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7 09:2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全媒体时代的特点

篇1

在全媒体时代,由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日益加深,全媒体信息传播格局逐步形成。较之旧媒体传播时代,全媒体信息传播主要有以下传播规律和特点

(一)传播速度快

全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将这一特性做到了极致。基于互联网、无线传播技术等现代科技,借助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二)传播波及面广

从地域的角度看,由于互联网覆盖全球,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信息,无论在世界上哪一个角落,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从传播的主体看,由传统的“点对面”传播转变为“点对点”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而是全民传播,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者和受众。

(三)传播信息容量大

全媒体时代传播信息堪称“海量”,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媒体中报纸、电视、广播的版面或者时间是有限的,而伴随存储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的信息容量相当可观。

(四)传播载体丰富多样

从媒体性质看,既包括党和政府媒体,也包括民间媒体。前者包括党报、国家电视台和网站新闻;后者包括口头舆论、网络和“自媒体”。从媒体的载体看,既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兴媒体。

(五)传播互动交融性强

传统信息传播主要是点对面的传播,传统媒体往往充当者,信息受众只能被动的选择接受或不接受,而受众对信息的感知和意见不能及时充分反馈。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点对点的格局,广大受众在选择接受或不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回应,随时反馈其态度和决定,随时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传到网上,实现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双向互动。

(六)传播管理难度大

新媒体固然有着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自身优势,但是,新媒体也存在自身的问题。由于新媒体的跨平台特点、媒体信息的分散性和随意性,使信息传播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诸如“网络谣言、社会恐慌、网络水军、网络舆论暴力”等问题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二、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给检察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检察工作的宣传载体、拓展了检察机关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增强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监督力度,给检察工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检察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传播理念的挑战

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检察人员更习惯“埋头苦干”、“少说多干”,甚至将检察工作“神秘化”,关起门来开展检察工作。即便开展检察宣传工作,也主要通过官方媒体或门户网站进行单向的信息。对全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和特点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全媒体时代传播检察信息的重大意义、拓宽传播渠道的重要性、增强检民互动的必要性、引导涉检舆情的紧迫性;没有充分意识到树立自信、包容、开放的传播者形象对于提升检察公信力的重大作用;没有充分意识到从宣传到传播的价值追求。

(二)传播平台的挑战

目前,报刊、门户网站仍然是各级检察机关的主要的宣传平台,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没有得到普遍建立和广泛使用。高检院的检察政务微博刚开通不久,绝大部分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的政务微博尚未开通,即便开通了政务微博的检察院,也有不少未能有声有色开展信息传播。各级检察院的检察管微信群基本没有建立,整体功能发挥受到严重制约。

(三)传播机制的挑战

各级检察院虽然普遍建立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宣传和管理机制,但尚未建立各院完整的全媒体传播机制以及全系统联动有序的传播格局。特别是检察系统微博、微信的管理运行机制,负面舆情的引导处置机制尚未有效运行。

(四)传播队伍的挑战

虽然高检院一再强调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队伍、微博微信管理队伍、舆情监控队伍等传播队伍,但纵观全国各地,传播队伍建设不尽人意。一是受人员编制的制约,传播队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受人才来源的局限,从事传播工作的人员主要从现有人员中调配,懂传播规律、熟悉传播知识的人才匮乏,传播队伍的知识结构单一;三是缺乏学习培训机会,传播队伍的素质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着力提升素能,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全媒体时代为检察工作提供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全新环境,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必须与时俱进,顺应全媒体时代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工作的素能,推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牢固树立全媒体传播的理念

全媒体传播是传播理念的嬗变,是信息、通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条件下,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多种媒介融合发展的结果,是媒介传播形态变革中一种崭新的媒介传播形态。要摒弃一切僵化保守、固步自封的心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充分学习掌握全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彻底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在全媒体环境下开展检察工作的理念。

(二)大力提升全媒体传播管理能力

全媒体传播时代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织共融态势,打破了各个媒体孤立传播的模式。在全媒体时代,检察信息的传播需要各媒介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围绕传播目标同步传播,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传播格局,获取最大传播效果。要不断提升了解各种媒体特性,整合各种媒体协同传播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整合检察院内部新闻、舆情监测、舆论引导、危机应对等部门协同传播的能力;要不断提升整合检察系统上下级检察院之间、不同地区检察院之间协同传播的努能力。通过不断提升全媒体传播管理能力,能力形成内外协调、纵横有序的检察信息传播格局。

(三)着力提升应对全媒体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等检务活动,会越来越多地置于“镜头”下,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不断提高规范执法的水平,奠定检察信息正面传播的根基;要不断提高驾驭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的能力,善于占据舆论引导的制高点;要不断提高新闻的能力,掌控舆论舆情引导的主动权;要不断提升检务公开的能力,消除容易引发负面舆情的高危因素和潜在风险。

(四)全力提升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的能力

篇2

一、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宣传和推广的变革

随着全媒体发展步伐的加快,图书馆的宣传工作也应该跟上发展的步伐,利用全方面与多角度的全媒体宣传方式,把图书馆中的丰富资源,通过多种活动大力宣传.现阶段,图书馆的宣传方式有:印制宣传单、海报、在网站上开展不同公告等多种方式宣传;通过活动以及培训等方式,向广大读者宣传图书馆丰富资源与多样化服务。

1.服务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为了使读者可以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与项目进行随时随地的了解,图书馆通过不同方式最大程度将传统的宣传方式打破,采用部分直观、实时以及主动等特点的媒介方法,对服务活动实施有效的宣传、报道以及回顾,尽可能的将图书馆的丰富资源与服务效益充分发挥出来[2]。首先,图书馆可以长期和学校、企业合作,开展图书馆有关资源与服务方面的培训工作,使受训者能够对馆藏内容与服务范围充分的了解。其次,根据门户网站等方式,向关注人员定期推荐不同的服务信息,例如,开馆服务时间、流动车每个站点的时间与位置等,对于关注人员存在的疑问,还可以根据即时互动的方式给予答疑。最后,采用互动的方式,使读者的积极性与对图书馆的知晓度明显提高,例如,采取网络读者意见调查,通过微博与微信对读者的不同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另外,还需要大力宣传,将读者与图书馆的距离有效的拉近。

2.宣传

全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形式,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成熟与传播范围大等特点,图书馆必须对上述特点合理利用,有效的利用全媒体开展宣传工作,使读者可以对了解、感受以及利用图书馆。其一,选择不同的宣传手段与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图书馆,根据馆藏资源、服务特点以及服务功能等为核心进行宣传片的制作,在图书馆内的显示屏上持续播放,对图书馆进行生动的介绍与展示,宣传效果较好。其二,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同时,逐步产生新型的核心业务内容,为了把相关业务内容在读者面前更直观的展示出来,每一个图书馆都精心的策划,打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与创新服务。

二、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变革

1.移动图书馆的出现

移动图书馆是以手机与移动手持设备为基础,通过手机、等移动手段,利用网络、网站等方式获得图书馆的服务需求,使读者可以通过不同格式将资源下载并保存着到移动终端上,不仅携带方面,而且可以随时阅读[3]。第一,移动图书馆具有个性化自主服务的特点,主要有馆藏查询、续借、历史记录检索、到期提醒等。第二,对最新的图书馆服务资讯给予及时的掌握,随时随地的获得公益讲座、展览、读者活动以及馆内楼层分布等信息。第三,针对性阅读体验。移动图书馆结合RSS订阅功能,为用户提供针对性信息服务,促使用户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能够阅读到自身需要的信息,达到为用户提供不同来源信息的针对性阅读体验。

2.参考咨询的变化

一是,整合文献。在全媒体背景下,信息高速发展,读者要想在繁杂的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需要图书馆对相关数据分析、加工以及整理,产生适合图书馆的信息源,以符合读者的检索、选择以及保存。参考咨询服务内容还应该把相关信息进一步加工,产生二次文献等相关集成化的专题文献信息,便于满足读者的要求。二是,服务的定制。对全媒体先进技术与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为企业、校园等定制针对性的专题类学习资源,满足不同群体与机构的不同学习需求。

三、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形式的变革

1.由静态至动态的发展

1.1读者的信息需求

因为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不断变化,较多有效信息与知识更新较快,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其除了需要图书馆的静态馆藏信息以外,还需要通过网络与手机等技术对动态信息进行查找。

1.2资源形式的改变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资源形式发生较大的变化,从静态的纸本媒体,逐步转变为以声、光效果多方位展现资源的多媒体时代,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阅读方式更加生动想象化,增加读者对多媒体资源阅读方式的选择,使读者的阅读兴趣明显增强。

1.3宣传方式的改变

图书馆的传统宣传方式为宣传单、海报等静态方式,但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宣传方式能够在网络上,利用微博、微信等动态方式下完成,还可以拍摄宣传片在显示屏上持续播放,形式多种多样,宣传范围较广,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2.由单一至多元的发展

2.1信息载体

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形态多种多样,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从纸本资源转变为数字资源,促使资源采购从单一形式转变多元化。

2.2传播方式

图书馆为了满足读者对资源的需求,利用不同传媒方式和纸媒传播方式相结合,有助于为读者提供多种资源获取途径,使其获得资源的愉悦感明显增强。

2.3读者获取信息方式

篇3

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广大的人民群众接收信息的主要途径来自互联网端和移动媒体端,传统的演出传播方式显然是落后,在此河北戏曲的发展要各级剧团重视演出资料的录制保存,建设全媒体平台,将河北省的戏曲按照不同的戏曲剧种建设相应的版块,将各剧种最新的演出视频进行审核上传,进入互联网端和移动媒体端,加强河北戏曲的传播。建设一个河北戏曲的全多媒体平台,将各剧种之间的演出交流媒介平台,加强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打破地域,受众群体的限制,不同剧种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的演出,其他剧种有好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不同剧种直接可以根据自己剧种的特点进行创作,创作出新的好剧目。同时可以带动不同剧种观众之间的融合,慢慢培养多剧种的戏曲观众群体。

二: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解决地方小剧种的生存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特别是原来地方小剧种大部分是扎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本地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外出人口能够将本地剧种的影响力带到外地,外出人口会被冲淡,这种影响力就会微乎其微,很快被淹没在现在流行艺术潮流之中。更多的影响体现在剧种观众的流失,后继观众不足,地方剧种存在的土壤产生了很多问题。一个剧种诞生发展存在的土壤产生了问题,对剧种的发展是致命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接收演出的媒介信息机会不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好多本地人口迁移到其他地区创业劳动,在休闲生活中都可以通过全媒体的途径接收到演出的内容。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移动媒体端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人们媒体接收的途径已经开始转移到移动媒体端,移动媒体端的便捷性,使人们在欣赏戏曲的过程是非常便捷的,不再受演出的场地,时间,距离等因素的限制。而且这种传播的广度是传统的广播及电视无法达到的。全媒体背景下,地方戏曲剧种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媒介将它原有的群众留住。同时戏曲剧种要根据这种新的人口流动及人员构成的特点,对原有的戏曲剧种的演出及变现方式进行调整及改进,同时吸收新时代的社会营养和外来人口带来的新元素,打造出适合全媒体时代传播的新剧目。剧目的调整及创新,更好更快的适应新型的人群结构的变化,小的地方剧种生存的土壤才会得到改善。

篇4

早些年前人们对于电视的需求非常大,因此播音主持是当时电视节目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也是人们喜欢电视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电视节目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因为许多新媒体和网络节目都已经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使得传统的播音主持慢慢的走出了人们的视野,已经难以满足更多人们的需求。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要想重新获得受众的关注和喜爱,就必须要对原有的主持方式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并勇敢的跳出原来的舒适圈,同时还要积极主动与现代化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以此实现从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信息交流,这样才能使播音主持在全媒体时代获得一席之地。

一、全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的特点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全媒体时代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进步。所谓全媒体时代,实际上指的就是移动电视、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向用户传播信息形态的主要表现,是区别于传统的声音、电视、图像、收音机等形式存在的个体,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也要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和面貌。

(一)报道形式多样化在全媒体的作用下,各种网络平台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态势,这就使得传统的播音主持也必须要跟随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改革,在所有的变化中变化最大的就是报道形式,由传统的单一性传播变成了现在的多样化传播,这种变化完全是按照社会大众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同时也是市场作用下的必然产物。传统媒体时代,会对娱乐节目、综艺节目造成严重的限制,使得节目的很多细节都会变得过分的粗糙,这样就无法满足绝大多数受众的需求和喜爱,但是就现代的情况来看,受众的喜爱已经完全可以决定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作电视节目时必须要考虑这一内容,这就会给观众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例如,现阶段很多综艺节目收视率非常火爆,这就从侧面说明了播音主持正在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二)播音主持形式多样化传统的媒体,电视节目和播音主持人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并且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主持人实际上就是节目的介绍人,所以在以前从事主持人行业的人相对较少,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主持人的格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观众和主持人之间的互动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并且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名气也会随着节目的收视率而不断增高。

(三)播音主持平台的多样化随着全媒体和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播音主持平台的形式也在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技术观看各种直播或者是电视节目,同时也能在各种平台中观看不同的节目,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还能用现代化移动通信技术与主持人保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对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有着重要意义。

二、全媒体时代对播音主持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存在两面性,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也不例外,不仅给播音主持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同时也给播音主持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这种机遇主要表现在互联网技术可以给电视播音主持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如果电视播音主持不能进行全面的转型,就会被全媒体时代所淘汰。但是如果电视播音主持可以抓住这一机遇积极进行改革和转型,就可以在全媒体时代赢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和关注,使其可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所谓冲击,实际上就是在全媒体背景下,兴起了许多媒体和网络直播平台,它们会抢走很多电视播音主持的受众,使其不能保持原有的发展态势和势头。

三、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面临的挑战

(一)受众流失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兴起了许多自媒体平台,抢走了一大部分的电视受众,对传统的电视播音主持行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全媒体的技术要远比电视新闻行业的技术更为先进,如现在最为流行、也最为发达的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通过它随时随地获取相应的信息,并且这些移动设备也在慢慢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开始愿意从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端口获得所需信息,而慢慢的放弃使用固定的、不可移动的电视机获得信息,这些都是播音主持受众流失的主要原因。

(二)风格单一,缺乏特色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播音主持,并没有认识到当前社会环境对播音主持行业造成的影响,使其还沉浸在传统的模式和工作思维当中,并继续使用传统单一缺乏特色的新闻播报形式,这样就无法实现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和交流,最终导致其无法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使广大受众慢慢的远离电视播音主持。

四、针对全媒体时代播音主持的发展策略研究

(一)树立品牌效应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记者,这样就会导致各类新闻消息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在这一背景下电视播音主持,要想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积极树立全新的品牌效应,坚持新闻主义原则,做好权威性新闻,这才能使其在全媒体时代获得较强的竞争力。

(二)提高播音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播音主持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实际的新闻播音过程中,节目能否得到顺利的开展与主持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新闻消息有着较强的实效性,所以作为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准确快速的将消息传递给受众。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人会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因此作为播音主持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对能力和反应能力。另外,作为播音主持人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以此为受众树立良好的形象,这对促进播音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主持风格进行创新纵观各类节目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受欢迎的节目主持风格都会非常新颖,并且节目特点也十分鲜明,从而赢得了很多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因此在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对主持风格进行全面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节目的类型性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对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语言风格进行全面创新,但是在实际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和广大受众的需求进行风格创新,这样的广播主持节目才会赢得更多受众的支持和关注,这对促进广播主持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主持人撒贝宁所主持的节目不仅在节目上有着极其特别的风格,同时在说话的方式和与观众的交流上也别具风格。比如主持《今日说法》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得极其严谨端庄,但是在芒果TV中主持的《明星大侦探》节目时,他就会表现得非常调皮和幽默,并在节目中重视以一种搞笑的形态出现,这个节目之所以可以赢得众多观众的支持,主要与主持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可以看出撒贝宁的主持风格完全符合绝大多数受众的需要和审美要求。因此作为现阶段的播音主持要想在全媒体背景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改变原有的主持风格和方式,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逗留在节目当中,这对促进播音主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5

关键词 全媒体 媒介融合 应对

“全媒体” 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认为:全媒体是指业务运作的一种模式和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庞大的报道体系,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是这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相同信息资源的多媒体、多形态的呈现。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媒介或者媒介形式的出现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变革,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甚至对思维方式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全媒体的出现对于传统媒体环境无疑也会带来挑战。

一、全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环境,对媒

体的定位、内容制作方式等带来影响首先,全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中的“传受关系”。传统媒体时代,受众是被动的接受者,在全媒体时代,受众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能够更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对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来说,受众有可能成为第一信源,为传统媒体的跟进提供信息。

其次,全媒体时代信息源的壁垒被打破,信息流通会更加的频繁。传统媒体时期,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掌握在传统媒介的从业人员手中,他们对信息都会做某种程度上的把关,在全媒体时代,一方面信息流通更加自由,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受众都有信息的权利,缺乏筛选加工的过程,这对于未来大众的媒介素养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第三,全媒体可能导致信息的过量,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经在研究中发现,媒体信息的过量对于受众而言会产生一种“麻醉”作用,即一方面对于信息只是被动的接受,产生旁观的心理,而不是身体力行对所发生的事件采取行动或者主动参与;另外一方面,过量的信息可能会使受众产生麻痹,即对于发生的特定事件逐渐丧失愤怒、同情、悲伤、喜悦等情绪,变得麻木不仁。

第四,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公信力面临挑战。这一点对于突发事件尤其重要,根据归因理论,任何事件发生之后,人们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来给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以此缓解内心的不安,达到一种心理平衡。而对于这类事件,传统媒体发出的声音对于安抚人心,引导舆论等都产生着巨大影响,而在全媒体时代,面对大量未经把关的信息,人们往往无所适从,难以判断。

第五,随着新旧媒体数量的激增,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时时刻刻都在快速更新,这不免使媒体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于从业者的媒介伦理会带来巨大的挑战,难免会有因盲目跟风而导致定位的偏离。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媒介个性的缺失,另一方面则导致违反媒介伦理的事件的频繁发生,例如假新闻、媒介寻租、有偿新闻等。

总之,面对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传播环境的改变,媒体应该着力强化自己的个性及特征,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而不是随波逐流。尤其在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时代整合力量,壮大自己。

二、全媒体的发展与应对

纵观人类的传播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媒介总是以一种叠加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让世人对旧媒介产生担忧的情绪,但事实证明,新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而是使得旧媒介不断挖掘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新媒体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面对新媒体和全媒体的竞争,新旧媒体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都会进入共存和交互相融的时代。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带来的是媒体多个方面相互融合的变化。其中,渠道融合、内容融合和媒介组织的融合趋势在众多变化中逐渐凸显出来。

所谓渠道融合,就是讯息通过不同形态的媒介载体呈现在受众面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针对受众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量身打造” 同一内容的展现方式,从而对媒体产业链进行最大程度的拓展。新媒体应从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和传统媒体展开深度合作与互动,新媒体可以为传统媒体带来新的活力,并形成集约化宣传优势和运作模式。

内容融合即是内容上的重新包装,将图片、文本、视频、音频等整合在一起,并且数字化,通过一种融合的平台向受众提供多感官的服务。而新媒体或者全媒体的发展还需要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甚至报道经验、专业技能和品牌优势等。这样才能使得新媒体的发展更加顺利,能够更好的实现受众的需求。

媒介组织当前面临的环境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日益突出,媒介战略弹性使媒介组织能在最短的时间通过自身的调整,达到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保持持续竞争的优势。从根本上讲,媒介战略弹性体现的是企业战略学习机制与创造机制的活性,只有开放型、学习型与创造型的媒介组织才能在媒介整合的趋势下更好地发挥基础性的支撑作用。

第一,构筑同一平台,使用多媒体手段报道新闻。媒介手段的结合实际上意味着不同的媒体表现形式有共同的基础平台,这样,多元化的媒体产品汇集进入同一个渠道有了更高的可能性。

这并不预示着媒介整合仅仅能提供单调乏味的产品。相反,媒介整合的目的,是从产品的二次升华中变得更丰富、多样化以及个性化。一个多媒体的报道方案,应该是完整的闭环:每一种媒介渠道都发挥着自己的特点,彼此之间取长补短。所以,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信息时,要有理性的选择以及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只是将同一个角度的事件用不同方式进行重复式宣传,或者只是用多样化媒体渠道来进行累积,那么就很难达到增值的效果,容易造成传播过程中的冗余,同一个新闻反复来回的传递给受众,会让人们感到厌烦。

第二,不同媒体渠道的报道应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全媒体新闻即代表着多样化媒体方式的运用,它是利用不同媒介渠道的特点,将一次性收集的材料,在多个媒介上进行展示,形成一个完整的报道链条。比如对于重要新闻的报道,应该采取手机终端多点报送、互联网滚动播报、电子报刊同步传递、视频内容的持续报道、纸媒的深度报道等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通过多平台的合力使传播效果得到提升。

然后,我们要说的是内容上的竞争,在信息公开化的现今,媒介内容的争夺已经从信息层面转移到了观点层面,追求新闻报道的独特角度和特点等,能够表现出比别家媒体更广、更快、更透明、更深入的信息解读,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更高层面的需求,也能让媒介自身的地位、品质和公信力得到提升。

与传统媒体相比,全媒体化的生产程度要更加复杂。对于从业者自身与技能的要求会更高。因此,培养跨媒体人才是适应媒体内容变化趋势的不二选择。全媒体人才的培训,对于记者来说,抛开必须的基本技能外,更多的是要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即让他们能够用全媒体的方式去思考。

全媒体新闻是融合新闻的基础,但并不只是融合新闻。全媒体新闻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种是全媒体思路的拓展,也就是重视媒介渠道的多样性与拓展;另一种是全媒体融合方向,即在发展新的媒体渠道的同时,关注多样媒体渠道的良性结合。显而易见,只有全媒体融合的方式才能挖掘出全媒体事业的价值。并且能够让从业人员在面对一个新闻信息的时候,很快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从容地选择适合的媒体报道渠道来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①姚君喜,刘春娟,《“全媒体”概念辨析》[J].《当代传播》,2010(6)

②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

③郜书锴,《全媒体:概念解析与理论重构》[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2(8)

篇6

全媒体“主要是依据传播途径和传播介质而言,是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媒体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复合。①”“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形式的不断变化,能够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进行立体式传播,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在全媒体时代,对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媒介素养的定义

新媒介素养,是指在社交网络革命、互联网革命和移动革命的背景下,个人为了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变化,构建更大、更好的社交网络,应该掌握的新的能力。李・雷恩尼和巴瑞・威曼在他们的新著《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中提出了在互联网推动下的“网络化个人主义”时代,我们应该具有的新媒介素养,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的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多任务处理的能力、怀疑精神以及道德素养。

在新媒体繁荣昌盛的时代,关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该注意重新建构,定位上也应该从信息把关人逐渐转变成为管理信息产品的经理,知识结构应该从知识复合型人才转变为行知并重型人才,编辑技能也应从幕后制作者走出来逐渐转变成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的形象走到舞台前面来,管理理念方面要从信息管理方面转化成知识管理方面。②

传统的新闻编辑一般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单纯地掌握这些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新闻编辑不仅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更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要加强新闻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使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视野更加广阔,新闻编辑更加贴近生活。同时,要加强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促进新闻业的发展。

1.掌握各种媒介特性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等不同传播媒介具有不同的特性,传统媒体有其自身的优势,如:广播媒体的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是四大传播媒介中最为迅速及时的媒介。电视媒介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富有极强的感染力。新媒体具有隐蔽性、分众性、高科性等特点,拥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可以更有效地针对消费群,信息传播率高。在信息社会,新闻编辑需要积极地接触各类媒体,掌握其不同的特性,具备在海量信息中检索、分析和整理自己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2.掌握互动传播的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互动传播”是指传播过程中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双向传播模式甚至多向传播模式得以广泛应用。互动和分享是全媒体时代的特点,与受众互动、与信息者互动、与其他编辑互动。编辑要在各种BBS、微博、新闻组、论坛、书评等平台上传播媒介产品的信息,提供良好的售前售后服务,争取受众,拓展市场。

3.掌握全球传播的能力

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随着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1967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首次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在全球化趋势之下,传播突破了国界的局限,全球传播是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编辑需要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具有民族文化的精品,另一方面吸纳西方优秀的经验加以借鉴和运用,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

4.掌握全媒体制作能力

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编辑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来制作和信息,媒介产品需要加以多次的、深度的、全媒体的开发。编辑需要制作文字、图片、网络、广播、电视、微信等多种形式的产品,以适应不同的媒体渠道和不同的受众需求。

三、结语

现代传媒生态面临着媒介形态、媒介数量、媒介技术、媒介环境的变化,这使编辑工作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界,编辑培育自身的媒介素养已刻不容缓。在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既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把控能力、专业的技能素养,还要有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经济利益不应该成为传媒的唯一目标,什么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要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准则。③新闻编辑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和编辑技能,努力成为社会舆论的领导者和发起者,促进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身处新媒介环境中的每一个媒介使用者都应具备新媒介素养,今后通过各方的通力合作和努力,媒介素养教育要向全民化、社会化转变。

注释:

篇7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7-0114-02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些陈旧的、不结合实际的东西,不管那些东西是洋框框,还是土框框,都要大力地把它们打破,大胆地创造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对于这句话笔者的理解是,在一些过程当中我们会经历比较守旧的传统。对高校学报出版来说,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当中,它的出版模式已经达到了多样化的水准。因此想要打破常规,让非核心类的高校,在这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和创新,就必须要以新的水准出发,充分地与当代创新科技结合在一起,在互联网条件和全媒体时代下共同进步发展。

一、全媒体时代高校学报出版发展现状

全媒体出版包括传统出版模式,也包括以数字化信息为主的现代出版模式。因此它的出版形式决定其多样化和综合化的发展特点,对于目前各大高校来说,在非核心高校的全媒体出版当中,数字媒体已经逐步地占据了出版的重要位置,主要形式方面有许多以网络为主,不过传统的模式仍旧占据了主流方向。根据数据显示,在2014年,我们国家在出版产业方面,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近33%。这表明对于当代全媒体出版来说,它的形式在不断的扩张,而且在传统模式的完善下它发展了数字出版、网络、手机等各方面的方向。同时也取得了一个不小的成绩,一方面传统的出版模式在不断的细化,与增加出版交流的同时,创新的出版模式也增加了,让许多人真正地了解高校学报的编辑内容和学术价值。对于非核心的高校学报来说,目前是属于以传统出版模式为主,正在发展网络数字出版模式的过程,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特点,那就是数字产业虽然发展迅速出版也在不断地更新模式,但是在创新方面他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于非核心类的高校来说,想要真正的在出版方向,取得不错的成绩就应该从出版形式出发,真正地做到从本质上得到改变,让其学校学报出版方向更加专业化、价值化、创新化。

二、非核心类高校学报出版的存在问题研究

1.全媒体出版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层次上

虽然这几年网络模式在不断的发展,数字出版已经逐渐的成为高校学报出版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不少出版方向还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出版中,比如说在稿件的文字编辑上,为了保证其高效的准确性和校对质量,不少学校习惯于传统的这种出版模式而不去考虑新的数字出版模式,即便是已经开始结合网络出版为一体,却也还是没能够跳出传统出版那种固定的模式。不少编辑团队对网络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匮乏,他们对于新媒体的主观意识并不强,在一些学术上和一些技术方面虽然已经能够充分地掌握传统出版模式的技术与编辑方向,但是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对于新的学报数字化和营销市场还不够了解,因此也造成了行为模式单一思想上意识的不足,和对新模式出版方向的不了解。

2.没有真正利用全媒体媒介的特点

全媒体媒介的具体特点就是它的出版非常的多样化。可以通过网络媒介、手机媒介和传统的模式去展开,在全媒体出版的发展当中我们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真正充分地运用媒介的主要特质。比如在网络媒介当中,不少编辑网站都是通过远程技术或数字技术去实现网络媒体这个平台,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上,却没有脱离传统媒介的模式,也就是说在保持传统媒介的形式下,去发展其他全媒体出版模式的同时,却忽略掉了其中的深刻含义,这其中包括:学术学报的交流、刊登、编辑及后期的营销与发展等。因此它的一些平台的建立基本上仅仅只是把传统模式照搬到网络模式上而不是真正的从网络模式对行为特征上出发,比如没有运用平台去吸引大家去阅读并了解高校学报的特点等。

现在的全媒体高校出版当中,还有一个存在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编辑团队建设。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这种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懂得传统出版的,同时也要懂得新媒体数字媒体的出版模式。但是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了解传统出版模式的人比较多,但是对于新媒体与数字媒体方向却缺乏一定的了解,也存在少部分人对网络没有一定的了解,却对传统模式缺乏一定的熟悉度。

4.营销模式的不统一

非核心类的高校学报出版在营销模式上存在着一定不统一的现象,因为当下不少高校开始进入建立网络平台,传统平台的销售渠道和出版流程是基本不变的。但是对于一定的网络营销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种传统模式与网络营销模式的相结合,是当下必须考虑的一个点。非核心的学报现在的问题是传统模式的营销和数字化平台的营销不能结合在一起,这往往让数字化平台的学报出版变成一种比较浅显的形式化,从而缺乏流程性的营销模式。所以非核心学报面对的最大难点就是营销模式较为松懈,非核心学报出版的营销渠道还是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对于数字化、网络而言,它的出版要与一些大的数据平台去合作,这样它的营销渠道就会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尤其对于非核心期刊来说,它的拓展性就不够高。网络出版已经变成了一种模式,而非真正的渠道营销体系。

篇8

在当今社会发展趋势下,各种传播媒体不断推陈出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全媒体时代。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挑战,我国城市新闻广播要想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就要积极探索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传播模式,满足各类观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广播服务,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城市新闻广播要对自身作出准确的定位,结合自身的特点,寻找更加有效的发展途径,从而实现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一、城市新闻广播的总体定位

(一)服务本地市民

城市广播的功能性很强,观众通过城市广播能够清晰地对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进行了解。城市新闻广播应当明确自身的形象定位,认识到自己作为新闻平台的官方性和严肃性,根据新闻的重要性和典型性进行适度、灵活的调整,同时认识到新媒体终端相比较于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平衡点,立足于服务本地市民,打造一个符合本地市民审美情趣和生活需求新闻广播平台。

(二)准时播出

新闻资讯一般而言都是在整点或者半点的时候滚动播出,这已经成为新闻广播的重要标志,例如北京电台新闻广播《整点快报》、哈尔滨电台新闻广播《新闻进行时》等五分钟左右新闻小栏目的设置为最新资讯提供了及时出口,极大地保证了新闻的时效性,为市民提供第一手的新鲜资讯。

(三)与其他节目相结合

现代观众的口味变得多元化,因此,城市新闻广播在保证新闻节目播出质量的同时,还穿插播放其他类型节目,实现整个广播整体节目类型的协调,以此扩大观众范围,让新闻节目可以在其他节目的补充之下更加丰满,不至于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城市新闻广播可以加入一些与实事相关的小节目,例如,在高考的时候,就可以设计《高考在线》类的咨询节目,满足观众的实际需求。

二、全媒体时代城市新闻广播的发展策略

全媒体时代指的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紧密结合,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路等各类传播工具,还涵盖了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全媒体时代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城市新闻广播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新闻广播要想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全媒体时代里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立足市场,加大创新,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结合自身,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加强城市新闻广播的人才培养

城市新闻广播面临着来自于其他广播台与新媒体终端的双重压力,竞争十分激烈,而城市新闻广播中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是节目创新的基础保障。因此,城市新闻广播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吸纳人才,并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科学的人员分配,根据主持风格和类型的不同,将主持人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不断培养主持人的职业热情,让其能够在自己理想的岗位中发光发热;引导主持人和新闻广播一起进步,不断地通过专业讲座等方式培养主持人的职业道德意识和业务能力;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奖惩制度,通过适当的规定来制约工作人员的行为,通过丰厚的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完善治理机制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是我国媒体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全媒体时代里,媒体工具越来越多,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城市新闻广播必须立足市场,严格规范新闻制作和流程,形成内部自律机制,从新闻产生阶段完善纠错机制,从选题到成文编辑,再到校对、审查,新闻报道的产生必须进行层层把关,从而发展有竞争性的广播节目,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进而在媒体关注中树立良好的大众形象,赢得更好的声誉,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合理运用节目资源

在城市新闻广播中,并不是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有效新闻用于播出,所以节目的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城市新闻广播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节目资源,提升广播的播出效果,具体方案为:一,节目的有效重播,通过节目的重播可以缓解听众的听觉疲劳,将首播中漏听的内容进行补充,在重播的过程中,节目中的积极因素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节目资源被充分利用,引导作用更强,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时间》,七点首播之后,八点就会紧接着安排一次重播;二,播放宣传片花,城市新闻广播可以将零碎的小创意等制作成精美的宣传片花,通过宣传片花的播出,可以适当调节紧张的新闻节目节奏,让观众的精神得以放松,同时也给主持人适当的放松时间,利用片花播出的时间对稿件进行浏览和准备,从而更加有效的提升了播出质量。

(四)树立品牌

全媒体时代里,人们了解新闻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面对眼花缭乱的广播节目,如何在第一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是我国城市新闻广播的重要课题。城市新闻广播服务的对象就是广大观众,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耐心地观看新闻广播台播出的节目,关键就在于品牌的树立。电视台要有树立品牌的意识,打造精品节目,扩大节目的影响力,同时打造品牌主持人也同样有着巨大作用,主持人是新闻广播的形象代言,代表着新闻广播的风格,因此,品牌主持人与品牌栏目要形成有机结合,通过出色的品牌主持人将品牌栏目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结束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城市新闻广播作为传统的传播媒体,必须要在全媒体时代中对自身有正确的定位,通过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节目质量,提升服务功能,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获得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冬梅.全媒体时代城市新闻广播发展探析[J].中国广播,2012,11:80-82.

篇9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35

本文主要从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来探讨关于工作人员如何更好地适应这种环境,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技能,以及对于自己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自我的社交礼仪的技巧,业务技能的学习,创新意识和观念的培养,以及健全的评价机制方面,都需要我们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做出新的举措,这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 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的提出首先是作为一种生活性的全媒体,称其为“全媒体”,主要是因为它涉及多种传播手段和工具,其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等,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所接受的媒体介质不同,提供给人类不同的需求,来满足人们对于听觉,视觉上的各种感受,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以及最佳的传播效果。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广泛渗入和涉及。

全媒体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弥补了很多媒体的不足,通过动静结合,深浅互补的方式,实现全时在线,及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等功能,在其自身特点的影响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媒体时代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包括传播,采编,运营。全媒体的传播是以全媒体的渠道进行信息和内容的多渠道,多媒体,多平台的,全媒体的采编是针对不同的媒体渠道特征,对信息加以重新的整合,提供给不同的受众群众信息,全媒体的运营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将这种服务变成商业化的模式,实现流通。

全媒体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全媒体在传媒业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将会制定一系列的战略,聚众化平台上的分众化营销,通过产业的建立完成传播的手段,为企业提供营销管理整合服务,为用户提供生活消费集成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媒体的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 全媒体时代下进行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全媒体时代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是对在传统媒体上的新的改变,全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一的表现形式,强调多种媒介形式的有机融合,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下,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职业岗位,为解决就业问题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媒体发展的有效策略,就是打造兼容开放的全媒体的平台,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完成这一目标,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共享信息的同时,工作人员经过整合信息和参与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技能,达到了综合发展的效果,同时又能够将这种能力扩展回我们的工作之中,促进全媒体更好的进行发展。

全媒体由于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各行各业都能参与进来,通过对人员的技术培训,形成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人才,为自己本行业做出极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信息的学习和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受众的快速浏览,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也为全媒体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之处。全媒体时代下的人员培训,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更新工作人员的技能,提高我们工作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团结合作的意识,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创新性的思维,改善我们的运营模式,使之更加人性化。

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培养更多的全能型综合性人才,许多专业领域的技术需要更加尖端科技的人才,我们只有培训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对于人才的培训,我们必须有建设性的指导方针,新闻媒体本身就与社会各个领域有所接触,所以也会带动各个领域的发展。对于各个领域的人才,我们全媒体时代下的人才也是一种典范和标榜作用,因此,全媒体时代下人员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我们在这种意义的指导下,也会制定更多的策略和创新思想完成我们的人才培训。

3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人员培训的技巧

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对我们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新型的人才,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广阔的信息完善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成为各行业的尖端人才,以下就举例说明一些各行业的人员培训的技巧。

3.1 注重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他们对于知识的收集和更新,有着更加敏感的态度,通过不断的接受新鲜事物,并通过自我的判断进行更新,以新的方式来满足进行学习的人的不同需求。而作为一个新媒体的工作人员来说,要具备新闻人的素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说湖南广播电视台就通过创建电视湘军特色文化的激励制度进行了创新,成为行业的典范,在这种特色文化的影响下,注重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才能达到我们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3.2 知识整合能力的要求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对于信息的收集和新闻必须进行多方面的解读,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消息,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其进行信息的筛选,从而找出具有价值的消息,在进行给公众的传播,改变我们传统的人文管理,消除传统的体制对我们的工作者的影响,设置一定的激励目标,湖南电视台就进行了一定的团队建设,栏目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建设等目标,通过参与和反馈,形成更好的对于知识整合能力的要求,实现一定的目标,完成高度的建设。在实际的管理和执行的过程中,具有相应的调控机制。

3.3 建立一定的绩效考核体系

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有良好的新闻传播能力,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是依靠速度进行的,新闻传播的速度决定了我们新闻的影响力,新闻的影响力是我们传媒业竞争的手段之一,在这个方面,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就要培养自己在抓住消息转变成新闻时的时间和效率,紧跟潮流,抓住新闻的吸引力,多角度的进行思考,而这是关乎我们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就将具体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管理中的决策结合起来,科学的进行绩效考核,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标准,同时设立一定的考核手段和考核人员促进我们考核制度的完成。在江苏广电中就采取基础员工采用传统的主管考核,中层管理人员就主要采用目标责任制度,阶段性的绩效考核和长期绩效考核进行方案中的综合使用。

3.4 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体系

合理的设计我们薪酬制度的各种要素,湖南广播电视台就主要采用的是公平,竞争,激励,经济,合法。建立以激励为特征的福利体系,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公司制管理转变,满足员工对于我们福利层次化的需求,实施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多样化和福利套餐组合供员工选择,使每个员工的福利保障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原则,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科学的薪酬和福利体系,这种特殊性的岗位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按照考核下来的分数进行奖金的发放,达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构建公平合理的薪酬和福利体系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励我们的员工燃烧工作热情,有计划的发展我们的人才,进行重点性的培养,完成我们的人员培训。

3.5 加大实践平台的建立

全媒体时代的背景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而自我的竞争能力除了要提高自己的实力和知识之外,还要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锻炼自己的能力,广西电视台就在收集了民意的情况下,打造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广大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通过实施一定的外派培训项目,参加各种实施活动,同时扩大我台的内部培训面,增强我们的培训内容,在各方面的提升促进了我们的人才培养计划,依靠我们内部的师资力量与单位的政策紧密的结合,与高校进行相应的合作,学校要建立基本的实践基地,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理解理论和现实的差别,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我们应该掌握的技能,学会沟通和团结,我们不仅能够在专业的平台中学习到一线的知识和处理事情的手段和方法,减少了我们到岗位之后熟悉的时间,能够尽快的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实习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相关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种实习性的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够节约人才的成本,同时又能够把握人才到自己的单位当中,为自己获得了更好的效益。总之,加大实践平台的建立在全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是一个人才培训的最有效的实践方法。

3.6 更新教学理念与自身素质

篇10

一、全媒体概述

1.全媒体的产生背景

“全媒体”的“全”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出版、网路、电信、卫星通讯在内的各类传播工具,涵盖视、听、形象、触觉等人们接受资讯的全部感官,而且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细分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

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运用。

2.全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全媒体所展示的不仅是电脑、电视和手机三屏合一的图景,还是纸媒、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移动新媒体共存融合的图景,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更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传播形态,因此全媒体具有聚合性、互动性、立体化、同步性、开放性、个性化等鲜明特点。①集成性。全媒体是传媒手段的最大化集成者,既包括纸媒、电视、网络,还包括广播、电信、卫星通讯等;既有传统的纸质、声像,?有基于互联网和电讯的WAP、GSM、CDMA、3G、流媒体技术等。②立体化。全媒体时代,信息可以通过整合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不同传播方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传播,让大众获取全方位的感知和感受,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这种全媒体实践是一种全景化的立体传播格局。③开放性。全媒体吸纳了互联网、手机及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如Web2.0的互动优势,信息的者和接受者互动极为方便,良好的互动既丰富了信息的内涵,又拓展了信息的空间,且这种信息互动开放的博客、微博、网络等,没有边界制约,不受地域限制。

二、全媒体时代对图书馆的影响

图书馆作为收集、存储信息资源的专业单位,在提供各类资源和服务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跨界竞争态势明显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图书馆面临的跨界竞争态势更加明显。由于各种媒体形式的存在,读者在获取信息时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大媒体,而是更多地通过网络、移动通信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不可否认,全媒体的信息传播途径,使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降低,到图书馆的读者日益减少。

2.大众阅读习惯的改变

全媒体时代下,特别是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阅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读书的形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数字化阅读以其海量的信息资源、便捷的获取方式以及直接感官冲击的阅读效果对传统阅读方式产生了很大冲击,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利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阅读。此外,大众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微阅读日益盛行,浅阅读现象普遍存在。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订制式阅读、跳跃式阅读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形式;一目十行、片面化、片断式的浅阅读行为也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阅读习惯,深层阅读越来越少。

3.信息资源多样化

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信息资源的职能部门,在以往的任何时代,图书馆都独具信息资源收集、储存的专业优势。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纸质文献、图片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数字化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并存。图书馆在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资源类型进行划分和采购,信息资源类型众多与图书馆经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的总量呈爆炸性增长趋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资源收集齐全,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图书馆中难以得到满足时,就会自发性地求助于其他媒介形成获取所需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专业地位遭到严峻挑战。

三、全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途径

1.“活”起来的宣传与推广

篇11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8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的出版行业也在逐渐地实现着变革和创新,在此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出版编辑工作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挑战,而且出版编辑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在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的编辑工作也出现了新的特征,笔者基于这一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

一、对于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编辑工作的特征分析

全媒体出版环境下的编辑工作,其特征可归结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通过现代化的数字方式,利用互联网、手机以及阅读器等等诸多的方式实现出版。另一方面是通过旧时的纸介方式实现出版。

1.对于读者阅读需求方方面变化的分析

在全媒体发展背景下,读者的阅读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接的影响到出版业的发展,时代的发展致使读者的阅读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现阶段的阅读方式也在逐渐的拓展,因此,读者在要求拓展阅读方式的同时,还要求阅读信息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而且更加注重阅读时的体验和舒适度,进而对阅读内容及时反馈。全媒体发展背景下的读者,对阅读的要求更具立体性,也更追求个性化。出版编辑在这一发展形势下,要想使编辑工作满足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需求,就要从根本上着手,积极地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创新,进而与读者的阅读需求相契合。

2.对于编辑工作的流程以及内容方面的变化分析

在旧时的纸介出版方式里,编辑的程序以及工作内容都具备极为紧密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显现出整体性的特征,在这一全媒体的发展形势下,数字信息的融入,致使编辑的工作内容与平台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划分开,从其编辑工作流程中可以发现,编辑工作具备自由的工作特征。针对一部出版作品,有关的记者和编辑会通过图片收集以及文字记录的方式,而后将其导入到数据库,之后再对这些数据内容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整合,通过各类的媒体途径对其中所需的内容进行筛选,最后择选适宜的、科学的终端产品,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切实的动力,从这一过程中的程序和工作内容中可见,编辑的工作较为自由,可以前后颠倒完成,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1]。

3.对于编辑最终的工作成果特点分析

在现阶段全媒体发展背景下,出版编辑的工作更具立体性,需要不断的更新并创新自身的工作内容,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而在此发展背景下,编辑工作的成果也更具独特性,从其工作成果中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发现编辑的工作具备创新性,读者在对编辑编撰过后的文章内容的传阅更具便捷性,可见,编辑在落实编撰以及出版工作时,可以按照发展的需求进行及时的变革,具浯葱滦缘奶氐悖进而满足时展的需求,符合读者的需求。

1.强化自身的个性特点,夯实自我服务意识

在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背景下,出版编辑要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为出版社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就要将自身的发展与时展的脚步相契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的人们越发的注重服务质量,在选择阅读时也是如此,人们不仅提升了自身对阅读内容的要求,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阅读舒适度的需求。因此,相关的出版编辑在进行出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编辑工作的服务意识,着重发挥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而促进出版社的发展[2]。

2.履行自身的职责,实现社会价值

出版行业的发展在二十一世纪全媒体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版行业要想坚实自己的社会地位,就要首先明确自己的发展核心,图书出版行业是重要的文化导向,是弘扬文化的支撑性灵魂,图书出版行业也可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道德体系的构建,所以,在进行图书出版的过程中,出版编辑一定要树立长远的志向,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坚守自身的职责道德,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与此同时,图书出版编辑一定要避免利益的诱惑,放平心态,对实践过程中的出版问题逐一的解决,最终促进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

3.题材的选择应当具备科学性

在全媒体环境下,可以借助T-book等方式展现相关内容,从而满足读者对读物的要求,编辑内容也更具加适用以及合理。在全媒体发展环境下,图书出版编辑要想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出版实践中,就要对当前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后再落实编撰内容。在进行图书编辑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选题,并考虑选题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在实际的选题过程中,还应当选取读者可以理解的选题内容,与此同时,还要考虑这一选题内容是否符合全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4.对作者资源进行整合

传统的编辑方式,更多的需要对各类稿件进行协调,还要通过约稿邀请的方式逐渐的完成图书编撰工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全媒体发展趋势下,要将这一编撰方式进行转变和更新,此时,则需要维持传统作者的前提下,拓展稿件的收集途径,出版编辑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找寻适合出版设发展的、满足图书出版要求的作者,将这些平民作者资源进行整合,另外,在校对、审核等环节,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提升图书出版以及编辑工作效率,促进出版社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下的出版编辑,要想提升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就要首先对编辑的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而且还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加强社会道德服务意识,提升社会杠杆经济的掌握能力,提升和其他成功出版企业的交流能力,进而提升对市场的观察能力,进而在当前全媒体时展背景下,提升自身的编撰能力和对各类信息的整合能力,最终从整体性的发展角度促进出版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