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09:43: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施工实习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与实际管理工作结合不够一些施工企业的领导认为信息化就是从事信息系统的技术人员的工作,自己缺乏参与,导致企业对信息化重视不够,项目最终难以实用;一些施工企业只是单纯地把业务搬上计算机,以为使用计算机、网络就可以给企业带来高效率,却不考虑管理、业务与技术的配套发展;一些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培训力度不够,使得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力缺乏,没有改变原有工作方式的动力和能力。
3.片面追求技术先进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及相关技术手段等固然重要,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系统还应当同时满足企业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管理需求,管理模式应体现企业管理体系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若是只采用先进设备,但是却不把技术建立在自己的实际需求之上,不能提供完善用户需求的系统,不仅为解决实际问题无益,还可能会成为企业沉重的包袱。
4.信息化管理基础薄弱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有的已经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各项计算作业和辅助管理工作等,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还有的施工企业还依靠手工,信息基础平台不健全,专业软件范围狭窄,没有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递。这样,施工企业往往不采用商品化软件,而是按照自身模式和流程开发软件,使得同一种应用软件在施工企业间重复开发,造成人力、财力的巨大浪费。而且这类软件常由于技术、人才等原因难以有所提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可能缺乏必要的统筹协调的制度、机制或组织等,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例如单位内部缺乏标准的共享数据库,数据不能完全共享,数据不一致等问题频繁出现。
二、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专门机构,责任落实到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入大、时间长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许多具体问题以及投入和产出问题都需要依靠具体人员开展,所以在实施前,必须先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相应的责任机构。领导小组需有统一的思想和共识,且小组成员中要有专业业务知识过硬,懂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进行总体规划,逐步稳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指对企业的目标、环境、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然后再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对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和所受到的各种约束,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施工企业要建立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然后设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原则、结构和方法;最后是制定信息系统开发和实施计划。
3.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若不懂信息技术或者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管理,没有这一类人才,将很难搞好信息化管理。因此,施工企业需要培养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企业主要业务管理的复合人才队伍。
4.与有经验的系统管理软件开发商进行合作在系统管理软件的采购过程中,施工企业只考察产品本身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战略合作的角度选择软件厂商和软件系统。因为系统的应用效果不仅仅是软件本身能够保障的,还需要软件厂商的综合能力来保证。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应当与软件研发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防止因为一些“隐性”的、“习惯”的需求导致软件系统的失败。
降低了建筑施工全部资料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而且还会给工程扩建带来很大麻烦。由于建筑项目施工中的资料漏检而导致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工程的质量及施工的过程,有可能造成建筑施工中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2)资料实效性较差。建筑项目施工中资料收集速度和工程施工速度不一致,导致建筑项目施工中资料的实效性较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施工单位专职资料员的数量较少,遇到多个工程同时进行的时候,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需要兼顾多个工地资料,这样使得建筑工程的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整理和收集有关资料,必然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对分几个阶段进行施工的较大工程,为了省事只进行一个整体评价,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工程实体,而且造成资料的实效性差,使得建筑工程技术资料与现行施工进度脱节,给工程项目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3)施工资料不完整。不完整的技术资料则会片面的反映建筑工程的质量。部分建筑施工单位对工程缺少实际的地质勘察报告,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没有及时编制资料,影响了资料的完整性;有些建筑施工单位或将一部分资料抽出,造成资料最后漏项,都使得建筑施工资料缺乏完整性。加之在工程开始之前基地验槽的记录不完整,建筑施工单位对建筑的图纸会审记录不全,对建筑重要部位的设计变更核定不确切,给建筑施工单位带来了诸多的问题。不全面的建筑施工单位资料,不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反而会给建筑施工质量留下安全隐患。
加强建筑项目施工资料管理的建议
一、引言
水利工程中,水闸的施工是常见并且重要的。如果施工管理不到位、不科学,经常会给工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施工前的准备、施工时土方工程、混凝土工程以及金属结构等工程、施工后等几个阶段的施工管理控制分析,可以使水闸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二、施工前的管理
工程开工前,对施工企业提交的技术方案、技术措施、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工作严密审核,特别是对企业投入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提出具体要求;其次要抓好设计图纸会审,了解施工中的技术质量指标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不利于施工管理的地方及时提出进行商讨,做到未雨绸缪;对施工中存在难度的地方提前做好准备。
另外,工程施工前,首先要成立闸门施工管理小组,并制定详细的生产管理制度,在施工中起监督指挥和协调作用。内部机构可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一般包括施工组、技术组、物资组、机电组、检测组。技术组负责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选择、混凝土、试块试压等技术工作,同时负责编制水闸作业规程及有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管理工作;检测组负责闸门施工检测及水闸门的安装线的放线工作,保证施工与设计尺寸相符;物资组负责保质保量供应所有闸门施工材料;施工组为专业的水闸施工队伍,在技术组和检测组的技术指导下,负责完成开挖、浇筑混凝土等工程,并做好施工中的原始资料记录;机电组负责闸门门体的吊装和最后的试压工作。
三、施工的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层层控制质量:把好测量关、控制各种材料的材质和强度、控制配料计量、控制施工工艺、做好质检工作同时加强对土方工程的开挖部位、混凝土工程、金属结构工程等重点施工部位的管理工作。
(一)开挖工程
水闸工程,往往断面较大,长度也较长,因此土石方开挖阶段是水闸施工的重要时期,开挖的质量关系到水闸的质量和投入。开挖断面过大,需要的混凝土也越多,开挖断面小不能保证水闸的强度。因此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中腰线施工,使开挖与设计相符。开挖工程结束后必须对开挖工程按设计图纸进行检查验收。
(二)混凝土工程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掌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2、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粒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粒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粒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
(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3、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
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但应当指出,当结构物混凝土浇筑成型不够密实,或有缺陷时,试件强度的代表性就要随着降低,因为试件体形很小,容易浇筑成型和养护振实。结构物的混凝土质量只依靠试件强度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需对结构物的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进行妥善控制,对关键部位的结构物,有必要进行钻芯取样检查试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
4、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
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当混凝土拌和和易性不良时,则混凝土可能振捣不实或发生离析现象,产生质量缺陷。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混凝土易振实,且不发生离析,能够获得均质密实良好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5、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在混凝土浇筑成型时。由于没有振实所产生的外观上的气孔、麻面、蜂窝、孔洞、裂隙等质量问题,易引起重视。但由于振捣不良,所产生的内部蜂窝、孔洞所导致的内在质量问题,人们容易忽视。而混凝土内在质量缺陷,同样引起混凝土结构物的破坏。所以,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三)金属结构工程
金属结构严格按照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时主要在材料、加工工艺、安装程序等方面进行控制,保证施工质量。金属结构主要有钢闸门的制作安装、门槽预埋件的制作安装。
1、为便于制作质量的控制,钢闸门采用厂内生产、整体或分片运输、现场安装的方法,制作材料必需有厂家的质保单,使用前随机抽取一组试样进行检验,确保材料质量。为控制焊接变形,除在平台上制作靠模,安装墙时支撑外,还需按工艺制定的次序进行焊接。整体焊接完成后的门叶应用水平仪进行检测。闸门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安装的允许偏差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2、门槽预埋件制作安装按施工图和有关埋件制造的规定执行。施工主要应注意的事项:闸门槽预埋件中主轨不锈钢工作面的加工,应使其表面粗糙度达到6um,每套埋件应在制造厂进行预组装,各项尺寸偏差及接缝错位应符告施工图纸和有关规范的规定。门槽构件上的所有不锈钢接头,必须使用不锈铜焊条进行焊接。门槽预埋件在现场安装时,制定合理的工艺措施,焊接过程中注意观测变形情况,及时采用矫正措施。
四、施工后管理
工程管理单位应把分部工程、单元工程的质量检查作为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来抓。单元工程质量由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组织评定,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核定;主要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组成联合小组,共同核定其质量;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评的基础上,由项目法人或委托监理单位复核,报质量监督机构审查核备。对已完成的单元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继续进行观察、检测,收集运行过程中的情况,同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及时组织有关单位人员检查验收。
五、结语
水闸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点建筑物工程,其施工管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是否利于运行。本文通过施工前、施工过程以及施工后的阶段性控制分析,对水闸的施工管理具有可借鉴的意义。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建筑施工中的所有信息的收集、储存、传递、处理等,为施工组织设计、规划和决策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切实保证建筑施工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对建筑信息进行统筹规划,对信息进行设计服务与管理,根据具体的数据对建筑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对建筑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随时进行发现和解决,保证解决方法科学合理。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首先要建立信息源,主要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到信息源中,然后利用数据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和合同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1.2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平台就是指信息管理门户,也就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施工项目所涉及的信息、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并对各个阶段、环节的项目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对用户外界或用户权限的设定来保障建筑施工信息的安全、有效、可靠。工程施工实践中常用的基于数据库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为基础的项目信息门户和以空间建模与分析为特征的地理信息系统三种信息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是整个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保证建筑施工更方面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各个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现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1.3信息管理定位系统的建立
建筑施工信息管理定位系统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实现对建筑施工地点的定位,然后对建筑地点周围的环境、地理条件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通过软件对采集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来确定该地点可以利用的资源,分析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式。信息管理定位系统不仅是对建筑地点的定位,更是对建筑地点的考察,通过对建筑周围交通情况、地理位置情况、地下管道情况等考察,对地理布局的掌握,通过数据信息和文字图样的详细了解,进而更加了解建筑施工地点的信息,更加有利于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2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2.1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施工信息管理的作用,提高建筑施工对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提高信息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根本,建筑施工单位应不断的加强对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的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建筑施工部门在对信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素质培训的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并建立考核成绩奖罚制度,定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技能水平的考核,通过考核成绩进行奖罚,这样不仅能刺激信息管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大家的学习能力,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2加强建筑施工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
建筑施工单位要想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得以顺利的进行,就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的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施工信息管理体系的完善要深入到每个细节方面,要对每一个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任务分配,信息管理人员要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责任,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工作在进行过程中有据可依,责任明确。完善信息管理体系还要发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善信息管理体系还要建立实际可行的信息管理办法,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有章法可依,按照章程处理工作,保证工作的有条不紊。
2.3加强施工信息管理的科学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中也要加强对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施工信息管理水平,提高信息管理效率,还能够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和实效性。在加强施工信息管理科学技术手段应用的同时,还要加强信息管理人员对科技技术应用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信息管理的顺利高效的实施。
一、前言
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经济效益、技术手段和工程应用等三个方面,对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发挥起了巨大的作用使建筑施工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我国建筑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并首先表现在各大设计院坚定不移地推行计算机画图。从20世纪末起,我国政府部门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北京、上海及各省省会城市现己不同程度的普及了电子政务。但是,全国建筑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设计院虽己普遍实现计算机画图,但仍多停留在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上,校核、审批图纸仍延用传统手段;大多数工程施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更低,仍停留在手工画、写的方式;上级主管部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也较慢。目前,我国建筑业在技术、管理、效率、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相对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制约其发展。
建筑业是一种分工细致及劳力密集的行业。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施工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根据欧美国家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工程设计人员每天约有35%左右的工作时间花费在查阅图纸资料及交流协调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用
来搜查必要的信息和信息交流,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上述调查统计还显示:远程管理和文件传输的成本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我国工程量堪称世界之冠,积累了数量庞大的图纸,快速进行组织、归档、分类、查询、检索,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灵活地组织管理技术文档,共享设计信息资源,快速、准确地协同设计与施工,使工作流程自动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的当务之急。为了和国际接轨,建筑业迫切需要采用先进科技、强化科学管理和加速信息化。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
项目管理工作必然要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
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离不开某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建筑施工项目各方面的管理活动并不孤立,它们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联系。于是,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如中建一局四公司、中建二局一公司等)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例如,专业预算员使用概预算软件编制施工概预算,生产计划员使用网络计划软件安排施工进度,技术资料员使用AutoCAD图形软件绘制竣工图纸等等。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显著改善。一方面,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各参与人单机独户式的工作方式,必然导致数据信息在参与人群体中得不到共享。频繁的信息交流与传递,重复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同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出一辙。此外,由于各软件使用的数据标准不尽相同,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得不到保证,从而为用于决策的综合信息难以提取。可见,建筑施工单位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做得不好,而是做得不够。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我们以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为例来说名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日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日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日管理软件,项口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1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
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人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
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日所在地采用拨号卜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人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
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人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日,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并且是切实可行的。遵循一定的开发步骤是研制开发高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根本保障。对建筑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四、参考文献
[1]马智亮,莫方彬,陈娟.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建模.土木工程学报
[2]刘克选.信息高速公路与信息社会.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8
[3]马智亮,陈娟.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施工技术,1998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工程技术管理是建筑行业经常遇到的一个不易解决好的问题。加强工程技术管理,是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施工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它有利于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施工条件。选用先进合理适用的技术工种和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有利于用新技术,新工艺方法对技术管理和作业人员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技术管理素质和技术能力,有利于施工方案的优化和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加快速度,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结合工程实际开展技术改革和技术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创造新的施工方法。
2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
211施工准备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111完善贯彻技术管理工作标准制度工程技术标准是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法规,必须认真执行。要加强对强制性标准的培训,增强掌握标准、执行标准的能力。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理一起。对相关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必须按规定严厉查处。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③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④施工质量管理制度;⑤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⑥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21112做好施工图纸会审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是技术管理的关键。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我们要认真做好施工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三方组成的施工图纸会审。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对施工的要求。施工单位提出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变的要求,通过协商,在满足建筑产品使用功能和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的前提条件下,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定要通过熟悉施工图纸,了解施工项目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说明是否齐全;总平面与施工图几何尺寸、平面位置、标高是否一致;建筑结构与各专业图纸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与建筑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相一致、是否表示清楚、预埋件是否表示清楚;工艺管道、电气管道线是否合理。
21113明确责任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负有全面的责任。自身的职责是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是在充分理解业主及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同时进行测量计算数据的复核、参与各工序施工质量的控制,参与进场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等等。也就是说,凡是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进展的技术问题和工程成品质量的各个施工环节都属于技术负责人应解决和参与控制、管理的范围。
212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2121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21212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超级秘书网
21213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技术管理必须按照规定的进度目标,全面执行施工进度计划。针对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随时注意单元工程形象进度以及施工能力、设备、材料供应情况。对有分包的工程项目,应注意协调双方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不能影响整体工期目标。同时工程项目要在质量上符合规范要求、工期上达到合同文件要求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程成本。
213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消防给水管网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没有按施工方案和规范要求进行。管网试压分试漏检验和强度试验两步进行。目前有些工地只对管网进行试漏试验,且试验压力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这样给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隐患。
(2)管网安装应采用螺纹、沟槽式管接头或法兰连接;管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管径大于100mm的镀锌钢管应采用法兰或卡套式专用管件连接,镀锌钢管与法兰的焊接处应二次镀锌。为数不少的工程为图方便和少花钱,对镀锌钢管未采用螺纹、法兰等连接,而是大量焊接,埋下了隐患。对采用焊接法兰进行连接的,不进行二次镀锌,应付从事。
(3)为确保管网的强度,安装给水管道支、吊架及防晃支架,但许多施工单位没能按规范要求施工,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的工程中防晃支架、管道支、吊架安装数量少,在管道改变方向时,未增设防晃支架等,造成安全隐患。
(4)管道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管道与套管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结实。许多工程未按规范要求进行管道套管设置,其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当建筑物的结构发生正常变化时会使管网遭到破坏;二是套管与墙体或楼板之间未进行封堵,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成为窜火的通道。
1.2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室内消火栓安装及压力不符合要求。有些暗敷在砖墙内的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未设置过梁,导致箱门开启失灵;再者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
(2)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的安装中,未严格按照标准图集安装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另外,因施工人员麻痹大意往往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两种功能作用不同的设施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1.3自动喷水系统
(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当管子公称直径>100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1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但在实际工程中,为施工方便,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经常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没有安装防晃支架。
(2)感温喷头与周围物体的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火灾发生时由于喷头与楼板距离太远,感温元件不能及时动作,从而延误喷水时间而使火势迅速蔓延;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而存在隐患。
(3)水力警铃未设置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当使用场所发生火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启动后,所发生的报警声响不能被相关人员及时察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亡,而且火灾扑灭后不易于维修检查。
(4)屋顶消防水箱的安装不符合要求。消防用水与其他用水合并的水箱,施工时经常忽视和未做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设施,无法满足消防水箱应蓄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的规范要求。
2主要对策
(1)加强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人员培训,提高其消防意识。
(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的消防监督检查管理工作
(3)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突出重点,狠抓落实,讲求实效,尤其要注意从“源头”抓起,杜绝先天火灾隐患的产生。
(4)强化社会审核力量
逐步推行消防部门审核与专家审核相结合的社会中介机构审核的方式,分化消防部门既进行审核又进行验收的不受监管的责任问题。
(5)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筑消防设施的验收合格投入后,必须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确保其灵敏有效;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维护和检修,加强系统管理,责任到人,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1、现代施工管理
1.1施工管理首先涉及的是常规安全管理,有时也称为传统安全管理。现代安全管理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必由之路。现代施工管理的意义和特点在于:要变传统的纵向单因素安全管理为现代的横向综合安全管理;变传统的事故管理为现代的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传统的被动的安全管理对象为现代的安全管理动力;变传统的静态安全管理为现代的安全动态管理;变过去企业只顾生产经济效益的安全辅助管理为现代的效益、环境、安全与卫生的综合效果的管理;变传统的被动、辅助、滞后的安全管理程式为现代主动、本质、超前的安全管理程式;变传统的外迫型安全指标管理为内激型的安全目标管理。
1.2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建设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开展工作的首要问题。
1.3重视安全
安全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要有人在工作就存着安全问题,它不分地表还是坑下,不分大单位还是小单位。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的普遍性要求领导心中要时刻装着安全。要把安全工作当成份内之事,给予高度重视。领导的重视着重体现在:责任,把安全问题纳入议事日程:意识,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敏感;落实,发现问题就要紧抓不放;督查,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安全;引导,要善于用典型来抓安全,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引导、启发。从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来看,领导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或作风漂浮的单位,事故发生的频率总要高些。反之,领导重视了,就能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就能带动职工重视安全,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1.4做好预防工作,事前控制为主
安全和生产是一对与生俱来的矛盾,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要正确对待。要在组织生产的同时组织抓安全。但在现实中,抓安全又存在着两种抓法:一种是事前抓,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抓;一种是事故发生后、手忙脚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抓。两种抓法结果大相径庭。任何事故的发生,事前都有征兆,发现了苗头要及时整改。因此,我们一定要对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危险点辩识分析工作,并切实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状态。学会在事前抓安全,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发生。
1.5安全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缺乏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义务和责任;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谈薄。很多生产经营单位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新进职工不经培训就安排上岗,不懂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意识谈薄而引发的事故率不断上升。
1.6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贯彻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三违”大多以罚代管,忽视设备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忽视安全设施的建设。有些企业建立施工管理制度的目的不是用于管理而是应付检查,既不重视制度建设,也不重视制度的贯彻落实,没有管理和责任落实可言。
1.7宏观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健全和优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已经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是人员、手段和机制尚未完全到位,监督管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安全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还停留在“两查一证”,即事故调查、安全检查和发许可证。工作方法还停留在开会、发文件的层面上。
1.8应对突发事故的预案和预案的实施明显不足,还需通过宏观和微观的施工管理提高社会安全意识,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2 抓好施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2.1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必须落实和强化企业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
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每个环节 每个岗位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小企业是施工管理的薄弱环节,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首先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认真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是搞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生产经营单位不仅要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要建立健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3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强化安全监管为手段,推动《安全生产法》的贯彻落实。
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必要的人员;二是加强超前防范。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人员,不仅要深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认真查处追究事故责任,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和督促整改安全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要特别加强对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众多,情况复杂,安全监管难度大,是安全监管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和安全投入等方面人手,逐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办法。
2.4施工管理工作需常抓不懈。
企业需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2.5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 建筑施工管理的几个问题
3.1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现场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现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1)从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首先,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
(3)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4)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安全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预防阶段,从建立安全教育制度,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保护设施的设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安全事故的处理和分析,建立安全值班制度等多方面对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3.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问题
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施工管理创新需要从观念、技术以及组织机构等几方面进行创新。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进行完善,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施工管理模式。观念创新是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工程项目的施工是由建筑企业承担的,因此,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项目的施工管理具有重要影响。目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仍然沿袭了旧的做法,即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项目施工管理方案的不断创新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根本方法。
3.3后期施工管理问题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后期施工管理面临着工期紧,工序多、工种多、投入劳动力多、机械多、材料的规格品种多,各工种交叉多,配套工作的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等问题。因此,做好后期施工管理,确保整个项目保质保量按期交工,是工程总承包单位经常遇到和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为此,可以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建立一个有权威的、有组织能力、效率高的项目领导机构,组织机构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设置,做到因岗设人、办事高效、结构科学合理,并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都是实际中有力的组织措施。在管理措施方面,则是要求项目管理者统一思想,并且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应该保持统一,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采取动态控制,如做好工作面的安排和控制,做好材料和机械设备的供应,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搞好工序交接检查,进行成品保护,处理好交叉施工的安全防护以及文明施工问题等等都须统筹安排。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逐渐成为施工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作为整个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工程施工管理本身的涉及的因素较多,管理过程也比较复杂。但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障施工质量,必须对施工管理加以研究,从各个方面保障高质量地施工。本文重点研究了当前建筑施工管理的相关课题,提出了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建议,以保障建筑施工按时按质地完成。
一、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安全管理意识不足
一直以来,施工安全都是工程管理中的重点问题,虽然参与施工的各方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然而在真正的施工过程中,不符合施工规范的操作还是屡见不鲜,为安全施工埋下重大隐患。施工安全事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施工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建筑工程工序众多,危险性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 资料管理水平不高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所涵盖的项目非常多,主要有人员管理、技术管理、材料管理等,同时还应主要施工资料的档案管理。施工过程必须具备科学化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即任何操作都必须根据相关文件和组织措施进行。然而,目前很多施工企业都未能认识到施工管理材料的重要性,施工环节与指导资料严重脱节,两者之间毫无联系,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将材料补齐,或者当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才临时应付。这种资料管理方式,必然会严重阻碍施工管理的良好发展,导致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而依靠以往的施工经验来衡量,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工期,影响工程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3 有效管理机制不健全
施工现场往往施工人员多、施工工艺复杂、而且各种工艺间错综复杂。建筑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施工现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由于施工作业面广大且立体,可以实现多人、多工作同时作业,而导致施工现场经常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施工人员来源广,而且普遍存在素质低下的特点,给施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对每一位人员都实现有效的管理。这样极易造成责任心不足的人员在设备操作过程中违反规章制度;毫无计划的投放施工材料,而由于工期与施工进度的要求,建设项目的大量、多种施工材料通常会集中投放,给全面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导致材料的质量控制出现问题,难于控制质量的精准度,从而影响整体的施工管理,影响工程质量。
4 质量检验管理缺失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了人员管理、材料管理以及设备管理等,涉及范围广,受影响因素多,因此管理过程较为复杂。在质量检测与检验方面很难面面俱到,所以通常以点带面,进行抽样检查,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往往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建筑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有些问题是可以通过返工进行修正的,而有些只能不了了之,为今后的使用和维修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致使很多建筑质量与相关的标准不相符。有些单位为了应付差事,主观上对检验工作不够重视,在抽取样本检验的过程中,草草了事,导致出现很多漏洞,另外,由于管理部门与各施工部门存在复杂的关系,而导致许多施工企业的质量与国际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加强和改进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提高工程施工管理质量, 打造精品工程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建筑企业要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严格控制质量。一是建筑产品主体结构的质量, 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 三是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筑产品从设计阶段到整个施工阶段都要层层控制。尤其是施工中的有些质量问题, 如渗漏、开裂等质量通病, 要对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并做出相应的防止措施, 以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施工管理, 施工企业提高计划的应用水平, 除了从源头抓起, 尽快规范建筑管理体制之外, 还要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的高度, 通过全面的实施网络计划促进企业管理上质量, 上水平, 从而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工程产品, 打造精品工程。
2、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建筑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 实现“零事故”。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注重细节, 尤其是关于防火、禁止乱搭安电线、戴安全帽, 脚手架搭设, 安全带等相应的施工安全问题, 需设立专门的安全小组日日抓, 天天讲, 多培训学习,防患于未然。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是一个完整有序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 质量管理是核心, 围绕“建筑产品质量管理”主线, 通过深入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达标活动, 为创优质工程提供条件和保证。这就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理念。具体而言, 就是要加强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制约因素, 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施工企业人员总体上可以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面。针对不同岗位, 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但总的来说, 都要求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具有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应的“资格”。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领域, 从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下, 实践有余, 但理论不足, 不能很好地从高度上把握和指导施工管理。现代企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建筑工程企业来说, 人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所有的工程项目均是通过人将材料组织而创造的。只有拥有一支富有创造力、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完成一项质量优良的工程项目。因此, 建筑工程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
5、规范资料管理, 使施工管理走向秩序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建筑工程的耐久性和实用性,更关系到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深刻认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加大对质量控制工作的精力投入,努力把我们建造的每一项工程都做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为社会创造高品质的建筑工程。
一.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质量管理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随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在工程施工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安全施工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模式就决定了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大多数中标企业在中标后均会将工程进行分包,然而分包商的资质情况各不相同,其对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开展也不尽相同,这就令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而且,许多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十分随意,远远达不到有关规范的要求。
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人员配置不全、安全意识薄弱。当前,许多建筑工程施工仍然是只有寥寥数人进行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一人可能要兼管多项工作,导致管理人员只重视工程进度、工程造价这些方面,而忽视了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专门进行安全施工管理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而且许多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对工作极度不负责,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出现不少安全方面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资料有待完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资料并不是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是完善的安全资料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等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资料不规范、不标准等问题,这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给工程留下安全隐患。把握好施工安全资料这一关,可以极大的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大多是外出打工的民工,安全意识较差,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措施所懂较少。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完整的安全教育工作,与一些基本的安全施工常识也是极度匮乏,从而导致其安全生产的观念和意识也就异常淡薄,同时其安全操作的技能水平又较低,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或者工作开展力度不够,这也给安全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1 工程质量是项目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程质量不仅关系施工企业的兴衰荣辱, 而且关系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安全。 施工企业必须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形成一种以质量寻求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并将这种观念“根深”于每个员工脑中。在工程进行施工前,所有员工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了解及熟悉各施工环节,一旦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发现那个环节存在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里将问题汇总,并及时的将问题解决。除了施工人员,施工企业应该对材料的质量及成本进行控制,这对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建筑材料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企业应该加强施工原料检验管理制度, 务必将不合格材料拒之门外。此外还应该做好施工材料进货检验记录工作,对每一批的材料以及设备进货记录做好备案,从而保证整个施工过程都在标准化的前提下进行。
2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
施工过程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要环节, 为保证工程质量,务必加强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实行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整个过程并对那些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因素进行控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对施工材料的供应做好质量管理,另外还应尽量避免施工对环境的污染,确保每个施工环节对建筑以及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最小。除了施工工艺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每个工作人员也应该重视这点,他们应该优先完成建筑结构方面的工作,然后才开始建筑饰面方面的工作,对那些容易被污染的材料所涉及的工作最后进行。
3 建筑工程完成后的内部检查工作
施工过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为进一步确保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还应对刚完成的工程进行内部检查验收工作,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相关工程负责人。如有必要,还需要对工程实现第二期的检查验收,只有在各项指标都合格的前提下,才能将工程交付给业主使用。
三.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控制
为实现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这个质量管理体系中,时刻将工程的质量控制点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中心。在实行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控制人员的行为及状态上,避免由于人的特殊行为而引起工程质量的情况。另外,应该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针对性的选择施工设备。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将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作为评判标准。由于工程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应该在正式施工之前,就应该严格按照控制工序的顺序进行,工序的顺序会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 最后工程的各项技术参数与工程质量密切相关,务必对各项技术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一旦技术参数出现错误,对建筑的耐久性以及实用性所造成的影响将是永久的。
四.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
施工技术控制是指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质量控制点以及施工企业各部门所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在进行正式的工程施工前就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防止这些隐患在施工过程中“爆发”出来。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杜绝那些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对操作不规范的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做好工程质量交接检查工作,上一批技术检察人员应该准确无误的将各项问题转达给下一批人员,避免由于交接不当而带来的危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问题是工程施工管理的重点,施工安全对建筑工程和建筑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筑企业要重视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对企业安全设施与质量管理的投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市场竞争力,促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六.参考文献:
前言
消防建筑设施有设置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设施和消防电梯在公共建筑灭火救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灭火救援中应深入贯彻“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固定消防设施,提高灭火救助的效率。
1.公共建筑火灾的分析
公共建筑消防设施内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采用感烟探测器,对于阴燃固体火灾能第一时间发现火情。发生火灾后,消防控制中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控制器,会按探测到火灾信号的先后顺序,忠实记录每一个感烟探测器的报警时间,初起火灾的火点,更大的几率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首警信号的位置或附近。现在的火灾报警系统,均采用地址编码的形式,每一个感烟探测器都能准备显示其安装位置,大型系统还采用第一时间将报警的感烟探测器显示在电脑屏幕上。通过感烟探测器动作的先后顺序比对,还可以初步判断火灾的范围和蔓延方向。
2.建筑消防供水
公共建筑消防供水及时展开战斗是尽快控制火势并扑灭火灾的重要保障。随着公共建筑的增加,火场供水成为灭火救援的一个重大课题,一些火场由于供水方法不当,例如:2013年3月11日,云南丽江古城光义街现文巷突发火灾,丽江古城这场大火,持续燃烧的时间长达3个小时才被扑灭,主要原因,一是城内河道里水量太小,灭火供水不足;二是起火地段巷道狭窄,大兵力扑救困难火场无水可用,造成火灾蔓延扩大的严重后果。
3.如何利用固定消火栓给水分析
公共建筑均设有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救援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给水系统进行供水,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公共建筑室内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中,考虑水泵的供水能力,并为了保证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每个楼层有一定的出水压力但不至于出水压力太大而不便于操作或系统平时管网压力太大影响系统的安全,系统按供水方式不同,分为不分区给水方式,分区串联给水方式、分区并联给水方式三种,分区供水时,竖向可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区。
确认现场可用水灭火后,应立即启动喷淋泵和消火栓泵,利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灭火,有效控制火势,为火场降温降毒,防止火势扩大。消防人员携带水带水枪,到达水枪阵地楼层,利用楼层消火栓出水灭火。室内消火栓系统水泵的设计最高流量为40L/s,当消防水泵不能有效供水或室内消火栓出水水枪太多超过消火栓泵的供水能力时,应及时利用消防车接驳水泵接合器往系统供水。利用水泵接合器时,应明确区分接合器属于室内消火栓系统还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需区分出水灭火的水枪所的楼层属于水系统竖向分区的哪一个区,不能接错了接合器,使得水无法供到火场楼层。
另外,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有室内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是一个火灾时具有一定安全性的封闭空间,在火场形势还不十分清楚的时候,利用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出水灭火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利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往高楼层供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供水方式。但遇到大面积火灾,室内消防水量不够用,或者室内消防给水管网损坏,就必须及时考虑其他供水方式,沿楼梯铺设水带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
对于建筑高度较高的公共建筑,消防员携带水带攀爬楼梯,将增加沿楼梯铺设水带的难度,建议充分利用消防电梯铺设水带。
沿楼梯铺设水带为公共建筑供水,是火场供水的有力补充,但供水过程中楼层多,楼梯拐弯多,摩阻损失增大,供水压力相应增大,水还未送到着火楼层,下面水带爆裂、水龙头脱落现象时有发生。供水时应有人专门巡查供水干线,带好备用水带,有水带损坏时,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