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7 09:24: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篇1

(一)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2001年以来,陕县财政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投入5.2亿元,其中2011年投入6900万元。重点支持了缘份果业公司、天顺养殖公司、人和牧业公司、龙飞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公司发展。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3个,其中省级以上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80个。2012年实施的陕县750吨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项目,发展50亩无公害蔬菜,引进番茄新品种1个,年产蔬菜750吨,受益农户50余户,年户均增加收入约1.3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5人,推动了陕县蔬菜产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无公害生产。

(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和实用技术推广。2005年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以来,至2011年补贴270.3万元,培训6000余人次,其中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拨款金额64万余元,培训1400人次。每年筹措资金2600万元,支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和实施“绿色证书”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提高了广大农民就地就业能力,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为陕县农业繁荣和农村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人力储备。

(三)支持特色农业和区域化农业发展。一是在县东部丘陵区根据土壤粘重、适生耐旱作物的特点,大力发展优质烟叶、朝天椒、红薯等经济作物。形成了4万亩优质烟叶、3万亩朝天椒、1万亩紫芯红薯生产基地,大力打造东部经济区。二是在南部山区利用山高林密、生态优良的地域优势,大力发展林产业、畜牧业,利用饲草饲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形成了20万头肉牛、3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带动当地群众人均增收2980元,大力打造南部林牧区。三是在西部黄土塬区,根据地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大力发展高山苹果和越夏蔬菜,形成了32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和3万亩越夏蔬菜生产基地,成为全县特色农业发展重点示范区,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如菜园乡过村共有耕地4300余亩,人口2100人,种植果树3650亩,2010年果品总产值近2000万元,人均果品收入近万元,已成为豫西有名的果品专业村。2005―2009年,全县苹果、蔬菜、烤烟三大特色产业产值77365万元,林业经济产值5557万元,以特色养殖业为代表的畜牧业产值41610万元。

二、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政府财力有限,财政对现代农业支持的投入不足。

农业是第一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与其他非农产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弱势,不但点多、线长,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任何时候都需要政府强大支持力度和保护力度。就陕县来讲,与三门峡市的渑池、灵宝等县市相比,财政总收入总量仍然很低,特别是一般预算收入总量更少,财力更弱,财政对现代农业支持更加有限,更需要中央、省财政的优先支持,确保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增长的政策充分落实到位,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推动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资金配套政策过多,县级财政资金落实有限。

由于各农口主管部门纷纷出台配套资金政策,在资金配套方面的政策不够统一,很多项目资金文件都附带配套资金的要求,而实际上对落实这些政策的县级财政来说,由于财力有限,县级财政没有多少财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投入资金往往依赖于上级财政“输血”方式的无偿支持,无法满足上级要求的大量配套资金。

(三)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绩效不明显。

财政资金直接用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用于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有限,用在新时期的现代农业,如持续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定单农业、设施农业、三色农业等方面的效益不高,绩效不明显,部分公共产品的提供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要,一些涉农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还存在收费高、服务差等问题。

三、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一)夯实县级政府财力,加大对县乡现代农业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

县级应该构建稳定增长的地方税收体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大中央财政对县乡现代农业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严格执行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农业投入每年增长的幅度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灵活运用财政贴息、税收优惠、民办公补助、以奖代补等手段,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与诱导工业、城市和社会各方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以逐步形成规范、稳定增长的现代农业支持资金来源。

(二)针对发展现代农业不同对象和环节,优化财政投入机制 。

财政项目资金作为政府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手段,要根据不同的支持对象和环节,采用不同的支持方式,才能达到政策效果:一是加大财政无偿投入,在产业化经营中的纯公益部分,属于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范围,财政应无偿地投入。如农产品基地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工程、机耕道路等;二是创立财政有偿投入,对于产业化经营中属于市场筹资部分,财政可采取有偿投入,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贴息,鼓励企业使用银行贷款,进行深加工技改、优良品种繁育、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市场改建扩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财政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额或部分贴息;四是创立以奖代补制度,对于龙头企业开发引进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培训和指导农民,开展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引进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等技术,申报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培育产品品牌、提供食品安全服务,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立营销网络、举办产品宣传推广活动等,财政可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进行支持。

(三)加大培育农村科技市场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县级、乡镇、村的农产品良种化程度、育种水平,水、肥的利用率,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能力等水平亟待提升。由于农业科技市场不完善,农业科研的成果不能及时有效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县级财政应彻底加强对农村科技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和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运用的支持力度,围绕各地区地方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用财政贴息、以奖代补等手段对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进行支持,对引进、示范、推广的优质高产品种,先进种养方式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大力支持,促进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结合,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县域现代农业发展。

(四)以财政投资为导向,引领多元化投入,完善对现代农业支持的资金投入机制。

当前,对农业的投入,仅仅依靠财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县级财政尤其如此。因此,必须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合作、资本运营、资源补偿等市场和经济手段,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相结合;建立“农民投入为主体,政府支持为辅助;地方投入为主体,上级补助为辅助”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的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积极创新财政政策措施,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财政贴息、以物抵贷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愿投资投劳,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较少的财政投入,引导出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通过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参与度,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农民为主的现代农业建设格局。

(五)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现代农业项目的绩效评价。加强财政支持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推进项目绩效评价,对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强项目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对项目立项、资金使用、项目效益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管理,明确每一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的责任人,依法对项目具体执行和资金使用行为以及各有关责任人实施严格的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要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检查部门对农业专项资金进行审计或检查,总结分析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并及时处理,确保专项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二是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专项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分项建立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制度,量化指标体系,以评分制按专项资金使用周期分项进行考核评价,奖优罚劣。项目完成并经审计和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对专项资金项目的组织申报、筛选立项、实施管理、监督检查等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增强专项资金支出的严肃性、科学性、可行性,为政府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三是建立绩效考评公开制度。财政部门和项目主管部门应建立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逐步推进公示制度,增强政府支出的透明度,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通过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公示制度,全面总结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的决策、实施和运作情况,规范财政农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行为,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的现状,切实提高财政支持现代农业专项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

篇2

郴州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郴州市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郴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郴州市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1]。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3]。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4]。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2郴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郴州的农业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烤烟、水果、茶叶和蔬菜,其中种植水稻所占比例最大,年产值在1.20万~2.25万元/hm2,扣除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利润很低;烤烟+水稻模式年产值可以突破3万元/hm2,但因生产烤烟用工多,成本高,基本上是微利;水果和茶叶投入产出时间长,对技术要求高,其产值差异大,年产值不等;蔬菜是短期作物,投入产出都比较高。

设施农业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桂东寒口乡的大棚水培蔬菜,年产7~8批次,一次性投入设施成本52.5万元/hm2,按7年折旧,年设施成本7.5万元/hm2,直接生产成本4.5万元/hm2,年产值43.2万元/hm2,利润31.2万元/hm2;此外,还有北湖区的万华红提基地,年产值近200万元,利税超过100万元;资兴的红提基地、蜜橘高品质示范基地,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方面投入比较大,档次比较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立体农业和休闲农业相结合的典范是宜章县城南乡的“华山红林”,该企业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在租赁的土地上进行田园化建设,搞多种经营,种植、养殖和旅游休闲相结合,水果、蔬菜立体栽培,节水灌溉和避雨栽培相结合,已产生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绿色农业是桂东县的优势项目,该县很好地利用了桂东县高寒山区的夏季凉爽、无污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已开发的产品有生态蔬菜、生态红米、有机茶叶、哈哈牛系列等,既给当地农民提供了较好的就业机会,又向市场供应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规模农业的范例有永兴县湘阴渡镇的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其为股份制企业,产品大部分运往香港、广州等地;还有宜章县城南乡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宜章县的脐橙示范基地、永兴县的冰糖橙基地及桂阳县的烤烟基地。

农民合作社形式和农民自发创业做得比较好的产业有汝城县田庄乡的大面积蔬菜种植基地,该产业不但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附近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3存在的问题

3.1发展速度慢,地域特色不突出

与国内发达地区比,郴州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与周边地区比有不小的差距。尽管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条件好,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色不突出。

3.2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低

郴州市现有的几个股份制现代农业企业,开发面积和投资规模都相对偏小,品种也比较单一,缺少战略性投资者的加盟。因规模小成本高,许多现代农业科技实施难度大,导致企业因生产技术及条件落后而品质上不去,效益较低。

3.3投入资金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如粮食直补、农机直补等,使农民受益。但对现代农业的投入不足,已成规模的企业一次性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下,投资者普遍觉得融资困难,资金运转不畅,加上投资农业既要承担气候、环境等自然风险,又要承担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力不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不足。

3.4基础设施薄弱,土地流转不畅

我国实行农村联产承包制,在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粮食问题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土地分散到户,不仅农业基础设施疏于建设,而且也难满足现代农业的规模效益,导致一方面部分土地抛荒,另一方面农业企业高价租赁土地(年租金最高达1.05万~1.20万元/hm2),高地租令很多投资者望而止步;此外,长期以来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3.5没有建立相应的消费市场

目前,相当多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对农药化肥依赖性大,加上缺乏专业知识,出于利益驱动,甚至有部分农民使用含剧毒的长效农药,严重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现代农业由于投入较大,管理规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但相对成本也高,市场售价偏高。而郴州市的城镇居民因消费水平不高,购买力不强,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了价格偏低、有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因此,郴州市几个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品都是销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4对策

4.1加大政府投入,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郴州市的农业基础设施总体来说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尤其是灌溉设施、交通设施和相应的农贸、物流市场条件均有待加强,真正做到农民种、养、加工有条件,销售运输畅通,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政府要用足用好政策,争取各方支持,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4.2转变县乡(镇)领导干部职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县乡(镇)领导干部除行政管理事物性工作外,还要担当起农民致富的领路人角色,要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及市场信息,服务于农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时规划和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帮助农民有序地进入市场竞争中。既可以避免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无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能以县或乡为单位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根据地域特点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真正做到“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特色经营,树立品牌意识,将产业做大做强,减少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解决农民入市难的问题。

4.3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乡(镇)农技推广站建设与管理

在郴州湘南学院和技术学院设立农学院系,为郴州市的现代化农业发展培养懂专业、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制定惠农政策,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业专家、农技人员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收益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农技推广员的积极性,解决农技员的生存后顾之忧,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促使每位技术员都能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最实用的农业技术,并建立健全农技员的业绩考核与其技术推广效益挂钩的管理制度。

4.4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建设

政府通过“阳光工程”、“雨露工程”、“扶贫班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不少经费,但因为缺乏系统有序的管理监督机制,使培训内容流于形式、效果不佳的现象严重,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亟需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郴州市的区位优势(粤港澳后花园,湘粤赣区域中心及湖南南大门、武广高铁经济区)及自然环境优势(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结合郴州市的发展规划及各县(区)的区域环境条件,突出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大力发展郴州市的绿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特色农业及订单农业,促使郴州市的现代农业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5参考文献

[1] 李全.新形式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10(2):73-75.

篇3

中图分类号:F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037-02

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要把黑龙江省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发挥黑龙江省农业优势,继续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黑龙江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特别是七台河地区作为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其农业的发展关乎着整个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

一、七台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七台河市政府实施“358跳跃式发展战略”,坚持以建设“农业特产之乡”为统领,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较好地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在过去的几年里,七台河市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攀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 354.5元一跃上升到6 955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07.4%,年均增长15%以上,连续6年保持高速增长,是该市建市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粮食总产量连登新台阶。全市粮食生产总量达到14.44亿斤,比2005年纯增5.06亿斤,年均增长1亿斤,连续登上三个台阶,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七台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七台河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玉米加工、蔬菜储运为核心,虽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其现实开工率往往不能达到实际生产能力,且整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融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农民的整体组织化水平不高。尽管七台河市目前已经成立60余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整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真正能起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协调企业与农户关系作用的合作组织不多。因而,多数情况下仍是分散经营。三是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受资金与规模的限制,生产基地的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龙头企业对接的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四是区域品牌未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往往通过区域品牌效应来带动,但是目前七台河地区的农副产品未能形成国内知名品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二)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现代农业人才缺乏

七台河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在法律意识、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进行过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民数量有限,与七台河地区现代大农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农技推广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技能人员缺乏,而且人员年龄、智能、知识、性别结构仍不合理,对七台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

(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供需失衡

七台河地区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供需失衡首先表现在供给总量不足。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七台河地区已经在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自来水工程、通村公路、电信网络、燃气、通讯等还没有实现100%的农村需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子女教育、卫生环境、福利设施等方面仍滞后。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远低于GDP10%的增长速度。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土治理、生态保护、能源改造等设施建设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供需结构失衡。在七台河现展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欠账问题,以及七台河所辖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七台河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供需仍未均衡,特别在供需结构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内部组成结构不合理。多数地区以交通、水利、供电等农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心,忽视子女教育、卫生环保、燃气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倾向于见效快、政绩突出的设施建设,如可以量化的通村公路设施等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建设,而对关系到整体农业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设施的建设,却一拖再拖。如涉及到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经常以经费等借口不予建设。结合阶段性的发展思路,有目的地重点发展某些农业设施是可以的,但不能损害了农民的核心利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协调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有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但因为基层政府官员过多地关注其政绩,加之干部任期的制约,经济增长指标的要求,使得部分官员一味强调GDP增长,忽略了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效益的内容,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产生短期行为,重视见效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开长远的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忽视农民急需的、现代农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三、促进七台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相应的农业政策体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加大对农机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转换基层农机管理机构的服务机制。进行农机管理站的机制改革,科学划分公益性的农机服务、运营性的农机技术服务以及农机执法,转变其管理职能,将原来的部分职能合入基层政府的农业综合管理机构。根据辖区农业机械保有数量、耕地数量、农业从业人口数等条件,合理设置辖区农机管理点,调整了结构,优化了资源,增强了技术服务能力。完善了服务体系,转变了职能。另一方面,完善对种粮农民的各项粮食补贴政策。要适当提高粮食直接补贴的水平,将农民从事粮食种植所得增加到社会各不同行业所得的均值水平。通过粮食直补促进七台河地区粮食生产的总体目标实现。

(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实施农业科技进农户活动。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进农户的典型县,示范村,选择有代表性的农业科技示范农户,发挥帮带扶作用,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进行专业农民培训活动,结合七台河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分阶段的选择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技术能力的种植农户进行专业农民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技能,进而发挥其带动其他农民增强科技技能的作用。对掌握专业技术的农民给予考核证书,引导其成为地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能农民。另一方面,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掌握,必须结合国家总体的法制要求以及七台河市的地方法规,不能脱离这一基本前提。需要提高对农民的法制解读的力度,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让农民知法懂法守法。进行定期的农民普法培训,提高农民及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履行法律的觉悟。处理好农村的各类矛盾,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农民的现代文明。

(三)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实现推动与拉动的共同效应。转变政府的市场服务功能,促进现代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完善现有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政府需要把握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市场流通体系的支持政策,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当结合市场环境,促进流通市场的规范化,形成宽松的发展氛围。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特征,限制垄断促进竞争,对市场运行中的不规范行为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建立规范有序竞争的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的环境,依据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及标准,健全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遵循绿色生产观念,健全绿色农产品的现代流通综合市场。推进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绿色农业消费流通体系,建立农产品零售保险直营、绿色有机品专营等形式,保证流通体系的绿色标准。与此同时,在整个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对农户以及生产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要求在规模上、流通形式上、交易方式上进行审查,尽可能把整个流通环节的污染消除。对农产品的运输和包装,要科学规划,降低农产品在运输环节上出现的消耗。加强农产品包装的新型材料的应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消除对环境的影响。加快新型外观设计,根据农产品的特征,增强农产品包装环节的能力,推进农产品的绿色储存,完善储存条件,遵循程序可控、货物可及原则,进行环评,杜绝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篇4

1 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顾名思义,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区别而衍生开来的新型农业。但就现阶段的研究来看,现代农业的具体内涵在学术界莫衷一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融现代管理技术、现代物质装备、现代化的组织形式于一体,从而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新型产业。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而发展的,所以它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发展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变的。(2)多要素投入、多产业配合、多学科融合是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体现在一个“多”字上,而非传统农业的单一投入,其运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化、管理的信息化、组织的社会化,最终形成的农业产业足以与其他产业相竞争。所以现代农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表现在科技化、信息化、社会化、产业化上。(3)现代农业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功能的大农业概念。不同于传统农业只把重点放在农业生产能力上,现代农业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农业,所涉及到的行业也很多,如:工业、服务业。现代农业除了生产外,还具有环境保护、弘扬文化、旅游度假等附加功能。总而言之,现代农业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是传统农业所无法比拟的,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2 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2.1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改革开放的促进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值得关注,诸如优质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率较低、农户经营规模小等。要想使这些问题得到充分的解决,所依靠的必须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转变农业经营管理方式、变革农业发展方式,这与现代农业的建设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为了我国农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也要大力建设现代农业。

2.2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最为基础的资料。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攀升,现已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产量还在持续增长,但在这背后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资源短缺、世界形势风云变幻、自然灾害频发的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这使得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难以负荷如此大的压力。所以转变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成为关注的焦点。

2.3 保证农民增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的比重大,所以农民的收入不但会影响其自身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必须加以重视。我国已经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使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还存在增速缓慢、差距大、增收途径不畅等问题。单凭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等措施收效甚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适当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成本收益率,从根本上增加其收入方是解决良策。

3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小农经济模式阻碍了农业规模化发展

受制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我国农业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从而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导致农业资本积累率低、无法及时得到相关的信息、交易成本高等问题,不利于突破小农经济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广泛推广,也影响了现代农业中产业链的延伸。

3.2 资源短缺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城市化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使农业发展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不仅如此,水资源和劳动力都随之减少。具体来讲,耕地上,人均耕地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我国多数地区可耕地面积小并且分散,地形复杂,很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很难广泛应用,规模经济难以形成。水资源上,我国农业用水量不断下降。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绝收数量多,损失严重。劳动力上,城市化的发展使很多新生代的农民不甘于从事农业生产,而到城市务工,留下来的很多都是妇女和老人,这使得现代农业发展后继不足。

3.3 农业科技推广困难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

(1)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农业科技推广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我国农业的目前发展来看,农业投资量还无法达到全面启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资金不足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农业科技人员,难以将成果应用到现代农业的建设中,无法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3)具有知识或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愿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农业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接受新技术、新知识,不利于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但要看到短期的经济效益,更要看到长期的生态效益,运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共同发展,这才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

(1)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微观基础。要以各地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各项政策,从多个方面,多种方式上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政策的支撑,使其能够实现良性运转,持久发展。还要引导合作组织不断完善自身,提供建设现代农业的技术培训,延伸产业链条的市场信息,还要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到市场中,参与应有的合作和竞争。(2)因地制宜,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融入现代农业建设。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的发展不平衡,差异大,所具有的主体功能也不尽相同。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应因地制宜,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专业化分工、区域化布局和优质化生产,形成各地区的鲜明特色,从而赢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3)利用“四化”发展契机。哲学上讲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代农业的建设中也不例外。现代农业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单纯靠自身产业是很难完成的,需要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配合。可以结合城镇化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推进土地整合和农业的规模经营;吸纳工业化的发展成果,加大农业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将现代化工业设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以信息化为媒介,利用信息手段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农业服务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

5 结束语

通过文章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到现代农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通力配合。这就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他部门的配合,农业科技研究人员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者的辛勤耕耘,才能使现代农业逐步发展起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农业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F326.12;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42-03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in Hunan Province

PENG Xi-qiao 1,2 TANG Yue-jin 1 YANG Hong-qi 2 * LIU Hong-yan 3

(1 Chenzhou Tobacco Company of Hunan Province,Chenzhou Hunan 423000; 2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Hunan Province,considering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henzhou and Liuyang City,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so as to provide referrence for development of Hunan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modern tobacco agriculture;problems;countermeasure;Hunan Province

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一个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创新水平决定了其农业的发展水平。以改革开放为发展契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家逐步开始实施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生产补贴等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不但在思想层面加强对“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也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多种措施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争取早日实现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富裕的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搞好农业生产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合理布局,实施优惠政策[1-2]。烟叶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促进和规范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保障烟农的利益,国家烟草专卖局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从维护“两个至上”内在要求出发,提出“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思路[3-7]。为贯彻国家烟草专卖局的精神,促进烟草行业的发展,湖南省烟草专卖局成立了现代烟草农业课题组,调查研究各个主要产烟区烟草农业的发展状况,分析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诸多制约因素,提出建议和措施。

1 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湖南烟区烟叶生产历史悠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烟叶生产面积逐渐增大,质量逐步提高,湖南省生产的特色浓香型烟叶成为众多工业企业品牌卷烟主配方,一直深受众多卷烟厂的喜爱。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行业各级的重视与领导下,“十一五”期间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烟农收入大幅增加。但是,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1 湖南烟区地域地形条件束缚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湖南东西南三面环山,湘西的武陵山和雪峰山,湘南的南岭、湘东的幕阜与武功等,峰峦逶迤,中部丘陵起伏,北部洞庭湖湖区平原广阔。海拔高度集中在100~800 m,年平均气温16.0~18.5 ℃,年降雨量1 200~1 700 mm。全省年日照时数1 300~1 800 h,积温3 800~5 300 ℃,无霜期260~310 d,大部分地区为280~300 d。当地土壤pH值5.5~7.5,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有利于烟草生长,其适宜烟草生长的土壤比例在89%以上,类型多为水稻土、红壤土、黄壤土、紫色土、红色石灰土等。总体来讲,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有利于烤烟生长。湘南和湘西地区是湖南省烟叶的重要产地,该区域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大多数海拔在200 m左右,但也有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 m以上。烤烟种植地点海拔高、分布广、面积零散、交通不便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阻碍了烟叶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进程。

1.2 土地流转缺乏有效机制支撑

发展现代规模化烟叶生产需要土地适当集中连片,土地流转是土地集中的重要手段。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土地流转速度慢。受传统观念影响,土地在农民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通货膨胀推动生产成本高涨,土地经营越种越亏,促使农民宁可粗放经营甚至荒废也不愿意转出。土地流转成本高,规模小。二是土地流转过程缺乏监管和优质服务,不利于其流转。在烟叶种植区域,当前大部分乡(镇)、村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监管缺失,造成很多问题。土地流转很少签订书面合同,多以口头约定为主。土地流转过程中如果出现纠纷,很难进行仲裁,农户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保护。三是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不成熟。进行土地流转的农户多为进城务工人员,工作稳定性差。农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没有保障,其只能依靠土地,因此土地是其生活的命脉,在其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流转后,农民的各项权利失去保障,这也是土地流转不畅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08―2009年金融危机使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重返乡村经营土地就是例证。

1.3 科技力量薄弱导致投入产出比失衡

近几年,通过大力推行大棚漂浮育苗、稻草还田(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密集烤房烘烤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烟叶生产用工数量由2005年的1.5个工时/hm2减少到2010年的1个工时/hm2,但烟农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接纳速度慢,落实效率低,依然按照传统方式种植烟叶,烟叶生产的现代化、专业化程度不够。一是烟叶生产尚未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过渡到社会化生产,各烟区种植配套农艺措施不规范、肥料施用不科学、技术指导不到位、种植水平不均衡,使烟叶的单产和整体产量得不到大幅提升。二是先进的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不大。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进行新技术推广和普及,但是收效不大。在实际推广中,表现为缺少烟农协会、科技示范户,未能发挥这些组织和农户在生产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辐射周边农户使用新技术,最终促进烟叶生产。三是在专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中,不能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机械化作业服务,促进先进技术转化为先进生产力,影响了耕种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增加了先进技术转化中失误成本,生产投入产出失衡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1.4 烟叶专业化与产业化程度偏低

一是当前湖南烟叶生产标准化基地化种烟大户、种烟农场较少,竞争力不强。受当地烟田自身地理条件的限制,而且烟叶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大型机械的推广和使用数量较少,加之缺乏适合丘陵山区使用的小型农业机械,导致烟叶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较大的种烟大户、种烟农场虽然烟田面积较大,但是烟叶生产难以实现现代化、机械化。二是产业化生产经营的组织规模小,带动力不够。湖南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政府与烟草行业在集约化连片、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培养了如郴州市鸿运综合合作社和浏阳市龙港农机合作社等代表先进生产组织形式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者、带动者和生产技术创新的开拓者。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湖南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推广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该省烟叶生产整体形势仍未摆脱“小、散、低、弱”状态,未能使当地的烟草生产实现现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三是专业合作组织自我“造血”功能弱,影响力与号召力不强。近年湖南不断加强专业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建设工作,主产区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综合合作社和专业合作社,由于合作社利润来源单一,烟农收入不稳定,导致专业合作组织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功能不足,辐射能力不足,难以对烟叶产业化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5 烟农队伍建设和技术水平不适应发展需要

当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接受新观点、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强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中青年放弃烟叶生产自谋生计,从事烟叶生产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和未成年人。重务工、轻农耕思想对稳定烟农队伍、提高烟叶生产人员素质、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与烟农素质较低之间的矛盾非常明显,当前烟农的素质不能满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在实用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发现,烟农的素质参差不齐,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推广速度较慢,耗时较长,不利于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烟草种植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中没有受到重视,行业未真正完全建立起“三位一体”的风险共担保障机制,产业化协调服务特征不突出。即使在烟叶主产区依然将粮油生产视为主体产业,把烟叶生产作为副业经济补充,烟叶生产缺少足够的重视和政府的支持,烟叶生产动力不足。

1.6 生产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

目前,湖南烟叶生产在规模上已得到较大提升,但烟叶生产在农村产业结构和区域GDP中所占份额还较低,相对于传统的粮食、油料作物,份额小、地位低。烟叶生产是否受地方政府重视,关键在于税收政策,政府有很大的财政依赖性。近几年来,CPI平均指数维持在4%以上,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导致肥料、地膜等烟用农资和用工成本涨幅远超过烟叶收购价格增幅,烟农种烟利润没有随着CPI指数保持同步增长。除掉用工成本,种烟越种越亏的发展趋势和烟农增产不增收现象降低了烟农种烟积极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其他农副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集约化特色农业产业使烟叶生产在农业资源争夺中处于劣势,烟区由富裕地区向贫穷地域转移的产区转移趋势成为制约烟草农业发展的“瓶颈”,阻碍烟叶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推进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对策

现代烟草农业能够实现政府增税、行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各级政府与烟草部门应该提高对烟草生产的重视、积极主动找准着力点,推动当地的烟叶种植发展。改变传统的烟叶生产方式,进行现代化、规模化生产,提高烟叶生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2.1 切实抓好烟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基础

先进完备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当前,烟田水利设施落后是制约湖南省烟草种植的重要因素之一。2005―2010年,湖南省组织资金约38.15亿元进行现代烟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该项工程中受益农户达74.78万户,工程范围覆盖湖南省10个市州、42个县、744个乡镇、2 933个村组。在建设过程中,修建水窖、水池达 119.15万m3,铺设管网达2 836.17 km、沟渠9 875.77 km,新修机耕道路1 500.97 km,购买烟用农机15 651台套,修建密集烤房31 910座,有13.44万hm2基本烟田被改造,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烟叶的生产[8-9]。但是,随着经济发展产区转移,边远新烟区基础建设配套规模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还要持续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因此,为促进湖南省烟区的发展,要不断提高烟农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施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要着重建设以大型水源性工程为代表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为确保烟叶产量持续、稳定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明确烟叶产业化发展目标,促进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要确保湖南省烟叶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提高对烟叶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对烟叶生产进行科学规划 。一是建立起系统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使之成为基本农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烟区地域和面积稳定,促进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10]。二是逐步确立烟草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郴州等主产区将烟叶产业化发展方向归入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细化具体工作方案,稳定生产规模。三是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上,政企形成合力,着力提高种植效益,稳定烟农队伍。浏阳整合国土资源部投资的2 900万元资金,完成辖区8 000 hm2核心农田的土地整理工作,并以数字化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机械化作业为基本保障建成生产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平台来节省用工、节约投入、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效益的增加、烤烟种植产业的持久发展[10]。

2.3 加大科技兴烟推广实施力度,增强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原料保障能力

科技兴烟是保障湖南优质烟叶原料上水平、提高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与重要手段。科技兴烟重点是要利用科技突出解决影响烟叶可持续发展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的关键问题与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烟叶生产中的作用。一是针对烟叶育苗、移栽、施肥、田间管理、烘烤等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产学研进行重点攻关。近几年,郴州市加强与中国烟草中南农业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上海烟草(工业)集团、广东中烟工业公司、安徽中烟工业公司等卷烟工业企业合作,在新品种选育、平衡施肥与土壤保育、基本烟田适宜性评价及可持续利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烤烟烘烤、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特色烟叶开发等37个项目中进行协作攻关,解决郴州烟叶生产发展存在的部分障碍因子,增强郴州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活力,提高郴州浓香型烟叶原料保障能力。二是建立覆盖面广、推广效率高的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和机制。分期对烟农进行培训,提高烟农的科技种植水平。要以科技示范基地、工业基地单元为核心壮大专业化生产规模,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不断开展技术革新。农业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实用新技术的推广能够增加烟农和烟草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烟叶产业化发展经营提供支持,也为烟叶产业化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

2.4 提高烟叶生产队伍技术素质的培养力度

烟农是烟叶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其素质的高低对现代烟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湖南省在烟草生产中已形成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11],但是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这支技术力量不能够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和科技发展的步伐。要逐步吸纳新的技术人员加入,更新知识,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烟叶生产技术队伍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带领烟农走上科技之路。要围绕“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现代烟草农业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和次数,对烟农进行培训。一是因材施教。不同的烟农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在培训中要先了解烟农的文化水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才能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二是优化培训内容。要避免培训过程中重点不突出的问题,根据实际生产要求,科学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将农民最需要的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避免出现授课内容和烟农实际需求脱节的现象。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打破常规的培训方式,采取烟农易接受、培训效果好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农忙季节根据烟叶生产安排专题培训,在农闲季节进行系统性培训,做到不误农时。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送课到田间地头,不误农时,结合实际,突出实效。四是完善培训机制,提高烟农培训保障。

2.5 建立广泛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和引导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

在烟叶规模发展初期,浏阳各级政府为了使烟叶生产上规模成气候,除了在人、财、物上面全力支持外,在税收分成方面也给予高度倾斜,烟叶税返还乡镇的比例非常高,极大地调动乡镇政府抓烤烟生产的积极性。此外,烟草部门本身也制定出一整套的激励政策,使工作在一线的生产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有清晰的认知,极大地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出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成就了今天产业化发展进程中规模效应凸显的伟业。2010年浏阳建设了高标准的沙市镇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和永安镇现代烟草农业烟基建设示范片,探索出在全国具有旗帜导向作用的合作社、家庭农场、数字化土地流转、烟农互助合作保险和“育、烤、分、收、调”一体化集中作业等新型生产组织形式,极大地促进湖南现代烟草农业的快速发展。

3 结语

纵观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历程,有过跌宕起伏的经历,但更多的是收获成功,只要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一基四化”的发展要求[12],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湖南丘陵山地优良生态条件的优势,全面完善烟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努力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专业化服务体系、基层改革和工商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新突破,以农业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为主要内容的湖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将会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4 参考文献

[1] 张宏升.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难点探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7( 9):46-47.

[2] 戴小枫,边全乐,付长亮.现代农业的发展内涵、特征与模式[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504-507.

[3] 刘国顺.2009年中国烟草烟叶生产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4] 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11(3):1-4.

[5] 陆继锋,唐绅.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27(4):42-45.

[6] 杨旭亮,李仁政,李焕,等.对现代农业经济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烟草科学,2004(3):8-10.

[7] 李小兰,李桂湘,周兴.加拿大、巴西烟叶概况及思考[J].广西农业科学,2007(2):215-218.

[8] 陈江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建设模式,全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J].湖南烟草,2011(4):18-21.

[9] 张敏.有关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研究[J].吉林农业,2011(8):28.

篇6

[2] 国务院.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EB/OL].(2012-02-13). http://.cn/policy/txt/2012-02/13/content_24625079.htm.

[3] 农业部办公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试行)[EB/OL]. (2012-11-13). http:///show/regulation.php?ID=2829.

[4] 李全.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谈几点看法[J].云南科技管理,2010(4):14-16.

[5] 王永平,金莲,刘良灿,等.贵州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与模式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44-148.

[6] 白和盛,苏建坤,杨建春.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与培育[J].天津农业科学,2013(9):74-77.

[7] 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J].改革与战略,2005(10):12-16.

[8] 张永江.发挥县域农业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8):229-231.

[9] 甘江英,吴斌,胡文娟.南昌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2(6):109-111.

篇7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322-0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江苏省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高效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把外向型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手段;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条件;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要求;把支撑保障体系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保障[1-3]。连云港市地处我国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在江苏处于落后水平。现就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进行探讨如下。

1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1.1 德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德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依托于政府对农业信贷的扶持以及农业科研与农业协会的发展。德国政府对农业投入领域包括对休闲地补偿、小农场合并补助、资助困难农场生产及社会保障等,并对农业(农机)技术服务协会、企业给予一定启动资金。

1.2 印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印度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为提高粮食单产,印度政府引进高产品种,改进灌溉技术,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为提高农业生产率,印度政府一方面鼓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控制基本农业生产资料的售价,有关企业因此而产生的亏损由国家来补贴。

2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2.1 发展现状

连云港市是一个农业占很大比重的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虽逐年降低,但仍占很大比重。近年来,连云港市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在农业结构调整、高效农业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外向型农业、农产品质量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2.2 取得的主要成效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连云港市4个县都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积极调整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4]。制定并实施了十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优粮、强牧、扩菜,优质粮比例得到明显提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农业经济格局进一步优化,设施蔬菜、鲜切花、食用菌、优质稻米、专用小麦、优质瘦肉型猪、食草家畜等主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连云港市经济欠发达,财政投入低,农业科技贡献率不高,新的人才、技术、管理、理念、投入等内外环境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高效农业虽然亮点较多,但多数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有特色无规模、有规模无特色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主导产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现代农业重点组成部分的畜牧业所占比重较小。

3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3.1 优势

连云港市地处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与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山东接壤;西与徐州市、淮安市毗邻;南与淮安市、盐城市相连。本区域属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常年日平均气温14.0 ℃,全年日照百分率为54%;生长期平均气温为20.4 ℃,日照总时数为1 262.2 h,日照百分率为46%~58%。平均年降水量为889 mm,相对湿度为61%~84%,无霜期212 d。地势较为平坦,东南部为低平原,西北部为丘陵、岗坡地,土质从砂土到黏土均有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6%~2.5%,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50~129、4~31、30~478 mg/kg,该区域自然条件适合于高效农业的生产。

3.2 劣势

连云港市经济基础较差,市、县财政投入农业资金较少,造成农业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同时,由于市区规模较小,周边没有发达的大城市,缺乏直接经济辐射,致使农产品销售成本较高。与周边地区相比,市、县二级科研院所较少,市级农科所起步晚、实力弱,对全市新技术推广带动力不强。

3.3 机会

近年来,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今后受全球人口增长、耕地和水资源约束以及气候异常等因素影响,能源与食品争粮矛盾日益突出,全球粮食供求将长期趋紧。江苏省沿海开发为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对连云港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连云港市是江苏省高效外向农业生产基地,具有较强的自然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明显。

4 连云港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下转第325页)

(上接第322页)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反哺农业、回报农民”的方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围绕构建“三个机制”,即粮食安全的保障机制、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的发展机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生态高效外向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国际化水平,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农牧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用先进的物质投入装备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农业,用先进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整体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5]。

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 参考文献

[1] 赵蕾.国外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8(2):48-51.

[2]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76-80.

篇8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65-02

现代农业内涵与衡量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与完善的。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阶段。笔者试图借鉴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酒泉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探寻制约酒泉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提供科学依据。

1现代农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

1.1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主要设置由现代农业物质装备要素、科技支撑要素、劳动力素质要素、产业化发展要素和产出效能要素等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2](表1)。

1.2综合评价方法

1.2.1指标权数的确定。指标权数的确定主要依据各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程度,该权数的确定主要来源和参考于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课题组“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和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委托课题“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参数值。

1.2.2评价指标的计算。一是计算各个指标的得分值。各个指标的得分值实行封顶计算,指标实际值大于标准值时,只按标准值计算。二是计算各个指标的达标率。即反映各个指标达到标准值的程度。

1.2.3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数计算。各个指标得分值的加分总和即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数是衡量和判断现代农业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综合性指标,可以用来判断现代农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以及与现代农业发展标准值的差距。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分数达到70分可以认为现代农业达到初级发展水平,达到80分可以认为达到中级发展水平,达到90分可以认为达到高级发展水平[3-4]。

2酒泉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1综合测评结果

总体来看,2009年酒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分数为一级指标各得分值相加。即:现代农业综合分数=13.31+18.71+12.85+17.20+20.77=82.84分,即目前酒泉市现代农业处在中级发展水平,与现代农业高级发展水平相比,还相差7.16分。

2.2一级评价指标测评结果

从现代农业发展的5个构成要素来看,除产出效能要素的达标率为66.51%最低外,其余4个要素达标率均超过80%,其中科技支撑要素的达标率最高为93.81%,其次为物质装备要素的达标率较高为87.04%。可见,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酒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同时表现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又是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瓶颈因素。

2.3各项二级评价指标测评结果

从各项评价指标来看,2009年达标率除森林(草地)覆盖率最低外,其余达标率均超过80%。达标率超过90%的有7个指标,即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线电视入户率、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占比重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标率分别为95.11%、90.88%、91.43%、95.00%、95.00%、91.85%和90.28%。其中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95.00%,说明现代农业科技加快了酒泉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5]。达标率在80%~90%的有每667 m2耕地化肥施用量、农村人均用电量、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农业劳动力占农村从业人员比重、农产品加工率、劳均农业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7个指标,达标率分别为80.43%、80.02%、88.78%、83.00%、81.25%、87.56%和80.13%。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产品加工率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2个指标,测算结果显示这2个指标的达标率相对较低,增加速度也不快,由于限制因素较多,短期建设见效缓慢,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投入推动其发展;农村用电量达标率也相对较低,是由于酒泉市的农村用电量与标准值相比偏大,造成比值偏小。与实现现代农业高级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这将是今后酒泉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3结语

2009年酒泉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综合测评结果表明,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酒泉现代农业建设在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酒泉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水平较快,已经达到现代农业中级发展水平,其中有7项指标达标率超过90%,已达到现代农业高级发展水平;而且有7项指标达标率在80%~90%,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目前酒泉现代农业呈加速发展态势,随着国家各项支农扶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和“一特四化”的迅速推进,酒泉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可望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必将实现现代农业的高级发展水平[6]。

此次评价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现代农业评价范围及指标体系的设置中,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出的15个二级指标,在一定程度无法完全代表酒泉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其评价结果难免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指标权数的确定和各项指标的标准值目前没见到权威性的规定,该研究在参考一些学者和专家研究标准的同时,结合酒泉农业发展的实际而确定,在数值上存在不均衡性,对评价结果的准确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以上研究成果是建立在科学论证和实证分析基础之上,但仍然是一种初步的阶段性成果,所提供的数据和结论有很大局限性,仅具有在特定范围和特定阶段的参考价值。

4参考文献

[1] 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7.

[2] 魏国强.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经济实体实现河南农垦科学发展――关于河南农垦改草发展的思考[J].种业导刊,2009(5):5-6.

[3] 彭电子.现代农业催生职业农民[J].农村新技术,2010(5):78.

[4] 齐城.中国特色现代农业支持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篇9

    七台河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一是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不足。七台河地区农业的主导产业以玉米加工、蔬菜储运为核心,虽然近年来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龙头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不强的问题,其现实开工率往往不能达到实际生产能力,且整体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融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农民的整体组织化水平不高。尽管七台河市目前已经成立60余个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但是整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真正能起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协调企业与农户关系作用的合作组织不多。因而多数情况下,仍是分散经营。三是与龙头企业合作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不高。受资金与规模的限制,生产基地的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龙头企业对接的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四是区域品牌未形成。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往往通过区域品牌效应来带动,但是目前七台河地区的农副产品未能形成国内知名品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现代农业农民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缺乏七台河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人口总体素质不高。在法律意识、技能水平、思想观念等方面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进行过农业技术教育培训的农民数量有限,与七台河地区现代大农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农技推广以及技术创新能力较弱,高技能人员缺乏,而且人员年龄、智能、知识、性别结构仍存在很大的不合理。同时,伴随城镇化以及机械化耕种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素质不高的劳动力出现,对七台河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力。(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供需失衡一是供给总量不足。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农业基础设施包括了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七台河地区已经在不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加大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农民增收、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与现代大农业的发展要求相比,农业基础设施的供给总量上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自来水工程、通村公路、电信网络、燃气、通讯等还没有实现100%的农村需求。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子女教育、卫生环境、福利设施等方面仍滞后。农村医疗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政府医疗卫生资金投入远低于于GDP10%的增长速度。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土治理、生态保护、能源改造等设施建设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供需结构失衡。在七台河现展扶持政策的有效实施的基础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效果,但由于历史欠账问题,以及七台河所辖的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七台河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供需仍未均衡,特别在供需结构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内部组成结构不合理。多数地区以交通、水利、供电等农业基础设施为建设重心,忽视子女教育、卫生环保、燃气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因为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倾向于见效快、政绩突出的设施建设,如可以量化的的通村公路设施等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建设,而对关系到整体农业长远性战略性的农业设施的建设,却一拖再拖。如涉及到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农村义务教育设施,经常以经费等借口不予建设。结合阶段性的发展思路,有目的地重点发展某些农业设施是可以的,但不能损害了农民的核心利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协调好远期与近期的关系。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需要有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基础条件,但因为基层政府官员过多的关注其政绩,加之干部任期的制约,经济增长指标的要求,使得部分官员一味强调GDP增长,忽略了产业结构优化、社会效益的内容,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产生短期行为,重视见效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避开长远的见效慢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忽视农民急需的、现代农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技推广、教育培训、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问题的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业政策运行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一是政策制定环节的信息管理、预测、科学决策等。二是政策执行环节的政策执行力不强。由于没有对执行客体的主观意愿进行充分的调查,发挥政策执行客体———农民在政策制定、执行、监督中的积极作用;没有充分认识政策执行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加之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执行手段简单、被动,产生了不必要的阻碍,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政策的预定目标。三是政策的反馈环节政策体系不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对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的基本目标是清晰而坚定的。但是对于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还没有清晰的政策支持体系,其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措施的出台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农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限制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规模的运作方式,应当以规模经济为基础。于是,这一不协调的矛盾致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偏低。加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数量不多,机制不健全,整体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不能真正起到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协调企业与农户关系作用的重要作用,带头能力强的合作组织不多。因而多数情况下,仍是分散经营。(三)农民培训与教育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现代大农业需要有高素质的农民及技术人员与之相适应,而高素质的农民是在良好的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出现的,当前的农民技能培训的方式过于单一,而且没有完善的机制和体系,很难适应农民素质提高的需求,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型高素质农民的整体需求,因而,农民培训与教育体系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矛盾使农民素质无法较快的提高,整体素质偏低。(四)现代农业资金投入及利用效率与现代农业发展不协调农业基础实施的供需均衡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以及较高资金利用效率。目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需求失衡的原因就在于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不足,而且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浪费以及效率低下的状况。在资金的拨付上,程序繁琐,周期较长。在资金的利用上,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在资金的监管上,存在不足与漏洞。这些造成资金的利用效率低,难以形成均衡的基础设施供给,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篇10

关键词:

现代农业技术;农业从业者;推广策略

1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就当前农业发展方向来看,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缺乏技术性的指导,这就导致农业发展速度迟缓,间接性的挫伤了广大农业从业者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从业者对农业发展都是依靠自己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对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技术存在抵触的心理。我国大部分农业发展的地方,存在一定的条件制约,比如经济、政治等。农业从业者没有完全的技术推广体系,对于贫困落后的山区,根本就没有形成农业技术推广的意识。当然,现在的大部分农业从业者专业文化水平整体较为低下,专业性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不足。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从业者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原因在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让农业整体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能让广大农业从业者的农作物增产增收,提高整体生活水平,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策略

政府提高重视度,加大宣传力度,让农业从业者意识到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农业从业者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力度。农业作为我国第一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基础。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政府应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宣传,给农业从业者带来好的收入,稳定第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宣传工作,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利用多种宣传方法和宣传途径。例如:电视主题宣传、广播主题宣传、报纸主题宣传、网络主题宣传等等。针对广大农业从业者,举办宣传活动,例如:专题宣传讲座、专题宣传指导活动等。目的就是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技术推广重视度,从而培养农业从业者自行宣传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技术推广机构,宣传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纵观农业发展史,它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改革的。农业技术也在改革过程中彰显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缩减农业投资的成本,提高农业的产量,实现机械化农业的发展。相关部门根据农业发展中,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联系技术推广部门,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完善农业推广体系,不仅在大城市建立农业推广体系,也要在城乡地区甚至偏远山区建立农业推广体系。针对农业从业者,在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注重对农业从业者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解答服务。政府财政部门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农业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广农业技术,政府财政部门就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设施和体系,激发农业从业者的劳作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政府相关部门在宣传技术推广和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过程中,重视农业专业推广技术人才的培养。农业发展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技术推广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宣传。推广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宣传的力度和推广的深度。相关部门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度,更好的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惑。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广进程中,顺应时代信息发展潮流,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建立农业技术方面的信息解惑平台。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的平台建立。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完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推广力度,建立专题网站,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专业技术的服务。也可以通过在线服务平台,为广大农业从业者解答农业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农业又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新形势下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推广过程中,从农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注重推广的方法,达到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篇11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69-0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更是其中的重要任务。新农村的建设重点必将落在农业发展之上。而所谓的农业的发展,就是使农村可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限制,向大机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进展,就是实现农村农业发展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水平是衡量农业发展是否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就谈不上现代化。我国的农业发展处在二者过渡的一个特殊时期,农业发展类型的转变也是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变革。所以,对于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的探讨一时成为了社会关于农业的讨论热点。因此,本文以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分析

1.农业工业设备的使用广泛

要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建设,首先就要实现农业机械化,而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工业设备。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农用工业设备数量与品种都在不断出新。农民可以不再以人力为主要的劳动力进行农业的发展,耕整机与各种水利灌溉设备已经逐渐出现在田间地头。另外,在科学技术不断地应用到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像计算机与遥感技术都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程度加深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正在助力于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工作。

2.农业现代化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农业发展当中的劳动力生产效率与相关农产品的商品率一定会随着农业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而大大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促使农业现代化市场发生变化,农业发展的目的正在完成由自给自足向供求市场发展,农业商品也在逐渐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在农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起着资源调配的作用,市场在农业的发展下逐渐完善起来,农业也在市场的完善当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打破了物质循环中的局限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必要前提,而现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方面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与国民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速度相比而言,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严重落后。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设备的类型、质量与使用目的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建设的标准。另外,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服务与我国农业发展的结构调整不尽相配,使得农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大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先进并没有因为农业现代化而得到根本的改善。

2.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的意识较为低下

一直以来,在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中,农民一直是农业发展当中重要的劳动力。而农业机械的出现,虽然方便了农业生产,但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一些农民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依然以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没有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另外,农民的素质相对来说较为低下,并不能很好的操作与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这也是其农业机械运用意识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1.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农民之所以不采用农业机械,第一是因为其素质不够,第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财力可以支撑。所以,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扶持。另外,一定要加强对农业机械新型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关键是使其适应我国农业调整的需求。对于农业市场当中急切需要的农用生产工具进行重要开发与制作,使相关企业为扶持对象,开始对我国农业进行政策扶持。

2.提高我国农民素质

地方性的农业部门应当加大农业机械使用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认识到农业机械的诸多益处。另外,农业部门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邀请农业机械专业到地方进行农用机械使用方法与操作规范的讲解,只有农民掌握了农用机械的使用方法,其加强农用机械使用的意识才能被唤醒。农民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有着基础性的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我国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农业经验提出了两点对策。希望以此来引起国家与相关农业部门对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农业机械化实现的重视,切实服务于农民,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善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J],天津科技2004(03).

[2]李昌洲,山东省无公害农业施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2(06).