设,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及更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激励是领导的根本,也是唤起员工努力工作,达成目标的手段。领导者要勤于付出精神,不忘赞扬每个人的优点,嘉奖工作上的成就,并公正的对待员工,以沟通替代监督命令,只有通过民主参与的扩大,关怀层次的提升,组织公平的维护,激励的改善。因此,管理者必须消除员工有形或无形的障碍,如制度、公平、合理等,这样,成员自然会力求表现,争取最大的成果,这样才有长久而高昂的士气,也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组织效能。

【参考文献】

[1] 杨洪雁:关于企业管理中激励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2).

[2] 杨素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及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4).

篇3

关键词 :员工激励制度 构建思路 核心竞争力

企业员工作为一个企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企业员工只有迸发出工作积极性,保证生产效率,提升整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才能够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可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求企业可以根据具体的环境和市场氛围,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截至目前为止,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可以代替许多人进行相关的工作,但是,一个企业的最基本组成单位还是企业的员工。要想把握住当前企业在新的信息时代里面的发展时机,就要求企业制定一系列的奖励制度机制,满足员工的具体需要,组织一系列的激励方法,提升整个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只有真正地满足了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需求,让企业的员工在付出了相应的劳动之后,真正地获得属于自己的回报,就要求企业去制定一套相应的激励制度。

一、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构建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个企业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树立一种健全、完善的企业奖励机制将发挥重要作用,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可以影响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在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里面,新的知识产权的力量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也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企业进行对员工的管理也要集中在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技术。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人才思想意识的转变,以往的企业激励管理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虽然建立一套良好的企业奖励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拥有着巨大的好处,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奖励机制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没有设立出一套健全、完善的企业奖励机制。截至目前为止,为了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企业奖励制度,各个企业和相关的专家学者都付出了很多艰苦的努力工作。在这个过程之中,也诞生了很多适合某一个企业或者是适合某一种行业的企业奖励方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发挥了很有效的作用。但是,这些企业的奖励方案并不能够形成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全行业的企业奖励准则,这就需要对企业的奖励制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寻找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进行对企业奖励机制的研究,切实有效地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企业奖励制度的构建思路

1.企业奖励制度的含义

通过文献的查询,笔者得出了关于企业奖励制度的具体含义,在这里将简要的介绍一下:所谓企业奖励制度,顾名思义就是企业为了激发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整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尽可能地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而采取的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一种激励手段。在一个企业内部,处于相同职位上的员工的基本工资是相差无几的,如果不设立相关的企业激励管理制度,就会让企业员工产生无论干多干少,都会获得相同薪金报酬的错误思想,导致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企业也像一潭死水,迸发不出企业应该具有的活力。这也就是企业的奖励制度为何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原因,通过企业奖励制度的设立,可以极大地活跃整个企业的氛围,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具体来说,企业奖励制度就是为了奖励企业员工多付出劳动,企业所制定的管理规章制度。

2.企业奖励制度的基本类别

根据员工具体需要的不同,也根据企业对于员工所做出成绩的评判的不同,企业奖励制度的设立也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对于企业奖励制度的具体奖励类型也包括:经济上的奖励、职位上的奖励、进修学习上的奖励等多重方面,在下文的具体设计之中也会具体的展示。

3.设计企业奖励制度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

为了保证整个企业的正常秩序,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企业奖励制度原则,并在整个过程之中,受到这些基本原则的约束。因此,在进行企业奖励制度设计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第一个要考虑的原则是对企业员工的物质性奖励原则。企业员工在基本职位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基本工资数目也是相差无几的,那么企业奖励制度所能够提供给的工作效率高的员工的额外金钱就成为了企业员工追逐的方向,是可以极大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的。因此,要进行考虑的首要原则是企业员工的物质性奖励原则。

第二个要考虑的是对企业员工的地位性奖励原则。企业员工在获得职位的晋升之后,不仅仅可以获得更加多的物质性收益,还可以收获来自各方的尊敬,这也是促进企业员工积极工作的源动力之一,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职位毕竟有限,没有物质性的奖励的使用广泛。因此,其次考虑的是原则是企业员工的地位性奖励原则。

第三个要考虑的是对企业员工公平性的奖励原则。员工在企业之中,因为种种原因,总是难以得到自己应有的奖励。除此之外,在竞争之中,企业员工也难以避免拉客等恶意竞争行为的出现。例如在家族性企业之中,就很少有员工能够真正的晋升到管理层之中去,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企业奖励机制的运行,企业的奖励机制也难以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奖励制度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对企业员工公平性的奖励原则。

4.企业奖励制度的构建研究思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人民群众追求的是个性的解放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过往的管理机制过于抽象化,并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实际需要。例如,以往的企业往往会采用大锅饭的管理激励制度,并没有去考察一个具体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量,只是去追去一碗水端平,这样就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制度严重地破坏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针对这样的情况,企业就应该针对员工的具体付出情况,制定一套健全、完善的经济激励制度,根据每一个员工的具体绩效,制定属于每一个员工的具体的奖励数目,通过奖励的数目区分开员工之间的差别,让优秀的员工受到奖励,更加努力的去工作,没有获得奖励的员工知道自己处于落后的位置,在以后的工作之中就会更加地积极主动,并最大限度地提升劳动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激励员工自觉提升自己的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在进行激励的过程之中,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员工之间追逐奖励的过程是处于一个良性的竞争领域之中的,防止因为员工过分追求经济奖励,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引发恶意竞争,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和收益。

进入新世纪,在信息化的时代下,传统的企业奖励机制已经不能够满足人才的切实需要。针对这样的情况,在企业推行奖励机制的时候,一定不能够仅仅考虑到企业员工的经济方面的奖励,还要注重对企业员工的全方位奖励。例如,在企业员工做出了对企业巨大的经济贡献的时候,可以考虑为企业员工设立相应的职位,满足企业员工的未来发展。也可以为员工去报一些专业技能知识培训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企业员工以后的发展提供保证。与此同时,在进行整个企业的奖励制度的评判过程之中,可以随时进行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改变变量(例如:企业员工的性别情况、企业员工的年龄状况、企业员工的学历状况、企业员工的婚姻状况、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状况、企业员工的职位状况等变量),就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模型。通过对这些基本的企业奖励制度的基本变量的研究,可以得出各个变量改变之后,企业员工所接收到的企业奖励制度的回报,以及企业员工具体的满意程度,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利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奖励基本制度等等,这样就可以拉近企业和企业员工之间的距离,并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具体分析了一个企业激励制度的制作过程,以及这种激励制度的检测过程。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独立存在的个体,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足。为了有效地保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企业的员工齐心合力,共同做好工作,为企业的进步添砖加瓦。为了有效地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就要设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保证员工有着足够的积极性去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这样就显出一个行之有效的企业奖励制度的必要性。本文的行文就是以确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激励制度为基础的,期望通过采用不同的手段来验证这个企业激励制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里纳阿里,米沙基勒艾哈迈德.奖励和认可制度对员工的激励和满意度影响的研究.2012

[2]朱芝洲,俞位增,蔡文兰.现代激励理论的演进轨迹:二维框架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15-18

[3]顾建平.战略薪酬——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理论与实证研究[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韩大勇.知识型员工的激励[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郝国华等驿.管理学[M].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6]张冬梅.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及激励方式[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7]王雅楠.激励理论综述及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

篇4

薪酬制度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企业目前最普遍采用的且行之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合理的薪酬制度不但能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员工不遗余力地为企业目标而奋斗,提高企业效益,而且能在人力资源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吸引和保留住一支高素质和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

在市场经济中,激励最多的是物质激励,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尽管精神激励仍然需要,但在当今社会下,物质激励更为有效和普遍。金钱是薪酬物化的主要形式,金钱能否激励员工不仅取决于金钱本身,而且还取决于管理者如何使用金钱。

1、薪酬的功能

1.1 薪酬管理是维系企业与员工关系存在的前提。

薪酬,就是指员工由于付出劳动,所得到的所有各种货币以及实物报酬的总和。其实质是一种公平的交易或交换关系,它保证了企业与员工双方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与激励关系中最紧密的一个部分。

1.2 薪酬的激励作用

“激励”功能是薪酬管理的核心功能,也是薪酬管理的最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的人员实施不同的薪酬激励政策,以此来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的经营方向和整体发展战略提供保障。

1.3 信息传递的功能

企业通过采用标准工资制定、绩效工资制度、年薪工资制度等不同薪酬支付方式的变动,将企业的组织目标,发展战略以及管理者的意图等及时有效地传递给员工。

2、影响薪酬的因素

2.1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

薪酬制度的公平性是员工通过自己所得与付出和别人的所得与付出之间的比较来确定的,如果比例差不多,会感到公平,进而受到良好的激励并保持旺盛的斗志和工作积极性。反之,则会认为不公平,导致内心的不满,或在工作上产生消极的作用等。

2.2 员工对薪酬制度的期望

在企业中,首先员工希望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工作条件,工作中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赞赏,工资收入与企业的效益同步增长。其次,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员工希望加大激励性薪酬。

2.3 员工的知识结构。

在企业中,员工的学历越高,对薪酬的期望值就越大,他们比较看重通过自己的知识,工作能力带给企业的效益,带来的效益越高,则希望个人的薪酬也增加,反之亦然。

3、建立完善而有效地薪酬激励体制

3.1 制定具有公平性的薪酬

公平,薪酬体系的基础,是实现报酬制度达到满足与激励目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对于通过努力来获得报酬的员工来说,必须让他们相信企业的薪酬体系是公平的。企业应当通过工作分析和职位评价做到公平,员工才能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同时才可能产生薪酬激励作用。较高的报酬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避免企业人才流失。

3.2 提供适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

完善的福利系统能够吸引和保留员工,这是公司人力资源系统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员工福利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国家法定的福利(五险一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和企业自定的福利(健康体检,特殊津贴,免费的午餐等)。对企业而言,福利是一笔庞大的开支,但对员工而言,是在从业过程中不断获取的,间接的货币报酬。

3.3 实行薪酬与绩效挂钩

单纯的高薪并不能起到激励作用,只有制定一个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即业绩越高获得的报酬越高,才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绩效薪酬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而有效是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的根本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能精确的测量业绩,拉开工资的距离; 公司制定绩效工资时要全员参与,清楚工资和业绩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5

本文从最基本的激励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实际,分析知识型员工的行为特征和需求,和西方先进国家的人力激励模式相比较,得出不同之处,最终按照我国知识型员工在薪酬,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特点,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激励制度

一、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新方向。人既是知识存储的载体,又是知识创新的主体。那么知识管理就不仅仅是管理信息和信息技术,而且也是管理人。也就说,知识管理最终需要落实到对人的管理上,尤其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由于激励活动是由激励主体、激励对象和激励手段三个主要要素构成,当激励对象发生变化,激励的具体内容及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近年来,我国企业员工队伍学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高学历的知识型员工加盟企业,使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效能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当重要和急迫的问题。

本文将从个体的各种需要分析出发,结合国内外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理论的研究,找出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先进模式,针对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具体特征和需要特点,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改善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状况,使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最终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能力。

二、激励理论概述

1、激励的概念

从心理学视角分析,激励就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即主体通过特定的手段刺激客体,使客体处于心理兴奋和紧张状态,产生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向和强度,[!]实现主体设定的目标。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使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文在综合上述观点后认为,激励就是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包括如何激发、引导组织所希望的行为,以及如何约束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完整意义上的激励既包括激发、奖励,也包括约束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最基本的激励措施。

2、西方激励理论简述

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认为员工都是为金钱而工作的,后来管理学界对人性的认识主要为“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后者强调人不只是为金钱而去工作,还要满足自身的一些其他需要。主要有: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成为主导需要。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有相似之处。赫茨伯格把影响员工工作的因素归结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他提出的保健因素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等低层次的需要;激励因素相当于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较高层次的需要。保健因素是指合理的待遇奖金、合适的工作环境、正常的工作时间、相关的福利设施等。激励因素包括地位受到肯定、得到合理的报酬、能够发挥所长、工作具有挑战性等。赫茨伯格认为,保健因素只能导致工作满意与否,试图在工作中消除不满意因素的管理者只能安抚员工,而不能激励员工。要想真正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必须注重激励因素。

(3)麦克利兰成就需要理论:麦克利兰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对研究经营者的激励方式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三种,这些需要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而不是天生的本能欲求。第一种是成就需要,即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第二种是权利需要,即以某种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需要.第三种是归属需要,即有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愿望的需要。

三、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激励因素分析

1、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彼得&8226;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创新能力是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特点。此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思维性活动,知识的更新和发展往往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知识型员工兼具知识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

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8226;赫瑞比认为:知识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和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

目前,我国管理界普遍认为:知识型员工,一般是指具有从事生产、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再企业组织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营销人员等都属于知识型员工范畴。

2、知识型员工特点分析

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员工,是因为他们不仅要求一份与自己的贡献相称的报酬,更渴望获得工作的内在满足和自身的发展。所以知识型员工在工作方面有其特点,只有充分了解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需求,才能管理好知识型员工。

(1)工作的自主性强

知识型员工拥有知识资本,在组织中拥有独立性,而且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创造性工作,难以事先安排工作进度等,员工在工作目标确定以后,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工作的进度,甚至可以选择工作地点。强调员工的自我引导。

(2)员工的流动性高

知识性员工的高流动性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拥有特殊技能的员工是人才挖掘的热点,这给了知识型员工更多的选择机会,企业为了争夺人才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客观上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知识型员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流动意愿,工作只是为了提供生活保障,事业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为了寻求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这其实是对知识性员工激励模式探索的一个 重要原因。

(3)成就动机较高

知识型员工一般具有强烈的成就动机,他们进行工作决不仅仅为了赚钱,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普通员工相比,他们更注重自身事业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成就感”。对他们而言,成就感甚至比金钱更为重要,因而喜欢不断地挑战自我,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4)需求呈个性化、多元化

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层次较高,并且内容也呈现个性化与多元化。由于知识型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环境等与众不同,使得他们希望在工作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性、工作弹性和决定权,工作环境选择上希望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和挑战性,不仅有较高的物质需求,同时还有一定的精神文化需求。重视知识型员土需求的个性化、多元化是对知识型员工有效激励的关键。

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特点的分析,可以说是由于知识型员工自身工作特点带来的各种不同。首先,创造性是知识型员工劳动的最基本、最明显的特点,也是知识型员工区别于非知识型员工的根本所在。其次,知识型员工不仅利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产生了许多新理论、新方法、新知识。他们从事的是创造性的工作,时间和空间不受限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他们面对多变,不确定性的环境决定了其工作的非常规性,决定了知识型员工需要更多的自主性等等。最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属于创造性工作,产生的成果本身就难以量化,他们的劳动过程是无形的,没有固定的工作流程,所以对其进行监控也比较困难。

3、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

在管理实践中,对员工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从对员工关键激励因素的识别开始的,因而对知识性员工激励因素的分析是对其进行有效激励的起点。对于员工的激励因素,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成果表明,员工对各项关键激励因素的认知重要程度排在前五位的是:公司价值和文化、自由度和自治度、工作挑战性、先进的管理制度、职业发展。

针对知识员工激励因素,国外知识管理专家玛汉&8226;坦姆仆,国内学者张望军、郑超等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8226;坦姆仆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后,得到了知识员工四个最为重要的激励因素:

(1)个体成长,即存在使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潜能的机会,已证实了这样一个假设前提,知识员土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断追求。

(2)工作自主,建立一种工作环境,知识工作者能够在既定战略方向和自我考评指标框架下,完成被交给的各项任务。

(3)业务成就,完成的工作业绩达到一种足以让个人自豪的水准和质量水平,这是跟组织的需要相关联的因素。

(4)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使雇员能够分享到自己所创造财富的快乐。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主要有:对公司的价值认同,个体的成长,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挑战性,薪酬福利政策,公司的管理等。

四、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

1、国外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模式

(1)美国企业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式

1、按知识付酬。所谓按知付酬,就是按照员工所掌握的技术程度付酬.按照这种原则,员工从领取基本薪酬开始,随着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薪酬也随着持续增加。合理的拉开了员工的收入差距。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施以不同的待遇。对于知识型员工给予优厚的福利,如:给公司的股票、买保险、提供带薪休假等,这种制度,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均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促使员工不断的提高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

2、高度重视员工培训。美国企业视人才为第一竞争力,因此他们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一般员工只要对公司有贡献,公司就会安排合适的培训课程。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在公司里获得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个人成长等。

3、进行认股权激励,留住关键员工。美国的很多企业对于关键员工进行以期权、期股或认股权等方式的激励。提高员工的主人公意识,由于企业对员工实行认股权激励时,设置了一些限制条件,被形象地称为“金手铐”,有效地留住关键员工。

(2)日本企业对知识员工的激励模式

1、薪酬福利的激励,日本国内现在主要是两种薪酬制:一是以年功序列制为主,就是员工的薪酬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和企业工龄的增长而增加。年功序列制使企业和员工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强化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另外一种是职务职能薪酬制。员工的薪酬完全根据员工自身的能力来确定。然后将二者结合起来确定员工的薪酬。该制度的实施主要是结合员工岗位和绩效确定薪酬,作用。

2、注重精神激励,满足员工精神需要。日本企业在重视使用物质激励的同时,更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除了工作上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外,还注重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企业还鼓励员工参与管理,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发表意见,形成合作性的劳资关系。

3.激励团体。日本员工将企业当作另外一个家,企业提倡以团体为单位实施激励,借以增强集体意识,因激励个人而引起他人的不安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2、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

(1)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简述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而且我们国家刚改革开放不久,仍是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相对还是比较低的,客观上导致中外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由于国家经济环境的不同,各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所产生的激励程度也不同。国外的知识员工更加强调工作的自主性,与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因素相比,金钱的边际价值已经退居次要地位;而国内知识型员工,薪酬福利是影响他们激励状况的一项核心因素,与金钱财富相比,工作自主因素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知识型员工都十分重视个体成长和业务成就因素。

(2)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愿景激励作用有限

有调查表明,员工认为本单位的价值观对自己有很大激励作用的只有5.90%。绝大多数知识型员工都认为,本单位缺乏科学的战略规划,没有形成共同愿景。加之目前的企业竞争水平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公司不能给员工带来职业安全感,更说不上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因此就目前而言,企业发展愿景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

2、忽略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

没有考虑到知识型员工具体特征,管理上“一视同仁”,没有注意知识型员工与一般员工的区别。在绝大多数企业,甚至是高科技或者高知识型企业,具有“知识型员工”概念的管理者都是极少数。大部分的管理者还没有意识到“知识型员工”具有特殊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更没有明确意识到对他们管理的重要性,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他们。导致大批知识型员工得不到真正的激励,潜能不能有效发掘,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3、薪酬福利满意度低

薪酬满意度低是我国很多企业知识 员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国内学者曾对上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深入地调查,发现上海知识员工感到不满意比重最高的是福利和薪酬。有研究发现尽管在我国,高科技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高于国内其他行业,但与个体成长、土作自主、业务成就等激励因素相比,员工对金钱财富的满意度最低。

4、忽视知识员工的自身成长

我国大部分企业不注重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现有人才,开发潜在人才,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目前很多企业在人才开发上存在不同程度短视症。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缺少对在职员工的再教育,阻碍了企业内部人才的发展。而员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素质,间接影响了公司的发展,加上产权制度的缺失使得知识员工对公司的主人公意识相当薄弱。

3、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的构建

(1)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构建的原则

1、满足需求与引导需求相结合

满足知识员工的需求是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着力点。但对知识员工的激励不能仅仅注重满足知识员工正当合理的需求,还要加强对知识员工需求的引导,如赋予他们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认同企业的价值观。

2、差异性与一致性相结合

对知识型员工实行差异化激励可能出现不公平现象,成为负激励因素。企业必须处理好激励制度的一致性与方案差异化的矛盾。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政策的一致性上,而差异化主要体现在针对不同类别员工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组合。

知识型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会远远大于非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定针对每一类知识型员工个体需要结构的激励方案。

3、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

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要注重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股权、企业的价值观、良好个人职业发展前景等能够起到长期激励的效果,而有竞争力的工资、奖金等则能起到短期激励的作用。企业可以综合利用这些激励措施对知识员工进行全面的激励,实现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的有机结合。

(2)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构建的方法

1、改善薪酬福利制度,对知识型员工更具激励力

首先是用合理拉开档次的方法,将按劳分配与按知分配相结合,使组织成员即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防止磨洋工的出现。其次,确保员工的薪资高于或大致相当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率。再次,对有特殊贡献者给予奖励,但必须制度公开化。最后,借鉴国外的员工持股计划,使关键员工努力工作,而且“金手铐”能起到挽留人才的作用,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技术入股、利润提成等措施,通过公平的分配体制,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就有回报。分配关系理顺了,员工就会集中精力工作,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

2、设计激励性的工作,发挥知识员工的创造性

为了能引导员工产生对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对有关的工作进行的适当的安排和变革,有效地处理人与工作的相互关系,完成组织目标。挑战性工作的有效设计,可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的满意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对知识员工的作设计可以灵活地采用:实行弹性土作制,员工可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和地点;增强工作的挑战性,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大胆授权,组织结构可采用矩阵式,自我组建工作团队,灵活多变,还能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增强组织的适应性。

3、建立组织和员工之间的心灵契约

核心就是使组织和员工之间相互关怀,建立两者之间的信任。根据期望理论,企业在为员工提供挑战性工作的同时,应当加强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完成目标的期望值。

如果企业能为职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又能为其创造发展提供所必需的资源,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就在企业和知识型员工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心理契约。此外,为员工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理规划,为知识型员下创造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空间,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心理契约的稳定等都可以有效防止心理契约的违背,求得双方各自的最大发展。

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通过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形成以重视、尊重与信任员工为特征的企业文化,能够很好的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知识型员工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有利于提高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调动员工为企业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价值理念,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着激励、信任、关心、情感,体现着管理者对人性的高度理解和重视。特别是在知识型员工占据多数的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要把其当作“社会人”、“文化人”,要注重员工的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平等的引导与交流中,建立企业的经营理念:将外部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使每个员工自发地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而使员土的个人价值实现与企业的发展归于一途。

其次,建立亲和的企业氛围。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亲和的氛围能够满足他们追求和谐人际关系这一群体环境的需要。使其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可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和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一种成就感,提高知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最后,允许失败。该文化对于创新性质的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创新成果美好,但过程曲折,需要冒险,很可能遭遇失败。企业不仅要在知识员工创新成功之时给予激励,更应该在知识员工进行创新、创新遭到失败时给子宽容,鼓励知识员工在创新中不怕失败。这样才有利于知识员工以积极的态度去总结失败的教训,从失败中奋起,最终实现创新成功。

五、结论

本文通过简述知识经济,知识员工,激励理论等相关理论,讨论了知识员工和其从事的工作的特征,分析了知识员工的关键激励因素,借鉴了国外企业的知识员工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这些激励因素的分析、理论的评述、经验的借鉴、问题的总结都是为了构建适合于我国的激励模式,更好地解决对我国知识性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问题。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对于知识型员工,我们依然要坚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模式,为知识型员工提供他们应当获得的薪酬,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按双因素理论可知,工作环境等不会产生激励,但会产生不满,所以为知识型员工创造一个适合于他们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环境,非常有必要;而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社交等层次需要后,员工的自我实现愿望便更加强烈,这就要求企业为其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还要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完成工作目标的信心,产生足够的激励力。

由于本文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论文还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后续研究中子以弥补和完善。作者认为还须进一步对激励模式在我国的具体实施问题等作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王家龙.激励理论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求实,(4):48-50。

2苗琳琳,张冬艳.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1):28-29

3周湘蜂.知识型员工的整合激励,商场现代化,(455):227-228

4陈燕,王登奎.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特点分析及对策,经济体制改革,(2):62-66

5燕补林. 论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的创新与构建,管理纵横,(306):12-15

6王吉鹏.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7樊智勇.知识型员工的薪酬管理,企业经济,(2):33-34

8易凌峰.新经济时代的知识员工管理,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篇6

国内外员工持股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员工持股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凝聚力和积极性,提升企业绩效,促进企业发展。为解决企业发展和员工激励等问题,我国不少民营企业都在尝试员工持股制度,其中反映出不少问题。本文从非上市民营企业ABC集团案例出发研究员工持股与长期激励的关系,将有助于开拓民营企业家的视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必将推动民营企业进入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ABC集团的股权激励分析

(一)ABC集团概况及股权激励成因

ABC集团是一家大型民营集团企业,主营机械制造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和特有的加工制造技术,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参与国企改造进行低成本扩张和陆续形成多个大型生产基地不仅要求现有的生产基地正常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同时要输出大量的管理、技术人才。基于以上原因及管理、技术团队与创始人成果分享、风险共担的考虑,集团创始人团队决定实施股权改革。实施员工持股分两步进行。首先,对集团下属的采购、生产、销售公司实施员工持股;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对集团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至今尚没实施)。

(二)公司“改制” 与员工认股方案的主要条款

ABC集团下属各公司“改制”实施员工持股自愿的原则,由各公司提出申请报集团董事会审批。自实行员工持股工作实施以来,基本上有赢利能力的公司均申请员工持股,保本或亏损的企业没有提出申请。

1.“改制”公司清产核资:申请员工持股并得到集团董事会批复的公司,在集团职能部门的指导下,采取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审计核定公司的净资产。

2.“改制”公司股本额设定:ABC集团公司考虑到员工出资的承受力有限,“改制”公司的股本金设计不高,一般为100~1000万元不等。每股面值1元,每人最低认购3000元。净资产超过设定股本部分作为ABC集团公司对申请“改制”公司的借款。

3.“改制”公司股权结构设定:员工持股公司股份结构设计如下,集团公司占总股本不低于55%,员工持股占总股本的最高限额为45%。员工股份原则委托3~5名员工代表持有。

4.公司“改制”员工认股方案设计:公司负责人一名,持股比例(占总股本,下同)8%~20%公司中层主管若干名,各持股1%~3%;公司技术骨干若干名,各持股1%;普通员工,每人持股在1%以下。

5.公司“改制”员工认股原则:公司负责人、中层主管、技术骨干必须认股,否则调离岗位;普通员工自愿认股。

6.公司“改制”员工出资规定:公司“改制”员工必须现金出资;公司负责人、中层主管、技术骨干认股出资确实有困难的,由“改制”公司申报经集团公司审批后,由集团公司提供贷款,最高限额是认股出资总额的50%;普通员工要求全额自行筹资。

7.红利分配规定:公司有盈利,可每年分配一次;按照公司审定当年净利润数25%现金分配,剩余利润留存公司用于公司发展。

(三)员工持股退出机制的主要条款

1.总原则:员工持股不允许退股,只有在持股员工离开ABC集团、“改制”公司的负责人和中层主管调离岗位时经审批后将股份转让;受让主体只能是公司的最大股东或者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2.“改制”公司负责人和中层主管调离岗位时,一般仅允许保留50%。

(四)股权激励实施后业绩的提升和暴露的问题

1.方案实施后企业呈现可喜变化,业绩持续提升

首先,集团下属各公司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在强化内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同时,主动寻项目、找资金、图发展;其次,骨干员工的离职率明显下降,特别是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最后,员工更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和未来长期利益。

推行员工持股后,企业的效益出现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集团内的优质企业,尽管市场的竞争与日俱增,价格每年下降10%左右,但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还是取得超常规的增长。率先实现股改的3家企业年度自股改年度至2008年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

2.后续暴露的问题

实施员工持股3年后,ABC集团内的可喜变化不再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优质企业由于其高额的股本回报,激励着员工持续不断地努力和创新,企业的业绩再创新高,步入良性循环。然而,效益一般和亏损的企业,经过两三年的不懈努力后,受制于资金和创新能力的限制,业绩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员工更无法享受到高额的股本回报。因此,尽管集团内少数优质企业保持业绩持续增长,但整个集团出现了似乎更为严重的问题,具体归纳如下。

一是员工持股不全面,激励效果不均衡,体现在局部优质企业。条件不成熟的老企业和新投资创办的企业,由于市场、技术、人力资源等各种因素限制短期内不可能盈利,无法实施员工持股,其负责人的实际工资收入过低,而这些企业同时又是集团发展所必需的,多年来员工持股的推进反而挫伤他们的创业激情,离职率明显提高,更加剧经营困难。

二是员工的集团内部调动出现阻力,企业的经营班子调动难度加大。优质企业的经营班子每人持有本公司2~12%的股份,良好业绩累计的个人净资产巨大。调动他们如何处理其在原企业的股份成为一个难题;保留不动继续分享该企业收益,接任管理者的持股激励无法安排;如果转让由大股东受让,在新的岗位上无法进行有效激励,多次发生经营班子调动后在新岗位上待遇过低,转让剩余股份离开企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同样,优质企业员工的调出也面临困难。

三是股本设计无“预留股”, 新员工无法享受股权激励,缺乏长期激励效果。

四是缺乏传递激励效果的平台。员工所占的45%股份基本上由该公司的管理人员作为代表注册持有,集团内没有建立员工持股会进行管理,员工股份未全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五是改制企业股本设计普遍偏低。ABC集团推行员工持股,其主要目的是留住员工与企业共发展。为了让员工愿意投资并且投得起,股本设计普遍太低,设计股本低于股份化时资产清核后的净资产部分,作为向集团的借款。股本设计低,促使优质企业的股本回报率极高、效益欠佳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企业负责人经过多年努力后没有出现大的转机,加剧了不同企业经营班子的收入分配差距,影响集团全体员工的激励效果。股本设计过低,效益一般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没有财力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改和投资,长期无法进入良性循环。

六是为集团发展及其融资留下“后遗症”。ABC集团在发展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考虑申请上市或引入投资者。由于集团内优质企业的45%股权出让给员工,而效益暂时不好的公司和新创办的公司的股份集团100%持有,整个集团合并利润不高,无法融入大额资金支持集团发展。

七是优质企业隐藏着相当的“股权危机”。ABC集团持续发展投资所需资金,除了银行融资,基本上是挪用集团内优质企业的资金,金额与集团所占的净资产相当。当优质企业中小股东利益受到侵害时,可能爆发大的危机,即中小股东要求大股东归还欠款,否则要求集团大股东以股份抵偿。

二、ABC集团员工持股制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员工股权激励与持股主体

在生产工厂领域,核心产品的服务领域不同,必然影响各工厂的生产规模、产品毛利等,自然利润贡献也不同。同时,ABC集团在不同领域产品的竞争力,如研发和加工技术、品牌的影响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别,也将影响工厂的利润。在以上差异的情况下,能否做到对各个企业进行有效的持股方案设计,以实现全集团各公司的有效激励?答案是肯定的――不现实。因此,ABC集团针对不同类型的子公司推行统一的股权激励模式存在弊端。

民营企业在导入先进管理方式时,受独特的内部文化、管理风格和专业人才的限制,没有深刻领会员工持股制度的内涵,决策程序简单,造成决策风险大。那么,对于集团化的民营企业如何设计员工持股主体呢?笔者认为,应以产业集团为主体实施员工持股,成立产业集团公司并控制产业内所有子公司,产业内符合条件的员工出资组建成立持股公司和集团总公司共同持股产业集团公司。

上述模式与案例中ABC集团持股方案相比可以有效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员工持股方案激励不全面、不彻底和激励局部的问题。以上模式使产业内员工在公平的基础上拥有人力资本股份,为各产业内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有机结合及两种资本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条件。二是有利于产业内员工的调动,而不需要调整员工股份或转让股份。三是有利于产业内所有企业的协同和资源共享。

(二)员工持股激励与股本规模设计

企业员工持股改制后的股本规模多大合适,是事关企业发展和员工激励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实现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机结合并达到两种资本利益共同最大化的关键环节。我们知道,集团内各企业目前的效益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案例中ABC集团下属各公司“改制”时,没有进行合理估值,由此形成了激励效果体现不均衡、融资后遗症、潜在股权危机等问题。因此,在股本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供给。不同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对资金的依赖程度不同,特别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持续的融资能力是企业快速发展根本保障。持股股本设计时,应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应作为设计股本规模大小首要的考虑因素。

2.适宜的投资回报率

员工持股小组需对员工持股企业进行必要和严谨的分析和预测,这个工作十分重要且相当关键。股本规模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投资回报率,进而影响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首先,要考虑目前社会的资金成本,如银行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持股当年的投资回报率设定在10%-20%合适;其次,考虑行业平均回报率,风险高的行业,投资回报率应高些,反之亦然;最后,考虑员工持股的流动性差,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员工期望的投资回报率会高于社会金融资产投资的平均回报率,案例集团优质企业投资回报率明显过高。

3.企业净资产的价值

企业原有净资产的价值也是股本设计应考虑的一个因素。对于企业净资产的价值,如果高于按投资回报率设定的股本,则考虑进行必要的资产剥离或对部分资产以先租赁后购置的方式处理。同时,员工持股采用存量改制的方式,也就是原有股东股份转让的方式技术处理;如果企业净资产价值低于按投资回报率设定的股本,员工持股采用溢价和增资扩股方式处理。

(三)员工持股比例与认购能力

1.员工持股比例

员工持股比例,事实上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员工对企业关切度和积极性的有效发挥,对于员工持股合适的比例要结合员工认购能力、设计的认购人数、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社会政策法规的完善情况综合考虑。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看,人力资本股权收入达到整个收入的1/3左右是当前条件下较为合理的标准。案例中,ABC集团各公司员工持股比例为45%,结合国内外的实证研究和案例企业实施后的效果来看,显然过高。

2.员工认购能力

考虑到员工实际的购买力有限,企业在设计时可考虑让员工部分现金认购,部分贷款认购的方式操作。但员工现金认购比例至少占所认购股份的50%,并且绝对数在一定数额以上。否则,如果员工多以大股东借贷或直接分配的方式获得股份,实际出资额很少,则很难产生高度的关切,即使企业经营亏损,员工也不会有切肤之痛。员工贷款可以向企业申请,也可以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提供担保。从案例集团向员工贷款的实际操作来看,可能员工直接向银行贷款、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更为适合。

(四)员工持股激励与员工股权结构

员工股权结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员工持股股份中经营管理者、技术人才、普通员工的持股比例;二是在员工持股股份中员工出资认购、期权和预留股的比例。

1.经营管理者、技术人员、普通员工的持股比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对企业发展和创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他们的能力是在以往的经营中磨练而成,他们信息处理、经营管理和创新解决经济不确定性的特殊能力,是经营者知识、能力的凝聚和结晶。经理人员与普通员工的区别在于经理人员拥有的人力资本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完全依附于个人,与经理人员不可分离。由此,如何在经理和员工间分配员工股份,具有现实意义。

员工的持股结构应根据人力资本理论,结合企业行业特性,在充分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设定。尽职调查时,特别是要考虑原始股东、企业经营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对员工持股结构的认识和理解,当然企业经营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实际能力的尽职调查也是推行员工持股和制定员工持股结构的重要前提。

案例中普通员工的持有股份占总股份近15%,持股人数少则50来人,多则达到200人。事实上,由于普通员工流动相对比较频繁,激励效果不佳,有必要进行调整或建立动态的股权激励机制。

2.员工出资认购、期权和预留股的比例

基于对员工长期激励动态角度的考虑,一个完善的员工持股激励方案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后加入企业员工的股权激励问题;二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未来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努力,如何让员工持股制度具有长期激励效果的问题。许多成功实践认为,设计预留股可解决后续加入企业的员工持股激励问题;设计期权或对员工股份采取动态浮动的方式(根据后续的业绩和能力,定期浮动调整持股员工的股份)可以解决员工股权长期激励问题。

据国内外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员工持股总额中,可考虑将其中1/3作为预留股和期权,或考虑建立动态员工股份替代期权。预留股和期权操作的基本思路是:预留股和期权股由员工持股会或持股公司融资购买并管理,利用定期分红支付融资利息,待出售预留股或员工履行期权股时,收回资金。

(五)员工持股激励与员工股权管理

员工股权的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员工股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来运作;二是员工股如何参与企业治理。

1.员工持股的组织形式

成立企业法人(持股企业)是比较合适的员工持股管理的组织形式。具体操作:根据员工持股方案的规定的可投资金额,投资组建持股企业,通过企业方式管理员工股份,持股企业除对特定公司投资外,不从事其他任何业务。持股企业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程序。

2.员工参与公司治理

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制度如果没有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将很难发挥作用。员工参与管理,有助于消除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最终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当然,要想建立员工参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建立并营造员工持股、员工参与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对于民营企业,通过员工持股、成立持股企业,建立了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和机制,但要发挥作用,需要全体员工为之努力。

三、结论

员工持股是构建和谐而富有活力的企业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共同治理企业、共同分享企业成果的重要途径。大量实证都证明,员工持股制度是建立长期激励员工机制的良好平台,ABC集团实施员工持股制度前期呈现可喜的变化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制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所难免,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克穆.中国公司财务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宿春礼.员工持股方案设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王斌.企业职工持股制度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篇7

目前许多高星级旅游饭店没有以真实的调查和科学的需要分析做为基础,也没有结合饭店自身的特点和当地的情况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对员工的需要作出想当然的揣测,所以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比方说饭店有意奖励甲员工,若不征求甲员工的意见,便决定送他一台ipad3,不料甲员工刚好买了一台,甲领奖品的时候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就出现了激励不到位的现象,造成了物力、人力、财力的浪费。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事先了解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的需求,根据员工不同的情况和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奖励方式和内容,对员工进行结构性分析,采取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激励。比如可以开出一个奖励“菜单”让员工在菜单内按奖励等级自由选择,员工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就可以满足员工的不同需求。这样才有可能使这项奖励对该员工是具有有吸引力的,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一、对不同职位级别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

1.对一级、二级员工的激励。饭店的一级员工一般包括正、副总经理和各部门总监,二级员工指的是部门经理,是饭店管理的决策层,属于高层管理者。饭店高层管理者大多数已介入中年,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较高的情商和较广的人脉关系,心智成熟,事业有成。这部分人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和社交与归属需要均已得到基本满足,他们的需要已进入更高层次,他们对成就和权力的需求表现得更为强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报酬不在乎,金钱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复杂,他们将物质激励视为其成就和个人能力高低的象征。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物质激励首先是给予较高额工资并随着层级的上升加薪,其次还应该分配一定的股权、退休养老金、带薪假期、补贴(如出差旅行时的头等舱、高级俱乐部的会员资格等,有助于显示他们的地位)、按一定比例给予利润分成,把他们的利益紧紧地跟饭店的利益绑在一起,避免短期行为。另外,这部分人追求完美的人生,对他们仅仅用物质进行激励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加注重精神激励。组织不要过多地束缚他们的手脚,而应给他们更多的责任、更多的自和控制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施展才能的机会,及时肯定和宣传他们的业绩,并给予较高的荣誉。

2.对三级、四级员工的激励。饭店的三级员工包括部门副经理和分部门经理,四级员工是部门主管,属于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处在饭店职位级别链条中的中间环节,是饭店的核心员工。他们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饭店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各饭店争夺的重点。他们的收入相比基层员工来说比较可观,需求层次也相对较高,他们希望追求更高的职位,通过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同事和亲朋好友面前赢得面子,成功的欲望很强。饭店对他们的激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实行业绩导向的薪酬制度,并与他们一起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看到只要有能力就有充分的提升机会。

3.对五级员工的激励。五级员工是饭店的基层员工即一线员工。同志在人民大会堂出席“‘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时发表了讲话,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今年百度花100万美元重奖10名基层员工的新闻就引发了众多行业对基层员工的激励进行反思。饭店的五级员工大部分是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基层员工,在员工队伍中占的比例最高,他们与一级员工同等重要。五级员工是服务的主体,饭店整体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他们的工作有直接的联系,饭店不应忽视对他们的激励。目前饭店的五级员工大多比较年轻化,并且趋势越来越明显。他们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这一代人对未来比较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具有可塑性,有许多人刚刚走出校门步入职场,需要管理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对于其他级别的员工,他们的薪酬较低,低层次的需要还未得到满足,薪酬福利是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关键性因素。针对这些特点,对他们的激励应主要放在物质激励和职业培训上。目前北海旅游饭店管理人员的工资在同行中是比较高低,而五级员工的薪酬福利略高于北海市同行的平均水平,作为一个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说还是没有太高的竞争力,一些四星级酒店开出的薪酬比该饭店的要高。

二、对不同年龄段员工采取不同激励措施

1.年龄30岁以下的员工。俗称“85后”和“90后”,他们是五级基层员工的主力军。这两代人出生在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不少父母为了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与财富四处打拼,将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老人对孙辈之爱往往容易陷入溺爱的泥沼,一切以孩子快乐为标准,从不指责孩子的过错,往往导致这两代人自私任性、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差。就算跟父母一起生活的由于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而受到特别优待,许多家长尽量满足孩子的大量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他们心理既脆弱又敏感,渴望的是平等、透明的管理制度,命令式、指责式的谈话对他们很难起作用,开放、民主的企业文化对他们更有吸引力。“421”模式的家庭成长环境决定了80后和90后希望拥有更多的私人时间和空间,在饭店调研期间很多年轻员工抱怨他们希望能真正实行每天8小时工作制,而饭店安排加班却是家常便饭,有时一天要工作12个小时,这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个性张扬,多才多艺,饭店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个性与才华的平台,比如根据员工不同的兴趣爱好建设社团,定期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向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和机会,以增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快乐指数,同时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同时,应注意对他们进行调整心态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2.年龄30岁至40岁的员工。他们当中有许多是三级或四级员工,是饭店的中层管理者。他们一般受过高等文化教育,语言表达能力突出,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他们有些自命不凡,虽然收入不算很高,但想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愿望特别强烈,需求层次很高。因此对这一类人要偏重于文化或精神方面的激励。

3.年龄40岁以上的老员工。他们当中有些人已晋升为饭店的高层或中层管理者,还工作在第一线的基层员工已经不多。这部分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工作责任心较强。吃苦耐劳,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人到中年还乐意在一线岗位工作,对家庭更富有责任心,他们是饭店难得的忠实员工,对他们要偏重于物质激励。

综上所述,饭店管理者应该从职位级别、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结构等角度对员工进行结构性分析,为员工量身定做合适的激励制度,对员工采取个性化的激励措施,才能提高激励的效果。

(廖文娟,讲师,工商管理硕士。)

参考文献

[1]田晓华.对饭店核心员工进行的激励管理[J].饭店现代化,2007(7)

篇8

前言:员工持股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激励方式,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就是通过员工持股发挥激励作用,把安全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井下现场作业的班组和个人,坚持抓基层现场管理,强基固本,促使员工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统一,既要抓好当前的薄弱环节,治理整改安全隐患,又要抓好安全生产的“五要素”,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一、实施员工持股前朝川矿安全工作的特点

平煤股份朝川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部汝州境内,其前身为河南省朝川矿务局,1998年7月并入平煤集团,现有一井、二井、三井三对矿井,另外还有洗煤厂、水电厂、供应站、合力公司、万通公司、朝川技校等众多地面直属单位。目前全矿共有6000余名在职职工,全民工近4000余名,其他用工2000人,大部分在井下采掘一线队伍。煤矿本身具有其特殊的属性,作业环境差、井下自然条件恶劣,水大,顶板破碎,构造多,危险性大。而朝川矿又具有和其他煤矿不同的社会属性,大多劳务工素质较低,劳动效率低,职工安全意识淡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成为煤矿安全的隐患。近几年,朝川矿陆续建立一系列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奖励制度,制定和完善煤矿采掘作业规程,建立严格安全检查制度,从安全生产的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狠抓安全培训,努力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等,安全监察与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力度也前所未有,从执行结果来看,安全生产状况呈现出相对平稳、趋向好转的态势。

各种制度的健全杜绝了大多事故的发生,但零星故却却不可避免,难以根除。为了突破安全发展瓶颈,避免或减少主观因素造成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朝川矿管理者在进一步学习研究贯彻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三不四可”指导思想,认真落实“三级三抓一追究”安全管理模式,认真总结安全管理经验和对安全文化充分认知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引进外单位先进的安全管理办法,内外结合,老新融汇,探索并实施了一套员工持股激励管的理方法。

二、实行员工持股激励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安全生产一直是煤矿业强调的问题,而安全工作不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情,它需要企业全体员工,从最高决策者到一线生产人员的参与。同时,煤矿员工安全管理存在不好管、执行难、时间长和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煤矿实行员工持股激励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强化职工对安全事故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我们要控制事故,必须先要强化安全理念,从根源上控制人为失误。在规范安全生产操作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更新职工的安全观念,使他们树立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让职工参与安全管理、安全监督,使广大职工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主体,让他们有归属感,从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必须依靠完善的安全激励机制。职工能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关键在于奖惩制度制定得如何,也就是激励机制,如果奖惩制度能够切实将安全与基薪、绩效、挂钩,就能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当前,我们朝川矿推行员工“持股”工作,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践行集团公司的安全观,以实现朝川矿安全生产为目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防止个人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的一种激励制度。

三、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在理论上的合理性

员工持股激励是一种通过获得企业股票形式给予企业员工一定的经济利益,使他们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企业的长期安全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方法。为了使员工树立安全理念获得利益,员工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更多地关心企业的安全。对防止员工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员工持股”管理办法中,给予表现好的职工正常待遇以外不同的待遇,这些待遇对于企业实现组织目标起非常重要作用,也将对个人行为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励,可使职工最充分的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通过长期运行,作用十分明显,而且越来越显著,他对于充分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内部调查,发现员工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效果应该会更好,都有可能吸引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企业要根据员工意愿,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灵活运用其他制度,才能让员工最大限度地满意。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他将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分为两类: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和员工对工作不满意的因素。激励因子是指促使员工对工作非常满意的因素,保健因素是指使员工对工作非常不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在员工个人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同,要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其任务是找到相应的激励因素,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报酬不仅是拉动人们行为的诱因,也是满足个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所以,公平、合理的报酬结构对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事关重要。员工持股激励实际上就是在员工工作过程中逐步强化正面意识,克服消极因素而一步步形成安全长效机制的过程。它符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

四、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在朝川矿的具体实施

1.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员工持股激励制度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办法,2009年9月先从三井试行,2010年5月在朝川矿全面推行。为顺利贯彻实施“安全股票”管理办法,在出台政策前,在农民工中进行了调查及问卷测试,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人支持该办法,20%的人无所谓,10%的人则有抵触情绪。

2010年5月,朝川矿下发了朝川矿安全股票管理办法,对生产井井下作业人员发行安全股票。为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增强职工自主保安意识,安全股票的发行本着安全共管、风险共担、投资自愿的原则,旨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让职工从安全中得到实惠。激励职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实现我矿“保安全、谋发展、降成本、促和谐”目标。

安全股票发行对象为井下作业人员,按照入股自愿的原则,符合条件的职工每人购买一股,股价为100元/股。当月符合股票配送基本条件的职工,按直接队1:1.5、辅助队井下作业人员按1:1比例配送股票,股票每半年兑现一次。朝川矿井下作业人员所持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而类似虚拟股票,井下作业人员作为激励对象可以据此享受一定数量的分红权,只有当激励对象完成特定目标(安全目标)后,激励对象才可从中获益。

2. 激励对象的确定

员工持股激励是为了激励员工,平衡企业的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特别是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战目略标的实现,因此,朝川矿确定激励对象必须以企业安全战略目标为导向,即选择对企业战安全略最具有价值的人员。

3.安全股票执行过程中的检查和考核

一个制度的建立没有考核就无从执行,同样一个分配办法,没有考核,分配就没有依据,没有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报酬,就不是真正的劳动报酬。奖励和惩罚是激励的主要内容,奖罚分明是劳动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要做到奖罚分明,就必须科学地、严格地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决定奖罚对象的等级。建立科学、民主的业绩考核制度,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授予被激励对象的利益与赋予其责任的博弈,即如何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业绩评价制度。

五、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员工持股是对“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出事”的特殊群体实行的激励制度,但总体来看激励力度小,实行此计划时更多是作为一种尝试和创新。

2、每个人所分配到的数量较少,这也影响激励强度,另外尚需其他一些配套措施,共筑安全堡垒。

3、个人持股激励计划会引导员工只关注个人的行为和工作的结果,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其主要表现是,尽管持股激励计划可以从总体上激励员工,但是它在直接推动绩效改善以及改变团队行为方面所起的作用却不大。原因主要是员工个人甚至员工群体的努力和企业的最终绩效之间的联系是非常模糊的,按照期望理论的观点,员工的工作动机取决于行为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所具有联系的紧密程度。

六、员工持股激励制度在朝川矿实施后取得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朝川矿三个生产井井下职工大约3300人购买了安全股票,占符合购买条件人数的95%以上,每年仅安全股票兑现约350万元。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朝川矿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又要研究影响煤矿安全的深层次问题,着力推动政策治本,到2012年9月朝川矿成功达成了项目预期目标,整个管理体系被逐渐引入到组织运营过程中,办法实施后带来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职工队伍趋于稳定。原来井下严重缺员,招不来、留不住现象已得以彻底改观,生产井实现了一线满员,外部大量人员待位补进的情况,基本达到劳动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二是职工素质得以提高。职工队伍的稳定可以使企业有更加宽裕的时间和空间去挑选优秀的员工,可以以“挑剔”的眼光剔除素质不高、不守纪律的不合格的农民工,同时农民工也注重并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部分农民工从生产实践中脱颖而出,挑起了生产管理的大梁。

三是农民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股票制度增强对“三违”治理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渗透力,切实做到入耳、入脑、入心,提高了全矿干部职工对“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幸福”的认识,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抓安全、查隐患的积极性,有效地减少了习惯性违章行为,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得以执行,有效促进了朝川矿安全生产的发展。

篇9

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人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基于这样的视角进一步探析,人才的工作动力又来源于哪里?笔者认为,除了企业文化与战略目标等因素之外,其来源于电力企业的酬薪制度。因此,宏观来看当代企业间的竞争是对人才的竞争,进而,是企业间内部控制的竞争,而用微观视角探析,是酬薪制度的竞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电力部门如何利用优化酬薪制度来激励员工,文章通过调研论证了酬薪制度是激励员工的主要动力,并围绕制度建设与计酬方式优化全面展开论述。

一、酬薪制度与员工激励的关联性探析

年初笔者曾针对本课题开展了一次调研活动,现将过程与结果列示如下。

研究目的:了解当代人才的心理结构,探析提升其工作效能的动力因素。

研究对象:即便本课题所研究的范围仅包括电力部门员工,但调研却不能片面的仅采集电力部门员工的意见,因此,笔者所确立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各行各业中的基层员工。

研究方法:对本市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50家企业进行走访,采访了112名处于各行各业的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得到有效问卷110份;同时采用电话预约的方式联系了80名全国各地的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者,获取了80份调查问卷;此外,利用E-mail派发了120份调查问卷,收获108份,反馈率达到了90%以上。

研究结果:综合数据见下表。

激励方法与一线员工满意度调查表

在工作实践中,对员工的激励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综上数据表明,酬薪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根源。而这样就充分说明了酬薪制度与员工工作动力之间的关联,并说明了其在企业激励体系中所占据的比重。

二、如何建立完善的酬薪制度

1、酬薪制度建设

酬薪制度建设是电力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原始数据积累视角下,电力企业在构建酬薪制度时应充分结合三个时代特征。

第一,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电力企业在开展酬薪制度建设过程中应结合这一时代特征。在实践中,“知识”仅是一个宏观概念,它并非仅针对员工的知识水平,而是应当包括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特长甚至员工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因此,基于这一视角制定酬薪制度,电力企业应以上述为对员工的评价标准,并以标准为依据制定员工的薪资待遇。

第二,当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尤其在我国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这一大背景之下,中国的市场竞争尤其激烈。众所周知,市场竞争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然而,将企业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内部也必须存在着竞争。这一方面是为让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竞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不断提升企业的生产力,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并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在这样的前提认识下,电力企业应将酬薪制度建设与竞争融合,在制度中突出优胜劣汰内容,鼓励员工与员工、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竞争,从而不断激励着员工前行,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和生产能力。

第三,在当代,商品有价,而人才是无价的。纵观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娃哈哈,正是由于拥有一支优秀并极富创造力的营销和管理团队,才能取得今天的优异成就。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酬薪制度时不能将目光仅放在细微处,而是应当从整体对制度、对人才进行评价。电力企业应能够充分掌握每一个员工的优势与劣势,宁可失去一个部门,也不能丢失一个人才。

2、优化计酬方式

在工作实践中,电力企业应在现行酬薪质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优化计酬方式,从而让酬薪制度能够发挥最大的激励效能。对此,笔者提倡电力企业运用马洛斯(Mas low)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制定计酬方式。

首先,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在企业内成立互动小组,或利用互联网建立员工交流平台,全面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员工档案。

其次,结合马洛斯所提出的五个需求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制定完善的计酬方式。在实践中,企业可结合对员工评价,将员工按能力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与此相对应,建立四级计酬模式。

第四级,满足员工的生理需要和尊重需求;第三级,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尊重需求和安全需求;第二级,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和安全需求;第一级,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和自我需求。

其中,生理需求是指员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尊重需求是指员工的权利保障;安全需求是指员工的岗位保障;社交需求是指员工的关爱保障;自我需求是指员工享有一定的运用参与权和决策权。此外,尊重需求是每个员工都应享有的基本权利,无论员工的能力如何,他的人格都应当受到尊重。

在实践中,电力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规模、财政状况和员工结构制定计酬方式,并落实上述各项。只有这样,电力企业才能构建起完善的酬薪制度,并让制度激励着员工不断前进,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70

1 进行自来水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改革的积极意义11 有助于企业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大大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会发现这样的情况,一些明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都更好更高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却没有一些工作能力相对较低的员工那么好。这就说明一个事实,对于员工来说,决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仅仅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面对工作的积极性。一个建立完善的员工薪酬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激励也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认真态度。当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工作能够换来回报之后,就能大大提高员工对于工作的热情,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员工能够在这样的激励之中获得更好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另一方面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态度都有所提升时,也能够实现企业整体的更好的发展。

12 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激发员工的潜力

员工薪酬激励制度对于企业发展来说第二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从而实现企业更好更合理地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工作。当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之后,就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所有员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激发潜力。根据国际研究,我们发现,在已经形成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能能够开发出4/5,而在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建设不完善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往往只能激发出1/5。因此,一个合理完善的薪酬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意义重大的,企业员工在薪酬激励的推动下能够更加积极努力地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加积极地去迎接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帮助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突破自身原有的极限,在工作和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这对于企业发展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群优秀的员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企业所有员工所具备的竞争力。在员工薪酬激励制度的指导下,企业员工能够以一个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提升自己,但员工发现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能够给自己带来一定立竿见影的好处时,员工就会开始不断提升自己。

2 我国自来水企业在建立员工薪酬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问题21 薪酬激励标准不够明确

目前在我自来水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中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薪酬激励标准的不明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员工薪酬增长的标准不够透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员工进行完善的绩效考核。第二,员工奖金发放方面没有明确的评选制度,往往是依靠管理人员的主观经验与个人喜好进行判断,这就导致在自来水企业员工薪酬激励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会严重伤害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导致企业的凝聚力下降,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22 薪酬激励缺乏市场化管理

目前,在我国自来水企业的员工薪酬管理工作中,非常普遍地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员工薪酬发放中,依照的标准是员工所在岗位的级别,在同一岗位不同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都是一个水平线,没有按照员工实际的工作能力与工作表现进行薪酬发放。这一现象是我国自来水企业的员工薪酬管理工作中缺乏市场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没有根据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来进行的薪酬发放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从而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3 缺少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是企业中员工薪酬评级的重要标准,但是我国自来水企业目前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还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自来水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这一特殊的企业类别,自来水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受企业经营效益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内部很难形成像民营企业中追求绩效的氛围,那么自然而然员工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意义。

3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31 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

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是促进企业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的建设中必须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来水企业中,对员工激励往往是以物质的形式发放,如果没有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进行工作,那么就很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但不能够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还很容易降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往往存在着对员工的绩效奖励不是以员工的工作结果为评选依据,而是以相关管理人员的主观喜好来进行选择。这样就会大大伤害受到不公平待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这样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自来水企业在进行薪酬激励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认识到公平原则对于薪酬激励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相关考核评测时坚持公平公开的工作原则,让每一位员工的付出都有意义。另外,自来水企业要建立健全的薪酬激励工作监督体系,将酬薪激励工作的全部内容都清楚地展示在所有员工面前,欢迎所有员工共同监督。一个公平的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才能更好地在企业中树立榜样,当员工的努力工作能够真正地被企业认同,得到薪酬激励时才能够实现员工的更好发展,实现企业凝聚力的提高。

32 建立完善的薪酬激励制度

激励理论是现代企业发展中运用十分广泛的一项理论,对于建立完善的自来水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改革来说,激励理论的运用也十分重要。第一,自来水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要追求对员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对于员工来说,物质方面的激励与精神方面的激励同样重要,物质方面的激励是对于员工生活方面的支持,能够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从而更好投入工作,精神方面的激励则是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多的精神动力,帮助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第二,提高员工薪酬组成的灵活性,提高员工薪酬中的激励部分,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3 建立完善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深刻认识到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对于自来水企业自身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员工绩效水平与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其次,要建立一个健全的薪酬激励考核制度,对员工薪酬激励工作的开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先建立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核体系。当形成一个公开公平的考核体系时,就能够让每个员工都明白工作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考核人员在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公平原则,做好与被考核员工的交流沟通工作。最后,要坚持个体差异原则,“一刀切”的情况是我国自来水企业在进行员工薪酬激励工作时常常出现的情况,员工与员工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工作岗位之间往往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实际的薪酬激励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衡量情况,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工作。

4 结 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跟上时展的潮流,就需要我国自来水企业不断更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企业员工薪酬激励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自来水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做好薪酬激励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潜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篇11

一、企业需要建立良好激励制度的原因

(一)激励能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激励制度能够有效地挖掘企业员工的生产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以发挥,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励有助于人力资源质量的提高。一般来说,企业对人力资源质量进行提高的途径主要是教育和培训,然而要保证企业教育和培训的成果,其关键就在于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和钻研精神的提高,这就需要企业对激励方法进行巧妙的运用,以提高参与培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三)可以弥补物质管理的不足。目前,我国企业在资金管理、物质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方面上有着严重的不足。企业通过良好的激励制度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能够对物质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加以弥补。在企业面临改革或者需要在建设中投入大量的资金时,巧妙地利用激励机制可以使企业的运行效果得到保证。

二、激励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形式偏重单一。人类第一需要是物质上的需要,物质上的需要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的基本动因,因此企业在激励中应该以物质激励作为主要模式,这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欧彼岸采用的激励模式。然而在实践应用中,很多企业在采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花费较多,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反而造成了企业发展时机的贻误。这主要是企业管理层没有考虑到员工内心的需要,对物质激励的作用片面的夸大,在进行激励的时候不分形象、层次和时期来给予物质上的激励,造成激励效应的递减。

(二)缺乏考核制度依据。企业的激励制度作为一种机制,必须得到良好的执行,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激励制度应该是平等的,对员工的激励必须由制度来决定,按照程序进行奖惩。某些企业对于激励机制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标准的要求和考核方法,对于企业员工的业绩难以进行有效的考核。大多数企业的做法是把奖金当做“大锅饭”的存在,使员工觉得奖金是该得的一部分,干好干坏一样,员工对奖金不再敏感,起不到应有的激励效应,使得激励变得形式化。

(三)存在着许多的激励误区。在企业对激励机制的应用中还有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让没有管理能力的员工担任管理工作,使员工对工作不能对胜任;或者对员工采取了过多的处罚,使员工产生情绪上的抵触,不利于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还有企业在制度上照搬股权激励等机制,没有认识到企业实际情况,反而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威胁。对于企业在管理中出现的这些激励误区,管理层和人力部门应该多加留意,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否则很难使企业激励制度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使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提高。

三、激励制度运用的探讨

(一)重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指的是通过物质刺激来鼓励企业员工的工作,其主要手段有奖金、福利、津贴等等。物质激励作为企业激励的主要方法,是我国企业使用较为普遍的激励方法。然而人不只有物质方面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单用物质激励的方法其作用必然有其局限性,因此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应用中应该把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激励手段综合运用,才能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激励的结合运用方面,首先应该注重企业文化的创建,只有让企业的文化和员工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才能使精神激励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还应该注重激励的精确和公平性,制定和考核制度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并且长期执行,最后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来进行激励机制的使用,如工作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

(二)建立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作为相对开放的系统,应该是随着时代形势和市场坏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其首先就表现在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应该建立不同的激励制度。在新的时代,人员的自我意识和对物质的要求更加强烈,企业应该从当前形势出发,建立多渠道的有效激励方案,把激励的方法和激励目的融合起来,达到激励的手段和效果相符合。

(三)尊重员工的差异。激励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提高,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工作性质、个人发展前景、领导的行为、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和报酬等,对于不同的员工其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在进行激励时应该考虑和尊重员工之间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法,这样才能使激励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管理层发挥模范作用。在企业激励制度的应用中,管理层对激励机制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按照激励制度来进行对员工的激励,并应该注重和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员工在工作之中满足心理上的需要的价值体现上的需要,在内心对管理者产生尊敬和认可。

企业应该对新时期的形势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企业的实际和员工的求,来建立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完善的、适合时展的激励制度。使企业能够在新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凤飞,张永红.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